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小说文学 -> 历史故事——不世传奇 -> 正文阅读 |
[小说文学]历史故事——不世传奇 |
作者:山朦胧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故事连载*不世传奇01 话说春秋时期,楚国第十九代楚君楚厉王十六年(公元前743年),楚国采玉人卞和不辞劳苦,风餐露宿,踏遍山川深涧,决心采到自己心仪的世间美玉。这年的卞和,年方十八岁,相貌英俊,身手矫健,性情憨厚,别看年纪不大,却自小便跟着父辈进山学习采玉。卞和勤奋好学,经过数年学习、观察、揣摩,已经有了丰富的采玉、识玉经验。 这天,卞和在襄阳(今湖北襄阳市)南漳县(1)以西的荆山中采玉。这荆山巍峨挺拔,沟壑纵横,怪石嶙峋,山泉潺潺,桂花飘香,鸟儿啁啾,景色甚是优雅。卞和攀山越岭,涉水过涧,探查洞窟深谷,走得疲乏饥渴,汗流浃背,便坐在一条溪流旁的大石上歇息,吃着随身携带的干粮,喝着清澈的溪水,算是一顿午餐。 这时,不远处的溪水边有一块石头吸引了卞和的目光。卞和赶紧走过去,把那块石头抱了起来,在溪水中清洗干净然后仔细端详。这块石头圆如西瓜,略扁,表面深灰色,有一道道淡绿色的条状和花纹显现。其实,不懂玉的人见到这块石头绝不会引起注意,因为它与山上遍地皆是的普通石头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卞和翻来覆去、仔细察看了这块石头之后,心中极为惊喜,他根据自己多年的采玉经验,断定这石头里面定有百年不遇的绝佳美玉。 卞和顾不上再去其他地方勘查,便将这块石头放进竹篓中背回家来,放在案上再次仔细观察。卞和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判断——这石头中含有世间罕见的美玉。因为担心损坏原石中的玉料,卞和一直没舍得凿去石皮,他天真地以为,凡是富有经验的鉴玉之人,一定会和自己一样,看出这石头中含有上等美玉。 如此贵重的玉石应该如何处置呢?这个问题让卞和陷入了沉思。 温柔贤惠的妻子李氏对卞和说道:“咱们家房子破旧漏雨需要修建,孩子也要增添衣物,还要买几只牛羊喂养,这些都需要钱。你这几天像着了魔一样,天天端详这块石头,口中还念念有词,说是块宝贝,不如将它卖与收购玉石的商贩,赚些钱贴补家用。” 卞和没有这么想,他首先想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楚国。于是,卞和带着歉意劝慰妻子道:“娘子说得极是,你说的这几件事我一定去办。家里放着的那几块玉石原石都是上等料子,我一直没舍得卖,既然家里需要用钱,我便把它卖出去就是。但这块原石不同,我敢断定石头里面定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上等美玉,只有楚国才配拥有它,决不能让它落到玉石贩子手里。” (未完待续) |
*历史故事* 不世传奇02 妻子通情达理,善解人意,明白丈夫的决定是正确的,自然不会反对,遂轻轻点头说道:“好吧,依你便是。” 于是,卞和告别妻儿,背着装有这块石头的竹篓一路向南,花了近十天时间,步行五百余里,方才来到楚国都城郢城(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卞和对守卫王宫的楚兵说道:“小人名叫卞和,来自襄阳,有一件十分罕见的宝物要献给楚王。烦请二位大人通报一声。” 王宫卫兵听说这个农民打扮的人要献给楚王罕见宝物,立刻来了精神,命卞和打开竹篓检查。卞和打开竹篓的盖子,卫兵探头一看,竟是一块黑乎乎的大石头,哈哈大笑道:“你这人脑子有毛病吧,这明明是一块石头,你却说是宝物,欺骗君王可是要掉脑袋的!” 卞和忙对卫兵施礼说道:“小民如无把握怎敢说向楚王献宝?大人请细看,这是一块极为罕见的上等玉石的原石,只有我们楚王才配拥有它。请务必禀报大王,切勿耽搁。” 王宫卫兵见卞和郑重其事,话语严肃,倒也不敢怠慢,忙派人进宫禀报此事。楚厉王一向喜欢美玉,听见有人来进献稀世罕见的美玉,大喜,忙命属下传卞和入宫。卞和进了王宫大门,见四处金碧辉煌,卫兵林立,兵器闪亮,有几分胆怯,吓得话都说不出来。 等进了王宫大殿,楚国宰相对卞和说道:“你便是来自襄阳的献玉之人?” 见卞和连连点头,宰相说道:“那就把你的宝物拿出来呈给大王。” 卞和哆哆嗦嗦地从竹篓中搬出那块石头,说道:“禀大王,小民所献的就是这块石头,里面包着上等美玉。” 在场的几位大臣见这个有点傻乎乎的村夫抱着一块大石头,要当宝物献给楚王,忍不住笑出声来。 楚厉王见了皱起眉头,声色俱厉地喝道:“这明明是一块石头,你为何把它说成是美玉?你胆敢欺骗寡人吗!” 卞和忙跪下战战兢兢地说道:“小人绝不敢欺骗大王,据小人多年的采玉经验判断,此石中必定包有罕见美玉,请大王慧眼明察。” 楚厉王怀疑地用鼻子哼了一声,对宰相说道:“传宫中玉匠前来鉴定。” 不一会儿,两位专给王宫雕琢玉器的工匠被带进宫来。宰相用下巴指了一下卞和对工匠说道:“此人声称这块大石中含有上等美玉,要献与楚王。你二人仔细鉴定一下,他说的可是真话?” 这两个王宫玉匠围着石头翻来覆去观察了半晌,最后都摇摇头说道:“禀大王,据小人察看,这是块普普通通的石头,不可能含有美玉。” 楚厉王听了对卞和发怒道:“你这个山野村夫好大的胆子,竟敢拿一块石头冒充美玉欺骗寡人,该当何罪?” 宰相对楚王施礼道:“以谎言欺骗君主,应判刖刑(1)。” (未完待续) 注解: (1)刖刑,古代酷刑之一,砍去犯人手足。 |
*历史故事*不世传奇03 楚厉王听了对卞和冷冷地说道:“不让你吃点苦头,恐怕你记不住这次教训!”随即大喝一声:“来人!将此人拖出去,刖刑伺候,以示惩诫!” 卞和还想辩解,宫廷外应声进来两个高大的卫士,一左一右将卞和架起来押往刑房,将卞和捆在长凳上,蒙起双眼,用斧子残忍地砍掉了卞和的左足,然后用一块白布随便包裹一下伤口,便将痛得昏死过去的卞和从宫廷后门扔到了宫墙外面的荒岗上。 昏厥的卞和过了一天一夜方才渐渐苏醒过来,他感觉口干舌燥,稍微动一下,左腿的伤口就痛得浑身战栗,头上直冒冷汗。但是,卞和醒来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那块原石还在不在。幸好,宫里的人把那块石头扔到离卞和不远的地方。卞和忍着剧痛艰难地爬过去,欲抱起石头,可是自己失去一足,已经无法走路,再加上失血过多,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了。但卞和只有一个念头:玉石决不能丢。于是他便一边爬行,一边慢慢推着石头往前滚动。好不容易爬到一条土路上,卞和因为疼痛力竭再次昏厥过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卞和恍惚中听见有人在呼唤自己,他慢慢睁开眼,看到是一个面目和善的中年男子蹲在自己身边。那男子见卞和苏醒过来,长舒了一口气,问道:“这位兄弟怎么在这里?看样你伤得不轻啊,你的家在哪里?” 卞和有气无力地如实答道:“在下家住襄阳,是采玉之人,名叫卞和。实不相瞒,我前来王宫献玉,不料被楚王当成骗子,判我遭受刖刑。兄长尊姓大名?你若方便,烦请将我送回家去,我定会付你酬劳。” 中年人听了卞和的话,连连摇头叹息,对卞和说道:“你这是哪里话,你受到如此重伤,我岂能见死不救,何谈酬劳?我姓梁,你就称我梁兄吧。我家在南阳(今河南南阳市),有马车外出经商运货,正好顺路送你回襄阳,并不绕路。” 好心的梁兄将卞和抱上马车,卞和还不忘那块石头,对梁兄说道:“烦请兄长把那块石头放在车上,不可丢失。” 那梁兄猜测这石头可能就是卞和欲献给楚王的玉石,遂答应一声,将那块沉甸甸的石头也搬上马车,中途在一处寺院请和尚为卞和简单包扎一下伤口,将卞和送回襄阳。 到了卞和家中,妻子见卞和脸色蜡黄,形容憔悴,失去左足,腿部鲜血淋漓,大惊失色,心痛的流下泪来。梁兄与卞和的妻子李氏将卞和架到床上安顿下来,又急忙到附近镇上请来医师上药包扎,这才稍事休息。 卞和把进宫献宝的经历简单对妻子李氏说了一遍,然后对李氏说:“幸得这位好心的兄长救了我,将我送回家来,不然我早已命丧荒野了。你去把木架上那块去掉玉皮的玉石拿来。” (未完待续) |
*历史故事*不世传奇04 妻子李氏听了马上明白了卞和的用意,连连答应着,去屋里拿出玉石交与卞和。卞和感激地对梁兄说道:“兄长救命之恩无以为报,我卞和一生铭记。我这块玉石还值些银两,就送与兄长作为回乡的盘缠吧,请勿推辞!” 那梁兄是多年经商之人,对珠宝也略知一二,一看卞和欲送给自己的这块玉石就知道是贵重之物,价值不菲,何止是值些银两,价值至少也在百两黄金以上,于是坚辞不受。 双方推让半晌,梁兄也不肯收下这块玉石。卞和见梁兄拒不接受酬谢,发怒道:“既然兄长不肯领情,也罢,那就换一种办法。请兄长坐上座,受我卞和三叩首,以表心意!”说罢,卞和示意妻子李氏过来搀扶自己起身下床行礼。但身体稍一移动,伤口即痛得钻心,卞和的额头顿时渗出汗珠。 梁兄一听卞和要对自己行如此大礼,知道卞和真得动怒了,忙上前扶卞和躺好,对卞和说道:“唉,兄弟何须如此,我可经受不起。你好生躺着勿动,我答应收下你的玉石就是了。” 卞和这才转怒为喜,把玉石交与梁兄,给他讲解辨认玉石的常识,两人相谈甚欢,遂结拜为兄弟。梁兄在卞和家住了数日,见卞和已无危险,方才与卞和依依惜别,洒泪而去。 就这样,卞和的伤情数月之后才渐渐好转,但是,失去一足的卞和已经成为残废之人,从此再也不能奔波于深山峡谷,攀岩越岭,四处采玉了。幸好家中尚有几块好玉,便卖给玉石商贩赚些钱,节俭度日养家。 转眼过了三年,楚厉王十八年(公元前741年)厉王驾崩。不料宫廷险恶,楚厉王的儿子刚继位不久,厉王之弟熊通(5)竟发动宫廷政变,杀了自己兄长的儿子篡夺了王位,自立为楚武王。这楚武王雄心勃勃,采取铁腕政策,屡次对邻国发动战争,攻城略地,开疆扩土,使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国百姓安居乐业,皆拥戴武王。 卞和见到楚国强大,百姓安宁,十分高兴,心中跃跃欲试,又想把那块玉石献给楚武王。妻子竭力劝阻道:“历代君王哪个不是冷酷无情?这楚武王弑杀自己的侄儿篡位登基,定然不是良善之人。你当年已经因为欺骗楚厉王失去一足,若再去献宝,怕是有去无回,我和孩子可如何是好啊!”妻子说着,忍不住落下泪来。 卞和明白妻子的心情,温和地对妻子李氏说道:“将此世间罕见美玉献给楚国,是我的最大心愿。你看这楚武王继位以来,楚国疆土扩大,百姓生活富足,哪里像是残暴无情之人?我这次献玉,楚王一定会高兴地接受,我也能很快平安归来,娘子就放心吧!” 通情达理的妻子虽然为丈夫的安危担忧,但是她理解丈夫的做法,只好深深叹口气默默点头同意,为卞和准备上路的行装。于是,卞和请同村一起采玉的好友驾着马车,载着自己和那块石头再次来到楚都郢城,向王宫护卫说明来意,并拿出银币送与卫兵,请卫兵禀报楚王,说有人前来献宝。 (未完待续) |
注解: (5)楚武王熊通(?-公元前690年 楚国丹阳人,今湖北宜昌),楚厉王之弟,公元前740年―公元前690年在位达50年。 |
善良的卞和,吃苦了! |
*历史故事*不世传奇05 卞和拄着双拐,背着竹篓,吃力地进入王宫,相比第一次入宫献玉,卞和这次倒是镇定多了,他自信这次一定会完成自己的心愿,把宝玉献给楚国。楚武王听说有人来献美玉,兴致颇高,特意召集宫中大臣前来一起观赏。 楚武王见卞和拄着双拐进入大殿,眉头皱了起来,他对卞和说道:“你有何宝物要进献?拿出来给寡人看看!” 大臣中有多人见过卞和,顿时一阵窃窃私语,有人讥笑,有人摇头叹息,不禁为卞和捏着一把汗。 卞和站着不方便,只能坐在地上,连连答应着,从竹篓中取出那块石头,双手捧着给楚王观看。楚王见卞和拿着一块圆滚滚的石头,哪里像是宝玉,心中不快,遂命传宫中玉匠前来鉴定。 少倾,楚武王对进来的玉匠说道:“你二人仔细看看,此人带来的这块石头可是玉石?” 卞和扭头见到进入宫殿的这两位玉匠,心中大骇,吓得脸色都变了,暗暗叫苦道:“这下完了,恐怕要命丧今日矣!” 原来,这两位宫廷玉匠正是三年以前为楚厉王鉴定卞和玉石的那二人。两人一看又是卞和,再看一眼地上那块石头,相互对视一眼,微微摇头,脸上现出苦笑,然后跪下对楚武王说道:“禀大王,此献玉之人正是数年前自襄阳来宫中给楚厉王献玉之人,他所携带的石头,小人早就仔细鉴定过,并非美玉,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未完待续) |
*历史故事*传奇之和氏璧06 楚武王一听玉匠所说,脸色立刻阴沉下来,对卞和厉声喝道:“这二人所说可是真的?你竟敢再次拿这块石头欺骗寡人?” 卞和这时候已经心慌意乱,张口结舌,不知如何辩解,只是跪坐在地上连连摇头摆手,说道:“大王,不是,是真的,真的是美玉啊,大王!” 楚武王手指卞和大喝道:“你这刁民,已经受过一次刑罚,看来仍然不思悔改,竟敢再次行骗,今日绝不能饶你。来人,将此人拖出去将右足砍了,寡人倒要看看他今后还敢不敢再欺骗国君!” 就这样,可怜的卞和为了向楚国奉献美玉,竟然再次遭受酷刑,被砍去右足,那创伤痛在身上,更伤在心里! 卞和为楚王献玉不成,二次遭受刖刑,双足皆失,这一次幸好有同村好友在宫门外等候,及时将卞和送医抢救,才保住了性命。自此,卞和知道楚武王这一代是不能再献宝玉了,只好黯然在家,雕刻售卖些小玉器挂件为生,再不愿提起为楚国献玉一事。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五十年过去了。卞和此时已届古稀之年,但是,他心中仍然怀着为楚国奉献世间最好美玉的夙愿。楚武王五十年(公元前690年),武王驾崩,他的儿子熊赀zī(6)继位,史称楚文王。 卞和终于看到楚国又换了新的君王,他心里抑制不住地重又燃起了希望,卞和不顾老妻与儿孙的苦苦相劝,依然坚持要再次向楚王献玉。 楚文王继位当年,卞和让孙子驾着马车,载着他和那块染着自己血泪的石头,第三次来到楚都郢城。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是襄阳采玉人卞和进宫献玉两次遭受刖刑的故事却是流传甚广。 当王宫护卫看到坐着马车来献宝的这位老汉两只脚都没有了,而要献给楚文王的“宝物”是一块黑乎乎的石头,马上就联想到他们听长辈们说的卞和献玉的故事。于是问卞和的名字,家住何处,可曾来过郢都献宝?卞和也不隐瞒,皆如实相告。 好心的卫兵对卞和说道:“你已经两次进宫献宝,皆因为欺骗楚王被判刖刑,失去双足。如果这次仍然说你的‘宝物’是一块石头,那就该砍你的头了。今天绝不能让你再进王宫,以免遭杀身之祸,你还是赶紧回家去吧。” (未完待续) 注解: (6)楚文王(?―公元前675年 ),姓名熊赀zī,楚武王之子,第二十一代楚君。 |
不世传奇之17 “禀大王,下臣既然按照您的条件来秦国谈判,自然是携国宝而来。”蔺相如答道。不等秦王开口,蔺相如接着说道:“大王,赵秦两国会谈,下臣代表赵国将国之瑰宝和氏璧带来与秦国交换城邑,这本是一件十分隆重而严肃的国事,而大王竟然安排于远离咸阳秦宫的章台宫举行谈判,下臣以为不太合适!” “呵呵,寡人接见各国来使觐见,历来是在此处,有何不妥?请把和氏璧呈上来给寡人一看!”秦王坐在高处,竟把蔺相如作为前来拜见秦王的低等信使,以命令的口吻说道。 蔺相如本欲驳斥秦王的傲慢无礼,但是为了两国大局和谈判顺利进行,不打算再去计较地位高低。他自怀中取出和氏璧,双手小心捧着走上台阶,交与秦王。秦王赶紧接过玉璧,翻来覆去仔细观赏,见果然是世所罕见的极品美玉,不禁大喜,遂招呼在自己身后早已等待多时的嫔妃姬妾走上前来观看。这些女人哪见过如此上好的美玉,顿时发出一片娇滴滴的惊讶赞叹之声,整个场面乱哄哄的,完全失去了两国进行会谈的庄严气氛。 秦昭襄王两侧的大臣们见和氏璧已经在秦王手中,皆施礼高呼道:“恭贺大王得此绝佳美玉!” 秦王得意洋洋,喜形于色,手捧玉璧爱不释手,以为和氏璧已经属于自己。此刻,蔺相如终于发现,秦王只是为了得到和氏璧,毫无以城邑交换玉璧的念头,必须立刻把和氏璧拿回来。急切之下,蔺相如脑子里迅速思索对策,遂急中生智,上前一步躬身施礼说道:“禀大王,此和氏璧虽属世上罕见宝物,但璧上却有个疵点,请让我指给大王察看。” 秦昭襄王一听信以为真,忙把玉璧交给蔺相如,想知道玉璧的瑕疵究竟在何处。蔺相如不慌不忙地接过和氏璧,立刻勃然变色,手持玉璧退后十数步靠在宫中石柱上,防止有人自背后偷袭抢夺,然后对秦昭王说道: “大王,您想得到和氏璧,赵国人人皆知,他们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国力强大,想用实力夺得玉璧,而绝无可能给赵国城邑’,因此皆反对下臣将和氏璧带来秦国,愿以性命捍卫国宝,难道赵国人担心的事情真得会发生吗?下臣以为,普通百姓之间交往尚且讲究信义,互不欺骗,更何况是两国之间的郑重谈判呢!赵王思虑再三,为了两国和平相处,决意命我带着玉璧来秦国与大王商谈国是,愿意按照秦王的提议,忍痛以镇国之宝和氏璧与秦国交换城邑,这正是为了尊重秦国的威望。如大王并无诚意以秦国城邑交换赵国的玉璧,那我们还谈什么呢?” (未完待续) |
不世传奇之18 秦昭王听了蔺相如这番话,又见和氏璧被蔺相如施计取回,心中有些恼怒,问蔺相如道:“你何以见得寡人没有诚意交换玉璧?” 蔺相如答道:“如今我怀揣玉璧来到贵国,大王却十分傲慢,待我如下人。得到玉璧后,让姬妾们围上来争相观看,此种做法实属无礼,有失秦国与大王的尊严。下臣认为,大王没有以十五座城邑交换玉璧的诚意,无法继续谈判,所以才取回了玉璧。大王若有诚意,我们可以细谈,大王如果以武力逼迫下臣,那么,今天我的头颅就同和氏璧一起在这宫中石柱上当场撞碎!” 蔺相如说罢,双手高举和氏璧,离开石柱后退五步,就要作势向庭柱上撞去。 秦昭王看到蔺相如此大义凛然的举动,也不禁心中一震。心想如果真命人上前硬抢,不但玉璧撞碎,而且蔺相如会血溅当场,这定会引起诸国耻笑秦国背信弃义,巧取豪夺,不讲信用,非但得不到和氏璧,还有损秦国威望。于是,急忙连连向蔺相如摆手制止道:“爱卿何须如此动怒,有话慢慢商谈。” 于是,秦昭王命人拿来地图,向蔺相如指明临近秦赵两国边界的十五座城邑用来交换和氏璧。蔺相如心中明白,不可轻易相信秦王之言,现在最要紧的是带着玉璧离开这个地方,于是灵机一动,对秦王说道:“禀大王,和氏璧是世所罕见的宝物,赵国镇国之宝,为天下所公认。得到此宝的国家颜面有光,威望提高,人人羡慕。如大王欲接受和氏璧,应择良辰吉日举行迎宝大典,下臣才可郑重其事地代表赵国向秦王献上玉璧。” 秦昭王心想,既然蔺相如答应交出玉璧,也不急于一时,不便强力夺取,以免损坏玉璧,功亏一篑。于是接受蔺相如的提议,定于三日后举办迎宝大典。 蔺相如回到驿馆,考虑再三,仍然放心不下。他根据秦昭王的言行,判断秦王虽然口头答应拿出十五座城邑交换和氏璧,但是并未承诺马上派人前来办理城邑地图、户籍、印鉴、库室等各项交接事项,一旦拿到和氏璧,秦王极有可能撕毁协议,拒不办理城邑交割事宜。 蔺相如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于是趁半夜秦国卫兵松懈疲乏之际,命自己的随行人员穿上秦国百姓的粗麻布衣,将和氏璧包好捆绑于怀中,连夜濳出馆驿,租一匹快马走小路将和氏璧送往赵国。 (未完待续) |
不世传奇之19 三天后,是秦国大吉大利之日,秦昭襄王召集群臣,在章台宫大殿里安排隆重的迎宝典礼,并准备了丰盛的酒宴,打算宴请蔺相如及群臣以示庆贺。 不料蔺相如进宫后,对秦昭王深深施了一礼说道:“禀大王,下臣昨晚一夜未眠,实在是担心若交出和氏璧却得不到秦国城邑,有失赵王重托,而愧对赵王和国家。所以,下臣已经派人连夜启程,带着和氏璧离开章台回赵国复命,请大王原谅。大王请想,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所以赵国绝不敢欺骗秦国。大王可择日派遣一位使臣到赵国邯郸,办理十五座秦国城邑交割事宜,赵国派官员接受这些城邑后,将立即派使者赴咸阳将和氏璧奉上。下臣知道欺骗大王是犯下死罪,我愿意接受任何处罚!” 蔺相如说完,将两手背在身后,昂然挺立,准备接受处罚。 秦昭王一听和氏璧已经离开秦国,夺取和氏璧的打算化为泡影,顿时怔住,失望至极,不由得与左右大臣面面相觑,面露苦笑。大臣中有人怒喊道:“欺骗秦王死罪一条,请秦王杀了此人!” 秦王面色阴沉,捋着胡须低头沉思片刻,“哈哈”干笑两声说道:“此人竟敢哄骗寡人,确实该死,但杀了此人,不仅得不到玉璧,反而破坏了秦赵两国之间的友谊。不如将他放回赵国,秦国不日将派使臣赴邯郸与赵王商谈秦国城邑交割事宜。寡人相信,赵国绝不敢为了一块玉璧而欺骗秦国自找麻烦。哈哈哈!” 就这样,蔺相如临危不乱,经过机智勇敢地据理力争,终于取得一场有关国家尊严的外交斗争,保护了镇国之宝和氏璧,自己也安然返回邯郸。 蔺相如返回赵国后,受到赵惠文王的隆重接待,赵王召集群臣设酒宴款待蔺相如。经过蔺相如这次出使秦国,且完璧归赵,让赵王看到了蔺相如非常人可比的智慧与才干,对蔺相如刮目相看,于是,破格封蔺相如为上大夫,地位仅低于丞相,并把蔺相如作为心腹重臣留在身边,常与丞相赵胜(18)、大将廉颇(19)等大臣一起商议国家军政大事。 此后,秦昭王再也没有提起以秦国城邑换赵国和氏璧之事,蔺相如的才干与机敏天下皆知,传为美谈。 (未完待续) 注解: (18)平原君赵胜(?-前253年),赵国丞相,贤德有才,好客养士,门客约有几千人,历史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 (19)廉颇(惜生卒年不详),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镇)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
不世传奇之20 第八回:渑池会盟蔺相如维护尊严 秦昭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82年),秦昭王为了扫平三晋,东进中原,命大将军白起(20)向赵国发起进攻。自古道:燕赵多豪杰,赵国人素来强悍善战,哪肯轻易屈服秦国?于是,赵军展开顽强抵抗。但是白起率领的秦军训练有素,战斗意志极强,赵军抵挡不住秦军的猛烈进攻,只好且战且退。经过数次激战,白起最终攻占了赵国的石城(今河南林县西南)、代郡(今河北张家口蔚县)、光狼城(山西高平康营村)等数座城池,斩首五万,得胜而归。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虽然多次发兵攻打赵国,攻取了赵国多个城邑,但赵国武有大将廉颇统领军事,文有丞相赵胜、上大夫蔺相如出谋划策,因而实力上并未受到严重削弱,仍然保持着较强的战斗力,一直没有向秦国屈服。 这一年,秦国丞相魏冉(21)向秦昭王提出“先易后难,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策略,秦昭襄王深以为然,随即采纳了魏冉的这一战略规划,决定暂且与赵国罢战媾和,然后兵锋直指南方实力较弱的楚国。为了避免南下攻楚时受到来自北方赵国的进攻,精明的秦昭襄王邀约赵惠文王在渑池(今河南三门峡渑池县)举行会晤,谈判罢战和谈事宜。 赵惠文王接到秦昭王的邀约,心中担忧,迟疑不决,他知道秦王历来反复无常,诡计多端,毫无信用可言,且目前两国正处于交战状态,如果前去渑池与秦王会晤,恐有性命之虞,于是打算拒绝秦王的和谈邀请。 蔺相如对赵王说道:“大王如果不去渑池会晤秦王,就显得我赵国胆小软弱,今后秦国会更加肆无忌惮,欺侮赵国,不如堂堂正正地前往参加和谈,方显出我赵国国威。” 赵王考虑再三,采纳了蔺相如的建议,决定亲赴渑池与秦王会见,上大夫蔺相如随行。临行前,赵国做了最坏打算,进行了周密安排,廉颇率三十万大军驻扎于赵秦两国边境,以备不测。如超过三十天,赵惠文王未返回赵国,丞相赵胜与大将廉颇在国内即立太子为王,防止秦国挟持赵文王为人质向赵国施压,从而重演二十年前秦昭王羁押楚怀王的悲剧(22)。 (未完待续) 注解: (20)白起(?-公元前257年),又名公孙起, 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秦国名将,是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兵家代表人物。位列廉颇、李牧、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大良造,是战国时期秦国最高官职 ,掌握军政大权。秦国二十等爵第十六级,仅次于侯爵。 (21)魏冉(?~约前263),战国时秦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秦国名将,秦昭襄王的舅父,战功卓著,曾四任秦国宰相。 (22)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在武关会面,被秦国扣留。秦王逼迫楚怀王割地保命,遭楚怀王拒绝,秦昭襄王便一直囚禁楚怀王。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忧郁成疾,死于秦国咸阳。 |
不世传奇之21 在渑池会晤中,赵秦两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昭襄王原以为趁秦国大胜赵国之际,凭借秦国的强大实力足以迫使赵国屈服而割地求和。但是,却没有料到自己的如意算盘遭到了以上大夫蔺相如为首的赵国谈判大臣的坚决抵制,谈判陷入僵局。 这天,赵惠文王特地设宴款待秦昭襄王,有意缓和谈判的紧张气氛。秦昭王想到自己提出的和谈条件遭到赵国拒绝,心中十分恼火却又不便发作,于是,欲借机羞辱赵惠文王,以发泄心中的恶气。 宴会上酒至半酣,秦昭襄王于席间趁着酒兴,一脸坏笑地对赵惠文王说道:“寡人听说赵国有一乐器,叫瑟(23),其声音甚是悦耳动听。又闻赵王善鼓瑟,寡人想请赵王在这里弹奏一曲,让我的史官记下,赵王在渑池之会中为秦楚两国缔结和约而弹瑟的盛况,赵王意下如何?” 赵惠文王听了秦昭王这番话,知道是秦王有意贬低刁难自己,但是,为了与秦国签订和约,避免战争,不便当众拒绝秦王提出的“请求”,于是微笑着欣然答应道:“既然秦王欲听鼓瑟,寡人便献丑为秦王弹奏一曲罢!” 赵惠文王命人取来瑟琴,当场为秦王弹奏了一曲赵国民乐。秦昭襄王听完赵王鼓瑟,得意地哈哈大笑,连连击掌说道:“好好,赵王琴艺精湛,妙哉,妙哉!”遂命自己身后的史官道:“秦国史官记下:秦赵两国渑池会盟,赵王于宴会上为秦王鼓瑟表示庆贺!” 秦王正洋洋得意间,站在赵惠文王旁边的赵国上大夫蔺相如立刻上前对秦昭襄王躬身行了一礼,说道:“下臣蔺相如听闻秦国有一器皿叫缶(24),秦人饮酒时常拿它来敲击助兴,下臣代赵王恭请秦王当众击缶为今日和谈酒宴助兴!” 秦昭襄王见蔺相如竟敢让自己当众为赵王击缶取乐,不禁又想起当年自己欲取得赵国的和氏璧,被蔺相如戏耍而不能得逞之事,怒火中烧,恨不得立刻拔剑杀了蔺相如。但两国君王会面和谈无法动手,秦昭王刚要开口拒绝,却见蔺相如从旁边拿起一件盛酒的空瓦缶,快步走到秦王跟前,双手捧着瓦缶单腿跪地对秦王说道:“赵国蔺相如代赵王请大王击缶!” 秦昭襄王压着心中怒火,两眼杀气毕现,盯着蔺相如冷笑着问道:“寡人今日不想击缶,又当如何?” 注解: (23)瑟,最早的弹拨乐器,出现于春秋时期,弦乐器,似琴。长二米,古有五十根弦,后为二十五根或十六根弦,平放演奏。 (24)缶,古代一种大肚小口儿的盛酒陶器。 |
不世传奇之22 蔺相如听了秦王这话,脸色肃穆,慢慢站立起来,往后退了几步,双手高举瓦缶对秦王说道:“大王,赵秦两国应平等相待,相互敬重,既然大王能请我赵王鼓瑟,那么我也代表赵王请秦王为赵王击缶。如若大王不肯,为了维护赵国的尊严,我便当场一头撞在你的酒案上,用我的一腔热血染红你的王袍,让两国史官共同记下这一幕!” 蔺相如说罢,两眼圆睁,一腿后撤,一腿弓步,做出欲猛地跃上前去,以头撞击秦王酒案的架势。 秦昭王身后的两名带刀护卫见此情形,手握刀柄,欲上前向蔺相如下手。蔺相如见了,怒喝一声:“我看谁敢!”目眦尽裂,两眼喷出怒火,两名秦国卫士竟不敢向前。 秦昭襄王一看,心中暗暗吃惊,他虽然与蔺相如打过交道,但是蔺相如的忠贞刚烈、视死如归的精神还是超过了秦王的想像。看到蔺相如的架势,如不击缶不但下不了台,恐怕真要让蔺相如血溅当场,传扬出去,岂不被各国耻笑? 于是,秦王抬手示意让那两名护卫退后,对蔺相如说道:“好吧,两国举办和谈酒宴,应该高兴才是,上大夫何须如此?寡人击缶就是。” 蔺相如听了,便收回架势,走上前去,双手托起瓦缶再次跪于秦昭襄王酒案前说道:“恭请大王击缶!” 秦昭王迟疑了一下,便极不情愿地拿起酒案上的一支铜筷,随意朝瓦缶“当”地敲了一下,便把筷子扔在酒案上。 (未完待续) |
不世传奇之23 蔺相如恭敬地说:“谢秦王。”便站了起来,环顾四周高声说道:“赵国史官记下:今日渑池会晤,赵惠文王为秦昭襄王鼓瑟,秦昭襄王为赵惠文王击缶,双方互致敬意,以示庆贺!” 这时候,秦昭王身边一位大臣站出来说道:“既然两国相互庆贺,那就请赵国献出十五座城池向秦王表示诚意!” 蔺相如听了,立刻反击道:“那好,也请秦国献出都城咸阳给赵王以示祝福!” 秦昭襄王听了蔺相如这番话,心中恨得咬牙切齿,却也无可奈何。他知道赵国大将廉颇此时正率领赵国大军驻扎在秦赵边境上虎视眈眈,因而有所忌惮。于是,只好宣称道:“秦国与赵国互为邻居,绝无意与赵国为敌,寡人愿从此与贵国结束战争状态,息兵言和,今后和平相处!” 赵惠文王虽然明白与虎狼之邦的秦国言和只不过是权宜之计,但赵国实力不如秦国,也不愿与秦国保持敌对关系,于是,两国于渑池之东的渑河之畔建造起会盟台,赵惠文王与秦昭襄王于会盟台上隆重地签署和约,承诺互不侵犯,友好相处。两国君王在会盟台上以手掬土掩埋起盟书和一柄利剑,以示秦赵两国永不动干戈,立此为证。 就这样,蔺相如以大无畏的行动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秦昭王贬低羞辱赵王的企图,未让秦国沾到半点便宜。 赵惠文王对蔺相如的表现极为满意,回到赵国后,赵王几次在众位文武大臣面前夸奖蔺相如道:“上大夫蔺相如大义凛然,挺身而出,舌战秦国众臣,维护了寡人和赵国的尊严。有如此良臣,实乃我赵国之幸矣!” 于是赵惠文王下诏,升任蔺相如为上卿(25),位同丞相。蔺相如不畏强秦,勇斗秦王,捍卫国威,迫使秦昭襄王当众击缶的故事至今令人津津乐道。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25)上卿,战国时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的地位。 |
不世传奇之24 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64年),秦昭王命大将白起对近邻的韩、魏两国发起进攻。秦王计划先攻伐韩国,攻占韩国重镇野王(今河南沁阳),最终战略目标是攻取进军中原的咽喉之地上党(今山西长治上党区),进而东进中原,开疆扩土。 上党地区由韩赵魏三国分别占据,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以来被视为战略要地,素有“得上党而望中原”之说,是兵家必争之地。如韩国军队重兵把守各个关隘,就把秦国东进之门完全封闭,因此,秦国欲进取中原,必先攻取上党。 白起率领的秦军攻势凌厉,韩国军队难以抵挡,不断溃退。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白起率秦军攻占韩国军事重镇野王等城邑,封锁了太行陉(26),自上党南端彻底切断了上党郡同韩国本土的全部道路,使得韩国上党地区分离于韩国国土之外。 此刻,韩国君主韩桓惠王明白,上党对于秦国来说是势在必得,不惜代价,而韩国实力有限,无法抵挡秦军虎狼般的进攻,不如把上党拱手让与秦国,免得战火蔓延,牺牲无数韩国军民的性命。于是,韩王命令上党郡守冯亭(27)派使者到秦国,提出愿割上党之地求和。 上党郡守冯亭却有自己的打算,他想出一条“引狼扑虎”的毒计,把战火引向国力较强的赵国。冯亭对下属官员说道:“韩国土地岂能拱手送与敌人?不如将上党献于赵国,赵国如接受上党,秦国必然愤而攻赵,如能促成赵魏齐等国联合抗击秦国,必重创秦军,最终或可避免上党之地落入秦国之手。” 于是,冯亭违背韩王的命令自作决断,派使者去了赵国,向赵孝成王(赵惠文王之子)提出,愿将韩国拥有的上党郡连同城邑十七座,献与赵国以求降。 赵孝成王见赵国不费一兵一卒,就可拥有上党十七座城邑,大喜,认为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于是,不顾其他大臣的担忧和反对,欣然接受冯亭投降,接受了韩国上党郡及所属城邑,并派大将廉颇率三十万赵军驻守于上党东南方的长平(今山西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构筑防御工事,扼住秦军进攻上党的必经之路,由此点燃了秦赵两国间举世震惊的长平之战的导火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解: (26)太行陉又称太行道,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条重要通道。 (27)冯亭(? - 公元前260年),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寺庄镇冯家庄)人。战国时期韩国将领。 |
不世传奇之25 秦昭襄王原以为秦军可以轻而易举地攻取韩国上党地区,没料想赵国竟然捷足先登,将上党郡及十七座城邑据为己有,这就打乱了自己的全部战略计划,不禁勃然大怒,遂命左庶长王龁(28)为主将率三十万秦军夺取上党。 廉颇率赵军抵达长平之后,将大营设立于丹水(29)东岸的制高点大粮山山麓,在秦军必经之地空仓岭山口修筑了东西两座城堡,卡住关隘,然后在城堡东面不远的光狼城(山西高平康营村)加固城墙,部署重兵,形成三角形防御态势。 廉颇久经战阵,用兵慎重,他深知秦军战力强悍,一道防线恐怕不足以抵挡秦军进攻,于是,在空仓岭以东的丹水东岸又凭据丹水天险建起一条坚固防线。为了屏护邯郸,廉颇亲自勘察地形,再于丹水防线以东陡峭的高山上修建起一条百里石长城,万一丹水防线失守,赵军可退至百里石长城居高临下固守,秦军插翅也难以逾越。 廉颇将军的预料果然没错,秦军大将王龁率秦军抵达空仓岭之后,即命秦军发起持续猛烈进攻。空仓岭城堡的赵军见秦军接近城垒,立刻放箭,秦军前赴后继,冒着密如飞蝗的箭矢拼死向前冲击。 经过秦军连续一个月的猛烈进攻,守卫城堡的赵军终于抵挡不住,放弃空仓岭壁垒,向光狼城退却。秦军乘胜追击,在光狼城下再与赵军血战一个月,虽然付出了重大代价,最终还是击破赵军防线,夺取了光狼城,廉颇苦心经营的上党“西壁垒”被秦军突破。廉颇早有准备,遂将赵军撤到丹水东岸预先构筑好的第二道防线部署防御。 秦军经过休整,向廉颇的第二道防线——丹水防线发起进攻。大批秦军乘木船强渡丹水,欲将赵军防线撕开一个缺口,占据滩头阵地。但是赵军不但配备了无数强弓射手,而且在离岸边很远的水中打入一排排木桩,船只无法靠岸,渡河作战的秦军士兵只能下船涉水强攻,这就将自己完全暴露在赵军弓箭射程之内。 赵军弓箭手见秦军士兵下船涉水进攻,立刻放箭,涉水过河的秦兵当即中箭死伤于丹水之中被河水冲走,秦军几次渡河强攻皆遭失败。 (未完待续) 注解: (28)王龁(?-公元前244年),战国末期秦国名将,经历三代秦王。 |
不世传奇之26 王龁见强渡丹水不行,又心生一计,做出撤军的姿态,欲引诱赵军过河追击秦军,进入预先设好的包围圈内一举歼灭。但是廉颇识破了王龁的诡计,他知道秦军善野战歼敌,不能与之硬拼,遂坚守丹水防线拒不出击。王龁无奈,只好命秦军在丹水西岸修筑工事,与河对面的赵军形成对峙之势。就这样,秦军被阻挡在廉颇的丹水防线以西,竟然长达三年未能逾越。 第十一回:赵王不满廉颇换赵括为将 然而,赵孝成王却对廉颇专注防守,不主动出击秦军的做法日益感到不满。因为三十多万赵军将士的日常粮食物资消耗,已经成为赵国一个难以承受的重负,与秦军对峙三年,赵国的国库几乎消耗殆尽,难以为继。赵王几次派官员去长平催问战况,廉颇皆答复时机尚未成熟,不宜主动出击迎战秦军。 与此同时,秦昭襄王见大将王龁久攻丹水防线不破,也十分焦急,便召来丞相范雎(30)商议对策。 秦昭王对范雎说道:“王龁在丹水前线与廉颇对峙已经三年,至今无法突破赵军的丹水壁垒,再拖延下去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不知爱卿可有破敌良策?” 范雎对秦昭襄王说道:“下臣也一直在考虑丹水前线的军情。看当前的形势,廉颇坚守防线不出,王龁在军事上一时没有战胜廉颇的办法。下臣倒有两个计策,请大王斟酌。” 秦昭襄王一听丞相范雎有了主意,大喜道:“有何良策?爱卿快讲。” 范雎说道:“上党久攻不下,关键是廉颇采取了正确的防御策略,只要此人在长平,秦军就难以攻破赵军防线。所以,第一个办法,马上派能言善辩之人,携重金潜入赵国,贿赂赵孝成王身边近臣,行反间之计,设法让赵王撤换廉颇,换上赵国大将赵括。然后,大王秘密派遣武安君白起前往长平,接替王龁担任秦军主将,定可击败赵军。”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29)丹水,发源于陕西省秦岭南麓,流经陕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在湖北省丹江口市与汉江交汇,注入丹江口水库。 (30)范雎(?-前255年),魏国芮城(今山西芮城)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丞相。为秦国制定了著名的“远交近攻”战略,对秦国发展扩张作出重要贡献。 |
不世传奇之27 秦昭襄王听见范雎这一番话,说道:“这办法倒是可行。寡人听说过赵括此人,是赵国大将赵奢(31)之子,熟读兵书,精通战法,十分聪明,若换上他任赵军主将又当如何?” 范雎答道:“臣闻那赵括虽自幼受到其父赵奢悉心培养,尽得赵奢平生所学,但是,赵括只是纸上谈兵,缺乏实战经验,且为人骄傲自大,好高骛远,自以为天下无敌。赵括如在战场上遇到多谋善断的白起将军,必败无疑。” 秦昭襄王听了范雎所言,皱起眉头说道:“爱卿的连环之计甚妙。但是武安君白起若出征,谁能不知?为何要秘而不宣?” 范雎说道:“大王知道,武安君计谋多端,百战百胜,善于野战,威名远扬,如赵国知道我秦国派武安君赴上党领兵,非但不会换将,还要命廉颇加强防守,坚壁不出。所以,如走漏风声,则连环之计必然前功尽弃矣!” 秦昭襄王听了丞相范雎的全盘计划,频频点头赞许,当即采纳。这年七月,秦昭襄王派白起率十五万兵马秘密赶往长平前线,接替王龁的秦军主将一职。 这个时候,秦国派往赵国的密使已到达赵国都城邯郸,悄悄展开了活动,重贿之下,果然见效。 这一日,赵孝成王召集众大臣商讨上党局势。有位赵王近臣趁机说道:“启禀大王:廉颇将军率赵军固守丹水防线已达三年之久,不思主动出击迎战秦军,贻误战机。且几十万赵军粮草物资消耗巨大,国库眼看亏空,已经无力再支撑下去。臣等建议大王免去廉颇的主将之职,换大将赵括前往上党,趁秦军疲惫松懈之际,组织赵军向秦军发起全力进攻,必可大获全胜!”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解: (31)赵奢(生卒年不详),赵国邯郸人,战国后期赵国名将。 |
不世传奇之28 另一大臣接着上前说道:“禀大王,下臣听说,秦军其实并不惧怕廉颇将军,多次击败廉颇,迫使赵军退守丹水防线拒不出击。秦军最怕的乃是我赵国大将赵括!” 这两位大臣说完,好几位大臣表示赞同,对廉颇固守丹水防线拒不出战大为不满,建议赵王派赵括接替廉颇任赵军主将一职。 上卿蔺相如听了几位大臣的提议,忙上前奏道:“禀大王,切不可用赵括换下廉颇将军。” 赵孝成王说道:“有何不可?寡人知道这赵括乃我赵国名将赵奢之子,尽得赵奢所传,熟读兵法,精通战阵,智勇双全,实乃将门虎子,足以担当大任。” 蔺相如劝说道:“大王,臣闻赵括虽经其父赵奢精心指点,熟读兵书,聪明过人,但从未参加过实战,只是纸上谈兵罢了。当前廉颇将军所采取的固守不战之法是唯一正确的策略。秦军善野战,如赵军主动出击进攻秦军,恐对我军不利啊!” 赵孝成王听罢,沉思片刻,说道:“众位爱卿心里也很清楚,赵国实力不如秦国,已经无力再与秦国打消耗战,必须采取攻势,速战速决,成败在此一举。寡人决定,由赵括担当赵军主将前往长平换下廉颇,再增派十五万兵力,即刻启程!” 蔺相如知道自己与廉颇关系甚密,不便多言,加上近年来身体衰老多病,已不为赵孝成王所倚重。他见赵王没有听取自己的劝谏,执意换将,不由得心中慨叹,不久即黯然告病,回家休养。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二回:毛遂自荐邯郸突围求援军 |
不世传奇之29 第十二回:毛遂自荐邯郸突围求援军 长平之战,果如蔺相如所料,赵括到任后,认为秦军三年没有攻破丹水防线,已经懈怠疲惫,四十五万赵军大举进攻定可击溃秦军,于是,赵括集结全部赵军渡过丹水,向秦军发起大规模攻势。此时,高傲的赵括还不知道,秦军名将白起已经秘密到达长平前线,而且秦军规模已达五十万之众。 白起早已进行了周密部署,见赵军全线出击,遂使用诈败之计,诱敌深入,将赵括及其所率四十五万赵军主力全部诱入包围圈。白起采用围而不攻的策略,将赵军团团围困于丹水谷地四十六天,赵军粮草皆绝,士兵饥饿难耐,竟相互砍杀为食。赵括数次突围皆告失败。最后经过一番血战,赵括及其二十五万赵军将士战死,二十万赵军俘虏皆被白起诛杀,赵国遭受重创,自此一蹶不振。 长平之战后的第二年,赵国一代贤相、战国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蔺相如因忧伤患病而死。 宋代诗人晁补之在《渑池道中》一诗中赞叹曰: “虎狼敌国易良图,望见将军要引车。 不畏秦强畏廉斗,古来只有蔺相如。”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十月,秦昭襄王挟长平之战余威,派出大将王陵率二十万秦军,欲一举攻下赵国都城邯郸。此时,赵国还未从长平之战的惨败中恢复过来,国力严重削弱,兵少将寡,几乎无力抵抗秦军的大举进攻。赵孝成王眼看亡国在即,想起了老将廉颇,他知道廉颇在赵国军民中威望极高,大战经验丰富且善打防御战,遂任廉颇为赵军主将,率军保卫邯郸。 廉颇斗志焕发,亲自披甲执锐,组织邯郸军民登上邯郸城投入邯郸包围战。秦将王陵组织秦军连续进攻数月,伤亡近十万人,也未能攻上邯郸城头。秦昭襄王十分恼怒,再派名将王龁率十万秦军前往邯郸替换王陵担任主将,继续向邯郸发起猛烈进攻。 但廉颇守城有方,防守严密,赵国军民皆知此战是赵国的生死之战,士气高涨,同仇敌忾,使用弓箭、滚木、大石甚至烧得滚烫的开水接连击败秦军进攻。王龁接连攻城数月,伤亡十余万人,仍未能攻克邯郸,秦军连续受挫,士气低落,已无力向邯郸发起强有力的进攻。而邯郸军民也付出惨重代价,粮食早已断绝,饥饿的守城军民竟食死者遗体生存。秦国兵源虽然接近枯竭,但倔强的秦昭王仍不肯善罢甘休,再抽调三万人马,派秦将郑安平率领增援王龁。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不世传奇之30 就在邯郸城即将失守的危急时刻,赵国丞相、平原君赵胜(32)自告奋勇,向赵孝成王说道:“我军粮食断绝,已经难以继续坚持下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由我杀开一条血路突围出城,去寻求援兵,或许还能解邯郸之危!” 赵孝成王心里明白,除了投降,也只有派人突围寻求援助这一条路可走了,但城下被秦军四面围住,要突围出城十分危险,凶多吉少。赵孝成王对赵胜说道:“邯郸被秦军团团围住,爱卿此行凶险异常,务须小心,你可挑选一支人马,趁夜间杀出城去!” 赵胜说道:“城内兵力本就不足,在下不能再带兵出城,而且突围目标不宜太大,我只须带上我的几个精壮门客,轻装简从便可!” 回到府邸,丞相赵胜考虑再三,决定在自己的众多门客中挑选二十名武功高强者随自己突围。经过精挑细,赵胜选出了十九人,尚差一人还未决定。 赵胜正抚着颌下胡须,翻看着花名册,皱眉思忖最后一个人选时,赵国鸡泽人士(今河北邯郸鸡泽县)、门客毛遂(1)走进赵胜的房间,向赵胜施了一礼说道:“禀报主公,听说您将要冒死突围求援,在下愿随主公一起杀出邯郸搬求救兵!” 毛遂性情耿直,不善花言巧语、拍马逢迎,在赵府一向安分守己,忠于职守,勤勉做事,因毛遂为人仗义忠厚,剑艺高超,门客皆对毛遂十分敬重。平原君赵胜府内收留门客三千,因而平时与毛遂接触不多,对此人不甚了解。赵胜见毛遂提出要随自己突围出城,心中很有些瞧不起,便问毛遂道:“毛先生来邯郸几年了?” 毛遂答道:“不才来此已经三年。” 赵胜看着毛遂说道:“呵呵,先生若是贤德杰出之辈,为何三年未曾被人赏识举荐?看来是毛先生缺乏才干吧!” 毛遂听了,并不着急,微笑着淡然答道:“禀主公,危急时刻方显真才实学,英雄本色。在下自认乃囊中之锥,未曾显露锋芒,今日若出囊中,必能脱颖而出!” 毛遂话语平静,平原君赵胜却从中听出了其中的豪迈无畏之意,不禁心中惊讶,看出这毛遂是个有胆气血性之人,率将毛遂加入突围者名单。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不世传奇之31 这天夜里,天穹没有星光,伸手不见五指,秦军将士除了哨兵都在熟睡之中。赵胜率领精心挑选的二十名壮士马裹蹄、人衔枚,突然打开邯郸城门,悄无声息地冲了出来,向南疾驰,待到秦军哨兵发现时,为时已晚,虽有少数秦兵阻拦,但赵胜带领的这二十名门客个个武功不凡,以一当十,按照事先计划好的路线,奋勇杀开一条血路冲出了秦军的包围圈。因天黑秦军看不清人员和道路,又看到邯郸城门随即紧闭,以为是小股赵军外逃,并未引起注意。 平原君赵胜一行人先来到楚国求见楚王,赵胜单独入宫,命毛遂与其他门客在宫门外等候。楚考烈王听说是赵胜为救邯郸前来请求楚国出兵支援,因秦楚两国签有和约,楚王不愿撕毁和约而得罪秦国,于是瞻前顾后,迟疑不决。几个时辰过去了,毛遂等人仍未见丞相赵胜出来,十分焦急。众人知道毛遂胆大心细,口齿伶俐,便对毛遂说道:“毛先生何不进宫打听一下,赵大人与楚王谈得如何了?” 毛遂心里早就有些恼火,亦不答话,挎剑拾阶而上,昂首走入王宫。毛遂见丞相赵胜还在与楚王商谈,便对楚王和赵胜施礼,高声说道:“联合抗秦事关赵秦两国安危,乃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只要言明利害,三言两语便可谈妥,为何过了几个时辰,仍迟迟未谈出个所以然来?” 楚考烈王见是赵胜的门客闯进来且言语不善,十分不满,沉下脸来问道:“你是何人?” 毛遂毫无惧色,按剑向前,对楚王说道:“启禀大王,在下毛遂。赵楚两国联合抗秦不仅对赵国有利,而且对楚国亦有百利而无一害。想那秦国早怀虎狼之心,称霸天下之意路人皆知,若是赵国灭亡,楚国断不会长久。想当年,苏秦推行合纵之策,六国结盟联合抗秦,秦国十五年不敢东进一步。如今数十万秦军虽围困邯郸一年有余,连续发起进攻,然赵国军民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秦军遭受重大伤亡却未能前进半步。赵国一向与邻国魏国交好,皆知唇亡齿寒的道理,若赵楚结盟,然后联合魏国组成抗秦联军,定能一举击溃秦军主力,继而乘势西进,则楚国可报世仇,重振国威,威慑强秦,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如此有利于楚国之事,大王却犹豫不定,难下决断,不知何故焉?”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不世传奇之32 楚王听了毛遂这一席话,连连点头,对赵胜说道:“这位毛先生说得是,就按先生说得办。寡人决定出兵十万,救援邯郸!”于是,楚国与赵国在朝堂上签订盟约,联合抗击秦国。 不久之后,就在邯郸保卫战到了最危急的关头,楚国与魏国的十八万联军赶到邯郸城下,向苦苦进攻邯郸的秦军发起猛攻,廉颇见援军到来,大喜,立刻下令城内的赵军趁势杀出城门。王龁率领的秦军早已疲惫不堪,士气低落,抵挡不住联军的进攻,大败而逃,一直败退至黄河以西,方才安营扎寨。赵、魏军队乘胜收复了被秦军攻占的黄河以东大片失地,全胜而归。 平原君赵胜返回邯郸,不禁对众门客感叹道:“我一向以为能够结识天下贤士豪杰,不会看错怠慢一人。可毛先生居我门下三年,竟未能识得其才,实在惭愧。毛先生于楚国朝堂上,豪气冲天,唇枪舌剑,不仅促成赵楚结盟,且彰显赵国之尊严,令人刮目相看。我赵胜此后再不敢以能识天下贤德之士自居矣!” 赵胜此后遂尊毛遂为上宾,敬重有加。 后来,唐代诗人周昙在《毛遂》一诗中赞叹道: “不识囊中颖脱锥,功成方信有英奇。 平原门下三千客,得力何曾是素知。” 公元前228年,秦军向赵国发起全面进攻,赵军实力远不如秦国,节节败退,秦军追击到滏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一带,赵国军民在滏水北岸与秦军展开最后的抵抗,老年的毛遂也披挂上阵参加了这次战斗。经过一番激战,赵军最终被秦军消灭,毛遂不幸战死。这年,赵王被秦军俘获,赵国名存实亡。公元前222年,自立为赵代王的赵嘉被秦军生擒,赵国遂灭。 大丈夫精忠报国,战死于沙场,死得其所,这也正符合毛遂无所畏惧的德行与气节。毛遂虽然辞世,但是,毛遂自荐、脱颖而出的典故依然传为美谈,至今让人津津乐道。 邯郸保卫战历时两年之久,赵国虽然付出重大代价,但是赵国军民在廉颇率领下,勠力同心,顽强抗击,给予秦军重大杀伤,终于获得大胜,此战使得秦国攻取三晋,进军中原的战略计划遭受重挫。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不世传奇之33 第十三回:忠心廉颇遭谗言黯然去世 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45年),孝成王去世,太子赵偃继位,史称悼襄王(33)。悼襄王执政后,有个曾因违反军纪遭廉颇严厉斥责的奸人郭开(34)怀恨在心,趁机图谋报复廉颇,遂向赵悼襄王进谗言道:“廉颇自恃屡立战功,骄横跋扈,功高盖主,图谋不轨,目中无赵王。他若发动兵变,无人可以控制,不如趁早罢免其官职,削去其兵权,以绝后患。” 赵悼襄王信以为真,立刻以廉颇年老力衰为由,免去其军职,授予亲近自己的大将乐乘(35)赵军统帅之职,令乐乘即刻前往赵军驻地接替廉颇。乐乘率数千亲兵前往赵军营地宣布赵悼王的军令,命廉颇交出军权兵符。 廉颇见自己无缘无故被罢官免职,剥夺兵权,不禁大怒,认为一定是乐乘从中作祟。他手指乐乘怒斥道:“你这无耻小人,当年不过是个贪生怕死的燕国降将,如今竟敢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做了赵军主将,我岂能容你?” 于是,廉颇命手下赵军士兵向乐乘的人马发起攻击。乐乘知道自己不是廉颇对手,赶紧率队伍逃回邯郸,到赵悼襄王那里诉苦。赵悼王听了发怒道:“这廉颇确实狂妄自大,自恃有功,竟连寡人任命的重臣也敢追杀,岂有此理!”遂派出大臣携带自己的尚方宝剑,去军营捉拿廉颇。 廉颇知道自己擅自用兵攻击赵王任命的重臣,犯下大罪,于是脱下帅服,将兵符放于案上,孤身一人逃到魏国都城大梁。 但是,赵魏两国本就是盟国关系,虽然廉颇在大梁住了很久,魏国并不信任和重用廉颇,只是每日好好款待,并不启用廉颇为将。后来,秦国屡次进攻赵国,赵军抵挡不住,接连损兵失地,献城求和。 此时大将乐乘已经去世,赵悼襄王感觉国内无人可担起赵军主帅的重任,遂想起逃亡在魏国的廉颇。于是,赵悼王决定派使臣去魏国探望廉颇,看看这位老将军身体状况还能否胜任主将一职。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33)赵悼襄王(?-公元前236年),嬴姓,赵氏,名偃,赵孝成王之子,战国时期赵国国君,公元前245年―公元前236年在位。 (34)郭开,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赵王迁宠臣,官至相国,陷害李牧、廉颇等赵国忠臣,后来卖国降秦。 (35)乐yùe乘,生卒年不详,原燕国将领,后战败降赵,成为赵国名将。 |
不世传奇之34 廉颇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其实他朝思暮想的就是能够早日回到赵国为国家效力,驰骋疆场,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然而,让廉颇意想不到的是,奸臣郭开得知廉颇要回国任赵军统帅的消息,已经用重金买通了准备赴魏国看望廉颇的使者,让他自魏国回来后禀报赵王,说廉颇老迈,身体不佳,不适宜带兵作战,从而阻止廉颇返回赵国。 廉颇盼来了赵国使者,十分兴奋,为显示自己身体状况良好,他当着使者的面一顿饭吃了五斤米饭、十斤牛肉,然后披挂上马,当场为使者演示了武艺。然而,这个被郭开收买的使者回国后却向赵悼王禀报说:“廉颇将军虽然饭量尚可,但确实年迈体衰,老眼昏花,已经不适合领兵作战了。”赵悼襄王听了十分失望,随即打消了请廉颇回国领兵的念头。 廉颇满怀希望地在魏国等待了数月时间,却没有接到赵悼襄王令他回国的讯息。当听说赵王因为听信小人郭开之言,嫌弃自己身体老迈不堪重用,已经放弃了任用自己为将的打算之后,不禁悲愤交加,万念俱灰,仿佛一夜之间衰老了许多,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雄心和风采。 楚国听说廉颇不被重用,在魏国闲居,便悄悄派人来到魏国,游说廉颇道:“楚王久闻将军大名,将军有勇有谋,身经百战,非同凡人,何必埋没于此?楚王诚意请廉颇将军到楚国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 廉颇也不愿再继续待在魏国闲住,遂答应前往楚国。楚王任廉颇为楚军将领,但廉颇毕竟年纪已老,楚王请廉颇前来楚国只不过是担心别国重用廉颇而已,并没有派给他什么作战任务。晚年的廉颇备受冷落和失望的煎熬,他几次对身边的人说道:“我身为赵国人,多么希望回到赵国率领赵军将士为国征战啊!” 大约在赵悼襄王五年(公元前240年),郁郁不得志的战国一代名将廉颇孤独地死于楚国寿春(今安徽淮南市寿县),就地安葬,再也未能回到令他梦牵魂绕的故乡。后人将廉颇与赵国名将李牧、秦国名将白起、王翦列为战国“四大名将”。 无论是那采玉献宝的平民百姓卞和还是朝堂高官廉颇、蔺相如,他们的名字与传奇故事将永远为后人所铭记,世代流传。 这正是: 卞和献玉不惧刑,相如完璧归赵宫。 廉颇甘受荆鞭苦,留得青史传美名! (全剧终,谢谢赏光。)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
午夜咖啡馆 |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