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感情生活 -> 怎样才算爱一个人 -> 正文阅读

[感情生活]怎样才算爱一个人

作者:zsdaqw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在曾经的一段时间里,我总是有意无意地忽视如何去爱一个人的问题。
    “ 还有很多时间“,”还有各样的事情要处理“,”还有一些现实条件需要考虑”这些想法反复出现在脑海中,我经常觉得自己勉强还算年轻,“爱人”这件事没有到迫在眉睫的地步。
    无论之前出于什么样的原因,现在,我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不是因为有了“着急”的感觉,而是我开始意识到“爱一个人”也许不存在早些、晚些的区别,而只在于爱或者不爱的区别。
    所有被动等待合适的时间、机会、运气的念头,也许不是意味着“怀着爱意在时间中期待”,而是意味着“怀着疑虑在不爱中踌躇”。
    从上个星期开始,我就在反复考虑,我适不适合与学姐在一起。
    学姐现在想谈男朋友,是我在一位关系比较好的同学那儿得到的消息。以前在学校因为公事和学姐有过几次接触,学姐对我的印象也只在这是个礼貌的小弟弟,我当时对学姐的印象也只是温柔知性的姐姐。
    当我听到学姐想谈朋友的消息时,我第一反应不是想着怎么去多接触学姐,而是退缩回自己的内心,考虑起自己适不适合与学姐接触。
    直至昨天晚上,我开始意识到,这种缩回内心的想法,可能只是在不爱中踌躇罢了。
    当我还未将自己投入爱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想着适不适合,这种适不适合的考虑,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对“结果”的考虑。
    从古至今,多少诗词歌赋中歌颂的爱,并不都是绝对在一起的,有结果的爱。当我将自己限于“结果”时,错过的可能不仅仅是学姐,还可能将错过爱的可能性,每次想到这,我的手心都会一阵发冷。
    如果单纯只从有没有在一起,最后是不是有结果,而不是把爱与不爱的整个经历、过程和结果当成一个东西来看,爱与不爱很容易变成回缩到内心的得失计较。
    我想放下之前的许多念头,试着在“爱”这件事上坦诚地对待自己。如此,我也理应当以这种坦诚去对待和接触学姐,绝不仅仅把对她只像是对待一件事情。
    不过,我以前给自己的束缚太多,突然挣脱出来,发现竟然不知道如何去接触她!
    昨天,我约她一起打羽毛球,为了显得不唐突,还叫了几个大家都熟悉的朋友,包括我提到的那个关系比较好的同学。
    本来学姐之前说有空就一起打羽毛球,昨天没去,她说她这个星期身体不舒服,让我们玩,下个星期再叫她。
    唯一有切入点的事情没了下文,我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再开始。对于学姐的近况,我知道一些,今年一整年她都会非常忙,肯定不能以闲扯的办法加深彼此的了解,最重要的是我也不会闲扯。
    今天中午和她在微信上聊天,过程比较平淡、友好。
    我约她明天中午一起吃饭,她答应了。不过,她显然没有把这次约饭的行为看成是我在表示好感,而只是看成是和朋友吃个便饭那样。
    说实话,我把握不好这个关系里的距离,就现在的情况看,她和我的关系大概就像她和她师的关系,既是同专业背景的同学,又算是朋友。
    虽然知道她想谈朋友,可是,我怕我这个“学弟”的身份先入为主,如果这种第一印象不尽快消除,以后,关系中的距离感就更不好把握了。
    我需要保持一点:“始终处在诚恳的境地。”
    我和她所处的年纪,已经不适合玩技巧和花样了,制造一个惊喜,设计某种特殊的聊天场合等等,往往会事与愿违,变成惊吓和尴尬。我不是一个猎人,她也不是所谓的猎物,我也不是什么处于主动地位的雄性,她也不是什么处于被动地位的雌性,我和她是两个有独立人格的人,绝不能将彼此的关系变成类似人与动物的关系。宠物总是需要主人去规训,去引导,既然我和她是两个有独立人格的人,那么我只能诚恳地将感情表达出来,不应该有丝毫引导和规训的念头和行为。
    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亲密关系都需要诚恳。
    做一个假设:她只是把我当成小弟弟来看待,委婉地拒绝与我在一起。
    假设我得到这样的回复,然后在心里想”她果然瞧不起我“,”我其实也没那么喜欢她“……如果抱着这些想法,是不是意味着我没有保持诚恳?显而易见,是的,因为这些想法看像是某种埋怨,恼怒,而不像是爱。
    换句话说,如果只是因为她不接受感情,我就翻脸不认,并且把自己之前的好意全都变成不过如此,这样的做法能算诚恳吗?
    从小到大,在和父母以及最亲近的一些长辈相处时,我隐约感受到一种”情",如果这些关系也算是亲密关系的一种,那么我想我能以此来考虑一些问题。
    一般来说,面对父母或者自己最亲近的长辈,心里总会有一种踏实的感觉,这种踏实不同于对某件事胸有成竹、对一活动准备充分的那种踏实,前者有后者没有的东西,我想借助”对自己生命的紧张“这个感受来表达这里的区别。在父母或者亲近的长辈面前,我从来不需要为自己的”过去“找借口,不用解释我出生哪个阶层,不用解释我怎么成长为如今的我,不用为儿时的难言之隐而时刻保持拘谨,更重要的是,我对自己的生命没有紧张感,这表现为,我从来不会有意识地考虑他们都不在了,我会怎么样,而是始终将他们看成自己生命的重要部分,对于工作伙伴、同学、网友、车友等等,我总会有意识地考虑没有他们的以后,我该怎么办,这种情况下的生命一直保持着一种紧张感。
    显然,不是任何关系都可以随便纳入亲密关系中考虑。
    如果我希望和学姐在一起,那么产生的问题就是,对于我来说,把一种关系纳入进亲密关系的理由是什么?
    以爱作为理由可不可以?当然。把一种关系变成亲密关系,肯定要出于爱,这没问题,但问题是,像父母,兄弟姐妹给与我的爱,是自然所赋予的,从血脉中就潜藏着的爱,我从来没想过把这种关系变成亲密关系,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来爱,手足之间把彼此当成生命中的一部分来爱,可以没有任何理由,因为这种爱生来如此;而恋人之间的爱,需要一个理由,不,应该说必须给出一个理由,所以,彼此已经是恋人的人,可以将爱作为理由,想要成为恋人的人,不能仅仅以爱作为理由,而且还要为爱做注释。
    好比父母与子女,兄弟与姊妹的爱那样,依循血脉事实本身来评判。恋人之间为爱所做的注释,也要依循事情本身,只是此处,事情不体现为血脉事实。
    依循事情本身的一个显见的条件就是诚恳,因为人不可能在某个时刻,将这个时刻里的事情全都了然于胸,既然如此,就不能认为自己的想法或做法有无条件的正确性,而总要不断地问自己,事情本身是什么,这种询问恰恰体现为一种诚恳的态度。

    现在,我有了理由,又有摆正了态度,是不是可以开始做注释了呢?
    是的,也许,我现在可以开始为爱做注释了,为爱所做的注释,表现为对事情本身的回溯和询问,事情本身也就是我与学姐的所有接触和交往的总和。
    所以,接下来我需要去做的,就是持有”爱“的理由,确保诚恳的态度,去和学姐相处,并且时时做下注释,这份为爱所做的注释将不会因为在不在一起的结果而有失其价值。
    也许,所有的爱与不爱都能在生命的书页里留下一行注释,在注释标示出来的那行字里,述说着自己。

    昨天饭后和学姐还有她的两个朋友一起散步,在路上,她总是会留意一些花花草草,偶尔还会和路上的小朋友打打招呼,小朋友也都很乐意和她玩闹。
    我似乎很缺少一种东西,每次她在赏花或者和小朋友玩闹的时候,我心中不由升起一丝抗拒和烦躁,不是因为我嫉妒花和小朋友能得到她的注意,而是因为我缺少对待外物的这种热情和活力。
    按道理来说,所希望的对象有这种热情和活力,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至少不会是被抗拒的事,可为什么我心里会升起一丝抗拒的感觉呢?

    其实这个问题不是才发现的,从我中学时期开始,无论是和异性、同性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只要有机会,我就会保持沉默,不说话的状态,不仅是表面上保持这样的状态,心里更是如此,朋友说得越热烈,我的心就显得越静。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容易将事件或情绪放大,因为自己为自己构建的世界越大,对每件事或每个情绪的回味的余地也就更大,很小的一个情绪,可以在自己构建的这个“丰富的世界”的不同视域之下反复品味,这种品味是很内在的,也就是说,品味情绪时,有种无拘无束的惬意感,整个内心世界都是由我构造的,想怎么品味自然也由自己说了算。
    对待外物的热情和活力,在某些时候与沉浸相抵牾,对此,我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我知道用什么技巧来让自己显得“热情”,我却不会刻意这样做,就如同我知道用什么手段逼迫学姐必须回答“接受或者不接受”,我也不会这样做,我不会逼迫别人,更不会逼自己。
    所以,纵使我拥有再多的技巧和机智,也改变不了这种抵牾。
    无论怎么样,耐心去倾听事情本身的发展是有必要的。
    至少,应该给自己,给学姐留出一个空间,让双方立足于此展开交谈,将退缩回内心就是两眼一闭,乞求学姐来主导这个空间,不耐烦地逼迫学姐,就是企图自己挤占整个空间,前者没有给自己留下余地,后者没有给学姐留下余地。
    这样决绝的做法,无论在什么关系里,都是极为轻佻和不诚恳的。
    今天是接触以来,散步时间最长的一次。
    正是因为一起散步的时间长,才发现我和学姐之间的差异比我预想的还要大。就像楼上那位行云流水朋友所说的,两情相悦是在一起的前提,当这个巨大的差异突然摆在面前,我对达到“两情相悦”的信念感到迷茫。

    不过对我来说,好消息是,无论学姐出于什么心态对待我,至少目前不排斥与我接触。
    算起来,比较频繁的接触是从上个星期才开始,到今天为止,满打满算也不超过7天,没什么大的进展实属正常。
    今天下午和学姐一起吃饭,学姐带了点草莓,色泽不错,但是个头都偏小。
    吃完饭以后,我的那个同学特意跟我聊了聊,就是那位透露消息给我,并且给我和学姐创造接触机会的同学。他说学姐对待恋爱的态度十分复杂,让我无论如何要保持清醒,希望这件事成与不成都不要伤害彼此。
    我大概能理解他的感受,站在他的角度,一方面是几年的师姐师弟关系,无论师姐怎么选择,都不希望师姐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又是几年的同学情谊,不想我为难和难堪。尽管他考虑的是两个人,但是我知道,他这话是在说给我听,毕竟,有些事情,他不好跟师姐说,却可以提醒我,让我注意把握这段关系里的分寸。
    靠在椅子上回忆起读中学时的一些事。
    我在想,为什么在青年时期,恋爱会是爱之曲的主旋律。
    凭借一些模糊的记忆,我依稀记得在上中学之前,感受到的主要是亲情、家庭之爱,从这些模糊片段里所呈现的事情,如年夜饭、访亲、拜年等等,这些记忆都是与亲情和家庭相关,与异性的接触,也表现为亲情和家庭之爱的延伸,那时对异性的依赖,都类似于对亲人和家庭的依赖。凭仅有的人生经验,以及与古稀之年的人的交流中,我似乎体会到,他们这个事情的爱,也是以亲情和家庭为主。
    幼年时期的亲情、家庭之爱和老年时期的亲情、家庭之爱有很大的区别。如果用流行歌曲来做比喻,一首流行歌曲的开头和结尾一般都是围绕着这首子的主音进行,结构非常相似,但是,歌曲的开头似乎蕴藏有一种生命的躁动和活跃,促使曲子的情绪慢慢到达最饱满的副歌部分,歌曲的结尾好像展现和透露出一丝暮气,凸显出曲子的终止和结束的感觉。


    假如爱是一首曲子,那么,曲子里不同段落的旋律线,就展现了爱的不同阶段的主题。
    假如爱是一首曲子,那么,不同阶段爱的主题对爱的意义,就像不同段落的旋律线对曲子的意义。
    如果是这样,持守一个时期的爱的确定性,去割裂和排斥其它爱,无异于抓住一首曲子的一个片段不放,忽视了以一种爱为理由去割裂爱,抓住片段排斥整首曲子的做法,迟早会遭到反噬,将自己所持守和想要抓住的东西毁掉。
    所以,也许,我对待恋爱,就应该像对待一首曲子那样,静下心来,沉入进去慢慢体会。
    既然曲子进行到这儿了,那我就好好体会这儿,而不是想着非得抓牢这个所谓“轰轰烈烈”的部分,任凭自己乘着旋律的船,流淌在爱河上吧!
    如此,不同时期的爱都成为了那可能的主旋律。
    当爱自觉其为爱的时候,它已经忘记了它曾为此走过的道路,因为爱的自我总是呈现为爱所塑造的一个结果,爱这条路的终点站即是爱的自觉的自我,也就是爱的自我意识。
    每一个试图追寻爱的人,总要伴随爱的自我意识,重新走过那条它曾为此走过,却忘记的那条道路。
    过去的爱被知道,现在的爱被描述,未来的爱被憧憬。
    爱的自我呈现出在一系列前后相继的流变中,它将描述下来的东西抛入回忆,然后沉浸在一片寂静和黑夜中,当它在被憧憬的未来中无拘无束地直接出现时,仿佛它对自己的过去遗忘得一干二净,但是,“回忆”,作为它过去的存在,作为它已走过的道路,将这一切都保存了下来。
    这些便是爱的历史。
    怎样才算爱一个人?
    这个问题可能各人有各人的答案。
    也许,重要的不是给这个问题以确定、机智、俏皮的答案,而是借着这个问题,亲自走进爱的历史。
    所以,唯有走进爱的历史,才能知道何为爱一个人。
    至此,这段关于爱的注释基本完成。
    最后,希望自己一切顺利,也衷心祝愿天下有情人皆得其归宿。
    分界线~
    本来想另起一个帖子,写一些东西。但是,我觉得将要写的东西,可以挂在前面讨论的这些东西之后,另开一篇帖子又需要构思新的框架,我现在的精力有限,难以维持强度较高的框架建构工作。
    当爱的自我意识真正显示、表现出来以后,迎面而来的,或者说它向自己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欲望”。
    这也就意味着,成为恋人的两人是以“欲望”为条件的,欲望是自我意识的本质特征,也是真正的生命的运动特征,爱的自我意识更突出“欲望”的一个特殊类型,可以表述为“对特定的欲望的特定欲望”,生命自身的欲望,可以说是爱的自我意识的欲望的普遍形式,可以表述为“对欲望的欲望”。“特定”一词是为了强调爱的自我意识,因为欲望也可以是一种无意识的躁动。

    “回避”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帖子开头时我也提到了,对特定欲望的回避、视而不见,究竟是在表达什么?假设现在我和学姐之间有一些事实上的不愉快,当这种“事实上的东西”扑面而来时,我用工作、家事等等为由(实际上我确实有这些事的时候)来让自己“暂时”回避这“事实上的东西”,我好像可以很自然,很有理由地告诉自己,我不是在回避而是确实有别的事要做,但是,我心中似乎有一种无绪或者无名的烦躁,为什么?这种无绪和无名的烦躁在不经意间表现的最为明显,当我坐在椅子上、躺在床上,思绪飘远的时候是“不经意”出现最频繁的时候,为什么?当我在“回避”的这个临界点上徘徊的时候,也是无绪和烦躁涌动的最强烈的时候,为什么?这一个接一个的为什么之间好像没什么关联,实际上,这些为什么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东西“潜意识”
    “否定性的欲望”
    当一个情绪被刻意地压抑下来,它长时间不能出现在清醒的意识之中,久而久之,它会转入意识的背面,当人放松下来,意识不那么集中的时候,它会趁此机会借助一些“不经意”的媒介表现出来,例如脑海中没来由地冒出去海边走走的想法,或者冒出去儿时的田间小路走一走的想法,看上去好像是因为工作之繁重,但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恐怕很难说。
    “我明明很爱一个人,但是,为了她的前途,我偏偏要回避爱她的事实,因为我的爱可能给她造成困扰、打扰”,这句话看上去表达了一位痴心人的心声,实则展现出了一种否定的欲望。爱不爱一个人和打不打扰一个人,严格来说不是矛盾的,至少不是非此即彼的,如果我爱一个人,而一个人不爱我,我选择不打扰,这是否正面回答了我“还爱不爱”呢?很多时候,不打扰或者因为某事而把爱不爱的问题搁置下来,实际上是在回避爱,也就是表达着一种否定形式的欲望,否定形式的欲望仍然属于欲望,只不过是特定的欲望而已。
    “压抑”
    如果欲望总是只在它应“该出现的地方“出现,在它”能够出现的地方“出现,与此相反的自然就是”不应该出现“,”不能够出现“的欲望,上一段所说的否定性的欲望在这里被视为对能出现的欲望的否定,也就是说否定性的欲望既不是能出现的,又不是不能出现的,它出于能与不能之间。
    欲望分出来的能与不能的两面,分别指向了生与死两个方向,”回避“”否定性的欲望”是对能出现的欲望的否定,也就是说没有指向生的方向,但是,它们同样没有指向死的方向,因为它们是作为能出现的欲望的否定形式,而不是直接作为不能出现的欲望。
    它们总是徘徊在生与死之间,找不到自己的定在,既失望于生,又犹豫于死,压抑作为一种手段,使得这种徘徊被暂时性地遗忘。
    “回忆与梦”
    压抑作为一种手段,从来没有让被压抑的东西湮灭,压抑的结果一般会呈现为遗忘。被压抑的东西不被允许出现在当下,不能以其真正的面目出现在意识中,所以,它们转身走向了其它的地方,它们走向的地方通常被称之为梦与回忆。
    回忆以其表面上的不清晰和错位,光明正大地保存与提示着压抑,梦则以一张无意识地面纱,似遮非遮地展示着压抑。
    由回避-否定-压抑这个过程,爱与不爱的问题被抛入了回忆与梦之中,而在回忆与梦中,爱不爱并不成为问题,实际上,后不后悔,难不难过才是其问题,最后,爱与不爱通过这所有的过程,彻底转变成对自我感受的衡量和计较,它走了一圈又走回刚刚成为爱的自我意识,刚刚成为生命的那个节点,于是,它在它回到的这个起点上,与恋人真正地失之交臂。
    既然前一次失败了,那换个态度再次出发,看看这次会是什么样。


    “尽力”
    当事实上的东西(假设的我和学姐之间的不愉快)向我扑面而来的时候,我选择不回避,而是打算直接面对,既然决定直接面对,那我就要尽我所能。
    假设学姐因为论文和毕业的压力产生了一些不愉快的情绪,她没办法也没精力处理与考虑别的很细小的事情,人之常情,谁都会有陷入困境的时候,处于困境中的人有困难和烦恼也实属真正常,于是,我去安慰、关心她,并且不厌其烦地做着这两件事。
    可是,我似乎发现了一个问题,她的境况不会仅仅因为我所做的这些事而有所好转,尽管我能感受到,她了解并且很感谢我做的这些事,为什么这些事实上的东西还是会不断地产出来呢?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自己尽力了(事实上也可能尽力了),于是, 我觉得我做完了所有应该做的事情,至于她究竟怎么样,与我无关了(或者说我无能为力了,帮不了更多了)。
    尽力到最后,又转会第一次的“回避”那儿去了,只不过这次是在所谓“尽力”的情况下。
    “被忽视的欲望”
    当我在安慰、关心她的时候,似乎总是藏着些什么心事,这可以在某次频繁的关心之后,心中没来由的气馁、颓丧表现出来,明明是在关心她,而且她也很感谢我关心她,但是为什么会忽然冒出气馁、颓丧的情绪呢?是不是我有什么东西藏着没有说出来,或者有什么情感没有被表达出来?
    关心、安慰她,频繁关心之后的气馁、颓丧,这两者的关联实际上已经标示出了藏着的东西。当我们关心所爱之人,并且得到所爱之人的回应,却又感了到气馁和颓丧,生活中其实不乏这样的场景,比如爱人的父亲生病住院,不厌其烦地关心、安慰爱人以及爱人的父亲,爱人了解并为此表示感激,可事实上,爱人还是会不断地产生一些困扰,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一些不愉快。
    我对爱人的所做的事情,处处表达着我对爱人的爱,而实际上,通过偶然的一次气馁和颓丧,这种想法被打破了,我事实上不仅仅表达着我爱,而且更希望着“爱我”,“爱我吧,看看我的爱吧”隐藏在所有这些努力的背后,没有被表述出来,它们被忽视了。
    “遗忘”
    长期被忽视的欲望,就在刻意中被遗忘,它们最初还能偶尔显露一下,但在后来,它们干脆被遗忘了。
    刻意的遗忘就会通向第一次出发时,在否定欲望之后的压抑。刻意的遗忘与压抑,在一些场合下其实就是一回事儿。
    “回忆与梦”
    因为回忆和梦的特性,刻意遗忘的东西又会被搁置在回忆和梦中。
    再一次出发又失败了,在这里,爱的自我意识又会将所有事情转化为内心的得失衡量和计较。
    反复一次就会发现,真正的问题其实在开始的时候就出现了。
    无论回避还是尽力,始终围绕着我这个中心在旋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向我揭示了真正的问题所在,我和她是一类,同属自我意识这个类,她实际上可以说就是另外一个自我意识,对于我来说,她是一个它者,对于她来说,我是一个它者。
    于是就会有两个自我欲望的碰撞,这种碰撞不是取决于一方的能力、努力,就算拥有另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灵,使对方完全服从于我,我最终还是会意识到,对方至始至终都不可能仅仅变成我的一部分。
    想要爱人,放开自我的这种偏执可以说是一条必经之路,诚恳作为桥梁,搭起了沟通的桥梁。
    我意识到,对于事情,我能尽力做到最好,对于爱人,我只能说我爱你,我也希望你告诉我,你也爱着我,仅此而已。
    向爸妈要玩具、向哥哥姐姐撒娇所得到的回应与满足,与向爱人寻求爱得到的回应和满足不同。
    向亲人撒娇,主要不是为了让亲人回应这个撒娇本身,撒娇像个调味品,目的是丰富我和亲人之间的感情,而向爱人寻求爱,就是为了让爱人回应这个请求,即使我知道爱人爱着我,我也要向爱人问一句“你爱不爱我”,并且我想你回答“你爱不爱我”,你爱我,可是你不回答“你爱不爱我”,我就会伤心难过。
    这也许就是爱让人困惑的地方吧。
    很相爱的两人也会遇到这样的困惑,爱一个人,本身就包含着放弃偏执,敞开自身,一旦敞开自身,就“由不得自己”,发生变动也只能坦然接受,这种不安定就是爱本身所带来的,消除这种不安定,很可能就将爱变成缩回内心世界的衡量与计较,那样,爱还有滋味么?爱还算爱么?
    爱者敞开自身,事情在这里结束,爱在这里开始。
    请让我回到凤凰花开的路口吧
    思绪又飘回到了我的高中时代。
    有一件事我还记得很清楚,每个星期周一到周五吃午饭的时间,都会有人出来“摆地摊”,地摊处在一条林荫小路南面的尽头处,沿着小路北边可以走到学生宿舍,而小路南面的尽头则连接着学校的主干道,在这里交汇形成了一个路口,食堂大门正对着这个路口,无论从教室或是宿舍走到食堂,都得路过这个地摊,地摊主要贩卖当期的报纸、杂志读物,偶尔还会有一些旧小说和旧资料。
    那个时候没有智能手机,高中半封闭式管理使得我们很少接触到外界的信息,这个地摊仿佛是外面的大世界给我们打开的一扇窗,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的遐想,讨论自己阅读报刊的所思所想在当时是一件很时髦的事儿。
    虽然我不习惯和别人讨论,但报刊我却一期不落,自己没有的就找同学借,只要是地摊上能见着的报刊,大部分我都读过了,我最感兴趣的出了事实新闻外,就属青年文摘了,我非常想了解,全国各地与我年龄相仿的学子们在关心着什么,他们都有什么困惑。
    那种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对新事物的向往,激发着我阅读的热情,那股热情真是令人吃惊,时至今日都令我印象深刻。
    现在我依然好奇着年龄相仿之人的思考和困惑。
    每个星期我都会抽出一大段集中的时间来逛各种论坛和吧,尽管这种形式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仍然保持着这种好奇。传统媒体下,大家都是以手写信件的方式来交流,信件交流不用考虑及时回复的问题,写得时候可以保持思考,所以信上一般都表现着思维的言辞,能够表达出作者心中较为真实的感受,新媒体的这种即时交流,回复变得非常快,令人来不及思考,很多时候都是出于本能和直觉在回复,看似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实际上却让深入交流和沟通成为一件越来越困难的事情。
    没有人愿意在网络上随便与人深入交流,偶尔所谓的深入交流也可能只是把对方当成情绪宣泄的对象罢了。以前的信件交流,至少可以保证交流不是零散和碎片化的。
    所以我越来越不清楚各种吧和论坛里人们在讨论些什么。
    论坛发帖的楼主似乎是在讲述一个完整的事情,可实际上,帖子一经发出成为交流的媒介,这里面的讨论就面临着碎片化和外在化的趋势,每一层的层主可能有自己关心的问题,每个评论的人又有别的想法,层主们和评论的人们的讨论甚至可以完全脱离楼主所讲述的事情。
    这个时候,交流就不会继续深入下去,除非自说自话。
    分界线——
    《诗经·周南 ·卷耳》 佚名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诗的语言和解释的语言不同之处在于,诗是直抒胸臆,将意义直接表达出来,几乎没有任何中介环节,而解释,则是一个意义转化过程,其本身代表着中介环节的聚集。
    在体会情感和释放情绪的时候,诗的语言要比解释的语言有优势,这优势是情感的特点所导致的。人们一般来说,不考虑情感的对错问题,夏天想喝冰水,饿了想吃饭,看见漂亮的东西会觉得愉悦,看到仇人会心生恨意。单就情感本身来说,其没有对与错,有了就是有了,但情感的表达和实现方式则可能产生对错的问题,伤心的人写诗倾吐心中之郁结没问题,伤心的人故意伤害别人以期望拉人垫背,这似乎就有问题,是错的,这些问题暂且不讨论,先回到之前的话题。
    既然情感就其本身无所谓对错,那么解释的语言在转述意义,以及在解释的过程中,就有可能使情感发生变化,比如解释者本人极力克制和压抑某种倾向,或者刻意夸大某种倾向。诗的语言以无中介或者说诗事实上就是情感本身的话语,将情感如其本来所是的那样呈现出来。
    那么,想要抒发情感和解开哀怨的情结,诗是比较好的一种语言,解释的语言往往导致的是将情感越说越乱,以至于形成一种阻碍,使各种情绪长期郁结于心中。

    在早先的部分,我一直使用解释性的叙述方式,也就是说,我对自己的各种情绪的表述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回忆的想象,通过解释的过程将情绪从回忆中再现出来,颇有一些借古喻今的意味,使用的是过去、从前人格体验状态,实际上说的却是现在的人格体验状态。
    所以,早先部分里阐释为进入爱的历史,和对恋人敞开自己的结论,其实存在着一种回溯,这一回溯被解释所掩盖掉了,也就是说早先部分里忽视了某些情绪,而这些情绪源自情感本身,而情感本身在阐释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如果忽视了情感本身,直接进入解释环节,那么或多或少就会带有某种倾向,这种倾向实际上使解释变得盲目。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不永怀,不永伤。愿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爱就爱其所是,不遮掩,不羞怯,思就思其所指,不畏缩,不忧郁。
    可惜的是,诗以及诗的语言对我来说太陌生了,我没有能力使用这门语言。不过情况没有到最糟糕的地步,至少,我可以在解释的时候时刻去关注诗的表达。
    通过这两首诗,我发现在早先的解释里潜藏着某种倾向,这一发现可能会改变问题的问法。之前我反复强调如何爱人,怎么才算爱一个人,而到这儿,我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里有种东西被压抑,被克制了,如果向这被克制的东西发问,问句就会是“如何被爱”
    在询问“如何爱人“、”怎样去爱一个人的时候”,“何为被爱”极有可能藏在这一询问中,它没有被说出来,但并不意味着其是一堆幻想和妄想,无迹可寻。
    我在主动去爱的时候,是要敞开自己,要保持诚恳,这些被阐释出的东西并不会被动摇,但是,考虑“何为被爱”的问题时,会有一种新的情况和要求出现。
    “何为被爱”,它是以另一个视角来看待“怎么去爱一个人”的问题,例如,在之前我总是考虑保持什么态度,持有什么理由,使用什么方法去爱,现在的视角实际上要考虑,为什么接受这种爱。假如一个天生的好人去爱别人,但是这个好人却永远不考虑“何为被爱”,那么被好人爱着的这个人可能会很痛苦,因为这种爱太大义凌然,太正直诚实,让人无法直视,仿佛拒绝这种爱就会背负愧疚和罪恶。
    对“何为被爱”的关注,事实上与诚恳和敞开自我是一致的,甚至是诚恳和敞开自我的内在要求。





    “何为被爱”可以转化为“怎么求爱”的问题,知道“何为被爱”的人,也是知道用适当方式求爱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不会在热闹嘈杂的街道向偏好清净、安静的爱人求爱,不会用在求爱的那一天为吃不了红油何辣椒的爱人准备一顿川渝火锅,知道“何为被爱”,换句话就是说知道爱人如何接受爱,“何为被爱”实际上是站在爱人的视角上,看待自己对待爱人的方式。
    随之而来的等待回答的问题是:“如果别人不回应爱”我应该怎么办?
    在考虑“去爱”时,我会保持诚恳和敞开的态度,而考虑“被爱”时就不能只是保持这些态度。不是所有的诚实都应当被接受,不是所有的好意都被承认,不是所有的爱都会被回应,在考虑“被爱”时,诚恳和敞开很重要,但不能仅此而已,还需要沿着诚恳继续往前走。
    当“别人不回应爱”的情况发生时,新的要求就被提出来了,这一要求就是“道别”。
    当“道别”是基于爱的时候,“道别”就不是一件可以一劳永逸地回答的问题,当至亲离世以后,每次对至亲的想念和回忆都是一次道别,因为人们知道逝去的人不可能再回来了,每一次的回想在潜意识里都会是一次道别。

    道别会不断发生,甚至会终其一生。直到至亲和爱人被遗忘,直到道别之人本身的消亡。

    这样,诚恳和敞开自我的态度就延续到道别的问题上,想要以某种方式和手段一劳永逸地道别,好让自己能摆脱这种思念和想念之苦的做法,实际上就放弃了诚恳,将自我封闭起来。
    但是,怎么“道别”呢?是遗憾,是不甘?是悄无声息还是锣鼓喧天地离开?
    单纯从恋爱这种爱来看,在结果上,“道别”显然是要将爱收回来,既然此处的主要基调是“被爱”问题,那么将爱收回来的时候,就要站在爱人的视角上,以一种相反的方法收回爱,不是从我的视角来考虑怎么收回爱。
    在继续往下思考的时候,我需要注意给“诚恳”留下位置,也就是说要时刻注意消解一定程度的自我确证,给事情自身的发展留足余地。
    思来想去,这里还是有必要有一个插叙。
    男女之爱里,唯一性的根据是什么?对这一根据的考虑意味着什么?
    在生活中,有多次不同的恋爱,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恋爱对象,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法律和道德也没有直接否认这事。一个人在一生中谈了两、三段恋爱(正常普通的恋爱),并不会受到法律的审判,似乎也不怎么受道德的谴责。
    可是,无论谈过多次恋爱或者只谈过一次恋爱的人,都会期望一种唯一性,这种唯一性体现在,要么对于我来说,恋爱对象是唯一的,要么对于恋爱对象来说,我是唯一的。
    这种唯一性体现在一些无意识地行为上,虽然其很少被认真考虑。比如有了恋人的人,就会有意地与异性拉开距离,这里并不是在说不与异性交流、互动,而是说使异性与唯一性拉开距离,通俗地说就是,有了恋人的人,不会再同意别的异性与其交往的请求。
    对于唯一性的根据的思考,其意意义是解释,在谈恋爱时为什么我们总会问怎么去爱一个人,而不是问怎么去爱两个、三个人,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其实就构成了对待爱人的基本态度,这一态度体现着个人怎么给予爱,怎么收回爱,也就是体现着个人怎么“去爱”,怎么“被爱”。
    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多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这个问题却是被遮掩起来的,浪子和老实人在无意识地行为中,已经给了这个问题以答案,却从来没有给这个答案以理由和根据。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根据诗文注释,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胭脂,一作臙脂,又作燕支。
    相比之前看的《诗经》和《卜算子》里的不负相思,不永怀,不永伤;胭脂泪,相留醉给我一种不同的感受。看到前者,我体会到爱的无私和普遍,以及对爱的渴望和坚守,看到后者,我不仅仅体会到爱,还隐约体会到了唯一性。
    如果问我有没有信心去爱,那么我现在的回答是肯定的,如果问我有没有勇气去抚慰、擦拭“胭脂泪”,那么我会犹豫。胭脂泪与前面那些普遍表达着的爱有区别,我想到胭脂泪的时候,脑海中不是出现了一些爱的方式或者是爱的类型,而是出现了一位被着红盖头,轮廓若隐若现的“新娘”。
    之所以朦胧或若隐若现,大概是因我并没有这“唯一性”吧,也就是说没有谁占据着这个唯一性的位置,不论是学姐也好,还是以前的学妹也好。

    带着对“唯一性”的考虑,再回到道别的问题上。
    男女之爱里,不是所有的道别都包含唯一性的缺失,也不是所有的结合都包含着唯一性的确立,但是,如果对爱持诚恳的态度,那么道别的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唯一性的缺失,两方或者两方中的某一方始终都没有给予唯一性以确立的机会。
    道别的发生基于一个一般命题“我爱你,如果你爱我”,“我爱你”和“如果你爱我”,构成了这个一般的假言命令,假言命令始终有其条件,当我说我爱一个人的时候,全然不顾那个人爱不爱我,拼命地对那个人好,不考虑那个人所处的境况,不考虑这份爱会不会给这个人造成困扰,那么真的很难说这是爱那个人,所以“如果你爱我”其实是作为条件存在于“我爱你”之中。
    “如果你爱我”这个假言条件不成立,就意味着唯一性在此缺环。
    所以,当唯一性缺环,从敞开自我和诚恳的态度,向道别态度的过渡就是自然而然地。
    “敞开自身进入爱的历史”“为爱注释的诚恳”“道别”,这三种态度就凝缩在“我爱你,如果你爱我”这个命题之中。
    这凝缩之后的命题作为一个答案,就部分地回答了“去爱"和"被爱"的态度,以给予爱和收回爱的方式。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感情生活 最新文章
35岁女人无处安放的情绪
我总觉得男人蠢,我是不会和他结婚的
婚姻感情好不好,看看就知晓
人不求人一般大,此生立志要做一个半点“眼
有一种情谊是我只想成为你最信任的朋友
内心煎熬,需要倾诉
男友很看中我的工作,非得有编制才行,大龄
姐妹们帮我看看,42岁,离婚2年,财务半自由
用心做两个月饭。。。。。。。。。
八年抗战般的相亲经历之后,三部曲的第三部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4-14 02:36:25  更:2022-05-04 07:42:23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