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恐怖推理 -> 巴利语三藏真伪考 -> 正文阅读 |
[恐怖推理]巴利语三藏真伪考[第1页] |
作者:ty_萨嘎摩多龙马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贫道虽不知道该发哪个版块? 但是,像本贴这样的学术研究、精品贴, 在天涯论坛乃至全网络估计都是标尺性的学术权威贴。 |
贫道不才,给各位大神略做介绍。 当今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 以及柬埔寨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德宏州流传的, 这些都自称是一字不漏的传承了释迦牟尼佛教诲, 是自称的上座部佛教。 由于斯里兰卡、缅甸等在古天竺南, 所以,这些人又自称南传佛教。 记得几年前,贫道专程到云南。 就是为印证贫道所学与南传所流通的异同。 因为当时贫道也不敢百分百确认自己所学就是正宗。 |
记得几年前专程到了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 首先是去的总佛寺,第二是周边的小寺院。 简单介绍下:自称南传佛教的在每一个村都有寺院。 有些大一点的城镇甚至有好多个寺院。 然后,贫道又到了大佛寺等游玩。 贫道冷眼旁观,发现寺院没有供奉假佛阿弥陀。 也没有供奉假菩萨观音、普贤、文殊、地藏等妖孽。 感觉是意外的惊喜。 那些南传的又大张旗鼓的自称是一字不差的传承释迦文如来教诲。 贫道通过手机app申请到勐海的法住禅林修学。 |
记得当时在景洪的时候, 特意挑选了在总佛寺附近的旅社住宿。 因为贫道是专程到云南修学, 通过在当地见到的漂亮的傣族妹, 询问能不能在当地寺院修学, 在大佛寺里附属的南传寺院, 见到了当地的南传出家众详细咨询, 这才明白了:傣族男子(泰国也差不多), 在几岁的时候就会到寺院学习, 在中国和国家教委、教育局联合办学。 西双版纳、德宏的南传寺院差不多就是小学, 国家教委承认学历的。 而且,寺院所教的科目和别的小学一样, 只是多了些佛教典故、佛学一个科目而已。 |
贫道在反复询问可能进的寺院期间, 天天到总佛寺礼佛, 然后,就是在进门靠右手边的茶室, 冲上一壶茶,阅读茶室所收藏的南传典籍。 这才是正儿八经的接触到南传。 在贫道寻访以及咨询下, 大约耗时近20多天后, 终于可以动身去勐海县的法住禅林。 景洪市属于西双版纳的首府, 勐海县属于西双版纳下属的一个县。 |
记得刚到法住禅林的第一天, 就被南传花名“慧心”的小老千弄了个几个下马威。 贫道一听就知道不对劲, 只是当时还不能明确指出是哪里有问题。 记得那货不厌其烦的吹嘘巴利语三藏的论藏《阿毗达摩》, 先是说《阿毗达摩》是释迦牟尼佛在33天对母说法三个月, 然后又说释迦牟尼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 审视佛教的义理,身放六光等等。 接连抖出了六、七种论藏的来历、出处。 然后,又说佛教总有6次结集。 第一次是释迦牟尼佛般涅槃后, 由摩诃迦叶召集500大阿罗汉结集。 主要是由持戒第一的尊者优波离颂出律藏, 由多闻第一尊者阿难颂出经藏。 第二次是毗舍离700集法毗尼。 第三次是阿育王时期发起的结集。 后面的全是由斯里兰卡、缅甸政府发起的结集。 |
南传的一般是自称上座部佛教。 按他们自己的说法大约是: 在释迦牟尼佛取般涅槃后100多年, 在毗舍离的出家众腐化、堕落, 开始公开要求信徒拿金、钱等供养僧团。 有外地的一位尊者游行到毗舍离, 他反对毗舍离出家众违背释迦牟尼佛订的戒律,收受金钱。 最后,毗舍离的出家众被称为“大众部”。 而,坚持释迦牟尼佛戒律的被称为“上座部佛教”。 南传的就是热衷自称自己是上座部佛教。 以上就是略说上座部佛教的来历、出处。 |
首先,“上座部佛教”以及“大众部佛教”。 这两个概念都是属于南传的发明、创造。 佛教没有这些垃圾派别。 贫道先把结论定下,再说出理由。 佛教第一次结集,是在释迦牟尼佛般涅槃后, 由头陀行第一的尊者摩诃迦叶发起的。 摩诃迦叶本来是拥有梵封的大婆罗门, 不光德高望重。而且拥有非常大的财富, 家里拥有土地巨大,耕地公牛就近千头。 释迦牟尼佛也最为推崇摩诃迦叶, 记得有次摩诃迦叶游行人间后, 来参拜世尊,由于衣衫褴褛。 只穿粪扫衣(就是丢弃垃圾中捡来破碎布片做得衣服), 也是头陀行中的重要标志。 释迦牟尼佛身边的很多人, 甚至连大阿罗汉都产生了轻视之心, 世尊为了这些人的将来的福祉, 主动请摩诃迦叶和自己分享座位, 这是承认摩诃迦叶地位尊崇的——请半座。 |
尊者摩诃迦叶还有几个值得分享的典故。 比如说,尊者摩诃迦叶少欲知足,智慧过人。 释迦牟尼佛如果不出世,或早、晚才出世。 摩诃迦叶照样可以证阿罗汉,得辟支佛。 摩诃迦叶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尽苦际。 这是非常非常强悍的智慧、定力。 第二个值得分享的小典故: 佛教律藏《四分律》记载的一条戒律: 大致介绍一下律藏对钵的限制。 出家众只能拥有一个用于乞讨食物的钵, 只能是铁钵或者瓦钵, 没有漏水,没有打5个补丁以上, 都不允许乞讨新的钵等等。 有次,世尊的弟弟尊者阿难的好友, 特意订制了个名贵的苏摩钵, 专门施舍、供养给尊者阿难。 尊者阿难非常感激,自己都舍不得用。 他想转赠给尊者摩诃迦叶。 由于摩诃迦叶持头陀行,一般会游行人间。 尊者阿难觉得非常为难, 把这件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了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问清摩诃迦叶大约10天后回来, 为尊者摩诃迦叶特意修改了戒律, 允许出家人储蓄钵超10天。 |
在佛教三藏的律藏《四分律》记载, 是由释迦牟尼佛制订关于衣服(袈裟)的戒律, 尊者阿难是释迦族的王子出身, 他以前是非常富贵的,衣食住行可以说是豪阔。 尊者阿难出家修行后, 严格按照世尊制订的戒律乞讨食物、衣物等。 尊者阿难在白衣时的亲厚好友看不下去了, 特意购买了最名贵的绫罗绸缎等, 然后,按照世尊的制订的戒律要求, 先把各种最名贵的绫罗绸缎剪成碎布料, 让这些看起来像是被人丢弃的垃圾, 也就是以前佛教三藏里说的粪扫衣, 最后才找名师精心缝制僧伽梨(厚重外衣)。 专程送到尊者阿难手中。 尊者阿难非常感动,也舍不得自己穿。 想把这外观像粪扫衣的名贵衣服转赠给尊者摩诃迦叶。 也像上次一样,摩诃迦叶外出人间游行。 由于戒律规定出家众不得储蓄多的僧伽梨, 尊者阿难只好把情况告诉世尊, 希望世尊给出处理意见。 释迦牟尼佛问清10天后,迦叶当回来。 又是为尊者阿难、尊者摩诃迦叶放宽戒律, 允许出家众可以储蓄僧伽梨十日。 过了10日就犯尼萨耆波逸提罪。 |
关于尊者摩诃迦叶还有很多记载, 如世尊鉴于摩诃迦叶年长超80岁了, 特意希望摩诃迦叶不再持头陀行, 毕竟这种少欲知足的苦行是非常艰苦的。 摩诃迦叶礼貌拒绝了世尊的劝说, 并且表示自己就是要言行一致, 要彻底贯彻少欲知足的修行方式。 另,释迦牟尼佛在几次现相,希望驻世长久, 主要目的是为护持众生, 尊者阿难被魔蒙蔽心扉,不劝请世尊驻世。 释迦牟尼佛决定不久后在双树间取般涅槃, 世尊把尊者摩诃迦叶以及尊者阿难叫到身边, 当众宣布由尊者摩诃迦叶和尊者阿难继承佛法。 总之,尊者摩诃迦叶地位非常尊崇。 记得自称大乘佛教的魔教妖孽们, 也喜欢吹嘘一个假典故“拈花微笑”, 这帮妖孽为诽谤释迦牟尼佛、尊者摩诃迦叶, 蓄意混淆视听,污蔑世尊密传什么, 反正就是无文字可以说明等等。 也是借用了世尊以及尊者摩诃迦叶的崇高威望。 |
释迦牟尼佛在拘尸城取般涅槃后, 当地贵族摩罗各种哭泣、惋惜供养后, 本来按照规制准备点火佛陀舍利的, 可是从最尊贵的摩罗大臣开始,全部点不燃火堆, 最后是有天眼第一著称的尊者阿那律解惑: 各位摩罗贵族都不用再尝试点火了, 诸天、护世神明不会让你们点火的, 诸天是在等尊者摩诃迦叶赶来主持葬礼。 |
尊者摩诃迦叶带领500弟子游行人间时, 在波婆国的时候偶遇一位手持莲花的婆罗门, 尊者摩诃迦叶在互相问讯后, 又问起那位婆罗门从哪里来等? 这才知道释迦牟尼佛已经在拘尸城取般涅槃了, 这束鲜花就是拘尸城的摩罗贵族供养佛舍利的等等。 听闻这消息后,没有断欲的弟子全部痛哭流涕, 都是非常伤心难过。 这时有位佛教历史也非常著名的人物跋难陀释子, (这货是律藏《四分律》的主角, 出身释迦王族,可是比较愚痴,专门犯戒, 专门穿戒、漏戒等等。) 他出来劝解痛哭流涕的弟子: 世尊在世的时候,这样不能做, 那样也不能做,一点都不自由。 现在我们终于自由了! |
(贫道简介的这些佛教典故, 全部是出自佛教三藏的经藏《长阿含经》等, 以及佛教三藏的律藏《四分律》, 佛教经藏、律藏记述的佛陀典故是一致的。) 尊者摩诃迦叶带领500弟子从波婆国到了拘尸城, 问起一直在现场的尊者阿难。 我们后来的可以见到世尊的佛舍利不? 阿难回答:已经不可能了。 摩罗贵族等已经按照佛遗留的规制, 用最名贵的白叠缠绕500层, 外面还有棺椁几层。 这时,世尊的足自然从棺椁、白叠中出来, 尊者摩诃迦叶见到世尊的足颜色不同往常, 问起缘由,尊者阿难回答: 由于来供养世尊舍利的人太多, 有老妇人痛苦流涕,眼泪堕世尊舍利脚上。 尊者摩诃迦叶再次心中不悦。 |
尊者摩诃迦叶早就证了阿罗汉, 阿罗汉是一切烦恼尽, 像不悦这样的心情本来是不该出现的。 当时,摩诃迦叶瞻仰了世尊的佛舍利后, 几天前很多身份最尊贵的摩罗贵族想点燃的香木堆, 最终都是无法点燃的名贵香木堆, 实际是诸天、护世神明等不允许他们点燃。 尊者摩诃迦叶拥有大威势,四辩具足。 此时香木堆无火自燃。 释迦牟尼佛的佛舍利等供养细节, 贫道就不赘述了, 有兴趣的大神请参阅佛教三藏的《长阿含经》, 以及佛教律藏的《四分律》。 |
尊者摩诃迦叶数次不悦, 以及世尊早就把佛法咐嘱给尊者摩诃迦叶、尊者阿难, 再加上已经有很多愚痴的出家众如跋难陀, 公开表示不想再守世尊订立的戒律。 尊者摩诃迦叶以崇高的威望发起集会, (具体细节请参阅佛教三藏经藏《杂阿含经》、律藏《四分律》)。 在《增一阿含经》的开头就如实记载了第一次结集的细节, 尊者摩诃迦叶先是命持戒第一的尊者优波离颂出律藏, 由尊者摩诃迦叶反复问诘,确认。 比如说四波罗夷罪的第一条, 是由某某,在哪里最先犯淫行, 世尊开始制定第一条戒律:出家众,不得犯淫。 |
关于律藏的结集,是第一次结集完成的。 如前所述,由尊者摩诃迦叶发起。 在释迦文如来完成一会大众后, 然后按事先约定摩羯国瓶沙王的王舍城说法, 瓶沙王赠送了最美丽、环境最优雅的迦兰陀竹园, 作为给四方僧团的安说法、居住等用。 这里也是被参与结集的500大阿罗汉所共同选中, 毕竟王舍城地方宽敞、环境优雅, 而且,瓶沙王的儿子阿阇世王后来也改邪归正, 皈依了释迦牟尼佛。 阿阇世王后来也非常虔诚, 虽然因为杀父必堕地狱, 但将来30劫后,就可以证阿罗汉,成辟支佛。 因为结集是非常严谨、繁琐的, 参与的大阿罗汉们就没有时间如法乞讨食物等。 最后,只有由最受人推崇的尊者摩诃迦叶出面, 请阿阇世王为檀越,供给集会大众的饮食等所需。 |
关于戒律结集,与会的大阿罗汉一致决定: 鉴于以前世尊制戒:不得自煮食物,必须乞讨食物等。 在古天竺发生大灾害、大饥荒时,饿死很多人, 出家众难以沿街乞讨到食物。 特许那段时间可以接受富贵的白衣众施舍的米、面等, 允许出家众在寺院内自煮食物等。 后来,大灾害、大饥荒过去。 世尊又重新制定戒律:不得乞讨生的食物自煮等。 由于释迦牟尼佛才拥有如来十力, 也只有释迦牟尼佛才知道为什么要制定这些戒律。 与会的尊者摩诃迦叶、尊者阿难等500大阿罗汉决定: 世尊已经制定的戒律,就不能废除。 世尊没有制定的戒律,后来就不应该增加。 |
关于戒律结集,与会的大阿罗汉一致决定: 鉴于以前世尊制戒:不得自煮食物,必须乞讨食物等。 在古天竺发生大灾害、大饥荒时,饿死很多人, 出家众难以沿街乞讨到食物。 特许那段时间可以接受富贵的白衣众施舍的米、面等, 允许出家众在寺院内自煮食物等。 后来,大灾害、大饥荒过去。 世尊又重新制定戒律:不得乞讨生的食物自煮等。 由于释迦牟尼佛才拥有如来十力, 也只有释迦牟尼佛才知道为什么要制定这些戒律。 与会的尊者摩诃迦叶、尊者阿难等500大阿罗汉决定: 世尊已经制定的戒律,就不能废除。 世尊没有制定的戒律,后来就不应该增加。 |
由尊者摩诃迦叶发起的第一次结集, 也有防患于未然的意味, 世尊在世,佛教出家众都学戒,都持戒完整。 世尊取般涅槃后,如果僧众就放弃学戒, 必然会导致僧团堕落、腐化。 与会的大阿罗汉们确立的结集律藏的总方针, 世尊已经制定的戒律,必保留, 世尊没有制定的,就不能增加。 略说一下戒律的来历, 刚开始世尊对五比丘说法, 以及降服大婆罗门郁鞞罗迦叶、江迦叶、象迦叶三兄弟, 这三位大婆罗门本来很受尊重, 他们三兄弟门下弟子刚好一千人。 这就是很著名的释迦牟尼佛一会大众。 历任如来都必然要集中宿缘、宿福、智慧成熟的人, 一次性说法,让这些遴选出来的上上之士证阿罗汉, 每一任如来必然都有这种集中说法, 最多的集中说法三次,最少的只有一次。 这就是著名的几会大众。 比如当来佛弥勒佛将来会三会大众。 释迦牟尼佛只有一会大众。 这取决于当时在世众生宿福、智慧等。 |
记得几年前在西双版纳的总佛寺时, 天天到附属的茶馆喝茶,主要是阅读南传典籍, 也是为印证自己的武功正宗与否。 在那个茶馆收藏的南传书籍中, 绝大多数是花名“玛欣德”的一南传小老千所作, 这货在每本书的序里都自称: 重振上座部佛教的尊者。 另外,这货出身自广东潮州, 早年是混自称大乘佛教的魔教妖孽, 据丫自吹自擂说是后来接触到四部阿含经, 发宏大心,西去缅甸学习, 在南传最臭名昭著的怕奥禅林、眉缪禅林, 学了一身歹毒、霸道的降头术之类的妖法、邪术, 对外宣称是学了正宗佛法而已。 |
几年前,接触到花名“玛欣德”署名的书, 贫道还记得第一部阅读的是简本律藏, 书名《比库巴帝摩卡》, 老老实实讲:当时贫道并未意识到南传是邪教, 也因为玛欣德敢于亮出戒律, 也是因为这货反复宣称自己早年虽然混自称大乘的魔教, 后来幡然醒悟,改邪归正了, 只研读《巴利语三藏》这样的正宗佛教典籍等等。 贫道对花名“玛欣德”的小老千, 第一印象是出奇的、非常的好! 误以为丫真的幡然醒悟,痛改前非了! |
贫道因为在简介由尊者摩诃迦叶发起的第一次结集, 首先叙述到了是律藏的结集, 以及也回忆起几年前在西双版纳阅读的南传律藏。 当然,南传邪教的妖孽们也不敢亮出真的律藏。 或者说南传邪教早把律藏篡改得面目全非了。 比如佛教根本四大戒(四波罗夷罪), 任何一个出家众犯,立即被驱逐、除名。 (第一,出家众不得行淫。包括同性恋,同畜生等都不行。 第二,出家众不得不与取。包括诈骗,抢劫等都不行。 第三,出家众不得杀人。 第四,出家众不得自称得上人法。包括不能自称得禅、得定、得果、得戒、得智慧,包括自称大乘的妖孽们还自称得佛果,都是坚决禁止的。) 其中第二条波罗夷,离不与取。 即可证明;自称大乘的,自称南传的,自称藏传的, 都是些攀附佛教的骗子、老千。 |
释师出世寿极短,肉身虽逝法身在。 -------摘自佛教三藏之经藏《增一阿含经》开篇诗。 夫戒之兴,所以防邪检失。 禁止四魔,超世之道,非戒不宏。 斯乃三乘之津要,万善之窟宅者也。 -------摘自佛教三藏之律藏《四分律》序。 ---------------------------------------------- 释迦牟尼佛在取般涅槃前, 尊者阿难特意咨询了一个问题: 如果辨别自称是佛所说的真伪。 释迦牟尼佛专门解答了这个问题。 先认真听对方所说, 然后与经藏、律藏所记载的内容进行检较。 就可以分辨出对方所说真伪。 佛教三藏律藏一部《四分律》, 经藏四部《增一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杂阿含经》。 论藏一部《舍利弗阿毗昙论》。 对方自称是佛也好,佛教的尊者也好,藏族的佛教也好, 所说不应该与佛教三藏相违背。 也就说违背佛教三藏的说法,必然是邪教。 |
佛教的根本就是戒律, 出家众必须要严格执行。 在同一个地方,出家众组成的僧团, 每半个月就要进行非常重要的活动-说戒。 通常是农历的初一,农历的十五左右说戒。 佛教的说戒那不是走走过场, 通常是由当地僧团领袖或者阿阇梨(教授戒律)主讲。 在没有火灾、洪水、战争等紧急情况下, 会广说戒律,先从四波罗夷罪开始, 然后是十三僧残罪,然后是九十事, 最后是学事等等。 是要求循环来说戒的。 |
佛教不光有和尚还有阿阇梨的说法。 实际上佛教所说和尚(和上)指的是师父, 佛教所说也有非常重要的阿阇梨,也即戒师。 主要就是传授沙弥、沙弥尼如何如法乞食, 如何着衣严整,乃至最重要的教授戒律的。 比如有人想在佛教中出家, 先要找愿意接收的和尚(师父), 如果有和尚愿意授大戒愿意收徒。 和尚师和在当地僧众发起集会, 做白四羯摩,如:某某求在佛教中出家, 某甲为和尚师。等等。 与会的僧团一致同意后, 才会进行如授戒等仪式。 仪式完成后,才能算是沙弥、沙弥尼。 至少要学戒两年, 才有资格申请成为比丘,比丘尼。 |
佛教半月半月的说戒是非常重要的活动、仪式。 释迦牟尼佛是以“以镜自照”来作的比喻。 比如中国的警察局、派出所、交警队等, 会在显眼、光线好的地方设一面“警容镜”, 让警察等对镜子整理仪容,按规定所作。 佛教的三藏之经藏里面也有详细记载说戒时的情况。 每一个地方佛教的常住出家众组成僧团, 在说戒日不得无故缺席,必须参加。 由僧团领袖或持律阿阇梨主讲。 那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与会的出家众首先听讲详细案例, 然后是释迦牟尼佛对戒律的界定, 那些言行是犯了这条如波罗夷罪, 那些言行不算,只是更轻的僧残罪,或更轻的波逸提罪。 然后,为了僧团的洁净, 也是为了出家众的长远利益, 僧团会自我检查,互相检举。 |
佛教僧团说戒是非常重要的, 没有说戒,没有自我检较,没有互相检举、监督。 就一定不是佛教的出家众, 必然就是冒充佛教的诈骗团伙。 就以佛教的根本四波罗夷罪之-----离不与取为例。 这条戒律也是沙弥、沙弥尼根本十戒之一, 也是佛教优婆塞(居士)五大戒之一。 (在《舍利弗阿毗昙论》问分优婆塞品第十也有详细论述。) 在初一或十五时,由僧团领袖或阿阇梨主讲时。 先是会如实叙述:最初世尊游行人间, 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罗阅城有比丘叫檀尼迦, 他没有出家前是制作陶器的师傅。 最初世尊在一会大众时,以及到摩羯国时, 是不允许出家众住进房间, 到了摩羯国瓶沙王施舍了迦兰陀竹园, 又有当地的世袭贵族请愿, 希望在迦兰陀竹园为比丘盖近百间房屋, 世尊眼见病比丘、老比丘在树下、露地住辛苦, 默许了贵族的捐赠。自此比丘默许住进房屋。 |
檀尼迦听说世尊默许比丘住进房间, 他本就在远离人烟的地方修行(阿练若)。 檀尼迦砍伐、收集木材、茅草等, 为自己搭建了一个棚屋。 由于佛教严格要求出家众乞讨食物, 檀尼迦每天早上都要步行很远去村、镇、城, 在当地时间上午12点之前吃完食物。 他在外出乞讨食物的时候, 棚屋的木材、茅草都很干燥, 遇到比较缺德的砍柴人把棚屋拆了全拿走了。 檀尼迦当然很不开心。 由于他出家前是制作陶器的工匠, 他收集木材、牛粪等, 自行搭建一个很大的房间, 整个屋顶都是用陶烧制而成, 外观非常好看、富贵,色赤如火。 |
释迦牟尼佛看到耆阇崛山中有如此华贵的屋顶, 知而故问在身旁的诸比丘: 此是何人的房屋?如此的耀眼! 一旁的比丘有知情者, 把檀尼迦比丘自做茅草屋乃至做整个陶屋顶, 全部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世尊。 世尊也没有多说什么,敕令诸比丘: 速去用棍棒等把赤色屋顶打破。 诸比丘当今赶到檀尼迦自作的房屋, 用棍棒等把赤色陶屋顶打碎。 檀尼迦比丘当然非常生气! 质问诸比丘:我有何过错?我屋顶有何不妥? 诸比丘也没有理解到世尊欲令诸比丘少欲知足的深意。 也只是如实回答:我们不清楚是和原因, 是世尊令我们速来打破屋顶。 檀尼迦比丘虽然难过,但对世尊的信念高于一切, 回答诸比丘:世尊如此教令,当然很好。 |
檀尼迦比丘因为住所缘故, 接连遭受数次打击,人气得多少有点糊涂了。 摩羯国瓶沙王的建材库房的仓管, 是檀尼迦比丘的少小知识(发小)。 他跑去找到仓管要上好的栋梁, 他说是瓶沙王给自己的。 寻思用这种木材建造房屋, 那些缺德的砍柴人一时之间也难以拆除。 那位仓管也不疑有他, 任他自行选择木材,自行砍、截。 |
过了几天,统管城事、工程的大臣来盘点。 看到本来是预留做栋梁的名贵巨大木材, 被截断狼藉一片,很吃惊! 他询问仓管是怎么回事? 仓管如实说明是瓶沙王送给檀尼迦比丘的, 是他自行选择,砍、截如此。 这位主管大臣非常痛心, 毕竟以前没有钢筋混凝土, 因为强度等要求,大型建筑的柱、梁等, 必须选择木质坚硬,而且是成根笔直的大树, 通常选中一根可以用的栋梁都很难, 一般是从远离人烟的原始森林砍伐, 光是运输到城市都需要天价的人力、物力。 这位主管大臣气得立即去责备瓶沙王瞎指挥, 把预留的栋梁、名贵木材糟蹋了。 即使要布施给沙门释子, 也有很多边角余料可以送他。 瓶沙王听闻后,大吃一惊! 我没有布施过这种栋梁、名贵木材给任何人! |
这位主管工程的大臣熟知仓管的品行端正, 他带上士兵逮捕了仓管去和王对质。 在去王宫的路上,恰好遇到檀尼迦。 他大声责备檀尼迦比丘: 这次被你害死了! 檀尼迦比丘回答:无妨,我自会到王宫辩解。 檀尼迦来到王宫,按沙门礼仪默然而立。 瓶沙王弄清了案件的当事人都到场了, 由于对释迦牟尼佛的的尊重、信念。 他还是非常客气的询问檀尼迦: 我什么时候布施给你了这种名贵栋梁? 请为我做记忆,回想。 檀尼迦比丘回答: 大王最初由婆罗门祭司加冕成王时, 是公开宣布过凡是我治下王国的水、木、草等, 任由婆罗门、沙门自行取用。 瓶沙王见檀尼迦在耍无赖, 只好回答:我说的是无主之物。 比如公共的山林,任由国民自由砍伐等等。 按照法律,这些名贵栋梁价值远远超过5个金币。 大德这样不与取,按律当死! 接着瓶沙王由于对世尊的尊重等, 又自念是受婆罗门大祭司洗礼的尊贵血统, 按道理不应该杀出世间的出家众。 |
摩羯国瓶沙王还是决定放檀尼迦比丘回去, 朝堂上立即就炸开了锅。 各大断事官、贵族等都说不公平, 这样金额巨大的诈骗, 造成的后果极其恶劣,必须死刑! 特别是那些外道弟子大臣, 本就不信乐佛、佛法, 他们借此机会大肆宣扬: 沙门释子都喜欢不与取, 毫无廉耻、羞愧之心。 对外自称我知正法,我有正法, 这样的公然诈骗就是他们的正法。 檀尼迦比丘的这件事情一下就传开了。 有很多行头陀行,知惭愧,乐学戒的比丘, 把这件事情禀报给了释迦牟尼佛。 |
释迦牟尼召集当时在耆阇崛山的所有僧众。 知而故问檀尼迦比丘, 你确实是不与取,拿了瓶沙王的栋梁之材? 檀尼迦比丘如实承认。 释迦牟尼佛知而故问在附近坐的一位叫迦楼的比丘, (迦楼比丘在出家前,长期担任断事官,熟知世间法律。) 不与取,按王法,金额达到多少应判死刑? 迦楼比丘如实回答:五个金币或以上,就应判死刑。 而檀尼迦比丘胡乱截、砍的巨大栋梁, 价值远远超过五个金币。 释迦牟尼佛批评檀尼迦: 你所作所为,是严重犯罪。不应该这样做! 然后,世尊为比丘结戒: 不得犯不与取。犯了就开除出僧团。 这是四大波罗夷罪之一。 世尊形象的比喻波罗夷罪, 譬如人,头断就不可复起。 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犯了波罗夷就开除。 |
关于离不与取这条戒律最初来源如上所述, 世尊在当时就为僧团界定了不与取得范畴: 任何以盗心、欺诈、暴力等手段获取财物, 就是不与取。 比如魔教寺院里明目张胆摆放的(功德箱), 比如魔教寺院里号召大家出资印假佛经等等, 就是典型的不与取。 |
贫道不才,再摘录一些佛教律藏《四分律》的内容, 这几个佛教的典故也是和离不与取戒条有关。 众所周知的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初, 先对最早追谁自己修苦行的阿若憍陈如、阿湿卑等五比丘说法, 然后是对大婆罗门郁鞞罗迦叶三兄弟, 以及追随他们修婆罗门的千位弟子说法。 释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前就和摩羯国瓶沙王有约定, 如果能得到无上的正法,请先到摩羯国说法。 释迦牟尼佛到了摩羯国又收了舍利弗、摩诃目健连, 以及追随他们修婆罗门的二百五十位大婆罗门。 郁鞞罗迦叶三兄弟加舍利弗、目连的弟子, 加起来正好一千二百五十人。 都是宿福成熟,智慧成熟,世代修行的上上之人。 他们都是很快就证了阿罗汉果。 |
释迦牟尼佛按照与瓶沙王的约定, 最早来到了摩羯国,瓶沙王非常开心、激动。 率八万四千众迎接释迦牟尼佛, 并把王舍城最好的园观-迦兰陀竹园施舍给四方僧。 这时的僧团全是大阿罗汉, 着粪扫衣,乞讨食物,目不斜视等等, 僧团的言行是没有任何的瑕疵。 瓶沙王亲眼见证了释迦文菩萨最终成为如来, 如此祥瑞的盛事,令大伙都非常激动。 在朝廷会议,决策了国家大事后。 朝廷的高官、贵族自然而然的议论起如来出世的事。 这时候,绝大多数贵族、长老认为沙门要储蓄金银。 只有一位非常聪慧的大长者-狮子大将, (因为翻译佛教三藏成中文时间跨度非常长, 有把狮子大将翻译成离曰大将,珠髻大长者等的。) 力排众议,坚持认定释迦牟尼佛以及弟子全部少欲知足, 穿得是破破烂烂的粪扫人,乞讨食物为生, 也没有听说沙门乞讨金银的。 朝廷的权贵们最后也同意狮子大将的看法。 狮子大将第二天,专程到世尊所。 问讯世尊后,立即提出了自己看法。 并且,希望世尊给出明确答案, 主要是担心自己的看法有失偏颇。 |
释迦牟尼佛首先是肯定了狮子大将的看法, 并且告诉他,沙门释子是不储金、银的。 因为接受金、银,意味着接受色、声、香、味、触外五欲。 沙门释子提倡的少欲知足, 修行也是以断离外五欲而证无上的正法。 按照佛教三藏律藏《四分律》记载, 通常是僧团做出不合时宜的做法、或犯罪。 才有世尊指出这些言行必须严禁再犯。 而佛教非常重要的根本大戒-不得手捉金钱。 是由摩羯国瓶沙王手下权贵-狮子大将最先提出。 这是沙弥、沙弥尼十大戒。 意思是有人愿意出家学释迦牟尼佛的道, 先就必须遵循的言行规范。 沙弥、沙弥尼在学习经、律, 主要是各种戒条两年后, 言行没有任何问题, 才可以向僧团的长老申请成为比丘、比丘尼。 |
据佛教三藏之律藏《四分律》记载, 释迦牟尼佛对不得手捉金钱的界定非常详细, 大约是指不能摸金、银、水晶、琉璃、玛瑙、珍珠、车渠等珠宝。 也不能摸金钱、银钱、铜钱、铁钱、胡椒钱等, 任何有货币功能的物品都不允许沙门释子触碰。 释迦牟尼佛对于将来有魔类冒充沙门释子, 早就是洞如观火,清清楚楚的知道。 就这一条戒律立即就可以分辨出沙门释子的真伪。 比如当今自称比佛教更厉害的所谓大乘, 自称是坚持佛教戒律的所谓上座部, 以及自称是藏族中流传的佛教, 这三波人,就这根本大戒都不能坚持。 即可判定这三波都是冒充沙门释子的魔类。 |
关于不与取的戒律,《四分律》还有一些记载。 释迦牟尼佛最初到摩羯国为瓶沙王说法, 那时僧团全是大阿罗汉,非常洁净。 所有的出家众的言行无任何瑕疵。 而且,此时所有出家众全部是穿粪扫衣, 也不接受白衣信众的衣服供养。 (直到后来白衣信众看到出家众太清苦, 反复向世尊请愿希望可以直接捐赠衣服, 请愿多了,世尊才允许出家众接受衣服捐赠。) 由于摩羯国瓶沙王以及很多位高权重的贵族, 带头礼敬、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弟子。 很多外道本来在摩羯国受人尊重、供养, 这下来礼敬的人少了,供养几近断绝。 所有的外道很妒忌、气愤。 这些外道和外道弟子的领袖人物, 知道沙门释子当时不接受衣服供养, 只穿粪坑里、垃圾堆里捡来的布料废品做的粪扫衣。 他们暗中定下毒计试图陷害沙门释子。 |
外道弟子的领袖人物属于权贵。 他们知道沙门释子只穿粪扫衣, 暗中在垃圾布料中裹藏远超五个金币的珠宝。 把垃圾布料弄的又赃又臭,扔到垃圾堆。 让很多手下在垃圾堆周围埋伏, 先是要防备别的贫苦人士无意中捡取垃圾布料。 然后,静静的等待沙门释子入城乞食。 当那些大阿罗汉入城乞讨食物时候, 看到了被人扔的又赃又臭的垃圾布料, 也没有多想,就捡起来, 想带回住地清洗后,再缝成三衣(袈裟)。 这时,那些埋伏在周围的家丁冲出来, 立即以沙门释子盗窃巨额财产为由, 把捡垃圾布料的沙门强行带走状告盗窃。 当时,断事官们在瓶沙王的带领下, 参加过供养释迦牟尼佛,供养过沙门。 他们很清楚这些大阿罗汉根本不接受金、银, 而且,连捐赠给他们完好的衣服都不接受。 怎么可能盗窃价值巨大的珠宝? 再一细看这些出头状告的人, 都是外道弟子的领袖人物以及家丁, 心中自然都明白了九成九, 很明确的清楚是在蓄意诬陷沙门释子。 在断事官当中,最能言善辩的, 问这些外道弟子领袖们: 这么破烂不堪、又赃又臭的垃圾布料, 怎么会有价值巨大的珠宝? 还有你们怎么知道里面裹藏得有珠宝? 最后,既然你们知道有珠宝, 怎么不自己捡起来? |
那些外道弟子领袖们面对断事官的问诘, 支支吾吾的,无法正面回应。 断事官们再短暂商议后,提议: 你们不要再追究什么盗窃财物的事情, 先把那些德高望重的沙门释子放了, 这件事情,就算是了结了。 外道弟子的领袖们知道断事官已经法外开恩了, 只好就此作罢。 当天,就有沙门释子向释迦牟尼佛汇报了此事。 世尊有一切知的智慧,不受时空约束的智慧。 世尊也知道弟子们没有任何过错, 世尊也没有嗔恨心,不会说报复谁什么的。 世尊为弟子们制定戒条: 在发现粪坑、垃圾堆、墓地等的粪扫废布料时, 先用一只脚踩住废弃的布料, 用另一只脚去拨弄废布料, 确保里面没有夹带、裹藏得有什么东西。 |
补充说明上面一段内容里暗藏的一些事情: 在释迦牟尼佛时代的古天竺, 是奴隶社会的分封制, 法律是非常的严苛,动不动就是死刑、肉刑。 那些外道弟子领袖告谁盗窃巨额财物, 按照当时的法律,如果证实了盗窃罪名。 被告就必然会被判决死刑。 如果证实了是诬告, 那么这些外道弟子按律也是死刑。 另外,世尊明确的规定捡到任何被丢弃的布料, 是要先用脚踩住,另一只脚拨弄, 其实是暗含了佛教沙弥、沙弥尼根本十大戒: 不得手捉金、钱戒。 如果确认了粪扫衣没有夹带、裹藏得有金、钱等。 出家众就可以用手捡起来带回去。 然后,洗干净后再缝制、拼接成袈裟。 |
再分享一些佛教关于不与取戒条的典故。 ---------------------------------------------- 有一位外道弟子的领袖人物外出, 当天天气非常炎热, 他在路边找了一颗叶繁枝茂的大树歇息, 在坐下来歇息、避暑时,皮制钱袋掉落。 这位贵族当时并没有察觉丢失钱袋, 他直接就起身赶路。 在他走后,有沙门释子入城乞食, 途径这里,也是在这颗大树下歇息、乘凉。 这位沙门释子发现了这丢失的钱袋, 鼓鼓囊囊的钱袋就让人知道钱不少。 他也没有再动身入城去乞食。 而是坐在钱袋附近、遮挡住钱袋。 这位沙门释子是纯好意, 希望失主能回来寻找丢失的财物, 而且,不被路过的人发现并捡走。 那位贵族离开好远后,才发觉丢失钱袋。 他也猜到是在树下歇息时丢失钱袋。 他非常着急的赶回来,希望能找回财物。 |
那位丢失钱袋的外道弟子大贵族赶回大树下, 他焦急、彷徨的模样引起了沙门的注意, 这位比丘主动提问:你在着急什么? 那位贵族赶紧回答找丢失的钱袋。 比丘证实了这位贵族丢失的钱袋后, 站起身来,把遮挡的钱袋露出来。 并询问是否是寻找的这个? 那位贵族连忙拿起来,打开捆绑的皮绳, 证实了是自己的钱袋。 可惜这位贵族是虔诚的外道弟子, 非常嫉恨释迦牟尼佛、沙门释子的崇高威望。 或许是恶魔蒙蔽这贵族的心。 他反咬一口!并且不依不饶, 立即把比丘送去见断事官, 并且诬告沙门释子昧着良心扣留巨额黄金。 |
这位外道弟子的领袖人物诉求非常恶毒。 他要求沙门释子归还侵吞的巨额黄金, 或者按照王法盗窃巨额财富处死沙门。 由于当时是释迦牟尼佛传教之初, 僧团人数稀少,并且都是大阿罗汉。 断事官们也知道这些沙门释子不接受金、钱供养, 而且,沙门身上穿得是垃圾碎布料做的粪扫衣等等。 这位比丘也如实回答一切, 并且告诉断事官们自己连碰钱袋都有触碰过。 怎么会暗中侵吞巨额黄金? 断事官们也猜到事情的大致原委, 只是无法拿出证据, 或者无法用言语劝外道弟子放弃作孽。 |
沙门释子一旦受戒出家, 就自动放弃了很多世俗的羁绊。 就和以往的家庭、财富、地位等无缘。 像前文提到过的尊者摩诃迦叶出家前虽财富无数, 一旦出家,就自动放弃了这些财富、地位等。 以及尊者阿难、阿那律等王族, 也和以往的尊贵身份、财富无缘了。 那位被诬告的比丘也就不能说自认倒霉, 拿出钱来赔给那碰瓷的外道弟子领袖。 就此息事宁人,破财免灾。 这位外道弟子领袖人物不依不饶, 非要以盗窃得罪名处决这位沙门释子。 最后,断事官也无法了结此事, 只好把此案件上报最高决策者-国王。 |
沙门释子一旦受戒出家, 就自动放弃了很多世俗的羁绊。 就和以往的家庭、财富、地位等无缘。 像前文提到过的尊者摩诃迦叶出家前虽财富无数, 一旦出家,就自动放弃了这些财富、地位等。 以及尊者阿难、阿那律等王族, 也和以往的尊贵身份、财富无缘了。 那位被诬告的比丘也就不能说自认倒霉, 拿出钱来赔给那碰瓷的外道弟子领袖。 就此息事宁人,破财免灾。 这位外道弟子领袖人物不依不饶, 非要以盗窃得罪名处决这位沙门释子。 最后,断事官也无法了结此事, 只好把此案件上报最高决策者-国王。 |
也得益于佛教初期,僧团非常洁净。 断事官们没有按照外道弟子的蛮横要求, 以盗窃巨额财富的罪名处决沙门释子。 在呈报给王国王后, 这位国王非常聪慧,而且世代富贵, 自幼就开始把玩珠宝、黄金等奇珍异宝。 对财富的多寡有常人不一样的感觉。 王也猜出了整件事情的原委, 并且劝解这位外道弟子领袖, 希望他就此作罢,不要再继续作孽。 那位外道弟子鬼迷心窍,坚持不舍要杀沙门。 最后,国王也是按捺不住了。 反复让外道弟子确认: 这个钱袋是不是你丢失的钱袋? 在那贵族确定无误后。 令人从王宫的宝库了搬来很多黄金。 当着所有人的面,公平公正的称量。 按照贵族主张的黄金数量称好后。 令人把钱袋里的黄金腾空, 令那位外道弟子自行取装黄金进钱袋。 结果称量好的黄金体积过于庞大, 这个钱袋不可能装得下。 最终证实了本来就鼓鼓囊囊的钱袋, 装这么多黄金已经差不多装到极限了。 外道弟子领袖此时无言以对。 国王本来准备按照诬告的条款处死这位贵族, 在断事官、朝廷权贵以及沙门等劝解下, 也是法外开恩。 只是没收了这诬告的一切财产。 |
在此诬告案件中,沙门释子无任何过失。 只是那位外道弟子恶魔蒙蔽了心。 案件了结后,有比丘把整件事情汇报给世尊。 再加上另外一些事情(略说一下), 比如有白衣弟子到僧伽蓝礼拜问讯, (僧伽蓝是出家众的居住地, 有点像后来三类假佛教的寺院。) 白衣弟子的钱包遗失在僧伽蓝内。 也有著名的白衣弟子领袖级毗舍佉母, 她把很多贵重的首饰遗失在僧伽蓝内。 释迦牟尼佛鉴于有很多类似的情况, 为防患于而然,为了遗失的钱包、首饰不被冒领等。 把沙弥、沙弥尼十大戒条的不手捉金、钱戒, 略作了调整、修改。 比如在僧伽蓝内比丘等就应该捡起钱包等, 认真查看里面有多少财物,绳子是怎么捆绑等等。 |
在外道弟子领袖的三番五次的诬告下, 特别是遗失钱袋的那次案件, 让断事官、国王、大众都很愤怒。 因为换成别人,面对无主的巨额黄金, 很难做到不捡起来后,据为己有。 毕竟沙门释子做到了非常难的拾金不昧。 而沙门释子的好心善意以及等待失主等言行, 让所有人感觉他品德高尚。 而外道弟子领袖不但不感激, 反而想借此机会诬陷沙门释子, 甚至是想借助官府的力量杀害沙门释子。 这样的言行就是恩将仇报。 |
前文中提到过的佛教白衣众的领袖级人物毗舍佉母, 准确说是优婆夷领袖,也即女居士领袖。 和另一领袖茉莉夫人一样也是富贵无比、聪慧过人。 毗舍佉母在经藏中记载的不多, 律藏就有很多与之相关的记载、典故。 比如说戒律中说有可信的优婆夷说某某犯戒, 实际就是说的毗舍佉母见到、听到某某犯戒。 因为毗舍佉母聪慧过人,诚信可靠,慧施不吝惜。 释迦牟尼佛以她为榜样,认定所说真实。 另外,佛教的出家众允许穿雨浴衣等等, 也是源自毗舍佉母见出家众太过艰辛, 反复向世尊请愿,希望可以放宽某些限制。 |
再说一些佛教关于不与取的律藏故事。 有一天,天气炎热,很多出家众到河中洗浴。 有比丘名迦留陀夷,也属于六群比丘。 (这位淫心非常重,律藏的主角。 记得连假佛经《佛说阿弥陀经》也提得有迦留陀夷。) 他先行洗浴完毕,误穿了别人的袈裟走了。 其余比丘慈地比丘、跋难陀释子等六群比丘, 有人发觉自己的袈裟被迦留陀夷穿走了。 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以不与取的罪名。 直接就做摈羯磨,驱逐迦留陀夷出僧团。 后来大家在僧伽蓝中见面, 六群比丘死活想驱逐迦留陀夷出去。 迦留陀夷感到莫名其妙,不清楚为什么。 最后,在当地僧团领袖的了解、调停下, 问清楚了迦留陀夷只是误穿了别人的袈裟, 他自己的袈裟不比误穿得袈裟差。 最后,在长老比丘等商量后裁定: 迦留陀夷不犯不与取, 但是,因为粗心。需要做波逸提忏悔。 另外,六群比丘根本不审查事情真相, 胡乱就聚集发起摈羯磨。 羯磨不成就,非法羯磨,当忏悔。 |
在佛教的正常说戒日,农历的初一、十五。 通常由阿阇梨(戒师)或上座比丘主讲。 在当地的出家众正常情况下,必须参加。 也会有很多优婆塞(居士)旁听, 并且协助打理说戒堂, 主要安放坐具、放置饮用水,打洗足水等等。 如上文提到的不与取戒律, 正常说的时候(详细说), 会从檀尼迦比丘怎么被砍柴人破坏屋开始说。 一直到最后释迦牟尼佛当众批评他。 以及释迦牟尼佛对不与取的界定。 阿闟梨或上座说完这不与取戒律后, 出家众们会自查自己有没有犯类似的错误, 也会互相审视有没有犯类似的错误。 如果都没有犯类似错误。 出家众会回应:众僧常闻。众僧清净。 |
在说戒日,农历的初一、十五左右。 所有在当地的出家众必须聚集在一起说戒、自查。 比如说,已经说完像上文提到的广说不与取戒。 接下来就会说另外的四波罗夷罪的不杀人戒。 第一是不得犯淫,也是比丘最先犯的错误。 第二是不得不与取。也是比丘第二次犯的错误。 第三是不得杀人。是比丘第三次犯的错误。 第四是不得自说得上人法。是僧团第四次犯的错误。 |
就拿不得自说得上人法戒律来说。 正常情况下的广说,大致如下。 先从起因,在哪里,怎么犯的错, 释迦牟尼佛批评犯错的出家众, 然后为大家结戒,详细定义该戒律。 希望出家众不再犯类似错误。 包括在同一地方居住的比丘检举犯戒比丘, 也要从该戒条的起因,在哪里,谁,在哪里犯的什么错。 这样详细说明后,再检举犯戒比丘。 |
有段时间,释迦牟尼佛游行到毗舍离。 恰逢快到夏季了,按照戒律当夏安居。 (夏安居也有翻译成雨安居的, 比丘暂时不再游行,定居一处。) 释迦牟尼佛召集在当地的出家众, 安排他们同和尚,同阿阇梨一起也安居。 当年毗舍离遭遇大饥荒,乞食难得。 在毗舍离婆裘河边的僧伽蓝有很多比丘安居。 (第三个波罗夷罪杀人,也是在婆裘河边第一次犯。) 这些比丘饥饿难耐,最后想出个馊主意。 他们对居士、白衣等大肆宣扬: 我已得阿罗汉,我得禅,我得神通,我知他心等。 也宣扬在婆裘河边的同伴比丘得阿罗汉等等。 居士、白衣众得到食物,都不敢自己食用。 都会先安排给婆裘河边的比丘。 哪怕自己饿肚子,都要尽量先满足这些比丘。 |
在毗舍离以及附近夏安居的比丘, 在90日后,都来朝觐世尊。 世尊眼见比丘众都骨瘦如柴,形体憔悴。 还是慰问大家:乞食难得不?等等。 后来,婆裘河边的比丘众也来朝觐世尊。 世尊看他们全部红光满面,饮食充足的样子。 世尊问他们:你们做了什么方便? 在大饥荒之下,居然没有受半点影响? 婆裘河边的比丘据实回答: 我们自称得阿罗汉,自称得神通,得禅等。 所以,居士、白衣众宁愿自己挨饿, 也要先供养我们饮食。 |
释迦牟尼佛问婆裘河边的比丘: 你们所说的得阿罗汉,得禅,得定等,是事实不? 那些比丘回答:有的是得了阿罗汉等,有的没有。 世尊批评婆裘河边比丘: 你们这些愚痴之人! 有事实得阿罗汉等都不应该对外宣扬, 更何况是虚假的自称? 世上有二种贼,不是清净自称清净。 第二种贼,为口腹故在大众中故做妄语。 自称说得各种上人法是最大的贼。 世尊以此因缘,为出家众结戒: 任何出家众不得自称得上人法。 包括伙同弟子、同伴互相吹嘘得上人法。 比如说自称南传的喜欢教学白衣众禅、定等, 以及自称是佛教的般德,尊者的, 自称是人人成佛的魔教。 这些都是公开犯波罗夷戒。 |
关于佛教不得自说得上人法的波罗夷罪。 释迦牟尼佛有详细的说明、界定。 后来,在比丘学习各种戒、定、禅、神足等过程中, 有比丘在听闻说法后, 误以为自己已经得证阿罗汉果。 后来,该比丘精勤修习,不懈努力得证阿罗汉。 这时候,他反过来思索当时实际是没有证的, 只是自己的错觉而已。 他把此事告诉了长老比丘, 希望长老比丘禀报世尊, 看世尊是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世尊鉴于该比丘只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错觉, 也并没有对白衣众、居士等说。 世尊把不得自说得上人法戒条,增加了一些话。 不得自说得上人法,除增上慢。 意思是在教学比丘戒、定、禅等等过程中, 如果是产生了错觉, 不算是自说得上人法。 |
关于佛教出家众根本大戒不得自说得上人法, 除了在和尚、阿阇梨教学的时候容易误判外。 最常见的误判是有神通第一的尊者大目犍连。 实际关于这些内容以及好多律藏典故, 在佛教三藏的经藏《增一阿含经》, 《中阿含经》,《长阿含经》,《杂阿含经》都有记载。 就同一件事情来说,记载是一样的。 不过,律藏《四分律》的侧重点不同。 《四分律》会记载后来世尊批评犯错的比丘, 为比丘的将来长远利益着想。 世尊会给比丘结戒,以及如何界定这条戒律。 尊者大目犍连为比丘众说法时, 曾经提到很多悲惨的众生。 也曾经提到过在阿耨达泉的见闻等。 其余比丘举报尊者大目犍连自称得天眼等神通, 在说戒日检举大目犍连犯不得自说得上人法戒律。 |
对于其余比丘误以为尊者大目犍连犯戒, 世尊解释到:那些悲惨的饿鬼道众生, 因为前世犯了什么罪行, 今生受了如此形体, 为什么会受如此折磨。 尊者大目犍连不是妄语,也不是自说得上人法。 在阿耨达泉的象王吃那些食物等等, 都是真实不虚的。 关键问题是:在出家众教学神足通等, 是可以如实说明天眼所见等等。 |
回到最初婆裘河边比丘自说得上人法。 他们是在大饥荒下,乞食难得的情况下, 有人开始自说得上人法而且是真实的, 也有人是虚假的自说得上人法。 这些比丘只是想方便乞讨食物。 招致了释迦牟尼佛的严厉批评! 纵观律藏《四分律》的记载。 脉络非常清晰:出家众允许持有四种财物。 第一,出家众允许持有一个钵, 只能是铁钵或瓦钵。 在没有烂到打五个补丁以上,并不漏。 都不允许多乞讨钵。 第二,出家众允许持有三衣, 安陀会,僧伽梨,郁多罗。(下衣,大外套,上衣) 也只能有一套, 第三,出家众允许持有坐具、卧具。 也就是坐垫、床单等。 第四,出家众允许在生病的时候, 乞讨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 |
当今自称上座部佛教的南传, 自称比佛教更厉害的所谓大乘, 自称在藏族中流传的佛教。 这三波老千、骗子不约而同的选择不提佛教律藏。 只因为一对照佛教戒律, 对于释迦牟尼佛对佛教出家众规定的言行规范, 这三波人都不敢面对。 因为他们都只是冒充佛教的老千、骗子。 |
在佛教三藏之经藏记载基本都差不多。 (顺序也如此《增一阿含经》,《中阿含经》, 《长阿含经》,《杂阿含经》。) 有人是听说如来出世,来觐见世尊。 有人是眼见世尊宝相庄严。 世尊为他们说法,先说戒论, 也就是自我约束是第一位的。 然后是施舍论,也即施舍是为将来世做福德。 然后是生天道之论。 此时,世尊会以他心智观察众生内心。 如果听众还有能力接受正法。 世尊就会说佛教的核心四苦圣谛。 通常听众听完四苦圣谛, 会直接皈依释迦牟尼佛, 然后誓言终生不犯优婆塞五戒。 即,不杀,离不与取,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当然还有智慧更高的人, 会直接请求世尊度出家修行。 希望僧众授自己大戒乃至具足戒。 成为沙弥或沙弥尼, 希望自己能尽一切苦。 |
如果对释迦牟尼佛有信心, 如果对佛陀的言传身教有信心, 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至少应该持五戒。 这是佛教最基础的言行规范。 不杀生,就是不故意断众生命。 离不与取,不偷、不抢、不诈骗, 包括不能任何的非法得利。 不邪淫,就是不搞非婚性行为。 不妄语,就是要诚实,不说谎。 不饮酒,除了治疗疾病就不喝酒。 在优婆塞(居士)五戒基础上, 把不邪淫进一步成不行淫 略加拓展加上不坐卧高广大床。 不往观听歌舞、戏剧等表演。 不使用香水、香料涂抹身体。 这就是非常著名的八关斋戒。 连自称大乘的自称南传的假佛教, 他们也要说八关斋戒。 当然他们会蓄意篡改内容。 比如基础的居士五戒。 离不与取,他们就会为自己的诈骗行为开脱。 必然也说谎,必然也犯了不妄语戒。 |
如果把佛教的八关斋法(斋戒)再拓展。 加上非时不食戒。 也即在当地时间中午12点以后不吃食物。 饮水、刷牙等是允许的。 再加上不手捉金、钱戒。 即坚决不允许拿钱、宝物等。 这是佛教的沙弥、沙弥尼十大戒。 通过授此十大戒,也就成为沙弥、沙弥尼。 如果沙弥、沙弥尼在两年学习佛法、戒律中, 没有出现什么大的过失,不可原谅过失。 即使有犯一些轻微的戒, 通过忏悔等,沙弥、沙弥尼得清净后, 即可向当地长老比丘申请成为比丘、比丘尼。 如果僧团的长老比丘们没有异议。 就会对沙弥、沙弥尼授具足戒。 正式成为比丘、比丘尼。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恐怖推理 最新文章 |
有看过《我当道士那些年》的吗? |
我所认识的龙族 |
一座楼兰古墓里竟然贴着我的照片——一个颠 |
粤东有个闹鬼村(绝对真实的30个诡异事件) |
可以用做好事来抵消掉做坏事的恶报吗? |
修仙悟 |
—个真正的师傅给你聊聊男人女人这些事 |
D旋上的异闻录,我的真实灵异经历。 |
阴阳鬼怪,一部关于平原的风水学 |
亲眼见许多男女小孩坐金元宝飞船直飞太空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