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小说文学 ->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 正文阅读

[小说文学]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第1页]

作者:山朦胧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1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01


    第一回:秦皇嬴政东巡天下未遂愿 病危暂驻沙丘宫嘱托后事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始皇帝嬴政(1)为了彰显秦朝的强盛和稳固,在丞相李斯(2)、中车府令赵高(3)和他的第十八个儿子胡亥(4)的陪同下,自咸阳出发,南出武关(今陕西商洛市丹凤县),开始了他的第五次也是一生中的最后一次东巡。
    秦始皇这次巡游天下,前后历时近一年,行程一万余里,他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是秦皇嬴政巡游路线和用时最长的一次。除了日程安排得十分紧张以外,秦始皇还有一个久未实现的夙愿——那就是去东海寻找他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长生不老仙药。
    一路上,始皇帝嬴政的巡游车队在精锐的铁甲骑兵前后簇拥下,威武雄壮,旌旗飞扬,浩浩荡荡延绵十数里。所到之处,地方官员及百姓皆箪食壶浆,夹道迎送,山呼万岁,一片歌舞升平,安宁祥和的景象,令秦始皇嬴政深感欣慰。
    东巡队伍出武关先向东南方向行进一千五百里来到南郡(今湖北荆州市),始皇帝嬴政于此地视察民情,安抚百姓,然后再向东走五百里到达云梦(今湖北孝感市云梦县)。由于此地距离九嶷山舜帝陵尚有一千五百余里,秦始皇便在云梦筑起祭台,面向正南方的九嶷山(5)遥祭虞舜(6)。祭祀完毕,再从云梦出发向东南方向继续行进七百里到达九江郡(今江西九江市)。
    嬴政颇有兴致地登上雄奇瑰丽的庐山观赏大好河山,稍事歇息后,下山再乘楼船沿长江顺流东下一千余里到达丹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然后由此地乘船走运河南下七百余里,经钱塘江来到会稽(今浙江绍兴)。
    大禹乃中华民族共同尊奉的伟大先祖,也是秦始皇嬴政崇拜的大英雄。嬴政率众臣登上青葱瑰丽的会稽山,虔诚地祭拜大禹(7),照例命人作文刻石为自己歌功颂德,记载这次东巡之行壮举,然后派出数千人分乘几十艘大船,去海上各岛屿寻访炼丹的仙人道士。然而,数十天过去了,秦始皇并没有寻找到他日思夜想的长生不老仙药,心中极为失望。
    (未完待续)
    注释:
    (1)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后世尊称“千古一帝”。
    (2)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李斯楼村)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
    (3)赵高(?-前207年),秦始皇时任中车府令,掌管皇帝的乘舆诸车,是秦始皇最信任之人,秦二世时任丞相。
    (4)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嬴姓,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3年。
    (5)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位于湖南宁远县,得名于传说中的舜帝南巡。境内有舜源、娥皇、女英、杞林、石城、石楼、朱明、箫韶、桂林九座峰峦,《水经注》说:苍梧之野,罗岩九峰,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嶷山。舜帝南巡死于苍梧山下,葬于九嶷。
    (6)舜,虞氏,史称虞舜。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五帝之一,生于姚地(今河南濮阳)。
    (7)禹,夏后氏,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死后安葬与浙江绍兴市南的会稽山上,现存禹庙,禹陵,禹祠,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都来禹陵祭禹。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02

    第一回:秦皇嬴政东巡天下未遂愿 病危暂驻沙丘宫嘱托后事

    是日,晴空万里,阳光普照,秦皇嬴政独自站立于景色秀丽的会稽山顶,面向东方,驻足良久。虽是仲夏季节,天气炎热,但他却觉得冷风习习,透入骨髓。秦始皇眉头紧锁,满腹心事,沉默不语。他深邃的目光最后一次向着东海方向深情地眺望,然后率众臣下山,于江乘(今江苏南京栖霞区)乘船顺长江东下五百里,出海向北行驶。
    秦始皇的船队沿海岸行至琅琊(今山东青岛东南)停留十数日,再继续向北绕过成山(今山东威海荣成县)进入渤海,然后转而西行到达芝罘(今山东烟台芝罘区)。
    就在此时,刚毅好胜的秦皇嬴政听说这一带海面上经常出现一头巨大海怪,兴风作浪,力大无穷,人皆恐惧,于是豪气大振,命全部战船备好强弩,深入海上寻猎这头海怪。数日后,船队果然在海面上发现一只巨大的黑色海兽,这只怪物身长十余丈,头顶竟能喷出十数尺高的水柱,十分怪异,海兽在水中游动起来犹如战船,劈风斩浪,行动迅速,甚是骇人。
    秦始皇闻听寻到了怪兽,当即下令战船冲上前去,从四面将那海怪围住,一起发射强弩。一瞬间上千支利箭射向海怪,那海怪身中无数箭矢,疼痛得摇摆身躯,掀起滔天巨浪,往深海逃去。战船紧追不舍,一直追出数十里,海兽终于力竭而亡。
    秦皇嬴政命士兵将海兽拖回岸上,数百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把海怪拖上海滩。嬴政亲往观看,只见这只巨大海怪犹如一座小山丘一般,死后依然张着血盆大口,伤口处流出的油脂竟浸润了大片滩涂。始皇帝见战胜了海怪,龙颜大悦,遂下令全军登船西进,踏上了巡游的归途。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中旬,秦皇的船队于平原津(今山东德州黄河古渡口)靠岸停泊,东巡队伍由此地改走陆路继续向西进发,打算按原计划经邯郸返回咸阳。不料,始皇帝嬴政于此时突发疾病,仪仗车马走到广宗沙丘宫(今河北邢台广宗县)时,秦始皇病情急剧加重,只好暂时住进沙丘宫附近赵国时期建立的离宫治疗。然而,虽有随行御医全力施治,始皇帝的病情依然迅速恶化,眼看不治。
    (未完待续)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03
    第一回:秦皇嬴政东巡天下未遂愿 病危暂驻沙丘宫嘱托后事

    秦始皇嬴政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弥留之际,他把最信任的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传到病榻前,对二人说道:“朕患顽疾已久,多年来遍寻长生不老仙药未能如愿,甚是遗憾。朕如今突发沉疴,恐怕不久将见先祖于地下矣!”
    李斯劝慰始皇帝道:“圣上乃万乘之躯,有上天护佑,必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请皇上安心养病,不必多虑。”
    嬴政听了,闭目微微摇头,喘息片刻继续说道:“朕在位三十七年,称帝一十二年,登基以来,开疆扩土,扫平四海,威震八荒,天下安定,朕甚感欣慰。然如今朕最放心不下的,便是百年之后谁人可继帝位,捍卫和传承朕的江山基业。”
    秦始皇的诸位公子中,长公子扶苏(8)被大臣们普遍认为是最接近太子之位的人,秦始皇嬴政也早就属意于扶苏,多次在大臣面前夸奖扶苏宽厚仁和,文武兼备,可当大任,并让扶苏经受历练,熟悉朝中军政事务。
    然而,秦始皇嬴政还未立扶苏为太子,便在如何对待百家思想文化这一重大问题上,与长公子扶苏产生了分歧,嬴政随即疏远了扶苏。
    那是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始皇帝嬴政发现有儒生借古人讽刺、非议朝廷,散布不满言论,引起民心波动,这让嬴政深感忧虑。为了压制不同政见,统一思想,秦始皇打算采取强硬措施,于是,他召见丞相李斯,询问对付儒生的办法。
    李斯对此早有考虑,他认为儒生的学说严重影响了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必须严加惩处,遂向秦始皇奏报道:“启禀皇上,自古以来,各朝各代法律皆不尽相同,是按照本朝实际情况所制定。现在天下安定,政令畅通,百姓致力于农工,读书人应遵循朝廷法令。但是如今,儒生不去宣传我大秦法令,却去倡导效仿古法,非议朝廷,这是迷惑百姓,扰乱社稷。臣以为,过去天下之所以纷乱争战,正是因为国家没有统一的思想,诸侯各自为政,纷纷发难,宣扬自己的主张。而今皇上平定天下,统一法令,而儒生不但依旧用各种学说议论、攻击朝廷,倒行逆施,反对郡县制,而且口是心非,在朝堂之上赞颂皇上,走出朝廷却在民间大发诽谤言论扰乱社会。如果这种行为不严令禁止,那么皇上与朝廷的威望就必然受到损害,儒生与百姓就会结成党羽反对朝廷。
    所以,下臣建议,凡不是秦代所著史书以及《诗》、《书》、百家之言的书籍应全部焚毁,胆敢私藏禁书和私下宣讲《诗》《书》者判死罪。称颂古法而诽谤我大秦者灭九族。朝廷官吏查办此事不力者,与诽谤朝廷者同罪。如此,方可保海内平安,思想一致,社稷稳定!”
    (未完待续)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04

    第二回:秦始皇焚书坑儒冷落扶苏 千古一帝驾崩奸臣矫遗诏(1)


    始皇帝嬴政听罢李斯的建议,深以为然,他颔首说道:“爱卿所言甚合朕意,以往连年鏖战,征伐六国,百废待兴,朕倒是轻视了这帮儒生的能量。为了稳定大局,迅速恢复秩序,必须采取雷霆措施予以严厉打击!”
    于是,为了维护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核心的治国理念,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秦始皇下令各地郡县悉数焚烧民间私藏的六国史书和百家著作,严禁谈论除法家以外的各种学说。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嬴政又下令先后逮捕了四百六十多名对朝廷制度不满的儒生术士,在咸阳全部坑杀。
    然而,秦始皇对儒生所采取的严厉镇压措施虽然在短期内强制统一了思想,表面上维护了社稷稳定,却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摧残了文化学术的繁荣发展,引起了民间的强烈不满,这是秦皇嬴政所始料未及的。但是,在秦始皇执政时期,由于他的威望和铁腕统治,这种苗头尚不明显,却为秦始皇之后的社会剧烈动荡埋下了危机的火种。
    主张仁义宽容治国的长公子扶苏对父皇嬴政严厉压制诸子百家的政策表达了不同意见,耿直而善良的扶苏劝谏秦始皇道:“启禀父皇,现在天下安定未久,六国民众尚未完全真心归顺朝廷,当下还须施以仁政,教化于民。而儒生皆是六国之中知书达理、传播文化之人,如今父皇焚儒书,坑儒生,禁言百家,长此以往,儿臣恐失去民心,天下动荡,于我大秦不利。儿臣以为,从长远考虑,应宽容百家,暂缓焚书,安抚民心,稳定社稷,还望父皇明鉴!”
    秦始皇见自己寄予厚望的长公子扶苏竟然站在自己的对立面,公然反对焚书坑儒、禁止不同思想文化,不禁龙颜震怒,当众斥责扶苏道:“你好大的胆子,竟敢说朕做错了?这些儒生妄论国事,借古非今,煽动不满,反对施行郡县制,欲复辟分封旧制,毁我大秦基业,究竟是谁在扰乱民心,引起天下动荡?你身为大秦第一公子,以下犯上,袒护儒生,是想造反吗?”
    于是,秦始皇盛怒之下,颁布一道诏令,将扶苏派往北疆的上郡(今陕西榆林市绥德县),协助大将蒙恬(9)抵御匈奴,督建长城,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三年,秦皇嬴政再未提起立太子之事。
    但是,秦始皇始终把长公子扶苏当作太子看待,只是觉得自己正值壮年,立储之事并不急切,让扶苏继续经受一些历练,再立为储君不迟。不料,嬴政还未来得及亲自为长公子扶苏主持立储大典,悉心传授扶苏治国安邦之道,竟突发不治之症,这让病危之际的始皇帝嬴政心中焦虑不安。
    (未完待续)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05

    第二回:秦始皇焚书坑儒冷落扶苏 千古一帝驾崩奸臣矫遗诏(2)

    秦始皇无力地卧于病榻上喘息了一会儿,断断续续地对李斯和赵高说道:“朕的心里非常清楚,在诸公子之中,唯长公子扶苏刚毅勇武,睿智宽厚,善纳众言,富有政治远见,可继帝位,朕已经观察他多年。你二人即刻代朕立下遗诏,朕百年之后,由扶苏继任为秦二世皇帝,为我主持治丧。你们跟随朕多年,乃朕最信赖的心腹重臣,日后须尽忠竭力,辅佐扶苏处理朝中事务,保我秦朝江山千秋永固,赢氏天下万代相传!”
    李斯和赵高见秦始皇奄奄一息,命将归天,不禁痛哭流涕,跪在地上以头撞地,额头磕得红肿出血。二人向秦始皇发誓道:“臣等铭记皇帝嘱托,定尽心竭力辅佐新皇扶苏,效忠朝廷,死而后已!”
    李斯与赵高在秦始皇病榻前拟好了遗诏,加盖皇帝玉玺,呈始皇帝嬴政过目,嬴政强打精神仔细看罢,这才微微点头表示同意,随即疲倦地闭上双目昏睡过去。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二十一日(10),始皇帝嬴政驾崩于沙丘宫,终年五十岁。统一华夏、建立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的“千古一帝”,带着深深的遗憾和未了的心愿,就此结束了他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一生。同年九月,秦始皇安葬于骊山皇帝陵。
    九百余年后,唐代“诗仙”李白在他的《怀古·秦始皇》一诗中高度概括了秦始皇嬴政的一生,诗中慨叹道:
    “今日忆秦皇,虎视傲东方。一朝灭六国,功业盖穹苍。
    立志平天下,西北驱虎狼。役民数十万, 长城起边疆。
    欲寻不死药, 皇朝二世亡。不见始皇帝, 天地一苍茫!”
    秦始皇死后,早就居心叵测、图谋不轨的中车府令赵高急忙找来丞相李斯商议。赵高说道:“不知丞相想过没有?长公子扶苏为人狡猾奸诈,城府很深,他手握兵权,得到朝廷上下拥戴,他若继位登基,必不服从你我二人控制,于我们十分不利。为了保住你我的地位,须想个一劳永逸之策。”
    “中车府令大人的意思是?”李斯故作沉吟道。
    李斯深知赵高的为人,在赵高面前素来小心谨慎,毕恭毕敬,不敢多说半句,生怕被赵高抓住什么把柄,伺机报复。李斯知道赵高对公子扶苏一向十分忌惮,他见赵高竟如此大胆地议论太子扶苏,知道赵高此刻一定有了某种打算,便以试探的语气问赵高。
    (未完待续)
    
    注释:
    (8)扶苏(?~公元前210年),嬴姓,名扶苏,秦始皇长子,秦朝大臣。
    (9)蒙恬(约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今山东省蒙阴县人,秦朝时期名将,深得秦始皇宠信,曾率领三十万大军大败匈奴,监修万里长城,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曾经改良毛笔,被誉为“笔祖”。
    (10)秦时以每年十月为岁首,七月在十月之后。所以秦始皇当年十月开始东巡,同年七月病逝。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06

    第二回:秦始皇焚书坑儒冷落扶苏 千古一帝驾崩奸臣矫遗诏(3)

    “先皇第十八子胡亥今年二十岁,曾跟着我学习狱法,对我十分尊重。胡亥喜吃喝玩乐,贪婪酒色,不务正业,从不曾处理过朝廷事务,我看不如将胡亥扶上帝位,你我二人掌控军政大权,暗中控制朝廷,处理军机大事,丞相以为如何?”果如李斯所想,赵高已经有了打算。
    李斯听了,不禁牙关吸进一丝冷风,皱起眉头说道:“可是诏书已经拟好,皇帝驾崩的消息很快将传入咸阳,此时如何能换新帝?”
    听了赵高的打算,李斯心里对赵高如此胆大包天的计划暗暗吃惊。
    “哼哼,丞相尽管放心,我已下令把先皇驾崩的消息严密封锁,胆敢泄露者立斩。现在就请丞相修改诏书,立胡亥为秦二世。反正皇帝玉玺在我们手里,此事不难办到吧?”赵高面色阴鸷,盯着李斯的眼睛,话语中带着命令的口吻。
    李斯听了赵高的话,不由得胆战心惊,他掌管朝中立法刑律,怎能不知道私自篡改皇帝诏书是谋反灭门之罪,但是又不敢招惹赵高,心里已经没了主意,急忙问赵高道:“那,长公子扶苏该将如何处置?”
    “扶苏曾劝阻皇上勿坑杀儒生焚烧百家书籍,皇上因此震怒,发配他去北疆协助蒙恬督修长城,我们就以扶苏不尊先帝诏令,屡次抗命,意图谋反的罪名杀之!”
    赵高脸上露出凶恶狰狞的笑容,伸出右手在自己的脖颈处做了一个刎的动作。
    李斯一听,惊得几乎停止了呼吸,脸色苍白,脊背冒出冷汗。他心想,赵高为人阴鸷暴戾,心狠手辣,手下党羽众多,眼线密布,且掌控着拱卫朝廷的军权,在宫中无人敢于仰视,这次若是不从赵高,不仅是丢了秦朝丞相的地位和优厚的俸禄,恐怕自己与家人的性命也难保全,不如顺从了赵高的想法,免遭不测。于是一咬牙点头说道:“一不做二不休,就按赵大人说的办吧!”
    为了掩人耳目,秦始皇东巡的仪仗车队仍然按照原计划路线徐徐向咸阳行进。由于秦始皇的遗体开始腐败发臭,赵高命人买来大批海鲜,放入载着秦始皇遗体的马车前后的备用车内,海鲜在高温下很快腐烂散发出刺鼻的臭味,掩盖了秦皇嬴政的尸臭,众多随行官员皆被蒙在鼓里不知发生了何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07
    第三回:扶苏忠厚遵遗诏含悲自尽 赵高阴狠摧栋梁杀害蒙恬(1)

    车队进入咸阳,表面上一切如常,只是护卫皇宫的御林军人数突然增加,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如临大敌。第二天早朝时,大臣们迟迟不见始皇帝的身影,正在悄声议论时,只见赵高昂首阔步进入朝堂,径直登上台阶立于皇帝龙座旁边。
    众臣见赵高如此大胆,竟违背礼法,站立于皇帝御座旁边,不由得暗暗吃惊,正在这时,只听见赵高尖声说道:“宣旨——”
    众大臣不明所以,听说皇帝有旨,赶忙下跪听旨。赵高大声宣道:“先皇诏曰:朕即位三十七年,荡平六国,一统华夏,天下太平,民有所安,万邦咸服,朕甚欣慰。今朕沉疴复发,自知病将不起,欲传位新君。朕第十八子赢胡亥,人品贵重,聪颖好学,为人宽厚,勤奋知礼,堪当大任。朕决意传大位于太子赢胡亥,继帝位,即刻登基。诸皇子当戮力同心,共戴新君。众大臣当悉心辅弼,同扶社稷,保我大秦江山万年永固。长子赢扶苏屡违朕意,是为不孝,怀谋反之心,是为不忠,朕恐其危害朝廷社稷,着令其自裁。昭告海内,天下共知!”
    听了赵高宣读的先皇遗诏,大臣们这才知道始皇帝已经驾崩。皇宫里顿时发出一片哭嚎之声,继而,当大臣们听见秦始皇在遗诏中立胡亥为帝,竟将长公子扶苏赐死时,皆面面相觑,目瞪口呆,大惊失色,大殿里顿时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质疑之声。
    就在这时,只听见赵高厉声大喝道:“先皇有令,抗旨者立斩,刀斧手伺候!”
    大臣们转头四顾,果然见大殿内四周已经布满了仗剑握弓的秦军卫士,刀锋箭簇闪着寒光,早将大殿内众位大臣团团围住,如有不从者,必血溅当场,身首异处,于是人人自危,噤若寒蝉,无一人敢出面表示质疑。
    这年八月,长公子扶苏正在北部边境与大将蒙恬商议督建长城、抵御匈奴的事宜,突然卫士进来禀报,朝廷使者前来向扶苏宣读始皇帝诏书。扶苏不知何事,忙整理衣衫,请使者入内,跪地听旨。
    当听说自己最为尊崇的父皇已经驾崩时,善良孝顺的扶苏震惊至极,顿时犹如五雷轰顶,当场跪坐在地上痛哭失声,口中喃喃地说道:“父皇啊父皇,您怎么能抛下儿臣匆匆离去呢?儿臣未能见父皇最后一面,是大不孝矣!”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禾川TY 2022-04-16 21:43:27
    历史小说之所以难写,是因为很难掌握到历史人物的心思
    -----------------------------
    一是根据情节展开合理想象,二是按照自己的历史观和理解去设计人物心理。三是参考历史记载。总之,无论你如何描写历史人物的心理或者语言,都是正确的,因为无人知道千年以前的古人在当时如何思想,具体说的什么。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符合逻辑,事物发展逻辑,人物性格逻辑,故事情节推进逻辑。谢谢您的关注,祝好!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08
    第三回:扶苏忠厚遵遗诏含悲自尽 赵高阴狠摧栋梁杀害蒙恬(2)

    来使宣读完始皇帝遗诏,另一使者双手高举秦始皇生前最喜欢的“鹿卢”宝剑跪于扶苏面前,侍候扶苏自裁。
    扶苏听完父皇的“遗诏”,心如死灰,几近麻木,他哭泣着接过父皇的佩剑,拔剑在手,便要自刎。
    站在一旁的大将蒙恬感觉事情有些蹊跷,急忙上前对扶苏说道:“公子冷静,请您想一想,您乃先皇的长公子,一向尊重孝敬先皇,深受先皇喜爱,并无大罪,先皇怎会突然在遗诏中指责您图谋不轨,意欲造反,命你自裁?如今只见来使,并未见丞相李斯与中车府令赵高大人,在下以为其中必有蹊跷。公子应暂缓执行先皇遗诏,立刻回咸阳面见李斯、赵高大人问明情况,再执行遗诏不迟。在下愿带领一支人马随公子返回都城,以便有个照应!”
    扶苏心地善良仁厚,孝敬知礼,他听到父皇已经驾崩的消息,悲痛欲绝,万念俱灰,心中已不作他想。且有父皇的遗诏和随身佩带的“鹿卢剑”在此,知道皇命不可违,辩解亦是徒劳,扶苏不愿落个不忠不孝的名声,于是叹息一声,含泪说道:“既然父皇有旨,儿臣自当遵循,不然我有何面目见父皇在天之灵?将军不必多言,我就此随父皇去了罢!”
    说完,扶苏举起宝剑自刎而亡。可怜秦始皇临终寄予厚望的长公子扶苏非但未曾继位登基,反而含冤而死。
    唐代诗人胡曾在他的《咏史诗·杀子谷》中慨叹道:
    “举国贤良尽泪垂,扶苏屈死戍边时。
    至今谷口泉呜咽,犹似秦人恨李斯!”(11)
    扶苏死后不久,赵高为篡夺朝中军政大权,便勾结李斯再向心腹大患、对始皇帝忠心耿耿的蒙恬、蒙毅兄弟二人伸出了毒手。赵高心里清楚,蒙恬是秦始皇最信任的战将,手中握有三十万重兵,有勇有谋,战功赫赫,德高望重,其地位难以撼动。有蒙恬掌控秦军主力,任何人休想兴风作浪。而其弟蒙毅是秦始皇生前最为宠信的近臣,刚正不阿,直言敢谏,深孚众望,得到大臣们的一致拥护。
    赵高早年曾因贪污钱财被蒙毅判成死罪,幸亏始皇帝嬴政念及赵高平时勤勉乖巧,尽心侍奉自己,下令免其死罪。因而心肠歹毒的赵高早就对蒙毅恨之入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蒙氏兄弟二人一文一武,形成了护卫秦朝安全的一道屏障,蒙恬兄弟不除,赵高寝食难安,如坐针毡,独揽朝廷大权的图谋与野心便难以实现。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解:
    (11)呜咽泉位于今陕西绥德辛店乡的一个村子里,村子的名字也叫呜咽泉村。相传扶苏自刎之地有泉水涌出,其声如咽,后人名之曰“呜咽泉”。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09
    第三回:扶苏忠厚遵遗诏含悲自尽 赵高阴狠摧栋梁杀害蒙恬(3)

    于是,赵高拉拢李斯一起向秦二世胡亥进谗言道:“启禀皇上,蒙恬在北疆拥兵自重,自恃功高盖主,不从朝廷节制,公然反对您继承皇位,有谋反之嫌,应削去兵权,捉拿问罪!”
    胡亥听了虽然十分恼怒,但心里明白蒙恬乃不可多得的帅才,朝廷栋梁,曾深受先皇宠爱和信赖,有点犹豫不决,胡亥便问赵高道:“这蒙恬乃朝廷重臣,战功显赫,勇不可当,如除掉蒙恬,谁可担任其大将军之职?”
    赵高见胡亥拿不定主意,早有准备,回答道:“禀皇上,蒙恬位高权重,结党营私,其势力不可小觑,现在不除,必成大患。蒙恬副将王离乃我朝开国名将王翦之孙,智勇双全,久经战阵,对皇上忠心耿耿,堪当大任。”
    秦二世胡亥听了便对赵高说道:“嗯,如此甚好,朕命爱卿立刻逮捕蒙恬兄弟,问明罪行,按律处置!”
    赵高骗得胡亥旨意,随即以皇上的名义将蒙恬骗至阳周城(陕西靖边县杨桥畔镇一带),立刻下令分别拘捕蒙恬、蒙毅兄弟二人。赵高令狱吏对蒙毅施以严刑拷打,逼迫蒙毅招认犯了谋反之罪,蒙毅宁死不屈,赵高遂下令将蒙毅杀害于狱中。紧接着,赵高以“心怀不轨,意图谋反”的罪名,派人给狱中的蒙恬送去毒酒,让蒙恬饮鸩自裁,蒙恬几次提出要面见皇上申诉,均遭赵高拒绝。
    蒙恬明白自己难免一死,含冤长叹道:“我蒙恬一生忠于皇帝,忠于朝廷,从无二心,为捍卫北疆,保护大秦江山屡立战功,有何罪于上天,今日竟让我无过而死乎?”
    蒙恬说罢,接过毒酒一饮而尽。可怜大败匈奴、威震北疆、有“中华第一勇士”美称的秦朝一代名将竟死于非命。
    清代诗人阎秉庚在《蒙恬墓》一诗中感叹道:
    “春草离离墓道侵,千年塞下此冤沉。
    生前造就千枝笔,难写孤臣一片心!”(12)
    秦始皇丧期过后不久,胡亥继位登基,成为秦二世皇帝,改年号为秦二世元年(即公元前二百一十年),赵高自任郎中令(13),掌控宫中大权,李斯仍为丞相。
    但是,秦二世胡亥继位称帝后,却与赵高一样,整日坐卧不安,疑神疑鬼,害怕沙丘宫矫诏篡位一事迟早被人揭露,引起众怒,更担心自己的众兄弟会趁机出头联合大臣与自己争夺皇位,于是,胡亥召来赵高说道:“朕自登基以来,发现朕的兄弟姐妹皆对朕横眉冷对,议论纷纷,有意回避,令朕如芒刺在背,寝食难安,感觉受到很大威胁,不知爱卿可有办法为朕消除这一心头之患?”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解:
    (12)前回提到过,蒙恬第一个改造了毛笔,被称为“笔祖”。
    (13)郎中令,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官员,负责皇帝侍卫,官员举荐、任免,军事征伐等事宜。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10
    第四回:手足相残胡亥杀兄弟姐妹 赵高诛丞相李斯惨遭灭族(1)

    赵高心里当然明白,胡亥兄弟姐妹众多,对胡亥继位多有怀疑和不满,不除掉他们,对胡亥、对自己都是一大隐患。现在见秦二世胡亥主动说起此事,便趁机对胡亥说道:“皇上的兄弟众多,对皇帝的宝座皆有觊觎之心,他们的存在确实是对您的一大威胁,如不当机立断,采取非常手段,恐日后会酿成祸患。”
    胡亥听了连连点头说道:“朕担忧的正是如此,爱卿有何主意快快讲来无妨!”
    赵高故作沉吟片刻,然后试探道:“启禀皇上,处置此事虽有很大风险,但只要皇上您下了决心,臣等即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胡亥毫不迟疑地说道:“朕心意已决,只要保住朕的皇位,得享荣华安逸,朕的兄弟姐妹一个不留,全部除掉!”
    赵高听胡亥如此说,心中暗喜,见左右无人,便上前附在胡亥耳边低声说道:“皇上想办此事不难。皇上可下诏说自登基以来甚是想念众位兄弟姐妹,令他们入宫饮酒叙话,然后以‘私养甲士,秘密聚会,非议皇上,图谋篡位’的罪名,全部杀之!”
    胡亥听了赵高的主意,略一思索便点头同意道:“这办法甚好,看来也只能这样了,朕就交与爱卿立刻去办。”
    不久之后,在赵高策划和协助下,胡亥竟然残忍地将自己的全部兄弟姐妹三十余人尽皆杀害,以绝后患。
    事过之后,赵高对秦二世胡亥说道:“皇上已无心腹之患,可高枕无忧,尽可放心地享受安逸欢乐,美酒佳人,不必操劳朝政。朝廷事务繁重杂乱,处理政务十分辛苦,皇上尽管交与我和丞相李斯办理,遇有难以决断的大事再向皇上请示定夺。”
    胡亥听了,正中下怀,于是,便整日在望夷宫中花天酒地,沉溺于女色,不理朝政,并下令耗费国库巨资继续为父皇嬴政修造皇帝陵地上建筑,大建新宫殿阿房宫,极尽富丽奢华之能事。赵高从此独揽朝廷大权,结党营私,铲除异己,大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朝廷上下皆敢怒而不敢言。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赵高因为倒行逆施,实行酷刑统治,对百姓横征暴敛,加重征役,致使民怨沸腾,国家陷入混乱,各地时有民众反抗事件发生,终于引起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14)等大臣的强烈不满和反对。李斯、冯去疾几次上书劝谏秦二世胡亥,不能任由赵高为所欲为,贻误国事,应暂停建造阿房宫,减少税负,减轻百姓负担,以维持社稷安定。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解:
    (14)冯去疾(?—前208),秦朝时任右丞相,李斯是左丞相。秦代尊右,冯去疾名义上尊于李斯。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11
    第四回:手足相残胡亥杀兄弟姐妹 赵高诛丞相李斯惨遭灭族(2)

    胡亥看了李斯、冯去疾的奏报,发怒道:“这是先皇的基业怎能停工?朕刚刚继位登基,李斯就喋喋不休,胡言乱语,天下盗贼四起他不去治理,反而管到朕的头上了,他想干什么!”
    胡亥把李斯、冯去疾的奏折随手转交与赵高去处理。赵高看了李斯、冯去疾等人状告自己的奏折,恨得咬牙切齿,他见李斯、冯去疾已经成为自己专权横行的障碍,杀心陡起。
    赵高几经盘算,决定首先除掉握有兵权的冯去疾。他以秦二世胡亥的名义,下诏斥责在边关抗击匈奴的右丞相冯去疾违抗圣命,图谋不轨,意欲谋反,令冯去疾立刻回咸阳听候处理。
    冯去疾明白这是赵高蓄意报复,要除掉自己,他深知谋反是灭门大罪,如蒙冤回朝必死无疑。冯去疾正思忖间,手下将领劝说冯去疾道:“丞相,那赵高毒如蛇蝎,心狠手辣,您万万不可返回咸阳,以免遭遇不测!丞相可以‘边关战事紧张,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名义,暂不返回咸阳,以观动向,再做打算!”? ?
    冯去疾乃知书达理之人,他对众将领说道:“多谢将军们的美意,我若抗旨不遵滞留边关,也是对皇上不忠不敬的死罪。如不回咸阳,我这戴罪之人今后又将去往何处?我乃秦朝重臣,对朝廷忠心不二,日月可鉴,又岂能为奸臣诬告的不实之罪下狱受辱而死?”
    ? ? 进退两难,思虑再三之后,一代忠臣贤相冯去疾不愿忍受屈辱,无辜死于赵高之手,最终被迫在北疆大营内服毒自尽。? ? ? ?
    冯去疾被害之后,赵高意犹未尽,并未到此收手,决心斩尽杀绝,除掉最后的对手李斯。赵高施以离间之计,在秦二世胡亥面前诬告李斯道:“启禀皇上,据臣所知,先皇在位时,李斯就屡次劝阻先皇不要立您为皇太子,根据臣的情报,左丞相李斯与其子三川郡守李由自从皇上继位登基以来即心怀不满,屡屡以下犯上,且李斯的儿子李由手中握有兵权,此父子二人有谋反意图,危害朝廷,应追究罪责,望皇上明鉴!”
    ? ? 胡亥早就因为李斯倚老卖老,以父皇宠臣和长辈自居,屡次规劝自己不可耽于酒色、荒废朝政而对李斯感到厌烦和恼怒,他听了赵高的谗言,便不假思索,当即下诏拘捕李斯交由赵高审理。李斯落入赵高的手中,其下场可想而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12
    第四回:手足相残胡亥杀兄弟姐妹
    赵高诛丞相李斯惨遭灭族(3)

    ? ? 但是,狱中的李斯此时还对秦二世胡亥抱有幻想,他天真地以为秦二世皇上会念及自己当年为先皇嬴政出谋划策,实行新政,开疆扩土,建立秦朝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会让自己免于一死,于是在狱中提笔给秦二世胡亥写了一封申诉信。李斯在信中归纳列举出自己为秦朝所建立的七大功绩:一,灭六国建立秦朝;二,驱蛮夷扩大疆土;三,废分封巩固皇权;四,筑宗庙颂扬君主;五,修文字统一度量;六,修驰道车辆同轨;七,减刑罚轻徭薄税。可以说,李斯的这些功绩桩桩件件皆可称之为不世之功,无人能比。
    ? ? 然而,年迈而自信的李斯大概忘记了,赵高牢牢掌控着朝廷大权,他的书信根本不可能上奏到胡亥手里。赵高看了李斯写给皇上的申诉信,哪里是认罪伏法请求宽恕之言,字字句句在为自己歌功颂德,炫耀业绩,于是妒恨更盛,下令狱吏对李斯严刑拷打,逼其认罪。可怜李斯尝遍自己亲自发明的最惨无人道的种种酷刑,终于经不住残酷的折磨,只好签字画押,承认自己意图谋反。于是,胡亥传令,将李斯腰斩于市,并夷灭其三族。
    ?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7年)七月间,须发皆白的李斯同家人身穿囚衣,戴着枷锁被押往刑场,李斯对小儿子流泪苦笑道:“可记得当年我们曾牵着黄狗,自由自在地游玩于家乡田园之间,捕捉狡兎乎?如今永不复再现矣!”
    ? ?临刑前的李斯终于有所感悟,但为时已晚。
    ? ? 可怜一代大政治家、秦朝开国元勋竟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早知如此,何如当初秦始皇在世时便急流勇退,告老还乡,含饴弄孙,颐养天年?而李斯为保住自己的地位和荣耀而首鼠两端,助纣为虐,参与沙丘宫之变,篡改秦始皇遗诏,辅佐昏君登基,逼死公子扶苏,与赵高合伙协助秦二世胡亥杀害兄弟姐妹,误国害民,样样皆是死罪,落此腰斩灭族下场也是咎由自取,晚节不保,令人扼腕!
    李斯死后,赵高终于扫清了所有敢于公开对他表示不满的朝廷大臣,遂以秦二世胡亥的名义下诏,自任为秦朝丞相,独揽朝廷军政大权,从此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ty_豆腐780 2022-04-23 20:02:11
    好文,支持!
    -----------------------------
    感谢豆腐780先生鼓励赏光,祝好!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13
    第五回: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起义
    抗暴秦如火如荼陈胜称王(1)

    秦二世胡亥登基后不久,即下令在全国征调上百万民工,耗费巨资继续修建秦始皇陵墓和新宫殿阿房宫,因为入不敷出,造成国库匮乏,朝廷拿不出钱来维持这两个世所罕见的巨大工程的建造。
    面对这种状况,赵高非但没有减缓工程进度,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反而不断加重农民的徭役税负,对不满者采取严厉镇压措施,穷苦百姓被朝廷压榨得苦不堪言,忍无可忍,不断奋起抗争。当年被秦始皇嬴政灭国的韩、魏、赵、燕、楚、齐等六国的王室后裔和贵族也趁机死灰复燃,打起反暴秦的旗号,纷纷起兵抗击秦朝统治。秦朝末年,终于爆发了以陈胜(15)、吴广(16)为首的中国第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武装大起义。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的一天,一队穷苦农民在两名朝廷县尉的押送下,自淮北(指安徽北部)出发,前往北方一千八百余里的燕京渔阳(今北京平谷区下辖镇)地区戍边。
    队伍中,有两位身材高大的汉子被指定为屯长(17),协助县尉看管戍边人员。这二人便是楚国人士陈胜和吴广。陈胜、吴广虽是农民出身,却颇有见地,胸怀远大志向,不甘居于下层地位默默遭受王公贵族的欺压,一直寻求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有一日,陈胜受雇为大户人家耕作,烈日之下众人皆汗流浃背,疲乏劳累,但是为了养家糊口,只好咬牙坚持。
    陈胜停止劳作,立于田间沉思良久,遂对身边的伙伴们说道:“将来我等若是有人富贵了,大家不要忘记彼此啊!”
    一起耕作的伙伴们听了哈哈一笑说道:“陈胜,别说大话了,你就是一个种田的,有何富贵可言?”说完,大伙儿便继续在炎炎烈日下劳作。
    陈胜望着同伴们辛劳的背影,摇头叹息道:“男子汉大丈夫岂能安于现状?鸟雀怎会懂得鸿鹄之志哉!”(18)自此以后,陈胜便暗下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实现自己的志向。
    话说陈胜、吴广的戍边队伍走到半路上,不料天降暴雨,数日不停,平地水深及膝,看不清道路,无法继续行军,队伍被迫滞留在安徽宿州东南四十里的大泽乡。
    陈胜和吴广心里非常清楚,秦朝法律严苛,无论什么原因,如不按军令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这支近千人的队伍将全部被判死罪。如果逃跑被捉回也难逃活命,还要连累家族,唯一的办法就是拉起队伍起义反秦,或许可以争取一条活路。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释:
    (15)陈胜(?—前208年),字涉,阳城( 今河南省登封市东南,有争议)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首领。
    (16)吴广(?-前208),字叔,陈郡阳夏县(今河南太康县)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首领。
    (17)屯长,是指秦时戍边军队中的领队,管领50人。
    (18)鸿是指大雁,鹄则是天鹅,比喻飞行高远的大鸟。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14
    第五回: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起义
    抗暴秦如火如荼陈胜称王(2)

    陈胜对吴广说道:“兄弟,天降暴雨无法赶路,我等误了行程已是死罪。如今等也是死,逃也是死,干一番大事或许也是死,同样都是死,何如拼一下争取活路,或许搏个前程,你看如何?”
    吴广深以为然,他对陈胜说道:“兄长说得极是,我也是这个想法。天下受秦朝昏君酷吏统治已经多年,生灵涂炭,怨声载道,已经忍无可忍,退无可退,此时正是起义良机!”
    陈胜问吴广道:“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19)。不知兄弟想过没有,我等以什么名义起义最具号召力,可一呼百应,令天下人前来追随?”
    吴广略一思索,说道:“我听说秦始皇长公子扶苏贤德宽厚,善良开明,深孚众望,却被现今的秦二世胡亥勾结赵高、李斯所杀害,可是老百姓还不知道他已经去世;项燕(20)是当年楚国的一员名将,英勇仁厚,爱护士兵,屡立战功,深受楚国人爱戴。听说项燕败于秦军后不知所踪,他的死活一直是个谜,无人知晓。不如我们就用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向天下发出起义反秦的号召,必定有很多人前来响应,参加起义队伍!”
    “兄弟好主意,就按你说的办,我等起义顺应天意民心,名正言顺,就以秦公子扶苏和楚国的名义反了!”
    陈胜听了吴广所说,兴奋地连连点头,以拳击掌表示赞同。于是,陈胜和吴广经过周密策划,开始寻找时机实施起义计划。
    这天,秦军带队县尉强迫戍边队伍冒着大雨继续行军,吴广见押解戍边队伍的秦军县尉走了过来,故意当众大声扬言道:“路途遥远,雨下得如此之大,我等如何能按期到达?早晚也是死,不如大家跑了算了!”
    那县尉听了十分恼火,厉声喝到:“住口,你竟敢煽动作乱,想造反吗?”
    县尉说着,挥起皮鞭殴打吴广,另一个县尉见了也赶过来举起鞭子一起鞭打吴广。吴广一边奋力反抗,一边大喊道:“弟兄们看到了吗?秦军又随意欺侮暴打我们穷苦人了!”
    其中一个县尉见吴广不但反抗且高呼煽动语言,不禁大怒,拔出佩剑欲杀吴广,在一边等待时机的陈胜见状一个箭步跃上前去,抬手抓住那县尉握剑的手腕,顺势一拧,便将佩剑夺了过来,吴广也趁势夺得另一县尉的佩剑,这两个县尉手中没了兵器,又见陈胜、吴广勇猛过人,转身撒腿就跑,陈胜、吴广疾步赶上,一人一剑,瞬间杀死了这两个秦军带队军官。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释:
    (19)出自战国时期子思的《礼记·中庸》,原文:“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大意是,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做事先有准备,就不怕困难挫折;行事前制定计划,就不会手足无措。
    (20)项燕(?-公元前223年),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宿迁区)人,项梁之父,战国末年楚国名将,公元前223年,项燕大败于秦将王翦,自杀而亡。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15
    第五回: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起义
    抗暴秦如火如荼陈胜称王(3)

    陈胜随即一步跃上一辆运粮车,高声说道:“各位兄弟,我们在这里遇上大雨,已经误了朝廷规定的期限,按朝廷法令这是死罪,都要被判杀头。大丈夫何惧一死?不死便罢,即便是死也要拼命一搏,名扬后世。王侯将相难道天生就该享受荣华富贵,老百姓就该世代吃苦受穷、遭受欺压吗?为了活命,现今只有一条路可走,我等一起高举反秦起义大旗,打下咸阳,推翻秦朝,共享荣华富贵!”
    被押送戍边的农民兄弟刚才看见了陈胜和吴广的身手和胆识,大为震服,听了陈胜的鼓动齐声高呼:“愿听凭二位好汉的差遣,万死不辞,一起反了!”
    于是,陈胜、吴广率领这支千余人的队伍打着秦公子扶苏和楚国名将项燕的名号,旗帜上绣上“大楚”二字作为义军战旗,在当地搭起祭台,用两个被杀县尉的头颅作祭品举行了誓师大会,宣布即日起成立反秦起义队伍。陈胜自任将军,吴广做都尉(21),誓师大会结束后,二人随即带领起义军向秦军守卫的城邑发起进攻。
    起义军首先拿下大泽乡秦军营地,夺取了武器辎重,接着乘势攻下军事要地蕲县(今安徽宿州市蕲县镇)。陈胜、吴广的起义军一时名声大振,迅速传播,起义军队伍不断扩大。陈胜指挥起义军自蕲县一路向西进攻五百余里到达秦军重地陈县(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此时起义队伍已拥兵数万,战车几百辆。
    起义军士气高涨,一鼓作气攻下了昔日楚国都城陈县,取得了起义以来的第一场重大胜利。陈胜按捺不住自己的雄心和欲望,放弃了扶苏与项燕的旗号,在陈县宣布自立为楚王,建国号为“张楚”,即“张大楚国”之意,以图树立自己的威望和名号,凝聚楚国民心。陈胜封吴广为“代王”,领兵在一线作战,自己镇守陈县。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释:
    (21)都尉,秦时高等武官,在将军以下。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16
    第六回:起义军三路进攻直指咸阳
    放荡率性刘邦娶吕雉为妻(1)
    在陈胜、吴广起义壮举的鼓舞下,各个郡县的民众也纷纷自发地组织起来,冲入官府夺取兵器杀死当地秦朝官吏响应起义,投靠陈胜、吴广。陈胜见起义军日益壮大,已拥兵数十万,遂与吴广商议决定,以陈县(今河南淮阳)为张楚都城和起义军大本营,在军事上,实施“主力西征,偏师略地”的战略方针,组织六路大军四面出击,攻城略地。
    首先,起义军主力兵分三路向秦朝都城咸阳发起进攻。北路由代王吴广率领,进攻军事重镇荥阳(今河南荥阳市),然后沿黄河向西推进,攻击洛阳,打开通往咸阳的通道;南路由起义军将领宋留率领,取道宛城(今河南南阳市)自西南方向进攻武关(22),策应吴广的主力西进;中路则由义军将军周文(23)率领,取道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市北王垛村一带),进军关中,直取咸阳。
    与此同时,陈胜再派出三支大军,分别向东、北、南三个方向发起进攻——派义军将领武臣向北进攻原赵国地区,派周市进攻原魏国地区,派大将召平南下进攻原楚国地区,楚王陈胜则在陈县指挥各路大军作战。
    此时的陈胜,目光已经不是仅仅盯着秦朝都城咸阳,而是意图再现帝王的辉煌,称霸天下!起义不到三个月,全国各地都有人趁机打起了恢复六国的旗号,纷纷称王,反秦战争如火如荼,此伏彼起,却又是鱼龙混杂,各有所图。
    然而,此时的起义军首领陈胜起义不到两个月便迫不及待地立国称王,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错误——他忽略了自己当初发动起义时,是打着秦公子扶苏和楚国名将项燕的旗号聚拢民心,因而才得到了楚人的广泛拥护,而如今陈胜过早地抛弃了这一极具号召力的旗号,宣布立“张楚”为国号,自立为楚王,不仅断绝了颇具影响力的原楚国王公贵族及其后裔复国称王的希望,也打击了部分楚人拥护和参与反秦起义的积极性,产生了不良的离心作用,也对于大起义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埋下了隐患,只是此时起义军凯歌高奏,不断取得胜利,这些危机还没有暴露出来。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九月间,一个名叫刘季(24)的普通农民横空出世,也迫不得已在家乡组织队伍加入了反秦大军。他就是后来的汉朝开国君王,汉代第一个皇帝刘邦。
    刘邦原名刘季,出生于丰县沛邑(今江苏徐州丰县)一个农民家庭,在兄弟四人中排行老三。他虽然出身低微,家境贫寒,却为人豁达大度,无拘无束,仗义随性,爱喝酒交结朋友,因而与后来的开国名将曹参、樊哙、周勃、夏侯婴、卢绾(25)等一帮豪侠同乡结为挚友,常常聚在一起饮酒畅谈,纵论天下大事。但是由于手头拮据,刘邦常常是喝完酒却囊中羞涩无钱付酒资,于是只好打欠条,时间久了也不知道欠了酒家多少酒钱。
    后来,刘邦喝酒欠债一事被父亲刘太公得知,刘太公感觉脸上无光,气得连声责骂刘邦为“无赖”。刘邦并不因为挨了老父亲的责骂而有所收敛,照旧赊酒会友,不醉不归。
    但是酒家老板却喜欢刘邦的为人,并不向刘邦索要酒钱,因为刘邦在哪里喝酒,哪里就有众多客人前来,与刘邦对饮叙谈,店家反而生意兴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释:
    (22)武关,古晋楚、秦楚国界出入检查处。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成为"秦之四塞"。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23)周文(?-前209),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又名周章,陈县人。
    (24)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字季,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5)曹参(?-公元前190年),沛县人 ,西汉名将,开国功臣,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
    *樊哙(前242年-前189年),沛县人,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为业。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著名军事统帅,吕后之妹夫。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信任,为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封舞阳侯。
    *夏侯婴(?~公元前172年),今江苏省沛县人。 西汉开国功臣之一。
    *卢绾wǎn,(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4年),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人。汉朝开国功臣、异姓诸侯王之一。官至太尉,封为长安侯,燕王。后被怀疑谋反被迫逃往匈奴。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17
    第六回:起义军三路进攻直指咸阳
    放荡率性刘邦娶吕雉为妻(2)

    刘邦年轻时与同村一个妇人曹氏情投意合,每次喝得酩酊大醉便去曹氏家留宿。刘邦三十二岁那年,曹氏为他生下一个儿子,他便是刘邦的庶长子,刘邦十分喜欢,疼爱有加,他见儿子白白胖胖,干脆为他起名叫刘肥。
    刘肥少年时生母曹氏不幸因病早逝,刘邦此后更加怜惜这个庶出的长子刘肥,将他交与自己的父母刘太公夫妇抚养。后来大汉开国,登基称帝的刘邦封赏自己的爱子刘肥为齐王,都淄博,管辖七十三座城邑,成为汉朝管辖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的刘姓诸侯王,刘邦的嫡生公子皆无人可比。刘邦还不放心,他知道刘肥憨厚老实,担心他被人欺侮,于是,又命自己最信赖的心腹、智勇双全的开国功臣曹参为齐国丞相,辅佐刘肥治理齐国,由此足见刘邦重情重义,对他喜爱的第一个女人曹氏及长子刘肥用情至深。此是后话不表。
    刘邦自少年起便放荡不羁,无拘无束,游手好闲,不屑于做琐碎小事,既不善经商,又不喜务农,整日身背一把从不肯示人的“宝剑”四处游荡。直到三十五岁这年,才好不容易迎娶了吕家第三个孩子也是长女吕雉(26)为妻。
    说起吕雉下嫁刘邦,还有一段趣事。这一年,二十岁的吕雉随父母自单父县(今山东单县终兴镇)迁居至沛县。吕公的二子二女中,吕公最是疼爱老三也即长女吕雉,逢人便说:“我闺女吕雉有大富大贵之相,将来必是贵人!”旁人听了,皆以为吕公是因为自己闺女嫁不出去而故弄玄虚,听了也便一笑了之。
    迁来沛县不久,吕公为交结当地朋友而大摆酒宴,请当地官员豪绅名人前来做客。众人都知道吕公是周围一带小有名气的富豪,为人大度仗义,接到请帖岂能空手赴约,于是,皆携带钱财作为见面礼前来赴宴恭贺吕公乔迁之喜。
    并未接到请帖的刘邦听说这事后,心想,到富豪家赴宴既不用花钱,还可以喝到好酒吃上佳肴,何乐而不为?于是,身无分文,衣衫不整的刘邦大摇大摆地走进吕家宅院,边走边口中高喊:“沛县丰邑人士刘季奉上贺礼一万钱!”
    宴会接待人员一听吃了一惊,因为“一万钱”是个不小的数目,当地鲜有人能拿得出如此巨额贺礼,遂将刘邦视为贵客,引导刘邦进入宴会大堂。
    协助办理宴会的正是县里的官员萧何,他认识刘邦且颇知刘邦的秉性,见这刘邦分文不出竟高呼“献上贺礼一万钱”径直入内,急得抓耳挠腮又不便当众说破,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刘邦上了 。刘邦也不谦让,大咧咧地坐下来饮酒吃肉,大快朵颐,毫无顾忌,引得众人皆侧目而视,摇头不语。
    然而,这个与众不同、不尊礼数、有招摇撞骗之嫌、只顾一个人大吃大喝的刘邦,却引起了善于相面的吕公的注意。吕公见刘邦虽布衣旧衫,不修边幅,却额头饱满,鼻梁挺直,眼角微挑,气度不凡,眉宇间隐隐透出英气,便料定刘邦绝非凡人,将来必干成大事,不由得心中喜欢。于是,吕公不顾吕夫人的坚决反对,主动放低身段,托人向刘邦提亲,欲将自己的长女吕雉嫁给刘邦。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释:
    (26)吕雉(前241年-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史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单父(今山东单县)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高祖刘邦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18
    第六回:起义军三路进攻直指咸阳
    放荡率性刘邦娶吕雉为妻(3)

    吕雉聪慧过人,眼界甚高且极有主见,虽然早已过了婚嫁年龄,却依然不慌不忙,待字闺中,刺绣缝衣,孝敬父母。县令带着大宗彩礼,前来吕家为儿子提亲她都没有看在眼里,一口回绝,却一眼便相中了刘邦这个比自己大十五岁、放荡不羁、率性随意、无所事事、贫困潦倒、言行举止粗鲁的男人。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正值嬴政灭六国统一天下、自立为秦始皇这年,刘邦与吕雉在沛县完婚。
    不料,果如吕公所言,吕家这位当年吃苦耐劳、贤惠知礼、悉心侍奉丈夫刘邦和公婆的乖女儿吕雉,后来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独自执政达十六年,成为中国青史留名的杰出女性,令人不能不佩服吕公过人的眼力。自然这是后话了。
    婚后,吕雉为刘家生了一儿一女,即嫡长子刘盈,嫡长女也是刘邦唯一的女儿鲁元公主。刘邦的生活总算安顿下来,有所约束,花钱托人做了秦朝沛县泗水的一名亭长(27),负责十里方圆的治安、缉盗、调解家务纠纷之类,倒也忙碌自在。
    有一日,刘邦奉县令之命去咸阳公干,行至咸阳大街上,刘邦忽然听到远处传来阵阵马蹄声,忙抬头一看,只见有近百名秦军骑兵疾驰而来,边奔驰边高声大喊道:“皇帝驾临,快快下跪迎接,务要肃静,不得妄动!”刘邦听了急忙与街上的行人和店
    铺商人等跪在道边等候秦始皇的仪仗车马。
    片刻,但见始皇帝嬴政的六驾马车缓缓而来,那马车金碧辉煌,豪华至极,六匹驾车的骏马一色枣红,鬃毛光亮,高大雄健,步态齐整。数千名秦军精锐骑兵个个英俊彪悍,铠甲鲜亮,簇拥于始皇帝的马车前后左右,仪仗队旌旗飘扬,肃穆庄严,甚是威武雄壮,场面令人震撼。
    刘邦第一次见到秦朝皇帝的车队竟如此华丽壮观,十分震惊,心中艳羡不已,他望着渐渐远去的皇帝车队伫立良久,不禁暗暗赞叹道:“大丈夫做人当顶天立地,威风八面,诚如这天子一般矣!”
    因性格豁达仗义,为人随和,办事公道,不拘小节又爱交结朋友,刘邦受到当地百姓的敬重,在沛丰一带颇有些名气。由于担任了县里的小吏,刘邦由此认识了在沛县衙门掌管人事的官员、后来成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的萧何(28),萧何为人忠厚诚恳,办事干练,心思缜密,与刘邦很是相投,二人遂成为至交,这为刘邦以后东征西战,称霸天下打下了极为重要的基础。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释:
    (27)亭长,秦时设置,每十里设一亭长,负责治安,缉盗,调解民事纠纷等。
    (28)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西汉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汉开国功臣之一,先后辅佐汉太祖刘邦和汉惠帝两代帝王。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19
    第七回:少年刘邦深山获龙渊宝剑
    沛公仗义遣散赴骊山民工(上)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春,此时始皇帝嬴政还在最后一次东巡的路上。沛县县令派刘邦为泗水郡(治所在今沛县)押送一批民工前往骊山(在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修建秦始皇陵墓。
    但是民工们都知道去骊山修皇帝陵不但极为艰苦,而且生死难料,有去无回,所以很多人走到半路上就趁半夜偷偷逃跑了。刘邦仗义仁厚,他知道为秦始皇建造陵墓的艰难,下不了狠心严厉管束和斥责这些前去服劳役的穷苦民工,只是佯装不见,任其逃离。
    其时,刘邦心中也在暗暗思忖:沛县至骊山相距一千八百里,路途遥远,即便到达骊山,民工恐怕也所剩不多,自己不能如数交付民工,必定难以交差,后果难料,今后将何去何从?
    这一天傍晚,民工队伍来到了芒砀山(29)下,大家正走得口干舌燥,饥肠辘辘,正好见到路边有一酒肆,刘邦就让队伍停下来歇息。刘邦查点一下人数,发现人已经跑了差不多一半,于是就请大家饮酒吃肉。
    每人喝完一大碗酒,刘邦便对民工们说道:“弟兄们,秦朝残暴,民不聊生,我刘季知道你们家中皆有父母妻儿,生活艰难,不愿前往骊山服苦役,即便去了恐怕也难以活着返回家乡。我看不如趁现在天色黑暗且道路偏僻,行人稀少,大家都各自逃命去吧!”
    民工们听了面露喜色,将信将疑,刘邦见了笑笑对众位民工抱拳说道:“弟兄们放心离去便是,我刘季说话算数。放走了各位,我也犯了朝廷死罪,已经是有家难归,从此我刘季也要远走高飞了。还望各位弟兄们一路顺风,善自珍重,我看如今朝廷不顾百姓死活,施以苛捐重税,恐气数将尽,社稷大乱,我们就此别过,或许后会有期!”
    刘邦的仗义大度之举令大家深为感激,一再向刘邦施礼道谢方才四散离去。民工中有十多个壮士十分敬佩刘邦的义气和胆识,对刘邦说道:“我们几人没有什么家庭牵挂,愿跟随兄长一起闯荡天下,寻条活路,誓不离弃!”
    刘邦见竟有人愿意留下来跟随自己,不由得喜出望外,连连说道:“好好,从此以后我们便是好兄弟,一家人,荣辱同享,生死与共,不离不弃!”
    众位兄弟对刘邦说道:“今后你就是我们的大哥,一切听从大哥号令!”
    看看天色已晚,刘邦便与众兄弟就地宿营,第二天清晨,刘邦带着大家向芒砀山深处退去,隐蔽起来观察时局再做打算。
    芒砀山又称“仙女峰”,位于沛县西南大约三百余里,此山虽不甚高,却挺拔峻峭,溪流纵横,森林密布,郁郁葱葱,周围有二十余座山峰拱卫,地形复杂,有利于人员潜伏其中。
    相传统一古华夏的伟大王者黄帝和他的勇猛强悍的对手蚩尤(30)都曾到过此山。春秋战国时期,孔夫子也曾在奔走各国宣扬自己的学说途中,于此山中为弟子讲学,因而后人把孔子讲学的山峰命名曰“夫子山”,以志纪念和颂扬。
    世人皆认为芒砀山自古以来即有帝王之气,甚为景仰神往,因此,刘邦决定反叛朝廷进入芒砀山,乃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关乎自己一生命运的重大抉择。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29)芒砀山,古称砀山,又称"仙女峰",位于豫、皖、苏、鲁四省结合部的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
    (30)蚩尤,据传是上古时代九黎部落联盟的酋长,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兄弟八十一人(81个氏族部落)个个本领非凡,骁勇善战。原与炎帝是同一部落,后来分开发生战争,炎帝与黄帝联合最终击败蚩尤,统一了华夏。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20
    第七回:少年刘邦深山获龙渊宝剑
    沛公仗义遣散赴骊山民工(中)

    刘邦一行人正在山路间行进,突然,前面有人惊恐地大喊道:“蛇,这里有大蛇拦路!”一行人听说前面有蛇,都停了下来纷纷后退,无人敢向前一步。
    刘邦听见前面有人呼喊有大蛇拦路,急忙走上前去察看。他顺着众人恐惧的目光望向远处,果然发现有一条十数尺长,胳臂粗细的白色大蛇,盘于山路中间,蛇头高高竖起,血红的细舌吞吐着,凶恶地盯着来人,队伍中有人害怕了,提出赶紧退回去另寻进山的道路。
    刘邦见状毫不畏惧地向白蛇走去,那白蛇察觉有人接近,舌头上下左右伸缩着探试几下,盯住了刘邦所在的位置,立刻迅疾地探出蛇身,凶猛地朝刘邦袭来。说时迟那时快,刘邦没有半点迟疑,闪身躲过白蛇的攻击,闪电般拔剑向蛇的颈部砍去!
    刘邦的这把三尺宝剑是他最心爱之物,随身佩戴,从不离身,极少有人见过宝剑的真容。说起此剑还有一个传奇般的故事。
    刘邦家乡丰县境内有一座山名曰东华山,此山风景宜人,秀丽无比,山中古树苍翠,怪石嶙峋,野花遍地,鸟儿啁啾,古泗水依山缓缓流过。山谷中有清泉一眼,自石洞中汩汩涌出,四季不涸。因传说此泉通着东海龙宫,因此当地人称其为“龙泉”。
    刘邦少年时顽皮好动,又因家境贫寒,早早辍学,所以闲来无事便常到山里来捉鸟猎兔打发时光。这一日,刘邦因为追踪野兔,走入一条狭窄幽深的山谷。忽然,刘邦见一童颜鹤发、面色红润,颇有仙人之貌的老翁在龙泉边燃起炭火,挥舞铁锤“叮叮当当”地打造一长形物体,并不时以龙泉之水淬火,那烧得通红的物体便霎时升腾起阵阵雪白的雾气。
    刘邦走上前去好奇地问老翁道:“老伯,您在打造何物?”
    老翁扭头打量刘邦一眼笑笑说道:“呵呵,我在打造一柄上好的宝剑!”
    刘邦又问道:“不知老伯锻造一把好剑需要多久?”
    “日夜不停,也需要七七四十九天!”老翁边忙碌边答道。
    刘邦听了十分惊奇地问铸剑老翁道:“一把剑为何需要打造这么长的时间?”
    老翁将那柄尚未完工的剑插入通红的炭火中,手抚颌下雪白的长髯,看着刘邦说道:“因为我锻造的这把宝剑,是要献给未来的君王打天下的,所以必须倾注心血,精心打造,不可有半点瑕疵!”
    刘邦少年无畏,口无遮拦,听了哈哈一笑,豪迈地对老翁说道:“我就是真龙天子,未来的皇帝,老伯打造好这把宝剑就送与我吧!”
    老翁慈祥地看着刘邦,赞许地颔首说道:“你这少年,胆量不小啊,有志向!”
    说完,老翁用异样的目光细细端详了刘邦一番,沉思一下说道:“好吧,我还须半月方可打造好这柄宝剑,既然你想得到这把剑,老伯便答应送与你。你可在半月后的三更时分,到谷底的山洞中来找我取剑。你可敢来?”
    刘邦答道:“这有何难?我无所畏惧,定准时来找您取剑!”刘邦听铸剑老伯愿意将宝剑送与自己,十分欢喜,遂辞拜老翁离去。
    半月后的这天夜里,狂风呼啸,阴云密布,天上没有星光,伸手不见五指。刘邦不到二更天就早早起身赶往东华山。荒野中漆黑一片,不知是什么野兽不时发出声声嚎叫,路边的残坟枯骨闪着莹莹绿光,令人毛骨悚然。但是少年刘邦却毫不畏惧,拨开荆棘蒿草,寻路前行,终于找到了深谷中的山洞。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21
    第七回:少年刘邦深山获龙渊宝剑
    沛公仗义遣散赴骊山民工(下)

    刘邦在洞口见老翁面朝一盏昏黄的油灯,背对自己端坐不动,心想,这老伯定是正在静坐修炼,便没有上前打扰,静静地站立在洞口外面等候。?
    到了五更时分,天空微微发白,山谷中飘起蔼蔼雾气,宛若仙境,这时刘邦听见
    老翁朗声笑道:“呵呵,进来吧,勇敢的少年!”?
    刘邦听见老翁召唤,忙走进山洞,向老翁施礼道:“晚辈来得早了点,不敢打扰老伯静修。”?
    老翁也不说话,从身边拿起一柄放在镶着金边龙纹剑鞘内的佩剑,左手持鞘,右手握住剑柄徐徐抽出宝剑,但见剑锋寒气逼人,光芒四射,如星光闪烁照亮整个山洞——这确实是一柄世所罕见的宝剑!?
    老翁颇为得意地伸出左手中指轻轻弹一下剑身,那宝剑竟然发出低长的“嗡嗡”之声,隐隐含有杀气。老翁将剑插入剑鞘交与刘邦,微笑着对刘邦说道:“此剑如何?你比试一下可顺手?”?
    刘邦躬身双手接过宝剑,见那剑鞘上刻有“龙渊”(31)二个遒劲的篆字,惊喜地施礼说道:“此剑为龙渊宝剑,多谢老伯!”?
    刘邦自幼跟着当地武师学习剑术,颇有心得,说罢抽出宝剑,凝神忆一下剑诀,随即摆出一个剑术起势,深吸一口气,便挥剑舞了起来。只见剑光飞舞,在昏暗中划出道道弧形,竟掠起阵阵冷风。?
    老翁看了捋着胡须点头称赞道:“好,剑术不错!”?
    刘邦有点不好意思,收住宝剑,站稳,徐徐吐气,然后对老翁施礼说道:“多谢老伯夸奖,晚辈技拙,怎能入您老人家法眼?”?
    老翁炯炯有神的双眼看着刘邦,谆谆嘱咐说:“吾一生铸剑,走遍深山大川,寻找上好矿料,此龙渊宝剑世间仅此一件,坚韧无比,是吾最为得意之作,只有高洁贤德之人才配拥有它!”?
    老翁说到这里顿了一顿,见刘邦凝神细听,便加重语气接着说道:“我看你虽年少缺乏历练,眉宇间却暗藏英气,稳重大度,神态不凡,将来定能干出一番事业。望你好自为之,当胸怀天下,顺应时势,将来若时机成熟,勿忘仗此剑斩妖孽,杀贪官,除暴政,安万民,百折不挠,愈挫愈勇,必能成就霸业矣!”?
    刘邦听见老翁说出这番语重心长的话语,不由得激情澎湃,雄心勃发,急忙下跪向老翁行叩首之礼,口中说道:“晚辈刘季谨记老伯指点,定当披荆斩棘,奋力前行,不辜负恩伯厚望!”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31)龙渊剑,又名龙泉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有二千六百多年,是中国古代名剑,诚信高洁之剑。传说是由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欧冶子首先发现了铜和铁性能的不同之处,冶铸出了世界上第一把铁剑——“龙渊”,开创了中国冷兵器之先河。史载他为越王铸了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五剑,是中国古代铸剑鼻祖。到唐高祖李渊时,为避讳“渊”字,改名“龙泉剑”至今。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22
    第八回:刘邦怒斩白蛇蛰伏芒砀山
    好友背叛失丰邑投奔项梁(上)

    刘邦说完不见老翁回应,忙抬起头来再看时,铸剑老翁已经无影无踪,不知去向。少年刘邦明白遇见了高人,遂眼含热泪,向着洞口恭恭敬敬拜了三拜,口中说道:“晚辈恭送恩伯!”拜罢方才起身。自此之后,这把“龙渊”宝剑跟随刘邦几十年,征战杀伐,走遍天下,形影不离。
    再说刘邦率众人行走在进入芒砀山的路上,见那拦路白蛇凶猛地向自己扑来,电光石火间,龙渊宝剑已经出鞘,刘邦仗剑在手迅疾地后撤一步,同时挥剑砍去,但见剑光一闪,白蛇顿时被削为两截,在地上翻滚片刻便一动不动了。
    躲得远远的众人见白蛇被刘邦杀死,一片欢呼,方敢慢慢走近前来观看。几个胆子稍大的汉子找来几根粗树枝,将死掉的白蛇挑入道边草丛中,刘邦带着众弟兄继续赶路。?
    刘邦潜入芒砀山不久,传来秦始皇嬴政驾崩、皇上第十八子胡亥继位的消息,天下为之震动。饱读诗书、善于识人的萧何看出这个随性而为、言行粗鲁实则极有心机的泗水亭长刘季是个干大事之人,其本事和魄力远非常人可比,而秦朝已经是风雨飘摇,日薄西山,朝不保夕,于是一咬牙一跺脚豁了出去,邀约在县里任狱吏的好友曹参和刘邦的同乡挚友樊哙、周勃、夏侯婴、卢绾、王陵等数人,一同追随刘邦上了芒砀山,这些好汉后来皆成为战功卓著的大汉开国功臣。
    萧何进山后,听刘邦轻描淡写地说起在山路上腰斩白蛇之事,便想起先秦时期的一个传说:五百多年前,秦文公(32)睡梦中见到一条巨大白蛇化为白衣童子前来托梦,说是天帝派他下凡册封秦文公为白帝,贵为天子。秦文公梦醒之后有些疑惑,便召来占卜大臣解梦。占卜大臣掐算后,恭贺秦文公道:“启奏陛下,白蛇入梦乃大吉之兆,陛下自当有天子之命,贵不可言,可喜可贺!”?
    秦文公听了大喜,自此以后视白蛇为秦国吉祥之物,奉若神灵。如今刘邦反秦斩断白蛇,也即象征着秦朝必将败亡于刘邦之手,此乃天命使然也!?
    于是,萧何便暗中派人将刘邦斩白蛇之事四处传播,而聪慧的吕雉也逢人便讲,她每次夜间进芒砀山给夫君刘邦送衣送饭,从不用辨认道路与方向,哪里现出五彩祥光,哪里便一定是刘邦的驻地。众人听了皆深信不疑,认为刘邦定是上天派来的灭秦之人,是天子化身,于是前来芒砀山归附者与日俱增。?
    渐渐地,竟有三千余人慕名而来投奔刘邦,刘邦便让会武功的周勃、樊哙、曹参等人教练众人演习武艺,为将来打仗做准备。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九月间,这年四十八岁的刘邦听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抗秦,反秦浪潮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他感到出山时机已经到来,于是集合队伍宣布起义,抗击秦朝暴政。刘邦突然自芒砀山出兵,迅速攻占了仅有少量秦军守卫的沛县丰邑等城池,刘邦把大本营设在自己的出生地丰邑,受到当地乡亲百姓的欢迎和拥护,大家皆尊称刘邦为沛公。?
    不久,刘邦听说秦军据守的薛城(山东枣庄市薛城区)囤有大批粮食和财产,决定让同乡好友雍齿(33)守卫丰邑,自己率义军攻打薛城。谁料想,薛城的秦军防守十分顽强,见到义军靠近就乱箭齐射,义军士兵伤亡多人,无法靠近城墙。刘邦见自己的队伍既无攻城装备又无攻城经验,难以攻取薛城,只好收兵返回丰邑再做打算。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32)秦文公(?―公元前716年),嬴姓赵氏,秦襄公之子 ,春秋时期秦国第七代君主,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16年在位,时间长达50年。在位时下令建城邑,百姓定居,设立史官记载大事,打败西戎,秦国疆土扩展至宝鸡一带,收拢周朝遗民为秦民,制定灭三族的刑法,注重发展农业。
    (33)雍齿(?-公元前192年),秦末泗水郡沛县人,刘邦同乡。
    @ty_144778789 2022-05-05 12:45:38
    @山朦胧 :本土豪赏1根 鹅毛 (10赏金)聊表敬意,礼轻情意重!【 我也要打赏 】
    -----------------------------
    万分感谢赏光鼓励,祝好!
    @ty_144778789 2022-05-05 12:46:00
    @山朦胧 :本土豪赏1根 鹅毛 (10赏金)聊表敬意,礼轻情意重!【 我也要打赏 】
    -----------------------------
    万分感谢赏光鼓励,祝好!
    @ty_144778789 2022-05-05 13:02:41
    欣赏佳作,文友加油
    -----------------------------
    万分感谢赏光鼓励,顺颂安康!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23
    第八回:刘邦怒斩白蛇蛰伏芒砀山
    好友背叛失丰邑投奔项梁(上)?

    然而,刘邦万万没有料到,自己认作同乡好友的雍齿竟是个不顾廉耻、背信弃义的小人,他因为出身富裕之家,多读了几年书,一直瞧不起出身低微且言语粗鲁的刘邦,感到与刘邦这种粗人羞于为伍,更不愿在刘邦手下听其发号施令,早欲脱离刘邦另立门户。
    刘邦带着队伍攻打薛城的时候,恰逢拒不服从陈胜号令,擅自归顺魏国的起义军将领周市自魏地过来扩大地盘,雍齿见魏国实力强大,便请周市入城叙话。
    周市劝说雍齿道:“那刘季乃一泗水亭长,无兵无将,不懂军事,仅带三千农夫举义造反,有何前程?依雍大人的才能,可任沛县县令,既有俸禄又有实权,立了战功还可以加官进爵,何乐而不为?不如趁此机会当机立断,归附魏王!”?
    雍齿经不住利益诱惑,不惜出卖良心,见利忘义,背叛共同举义的众位朋友弟兄,与刘邦反目为仇,连同沛县县城和丰邑一起献给了魏国,做了沛县县令。?
    刘邦此时尚不知自己已经无家可归,他带着打了败仗、疲惫不堪、士气低落的义军弟兄们出征归来,却远远看见丰邑城门紧闭,城头上竖起“魏”字大旗,还不明白发生了何事。正诧异间,却见雍齿站在城头上高声说道:“刘季听着,我已经归顺魏王,现在已是沛县县令,你若愿意服从我的命令,我可以给你一支队伍,替魏王打天下,如若不听我号令,那就立刻离开沛县,另谋出路去罢!”?
    刘邦见自己竟然被最为信任的同乡友人出卖,怒不可遏,对着城头上的雍齿破口大骂道:“雍齿你这畜生,无耻小人,我刘季交你这种朋友算是瞎了眼了,我今天不杀你誓不为人!”
    刘邦随即指挥手下人马攻打丰邑,想夺回自己的大本营。但是,丰邑城池高大坚固,刘邦打了一天也没能攻破城门,还伤了不少弟兄,刘邦无奈,只好放弃攻城,带着众弟兄在沛丰一带游击作战,但收获甚微。
    刘邦遭到此次意料不到的打击,气得大病一场,精神萎靡,竟至于卧床不起,差点丢了性命,从此切齿痛恨雍齿此人。?
    在夫人吕雉的悉心照料下,半个月之后刘邦的身体才得以渐渐康复。经历了这次雍齿背叛的遭遇,刘邦在病榻上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他深深意识自己的三千余人马势单力薄,无法进行大规模作战和攻城略地,要生存壮大,必须首先归附于一股强大势力作为依托,再寻找时机逐渐扩张实力,方能干成大事。刘邦看到项梁(34)带领的楚国义军声势浩大,而且打出了楚王的旗号,受到广大民众拥戴,于是决定率领自己的队伍投奔项梁、项羽(35)叔侄的起义大军,共同抗秦。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34)项梁(?―公元前208年),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省宿迁)人。秦末著名起义军首领之一,楚国贵族项燕之子,项羽的叔父。
    (35)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秦朝末年起义军统帅、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的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韩信齐名。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24
    第九回:刘邦于微山湖畔一遇张良
    博浪沙勇刺秦皇惊天动地(上)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正月这天,刘邦率义军欲夺回被雍齿窃据的丰沛没有成功,于是决定率队伍离开家乡,向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进发,打算寻找项梁的义军,借兵再次攻打丰邑,杀了雍齿以泄心头之恨。?
    这天,刘邦的人马在通往留县(今江苏沛县微山湖附近)的路上正在行军,遇见一个白面书生,身后带着数百人马在匆匆赶路。这白面书生年约四十多岁年纪,衣衫整齐,相貌清癯,个子不高,身形消瘦,颌下一缕长须,两眼深邃明亮,透着智慧和一丝淡淡的忧郁,颇有些仙风道骨之态。这书生牵着马匹并不骑乘,马背上却驮着满满两袋书卷,他正是数年后辅佐刘邦取得天下的大功臣、被后人称为继周朝大军师姜子牙之后的第一杰出军师张良(36)。
    刘邦向来不喜欢读书人,他认为读书人念起书来摇头光脑,洋洋得意,故意卖弄,满口晦涩字眼,令人望而生厌。且书生虽满腹经纶,夸夸其谈,却没什么本事,纸上谈兵,干不成大事,怎比得上自己手持一柄三尺宝剑,除暴安良,功在天下?但是,因一路行军有些寂寞无聊,两支队伍又是同路,刘邦便姑且与张良一边攀谈一边赶路。
    张良乃颍川城父(今河南平顶山郏县)人,出身于韩国贵族家庭,祖父、父亲皆为韩国丞相,因而张良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理,志向远大,一心要继承先辈遗志,匡扶社稷,壮大韩国。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始皇帝嬴政派秦军攻克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俘虏韩王安,遂将韩地设为秦国颍川郡,韩国随之灭亡。
    当年年轻的张良趁乱逃出韩国,时刻不忘亡国之耻,一心想杀掉秦始皇,报仇雪恨,光复韩国。但是,张良身体瘦小又不会武功,无法亲自动手,且秦国都城咸阳防卫森严,无从下手,于是,张良经过反复思索,决定采取半路刺杀的办法,除掉秦始皇。为此,张良前后费时十年,走遍大江南北,耗尽了全部家产,四处寻找能够帮助自己狙杀秦始皇的勇士。?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张良来到偏远的辽东之地,经过少数民族首领沧海君(37)的举荐,花重金募到一位大力士。这大力士名叫杨豪,高大魁梧,虎背熊腰,膂力惊人,善使一柄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抡起来呼呼生风。这杨豪练就一门绝技,数十丈外的物体掷起大锤一击必中,任是铁打铜铸的物件也会被砸得粉碎。张良亲眼见了杨豪的本领不禁大喜过望,遂带着这位大力士回到韩国故地潜藏起来,每日酒肉款待,并时时留心打探秦始皇出行的消息,伺机动手。
    当得知秦始皇第三次东巡要经过韩国地盘的讯息后,张良立刻找来地图,仔细查找刺杀始皇帝的合适地点,经过几次实地勘察,最终张良发现博浪沙(古地名,今河南原阳县东郊)这地方十分合适。因这一段路面是坚硬的沙丘地带,道路颠簸不平,所以秦始皇的车队路经此路段时必然会放慢速度,缓缓通过,便于下手行刺,而且此地紧靠黄河,河边芦苇丛生,便于藏匿和逃遁。于是,张良决定在此地刺杀秦始皇。?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释:
    (36)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与萧何、韩信同为汉初三杰。
    (37)秦时在朝鲜半岛一带的“东夷”人首领。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25
    第九回:刘邦于微山湖畔一遇张良
    博浪沙勇刺秦皇惊天动地(下)

    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春季这天,始皇帝嬴政东巡的车队进入博浪沙路段,仅马车就三十六辆,除了秦始皇以外,还有多位大臣和始皇帝的嫔妃乘车陪同,浩浩荡荡延绵数里。皇帝卫队将领见这段道路两边芦苇密布,观察不便,随即下令骑兵护卫保持高度戒备。
    张良与大力士杨豪隐藏于路旁灌木草丛间,屏住呼吸,做好了狙杀秦始皇的准备。可是,当看到秦皇嬴政东巡的大队车马出现的时候,张良顿时愣住了。因为秦始皇于九年前(公元前227年)还未称帝时,曾经历燕国太子丹派剑客荆轲(38)以献地为名行刺,幸而嬴政命不该绝,逃过一劫,荆轲舍生取义,被秦始皇所杀。自那以后,嬴政变得十分警觉,预先设想了很多防备刺客的办法。这次巡游,秦始皇就命人打造了六辆外形一模一样的六驾马车,出行时六部车齐出,始皇帝经常更换马车,在路上皆窗帘紧闭,看不到车内人员,除了少数贴身侍卫之外,无人知道秦始皇究竟坐在哪辆马车中。
    秦始皇巡游的车队愈走愈近,眼看就要错过时机,张良心想,嬴政作为一国之君,必然不会乘坐最靠后的马车,但第一辆目标又太明显,于是就低声告诉杨豪袭击第三辆六驾马车。杨豪点点头,双手握住锤柄,两眼紧盯目标,看看马车到了最近距离,杨豪深吸一口气,猛地起身抡起铁锤朝中间那辆马车全力掷了出去。铁锤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摇摇晃晃直奔目标,但听“咔嚓”一声大响,那第三辆马车顿时被砸得粉碎,六匹驾车的骏马被惊得连蹦加跳,拖着破碎的马车四处狂奔。张良见大功告成,急忙招呼杨豪按照预先策划好的路线逃离。?
    秦军骑兵护卫训练有素,见有刺客行刺急忙告警,随即兵分两队,一队将剩余六驾马车团团围起来保护,另一队则策马飞驰而去,成扇面队形向张良与杨豪刚才藏身的地方包抄过来,追寻刺客。
    张良身材灵便,钻入芦苇丛中跑在前面,而大力士杨豪体格魁梧庞大,目标明显,摇摇晃晃跑得不快,很快被秦军骑兵发现追了上来。杨豪知道被秦军抓住必遭酷刑,难免一死,于是大喝一声:“兄弟快跑!”转身拔剑与秦军搏斗,但哪里是如狼似虎的秦军护卫的对手,秦军骑兵护卫一拥而上将杨豪杀死,再寻找另一名刺客时,张良早已逃得无踪无影。
    事后张良方知,大力士杨豪的铁锤击中的是一辆副车,里面只有两名妃子,秦始皇并未在那辆车内,只是受到了不小的惊吓。张良悔恨不已,暗暗责怪自己事先考虑不周,刺杀不成,反而断送了大力士的性命。?
    秦始皇经历此次未遂刺杀之后,龙颜震怒,下令各郡县在全国缉捕刺客,博浪沙方圆百里之内的可疑人员全部杀死。但是倾举国之力,全国上下紧急大搜捕十日,也没有抓住刺杀嫌犯。此刻,张良早已逃至千里以外的下邳(今江苏邳州市古邳镇),改名换姓,在闹市区逍遥自在了。
    张良刺杀秦始皇虽未成功,却震惊天下,为秦所灭的六国之中大有人赞扬张良勇刺秦皇的壮举,也引来历代文人墨客的赞颂。唐代大诗人李白就在他的怀古诗《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中赞叹道:?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释:
    (38)荆轲(?-公元前227年),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人,著名刺客。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26
    第十回:张良礼让老者得太公兵法
    刘邦听子房讲解如醉如痴(上)
    刺秦失败不久的一日傍晚,张良经过下邳(今江苏徐州邳州市)的一座叫作圯yí?桥的石拱桥,他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坐在桥栏上歇息,出于礼貌,张良便向老者躬身施礼说道:“老伯好。”说完,张良欲继续赶路。
    没想到,这老者见张良走到跟前主动问候,向张良了打量一眼,竟脱下一只麻鞋扔到桥下,毫不客气地对张良说道:“年轻人,我的麻履掉了,下去给我拿上来!”?
    张良见这老者竟如此无礼,有些气恼,欲开口训斥,但看到这老者须发皆白,已是耄耋之年,于是便忍住怒气到桥下把麻鞋拿了上来交与老人。
    不料,这老者非但不伸手接过鞋子向张良道谢,反而伸出无鞋的那只脚对张良说道:“把麻履给我穿上!”?
    张良虽心中忿忿,但是转念一想,既然已经把老者的鞋子拿了回来,看在这老翁年事已高、手脚不便的份上,索性帮他把鞋子穿上吧,于是张良单腿跪地给老者穿上鞋子。
    老人起身跺跺脚,看样十分满意,却仍然没有向张良道谢,“哈哈哈”大笑三声扬长而去。张良虽感觉有些诧异,但也不愿与这老者计较,并不去多想,继续行路。
    没想到这老者忽然站住,转身对张良说道:“年轻人请留步。”
    “不知老伯还有何事?”张良停下脚步,礼貌地问道。
    老者抚着花白胡须说道:“我看你这后生稳重知礼,孺子可教,定成大器。五日之后天亮时,你就在此处等我,老夫有话与你说。”?
    张良觉得老人行为怪异,不觉有些好奇,于是对老者施礼道:“好吧,五日后天刚亮,晚辈便在此处恭候老伯。”
    五日之后,东方刚发白,张良便如约来到圯桥边,哪知那怪异老人却已经在那里等候了。这老者不容张良分辨,便训斥道:“你一个年轻后生与长者相约,理应早早到来等候,你却比长者来得还要晚,难道不懂得礼貌吗?再过五天,你早来此地见我!”老者说完便头也不回地径直而去。?
    又到了第五天,张良惦着与老者之约,天还未亮便早早起来赶往圯桥,不料老者又是已经先期到达那里,那老者见了张良发怒道:“我已经嘱咐你五日后早来赴约,没想到你再次失约,倒让我一个白发老翁在这里等你,如此拖延如何能干大事?你回去吧,我就再给你一次机会,五日后早来此处见我!”?
    张良见这老者三番五次为难自己,感到其中必有奥妙,更加想知道这神秘的老者约见自己究竟何意。于是,五日之后,张良半夜就起身,摸黑到了圯桥上。周围寂静无声,冷风瑟瑟,偶有狗吠传来,张良见那老者还未到来,这才放心地松一口气,便坐在桥栏上耐心等候。一直等到天色大亮,日出东方,才见那老者慢慢走来。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27
    第十回:张良礼让老者得太公兵法
    刘邦听子房讲解如醉如痴(中)

    张良也不急躁,有礼貌地上前向老者施礼道:“老伯您早。”?
    老者捋着雪白的胡须微微点头,打量张良一番,点头赞许道:“年轻人这样做就对了,岂不闻:有恒心者,事竟成矣!”?
    张良听了老者的教诲忙躬身施礼道:“老伯教导的是,晚辈定当铭记于心。”?
    老人点点头,自袖中取出一册发黄的书本,对张良说道:“实不相瞒,吾乃姜太公后人,祖籍齐国谷山城(山东平阴东阿一带),你可称吾‘黄石老人’。吾看你外表柔弱,淡泊文静,眉目间却坚毅镇定,必胸怀大志。我寻你已久矣!”?
    老者抚摸了一下手中那本册子,接着说道:“吾碌碌一生,身无长物,仅有此书一册,吾花费十年时间方才完成,今天就交与你保管。望你仔细研读,通晓其中精髓,将来必有大用。”
    老者说至此,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吾观天下局势,十年内必有大乱,社稷动摇,朝廷崩塌,你虽历经艰险,却定能逢凶化吉,辅佐贤能之人完成帝王大业!”?
    老者见张良毕恭毕敬地垂手而立,凝神细听,又注视着张良叮嘱道:“将来你若立于君王之侧,须谨记朝堂险恶,人心难测,切不可居功自傲,贪念过重,当清心寡欲,顺势而为,随机应变,可保无虞矣!”?
    张良听到老者这一番深深关切之语,不禁热泪盈眶,双手接过老者的书册,跪地叩拜道:“晚生谨遵老先生教诲,定勤奋研读此书,领会其中奥妙,报效社稷。但不知何日还能见到先生,当面请教?”?
    只听见老者答道:“呵呵,年轻人好自为之,后会无期矣!”?
    张良听那老者的声音如袅袅之音,发自空中,忙抬头再看时,老者已渺无踪迹。张良这才明白自己遇见了奇人,遂向天拜了三拜,这才回到住所,关上门窗打开那卷书本细看。只见封面上赫然写着《太公兵法》四字(39),书中总结归纳了自周朝以来的文韬武略、朝代兴亡、战争胜败之道,极为珍贵。
    张良不禁又惊又喜,暗自庆幸自己忍受住了那老者的故意为难,方才得到这部稀世宝典,于是每日刻苦研读《太公兵法》,反复琢磨其中要义,眼界开阔,收益颇深。?
    果然如黄石老人所言,秦始皇驾崩后,秦二世胡亥继位登基,实行更为严酷的镇压政策,终于爆发了秦末农民起义,天下大乱,正是张良于博浪沙刺秦十年之后。张良为了复国,便投靠到项梁帐下做了一名谋士,常给项梁出谋划策,讲解文韬武略之道,引起了项梁的关注,张良便趁机游说项梁立韩国贵族韩成为韩王,都阳翟dí(今河南许昌禹州市),以策应项梁起义军作战。
    项梁当即接受了张良的提议,扶立韩成为韩王,世人称“韩王成”。张良终于初步实现了自己十余年来坚持不懈光复韩国的夙愿,对项梁感激不尽。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释:
    (39)《太公兵法》,又称《六韬》、《太公六韬》、相传为周朝的姜尚(姜太公)所著,作者已不可考。现在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29
    第十一回:章邯率刑徒大军镇压起义
    周文率义军西征咸阳受挫
    就在这一时期,起义首领陈胜因为起义大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声威大盛,开始滋长骄傲情绪。陈胜认为反秦起义即将大功告成,胜券在握,开始忙于建立自己的王朝,滋长了安逸享乐思想。
    此时的陈胜渐渐变得刚愎自用,偏听偏信,猜忌心加重,忘记了当初揭竿起义时,对穷苦弟兄们做出的“苟富贵,勿相忘”的承诺。起义仅数月,陈胜便效仿秦朝的制度,建王宫,设百官,饮酒作乐,歌舞升平,并委任善于阿谀奉承的亲信负责监视和报告手下将领官员的一言一行。
    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陈胜不惜诛杀昔日同生共死、立下战功的义军将领,因而与下属的关系日益紧张和疏远,有些远在前线的起义军将领开始拒不服从陈胜的节制。? ? 这年八月间,陈胜还未称王,他封手下最为倚重的起义军首席大将葛婴(40)为“征南将军”,命其率军南下征伐九江。葛婴攻入楚地后,为争取民心,在事先未取得陈胜允许的情况下,找到一个叫襄强的楚国王族后裔立为楚王,得到楚地民众的拥护。
    然而不久,葛婴听说陈胜建立“张楚国”,自立为楚王,大吃一惊。葛婴知道陈胜脾气暴躁,猜忌心极重,如果自己擅自立楚国王族后裔为王的消息传到陈胜耳朵里,陈胜必然震怒,后果难料。于是,对陈胜忠心耿耿的葛婴一狠心杀了刚立为楚王的襄强,随即提着襄强的人头回陈县向陈胜禀报实情。? ?
    葛婴向陈胜说道:“禀报大王,在下在南方不知您已经称王,擅立楚国贵族后裔襄强为王,得知您称王的消息后,当即杀了襄强回来向大王请罪!”? ?
    陈胜听了果然极为恼怒,认为葛婴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无法宽宥,遂将葛婴押入大牢,听候处置。然而,葛婴万没料到,此时的陈胜王已非彼时同生共死的陈胜兄弟,不久,陈胜即以葛婴不遵号令,擅做主张立他人为王,动摇自己的权威为罪名,下令杀了葛婴。? ?
    陈胜冷酷无情地斩杀立下赫赫战功的起义军主将的行为,令全军诸位将领心寒。此后,令陈胜恼怒焦虑的消息不断传来——起义军将领武臣率军攻克邯郸,竟宣布自立为赵王;武臣的副将韩广领兵北征燕地,在燕国旧贵族的怂恿下,也自立为燕王;起义军将领周市到了魏地,竟然无视陈胜,拥立被秦始皇废为庶民的魏国旧贵族魏咎为魏王,自己留在魏国辅佐魏咎。
    这些义军将领称王或是归顺当地旧贵族之后,都脱离了陈胜的辖制而自立,各霸一方,起义军力量逐渐分裂削弱,出现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然而,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 ?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鬼话之爱 2022-05-13 01:44:15
    重温这段历史 仍然津津有味 楼主加油!
    -----------------------------
    先生说得极是,历史里有许多极为宝贵的东西,值得现代人学习、思考!祝快乐安康!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30
    第十一回:章邯率刑徒大军镇压起义
    周文率义军西征咸阳受挫(二)
    此时,起义军代王吴广正指挥义军主力浴血奋战,攻打秦朝军事重镇荥阳(今河南荥阳市),意图攻下荥阳,取道洛阳进入关中直逼咸阳。荥阳是洛阳的坚固屏障,城高沟深,易守难攻,是进入洛阳的重要门户,荥阳失守则洛阳难保,因而荥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
    守卫荥阳的秦军将领正是秦朝丞相李斯之子李由。李由深谙兵法,有勇有谋,他见吴广的起义军人多势众,声势浩大,知道不可力敌,遂加固城墙,坚守不出。吴广十数次组织义军攻城,但是由于荥阳城高大坚固,秦军防守顽强,起义军又缺乏攻坚设备和攻城经验,虽然付出了严重伤亡的代价,却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在荥阳城下与秦军相持不下,无法前进。? ?
    另一位起义军将领周文率十万义军正向军事要塞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市王垛村)杀来,而秦朝除了防守各个城邑的驻军,已经全部派遣出去迎战各路起义大军,都城咸阳已无兵力可供调用,形势告急。? ?
    奸臣赵高善于权术,心狠手辣却不懂军事,大敌当前束手无策,只好向秦二世胡亥禀报军情。胡亥闻听惊慌失色,责问赵高道:“朕一直听爱卿奏报不过是民间小股刁民盗贼兴风作浪,已经被尽数消灭,怎么如今竟有数十万人马杀奔函谷关而来?”? ?
    赵高搪塞道:“禀皇上,这股刁民极为狡猾凶恶,剽悍善战,下臣也不知他们从何处而来。”? ?
    于是,赵高急忙上朝听政,询问众位大臣道:“各位爱卿,朕听说叛贼军队已经兵临荥阳和函谷关,如进入关中,我朝将无险可守,如今朝廷无兵可用,这可如何是好?”? ?
    众臣知道丞相赵高掌控着朝廷军政大权,专横跋扈,且知道言多必失的道理,皆不愿意开口建言,站立两边沉默不语,大殿里一时竟寂静无声。? ?
    沉默片刻,负责为皇帝掌管财务和起居的少府章邯(41)见大臣中竟无一人献计献策,忍不住站出来说道:“启禀皇上,下臣倒有一策,不知当讲不当讲?”? ?
    秦二世胡亥见是平日寡言少语而忠实可靠的少府章邯有御敌之策,大喜,忙招手说道:“爱卿有何良策?快快讲来无妨!”? ?
    章邯施礼答道:“启禀圣上,现在抽调各郡县的兵员为时已晚,且兵力有限,不足以抗击刁民叛乱。臣以为修建先皇陵墓的骊山(42)刑徒及其子嗣众多,达数十万之众,皇上可即刻下令赦免他们,发给兵器,稍加训练,组成一支军队迎击暴乱的刁民。”? ?
    秦二世胡亥听了大为欣慰,急忙对章邯说道:“爱卿所言甚是,朕就命你即刻去办!”? ? 于是,胡亥下昭宣布大赦天下,释放刑徒,命章邯为上将军,长史司马欣(43)、都尉董翳(44)为副将,组建军队。章邯调集起七十万骊山刑徒,把为数不多的秦军军官分派至各军营中作为骨干,训练这支新军。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40)葛婴(?-前209),符离(今安徽宿州市符离镇)人,秦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陈胜起义军首席名将, 陈胜封其为“征南将军”。
    (41)章邯(?―公元前205年), 秦朝著名将领,上将军,为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少府,是中国古代为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的官员。
    (42)骊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南,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海拔1302米,由东西绣岭组成,山势逶迤,树木葱茏,远望宛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而得名。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以东约40公里的秦陵村。
    (43)司马欣(?—前203年),秦朝名将,长史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最早设于秦代,相当于秘书长或幕僚长。
    (44)董翳(?—前204年),秦朝名将,都尉 是秦汉时代高级武官职称。?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31
    第十一回:章邯率刑徒大军镇压起义
    周文率义军西征咸阳受挫(三)

    经过短期训练后,新组建的刑徒大军初具作战能力。章邯经过权衡考虑,决定率领这支奇特的军队向东出发,首先迎击对咸阳威胁最为直接紧迫的义军将领周文率领的队伍。? ?
    这个时候,秦始皇陵墓刚修造完地下宫殿,地上建筑尚未建造,狠毒残暴的秦二世胡亥为了保守秦始皇陵墓的秘密,竟下令将数万名还在建造陵墓的工匠和秦始皇所有未曾生育的嫔妃一并逼入地下陵墓,然后封闭陵墓入口,填土掩埋,将其全部闷死于秦皇陵墓中。? ?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九月,起义军将领周文率领的义军一路向西进攻,义军士气高涨,长驱直入,势不可当,行程五百余里,连续攻下洛阳、新安(今河南洛阳新安县)、渑池(位于河南三门峡市)等城邑,队伍沿途不断壮大,入关之前已经号称百万大军。秦朝各地守军已经丧失斗志,望风而逃,周文乘势攻取天险函谷关(45),杀入关中平原,逼近秦朝都城咸阳。? ?
    然而,在距离咸阳仅一百里的戏水(46)东岸,起义军遇到了秦朝最后一支精锐的卫戍部队——中尉军的顽强抵抗。这中尉军负责护卫都城咸阳,虽然只有五万人马,却忠于朝廷,训练有素,谙熟战阵,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周文不知道这支军队的厉害,认为秦军只有区区五万人马,自己的几十万义军可一举击溃这股秦军,于是命大军西渡戏水向秦军防线发起大举进攻。
    不料中尉军早有防备,采取孙武子“半渡而击”的战术,先是按兵不动,在部分义军刚渡过戏水立足未稳之、后续部队还在渡河之际,突然发起攻击,箭如飞蝗般射向刚刚上岸的义军,义军将士前赴后继,冒着密集的箭雨继续冲向秦军阵地。? ?
    这时候,秦军弓箭手在大量杀伤义军战士后,突然向两边闪开,埋伏在后面的数万名秦军骑兵迅猛地冲杀过来,在义军中横冲直撞,肆意砍杀。义军都是步兵,又没有对付骑兵的经验,难以抵挡秦军骑兵凶悍的攻击,猝不及防,被秦军骑兵冲散,死伤无数,顿时大乱,不得已纷纷退入河中逃生。
    周文见强攻失败,只好下令停止渡河进攻,在戏水东岸扎营休整队伍,与秦军对峙,准备再次发动攻势。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32
    第十二回:起义军浴血奋战抗击秦军
    祸起萧墙陈胜吴广遭败亡(一)

    周文的义军与秦朝中尉军隔着戏水河相持了一月时间,其间周文几次组织义军强渡戏水均遭到失败,从而失去了稍纵即逝的攻入咸阳、推翻秦朝的大好战机。就在周文筹划再次发动大规模渡河战役时,秦朝大将章邯匆匆组建的七十万骊山刑徒大军在紧急时刻赶到了戏水河西岸,立刻扭转了秦军数量上的劣势。
    章邯是一员儒将,精通兵法,善于用兵,他看到起义军声势浩大,士气正盛,于是审时度势,把秦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自戏水下游先期隐蔽渡河,从侧面攻击周文的义军,另一部分由章邯亲自率领,东渡戏水向义军正面发起进攻。周文原以为秦军已经所剩无几,只能死守戏水,无力进行反击,起义军只要渡河成功,便可直捣咸阳,没有料到秦军尚有如此庞大的军队,仓促之间组织起义军与章邯的大军展开了一场持久血战。
    戏水之战双方投入一百多万将士,持续作战两个多月,双方互有胜负,均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士兵的鲜血染红了关中大地。最后起义军不敌秦军的两面进攻渐渐处于不利地位,周文见起义军粮草断绝,斗志受挫,只好率起义军且战且退,退出函谷关向东撤军。?
    章邯抓住战机,下令秦军乘胜追击起义军至曹阳(今河南灵宝市东北),周文立足未稳,组织义军迎战再次失利,只好继续向东退却二百里至渑池(今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在此构筑防线据城防守。至此,战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起义军由最初的战略进攻转为被动防守,章邯的几十万大军随即团团包围了渑池,全力发起攻击,周文率领起义军将士进行了最后的顽强抵抗。?
    这年十一月,起义军将士与秦军激战十余日,伤亡严重,最后终于抵挡不住秦军的大规模进攻而开始溃败。周文见自己的军队大部英勇战死,已经失去战斗力,突围无望,明白大势已去,他眼看秦军四面围了上来,不愿被秦军俘获受辱,于是仰天长叹一声道:“我周文功败垂成,壮志未酬,未能击败秦军攻下咸阳实在不甘,如今全军覆没,有何颜面再见陈胜王矣!”?
    周文说罢拔剑自刎而亡,有声有色、威武悲壮的农民起义军西征战役至此失败。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十二月,吴广手下将领田臧等人得到周文败亡的消息十分焦虑,田臧看到代王吴广迟迟攻不下荥阳,在荥阳城下与秦军对峙长达数月毫无进展,十分不满,遂在军事行动上与吴广产生了分歧。
    田臧对吴广说道:“代王,章邯的大军正从距此地三百里路程的渑池向荥阳赶来,不日便可到达,彼时我军将处于秦军两面夹攻之下,对我们十分不利。依在下看来,不如放弃进攻荥阳,命全军布阵迎战章邯的援军!”?
    吴广正为迟迟攻不下荥阳而焦躁发怒,听到田臧放弃进攻荥阳的提议,遂断然拒绝道:“既然陈胜王命我等攻占荥阳,再取洛阳入关,我等当尽心竭力执行军令,岂能半途而废!”
    吴广仍坚持按原计划下令起义军继续进攻荥阳,田臧等人见吴广不听劝告,执意攻打荥阳,因而对吴广极为怨恨,认为吴广不懂军事,指挥不力,不愿服从吴广的指挥。于是田臧对自己手下的将领说道:“这个代王吴广根本不懂军事,我军在此地耗费数月竟毫无进展,死伤无数弟兄,我感到难以与他共谋大事,不如杀之!”?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33
    第十二回:起义军浴血奋战抗击秦军
    祸起萧墙陈胜吴广遭败亡(二)

    不久,在田臧等人策划下,假借陈胜王之命,以指挥不力、贻误战机为由,田臧等率领自己的士兵冲入吴广的大营,下毒手杀了吴广。田臧将吴广的首级献于陈胜,谎称是吴广作战不力,临阵畏缩,贻误战机,故而不得已临阵斩杀。
    陈胜也对吴广数月攻不下荥阳颇为不满,加之此时正是用人之际,不便深究,不但没有问罪于田臧,还赏赐田臧楚国令尹(47)大印,任命为起义军上将军,并把吴广统领的军队交与田臧指挥。吴广素来温和仁厚,爱护将士,他率领的这支队伍中很多士兵见自己的首领被田臧所杀,凶手不但无罪反而得到晋升,心中愤愤不平,不愿服从田臧的指挥,有的借机逃离,有的归附于其他义军将领,留下的已经所剩无几。?
    进攻武关的南路起义军在将领宋留的率领下起初进展顺利,先攻占了上蔡(今河南驻马店上蔡县),再继续向西攻克重要城池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继续向西进发。但是,由于孤军深入,终于在西进途中陷入秦军埋伏,秦军从四面发起猛烈进攻,宋留率起义军孤军奋战,在宛城与秦军激战三天三夜,伤亡严重,只好放弃宛城,后撤三百余里回到上蔡。秦军紧紧追赶上来围住上蔡发起猛攻,宋留见秦军攻势凶猛,难以取胜,几次突围失败已无心恋战,最后选择了缴械投降。
    但是,宋留也许没有想到,他被押往咸阳后,不但未能活命,反而被判死罪,惨遭车裂而死。至此,陈胜进攻咸阳的三路大军除田臧以外几乎全部覆灭,义军主力几近消耗殆尽。?
    秦朝大将章邯消灭了周文的起义军之后,率秦军继续向东进发救援守卫荥阳的秦将李由,陈胜得知军情后,急命起义军将领田臧、李归出兵阻击章邯。此时,田臧看到起义军粮草不足,便决定留下一部分义军继续围攻荥阳,自己带领起义军主力迎着章邯的军队向西北方向的敖山,进攻秦军敖仓粮库,打算切断秦军粮道。
    章邯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率秦军赶往敖仓,两军于敖山之下摆开阵型展开大战。田臧、李归不知道这章邯的厉害,二人拍马上前一起与章邯展开厮杀,不料章邯武艺高强,十分勇猛,刚交手十几个回合,章邯便挥戈斩杀了田臧、李归,起义军士兵见主将被杀,四散溃逃,章邯下令秦军追杀起义军,田臧率领的这支义军主力几乎被全歼,荥阳之围遂解。?
    章邯马不停蹄,乘胜向东进攻,率秦军拿下军事重镇郯城(今山东临沂市郯城),然后又转身向西进军千余里,一路寻战义军,又攻克了许城(今河南许昌),兵锋直指相距不足三百里的起义军大本营陈县(今河南淮阳)。?
    陈胜闻听自己刚任命的上将军田臧与李归皆被章邯斩杀,兵临陈县城下,大吃一惊,急忙登上城楼亲自督战,派手下将领轮番大战章邯,但皆不是章邯的对手,纷纷败下阵来,陈胜无奈只好退回城内固守。
    章邯随即组织秦军在弓箭手掩护下,架起云梯全力攻城,陈胜眼看无法抵挡秦军的猛烈进攻,城池将破,于是下令放弃陈县,向东退却三百里,进入下城父(今安徽亳州涡阳县)据城防守。?
    章邯知道这是起义军首领陈胜的最后主力,岂肯放过,率秦军紧追至下城父,陈胜坚壁不出。章邯便单枪匹马来到城下向起义军发起挑战,高声喊道:“我章邯听说你陈胜手下猛将如云,个个武艺高强,如今却节节败退,缩在城中拒不出战,算什么英雄好汉?有种出城与我一战!”?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释:
    (47)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34
    第十二回:起义军浴血奋战抗击秦军
    祸起萧墙陈胜吴广遭败亡(三)

    陈胜听了大怒,站在城头上问左右将领道:“这章邯小儿甚是猖狂,谁可为本王杀掉此人?本王必有重赏!”?
    起义军大将张贺、蔡赐站出来说道:“末将愿出城迎敌,取这章邯首级!”?
    陈胜说道:“甚好,我看这章邯武艺了得,二位将军务须小心!”
    张贺、蔡赐二人拍马杀出城来,一左一右挺枪直取章邯,章邯不慌不忙挥戈格挡,三人战在一起。不料,未战几个回合,章邯卖个破绽,引诱张贺挺枪全力刺来,章邯见张贺的长矛刺到了身前,这才在马上略一侧身,张贺一枪刺空,战马向前奔驰,章邯挥戈朝张贺后背重重击下,张贺顿时口吐鲜血坠下马来重伤而亡。?
    蔡赐见张贺战死,不禁怒喝一声:“杀——”不顾一切地拍马挺枪向章邯杀来。章邯力大,用力挑起蔡赐的长矛,顺手一枪刺中蔡赐胸口,蔡赐当即阵亡。?
    陈胜见章邯勇不可当,竟接连斩杀自己手下两员大将,急忙下令紧闭城门,不再出战,章邯遂命秦军接连向下城父发起强攻。?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十二月,陈胜的起义军在下城父内苦苦支撑无法突围,而周围打着反秦复国旗号的贵族豪强队伍为了自保竟无一人赶来相救,起义军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
    这时,陈胜的贴身护卫兼车夫庄贾见下城父已经被秦军围困近一个月,城中粮食即将断绝,起义军士气低落,心中起了歹念。庄贾与平素对陈胜不满的几个义军将士商议道:“秦军破城在即,突围无望,起义军即将覆灭,我等若是顽抗到底必死无疑,不如趁机杀了陈胜,投降秦军,留条活命,说不定还能领功请赏,在秦军那里混个一官半职!”
    于是,庄贾在陈胜的酒中下了蒙汗药,端着酒菜走进王宫对陈胜说道:“大王日夜操劳,甚是辛苦,在下为您准备了美酒佳肴,请大王喝上一杯,早点歇息。”?
    陈胜正因为被秦军围困多日无法突围而焦急忧虑,见庄贾如此体贴稍觉安慰,便说道:“嗯,如此甚好,本王正欲喝上一杯,明日再与大臣们商议突围之计!”?
    到了深夜,庄贾见陈胜昏睡不醒,遂持刀将其杀害,然后提着陈胜的人头,邀约那几个同伙来到城门处,以夜间巡查为由走上前去。守卫城门的义军士兵见是陈胜的车夫庄贾走来毫无防备,刚要打招呼,庄贾等人突然拔剑杀死看守城门的士兵,打开城门投降了秦军。
    章邯得知陈胜被杀,下城父城门大开,随即下令秦军攻入城内,经过短暂激战,起义军将士多数战死,秦军占领了下城父,“张楚”政权至此终遭灭亡。
    陈胜去世后,义军士兵及当地百姓将其埋葬于芒砀山主峰西南麓的山坡上,陵墓坐北向南,处在群山环抱,苍松翠柏掩映之间,其英灵算是得以安顿。刘邦称帝后未忘记这位农民起义的先驱者和大英雄,追封陈胜为“隐王”,取此封号大概是寓意陈胜王并未去世,只是归隐山林而已罢。汉高祖刘邦颁诏按照王侯的待遇派三十户丁役为陈胜守墓,每年到了陈胜的忌日,以猪羊等物祭奠。
    然而,史书并未提及另一位起义英雄吴广葬于何处,令人深为遗憾。?
    陈胜、吴广的反秦大起义仅持续了六个月便遭失败,两位起义首领没有英勇战死却皆因内部原因而死于自己最为信任之人手中,令人唏嘘惋惜之余,也发人深思。但是,陈胜、吴广虽已逝去,他们点燃的反秦烈焰却已成燎原之势,熊熊燃烧,无可阻挡。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35

    第十三回:召平假传旨任项梁上柱国
    江东义军立楚王号令天下(上)

    陈胜、吴广不幸遇害后,奉陈胜之命向南攻略广陵(今江苏扬州)的起义军大将召平(48)已经无心再战,他担心秦军来势汹汹,自己如果继续孤军深入,遭到秦军前后夹击,全军必遭灭顶之灾。于是,召平下令部队停止向广陵发起进攻,率领全军度过长江,向秦军防守薄弱的江东一带撤退,此后,召平便逐渐将手下弟兄们隐匿于家乡一带。? ?
    陈胜、吴广的大起义失败令召平深感痛心,他不甘心就此罢休,但是心里明白,靠自己手中的兵力远远不足以抗衡秦军。经过一番考虑,召平灵机一动,把反秦的希望寄托于气势正盛的项梁身上,他看准时机,推波助澜,希冀借助于项梁的实力和声望,再次把楚地的反秦起义战火引向秦朝的统治中心咸阳。? ?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九月,楚国人项梁带领侄子项羽响应陈胜、吴广起义,发动了会稽兵变,起兵反秦。项羽手持虎头戟冲入会稽郡守官府,一连杀死秦军守卫上百人,余众见项羽如此骁勇,皆心惊胆战,非逃即降,项梁很快掌控了会稽全城,杀了会稽郡守自任上将军兼会稽郡守,任命项羽为先锋将军,领兵作战。叔侄二人所率八千江东子弟兵牛刀小试,初露锋芒,正蓄势待发,准备攻城略地,扩大地盘。
    项梁乃楚国豪杰、楚国名将项燕之子,家族成员世代为楚国将领,天下闻名。项梁为人仗义豪爽,又是项燕之子,因此在楚人中威望极高,楚人常常怀念项燕当初领兵大败秦军的往事。
    那是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王嬴政命李信率二十万人马进攻楚国,李信年轻气盛,率秦军长驱直入,连胜楚军,得胜而返。不料就在秦军退兵的时候,项燕积蓄力量,突然引兵掩杀秦军,李信措手不及,伤亡惨重,大败而逃。秦王嬴政闻讯后大怒,决定再次对楚国予以彻底打击。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嬴政亲自请出告老在家赋闲的不败老将军王翦,命其统帅六十万秦军征伐楚国。楚王得知这一消息后,命项燕为主将,倾举国之兵四十万抗击秦军。王翦见楚军声势浩大,斗志正盛,遂采用“避其锐气,击其惰归”(49)之计,在楚军对面筑起坚固营垒与项燕对峙,时间长达一年迟迟不战。
    项燕见秦军久不出战,便派出侦探侦察秦军营地。不久,楚军侦探回来向项燕报告说,秦军将士并不练兵排阵,只是每天在军营中做投石、跳跃等游戏,锻炼体魄。项燕听了遂放下心来,他认为秦军自李信战败后已知楚军厉害,不敢贸然发起进攻,欲长久驻扎于此,以警戒和威慑楚国,并无继续进攻的打算,加之几十万楚军的粮草将磬,士气不振,思乡心切,不宜与秦军继续消耗下去,遂决定引兵东归。
    项燕没有料到,老谋深算的王翦相持一年不战,等待的正是这个时机。王翦如法炮制项燕当年击败李信的战略战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发现楚军开始后撤已经放松戒备,立刻命令秦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全力攻击。楚军撤退中毫无防备,顿时大乱,溃散而逃。王翦率六十万秦军一路追杀,终于在蕲县(今安徽宿州蕲县镇)以南将项燕团团包围,项燕带领残部顽强抵抗,最终被王翦斩杀,四十万楚军全军覆灭。
    第二年(公元前223年),王翦率秦军攻克楚国都城寿春(今安徽淮南市寿春镇),俘获楚王熊负刍chú,延续八百年的楚国就此被秦国所灭。因此,项家与秦朝有家国深仇大恨。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注释:
    (48)召平,惜资料不详,秦朝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公元前209年参加陈胜吴广起义,被任为将军。后在江东不知所踪。
    (49)见《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意即善于用兵者,避开敌人的锐气,趁其疲惫懈怠后撤时发起攻击,是击败有锐气之敌的最好办法。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36
    第十三回:召平假传旨任项梁上柱国
    江东义军立楚王号令天下(下)

    于是,义军将领召平心生一计,他派一名机灵善言的部下假扮陈胜的使者,前往会稽面见项梁,传达陈胜的诏令,那诏令上写道:“本王闻项梁将军于会稽起义反秦,名声大振,心甚欣慰。项将军乃楚国名将之后,智勇双全,战功卓著,仁德宽厚,深孚众望,可堪大任,着拜项梁为楚国“上柱国”(50),统领南方兵马,即刻进军咸阳,建功立业,匡扶张楚,不得有误,布告天下周知!”? ?
    项梁见是陈胜王的诏令,信以为真,大喜接诏,于是偕项羽等人率江东子弟兵渡过长江西进,向咸阳进发。? ?
    一路上,项家军声势浩大,作战勇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很快就扩充兵马至六七万人,当地豪杰英布(51)等猛将也慕名而来投奔至项梁帐下。这英布乃六县(今安徽六安)人士,为人豪爽粗犷,武艺超群,当年因为失手伤人触犯了秦律,被处以黥刑qíng,所以人称“黥布”。项梁率领起义军一举攻占秦朝的重要城池彭城(今江苏徐州),进逼胡陵(古地名,在今江苏沛县龙固镇,已湮灭),项家起义军一时声威大震。? ?
    此时,传来陈胜、吴广已经不幸牺牲的消息,各路人马遂纷纷推举项梁为楚王,以号令天下,共同反秦。项梁听了心中暗喜,正在思忖间,身边的军师范增(52)劝说道:“将军此时不宜称王,应接受陈胜过早称王的教训,以免失去民心,陷于孤立,反遭其乱。我听说楚怀王熊槐(53)的子嗣中有一个叫熊心(54)的尚隐于民间,将军何不派人找回来立为楚王,既顺应民意,也彰显将军深明大义,忠心不二,今后对各路反秦力量更具号召力。”? ?
    项梁思索片刻感觉范增说得很有道理,便点头说道:“嗯,军师说得是。扶立王族后裔为楚王,凝聚民心,我手中掌握实权,有百利而无一害,军师这主意甚好!”? ? 于是,项梁欣然采纳了范增的提议,婉拒了各路诸侯的推举没有自立为王,派人四处打探、找寻楚国王室后裔,最终找到了隐于乡村牧羊为生的楚怀王后人熊心。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项梁大张旗鼓地为熊心举办了隆重的登基大典,拜熊心为楚王,仍称为“楚怀王”,建都于盱眙(今江苏淮安盱眙县),项梁则自立为武信君,掌控军政大权。
    英布作战英勇,屡打头阵,战功卓著,项梁十分欣赏,封英布为“当阳君”,起义大军再次齐聚于楚王熊心旗下。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释:
    (50)上柱国原为春秋时期军队的高级统帅,相当于副丞相一职,位高权重。
    (51)英布(?—公元前196年),英氏,名布,九江郡六县(今安徽六安市)人,秦末汉初名将。早年犯罪受到黥刑(在脸上刺字后涂上碳墨,表示是罪犯,无法除掉),俗称黥布。后叛楚归汉,辅佐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封为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
    (52)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今安徽省桐城市双港镇人。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主要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
    (53)楚怀王熊槐(约前355年―前296年),熊氏,名槐,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前328年―前299年在位。
    (54)楚义帝熊心(?-公元前206年),芈姓,熊氏,名心。楚怀王熊槐的后裔。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37

    第十四回:秦楚主力东阿城展开决战
    项羽初试露锋芒大战章邯(上)? ?

    却说章邯接连攻下陈县、下城父,消灭了陈胜、吴广率领的起义军主力之后,挥师南下来到栗城(今河南夏邑县东),寻起义军交战。恰逢项梁派遣的一支军队也到达此地,两军相遇分外眼红,起义军将领余樊君、朱鸡石出阵对敌,齐战章邯。
    不料这二人武艺与章邯相差甚远,战不多久,余樊君即被章邯所杀。朱鸡石看看自己不是章邯的对手,骑马败逃,所率士兵四下溃散,死伤严重。项梁闻讯急忙下令起义军向东退却三百里至薛城(山东枣庄市薛城区)采取守势,观察敌情。朱鸡石率残部前来与项梁会合,项梁认为朱鸡石是临阵脱逃,扰乱军心,怒而将朱鸡石斩首示众,全军为之震慑。
    就在这时,刘邦带领自己的队伍赶到薛城投靠项梁,项梁见刘邦谦恭厚道,便以礼相待,与刘邦叙话。刘邦借机向项梁诉说道:“禀报武信君,在下刘季的家乡丰邑被无耻小人雍齿夺占投靠了魏国,为夺回丰邑,在下屡次攻城皆遭失败,死伤不少兄弟。请求将军借与在下一支军队,夺回丰邑,杀了雍齿,以解心头之恨!”
    项梁十分仗义大度,对刘邦的遭遇深表同情,当即拨给刘邦五千人马,十员战将,协助刘邦返回家乡攻打丰邑。刘邦得到援军,精神振奋,很快攻破丰邑杀入城内,雍齿见势不妙弃城而走,逃往魏国。刘邦虽然没有亲手杀了雍齿,但夺回了丰邑,总算出了一口恶气,随即返回薛城,向项梁谢恩,自此便跟随项梁与秦军作战。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间,精明的章邯看到项梁的起义军人数众多,声势浩大,有所防范,没有急于进攻薛城与项梁的主力展开决战,而是采取避实击虚的策略,突然转而向西行进八百里进攻魏国故地,将魏王魏咎包围于魏都临济(今河南新乡市封丘县东)。魏王咎急忙派归附于魏国的起义军将领周市突围,先后赴齐国和项梁的起义军驻地求救。项梁没有料到章邯突然向魏国发起进攻,十分震惊,闻讯后即刻派出起义军将领项它与齐王田儋组成联军救援临济。
    章邯及时改变部署,对临济围而不攻,以逸待劳,专候齐楚援军到来。然后,章邯趁齐楚联军长途奔波立足未稳、将士疲惫之际,于夜间率领秦军悄悄接近齐楚联军营地发起突然袭击。经过一夜激战,齐楚联军几乎全军覆没,齐王田儋、魏军将领周市在混战中被杀,田儋的兄弟、齐国丞相田荣率残部逃往东北方向五百余里的东阿(今山东聊城东阿县)。章邯见齐楚援军大部被歼灭,第一步战役目标实现,没有继续追击齐军残部,随即准备向临济城发起大规模进攻。
    魏王魏咎为人宽厚仁和,他担忧城中百姓遭到秦军屠戮,经过再三考虑,遂派人面见章邯,提出愿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献出临济,恳求秦军入城后善待魏国百姓,勿痛下杀手。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38

    第十四回:秦楚主力东阿城展开决战
    项羽初试露锋芒大战章邯(下)

    章邯本就不是嗜杀成性之人,当即答应了魏咎的请求,下令秦军暂停进攻。魏王魏咎这才放下心来,仰天长叹一声道:“当初吾出任魏王便知时机不到,怎奈众人极力相劝,今果然如此。能以一人性命救临济全城百姓,吾死不足惜矣!”
    魏咎说罢,便在宫中自焚而亡,以自家的生命换来临济百姓的生存,秦军随即进占临济,魏咎的兄弟魏豹仅带几名亲兵逃往楚国。其实,魏咎性情淡泊,本不愿出任魏王,怎奈周市等将领与王室人员一再邀请,这才勉强答应出面担任了魏国国君,怎料称王仅仅数月,便以身殉职,令人扼腕唏嘘。? ?
    临济一战,齐王、魏王皆命丧章邯之手,秦军一时间声威大震,令诸侯闻风丧胆。此时,章邯并不急于与项梁决战,他经过一番考虑,决定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率大军自临济出发,向东北方向的东阿推进,首先追歼齐国丞相田荣所率领的齐军残部,进而沿黄河与济水(55)之间的河济平原向东进军,威慑山东半岛的齐地,同时,可以在这一方向阻击项梁的起义军主力。 ? ? ?? ?
    这个时候,项梁的起义军刚攻占亢父(今山东济宁任城区)等城邑,挥师北上三百里来到东阿,士气正盛,两军主力随即于东阿城下展开会战。章邯十分英勇,于乱军之中往来厮杀,无人能敌,秦军士兵紧随其后,呐喊着与起义军将士战作一团,义军士兵见秦军主将如此勇猛,禁不住纷纷后退,不敢上前,战斗一时间进入胶着状态。? ?
    章邯正杀得性起,刚要下令秦军发起全力冲击,忽然,迎面遇见一员大将跨马横枪拦住去路,大喝一声,震耳欲聋,地动山摇:“来将休得猖狂,汝是何人?”? ?
    章邯收住兵器,细看来将,见他四方脸膛,浓眉大眼,络腮胡须,虎背熊腰,大约二十四五岁的年纪,身高八尺有余,身穿黄金铠甲,手持一杆精铁打造的虎头长戟,那兵器看样重约百余斤。? ?
    这年轻将领座下一匹罕见的宝马,身长丈余,阔胸长腿,杏眼怒睁,毛色乌黑如黑缎一般发出亮光,唯有四只马蹄部位却洁白如雪。此刻,这畜生虽被勒住马口昂起头来前进不得,硕大的前蹄却在不停地刨着地面,求战欲望极强。跨于马上的将军犹如山岳一般稳稳立于章邯面前,威风八面,英气张扬。
    章邯见了心中暗暗惊叹:“好马,这人的坐骑难道就是传说中日行千里的‘踏雪乌骓’?”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释:
    (55)济水,中国古代四大河流之一(长江、淮河、黄河、济水),发源于河南王屋山,大致与黄河平行穿越山东单独入渤海,后因黄河几次改道侵占济水河道,至清朝济水逐渐消失。
    谢谢扬光先生赏光鼓励,祝好!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39

    第十五回:章邯不敌项羽败走濮阳城
    项梁乘胜追击欲决战秦军(上)? ?
    章邯也不甘示弱,高声答道:“我乃朝廷上将军章邯,奉皇上之命前来剿灭尔等叛贼,汝是何人?报上名来!”? ?
    那骑乌骓马的将军虎目圆睁,冷冷地喝道:“哼,原来你就是章邯,我乃楚国先锋将项羽,奉武信君之命特来取你项上人头!”
    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虽然自幼丧父,但少年时期就深受将门家族的熏陶,崇尚英雄,厌文喜武,一直跟随叔父项梁学习武艺。项梁见侄儿项羽身材高大健壮,肩宽腰细,膂力过人,知道项羽是习武的好材料,便首先教他练习剑术。
    但项羽接过剑在手里掂量几下对叔父说道:“如此轻飘飘的兵器,只能与一人搏击,没有什么大用。”于是项梁便指导项羽练习枪法,等项羽长到十八岁时,项梁找来当地有名的工匠,专为项羽量身打造了一杆重达百余斤的精铁虎头戟,刺砍钩挑皆锐利无比,项羽拿在手中比试了一番十分满意,爱不释手,自此便与这件兵器形影不离。? ?
    项梁对项羽说道:“籍儿,成就霸业仅有勇气和武艺还不够,还应当研习兵法战阵,通晓韬略,学成后方可力敌数十万大军。”? ?
    项羽听了十分高兴地说道:“叔父,您说的这个兵法战阵甚好,那我便学习兵法!”
    但不久项羽便觉得看兵书枯燥乏味,寂寞难耐,不愿意深入钻研。他认为作战靠得是武功高强,威猛过人,刚毅果决,勇往直前,如此便可纵横天下,攻坚克难,所向无敌。于是,项羽只专心习武,把一杆百十斤重的虎头鉄戟使得出神入化,虎虎生风,只盼有朝一日冲锋陷阵,建功立业,洗雪国仇家恨。? ?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始皇帝嬴政第五次东巡天下,走水路行至会稽(今浙江绍兴)祭拜大禹。秦始皇率众将官乘楼船行于钱塘江上,十分豪华威武,岸边站满铠甲鲜亮的秦军士兵保护皇帝,维持秩序。成千上万的百姓聚在远远的地方观看秦始皇的船队,人们议论纷纷,惊叹不已。? ?
    此刻,项羽与叔叔项梁也在人群之中观望,项羽看着秦始皇金碧辉煌的楼船和仪仗队伍,觉得没什么了不起,忍不住豪迈地对项梁说道:“哼,休看今日威风,皇帝也是可以被取代的,岂能永远如此风光!”? ?
    项梁听了大惊失色,赶忙捂住项羽的嘴,看看左右,低声说道:“朝廷眼线密布,务须小心,切不可胡乱说话。你方才所言可是忤逆之罪,会招来灭门之祸矣!”? ?
    但是,项梁已经看出项羽胸有大志,无所畏惧,对这个侄儿格外喜欢,另眼相看,时常督促项羽习武读书,推演兵法。会稽起义后,项羽带兵作战果然十分勇猛,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攻占数座秦军城邑,使楚国起义军声威大震,初步展现出项羽的军事才能,令叔父项梁十分欣慰。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千古无二的一代猛将西楚霸王项羽!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40

    第十五回:章邯不敌项羽败走濮阳城
    项梁乘胜追击欲决战秦军(下)

    话说项羽跨马横戟与章邯会于阵前,章邯一听眼前这年轻将军报上名来竟是项梁的侄子、大名鼎鼎的起义军猛将项羽,不敢怠慢,大喝一声:“休要逞强,看枪!”双脚一夹马腹,催马向前,挥戈便刺。? ?
    项羽举起虎头戟格挡开章邯的进攻,随即挥舞铁戢在空中划道弧线向章邯当头砍来。章邯岂是泛泛之辈,双手举起手中兵器,硬硬接下项羽这一招,只听“当”的一声,项羽沉重的虎头戢与章邯的铁质长戈砍在一起,两件兵器竟然碰撞出火星。
    章邯感觉手臂一震,心中吃了一惊,暗想道:“这项羽果然厉害,如此膂力还是我平生仅见!”于是不敢有丝毫懈怠,提起丹田之气,使出浑身解数,向项羽连连发起攻击。
    项羽见遇到对手,也是心头一愣,更加激发了斗志,抖擞精神,凝神聚力,大喝一声:“好枪法!再来!”随即与章邯战在一处。虎头戟与长戈上下盘旋,急速碰撞,“叮当”之声不绝于耳,二人高超的枪法令分立两边助阵的秦、楚两军将士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双方的战鼓擂得震耳欲聋,都为己方的主将呐喊助威。
    刚开始交手时,章邯尚能抵挡项羽的铁戟砍杀,但是战了二十余回合之后,章邯便感到项羽手中那件兵器越来越重,神出鬼没,每迎击一下都震得虎口发麻,渐渐感觉气力不支,手忙脚乱。章邯自知难以匹敌,如果再与项羽缠斗下去,必是非死即伤,只好猛喝一声,用尽全力挥戈朝项羽连施几个杀招,但皆被项羽一一化解,章邯看看情势不妙,急忙一提马缰转身而逃。
    秦兵起初还围成半圆为章邯呐喊助威,头一回看见自己的主将被打得如此狼狈,竟拨马而逃,先是一怔,随即失去了斗志,溃散逃窜,跟随章邯往西南方向的濮阳(今河南濮阳市)方向狂奔。项羽带领子弟兵追杀数十里,重创秦军,大胜而归。项梁见章邯大败而逃,大喜,下令犒赏项羽率领的江东子弟兵。
    项梁知道这次遇到了劲敌,幸亏项羽及时赶来击败章邯,方才取胜,心中十分恼怒。项梁对项羽说道:“这章邯着实可恶,是我今后的最大对手,必须狠狠加以打击。我决意趁章邯新败,刚逃入濮阳城立足未稳之际,乘胜追击,拿下濮阳,杀了章邯一泄我心头之恨!”
    项羽说道:“叔叔说得是。这章邯确实有点本事,能和我大战二十回合的他是第一个,此人善于用兵,有勇有谋,是我军的头等大敌。濮阳离此地不足四百里,侄儿愿做先锋立刻进攻濮阳!”
    项梁满意地看着侄儿项羽,欣然答道:“如此甚好,既然籍儿愿做先锋,叔叔无忧矣。那就事不宜迟,立刻起兵!”
    于是,项梁集结全部人马向濮阳进发,欲再次约战章邯,消灭这支秦朝最庞大的军队。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40

    第十六回:义军攻濮阳失利驻军定陶
    秦将李由战死雍丘表忠心(上)

    再说章邯逃进濮阳城,尚心有余悸,情绪低落,他对副将司马欣、都尉董翳说道:“逆贼中竟有如此神勇的猛将,恐怕世间罕有对手,这对我军今后作战将极为不利,这可如何是好?”
    司马欣、董翳也是束手无策,轻轻摇头叹息拿不出办法。章邯手下众将见统帅愁眉不展,皆面面相觑,低头不语。他们心里自然更加明白,凭章邯的本领,与那项羽大战二十回合便败下阵来,假如派自己上阵,恐怕战不到三个回合便死于项羽那杆沉重的虎头戟之下。
    章邯正在一筹莫展之时,骑兵侦探突然前来奏报:“启禀上将军,贼首项梁率叛军直奔濮阳而来,那项羽为先锋,即将兵临城下!”
    章邯命令驻扎在濮阳外围的秦军出兵迎敌,想阻止义军接近城墙。但是秦军在濮阳城外与义军展开数次大战,皆遭失利。章邯见无法阻挡项羽的进攻,只好将全军撤入濮阳城内,将秦军分成三个梯队,轮番登城防御,同时派使者快马入咸阳禀报朝廷,请求皇上调集军队增援濮阳。
    此时正值秋季,天降大雨,许久不停,项梁命义军将士冒雨攻城。但章邯极善防守,利用濮阳城高壕深、居高临下的有利条件,箭矢、滚木、大石齐下,给攻城的义军士兵以重大杀伤。
    项梁见濮阳城久攻不下,士兵疲惫不堪,伤亡不断增加,心中十分焦虑,几次披挂上马亲临前线督战,仍然没有取得突破。军师范增见状提议道:“武信君不必急躁,濮阳本就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又逢连日大雨,不利于继续攻城作战。我军不如暂且停止进攻,绕开濮阳城,转而向南围攻定陶,并在定陶一带驻扎休整队伍,养精蓄锐,等待天气转好,再攻取濮阳不迟。”
    项梁点头说道:“范兄说得正是,我也在思虑此事。秦军准备充分,防守严密,与章邯在此地硬拼下去绝非上策。定陶距此仅二百余里,如驻军定陶,也可一并监视秦军动向!”
    项梁遂接受范增的提议,下令全军停止攻城,将部队移至定陶城外扎营,待雨季过后再做打算。项梁认为章邯已是手下败将,没有勇气再战,龟缩于濮阳城中不足为虑,于是命项羽、刘邦率一支兵马向东攻城掠地。
    范增主动向项梁请命道:“籍儿尚年轻,定陶暂无战事,老臣愿随军前往,辅助籍儿。”
    项梁欣然同意道:“如此甚好,有范兄辅助籍儿,我心安矣!”
    二人没有想到,此次一别竟成永诀,自这时候起,范增便再也没有回到项梁身边,而是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担任军师出谋划策,直至去世。
    项羽、刘邦的义军勇不可当,一举攻破定陶以东七百里的城阳(今山东莒县城阳镇)等城邑,然后转而向西进军八百余里,沿途横扫秦军据点,兵临秦军重镇雍丘(今河南杞县)城下,准备发起进攻。
    雍丘在濮阳之南不足四百里,与濮阳隔黄河相望,西距秦军重镇荥阳三百里,三地互为掎角之势,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此时,秦朝丞相李斯长子李由自荥阳调防至雍丘守卫城池,因赵高陷害,李由的父亲李斯正在狱中等待被处死刑。赵高为了斩草除根,密派亲信赶往雍丘,准备以谋反之罪捉拿李由,带回咸阳问斩。李由却还毫不知情,他一面派人到濮阳向章邯求援,一面组织秦军准备抵御项羽、刘邦攻城。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41

    第十六回:义军攻濮阳失利驻军定陶
    秦将李由战死雍丘表忠心(下)

    章邯接到李由的求救急报却按兵不动,难下决心。司马欣对章邯说道:“启禀将军,项羽、刘邦进攻雍丘的兵力不多,我军正可派精兵突然南下驰援李由,形成夹击之势,定可打他个措手不及,一举击溃叛军,解雍丘之围!”
    章邯历来用兵谨慎,又在东阿刚刚大败于项羽,他虽然知道进攻雍丘的义军兵力并不强大,而自己手中尚有四十万大军,却依然犹豫不决,默默地看着大幅军事地图皱眉思索。
    章邯与项羽交过手,深知项羽的厉害,他担心项羽采用“攻其所必救”(56)的战法,施围点打援之计,引诱自己离开防御坚固的濮阳城,进入义军的埋伏圈聚而歼之,那将是万劫不复的噩梦。加之自己还须准备抵御项梁主力的进攻,担心兵力不足顾此失彼,于是章邯对司马欣说道:“司马将军虽说得极是,但我军固守濮阳需要大量兵力,如分兵救援雍丘,恐怕中了项羽的半路埋伏,后果不堪设想。如果项梁趁机进攻濮阳,怕是两地皆难以保全矣!”
    章邯为了保存实力不敢冒险出兵救援雍丘,李由见援军无望,只好带领为数不多的秦军在雍丘孤军苦战。
    在项羽指挥下,起义军攻势如潮,前赴后继,双方箭矢如雨点般相互对射,均伤亡严重。秦军主将李由身先士卒,在城头上与秦军将士一起拼命死守。激战至第四天,义军在付出重大伤亡之后,终于攻破城池杀入城中。李由身负多处重伤,浑身是血,臂膊中箭,他咬牙拔出箭矢,继续带领秦军残部抵抗,誓死不降。
    在李由的鼓舞下,秦军将士与起义军展开激烈巷战,最后战至城墙根下,已经无路可退,李由身边仅剩数名贴身护卫仍在顽强抵抗。这时,刘邦部下大将曹参率手下义军士兵杀了过来,最终李由精疲力竭,寡不敌众,被曹参斩杀。
    李由死后仍然怒目圆睁,手持长矛坐在地上,背依城墙没有倒下,一副凛然不屈的样子,其死状令人惊骇。
    这位秦朝将领以自己的浴血苦战、英勇战死向朝廷表达了自己的耿耿忠心,然而,他却并不能让自己的父亲李斯及其家族免遭灭门之灾。有些义军士兵在打扫战场时见到李由浑身是血的遗体,也不禁难过地流下泪来。
    就连杀人无数,铁石心肠的项羽,看到自己的对手李由战死如此惨烈,也为之动了侠义之心,罕见地命属下把李由的尸体收殓入棺并护送回其老家上蔡(今河南驻马店上蔡县)择地安葬。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56)《孙子·虚实篇》说道:“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意即攻击敌人必须救援的地方,变攻坚战为运动战,使敌人离开坚固的阵地前去救援,然后半路歼其援军。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42

    第十七回:秦军长途奇袭攻义军大营
    项梁大意轻敌遇难定陶城 (一)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8年)秋季,起义军统帅项梁下令大军驻扎于定陶城外,等待天气转好再组织攻城。项羽和刘邦攻破雍丘歼灭李由的秦军之后,项梁命项羽率一支军队拔除西南方向距定陶四百余里的襄城(今河南许昌南)秦军据点。
    项羽携雍丘之战胜利余勇抵达襄城之后,组织楚军向襄城发起猛攻。项羽原以为雍城防守的那般顽强都被攻克,拿下襄城自然更不在话下,想迅速攻占襄城向叔父项梁报捷。不料,楚军的进攻遭到襄城守军的顽强抵抗,数次攻城皆遭失败,起义军伤亡严重,项羽不由得怒从心起,愤恨不已。
    这日,他在襄城之下督战,看到攻城的楚军士兵在守城秦军的大石滚木砸击下纷纷自云梯上跌落下来非死即伤,不禁大怒,项羽一把推开擂鼓的士兵,自己亲自擂响战鼓,口中大喝道:“给我冲上去,灭了这群贼兵,杀——”
    楚军士兵见到自己的主将项羽亲自擂鼓助阵,士气高涨,在弓箭手密集的箭幕掩护下冒死进攻,云梯上方的士兵受伤跌落下来,下面的士兵紧接着往上爬。守城秦军终因伤亡惨重,抵挡不住楚军的猛烈进攻,败下阵来,项羽随即带领义军杀入襄城。
    项羽还从未遇到过如此顽强的抵抗,怒火难消,随即率领楚军冲入襄城内,下令将士大肆屠杀城中百姓,掠夺财产,最终将城内的秦军士兵和百姓无论男女老幼斩杀殆尽。
    这是项羽平生第一次屠城,他似乎是从中得到了报仇雪恨的快感与发泄,体会到了一个统治者掌握生杀予夺之权力的价值和满足。自此,凡是遇到敌军激烈抵抗,项羽便纵容楚军破城后大肆屠杀抢劫,其短短一生数次屠城,杀害无辜百姓无数。项羽所作所为,比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自当有过之而无不及,项羽若称“人屠”(57)才是真得当之无愧!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绵绵秋雨已经下了三个月有余仍未停止,到处是泥泞积水,无法展开军事行动。起义军又在濮阳、东阿、雍丘等地连胜秦军,起义军统帅项梁便渐渐地自满大意起来,天天在营中饮酒作乐,一醉方休。楚军士兵们见主帅如此放松,也都随之麻痹懈怠,放松了警惕。
    项梁手下副将宋义(58)见主将项梁自连胜秦军以后,如此骄傲自满,麻痹大意,且楚军驻地位于平原地区,无险可据,心中甚是不安,于是几次向项梁说道:“启禀武信君,那章邯久经沙场,诡计多端,十分狡猾,虽然吃了几次败仗,但实力损失不大,仍可再战,若秦朝增派军队援助章邯,则形势对我军更为不利。武信君切不可大意轻敌,还须命众将士日夜加强戒备,以防不测!”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57)战国末期秦国名将白起一生斩杀敌军上百万,占了战国时期250年间战死将士的二分之一,所以人称“战神”,“人屠”,六国闻之丧胆。
    (58)宋义(?-前207年),原为楚国令尹。秦末楚国复辟后,投奔项梁,成为楚国义军的将军。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43

    第十七回:秦军长途奇袭攻义军大营
    项梁大意轻敌遇难定陶城 (二)

    此时的项梁已经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正志得意满,沉浸于喜悦与享乐之中,根本听不进宋义的善意提醒。他满不在乎地对宋义说道:“章邯诡计多端,其奈我何?昔日陈胜、吴广的起义军中有那么多猛将都不是章邯的对手,这章邯唯独遇上我项梁的队伍几次被打得大败而逃,如今龟缩于濮阳城中坚守不出,我料定他已经知道我的厉害,岂敢再主动与我交手,难道他章邯竟敢狂奔数百里偷袭我不成?宋将军未免过虑了罢?哈哈!”
    陶醉于胜利之中的项梁认为起义军无论是在实力上还是士气上都远超秦军,根本没有把章邯放在眼里,因此不想再听见逆耳的劝告,于是想到一个主意。项梁对宋义说道:“现在雨水不断,没有什么战事,我看宋将军在这里也无事可做,不如你代表我出使一趟齐国,与那里的反秦力量商谈一下今后联合作战的事宜吧!”
    宋义心里明白,项梁是厌烦于自己的好言相劝,为图耳边清静,借故将自己支开。他见项梁如此傲慢大意,完全听不进逆耳忠言,已知项梁陷入危险境地而无法自拔,于是,心中无可奈何地暗叹一声,默默退出项梁的大营,带上几个随从径往齐国而去。
    章邯乃一代名将,虽勇猛不及项羽,不敢与之硬拼,却深谙兵法,善用奇计,并不惧怕有勇无谋的项梁。他探听到楚军统帅项梁骄傲自大,麻痹轻敌,终日酗酒,完全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不禁心中暗喜。
    而此时,项羽、刘邦率领的队伍攻占襄城后,转而向定陶西南一百五十里的外黄(今河南商丘市民权县)发起攻击。秦朝从北疆抽调的戍边大军正迅速接近濮阳,秦军实力明显增强。章邯知道反击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召来副将司马欣和董翳商议进攻项梁之事。
    司马欣不解地对章邯说道:“濮阳距定陶有三百里之遥,且阴雨连绵,不利于行军作战,不知将军作何打算?”
    章邯指点着军事地图对司马欣、董翳二人说道:“这个起义军首领项梁接连胜我秦军,正在骄横轻敌之际,他料定我不敢出兵与他交战,因此防备松懈。如今项羽、刘邦正在距定陶之南一百五十里的外黄作战,短时间内无法增援项梁。朝廷所派援军已经接近濮阳,我军兵力处于优势地位,现在正是反击的最好时机。我决定采取长途奔袭的战术,趁阴雨天出其不意,一举歼灭项梁的主力!”
    司马欣与董翳听了这才恍然大悟,齐声赞同道:“上将军考虑周全,此计甚妙。贼首项梁此刻绝不会想到我军会在雨季长途袭击他的军营,必败无疑。我等悉听将军之命!”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扬光RC 2022-05-25 11:45:43
    好帖!顶!
    -----------------------------
    感谢杨先生赏光,祝好!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44

    第十七回:秦军长途奇袭攻义军大营
    项梁大意轻敌遇难定陶城 (三)

    于是,章邯与司马欣、董翳制定了周密的作战方案:先派出信使联络自北方而来的秦朝援军,形成两面包抄项梁的态势;再由司马欣、董翳领步兵在后,章邯亲率骑兵精锐先行突进,冲击项梁的主将大营,打开突破口,然后将楚军团团包围予以歼灭。部署完毕,秦军悄悄出动,日夜兼程直奔定陶义军驻地。
    当秦军快接近义军的大营时,章邯下令将士短暂休整,做好大战前的准备:以夹具缚住马口,不使其嘶鸣,以麻片包裹马蹄,减小马蹄踏地的声音,严令士兵行进中不得发出声响,违令者军法从事。然后秦军于夜间冒雨加快行军,悄无声息地向定陶义军大营扑来。
    连绵秋雨与大雾之下隐藏着重重杀机,当秦军如幽灵般出现在夜幕笼罩的定陶城下义军营地时,项梁和属下还在酣然熟睡,做梦也没有料到,恐怖的死神就要降临到他们的头上了。
    突然间,战鼓大作,杀声震天,秦军一支支蘸满油脂的火箭密密麻麻射向义军营寨,顿时火光冲天,照亮夜空。章邯命秦军撞开起义军营寨大门,一马当先冲入楚军营地,见人便杀。秦军将士为洗雪东阿与雍丘战败之耻,个个咬牙切齿,如狼似虎,大开杀戒。霎时间,人喊马嘶,哀嚎遍地,义军士兵尚不清楚敌军来自何处便死于秦军凶狠的杀戮之下,根本无法组织有效抵抗,顿时一片大乱,四下溃逃。?
    项梁在睡梦中被呐喊声惊醒,不知发生了什么变故,正疑惑间,手下大将龙且(59)匆匆跑进项梁营帐中说道:“将军,大事不好,章邯偷袭我军大营,现情况不明,请将军速速离开!”?
    项梁一听,才知道情况不妙,来不及披挂,只穿一身内衣,便提剑上马,跟着龙且往军营外逃离。不料没走出多远,正遇上章邯拍马杀了过来,挡住了去路,大声喝道:“章邯在此,哪里逃!”
    项梁勒马一看,竟是手下败将章邯,心中恼怒,于是一声大吼,催马上前,挥剑砍去,章邯略一避让,故作怯态,拖着兵器拍马就走,项梁以为章邯要跑,哪肯放过,举剑催马紧追。
    龙且发现情况不妙,忙喊道:“将军小心,勿追!”但为时已晚。?
    眼看项梁就要追上章邯,却不料章邯在马上转过身来,突然抡起长戈自上而下朝项梁斜劈过去,章邯的兵器势大力沉,速度极快,项梁只想着一剑杀了章邯泄恨,完全没想到章邯的反戈一击杀招,还未来得及举剑格挡,只见白光闪处,鲜血飞溅,项梁刹时被章邯的长戈斜劈成两半。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59)龙且(?-公元前203年),秦末项梁与西楚霸王项羽手下大将,官至西楚大司马。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45

    第十八回:项羽添新恨誓为叔父报仇
    楚怀王暗施心机平衡权力(一)

    龙且早知章邯勇猛,武功高强,他见项梁还未出手便瞬间死于章邯枪下,心中大惊,眼看秦军从四面围了上来,不敢恋战,只好一提缰绳,夺路而逃,章邯并不去追赶龙且,下令秦军全力杀敌。
    此刻,守卫定陶的秦军见到楚军大营内燃起大火,乱作一团,知道是援军到来,也趁势打开城门杀了出来,与章邯合力追杀四散溃逃的义军,直至天亮方才收兵回营。
    定陶之战,章邯利用项梁的骄傲自满,麻痹大意,防备松懈之机,采取出其不意,长途奔袭的战术,斩杀楚国起义军统帅项梁,全歼楚军主力,成为秦末战争中的经典一战,章邯率领的这支骊山刑徒大军一时名声大噪。
    却说这起义军副将宋义奉武信君项梁之命,前往东方出使齐国,行至半路,恰好遇见齐国使者冒雨赶往定陶传递齐国的书信。宋义问明使者的来意之后,摆摆手对齐国使者说道:“我看阁下不用去了,武信君怕是看不到你送来的书信了。”
    使者问宋义道:“将军此话何意?”
    宋义答道:“你如果不想赴死的话,就请慢慢赶路,以免早到定陶反而丢了性命!”
    那齐国使者闻听宋义所言,不禁吃了一惊,对宋义的可怕预言将信将疑,忙问道:“敢问先生何出此言?莫非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宋义听了,淡淡一笑回答道:“不要问为什么,天机不可泄露,您按照我说的做便是,到时候你就明白了。”
    宋义也不多说,拱手与齐国使者告辞继续赶路。齐国使者听了宋义的话虽不全信,但心想方才那人说得言之凿凿,事关身家性命,也不可不信,还是小心谨慎为妙,于是和随从放慢了赶路的速度,边走边小心观察四周的情况。
    果然,等他们慢慢赶到定陶城外的时候,看到的竟然是一片血腥的战场,令人触目惊心。但见义军士兵横尸荒野,满地狼藉,义军大营被彻底摧毁,大火尚未完全熄灭,冒着缕缕烟雾,空气中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齐国使者忙派人四处打听消息,方知是秦朝大将章邯率领秦军长途奇袭义军大营,义军统帅项梁被章邯斩杀,江南的起义军主力几乎全军覆灭。
    齐国使者震惊之余,不禁暗暗叹服宋义料事如神,竟一眼成谶,遂以手加额,对自己的随从说道:“倘若我等没有遇见宋将军,快马加鞭赶到此地面见武信君,恐怕此刻已经成为那章邯枪下之鬼矣!”
    不久,齐国使者辗转来到彭城,向楚怀王熊心叙说了一路上的经历,对救了自己一命的宋义大加赞赏道:“大王,这宋将军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他对在下说武信君必败,不几日武信君果然败亡。未出兵而能预见胜负者,才真得是善用兵者矣!”
    楚怀王听了十分诧异,对使者说道:“果真有此料事如神之人?寡人倒想见识一下。”
    于是,楚怀王即刻召见自齐地返回楚国的宋义,与之谈论谋略用兵之道,宋义察言观色,能言善辩,谈起兵法滔滔不绝,楚怀王大为欣赏,遂将宋义留在自己身边,经常询问用兵谋划之道。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46

    第十八回:项羽添新恨誓为叔父报仇
    楚怀王暗施心机平衡权力(二)

    项梁战死时,项羽和刘邦正在离定陶西南约一百五十里的外黄(今河南商丘市民权县)指挥起义军攻城,正在双方相持不下之际,传来项梁的死讯,项羽得知叔父被项梁所杀,不禁悲伤欲绝,失声痛哭,无法自持,攻打外黄的战役也半途而废。
    项羽自少年时就跟随叔父项梁操练武艺,研读兵书,可说是寸步不离,在项羽心目中,项梁就如同自己的亲生父亲和主心骨,对叔父崇拜有加,叔侄二人感情甚深。项梁一死,项羽感觉天就像塌下来一般,眼前一片迷茫,接连数日不吃不喝,在营帐中默默流泪。即便是在项羽身边形影不离的虞姬(60),更是深知项羽对叔父的深厚感情和此刻心中的巨大悲痛,一时不知道如何安慰项羽是好,只能小鸟依人般地陪伴在项羽身旁,暗暗叹息忧伤。
    稍微冷静下来之后,项羽悲愤难消,决定率军寻章邯决一死战。亚父范增忙劝说道:“籍儿,我军刚败,又失去统帅武信君,当前急需安抚军心,稳定局面,此时不宜出战。”
    项羽两眼通红,咬着牙对范增说道:“那贼人章邯杀我叔父,灭我义军弟兄,我实难咽下这股怒气,此仇不报非大丈夫所为,我誓杀章邯,为叔父报仇雪恨!”
    亚父范增竭力劝阻,项羽仍然执意要寻章邯拼命,杀了章邯为叔父报仇。这时,一向保持沉默低调的刘邦在一旁劝说道:“项将军请冷静,您想,武信君不幸遇难,现在全军都在看着的将军一举一动,切不可凭一时激愤用事影响大局。我军目前兵力严重不足,军心浮动,而章邯的秦军士气正盛,又有秦朝援军到来,兵力占有绝对优势,有恃无恐,若是此时贸然出战,怕是正中那章邯下怀。将军还是记下这笔深仇大恨,暂且隐忍,避其锋锐,安定军心,回彭城(今江苏徐州)再从长计议!”
    项羽听了刘邦与范增的劝说,其实心中明白他们二人说得没错,只是在感情上一时难以接受。项羽岂能不知,现在与章邯硬拼毫无胜算可言,无异于以卵击石,于是只好暂且忍住悲痛,放弃与章邯拼命的打算,自外黄(商丘市民权县)撤军东归,回彭城休整队伍,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寻章邯复仇。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十月间,项羽回到彭城后,范增向项羽提议道:“楚怀王所在的盱眙(江苏淮安市盱眙县)距彭城近五百里之遥,不便于分兵保护,为防备其坐大,不如将楚怀王熊心接到彭城,并宣布彭城为楚国都城,便于我们监护。”
    项羽听了亚父范增的提议,深以为然,他始终认为这个楚怀王熊心不过是叔父项梁当年聚众起义时,为凝聚民心所打的一个幌子,招牌而已,不值得敬重。
    听了范增的提议,项羽立刻派出一支军队将楚怀王自盱眙接入彭城,并昭告天下彭城为楚国都城。
    项羽与范增之所以选择彭城为国都,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一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楚怀王,防止他笼络人心,扩大自己的势力;二是顺应官员将士多是楚国当地人,愿意留在家乡的要求;三是彭城一带物产丰富,粮草丰茂,交通运输发达,且又在自己的牢牢控制之下,得到楚人的普遍拥戴,基础牢固;四是彭城历史悠久,有帝王之气,历来有“北国锁钥,南国门户”之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为兵家必争之地。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释:
    (60)虞姬,项羽的爱妾,自项羽起义一直跟随项羽。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被围于垓下,虞姬自刎而死。
    @扬光RC 2022-05-28 16:17:05
    顶顶顶!
    -----------------------------
    谢谢,谢谢,谢谢!祝好!
    *长篇历史小说* 秦汉风云 047
    第十八回:项羽添新恨誓为叔父报仇
    楚怀王暗施心机平衡权力(三)

    为了防备秦军进攻,项羽率军驻扎于彭城以西,义军将领吕臣驻扎于彭城以东,刘邦因为兵力弱小,项羽便让刘邦驻军于彭城之西二百余里的砀县一带(今河南永城市芒山镇),三军成掎角之势互为照应,拱卫大本营彭城。
    这楚怀王熊心颇有心机和主见,他心里明白项梁叔侄只不过是拿他作为一个旗号以吸引民众,对他并不尊重和臣服,因此早就不满于项家叔侄的专横跋扈,意欲摆脱项氏家族的控制,培植自己的亲信,掌握实权。
    恰逢此时项梁战死,项家军实力与影响力大为削弱,楚地的起义军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给了熊心达到自己目的的绝佳机会。精明的楚怀王熊心立刻抓住这一机会,经过精心谋划,然后召集文臣武将议事。
    楚怀王下诏宣布犒赏各路人马,对有功人士封官进爵,其主要目的是削弱项家的势力,由自己掌握军政大权。楚怀王诏命项羽仍带领来自江东的子弟兵,刘邦统领自沛县起义的队伍以及砀郡(治所在今河南商丘睢阳区)的起义军兵马,楚怀王自己则掌控除项羽、刘邦以外的各路兵马,并任命宋义为上将军,统帅三军,美其名曰“卿子冠军”,以区别于其他将领。
    为了平衡刘邦与项羽二人的地位,制衡项羽的势力,楚怀王熊心封沛公刘邦为“武安侯”,官职为砀郡长。封项羽为“长安侯”,食邑在战国时期的鲁国(今山东济宁一带),因此项羽又号称“鲁公”。
    刘邦的默默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虽实力和威望远不及项羽,却得以封侯,有了自己的地盘和军队,令人刮目相看。就在这年,以贩卖丝织品为生的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灌婴(61)放弃了手头的买卖,也慕名而来投奔了刘邦,后来成为汉军骑兵统帅,汉初开国名将,战功卓著,官至太尉。
    陈胜昔日手下大将吕臣在陈胜、吴广被害后不甘失败,重举“张楚”义旗,组建“苍头军”(62)继续抗秦,收复了陈县,抓获了杀害陈胜的凶手庄贾斩首示众,为陈胜报了仇,功劳居首,楚怀王拜吕臣为司徒(63),其父吕青为令伊。其余人马各有封赏。如此,楚怀王认为自己手中有了兵权,培植了心腹重臣,又削弱了项氏的实力,终于可以真正发号施令了。
    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作为项梁的手下、默默无闻、隐忍谦和且兵力弱小的刘邦终于开始崭露头角。而由于项梁在定陶之战中不幸遇难,这年二十五岁的年轻将领项羽也被推上了反秦战争的最前沿,不久即担负起统领起义大军反秦的历史重任。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释:
    (61)灌婴(?-公元前176年),秦末至西汉初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汉朝开国功臣,官至太尉、丞相。
    (62)苍头军,头戴青色布帽或头扎青色布巾,是秦末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其名和人员构成至今争论不休。
    (63)吕臣(约公元前235年-前173年),秦末陈胜起义军将领,陈胜被害后,吕臣重建张楚政权,并诛杀叛徒庄贾,后来跟随刘邦。司徒相当于丞相一职,令伊则是楚国军政最高官职。
    *长篇历史小说* 秦汉风云 048
    第十九回:秦朝调北疆精锐镇压起义
    章邯放弃攻楚欲决战巨鹿(一)

    咸阳,秦二世胡亥的望夷宫内,胡亥正躺在龙榻上与几个妃子调笑,只见赵高毫不避讳地走进宫来。胡亥习以为常,也不起身,左右臂各揽着一个妃子,懒洋洋地问赵高道:“朕看爱卿满面春风,面露喜色,所为何事啊?”
    赵高一贯报喜不报忧,定陶之战秦军获胜的功劳也自然是算在自己头上,听到胡亥询问,便向胡亥略躬身施礼说道:“恭喜皇上,臣下令章邯向楚国叛军发起进攻,大获全胜。叛军头目项梁被杀,十万叛军悉数歼灭!”
    胡亥听了放开两个妃子,双手击掌,惊喜地说道:“哈哈,甚好甚好,朕又少了一件心事。多亏爱卿辅佐,立下如此大功,朕无忧矣!”
    稍停,胡亥问赵高:“既然我朝大军获胜,何不命章邯大举进攻,一举荡平叛军?”
    赵高答道:“秦军征战近两年,颇有伤亡,继续进攻怕是兵力不足,章邯请求朝廷增兵支援,臣正思虑此事。”
    胡亥听了马上说道:“那就立刻多多增派军队支援章邯,他要多少就给他多少,务必剿灭叛军!”
    “这个......”赵高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秦二世,口中嗫嚅着,说道:“我军已经乘胜全线出击,当前已无军队可调。”
    胡亥听了一愣,并不仔细询问朝廷的几十万秦军都处于何处,稍加思索说道:“朕听说先皇在世时,在北疆派驻数十万精锐之师抵御匈奴人入侵,那就立刻诏令北疆军启程赶往濮阳,与叛军决一死战!”
    赵高心里清楚,北疆军队是朝廷手中最后的王牌,也是北方边陲安定的基石,若调往国内造成边境空虚,匈奴人趁机入侵,局势将更加动荡,难以收拾。但是赵高认为内忧猛于外患,为了维持朝廷暂时安定,北方边陲空虚也在所不惜,于是对胡亥说道:“皇上圣明,臣也正想向您提出此提议。北疆军队乃我朝精锐,率胜匈奴,威震北方,一旦投入剿灭叛军的作战,必获全胜,高奏凯歌!”
    胡亥听了得意地哈哈大笑,遂问赵高道:“爱卿以为谁可以担任援军主将,率军前往支援章邯?”
    赵高略一思忖随即答道:“臣以为北疆守军将领王离可担当援军主将重任!”
    这王离不是别人,正是秦朝开国最大功臣、百战百胜名将、武成侯王翦之孙,通武侯王贲之子。王离自幼得到祖父和父亲教诲,深谙兵法,智勇双全,屡立战功,曾协助蒙恬镇守北疆,威震匈奴。
    秦二世胡亥听了说道:“就按爱卿所说,下诏任王离为主将,率领北疆军队二十万人马,立刻启程前往濮阳会合章邯,务要彻底消灭叛军!”
    秦二世胡亥冒着北方边陲被匈奴人入侵的风险,亲自下诏抽调二十万镇守北疆的秦军主力支援章邯,意图与起义军展开决战,一举摧垮反秦力量,既是明智之举,也是出于无奈的最后豪赌。
    秦军大将章邯斩杀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并歼灭其主力以后,犯下一个战略性错误。他远远低估了楚国反秦力量的地位、号召力和发展潜力,认为楚国的起义军已经遭受到致命打击,实力被严重削弱,对朝廷已经构不成威胁,不足为虑,因而没有乘胜进攻彭城,追击消灭项羽、刘邦的起义军剩余力量,而是把战略目光转向了赵国,因此与即将到手的决定性胜利失之交臂。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恰恰是章邯不以为意的项羽和刘邦迅速发展壮大了力量,成为反秦大军最重要的统帅人物,最后推翻了秦朝统治。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长篇历史小说* 秦汉风云 049
    第十九回:秦朝调北疆精锐镇压起义
    章邯放弃攻楚欲决战巨鹿(二)

    章邯考虑的是,秦地的东面最强大的对手依然是死灰复燃的赵国。赵国王族后裔赵歇(64)在张耳(65)、陈余(66)等人的辅助下成为赵王,在北方的势力迅速扩张,得到赵人的普遍拥护。
    尤其是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五万将士被秦国名将武安君白起所杀,赵国遭受重创,几乎每个家庭都因为这场惨烈的战争而失去亲人,因而赵人对秦人的仇恨可谓是铭心刻骨,也由此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凝聚力,再次使赵国成为抗击秦朝统治的中坚力量,南方的起义军被严重削弱后,赵国便成为秦朝的第一大威胁。
    赵歇称王之后,不断扩充军备,继续采用赵武灵王在位时在军事上推行的“胡服骑射”(67)国策,改编军队,强化骑兵,使得赵军战斗力大为增强,成为秦军的劲敌。所以,章邯认为应该首先打击削弱赵国,如扫平赵国,则可以扩大巩固战果,把秦地与原来赵国的土连重新成一片,虎视中原,威慑八方。
    还有至关重要也是章邯最为担忧的一点就是,如果坐视赵军及北方诸侯联军南下,不仅对秦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还直接威胁秦军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太行山交通线和黄河运粮道以及位于荥阳的秦军战略粮仓敖仓(今河南荥阳东北敖山)。
    如果丧失了敖仓的军粮和运粮通道,被诸侯军队切断与都城咸阳的联系,秦军将成为一支孤军,陷入重重危机,后果不堪设想。经过反复考虑,章邯决定放弃南下攻楚,转而挥师北上,渡过黄河,一举攻克了赵国军事重镇邯郸(今河北邯郸)。
    章邯知道邯郸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道路四通八达,是适宜屯兵之处,尤其是邯郸北部的太行井陉(68)东西贯通赵地,连接关中平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处。但是由于秦军处于运动战状态,不能分兵占据,章邯遂下令邯郸城内成年男子全体参与,与秦军一起拆除邯郸城墙,将城郭夷为平地,把邯郸居民迁徙至河内(今河南北部)一带,使得邯郸彻底失去了军事价值,从而消除了秦军北上的后顾之忧。
    不久,王离率领的北疆军队自濮阳方向赶了过来,章邯会合前来增援的秦将王离(69)自北疆带来的二十万秦军精锐主力,兵锋直指正北方向一百里的赵国都城信都(今河北邢台西南)。
    然而,章邯还是高估了赵军及其诸侯国军队的战斗力。守卫赵国都城信都的赵军抵挡不住秦军的强大攻势,很快就败下阵来,被秦军攻破城池,弃城而逃。赵王歇带着承相张耳及赵军残部逃进了信都以东一百余里的巨鹿城(今河北邢台平乡县),全力防守,并急急派出使者赴彭城向楚怀王求救。
    章邯与王离率领的秦军紧追不舍,赶到巨鹿城之西,摆开了攻击阵型,准备向巨鹿发起进攻。章邯心里明白,王离是朝廷钦派,不受自己节制,他所率领的二十万军队又是秦军守卫边关的精锐部队,装备精良,士气正盛,而自己所率领的队伍是由骊山刑徒组成,自咸阳出征至今一年有余,历经数次苦战,七十万人马已经伤亡大半,战斗力自然无法与王离的正规军相比,究竟谁担负主攻巨鹿的任务,还要听取王离的意见。
    秦军主将大营里,章邯、王离与众将领正围在大幅军事地图前研究作战方案,气氛有些紧张肃穆。他们都清楚,如攻击巨鹿的战役开始,北方的燕国、东方的齐国和赵军的残余部队必然会赶来救援,巨鹿之战将是一场秦军与各国起义军空前激烈的决战,为了朝廷安危,势在必胜。
    章邯有意询问王离道:“久闻王将军威名,章邯甚为钦佩。王将军智勇双全,久经战阵,曾大败匈奴,所率部队乃我大秦精锐,战斗力强悍。在下所率刑徒之军到如今已经伤亡惨重,战斗力下降,不知这次巨鹿战役,王将军有何打算?”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释:
    (64)赵歇(?-公元前204年),嬴姓赵氏,战国时赵国贵族,公元前208年,被张耳、陈馀立为赵王,都信都(今河北省邢台市西南)。
    (65)张耳(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02年),河南开封人。陈胜吴广起义后,赵国复国,任右丞相,辅佐赵王抗击秦军。随项羽入关,项羽封其为常山王,后被陈余击败归顺刘邦,被封为赵王。
    (66)陈馀(?-前204年),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魏国名士,性格高傲,任赵王歇的将军。
    (67)赵武灵王赵雍,(公元前356年-前295年)嬴姓赵氏,赵国邯郸人。在位时雄心勃勃,强军好武,推行胡服骑射,改变了中国军队最初宽袖的正规军装,逐渐演变改进为后来的盔甲装备。赵国所用的“胡服”,因为衣短袖窄,类似于西北戎狄战服,所以俗称“胡服”。
    (68)太行陉又称太行道,太行八陉之一,是中国古代沟通晋城市和焦作市的一条重要通道。南起河南沁阳,北接山西晋城泽州县,地势险要,是著名的运兵商旅之道。
    (69)王离(? -前205),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县)人,秦朝后期著名将领。
    *长篇历史小说* 秦汉风云 050
    第二十回:秦军兵临巨鹿欲发起进攻
    楚王派宋义领兵驰援巨鹿(一)

    王离正值踌躇满志之时,欲一举攻克巨鹿,歼灭赵军,夺取头功向朝廷报捷,听了章邯所问,当即答道:“多谢章将军谬赞。我乃皇上钦派,理当尽心竭力报效朝廷,剿灭反贼,杀敌立功。我所率秦军乃大秦戍守北疆之精锐,数次大战匈奴,未尝败绩,由我率军主攻巨鹿责无旁贷!”
    章邯听了暗暗舒了口气,遂放下心来,对王离施礼道:“如此甚好,在下悉听王将军安排,当全力支援将军作战,专候王将军胜利佳音!”
    王离听了,哈哈一笑道:“章将军谦虚了,我等皆是朝廷重臣,不分彼此,来日拿下巨鹿,消灭叛军,本将再与章将军把酒畅饮!”
    这时的王离根本没有把各路起义诸侯的军队放在眼里,他认为剽悍善战的匈奴军队都被自己打得落花流水,望风而逃,击败一群乌合之众组成的盗寇队伍更是不在话下。最后,经王离与章邯协商决定,由王离率领二十万秦军主力攻打巨鹿,章邯率二十万骊山军队驻扎于巨鹿西南三百里的棘原(河南安阳市安丰乡)一带,负责王离军的粮草物资供给,与王离形成犄角之势,互为照应。
    棘原西靠太行,北倚漳水,南据洹水(70),易于防御。西南方向四百里即是河内(治所在今河南焦作武陟县),西面三百里是上党地区(今山西长治市),皆有道路经太行山通往关中,交通运输十分便利。进可攻,退可守,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万一秦军作战失利,即可从太行山井陉、滏口陉(71)撤回关内。
    章邯带领的秦军抵达棘原后,命士兵构筑起坚固的防御工事,储备军粮物资,作为长期驻扎的战略大本营,利用黄河和太行山道运送军粮至棘原再行转运,为王离的北疆军队补充粮草辎重。
    为了确保运粮安全,章邯下令修建起长达百余里的运粮通道直达巨鹿城下秦军营地,道路两边竖起坚固的拒马(72)和木栅作为保护屏障,派军队往来巡逻,防备敌人袭击劫粮。王离带领手下大将涉间、苏角(73)等将领可以心无旁骛地指挥秦军主力专注于进攻巨鹿,打算以压倒性优势一举攻克巨鹿城,歼灭赵王歇及其最后的残余力量,进而轻松地各个击破各路诸侯的反秦势力。
    章邯与王离的这个战略规划应该说切实可行,不可谓不完美,假如一举攻克巨鹿歼灭赵军,那么,秦朝的历史很可能将会续写若干年。然而,章邯、王离绝没有想到,等待着他们的现实是残酷的,他们看似万无一失的作战计划被即将到来的对手击得粉碎。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70)漳水,发源于河北境内太行山脉;洹水,发源于河南境内太行山脉。
    (71)滏口陉,太行八陉之一,连接邯郸与西面的长治,是古代军事要道。
    (72)拒马,古代防御设施。即用粗壮的木棍一头削尖或者绑上利刃,交叉固定成架连成一排,防备敌人骑兵袭击。
    (73)涉间 (?-前207),秦末将军,巨鹿之战中兵败自尽。苏角(?-公元前207年12月),秦末将军,原为秦将蒙恬部将,巨鹿之战中战死。
    *长篇历史小说* 秦汉风云 051
    第二十回:秦军兵临巨鹿欲发起进攻
    楚王派宋义领兵驰援巨鹿(二)

    此时,项羽、刘邦的队伍经过休整补充,正准备召集各自人马向关中进发。忽然,赵王歇自巨鹿派出求援的使者赶到了彭城,楚怀王听闻是章邯、王离率领四十余万大军正在向巨鹿发动进攻,情况危急,急忙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
    经过一番议论,大臣们一致认为赵国是不可缺少的反秦盟友,赵国若被秦军荡平,则唇亡齿寒,反秦实力不但被严重削弱,而且秦军必然会把进攻矛头立刻指向楚国,因而巨鹿势在必救。但是,这四十余万秦军皆久经战阵,来势汹汹,气势正盛,谁可率军解巨鹿之危?有多少军队可以调遣?大臣们却拿不定主意。
    楚怀王认为大臣们说得有道理,沉吟片刻,说道:“众位爱卿言之有理,赵国与楚国乃盟友关系,唇亡则齿寒,绝不能让秦军攻破巨鹿,灭了赵王的最后力量。寡人决意派兵驰援,解救巨鹿,击败秦军,众位爱卿谁可担当此重任?”
    立于阶下左右两边的诸位将领听到四十万秦军兵临巨鹿,其中竟有二十万镇守北疆的秦军精锐部队,皆面面相觑,低头不语,无人敢站出来主动承担解救巨鹿的重任,王宫里顿时陷入一种令人尴尬的沉默局面。
    片刻,只见一人挺身而出,高声说道:“在下愿领兵前往救援巨鹿!”
    众臣抬头一看,此人正是刚受封长安侯的年轻将领项羽。? ?
    站在项羽身后的亚父范增见项羽主动请缨前往巨鹿,不禁吃了一惊,范增知道项羽一心要为叔父项梁报仇,早就想与秦军大战一场,但是当前秦军重兵悉数聚集于巨鹿,正欲与诸侯军展开决战,若此时救援巨鹿,无异于赴汤蹈火,深入虎穴,必然面临一场空前恶战,孰胜孰负难以预料,范增不由得眉头紧皱,连连摇头。? ?
    深有心机的楚怀王熊心见项羽请战,心中大喜,其实,他想派遣救援巨鹿的人选正是项羽。楚怀王素来敬重刘邦的为人,反感于项羽的骄横跋扈且对自己冷淡而疏远,因此不愿把先攻入关中的头功让项羽夺去,而这次巨鹿危机来得正是时候。于是,楚怀王对项羽说道:“项将军愿前往巨鹿解燃眉之急,忠勇可嘉,寡人甚是欣慰。围困巨鹿的章邯智勇双全,兵力强盛,无人能敌,但却是爱卿手下败将,解巨鹿之危确非项将军莫属,寡人祝项将军马到成功,旗开得胜!” ?
    然而,楚怀王却在明知巨鹿城下有四十余万秦军的情况下,既未任命项羽为主将,也未派出重兵前往巨鹿解围,当即宣布道:“寡人决定,任宋义为援军主将,项羽为副将,范增为末将,率兵五万前往援救巨鹿,同时诏令各路诸侯,起兵赶往巨鹿联合作战。望尔等勠力同心,奋勇杀敌,一举击败秦军,解巨鹿之危,然后转而西进,拿下咸阳!”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长篇历史小说* 秦汉风云 052
    第二十回:秦军兵临巨鹿欲发起进攻
    楚王派宋义领兵驰援巨鹿(三)

    略一停顿,楚怀王又宣布道:“武安侯刘邦素有长者之宽厚温和之名,不喜杀戮,适于争取秦人,寡人命刘邦率军西行进攻关中,直取咸阳,即刻启程!”
    为了鼓舞士气,楚怀王诏令诸侯:“寡人承诺:各路兵马先攻入关中者,即为关中王(74)!”
    各路反秦诸侯听了楚怀王的诏令,果然群情振奋,跃跃欲试,都想夺得反秦第一大功,占据关中这块福地称王。
    其实,极为精明的楚怀王早已经过了深思熟虑,他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以抗衡和遏制项家的力量,实际上已经把首先进入关中的机会送给了刘邦。巨鹿离彭城大约一千余里路程,距咸阳更是长达一千七百余里,而刘邦的驻地砀郡距离咸阳仅不足一千五百里,不仅如此,秦军全部主力几乎都集中于巨鹿,后方空虚,西进关中的军事压力大为减弱。若宋义、项羽赶到巨鹿,即便迅速获胜解了巨鹿之围,恐怕刘邦的西征队伍也已经走到半路了,项羽绝无可能捷足先登进入关中称王。
    如若没有楚怀王熊心的这番用意,另派他人解救巨鹿,依项羽的勇猛善战,必会赶在刘邦前面突破函谷关,攻取咸阳。若是果真如此,那史官司马翁怕是要重修《史记》了。
    当然,高傲又好胜的项羽又何尝不想首先进入关中,拔得头功?怎奈楚怀王没有任他为援军主将,项羽更没想到,十数天的路程竟然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援军才到达巨鹿!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一月,宋义率领救援巨鹿的人马向北进发,部队抵达距离巨鹿还有四百里之遥的安阳(今河南安阳市)时,天降大雨,气温骤降,军中粮草不足,士兵们衣衫单薄,饥寒交迫,多有怨言。
    然而,宋义却十分冷漠,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不仅不加快行军,反而忽然下令大军停止前进,就地驻扎,自己则带领一支军队护送儿子宋襄前往齐国赴任丞相之职——自然,这是宋义设法为儿子谋来的官职。
    宋义一行陪儿子径直向东行进五百余里到达齐国境内的无盐(山东泰安平原县无盐村),在此地遇见了齐国前来迎接丞相宋襄的官员,宋义这才放下心来,遂命人在当地大摆酒宴,宴请齐国与当地的官员来宾,一连盘桓数日。宋义自无盐返回安阳后,绝口不提发兵救援巨鹿之事,与几个关系亲近的下属将领天天在营帐中饮酒作乐,竟一连滞留了四十六日,迟迟不下达进军命令。
    此时,秦军大将王离的军队已经向巨鹿城频频发起进攻,赵王歇和丞相张耳亲自登上城头督战,下令赵军拼死抵抗,赵军伤亡不断增加,形势万分危急。这一期间,项羽和范增几次催促援军主将宋义下令部队启程驰援巨鹿,宋义却一再托词按兵不动。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74)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关中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物产丰富,是帝王建都的风水宝地。
    @扬光RC 2022-06-01 15:24:24
    顶佳作!
    -----------------------------
    谢杨先生赏读,继续努力!祝好!
    谢各位网友关注,祝好!
    *长篇历史小说* 秦汉风云 053
    第二十一回:宋义见死不救欲坐收渔利
    项羽一怒斩宋义破釜沉舟(一)

    这日,项羽待在安阳军营中坐立不宁,心中焦躁,他担心坐失战机,被秦军攻下巨鹿,不仅是让章邯、王离的图谋得逞,自己欲寻章邯复仇的打算恐怕也无法实现。项羽左思右想,终于按捺不住心中怒火,遂与亚父范增一起进入宋义的将军大营,再一次敦促宋义立刻起兵救援巨鹿。
    见宋义正在营中独斟独饮,项羽压住怒气问道:“上将军,几十万秦军围攻巨鹿,军情紧急,上将军身为援军统帅,本应加快赶往巨鹿,为何在此地滞留四十余天,至今迟迟不下令进军?”
    宋义向来认为项羽不过是有勇无谋的一介武夫,很有些瞧不起项羽。听了项羽的质问,宋义端起酒杯喝了一大口,不屑地笑笑回答道:“项将军难道没有看出,那赵国军队虽在邯郸、信都吃了败仗,但实力不弱,尚能与王离的秦军主力一战。王离的北疆军兵强马壮,士气正盛,我军在此正好避其锋锐,以逸待劳,坐山观虎斗,让秦赵两军相互厮杀,待秦军实力削弱疲惫后,我再全军出动,突然攻击秦军,定可一举击溃王离、章邯,解巨鹿之围!”
    说到这里,宋义见项羽对自己怒目而视,自负地说道:“项将军,论武功本将比不了你,若论出谋划策,以智取胜,恐怕你还差得远啊,呵呵!”
    宋义顿了顿,仰头喝完杯中美酒,抹抹胡须,故作神秘地对项羽低声说道:“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保存实力,想办法尽快入关,早日称王,明白了吧?哈哈哈!”
    这时,立在旁边的一名部将忍不住说道:“禀上将军,末将以为项将军说得有理,巨鹿危急,不宜再拖,以免贻误战机。巨鹿如被秦军攻占,则整个赵国危矣!”
    宋义听了,脸色立刻阴沉下来,对那部将厉声说道:“住口,你懂什么?何时起兵,本将自有主张,再有不从军令敢言进军者,军法从事!”宋义此话分明是说给项羽听的,以示震慑。
    项羽见宋义只为自己打算,军情危急之时竟企图坐收渔翁之利,仍然拒绝立刻起兵救援巨鹿,不由得怒从心起,一咬牙抬手抽出宝剑,指着宋义怒斥道:“宋义你这无耻小人,我项籍原本敬你是主将,对你一忍再忍,而你却大敌当前见死不救,眼看着秦军围攻巨鹿。楚军将士遭受冻饿之苦,你全然不顾,竟然天天饮酒取乐,想着坐收渔利,我看你是不想活了!”
    项羽说罢跨步上前挥剑砍去,身后的范增见状急忙阻止已经来不及了,项羽的宝剑锋利而沉重,挥手一剑,宋义早已人头落地,面部尚兀自带着惊诧之情,似乎在问:谁敢杀我?
    项羽提剑上前,在宋义的衣裳上揩干净剑身的血迹,提着宋义的人头仗剑走出营帐大喝道:“各位听着,宋义身为援军主将,违抗楚王之命,临阵畏缩,拒不解救巨鹿之危,已被我斩首。现在全军听我号令,如有不从者如宋义一样下场!”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长篇历史小说* 秦汉风云 054
    第二十一回:宋义见死不救欲坐收渔利
    项羽一怒斩宋义破釜沉舟(二)

    项羽杀了宋义,犹不解恨,欲斩草除根,他打听到宋义之子宋襄此时正前往齐国都城淄博上任承相之职,马上命英布带一支精锐骑兵队伍深入齐国境内追杀宋襄。英布马不停蹄一直追到淄博郊外,终于杀了宋襄,项羽也因此与齐国田荣等人结下了怨仇。
    楚军将士听说项羽杀了宋义,无不拍手称快,军心稳定,皆愿听命于项羽指挥。项羽遂派人将宋义的人头和一封书信呈送楚怀王。楚怀王见是项羽来信有些诧异,忙展开信件观看,只见信中说道:“禀楚王,楚军主将宋义违抗王命,中途驻扎安阳连续四十六日,畏缩不前,贻误战机,已按军法处斩,现将宋义的人头呈上。现楚军在我掌控之下,士气高涨,求战心切,巨鹿形势危急,请楚王早做决断!”
    楚怀王熊心闻听项羽将援军主将宋义斩首的消息大吃一惊,他没有料到项羽竟如此霸道,杀了自己刚委任的上将军宋义,且来信中所言颇有威胁之意,顿时没了主意,急召身边谋臣商议对策。
    司徒吕臣在一旁说道:“禀大王,这项羽素来勇猛刚烈,性情暴躁,行事不计后果。事已至此,别无他法,当前军情紧急,大王只能顺势而为。”
    令伊吕青也劝谏道:“大王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现楚军远在近千里之外,不但是无法换将,且谁人可担起救援巨鹿之重任?不如顺手推舟,任命项羽为援军主将,命其加快进军,解巨鹿之危!”
    楚怀王听了也无可奈何,别无良策,只好下诏任项羽为上将军、援军主将,统帅各路诸侯,范增为副将,即刻领兵启程赶往巨鹿。    
    此时,巨鹿城中已经粮草皆绝,守城将士死伤严重,眼看已无力支撑下去。赶来救援的赵军将领陈余见秦军声势浩大,自己手下仅是收集来的少数残兵败将,不敢贸然出战,遂将军队驻扎于巨鹿城东北三十余里的漳水东岸军营内观望敌情。
    夜晚,陈余见秦军营寨中悄无声息,遂命手下部将陈泽率五千人马出阵偷袭秦军营寨,以试探秦军的虚实。不料,陈泽率赵军刚接近秦军营地,秦军即突然从四面八方如狼似虎般围了上来,一阵砍杀,霎时间五千士兵就全军覆没,有去无回。陈余和手下将领见了,又惊又怕,再无人敢出击秦军。燕国、齐国等各路援兵十万余人听说了此事,皆畏惧秦军凶猛,各自在巨鹿城北面和东面军营中驻守不敢出战,只等楚国援军到来。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二月,为避免与秦军提前遭遇而暴露自己的兵力,项羽率义军避开巨鹿南面章邯的防线,迂回至巨鹿东面的平原津(今山东德州平原县西)渡过黄河,然后率军抵达巨鹿东面的漳水东岸。项羽命义军在漳水岸边稍作休整,侦察敌情。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长篇历史小说* 秦汉风云 055
    第二十一回:宋义见死不救欲坐收渔利
    项羽一怒斩宋义破釜沉舟(三)

    面对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严峻局面,项羽镇定自若,临危不乱。他深知敌众我寡,不能拖延,必须发起强有力的突击,速战速胜。经过周密思考,项羽果断地做出战役部署——
    项羽将五万兵力分成两部分,首先命大将英布、陈武率领两万楚军于凌晨渡过漳水,向巨鹿西南面的秦军阵地发起突然袭击,避免与敌纠缠,迅速穿插前进。其目的一是尽可能消灭秦军有生力量,二是试探和扰乱秦军兵力部署,三是设法切断秦将王离的运粮通道,使其内部自乱,军心动摇。稍后,项羽率其余三万人马渡河直接冲击秦军主将王离的大营。
    楚军猛将英布按照项羽的部署,与陈武一道率领二万楚军渡过漳水后向秦军阵地攻击前进,秦军发现敌人来袭立刻出击拦截,英布随即与秦军展开激战。楚军士气高涨,勇往直前,不断扩大战果,向前推进。而王离此刻似乎认为,只有区区两万楚军进攻秦军阵地,不过是袭扰行动,并未下令全军出击一举歼灭英布的军队,战机稍纵即逝。
    英布不愧为一代名将,奋起神威,率两万楚军冲破秦军的封锁线,杀开一条血路,直奔秦军阵营侧后方。王离发现了楚军的意图,急忙下令秦军阻击,双方战斗更加激烈。
    此刻,赵军将领陈余非但不联合燕、齐国军队趁势渡过漳水杀出来袭击牵制秦军,却躲在大营中派信使到楚军营地,催促项羽抓紧渡河参战。
    项羽心里明白,诸侯军队为了自保不会效死参战,根本不值得信赖和依靠,不屑于与各国援军联络。他见英布的军队已经与秦军展开激战,吸引了部分秦军的注意,感到决战时机已到,遂亲率三万楚军渡过漳水摆开攻击阵型。项羽下令:全体楚军渡河后立刻凿沉全部渡船,捣毁携带的锅灶炊具,烧掉帐篷行李,每人只携带三日口粮,准备与秦军展开最后血战。
    项羽派出下属将领到所率队伍中宣布:“上将军有令,此战必须取胜,没有退路可言。败亦死,退亦死,何如全军舍生忘死,勠力同心,奋勇向前,与秦军决一死战。大丈夫死得其所,不胜不归!”
    楚军将士闻听上将军项羽豪迈的勇气与决心,倍受鼓舞,斗志昂扬,一起振臂高呼:“原随上将军冲锋陷阵,与秦军决一死战,不胜不归!”
    楚国援军疾驰至巨鹿城下,接近了秦军营地,项羽提着虎头戢,骑着乌骓马带领众将登上一处高坡向秦军阵地瞭望。但见秦军营帐在巨鹿西面连绵十数里,壁垒森严,烽烟袅袅,旌旗飘摇,果然是威武雄壮,令人胆寒。
    然而,项羽乃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猛将,千古无二的盖世英雄,面对数倍于自己的强大对手,毫无畏惧之心,他坚信凭自己的勇武刚毅,定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无坚不摧,任何人休想阻挡。随着项羽一声令下,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场以少胜多且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经典之战拉开了帷幕!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长篇历史小说* 秦汉风云 056
    第二十二回:勇武项羽巨鹿之战创奇迹
    展神威九战九胜重创秦军(一)

    大军事家孙武在他的《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论述进攻战时说道:“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75),孙武根据敌我双方兵力的优劣,十分详尽地说明了进攻战的一般胜负规律,即以优势兵力歼灭敌人,当兵力少于对手时,则应采取守势或者避免与敌人作战。而项羽以五万兵力面对秦军的二十万精锐,兵力对比处于绝对劣势,在这种情势下,项羽毅然与秦军展开决战,似乎完全违背了“兵圣”的作战原则,毫无胜算可言。
    但是,孙子又在《孙子兵法·虚实篇》中指出:“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76)即我集中兵力于一处,设法把敌人分散成十份,然后猛烈攻其一部,则我相当于以十敌一。
    大战前的项羽,头脑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面对强敌,他正是灵活运用了“兵圣”的战术思想,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这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惊世骇俗之战。
    这日清晨,天刚放亮,但见乌云低垂,朔风劲吹,大战前的巨鹿城下一片沉寂。三万楚军集结完毕,项羽骑在乌骓马上扫视一眼充满杀气的楚军队伍,见士兵个个精神抖擞,正望着自己等待命令,遂右手高举虎头戟大喝一声:“杀!”便亲率全军以暴风迅雷之势杀向秦军主营。
    秦军哨兵快马赶回,急向王离禀报军情,说一支大约三万人的楚军向巨鹿杀来。王离久经战阵,认为楚军总共五万兵力,且分成了两部分,根本不是自己手中二十万精锐大军的对手,构不成严重威胁,遂镇定地下令秦军摆开迎战阵形,严阵以待。
    项羽身先士卒,率楚军如狂风激浪一般冲到秦军阵前,秦军主将王离立于临时搭建的塔台上指挥秦军行动,远远看见当先一员楚军大将,左手提缰,右手持戟,威风凛凛,杀气腾腾,英气勃勃,气势如虹,浑身张扬着一股豪迈之气,坐下一匹乌骓马昂首挺胸,四蹄腾空,飞奔而来,王离忙问左右将领道:“这员楚军将领是何人?”
    属下答道:“此人正是昔日叛军首领项梁的侄儿、先锋将项羽!”
    王离听罢不由得轻轻摇头赞叹道:“项羽,好一员虎将,只可惜你今日遇见了我王离,岂能容你呈威!”
    王离说罢当即一挥手中红色令旗,顿时战鼓轰鸣,杀声震天,秦军全面出击。王离养兵多日,以逸待劳,此番下令秦军全线出击,是想依靠优势兵力,一举围歼楚军。
    但此时的王离还不明白,他面对的并非匈奴顽敌草寇,而是震古烁今的天下第一英雄项羽!
    但见项羽一马当先,虎目圆睁,吼声如雷,率先冲入秦军阵中,于万军丛中杀敌如入无人之境,一杆虎头鉄戟使得出神入化,神出鬼没,左刺右砍,如灵蛇吐信,流星掠空,防不胜防。胯下乌骓马犹如一道黑色闪电,所到之处,血肉横飞,人头落地。
    秦军将士哪里见过如此威猛神勇的战将,不由得胆战心惊,纷纷后退,无人敢于上前迎战。在项羽率领下,三万楚军凝聚成一把强悍的利刃,直冲王离的中军大营。
    这时,英布率领的二万先锋部队杀退了秦军的围追堵截,直奔秦军运粮通道,秦军的护粮军队见状急忙迎上前去,与英布战作一团。英布十分英勇,护粮的秦军将领难敌英布的一根蛇形长矛,交手数个回合便败下阵来,率军向棘原方向溃逃。
    英布成功切断了秦军粮道,截获大批粮草物资,然后返身从秦军侧翼包抄过来,加入了与北疆军的激战。这样,秦军粮草断绝,南面的章邯与巨鹿城下的王离被楚军分隔开来无法相互支援,项羽实现了第一步战役目标,紧接着,就是集中全部兵力攻击王离的秦军主营。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75)《孙子兵法·谋攻篇》:我十倍于敌,就实施围歼,五倍于敌就实施进攻,两倍于敌就要努力战胜敌军,势均力敌则设法分散各个击破之。兵力弱于敌人,就避免作战。
    (76)《孙子兵法·虚实篇》:我方把兵力集中在一起,设法使敌人的兵力分散为十份,于是,我方等于以十倍的兵力去打击敌人。
    *长篇历史小说* 秦汉风云 057
    第二十二回:勇武项羽巨鹿之战创奇迹
    展神威九战九胜重创秦军(二)

    战局的发展完全出乎秦军大将王离的预料,王离没有想到项羽的军队虽然人数处于绝对劣势,却作战勇猛,进攻犀利,锐不可当,自己的精锐部队虽在北疆与凶悍的匈奴人作战屡屡获胜,如今竟然不是这支乌合之众的对手,不由得心中震惊。而巨鹿之南章邯率领的秦军又迟迟不见赶来增援,王离急命秦军摆开防御阵势,准备与楚军展开阵地战。
    面对秦军坚固的防线,项羽勇武异常,有如神助,骑着乌骓宝马,手持虎头戟,率领楚军将士一次次冲入秦军阵中往来厮杀,秦军遭受重挫,军心动摇,开始怯战。
    项羽心思缜密,他在激战中观察到秦军分别由数个集团组成,独立作战,遇有强攻即收缩队伍各自防御,又可相互照应,这既有长处也是一大漏洞。于是,项羽及时调整部署,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集中使用有限的兵力,组织楚军进行穿插分割,猛攻秦军的结合部,在英布的密切配合下,与秦军展开空前激烈的血战。
    在项羽率领之下,楚军将士人人以一当十,越战越勇,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血流成河。连续数日,楚军向秦军阵地发动了九次大规模冲击,九次皆获大胜,斩杀秦军无数,遭受连续重击的秦军此时已经接近崩溃。
    驻守于巨鹿之南棘原城内的章邯虽然知道王离面临的是一场激战,但认为王离的兵力占有绝对优势,胜券在握,完全没有料到王离的二十万秦军精锐主力竟然不敌项羽的五万人马。章邯正在军营里心神不安,焦急地等待巨鹿战役的进展消息,突然接到侦察骑兵急速赶来报告,说王离军伤亡惨重,已经被迫转入防守,处境十分危险,章邯听了急忙率军赶往巨鹿前线支援。
    ? ? 不料,项羽早已料到章邯会在棘原发兵援助王离,已经在这一方向预先设置了警戒,得到章邯率军赶来援助王离的消息,项羽立刻带一支军队迎上前去,在巨鹿之南截住章邯厮杀。章邯知道自己不是项羽的对手,而巨鹿的东面又有赵、燕、齐三国的援军据守,心中胆怯,与项羽交手没几个回合,便很快败下阵来,带领自己的人马退回漳水以南的棘原据点,加强防守,再不敢主动出击。
    其实,章邯如果趁联军畏惧观望之际全力施救,命令自己的二十万秦军全部出动,自项羽侧后方发起猛攻,完全有可能挽回败局,一举击败项羽和战斗意志不强的诸侯援军,或者至少可以协助王离的秦军主力撤出战场。但是,老谋深算的章邯迅速退守棘原另有自己的打算,他十分清楚,王离的北疆军是朝廷的嫡系部队,而王离与赵高关系密切,即便巨鹿之战取胜,功劳也全是王离的,自己不会得到任何奖赏。
    更重要的是,一向用兵谨慎的章邯考虑到,若是率骊山军全力救援王离,万一失败很可能全军覆灭,无可挽回,不如保住自己手中的二十余万刑徒大军,守住西去关中的各处要道,进可攻,退可守,还可以继续与项羽的诸侯联军周旋,不至于为了救王离而孤注一掷赔上最后的全部本钱。于是,章邯为了自保,眼睁睁地看着王离的北疆军主力一步步陷入绝境。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长篇历史小说* 秦汉风云 058
    第二十三回:秦军精锐遭覆灭王离被斩
    威震诸侯项羽任联军统帅(一)

    项羽知道自己的兵力有限,不能分散兵力,分兵追击章邯,而是与英布的军队会合于一起,向粮草已绝的秦军发起最后的猛烈进攻。
    眼看楚军已经杀到眼前,秦军大将苏角和涉间见秦军大部被歼,情况危急,主将王离已经无力遏制楚军的攻势,主动向王离请缨道:“我等去会会这个项羽,看看他究竟有多大本领!”
    苏角、涉间皆是王离手下爱将,一直跟随王离镇守北疆,作战英勇,屡立战功,王离心里明白,事到如今也只能放手做最后一搏了,遂点头对苏角、涉间说道:“去吧,这项羽十分凶悍,二位将军务须小心!”
    王离话未落音,苏角、涉间早已拍马挺枪杀出阵来冲向项羽。二人配合默契,并不说话,使出平生本领,自左右两边夹攻项羽。项羽毫无惧色,与苏角、涉间两员大将战作一团,丝毫不落下风。
    这时楚将英布赶来,见项羽力战秦军二将,高声叫道:“以二敌一算什么好汉?让俺英布来和你二人耍耍!”
    英布说着,双脚一磕马腹迎上前去,接住涉间厮杀,二人正杀得难分伯仲,忽听得项羽一声大喝,挥起虎头戟将苏角挑于马下,复刺一戟,苏角当场阵亡,秦兵见了纷纷退逃。
    项羽扭头再看英布,见英布愈战愈勇,枪法稳健,一杆长矛围着涉间上下翻飞,涉间已经有些招架不住,项羽知道英布无虞,便朝英布大声说道:“此人就交与你了,我去也!”项羽说罢便拍拍乌骓的颈部,那乌骓得到指令,腾空而起,冲向秦军阵地,楚军士兵个个如煞神一般紧随项羽凶狠地掩杀秦军逃兵。
    英布边战边向远去的项羽喊道:“将军只管放心杀敌,我必拿下此贼!”
    秦军勇将涉间大战英布,起初不分胜负,激战数十回合之后,涉间渐渐力气不支,难敌英布手中那杆蛇形长矛,只好且战且退,最后被楚军士兵团团围在一处工事内,楚兵张弓搭箭准备射杀涉间。
    英布佩服涉间的勇猛顽强,不忍杀之,高声喊道:“将军勿再做无谓抵抗,秦朝气数已尽,行将就木,不如降了咱的统帅项羽,共同反秦,共享荣华富贵如何?”
    涉间不愧为大秦忠臣,宁死不屈,高声答道:“多谢将军美意,我乃大秦将领,世受皇上浩恩,岂能降于你这反秦之人?我未能杀尽尔等叛军报效皇恩,死不瞑目矣!”
    涉间说罢,将燃油浇到自己身上,引火自焚而亡。英布惋惜嗟叹不已,在马上向着火中的涉间遗体抱拳施了一礼,继续率手下楚军冲向秦军阵地。
    曾经镇守北疆,威震匈奴的秦朝名将王离还从未曾见到过如此骁勇善战,生死不惧,只知向前的军队,眼见得自己最后两员大将被项羽、英布斩杀,心中骇然,但还是组织秦军做最后抵抗,一直厮杀到两手发软,精疲力竭,眼见身边将士不是战死就是溃逃,王离知道大势已去,回天无力,终于丧失了斗志,弃械就擒。
    前来救援巨鹿的赵、燕、齐等国各路兵马在巨鹿城东坚固的大营中观望,诸侯将领们原以为项羽以寡敌众绝无胜算,皆不敢率领自家军队跟随项羽投入激战。不料,探马来报,项羽的军队已经大胜秦军,正在全力歼灭残敌。
    援军首领见项羽竟如此果敢神勇,仅率五万人马大败二十万秦军主力,个个瞠目结舌,呆若木鸡,眼看楚军九战皆捷,秦军伤亡大半,战役已近尾声,这才犹如大梦初醒,放开胆量,急忙带领各自的兵马自巨鹿东面西渡漳水,杀出来参战,巨鹿城中赵王歇和丞相张耳在城头看到秦军溃败,也率领守城赵军打开城门杀了出来,将秦军四面包围,很快便全歼秦军残部。
    巨鹿一战,项羽率领的联军杀死秦军大将苏角、涉间等十数名将领,王离所率二十万秦军北疆精锐被全歼,此战以项羽及其联军的完全胜利宣告结束,巨鹿之危随之化解。
    战役结束后,项羽传令各路诸侯人马的首领前来楚军大营会见。一众诸侯首领听说上将军项羽召见,无不战战兢兢,忐忑不安,在项羽营帐外排起队等待逐个拜见项羽,心中兀自暗暗思量,等待自己的不知道将是什么?会不会因救援不力被项羽一怒之下推出去问斩?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扬光RC 2022-06-08 07:19:34
    支持问好!
    拜读学习!
    -----------------------------
    谢谢杨先生鼓励,致礼,祝好!
    @扬光RC 2022-06-08 16:46:10
    欣赏精彩故事。顶!
    -----------------------------
    呵呵,多谢先生鼓励!祝好,晚安!
    *长篇历史小说* 秦汉风云 059
    第二十三回:秦军精锐遭覆灭王离被斩
    威震诸侯项羽任联军统帅(二)

    诸侯将领在帐外垂首抬眼偷偷望去,只见项羽一动不动地端坐于帐内帅座上,面无表情,犹如一尊雕像,铠甲被鲜血染成了红色,已经看不出本来的色泽,脸上胡须上溅满了被杀者飞溅的鲜血,使得项羽那张阴沉的脸庞显得格外狰狞恐怖。营帐两边站着两排浑身沾满血污的楚军卫士,个个横眉立目,眼露凶光,活像来自十八层地狱的恶鬼。
    这时,走在前头的不知是哪位援军首领因为恐惧而两腿发软,被营帐门前的台阶绊了一跤扑倒在地,却又不敢当着项羽的面再站起来,于是只好顺势爬着进了大帐,向项羽叩首。这一爬不打紧,后面的各路援军首领见了,皆以为这是项羽定下的规矩,都一个接一个在营帐外跪下,爬进大帐向项羽行跪拜之礼。
    项羽见各路诸侯首领对自己如此诚惶诚恐,谦卑恭敬,倒觉得有趣,也首次感受到君王般的尊严,嘴角这才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一笑。
    各路将领拜见项羽完毕,分列两边站好,项羽说道:“各位将军,辛苦啊!”
    诸侯将领听了赶紧躬身施礼,齐声说道:“岂敢,上将军辛苦!”
    项羽遂提高声音说道:“把王离带上来!”
    王离被五花大绑,面色平静,见了项羽并不下跪,项羽问王离道:“我听说你曾率秦军屡胜匈奴,名震北疆,如今率领二十余秦军精锐,战将十数名,围攻巨鹿,却被我的五万军队击败,悉数被歼,你也做了阶下之囚,如今还有何话可说?”
    王离答道:“项将军勇武果敢,天下无敌,是在下平生仅见,在下极为佩服,输得无话可说。”王离说至此处,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今日若能活命,在下甘愿跟随将军当马前卒冲锋陷阵。”
    站立于项羽身后的军师范增听到王离愿意投降,为楚军效力,忙附在项羽耳边小声说道:“这王离确实是个将才,有勇有谋,杀之可惜,不如将其留在帐下,任为先锋官,让他带兵西征,对我军有利!”
    项羽明白亚父范增的用意,微微摇摇头,抬起手臂制止范增继续说下去。项羽沉声对王离说道:“你手下大将苏角战死,涉间宁死不降自焚而亡,皆对朝廷尽了忠心。你身为秦军主将,秦国名将之后,手中二十万将士非死即伤,全军覆灭,你还有何面目苟活于世上?”
    王离听了项羽这一番话,面露愧色,知死期已到,于是仰天长叹一声说道:“胜王败寇,天命也。今日我王离落到将军手里,已知必死无疑。如有来生,希望与将军再次决战于沙场!”
    项羽听了微微颔首,遂低声喝道:“来人,押下去,斩!”王离面无惧色,缓步走出营帐,引颈就刑。
    王离祖父王翦,父亲王贲皆为秦朝开国名将,百战百胜,战功卓著,为灭六国,统一华夏,建立秦朝,做出了杰出贡献,最后得以封侯,荫庇后代,善始善终。然而到了王离这里,却是战败求降不成,反遭斩首,令世人慨叹!
    在接下来的军事会议上,赵、燕、齐等各路诸侯首领皆从心里敬畏项羽勇猛刚毅,无人可敌,一致拥戴项羽为反秦联盟诸路兵马上将军,愿服从羽西调遣,听从号令,跟随项羽西征入关。项羽也不推辞,欣然接受联军统帅头衔。自此,项羽掌握了各路反秦大军的指挥权,拥兵数十万,声威日盛,实力足以傲视天下。
    巨鹿之战是秦末反秦战争中取得的一场巨大的决定性胜利,经此一战,反秦联军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全部精锐主力,从根本上扭转了战局,奠定了反秦战争全面胜利的基础,腐朽不堪的秦王朝已经日薄西山,奄奄一息。
    项羽在此战中充分展现了其叱咤风云,气吞山河,“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雄伟气魄,以破釜沉舟之决心,“拔山扛鼎”之大力,亲率五万将士舍生忘死,勇猛向前,九战九捷,最终在诸侯联军协助下歼灭秦军北疆主力二十万人马,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罕有的奇迹。巨鹿之战也成为项羽短短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战役,秦朝之灭亡,项羽居功至伟,足以彪炳史册,令世人景仰传颂。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长篇历史小说* 秦汉风云 060
    第二十四回:章邯兵败秦二世下诏严斥
    陈余传密信劝章邯归项羽(一)

    巨鹿之战项羽率联军大胜秦军,一举歼灭了王离的北疆主力,但是章邯虽不敌项羽,手中却仍有二十万骊山军队,退守棘原,损失不大,基本上保持了战前的兵力。
    退守棘原之后,章邯进一步加固城池,以棘原为核心,建立起严密防线,防备项羽统领的反秦联军进攻,并再次派出信使赶往咸阳,向朝廷奏报军情,请求皇上派兵增援。
    而项羽的军队在巨鹿之战中虽以少胜多,创造了战争奇迹,但是经过与数倍于己的秦军进行连日残酷血战,也是伤亡严重,士兵疲惫,亟需休整队伍,补充兵员和物资,并未乘胜进攻章邯的大本营棘原。于是,项羽将大营驻扎于漳河以南,与章邯的秦军形成对峙态势,巨鹿战场呈现出暂时的平静。
    秦军在巨鹿战役中遭到惨败的消息传到咸阳,朝廷上下为之震动,整个咸阳城顿时笼罩在一片慌恐不安的气氛中。秦二世胡亥接到奏报后十分惊慌,急忙召来丞相赵高询问缘由。
    胡亥问赵高道:“朕听爱卿说过,派大将王离率领北疆精锐部队前往中原剿灭叛军,必能马到成功,大获全胜,如今为何竟然全军覆灭,主将王离也死于项羽之手?这可如何是好?”
    居心险恶的赵高也未料到自己举荐的大将王离不但全军覆灭,而且被俘身死,按照秦律,自己作为举荐者也难辞其咎,理应被连坐追究罪责。为推脱责任,赵高向秦二世胡亥奏报道:“启禀皇上,巨鹿一战,我秦朝大军兵力占优,本可大胜叛军,之所以战败,责任完全在于章邯惧战,指挥不力。章邯手中掌握重兵,如今却败走棘原,畏缩不出,贻误战机,是对皇上不忠,按律应严厉追责问罪。”
    秦二世听了赵高所奏,对章邯大为不满,皱着眉头对赵高说道:“这个章邯初时每战必胜,如今为何又屡战屡败,退守棘原不出,意欲何为?”
    “这个,为臣也不知。章邯不但拒不出战,反而上奏朝廷,要求再派军队增援。”赵高看了胡亥一眼,接着说道:“这章邯分明是独断专行,要挟皇上,不给他增派军队便坚守不战。章邯手中还有二十余万军队,足以与叛军一战,还请皇上下一道旨令,对章邯严加斥责,令其戴罪立功,兵出棘原与叛军决战,杀了那叛军头目项羽,将功折罪!”
    胡亥听了点头说道:“准奏。那就请爱卿马上拟诏,派监军大臣到棘原对章邯严加斥责,令其接旨后立刻出兵进攻叛军,不得延误!”
    棘原秦军大营里,章邯接到秦二世胡亥的斥责令忧心忡忡,寝食难安,百思不得其解。于是,章邯找来手下副将长史司马欣和都尉董翳共同商议此事。
    章邯忧虑地说道:“巨鹿战况已经上报朝廷,现在我军正在休整,补充给养,等待援军,尚未决定下一步行动。当前项羽的联军对我军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发起进攻,我军兵力不足,又经新败,士气不振,如贸然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自投罗网。为何皇帝派使者前来传旨,严厉斥责我军畏缩不前,贻误战机?圣旨中非但只字不提增派援军一事,反倒催促我等立刻出击与项羽决战,这岂不是逼我们羊入虎口?”
    司马欣和董翳也感觉此事蹊跷,其中必有隐情,三人商议一番,并没有找到好的办法,最终一致认为,只有再次向皇上奏明实情,消除皇上的疑虑才是上策。章邯最后决定,让司马欣速速赶回咸阳,面见皇帝胡亥禀报军情,请朝廷发兵前来增援。
    司马欣披星戴月、风尘仆仆,匆匆忙忙奔波一千五百里赶到咸阳,却不料被赵高掌控的皇宫护卫军挡在咸阳宫门外,司马欣虽然递上官符,通报了姓名、官职和来由,皇宫护卫却并不买账,对司马欣说道:“宫中有令,为保护皇上安全,无论何人入宫,必须呈报赵高丞相允准后方可入内!”
    司马欣无奈,只好让皇宫护卫先行通报,自己每天一早便来到皇宫门外等候赵高批准进宫。结果,司马欣一连等了三天也没有得到赵高的批准,不仅是无法进宫面见皇帝胡亥,就连赵高的面也未能见到。赵高只是让护卫传话说皇上政务繁忙,无暇会见司马欣,须继续等待召见。司马欣疑窦丛生又无可奈何,只好回驿馆等候。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长篇历史小说* 秦汉风云 061
    第二十四回:章邯兵败秦二世下诏严斥
    陈余传密信劝章邯归项羽(二)

    不久,司马欣便发现自己下榻之处周围有陌生人跟踪监视,鬼鬼祟祟,形迹可疑,司马欣感觉事情不妙,担心遭到暗算,于是趁夜间化妆成平民百姓,抄小路赶回了棘原。事后才知道,果然是丞相赵高派人监视司马欣的一举一动,计划在司马欣返回的路上,将其截住杀人灭口,阻止章邯等人向秦二世胡亥禀报实情。幸亏司马欣机警,及时察觉异常方才逃过一劫,不然恐怕早已曝尸荒野了。
    司马欣回到棘原对章邯说道:“我这次赶到咸阳,不料被赵高下令拦在宫外,我在皇宫门外一连等了三天,那赵高竟然闭门不见,更不许我进宫面见皇上,想必他已经猜到我的来意。此人独揽宫中大权,把皇宫封锁得密不透风,皇上恐怕已被那赵高架空,根本就看不到我们的奏报。”
    说到这里,司马欣顿了一顿,看一眼章邯接着说道:“这赵高阴险狡诈,对将军执掌朝廷兵权早有妒忌觊觎之心。如今王离将军败亡,赵高很可能在皇帝面前施挑拨离间之计,破坏君臣关系,将战败之罪归咎于将军,欲将我等置于死地。当下棘原周围项羽及各路诸侯环伺,蠢蠢欲动,我军是进是退,进往哪里,退往何处?将军须早做打算,以免遭遇不测!”
    章邯听了司马欣所说,深叹一口气,愁眉紧锁,默默摇头,不知究竟如何是好。沉默片刻,章邯对司马欣、董翳说道:“我原本打算奏明皇上,如朝廷不派援军,我便率军经河内迅速返回关中,分兵加强武关、函谷关的防守,可保咸阳与皇上无虞。但是现在看来,赵高专权朝政,蒙骗皇上,断绝了我等与皇上之间的联系,我等若不经皇上批准便返回咸阳即是违抗皇命,也是重罪,困守此地亦非长久之计,如之奈何?”
    正当章邯与司马欣、董翳等一筹莫展之时,护卫送来一封书信交与章邯。章邯接过信来一看,是赵国将领陈余的来信,章邯与陈余素不相识,这时收到陈余的信件十分诧异。原来是陈余平素敬重章邯的为人,又想在项羽面前邀功,他见章邯陷入困境,便托人给章邯送来一封密信。章邯不知信中所说何事,忙展开信笺观看。
    只见陈余在信中说道: “陈余拜见上将军。在下乃赵国大将军,久闻章将军大名,敬佩将军为人刚正,宽厚仗义,善待将士,有勇有谋。定陶一战,将军运用长途奔袭之计大败项家义军,陈某更是佩服将军的神机妙算,实乃陈某平生仅见。
    现如今秦二世胡亥昏庸无能,赵高专权,结党营私,迫害异己,滥杀无辜,朝廷众大臣皆人人自危,噤若寒蝉,无人谏言。陈某尝闻,昔日武安君白起(77)身为秦国上将军,国之栋梁,睿智勇武,不在孙武子之下。一生南征破楚,北征破赵,东进中原,攻城略地,百战百胜,屡立大功,最后却以莫须有之罪名惨遭秦昭襄王(78)赐死。蒙恬也乃秦朝名将,人称天下第一猛士,始皇帝嬴政肱股之臣,镇守北疆,大败匈奴,收复失地,名震八荒,最终却遭那奸佞小人赵高进谗言迷惑昏君胡亥,将蒙恬、蒙毅兄弟二人杀害于囹圄之中。忠臣冯去疾乃始皇帝心腹重臣,直言敢谏,对朝廷忠心耿耿,竟被胡亥和赵高以谋反罪所逼自杀而亡。如今将军率秦军出征三年,先是屡屡获胜,名噪一时,反遭赵高妒恨。后又接连战败,损兵折将,成为赵高定罪的把柄。那赵高乃奸佞阴狠小人,居心叵测,野心勃勃,视将军如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上将军不得不防。
    现如今各地诸侯纷纷起兵,六国复燃,反秦战火四起,势如燎原,愈燃愈旺。那赵高把持朝廷,必向昏君进谗言,将所有失败归罪于将军,到那时将军百口莫辩,必遭陷害,性命堪忧。眼下秦朝大限已到,即便愚笨之人也能看得一清二楚,何况睿智多谋如将军乎?
    将军对上不能面谏,对敌毫无胜算,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奸佞专权,前途何其渺茫,意欲何往?若是再不猛醒,结局必然可悲。依在下看来,将军手中尚有二十万大军,兵权在握,实力尚存,不如与项羽订立和约,联合诸侯一起伐秦。待灭了秦朝,封地称王,安居乐业,与妻儿共享荣华富贵,何乐而不为耶?还望将军三思!陈余拜呈。”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释:
    (77)白起(?—公元前257年),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继孙武子、吴起之后的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后因功高震主遭忌,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将白起赐死。
    (78)秦昭襄王嬴稷(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称秦昭王。在位五十六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秦始皇曾祖父。
    *长篇历史小说* 秦汉风云 062
    第二十五回:项羽设计棘原之战困秦军
    章邯进退维谷动摇欲求和(一)

    章邯看完陈余的来信,不禁陷入沉思,陈余的来信为他打开了一条过去从未曾想过的道路。章邯岂能不知,背叛朝廷是灭族大罪,若非万不得已,以他的地位和名望,这种事绝无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然而,章邯心中明白,陈余信中所言却句句属实,无可辩驳。若率秦军与项羽决战必败无疑,回师咸阳不但路途遥远,且沿途阻碍重重,可能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而朝廷有奸臣赵高离间自己与皇上胡亥的关系,即便是回到咸阳,恐怕也难逃赵高的暗算,迟早死于非命。? ?
    但是,想到与项羽谈和就是犯了背叛朝廷的大罪,毁了自己一世名节,今后世代遭千夫所指,章邯又犹疑不决起来,手拿着陈余的信函,独自一人在军营中来回踱步,摇头叹息。? ?
    章邯考虑再三拿不定主意,于是找来司马欣和董翳,将陈余的来信交与二人观看。司马欣与董翳边看来信边频频点头,口中连说道:“说得好,说得对啊,将军,这陈余所言句句属实,字字在理,确实值得将军慎重三思矣!”? ?
    司马欣见章邯沉默不语,知道他还在犹豫不定,于是对章邯说道:“将军,正如陈余信中所说,我军与项羽硬拼毫无胜算,若回咸阳性命难保,看来归顺项羽是挽救我等与二十万秦军士兵的唯一出路,将军不可再迟疑不决了,早下决心罢!”? ?
    章邯思虑良久,终于接受了司马欣的提议,下决心与项羽和谈。三人商定,派一名能言善辩的亲信,携带章邯的亲笔密信到楚军的驻地去见项羽,提议择日与项羽会晤,谈判订立和约事宜。? ?
    项羽还念念不忘叔父项梁被章邯所杀之仇,听说章邯派来的信使前来传递愿意罢战和谈的信息,怒而拒绝接见来使,命人将来者赶出军营。亚父范增上前劝说道:“籍儿,既然使者来了,不妨让他进来说说章邯有何打算,也便于我们掌握秦军的动向,未尝不可。”? ?
    项羽听了没有说话,算是默认了亚父的意见,范增遂命人把章邯的使者带进大营。范增接过使者的来信交与项羽,项羽展开信件,见章邯在信中写道:“章邯拜见项将军。巨鹿一战,在下再次得见将军威猛果决,善于用兵,实乃盖世无双,难有匹敌,佩服之至,在下自认勇猛作战远不及将军。然窃以为,秦军现有二十余万人马,历经无数大战历练,战力不俗,棘原防守坚固,不易攻取,如与将军继续周旋,则两败俱伤,得不偿失。现朝廷荒淫腐败,民不聊生,人心尽失,我等不愿再为朝廷效命,愿与将军罢战和谈,归顺将军,共举义旗,今后一切服从将军指挥调度。但归顺将军后,秦军仍然保持独立建制,归我等掌控,不得拆散划归其他军队。若将军允准,可择日订立和约,一切悉听将军之命,决不食言!章邯拜上。”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长篇历史小说* 秦汉风云 063
    第二十五回:项羽设计棘原之战困秦军
    章邯进退维谷动摇欲求和(二)? ?
    项羽看罢章邯的来信,见章邯竟以平等地位的语气与自己谈罢战和谈事项,欲自己掌握军队,毫无战败归降的诚意,怒不可遏,当即把书信撕得粉碎掷于地上,对着章邯的使者拍案怒喝道:“章邯小儿杀我叔父,大仇未报,我必杀之而后快,如今想与我平起平坐谈判和约那是痴人说梦。你回去告诉章邯,我定取他项上人头以祭叔父在天之灵,滚!”? ?
    那章邯的信使见项羽发起怒来声如雷鸣,面目如此可怕,吓得面容失色,心中颤抖,赶紧倒退出大营,回来向章邯禀报情况。章邯听说项羽还不忘其叔父项梁被自己所杀之仇,不肯接受自己的归顺条件,默默摇头叹息,遂放弃与项羽和谈的打算,命秦军加强警戒,加固工事,严密防守,防备项羽向棘原发起进攻。? ?
    项羽看了章邯的来信之后,其实心中明白,章邯的二十余万大军虽是骊山刑徒组成,却是个个身经数十战,仍然具备很强的战斗力,秦军大本营棘原城池坚固,粮食储备充足,短期内难以攻破,所以,章邯才会在来信中讨价还价,以尽可能使自己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因此,必须再次给予秦军以沉重打击,设法将其逼入绝地,迫使其彻底就范。? ?
    决心下定之后,项羽带领手下将领察看了方圆百里的地形地貌和各条道路,归来后,项羽面对军事地图经过了长时间思考,最后形成了一个围困章邯的作战计划——
    首先命赵军将领司马卬áng率军悄悄绕过棘原南下全力攻占河内一带(今河南焦作沁阳县),彻底切断章邯经太行山要道太行陉回归咸阳的道路;然后,采取“引蛇出洞、攻其必救”的策略,命楚军将领陈武率一支军队趁夜间强行突破章邯的重点防线三户津(河北磁县漳水古渡口),阻止章邯向西北方向经太行山滏口陉退兵,同时形成威胁章邯的大本营棘原的态势;项羽则率楚军一部在上党地区以南设伏阻击章邯。? ?
    三户津在棘原西北方向,既是秦军的运输要道,也是秦军退回关中的交通枢纽,项羽判断,三户津如遇联军攻击,章邯势在必救。果然不出项羽所料,章邯发现楚军欲夺取三户津,立即率一支秦军出棘原迎敌。章邯先后派出手下几名部将与楚军交战于三户津渡口,经过几番激战,皆遭失利,战斗在此地陷入胶着状态。? ?
    而与此同时,项羽抓住战机,率全部联军突然向北渡过漳水,在汙水(漳水支流,今河北临漳)附近截断了章邯自棘原经太行山滏口陉向西退逃的道路,随即指挥联军向秦军发起攻击。? ?
    章邯看到情况紧急,急忙命司马欣、董翳率部分秦军死守三户津防线抵御楚将陈武的进攻,自己率军赶往汙水战场欲打通西进的交通要道。? ?
    章邯的秦军正飞驰间,突遇一支楚军阻拦,原来项羽已经料定章邯必来争夺这条军事要道,在此布下重兵。章邯来不及细想,随即跃马挺枪与项羽手下一名先锋将领战作一团。那联军将领武艺不及章邯,大战数个回合之后便落于下风,章邯正欲使出杀招取胜,忽听见一声大喝:“章邯休要猖狂,我来也!”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1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午夜咖啡馆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5-06 11:30:52  更:2022-06-14 23:29:57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