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恐怖推理 -> 小女子翻书修心的故事 -> 正文阅读

[恐怖推理]小女子翻书修心的故事

作者:卜如Bonjour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女子身处红尘俗世,自觉慧根浅薄,知见有限,然人生大好,世事可爱,为不负光阴,燃香翻书,以敬我心。

    哈哈,先拽个文。最近开始了新的学习,为了把自己读书和学习的经过记录下来,也是为了鞭策自己,开个贴,敲打敲打自己。
    为了记录我学习的过程,也为了给今后的学习过程提个醒,开篇先放上师父的这段话,常忆常省,常看常新。

    有一个同门问师父,她什么时候能学出来。

    师父说,学传统文化这些东西,不像是你们原来学专业技术,那些可以考试考出来,你们现在学这些东西不是为了学出来,是为了学进去。你们可能理解出来是一种境界,是最后了。但不是,进去才是第一层境界,出来是第二层境界,回去是第三层境界。得先能学进去,而不是出来。要是想着出来,压根学不进去。

    你们学这些东西,不是为了学出来,要是为了学出来,可能永远都进不去。

    学进去,走出来,再回去,这就是初修、重修、再修。你还没进去就想着出来,那你现在已经在外面了,还学什么呢。你们现在在外围,无论怎么看都是个圈,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只是目光所及之处而已。你要是想围着这个圈转一圈只能死,那是转不完的。
    学进去,是站在圈中间,往外看,才能看到这些东西和其他东西的联系。

    你们现在得先走进去。
    今天早上点香捻香,突然有事要去看一下,起身的时候就用手指夹住香根,处理事情的时候,脑子一走神,香根就掉落在手心里了。这个时候,突然觉得,师父说香根离手了就换,用意是要让捻香的人心存恭敬。香根离手,肯定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才导致香根离手。为什么会注意力不集中,除了一开始的手不稳,那就是心不在捻香上,或者说心离开了香,如果心在香上,即便是做着其他的事情,那也是心不为所动,就不会香根离手。也就是说,不敬才会香根离手。

    就像是《坐忘论》的第一篇敬信中所说,“夫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根深则道可长,蒂固则德可茂。然则璧耀连城之彩,卞和致刖;言开保国之效,伍子从诛。斯乃形器著而心绪迷,理事萌而情思忽。况至道超于色味,真性隔于可欲,而能闻希微以悬信,听罔象而不惑者哉!如人有闻坐忘之法,信是修道之要,敬仰尊重,决定无疑者,加之勤行,得道必矣。故庄周云: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是谓坐忘。夫坐忘者何所不忘哉!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乎宇宙,与道冥一,万虑皆遗,故庄子云同于大通。此则言浅而意深,惑者闻而不信,怀宝求宝,其如之何!故经云:信不足,有不信。谓信道之心不足者,乃有不信之祸及之,何道之可望乎!”
    今天看《吕氏春秋?孟春纪》,发现一个好玩的。“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鸟北。”其他的都好理解,“獭祭鱼”是个啥?高诱注释的版本里写到:“鱼鲤鲥之属也,应阳而动,上负冰,獭獱水禽也,取鲤鱼置水边四面陈之,世谓之祭鱼,为时候者。”原来獭獱水禽也懂礼呢,自己上冰的鱼是不吃的,要陈列起来祭祀一番呢。哈哈,还挺形象的。但是,獭獱水禽为啥不吃自己上冰的鱼呢,是学人类的祭祀吗,没准还真是的。
    今天早上终于在5:30坐好捻香了。前几天也不是没能起来,但是都是头天晚上睡晚了,早上起来犯迷糊,捻香也犯迷糊。昨天晚上终于早睡了,今天早上起来没犯迷糊了。

    捻香一开始想了些事儿,想通了之后,感觉心中通畅,有种无挂无碍的感觉,这个时候一下子感觉身体很通。正想多停留一下的时候,突然一个念头起来了,为什么没有念头了身体就通畅了。艾玛,刚有这个念头,身体通畅的感觉就消失了。好嘛,大概是身体在说,要不你再想会儿。

    然后打了好几个嗝,到一个小时的时候,咕噜咕噜一阵肠鸣。

    现在大拇指能捻动了,之前都捻不动,都是用其他的手指来配合大拇指。现在感觉整个手掌有点活动开了。
    捻香的时候想了啥事儿呢。想到为什么有些人会很习惯性的贬低他人,傲慢且毫不自知。可能是他们都是不自信的人吧,有一两样东西可骄傲,就凭着这一点骄傲就傲慢。为什么他们会是那样的人,终究是因为见识短浅吧。

    但是,人也都是因为环境而改变的,环境是什么样,就表现出与环境相符的行为,这个相符要么是顺环境而为,要么是逆环境而为。如果把他们放到一个高尚的环境中,或者放到一个卑劣的环境中,时间长了,人都会与环境相一致。很少有人会保有真的纯然的自我。

    而且,每一个人从一出生起,就是被环境所决定了,环境是什么样,就把他塑造成什么样。真的很感恩,我小的时候能生活在那么理想的环境中,虽然今后都再也不可能了,我也因为生活改变了很多,但是我的心依然有一部分活在那个环境中。
    发一个去年的读书笔记吧。

    摘抄:《投资心理学》
    问题是失效的解决方案。问题就是在人生某个阶段某种情绪下学会的而现在本身又成为问题的解决模式。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一位交易者在长期的牛市中形成了自己的交易方式。在牛市中买跌让他赚得盆满钵满。现在,他发现,行情不同时自己却一直在亏损。看涨行情中的那些可信的间歇和震荡现在已然变成陷阱,一不小心便万劫不复。尽管有事实表明这些交易方法已经失灵,但这位交易者还是持续做着他唯一会做的事情。在行情看跌时,他一路跟进,不断补仓,结果只能在大跌时被套牢。

    感想:
    师父针对类似的问题有讲过。问题本身就是隐藏着答案,既然这是一个问题,那就说明问题的答案肯定是“否”。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依靠原来的经验来做决定,面临新的情况、行情,并没有去客观地观察、分析,在问题隐隐出现的时候,要么是心存侥幸认为一切都可掌握,要么是过分相信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要么是不管那么多先冲了再说。
    这些本质上都是在赌博。赌博是有几率的,有赢的机会,也有输的机会。很多时候都只看到了赢的机会,万一赢了呢,不想看到输的机会。其实也不是看不到可能会输,只是赢的诱惑太大,只想、只愿意、只看见了赢。
    不管是在金钱的投资上、在人生的投资上、还是在情感的投资上,很多时候都是如此。
    点香,读书

    《吕氏春秋?本生》
    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
    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谓天子。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此官之所自立也。立官者以全生也。
    今世之惑主,多官而反以害生,则失所为之立之矣。
    譬之若修兵者,以备寇也。今修兵而反以自攻。则亦失之为所修矣。

    对于身体何尝不是呢,身体可以说是天生之物了,但是养好身体的肯定是人自己。能真正的养好身体、不违背身体自然规律,真的很难啊。管子有云:“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如果说心是身体的主,各种器官是身体的官,感官用得太多,就会妨碍身体的健康,甚至是危害身体健康。有的人养生是为了增强免疫力,增强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但是太过养生、太过增强免疫力,也可能会加大身体负担,反而起不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就比如说各种保健品吃得太多,肯定会增加肝肾负担,不但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伤身体。

    今天早上5:30坐好捻香,稍微活动了一下才坐下的。早上起来心里没啥杂念,捻香就那么捻着,心里很平静,可以想东西,也可以不想东西,不想东西的时候,也有念头浮上来,但都是一过即忘的,过了就过了。专注于身体感受,这种感觉很好。

    昨天晚上还在高兴,说一天都没有掉香根,今天就掉香根了,不能高兴的太早,第一还是要有恭敬心,第二要注意自己心态。

    今天早上第一次右手无名指掉香根了,之前都是左手无名指掉,左手大概是力量不足吧,今天右手第一掉。掉的时候,是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个人。他总是让人觉得很尴尬,说话做事都很尴尬,但又没法说些什么,因为他很诚心。想到这个的时候,右手香根一下子呲溜掉了。检讨一下自己,要保持谦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你觉得他让人尴尬,只是你自己在意这些。越是在意的东西,越会让人失衡。投入过多,注定狭隘。
    今天早上5:30坐好捻香,稍微活动了一下才坐下的。早上起来心里没啥杂念,捻香就那么捻着,心里很平静,可以想东西,也可以不想东西,不想东西的时候,也有念头浮上来,但都是一过即忘的,过了就过了。专注于身体感受,这种感觉很好。

    昨天晚上还在高兴,说一天都没有掉香根,今天就掉香根了,不能高兴的太早,第一还是要有恭敬心,第二要注意自己心态。

    今天早上第一次右手无名指掉香根了,之前都是左手无名指掉,左手大概是力量不足吧,今天右手第一掉。掉的时候,是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个人。他总是让人觉得很尴尬,说话做事都很尴尬,但又没法说些什么,因为他很诚心。想到这个的时候,右手香根一下子呲溜掉了。检讨一下自己,要保持谦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你觉得他让人尴尬,只是你自己在意这些。越是在意的东西,越会让人失衡。投入过多,注定狭隘。
    越是在意些什么,越是会让人变成那样。喜欢些什么、追求什么,让人与这些东西不断靠近,逐渐变得与他们一样。厌恶什么、害怕什么,也同样让人变得与这些东西一样。越是厌恶、越是害怕,就越会想办法去回避、去避免,想办法对面对、应对,做各种事情让自己不要面临那些东西。但是,这一切的所思、所想、所做,都是围绕着厌恶、害怕的东西来的,这个东西就是个拴马桩,围着他转,绳子越缠越紧,最后与厌恶、害怕的东西越靠越近。就好像是害怕孤独,害怕一个人,最后可能真的就是只有自己一个人了。所谓屠龙少年最后都成了恶龙。
    还是一段去年的笔记

    摘抄:《投资交易心理分析》
    像其他人一样,就算你不是市场参与者,你也是一名交易者。一个人,要想正常地生活,就必须将情感投资到人生的不同方面。只有通过情感投资才能带来回报或是幸福、满足、自尊。当然,有一些长期忧郁自闭的人,无法充分融入到这个社会。在生命中,就像交易中那样,那些敢于投资并且追求高回报的人才有可能获得高回报。
    大多数人都持有一个多元化的情感投资组合,他们将相当规模的资本投入到爱情关系、儿女教育、职业发展,以及其他个人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和多头金融投资一样,这种多元化的情感投资也会带来情感收益:当人生某一个方面出了差错,其他方面可以适当缓冲。人们一般都会持有一些不相关的人生投资,这样便足以承受住大多数人生压力。
    这种多元化是管理风险强有力的工具。在某种意义上,风险代表了损失的可能性。为了获得高回报,你必须将你的情感资本投资出去。但是,这种投资也有产生重大损失的可能。如果你在婚姻中投资过多,那么失去配偶会让你很受伤。当你过分看重某样东西时,回报可能变高,风险也就大了。人生任何领域中的伟大成就者是那些把毕生精力投入自己追求的人。他们是情感投资者,他们愿意承担那些伴随着风险出现的极大不确定性。
    但是,即便是最投入的艺术家或者科学家,工作之余还是有其他的兴趣爱好,就像大多数最忠诚的夫妇也不会把人生兴趣局限在人生的另一半身上。很少有人会持有完全单一的人生投资组合。


    感想:
    这段话说的是啥呢,各种名词说的云山雾罩的。
    想一想,也就是说,干啥事儿都要平衡,在情感上也是这样。亲情、爱情、友情,同学情、同事情,一个人的生活中离不开各种情感,在家里面对的是父母、配偶、孩子,在外面面对的是同事、同学、朋友。纵然这些感情中有轻有重,重的不能全然依靠,轻的不能抛开不要,哪个都不偏重,哪个都不轻慢。偏重相当于失去。
    现代社会,人们面对最大的压力不是来自于生活,而是情感。很多时候,人们在出问题之后发现,自己缺乏情感支持。其实不是缺乏情感支持,而是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维护好和发展好情感,既没有维系好旧的情感,也没有发展出新的情感。尤其是一些远嫁异地的女性,师父建议最好是能在当地发展出一些情感支持,多参加一些当地官方组织的活动,比如说参加妇联组织的活动。
    那如何才能平衡呢,师父经常说的就是平静、平衡和平常。我想的是,在具体的事情中平静,在关系中平衡,把这种平静和平衡维持下去,就是平常吧。

    
    这俩货又来了
    本来是一个小团伙,三只鸳鸯,两只野鸭,好家伙,现在就他俩经常飞来玩了。

    
    居然没有拍到小团伙的集体照,再来一张上周的。
    点香,今天不读书了, 静心。
    昨晚点香捻香,随便抓了两根香根,捻的时候才发现,居然有一根是弯的,再仔细一看,是烤过变弯了的,而且烤过的地方细一点。心想,这样是不是就能捻断了呢,捻了半个多小时,没有要断的迹象,脑子就开始各种想法了。
    看看这个香根,烤过变细的那部分,肯定是它的弱点所在,如果是人的话,有弱点的人知道自己的弱点所在,别人看他,看到的也会是如此明显的弱点,对于有弱点的人,看到弱点的人,看到的都是弱点。有弱点的人,因为在意弱点,通常会不自觉的发展其他方面,试图去超越弱点,但是这种超越都是围绕弱点的,时间长了,即使超越了,也看不到自己超越的地方,还是会围绕着弱点,但其实,他已经很厉害了。看到弱点的人,通常会忽略很多东西,就因为对方有这样的弱点。但其实,有如此显著弱点的人,还能让大家都看到,必然是有过人之处。
    另一方面,看上去很优秀、很完美的人呢,同样地,大家看到的也都是他优秀的一面,他自己看到的也是自己优秀的一面。当大家和他自己越来越只看到他优秀的那一面,可能弱点也在暗中发酵。
    所以古人说“谦受益,满招损”,小时候经常拿来写作文的这句话,为啥时间长了就忘了呢。可能是在现在的社会中,现实物质世界的“满”的边界越来越远了,“满”也更能“受益”吧,但是个人的“满”永远也无法追上物质世界的“满”。所谓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想了半天,看看手里的香根,还是不像要断的样子,手感上也没啥变化。突然觉得自己这么一番想,挺装模作样的,真能装。我要是香根的话,我就静静的看着你装。
    好嘛,爱咋地咋地吧,不捻了,睡觉去。
    突然,香根断了。我~~~,其实捻这样的香根,就算断了,也算是作弊了吧。
    算了,不管了,睡觉去了。
    今天早上5点就醒了,等着闹钟闹。5点半坐好捻香,早上一般没啥想法,脑子还不太清醒呢。但是今天的体感就很要命。捻了半个小时觉得饿了,越捻越饿。又过了一会儿,后背有阳气生发的感觉,顶得我要把背直起来。前面肚子饿,想蜷起来,后面有气感,要把背直起来,有点冲突啊。要不然,明天先吃点东西再捻。
    今早捻香,没特别想些什么,但是也浮现出一些东西。浮现出来的都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情,还都是过往的事情。不知道为啥老会想起这些事情,是对别人的不满吗,可能更多的是,不满意当时的自己吧,为什么自己当时没有坚持自己,为什么当时会被一些事情影响,为什么当时会那么在意一些东西,为什么没有真正的面对自己。
    师父有云:“当我们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所思所想所念,全是错的,做的也是错的。本来想跟一个人好好说话,说着就吵起来了。明明是我们自己的生活,为什么规划不到。古人是把这些错都规避了。我们所思所想所念都是错的,我们必须在我们错误的思想和念头上做出正确的选择。人最难的就是做正确的选择。”
    点香,读书

    《吕氏春秋?本生》
    人者,不言而信,不谋而当,不虑而得。
    精通乎天地,神覆乎宇宙。於其物无不受也,无不裹也,若天地然。
    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此之谓全德之人。
    富贵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贫贱之致物也难,虽欲过之奚由。
    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蹙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三患者,富贵之所致也。故古之人,有不肯富贵者矣,由重生故也。非夸以名也,为其实也。
    则此论之不可不察也。

    今人和古人面临相同的人性考验,招蹙之机、烂肠之食、伐性之斧,一点都没有变。但是古人还有不肯富贵的人,不肯富贵并不是为了博个名声,而是真的“重生”,重视生命,尊重生命,重视的、尊重的都是自己的生命。富贵只是知道的工具之一,富贵而不知道,不如贫贱,贫贱就没有放肆的条件。
    昨晚实在困得不行,9点就睡了,今天早上还是5点就醒了,等闹钟闹了之后,5:30坐好捻香。今天什么都没想,昨晚困到无意识,今早醒来,脑子还是一片空白。
    最近师父分好几次讲了一个主题,孩子提不起学习兴趣怎么办,特别是在初二初三、高二高三,要中考高考的关键时刻,该怎么办呢。
    在这种关键时刻,孩子突然的不想上学了,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当父母的肯定着急上火,都希望孩子能够好好的上学,能考个什么学校都行,只要孩子能好好的去上学。但是孩子自己完全不想啊,好说歹说都不想,怎么说怎么管也都不行。那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师父的建议是那就索性不学了。特别是初三、高三的孩子,这个时候是逼不进去的,最大可能也就是提高点儿成绩,理想的学校是考不上的,甚至是考不上什么学校。高考还可以有多次机会,但是中考只有一次机会,考不好就影响孩子未来的人生。那这种时候索性就不学了。不学了不是代表真的不学了,而是给孩子一个重新学习的机会。
    那不上学了,该干什么呢。
    师父有一个客户,家里有个男孩,当时孩子是初二。孩子学习本来就差,开始家里想着走体育特长生的路线,曲线救国。但是这孩子也没练出个啥名堂,还早恋失恋。眼看着是哪条路都不行啊。父母的意见是想让孩子尽量学,哪怕以后上个专科,先读着,以后再想出路。可是孩子自己不想学了,学也不上了,把家长给愁死了。
    家长找到师父,师父了解了这个家庭和孩子的情况之后,给的建议是,为了让孩子重新拾起对学习的兴趣,可能要先给孩子办休学,让孩子干点儿别的,就玩儿。
    那怎么玩儿呢?一开始,是找了个大一点的城市,找了一帮混混街溜子,让孩子跟着他们收保护费啥的。那个时候的混混街溜子,都是紧身裤豆豆鞋的打扮(话说还挺有年代感的),也不知道为啥那些初中的小男生就对他们有向往。初中的小男生对混混的认识,顶多停留在打架、打耳光什么的。跟真正的社会混混们混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发现混混们真正的生活不是在挨揍就是在揍别人,尤其是在KTV里面干一些阴暗的事情。孩子跟这帮人玩了两三个月就不行了,这些人没一个好鸟,没法再跟他们在一起了。
    这个不玩了,又安排他跟人卖服装。一开始孩子给人卖服装还挺高兴的,天天都有新衣服穿。但是玩了一两个月也不行了。那几年,北方卖服装的要去南方进货,而且两三天就要去一趟,去一趟要先坐火车到省会城市,再坐大巴什么的去到服装厂,这一路下来吃不好睡不好,气候不适应。而且进货、抗货、卸货什么的,都不是轻松的活儿。初二的孩子看着挺大个人,也练过体育,但是这些活儿都是辛苦活儿,孩子吃不了这个苦。干了一两个月之后,也不干了。
    服装不卖了,就介绍他装修公司干活儿。干装修一开始孩子也挺高兴,也就是送物料什么的,装货、卸货,一个月的时间,还是活儿太累,孩子也干不了。
    这个时候,孩子也发愁了,问自己该怎么办呢。那就跟孩子说,要不你干导游去吧。孩子想着导游挺好,可以到处去玩,天南海北的玩儿。然后就在孩子的那个年纪,他认为好的工作,他认为好的生活,都让他尝试了一遍。像是跟团的导游啊、徒步的领队啊,这些孩子觉得好的,都让他干了一遍。但是这些工作的美好都是停留在想像中的,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上,就一点也不美好了。话说成年人用脚趾头都能明白这些工作的辛苦之处,真要一个孩子能干得了这些,还不说累,那真是个能吃苦的孩子了。
    还让他当过球童,台球球童、高尔夫球童。
    后来孩子发现,这些都不行,哪儿都没有学校好,干什么都没有学习好。但他真正认识到学习好,不是因为这些工作累着他了,而是他认识到他根本就没有话语权。他干过的这些活儿里,无论是干什么,他都没有话语权,只能听别人指挥,一开始他是不服气的。但是不服气,那又怎样,拿什么来比吧,拿年纪来说他不行,拿经验来论他没有,拿文化来比他更不行,既然不愿意学习,这就是没办法的了。
    当他走了这一遭之后,再回去学习,就没有问题了,能好好的学习了。
    他重新回去学习,不是想要考个什么成绩、上个重点高中,他说了一句让他父母觉得这辈子都值回票价的话,“我要对自己的人生有话语权,不能任人摆布”。他之前虽然有些叛逆,但是归根结底他逃不过爸妈的手掌,但是在那种情况下,他步入社会,就算他特别烦别人,不管什么人指挥他,他都得听着。这些事情,成年人都懂,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能懂得这一点,这些苦就没白吃,父母肯定也心疼,但更多的是欣慰吧。这个孩子后来高中考得一般,但是大学考得好。
    这个孩子的情况,就和贫困子弟很叛逆,让他去跟着父亲去工地干活,去农村种地,是一样的,要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
    这个孩子是几年前的事儿了。现在的环境下,就算孩子愿意,可能有些家长都舍不得让孩子去吃苦,而且现在也没有那么多可以让孩子去干的活儿了。
    师父说,在现在这个环境下,还是一样的,就让他去玩儿。如果他觉得他除了学习之外,他什么都好,什么都能干,那就让他去玩儿。他说他学习不好,是因为他没有认真,如果认真也能学好,那既然这样就让他先玩儿。
    家长让孩子学习,是想让他今后步入社会之后,能真正的欣赏这个世界,而不是在这个世界里苦苦挣扎。但是孩子听不懂这些话,那就要让他真正的去认识这个世界。
    对小学的孩子,带他去贫困山区看看,他还能受触动,能起到警示作用。中学以后的孩子,就很难用这些打动他了,不能让他看那些生活不堪入目的东西了,就要让他看繁华背后不堪入目的东西。比如挣一百块钱要付出些什么,挣一万块钱要付出什么。
    对于这些不想学习的孩子,要让孩子有个认识,他可以不学习,以后也一样可以生活,但是对于他来说,学习是最简单的方式。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除了学习,没有什么是简单的。学习只用对老师和家长交待,没人针对他的,同学之间顶多是说说坏话,推搡推搡什么的。步入社会,那就不一样了。
    听完这个孩子的事儿,佩服师父的洞察和实施,也为这个孩子高兴。为他高兴的不是他考上了大学,而是他明白了人生的道理,人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大家都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但是不是每个人,或者每个孩子,都能知道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也不是所有的兴趣都能产生足够的动力去学习。让孩子看到美好的,也不一定能让孩子产生多大的动力去追求,因为大人也是这样的,能满足基本需求,为啥要那么费劲呢,你说的东西再好,我不要还不行吗。对于这些孩子,可能危险和丑陋还能有些鞭策的动力,因为他不往前走,就要面对这些东西。大人明白这些,是因为大人已经经历过这些,大人为孩子选择,就是不想让孩子再经历自己经历过的那些。但是孩子不明白,那就花些时间让他体验体验好了,如果在错过了中考高考机会之后再去明白这些,那就可能是另外的路了。

    明天说说第二个不读书的孩子的故事吧。
    今天早上如常捻香,第一次想到了小时候,想了些什么,睁开眼的瞬间就不记得了,只有心里有点惆怅,浮现出自己小时候疯丫头的样子。
    昨天说了一个普通人家孩子不读书该怎么办的故事,今天说一个有钱人家孩子不读书怎么办的故事。

    师父之前有个客户,这家人是南方的有钱人家了。夫妻俩有一定的年龄差距,当父亲的中年得子,孩子出生时,已经50多岁了。当父亲的工作忙,很少管孩子,都是当妈妈的一手带大孩子的。他们家庭条件好,对孩子的教育一直都是精英教育,这个孩子上学上的是私立学校,学习成绩也好。网球、钢琴都是去香港学的。孩子也很争气,网球能打进某全国赛事的青少年组,钢琴也是的。这个孩子就是家族的骄傲了,当父亲的看孩子这么争气,都想着要好好的保养身体,为了儿子也要多活几年。
    但是没想到,孩子上高中之后,突然的就不学了,在家摆烂了。这孩子也不干别的,就在家打游戏,天天打。他玩的是主机游戏,攒一台电脑花了二三线城市一套房子的钱。父母跟孩子谈,他说家里有房子,以后收租就好了,跟他说以后继承父亲的产业,他说以后找个信托就好了。他父母都很不理解,为什么这么优秀的孩子突然就不学习、不上进、不努力了呢。父母亲都不相信眼前摆烂的孩子就是之前那个优秀的孩子,更不想让孩子就这样摆烂下去。
    这对夫妻找到师父之后,师父说,这很好理解,他小的时候努力是为了得到父母的夸奖和称赞,并不是天生聪慧,现在大了,再努力给谁看呢,为他自己的话,有什么比收租更好的吗,家里又不是没钱。如果是普通家庭或者穷苦家庭的孩子,跟他说努力是为了自己,那还行,还能有效果。但是就他们家的家庭情况来看,现在他爸摆明活不了几年,妈妈就算改嫁,以后钱也都是他的,他还用努力吗,不折腾就行了,保住现有的就行了。他们这种家庭都是精于算计的,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他又不是不会算账。
    那这样的情况,孩子不学习该怎么办呢。
    师父对这对父母说,对于孩子而言,重要的不是学习什么样的技能,而是他的余生中要有足够的和家人在一起的回忆,尤其是与父亲在一起的回忆,和母亲在一起的回忆还好说,以前有、以后也会有很多和母亲相处的时间。跟父亲相处的回忆就很少了,小时候父亲工作忙,都是母亲带着学习,等他大了自己要学习,没什么跟父亲互动和交流的时间。对于孩子来说,青春期还好说,还有关于父亲的回忆。等他成人之后,就会是一片空白。从孩子到成年,对他来说是从有到无的过程,等他长大了,什么都不敢干的。
    师父对这位父亲说,小时候有你,他跟人吵架都敢打人,因为有你给他撑腰。等他到了青春期之后、成人之后,也还是因为你的原因,他连大声说话都不敢了,不敢跟人接触、发生冲突,万一有点什么事儿,你的身体不一定受得了。他现在什么都不做,也是有这个担心。
    师父又当着这对父母的面,跟孩子聊了聊。孩子自己也说,他现在只用在家,什么都不做就好了,他爸也不用担心什么,做点什么万一结果不好,也担心爸爸受不了。他以前学的那些技能,保持就好了,也不用再继续了。师父说,这就是家庭太精于算计了,孩子也会去衡量,衡量得失。
    后来这位父亲也不上班了,孩子也不上学了,父子俩一起到处去玩儿去了,就只是父子俩一起。他们去挪威钓鱼,去阿拉斯加钓鱼,跟棕熊合影什么的,基本上就是走到哪儿拍到哪儿。
    师父说,人生中没有和父亲在一起的回忆,是一个男人最大的遗憾。男孩到了一定年纪,底气是爹给的。男孩这辈子必须有个压秤的,必须有个秤砣,不管是现实中的、心中的、还是想像出来的。师爷死了还在给师父压秤,师爷对师父说过的很多话,师父都还记在心里。


    听师父说完这些,心里不胜唏嘘,久久不能平静。人生匆匆,富贵也好,金钱也好,都无法替代人的情感,更无法替代父子之亲。所谓父爱如山,就是那个压秤的秤砣吧。
    点香

    有个同门问师父,他家孩子学习不好还不听话,有时候实在是气人的很,他能不能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来看待这个问题。
    师父说,不可以,看一下《太虚心渊篇》的最后一句话就能明白。“遂得空空不住,实实无相,觉入慧内,明见大道,是乃争境之地也。修命之人,可至此界,以心观心,以性见性。神亦茫茫,真亦浩浩,得之哉,得之哉。”。
    师父让我们自己去想。
    请教一下大家,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这个问题该怎么参呢,谁有兴趣来指点一下吗。
    今早,如常,捻香。
    捻香的时候,突然觉得,是不是每个人都是《伯恩的身份》里的杰森伯恩。
    @衣米奴 2022-04-22 23:53:01
    一看就是个文化银。。。加油!
    -----------------------------
    谢谢!
    当一个人在错误中越陷越深的时候,他是舍不得放弃错误的。
    @卜如Bonjour 2022-04-22 23:01:05
    点香
    有个同门问师父,他家孩子学习不好还不听话,有时候实在是气人的很,他能不能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来看待这个问题。
    师父说,不可以,看一下《太虚心渊篇》的最后一句话就能明白。“遂得空空不住,实实无相,觉入慧内,明见大道,是乃争境之地也。修命之人,可至此界,以心观心,以性见性。神亦茫茫,真亦浩浩,得之哉,得之哉。”。
    师父让我们自己去想。
    请教一下大家,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这......
    -----------------------------


    点香,参

    空空不住,什么是空,什么是空,什么是空空,什么是不,什么是住,什么是不住,什么是空空不住。
    实实无相,什么是实,什么是实,什么是实实,什么是无,什么是相,什么是无相,什么是实实无相。
    以心观心,什么是心,什么是观,什么是心,什么是心观,什么是观心,什么是以心观心。
    以性观性,什么是性,什么是观,什么是性,什么是性观,什么是观性,什么是以性观性。

    今天早上没能起来床,昨天整理一天的笔记和录音,晚上睡太晚了。以后还是要规律,不能这样。

    晚一点接着讲故事吧。
    那些不想上学的孩子,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回头,都能重新回到学校。能回头重新学习的,是家长和孩子共同的努力,不能回头的,也是家长和孩子共同的努力。

    最近一个同门的孩子不想上学了,师父正在指导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在跟这个同门聊的时候,他说的一句话让我想起了去年的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在临中考的时候不想参加考试了。去年孩子家长找到师父的时候,已经是5月份了,而6月底就要中考了。不知道这个孩子现在怎样了,不知道他是否回到了学校,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大概率是没有的。
    这个孩子的父母都是高知,都有体面和受人尊敬的工作。这个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简直就是个明星学生。学习没话说,重点学校的年级前几名,特长更没话说,拿的都是省级的和全国的奖项,在家也是个好儿子、好哥哥,几乎可以说是挑不出什么毛病。这样的孩子,是家长和老师的骄傲,也别人嘴里的榜样。
    但是这样的好孩子到了初中之后,完全变成了另一个样子。沉迷游戏、无心学习,不听父母的劝说,甚至和父亲对打。一开始孩子是因为打游戏不上课、不做作业、不考试,老师说了、家长说了就听一听,应付一下。到后来,根本无法自控,打游戏打得昏天黑地没日没夜。当家长的觉得不能让孩子这样下去,就让孩子去了戒网瘾学校。上了一段时间之后,孩子要求回去上学,也的确,上了两天学的表现比原来要好。但是很快又打回原形了,而且还变本加厉了,孩子根本就听不进去任何人说什么,完全沉浸在游戏的世界中,这次家长还是让他去了戒网瘾学校。从戒网瘾学校出来之后,孩子完全不去上学了,这个时候也临近中考了。老师和家长好说歹说,劝他去参加一下中考,哪怕是去走个过场也行,孩子当面答应了老师和家长的请求,但是过后也说,他是不会去参加中考的。
    家长找到了师父,只是想咨询一下,怎么能让孩子去参加中考。师父的第一句话,让我们这些做家长的犹如五雷轰顶:“你们家长让孩子去戒网瘾学校,就是亲手给孩子打上了一个标签,怪胎。”。
    师父接下来其它的话,更让人震惊和深省,“一开始是谁让孩子去打游戏的?是你们做家长的吧”,“你们当初让孩子打游戏的目的是什么?”,“你们当初让孩子打游戏的时候,是否预见到了后面的问题?如果一开始没有预见到,后来孩子出问题了,责任在谁?”,“孩子是怎么去的戒网瘾学校?直接让戒网瘾学校的老师带他走,你们这是什么行为?你们把孩子当什么了?”,“你们知道孩子在戒网瘾学校里都经历了些什么吗?”,“你们知道孩子在经历了这些之后,对你们是什么心态吗?”,“孩子现在很可能形成了反社会人格”,“你们想要改变他这个问题,最好找犯罪心理学方面的专家。”。
    同是做父母的,听了师父的这些话,我心里不仅是震惊,还有庆幸,更有后怕。震惊的是,这个问题表面上是孩子不听话、不成器,自己毁了自己,但实际上,一手促成这个局面的,却是到处寻求帮助的家长自己。庆幸的是,自己的孩子还好,并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后怕的是,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出了这样的问题,自己会做得更好吗。
    当时面对师父的这一串问题,孩子的家长在不停的辩解,他们什么都做了啊,为孩子付出了些什么什么,对孩子怎么怎么上心,他们面对孩子这个问题,做了些什么什么努力,怎么怎么伤心,怎么怎么无奈。
    面对家长的这些托辞,师父只说了一句话:“你的这些话只能安慰你自己,你敢跟孩子说这些吗?”。
    后来这个家长感谢师父跟他说了这些从来没人跟他说过的话,但是也没有做些其他的什么事情了。从当时的时间点、孩子的状态来说,这个孩子极可能没有参加中考,即便是参加了中考,也不太可能考出能有什么出路的成绩,也就是说,中考这个人生中只有一次的机会,被浪费掉了。
    这个孩子的问题有解决的办法,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孩子是怎么走到当时那一步的,这跟他们的家庭教育脱不开干系。试想,哪个家庭能允许做孩子的跟当父亲的对打,为的就只是让孩子发泄压力,这本身就是一个颠倒人伦的行为。而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父母听了教育专家的建议,专家建议的是父母可以跟孩子做朋友,孩子可以通过一些暴力方式来发泄压力,且不说这两条建议是否可行,但是做父母的自己就把这两条建议合二为一了,这是可笑还是可悲呢。从这一点就能看出他们做家长的很多问题,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很多问题。
    再从孩子的角度来想,孩子之前那么优秀为的是什么呢,那后来为什么又不优秀了呢。如果是为了家长的话,后来为什么不继续为了家长呢;如果是为了他自己,他优秀的时候快乐的话,打游戏分明给他带来了很多痛苦,他为什么还要继续呢?
    一个小学的孩子,爱玩、爱笑、爱闹,为什么要那么优秀呢,而且是全方位的优秀。这种优秀是要牺牲很多时间和欢乐来换取的,那些玩耍的时间,看漫画的时间,和小伙伴玩的时间,自己一个人发呆的时间,胡思乱想的时间,随便游荡的时间,那些没心没肺的快乐,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吃得好喝得香的快乐。
    如果他开始能牺牲时间和快乐来换取优秀,为什么后来要用自我堕落的方式来砸碎之前的优秀呢。
    而游戏在这一切当中,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到底是谁需要游戏,又是谁在利用游戏呢。

    想起这些,是因为那个同门在对孩子失望之余说了些话,这些话是同门只敢说说不敢去做,但是那个孩子的家长做过的事。同门也在师父的指导之下检讨自己,提升自己,一同带动改变孩子。
    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不会出错,也不能保证自己会完全对孩子好。但是,如果在错误的道路上,一错再错,耽误的只是孩子吗,恐怕也有不敢承担错误、善于甩锅的自己吧。而最大的受害者,恐怕还是孩子,因为孩子的机会,错过就错过了,今后的一辈子都要为这个错误买单。
    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做父母也是要学习的,和大家一起共勉,先从自己做起吧。

    
    
    这俩货又来了~~~
    点香,读书

    《吕氏春秋?重己》
    倕至巧也,人不爱倕之指,而爱己之指,有之利故也。
    人不爱昆山之玉,江汉之珠,而爱己之一苍璧小玑,有之利故也。

    倕是尧时代的能工巧匠,创造了很多沿用到今世的发明,但人们都只爱自己的手指,而不爱惜倕的手指,倕的手指再怎么巧,也对自己没什么用啊,自己的手指才是对自己有用的。
    昆山的玉用炉碳烧三天三夜,都不会变色,是玉中之美。江汉珠是夜光珠,也是珠中之美。苍壁中石多玉少,小玑是不怎么样圆溜的珠子,苍壁和小玑都不是什么好的东西,但是人们就是喜欢苍壁和小玑,是因为苍壁和小玑对自己有用啊,而昆山玉和汉江珠,就算得到了,对自己也没什么用。
    人们只喜欢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没问题啊。可是什么才是真正对自己有用或者有利的吗?喜欢对自己有用的,这是自利,但是自利不等于自私。
    从婚姻来讲,很多人都认为要结婚就是要找个避风港,找个能对自己好的人,但如果只是这样要求婚姻的另一半,而自己不是这么做,那就是自私,不是自利。从生孩子来说,如果养孩子的目的是养儿防老,而不是真正的为孩子考虑些什么,那也是自私,不是自利。从工作来讲,如果只想着能够从工作中获得什么好处,而不是想着如何把工作做好,那还是自私,不是自利。真正的自利,是大家都能从中得到,不论是情感还是利益,是精神还是物质,是机会还是稳定,是成长还是支持,是刹那还是绵延。
    一上午忙忙叨叨的,一会儿是朋友发一堆消息过来,一会儿是家里老人出去了好几趟,一会儿又是大家都在说这说那的。特殊时期,能面对各种情况不慌不乱,做好自己该做的,才是修心吧。
    将心对境,心境互起。境不摇心,是心妄起。心不自起,因境而起。无心之境,境不自起。无境之心,亦不自起。
    点香,读书

    今天把师叔的旧文翻出来看,心中感慨万千、五味杂陈。之前初看师叔的文章,只有赞叹的份儿,“写得真好”,可是要问哪儿好,也只有两个字,“真好”。经过跟着师父快两年的学习,有了一二体悟,结合所学、所看、所想,再去看师叔的文章,仍然是赞叹,这种赞叹是心中的震荡,唯有屏气止语,才能与这种震荡相共振。师叔的理论水平太高了,在这里分享一二。

    “道是无形的,是没有规律的,是万物之始,是一切的根源。人这一生经历的一切,都离不开“道”。那么当人的生活轨迹朝着不正常方向发展的时候该如何去做?需要去找寻根源,但是这一切的根源是道,是无形,我们根本无法去寻找。
    这时候,我们就要降低一下维度,让无形变成有形,让无迹可寻变成有规律可找。规律是什么?自然。所以说,自然,是道的一部分,但并不是道的全部。
    用来寻找规律的方法,称之为术。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这句话,就很好的诠释了“术”的重要性,虽然美其名曰“治道艺术”,但是这里的“道”,只是“道”的一部分而已,就像道法自然里的自然一样,只是冰山一角。
    通过“术”我们摸索出自然规律,然后从自然规律之中找寻出人这一生的喜怒哀乐愁、酸甜苦辣咸的根源,找到了问题所在,接下来要用到的就是“法”,其根本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就是,道产生问题,术寻找根源,法解决问题。“
    师叔的理论水平高,连师父都佩服,得到了有什么好书,都先让师叔过一遍。但是师叔对师父,是又尊重又不服气。尊重不必说了,长兄如父。不服气是师叔说自己修的是常道,师父修的是可道,但是师叔的常道遇上师父的可道,总是掉到了师父可道的坑里。
    师父的可道和常道是什么,可道和常道之于师父又是什么,我说不清,师叔也未必说得清。跟师父所学、听师父所说、看师父所做,太多东西在心里激荡,唯有静默凝神才能体会。说是说不清,但是有一首诗可以描述我心中的师父。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今天被师叔的文章整破防了。
    道能遍物,即物是道。物既生灭,道亦生灭。为物是可,道皆是物。为道是常,物皆非常。

    可道为假道,常道为真道。若住于常者,此常会是可。何者?常独住常而不遍可,故此常对可,故其常会成可。

    不但可道可,亦是常道可;不但常道常,亦是可道常。皆是相因生,其生无所生;亦是相因灭,其灭无所灭。
    今早,如常,捻香。

    分享一下师叔的语录。
    有一句话,说“行善未必积德,积德必得行善”。
    很多时候,善与德不可相提并论,德与善却是息息相关。
    德,是品质。善,是行为。你不能因为一个人的行为而去认可他的品质,但是你可以凭一个人的品质而去认可他的行为。

    
    又见这俩货,好奇它们的窝在哪里,天天要飞多远啊。
    @woshinuandi 2022-04-26 15:19:01
    它们两个一对似的
    -----------------------------
    有人也这么说

    
    感觉这俩货要在我们小区安家了。
    点香,静心。
    读书

    《吕氏春秋?重己》
    夫弗知慎者,是死生存亡可不可,未始有别也。
    未始有别者,其所谓是未尝是,其所谓非未尝非,是其所谓非,非其所谓是,此之谓大惑。

    不知敬畏的人,思想行为都会轻率、鲁莽,也不知道要学习和思考。他们不知道是与非的区别,对于什么事儿都没有标准、不会判断。他们所谓的是不是是,非也不是非,是也不是,不是也是,这就是最大的迷失。
    他们在与人相处中如此行事之后,得到的后果在他们看来就是天降祸事。
    有的人自以为是,以自己的认知去看待别人、判断别人,以自己的需求去要求别人、打量别人,往小了说是不讲道理、自私自利,往大了说是不识礼数、有知无识。不讲道理,无法与人相处,不识礼数,无法有所担当。
    在恋爱中,有的人认为我可以对你好,但是要在我方便的时候,或者用我的方式来对你好。试问一下,对方所需要的好,是对方想要的方式,是满足对方需求的方式,是对方能感受到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否等同于你的方式呢。能存在这个问题的话,答案一定是“不是”。事实上,你方便的时候、你的方式,要么是你想用最小的付出来维持这段关系,要么就是你没有尊重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在家庭中,在伴侣之间,有的人认为对方可以更上进,不论是在工作事业上的,在身体健康上,还是在个人成长进步上。他们的言谈举止、心理态度,明里暗里都会流露出这样的想法。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是在为对方好,但是他们所谓的为对方好,是真的为对方好,还是为了这个家好,或者只是为了自己好。如果是真的为对方好的话,他们是否有从实际出发,考虑过对方的真实情况呢,是否是对方真的需要的。如果是为了这个家好,对方要付出些什么,又能得到些什么呢,是否真的是跟这个家同患难共荣辱了呢。如果只是为了自己好,那对方是否能接受呢。
    在亲子关系中,家长习惯性地认为自己做的都是为了孩子好,包括对孩子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对孩子身体和学习的照顾。但很多时候,做家长的只是按照自己怎么方便怎么来,按照有什么条件办什么事儿的原则来,或者是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但是,家长做这些的时候,是否考虑了孩子的实际需求呢,包括孩子的生理发育特点,孩子的认知心理特点,孩子的社交能力特点。
    当人们不知道敬畏和谨慎、不学习、不思考的时候,就是迷失和困惑的开始。
    点香,静心
    今早,如常,捻香。窗外有小雨,伴着滴答声,感觉自己和外界,既是一个世界,又不是一个世界。
    《吕氏春秋?重己》
    夫死殃残亡,非自至也,惑召之也。寿长至常亦然。
    故有道者,不察所召,而察其召之者,其至不可禁矣。此论不可不熟。
    《吕氏春秋?本生》
    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若此,则每动无不败。


    灾祸无门,唯有自招。自招由惑起,惑又从何而起?惑是“不辨”,是“迷恋”,是“迷失”。惑是对是非的不辨、对轻重的不辨、对可不可的不辨,惑是不辨后的迷恋,以至于迷恋后的迷失。惑是败之因,亦是死殃残亡之因,败是惑之果,死殃残亡亦是果。
    不辨,不是真的不辨,而是夹杂私欲和私心后的不辨。什么是是非、善恶、轻重、可与不可,个体总会有切身的体会,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一个人的私心和私欲总会被对方所感受到。
    比如说,在亲子关系中,孩子让家长陪他玩,而家长不想陪伴的时候,家长总会有很多借口来敷衍孩子,比如说工作忙、要加班。家长是真的不知道陪伴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吗,他不是不知道,只是他自己不想在孩子身上花时间,是他的私心在让他拒绝孩子。对于孩子来说,孩子接受到的是什么呢,是冷漠和自私的态度,是伪善的语言,是被轻视、被以恶行相待的行为。孩子是张白纸,大人写下什么,他就呈现什么,只是最终呈现出来的时间不同而已。有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当家长要求孩子做些什么的时候,孩子就用同样的方式来回馈家长,家长说要出去锻炼,孩子说他要看书,家长说要多看书,孩子说他要锻炼。有的孩子相信了家长的话,他相信家长是在工作、在挣钱,等他大了懂事了,发现家长并没有挣到什么钱,他会觉得要么是家长在欺骗他,要么是家长无能。不管是家长在欺骗他,还是家长无能,他都会对这个世界丧失善意、热情,会颓废、会丧,因为没人善待过他。如果家长挣到钱了,那他和家长之间的桥梁只有钱。
    在个人成长中,比如说个人发展,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好的大学,考上研究生,为的是今后能有个好的工作。在学习和考试的过程中,学习和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好的工作吗,孩子个人的成长只局限于学习和考试吗,孩子自身的价值在家长的心中只是通过考学来体现的吗?孩子的家庭观、生活观、价值观的培养,是否有益于孩子个人呢。孩子对这一切不会无动于衷,但是当孩子无法反驳,只能接受这一切之后,当孩子考上了好的大学、考上了好的研究生之后,孩子的价值又该从何实现和发挥呢,当无法实现之后,价值感缺失的“空心病”可能也会离孩子不远了。
    比如说婚姻选择,伴侣中的一方或者双方可能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都看到了可以从对方那里得到的东西,比如说对方稳定的工作、较高的学历、条件比较好的家庭,这些东西可以变现为对应的物质条件。那么问题来了,对方这个人是否是选择的条件之一呢,如果不是的话,未来要和这个人共度余生,朝夕相处的到底是人还是他的物,对方是否也抱着同样的心态呢。如果是不同的心态,对方是否会选择终止这一切,如果是同样的心态,自己是否也只是物而并不是人。不论是哪种情况,这种不辨是否会造成自己最终的混乱呢。
    点香,读书

    知是一心,境是二心,心之与境,共成一知。明此一知,非心非境,而不离心境。其性于知于心境,自然解脱,非有非无。此法不曾二,以是一知故,此法不曾一,以因心境故。心之与境,常以心为主。以法因人故,所以是因缘;无人无所因,所以是自然。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恐怖推理 最新文章
有看过《我当道士那些年》的吗?
我所认识的龙族
一座楼兰古墓里竟然贴着我的照片——一个颠
粤东有个闹鬼村(绝对真实的30个诡异事件)
可以用做好事来抵消掉做坏事的恶报吗?
修仙悟
—个真正的师傅给你聊聊男人女人这些事
D旋上的异闻录,我的真实灵异经历。
阴阳鬼怪,一部关于平原的风水学
亲眼见许多男女小孩坐金元宝飞船直飞太空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4-23 11:18:11  更:2022-05-05 12:46:21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