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恐怖推理 -> 记录我两年的修行经历,读书感悟。 -> 正文阅读

[恐怖推理]记录我两年的修行经历,读书感悟。[第1页]

作者:蓝色一段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提到修行,很多人首先想到画符行法,捉妖拿鬼。没有的,至少在我这个阶段不会有,将来有没有必要学还是两说。因为按师父的话来说,这些东西现在越来越少了,搞这个可能得要饭。
    之所以来写这个帖子,因为我遇到瓶颈了,闲着也是闲着。也欢迎同道中人批评指正。所谓财侣法地嘛,侣也很重要。但是如果想让我去跟着学你们那套,那就请免开尊口了。
    有人会说才两年就瓶颈了,你也太菜了吧。惭愧,这和我的发心有关。当初真正促使我学这个,纯粹就是身体问题。
    我二十来岁的,切掉一个肾。 切掉以后刚开始没感觉太大变化,除了后来又得过几次大病。到30岁以后,工作压力,再加上经常需要喝酒应酬,身体就彻底垮了。
    也尝试过自己调整,延迟享受,自律。坚持早起,锻炼身体。不是有一本书叫《少有人走的路》吗。照着那个来。结果是好了一段时间,然后进一步的垮掉。当然现在我知道,欧美人的那一套很难适用于中国人,这个后面再细说。当然书确实是好书。
    那段时间,身体差到什么程度呢,上班一整天,只有上午能工作,下午人都晕乎乎的,脑子不清醒。如果放假,我能睡一下午。更厉害的是还有精神压力,工作,生活上的种种事情,绞在脑子里,纷乱复杂。可以说每天都活在痛苦中。
    然后很幸运的,我就遇到了师父。
    普通人修行有什么好处。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已经需要用尽全力了,这也是我之前的感受,为什么要修行呢?毕竟那东西虚无而缥缈,不可捉摸。这就要说到修行的好处。
    1.心理上,随着自己的进步,你会越来越稳,面对什么事情都不至于心理崩盘。情绪什么的更是小事。
    你会越来越有智慧,对世间百态有一套自己的看法,而且直入本质,谁都不能带了你的节奏。
    2.身体上,每个法脉都有自己独特的锻炼方法,入手的东西简而不烦,不必大汗淋漓的跑步,这些精华当然不会写在书上广为流传的,写也是分散隐藏在不同的书本上,以后我会详细的写一写这种现象。随着练习的深入,你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会提升一个档次。免疫力提高,比如我这两年,几乎生过什么病,更没吃过药,偶尔有感冒,一到两天自己就好了,最严重的也是睡一觉就好了。
    3.触摸那扇玄而又玄的大门,依我推测,所有修行都是为了这个。当然这个不好描述,初步入门的,就是在几秒钟内,一下想通了很多问题。脑子好用的不像是自己的。凡是摸到这个状态的,没有几个不喜欢的。所以有那么多人愿意花一辈子的时间,追求这个呢。
    @杨昀和 3楼 2022-06-17 19:20:00

    怎么修行
    —————————————————
    这问题太大了,先看看相关书籍吧,了解了解相关基础知识。愿意的话,看看我瞎扯。
    说说我拜师的经历

    ? ?最初了解到师父,也是通过网络。师父的学生在网上发帖,写的各种神奇。然后我就主动和人联系,加了微信,说明我的情况。起初师父是不愿意收我的,但是我自己必须主动些啊。陈之以情,动之以理吧。然后师父加了我微信,语聊了几次,写了更全面的自己的情况。然后师父说,那你跟着学着吧。行,这就可以了。毕竟修行,没有谁可以保证谁能到哪一步的,这一点我很明白。我也不会自大到认为自己是小说主角,百年一遇的奇才,一日千里,秒天秒地。

    ? ?有人会问,网上你不怕遇到骗子么?被骗了怎么办。这么说吧。

    ? 1.我其实对这个感兴趣已经多年了,各种书籍,视屏看了也不少。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 2.还有就是我的身体问题已经很急迫。这是个麻烦,也是机缘吧。

    拜完师第一步是做什么?简单,先看书,还不是古书。都是些现代书。比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营养圣经》等等。
    为什么从这些书入手呢?因为简单,会认字的都读得懂。老外写的书就是有这个特点,当然这也使他们没办法表达一些很深邃的东西。但是有个好处是它比较系统,容易让人形成整体概念,至少不会被网上那些自媒体牵着鼻子走。当然现在回头来看,师父还有更深层的用意。
    所谓个人成长嘛,就是持续做那些收益很低的事情。因为收益很高的事情,你肯定主动就做了啊,不需要别人提醒。完全没有收益的事情,也没人愿意做。
    另外就每天点香,点上香看书,平心静气,效率更高。
    还有就是讲课,师父有时间就会讲课,讲课一般没有固定的主题,有人问问题就围绕问题讲一讲,没人问问题就随便聊,想到什么说什么。
    另外,师父会根据个人情况,教几种锻炼方法。我当时就是晚上睡前,早上起床后,花几分钟时间锻炼,虽然说最长不能超过多久多久,但是一开始肯定达不到,也就坚持个七八分钟。

    ? 还有个每天晚上的打坐方法,刚开始坚持不到5分钟。主要因为身体太虚。

    ? 和自己看书不同的是,老师会明确告诉你做对了会有哪些反应,一定不能有什么反应。

    ? 但是必须要坚持做,形成习惯,形成身体记忆,我是做了大半个月吧,精神状态开始感觉到不同。

    ??所以古人的这些锻炼方法吧,必须师传,必须知道禁忌在哪儿,否则容易吧自己练废。

    心里有事情了,大问题给老师说说,小问题自己坐在香前想一想。我基本都是自己坐在香前想。因为那段时间吧,虽说问题挺多,但是一想都是些小破事,都不值得一说。不说吧,它又老在脑子里打转。很影响心情和状态。我想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种体验。

    ? 这就体现出灵香的妙处了,试了几次,身体形成习惯以后。白天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不会多想,一下就过去了。到了晚上坐在香前的时候,它又自动浮现出来了,想一想就能想通。最神奇的是边想边忘。等点完香想回忆一下我刚才都想通了些什么,脑子一片空白,根本想不起来。

    ? 我后来分析这个问题。所有这些外来的东西,比如别人骂我一句,比如我猜想有人在针对我。都属阴,哪怕别人说的很对,不论站在对方的角度很对,还是站在群体的角度很对,对我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了,就都属阴。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叫负能量。阴气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同类凝聚特点。

    ? 比如我觉得某些人某些事情做得不对,我就会倾向于觉得这个人不行,他做得所有事情我都会倾向于向负面方向想。
    长期沉浸在这种想法里,一是会影响人的情绪,二是会限制人的认知。因为看问题的角度固定了,人的认知就被限制了,很多问题看不到,很多事情想不到。

    ? 久而久之,人就会摆脱不出来,负面的东西越积越多,觉得所有人都在针对自己一样。出现抑郁之类的心理问题,时间再长一点,必然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 所以老年人说:人最重要的是想得通。是有一定道理的。

    ? 我也不推荐当个马大憨,整天傻乐。想通是一个什么状态呢,心里明白对方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想要的是这个。然后能解决的解决,不能解决的也不会往心里去。

    ?庄子曰:“不可入于灵府”。这其实是性功的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

    大约半年以后,开始看古书,我先看得是《文始真经》,抄过《道德经》,看过《庄子》,《论语》这些经典。还有针对个人情况安排看得一些书,比如《小人经》。
    看古书可以自己查字典,但是一定不能看现代人的翻译,要自己悟。原因是:第一因为很多翻译都是错的,会误导我们。出版物编辑本身也只是一份工作。工作,大家懂得,差不多就行了,有几个人会追求经善尽美呢?
    第二我们要的其实是自己思考,自己找答案的这个过程。过程比结论重要,如果少了这一步,那才真正错过了先贤们留下的宝藏。
    读古书第一要诀是慢,慢才会有思考。思考才会有理解和延伸。比如: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说?他究竟想表达个什么意思?换一个说法行不行?现实中会不会遇到别的情况?该怎么处理。这样读,才能有所得。
    但是人的思维天生是追求快,追求结论,追求新奇的;现代社会吸引人注意的东西又很多。所以大部分人慢不下来。那就得采取一些方法强迫自己慢下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抄写。
    第二是品,品一品书上的语句,语气助词。比如这局的结尾为什么有个也,那一句为什么没有,为什么有些又是矣。模拟一下作者说这句话的心态,就能体会到很多东西。
    中华文化,向来以“不可说,心里明白,自己体会”为追求。这的确很绕圈子。但是也因为不明说,或者说不明白。才能传达语句以外的很多东西。
    只不过这样解读出来的,就是非常个人的理解。和某某专家的解释不同,很正常。当自己琢磨到一定程度,甚至连往外说的欲望都没有,反正自己明白就行了呗。别人的看法,想法,不重要。
    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每过一段时间就有新的理解,往外说很容易打自己脸。所以书是读给自己的,读书的终极意义,不过就是调心。
    王重阳立教十五论之读书:学书之道,不可寻文而乱目,当宜采意以合心。舍书探意、采理,舍理采趣,采得趣,则可以收之入心,久久精诚,自然心光洋溢,智神踊跃,无所不通,无所不解。若到此,则可以收养,不可驰骋耳,恐失于性命。若不穷书之本意,只欲记多念广,人前谈说,夸讶才俊,无益于修行,有伤于神气,虽多看书,与道何益?既得书意,可深藏之。
    说一说《庄子》。

    古书中我读的最多的,无疑是《庄子》,道教称之为《南华经》。

    为什么老读《庄子》呢?因为内心痛苦。庄子这本书,对于化解内心痛苦,实属登峰造极。读着读着,莫名其妙的,内心就舒坦了,舒服了,甚至都不需要太懂。

    近代解《庄子》解的比较好的两位:刘文典和福永光司,也都是因为内心痛苦。刘文典因为儿子去世,这种痛苦,咋们可以想象。

    福永光司因为身处战争,这种痛苦,也可以想象。福永光司是一个日本人,他参加的什么战争不言而喻。所以我一开始对他是有点排斥的。后来想一想,不是每个卷入战争的人都是主动的吧,不是每个参与者都热爱战争的吧。这个道理其实可以推广到人类一切大型的“运动”。

    至少有一年多的时间,每天晚上点香,我都会读一读《庄子》。直到现在,偶尔还会翻一翻,翻得少了,因为内心的疑惑少了,痛苦少了,就没太多动力了。这样其实不好。

    《庄子》这本书,刚看时认为是一本自由奔放的哲学书,按我现在来看,也颇有些神棍气息。一年多的时间里,几乎每看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甚至会完全推翻之前的理解。

    按我现在的理解,《庄子》其实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故事和对话在人头脑里建立一套思考方式,将人导向虚无。这就是它能化解痛苦的根本原因。它将人的意念从一系列无意义或者无解的纷争中解放出来。解放出来,然后另有用处,所以道教尊之为《南华经》。

    用现代哲学的话语来说,它是重彼世,轻此世。它轻此世,但不是完全放弃此世,而是把此世作为攀登彼世的一个阶梯。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彼世在哪儿?这就只能每个人自己找。所以道家各派都可以用它来修仙。普通人 拿这解放出来的意识无用,最后可能由一个坑里爬出来,又跳到另一个坑里。

    所以普通人读《庄子》,还是适可而止。刘文典的结局,令人叹息。
    修行方法之捻香根

    其实读书就是简单易行的一种修行方法,这里说的读书,是指读那些怎么看待和认识这个世界之类的书。不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这些科学知识,因为古人还没这些呢。但是这里有几个难点:

    一是找不到基准点,现在我可以说这个基准点就是“清净”。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有人的兴趣就是数学、物理、化学这些科学知识,读这些书能让他感觉满足了、平静了、没有烦恼了。那么也行。

    二是这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开花、结果。投资收益的周期比较长。一般人很难有这个耐心和时间。

    所以还需要别的方法。

    香根就是香燃完以后留在香炉里面的那一节。拿出来,两手各拿一根,用大拇指和其他手指一起捻,一开始最好盘腿坐着,可以闭眼,节奏自己掌握。每天早上一次、晚上一次。先用大拇指和小指,一般过十来天换大拇指和无名指,依次往前换。没香根用豆子也行。捻香根的好处:
    1、身体筋脉都和手指相连,捻香根相当于按摩脏腑。
    2、把手指练灵活,为后面指决做准备。

    一般老师教学生,说到这个程度就够了,剩下的自己去练,自己去体会、自己去发现。

    所以我也留个悬念。过段时间再揭晓。 每天捻完要留下文字记录,我会发一些我的记录。
    22.3.17
    动作不熟悉,捻几下香根就要掉,或者手疼需要休息。

    1.昨晚上捻的时候有感觉气往头上各个位置冲,冲的都有点迷糊了。今天早上捻没有那么强烈的感觉了,就只有一丝气冲头顶的感觉,但是头上有清凉的感觉,像小时候涂了清凉油一样。

    2.头脑没想事情,可能动作不熟练,不连贯的原因。

    3.有那么一小会儿,感觉丹田位置,很虚。还有点隐隐作疼。很快就好了。早上起来有点拉肚子。

    4.感觉阴囊在收紧,补肾应该能的。

    5.每次刚拿起香根的时候,有种很不一样的感觉,很难描述。

    22.3.19晚捻香根
    晚上快到捻香的时间面部就有些发烫,开始捻了反而发烫没有昨天那么明显,身上其他不同的位置开始有些微微的热气涌过,涌过的位置有些微微冒汗。干脆吧外套脱了捻。手有些冒汗,吧香根表面都浸湿了一些。然后开始杂念有些多,想的都是以前别人跟我的聊天啊,看的书啊啥的,也没个结果,然后就没状态了,也没在冒汗。
    然后心想这样不行,还是认真一点。开始认真捻,又有些气冲头顶,耳鸣的状态。没多久,手疼的不行了。
    1.右手动作不熟练,捻几下就要调整位置。实在很影响状态。
    2.最近几次捻完眼球都有很放松的感觉,很舒服。今天捻完,浑身有点舒爽的感觉。
    22.3.20早捻香根
    早上捻的,晚上再回忆,已经忘的差不多了。
    总共30多分钟,状态一般。反复有些分神。
    想起一句话,入静易,识之难,识静易,持之难。加上捻香根,更难,这大约相当于负重训练吧。
    22.3.21早捻香根
    有点着急,已经几天没有认真捻过了,结果杂念反而更多,杂念不停的争夺注意力,以前感受到的那些状态也弱很多。
    感想:
    1.还是要随着自己内心的潮汐来,不能目的性太强,要想办法化解内心里的某些东西,硬来效果不好。
    2.想起下午陪孩子玩碰碰车,游乐场里一直放的那首歌“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沥下个不停,山谷里的小溪,哗啦啦啦啦啦。。。”发现这歌居然是饱含深情的,把自己感动的一塌糊涂。然后想到从古流传至今的诗歌,几乎都是咏物,为什么?因为物是恒定的,所以他能传达出来的情感也是恒定的,
    不存在万千种可能。这很像修行,有一定才能观万千变化,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必须一静一动。如果都在动,那看到的必然是一团乱麻,如果都不动,那看到的景象必然是恒定的,结局当然也是注定的。
    22.3.21晚捻香根
    最近老感觉腹部这块不得劲儿。先用“天压”打了一会儿坐,然后开始边听着师父讲课边捻,一开始没有特别好的状态,觉察到自己内心还是有些焦急,于是刻意放慢节奏,要好一些。一会儿腿实在盘不住了,干脆站起来捻。
    一站起来,状态瞬间好了很多倍。感觉自己全身的细胞都变敏感了很多。手没地方靠,想快也快不起来了。
    1.身体舒畅了,立即意识到之前坐着姿势不对,造成身体某些部位肌肉紧张,这种紧张感投射到了我的心里层面,导致我焦急。
    2.之前的头顶血管跳动,耳鸣这些感觉很快又回来了。还有一些新的感觉。
    3.脚底变敏感了,感觉到有些东西,说不清道不明。
    4.腹部还是有些虚弱感,腹部周围的神经或者说筋络稍微有点痛感,很快又好了,之后还时不时的出现虚弱感,期间放了两个臭屁。腹部有“咕咕”声,像用天压打坐久了一样。
    5.不小心左手手指碰到了右手的香根,立即感觉到有东西从香根传过来,赶紧拿开了。可能道家所谓五根手指代表五行确有其事。
    6.头上两侧有气息留向头顶,向头顶凝聚,但是不太强。疲惫感消失了。额头烫的厉害,感觉自己额头在冒汗,但是用手背摸了几次,又没有。
    7.闭上眼睛,似乎能感觉自己身体有些部位的气息在流动。右边肝脏周围有通透感。
    8.脸没在感觉到明显的发烫。
    9不知不觉到了1小时。
    22.3.22早捻香根
    早上起来浑身表面发烫,不止我这样觉得,我老婆也觉得我身上发烫,还说我是不是发烧了,但不是发烧。
    开始捻香根,发烫的感觉消失了,主要有清凉感,头顶只是微微感觉到血管跳动。慢悠悠的捻,有点躺平的感觉把,
    1、想了两件小破事,马上就忘了,等捻完我已经不记得这两件事是啥。
    2、无意间瞥见书架上我老婆以前买的好几本心理学书籍,心想什么样的人才会在家研究心理学呢,很快就想通了,具体就不说了。可惜这条路注定走不通。好像脑子变得好用了,观察也敏锐了,明明摆在眼前的东西,以前都没注意到。
    3、观察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明明我右手捻起来困难,应该拿个长点的香根,但是每次左手拿到的是长香根,右手拿到的是短香根。这是我的无意识行为?还是两只手冥冥之中也有注定?可是我每次拿的时候都没看啊,都是两只手伸进塑料袋里,摸两根出来。
    4、早上没什么食欲,感觉到我嘴里,腹部,有些油腻感,是我平常吃的太重口味了么?
    5、太阳穴、头顶周围的血管,有点微微发疼,是所谓的根骨限制么?
    22.3.23晚捻香根
    昨天中午发热的厉害,干脆请假回家躺着,晚上测体温39度,但是脑子还是比较清醒,弄了点退烧药,退了下去了。但是直到今天下午,肚子还是不太舒服,期间点了两柱香,结手印看香,肚子逐渐舒服了。
    今天晚上开始捻香根,还是有气冲头顶的感觉。
    1.没有之前那种强烈的发热感了,只剩额头有些发热,而且额头微微冒了些汗。之前发热是我体内不平衡的气息吗?现在气息散出去了。
    2.期间从我切除的左肾位置有一股疼痛感横向流到背后脊柱位置,就消失了。以为是我坐姿不对,然后又站起来捻。后来想想应该不是。
    3.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看香有补元气的感觉呢?是真正香有用,还是我心里觉得他有用所以就有用?还是这事本来就说不清楚。“不可思即道”?还是我的接纳,让香和我发生了作用?
    4.有点喜欢上捻香根这种感觉了,不知不觉捻了一个小时,因为睡觉时间到了停下来。
    5.捻完躺床上还感觉有两股清气从头里流向头顶两侧。
    22.3.24早捻香根

    ? 早上起来先结手印看一会儿香,然后开始捻香根,没有之前那么明显的清凉感了。只是头顶有微微的一丝感觉。也不着急,慢慢捻着,也不刻意追求什么状态。

    ? 1、想起昨晚上随手翻了翻庄子,说鸟类中境界最高的是燕子,畏人而近人,其实燕子究竟筑巢在山林还是筑巢在房檐更安全,还真不好说。庄子真正想说的是,不要被自己的情绪、认知束缚,要探索自己恐惧、排斥的东西,用佛家常说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心无滞碍”。道理我早就懂了,可是换个说法来说,总感觉理解又要深刻的多。

    ? 2、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当我意识到我左右手香根长短的问题,想过了,我这几次拿到手上的香根都没有出现长短差异很大的现象。难道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是这种玄学层面的。那么接下来就不该再想长短的事情了,这也不值得一想。
    22.3.24晚捻香根
    刚开始坐着捻,状态不好,还是焦急,伴有杂念。过一会站起来以后,逐渐有状态。
    1.想起来朱熹的名言,存天理灭人欲。什么玩意儿,什么是天,什么是人搞清楚了吗。当然不同的话是说给不同的人听得,他这话可能说给某些特定人群听得吧。
    2.中国古代哲学体系,几乎都采用的套圈模型分析人与世界的关系。优点是分析人很准确,缺点是它只是一套方法,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各家有各家的答案。还有个副作用就是玩纵横术、玩阴谋诡计的多,甚至有些过度依赖。
    3.发现我左右手捻香的轨迹是不一样的。注意力在手上的时候,老是不自觉的要把两手轨迹调成一样,所以手容易疼。注意力不在手上的时候,两手自然的分别顺着自己舒服的路线捻,就不会那么疼。约同于道家所说的忘是非,得自然。试着把其余三根手指伸直,路线要接近师父示范的标准路线。
    4.不再有那么明显的发热,只有额头微微有些发热感,练完才出现耳鸣。总共约1个小时。
    22.3.25晚捻香根。
    这次捻香根1小时40分,没有感觉手特别疼。盘腿坐着,走着,散坐着换着来。
    1.期间想了几件事,捻完全忘了。
    2.一直有微微的气冲头顶的感觉,也感觉两侧的气息向头顶汇聚。腹部偶尔有气通的咕咕声。头皮有收紧感。
    3.没再感觉到比较强烈的发热感。小腹也没再感觉到虚弱感。有一小段感觉小腹左侧有强烈的热感,很快就没了,不太喜欢这种感觉。
    4.头部靠前两侧的位置,第一次感觉到有气息流动的感觉。
    5.捻完躺床上,开始感觉到耳鸣,腹部还持续的出现咕咕的气通感。
    22.3.26捻香根
    早上捻香根40分钟,晚上1个小时左右。没有明显的发热,清凉这些感觉。也没有固定的坐着,闭上眼睛捻。
    1.头顶有些微微的血管跳动的感觉。捻到30分钟以后,有一些不一样的感觉,捻到1个小时以后,感觉又不一祥。可惜不能一直捻着。
    2.基本上没想什么事情。
    3.晚上捻香根的过程中突然想起一句话。心即未萌,道亦假之。翻了半天书没翻到,然后上网搜到了。边捻边想着,想通了。他说的是在某些特殊的状态下,人的思想是没有客体的,所以也就不会对人造成影响,这种状态下就有道。约同于王阳明所说的未发之中。所以庄子讲齐物,讲混人我,其实也是为了这个状态。
    4.小腹没再感觉到明显的虚弱感。
    修行方法之手印/手决

    手决大家都懂的,就是电影里那种。百度也能搜到一大把。能不能练呢,初级的可以随便练。怎么判断是不是初级的?动作简单的,不需要特殊练习,就能做出来的,就是初级的。

    练手决重点是持之以恒,刚结没什么感觉,时间久了就慢慢有感觉了。时间再久一点,突然就上了一个台阶,突然一下感觉就打开了。明显感觉到结与不结,自己的状态明显不一样。

    形象的比喻一下,刚开始只能发挥手决作用的2%~3%,一直结一直练,增长缓慢,在2%~5%之间。然后突然有几天,突飞猛进了,能发挥到30%~40%了。到这时候,就明白手决的作用了。等一个手决搞明白了,再练别的手决也会很快。 所以别看不起初级的,重点在于打开这个感觉。至于是不是气息流转之类的,就自己体会了。

    我刚开始练的手决很简单,就是双手结一个大圆圈。大约练了大半年吧,突然打开了感觉。
    22.3.27捻香根
    早上捻了40分钟,下午5、6点捻了1个小时左右,晚上9点捻了1个小时左右。
    1、注意到自己双手节奏不同,右手又开始明显的变快,左手还是慢悠悠的。
    2、这几天腹部咕咕的气通感明显变多了,今天晚上还伴有腹部肌肉纵向收紧放松、收紧放松的跳动状态。
    3、现在发热比较少,偶尔额头有发热,很快就会冒汗,然后发热就消失了。
    4、感觉头部皮肤在向头顶收紧。
    5、基本没想什么事情。耳鸣,气感这些感觉还是有。
    6、这几天感觉很困,瞌睡变多了。
    22.3.29捻香根
    最近几天基本上保持早上30分钟左右,晚上1个小时左右。
    1.早上半梦半醒之间,又响起一首歌“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这个,大概是我小学时候听得歌,一开始一直循环这句。过了一段慢慢的后面的几句歌词能接上了,大概能想起小时候听这歌的时候的状态,家里音响开着,我在房檐下跑着,爸爸妈妈在一个屋里干活。还想起其他一些画面,很模糊。
    2.气感这些东西还是有。
    22.4.8早捻香根
    早上捻香根半个小时,上腹部右侧肝脏位置,有气通感,右手拇指和无名指指端还是冒汗,左手没有。捻久了上颚右侧有个位置又开始分泌口水,说不清是甜的还是苦的。
    今天上午一直感觉嘴里有若有若无的甜味、
    @随缘媚儿 2022-07-13 21:18:34
    你能遇到一个好的修行师傅,太幸福啦!
    -----------------------------
    是的,感恩。
    22.4.6捻香根
    今天晚上捻香根2个多小时,边做别的事情边捻的。
    1. 有微弱的气冲头顶的感觉,但是和之前捻小指的时候不同。

    2. 上腹部出现纵向的肌肉收缩。有气通感。

    3. 捻到后面感觉到口水的甜味了,尤其上颚右侧有个位置分泌的口水,甜味很明显,但是没多久,手上动作停下来就没分泌了吧。有点奇怪,这个甜味是哪儿来的,我每年都体检,应该确定是没有糖尿病。

    22.4.12捻香根
    1.这几天按照师父的指点,顺其自然,放丹田的热量出来。发现也没那么可怕,持续了几秒钟,然后就散开了,这几天一直隐隐约约觉得丹田有些微微发热。

    2.这几天无名指和拇指一直微微出汗,这个汗和普通的汗不同,感觉是包含油脂的,捻完香根上都沾了厚厚的一层。看起来好脏。

    3.昨天捻香根的,不记得在想什么事情了,右眼前出现了一个金色的房子,像简笔画那种房子的符号,持续了几秒钟。

    4.师父说我的身体情况成了阻碍我进步的一个障,我在想怎么破这个障。一是要有利他心,二是可以转而思考我这类人的情况,发现有缺陷的人都容易形成执念,执念往往会成为痛苦的根源。三是只取其利,不取其害,有缺陷感觉强,那就感觉强呗,也不用太在意。
    《养性延命录》读感

    老师让看《养性延命录》,作者陶弘景。全文很长,直接说我的体悟。在《御女损益篇》:
    “彭祖曰: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千裹,不如独卧。”
    “彭祖曰:凡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若孤独而思交接者,损人寿,生百病,鬼魅因之共交,失精而一当百。”

    一般练男女那一套的喜欢认彭祖为祖师爷。但是从这语录来看,彭祖其实并不执着于把男女之事作为修炼方式,而仅仅是当做权宜之计。

    这两句其实点出了一个基本方法,说的是怎么面对自己的心念,怎么对待自己的欲望。如果让一个欧美心理学家来说,他可能表述为:这是个人要怎么与自己和谐相处的问题。
    这么说也没问题,但是总感觉失却其玄妙。

    下士、中士、上士可以说是几种天赋的人,也可以说是人修习的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满足自己。分别对应形交、气交、神交。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方式。越往后欲望越淡、越往后越容易获得满足。

    如果直接不满足,直接堵行不行?答案是不行,请看第二句。心理失衡造成的危害更大。不说这些气、精这些玄乎的。能不能正常面对异性、能不能正常和人相处,能不能保证自己不触犯法律都是个问题。

    这个道理其实可以推广到一切关于人的欲念。

    当然气的影响确实存在的,
    “彭祖曰:奸淫所以使人不寿者,非是鬼神所为也。直由用意俗狠,精动欲泄,”泄J本身问题不大,问题是“意”跟着泄了

    这就涉及另一个话题了,有空再写写。
    22.4.22捻香根

    昨天开始,换中指来捻。

    今天晚上捻香根2个小时,期间手指还是偶尔有些出汗,但是比以前少了很多。

    前半个小时走着捻,杂念逐渐减少,头脑逐渐清净。然后又坐下来专心的捻,期间想了一些事情,已经忘记了。又过了半个小时,感觉后颈部位有一股清气出现。我注意调整了自己的注意力,不去追逐它。后来腹部也出现一股清气。出现轻微的耳鸣。捻完了,点香,看香,那股清气和耳鸣又出现了。嘴里有淡淡的甘甜味。
    22.5.2捻香根

    最近时常想起小时候的一些状态,突然感觉闻到了什么味道,莫名的就很开心,很舒畅。

    昨天上午捻香根一个小时,感觉自己头顶的某种东西向下落在了头里,然后头里有一块跳动很明显。额头不同位置感觉有气息在向上。

    这几次捻香根手指都变得不容易出汗了。以前是注意力稍微有点转移就会出汗。
    道家的基本理论模型

    想了很久要不要引用一些经典来证明我说的模型,最终决定还是算了,引用了语句还要证明语句和我的理解是一回事,太累了。直接写我的理解吧。

    世间所有的事物、道理等等都可以由下往上分为几个层次
    第一层、可以用语言表达、描述的。
    第二层、说不清楚,但可以存在人脑子里的。
    第三层、也不能存在人脑子里的。

    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差异很容易体会,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一个道理我们心里很明白,但是怎么说都说不对,怎么说都感觉没表达全面,有遗漏、有缺陷。形象的比喻一下,脑子里是10,语言表达出来只有5。因为人脑是比语言要高一级的存在,能理解更复杂的东西。所以很多人干脆就选择不说了,太费劲。但是我认为还是应该努力完整的表达出来,毕竟“名当谓之圣人”。同时在我们读别人书、听别人话的时候,也应该有一根铉,能说出来的只是道理的一小部分。

    第二层和第三层之间的差距就要通过不停的练习来触摸。道理和一、二层的差距一样,人脑的理解能力也是有限的,能落入人脑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或者只是最高那个存在的一小部分。

    这就是道家、佛家要追求清净、追求无、空的根本逻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练习的时候有时候会一瞬间想通很多问题。

    当然如果用阴、阳气的理论来解释,又会有另一种解释。但是没关系,不冲突。理解了这个,就明白了吕祖为什么要叫纯阳子了。
    22.5.15看香

    起因:最近我妈回老家了,有天晚上孩子太闹腾,于是我去我妈那个房间睡。一进去,就感觉不太对,说不清为什么,反正就是感觉不对劲。问师父,师父说那你去点一柱香试试吧。

    过程:周日下午,拿着香,香碗进入房间点着,一开始就发现有点不一样,平常点香,烟都是往我身上飘,或者是直直向天上的,大部分时候是往我身上飘。今天点香,只有一小缕烟是向着我的,其余大部分烟是飘向另一边的。于是我把窗户关上,窗帘也拉上,还是没太大改变。

    仔细看香的烟,也不一样,时不时的很急促的打转,好像这烟是急着从香里往外冒一样。拿了手机想录个视屏给师父看,发现手机录不了烟。
    然后点了一会儿开始感觉发困,刚开始还能强撑着保持清醒,看着香。慢慢的,进入一种似睡非睡的状态。也不知道是看到还是梦到,出现一张女人的脸,像游戏或者漫画里的女人那种脸,只能看到她的脸和小臂,双眼睁着,伸出她的舌头,横向舔着她的小臂,到头了,又重来。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这个动作。也不知道她什么意思。

    直到我开始有点烦躁,心想也不能被这个东西束缚住。慢慢的,就看不到了。人就醒了,就像睡了一大觉然后醒了一样,精神倍棒的感觉。

    结论:没有。
    师父指点:1.要努力看清细节,比如脸长什么样,头发什么颜色。
    2.事后马上记录,实事求是的记录当时看到的情况,避免事后脑补,时间隔的越久,脑补越多。
    3.继续看,看到有结论为止。
    @rose86921765 2022-07-22 21:54:52
    楼主,灵香怎么请?
    -----------------------------
    这个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我也还在学习中,你要是真想试试的话,就写一写你自己的大致情况,原因,目的这些,私信给我。我回头请教一下老师。因为要根据具体情况,每个人用的香是不一样,我怕害了你。
    @rose86921765 2022-07-22 21:42:29
    楼主,能不能建个微信群,每天固定个时间,教大家一起捻?
    -----------------------------
    这个,似乎也没多少人看啊,不着急吧。
    《文始真经》真伪辩

    只敢说辩,不敢说考。我也没那实力。 老实说我是抱着《文史真经》读了一年左右才知道这书有真伪一说。这,,,略有些尴尬。 有三种说法:
    全为真;
    全为假;全书为后人伪造,
    半真半假;书籍在流传中有缺失,后人自行添补了一部分。

    我倾向认为是第三种,半真半假。书中有些章节确实出现了后世才有的概念,比如“婴儿姹女,金楼绛宫”。比如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的对应,就年代来说,也值得怀疑。依概念,循思想脉络是正统的古书考证方式,也很合理,推测出的结论极大概率为真。这一点要承认。所以这书至少有一部分是后世编造的。

    我认为有一部分为真是根据文章气质来判断,也就是靠感觉,所以大家就随便看看,我也是随便写写。试引用一段:

    关尹子曰: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天物怒流,人事错错然,若若乎回也,戛戛乎斗也,勿勿乎似而非也。而争之,而介之,而□之,而啧之,而去之,而要之。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镂尘。圣智造迷,鬼神不识。惟不可为,不可致,不可测,不可分,故曰天曰命曰神曰元,合曰道。

    是否有一种屈原《天问》的感觉?不止这几句,整本书都流露出的飘逸、洒脱的气质。讲几句道理,发几句感慨,兴致起来了再吟两句诗,诗句还是自创的。

    那个时代的思想家们能有这种气质,有这种格局,思想足够自由。越往后越思想越禁锢,研究的东西越具体,或者说人越来越急功近利。到唐代还敢写个“天地未分,鸿蒙未判”。到近代只敢研究研究丹田具体在什么位置,黄庭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这不能不让人一声叹息,研究这些东西,要说用,也有用。但要想靠这些东西有所成就,基本不可能,不管在修行层面还是其他层面。

    但是,话说回来。对于真正读书的人来说,真伪根本不重要,能让自己有所收获最重要。
    22.5.28站、坐姿势与心态

    今天躺坐着有些负面想法不停的浮现。试了几次改用盘腿的坐法,负面想法一下消失了,正气开始充盈。发现是脚垫到了大腿根部外侧一块,产生的反应。又试了试站姿,双腿岔开站着,让这部分肌肉紧张,有同样的效果。坐在小板凳上这块肌肉同样紧张,有同样的效果,只是效果要弱一些。
    捻香根的意义

    记得几年前,看一个老外解释冥想的意义。他大概是这个意思:人的本性是追求有趣,追求新奇,人脑的想法一般只会越来越快,但是太快会带来痛苦,所以人需要时不时的做点无聊的事情来调剂调剂,冥想就是一件特别无聊的事情,所以能缓解人的内心痛苦。老外没有我们这种仙道文化,所以他们的研究仅限于此。

    我就说说我目前的一些浅薄理解。人的意识分为浅层意识和深层意识。浅层意识敏捷,灵活,好动,容易迷糊;深层意识宽广、浑厚、智慧,好静,与身体的连接更紧密。平常大部分时候我们的大脑是被浅层意识占领着;深层意识表现不出来,或者说他存在感比较低。因此,很多修炼方法都是想办法控制住这个浅层意识,让深层意识慢慢浮现出来,比如找个东西吸引他的注意、找个事情给他做,或者直接修静。

    人类发明了很多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比如敲木鱼,比如观鼻端,比如调呼吸,比如睡大觉。书上说国外某地还有让人原地转圈的修炼方法,我也是有点醉。随着深层意识的浮现会有一些东西伴随着浮现,比如曾经的纷争、记忆、身体记忆(比如生过的病)。浮现出来以后就可以处理,其实很多时候也根本不需要处理,浮出来自动就好了。深层意识的浮现几乎是一切修炼的起点。

    捻香根是利用浅层意识速度快的特点,让他在思维和触觉之间来回切换,让他迷糊。这样做的好处,一是简单、容易。捻的动作很容易持续的做。触觉的刺激轻松就可以做到不间断,不需要注意力一直维持,相比之下,观鼻端、调呼吸之类的方法本身就需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新手就不容易做到。二是没有副作用。其实所有方法,用熟练了都很好用,但是前提是要找到那个基准点,有些人一年半载找不到基准点,结果先把自己练出毛病了,这不是悲剧么。

    当然,还有天才人物直接以意识对意识,更加简洁、有效。

    浅层意识和深层意识有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呢,初期貌似没有,浅和深是相对的,深层下面还有更深层。但是往后应该有,道家每以“昆仑”为喻,说明往后应该有个巨大的坎。
    @kuaihai 2022-07-28 22:39:02
    捻香根是什么?
    -----------------------------
    香不是插在米里么,外面烧完了,留在米里那一小节,拿出来,用手指搓。
    前段时间因为一些事情,被老师罚抄《处世悬镜》30遍,30天内抄完。抄完写了一些自己的感想,现在看来,还是有缺憾。发出来大家看个乐吧。
    抄“处世悬镜”有感一
    ?
    ??首先我很感谢师父罚我抄这本书,有一些收获。然后我很惭愧,不仅仅因为自己犯的错,也因为活到了30多岁,自认为也爱好阅读,才第一次看这本书。如果我早十年看过这本书,可能我的人生都不一样了,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处世悬镜”书一共九章,两千多字。字句也不复杂,很容易理解。我主要写一写我自己的思考和延伸。当然,是我个人的。

    初读“处世悬镜”,感觉颇有一些儒家气息。儒学最初只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修身正己的一门学问。到后来因科举考试而大为流行,再到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要求别人的标准,一种社会道德。到了现代社会,似乎没这种要求了,因为大家都明白,一堆君子这,君子那的要求太高了,自己根本做不到。不但做不到君子,很多时候还是小人。我想很多人也是刚一接触儒家的东西,就被这一堆“君子...”劝退了。现在儒学似乎成为一种装点门面的饰品,一种供在庙堂上的空壳。

    但是孔门弟子三千,儒学必然还是有他的实用性的。所以今天这种儒学必然缺失了一些东西。按我的理解,这缺失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圈子”。划一个自己核心的圈子,在这个小圈子里尽量做一个君子,把人团结起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圈子外面的人该怎样还是怎样。

    是的,就是拉圈子,我想各朝各代的官员们肯定很擅长。回想一下我在现实中遇到的一些比较优秀的人,当他接近你的时候,真是让人如沐春风,当他远离你的时候,那就是真的远离了。这当然上不得台面,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人是这么做的,但是他不会说。而且这么做的,通常是很优秀的人。有人会说,你说这些是不是歪曲经典,为自己的卑劣污秽辩护,有没有依据?有:

    子曰:“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

    仔细品一品,这不就是圈子么?当然有了圈子,用来结党营私,内斗外斗,还是造福一方,这就是自己的选择了。但是,随着孔圣人被供上庙堂,这些不好看的东西都必须被隐藏起来了,这也是必然的。千百年来,能领悟的自然懂,不能领悟的,终身也只能是个读书人。

    这也是为什么第八卷第一句是这个:

    “兵不厌诈,击敌无情”--《处世悬镜》厚之卷八。

    在说怎么“厚”之前,作者着重强调,千万别把这个“厚”字用错了的地方。否则就成了腐儒,就成了书呆子,就成了自毁长城。

    这个圈子该怎么画?当然应该包括对自己生活影响最大的人,比如自己的家人,至于有些朋友、同学要不要画进来,他应该由哪些人组成,就自己把握了。
    要想这个体系长期运转下去,它还必须是活的,有增补有剔除。用现代管理学术语来说叫:双向选择,末位淘汰。用鸡汤话来说,叫:你来,无论风雨,我都会迎接,你走,我不送。

    补上了这一环,还需要补上另一环,就是人的社会性。说好听点叫人的多样性,说不好听点叫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什么人都的应付啊,总不能不是君子都踢出去吧。那也太累了。所以又把人分为几种,君子、小人、贼徒。《处世悬镜》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补充了这方面,所以我愿称它为现实应用版儒家。当然随着时代变迁,我们可能还需要做一些补充,这就是为什么我要边读边思考。那么,为什么孔子不说这方面呢?
    按我的理解,每个人说话、写文章,都有一些他默认大家都懂的,不必说的东西。孔子本来就生活在东周乱世,礼崩乐坏,人与人之间本来就随时进行着这种博弈。我们读书就是要通过时代背景把作者觉得不必说的东西尽量补出来,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内核。当然也有可能他说了,弟子没记录。况且孔门弟子中,有当官的,有做生意的。人与人之间的博弈这种事,弟子可能比他还擅长。当然不需要他教。

    君子是什么,论语上的解释够多了,不需要我重复。我想用郭德纲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说相声要有和观众过日子的心情”。有这种过日子的心情,就叫君子,反之就是小人、贼徒。因为要过日子,就得在乎别人的感受,意见;就得收着点自己;就得有长远考虑,不能贪图一时痛快。这就涉及修身养性,就涉及心性的修炼。

    人类进化数十万年,活到今天,战胜了无数物种。自私必然是深深烙印在人基因里的,否则早灭亡了。如果对这点有疑虑,不妨读一读《自私的基因》。然而神奇的是,人又是群居动物,互相依赖彼此,人具有利他心,同理心,同情心,天生具有爱,这也被各种电影赞美过无数遍了。人生大量的纠结、痛苦,都来自于这对天性的矛盾。等这对矛盾调和了,大概就是终极的幸福了。

    儒家的核心还是心性的修炼,还是做一个好人。如果只看前面,你可能觉得我是一个功利主义者,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是必须声明,儒家最终追求的,还是一种境界。毕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品一品最终的这几种追求,它明显还是一种境界,和《庄子》里描述的一些境界,非常类似。只是儒家的方法和路线略有不同。而家人和团体较为稳定,舒适的生活只是儒家人追求这种境界的重要辅助,也是自己境界进步的优良副产品。我为什么不着重说这个呢?因为各种解读已经够多的了,我认为有心钻研的人都能懂,况且我也不能比先贤们解读的更透彻。
    抄“处世悬镜”有感二

    ??“处世悬镜”书一共九章。依次是:识之、行之、止之、藏子、信之、曲之、厚之、舍之。似乎是在描绘一个人从认识到实践、到碰壁、到沉淀、到再起、到知足的一个过程。仔细想想不一定是这样,有些人就是天之骄子,生来就是牛,有的人生来就是虫,一辈子也窝窝囊囊。但是对绝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基本是这么一个过程。所以文章这么编排,故事这么设计是可以的,是符合大多数情况的。这也是中国大多数理论流派的方式,所以我们看书,常常能把现实中的人对应进去。接下来,我按照这个顺序,写一写我对书上一些语句的理解。

    “天地载道,道存则万物生,道失则万物灭。”《识之卷一》

    “道”这个字,在中国,被赋予了太多的内涵,不同的文章里意义不一,甚至同一篇文章里上一个“道”字和下一个“道”字含义也不同。这个只能自己琢磨,按我这段时间抄写的体会,《处世悬镜》里这个道,指的是他人(或者说群体)对自己的接纳,容忍,或者说共生的意愿。

    “自知者智,自胜者勇,自暴者贱,自强者成。”《识之卷一》

    这一句,老生常谈了。其实做起来,就是两个评价,人的自我评价和他人的评价。他人的评价一般不会直接告诉我们,只能自己体会,自己模拟他人对自己评价,说到底也是自我评价。这两个评价通常不一样。当人准确的模拟出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就能知道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突破点,就能把握分寸,就能及时解开误会。所以人最好随时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看自己。道理都懂,但是现实是令人沉醉的,人会时不时把这茬给忘了。所以第四卷又说“君子宁抑而济,毋顺而溺”。《文始真经》说“无爱道,爱者水也”,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有胆无识,匹夫之勇;有识无胆,述而无功;有胆有识,大业可成。”《识之卷一》

    仔细分析这句,“识”就是认知,就是知识。“胆”就是胆量,就是敢冒风险。没有认知,一味蛮干,肯定不行,迟早把自己送走。而认知越高的人,其实越容易明白自己的无知,越容易明白自己的局限,毕竟每个人的认识都是有限的,就容易厌恶风险,也成不了事。而往往能成事的人,是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得人,认准这条道,就拼了。其实很多草根出身得强人,都是这种情况,读一读这些人的发家史,就会发现。比如黄光裕,比如丁书苗。当然他们的结局就是另一说了。

    “柔舌存而坚齿亡,何也?以柔胜刚。”《识之卷一》

    这句乍一看,很有道理;但是仔细一分析,发现前一句能证明后面一吗?好像不能,有逻辑吗?没有。顶多算是一种很不完全的归纳法。中国的古籍上,大量充斥着这样讲道理的方式。道德经说的更吓人呢: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道德经》

    死人硬,活人软,所以要想活着,就得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史,没有产生逻辑,这的确很遗憾。至少没人公开表达过逻辑,至于先贤们脑子里有没有,这就很难说了。为什么都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来讲道理呢,我的理解,是这种方式更容易震撼人心,也就更容易深入人心。

    网上有句名言:“懂了这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一生。”因为这个懂了,只是停留在思维层面。国外有心理学研究,人一生的行为,有70%是无意识的,是没有经过思考的。所以对人命运影响最大的不是意识,是潜意识。所以让这些道理真正沉到人心里,才能真正有用。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独到之处。

    但是因为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所以肯定有很多情况不符合这个道理,所以没有标准做法,只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自己体会。这大约也是经典著作有那么多注解的原因,因为每个人生活不一样,体会不一样。
    22.6.11点香根
    今天收到老师寄过来的香根炉,摸出几根粗的香根,应该是我刚开始点的那种长香的香根,点着试试。
    一点上很快就来了状态,然后像是把我点香的过程又浓缩经历了一遍。先是身上出现明显的热感,过一会儿感觉身上的毛孔都打开了,像往外在冒汗。再过一会儿感觉头部有根筋很疼,就像我刚开始点香点多了一样。然后感觉头顶的气蹭蹭往外毛,再然后就没 感觉了。
    点完后,感觉身上有一股疲惫感,过了两个多小时才慢慢恢复。脸上还长了两个小痘痘,像刚开始点香一样。
    22.6.15点香根
    昨晚第二次点香根,状态一般,感觉没有完全投入,晚上4点起来点香以后,
    睡回笼觉。做梦。特别真实的那种梦,这次不同的是,梦见了更多人,奇怪的有些是现实中有的人,有些不是。都对着我说些什么,他们说的什么,都没记住。进度过的很快,场景换的很快。
    22.6.20梦
    今天早上7点多,又做了一个特别真实的梦,梦见我住在一栋大楼里,好像是学生宿舍。我梦见过几次这栋宿舍了。
    有一天,早上楼道里突然多了一个玻璃房子,写了三个字:降魔处。好多人都在那儿围观,说什么时候多了个这个。然后里面弹出一股力量,把围观人群弹远了一点。
    然后换了场景,有一个更大的玻璃房子,有个女人,带着个孩子呆在里面。好像还有个女人在里面,看着另一边。我想这就是降到的魔吗?好像也没多凶恶啊。
    然后又换场景了,我趴在床上睡觉,感觉周围有两个人,我被压着起不来。不知道她们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但是我心里很害怕,不知道怎么办。赶紧结个五行诀吧,让身上的火燃起来。慢慢的就醒了。
    22.6.23早点香

    今天早上点香,进入一种状态。一会儿心跳很快,一会儿心跳很慢,交替进行。耳朵持续的有耳鸣,好像是要带着我进入什么状态,但是能量又不够,又慢下来。

    慢慢的,我试着自己控制这个状态,能一直保持在心跳很慢的这个状态。后面有大约三分之一柱香的时间,我就一直保持在心跳很慢这个状态。

    点完香睡觉的时候,脑海里出现了一组画面。一个房间里,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披着一件红色的类似羽绒服的厚衣服,衣服连着帽子,帽子带在头上,帽子顶上还有两个长长的直直的角,指向天上。他背对着我,看着窗外,窗外是一个小山坡,有草,有几棵树,好像还有点竹子。
    22.7.1早点香
    今天早上点完香,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的,感觉腹部,胸部有些小火星在融入身体各个部位,很舒服。
    22.7.3喂香
    昨天晚上尝试用圆圈手印看了下香根,今天上午一直觉得丹田位置好烫。
    今天中午第二次喂香,刚喂完精神还有点小亢奋,很快又感觉困了。下午两点多扛不住了,又一觉睡到五点。感觉就像很久没睡过这么好的觉一样。
    22.7.4点香根
    今天点香根,先出现耳鸣,然后脚底出现酥麻的感觉,但是一旦注意力去关注这种感觉,就变淡了。我试着把注意力移开。这种感觉开始沿着腿往上走。走到膝盖,停了很久。然后右腿突破膝盖,开始沿着大腿往上走到大腿根部。左腿慢很多,最后才越过膝盖一点。
    耳鸣的感觉一直持续了很久。
    “心使气曰强。”
    今天写一个新课题,这个课题很大,我也不敢说完全搞清楚了。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吧。
    “心使气曰强。”原句出自道德经。原文就不说了,我只是借这句话来说一些我的东西。
    “气”最初被古人用来表述白天、夜晚的变化。《文始真经》:“ 有时者气,彼非气者,未尝有昼夜。”我们可以推想这一概念的形成。古人观察到、或者说感受到某些现象,比如白天、夜晚光线的变化,温度的变化。不知道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变化,但是自己的感受是真真切切的,不是假的,于是凭感觉,推想这背后有一种叫气的东西,造成了这些变化。白天充斥着阳气,晚上充斥着阴气。当然我们现代人知道这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后来人们在练习的过程中,感觉到了自己体内的某些变化,胀、麻、热、冷这些感受,似乎又能流动,干脆也把他叫气。中医也发明了: 营气、 卫气、正气、邪气。气本质上是基于人自身的感受推测似乎有的某种东西。反过来说,所有感觉上像气的东西都可以命名为气。这些气有没有实体?可能有,可能没有。这是古人分析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即使今天,在一些科学还没有研究到的领域,我们任然可以沿用这些方式。如果有人想要推翻它,完成重新发明一种方式,也不是不可以,但你得是个天才。这么多叫气的东西是不是同一个东西?我没有逐个研究,但是根据这个原理推测很有可能不是。
    那么 “心使气曰强。”所说的气能不能换一个名词来描述一下呢?要换的话可以换成“能量”,同样,也是因为它和能量有些相似的特性。当然不是碳水化合物提供的那个卡路里。
    “心使气曰强”从修行的角度当然是一种不好的状态,从世俗生活的角度不一定。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处在心使气曰强的状态,只是人平常很难感受到。举几个例子。

    距离高考还有100天,学校组织一个誓师大会,弄一些振奋人心的演讲,号召同学们努力奋斗,人生难得几回搏。有的同学听进去了,忘我的投入到复习中,把平常的娱乐、对学校管教的厌烦、对考试结果的担心、甚至父母的期望、自身身体素质的好坏这些干扰因素都置之度外了,就是一门心思的学习。他这样学习当然效率就高,就更有能量,得到的结果也会倾向于好。而且有了这样一段奋斗经历,当他以后人生中需要上一些坎的时候,也会下意识的开启这种奋斗模式。但是人终究不能一直这样奋斗下去,没人扛得住。因为神凝不住,会散。

    再举个例子,有人买了某某彩票,双色球,晚上盯着摇号,挨个盼着出不出我的号码。这也是心使气的过程。
    再比如,DOTA ,LOL,王者这种竞技游戏,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去玩的时候。就非常容易累,因为我们在玩的时候无时无刻不在期盼自己赢。

    再往深的说,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这六感,无时无刻不在耗气。我们发现看半天电视也会觉得累,听太多音乐也觉得累,这个气耗了,人就容易困,容易累,容易有负面情绪,容易认知狭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是开源、二是节流。开源就是各种功法。练气、烧纸、烧香都能补充,只是每个人涉及一个适应时间和适应程度的问题。

    节流的方法不同的人主张不一样。最简单的是不动心、不思考,比如节欲,比如冷漠。禅宗有个著名的故事“风动、帆动还是心动”。顺便说一句,有人说这个故事的主旨与科学研究相悖。这种思想干扰了我国科学的形成。这是因为大众普遍忽略了六组慧能这句话是对一群和尚说的,不是对普通人说的。普通人还是该干嘛干嘛,以修行为追求的和尚当然需要讲究讲究动不动心的问题了。而这个故事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国人除了仙、佛世界,没有别的追求了。

    另一种观点,以庄子、 虚靖真君、六祖慧能为代表的,主张是也能思,但是要有技巧的思、轻微的思。毕竟“人心非石不可动”,堵不如疏。或者说堵不了了就得疏。这就需要一套方法或者理论,来分析和认识这个世界(包括自己),这套方法需要精微,需要格局足够大。从世俗生活的角度,这种分析认识应该尽量准确;从修行的角度来说,似乎也不需要特别准确,这一点暂时存疑。来使人达到一种状态就是:任何念头一出现,就被疏导了,消散了。当然这个很难。所以走这个路线的,基本都是一些天才级别的人物。

    前几年看某外国电视剧,里面有一个被好运缠身的老太太,她最后说出了自己的秘诀:想要什么,轻轻想一想就行了。这个轻轻想一想就行了,不就很精髓么,不就是高道么。所以这个气,如果换一个更玄幻一点的词来表述,可以说是福报。我们每个人准备在哪里兑现自己的福报,有没有足够的本钱来兑现想要的东西,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
    @u_112416897 2022-08-10 22:49:44
    写的不错,有时间多更新点,
    -----------------------------
    谢谢!小二,给这位客官看茶。
    @快点好起来吧2020 2022-08-11 18:40:02
    楼主写得很好 捻香根的时候 意识放在哪里呢
    -----------------------------
    放哪儿都无所谓,捻着就行。所以说这个方法很亲民。
    @快点好起来吧2020 2022-08-13 01:33:56
    @蓝色一段 60楼 2022-08-12 10:48:00
    “心使气曰强”从修行的角度当然是一种不好的状态,从世俗生活的角度不一定。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处在心使气曰强的状态,只是人平常很难感受到。举几个例子。
    距离高考还有100天,学校组织一个誓师大会,弄一些振奋人心的演讲,号召同学们努力奋斗,人生难得几回搏。有的同学听进去了,忘我的投入到复习中,把平常的娱乐、对学校管教的厌烦、对考试结果的担心、甚至父母的期......
    -----------------------------
    气分为先天气后天气这个知道吧,先、后天每个祖师说法可能都不一样,没有统一的区分标准。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气”和“性”会互相影响。所以能使一个人性情发生变化的方法,都可以说是补气。再往细了说,纸有不同的烧法,香分很多种,对应不同的情况,补不同的气。这些我都只是听说,还没有学会。至于其中的原理,我也想知道来着。
    我做的只是点香,看书,打坐,练习。但是身体和心境发生的变化是肯定的。
    22.6.29晚点香根
    今天晚上点香根。感觉到头顶各个方向陆续有几股暖流,蜿蜒着流向头顶。到了头顶就消失了。感觉像小蚯蚓一样。心里感觉这才是真东西。好处比气感强的多。
    22.6.17点香根
    昨天和今天点香根,身上不同部位都感觉一阵一阵的热浪,冰凉。
    今天又多了一些感觉,点上很快就感觉头顶血管跳动的很快。过一会出现耳鸣。后来脚底还出现发麻的感觉。
    晚上又做了梦,梦见自己是个小书生,正在读书,读的最后两句的意思大概是:做小事要合乎道理,做大事反而要合乎现实利益。
    @qusiweichen 2022-08-16 14:16:38
    捻香根,是必须香烧完了的那种么?比如牙签类似的东西可以捻么?
    -----------------------------
    我确实没用过香根以外的东西。但是你可以先试试吧。至少不会练出毛病。记住早晚各1次,不能间断。
    对思想的应用

    说是思想,其实换另一个词更准确,叫“意识XT”;但是这个词过于敏感。我就用“思想”代替。领会精神即可。

    这里说的是把“思想”当成一个“物”来使用,而不是思想本身。就思想本身来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什么好评判的。就好像天下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

    国人对思想的运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党同伐异。凡是和我想的一样的,就夸。凡是和我想的不一样的,就喷。这种在网上表现的尤其明显。讲道理的少,不讲道理的多。开场直接骂脏话的很常见。这种方式倒是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同类,让自己感觉舒服,但是这不相当于自己给自己织一个信息茧房么?但是,如果有一天,这个人意识到自己这样做是在把思想当成一个“物”,自己不想再被这个“物”束缚的时候。他就算悟了一点了,他就不一样了。

    与网上不同的是,很多人在现实中表达意见都很拘谨,首先会试探试探对方的想法,话锋不对,立即转弯。这其实就接近于第二种运用。

    二、利用思想对人的束缚。琢磨对方的思想特征,推测对方的下一步行动或者命运。基本流程是:从过往的一些事件推测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再从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出发,推测他面对一些事情会做出什么反应。我们可以看到,整本《三国演义》大量的在使用这种方法。现实中应用这套方法的也有,而且还有更厉害的,比如通过人的出生家庭、成长经历,就能推测出人的命运。但是,这套方法不是谁都可以用的,用好了就神准,就惊为天人。用的不好,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为用这套方法需要以点概面,所以这个点找的准不准,影响很关键。“以点概面”通常是作为贬义词来使用,这就说明一般人很难找准这个点了。而且人的“思想”本身就是一个变量,这就更难了。

    如果说这套方法用来分析个人还有一个较为可观的准确度的话,用来分析一个群体,一个地区准确率就降到很低了。他对使用者的境界要求极高。境界不到,强行使用就会得出一些极其荒谬的结论。网上自媒体就有大量的反面教材,部分专家、教授很喜欢用,天马行空的分析一通,貌似很有道理。但是只要你转念一想,就发现离谱。
    @快点好起来吧2020 2022-08-17 12:01:30
    楼主叙述的两条线 一条捻香根 一条门派的哲学 这个哲学思想怎样的影响着捻香根实修呢
    -----------------------------
    说装B点叫提升心境,说务实一点是方便自己在练习的时候进入某些状态,摸到某些状态了,又可以看懂更多的书,想通更多的事情。
    @快点好起来吧2020 2022-08-17 12:04:08
    @蓝色一段 66楼 2022-08-16 13:42:00
    22.6.17点香根
    昨天和今天点香根,身上不同部位都感觉一阵一阵的热浪,冰凉。
    今天又多了一些感觉,点上很快就感觉头顶血管跳动的很快。过一会出现耳鸣。后来脚底还出现发麻的感觉。
    晚上又做了梦,梦见自己是个小书生,正在读书,读的最后两句的意思大概是:做小事要合乎道理,做大事反而要合乎现实利益。
    —————————————————
    香根不......
    -----------------------------
    灵香没竹签,通体都是香。所以拔出来还可以接着点。
    22.7.7看香
    今天先用圆圈手印看香,很快进入状态,两腿感觉有气息从脚底一直流到大腿根部,合到一起变成一小滴液体,嗖的一下向上飘了一小段然后消失了。总共出现过好几滴。

    盘腿累了,休息一小会儿。改用阳五行决看香,今天尝试用中指看,之前都是用食指看,主要感觉气息在耳后、太阳穴向头顶流动,气感比较强、比较浑厚。今天用中指,没有强烈的气息流动的感觉,反而感觉心情很宁静,头顶发热比较明显。
    @快点好起来吧2020 2022-08-17 22:01:52
    @快点好起来吧2020 2022-08-17 12:04:08
    @蓝色一段 66楼 2022-08-16 13:42:00
    22.6.17点香根
    昨天和今天点香根,身上不同部位都感觉一阵一阵的热浪,冰凉。
    今天又多了一些感觉,点上很快就感觉头顶血管跳动的很快。过一会出现耳鸣。后来脚底还出现发麻的感觉。
    晚上又做了梦,梦见自己是个小书生,正在读书,读的最后两句的意思大概是:做小事要合乎道理,做大事反而要合乎现实利益。
    ......
    -----------------------------
    我都是我老师发的,当然香钱要给。还需要懂的人看你适合用什么香,根据你的状态,目的。
    @快点好起来吧2020 2022-08-18 19:45:13
    @快点好起来吧2020 2022-08-17 22:01:52
    @快点好起来吧2020 2022-08-17 12:04:08
    @蓝色一段 66楼 2022-08-16 13:42:00
    22.6.17点香根
    昨天和今天点香根,身上不同部位都感觉一阵一阵的热浪,冰凉。
    今天又多了一些感觉,点上很快就感觉头顶血管跳动的很快。过一会出现耳鸣。后来脚底还出现发麻的感觉。
    晚上又做了梦,梦见自己是个小书生,正在读书,读的最后两句的意思大概是:做小......
    -----------------------------
    你先写个自我介绍私信给我吧,什么情况,想达到什么目标。我找机会给老师说说看。
    22.7.18点香
    最近几天点香的时候发现有意把精力集中一下,马上就会到达某种状态,最开始集中是在头部,稍稍用意识引导着这点意识向下移动,很快到了上腹部的位置,然后一直保持在这儿,过一段时间,感觉下腹部也慢慢沿着背部升起一个类似东西,这时候感觉状态越来越强,耳鸣越来越强。一直保持这个状态能保持很久。一炷香燃完了我还坐了很久,一直有状态。感觉很舒服,不着一物的感觉。身体似乎也变得轻请一些了。
    但是过后第二天,身体各个位置有些发痒,手臂上还长了些湿疹。然后我停了一天。
    后来再去找这种状态,没坐太久。发痒不严重了,湿疹消退了。
    今天早上又试了一小会儿。没成功,主要因为有点心烦意乱。
    这几天总有自己脚上在分泌油脂的感觉。
    @快点好起来吧2020 2022-08-21 20:50:34
    点香 看香 喂香 分别是怎样的修行方法呢 能介绍一下吗
    -----------------------------
    点香,就是点着就行了,能闻到味道就行,看书,想事情,都行。
    看香,就是看着香,可以直接看,手决看。
    喂香就有点封建迷信的感觉了,还是不细说了,免得帖子被封。
    22.7.20点香根
    今天晚上点香根,刚开始还没太认真,滑滑手机。猛然间意识到,后颈两侧有两条脉络有能量在流动一样。

    然后放下手机,渐渐感觉到大腿,小腹也有类似情况。但是脖子的感觉最强烈。人的精神似乎也变好了,以前都没感觉到过。

    晚上睡前看电视,发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看见墙上出现一个人的影子,只看见上半身,好像小男孩的样子,大概持续了3-4秒,有点害怕。后来问老师,有一些说法吧。

    然后我想起来我小时候时不时的也会这样。小时候是真虎啊,完全都没想过怕不怕的问题。我知道他在那儿,然后他又不在了。他是谁,要干嘛,完全不关心。别耽误我玩耍就行了。
    有神论无神论

    昨天和一网友聊天,说到有G,没G的事情。起因是我说我老师经常说自己是无神论者,网友问为什么我写的有些东西像在暗示有一样,这不是自相矛盾么?一下给我整懵了,老实说我很多年没想过这问题了,这问题根本不重要啊。但是现在我想通了。

    有神论,无神论这个“论”字其实就已经包含了答案了。他们其实都是一种理论,一种学说,他和事实是有差别的。最简单的判断:没人能证明神的存在,哪怕最虔诚的信徒也只能说他心理有,没办法向别人证明有;当然也没人能证明神的不存在。所以说到底他只是一种理论,一种说法。也就是现阶段人类还没搞清楚这个问题,当然也有可能永远搞不清楚。

    人类在研究宇宙起源的时候也曾经提出各种理论,后来经过大量的观测,发现最靠谱的是当初觉得最扯淡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直到今天,经济学领域也有不同的理论,学说。这些理论,有的擅长分析解决这一类问题,有的擅长分析解决那一类问题。谁对谁错重要吗?对于实用者来说,根本不重要,管用最重要,谁管用就用谁。对于想探究这个世界终极奥义的人来说,可以想一想,但他一定不会武断的否定哪一种理论,而是去琢磨这些理论为什么管用,为什么不管用,甚至他可能想出自己的一套理论。

    回到正题。从远古时期图腾崇拜开始,就有了有神论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演变,我国的出现了三种体系: 神仙体系,主要是道教那一套。神灵体系,主要是佛教那一套。神话体系,主要是一些民间传说。统称为神学。

    但是随着神学的应用,有人逐渐发现,神学虚无缥缈,难以捉摸。很多时候求了不管用,这当然有说法了,比如人信的诚不诚啊,拜的神对不对啊,方式对不对啊。求的东西合不合适啊。

    但是人遇到的问题,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这就必须找到切实的解决办法。为了找到更容易落实的,对大部分人都管用的方法。古代的道士、方士、术士就开始研究其中的规律,开始研究万物演化的法则。后来逐渐形成了以五行、八卦和各种功法为代表的这一套东西。

    要找到他们的研究方法,可以读一读《黄帝四经》,这是在五行理论成型前留下的著作经典。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到古人研究解读这个世界的方式。比如用一年有四季的变化,来解读事情的发展。有时候觉得这种方法很扯,把完全没有关联性的两件事拉倒一起类比,但是有的时候又不得不佩服这种分析方式,因为他有的时候真的神准,真的管用。这种就叫玄学。

    基于这些玄学方法,又产生另一种类似神学的运用,那就是我们的祖先。

    现代为什么研究神学和玄学的人越来越少了,因为有了成功率更高的科学。但是科学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这时候还死磕科学,似乎就不太明智了。但是话说回来,科学能解决我们大部分的问题,再不济用用玄学也行了。真正需要用到神学的事情,其实很少。但是拜自己祖先,怎么都不为多是吧。

    感谢这位网友,触发了我的思考,否则老师讲的东西,只是笔记本上的几行字而已。

    还有,我要申明,这个帖子要走无神论路线。其中所有感觉玄乎的东西,都是我瞎编的。另外很多事情没必要联想到G,有其他解释的。
    22.7.27
    今天早上听老师讲课,手机音量比较小,于是使劲去听,突然一下进入某种状态,,感觉声音不是从手机里传来的,是从自己脑子里传出来的,很清楚,很洪亮,持续了几秒钟。
    22.7.28
    今天下午坐在椅子上,突然感觉又两股气息沿着两边太阳穴向头顶在流。像结手诀的时候一样。区别是我这时候没结手诀。
    22.7.29喂香
    今天中午喂香,没太多饥饿感,感觉不到太强的效果。头上各个位置反复有凝滞,放松的感觉,总体是越来越疏通的感觉。额头感觉有气息向上,额头上面一小块感觉是空的,无底洞一样,气息到了这儿就没了。
    到后面有一段时间看不到烟,仔细找了一阵子才发现烟好像变淡了。到最后有点浑浑欲睡的感觉。
    22.8.3手诀
    今天早上用手诀看香,不同时间感觉到气息在头顶,在两边太阳穴,在会阴流动。后来额头中间一块有发热的感觉。总共大约10多分钟,手臂酸麻,举不动,停了。
    感觉都还在过程中,还没到最终的状态。
    《存神练气铭》

    作者孙思邈。全文很短,百度即可,看完不需10分钟,讲的非常简略。讲的是一套采用辟谷修炼的方式,我记得有本词典对“辟谷”的解释就直接是:古代道士的一种修炼方式。说明这种方式古人还比较常用,流传挺广。文章反复看了好多遍,总感觉缺东西,缺少一些重要内容。也不知道是一开始就没有,还是在流传的过程中丢失了。

    文章连具体操作方式、注意事项、怎么进行细微操作都没有,只有一个非常简略的框架,说是辟谷越久心越静。然后就有什么什么神奇的效验了。这就让人很难相信了。

    比如说:第一候:宿疾并销,身清心畅。停心入内,神静气安。四大适然,六情沉寂。心安悬境,抱一守中。喜悦日新,名为得道。第二候:超过常限,色返童颜。形悦心安,通灵彻视。移居别郡,拣地而安。邻里知人,勿令旧识。第三候:延年千载,名曰仙人。游诸名山,飞行自在。青童侍卫,玉女歌扬。腾蹑烟霞,绿云捧足。

    最近在看一个电视节目叫“荒野独居”,10个人分配到荒郊野外看谁独自生活的最久。这些人拼到最后基本都靠挨饿,连饿二三十天,暴瘦70斤的人不少。如果说单纯辟谷就能成仙,那这些人都该成仙了。

    但是前几年老外有本书叫轻断食,方法就是平常正常吃饭,周末断食2天。貌似还挺火,大约断食确实可以激发身体的一些自愈能力吧。但是没有具体操作方法,还是不建议尝试长期辟谷。
    @蓝色一段 2022-07-29 14:28:15
    抄“处世悬镜”有感一
    首先我很感谢师父罚我抄这本书,有一些收获。然后我很惭愧,不仅仅因为自己犯的错,也因为活到了30多岁,自认为也爱好阅读,才第一次看这本书。如果我早十年看过这本书,可能我的人生都不一样了,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处世悬镜”书一共九章,两千多字。字句也不复杂,很容易理解。我主要写一写我自己的思考和延伸。当然,是我个人的。
    初读“处世悬镜”,感觉颇有一些儒家气息。儒......
    -----------------------------
    @ty_小冬灵儿 2022-08-29 17:31:35
    跟着您的文章学习了,感恩分享~
    -----------------------------
    客气客气~~
    22.8.6状态记录
    前段时间感觉自己脚上在分泌油脂。最近感觉浑身都在分泌油脂。
    最近练手诀感觉有能量汇聚在头顶。两手相对的三根手指有气息流动。两手手心有柔和的气团一样。
    孩子教育。

    今天有网友问我孩子教育的问题。我还是挺意外,因为我从来没写过这方面的内容。

    老师倒是讲过一些这方面内容,但是我还没搞得太明白,所以不敢写出来,以免误人子弟。

    孩子教育是从小开始的,核心是6岁以前大人交给他的体系,养成的习惯。只要这时候教好了,后面不会有大问题。大的方向立好以后,其他细节方面就可以适当放松,被管的太细,谁都受不了。

    男孩最重要的是教会他利他,唯有利他,他才能被别人接纳,才能发现别人的生活模式,操作模式,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女孩最重要的是教会他自爱,如果不知道什么叫自爱,可以先自私。这主要是由于女孩长大以后面临的各种问题。

    教男孩的重要方式是借人,借用他人的生活遭遇,发现他人的生活模式。最简单道理的树立偶像,这个偶像当然不是强行树立起来的,而是带着他寻找和发现出来的。让他自己发自内心的认同,想要模仿。最好是现实中的人,不是书上的人,书上都是些大人物,普通老百姓也模仿不了。当然反过来说,也可以让他看看别人过得多惨。

    教女孩的重要方式是借物,因为咱们文化环境的原因,女性很难找到什么偶像。真正厉害的女性也有,自己过得很好的,也能让这个家很好的,但是这种女性通常不显山不露水的,很难发现,更难去琢磨她们的方式。借物是利用她对某些东西的需要,来让她自己学习领会一些东西。

    教男孩可以多否定他,多拒绝他,促使他开动脑筋多想办法,避免将来1套方法失灵就麻瓜了。因为男性荷尔蒙的原因,男人天生自主性就比较强,所以适当给与一些否定不会对他造成多大伤害,反而会促使他多方面思考。

    教女孩可以多肯定她,让她坚定自己的信念,我想要什么就要什么,你不给我可以想方设法让你给。在咱们这种社会体系,女性长大以后本来就容易遭遇否定,没有雄性荷尔蒙的支撑,容易曲己从人。失了主心骨,自己的命运就掌握在别人手里了。

    一般家长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小时候靠武力立规矩,到青春期就不灵了,孩子长大了,纯靠武力压不住,孩子自己的见识也上来了,有自己的想法了。这种时候只能靠学识,靠自己的积淀。当然不是苦口婆心的那一大堆道理,道理人早听烦了。所以我老师处理这种问题,一般是让家长先学习。

    孩子如果出现了大的偏差,要纠正,那就要有搞大动作的心理准备了。装病啦、假离婚啦,假装外遇啦,假装被骗啦。都是常规操作。熟读36计,36计轮番用。
    孩子教育之暴力行为。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会遭遇反抗,怎么判断正不正常呢?

    激动的时候骂人、打人,砸东西都是正常的,小孩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情绪,需要大人逐渐引导他正确的表达,并且教他通过其他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大人也要适当接受孩子的协商,养成他良好的沟通习惯。一是孩子的想法得到表达,二是孩子将来在外面遭遇一些事情的时候,也才会跟家里人诉说,不必独自面对。

    如果日常有这些行为,那就有问题了。这是一个教养问题。换句话说有没有礼貌。仁义礼智信最先要教会孩子的是礼。包括礼貌、礼节。这也是孩子将来最容易受益的一项东西。学会了礼,他将来踩得坑要少很多,获得的帮助也要多很多。

    孩子通常是模仿大人,如果家里经常有人吵架,孩子潜移默化的认为这是一种正确的方式。所以两口子吵架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这会导致孩子将来很多心理问题,这个现代心理学都有研究。如果已经当着孩子的面吵了怎么办?那就还要当着孩子的面道歉,演戏都得演出来。让他知道还有这么个步骤,不是发一通火就万事大吉了。

    如果动用凶器了,比如说刀子,那就很不正常。一般人根本都不会产生这个想法的。一个成年人在动刀以前都会反复思考、反复纠结、最后才会走到这一步,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小孩儿一样有这个过程。用老师的话来说:“杀人并不容易,人需要先杀死自己的良知。”另外,孩子的暴力行为是有一个逐渐升级的过程,如果有人说他孩子是由一个乖巧小孩儿直接升级到拿刀砍人,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孩子,尤其是男孩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角色是必不可少的。父亲是一个样板,同时也是一种强大的武力威慑,让他不敢产生一些忤逆的想法。女人虽然可以暂时管住孩子,但是形不成这种威慑力。女人的柔弱是全方位的,刚强是一时的,孩子能够敏锐的发现这一点。
    22.8.7点香
    昨天触摸到一些新的状态,今天下午1.30左右开始点香。这次不同的是,烟一直向天上冒,也很急的那种,不向我身上飘。不管了吧。结个阳五行诀,看了一会儿香,一股困意袭来。感觉好困,但是又睡不着,难受死了。盘着腿,勉强用手肘撑在腿上,趴着。眯了一小会儿。
    醒了,烟开始往我身上飘了。还有小半柱香。
    22.8.10点香根
    今天点香根,很快就走了,耳鸣,气感。这次不同的是耳廓感觉有东西在流动,左耳比较明显,耳廓还跳动了几下。
    这几天点香总觉得没够,点完一柱还想再点一柱。身上经常出大汗。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恐怖推理 最新文章
有看过《我当道士那些年》的吗?
我所认识的龙族
一座楼兰古墓里竟然贴着我的照片——一个颠
粤东有个闹鬼村(绝对真实的30个诡异事件)
可以用做好事来抵消掉做坏事的恶报吗?
修仙悟
—个真正的师傅给你聊聊男人女人这些事
D旋上的异闻录,我的真实灵异经历。
阴阳鬼怪,一部关于平原的风水学
亲眼见许多男女小孩坐金元宝飞船直飞太空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7-20 19:56:31  更:2022-09-15 03:11:12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