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感情生活 -> 眷念 -> 正文阅读

[感情生活]眷念[第1页]

作者:xh563211112013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鹧鸪天 记梦 ( 杨灿辉 1981.9.26于响水)
    昨夜幽梦忽还乡,携带小波和宇光.深堰塘水澄见底,父子游戏水中央. 藻荇乱,鱼潜藏,摸得数尾喜洋洋.二三故老来相望,觉来无限想爹娘.
    注:父母坟墓在塘侧李氏宅后
    国人对土地的信仰,几乎到了固执的地步。过去家里有人去世了,都是直接葬在自家地里,由这片土地孕育,到最后还是回归这片土地。
    崇拜、热爱、眷恋着土地,勤恳一生,只希望去世的时候,这片土地也能给他们一个善终。
    现在,青壮年多到城里务工,种田早已不是生计的重要来源,可上了年纪的人却坚持保留自家那一小块地,祖宗安眠的地方,是不能动的。老人走了,人去楼空,可他们的儿子、儿媳清明冬至仍会回来打扫空空荡荡的屋子,去老人坟前看看。不为别的,只为根在这里。
    逢年过节,以及亲人的忌日,家家户户都会烧纸钱、磕头祭祖。人们会在桌上摆好饭菜和碗筷,倒上几杯白酒,点上蜡烛,请祖宗“吃饭”。祖宗“吃饭”的时候,任何人不能靠近餐桌,生怕惊扰了亡魂。这个习俗保留至今,从未被人遗忘,对土地的信仰生生不息,依旧与根缠绕在一起
    1960年我12岁,妈妈觉得我已经不小了,可以当成大人待、当成朋友待了,她对我说起了许多过去不知道的事。她说:
    “王家是徽商,一直是单传。到外公这一代有兄弟两个,外公为长,五岁遭遇父母双亡,从此家道败落。”
    “杨家是广东韶关人,张献忠造反把四川人杀光了,朝廷移民来填的。”
    至此,我才知道不光我们兄弟姐妹,连父母亲甚至他们的祖辈都是漂泊者。
    “根”在人们心中是高尚的伟大的,可战乱和变局打乱和改变了几千年沿习的秩序和风俗……
    梁实秋说:“爱国的人一定珍惜他的国家过去留下的文物遗产。”
    近些年当局又提倡修葺恢复古迹,提倡继承祖先的道德传统,赞许民间修家谱。
    骤然间,民间寻“根”究底蔚然成风。然而,破坏容易建设难。因为条件有限,打退堂鼓的人是大多数,寻根之人少之又少,有志者事竟成更是凤毛麟角。
    我知道虽然我们身居安徽,可徽州王家的根对我们来说是遥不可及了;我知道弟弟的女儿在广州工作,可未曾听说杨家有任何人去过韶关。
    2016年的仲夏,我看到徐(?)氏整理家谱。徐氏家族在历史上是出了人的,自某朝后分为三支,家谱延绵了一千多年。在谱牒百花凋谢一支独秀的今天,他们坚持续谱颇具深远历史意义。据说早已在市、省、国家挂上了号。眼见徐氏这有统谱、再支谱的由晋(?)朝至今的谱牒呼之欲出,想到妈妈说的“王家出人的”,鼻子竟然有点发酸:“王家的根在哪儿?”
    徐先生对我说:“王家也是大族”。
    我:“……”
    我不知道太外公以前的事了,更不知道哪位老祖宗在哪个朝代显赫过。
    是父母亲有心,也是哥哥姐姐有心,倾他们之力,基本理清了我们以上的三代的情况。
    王家的祖籍何方?何故几时迁徙徽州从事商贾?
    今天在网上查到“据历史记载向徽州最大的一次入迁是唐末黄巢之乱时,名臣官宦为这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世外桃源吸引而来,累世定居,从而形成徽州望族(《歙县志·舆地志·风土》)”又云:“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竟猛然忆起妈妈曾说过“先祖为避黄巢之乱”入迁徽州的话来。
    妈妈在讲这话时,还讲了一个传说:“黄巢造反,杀人八百万,在劫难逃”。说黄巢是个孝子,妈妈死得了,他想妈妈,想得要命,就跑到阴司去探访,把地狱的门打开了!一下子,地狱关押监禁的八百万恶鬼一涌而出沸反盈天!阎王勃然大怒!上天雷霆震怒!遂着黄巢悉数缉捕捉拿归案。黄巢百般无奈,只好扯旗造反,大开杀戒,要杀八百万呐!………
    这个故事妈妈仅仅乎说过这一次,但我一下就记住了。“王家先祖系’唐末黄巢之乱迁入歙县’”?当时少不更事的我没多问一句。迁徒的事后来就忘记了。
    未已,父亲来家,一家人过了两年安生宁静日子,两年过后顾不上说什么了,再后来闻葛,也就噤了口了……王家先祖系“唐末黄巢之乱迁入歙县”?进一步探询,怕是很难。因那时哥哥姐姐住校很少回家,弟弟尚小玩心重,他们都无缘听爸爸妈妈摆“龙门阵”。其他至亲左左就更别说了。现在要追根溯源,惟有一声太息“难!”
    记得妈妈告诉我:
    “王家出人的。王家在西门口有祠堂。
    “日本鬼子打来,大舅(沾我的口称呼,下同)到延安去了,二舅相与校友逃亡,我随校向大后方迁徒……
    “大难临头,我们丢下年老的外公外婆,丢下十一岁的小舅舅,丢下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家,就这样来不及顾及地散了……
    “三年后外公外婆在贫病交困中,相继亡故……
    “二十年后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外公外婆没有了,祠堂不在了,家谱落哪?祖先留置的一切无踪无影……‘搞得了,搞得就搞得了。’”
    一种淡淡地哀怨笼罩在登瀛街18号暗黑的破草屋内,母亲眷念地说,
    “冬至,乡里亲戚都要来城里来祭祖。租了好多被子,住在祠堂里。
    “前贵(母亲堂哥)一来,就要逗我玩,胳肢我痒痒,笑得我满地打滚。”
    “我们家祭祖时,一男同学进去看了,就跑来同我讲‘王前英嘞,今天我看到你家莽祖祖了’”。
    母亲忍耐不住地大笑起来。
    “他是说王莽是我们的祖先——王莽篡汉,名声太坏——气得我跟他后面追着打”
    她说到这位同学的对祠堂的表述“你家祠堂好气派,好粗的柱子、好好的木料,雕梁画栋……堂前挂着列祖列宗像,祖宗都著着戏袍子……”时,沉思而神往地望着前方,一脸地幸福与满足。
    徽商来自徽州,包括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即古代的新安郡。六县之中,歙和休宁的商人特别著名。徽商在宋代开始活跃,全盛期则在明代后期到清代初期。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徽商兴盛于明中叶以后,历时四百多年,清末民初,渐趋衰落
    徽宁古道若是从汪华始拓开始算起,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是太外公父亲或祖父或曾祖父或更远的世祖是为走出山地趋向圩坂,还是为避洪杨之乱,筚路篮缕,披荆斩芟,最后沿着徽宁古道抵宁国府(宣州),再从宣州启程至芜湖,过江达无为,最终选择了无为?
    徽州文化即是地域文化,具有儒商文化的地域特色;又是儒家文化传承的典型,它继承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并糅合了一些地方性的因素,进而发展为程朱理学,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成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典型”。
    徽商的“贾而好儒”风范与他们的家世渊源有关,国学精神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是徽商精神的根源。徽商乐善好施,诚实守信,就是儒家仁爱、伦理道德的继承和发扬
    王氏选择了无为,在西门口建筑祠堂,继续发扬光大徽商精神。我根据进去浏览过的妈妈同学描述,又结合我微薄而有限的阅历经验,想像中是明代(?)徽派建筑艺术风格而内部装饰则以清代风格为主?堪比绩溪胡氏宗祠?或是旌德江氏宗祠?何年所筑?王氏族谱始于何年?据史料记载,清光绪年间,无为盛修家谱,在无为县城西大街老儒学今临湖路口左侧,筑起二状元(焦蹈、邢宽)祠。解放后土改,祠堂归国有,划拨给少数贫民居住,1958年拓宽马路时,拆去前半部,抗大管理区成立后,对部分破烂不堪房屋进行修葺,祠已不复存。
    无城镇始置于隋开皇元年(581年)。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立无为军,以无为镇为军治。熙宁三年(1070年),无为正式建县。元末治所毁于兵火。明吴元年(1367年)置无为州。洪武元年(1368年),省县、州县合一,清代因之。无为州治所毁于清末。民国元年(1912年),无为改州为县。民国29年(1940年),日伪设县政府于西大街鞍子巷口原女子小学内。民国34年(1945年)10月,国民党县政府治所设在原城隍庙内。民国38年(1949年)7月无为县政府仍设在原城隍庙内。2002年春,无为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迁至新城区凤河路西侧。
    清咸丰三年(1853)9月6日(农历八月初五)太平军攻克无城。听妈妈说,太平军眦不得孔子,设立在绣溪公园北夫子庙内的儒学毁于兵火,庙宇被拆毁(木料运到南京城去了?)。咸丰十一年(1861)10月(农历九月),太平军与清军大战,失无城。清同治元年天京保卫战。李秀成率领大军二十万,作战44天,最后大败而去。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据说,湘军的大小头目掳获太平天国如山的金银财宝,车载船装,运回老家,买田买地大兴土木。
    夫子庙即孔庙,濒临绣溪水,在今无为一中校内,清咸丰时拆毁,仅存棂星门和泮池。池边有二井,俗称“龙眼睛”,天旱众井皆涸时,独此二井不竭。文化大革命动乱中,二井被当成“四旧”而毁。上世纪九十年代,无为一中在原址建拱桥和双井池。
    摘录《明张献忠陷无为州城暨忠义诸公合传 》
    明无为州南直隶属庐州府。去南都一江之隔,不满足三百里,北拱祖陵,南屏留都,最要区也。崇祯乙亥八年(1635年)正月,流贼张献忠寇乱,突犯凤阳,未几而攻庐州,破巢县、庐江。其攻庐州,穷四昼夜,志在必克,以开江南门户。赖庐州知府吴大朴两年来专精励气,计军实而训练之,先事有备。张献忠贼寇以死攻,吴大朴率僚属、士民以死守,遂得保全。若巢县、庐江,一到即破矣!
    张献忠破巢城之后,苗头移向无为州城。将及六十里之外,探知有备,又内应不通,遂勒马而返,而湖边间道往庐江。
    巢城乃无为州属邑,相距无为州城仅八十里之遥。吴光义(无为藉)从江防同知童学贤、原任南京光禄寺卿钱策(无为籍)、原任山东青州府推官张克佳守无为州城西门,吴光义与无为州城同知李翼隆守无为州城北门,原任署学正事举人饶嘉庆守无为州城小东门,训导刘天民守无为州城仓埠门,吴光义长子恩生吴开允守无为州城大东门,其余分布有差。吴光义等或捐赀以办火药,或出粟以周穷民,或散钱米以膳城夫之日食,或备油烛以助垛口之夜防,或筑水关、严稽查以防内应,或缒城夜渡以求救兵。
    清《无为州志》记载:崇祯十五年,即公元1642年,“流寇”贺一龙与张献忠会合,在攻陷舒城、六安之后,于五月初八占领无为城。《马世奇入对》介绍:破无为州是因为“流寇”先派人入城作内应,“开城迎 ”。
    明季张献忠寇祸徧天下,名都大邑过辄屠,陷或一至、三至。计一邑死者无卢数百万人,然大抵逃生而猝遇张献忠寇死,或乞残喘于张献忠 而卒不免铁。其卓然以忠义自命,坚确不移,自办一死。非死无以遂志者,十无二三焉。吾无为州殉难者颇众,而正史不概见。盖兵燹之余,史籍残毁,人往风微,无缘以闻,则虽嗜奇如子长游揽遍海宇,必有缺如之憾。所云附骥尾以显名者,固亦无几耳。呜呼!贤士大夫之抗节,犹尚有传不传之幸不幸如此,况于匹夫编户之氓乎。
    江淮人文甲宇海内。濡须僻居江淮一隅,环山聚水,钟灵毓秀。德业昭垂,华实表著。或出仕、隐退,代不乏名人,其卓越耀史册而流后世。下至民间闺帏、隐居乡绅,品德善行口碑载道,历久弥光。忠贞不二,坚守节操。良臣所愿捐躯赴难,时值危局,舍生取义。百世下凛然正气,日月争辉。如钱策、路宽、吴之默、沈志杰、张化枢君、徐日章、佘承德之死也,同时之殉难者除七公外,尚有若而人,今皆不可考矣。其殉贼难者路宽、吴之默等,不得邀史公之衈典而挂名于其间,视夫公尤不幸矣,乌可不亟录欤?凡此,皆壬午之殉 难者。而先是乙亥之被贼也。
    钱策,字国猷,号靖符。明无为州人。万历辛丑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做官五十余年,从未关说私事,从无片纸入官府关说私事,其孤介如此。崇祯乙亥寇乱,有《孤城善后之疏》。回籍,崇祯壬午寇复犯,州城陷,被执,贼众蜂拥,不屈死之。淮抚史可法疏表云:“不但生无所欲,愧彼偷生;抑且死得分明,死非彼死。”
    路宽,字轫初,无为人。少喜兵谋,工技击。崇祯间,寇氛肆掠,州人群举路公为守城长。壬午春,贼入无为州境,杀掠遍野。公率乡兵数十人,出城北十五里获册疃,与贼遇,奋力杀贼。贼渐势众,围之。所率乡兵奔溃,公独身力御杀贼数人,力不能支,遂为所贼杀。同时,有王加惠者,素以武勇闻,亦被杀。
    吴之默,字师时,无为人。参议吴廷翰之曾孙也。少有隽才,三副乡榜,晚领岁荐。适流寇破州城,掠其家,吴公抗言拒之,贼不忍伤也。贼蹂躏学宫,默乃整肃衣冠,趋骂之曰:“贼如何敢犯圣庙,独不畏在天之灵乎?”贼怒,攒槊刺之而死。
    …………
    
    
    
    
    无为城自宋初建置军治以来,便筑有城墙。北宋无为著名学者、诗人杨杰,写诗歌颂无为城南门九华楼:“此楼此景他州无,山川形势吞三吴。惟凭诗老写奇胜,纵有画笔难功夫。”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4年),再修,建有6道城门,以华林河为壕,南、北、西挖壕引华林河水以灌之。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动土,次年春三月新城工程告竣。城基入土1尺2寸,垒石三层,用砖石砌到顶。城高2丈2尺,周长1491丈3尺,有门楼6座。城头相距若干丈再建一窝铺,便于驻兵戍守,计12座。至此,无为城墙格局始定。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修复倾圮处,并增建南门外九华桥上重关。崇祯八年(1635年),张献忠率起义军向庐州府一带进军,遂把城上的雉堞两个并为一个,修砌马道,以便巡缉。
    清代以后,城墙数次崩塌,但随即修复。 1939年6月,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出于抗战需要,将六门城楼全部拆除,周围城墙拆矮半截。一九四0年初秋,日寇占据无城,又加高城垣,东、南、西、北筑堡驻兵把守。解放后,鉴于城墙防碍交通,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期间,乃将城墙全部拆除,仅留下仓埠门至大东门一带不到1000米,因城墙墙基沿环城河,一拆便塌,故一直未拆,尚依稀辨出旧日城墙遗址。这也是芜湖辖区内的唯一保留至今的古城墙。

    
    “其它地方的城池都是四个城门,“妈妈说,”而无为有六个城门。城墙
    垛是梅花形状的,与北京明皇城一样的‘梅花垛子’。”她又补充道。“据说,无为州城池的这种特征,在全国范围都是稀有的。”
    她又同我讲孔庙的故事,说,夫子庙早先就在你们学校(指无为一初中)内。庙毁后,移址西门即后来的无为师范重建。
    根据《旌德记忆》“咸丰、同治年间,清军与太平军在旌德争战多年,书院、书屋屡遭兵燹,荡然无存,庙宇多被焚毁。同治以后,渐趋稳定,书院、书屋恢复至百余处”来推测,无为的夫子庙书院等的重建当在同治年间,之后,再经历小十年城市的恢复与建设,就有了“清光绪年间,无为盛修家谱”的记载,就有了“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她说到了祭祖习俗,晒宝盛事。至于祭祖,女孩子不进宗祠,就只听得男同学绘声绘色的描述。
    “当年的冬至,不但是祭祖,有钱人还‘晒宝’,比比哪个更有财富更有品味。“母亲说道,她应该是亲眼所见,“这一天,有钱人将家里的古玩字画、金银财宝悉数搬出来集中陈列于某大街两边,让全城的老百姓都来参观欣赏……”
    县城内原来还有邢氏宗祠和邢状元牌坊(在今城关派出所上首,现财政局左侧。一九三O年农历四月初七,牌坊于暴风雨中倒塌,打死二人)。民国后祠渐废毁,遗址在今无为师范附属小学旁。
    从沿习下来的“晒宝风俗”,可管窥无为的淳朴民风达到了人与人之间不设防的程度。梁实秋在“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这篇文章中对北平的民风也有类似的描述:“从前大门在白昼是永远敞着的,谁都可以进来歇歇腿。一九一一年兵变之后才把大门关上。”
    太平天国战乱初期,太平军直捣南京,很多人从苏南战区撤回家乡,太平军进占皖南后,大量居民被迫出逃至江右、江北。《隐龙方氏宗谱》记载曰:洎构粤乱,即原田每每蹂躏不堪,人民苦于锋镝,各保生命,游离转徒,逃而之于四方者,难屈指数,其死于刀兵、饥饿者无论矣。或则有一艺以糊口,或则有一枝可以栖,即一生之大幸,求其就地经商,布置妥帖,信义昭彰,足立后人之根基者,究不数数觏。盖旌人虽以商业鸣,亦就显著者而言耳。
    网上资料云:1861年清军和太平天国军在安徽徽州大战,尸体没有处理,引发瘟疫。咸丰皇帝下圣旨命令御医张慎三去救,张氏救人无数;太平天国的半壁江山则无医无药可救,在军队里传死很多人……
    又云:清末皖南大疫, 是在咸丰-同治年间,主要原因是清军和太平军在皖南一带拉锯作战,百姓大量死亡, 尸体未能及时处理,爆发了包括 伤寒、痢疾以及古典型霍乱 等多种疾病。
    至同治元年(1862年), 徽州 又遭受严重的霍乱侵袭,使徽州人口大量死亡,民国《歙县志》卷3《武备志·兵事》记载:「国藩于上年(咸丰十年)六月驻师祁门,敌军亦悉锐来攻,徽州蹂躏不堪,村舍焚烧殆尽,至是战祸稍纾,斯时徽民不死于兵刃,即死于饥与疫,孑遗亦无几。」
    《宁国县志》卷十四「民死于锋镝者十之三,死于瘟疫者十之七」的记载中,认为战争中全部人口损失的70%死于瘟疫。
    皖南其它州县的情况与徽州相同。如广德州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人口损失率为94.5%,该地区的原住民在这场战争几乎死亡殆尽。
    我不知先祖是如何活下来?清军和太平军于皖南作战原住民几乎死亡殆尽,我不能确定母亲的祖上是否此时逃亡至无为?我知道张献忠杀光(杨注:有点虚夸)四川人,我祖上是广东韶关填四川的;我也知道亲家母先祖系平复洪杨之乱后由湖北来填宣城的,不由感叹天地板荡,富户穷人难生存。前人张养浩有词“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潼关怀古》)写尽强加给百姓的战争带来的苦难。
    徽商兴盛于明中叶以后,历时四百多年,清末民初天下荡荡,日渐式微。陈寅恪说“凡一种文化,值此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程量愈宏,则其受之苦痛亦愈甚”,置身漩涡的徽商士人毫无劲趱,惟跌足长叹而已。
    1938年1月至1945年8月,在日寇侵犯无为期间,曾多次派飞机轰炸并派兵焚烧无为城,致使城内的鼓楼(又名濡江楼)、米公祠、景福寺、夫子庙等著名古建筑及十字街、米市、草市、鹅市等主要街道,都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1949年1月20日,无为城解放。1958年,拓宽东、西、南、北4条主要街道。1966年开始铺上柏油。至1988年,街巷或是淋浇沥青、或是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
    王前英(杨注:我的妈妈)的外祖父金五爷,无为商会会长,开“鼎泰源”广货店,娶倪氏。生一子金云骨,四女(仅剩一头一尾)。侄儿金绍韩。
    妈妈的舅舅金云骨,清末科举优贡一等,进士第二榜。喜报传来,舅舅飞扬的心情,家人亲友的喜悦,不亚于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年的激荡澎湃。
    “舅舅骑马在泮池游了三圈”,
    妈妈满面笑容地告诉我,就好像是自己拔了贡,
    “舅舅放南陵县长,未上任即病死,丢下老的老小的小一大窠囊子。”妈妈说完之后,脸上呈现出一种说不出的愁苦和惋惜的表情。
    金云骨有四个女儿,长女嫁倪铁生,次女嫁(婚后不久死)谢家洪,三女嫁(婚后不久死)陈家开广货店,小女(金小姑娘即王前英的母亲)嫁王绍文。
    1896年,有13位中国青年受清政府的派遣东渡日本留学,成为第一批中国官派留日学生。从1896年到1899年,国家和省陆续派遣官费留日学生200余人。我记得母亲曾说过,她的两位姨父倪铁生和谢家洪是官派留日学生。
    
    家族经商,同一地域的各家族存在合作关系,妈妈告诉我说,“我们的婚姻,就在金、王、倪三家转”。结联婚媾、缔交愈深,亲戚间相互提携,让少年的我都感觉到那个久远年代家族亲友间的至诚守信、乐善好施、怜贫惜苦的暖暖爱意。
    倪昌道,别名倪铁生,号纬汉。生于1871年卒于1919年。1905(?)年加入同盟会。
    倪铁生的父亲终生以教“私塾”为生,全家人口众多,生活极为贫困。
    王前英的祖父王禹臣生四女二子。长女和四女早夭。长子王绍文、次子王绍仪。
    王禹臣夫妇谢世之时,王绍文五岁、王绍仪两岁,家道遂衰落。
    倪铁生是1896年清政府派遣第一批13名官费留日学生其中的一名(?)按生卒(1871——1919)年龄推算,他于25岁(1896年)赴日,35岁(1906年)归国;28岁(1899年)成婚,长女合聪1900年出生,次女合鸣1905年出生,长子鹤天于1910年出生。
    谢家洪(宏?)也是这一批官派的?还是稍迟一点的?
    父亲授馆,幼小的倪昌道,“曩获朝夕聆教,幸寡愆尤。”私塾的课程主要是“四书”“五经”及诸子著述。必修课有“四书”《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千字文》等。启蒙学生学习《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龙文鞭影》、《女儿经》及四、五、七言杂字等还兼习书法,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入蒙三、四年后便开讲,由塾师讲解《二论引端》或《论语》、《孟子》等,并开始学做作文(叫“发笔”),有时也学做诗、作对。
    古代受教育分三类
    其一以圣人为准则,规范人的行为,做一个大贤大哲,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智慧的人。其二通过读书,进入仕途,协助贤主,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其三是为谋求生存,达到更好的生活,受教育不过是多增加一个就业机会而已。
    倪铁生与王绍文是连襟。我私心在想,倪和谢追求的是第二种,王氏追求的是第三种。
    每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局限性。倪、谢所读的书,所受教育的潜移默化,使他们有正传思想。
    在1000多年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主要流向是日本向中国学习,曾有一批批日本学生和僧侣,如遣隋使团、遣唐使团,来到中国留学。
    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了的清庭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近代流向就发生了逆转。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现了大批中国青年涌向日本留学的热潮。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思考中国为什么会失败?日本为什么会富强?康有为提出“不妨以强敌为师资”,主张仿效日本,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因此亲身到日本留学,直接了解日本改革和富强的经验,并吸收经日本引进与消化了的西方文化。这也成了许多中国爱国有志青年的向往之路。清政府也提倡和鼓励留学的政策,尤其在 1905年停止科举考试后,出国留学也成为一部分知识分子的重要出路。这个时期日本政府也采取了主动吸引中国留学生的政策。甚至专门设立了一批接纳中国留学生的学校。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留学日本比留学欧美有不少便利条件,例如地理相近,交通方便,费用节省,文字习俗相近等等。
    从1896年清政府派遣第一批13名官费留学生开始,各省地方政府也陆续派留学生赴日本留学。到1899年已有200余人。20世纪初更有大量自费学生东渡。1903年,留日学生已有1000多人。1905年-1906年达到高潮,猛增到七八千人,以后虽有下降,到1911年仍有三四千人。这个时期中国官费、自费留学生共达数万人之多,形成中国留学史上空前的第一次留日高潮。
    这个时期中国留日学生在日本学习的专业很广泛,尤以政法和军事为最热门。许多留日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爱国运动而走上革命道路。他们还在日本创办各种报刊杂志,翻译出版书籍,积极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同盟会及其革命宣传、武装起义的骨干分子大多数是留日学生。如大家熟悉的同盟会领导人黄兴,革命宣传家邹容、陈天华,革命烈士秋瑾、徐锡麟等都是早期留日学生。
    戊子治丧琐记(二)(2008-08-27 23:02:18)转载▼
    标签: 散文/札记 (作者 雨舟人)
    回到老家,父亲已经入殓。
    我在父亲的灵柩前长跪不起。虽不是嚎啕大哭,但却是撕心裂肺,只觉得眼泪水一样的淌。我这一哭,引得姐姐、妹妹、弟弟她们一齐抚棺放声痛哭,一个个泪如雨下,哭声惊动全村,有的还用脑袋碰着棺木哭。因怕她们哭坏了身体,特别是我姐姐都是快七十岁的人了,我只好止住哭声,从地上爬起来,强忍着悲痛劝大家节哀止哭。
    过去,我回老家来,父亲虽然越来越衰弱,背驼得越来越厉害,但我可以陪他说话,可以在饭桌上给他夹他爱吃的菜,我总要把自己带来的一大堆吃的东西在父亲面前排一排,告诉他,哪些先吃,快一点吃,哪些放到后头吃,可以慢慢吃。我走的时候,父亲总是拄着拐棍,挺着瘦小的身板站在村前的晒谷坪边,看着我钻进小车,看着我的车开走。现在,父亲已不可再见,看到的只是一具摆在正厅屋里的乌黑乌黑的大棺材。
    父亲住的那两间老屋,已是人去房空,除了父亲睡的那张旧式的床,以及柜子里、窗台上七零八落的糖果点心和一个大包装着的十数盒西药、中成药,桌椅板凳、锅碗瓢盆等等都已全部搬走,整个房子空空荡荡的了,而父亲刚刚离去,时间不过半天多。站在父亲的老屋里,只觉得悲从中来,心痛欲裂,我真想放声大哭,但终于没有。父亲去世后,村里除了剩下最后一位长辈之外,在众多的子侄辈、侄孙辈面前,我已是为数不多的长辈之一,并不是想哭就能哭的,我得忍住。
    我不能责怪弟弟的。按理路,得在我回来了,待我最后一次看了父亲之后,再将父亲入殓的,但酷暑连天的,弟弟的做法原是情非得已。
    我也不能责怪弟弟,这么快就把父亲的住房清空了,没能让我回来再看看父亲的那个“家”。本来乡下都这样,弟弟又读书不多,拿不出读书人的作派,保持先人住房的原貌,他自然是没想到,可我也没特别叮嘱,对他着实不好苛责。
    父亲走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大事就是如何安葬他了,大热大热的天。所以,离开父亲的老屋之后,心中除了万分悲痛之外,还添了几分惆怅。
    杨注:雨舟人的戊子治丧琐记,实在写得太好了,我一气读完,感动得无以复加。遂移过来贴于此,未经老师同意,在此致以深深的歉意
    穆旦 《森林之魅——祭胡康河谷上的白骨》
    森林∶
    没有人知道我,我站在世界的一方。我的容量大如海,随微风而起舞,张开绿色肥大的叶子,我的牙齿。没有人看见我笑,我笑而无声,我又自己倒下去,长久的腐烂,仍旧是滋养了自己的内心。
    从山坡到河谷,从河谷到群山,仙子早死去,人也不再来,那幽深的小径埋在榛莽下,我出自原始,重把密密的原始展开。
    那飘来飘去的白云在我头顶,全不过来遮盖,多种掩盖下的我是一个生命,隐藏而不能移动。
    人∶
    离开文明,是离开了众多的敌人,在青苔藤蔓间,在百年的枯叶上,死去了世间的声音。
    这青青杂草,这红色小花,和花丛中的嗡营,这不知名的虫类,爬行或飞走,和跳跃的猿鸣,鸟叫,和水中的游鱼,路上的蟒和象和更大的畏惧,以自然之名,全得到自然的崇奉,无始无终,窒息在难懂的梦里。
    我不和谐的旅程把一切惊动。
    森林∶
    欢迎你来,把血肉脱尽。
    人∶
    是什么声音呼唤?有什么东西,忽然躲避我?在绿叶后面,它露出眼睛,向我注视,我移动,它轻轻跟随。黑夜带来它嫉妒的沉默贴近我全身。而树和树织成的网,压住我的呼吸,隔去我享有的天空!
    是饥饿的空间,低语又飞旋,象多智的灵魂,使我渐渐明白,它的要求温柔而邪恶,它散布疾病和绝望,和憩静,要我依从。
    在横倒的大树旁,在腐烂的叶上,绿色的毒,你瘫痪了我的血肉和深心!
    森林∶
    这不过是我,设法朝你走近,我要把你领过黑暗的门径;美丽的一切,由我无形的掌握,全在这一边,等你枯萎后来临。
    美丽的将是你无目的眼,一个梦去了,另一个梦来代替,无言的牙齿,它有更好听的声音。从此我们一起,在空幻的世界游走,空幻的是所有你血液里的纷争,你的花你的叶你的幼虫。
    祭歌∶
    在阴暗的树下,在急流的水边,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无人的山间,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
    那刻骨的饥饿,那山洪的冲击,那毒虫的啮咬和痛楚的夜晚,你们受不了要向人讲述,如今却是欣欣的树木把一切遗忘。
    过去的是你们对死的抗争,你们死去为了要活的人们的生存,那白热的纷争还没有停止,你们却在森林的周期内,不再听闻。
    静静的,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
    阮郎归 蝉 (王前英)
    风餐露饮叫枝头,无需亦无求。天生圆润好歌喉。予人解闲愁。
    情似火,不厌讴,吟咏无需酬。但为暑去余音留,管他冬与秋。
    安阳好 锦绣溪垂钓 (王前英)
    锦绣溪,玻璃镜一面,一道痕麈分两面。春来溪水绿如蓝,垂钓烟雨间。
    憨长飞,持杆树荫边。钓得数尾愁眉展,又获油盐钱。

    

    
    楼主 :yigefangyangwa 时间:2021-08-20 06:40:55 阴阳两界皆有情
    ——照猫画虎之173
    十几天前,我写过一篇关于雾霾的文章,大意是说,雾霾来袭,铺天盖地,戴口罩和蜗居全不管用,不如置之不理,我行我素。文章在部落发表后,不少网友善意地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避其锋芒,采取保护措施还是必要的。我想想也有道理,故有则改之,自此改弦易张。
    昨天的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雾霾,所以我未雨绸缪,昨晚就提前锻炼,以补今晨之缺。昨晚步行一个多小时,所经路口全是火光闪闪,焚烧纸钱,猛然想起明天是农历十月初一,乃传统的鬼节,后辈人给逝去的亲人恭送银钱,作为孝敬和思念的表示。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令尊大人仙逝,也念念不忘,不时祭奠,纵然远隔千里,不能亲临膝下,也要曲线祭奠一番,大街上烧纸即是一例,心到神知,求得心理平衡而已。几千年来,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对祭祖就非常重视,考古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不少祭祀的器物,怀念亲人和朋友的诗篇更是不胜枚举。
    在尊老和怀念仙逝的亲人上,我们显然比洋鬼子要好,此时中国的月亮比外国圆。在洋鬼子那里,对爱幼很重视,甚至到极端的程度,但尊老太差劲,把老爸老妈像抹布一样晾在一边不管不问,任凭老人在空巢里凄凄惨惨,自生自灭。咱们中国的传统是双方兼顾,既爱幼又尊老,小朋友欢天喜地,幸福无边,老年人老有所养,子孙足下承欢,皆大欢喜。
    高山流水,江河日下,近年来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对我们优秀的传统也有不小的冲击,例如大街上所售冥品中,竟然出现了诸如“超市”、别墅、汽车,而且冥币面值越来越大,这些都是现实生活在在冥界的反映。有一个青年,真是“大孝子”,竟然给死去的老爸请了一位“小姐”焚烧相送,世人无不称奇,那青年戏谑道:“老爷子在世的时候,喜欢这一口儿,那就让他在阴间继续享用吧。”真他-妈妈的稀罕!
    (杨曰:一时没顾上续写,先移一篇贴上)
    七月半的晨曲
    清晨,
    几天不见,
    日头露出辉煌灿烂的笑脸,
    阳光明媚普照,
    大地多姿多彩,
    中元节良辰美景情满天,
    诱林间小鸟一片声叫唤,
    引铁路机车再引吭高歌,
    配上近处汽车声杂沓、
    加之远处炮竹声隐隐,
    这七月十五的晨曲演奏
    如此的激烈这般的清纯,
    曼妙无比精艳绝仑似天籁之音
    中元节,致远在天堂的父母! (作者:魔力相册 杨 略有修改)?
    农历七月十五,又逢中元节,
    几多哀思,几多泪水,几多挂念。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想起远在天堂的父母,心再次痛起,泪泛滥不止。中元节,缅怀逝者,祭奠亡魂,燃一柱清香,愿天堂里的父母一切安好;洒一杯薄酒,愿天堂里的父母无痛无伤;点一盏心灯,愿天堂里的父母不再孤冷;许一个心愿,愿天堂里的父母至高无上。如今虽然已是天涯永别,但活着的人对逝去亲人牵挂的思念,一直都在心中直到永远永远

    中元节到了,回忆涌现,泪眼朦胧,真的很想您们,亲爱的父母亲,
    好想,回到从前,还能亲眼看到爸妈的身影,还能亲手抚摸爸妈的脸庞,还能亲耳听到爸妈的声音,还能亲手搀扶着爸妈的手臂!您们的音容笑貌,我忘不掉,您们的关心疼爱,我记心间。不管您们飘向何方,无论您们魂归何处,您们一直留在我的心中。
    远在天堂的父母,自您们走后,再也没有人叫我的乳名,再也没有人会把我等候。今生和您们的缘分太短太浅,若有来生,所求不多,只求我们还能再见,让我对您们尽孝,看着您们安然终老。
    这个世上最悲痛的事莫过于,
    生死离别,再也看不见,
    阴阳相隔,从此不再见。
    看着身边的至亲离去,
    却无能为力,
    除了哭泣,别无他法。
    ?
    虽然死亡乃人生常态,
    但是真正面对的时候,
    却很难接受。
    活着的时候没有好好珍惜,
    总以为来日方长,
    人走了以后才彻底的明白,
    很多话再也没机会说,
    很多事再也来不及做。
    后悔已无用,遗憾伴终生。
    中元节,燃一柱清香,
    祭奠天堂的逝者。
    中元节,念一声佛号,
    缅怀逝去的亲人。
    在这个凄凉的节日里,没有笑容,没有祝福,只有虔诚的祈愿:??活着的人全都安康,逝去的人一切安好。(摘自微信)
    七月半的中包西
    天上雾气弥漫,
    太阳穿行云端,
    微风轻轻拂面,
    在这个极平常又极不平常的一天,
    城里人为逝者献上一束鲜花,
    还捎去当年最缺的钱
    农村祭祀的炮竹从清晨响到傍晚,
    再响下去一直到深夜。
    后人仍担心父母缺一少十
    下辈还记挂逝者没有钱花

    从侵晨至到深夜
    一整天地郁郁寡欢,
    只为还给父母一片爱心,
    只为铭记这一份永恒的思念。
    
    七古 思乡(作者 宇光)
    我家四川威远住,文翁相如曾居处。崇山峻岭雪初消,百折千回奔吴楚。江水东流万里长,如今回澜东海旁。四十余年未还乡,思乡能不泪沾裳?
    丁丑年腊月十六日
    魂牵梦绕
    魂牵梦绕美山川,故园四十四年前。当时总角留童趣,而今白发两鬓斑。历史浩翰日月转,人世变化天地翻。豪情面向新世纪,社会主义道路宽。
    此爱无计可消除
    大爱都是朴素和拙厚的,它琐碎而又细小,藏在生活中某一个不起眼的细节里,像一滴水渗进土壤,像一缕烟散在空中,平和淡远,却又炽热浓烈。假如你的眼睛看不到,那一定是你还没有张开心灵的触觉;倘若你今天没有看到,那一定是被多情的岁月窖藏起来,留待你明天品尝它的醇厚。(作者 马德)

    
    大雁
    秋天来了,空旷的苍穹下,“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九只鸿鹄,从遥远的北方,风尘仆仆莅临四川威远梨儿嘴丘陵山地,将汗水洒下这一片辽阔无边的我的家乡的热土。正在田野里、场坝里玩耍的孩子,不知谁作一声喊:“大雁来了!”小伙伴们得到号令似的抬起头,仰望流线型极美仙鸟身姿,手舞之足蹈之大呼小叫之:“乱鸡窝!乱鸡窝!…………”一迭声渲繁腾骧来扰“人”字军列战士心智!果不其然,疲惫的鸟儿乱了阵角,飞翔得似“人”非“一”乱七八糟!我们立马有了成就感,愈发蹦的高跳的低倾嘶鬼叫“乱鸡窝”!可一会儿,“嘎!”“嘎!”的宏亮之声再度响起,是雁的头领在行使职权了?!只见鸟儿用力扇动翅膀,快速归列,队伍很快变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在我们的头顶在我们的逼视下奋力的飞,向着南方飞翔。只见它们渐飞渐远,渐行渐远,慢慢地,变得好似我用淡墨水写就的一个小“人”字,这“小人”在天空波动、波动,越来越小,越来越小,竟成了浅浅的点在缓缓浮动,最后消失于通透蔚蓝的天际,在晚霞的映照下……丢下木鸡般呆望天边的失落的孩子,丢下无限遐思的五岁的我!至今雁侪丢下我已达六十八年!我心心念念的鸿雁!
    后来在农村劳动工作了15年,虽说春、秋两季大雁都要从天空路过,可没有什么印象。反倒是深秋时“刮刮”叫着,铺天盖地神气活现落在在王圩生产队麦田旱地里的黑乌鸦,留给我深刻的印象……
    1987年的秋的一天,天黑了,我还在厨房忙碌,忽然,嘹亮而熟习的“嘎!”“嘎!”声从南面悬空响起,我连忙趋至阳台,见离我很近的东面楼房间隙,约三四层楼房高的低空,雁们列着“人”字型队列,在我的注视中飞翔而过。我知道是它们在呼唤我,向我告别,我为它们送上我衷心祝福,可不远的楼群遮住了,断了我行注目礼的视线,断了我牵挂其远去的企望……
    随着城市化繁华的进程,随着亮起来的巨擘规划,雁们!你们迷失在闪闪烁烁炫目之光中,找不到南来北往的路径了吗?而今而后,我再也没看到你们飞来了。我亲爱的大雁们!

    
    好文荐读(2021.4.1.)
    清明
    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站到祖先和亲人的坟前,明白了:
    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从哪来?静立茔冢默然,你便会追寻到这个答案。
    你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
    开枝散叶。枝再繁,叶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
    这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是我们的来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生者寻根,叶落归根。
    有人烟处,必有血脉传承。
    难怪有人说,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
    清明时节,教我做人。
    清洁、清廉、清净,无非一个清白;
    明事、明礼、明法,无非一个明白!
    清白明白之人,自有清风拂面涤心,自有明月皎洁般的真善美。
    红尘滚滚、功名利禄,如果你过于执着、拿不起放不下,为权、为钱、为名、为情黯然神伤,不妨清明时分去扫墓。
    那里,自有另一种答案,
    让你心如止水、超然物外!
    清爽做人,清白做事,足矣!岂能事事如意,但求无愧于心!
    到哪去?
    不管是谁,多么伟大,这世间终将忘记你的存在。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这样一想,很多事自可淡然、豁然、悠然、乐然、坦然。
    我是谁?
    当你明白了“从哪来、到哪去”,“我是谁”似已豁然开朗!
    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你是人子(女),你是人父(母),你是人夫(妻),你是华夏血脉,你是人类赤子。
    难怪有人说,清明祭祖,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
    来到这世间,你安身立命,拥有自己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
    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静,是思接千载、神游万仞,是传承、是教育。清明,更像一种精神。
    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
    雁子 (陈梦家)
    我爱秋天的雁子,
    终夜不知疲倦,
    (像是嘱咐,像是答应,)
    一边叫,一边飞远。

    从来不问他的歌,
    留在哪片云上,
    只管唱过,只管飞扬——
    黑的天,轻的翅膀。

    我情愿是只雁子,
    一切都便忘记——
    当我提起,当我想到,
    不是恨,不是欢喜。
    往事钩沉 (宇光)
    童 年
    依稀记得,童年是在山青水秀的丘陵地区度过的。那时,父、母亲在一所村小学教书,家里没有房子,寄住在文昌祠里。文昌祠座北朝南,中间是正殿,两边是配殿。门前有一片广场,广场上有旗杆的遗迹。广场不大,被妈妈种上南瓜,瓜蔓绵延,南瓜花惹人喜爱。祠前的台阶和空地是我们兄弟姐妹嬉戏玩耍的地方。文昌祠边有一条不知名的小河,每到枯水季节,河床干涸,河水很浅,河里有卵石、流沙、小鱼,我们常到河里玩耍,清凉的河水冲在小小的脚丫子上,再惬意不过了。记得妈妈说过,有一次她生病,我们偶尔从河里捉到一条鲶鱼,妈妈烧了鱼汤,鱼自然都被我们姐弟吃了,妈妈只喝了两口汤,就觉得好多了。这时,我只有四岁,姐姐六岁,妹妹两岁。
    第二年,小弟弟出生了。家里生活也更困难了。爸爸妈妈教书,只发高梁维持生计,听妈妈说,家里上顿下顿都是南瓜。我和姐姐跟着妈妈读书。这年年底,爸爸被抓走了,妈妈也不给教书了,失去了生计。
    之后,我们搬到了梨儿咀,住在杨家老屋里。老屋座落在山坡上,门前有个堰塘,叫“当门堰塘”。老屋西边也有个堰塘,叫“深堰塘”。老屋后边是山坡,山坡不陡,宅子依山而建。二伯、四伯、五伯、十叔都住在老屋。爸爸这一房是单传,在叔伯弟兄中排行第八。我们住在两间侧房里,门朝东,出门向东不多远,有两棵高高的柏树,上面有喜雀窝。看见柏树,就知到梨儿咀了。出门向南,就是大家用的场,打谷、晒粮都在场上。也是大人们交往、孩子们游戏的地方。场前面是当门堰塘,堰塘旁边是五婆的猪圈,圈里经常养着一头母猪,哼哼叽叽的。猪圈旁边有一棵核桃树,夏天挂满了核桃。当门堰塘四周都是竹子,我们叫它大竹林。堰塘边长满了菖蒲等水草,好多不知名的水鸟飞来飞去。
    老屋西边是深堰塘,水很深,我们常被警告不准去玩耍,大人说淹死过人,有淹死鬼。但人们看见年龄大一点的孩子骑在牛背上浮水而过,往往十分羡慕他们胆大,自已则从不敢去冒险。
    老屋北边的一棵很大的油皂树,据说是我们家的。树上结满了圆圆的油皂,家里没有肥皂,就用它来洗衣服。油皂树东边一片就是我家的地,春天种蚕豆,秋天种红苕,还种过玉米。蚕豆刚熟时,我们就把老的摘下来,穿成串,煮熟后每人一串,挂在脖子上吃。玉米长老了胡子,妈妈也煮给我们吃,那是又鲜又嫩,好吃得很。
    赶场是童年最欢喜的事。出了老屋,向东北方向走一里多路,就是小老君。路虽不远,在孩子们眼里就是出远门了。半路上有一个土地庙,我们常在那里歇脚。记得庙里画的是条龙,腾云架雾,神气得很。在走一半路就到了小老君。赶场时,小小的街上挤满了人,卖豆腐、甘蔗、黄面、麻花的,拉长了嗓子叫卖;最吸引小孩的是小店里贴的年画,有孙悟空大闹天宫,花木兰从军等,十分好看。花上一分钱买一些画片,上面画着西游记、三国、水浒上的人物,也是小孩珍爱的物件。大人有时买点豆腐干,五香味叫人咀馋。豆腐干方方的,掉在地上也摔不坏。
    那时节,家里常常养兔子,以补家用。逢年过节,也偶尔杀只兔子打打牙祭。割兔草当然是姐弟们的任务了。带上背篓和小刀,连蹦带跳的跑上山坡,山坡上,石岩边,许多新鲜的野草,要选那些带汁的灯笼草,兔子才肯吃。黄桷树下,是我们休息的好地方;黄荆丛里,是我们游戏的好去处。黄桷树被虫侵害后,叶子会形成囊状,高挂在树上,随风摇荡;嫩嫩的黄荆,发出一股淡淡的香味。半山坡有十多株李子树,春天李子开花雪白一遍。夏天,青青的李子挂在树枝上,十分诱人。经不起诱惑的孩子们会爬到树上,偷摘李子,咬一口,酸得不得了。牙都酸掉了,但第二次还会去摘。还有,坐在树枝上打秋千,也是一种享受。在往山上爬,山顶是平的,山地里种着碗豆、蚕豆和花生,我们有时摘两个碗豆角,剥两个蚕豆在咀里嚼嚼,更望花生成熟。割兔草一般不敢走远,转到大石头跟前就回头。大石头像天上掉下来的一样,圆圆的,放在另一块石头上,我们绕着石头转圈玩耍,心里老是在想,大风会不会把大石头刮走,滚到山下去。站在山上,远望东边的山。西边的山,总是梦想长大了要去看下到底有什么秘密,可是到离开老家为止,也没有实现这个梦想。
    由于妈妈教书,姐弟们很早就受到启蒙教育。我开始在十一村校读书,后来到镇西镇小学读书。在村校读书已经没有多少印象了。镇西镇小学离家很远,有几里路。早上去上学,中午往往不回家,花一分钱买一个饼吃,就是中饭。下午放学后再回家。学校是个四合院形式的院落,院子里有几棵洋槐树。我的班主任叫罗学文,这是我记忆中的第一位老师,高高的个子,说话和气,是教语文的。那时读书无忧无虑,据说成绩也是好的。
    回家的路上,要从一坐过廊穿过,特别是雨天还可以避雨。走过过廊,走过弯弯的小街,有一个制铁锅的锅厂。当工人把烧红的铁水灌入模具,看着红红的铁水流下来,铁花飞舞,十分迷人。一会,一只铁锅就成形了,这是我记忆中最早的手工业。出了镇,是一片农田,种的是水稻。走了二里路左右,就到了河边。河里有一座石头的漫水桥。水小时,人可以踩着石墩过河;水大时,河水漫过石墩,人就无法过河了。桥的两边都是大石头,妈妈洗纹帐后,就放在石头上晾晒,夏天不一会就干了。再往南走,河边的沙路松松软软的,光着脚很舒服。靠河一边是树林,另一边是农田,种的是高梁。在往前便是一座石桥,过了桥是伏儿岩,岩石上有古代的佛像,我们叫它三十三个菩萨。孩子们觉得神像挺神秘的,不敢不敬。过了伏儿岩,在上一段山路,就到家了。小时侯走这段路既漫长,又有趣。
    夏天,少不了有暴雨。听妈妈说,一天下着大雨,我去上学了,妈妈不放心,冒雨去追我,追到桥边,大水已漫过小桥,妈妈过桥后,看见路上有我的小脚板印,才放下心来。
    家里有六亩田,有坡地,也有水田。水稻收获时,要请工帮忙。请工多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工,因为没有成过家,大人们叫他大和尚。水稻收割后,大人们在谷桶上掼下谷子,把稻草扎成把站在田里,一排排的像稻草人。然后,以稻谷付工钱,大和尚吃过饭后,挑着一担谷子离去。这时,我们往往在田埂上看大人忙碌。
    一到过年,就是小孩子的节日。过年也没有多少好东西吃,但总能吃饱。记得送灶时做的“猪儿巴”很好吃。还有魔芋做的粉,平时也吃不上的。家养的兔子杀了吃玩得也高兴。一群孩子在场上玩母鸡抱蛋,一个人把一堆石子护在身下,别人想办法去抢,抢光了再轮着来。还有斗公鸡、抓布袋、踢毽子等。踢毽子花样最多了,除了数量外,还踢出许多花样,如偷、跳、环、剪、撕、拐,还有上脸等,谁输了,要喂赢家三次,赢家把毽子踢到空中,输家要双手接住,才算了结。
    从1988年秋9月中旬大雁你们从我二楼前面飞过后,我就未曾听到过你们的叫声了。可2021年10月下旬的一个夜晚,8点多钟,坐在电脑桌前的我,突然听到雁子“嘎——"的一声长鸣!
    我惊喜异常,几欲泪下,在城市灯火璀璨的春天与秋天,在候鸟南来北往挚着地迁徒第23年,我又听到雁子你宏亮的歌声:“我知道你们念着我,从遥远的四川飞来,特意路过我六楼的窗外,我也恋着你们,恨不得立刻生出一对翅膀,随着你们一路飞翔,飞至那辽阔无涯的远方。”透过窗户无法看清你侪的身影,即便上楼也是惘然!心里默默地祝福你们:“一路平安,愿你们一生一世快乐平安。”
    在城市灯火璀璨的春天与秋天,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就像皓光闪耀的一片片银河,迷惑着你们的心智,扰乱着你们的视力……聪明的鸿雁啊,你们是凭着什么样超人的智慧?沿着迁徙的老路飞来又飞过,特意来看我?
    我的饶同学
    无为杏花泉小学创建于1924年,位于县城中心,南临菜市场,西接米公祠,北连麻园,东靠官巷。学校环境优美,教学条件好,为老资格的示范学校。该校学养深厚、格调高雅的教师不乏其人,且校风、教风、学风俱佳,即便 运动,也飘拂着温情脉脉的一层面纱,是知识分子和莘莘学子理想的伊甸园。1959年,学校获得国家(?)省(?)级优秀学校称号,副校长刘亚洲代表学校出席了全国群英会,携带一面比门还大的锦旗回来。
    1956年农村成立高级社,靠工分分粮,我们一家五口在农村待不下去了,遂盯着二舅讨债。二舅承诺接济我们后,要面子的妈妈不管不顾地给我们每人做了件新衣,买了双胶底鞋。于1957年5月底由四川威远镇西镇梨儿嘴动身,于6月10日抵达无为,第二天我在杏花泉小学插班就读。
    因为有了一件短袖花衣、再加上姐姐给我的一件大半新的花衣,穿在身上甚是得意。尽管忍饥挨饿,但和同学们一样,都得到了 平等自由氛围、欢乐地渡过了少年儿童平平常常的幸福时光。
    我们班有一位体貌不清疏的女同学。这位饶姓女个子矮条子不正,皮肤黑黄,鼻孔朝天,眼睛斜视。眼神望你非你指向空灵的天际。耳刀毛(短发)子在肩上野性柞开。走路一嗲一踮有点吃力。也不知是天生体残还是病后遗留?“都这个样子了!不能欺侮她。”我说。同学们对她只有同情,只有悲悯,谁会像后来的鬼见愁爱好嘲笑作弄打击斗争弱者取乐?我们班,我们学校,甚至整个社会,没有一个大人小孩歧视、作弄过饶同学,她也和所有的小天使一样,沐浴在这座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的古老的无为伊甸园内,大家平等相待,和平共处。
    然而,她于1959年嫁给了算命的杨瞎子!那时,她只有16岁!
    我们到她家去看她,她的家在菜市街东面,门是斜向的,一式五进的矮趴趴的老房子,她住在临街的第一间。屋里只有陈旧的一床一箱一条凳,也没见她穿新衣。新嫁娘一人在家,站在约十平米暗黑的屋内,对我们即不热情又不冷淡。有什么客气头?!即没地方坐,也没开水喝,更别说有什么吃的东西了拿出来招待我们了。”她的夫君又同往日一样提着锣捏着棍出门侵魂(骂人的话)去了?!”我想,”丈夫与她年龄相差近一倍吧?!”杨瞎子!无为闻名的算命先生!除眼瞎外一无十全、丰姿伟岸。你这位盲人独自奋斗二十余年,小有积蓄,娶回了我们的饶同学。以后,你的妻就可以抓住竹杆牵着你走街窜巷空手套白狼、回家后热汤热水热枕头地侍候你了!
    然而,可是,这是1959年啊!我从那一天后,再也没见到饶同学,也没听了瞎子“当、当”的锣声,不知他们以后如何了?后来呢?今天看到网上一篇《算命瞎子》的文章,着实想念苦命的饶同学,将之把来贴此,算对随波逐浪的小人物的一声太息。
    “算命瞎子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很大,像剖开的鸭蛋黄悬在西半天,天底下一片天鹅绒的温暖的味道。瞎子背影瘦弱,窄窄的骨头和薄薄的身板,陈旧的中山服穿在他身上,像挂在一根枯枝上。所以,从后面看,他像一片被秋风吹干了的叶子向太阳飘去。他刚从身后的那个村子里出来,和过去的许多年一样,他在村子的街巷里穿行,敲一下左手里的小锣喊一声:"算命拆字啰!"走在他前面的是他的细竹杆,指指点点地告诉他,这儿能走那儿不能走……”
    1960年岁末,听说罩子灯可以煮饭,妈妈立即走三里路到二舅家借了一两米和罩子灯、小瓷钢、小勺子回来。倒点开水就着灯火煮将起来。我们围着妈妈,十只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米和水翻腾,听着它们用细软的声音咕嘟咕嘟地叫,像是欣赏美艳动听的“梅花三弄”二胡合奏。很快地,饭熟了,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我们四个大小孩张大嘴像急不可耐等待母鸟喂食的小鸟。妈妈用小勺子挑起喂,喂她的一窝小鸟,很享受地看着两男两女有滋有味地咀嚼。她自己不曾尝一粒。
    1961年岁末,妈妈用9分(1斤为12分)钱饭票找一字城夏(?)某某(我外公外婆的尸骨在他菜园下)换来一小钵一寸长的小鱼,用白水放了点盐煮熟,用筷子搛了一点一点地喂她的四个宝贝,而她仅仅搛了一点鳃尝了尝咸淡。
    腊月十九是妈妈的生日,这一幅幅亲切的画面又浮现在我眼前。我无尽地思念我亲爱的爸爸妈妈。年关又到了,祝爸爸妈妈在天堂幸福。
    1965年春节,是我们全家四次团聚中的最后一年,也是最快乐的一年。
    两年前,姐姐考上安徽农学院,国家照顾贫困生,每月提供13元伙食费。今年,哥哥考上南京农院学,也一样享受贫困生待遇。我考上无为农技校,吃每月8元的伙食。兄妹三人有饭吃,减轻了家庭负担。也让大舅舅、二舅舅出了口长气,不再接济我们了。
    寒假到了,姐姐回来了,哥哥也回来了。兄妹们欢呼雀跃,在破草屋里挤来挤去,父亲母亲满脸笑意爱意,十分幸福的望着我们。 晚上,六口人挤在两张不大的床上,挤油渣子啊!欢娱日子短啊!!!
    虽说仍旧是苦滴滴的生活,但很快就到了除夕。这一年和以往任何一年一样,父亲母亲拿不出一点钱来买晕菜和蔬菜。我活了17年,吃晕菜的记忆有:在四川吃过一次挂门扣子的肋条肉,姐弟四人分食过一枚生鸡蛋。在无为吃过一回蒸(鲥)鱼,一回白煮小鲫鱼,吃过爸爸逮到的耗子肉,几回小手指粗的黄鳝,几回带鱼,一次猪脑子,一次猪脚,再就是猪血了。吃过二舅啃剩下的鸡骨头、鱼卡。59年除夕5人吃了1两多肉。这以上不包括寄宿在倪二姨家4个月和在一初中一年级所食到之晕菜。
    大的三十这一天,菩萨垂怜、上天眷顾,巧了!小舅舅从农村收鸡蛋回来,捡到一条被汽车压死约四斤多重的小猪,送了过来。全家人高兴坏了!妈妈打理好肚破肠出的小死猪,我们快活地拎到观震潮去洗。哥哥是学畜牧兽医的,他刈了一小块猪肝,随手甩出去,一边口齿清析地说:“看猪是健康的还是有病的,最基本一点,只要看它的肝,如果肝沉下去,就是有病的,漂的,是健康的。”果然,那块小小的肝漂在水面,“你们看,是漂的,这小猪是健康的(后来知道以肝的沉浮认定有病与否也不尽然)。”——我大为佩服哥哥,十分宽慰。
    我曾听妈妈说过,大年三十偷菜,人家不会骂的。哪个过年会去偷?!那是穷得没奈何的人偷一碗蔬菜过年,哪个又会骂呢?!妈妈还说过“三九心里的白菜赛羊肉”。我深思熟虑后,起了偷意,打定主意去偷!为远道回来的哥哥姐姐炒上一碗。观震潮边沿湖有大块小块菜地许许多多各色各样各种蔬菜,我去踩点,黑不龙冬的三十晚不敢走远,就仔细地看了离我们家很近的那老大一块菜地,但见半大的青菜上布满了大粪,“怜悯穷人看起来是假的”!我失望极了!遂打消了偷菜的念头。
    妈妈说,你与姐姐到菜园去摘点白菜回来吧。——什么菜园?自从邮电局造水泥杆,其他邻居征用的地都赔偿了经济损失,唯独对我们一毛不拔!我们失去仅有的一畦菜园,再也没有菜吃了,是爸爸用垃圾在水边镇了一小块,这地缺少土壤,菜根本长不起来——我与姐姐在雪地里抠,好不容易抠出四五棵小碗口大的白菜,妈妈炒熟后端上,还有一碗红烧小猪肉。六个人散乱地站在倚墙摇晃的条桌旁,慢慢地吃了年夜饭,“白菜真好吃”——姐姐说。吃过年夜饭,吹息了豆大的灯,在黑古隆咚地草屋,我很快地安然入睡。这一年,我们过了一个有晕有素的全家团团圆圆的很愉快很丰盛的年。
    五律??? 新年
    万古如今日,新年又一晨。暗生无限事,潜老几多人。归路亲朋远,家乡客雁新。那堪惆怅独,况是白须人。
    平水韵。
    宇光 2022年1月31日。
    啰唝曲 仓埠门
    不喜华林水,也憎江上船。送吾东去远,从此未西还。
    宇 光
    这篇文章,把中国春节写得深入人心,推荐给您,敬请阅读。

    春节的伟大之处,在于一个国家能不分天寒地冻与春暖花开的地域,居然这么自然、情愿、真心实意地加入如此重大的一次盛典,还是每年一次,从不间断,它的凝聚力到底在哪里呢?
    这就是家庭中亲情的力量,让中国人能够自觉地遵循着人伦的大道,它大于宗教,大于政治,大于金钱,不管家在穷乡僻壤,还是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都要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往家奔,谁也阻挡不住中国人回家过年的脚步。
    习俗的认同,是生活状态的一致性体现,长久生活状态的融合,势必形成共同的集体人格,从而构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这个文化的主脉,就是以家为核心衍生出的亲情之线。一个人即便走到天涯海角,心中都扯着一根无形的线。有多少中国人,就有多少条线,这些线织在一起,就是中国人用情感编织的血脉之网。这种巨大的凝聚力历久不衰,任皇权更迭、王旗易帜,中国人回家过年去滋润亲情的初心始终不改。“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就是中国人对宗族血脉的寻根问祖。
    有人曾经担忧过域外的圣诞节、情人节之类的节日,会淡化中国人对自己传统节日的固守。可当人们在春运的当口,站在车站、码头、机场看看那些奔家去的人流,你就知道,心之所向,是怎样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
    就算把全世界的节日,都写在日历上,也撼动不了对中国春节的想往。一个融化在文化基因中的传统节日,对这个民族有如此强大的整合能力,多么令人惊叹。我们的春节,是我们对文化的认同、是对文化的自信,是文化自觉汇聚成的民俗、民心、民意。我们的春节,是全世界华人热爱生活、看重亲情的最好体现!
    伟大的民族必然诞生伟大的文化,伟大的文化必将凝聚伟大的民族!伟大不是吹出来的,是庞大的族群,经过几千年的磨难锤炼而根植血脉的认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魅力所在!
    桂林行(宇光 2021年10月24微信)
    桂林市位于广西东北部,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6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50米,大约4亿年前是一片汪洋,由于地壳运动,海底沉积的碳酸岩上升为陆地,经风化剥离和雨水融蚀,逐渐形成岩溶峰林、山水环抱的喀斯特地貌。
    历代诗人给桂林以很高的评价。杜甫诗:“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韩愈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漓江与桃花江在桂林汇合,形成“两江四湖”景区。就是漓江、桃花江、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游览景区,可观襟江带湖、飞湍瀑流、奇峰倒影、清波拍岸、芳草缤纷、佳木繁茂、沿湖小径、斗折蛇行、双桥高耸、景趣相融、楼台亭榭、错落有致、山环水绕、名胜尽揽、双塔映月、灯火通明、桥似银河、宋街连城。
    杉湖双塔建于杉湖东南侧。日塔为9层41米高的铜塔,月塔为7层35米高的琉璃塔,通过18米长的水族馆连接,铜塔为世界上最高的铜塔,最高的铜质建筑物和最高的水中塔。
    阳桥跨榕杉两湖,始建于宋朝,名青带桥、通济桥。宣和年间吕源重建,以后多次重建。明洪武年间,桂林知府重建后更名阳桥。
    古榕双桥地处榕湖中部榕堤中段,南能唐景崧故居,北与古南门相凝视,东见北斗七星桥,西望猴山日落余晖,两侧湖水清澈、樟林拥翠。
    象鼻山神奇壮观,形神兼备。象山水月是桂林市城徽。水月洞江水流过,“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饱吸清风高卷鼻,横拖明月懒归阑”。
    伏波山位于桂林市东北漓江边上,孤峰耸立,半插漓江,半枕陆地,高出地面62米,因唐代曾在山上修建汉伏波将军马援祠面得名。山势陡峭,拨地参天。山上有还珠洞、试剑石、千佛山等古迹。
    叠彩山与伏波山相隔千米之遥,因山石层层横断,如彩绸锦缎相叠而得名,古代山上多桂树而称桂山。海拔253.6米,山貌奇特,翠霞重峦,于越阁、木龙阁、碧霞洞、瞿、张二公成仁碑、风洞、庭湖、叠彩楼、望江亭、拿云亭叫人应接不暇。自古有江山全景处的美称。登山峰顶远眺,远山近水,城廓楼台,尽收眼底。
    芦笛岩在桂林市西北部光明山南侧山腰处,因洞口长满可制成笛子的芦获草而得名。雄伟壮观,最高处18米,最宽处93米,游程500米,洞内有大量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构成千姿百态的神奇景观。
    漓江是桂林最美的地方。漓江是珠江水系,发源于兴安县北的越城岭猫儿山,漓江上游称六洞河,往南纳支流后称榕水,在溶水汇集灵渠后,经灵川、桂林、阳朔至平乐全长160公里水程称漓江。漓江水流经石灰岩地区,由于沙量极少,且河床寺多为鹅卵石,有很好的沉淀与自净功能,加之有效保护,漓江水不仅清澈如镜,而且水质甘甜。
    漓江像一条青色罗带盘绕在万山峰峦之间,沿江风光猗旎,景色秀丽,碧水萦迥,水清见底,奇峰倒影,飞瀑参差,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自桂冠磨盘山码头至阳朔县城,水程62公里,望夫山、黄牛峡、草坪、冠岩、半边渡、杨堤、二郎峡、画山、黄布滩、兴坪渔村、精彩纷呈。古诗云:“九牛看三洲,河水两边流。五马拦江过,双狮滚绣球”。“此地江山成一绝,削壁成河渡半边”。(我与老伴带孙女去过桂林。游记,我一字也写不出来。故将我哥写的美文帖出以志纪念)
    我:8月31日下午4点50前,吾人上楼梯眼睛再次发花过程记述如下:先是觉得右眼有圆形蓝光,转曲折半圆、蓝白发亮光,后似从墙头边角落发光,后金光曲折,后横垂直,后,好了一点点,人有点晕。回来过了一程,稍微好些。到7点不见了光,但还有点晕糊。
    ??姐:一年寒冬,我在南京市里开会,遇上暴雪,下午公交停运,身上的钱又不夠住宿,只好冒雪走回大厂,寒风刺骨,前面头发都结起冰凌,深夜才到家。你比我更惨,风雪夜走了90里。(2021.9.16.7:12
    哥:七律??? 忆往事
    ??? 1966年学校放寒假回家,行至芜湖,仅剩两毛钱过江。沿江堤冒雪步行90里,时大雪纷飞,道路湿滑,饥寒交迫,半夜三更方抵无为。
    节近年关尽冻凌,江堤百里旧经行。云飞天际村容淡,雪覆沙洲雁影横。跋涉艰难泥泞地,单衣空腹落魂形。思乡游子归心切,烟火苍茫赶暮程。
    2021年9月1日(2021.9.16.6:3)
    我说:71年岁末,大雪,农场山头松树上冰溜子三尺有多。侵晨,姐夫、小春及我与曾回家过年,先坐客车到安庆,傍晚搭轮船回芜湖。坐统仓。一会儿,船上来推销晚饭。炊事员喊叫数遍,曾与姐夫假寐。小春站起来为每人购了一碗饭……当晚姐夫自己花钱住旅馆,第二天过渡,雪下得更大,不通车,走90里,到无为接弟娃回淮南过年,不知他父子旅途如何艰苦?可怜!我怀着四个月身孕而衣衫单薄,在船上受凉,咳了半年多……(2021.9.1.7:41)
    以上是姐兄妹三人微信
    我问:爸爸是70年几月份在扫地时跌倒的?又是哪一年拖着垃圾在张果老巷口跌倒的?伤势重不重?当时妈妈在家吗?弟弟在家吗?(2021.7.31.20:26)  
    姐、兄、弟均没有回复
    客居述怀 ——代欣(注:吾母的文友)
    去也终须去,住也无留意。困在客中羁,拙荆守孤寂。无人相辅佐,重担一身系。
    金婚五十年,相处似胶漆。受行三十年,坚贞似铁石。从未思离异,始终心如一。
    人耶非禽兽,理智性所居。忠义不可弃,道德为之依。朋友情谊厚,不能将心移。
    三餐味纵美,难咽喉下去。妹留秋爽回,时长弗更易。毅然束行装,津京奔赴渝。
    辞别众亲友,挥手就道即。道经平原地,越山过岭脊。乌龙蜿蜒行,涵洞世所稀。
    沿途自然景,哪有闲情逸。俯思壮年苦,时代飞飞奇。命运转鸿钧,晚霞丽朝日。
    一心驰返梓,归意比箭疾。但愿人长久,双寿与天齐。
    一九九七年三月二十五日离家,应朋友同学之邀,施次安徽、江苏、淅江、河北,客居一月余,三日抵舍。叙于河北廊坊胞妹家,返舍录于纸
    1957年5月31日,在亲朋戚友相送下,大家在威远歇一夜,饱食两餐,晚看昭君出塞。翌晨分别,劳燕东西,乘汽车到自贡市。自贡市是我国西南盐都,处处井架林立,遍地火井水井。我带四个小孩,无法领略欣赏。当天即购票到内江。
    下内昆路车,下午五时许搭成渝路快车,翌日凌晨到达成都。
    成都是我国西南重镇,控制云贵、康藏的军事中心。交通方便,夏季小轮都可到达。铁路有成渝、成昆、内昆、宝成等线;公路密如蛛网,四通八达。商业繁盛,货物山积,物产丰富,人烟稠密。夏无酷暑、冬少严寒,气候温和、四季怡人。热带植物多能生长,故有四季不绝之花、八节常青之草的美誉。成都又称锦城,历来以产蜀锦闻名于世。又叫芙蓉城,因到秋季木芙蓉花到处皆是,绕城竟放。
    午后改乘宝成路车到广元,成都到江油一段铁道平坦,属于川西平原。四川旧称天府之国,就是因为有这块宝地。秦孝文王派李冰作成都太守。李冰父子在灌县凿离堆分流,把泯江水分为外江内江,外江仍入泯江,内江分为四十八条小河,灌溉农田,使千里川西平原,变为肥沃丰产之地。
    从江油到宝鸡是翻越秦岭山脉,真是山连山、谷连谷,没有平地。火车在山中爬行,穿隧道、又过桥梁,刚过桥梁,又入隧道。进洞漆黑如夜,出洞晴空万里。火车象一条长龙在山谷、桥梁、隧道、涵洞上慢慢爬行。到了广元,原说广元有段铁路被山洪冲毁,联远票只卖到广元。殊料到广元时路已修好,萍得下车重购车票,取下行李再过磅上车。广元只停三分钟,嘱孩子在车厢门口等候。待办好一切手续后,却不见了七岁的小春。原来他跟我跑去车站,由于时间紧迫,马上就要开车,急煞人矣!车站广播叫。正慌促间,见小春远远走来,才松口气。
    在广元上车,到凤县更换电车头,因此段铁路是翻越秦岭最高之地,火车头已无法控制。车在山中爬行,从车窗外望山下,还有一条铁路。原来此段铁路,工程人员煞费苦心,把铁道修成蜿蜒弯曲的8字形,才翻过了高高的秦岭。下了秦岭山脉,便到宝鸡。宝鸡古称陈仓。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其不意,消灭了三秦王。蜀汉诸葛亮六出祁山与曹魏争持,也在此一带。宝鸡在关中八百里平原的西部,关中平原南横秦岭,北带黄河,西有金城,东固崤渑,所谓金城汤池,沃野千里,古有雄关百二之誉。所以西周、秦、汉、隋、唐……都以此作为根据,建立封建王朝。计西周都镐城,秦都咸阳,汉、隋、唐都长安,前后延续达千余年。帝王建都之地,是全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人文荟萃之地,所以关中一带名胜古迹,不胜枚举。最著名的有皇帝陵、兵马俑、五陵、华清池、大小雁塔、曲江碑林……等。我们在宝鸡下车,换乘陇海路车到西安。又换乘陇海路东段车经洛阳到郑州下车。郑州是我国陇海线和京广线交会中心,车站雄伟壮观,人烟稠密、商业繁盛,南来北往,拥挤不堪。后乘车经开封、徐州换江南线到蚌埠。在水家湖又换淮南线到巢县,等候托运行李,休息一日。坐船到黄雒河换船,下午四时许到达我一别二十年的可爱故乡——无为(即芝城)。前后行程数千里,时达十日。到处转车换船,带着四个小孩,大的才十三岁。沿途担惊受怕,还捧着个脸盆水瓶,累烦死人。此次路费是弟弟省吃俭用、想方设法为我筹措,救我五口之命。深恩大德,没齿难忘,图报无日,何以为人。(作者:王前英)
    宣州:千里奔波兴未闲,年关已届岁将残。欲去宣州风雨阻,想登敬亭冰雪寒。留待来春和暖日,能否平静少心烦。愁里日月糊涂过,难免心潮起波澜。
    ——王前英
    爸爸出生于1911年,妈妈出生于1917年,社会的板荡,个体的贫困凄苦注定了他们无缘深造。可他们发愤发恨读书,除在学业上取得斐然成绩外,还读了许多课外书、知识面广,显得十分地渊博。今天,我在书中读到了他们说的历史和故事,不由得对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特记录几个小故事。
    约一九六四年一个阴雨连绵的秋天,暗黑的草屋滴滴刮刮地漏着雨,闲来无事,爸爸妈妈又在说话。爸爸吟诵道:“边叟从来淡荡人,劝之弹冠动即嗔。闭门煮水何酸辛,陶诗欧帖无点尘。”爸爸对着妈妈说道:“这是边寿民的好友为他而作,也是对他生活和人生的写照。边寿民,人称‘三绝笔’,诗、书、画俱佳。他在淮安城东北隅梁陂桥附近,人迹罕至的地方,于乾隆元(1736)年秋建了他的苇间书屋。在此写诗作画。乾隆17年,68岁辞世。”爸爸微笑着说,“他爱那地方的美景。深秋红蓼连绵成阵,如锦若霞;芦花飘雪飞白,素袂轻扬。南迁的大雁如约而到,聒聒噪噪。”妈妈望着爸爸报以微笑:“边寿民喜欢大雁,听说大雁是从衡阳飞来的,筹划多时,千辛万苦到衡阳去看大雁”。爸爸哈哈地笑起来,“雁是看到了,不过没有想象地那样附有诗意,未免失望了”。
    他们又在说福建祟安人柳永(排行老七),柳三变。柳永才高八斗,少年即写下《劝学文》:“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戍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戍人”。然而,在科考埸上却名落孙山。失意的他寻花问柳醉意涌动,写下了《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 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 风流事, 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
    好不容易在天圣五年通过考试,宋仁宗认为文人无行,“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求功名无望,自此柳永自封“奉旨填词”。“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他赢得了无数红颜知已,他把真情至爱给了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妓女。填一首词,就是一段离别、一段相思、一段真情。妓家盛传“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
    三十年的仕途之旅,三十年的踯躅徘徊,跋涉得心灰意懒……父亲的离世,中年丧妻,更让他郁郁寡欢、多愁善感。从二十岁起奋斗折腾到五十岁,直至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在兄长柳三复登科一十六年后,他与弟弟柳三接同年同榜,进士及弟。终其一生,柳永官至屯田员外郎,客死镇江。“贫病即死,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
    柳永是北宋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200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150之多。
    他写下了千古绝唱《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爸爸妈妈谈到了吴佩孚。说,吴佩孚一生饱读诗书,是个儒帅。他一生坚守四个信条:一不纳妾,二不积公 不留洋,四不走租界。抗战暴发后,积极为抗战出谋划策。身陷日占区,而不跟日伪同流合污,铮铮铁骨惹得敌人恼火,1939年治牙病时被日本牙医暗害。他是第一个登上《时代》封面的中国人。
    …………
    威远史志网
    老君山位于镇西镇境内,由大、小老君山、寨子岩、河口水库等组成,距县城22公里,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沉淀和奇丽险峻的自然风光而闻名。大老君山自隋威远建县以来就是威远与荣县的界山,为西周时周武王封周荣公之地,又名荣德山。相传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唐末五代道士陈抟(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曾在此修真,故又名希夷山。老君山从唐宋以来就已成为道家的圣之地和风景名胜之地,清乾隆《威远县志》称为“老君丹灶”,是威远八景之一。老君山海挨800多米,雄奇瑰丽,方若削壁,高矗云表,有华山之险。从山脚到山顶,只有一条狭窄陡峭的曲折小道,攀登时须手脚并用方可。山西南面崖壁上刻有四则题诗,四龛唐宋造像、王通摩座碑和三则题字。摩崖造像中保存完好又富有代表性的是太上老君及侍者力士造像。其中佛道合龛造像在四川极为罕见。题诗以清末翰林、荣县诗人赵熙的一首最为精彩:“一念前生堕世间,飘然人外御风还。秋来化鹤三千岁,独立荣州第一山。"三则题字分别为“烟霞”、“云梯”、“丹岩”。在山的西南面,有一古洞,相传是太上老君炼丹时居住之地,人称“神仙洞”。大老君南面为吕仙崖,上有四龛唐代摩崖造像,山上尚保存古寨集生寨城墙遗址。
    寨子岩山寨位于去老君山途中的烟厂河坝,为清咸丰年间建造,现保存寨墙一段、石室一间,有月亮门、杨家大院遗址及“天宝亭”、“玩花台”、“卧鸺桥”等10余处石刻题字,其中半山腰处一两米见方的“鸺”字为威远迄今为小发现的最大刻字。寨下河中有一蘑菇状巨石,兀立于一方硬石之上,似摇摇欲坠,又稳若磐石,人称“牛心石”。
    小老君山在大老君东侧约6公里处,尖耸秀拔,山顶面积不过50平方米,整个山形似雄鹰展翅欲飞。山下即是河口水库,湖水清澈,碧波荡漾。水库源头有一碗口粗大的泉水,从石缝中涌出,这就是有名的“龙洞泉水”。景区附近还有字库塔、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碧佛洞等景点。镇西的酱萝卜、花生糖为久负盛名的地方特产。
    信息来源:县史志办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感情生活 最新文章
35岁女人无处安放的情绪
我总觉得男人蠢,我是不会和他结婚的
婚姻感情好不好,看看就知晓
人不求人一般大,此生立志要做一个半点“眼
有一种情谊是我只想成为你最信任的朋友
内心煎熬,需要倾诉
男友很看中我的工作,非得有编制才行,大龄
姐妹们帮我看看,42岁,离婚2年,财务半自由
用心做两个月饭。。。。。。。。。
八年抗战般的相亲经历之后,三部曲的第三部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0 12:36:32  更:2022-03-21 22:52:05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