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恐怖推理 -> 许个愿望:深入经藏,皈依佛门. -> 正文阅读

[恐怖推理]许个愿望:深入经藏,皈依佛门.

作者:第七识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愿生生世世学习、护持及弘扬佛门正法,希望与各地方佛教正信弟子结缘。
    《大方等大集月藏经》

    尔时世尊告月藏菩萨言,于我灭后五百年中,诸比丘等,犹于我法
    解脱坚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禅定三昧得住坚固。次五百年读诵多
    闻得住读诵多闻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坚固,次
    五百年于我法中斗诤言颂白法隐没损减坚固。
    《大方等大集月藏经》

    尔时,世尊告月藏菩萨言,于我灭后五百年中,诸比丘等,
    犹于我法解脱坚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禅定三昧得住坚固。
    次五百年读诵多闻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多造塔寺
    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斗诤言颂白法隐没损减坚固。
    佛法状态,头五百年,解脱证果,然后禅定三昧,然后,靠诵经、多闻修行,
    再后面是造塔庙。最后则是斗诤言颂,佛法逐渐隐没。看了这一段大家其实
    都很清楚当前佛教现状。活佛法王邪师,错解因果的鸡汤佛法,邪淫双修法,
    邪魔外道的鬼神法皆假借佛名或坑蒙拐骗,或贪求名闻利养,其不畏因果,种
    种邪行,令人发指。
    接上,头五百年解脱证果,后五百年禅定三昧、后五百年多闻读诵、
    后五百年多造塔寺,大家看这次序,如按经典记载,当前末法如果有
    人说已解脱证果,或得禅定神通,被骗几率极大。对比之下,唯有多
    闻读诵最适合娑婆世界善根深厚的佛子修行。那些自称活佛法王,自称
    开悟证果,自称某菩萨在世的人让他有多远滚多远。

    《占察善恶业报尊经》

    若我去世,正法灭后,像法向尽,及入末世,如是之时,众生福薄,多诸衰恼,
    国土数乱,灾害频起,种种厄难,怖惧逼扰。我诸弟子,失其善念,唯长贪、瞋、
    嫉妒、我慢。设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间利养名称以之为主,不能专心修出要法。
    尔时,众生睹世灾乱,心常怯弱,忧畏己身及诸亲属,不得衣食充养躯命。以如此
    等众多障碍因缘故,于佛法中钝根少信,得道者极少;乃至渐渐于三乘中,信心成
    就者亦复甚鲜;所有修学世间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如是于后
    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
    当前,如果有人还相信能找到一位具大神通、能加持你、保佑你、一位什么
    佛菩萨化身,甚至不止一位的佛菩萨集体化身的大神,做你的信仰皈依的对
    象的话,我觉我们应该让他多读几遍上面的佛经开示。以冷静清醒一下。
    何谓佛弟子事佛。奉持正戒。广学经戒。修治上慧。知三界苦。心不乐着。欲得解
    脱。行于四等六度。愍伤众生。欲安济之。不贪身命。知死有生。求长益福。不为
    邪业。是为佛弟子事佛。----《佛说分别经》
    正法期,闻即解脱者甚多,佛涅槃后,修学者先是不能解脱证果,转而求之禅定
    三昧,后禅定三昧也不可得,则通过读诵多闻,然后渐渐读诵多闻也不能解其真
    义,反而因多闻固执己见流于斗诤言颂。这个过程和人根渐钝的说法是比较吻合的。

    末法时期不是完全没有法,只是是法弱魔强,邪说如恒河沙。因此更需要
    依赖多闻读诵依佛学经典巩固正只见,君不见某人学佛十多年,连佛教基本
    常识都不具备,最后生退心谤佛法,这种行为是很令人遗憾的。

    另外修十善非常重要,十善保证福德具足,福德深厚者多具备正知正见。
    培福很重要。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依照佛法修证的人,从努力修行至因缘成熟时,就可觉悟证果。所谓“果”者,是一种境界。“证果”就是能够随时自在受用这种境界。在佛教的证悟中,可分为小乘的果位跟大乘的果位。小乘的果位有声闻乘的罗汉四果跟缘觉乘的辟支佛果。大乘的果位有菩萨乘的四十五种因位和十地果位,还有佛乘的等觉果位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亦称妙觉)果位。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一、声闻乘罗汉四果:声闻乘,即是听闻佛法而觉悟并依四谛法修行而证解脱的人。修行者因为根器与因缘的不同,快者三生,慢者则六十劫方可觉悟证阿罗汉果。证悟的果位有: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

    1、初果须陀洹:梵文称为须陀洹果,译为预流果,即初见真理,得入圣者之流。依论师说:"初果圣人是以智慧觉悟,见惑断除。"他们不为知见上的烦恼所迷惑,对佛法有绝对的信心。经中说初果圣人断除了我见结、戒禁取见结及疑结三结。所谓"结"就是束缚的意思。有时候"结"又称为烦恼,断三结即是断除此三种烦恼。
    (1)、我见结:执著五蕴身心有一个我,认为这个我是真实的,称为我见。
    (2)、戒禁取见结:执著各种不正确的戒律来修行,而证初果的圣人就不会做这种事情了。比如有些人持牛戒、狗戒、羊戒……,这些都是邪行。
    (3)、疑结:对三宝,戒律,过去未来的因果,以及对十二因缘产生怀疑,证初果者无此烦恼。根据经典上说:初果圣者得到四不坏信:即佛不坏信;法不坏信;僧不坏信;戒不坏信。对此四不坏信的信心很强,任何人都不可毁坏。假如一个人对佛、法、僧以及戒有绝对的信心,一点儿也不怀疑,那他就是断了疑结。证初果者又称为见道,既是见到解脱之道。他很清楚的确认八正道、四念处、三十七道品等是解脱之道,而且真正体验到此修行方法,才是真正解脱生死之道。没证悟初果的学佛者是凭着听闻佛法,分析、了解、推理来相信这些道理,但对于初果圣者来说,是真正的领悟和感觉到。比如有人从听讲中学习到一些游泳的技术,当他有机会跳进水中,就可体验到游泳只不过是如此罢了。虽是如此,然而他的游泳技术未必熟练。同样的,初果圣者虽然是见道,但他还有很多业习,故他需要继续修行。初果圣人由于断了三结,故绝对不会轮回到恶道去,并且最多天上人间来回七次生死,最后一生必证阿罗汉果。即是说,有些初果圣人的因缘好,烦恼薄,今生就可证悟阿罗汉果,未必一定要修行七世后才证得阿罗汉果。有些至第七次返回人间逢无佛法时,居于家中也能证阿罗汉果,证果后必出家现比丘形相。

    2、二果斯陀含:梵文称为斯陀含果。证初果圣者断除三结后,必须继续修行,到另一阶段,贪瞋痴减薄,便证得斯陀含果,此果又称为"一来果",因为对欲界烦恼未完全断除,还必须在欲界的人间天上来往一次。在这往返生死中,他必定能继续修行而证阿罗汉果,但是有些修行者不必证悟初果,可以直接证悟斯陀含果,那是因为各人因缘不一样,烦恼轻重不同之缘故。果位越高,烦恼就越轻。故证果并非得到什么,而是把烦恼放下。

    3、三果阿那含:梵文称为阿那含果,译为不来果,三果圣人断除了欲界所有的烦恼,故在欲界死后,生色界五净居天,永不来欲界受生,故名为不来果。在彼天继续修行,证阿罗汉果。三果圣人断除了欲界的贪与瞋;欲界中有瞋,进入色界后就没有了。三果圣人断除了欲界的贪,但还有色界与无色界的贪。因为有色界的贪,故今生舍报之后,就生在色界五不还天,然后在五不还天直接证阿罗汉果。
    三果圣人断除了五下分结,即是我见、戒禁取见(邪行)、疑、欲界的贪以及瞋心。依经上说在家居士可证得三果,证果后自必绝男女之欲。证悟初果、二果、三果的圣人,他们虽然断除了一些烦恼,但还必须继续修学圣道,故称为有学圣人。

    4、四果阿罗汉:梵文称为阿罗汉果。阿罗汉译义有三:一者、杀贼;二者、应供;三者、无生。意思是阿罗汉杀尽了一切烦恼贼,不再有生死业之生起,是应当受人天供养的圣者。由于已断除烦恼和证得涅槃,在修道上已无可修学,故阿罗汉称为无学圣人。此圣者断除的烦恼有:
    (1)、色界取:色界的贪。(2)、无色界取:无色界的贪。
    (我们凡夫有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贪,称为三有的贪。三果圣者断除欲界的贪,初果与二果的圣者都还没断除欲界的贪;阿罗汉却完全断除了这三界的贪。)
    (3)、我慢:阿罗汉断除了我慢,即是凡夫在心、境对立时,会认为外面所知的是境,能够知道的是我,这跟身心无关,这是一种知觉上面的执著,这个"我"称为我慢,亦叫“俱生我执”。
    (4)、掉悔:阿罗汉断除了不安--掉悔。学佛者在修行过程当中,每当他进入某个境界时,要把那个境界舍掉,才可以进入另外更高的境界。比如修禅定,进入初禅者,要舍掉初禅的境界后,继续修行,才可进入二禅。如果不放弃,他就会执著初禅的境界。在修行的过程中,当他放弃初禅,要进入二禅时,心退回初禅去的心理,称为"掉";另一方面,因为他放弃初禅想要进入二禅,当他还没进入二禅时,他很后悔放弃初禅,称为"悔",这两种心理合称为掉悔。同样的,我们世间人作了一件事情,过后一直怀念那件事情,也是掉悔的心理。
    (5)、痴:阿罗汉断除了痴的烦恼,所谓痴是无明的意思,即心性迷暗,愚昧无知,颠倒妄取,起诸邪行,于是产生我执、法执及种种烦恼。痴既是根本烦恼之一,又是一切烦恼之所依。

    阿罗汉断除了色界的贪、无色界的贪、我慢、掉悔以及痴五种烦恼,它们称为五上分结。阿罗汉是在佛住世、有佛法的时候,听闻佛法而悟道的,有些甚至只听闻一句佛法就觉悟,故称为声闻。阿罗汉种类很多,普通可分为两大种类:
    (1)、慧解脱阿罗汉:依智慧永断一切有漏烦恼的阿罗汉,然而未能证得灭尽定乃至二禅,由于不能解脱定障,所以有些阿罗汉没有五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神足通、他心通),只有漏尽通。
    (2)、俱解脱阿罗汉:能证得灭尽定的阿罗汉,于定、慧都究竟解脱,故能得"三明六通"。
    不是所有的阿罗汉都有神通,在经典上记载:比如有一位妙贤圣比丘尼,虽证四果,但无神通,致被阿阇世王的臣属幽禁改装而献与阿阇世王,伴同睡了一夜,受了玷污,第二天一早,便由莲华色圣比丘尼,以神通力飞临王宫上空,教授妙贤圣比丘尼修发了神通,一同飞返尼寺僧团。她们一同去见佛,佛陀告诉她并没有破戒,因为她当时并没有淫欲心。解脱是依智慧,并非依神通,也非依禅定。但是要有一定的定力,智慧才会生起,所以一般来说阿罗汉都能够进入初禅,有些阿罗汉没办法进入灭尽定,他们被称为慧解脱罗汉。阿罗汉断除了所有的烦恼,无需再修学,所做已办,故称为无学。在经典中又说阿罗汉不受后有,即是他再也不需要来这世间受果报了。
    二、缘觉乘辟支佛果:译为独觉,也作缘觉。此类圣者在修行过程是"不由他觉",多生于无佛、无佛法的时期,独自修行,因其根器很利,不必听闻佛法,只是观无常便悟入缘起的寂灭,即是观十二因缘而证得圣果。因其观因缘而觉悟,故称为缘觉。

    辟支佛之所以称为独觉,是因为在没有佛法的时候,众生的根器很差,在当时能觉悟是一件了不得的事。证果后的辟支佛必定自发过头陀生活,由于没有同等根器的众生,所以辟支佛没有师长、没有同学、也没有弟子,故称为独觉。此类的圣者不需要佛陀的教导,就可以觉悟,故他的智慧比声闻果位的圣者更高一筹。辟支佛过去世有修学过佛法,他们多数是佛陀住世时的初果或二果圣人,这些圣者投生天上,再回来人间时,多数佛法已经灭了。因为他们过去世证果的善根,最后一生在人间,虽然没有佛法,然而会自动自发地去修道,自发地觉悟,所以被称为缘觉。
    三、菩萨乘五十五位修行的圣位和境界

    1、乾(干)慧地:亦称干慧心、金刚初心。证到无生法忍的人,不见有少法生,也不见有少法灭,再以这不生不灭的因地心,渐次进修。进而,欲爱的心念已经干枯了,六根与外界物欲就不互相偶合。目前的有限残生,气质已经变化, 不再继续发生业习,现前仅剩一点点的无明余习。到这境地,已能保持自心的灵明洞彻,执心虚明不昧,完全是清明在躬的智慧。修持渐久,智慧的性能,光明圆满,照耀十方世界,没有尘障,没有根碍。欲爱最微习气,虽然得到初步干枯,但无明还未破除,故还不能与诸佛如来的真如法性相接合。因为只是乾有其慧而已,未能发生自性大定的功德,所以名为乾慧地。

    2、十信
    (1)信心住:乾慧地中,只是欲习初乾,还未与真如自性的法流相接,就以这初得乾有智慧的心,依照中道观智,逆流而入。用中心如如妙智,观中道如如妙理,心心念念之中,如箭箭中的,中入法性之流,渐渐使真心开展圆妙,这时圆通的妙理,犹如莲花一般开放。从此在真心妙圆的境界里,重新发生至真绝妙的知见,证得真心元是常住不变,深具真实的信心。这时真妙的智光,能把一切妄想,扫除净尽,也即能破一分无明,显一分法身,自己亲证到这个境界,才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时纯是中道理体,信心坚固,不再退失,这就是信心住。(吾人为何有妄想?就因为有欲爱有贪心。欲爱即无明。要除妄想,就要先破无明。无明破了,没有欲爱,没有贪心,自然没有妄想。)
    (2)念心住: 证得真实的信心,就有了真正的智慧,有真慧就能明了一切事理,皆圆通无碍。故五阴不能遮盖,十二处不能局限,十八界不能阻碍,一切诸法皆能圆融通达,不能障碍。这样就能知过去、未来,以及无量无数劫中,怎样受生舍生,一切欲爱习气,每一生有每一生的习气,如杀盗淫妄等恶习气,亦有念经持咒、行善积德等好习气。总之,这些习气,就在一念之间,好像放电影一样地一幕一幕显现,都能够清楚地记忆,不会有丝毫遗忘,这就是念心住。
    (3)精进心:真心灵妙圆满,真精发生变化,就能把无始以来的习气,都融化成为一体的精明妙用。然后用这种精明再求进步,入于真净之境。精明即如如智体,真净即如如理体,以如如智契合如如理,这就叫做精进心。
    (4)慧心住:既得真净理体,自然心精现前,就能纯以智慧用事,把一切无明习气,皆化成智慧,这就叫做慧心住。
    (5)定心住:执持智慧光明之境,身心内外,周遍寂湛。在寂静灵妙之中,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有如止水澄波,时常凝然不动,即有定力,这叫做定心住。
    以上五位属五根,以下五位属五力。如果木之根种植于地,结根既久,自有不拔之力。
    (6)不退心:定力既深,就发出智慧光明,这光明慧性愈入愈深,再没有阻碍,深入自性,此时达到有进无退,叫做不退心。
    (7)护法心:心既不退,安然前进,进入轻安泰然之境,始终保持不失,就能和十方法身如来,气分相交接。内护心法,外护佛法,佛护持你成道业,你亦能护持佛法,发扬光大,这叫做护法心住。
    (8)回向心:保持真心寂照的觉明境,就能以智光的妙力,回转诸佛的慈光,入于自己心中;自己的心光又回到佛的心中,在佛的境界中安然而住。心佛不二,犹如两镜相对,光明互相映照,镜中有镜,影中有影,重重叠叠,互相摄入,这就叫做回向心。
    (9)戒心住:佛光与心光,密通冥应,绵密返还,获得佛的常凝无上妙净之力(即清净戒体),安住在无为之境中,永远不会遗失,无有一念落于烦恼,这境界就叫戒心住。
    (10)愿心住:安住于清净戒体,自由自在,又能从体起用,游化十方,遂心满意,随愿往返,这叫愿心住。

    3、十住
    (1)发心住:修满十信住的善男子,因修证耳根圆通,才能发此十心妙用。此时心精发生光辉,所举的十心功用,都互相涉入,圆成为唯一真心,名为发心住。
    (2)治地住:心中所发的明净境界,犹如在清净的琉璃之中,现出内在的精金,毫无遮蔽,通透明彻。用前之妙心契真如之妙理,依真理起真修,履践真如,作为进入后位的基地。以后一切行持,皆由此起,所以叫做治地住。
    (3)修行住:由心智的始觉,涉入本觉的理体,智照理,理契智,互相鉴照,理智俱得明明了了,所以能游化十方,上求佛道,下度众生,自利利他,广做佛事,一切皆无障碍,这就叫做修行住。
    (4)生贵住:所修妙行,已与佛行相同,领受了佛陀的真如气分,将生佛家,将作佛子。这就和中阴身自求同业,作为父母一样。既然密齐果德,阴信冥通,互相感应,就可以入于佛的种性,名为生贵住。
    (5)方便具足住:既能随时游心于道,入于诸佛的胎藏,得为佛种,就是大觉法王之真胤,已经亲承佛的法统。由此再加修行,方便智慧,渐渐具足,如胎已长成,人相不缺,佛相圆满,这叫做方便具足住。
    (6)正心住:再进而容貌如佛,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教化众生。并且内照真如道心,心相圆满,也和佛一样,成正知觉,这叫正心住。
    (7)不退住:外貌和内心都已和佛一样,但还如小孩没有佛之大智。如此身心圆明,打成一片,日日增长,名为不退住。
    (8)童真住:外身内心,同时增长。佛陀的十身灵相,即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法身、智身、虚空身、业报身、众生身和国土身,虽能一时具足,但还未显著,如胎方成,体力尚未充沛,故为童真住。
    (9)法王子住:佛的容貌已完全形成了,出胎以后,便是佛的嫡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叫做法王子住。
    (10)灌顶住:仪表长成至成人,亦如转轮圣王,以国家大事,分一部分交太子管理。佛亦先使代宣教化,摄行佛事,若见智力增长,度生不怖堪当大任,代与授记。好像刹利王,世子长成,即举行仪式、宝座、罗幔、音乐,及四大海水,入金瓶中,灌王子顶,这就是灌顶住。
    以上由生贵住至灌顶住,以入胎成人为譬喻。在功用上,确很实在。不过有些人,却把它当成实相来做,坚执为实有的境界,实在贻误不浅。此中妙用,唯证方知,要到空有双融,智悲双运的实际理地,才解此语。

    4、十行(前面十住是生佛家而为佛子,现在十行是广摄六度波罗蜜而行佛事。)
    (1)欢喜行:即施度。既然已受灌顶,成为真佛子,已能具足如来的无量妙德,故也能随顺十方国土众生。这种随顺是指布施波罗蜜。布施有三:财施、法施、无畏施。此处的随顺布施是指将自己很喜欢的来布施,来随顺一切众生,同时也令一切众生皆欢喜,这叫欢喜行。如地藏经上说:“若有国王大臣,长者居士,遇最贫贱残废不完具者,欲布施时而能具大慈悲,亲手布施,下心含笑,软言慰谕。”这就是随顺欢喜行。如果是讨厌勉强,没有半点同情,还轻视侮辱,这就不是随顺众生,不能叫做欢喜行了。
    (2)饶益行:即戒度。自己戒德圆满,就能以戒德来感化众生,使众生皆能持戒,皆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叫饶益行。
    (3)无嗔恨行:即忍度。不但自觉,且能觉他,凡遇辱骂,皆能容忍没有违拒,人我皆空,不生嗔恨,无嗔恨才是真忍辱,故名无嗔恨行。
    (4)无尽行:即精进度。在十二类众生中,都能随类前往化度,穷未来际,周遍十方,都能通达无碍,平等善入,随缘化生,随类教化,精进不怠,这叫无尽行。
    (5)离痴乱行:即禅度。因为心不散乱,以一念定力来修种种法门,故能知种种法门,皆可以融合而为一体,因此随机说法,都不会发生任何差错,这就叫做离痴乱行。
    (6)善现行:即慧度。以一理能显一切事,一事能显一切理;故能理不碍于事,事不碍于理。在一切根本的法性中,显示各种不同的差异作用;在每一差异的现象上,又能见到它根本的同处。一一行中,都能真俗互融,事理无碍。这叫善现行。
    (7)无著行:即方便度。既能事理无碍,则十方世界,满是微尘,是大中现小;每一粒尘,现十方世界,是小中现大。现微尘,现世界,都互相通融,不相妨碍,这是事事无碍,所以叫无著行。
    (8)尊重行:即愿度。不但事理无碍和事事无碍,就是菩萨万行,也无不具足,皆能现前,皆是第一波罗蜜多。即无论哪一行门,都能达到最高最上之究竟处,也是到彼岸,从生死此岸,渡烦恼中流而到达涅槃彼岸。从此岸到彼岸,往返度众生之愿无有休息,诚为可尊可重,故曰尊重行。
    (9)善法行:即力度。既已圆融无碍,一切能和诸佛相同,则一言一行,自合十方诸佛轨则,依此建立利他的教法。可以助佛转大法轮,教化一切众生,这叫做善法行。
    (10)真实行:即智度,亦名不违实相智。以上九行,一一皆是自利利他,清净无染,究竟无漏法,一真无为,非关修证,因真性本来就是这样的缘故,所以叫做真实行。

    5、十回向
    (1)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离回向:这个修满十行的善男子,神通也圆满了,他能游十方国,大作佛事。清净无漏,则藏性之体已纯洁;一真无为,藏性之用也已精真。不著于有,就不留界内之患;不滞于空,就不留界外之患。他已到纯洁精真的这种程度上,没有一切障碍了。当度众生之时,不见有众生可度,亦无度生之相。回有为行,入无为心,背生死流,向涅槃路。这样来救度一切众生,永无休息,这就叫做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2)不坏回向:灭除了度生之相,故能不著于生死有为法。放下了无我、无他及无众生可度等法见,就不滞守于涅槃无为法。这便是中道妙义,所以叫不坏回向。
    (3)等一切佛回向:这是本觉妙觉,中道妙义。自己这个如来藏性是我们本来的觉,我们这个如来藏性清净了。自己的本觉已能湛然常照,和佛的妙觉一样相等,自己的本觉法身和诸佛法身,无有高下,已能齐等,这就叫做等一切佛回向。
    (4)至一切处回向:这是因地果地,中道妙义。自己的因地精真既已开发明了,就等于佛之果地觉,能含无边境界,能现无量国土,名至一切处回向。
    (5)无尽功德藏回向:这是依报正报中道妙义。世界是依报,如来是正报,前二位觉齐佛觉,地如佛地,还有自他之分。现在则互相涉入,自他融一不分了。以依报涉入正报,则一一毛孔中有无量宝刹,庄严微妙。以正报涉入依报,则一一微尘内,有无量如来,转大法轮,如帝网千珠,交光相映,一珠入多珠,多珠含一珠,一多相摄,主伴交参,故得无挂无碍,这叫无尽功德藏回向。
    (6)随顺平等善根回向:这是理事一多中道妙义。始觉本觉,同佛之理地,其理是一,各各生出清净之真因,依这些真因,发出智慧之光辉,来取究竟涅槃正果,随顺一理而成多事。事理虽异名,但本体是无二,故是平等,所以叫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7)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这是自身生身中道妙义。随顺平等善根既然已成就了,就生起大悲心,遍观十方众生所具佛性,和我原是同体,这即同体大悲心。现在我既圆满成就,也当使众生成就,不能失却众生而不化度,这叫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8)真如相回向:这是真如变不变中道妙义。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即和离两者的概念也不存在,空有不著,二边双亡,虽随缘而不变,不变而又随缘,离即离非,是即非即。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就叫做真如相回向。
    (9)无缚解脱回向:这是无缚解脱真如妙义。既得真如一相,一真一切真,一如一切如,真如体遍十方,自然再无障碍,无所拘束,这就是无缚解脱回向。
    (10)法界无量回向:此是法界有量无量中道妙义。既无所著,已得性德的全体;既然无碍,当获性德的大用。体用俱遍,性德圆成,体用周遍,一毛一尘,皆等法界,不再有限量了,这就叫法界无量回向。
    以上就是心性修行过程中,所立四十一位清净心地境界的含义。其次还要成功四种微妙圆满的加行。(这里所谓加行,是针对以上修治心性的心地法门而言。因为四十一位的修行次序,大部分是专指心性的境界而建立它的名称和次序。心地虽然已经得到极高明之境,而在行持的工夫上,还得注意它的功用。这种工夫的功用境界,就名为四加行。如果将四加行也作为心性的法则来看,似乎失于切实。所以下面就基于这个体验,来说四加行的妙用。)

    6、四加行
    (1)暖地:佛即心。以初地所具之佛觉,用作自己加行的因地心,以求证佛即是心的境界。然心见未忘,果地未发,将要觉悟而还未圆觉。这时,就好像钻火,火譬喻本觉智光,本在木中。木譬喻无明,本觉智光欲出还未出;无明之木,将燃还未燃。加功至此就如钻木燃火,火光虽未燃发,而暖气已经流布,这就叫暖地。
    (2)顶地:心即佛。自己心地上,已经成就,和佛的所行所履一样。对于这个气质残留尘色的生理之身,外表像是依靠它,其实内在又并不一定依靠它。犹如人登到高山的峰顶上,身体虽然已经上接虚空,入于虚空之中,但是脚还未离开山顶,脚下还有些微阻碍,也即心相还未完全破尽,这就叫顶地。
    (3)忍地:即心即佛。顶地是以己心为佛觉的所履,故还有心佛二相,现在到达忍地,则心佛不二,即心即佛,不著二边,善得中道妙义。但在将证而未证,这时,心中自己明白,很想告诉他人,又觉得难以用语言表达,欲说而说不出,就和忍住某一种事的人一样,心中如有如无,大有忍住不动的意味,故叫做忍地。
    (4)世第一地:非心非佛。暖地中以佛心为己心,尚有己心的数量,顶地以己心为佛所履,又有佛履之数量,忍地虽是心和佛相同,但还有相同之数量,现在则数量都已消灭。既不迷中道,亦不觉于中道。为何不迷?因根本不迷。为何不觉?因根本无觉。无己心亦无佛心,心佛双忘,非心非佛,什么都没有,还归于本源○。○是万物的母体,山河大地、森罗万象,所有一切一切都由○这儿生出来的,但○没有名字,没有名故勉强起个名字,叫做世第一地。

    7、十地
    (1)欢喜地:于无上的菩提大道,已能通达,以自心的本觉,与诸佛的妙境,融合贯通,能证诸佛的微妙境界,回归本源。本源什么都没有,才是真空。真空就生出妙有,原来妙是这样奇妙!现在才明白,生出无量欢喜,叫做欢喜地。
    (2)离垢地:九法界众生之性,各各不同,现在都能融入如来的平等佛性,就成“同”性。有“同”的知见还是无明尘垢,还是执著染污;有所欢喜也是一种情感尘垢。所以要连"同"性亦消灭,“欢喜心”也放下,方是完全离垢染的真正清净,就是把这个微细的无明减少了,但是无明还没有断尽,只能是离开这个垢,这就叫做离垢地。
    (3)发光地:把“离垢”那个“离”的动机都离了、都没有了,这才是真清净了。内心清净到极点,一尘不染了,自性光明就发生了,真觉显露,灵明无碍,叫做发光地。
    (4)焰慧地:光明到极点,觉性也圆满了,觉智圆满,如大火聚,能烧烦恼之薪,故叫焰慧地。
    (5)难胜地:此时一切诸法的同异,都不可得了,叫做难胜地。
    (6)现前地:明生觉满,超出同异,什么凡情圣解都没有了,有为功用亦已达到极点,就契合无为真如,也即是如来藏性、一真法界。而无为真如妙性,本来是清净无染的,所以净性亦得分明显露出来,叫做现前地。
    (7)远行地:穷尽真如自性的边际,名为远行地。
    (8)不动地:既能尽真如之际,就已得真如全体,一真凝然,湛寂不动,一真一切真,亦即如来藏性,一真法界,法法皆真,法法皆如。一心真如,如如不动,故叫不动地。
    (9)善慧地:既然已得真如全体,现在是称体起用,能发真如之大用。既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常不变随缘,常随缘而不变。这种大用是大智慧作用,所以叫做善慧地。
    (10)法云地:在修习菩萨道的过程中,从此以往,修习的功用已毕,功德已经圆满。就是不必再用什么功了,学佛就要毕业了,就要成佛了,功德圆满了。也有认为到此才是真正修习佛法的正位,所谓慈悲普被,弥满成阴,妙智祥云,霭霭密布,覆盖涅槃之果海,叫做法云地。
    (以上为修习大乘菩萨道的五十五位次序竟)
    四、佛乘
    1、等觉果位:如来(妙觉)以因圆果满,得证涅槃,而不舍众生,乃倒驾慈航,逆涅槃流而出接引众生,先到等觉一站。而凡夫从初发心起,入金刚干慧地(始觉),再经过五十四位,才到达等觉,此是顺流而至。此时佛的觉和菩萨这个觉,这两种觉交接到一起了,即始觉和妙觉相交之时,成等齐之际,叫做等觉。即由凡夫境界,要求返本还元,证得自性真如,必须要逆转生死海中的妄想之流,依照上面所说的次序,顺行而至于正觉的性海,与诸佛法性相交,名为等觉之位,便和诸佛的菩提正觉相等了。等觉菩萨虽和佛平等了,但还不是妙觉,只可等于佛。干慧地(亦称干慧心、金刚初心)是欲爱干枯,还未与如来法水相接。从干慧地金刚初心,修证到等觉菩萨位后,便叫初干慧地,也叫金刚后心,此时觉性才获得金刚喻心中的大定。此时生相无明已干,但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未破,故还未与如来妙庄严海水相接,还未达到妙觉,还未成佛,只差最后一步了。

    九法界众生都因为三种业流,才有五住烦恼,以致生死轮回不息。什么是五住烦恼呢?(一)欲爱住;(二)色爱住;(三)无色爱住;(四)见一切住;(五)无明住。三种流是:(一)欲流;(二)有流;(三)无明流。以前四住是欲流,有流即有分段生死,四果时就已断除。无明流是变易生死,要至八地菩萨果位才能断。从干慧地金刚初心到妙觉,要经过重重单复十二,才能穷尽妙觉果位。什么是单复呢?单即一名一位叫做单,如干慧地、暖地、顶地、忍地、世第一、等觉和妙觉,单有七重。复即一名十位叫做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和十地等,复有五重。所以说重重单复十二。才能穷尽源流,达到究竟妙觉,成就无上佛道。
    以上种种阶段,都是以金刚藏心的观察妙慧,用十种譬喻来观察,是哪十种譬喻呢?(一)观一切业如幻;(二)观一切法如焰;(三)观一切身如水中月;(四)观妙色如空中花;(五)观妙音如空谷声;(六)观诸佛国土如乾达婆城(即蜃楼。乐人名为乾闼婆,彼乐人能幻作楼阁以使人观,故名之为乾闼婆城);(七)观佛事如梦;(八)观佛身如影;(九)观报身如镜中象;(十)观法身如幻化。这亦即是:修习空花万行,宴坐水月道场。降伏镜里魔军,大作梦中佛事。一切都如空如幻,故在奢摩他法门中,用过去诸佛所使用之止观方法来微密观照,一步一步往前精进,才能清净修证,渐次深入。这样的修行,皆是依照奢摩他(定门止观,看清实相),三摩钵提(慧门方便,以幻除幻)以及禅那(禅门真如,体用如如)三大增进法门,而能成就五十五位真正的菩提大道。能看三世如空花,一切如幻如化,依照三种精进来修行。一是修 其助因。二是真修,刳其正性;三是增进,违其现业。再经过五十五位阶段,用金刚心观察,微密观照,能这样就是正当修行。能这样才是以根性为因心修不生不灭法。若不是这样,而执六识为真因,修有生灭法,这都是邪观,是不正当修法。

    2、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位:即是佛陀,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知,亦称妙觉。所谓无上正等正觉即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佛陀不但自己证悟了诸法的真相,而且能帮助众生证悟这些真相。佛陀证悟了智慧上的最究竟圆满,并且德行也最究竟圆满。佛陀能穷尽众生根本有始有终,亦照尽众生一切烦恼、一切果报。佛一念一时知一切佛国、一切佛因果、一切佛菩萨神变。佛陀悟得绝妙的涅槃之理,住不可思议境界。

    佛陀的智慧:包括法界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和成所作智五种。法界性智,现前万法实相胜义谛。大圆镜智,就像清澈的镜面上能映现一切影像一样,在法界性智面前,轮回涅槃法显现澄清的部分不灭,就是大圆镜智。平等性智,例如,镜子里不管映现什么影像,都没有好坏之分,同等只是影像而已。同样,以平等一味一体的方式照见轮涅二者,就是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尽管从法性的角度而言,一切法都是等性的,可是从有法的侧面,毫不混杂了了洞悉轮回涅槃的万法,就是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比如,医生的责任就是通过把脉认清疾病,依靠药物治疗疾病。同样,佛陀考虑到如何调化所化众生,而如如不动、不加勤作任运自成调化所化有情,这就是成所作智。这些智慧可以归纳为两种,法界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属于如所有智,妙观察智和成所作智属于尽所有智。所有的智慧都可以概括归集在一切种智当中。

    佛陀的事业:佛陀将所有恶趣众生安置于善趣,将所有善趣众生安置于三种姓(声闻、缘觉、菩萨)圣道中,将三种姓圣道的众生,逐渐安置于佛地。声闻缘觉菩萨们只能把众生安置在他们各自的果位,而不能把他们安置到佛地。佛陀,根据所化众生各自的意乐,指示正道,把他们安置在究竟佛地的事业,超胜声闻缘觉菩萨的方面有三法,即恒常、周遍、任运的事业。恒常:佛陀没有先前利益众生现在不利益的情况,因此是恒常。周遍:佛陀没有只在东方行持事业、在南方不行持事业的情况,而是遍及于十方三世。任运:佛陀的事业是不加勤作任运自成的。

    佛陀的功德:佛陀的功德有法身的功德和色身的功德两种。其中法身的功德,就是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二十一种无漏法的自性。佛陀色身的功德,身体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好,语言具足六十梵音,意具足智悲力的功德。智慧的功德,就是现量照见轮回涅槃诸法的法性,这是如所有智;互不混淆现量照见世俗有法的万事万物,如同湿的庵摩罗果放在手掌中一样,这是尽所有智。慈悲的功德,昼夜六时关注众生,看谁兴盛、谁衰落等等,犹如独子之母一样,无有远近亲疏照见一切有情。威力的功德,如经中说:“大海与波浪,纵会有越时,所化佛子前,佛不会越时。”声闻、缘觉、菩萨们,尽管在调化众生的时机成熟时,也可能有因懈怠、忘记等没有及时调伏众生放弃的情况,可是,佛陀即便是在最后涅槃,仍然使人类中的遍行极喜、非人中的乾达婆极喜现见真谛。往昔,五百名商人去大海取珍宝,结果出乎意外的狂风把船只卷到鲸鱼口里,当时其余所有人都祈祷山神、林神、树神等等,商主菩萨对大家说:“我们要皈依佛陀。”于是众人大声念诵“皈依佛陀”。就这样,那条鲸鱼听到佛陀的名号,惊恐不已,沉入大海,闭上大口,饥饿而亡,由于它听到佛号的缘故,转生到三十三天,得见圣谛。仅仅听到佛陀的名号也能救脱轮回恶趣的恐惧,佛陀具有如此救度众生的威力。
    概括来说佛陀的德行可分为智德、断德与恩德三种:
    (1)、智德:佛陀觉悟到一切法的法性与道理,并且能够毫无差错的随着众生的根器而说法。
    (2)、断德:佛陀断除了一切烦恼惑业,净尽无余。此两种德行声闻、缘觉、菩萨也具有,但是不如佛的广大圆满。
    (3)、恩德:佛陀具有大慈大悲的愿力,誓愿度一切众生,救护众生之心犹如救护自己的儿子,对一切众生皆有恩德。此德行声闻与缘觉没有,菩萨有但不如佛的圆满。

    佛陀虽有一切智智,对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无所不知,但佛陀不是无所不能。佛陀有三不能:
    一者、众生度不尽: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因众生无尽,生生不已,故佛度不尽)。
    二者、无缘不能度:佛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佛可以知悉任何生命的感觉与存在,通晓各维空间任何大小事,化导一切众生,但是不能度无缘之人)。
    三者、定业不能转: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灭定业(佛可以洞察勘破一切虛幻事物的本质,成就所有法界的智慧与法力,但是无法为众生免除决定之业)。

    弟子问佛陀:您既神通又慈悲,为何还有人受苦?佛陀答曰:我虽有宇宙最大的神通力,但依然有四件事情是做不到的:
    第一,因果不可改:自因自果,別人是代替不了的。
    第二,智慧不可赐:任何人要开智慧,离不开自身的磨练。
    第三,真法不可說:宇宙真相用语言讲不明白,只能靠实证。
    第四,无缘不能度:无缘之人,他是听不进你的话的。
    即是说佛陀不能违背世间的因果,因为佛陀成佛也是顺着世间的因果,所以佛陀是一位觉悟者,并非是主宰者。佛陀不是万能,不能靠神通使我们成佛,他只能慈悲地把觉悟的道理开示出来,教导我们依据佛法去实行,精进不懈,那我们就能与佛一样证悟涅槃,解脱生死而成佛。
    如有人有不同意见,可依据经藏,予以开示纠正,感激万分。张口胡来的人请自重,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
    三皈依中,皈依法,明确要求深入经藏,不才还未能见到经藏万万分之一。。。。。。

    有佛学基础的人自然知道我在说什么,根基深厚绝不会有抵触情绪的升起,有不同意见当引经据典予以探讨,所谓经典自然佛教经典,自称大师的人要自重。
    阁下需要有人开悟,有慧根是好事!送你一个字。一。解的好了,本大师给你开光,收你做徒。可否,本人号落雪,可能解。。。。。。如此轻狂傲慢,胡说八道却豪无羞耻之心,我后面已经多次暗示你自便了,你怎么就不明白,非要明说。
    。。。。。。。。。。。。。。。。。。。。
    开光不是佛教正信,是以挣钱为目的做的商业宣传。佛陀没有在任何一部佛经里提到过开光。

    为什么市面上,网络上到处都是做开光的宣传:
    开光是为了多赚钱而造出来的噱头,哪里有凡夫俗子给诸佛菩萨圣像“开光",佛菩萨像便会灵验的道理呢?
    借口开了光的法器,佛菩萨圣像,念珠,可以多卖出几倍,十几倍,几十倍的高价!商人可以赚取暴利。

    开光是开启自性之光,末学不知有此说法,但对于自性一词,经典及历代大德多有言及,要深入讨论也是参照对照经典参照大德开示比较稳妥,在此不做深入讨论。末学修为低下,佛学知识没到那一步。

    为避免误导他人,末学再次强调,经典并未言及开光行为,古大德也少有提及,印光大师对种种开光邪行也予以否认过。开启自性之光当深入经藏,精进修行,实修实证来获得,不是靠伪大师的开光获得。
    南无阿弥陀佛??
    修行不够,不敢妄言佛法,惭愧呀。

    如今一晃过去五年了。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恐怖推理 最新文章
有看过《我当道士那些年》的吗?
我所认识的龙族
一座楼兰古墓里竟然贴着我的照片——一个颠
粤东有个闹鬼村(绝对真实的30个诡异事件)
可以用做好事来抵消掉做坏事的恶报吗?
修仙悟
—个真正的师傅给你聊聊男人女人这些事
D旋上的异闻录,我的真实灵异经历。
阴阳鬼怪,一部关于平原的风水学
亲眼见许多男女小孩坐金元宝飞船直飞太空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5-16 11:34:26  更:2022-05-16 11:36:52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