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恐怖推理 -> 中国通灵第一人《天机》—中国式“与神对话” -> 正文阅读

[恐怖推理]中国通灵第一人《天机》—中国式“与神对话”[第1页]

作者:宝珠八月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扉页
    
    谨以此书献给外星导师无量弛滕先生和无量天尊先生,以及我尊敬的老师李翔麟先生。
    
    谨此,向那些援助地球的外星人编队成员、外星转世下来并肩负开启人类智慧使命的先知们及众多星际漂泊者致敬!其中包括慈氏333和他的金刚队伍、吴艳华女士、Mila女士、马源泽先生、黎汉生先生等人。同时,感谢那些为此书完成提供帮助的所有朋友们!
    
    ——张东明
    
    序
    
    每个人在成长的某个阶段,大概都问过自己这样两个问题:
    
    “我是谁?”
    
    “我以后会怎么样?”
    
    推而广之,整个人类的发展,科学也好,哲学也好,宗教也好,都是基于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及追索。
    
    本书,也正是对我们自身的来源去脉所做的一种剖析——非常有深度的剖析。
    
    欲剖析人类,先剖析其天性。其实,在人类优秀的天性中,最可贵之处是好奇心,对未知的不懈探索。面对浩瀚的宇宙、形形色色的红尘世界、咫尺身边的微观领域,人类前仆后继,去求索、探密,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去推动人类文明向前的演进。
    
    从洪荒岁月到当今时代的历史演变中,一个人,不管能力大小、职务高低、财富多少,只要你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前进,有所作为,有所奉献,你就具备了高标准的德。
    
    人类的生命体,是自然界物质运动、演化、升华出现的极高级生命现象。在她孕育、播种的万物中,还没有比人体生命更高级、更复杂、更精密的生命集合体存在。所以说,上帝、神、仙、佛、人、灵体、低级人类、高级人类,其实都是人体生命的不同存在形式。
    
    在星际文明的演进中,由于我们这个“天文钟场”(正文中有详述)的大循环、各星体的小循环、个体生命循环、生物、生命起源的时间不同,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演进不同,所以,各星体人类的文明层次、人体形态亦存在很大差异,但总的来说,星际文明的演进是波浪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进程。
    
    由于人与自然、社会息息相关,可以说人类生命是自然界物质运动、发展中孕育的高级结晶,个体生命的存在形式、运动形式几乎是宇宙的缩影。所以高级人类认为:“对人体生命微观的深入是通向宇宙宏观乃至到达终极的必由之路……”
    
    地球人类在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中,长期以来出现两种不同的倾向:哲学上的唯物论与唯心论;医学上的中医与西医;东方的古文明与现代的高科技;认识论与方法论等。长期以来,它们一直在互相争辩,互相碰撞。
    
    高级人类早已通过科学验证,全面而深入地证明人体生命的存在形式:活着的人体生命,是由载体(肉体)生命与灵体(灵魂)生命相依共存。载体生命主要是由低能物质与超能物质组成,她的灵性表现在以人体中枢神经系的最高司令部——大脑的智商,也就是现在医学已证明了的肉体生命。而灵体生命是超能物质的凝聚体,有很高的灵性与功能量级,以游离状态潜在于载体内。她同样是有质量、占有空间的。由可见的灵质子物质组成的高级生命体,很像易学中所说的阴性物质。
    
    地球人类只有攻破超能物质这个领域,才能准确地验证人类整体生命的存在形式与功能性状。现在高科技所掌握的光、电、磁粒子及量子力学观点,仅仅属于进入超能物质的临界物质。
    
    超能物质是“无量物质”,具有极高的灵性,量级无限,可大可小。所以“超能物理是研究物质的灵性行为与功能量级的科学……”(高级人类的定义)。
    在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中,只有进入超能物质领域,才是人类认识史上的第一次飞跃,才有可能进入高维空间的文明层次。
    
    东方的古文明,世界宗教界的哲学思想,周易中的哲学理念,都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它们从整体观看人与自然,从宏观宇宙到微观人体两个大千世界的对应关系,都是人类的超前意识或高级文明的渗透、感悟、超能信息的传递。现代物理学家钱学森先生曾说过:“人是一个巨系统,宇宙是超巨系统。”“一个人体科学的幽灵,在我们当中徘徊”也是非常准确的预言与提示。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东方古文明的中心——神州大地,再次兴起、普及、发展气功和特异功能的热潮。围绕气功是科学还是伪科学、特异功能是人的真本事还是骗人的、假冒的魔术,展开了一场空前的论战。遗憾的是,在论战之后,气功热潮又一次走向低潮,近于寂灭。
    
    
    其实,在任何一次重大的新生事物出现、重大的变革、全新的科学革命到来之前,都有可能经历风雨交加、雷鸣电闪的过程。我国商品经济、市场竞争的初期,不也是经过假冒、伪劣商品冲击市场的阵痛过程吗?
    
    尤其气功、特异功能现象,这个带有神秘色彩、千古流传与民间的潜科学,在现代高科技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从没有进入现代科学的殿堂。由于封建迷信及现在科学迷信的偏见、固步自封,以及外星球高级人类“正”与“魔”助力与阻力的斗争和干扰,加上现在气功领域中出现不少假冒的江湖骗子等,使现代人视觉疲劳、真假难辨,以至出现二十世纪末气功热潮的大大降温,这并不奇怪。
    
    勇于批判气功、特异功能现象中的假冒、骗人、拜金主义倾向的人是勇士;同样,卫护东方古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气功与人体超常功能的真实性、科学性的人,也需要勇士精神。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地球人类,必将迎来科学发展的新曙光。正像高级人类谈到的,“地球人类正走在一个特殊的循环点上,在跨世纪的转折关头,她所要付出的沉重代价与新的文明跃迁,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过程”。
    
    也许是机缘巧合,我与《天机》一书的作者(我以前的学生)分别已近二十年,此次和他再相遇,想不到他对我早期的散乱书稿——或称之为记录日志更为恰当——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曾经从戈壁滩上听一段古曲开始,通过追寻作曲者的足迹,引发了创作一部小说的念头。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如鬼使神差般,对《山海经》产生了兴趣,进而锲而不舍地开始研究。随着《山海经》研究的深入,在大量纷纭复杂的资料中,他渐渐勾勒出上古时代相关人物的真实面目。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他的研究成果和我的记录产生了惊人的契合,并且是对记录的进一步深化和延伸。有这样一个出色的弟子,足慰生平。于是,我将所有记录交付于他,希望能将其中内容融入到这本充满探索的“天书”——《天机》之中。
    
    作者没有使我失望,他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一个一个的奥秘被揭示于世人面前:
    
    “宇宙天体物质运动存在一个神秘的循环。”
    
    “宇宙中存在超能物质及灵体世界。”
    
    “地球人类是外星人通过基因改良创造出来的。”
    
    “外星人到目前为止,仍然密切观察着地球。”
    
    ……
    
    在这本他所撰写的《天机》一书中,从古文明到现代文明,从地球大陆的集合到裂变,人类出现的渊源,山川、水域、河流的变化,从三皇五帝、古希腊、金字塔、外星球高级人类的移居、文明的渗透,超能信息的传递等,把地球文明演进的历史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书中不仅有直接讲述、提出理论,还有统计和验证实例,甚至还包括画面、录音、录像等全方位表现形式,将《天机》的内容融汇贯通地展现给读者。
    
    如果说《山海经》是古文明留下的以神话为主流,集宗教、哲学、历史、天文、地理、真物的百科全书、语怪之祖,那么《天机》这部著作,则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用现代的科学理念,从大量的实证出发,从古文明到现代文明,集宗教、哲学、历史、天文、地理于一体,译解了从古至今的中外、星际之间很多不解之谜。
    
    痴人说梦?抑或庄生梦蝶?也许是读者关于本书的第一观感。但请你静下心来,用心阅读它,所有的疑惑都将得到解答。
    
    通过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描述,如果能启发一部分人的思考,进而认识到我们所处的世界,乃至整个宇宙的真相,那么本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如今这浮躁的凡尘世界,阅读这部真实的记录,你必将有所收获。
    
    ——李翔麟,2007年7月
    
    前言
    
    此书终于问世,幸莫甚焉。
    
    我不是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也不是靠写作求生存、混饭吃的人,更不是一个当今可以鼓噪一时的名人,写一本书炫耀自己辉煌夺目的精彩人生。自问自己也只是人微言轻、沧海一粟的小人物而已,一个四十岁的年龄的男人还仍旧一无所成、勉强温饱的小人物,渺小脆弱的身躯背负不了任何的大起大落的小人物。
    
    读小人物的书,你有白白浪费时间的风险;也有好处,就是小人物不必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地位而去说假话、大话和空话。我能保证我书里讲述的所有的和我个人经历相关的事情,绝无半点虚假!至于书中所谈到的其他内容、观点,尤其是预言,对于我本人来说,也时常陷入无法证实的困境之中,那就请读者自己理性思考、研判了,因为“没有一种真理是铁打的”。我想,这些内容至少给大家提供认识世界的另一种观察角度和思路,最差,也一定会给文学创作者们提供一些素材。
    
    这里需要郑重说明的是,我不认为我是这本书的作者,甚至我尊敬的老师李翔麟先生也不是作者。真正的作者是来自大天系外星人超高级人类智者:上师无量弛滕——炎帝灵体的儿子——无量天尊灵体帝俊的徒弟。上师通过我的良师益友李翔麟先生作为灵媒来传播外星文明的知识,同时教他练功至今12年有余。同时,外星人通过不语点传的方式,一直指引我进行着艰苦的文字工作和奇妙的精神历险,上师告知我的外助来自于大天系的他和银河系的文明。所以,可以说这本书完全是在上师指导下完成的,书中同时介绍了包括,慈氏333的金刚队伍和6500万众多星际流浪者在庞大的宇宙一体化联合编队的帮助和加持之下,为了人类即将进入的光子时代、地球生命普遍提升而完成的各种著作和外星文明的信息。我和李翔麟先生都不算真正意义上的作者,真正的作者是无数外天体那些致力于帮助地球人类进步的高级人类们,而我只是研究和整合者。这种整合的成果,有可能颠覆了正统的某些思想,而且多有瑕疵,但是一种还历史以及世界本来面目的愿望和努力,始终是我的工作的出发点。
    
    现在,在我的电脑里存放了一本可以称为是“天书”的文字和外星高人大量的谈话录音以及与此相关的千百万字的资料。所谓“天书”当然是指天外、地外文明甚至是传说中的神传播给地球人的书籍。这毫无疑问是一段奇异的经历。自古以来有关“天书”的传说原本就不少,比如《黄帝内经》、《玄女兵法》、《山海经》、《易经》,这些几乎成为每个人童年时代渴求的梦想,因为获得它的主人有可能摆脱平凡,人生出现巨大的转机。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我居然能拥有这个机缘,获得无数“天书”,并且整理出来,介绍给读者。
    
    或许看来问题很严重,因为在这本书里,颠覆了正统历史教科书中关于上古时代文明的历史,颠覆了当代关于宇宙、自然、人所认知的科学体系以及哲学、宗教体系。但是,它的基本结论的出发点如此的鲜明:
    
    地球原本不在太阳系,一亿五千万年前由于当时的宇宙大循环大爆炸,地球是从别的星系被甩到太阳系的。当时,宇宙的生命几乎全部灭绝,恐龙就是在这个时代灭绝的。地球来到太阳系的一亿五千万年之间里,地球上并没有进化出人类,地球人类原本就是外星人文明的殖民。地球在7000~15000年前之间由于小循环,曾经形成过集合的大陆板块——盘古大地。由于外星文明的争斗,地球大约在5000年前,盘古大地逐步分开最后形成现在的样子。地球上古时代的神话宗教传说中的上帝、神的真正身份就是来自外星球的高级、超高级人类。
    
    上古时代的文明曾经被彻底毁灭过,我们现代的文明也面临着这种危险。当今文明,无非是建立在人类的物欲和肉欲基础上的庞大独轮机器,因为它不能停,如果停下来它就会倒塌。不可否认,这台机器曾一度实现了人类的狂妄和梦想,人类似乎也因此有了巨大的进步。可是人类没有想到的是,这部庞大的独轮机器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着地球的资源、破坏着环境,同时也吞噬着人类的幸福。科技的发展已经沦落成为经济怪兽和战争恶魔的奴隶,而失去它原有的良知。面对未来,人类到了特殊的循环点之上——地极转换——光子带——末日审判。我们不能不如莎士比亚所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严峻的问题!”
    
    试图用一段文字或一本书,诠释一个完整的世界和转折以及生命的全部意义,是不可能的。真理也许是说不出也写不出的,所以言语是天下最苍白而又脆弱的东西。其实,只要你敞开心扉就能看到我所能看到的东西,不必我在这里通过语言传递。
    
    我知道现在的中国,写出好书的人并不多。我不能保证这是本好书,但是我相信,只要你稍稍有耐心地看下去,或许会给你带来前所未有的启发和心灵的启迪,有可能你的人生也和我一样因此获得巨大的转变和飞跃。
    
    我是小人物,但我不是小人。千万不要以为我这个小人物想咸鱼翻身想疯了,编个故事出来说给大家听。
    
    当我把事情在网上讲给朋友们听的时候,好心的朋友们大都打电话过来关心一下我是否正常,百般询问探察之后,结论当然是让他们放心满意:我依然地健康,而且头脑清晰。
    
    至于真假与否,那也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在当今的物质世界里,假的东西制作得比真的更像真的,所以有时候真相就在眼前,却有人不信,这不奇怪,奇怪的反倒是那些没有经过研究判断就轻易相信的人们和叶公好龙者们。
    
    其实,不管你信与不信这都不重要,上师说,因为新的历史将从这里开始,地球文明进入一个全新时代是历史的必然,今后的50年时间里,人类的文明将会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这种转变其实已经开始了,许多智者已经完全明了。只要你敞开心扉,放下偏见,来自宇宙文明的自由的声音一样会传到你的耳畔。
    
    为了让读者有个清晰明了的认知和判断,我不想这本书的结构写成高高在上的教科书,我把我一年来奇异的精神之旅的发生、发展、结论的细节尽数展现出来,这或许对读者来说更有意义,我和我的老师李翔麟的经历本身或许也可能成为读者的研究对像。至于上师的知识传授,我尽量地引用原文原话,因为他的许多谈话内容充满玄机,我们未必完全参悟明了,还是请高人慧眼研判吧。
    
    特请注意,读这本书的人,必须做好这个思想准备:书中出现了大量的古文和晦涩难懂的文字,这肯定不是一本不平心静气就可以读懂的消遣书。这本书未必就能给每个人带来轻松和愉快,相反,它可能引发人对未知事物的痛苦的思考甚至焦躁,当这些不适发生的时候,请不必担心,这种反应是正常的,这也许正是你克服固有的偏见、唤醒自己灵魂原天功能过程的阵痛。
    
    痴迷是读这本书的最大敌人,本书大量地披露了各种历史、宗教人物背后故事的目的,不是打算对哪个教派或思想表示不恭,其目的在于提醒人们:不要痴迷于某个人或者神,更不能痴迷于某种教条、教规。真正要拯救自己、达到彼岸的前提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的觉醒。
    
    第一章 一个奇怪之梦引发的关于“十二木卡姆背后的秘密故事的构思”
    一、新疆的旅途让我意外地发现了十二木卡姆的魅力
    
    (一)我的华盖运
    
    事情要从我这几年的华盖运谈起。回想起来,从02年年底至05年初这三年是我人生中最为不堪回首的时光了。
    
    父亲02年年底离开人世的时候,我才发现,即使我离家在外独自闯荡20年,父亲始终是我无形的天。他在世的时候,我的生命甚至是肉体其实是和他无形地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我运气不好的时候,他不但是我的精神支撑,而且还会给我补运。他走的时候,把他与我生命连接的那部分也带走了,于是我的生命突然残缺,这残缺的部分从此只有靠我自己慢慢地生长完整。
    
    母亲是04年中离开的,老人们说,如果夫妻相继谢世,后边走的一定是被前面走的人带走的。母亲走的时候,不知道我是被这噩耗惊呆还是什么原因,我表现得异常地麻木或者冷静。有一个念头就是,我清楚地意识到从此我没有了让我牵挂的家、没有了退路,我成了“孤儿”,从此我失去了世界上最后不需要付出就可以获得的永不背叛的亲情。
    
    至于我的个人生活,也是形影孤单、全无着落,统计下来,几乎做我女朋友的人现在都在国外,朋友们说我这里是“出国人员培训班”。人家山盟海誓一通出去之后,大多是“渐行渐远渐无书”。我的情感纠葛在电影《如果爱》里被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在电影里我就是张学友扮演的那个角色。“感情是可以被利用的”,所有的努力挣扎之后的结果也只能是增加撕裂的痛苦。
    
    最后的一次分手,记得当时正在播放张艺谋的《十面埋伏》,我知道,我自己也正经历着自己的十面埋伏。当影片中的那个刘班头甩出最后的两把飞刀之后,很长时间里,我也有同归于尽、玉石俱焚的念头。
    
    如果说父母的离开令我不可抗拒地失去亲情,她的离开几乎彻底崩溃了对于爱情信仰。当你用生命做代价、用尽你全部的注意力去爱一个人、沉溺于这一个“唯一”,意图创造一个绚烂辉煌的传奇的时候,你注定只能获得这一份断肠。所有太灿烂东西,都是短暂的,如同夏日的花朵,太红、太艳、太容易凋谢。
    
    倒霉蛋的生活还再继续。我的事业又如何呢?可以说是做什么什么不成!最近几年诸事不顺,如同当年的姜子牙穷困潦倒,上街卖面还要被一阵狂风把面吹走。举个例子:我想运气不好咱就不做投机生意,卖点苦力总可以了吧?05年初,我交往了十几年的朋友和他的大款朋友委托我做建筑设计,总共240万合同,收了40万的定金,当我把设计方案全部移交的时候,剩下的设计费一分也收不到了。记得那“大款”拍着我的肩,对我的谆谆教导着:“你这孩子,就是不成熟,什么事情都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呀!”我低着头,心中想起了网络中的那句话:“小富在俭,大富在天,巨富在于不要脸不付钱!”我没有生气,心中居然有破罐子破摔的喜悦。认栽吧,我接受了一个五十岁男人对我这个四十岁的男人的教育。这就是朋友,这就是利益。丘吉尔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连自己身边最亲的人都能背叛你,利益之下的朋友的伤害简直就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了。听说“朋友是用来出卖的。”,这就是我的友情。他说得没错,我就是不成熟。
    
    还有许多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不说也罢,我不想变成个“怨妇”,总之,在鲁迅文章里读到的“运交华盖”的真正含义,我在这三年里集中地体会到了。这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活得犹如行尸走肉。人生真正可怕的莫过于对人性本身产生了根本的怀疑。
    
    人总是越思考越清醒,越清醒就越迷惘。很久了,我看不到一种界限分明的黑或白。我不是一个卫道士,但是我看不到大家可以认同的游戏规则,似乎没什么是可靠的了,有人告诉我这叫后现代——怀疑、颠覆就是特征,永远是说不清楚的混沌,像旋涡般的强大,可以让你因窒息而死。我想用一把剪刀将这旋涡剪断,妄图解析世间所有的迷惑,弄清到底是谁夺走了我的幸福?快乐和忧愁其实都很简单,轻飘如同羽毛,它们在飘来荡去,事实上只是沾染了更多的尘土而已。
    
    我感到一直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控着我,让我穷困潦倒不算,甚至要把我逼向绝路才肯罢休。许多人都喜欢用孟子的话安慰自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腹。”可是我哪里有什么大任!20多年前我就对自己说“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我不可能像庄子那样击缶而歌“我非常道”,更不可能像圣人那样“克己复礼”。我和许多人一样,在社会的迷乱的变迁中慌忙不迭地追赶着潮流,绝不过问自己是谁。
    
    可是回顾下来,我过去的日子,不管成功与失败,我一直都没有真正意义上认同过自己的生活,一直都是生活在非主流的状态之中、城市和社会的边缘,通过书本是没有办法真正理解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金顶上的教诲:“认识你自己”,可是生活本身就可以回答吗?
    
    人都说四十而不惑,我到四十了咋反而更加困惑了呢?真想写一本书《老张的困惑》,诉说我对生命的厌倦。
    
    当你问一个孩子太阳是什么颜色的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会毫不由于地告诉你是红色的或者是别的什么肯定的颜色,可是等他长大之后,初涉人生经验的之后,他还有勇气果断地回答吗?困惑令我几乎无法开口。当一切在辉煌的撞击、惨烈地坠落之后,所有的沉渣被激泛起,弥漫了我整个的内心世界。一阵疯狂的挣扎之后,留下一片死寂,这死寂居然冷静得出奇,仿佛可以聆听到久远的声音。似乎是该彻底反省一下四十年来的生命历程,考问一下自己生命的意义的时候了。可是多年不看书、不看报、不学无术的我,哪里有功底、悟性去清理这一切呢?至于写书,最多是整理思绪的一个托词罢了。
    
    据说,倒霉蛋的生活不只我一个,中国的幸福指数在世界只排140多位。
    
    
    (二)新疆的旅途
    
    不过,事情的演化总是让人意外,这也许就是生活的魅力之所在。新疆旅途的一个意外遭遇居然让我实实在地开始写书了。
    
    人家都说“不到喀什就不算到过新疆。”我去新疆有30多趟,从来还没去过南疆,当时有种奇怪的意念一定要去一趟。这或许是个以毒攻毒解脱的好办法,旅游可以填补轻飘无聊的生活。
    
    我从上海出发,直飞乌鲁木齐,几乎没做停留,就问当地的朋友要了一辆车,呼啸着直奔南疆。哪里是旅游看风景?从乌鲁木齐到库尔勒,再走沙漠公路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和田、喀什、阿克苏,然后再经过库尔勒回到乌鲁木齐。一路上的风景名胜,或浩瀚沙漠映衬碧蓝的天空、或巍巍昆仑横亘绵延如长流的岁月、或苍凉的戈壁在漫天地嘲弄着生命的脆弱,可是,我几乎全无欣赏大自然的造化美景的心情,任凭车轮呼啸而过,甚至没有期待明天的心情。中途五个晚上六个白天,行程四五千公里,不知道的的人还以为是赶着去投胎呢,只是路上没少被警察叔叔罚款罢了。
    
    朋友的车上的音乐光碟乏味而且稀缺,很快就成了厌倦的噪音。幸亏同行的维吾尔族姑娘原本就是个歌手,她叫麦尔哈巴,大家都叫她“美丽”,闷了就让她唱一段,她的歌声凄美而苍凉,圆润而不失质朴,对于听惯了城市喧闹的人来说无疑是一股清澈的甘泉。她唱的是维吾尔语,虽然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是我还是被那古老的旋律深深打动,神秘而苍凉犹如天籁之音。“美丽”告诉我,这是她们民族的古典套曲“十二木卡姆”,外面流行歌曲多半都是从这里面摘录改编的,而且这个套曲还和她母亲的外祖父有很深的渊源,所以她一家人都会唱歌。整理这个套曲的人,是四百年前著名的叶尔羌罕国的王妃阿曼尼莎罕——维吾尔族的女神般的人物。
    
    也许听到如此动人的旋律才是这次旅程的最大收获。真是“无巧不成书”,连我自己都有点觉得不真实,然而正是这一次巧合,才使我从研究阿曼尼莎罕开始,一直追根寻源,完成了最后的惊天动地的发现,并写了这本书。
    
    那是刚刚回到乌鲁木齐的那个晚饭宴席之上,我刚好碰到了朋友的朋友从北京来,说要拍一部反映阿曼尼莎罕和十二木卡姆题材的电影,让我帮忙审查一下剧本。也许是我好事和好奇,再加上我无所事事的缘故,我居然慨然应允,算是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填补一下空虚的心灵。何况人家真心邀请,我也不用装腔作势地推辞,答应直飞北京帮忙见编剧看剧本。
    
    可以说在这之前,写剧本、拍电影之类的事情,我根本一窍不通。怎么去审查别人?不得已而临阵磨枪,首先上网进一步查询关于“十二木卡姆”的资料。可是我怎么也没想到,当我看到资料之后,竟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我,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这个套曲的背后似乎隐藏着无数的玄机,我整理出来的资料如下(网上获得)。
    
    第一章 第二节
    二、关于十二木卡姆和女神般的阿曼尼莎罕王妃
    
    (一)十二木卡姆的由来
    
    如同西方文化离不开《圣经》、伊斯兰文化离不开《古兰经》、维吾尔族文化离不开《十二木卡姆》。《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音乐的脊梁,是打开维吾尔族文化的金钥匙,是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的融合体。十二木卡姆是东方音乐文化的无价之宝,它像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英雄史诗一样,具有世界性的影响,是维吾尔音乐之母,是新疆这个“歌舞之乡”的像征,“是流传千余年的东方音乐历史上的巨大财富”。
    
    “木卡姆”的雏形是“博雅婉”组曲。
    
    “木卡姆”,也称“马卡姆”、“玛卡玛”,都是阿拉伯文的不同音译,是伊斯兰音乐中的一个特有名称,原意为“最高的位置”,后来在维吾尔族语中转意为“大型套曲”,是一种维吾尔古典音乐曲牌的音译名称。也有人说,“木卡姆”是维语“乐曲”、“大曲”、“乐章”的意思,但无论“木卡姆”在名称学上有何含义,它只表示经过规整的某个音乐套曲的专用名称。有“曲”、“调”、“古典音乐”等含意,作为伊斯兰音乐的共同财富,木卡姆分布地区很广,种类繁多。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区均有木卡姆,但就种类来说,目前在世界上,新疆的木卡姆种类最多,结构形式也最完整。
    
    在维吾尔族祖先从事渔猎、畜牧生活时期,开始产生了在旷野、山间、草地即兴抒发感情的歌曲,这种歌曲叫作“博雅婉”(旷野之意),后来经不断融和、衍变,到公元12世纪,发展形成了“博雅婉”组曲,这就是“木卡姆”的雏形。
    
    相对于传说,追溯木卡姆的历史渊源,则必须与曾兴盛一时的龟兹乐、于阗乐等联系起来。我国的二十四史中记载了现在新疆(甚至延续到张骞及同伴们去过的西亚这一广大地区)的哈密地区有“摩诃兜勒(mahadur)”大曲的名称。这是公元前1世纪时的情况,它说明在这一地区,公元前木卡姆式的大曲就已经存在了。而汉武帝宫廷乐师李延年以“摩诃兜勒”大曲为基础创新了新声二十八解,更是证明来自哈密的这个大曲是重要的乐曲。但是,很明显汉语中的“摩诃兜勒”这个词并不是意译,而是音译的,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词呢?它是不是和公元4世纪前后用龟兹文记述的《艾尔乃姆的故事》中所说的维多萨迦和他的五个徒弟的《玛卡——雅玛(maqa-jama)》乐曲中的玛卡一词有联系呢?还是“玛哈都尔(mahadur)--伟大的木卡姆吗?”这无疑关系到木卡姆的起源问题。但这幅文化史上久远的景色至今仍然十分迷茫和模糊……
    
    10世纪之后,西域大地上相继出现了三位在伊斯兰音乐中堪称伟大神秘的人物:法拉比(870~950年);伊本•西纳(980~1037年);纳瓦依(1441~1501年)。他们对于以后十二木卡姆的形成可谓功勋卓著。
    
    喀喇汗王朝时代的音乐家法拉比,编著了《音乐大全》等书,并模仿龟兹琵琶五弦,对乌德乐器进行了改革,在五弦琵琶的基础上把阿拉伯音乐提高了十八调。最重要的是,他把以前波斯、阿拉伯音乐通常用的九律延长到十七种,形成了波斯、阿拉伯的典型乐系。
    
    法拉比的学生,思想家伊本•西纳吸收了西突厥汗国以来突厥文化的营养,他通过苏美尔、巴比伦和摩尼教中重新崛起的将“十二”视为神圣的观念,以十二品律传统和以前歌曲音乐中的组合为基础,推出了十二套曲。到13世纪,阿塞拜疆的突厥人安勒乌尔买维首次把“木卡姆”一调作为十二套曲音乐体系提了出来。
    
    察合台汗国时的撒马尔罕人纳瓦依,在法拉比和伊本•西纳所创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他把一系列木卡姆的名称如:“等级”、“住地”、“地方”包括音调都作为双关词使用,甚至直接提出“木卡姆”就是声音的形式的观点。他的艾则里(抒情诗)诗中就曾暗示:木卡姆的这一名称也就是地方的名称,往往一语双关,既是木卡姆名称,又是地名。
    
    当16世纪来临的时候,一个美丽的姑娘阿曼尼莎罕和她的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的出现,使这种维吾尔古典音乐走入了高潮。
    
    
    (二)阿曼尼莎罕与叶尔羌汗国
    
    公元16世纪初,赛依德汗苏丹(1490~1533年)从正在崩溃的成吉思汗的后裔察合台汗国后裔手中夺取了政权,以叶尔羌为砥柱建立了赛依德王朝,史称叶尔羌汗国,首府就在今新疆莎车县。自此,天山南部地区、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伊赛克湖地区、费尔干纳盆地等地区都归其统治,同时,在这个强大的汗国里也出现了自喀喇汗王朝之后的另一次文化繁荣。
    
    1533年,叶尔羌汗国的创始人苏丹•赛义德汗,在出征克什米尔返回途中,病死在喀喇昆仑山的素盖提山口。这时,他来不及也没有想到应该为自己的继位者做出必要的安排。于是,在汗国的陪都喀什噶尔城内,以宰相兼喀什噶尔总督色依提•穆罕默德为首,准备发动一场篡夺汗国最高统治权的政变。此时,汗国王储阿不都•热西提还远在阿克苏任总督。当色依提等人前往叶尔羌安排治丧伺机夺权的前夕,阿不都•热西提及时赶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了阴谋叛乱者,夺回了叶尔羌汗国的汗位继承权。他成了叶尔羌汗国赫赫有名的第二代君王。
    
    阿不都•热西提汗不像父汗那样热衷于征伐拓土,“他是一个学问渊博、雷厉风行的可汗。他是诗人,是乐师,并且熟识波斯文、突厥文诗歌,懂得希腊音乐”(毛拉•穆萨《安宁史》)。他在位的年代(1533~1570年),由他主持重新扩建了喀什噶尔皇家伊斯兰经文学院(即汗勒克买德力斯),还将喀喇汗王朝著名大诗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陵墓由吐曼河边迁葬于喀什噶尔城南的皇族陵园(即阿勒吞鲁克),以免受到洪水威胁。他是一个热爱古今中外文化艺术的统治者,在治理政务之余,兴趣更多地偏重于文化艺术的发展。
    
    阿不都•热西提汗颇有才华,不仅是个诗人,还是一个音乐家和书法家。相传,一次阿不都•热西提汗率领大臣、官员、卫士,从首都叶尔羌出发沿着塔里木河河岸,来到卡勒玛克戈壁,在那里打几天猎。每天夜晚,苏丹都要化装成农民,穿着破烂衣服,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以一个投宿者的身份到乡村土屋里去借宿,借以体察民情。
    
    一天晚上,他来到歌舞之乡刀朗河畔,去一个颓垣断壁的土屋借宿。土屋主人是个打柴人,名叫马合木提,膝下有女叫阿曼尼莎罕。苏丹进去后,见墙角上挂着把弹拨尔,就请主人给弹几首乐曲。马合木提说:“我不会弹,这琴是我女儿的。”苏丹说:“那就请你女儿弹弹吧。”马合木提便让阿曼尼莎罕弹奏,阿曼尼莎罕拿起弹拨尔奏起“盘吉尕”木卡姆,并唱道:“我们的主啊,万分感谢你,你把一个公正的人封为国王,阿不都热西提汗为弱者穷人遮住炎阳……乃裴斯啊,要为神圣的胡大祈祷,如若不为公正的国王祷告,就要受到狠狠的惩罚……”她的弹唱异常绝妙,使苏丹感到万分惊奇。当她唱完,苏丹急忙问道:“名叫乃裴斯的诗人是谁?这首格则勒是从哪儿学来的?”姑娘说:“难道我要背诵别人的格则勒不成?我只读纳瓦依•裴祖里•翟利里的诗。刚才演唱的是我自个写的,乃裴斯是我的笔名。”
    
    苏丹问姑娘有多大了,马合木提说13岁了。听到此话,苏丹更是惊叹不已。这中间,阿曼尼莎罕又站起来朗诵了几首诗,这些诗不仅写得深刻,而且文笔非常漂亮。苏丹不信是她写的,就对她说:“那么再写首诗给我看看。”于是姑娘拿起笔墨纸张,写了如下小诗句:“胡大啊,我面前的这个奴仆把我愚弄,今晚顿觉屋子里荆棘丛生。”苏丹笑了笑说:“相信我吧,但别讥笑。”接着他说:“我出去一会儿再来。”这时,苏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阿曼尼莎罕。
    
    阿曼尼莎罕美丽动人,自幼丧母,风沙垢磨,心存丘壑,萤窗苦读,胸藏锦绣,诗赋唱弹,无所不工,虽生自大漠穷壤,上苍却赏赐于她一副姣美的身段,破衣褴衫遮盖不住她丽质的姿容。难怪,身为国王的阿不都热西提汗对她一见钟情,不计被讥讽的尴尬,急急忙忙地倾吐了海誓山盟。他回到卫士驻地后,把情况向大臣、官员说了一遍,然后头戴王冠,披上斗篷,准备了10头羊和茶叶、绸缎,又带了4个官员来到马合木提家里。他向主人公开了自己的身份,然后请求主人把女儿嫁给他。于是,阿曼尼莎罕就成为了叶尔羌汗国的王后。这段姻缘,促使叶尔羌汗国成为木卡姆艺术最理想、最权威的中心。
    
    阿曼尼莎罕,从小爱好民间音乐、赛乃姆和麦西热甫,并对维吾尔古典诗歌有浓厚的兴趣,她自己还擅长写诗、弹琴、唱歌。进入宫廷后,阿曼尼莎罕摆脱宫廷繁杂的礼仪,潜心专研木卡姆。并且萌发了改革木卡姆的想法,阿不都热西提汗知道后,非常高兴并给予她极大的支持。月朗风清,玉宇澄明,草芽吐翠,叶河泻影……阿曼尼莎罕在丈夫的陪伴下,轻移莲步于沙枣花丛,唱诗酬韵,鸾凤合鸣,尽力享受着人世间最大的快乐,共同酿造着木卡姆美妙的音乐。
    
    女性演唱被视为对伊斯兰宗教戒律十分淡薄的表现。阿曼尼莎罕作为一名女子,整理并演奏十二木卡姆在当时要面对清规戒律的困难,作为一个伟大的女性诗人,显然在她的心中有过人的真知灼见和极高的修为、功力。女神,多出现在上古传说之中,在经典男权宗教里是被淡化的,女性同时也被赋予了先天的罪恶的含义,人们的精力和才智都用于制造男性之神了。而阿曼尼莎罕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音乐家、诗人,她的身上流淌者女神的血液。“阿曼尼莎罕”这个名字本身可能就出自于古印度佛教。这或许可以说明她的时代本身就赋予了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大智慧。
    
    她开始工作曾遭到依禅和卓穆罕默德•赛里甫的抵制,但却得到广大维吾尔人民支持。这时,阿不都热西提汗请木卡姆演唱家——高明的音乐大师喀迪尔汗加入到这项工作中,这样阿曼尼莎罕的工作便坚持了下来。叶尔羌汗国时代的著名维吾尔族学者、诗人和音乐家喀迪尔汗•叶尔羌也高度地赞美十二木卡姆。他写道:“当我弹心灵的琴,我的心底不是无际的乐园,那迷人的歌像百灵飞窜在麦西热甫乐曲中间。十二木卡姆套曲像是十二个月亮照亮每个人的心田,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万众欢乐的源泉。”
    
    以前的歌词充满了晦涩难懂的波斯语句,而且内容陈旧,宗教色彩浓厚。在阿曼尼莎罕和喀迪尔汗的努力下,木卡姆的歌词改用了流畅、文雅的突厥诗词,内容则多以纳瓦依的抒情诗为主。同时,阿曼尼莎罕写下了许多诗词,填入木卡姆曲调。木卡姆在精心的雕琢下,渐显迷人风采。经过阿曼尼莎罕的整理后,格调变得清爽、高雅、动听。在十二套音乐里,讴歌公正与善良、幸福和爱情成了永恒的主题。
    
    
    古维吾尔人崇尚黄道十二宫,每个宫由三个星座组成,即维吾尔的十二木卡姆,每个“木卡姆”也由三个部分组成,寓意在浩瀚的夜空,闪烁着亿万颗星星,其中最耀眼的要数十二个星座,世人亦称之为“十二个月亮”。阿曼尼莎罕模拟天文规律的12个月、365天、24个小时,将木卡姆规整成为《十二木卡姆》、365首歌曲和24个小时演唱。每套木卡姆都是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琼乃额曼》,汉译为“大曲”,类似节奏较自由的散板,演唱时苍劲深沉,典雅古朴,使听者如临其境,领略远古苍茫的戈壁雄风,余味绕梁蕴蓄无穷。;第二部分为《达斯坦》,意为“叙事组曲”。这种带有咏叹性的乐曲,在整齐明快的器乐伴奏声中,显得轻松流畅,极富抒情味;第三部分为《麦西热甫》,汉译为“歌舞组曲”, 是以歌带舞、既舞又歌的乐舞形式,场面欢腾热烈,达到每组套曲的高潮阶段。如此反复,直到12组曲全部结束。演出时均按此顺序进行。
    
    什么是十二木卡姆的内核?它认为神秘是一种美,一种别样的美。木卡姆的神秘是沧桑的美,诗韵的美,博大的美,后人只可“复印”它,不能诠释它;只能触及它,不能穷尽它。人们越是难以剖透它,它的灵气便越葆其青春。解读木卡姆非朝夕之事,需要时间、文化和知音。木卡姆的韵律有特殊的装饰音,如“连滑音”和“吟”,但无符号可以标记;二是木卡姆有特别的节奏,不是4拍但又比3拍多那么一点儿,对特殊装饰音无法用西方现代音乐符号标记。
    
    十二套大系里的每一个音符,需要用火一般的激情去感化闪耀着古人智慧的诗篇,用心的波澜滋润大漠人灵魂的制高点。木卡姆最宜在秋天歌唱,秋高气爽,与诗人并肩而唱,潇洒中飘曳了华丽;木卡姆最宜在洒扫庭院后唱,因为尘埃不宜浸淫纯真的旋律;木卡姆最宜在夜阑人静时唱,那时的歌声如邈远苍穹下飘来几朵湿润的祥云……
    
    阿曼尼莎可谓是一个奇女子,她是中亚突厥人民中许多著名诗人中的佼佼者,她的有关妇女和品德方面的作品《美德》、美学作品《心灵的协商》和抒情诗集《精美的诗篇》都十分引人注目。
    
    十二木卡姆是大漠戈壁生命的造化的灵物,这灵物中都蕴涵着强大的力量和魅力。十二木卡姆通篇的歌词内容都是以情爱为主,而别无其他,而我一向认为情爱的最高境界是通往自由天国的道路。而音乐、舞蹈艺术的最高境界一样都是来自天外宇宙的声音。
    
    她让我怀疑,她是否属于伊斯兰教中最为神秘而有生气的苏菲派式的人物?她生命中所经历的伟大而超凡的爱情和她的艺术天赋以及深邃的智慧,都可能令她体验到苏菲派所描绘的境界:当别人到她的房子拜访的时候,问她在不在,她却回答说:“你找她呀?我也已经找了她三十多年呢!”通过苏菲派的秘密修炼这些过程,她完全可能找到了通往天国的自由之门,并且获得直接或间接的启示或者神谕。历史上没有更多的资料记录过相关的内容,这也很合乎常理,正统伊斯兰教的信徒,理论上只会信仰一个真主、一个先知,众人只知道他们的圣地在耶路撒冷,当时的苏菲派在严厉的教义教规面前,容易被戴上反叛、异教徒的帽子,这个帽子曾经夺走了无数智者的生命!
    
    令人奇怪的是,阿曼尼莎罕(1534~1567年)的生命令人扼腕的短暂。史料记载,正当她才华横溢创作旺盛的青年期,却在34岁因生育而不幸殒命。阿曼尼莎罕的生平形像,让我想起古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和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Arthemis,她同时又是美丽而纯洁的处女神。她非常迷人,思维敏捷,做事果断,奔跑迅速,因此总是不可能在一个地方逗留太长的时间。而作为知音和爱侣的阿不都热西提深爱着他美丽多才的妻子,悲痛欲绝,为王妃写下了许多荡人心魄、催人泪下的挽歌。也许是极度的情感重创,这位汗王身心每况愈下,三年后追随她而去。而这段爱情故事和这位奇女子的事迹却随“十二木卡姆”的流传而为后人所传诵下来。
    
    阿不都热西提汗和阿曼尼莎罕王妃的陵寝墓地宁静,气氛凝重,具有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在国王和王后陵寝四周还埋有数千尸骨。栉比的坟包,几乎把汗王和王妃挤得密不透风。汗王和王妃生时在人民之间,死后仍和他的臣民融为一体。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王陵总是独占风水,独居一地,死后也不与庶民为伍的,惟这位汗王和王妃例外。仅此,足以佐证他们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木卡姆是神奇的。它有无垠的空间,有无边的魔力,它可以催生出无穷的花样,又可以变幻出万种风情。它宽阔得可以装下满世界的苍生,细腻得可以缕分出艾得莱丝绸的七色饰纹,欢悦得可以把麦西莱甫跳到天明……木卡姆是维吾尔人憨敦脾性和纯朴心灵的原始录音,是四百多年的文化车轮碾压的或弯或直或深或浅的辙印。倘若将木卡姆喻作一鸿篇巨制,其结构,其承合,其包容,其韵律,堪称经典大手笔,显示着喀什噶尔两千多年文化的汪洋恣肆。每一套,每一曲,无不回环跌宕,细如涟漪。呐喊时,似万马奔突;述说时,似流水淙淙;缠绵时,似醍醐灌顶。它是生命的华彩,是大地的精灵。木卡姆乃大艺大美之灵物,风靡倾倒过几个王朝,曾令王府贵胄赞佩不绝,也令蓬门筚户熠熠生辉。这大艺大美使达官显贵不敢弄权恃傲,也曾使布衣裘褐神魂倒错,情难自持。
    
    
    (三)关于十二木卡姆的疑问
    
    也许是十二木卡姆诞生于王宫深庭,它的体系太庞大了,词意太深奥了,曲牌太绵长了,风格太独特了,似乎是一条深不见底的河流,谁也不敢涉足,不敢触及,即使是音乐家们也躲得远远的,只能仰望着它伟岸高耸的身影。高傲的人们谦恭起来,承认自己的渺小和缺乏与它共鸣的自信。
    
    然而,一部伟大的音乐作品,一部稀有而厚重的传世之作,一部空前绝后的泱泱巨著,呈现出曲高和寡的冷清局面。这令人匪夷所思,颇费猜度。振聋发聩的十二木卡姆始终未能普及,能唱其中的一两套者便是“不得了”的事,至今全新疆无一人能将其从头唱到尾。十二木卡姆从头唱到尾得唱整整一天一夜!四百多年来,十二木卡姆居然被束之高阁,只有少数人传唱。
    
    现在人们听到的版本,是解放以后政府为了抢救民族文化遗产,特意从北京派专家录音整理出来的,当时会唱全的是一个年逾70多岁的老人土尔迪•阿洪和他的几个徒弟,而土尔迪•阿洪就是“美丽”的母亲的外公。因当时老人是用察合台语弹唱,演唱的他只知其唱不知其意,不唱就念不出词。唱的歌曲,是些什么意思,一点也不知道,完全靠原始的死记硬背。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难怪会有那么多人在它面前望而止步。令人遗憾的是,土尔迪•阿洪老人也唱不全,经过四百多年演化和流逝,十二木卡姆现在只剩固定有170多首曲牌,70多首乐曲和2702段唱词。还有个奇怪的事情就是,当老人完成了十二木卡姆录音的演唱工作之后,第二年就去世了,这让我想起演奏《二泉映月》的瞎子阿柄,都是完成了冥冥中的使命后归天的。后来十二木卡姆又被人从察合台语翻译成维吾尔语言,据说最近又申请了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并获得认证。
    
    整理到这里,被这段关于阿曼尼莎罕的传奇故事深深地吸引、打动之余,不知道怎么地,我发现这个传奇背后的巨大疑惑:
    
    为什么阿曼尼莎罕王后用其毕生的精力整理完十二木卡姆之后,世人却没有看到过完整的曲谱?四百多年来只有世代口头传唱,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唱全?而且当时维吾尔族本身明明有自己的文字,传唱的十二木卡姆歌词为什么居然要用察合台语演唱?演唱这样很长很复杂的套曲的人,居然多不懂歌词的意思,而且弹唱者要一部一部顺着节奏一口气唱完,中间一停就难接上,能够顽强地世代传唱下来这又是何等的困难?怎么会有四百多年的口头传唱而不走型的音乐?显然,其背后该有一个稳定不变的古本乐谱,这就是阿曼尼莎罕用毕生的精力整理出来的曲谱。那么,曲谱又在哪里?她做完整理工作之后为什么没有公之于众?
    
    历史上关于阿曼尼莎罕的生平多有疑点,但从来也没有正史考证的任何资料来解答。或许是她已经晚完成了自己的人间使命该回归天国,但史料记载34岁她的年纪因难产而死。阿曼尼莎罕十三岁进宫,深得国王的宠爱,按常理也该早有子嗣,她在这个年纪因难产而死,令人颇为困惑,莫非后面另有隐情?要知道他们的政权并非一片安静,除了宫廷争斗外,还有外族的虎视眈眈。直觉告诉我,她很可能死于王室内部斗争或敌人阴谋,并且国王阿不都•热西提汗为何也那么快随她而去?难道这真的仅仅是一个简单而动人的爱情故事?
    
    历史永远都会有难以解开的迷团。如同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自己的生活,我们自己又能认清、了解多少?即使你天资过人,你也很难把正在经历的事情全息地描述出来,何况是四百多年前的历史呢。我相信,许多了解阿曼尼莎罕以及十二木卡姆音乐的人,也会有和我一样的疑问,但是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这种疑问也会如同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无数疑问一样,最后成为天边随意滑落的无声无息的流星,不会把你的目光带到地平线以下,即使你的思绪也未必能抵达遥远的天际。可是现在不同了,我眼下的任务是不得不帮人家关心一下别人的命运。
    
    第一章 第三节
    三、一个奇怪的梦引发了一个故事的构思
    
    去北京看剧本的遭遇是令人郁闷的,因为说是很快就要开拍了的电影,可我只看到令人呕吐的提纲。眼前是夜总会、堕落、小姐、歌手之类的文字,又是要表现扭曲、撕裂。以前我老是抱怨张艺谋为什么一拍大片就被他的完美的形式所左右,而破坏了故事的节奏;抱怨《霸王别姬》拍得那么出色的陈凯歌为什么会用“无极”这么玄妙的名字拍出了如此不玄妙的影片,我看影片试图是在为人性的恶和轼父情节开脱。我更抱怨根植于本土小人物文化的冯小刚为什么学着别人去气势宏大。可是看了提纲,我发现我错了,眼下的局面更加糟糕百倍。不过我还是在对自己说:中国花大钱请大编剧、大导演、大明星拍的都不大尽如人意的原因了,何况用100多万投资混钱的小编剧?我不想开罪于人,但是我更不想开罪于古人,尤其是神圣的十二木卡姆音乐和神圣聪慧的王妃阿曼尼莎罕,原故事提纲就这样被我否决了。
    
    说来也奇怪,我在从北京回上海的飞机上,作了一个奇怪的梦,在这个梦里出现了阿曼尼莎罕身影:
    
    漆黑的夜晚,湛蓝的星空,就是没有月光。有一个美丽的白衣少女,我想她就是阿曼尼莎罕。她手上拿着弹拨尔,一边弹唱一边舞蹈,那舞蹈的高潮就是飞快地旋转,各种不同转法,好像有十二种,转着转着,她的身影突然幻化成十二个同样的身姿,当各具情态的旋转的倩影都同时出现形成一个圆圈的时候,奇异的事情发生了,刹那间仿佛大地以及天空的星斗也跟随着移动,天上突然出现了一轮皎洁的明月,是舞蹈和歌声召唤了月亮!狼也出现了,不是一支,是十二支狼,不过这些狼一点也不像印像中那么凶残,而是排成了一排跑成了更一个圆圈,非常整齐而且有秩序。紧接着,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十二个婀娜的身影突然被旋转的气浪高高托起,简直就是下凡的仙女,身体悬空飘荡——月亮女神的本相豁然出现。天空中的月亮此时居然也幻化成十二个月亮,令夜空显得冷静而明亮。这时候狼也不动了,一个蹲坐下来,前爪做着作揖、礼拜和嚎叫的动作,似乎完全是一种奇异的宗教仪式……
    
    “对不起,先生请让一下!”我的美梦就这样被坐在里面座位的客人打断。
    
    我怔怔地望着机舱里无精打采的灯光,想着刚才的梦中奇异的景像。都说如果人的梦里是有颜色的,那么梦里出现的事情就是真的。刚刚的梦分明是有颜色的。一种强烈感觉让我相信这种景像是真实发生过的。莫非阿曼尼莎罕原本就是月亮女神转世下凡?在许多故事里都有描写通过音乐的弹奏召唤、驾驭自然的神奇力量。难道她真有可以把月亮召唤过来的能力?
    
    我几乎来不及抱怨身边旅客的打扰,只希望自己尽快重新睡着,能够继续延续梦里的故事,可是天不随人愿,好像眼睛闭得越紧,人越清醒。脑子不停地转动着,接下来的故事不知道是通过什么方式出现的,也许就是我的白日梦,迷迷糊糊从脑子里跳出来的,更离奇怪异:
    
    身为王妃的阿曼尼莎罕,十三岁进宫,当然有机会结识并获得比常人更好的教育和更宽广的视野以及各路神秘高人的指教,以她的天生聪颖、过人的音乐舞蹈资质,再加上她拥有国王阿不都热西提和她之间的神圣的爱情感悟,很快能把伊斯兰教的苏菲派的通神法门修炼成最高境界,并融会贯通,把苏菲派修炼实践与她的音乐舞蹈天赋相结合,创立出独特的修炼法门。她不去享受荣华富贵和甜蜜爱情,而是呕心沥血,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整理民间音乐和歌舞,却没有任何曲谱留给世人。当然,这绝非只是个人喜好,必定另有一个极大的隐情:就是她把一个极大的秘密用双关语的办法分别藏在她所整理“十二个木卡姆”原本乐谱之中了。国王阿不都热西提的政权是从蒙古察合台的后裔手中夺来的,当时的矛盾也极其复杂,她的死因背后有更大的宫廷阴谋,这阴谋和十二木卡姆乐谱里所藏的秘密的争夺有关。
    
    聪慧的阿曼尼莎罕死前悄悄地早做了做了安排:她整理了两种乐谱版本,一种藏有秘密,一种是普通曲谱。她把普通的乐谱公之于众,但奇怪的是,就连普通的乐谱后来也神秘地消失了。藏有秘密的每个曲谱里都隐藏着一句隐语,当十二个木卡姆里的隐语集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构成了一首诗,这首诗里描述了秘密破解方法,从中可以找到十二木卡姆背后隐藏的秘密。
    
    天帝主神有十二各门徒——黄道十二宫星宿;这秘密有十二个护法——十二神狼;所有的历史上的先知(比如耶酥基督、穆罕默德)都有十二个门徒;阿曼尼莎罕也有十二个圣女侍从。这就是冥冥之中的定数,绝非历史的巧合。为了安全,她把藏有秘密的十二木卡姆曲谱的原本分别交给了她贴身的十二圣女侍从,每人一个木卡姆曲谱,同时分别传授每一个圣女侍从一种乐器的绝技和一种舞蹈绝技,这种舞蹈同时也是一种奇异的武功,并且在每一个圣女侍从身上留下了神秘的印记。还有,每人都有一块刻有同样印记的玉牌。这个印记极为复杂,是一个由“十”字、“万”字正三角和圆形结合的精美图案,有点像蒙古族的花印,却比花印要精美得多。
    
    阿曼尼莎罕命令这十二个圣女侍从此分开居住,只有在最危机的时候才以一种极为隐秘的方式联络;并且世代坚守这个秘密,同时将各自的绝技一代一代相传,在后代之中选择天资最优秀的女孩作为圣女侍从的继承人,她们以雪莲花为标记来识别。还有,为了使她所传技艺的延续,她命令这十二个圣女使者及其家族世代以歌舞技艺为生,不准从事其它行业,并以真主的名义誓言永不放弃。
    
    由于维吾尔族的姓是由父亲名字构成的,过三代以后就很难识别了。这些负有使命的圣女侍从只有身上的雪莲花和玉牌作为信物可以识别,因此其它局外人很难在昆仑山和天山山脉之间的茫茫隔壁沙漠找到这十二个圣女侍从及其族人。而此后,这十二家族世代被选定的圣女侍从对内称之为:一月、二月、三月、一直到十二月。
    
    
    很显然,她把保守秘密的任务交给了她手下的十二个女侍从,而不是交给男人,因为智慧过人的她自然知道,把秘密交给女人就等于把秘密藏在清规戒律之下。按人们的思维惯性来讲,在当时只有男人才被准许抛头露面,所以世人传唱十二木卡姆的都是男性。自然,人们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在男人身上,女人能更好的隐蔽,更容易保守秘密。
    
    作为月亮女神的她,完成了神圣使命之后就回到天国主神的身边去了。而她的十二圣女侍从其实也原本就是她自己的护法仙女,同时也获得了她的庇佑,否则,十二圣女侍从家族不可能世代香火不断坚守着她的遗命。
    
    从此之后,十二圣女侍从就各自带着神秘使命消失在沙漠戈壁中了,而这些世代坚守秘密的圣女侍从并不知道秘密本身到底是什么。那么,这秘密的背后究竟是一笔巨大的王朝宝藏还是别的什么?除了当事人或者他们的敌人,谁都不知道究竟。
    
    不幸的是,在以后的岁月中,一直有一群贪婪的人们以各种方式,不择手段地寻找着十二木卡姆乐谱原本。四百年的追杀和争夺,上演着人间的炼狱,甚至影响了昆仑山地区的历史。
    
    这也就是为什么世人没有看到过完整的曲谱,四百多年来只有世代口头传唱,而且没有一个人能够唱全的真正原因。至于为什么不用维吾尔族语,而用察合台语演唱,那也和如何破解乐谱内所藏秘密有关。维吾尔族各个能歌擅舞,除了民族习惯或遗传的原因以外,恐怕也和这十二个身怀绝技的圣女侍从及其后代传人们坚守诺言,世世代代传授技艺、传唱表演有极大的关系。
    
    至于十二木卡姆曲谱里所藏的秘密到底是什么,我也没想明白。直觉告诉我,这似乎是一笔巨大的国家宝藏,又似乎是和主神的秘密有关,因为传说中的众神都是昆仑山下来的。对于秘密破解的日子,阿曼尼莎罕有个更为神秘的预言:“当末日审判的日子来临的时候,我会回来取回这些曲谱、揭开这个秘密。”
    
    如此,我形成了以下的构思:
    
    故事的时间:末日审判年代。
    
    故事的地点:昆仑山。
    
    故事的人物:阿曼尼莎罕转世的灵童。
    
    故事的情节:围绕着十二木卡姆所藏秘密的争夺。
    
    故事是这样的:
    
    一天,昆仑采玉人从山上狼窝里救出一个女婴——她就是阿曼尼莎罕转世。从此,采玉人家里不停地遭到群狼的攻击。采玉人是个大家族,家里养的普通的狗几乎都被群狼咬死了。邻居家里的藏獒下了一窝崽子,有一只吃独食,不让其他小獒吃奶,无奈之下就送给了采玉人。谁知其实这就是传说中的百年一遇天狗转世,勇猛刚烈,长大后一口可以咬断一条马腿。奇怪的是,在采玉人家里,天狗很听狼女的话,对她很温顺。
    
    群狼并没有因为藏獒的长大而减少攻击,反而更加疯狂,因为头狼也不是等闲之辈,它原本就是阿曼尼莎罕的护法神狼转世。
    
    吃狼奶长大的“狼女”,从小就能听懂狼语,眼睛里也能泛着犀利冰冷的绿光。在她三四岁的一天,当群狼再次进攻时,她突然骑上了头狼的背狂奔,后面藏獒狂追,咬住头狼的一只后腿。“狼女”见状,跳下狼背,反咬藏獒的耳朵。藏獒被小主人的举动惊呆,松了口。狼虽然可以乘机逃脱,可是废了一条腿,从此成了一只三条腿的头狼。
    
    这就是女主人公,一个具有神性和狼性的人,一个要在世俗社会中拼杀,完成她的神秘使命的人,她的命运会如何呢?
    
    再没有哪个飞机班次的座椅能比这回更令我留恋的了,北京到上海的飞机时间甚至比由机场进市区还短。我急切地赶回家,把飞机上的梦和白日梦记录下来,生怕过会儿就什么也都忘了,说不定朋友拍电影可以用上。同时我更有一种强烈的念头,那就是梦里的一切似乎都可能是真实的,一切都或许可以在历史资料中找到。一种强烈的愿望驱使我去努力:在历史的的缝隙里构筑一部史诗般的作品,才配得上“十二木卡姆”的价值和分量。
    
    四、关于十二木卡姆背后秘密的研究
    
    其实,这世界上的一切,原本就如同赤裸的天空,完全彻底地展现在每个人面前。但是人们却始终固执地看到自己习惯看到和想看到的东西,证明想证明的而且能够证明的东西。历史的研究也如此,当我更进一步查询资料的时候,我再次震惊:历史上真有一笔巨大的宝藏!
    
    (一)秘密探索之一:察合台汗国的宝藏
    
    故事发生在成吉思汗的后裔东察合台汗国杜格拉特部族乱世枭雄阿巴拜克日身上。杜格拉特部族首领阿巴拜克日在他的青年时代,以过人的机智与才勇,审时度势南征北战,借天山南北政局混乱之机,征服了所有与他为敌的对手,1483年,他以喀什噶尔为政治中心,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喀什噶尔汗国”,自称“苏丹”(即国王)。
    
    但是,随着地位和权势的日益增长,到了晚年的阿巴拜克日,变得日益骄奢淫逸,尽全力去追求物质享受,贪得无厌地搜刮聚敛金银财宝,于是堕落从此开始。
    
    有一次,因一个偶然的机会,阿巴拜克日在于阗掘出了一处秘密窖藏。地窖之大,一个身着甲胄的壮汉在里面也能伸展自如;内藏大缸一口,满贮着炫人眼目的黄金和价值连城的财宝。这样的地窖先后又掘到26个。《天方夜谭》中阿里巴巴山洞的古老神话,在阿巴拜克日的眼前变为现实。阿巴拜克日欢喜若狂乃至丧失理智。他征调了大批民工兵丁,用镢头铁铲扫荡了整个于阗之后,接着又在叶尔羌旧城来了个挖地三尺,收获也极可观。让财富烧得发昏的阿巴拜克日拿出当年南征北战的干劲儿,接二连三地又向英吉沙等一系列名城古堡发动了“掘地寻宝战”。金银财宝如潮水般流向汗国首府喀什噶尔。
    
    在丝路要道上这些城镇中,有着大批家藏万贯的富商,为避战乱或便于临终传之后人,有将金银财宝埋藏于地下的风气。这下着实让阿巴拜克日大发了横财。喀什噶尔古城并没有因为是首府而更幸运一些。当时还坐落在吐曼河以北地带的汗国首府,也同样被挖了个底朝天。经过这场荒唐绝伦如疯子般的行动,喀什噶尔古城已到处断垣残壁,遍地瓦砾碎砖,整个城池体无完肤,大批居民流离失所。吐曼河以南的喀什市今址,就是在那以后才迁徒重建的,这座古城至少有数十年没有缓过气来。
    
    在难以数计的窖藏金银被掘出来的同时,无数难以用金银衡量其价值的文物古迹,也大都毁于一旦。那些极其珍贵的装饰品、器皿、偶像和古币,随着金银出土之后,阿巴拜克日只关心制造这些东西的金属值多少钱,其中许多有考古意义的东西都被毁了。在新疆这片有着悠久历史的土地上,像喀什噶尔这样一座丝路重镇,至今为止在考古发掘方面成就甚微,究其根源,那次由阿巴拜克日一手制造的疯狂破坏,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原因。
    
    “掘地寻宝”还只是阿巴拜克日聚敛财富的手段之一。除却无休止地大量搜刮浮财,仅在喀什噶尔一地,阿巴拜克日就鲸吞了上百处优美的园林和农庄。成千上万的百姓在失去了遮风避雨的房屋之后,又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离乡背井、远走他方;在痛苦万状的迁徙中,人们到处发泄着对这个暴君的怨恨,祈求真主早日拯救他们脱离苦海。
    
    为阿巴拜克日敲响丧钟的人,是东察合台汗国的直系后裔——苏丹•赛义德汗——阿曼尼莎罕的公公。
    
    当时,被阿巴拜克日的喀什噶尔汗国推挤到天山以北和以东地带的东察合台汗国,最高统治者是满速尔汗。赛义德是这位大汗的胞弟。在今阿富汗的喀布尔城,赛义德得到了申亚贴木兰大帝后裔巴布尔的全力支持,并拥有了一支装备充实的像样军队,足可以对付老迈昏聩的阿巴拜克日。
    
    1512年的秋末,苏丹•赛义德率领远征军,越过了冰雪皑皑的帕米尔高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逼近了喀什噶尔,首先神不知鬼不觉地攻占了喀什噶尔城以北四十公里的阿图什,切断了阿克苏增援喀什噶尔的通道,接着,就把面临穷途末路的阿巴拜克日围困在喀什噶尔城中。此时的阿巴拜克日,早被淹没在财宝堆中,寻欢作乐,斗志全消,如何敌得住这支如狼似虎的大军;加之民心丧尽、众叛亲离,看来败局已定。竭力支撑了三个多月后,阿巴拜克日留下亲信镇守,自己率主力破城而出,逃往他的老根据地叶尔羌去了。赛义德对阿巴拜克日紧迫不舍,分兵顺利攻占了英吉沙。不久,喀什噶尔城爆发了严重的饥荒和瘟疫,困苦中挣扎的百姓不再对阿巴拜克日抱什么希望。1513年春末,喀什噶尔城军民向赛义德倒戈投诚。
    
    赛义德抓住有利时机,亲率主力挺进叶尔羌。阿巴拜克日再一次被紧紧围困在城中,困兽犹斗,负隅顽抗,但仅仅勉强维持到当年底。
    
    1514年初,阿巴拜克日再也无力御敌,又一次破城而出夺路逃亡。此时,于阗早已被赛义德大军占领,已没有什么地方好去,只得领着残兵败将窜向昆仑山,打算绕道克什米尔到西藏去躲过大难。此时此刻,他还忘不了随身带走搜刮来的无数金银财宝,据说动用了九百头骡马还未能尽数撤走。临行之际,眼看着还有那许多财宝带不走,他还老泪纵横,着实难过了一番。
    
    赛义德绝不愿意有朝一日再看着阿巴拜克日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何况那无数的财宝对未来的赛义迪亚汗国同样是好东西。因此,即使是落荒穷寇,也决计不能放过。当赛义德的大军追上昆仑山时,阿巴拜克日已被卡浪沽河水挡住。绝望中,阿巴拜克日下令杀死驮货的900头骡马,闭眼横心把所有的金银财宝全部抛进滚滚河水之中,并放火焚烧随身携带的大批珍贵用具。可惜他唯独没有想到把自己投身于急流大火之中,与自己心爱的财宝葬在一处,以逃过被俘的命运。
    
    阿巴拜克日最终当然只能是被俘。扔进河中和没有烧完的大部分金银珍宝,都被赛义德的追兵打捞或救出,与战俘阿巴拜克日一起被当作战利品押了回去。据说,仅面献赛义德的黄金就有96秤子(一秤子合10公斤);多年之后,还有人在卡浪沽河边拾到散落在沙滩草丛中的珠宝。至于阿巴拜克日无法带走的财宝,更是不可胜数。阿巴拜克日尽其一生苦心搜罗,到头来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赛义德当然一并笑纳。
    
    
    在此后不长的时间里,苏丹•赛义德统一了自库车以西以南的全部地盘,建立了新疆历史上著名的叶尔羌汗国,在某些穆斯林史料中也称之为“赛义迪亚汗国”,这是以汗国创始人的名字来命名的。新汗国的政治中心据说最初建在喀什噶尔,但由于阿巴拜克日“掘地寻宝”所造的罪孽,这座古城早已元气大伤,一时极难恢复。不得已,赛义德汗只好把首府设在叶尔羌,这就是历时长达164年之久的叶尔羌汗国名称的由来。在叶尔羌汗国时期,喀什噶尔城作为汗国的陪都,一直由汗室贵族子弟任总督镇守,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秘密探索之二:古疏勒国的佛祖信物
    
    这就是发生在阿曼尼莎罕王妃时代的故事。如果我此时说“十二木卡姆”所藏秘密和这批财宝有关,应该可以被认同,因为历史上谁也不知道这批财宝最后去向何处,没有任何历史记载。但是,我心中却有极大的不满意,因为如果我的故事仅仅是为了描写一位女神式的人物为藏匿一批金银财宝,大动干戈,用毕生的精力把秘密藏到神圣的音乐之中的话,未免太过庸俗、甚至无聊,而且和我梦里的神秘喻示风马牛不相及。除非这批财宝里有更为神秘、甚至涉及到江山社稷或者主神神秘信仰的物件,我才能接受。那么它又是什么呢?
    
    有一段历史深深地吸引着我:
    
    众所周知,喀什噶尔是新疆伊斯兰教根基较深的地方,但其前身古疏勒国在我国西域佛教史上的地位,也是相当可观的,曾与于阗(今和田)、龟兹(今库车)、高昌(今吐鲁番)并列为西域四大佛教文化中心,曾经有过灿烂多采的佛教古文化,至今还有不少古代的佛教遗迹。
    
    不仅如此,喀什噶尔自公元10世纪中叶传入伊斯兰教至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但佛教在古疏勒国的历史,也有近1000年之久。
    
    还不仅如此,就佛教东传的路线而言,与佛教发源地古印度的距离,疏勒和于阗几乎相当,而比龟兹和高昌则近得多,因而在传入时间上也要早一些,疏勒可以说是佛教传入我国的最早基地之一。
    
    公元前6~5世纪,佛教经释伽牟尼之手创立并传布于印度恒河中上游地区。历经几百年,佛教迅速地由印度西北的犍陀罗(今巴基斯坦)和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传到中亚各地,无疑也开始越过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进入今天山以南地区。据专家们考证,至迟在公元前73年左右,已有迦湿弥罗高憎毗卢析那将佛教传播到于阗。于阗与疏勒相去不远,佛教传入疏勒大概也不晚于这一时期,相差至多不会超过几十年。此后,佛教才逐渐自塔里木盆地西南边缘向龟兹、高昌等地传播,至东汉明帝年间(公元58~75年)方传入我国内地,此时疏勒固有佛教徒的活动可能已近一个世纪了。佛教传入疏勒的路线,一是自印度本土出发,绕道大月氏(今乌孜别克斯坦)经今铁列克山口东向传入;一是自印度西北部,出瓦罕山(在今阿富汗)之后,再越葱岭经今红其拉甫山口而达疏勒。
    
    佛教在疏勒的大规模兴起和传播,大约在公元2世纪初叶,也就是班超离开疏勒后不久。
    
    自东汉中晚期至魏晋南北朝,疏勒国的佛教事业日臻昌隆。前往西天取经和去东土传教的许多高僧名侣,络绎不绝,对这里的佛教文化则更有促进。
    
    4世纪中叶,我国前秦时期的著名高僧、长江以北的佛教界领袖、中国佛教形成的奠基人之一道安,曾在他的《佛国》中写道:“疏勒国有佛浴床,赤真檀木作,方四尺,王于宫中供养。”“佛浴床”相传是佛祖释迦牟尼的遗物,算是佛教的宝物,一般人极难得到,而疏勒国却能觅得,并由王族供养在王宫中,这在当时佛教界中是很了不起的事。
    
    此外,我国内地名僧智猛往天竺(古印度)取经路过疏勒时,又见到王宫中还供养着“佛钵”和石制“佛唾壶”等佛祖遗物。“佛钵”相传是释迦牟尼修行化缘用的碗,“佛唾壶”则是盛唾液的痰盂。出于对佛祖的崇敬,他的所有遗物都被神化而被佛教徒们千方百计搜求珍藏,疏勒的佛教徒们能得到这些佛宝,是极大的荣耀。
    
    最令人惊叹的,是公元465年,疏勒王曾向北魏高宗拓跋睿进献了一件2丈多长的“释迦牟尼佛袈裟”——这就是中国内地传说的木棉袈裟。当时高宗有点不大相信,打算检验这件袈裟的真伪,命人将其置于烈火之上。经过整整一天,袈裟也未燃烧。在一旁观看的文武百官无不惊诧信服,浩叹佛法无边。据现在有人说,这件佛袈裟怕是石棉织品,至于是不是释迦牟尼生前穿过的,则很难确定。不过,疏勒国自东汉中晚期臣盘之后的8个多世纪间,确实在极力寻觅并供奉佛祖遗物,上自王族,下至臣民,无不淳信佛家“三宝”(即佛、法、僧),浸染佛道已根深蒂固,则是毫无疑问的。
    
    西域龟兹高僧鸠摩罗什(公元344~413年),是我国佛教三大著名翻译家之一,曾率弟子300余人在长安为后秦译经74部共384卷,堪称我国佛教界的泰斗。公元356年,年方12岁的鸠摩罗什已在克什米尔留学小乘佛教毕业,返回龟兹途中抵达疏勒国,曾在这里向佛寺中供养的“佛钵”顶礼参拜。据说,他看见“佛钵”形体很大,分量却很轻;心里才这么一想,“佛钵”顿时变得重不堪负,不觉失声扔落地下。他的母亲耆娑就批评他对佛祖心意不诚,才使“佛钵”堕地。于是他不再前行,决心留在疏勒国潜心学佛,后来的智猛见到“佛钵”时,也有过类似经历。
    
    魏晋以至隋代史籍中,对西域疏勒国居民的描述,都是这样一句话:“人手足皆六指,产子非六指者皆不育。”可知手足长六个指头是当地居民的一大特征;如果孩子生下来没有长够六指,而是与正常人一样长五指,反会被视为怪胎而要令其夭折。
    
    这种长六指的特征一直沿续到唐代。不同的是,《通典》在记叙疏勒居民特征时,改作“其王手足皆六指,产子非六指者资不育”。似乎此时只有疏勒王族仍然保留着手足长六指的特征。是当时的普通百姓们都不乐意留六个指头,还是王室贵族们把长六指视为自己的专利以示血统高贵,这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自三国之后,疏勒邻近的渴盘陀国(在今塔什库尔干),“其王本疏勒人,世相承为之”(《新唐书•西域传》)。说明疏勒与渴盘陀的居民之间存在某种血缘联系,而这种联系是以古羌人的某些特征为标志的。
    
    据西方学者研究,“在西藏所观察各点之中,普通最易获见的畸形,即系六指”(《塞外史地论丛》)。可见手足长六指也是藏人的特征;而藏人的远祖,正是我国古代的诸羌之族。
    
    粟特人公元5世纪以后,“自南昌(今吐鲁番)以西诸国人皆深目高鼻”(《北史•西域传》)。说明高昌之西的疏勒居民,在部分仍保留“手足皆六指”的特征外,大部分人已有了“深目高鼻”的新特征,这决不是突厥部族的特征,而是印欧人种的特点。
    
    感谢各位关注此贴的朋友,我会每天努力更新,如果觉得好也留个言给我个鼓励啊哈哈哈:)
    多谢众大侠鼓励,我又来更新也,今天会多码些字:)
    五、故事人物的进一步构思
    
    如果释迦牟尼佛袈裟进献给了北魏高宗皇帝,那么佛浴床、佛钵、佛唾壶又到那里去了?在新疆的中古历史上曾经经历过无数次残酷的宗教战争,伊斯兰教徒对于佛教徒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许多新疆维吾尔族人现在甚至都不愿意相信他们的祖先曾经信奉过佛教,更不愿意相信他们信奉伊斯兰教的历史就是被征服的历史。朦胧之中,觉得这些东西本来应该由一些神秘的人物保管着,可是又有什么人会坚守这些信物上千年呢?除非这些信物有传说中的神力。直觉告诉我,这些宝物也可能被阿巴拜克日掘地寻宝抢到手中,混杂在那些金银财宝之中,我脑子里直观出现了一个男主人公形像:
    
    一个昆仑山采玉人的家族里出生了一个男婴,生下就是个六指,一家人都很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本来就是古疏勒王室后裔,一直延续着千年的习惯。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却被周围的孩童认为是畸形。由于受不了漫骂和奚落,他用斧子偷偷地砍掉六指,可是那六指神奇而倔强,砍掉了还长出来,几次尝试都无济于事。家里人告诉他不要砍了,老天让他留着六指有重要的使命要完成。他的出现意味着佛浴床、佛钵、佛唾壶的失而复得。这就是男主人公,肩负着佛教特殊使命具有佛教根性的人,却生长在伊斯兰教的环境之中。他将面对怎样的奇特经历?这个人叫连天,的确有贵族血统,他因为从来不懂得提防,以至家产被骗光而沦落为流浪艺人。尽管如此,也没有能改变他的纯朴聪慧、不谙世故的性格,由于他永远不会说谎,所以他对谎言没有辨别能力,饱受同类的欺凌和欺诈却仍然真诚坦白,在内心深处拒绝长大。如果说了谎话,他的精神就会狂乱不平。他的制胜法宝是仁者无惧,坦荡换人气,地气,天气,神气。
    
    还有个人物与连天对立,名叫胜天。自称自己有正统的贵族血统,现实中却是连天家佣人的儿子。他野心勃勃,机智果断,才华横溢,却永远撒谎,他编造自己的童年记忆,靠假话来安慰自己卑微而又野心勃勃的灵魂,同时也希望这些谎言给自己带来人前虚荣的满足和荣耀。他是悲观主义者却又狂想。谎言说久了,连自己都会深信不移。没有谎言的支撑他就活不下去。他的制胜法宝就是强力,才智,不择手段,自我实现。
    
    他们两个人的个性鲜明对立,同时,他们都在心灵深处喜欢那个天真纯洁善良的那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一月——二圣女的家族成员。一月善解人意,天真无邪。当她一家人被坏人杀害之后,沉默忧郁,天空成了她唯一的寄托。她最可信赖的朋友只有一只狼,一只神狼。每当一月在深夜跳舞练功,急速旋转时天空中就会出现一轮皎洁的明月的幻影。
    
    月亮,也称太阴,而狼从来就有拜月的习惯。只有月亮这种极阴之物才能安慰狼性的狂躁,使它的修炼不至于走火入魔。因此这个能把月亮转出来的小女孩在狼心中就是女神,狼在拜月的时候更拜这个小女孩。同时,狼也就成了十二圣女侍从家族的守护神狼,每当最为难的时候总是这只忠心耿耿的神狼保护她。
    
    她和连天有极深的的冥冥缘分,生命的懵懂令她对连天的情感从误解反感到神狼牺牲之后的生死相依。
    
    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空缺有待构筑。
    
    而那个阿曼尼莎罕灵魂转世的“狼女”,这时已经长成十八九岁的姑娘,其实她的身世也和狼有关,当坏人血洗她的全家时,神狼没能来得及保护女孩的父母,只从坏人魔爪之下救出了还在吃奶的她。由于狼曾经用自己的奶水喂养过她的缘故,狼把它的魔性和神性一同传给了她。当狼把她叼到当地大户连天的家里之后,由于来历不明的缘故,伴随她的成长自然是歧视、欺凌、阴谋和利用,这自然也就唤起了她体内的狼性——魔性。所以她的性格就是残酷且有耐心和耐力,不驯服不跟从,而她体内的神性就被压制住了。她不知道自己是谁,只知道顽强地生存下去,最后为了让她了解自己是谁,并完成她神圣的使命,狼要用自杀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断绝她体内的魔性,她的人性和神性要用狼的死为代价换取!!!依理,她和胜天才是性格相近,志趣相投的一对。可是他们俩个人的灵魂却相互厌恶,只有相互利用,逢场作戏;相反她在她心底里却深深爱上了连天。
    
    于是,连天和一月的情感便在胜天和十二月两人各怀鬼胎的阴谋破坏和利诱之下艰难进行。
    
    六、关于故事人物背景研究
    
    胜天的背景与大名鼎鼎的香妃所在的家族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而这个家族与阿曼尼莎罕的国家叶尔羌罕国更为深远,只是金庸先生笔下香妃的美丽却掩盖不了她的家族在新疆的卖国求荣的历史。但为了容易理解,我们只有从伊斯兰教的产生和派别演化开始说起。
    
    (一)伊斯兰教内部矛盾的研究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教徒人数将近6亿。“伊斯兰”是顺从的意思。其教徒称为“穆斯林”,是指服从安拉和先知的人。伊斯兰教在我国亦称回教。该教分为逊尼与什叶两大教派,其分布主要集中在西亚、北非、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各地。
    
    伊斯兰教于7世纪时起源于阿拉伯半岛,时逢拜占庭与波斯两大帝国为争夺商道在该地进行长期战争期间。创始人穆罕默德(570~632)童年失去父母,12岁时随伯父到各地经商,后与一富孀结婚而进入上层社会。相传,610年穆罕默德40岁时的一天,当他在麦加城郊希拉山的山洞潜修冥想时,安拉派天使吉卜利勒向他传达“启示”使之“受命为圣”。此后,他宣称接受了真主给予的“使命”,便开始了历时23年的传播伊斯兰教的活动。起初在麦加是秘密传教,一些至亲密友成为最早的信奉者。612年,穆罕默德转为公开向麦加一般群众传教。穆罕默德在早期的宣教中,告诫人们放弃多神信仰和偶像崇拜,宣称安拉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是唯一的主宰,要求人们信奉独一无二的安拉。
    
    由于其宣传教义违犯当地多神崇拜活动而遭到反对,被迫迁往麦地那。在那里得到群众拥护,积聚力量建立了第一个伊斯兰教的国家。630年,他率军进入麦加,随后向半岛迅速展开,各地部落纷纷接受伊斯兰教。到632年,穆罕默德逝世时,已统一全半岛,并基本形成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他集行政、立法、裁判、军事、宗教大权于一人。
    
    穆罕默德死后,在本教中选举的继承人,称为“哈里发”(意为继承者)。它利用“为真主作战而死,死后可升天堂”及战胜的士兵可以分得战利品等信条对外用兵。对各地的异教居民征人头税及较重的土地税等办法使他们信奉伊斯兰教。因而伊斯兰教广泛传播。经过四任哈里发(632~661)使其领土不但包括整个阿拉伯半岛,而且势力已达到亚、非两洲,西到埃及与北非,东至波斯。
    
    第四任哈里发阿里死后,改选举产生新的哈里发为世袭,由倭马亚贵族建立倭马亚王朝(661~750)。在该王朝时,向西征服马格里布,并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占领伊比利亚半岛。向东占领阿富汗,侵入印度西北部。向北抵达高加索,控制中亚大部地区。
    
    接替倭马亚王朝的是阿巴斯王朝(750~1285),初期阶段是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国内贸易兴旺,国际贸易空前活跃。阿拉伯商人远航到亚洲(远东)、欧洲和非洲,当时在中国广州、泉州、扬州就有不少阿拉伯商人。他们不仅促进各地商品交流,而且也把伊斯兰教传播到这些地区。当时也是阿拉伯文化的黄金时代,阿拉伯学者大量翻译希腊古典著作,通过他们的研究,在许多学科中取得巨大成就。西欧也是通过阿拉伯人的翻译和介绍才获知希腊的许多重要科学著作。
    
    13世纪后期,小亚细亚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兴起。14世纪后期,建立奥斯曼帝国,1453年占领君士坦丁堡消灭拜占庭帝国,并建成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因此,把伊斯兰教带到巴尔干半岛和土耳其。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革命才结束了奥斯曼帝国。
    
    在伊斯兰教传入北非后,于10世纪通过商人,逐渐传入西非。11世纪时,伊斯兰教化的柏柏尔人武装入侵加纳王国,促进伊斯兰教传播。13~16世纪,马里等王国接受伊斯兰教并采用阿拉伯文。18~19世纪,富拉尼人建立伊斯兰王国。于是从塞内加尔到尼日利亚的黑人地区,伊斯兰教有广泛影响。在东北非,在阿拉伯占领埃及后,伊斯兰教向南沿尼罗河进入今苏丹一带并取得优势。在东非地区,由于阿拉伯商人的商业活动,一直把伊斯兰教传到莫桑比克沿海。只有埃塞俄比亚,由于基督教势力大,伊斯兰教未能占统治地位。
    
    西亚地区,在12世纪末,信奉伊斯兰教的廓尔王朝侵占印度北部。13世纪建立以印度德里为中心的德里苏丹国(1206~1526),确定伊斯兰教为国教。在1526年以后,由蒙古人建立了伊斯兰教的莫卧儿帝国。因此,在南亚次大陆的北部伊斯兰教有相当大的势力。13世纪末,由阿拉伯商人把伊斯兰教传入马来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以后又传入菲律宾南部,并曾在该地建立过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苏丹国。
    
    伊斯兰教内部在穆罕默德死后,围绕着哈里发继承人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结果,由于政治派别的对立而导致宗教派别(逊尼派与什叶派)的产生,其斗争持续不断,一直延续到1980—1988年的伊朗和伊拉克的战争,其中也包含着两个教派之间的对立而导致战乱。
    
    逊尼派是伊斯兰教中教徒最多的一个教派。逊尼的阿拉伯文原意是“遵守圣训者”,自称为正统派。逊尼派承认穆罕默德死后,经选举产生的四个哈里发为合法继承人。在宗教教义方面除《古兰经》外,逊尼派还根据六大圣训集建立自己的学说,并以此为根据进行立法,在倭马亚王朝时,逊尼派拥护当权者。其后,该派由于反映了各个时期的封建地主阶级当权者的利益,所以获得历代哈里发支持,一直处于优势。其教徒人数在目前占教徒总人数的80%以上。
    
    什叶派是伊斯兰教中教徒较少的一个派别,与逊尼派处于对立地位。什叶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同党”。在奥斯曼任第三任哈里发时,由于实行贵族专政,引起下层人民的不满和反抗。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乘机利用人民的不满情绪创立此派,认为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阿里及其后裔才是合法继承人,应当继任哈里发。什叶派称自己领袖为伊玛目,阿里是第一个伊玛目,认为他是从不会犯错误的“超人”。什叶派崇敬阿里,甚至超过穆罕默德。他们对《古兰经》强调其“隐意”,对圣训只承认本派汇集的四本“四圣书”,而不承认逊尼派奉的“六大圣训集”为圣书。该派是在争夺哈里发权力斗争中形成的,最初只是拥护阿里的政治集团,以后逐渐形成教义和仪式,成为与逊尼派不同的宗教派别。教派斗争实际上也反映了政治斗争,也就是自己原来的宗教信仰及与阿拉伯人不同种族的波斯人反对倭马亚王朝和阿巴斯王朝统治的政治斗争。现在,在伊朗,伊拉克,也门等伊斯兰国家中,什叶派教徒占大多数,在巴基斯坦,叙利亚、印度亦有一定的数量。
    
    《古兰经》说,有两个世界,一个是今世,另一个是来世;有两个主要的族类,即人和神。此外,相互对立的还有:天堂与地狱、信教的与不信教的、东与西、昼与夜、阴与阳、过去与将来、右手边的人与左手边的人、天与地、太阳与月亮、虔诚与邪恶,等等。这些对立面都是用对偶的诗句表达出来的,这些诗句对穆斯林来说是不可超越的修辞手法,是一个终极的奇迹。
    
    同样,这种二元对立的现像还体现在伊斯兰教的派系对立上。最主要的对立是占穆斯林多数的逊尼派(Sunnis)与少数的什叶派(Shittes)之间的对立。什叶派穆斯林的特点是,他们极端崇拜穆罕默德的家人。什叶派当中的一个主要派系——“十二人派”(Twelvers)认为穆罕默德之后的伊斯兰教有十二个首领,并认为其中的十一个被残酷地杀掉了。他们在每年第一个月的第十天纪念第三个首领——穆罕默德的孙子侯赛因(Husayn)的殉难。在这一天,他们要自己鞭答自己,还要用刀自虐;古代中东人也是用
    古代中东人也是用这种方式纪念阿提斯和奥西里斯的——特别是在水非常紧缺的年份;如今在西班牙也有类似风俗:在大斋节到来之际,人们以自我鞭答的方式来纪念耶稣受难。在纪念侯赛因的仪式上,水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天水是免费分发的,并用来浸泡小神龛。在某种程度上,人们把侯赛因等同于其它首领,而那个被隐藏起来的年轻的第十二个首领就是那十一个被害首领转世的。和耶稣一样,他将给这个不公正的世界带来公正。
    
    (二)香妃——阿帕克霍加家族真正面目
    
    “霍加”一词,来自波斯语,也译作“和卓”、“火者”、“和加”等,意为“显贵”或“富有者”。在中亚和新疆,则专门用于指伊斯兰教的“圣人后裔”,也就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代。能被称为“霍加”,在那个时代是极其显耀的,所以就产生过许多真假难分、大大小小的“霍加”。阿帕克霍加本名依达也提拉,是17世纪中晚期伊斯兰教依善宗白山派的开山鼻祖,曾以喀什噶尔为基地,创建过第一个政教合一的“霍加”政权,在天山以南产生过重大影响。在此后200余年的时期内,天山以南所发生的一次又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几乎无一不和阿帕克霍加及白山派有着密切联系。
    
    伊斯兰教中的依善宗起源于伊朗的什叶派。它最初比较崇尚简洁的宗教仪式,可说是伊斯兰教中带有某种革新意味的流派。后来,依善信徒们开始与神秘主义挂上了钩,很重视苏菲派的经典与修持,于是也被称作“苏菲派”。依善宗主张克制与禁欲,通过某种神意的启示去认识真主;宗教仪式也狂热起来,宣扬崇拜圣徒,并朝拜圣墓;宗教活动场所多设在麻扎所在地。依善派的宗教活动,主要兴盛于中亚地区,各地的“霍加”们都建立了以自己为核心的依善教团,其道统采取世袭制,内部有较严格的组织系统和等级制度。依善首领霍加往往被神化为最接近真主的现世活“圣人”,一般信徒则被置于绝对服从的隶属地位。由于有了这样的宗教基础,依善的首领霍加就很容易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宗教影响,积极介入地方世俗政权的各种政治活动,甚至侵夺或控制各地政权。他们的一般手段是,利用传教机会接近世俗政权首领并吸引入教,进而达到控制和夺取政权的目的。
    
    我看到这个家族为了自己的权力和利益,兄弟相残、勾结外敌、卖国求荣。我想,我的主人公里“胜天”的原形就产生在他们家族。而且我甚至怀疑真的是他们家族的祖先害死了阿曼尼莎罕和她的国王。
    
    大约在15世纪初,依善教自中亚传入天山以南,到叶尔羌汗国第二代君主拉失德汗在位年代,已成为当时社会上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他们对汗国政权的控制,甚至到了连官员的任命、汗位的继承,也要得到他们的认可,其权势确实到了炙手可热的地步。
    
    1570年,叶尔羌汗国的第3任大汗阿不都•克里木登位。为了稳住宝座,他不惜与自己的12个兄弟激烈争斗,闹得汗国内部上下失和、内讧四起。为此,阿不都•克里木汗起用了一个名为伊沙克•瓦力的中亚依善派霍加,担任叶尔羌汗国的宗教首领,其目的无非是要借用宗教势力干预和协调汗国内部的各种政治势力。
    
    据说,这个伊沙克•瓦力自称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第23代子孙。他在中亚某政权即将入侵喀什噶尔前夕,专程从撒马尔罕跑来向克里木汗报信,从而避免了一场浩劫。作为叶尔羌汗国的功臣,又是中亚依善派赫赫有名的霍加,伊沙克•瓦力及其家族便成为汗国的宗教支柱,对叶尔羌汗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阿帕克霍加的家世很是复杂。据佚名作者所著的《大霍加传》记载,其先祖一直可以追溯到伊斯兰教始祖穆罕默德,为穆圣之女法蒂玛(维吾尔穆斯林称其为帕提曼)与阿里传下来的直系后裔。阿帕克霍加的曾祖父叫买合杜木•艾扎木,长期在中亚撒马尔罕一带从事宗教活动,是一个极有名气的伊斯兰教依善宗的大学者,被号称为“大贤”。又传买合杜木•艾扎木是中亚某政权国王伊里克买曾的后代,而这位伊里克买曾国王的王后,又是10世纪时喀喇汗王朝索图克•布格拉汗的女儿——比尔克曼公主。这确实是一个极其显贵荣耀的家世谱系,只是不知道真假了。
    
    为了表明与伊沙克•瓦力家族公开为敌的立场,依达也提拉重新整顿加强了喀什噶尔依善的势力,借以提高自己在宗教界的声望与地位,开始称自己这一派依善为“伊西克亚”,即依善卡朗霍加集团,并宣布以白旗、白帽为信徒标志,创立了伊斯兰教依善宗的“白山派”(阿克塔格勒克)。这在伊斯兰教史上,大约也要算是一种独创。叶尔羌的伊沙克•瓦力这一派依善,有叶尔羌汗国王室作靠山,也决不示弱,他们反其道而行之,称自己这一派依善为“伊沙克亚”,即伊沙克•瓦力霍加集团,并宣布以黑旗、黑帽为信徒标志,这样就有了伊斯兰教依善宗的“黑山派”(喀拉塔格勒克)。
    
    在叶尔羌汗国内部,叶尔羌与喀什噶尔两地的“黑、白之争”宣告开始,并一直延续到两个多世纪后的清朝末期。其实,白山派与黑山派同属于伊斯兰教苏菲派(依善)的纳克什班迪教团,宗教观点完全一致,在宗教意识或教律上也没有什么实质差别。如果硬要说有什么不同,也不过就是在朗诵《古兰经》时,白山派主张默颂赞词,而黑山派则以高声念诵为贵。因此,二者之间的分歧主要在政治和宗教统治权方面,实质上是两派宗教首领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两方的教徒也不过是以人划线来决定自己的陈营而已。
    
    为了借重这位伊斯兰教在天山以南的首领,噶尔丹汗当时就封依达也提拉为“阿巴克霍加”,大意为“圣人后贸首领”。可依达也提拉不知是误听还是有意,竞将荣语“阿巴克”(首领)换成了波斯语的“阿帕克”(宇宙)。他本来就有“霍加”的头衔,于是此后就自称“阿帕克霍加”(最伟大的圣人后裔)了。
    
    
    非常抱歉,LZ出差两天无法更新,现在回来了马上来更新:)
    准噶尔汗国窥觑天山以南由来已久,阿帕克霍加的来临,无疑为噶尔丹汗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1678年,以阿帕克霍加为前导,噶尔丹征集的蒙古大军长驱宜入,兵临喀什噶尔。叶尔羌汗国依司马义勒汗的长子、喀什噶尔总督巴巴克•苏力坦出城迎战,当场战死。随后这支大军又直逼叶尔羌城,该城守将艾瓦孜伯克又不敌战死。依司马义勒汗成了亡国之君,与其眷属亲信全数被俘,被蒙古军队押往伊犁看管。建立164年之久的叶尔羌汗因至此终结。
    
    依靠蒙古部族的力量,阿帕克霍加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准噶尔汗国卵翼之下的傀儡王。他以喀什噶尔为首府,在原叶尔羌汗国的基础上,建立了天山以南第一个合伊斯兰教依善派与世俗政权为一体的“霍加政权”。不过,此时的阿帕克霍加也只是准噶尔汗国统治南疆的一个代理人,每年要按期向噶尔丹汗进贡10万腾格(一腾格合白银一两)的贡金,日子也未必好过。
    
    阿帕克霍加登台伊始,就实行恐怖统治。他下令烧毁除《古兰经》和《圣训》以外的所有书籍,喀什噶尔与叶尔羌等地历经上千年遗存的大批文化古籍全部付之一炬。“焚书”之后又“坑儒”,在他的指令下,放逐和绞死了许多知名学者、作家和翻译家。至于被迫害致死的黑山派信徒,则更是多得不可胜数。为了强制统一舆论和思想,又宣布依善为国教,白山派为正宗。种种强横暴虐的措施,使广大百姓无不噤若寒蝉。
    
    在阿帕克霍加统治期间,他还以擅使“巫术招神”而著称,把白山派信徒对他的个人崇拜和迷信推向狂热的地步,并强制黑山派信徒加入白山派。1695年,忍无可忍的民众、特别是叶尔羌黑山派信徒们,又发起暴动,阿帕克霍加惊恐万状一病而亡(也有说让暴动群众杀死)。他死后,被埋葬在他父亲玉素甫霍加的坟旁。阿巴克霍加墓(香妃墓)坐落在喀什市东北郊5公里处的艾孜热特村,始建于1640年,是今新疆境内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伊斯兰教“霍加”(即圣人后裔)陵墓,墓主为喀什噶尔“霍加政权”国王、白山派首领阿帕克霍加及其家族5代72人。相传墓中还葬有清朝皇帝的“香妃”,故当地群众又称之为“香妃墓”,现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接下来在新疆历史上发生的所有大小战乱都似乎和这个家族有关,包括大小霍加之乱、张格尔事变、浩罕国犯边作乱、阿古柏入侵十三年等等,三百年的奴役和追杀。直到现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还有当年被掠走的维吾尔族侨民,真是无恶不作。篇幅限制,这里不再细说了,请读者自己查找资料吧。我也甚至认为他们真的在一直不择手段地寻找十二木卡姆后面的秘密,这秘密绝对不止是金银财宝那么简单,我怀疑这秘密甚至和他们的教派的命运相关!
    
    七、秘密的再研究
    
    电影《无极》的最大失败就在于他把一个庞大的故事构思建立在一个孩子的童年伤害——一个馒头的基础上。我想我的故事出现了与神有关的人物,那么他们争夺的秘密的显然超出我们想像,这使我对秘密继续不停地探索。
    
    (一)秘密探索之三:昆仑众神所食之玉膏
    
    在进一步研究的过程之中,有一种神秘的物质出现在面前,那就是一种叫玉膏的的东西令人无法解释里面的意义。
    
    昆仑之玉与黄帝的关系十分密切,既是他的食物,又是他播种生出的供鬼神食飨之物。《淮南子•地形训》云:昆仑之丘为天帝之居,《山海经•西山经》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天帝都邑项在下者”,天帝一般认为是黄帝。《山海经•海外西经》云“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伍围。面有九井,以玉为髓。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帝之下都”“天帝都邑之在下者”。穆天子传云:“吉日辛酉,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则此天帝实黄帝也。那么,天帝(黄帝)的上都在昆仑之丘之上又万仞,比下都更为豪华神秘。黄帝食种昆仑之玉确是神——天帝独具的玄机,但过去史学界都认为他可能是西羌的一位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大巫,被部众尊为神巫。他是巫神帝合一的神话人物,也是西羌至高无上神权统治的折射。
    
    《山海经》共记载149处玉产地,其中最详尽的就是鲞山。鲞山属昆仑山脉,所讲的神灵均可理解为昆山玉神灵论之内涵,可分为三点: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上山中大下土》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上山中大下土》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有而色。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为祥。”
    
    玉在远古人心目中是最美的一种石头,为神灵的食物。我的知识告诉我,玉只是一种矿物质,怎么能够培植出一种玉膏还能吃?莫非玉里面有神仙们才了解的奥秘?“舜时西王母献白环玉珏”(《竹书纪年》)。西王母向帝舜贡献白环、玉珏、白玉瑭等玉器。看来玉在上古时代有它特殊的意义。
    
    下面是我的猜想:神玉为大地之精华,集大地阴阳于一身,系神仙“采阴养血,采阳补气”之必须。内有阴之魄,阳之魂。修仙之人,功能强大,破坏力也大,如果阴阳不平衡,弄不好,撼动天地,或为祸三界,或自我毁灭。所以众神食玉,是修身养性之必须,以防走火入魔。在神和魔之间全在一念之间,而这一念又全在乎于摄入玉之魂魄和德性。黄帝自己吃的以食以飨的是:“……丹水出焉,西流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玉膏为玉之精华、玉之魂魄,传说昆仑山的神仙们把昆仑玉种在苗圃中,尽心呵护一千年就能泌出一滴玉膏,然而玉非常难种,常常眼看快成膏时却忽然毁了,数百年的心血瞬间化为乌有,原因在于:魂、魄并非同体,很容易各自游离,魂升天,魄入地,幻化在宇宙天地之间;鬼神以食以飨的是:“黄帝乃取鲞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天地鬼神,是食是飨”瑾瑜是普通昆仑玉,因为他们没有黄帝功力强大,吃瑾瑜就可以取得阴阳调和了;而有功力的人吃的也是瑾瑜:“君子服之,以御不祥”,此处君子即得道之人,吃后可以辟邪带来吉祥。
    
    我头脑中直觉出现了一种神秘的物质:“昆仑之魂魄”本就是“玉膏”之王——是玉之魂魄之魂魄,玉中之王。是昆仑之魂与昆仑之魄的交合体,为大地万物的精华,无定型具像,可升天飞舞,可入地潜伏,幻化无穷。他们有时会分别幻化成传说的“火龙”“水凤”示人,可谓真正的“阴阳双煞”,暴戾凶猛。当他们合而一体时,变安静异常,恬淡清静,或自由飘荡于天际,或潜入地极,孕育生机。昆仑之魄乃为昆仑极阴之物,可镇邪火。昆仑之魂为昆仑极阳之物,可补天地之气。熟知:采陰養血,采陽補氣。昆仑之魄,可摄吸凡人魂;而昆仑之魂可吸凡人之魄。故只有级别高、法力强的神方可食之,一般小神的功力只可食用瑾瑜。世间常人少有缘份接触此神物,即使有缘接触,若功力浅薄之人接触它,弄不好会魂飞魄散。
    
    先人传统祭炼之习惯是因为:当人死时,魂者上升,魄者下降,是其常也,其变也。各归其性也,上升之魂,不能聚行,各归宇宙空间之本性也;然而,魂魄不能升降,沦滞於昏冥之中,既是幽灵也,鬼也;天师张宇初祖师曰:“其饥渴之欲,幽暗之识,茫茫长夜无有巳时。(故)在法中有祭炼之道,所谓祭者,设饮食以破饥渴也。所谓炼者,以精神开其幽暗也。至使沦滞之徒,释然如冰消冻解,以复其本真则其法大矣!”当昆仑之魂魄分开时,可以产生强大的吸力,将沦滞的鬼魂点醒,引其所归。
    
    
    此外最重要的产生的意向:“昆仑之魂魄”合在一起的时候,还有神奇的作用。它将宇宙万物所有演化的过程和知识,包括人的的生死轮回、前世今生的全部信息都储存在里面,令有缘与它接触者有可能洞悉世间天机和开启所有宇宙的智慧。所以,人接触此物而不被摄走魂魄者,便是真正有缘人,有助于增长功力开启智慧,定国安邦,造福人间或得道成仙,超越生死轮回之苦,永远摆脱世间的烦恼。所以历代成定国大业者,或成仙得道者多与此物有缘。故而,有缘接触此神物,成了凡间尘世的梦想。
    
    天帝率众神升天之时,为镇天下万物邪火,以免众魔为祸,同时也为关于宇宙万物的智慧与信息在人间传播,特将威力无比而又智慧异常分主阴、阳的两位大神留在人间,他们就是神玉的魂魄之王——昆仑之魂魄二神。并派一种灵物——神狼听其调遣,并在他们修炼时护法。这种在旷野中嚎叫桀骜不训的神兽本来就是人类的征战的导师,是大自然的残酷磨练了它们的功力,比人类更容易走火入魔。有缘接触到昆仑之魂魄的狼,就会产生比拜月更大的效果,心性调和,气血平衡,增强功力,千年而不死,所以神狼会比人更中心耿耿地守护昆仑之魂魄,而成为出色的护法。
    
    此后,中华大地包括夏、商、周的历代天子和修炼者,无一不把寻找得遇“昆仑之魂魄”当成成仙得道或者洞悉天机的最大法门,虔诚而痛苦地追寻。甚至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也曾为此物而来到昆仑山脚下。可是,相传“昆仑之魂魄”是可欲不可求的,不是无缘之人通过努力可以寻找得到它的,它是神物,有缘之人或许你不来找它,它也会来找你!
    
    我能看到的线索,完全可以完成我的杜撰式的推理:
    
    西周穆王姬满(公元前1001~前947年在位),相传他有八匹绝世骏马,号称绝地、翻羽、奔宵、起影等等,并有一个名叫造父的杰出马夫为他驾车。周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史记•赵世家》)造父作为赵氏始祖的有关记载颇不可信,因为《史记•秦皇本纪》上又说,历史上只有秦始皇的祖先善驾御和驯养禽兽,这是舜帝的安排的。据《穆天子传》、《拾遗记》、《史记》等记载,周穆王曾令造父套上八骏牵引的旅游车,自镐京西行,宜上昆仑山,会见西王母于瑶池之上,与西王母诗歌互答,乐而忘返。唐人李商隐那首脍炙人口的绝句《瑶池》曰:“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借用的就是这一段历史典故。
    
    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楚辞》云:“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为“帝高阳之苗裔”,高阳氏来自西方,即今之新疆、青海、甘肃一带,也就是从昆仑山来的。史学界认为汉族源于西方的昆仑,昆仑山是高阳氏的发祥之地,楚是夏人的后裔,夏起于西北,屈原的“旧乡”即老家是在昆仑。当时昆山玉路被大月氏阻挡不能直接运往关东六国,故关东人只知“禺氏之玉”而忘却“昆山之玉”,它在人们心目中渐趋于淡漠。但是屈原却记得,屈原当时或许无缘得遇,复国无望,无力回天,最终含恨投江自尽。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时代,玉的秘密就突然消失了。他只知道以玉拟人,从玉的表像和魂魄之中提炼出道德精神,来教化世人。孔子云:“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亦云:“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按他的观点推测,他是没有接触过神物,而凭普通的昆仑玉想像升华出了玉的精神,其实这里面自然包含了对玉的精神的异化和曲解,误人子弟,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
    
    
    
    
    七、秘密的再研究
    
    电影《无极》的最大失败就在于他把一个庞大的故事构思建立在一个孩子的童年伤害——一个馒头的基础上。我想我的故事出现了与神有关的人物,那么他们争夺的秘密的显然超出我们想像,这使我对秘密继续不停地探索。
    
    (一)秘密探索之三:昆仑众神所食之玉膏
    
    在进一步研究的过程之中,有一种神秘的物质出现在面前,那就是一种叫玉膏的的东西令人无法解释里面的意义。
    
    昆仑之玉与黄帝的关系十分密切,既是他的食物,又是他播种生出的供鬼神食飨之物。《淮南子•地形训》云:昆仑之丘为天帝之居,《山海经•西山经》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天帝都邑项在下者”,天帝一般认为是黄帝。《山海经•海外西经》云“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伍围。面有九井,以玉为髓。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帝之下都”“天帝都邑之在下者”。穆天子传云:“吉日辛酉,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则此天帝实黄帝也。那么,天帝(黄帝)的上都在昆仑之丘之上又万仞,比下都更为豪华神秘。黄帝食种昆仑之玉确是神——天帝独具的玄机,但过去史学界都认为他可能是西羌的一位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大巫,被部众尊为神巫。他是巫神帝合一的神话人物,也是西羌至高无上神权统治的折射。
    
    《山海经》共记载149处玉产地,其中最详尽的就是鲞山。鲞山属昆仑山脉,所讲的神灵均可理解为昆山玉神灵论之内涵,可分为三点: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上山中大下土》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上山中大下土》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有而色。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为祥。”
    
    玉在远古人心目中是最美的一种石头,为神灵的食物。我的知识告诉我,玉只是一种矿物质,怎么能够培植出一种玉膏还能吃?莫非玉里面有神仙们才了解的奥秘?“舜时西王母献白环玉珏”(《竹书纪年》)。西王母向帝舜贡献白环、玉珏、白玉瑭等玉器。看来玉在上古时代有它特殊的意义。
    
    下面是我的猜想:神玉为大地之精华,集大地阴阳于一身,系神仙“采阴养血,采阳补气”之必须。内有阴之魄,阳之魂。修仙之人,功能强大,破坏力也大,如果阴阳不平衡,弄不好,撼动天地,或为祸三界,或自我毁灭。所以众神食玉,是修身养性之必须,以防走火入魔。在神和魔之间全在一念之间,而这一念又全在乎于摄入玉之魂魄和德性。黄帝自己吃的以食以飨的是:“……丹水出焉,西流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玉膏为玉之精华、玉之魂魄,传说昆仑山的神仙们把昆仑玉种在苗圃中,尽心呵护一千年就能泌出一滴玉膏,然而玉非常难种,常常眼看快成膏时却忽然毁了,数百年的心血瞬间化为乌有,原因在于:魂、魄并非同体,很容易各自游离,魂升天,魄入地,幻化在宇宙天地之间;鬼神以食以飨的是:“黄帝乃取鲞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天地鬼神,是食是飨”瑾瑜是普通昆仑玉,因为他们没有黄帝功力强大,吃瑾瑜就可以取得阴阳调和了;而有功力的人吃的也是瑾瑜:“君子服之,以御不祥”,此处君子即得道之人,吃后可以辟邪带来吉祥。
    
    我头脑中直觉出现了一种神秘的物质:“昆仑之魂魄”本就是“玉膏”之王——是玉之魂魄之魂魄,玉中之王。是昆仑之魂与昆仑之魄的交合体,为大地万物的精华,无定型具像,可升天飞舞,可入地潜伏,幻化无穷。他们有时会分别幻化成传说的“火龙”“水凤”示人,可谓真正的“阴阳双煞”,暴戾凶猛。当他们合而一体时,变安静异常,恬淡清静,或自由飘荡于天际,或潜入地极,孕育生机。昆仑之魄乃为昆仑极阴之物,可镇邪火。昆仑之魂为昆仑极阳之物,可补天地之气。熟知:采陰養血,采陽補氣。昆仑之魄,可摄吸凡人魂;而昆仑之魂可吸凡人之魄。故只有级别高、法力强的神方可食之,一般小神的功力只可食用瑾瑜。世间常人少有缘份接触此神物,即使有缘接触,若功力浅薄之人接触它,弄不好会魂飞魄散。
    
    先人传统祭炼之习惯是因为:当人死时,魂者上升,魄者下降,是其常也,其变也。各归其性也,上升之魂,不能聚行,各归宇宙空间之本性也;然而,魂魄不能升降,沦滞於昏冥之中,既是幽灵也,鬼也;天师张宇初祖师曰:“其饥渴之欲,幽暗之识,茫茫长夜无有巳时。(故)在法中有祭炼之道,所谓祭者,设饮食以破饥渴也。所谓炼者,以精神开其幽暗也。至使沦滞之徒,释然如冰消冻解,以复其本真则其法大矣!”当昆仑之魂魄分开时,可以产生强大的吸力,将沦滞的鬼魂点醒,引其所归。
    
    
    多发了一次,抱歉
    (二)秘密探索之四:亚历山大与中国的昆仑山主峰——乔戈里峰
        
        1、亚历山大大帝与乔戈里峰
        
        如果关于十二木卡姆的秘密和关于昆仑山的秘密的研究是我异想天开、一厢情愿的话,后来一次经过朋友推荐,让我接触到了英国的犹太裔学者、探险家——拉而夫•伊利斯的一本书《K2与埃及金字塔》,K2就是位于中国的昆仑山山脉的主峰乔戈里峰。看到这本书,我更加震惊!
        
        拉而夫•伊利斯坚持认为埃及的金字塔并不是法老墓,而是以昆仑山脉主峰为模本建造的。这些远古的建筑寄托着古埃及人对神灵的深深向往,两千年前的亚历山大大帝曾经朝着这个方向探寻过神灵的踪迹。金字塔的最大秘密原来是一张准确的世界地图,通过数学计算可以获悉,西方人传说中的“知识神殿”就在昆仑山主峰乔戈里峰。埃及的古代传说总是指向东方,而不是西方和大西洋。每一位主教以及一两位可以信任的法老可以知道这个秘密:在埃及的东方有无价之宝,或者是众神祗的宝库——知识的神殿。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年)是马其顿(Macedon)国王菲利普二世(Philip Ⅱ)之子。在一些古代传说中,这位伟人的身世却充满传奇色彩:
        
        相传,亚历山大的真正父亲是末代埃及法老奈克塔内布(Nectanebus)远征至埃及,被拥戴为法老,去世后由其部将托勒密建立王国统治,“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是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女王,他们都已不是正统的埃及人。这位法老有类似“撒豆成兵”的法术,能凭空唤大军集结。但在公元前356年那年,天上的行星向他兆示:他的王国将被强敌征服,任他法术高深也无济于事。于是,奈克塔内布化装成星占学家,去到马其顿,着意取悦于菲利普二世的宫廷。终有一天被他觅得一个良机,乘菲利普二世外出之时,潜入王后的寝宫,伪装成阿蒙神下凡,使王后怀了孕。
        
        等到分娩之日到来时,奈克塔内布又去到王后寝宫,在那里大施法术。他安置起一个星占用的金盘,外圈是埃及的36旬星,中圈是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内圈是日、月,还有一些标识,用来表示行星位置。他要王后控制婴儿降生的时刻——在他据金盘排算出来的吉祥时刻才分娩,结果亚历山大果然降生于吉日良辰。但是,国王菲利普二世回宫之后,面对这一切既成事实作何反应,传奇故事中却并未交待出来。
        
        这个故事还未结束。亚历山大出生之后,奈克塔内布成了他的塾师,用的启蒙教材是一本名为《秘中之秘》(The Secret of Secrets)的书——据说是亚里士多德所撰,后来失传。奈克塔内布向王子传授星占学,可是当王子长到12岁时,却将自己的生父兼恩师、星占学家、前埃及法老(从理论上说当时仍是法老)奈克塔内布扔下了悬崖,原因是要证明:这位星占学家并不能正确预言自己的死期。
        
        公元前334年至前331年,他率领了一支小小的军队,穿越小亚细,进军埃及,打败了强大的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他的老师是亚里士多德,他给亚历山大传授了许多,尤其是关于埃及的神祗透特、奥西里斯、塞特和菏努斯,每一位都于希腊万神殿中的神祗相对应,因此他极有可能把埃及看成古典智慧的发源地。亚历山大的战区首先是现在的叙利亚,黎巴嫩和以色列,主要战役是在现代的土耳其东南部的伊苏。
        
        亚历山大到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朝圣过,这令以色列人因他崇拜自己的神而骄傲。拉尔夫在解释为什么亚历山大会有如此举动时认为,在公元前1550年前后从埃及逃出的信奉白羊的犹太人很可能不仅了解埃及的秘密和传统,而且埃及与希腊的神学接近的事实也让亚历山大感到亲切。埃及人崇拜神牛阿匹斯或许和金牛座有关。由于春秋分时差的原因金牛座离开了他的位置,而被白羊座代替了,埃及随之开始了艰难的过度时期。白养座的信徒们有自己的法老,“牧羊人之王”(白羊座国王),这里的“白羊”和炎帝的“姜”姓有着奇妙的联系。内战爆发后,他们被赶出了埃及。有推测,这些白羊座的的法老就是《圣经》中记载的雅各的12个儿子,因为他们的名字和信白羊座的法老的名字完全相同,而且《圣经》的传播者称为“牧羊人”耶酥为“上帝的羔羊”。
        
        所以以色列人后来认为自己是白羊座信徒的后裔,他们在公元前1550年左右逃出了埃及。这些犹太人的祖先曾是埃及的法老,他们掌握着那个社会的的秘密和传统,这也是埃及的神学与希腊中神殿如此相似的原因。伊斯兰教也是从犹太教发展出来的一个分支。在西方,天狼星即“大卫之星”,也就是耶稣的像征。古埃及人把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升起的那天,即夏季第三个月的第28日作为即神日。
        
        正如后来的12世纪的十字军骑士们为了寻找圣杯而东征一样,亚历山大其实很可能也是在做一次神圣的探寻,耶路撒冷很可能掌握着远古的神圣的秘密。在攻取埃及之后,亚历山大不仅获得了与埃及的神祗对话的权力,而且被封“法老”。很可能埃及西瓦获得了神谕,向亚历山大暗示了那些丢失已久的宝藏、众神的宝库以及那座“知识的神殿”所在的神秘地点。
        
        在获取一千多吨的黄金与许多宝藏之后,亚历山大没有直下非洲,而是在打败了大流士之后带领军队长驱直入兴都库什山脉,同时接触到喀喇昆仑山,并且到达了喜马拉雅山!他远征的目的不是谷物和土地,显然也不仅仅是为了消灭波斯人的残余,而是与神对话。
        
        本来亚历山大在伊苏打败波斯人之后,转而向腓尼基,完全有机会将波斯帝国从地图上抹去,然而他却转向了南方埃及,在埃及的的西瓦,他被任命为埃及的法老,成为神的化身。成了和他的先人摩西一样头上长角的最后一个信奉白羊座的国王,也是《圣经》里最后一个信徒,“牧羊人之王”在埃及的名义是阿蒙神之子。
        
        尼萨是位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交界的小镇,当地人称自己是希腊酒神狄俄尼索斯(罗马神话里叫巴克斯)的信徒的后裔。耶稣和亚历山大都是酒神的信徒。人们相信狄俄尼索斯和海克力斯从这里走过,在这荒芜人烟的山谷里留下了远古时代的脚印。
        
        历史记载,亚历山大从几千座荒芜的喜玛拉雅山峰中寻找传说中的圣山,无异于大海捞针。但是他于公元前329年夏天,已经到了哈撒克斯坦的库兹罕德建立了军事基地。334到326年八年远征一万公里,穿越了三个大陆。由于军人的厌战而几乎哗变,使亚历山大通过牧师请示神谕,神祗的最后决定是让他回去。亚历山大最终也没能找到传说中的圣山,无功而返。相信如果他当时掌握了金字塔的秘密,其结果或许人类的历史真的会因此重新改写。不过也许这也是主神天帝的旨意,他并没这样的缘分去直接见到主神。
        
        但是,巴基斯坦有一个小村里面的人说自己是亚历山大的后裔,他们居住的地方叫“亨札山谷” (Hunza Valley)。从红其拉甫出去国门,沿喀喇昆仑公路(KKH)过悬索桥,前行30公里,远处是海拔7000多米的雪峰,眼前就是一片翠绿。以前是一个小王国,161公里长,五公里宽.亨扎王统治了950年,首府在克利马巴德(Karimabad)。1974年被巴基斯坦合并。巴基斯坦北部喜马拉雅山地区的亨札人,饮食全部食素或接近全素,不仅长寿,而且晚年十分活跃,很少患有工业社会中常见的老年衰退症。
        
    
    所谓“香格里拉”之地的争议,有人说是西藏的安多,有人说在尼泊尔山区,也有人认为应该是亨札山谷。
        
        亨扎有两座古堡非常著名:BALTIT和ALTIT。前者始建于750年前,直到1945年都作为皇宫,古堡有三级。后者位于极陡的300米的高山之上,是一个微缩版的BALTIT,历史更为悠久。亨扎的海尔德库什山下,还有个被称为“圣岩”的石刻。这些巨岩上有祈寿图和文字还有许多神秘的符号。第一幅画就是马可波罗羚羊,后来有许多人留下了痕迹。或许亚历山大,唐玄奘,成吉思汗,都从这里走过,这里也是古丝绸之路的路径。
        
        亨札(Hunza),也可称之为「风之谷」、「云之乡」、「沙之舞」、「影之戏」。这是山中气候变化无常的有趣观察现像。这里风与沙的对话或云与影的嬉戏,生气与快乐,忧愁与哀伤,往往让人区分不出來,有时飓风夹带着细沙东南西北满山谷的狂吹,而云有时乘着风、有时恋着日,轻飘飘、软绵绵、悠哉悠哉的让其影子尽情地在地上玩着游戏,高高在上的太阳就像父亲看著贪玩的孩子,看着看着自己也乐不可支地哈哈大笑。
        
        据说,住在亨札山谷的居民,最老的平均年龄是100岁,有些人甚至活到了130~140岁,掉光了满嘴牙,却又再像婴儿般一颗颗长出新牙来,听来不可思议。
        
        当年亚历山大把他们留在这里显然是要完成他寻找圣山的使命,按现在的亨扎人的生态推断,他们肯定是找到了圣山,并获得了神谕。至于为什么他们不回去复命,必定另有故事。
    
    2、埃及金字塔与中国乔戈里峰惊人的对应
    
    在埃及受到金字塔震撼的亚历山大,来到东方神圣大山很可能是受到宗教观念的驱使,但如何找到金字塔与大山的联系呢?拉尔夫认为金字塔就是大山,它是仿山建筑,尤其是吉萨高原上一组最著名的金字塔,具体地模仿了乔戈里峰以及它周围的环境。对于这点,拉尔夫用航拍图片和吉萨金字塔做了对比,但是他没有提古代人使用了什么方法做到了这个建筑模仿。我猜想,使用最简单的数学公式或者用脚丈量的人们也可以得到这个结果。这样推导出来的后果使我很吃惊,这同时意味着远古时代,起码在10000~5000年前古埃及人已经远征来到过喀喇昆仑山脉!这个潜在的结论让人十分振奋。并且,拉尔夫的这一潜在推论并不荒诞,在一篇文章“新石器时代地图分布”中,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塔里木盆地中间没有人群居住的痕迹,但是紧贴着巍峨的昆仑山脉却排列着一张“弯弓”,那是由一系列的新石器时代的居住点组成的。进一步仔细观察会发现,那几个新石器时代的居住点恰好都是比较接近于乔戈里峰的昆仑山脉而不是均匀地散布于整个昆仑山脚下,难道他们仅只是因为靠近神圣的雪山而故意拒绝了盆地?
    
    拉尔夫根据墓室的结构提出了“喀喇昆仑山三角区”的大胆假设,实际上这个三角区不仅把K2包围进去,同时把兴都库什山的东段和喀喇昆仑山的西段全部纳入同一地理概念。
    
    拉尔夫在书中第165页论证了K2恰好位于这个三角区的中心点,并且它可能正是“知识的神殿”的最好落脚点。拉尔夫站在K2峰上断言:“在喀喇昆仑山脉的所有山峰中,K2的形状与金字塔最为相似。不仅这座山峰的底座出人意料地呈正方形,而且还有四条主要的山脊向峰顶延伸,这与大金字塔的造型几乎一模一样。此外,这四条主要山脊显然指向地图上的方位基点,它们甚至被标上了西北、东北、东南和西南等方向。”假如他们的方向恰好与埃及金字塔的方向是一致的偏转,拉尔夫及时地为他赢得了一个新的拥趸,因为他接着说:“因此,K2这座山峰是用指南针上的方向进行定位的,这与大金字塔的情况也完全相同”!
    
    金字塔设计师设计样式:上部是异常平滑、洁白无限、闪闪发光的图拉石灰石,而底座是暗淡无光、粗糙的红色花岗石,这无疑像征着白雪覆盖的山脉。大金字塔是这个山脉的最高峰,完全被皑皑白雪覆盖。第二金字塔要低些,它身上有一道深黑色的岩石表示雪线。第三金字塔仅有峰顶有白雪覆盖,这说明它们只不过是山脉的化身。
    
    让人感到意外的还有这段话:“如果在吉萨高原上走一圈,我们一眼就会看到,并不是所有的金字塔都是按照同样模式建造起来的。它们在基调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与大金字塔相邻的第二金字塔的最下层,装饰着一圈十分迷人的花岗石,在底座左右形成了两层深桃红色圆环状装饰。这座金字塔的上层墙体用优质的图拉石灰石砌成,呈现出沙砾般的浅黄色。但是,在这座金字塔刚刚建成的时候,这些石灰石的颜色肯定是雪白的,在埃及强烈的阳光下闪闪发光。雪白和深红这两者的颜色形成的对比一定非常非常强烈,即使亚历山大那些内心对金字塔充满敬畏的士兵也一定会在暗自嘀咕,这座金字塔为什么会建成这种样子。设计师之所以在设计方案中加入这些(红色)花岗石层,一定有着十分重要的原因,因为花岗石不仅仅是比石灰石更加坚硬,而且也难以加工得多,更何况,所有的花岗石都要从吉萨高原以南1000公里外的阿斯旺运来!”
    
    他用数学的方法计算出:大金字塔翻过来的结构是一张地图,中心线指向的王后墓穴不是喜马拉雅山山脉,而是喀拉昆仑山脉的乔戈里峰(K2)。它的形状与金字塔除大小以外完全相同,山峰底座呈正方形,4条山脊指向方位基点,似乎是用指南针定位的一般,而且形状、颜色也和大金字塔一样。甚至大金字塔基本方位右侧14度的砌道也和K2流下来的戈德温•奥斯丁冰川完全相同。而且K2基座的左侧的一堆小山峰,安格利斯峰也是金字塔形的,这显然是那三座小金字塔的模仿。K2底座有27平方公里,加上砌道,可能要有几百平方公里。
    
    K2周围的环境与吉萨高原的金字塔也很相近,包括那三个小金字塔实际上是对K2同样方向上延伸的一些小山峰的模仿;尤其让人信服的是,K2周围的大山沟形成的道路恰好在吉萨高原上基本被同样再现。按照拉尔夫的话就是:“两座‘建筑’之间的相似性是如此惊人,仿佛K2被连根拔起,安放在了吉萨高原上,他们简直完全相同”。拉尔夫不惜略显啰嗦地强调:“知识的神殿”或者古埃及人的神祗所在就是K2或者K2的周围。
    
    这里猜想:大金字塔内部有许多墓室,K2会不会有类似的结构?就是说K2里面会不会里面有一个山洞?大金字塔北侧有个入口,K2会不会有?
    
    世界第一高峰是众所周知的珠穆朗玛峰,第二高峰就是位于昆仑山西端的乔戈里峰(所谓“K2”),前者高度8848米,后者8611米。拉尔夫认为,亚历山大到喀喇昆仑山去的目的地就是乔戈里峰。
    
    他最重要的发现是在办公室里运用电脑和古老的数学公式计算出来的。亚历山大为什么不挑选前者,而挑选了后者?答案很简单,仅有200米之差的两座大山(现在的测量结果),很可能在几千年前它们的位序是相反的,因为雪崩或者地质、气候的原因,都有可能使两者调换位序。事实上珠穆朗玛山峰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女神第三”(或者“第三女神”),不是“第一”。看来古代与今天确实有不同位序。今天8586米高的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是锡金和尼泊尔的界峰)被直接称为“神山”,并且它在藏语里具有“5座巨大的白雪宝藏”,直接点出了“宝藏”或“宝库”的含义。这个今天的世界第三峰会不会就是2000年前的第一或者第二高峰呢?看来无论是自然的因素还是人为的因素,珠穆朗玛都曾经被世人看作过“第三”,那么第一名假如是乔戈里峰的话,应该除此两者还有一个被古人认为的最高峰了。另外一个解释是,两山仅只200米的高度差距使最初测量的古人们产生了误解,总之被选为“世界第一神圣山峰”的荣誉在拉尔夫的体系中落在了乔戈里峰的身上。或许他是有道理的,因为在整个新疆地区K2是第一高峰。
    
    中国人其实对远在天边的昆仑山从来就不陌生。中国的神话大半都与昆仑山有关的,那里琼楼玉宇,那里仙女成群,那里高不可攀,中国惟一的所谓自生宗教“道教”更是与昆仑山结下不解之缘,地位最高的中国女神王母娘娘也住在昆仑山,又有多少神秘埋藏在那高山之殿!中国的神话对于“昆仑”的崇拜决非空穴来风。假如昆仑没有埋藏着秘密,远在长江黄河流域的人们为什么要传唱那里的神灵呢?
    
    在中国,大多数的古代人死后,假如有面向东、西的机会,绝大多数选择向西,而昆仑山恰在中国的西方。假如以此来证明人们确实崇拜喀喇昆仑山并非没有根据。与此形成对应的是:古埃及人假如死后有方向选择则一定是向东!天哪,昆仑山正在埃及之东!
    
    
    据说,在西藏也发现了金字塔群。冈底斯山是一条与喜马拉雅山脉并行的重要山脉,它的主峰冈仁波齐峰,位于普兰县境内,是藏民心目中的“神山”。山下的玛旁雍措湖被称作“圣湖”,每年朝圣转山的人不断。山的周围有喇嘛塔、玛尼堆、石刻经文等人文景观。冈仁波齐峰虽不是藏地最高的山峰,但很有名气,“金字塔群”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座大山外形确实与金字塔接近。初步的结论是,这座“金字塔山”不是人为而成,而是自然形成的景观。即便说这个山峰不是金字塔,那么它会不会正是金字塔模仿的自然原型?
    
    一步查寻资料,得到以下信息:冈仁波齐峰,海拔6638米,梵语称之为“湿婆(印度一位神的名字)的天堂”,藏语意为“神灵之山”。冈仁波齐峰的腰部是较大的淡红色平台,平台边缘被冰雪侵蚀,风化严重,呈犬牙状,平台上有一圈凹进去的沟槽。冈仁波齐峰经常被白云缭绕,峰顶终年积雪,威凛万峰之上,极具视觉和心灵震撼力。冈仁波齐峰被称为“神山”,苯教(西藏最原始的宗教)发源于此,每年来自印度、尼泊尔、不丹以及我国各大藏区的朝圣队伍络绎不绝。由于多种原因,它至今仍是一座无人问津的处女峰。为了表示尊敬,多数来到神山的游客都会转山。
    
    生活在““世界屋脊”的藏族为什么从远古就不避艰险,一直选择生活在环境恶劣的高原?这本身就是个疑问。难道没有人想到:为什么在海拔已经很高的拉萨,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会故意建立在一座山峰上使其看起来更高?并且他们为什么让整个宫殿更像一座山?他们为什么不首先考虑生活起居的方便而建在平地?紧接着的问题是:为什么宏大的布达拉宫恰好是红白两色的呢?当我走进布达拉宫时,我注意到为了保持那种经久不变的深红色,整个布达拉宫的红色部分并不是涂上的颜色,而是一种特殊红色木材的堆砌!生活在神圣高原的人们为什么选择红白相间的建筑?它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它模仿的是什么东西?这个红白两色和古埃及金字塔的红白两色建筑之间有什么内在关联吗?这红白的崇拜与埃及自古以来的上、下埃及的红、白两色是同一种含义吗?布达拉宫的设计师之所以要加入这些红色的木材作为墙体一定有着重要的原因,因为它实在太奇特了。
    
    不仅K2峰是个巨大的方锥体,而且珠穆朗玛峰也是如此被描述的。
    
    只有到达过藏区的人才能理解山民对大山的神圣感与虔诚,只有生活在大山跟前的人们或许才能理解大山的神圣,有没有可能有人把这种不可触及的神圣精神带到了埃及呢?如此多的巧合确实不得不让我们把几千年前的古埃及和中国的这片神奇的土地联系起来,与整个中国的大山联系起来。
    
    拉尔夫在并不知道这些有关“山崇拜”的资料之前,有什么证据证明埃及金字塔与喀喇昆仑山之间的神秘联系呢?他使用了许多数学方法,最后得出上述的结论。在亚历山大进入兴都库什山还没有找到他的“宝库”之前不得不撤兵了,他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寻找这个宝藏的秘密和钥匙就藏在金字塔的王后墓里,准确地说,那个墓是个结构图。“那条斜斜的大走廊代表印度和亚洲,对面那间小墓室代表中东,在它的两侧向内凹进去的两根‘手指’是红海和波斯湾。最后,国王墓室和那些神秘的上层墓室代表非洲大陆。”拉尔夫运用建筑学、物理学等学科知识说明这些通道或墓室都是特意的设置而非建筑本身的需要,这时候地球的纬度被及时地引进大金字塔内部的构造里。他的结论是:“这个伟大建筑中的任何一个部件都不是没有目的的”。
    
    拉尔夫的结论说明,古人类远比我们想像的聪明,也远比今天我们想像的走得要远,无论是地理探索上还是知识积累上,古埃及人都超出了我们的想像。其实我这几天正在思考一个问题:假如没有足够广泛区域内人们的物质支持,换句话说,假如不是具有全球殖民地的支持,埃及版图内的人群怎么可能具有如此的财力去建造那样宏大而无实用价值的东西?而且还是一个接一个地建设?实际上,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完全可以粗略计算出,那样的金字塔在古代原始条件下需要多少平方公里内的多少人群在多少时间内才可以连续建造出那些不可思议的建筑来。假如埃及的经济财力不够,那么答案就将迎刃而解:古埃及人一直控制着大片的海外殖民地。
    
    
    3、三山崇拜的迷雾
    
    在这幅“大金字塔”旁边一字排开的是三个等比的小金字塔,他们像三个小姐妹规规矩矩地站在威严母亲“大金字塔”旁边,非常明确地显示了他们的“辈分”不在一个级别。我有一个猜测:所有的金字塔几乎都是三个一组,他们只有这样排列才符合三峰向上的“山”的规律,才可以解释为什么古代除了“山字镜”之外还有那么多“山”形的符号确实并非来自一个普通的字,而是由“山崇拜”才出现了固定的“山”字,并且在人为制造对应崇拜物时都会故意三个一组!也就是说,中国的汉字“山”并非一个简单的像形文字,而是对于具体的“三山”或“三堆”崇拜而来。这个“山”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只能合数为“三”。
    
    “大金字塔”的另外两个“同辈”,他们组成了另外一个三“山”!在《卫星“眼中”的吉萨高原》中,人们清晰地看到9个金字塔,它们首先是一组巨大的三个金字塔整齐地排列为整齐的一行,大小与间距能够看出来他们是计划好的一组,完全没有其他可以与他们匹配的。但是在第一个“大金字塔”的前面又生出三个明显的小辈金字塔来,犹如一个母亲带了三个刚出生的婴儿一般,在第三个“大金字塔”面前又有另外三个排列为一行的婴儿金字塔来!我为这个规律的发现欣喜若狂!
    
    “丘”、“台”都是中国古代神圣的建筑,尤其兴盛于中国先秦,当时只有国家才可以建立“丘”、“台”,因为这本身就是国家权力的像征。
    
    “三星堆”被解释为“三座丘”!它们为什么是“三”堆呢?他们为什么不是“四”堆或“五”堆?这是一种巧合吗?它们的“三”和古埃及金字塔的三塔并列不是巧合,而是一种共同的宗教崇拜。古代“台”或者“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直接来自“山崇拜”。无论是山,还是丘、台,或者金字塔,它们曾经在古代像征着生命之源,是“知识的神殿”,或者说就是“山”,并且必须成“三”才有意义。
    
    从三山崇拜方面,其实我们还可以猜想,为什么中国的“王”字一定是三横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宝贵的玉石也是三横联系在一起的?它们是否也是三山崇拜的一个副产品呢?甲骨文的“王”字与“玉”同,“王”的金文为下面一“山”,上面一“干”。“皇”字则从“王”上面有个“白”顶,意思就是,下面有玉上面有雪,这就是昆仑山。金文可见“山”为“皇”顶,看来皇帝一定都与“三”有关。都露出了“三山”崇拜的端倪。
    
    有人认为在古代“三”“山”可能同音为这个“转化”最后一锤定音,“三”就是“山”,对“山”的崇拜进入到数目“三”的崇拜。
    
    其实还有一个怀疑,就是“三”崇拜另有根源。亚当生育了三个儿子,挪亚也生育了三个儿子,尤其是后者被认为是人类的再生祖先,具有非常的神圣意义,一般认为挪亚方舟也是三层的,似乎和对昆仑山的中国表述一样。所以“三”就会具有神圣的意义。中国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三皇”很有可能就是挪亚之子:雅弗、含、闪?
    
    
    4、金字塔的四方锥体与昆仑山众神的秘密
    
    为什么古埃及的金字塔一定是四方锥体呢?它为什么不是其他的形状呢?难道只有方形才是最容易建筑或者最稳固吗?假如不是的话,那么埃及人一定是因为崇拜某个天然巨大的方锥体。它为什么不可以是模仿了这个四方锥体的K2呢!世界上还有什么物体巨大而呈现白色的方锥体?还有什么东西被赋予过神圣的含义?惟有中国西南那片神圣的土地承受了那么多“白色女神”的青睐。假如在那里点清8000米以上的山峰还不算困难的话,那么点清7000米以及6000米以上的山峰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数量多得一般人无法准确统计。青藏高原的高山之林作为古埃及人的崇拜之源是完全可能的。神秘的西藏、古老的西藏****特的藏文化,我敢说那里还有许多的秘密在等待着人们去揭开。那里绝非只有地理风光,在远古时代,那里就是一个人文荟萃的神秘地带。
    
    昆仑山是上古中华大地的主神的居所,同时也是包括古埃及为源头的古希腊、古罗马众神的主神的“知识圣殿”。而古埃及的宗教是西方经典宗教的源头,包括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在古埃及的信仰土壤中发展起来的。而与此相对应的的东方宗教,包括印度教,佛教,道教,他们的主神也都指向了昆仑山脉。至少主神曾经来到过这里,这里曾经是主神的行宫。
    
    或许是8000年前的一场大洪水,或许更早,使东西方众神汇聚到天帝主神的居所昆仑山山脉,世界最高处躲避洪水,同时获得了天帝的知识、教诲和意志,而且发生了许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洪水退去后,众神各自下山回到自己的故乡重建自己的文明。由于众神的语言不同、性格差异、甚至种族的区别,导致他们各自对天帝的神谕领会各异,甚至是歪曲异化,故而也导致了各种族上古神话的类似和不同。这些异化和歪曲甚至使这些原有共同的主神的众神的后代人类常常以主神的名义自相残杀。
    
    公元前47年罗马恺撒大帝进军埃及,不知道是获得了神谕还是出于个人的原因。他把亚历山大图书馆付之一炬,馆内的70余卷的法老时期的著作荡然无存,包括马内松的的30卷《埃及史》,上面记载了远古的事件,民间习俗和宗教及所有历史记录。从此,埃及的丰富的知识和探询主神秘密的资料也一同销毁。
    
    也许是报应,在他遇刺身亡(公元前44年)之前,就有星占家对他作过预言忠告,不过他不大信这一套。但他遇刺之日,适有大彗星出现,连续七夜清晰可见,为此而出现各种说法。有的说此大彗星兆示恺撒之不朽;稍后的罗马著作家如普鲁塔克(Plutarch,《希腊罗马名人传》的作者)、卡修斯(Dio Cassius,公元2世纪时的历史学家,《罗马史》的作者)等人则注意到星占学家事前的预言;而奥维德在《变形记》(Metamorphoses)中对此事的描述更是充满诗人的想像力:
    
    维纳斯女神自苍穹飞降,立于元老院的人群中,但没人能看得见她。她从恺撒躯体内解救了灵魂,不让它飞散,而将它带上天界。但在向上飞升时,女神感到她所携灵魂化为一种神灵的质素焚烧起来。她不得已只好任它逸出怀中,灵魂升至月球天之上,变为明星,在广袤的空间中拖着一束火焰式的头发。
    
    这类伟人去世时出现奇异天像的意境和传说,也常出现在别的大人物身上。比如,据卡修斯记载,当帝国的第一任皇帝奥古斯都去世时,适有一次日全蚀发生,还有火球炽炭自天而降,以及“若干凄惨的彗星”。
    
    不知道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恺撒的行为和中国的秦始皇焚书坑儒(公元前259~210年)极为相似,年代也相近。这也许又是主神的旨意,东西方从此都失去了记载关于主神的文字的资料,通向主神的道路也就从此众说纷纭。尤其当政教合一的农业社会开始之后,出于统治阶级的利益,人们对主神意志的异化变得更加严重,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世俗化、目的化,甚至把少数虔诚地追寻真理,追寻主神最初教诲的人们定为“异教徒”加以迫害和排挤。即使如此,千百年来还是有许多仁人志士,从各种渠道获得主神的启示,为了寻找主神的真正神谕和真理而历尽艰辛,苦苦寻找。他们多半被主流宗教被定为异教徒,有的甚至把他们和那些不相信主神存在的邪教等同。
    
    如果这个关于昆仑主神的秘密不被历史或者人为的掩藏,那么现在人称的“丝绸之路”或许还有另一个名称,那就是通往主神行宫的“朝圣之路”、“问祖之路”。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恐怖推理 最新文章
有看过《我当道士那些年》的吗?
我所认识的龙族
一座楼兰古墓里竟然贴着我的照片——一个颠
粤东有个闹鬼村(绝对真实的30个诡异事件)
可以用做好事来抵消掉做坏事的恶报吗?
修仙悟
—个真正的师傅给你聊聊男人女人这些事
D旋上的异闻录,我的真实灵异经历。
阴阳鬼怪,一部关于平原的风水学
亲眼见许多男女小孩坐金元宝飞船直飞太空
上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12-29 00:31:09  更:2021-12-29 00:51:45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