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小说文学 -> 长篇小说连载:灯盏火 -> 正文阅读

[小说文学]长篇小说连载:灯盏火[第1页]

作者:山茅2018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灯盏火(长篇小说连载)
    山茅


    第一部 改变,选择
    第一章  燕子岩畔
    第一节    女儿私奔  
    易全福心情很晦暗,二女儿古明瑾跟人私奔了。
    坐在前厅的梨木太师椅上,易全福目光有点迷离散乱,她有时把目光投向庭园那盛开的石榴花,有时又把目光收回,看着眼前地上铺的花瓷砖,呆呆地想着这几年的事:两年前丈夫古北沧撒手西去,拖了两三年的病,终于有了一个了结。失夫的阵痛过去后,易全福心头先是松了一口气,丈夫总算不再遭罪了,旋即提上来的心,又往下跌往下跌,像跌进深渊,见不到底底。她立即感到失去了依靠。丈夫在时,并不管家,后来两三年在病床上躺的时候居多,她虽然焦虑,却也并不慌张。丈夫在,家里仍有主心骨在,无论是家头还是在外头,都像顶梁柱一样,撑着这个家。丈夫不在了,犹如支撑房子的柱子折了,失去了依靠,她也像被抽了筋,一下瘫倒了。
    随后,不顺的事接踵而来。
    这所宅子是丈夫生前买下的,没说干啥用,只说是备用的。看来丈夫是有所预料,丈夫一死,一大家子人就分家了,她们就搬到这宅子来了。后院里绕垣墙一圈是高大的樟树和楠木,厅前的庭院,东南西北四个角上分别长着两株石榴和两株米兰,郁郁葱葱。初夏,石榴花正是开得盛的时候,花朵如霞似火般,米兰花虽小,长得很密,在翠绿中也很醒目,尤其是香气四溢,充满整个院子。看着生机勃勃的树木和庭院,易全福在心头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二女儿这一走,这院子就更空寂了,看来人不如树,他们这一房是要败完了。
    她曾听丈夫讲过,古姓到江阳已有二百多年,初到江阳时一共有十三支,遍布江阳各地,后来是越来越多,越分越开。他们这一房先是在水口寺,不料到他这一辈,人丁不兴旺,3个女儿,好容易有了一个儿子,又夭折了。因为古北沧去世,又没有留下男丁,分家时他们这一房吃了不少亏。她心头明白,也没有去争,孤儿寡母哪能争得过?她也只能忍下这口气。再者,丈夫是在水口寺老宅走的,自己也不想留在那里,换个居所,也许心情要好受一些。于是,其他房留在老家水口寺,她们一家搬到兆雅镇上的这处宅子,还另分到三十多担田土,用以维持家计。新家这个院落比起原来水口寺的院子小了许多,她也没有太多的不满意,住家里的这几口人也足够了。其实,她很舍不得水口寺那老宅,因为她从光绪二十四年一嫁进古家,就一直住在那个院,自己的三个子女也是在那个院宅出生的,已经快三十年了。那承想,自己这一房不仅是人丁不旺,家道也像滑下坡那样往下溜,她好不容易把这个家撑着没散架。刚从丈夫去世的阴影中走出来一些,没想到二女儿却离家出走。家道不振之际,女儿又弃家而去,这让她感到无地自容,以后在亲友面前咋个伸得起腰杆,在乡邻面前咋个抬得起脑壳。
    早晨,三女古明琚交给她 说:二姐走了。她并没有在意,古明瑾在省城念大学,想必是回学校去了。信纸折得规规矩矩,信只有一行字:妈,我走了。二女明瑾行事向来干脆简练,就留一句话,她也没有想到别处。看完信落款:不孝女明瑾。她才感到不对头,立刻颠着小脚去了明瑾的房间,枕头、铺盖叠得一丝不乱,屋内一切东西都在,柜子、箱子也是锁着的,没有带走一样东西。她立刻问底下的佣人,有哪个看见二丫头走的?伙房的老王回答,二小姐出朝门时,他看到外面有人接。她心下明白,女儿真走了。
    昨天易全福没有察觉古明瑾有啥异样。古明瑾昨天下午到家,晚上吃过饭就跟她摆龙门阵,开始她还奇怪地问,二女,学校没放假,你咋个突然想起回家来,是有啥事?古明瑾说,没得事。妈,我就是想你了,回来看看。她摆到很晚还不愿意睡,易全福熬不住了,催她几遍才回房睡觉。易全福今天才回过神来,原来女儿是回家见自己一面,却没有透出半点口风。看这个架势,怕得离开一年半载了。
    一个上午,易全福都坐在前厅的椅子上,捧着一个白银水烟壶,一口一口地接着抽水烟。一边抽一边想事。丈夫古北沧比自己大十岁,前一房妻子跟他生了一个女儿,几年后去世。易家不富,父母把她嫁到古家,算是填房,她跟丈夫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当易全福生下第二个女儿时,古北沧很伤心,说看来我命中无子。当第三个娃儿出生是男婴时,古北沧喜极而泣,说我古家有后了。此时,他已年过五十,非常喜爱这个儿子,世事无常,乐极生悲,儿子四岁时得病去世,古北沧痛惜道:天不佑我,先予后取,夫复何言。两年后,他也去世。后来,易全福从其他房抱养了一个男孩,续香火。
    丈夫在世时,就说过古家儿孙,一定要让他们读书,即便是女儿也要让她们读书。所以,前房的女儿也是上过私塾的,到自己的女儿明瑾上学时,就直接从新式学校开始读书。二女明瑾出生时还是清朝,小时按规矩要缠脚。她抵死不干,一缠就哇哇哭,大人一眼照看不到时,她就取掉。一到晚上,就用剪刀将裹脚布全部剪断。后来丈夫也发话了:民国了,不兴这一套,算了吧。

    辛亥之前,古北沧在外地为官。光复之后,回老家闭门读书,修身养性,不再做事。后来兄弟古北溟劝他置办一些产业,说世风不同了,兴业经商也可造福乡梓,也可以为国家做点事。并告诉他洞窝水电厂正在筹资,是国内继云南石龙坝水电站后兴建的第二座水电站,建成后可以结束江阳用煤油、桐油点灯的历史,劝他入股。他摇头拒绝,说他为官一生,凭俸银度日,没有多余积蓄搞实业,再说也没有精力搞那些西式工厂。古北溟又劝他说,若不愿意建厂,至少可以做点生意,不能仅靠田土谋利持家。还进一步劝说,如你若放不下尊面,可以将钱投到我的生意中,坐等分红分利即成。他还是拒绝,说我已过知天命之年尚无子嗣,要诺大家业何用?有几亩薄田足食可矣。如命中还能有子,子贤,自会兴家,子不肖,虽万贯家财何益?古北溟见话不投机,摇头而去,心中想,大哥书读多了,迂腐,官做久了,放不下面子。遂不再提此话题。
    后来,古北沧病了,花了不少钱治病,却不见起色。祸不单行,小儿子也得病,也是花了不少钱,不仅没有治好,反而走在他的前头。为了给父子俩治病,易全福不断变卖田土,等到俩父子去世后,家中的田土也所剩无几了。但是易全福还是遵照丈夫生前的交待,让古家后人念书,古明瑾也才继续念大学。没想到,好好的大学不念完,跟男人跑了。这让易全福咋个也想不明白。
    古明瑾虽然是一个女儿,易全福还是很喜欢她,因为是她的第一个娃儿,而且长得非常漂亮,父母都把她当成掌上明珠。古明瑾出生那年,正是清朝最后一个娃儿皇帝登基那年。古北沧说,国运衰微,大清是朝不保夕了。古明瑾从小就聪明伶俐,古北沧说她有决然气,把她当男孩养。所以长大后有一些男孩性格,凡事有自己的主张。易全福喜欢她,还因为整整十年间,她就只有这个亲生女儿,一直当成心肝宝贝。后来的三女古明琚、四子古明瑜,都是丈夫不做官回老家后才有的。就是这样一个宠爱有加的女儿,头也不回地走了,让她是咋个想,也想不通。
    谢谢
    第一章  第二节  我不信命

    古明瑾的男人是她中学同学,叫鲁怀之。古明瑾上中学时,两个人就好上了。鲁家家业不错,在城里有多处商铺,是当地富商。鲁家到古家提亲,说两家娃儿自己都好上了,现在已经是民国了,既然这样,是否可以不必拘于古礼,我们作长辈的不妨开明些,也不必反对,可以成全他们。

    那时古北沧已病在床上,鲁家是想趁他健在时,把这门婚事订下来。古北沧也说得很客气,社会越开明,礼义越得讲。再说小女刚及笄之年,此事可先暂缓,容再议。言下之意是不提了。其实是古北沧看不上对方,认为鲁家虽然有钱,只不过是商人,既非官宦人家,又非读书人家。本打算另外替二女儿说一门亲事,古北沧一去世,这事自然就放下了。鲁怀之一气之下去投考黄埔军校。

    两年后,鲁家人再次提婚,心想古北沧已经去世,古家也家道中落,不至于再摆啥架子。易全福这时还记着丈夫生前的话,商贾之家,重利轻义。她想丈夫没有同意的事情,不能到自己这里就点脑壳答应。她倒不是嫌鲁家是商人,家里的用度都是她在安排,她晓得手上钱紧是一种啥感觉。但却嫌鲁怀之是从军的,说当兵的,不晓得哪天就把小命丢在战场上,就算不死,东征西讨,说不定哪天就缺胳膊少腿了,更不用说想要有一个安定的家。家里人的心一直悬着,那日子咋过?

    就算没有这些麻烦事,长年不沾家,这日子也难捱呀!她嫁进古家后,丈夫十多年都在外省做官,这种长期分离的日子她是有体会的。姓鲁的是当兵的,更没有一个固定的家,哪能让自己心爱的女儿也过这种日子,所以她坚决不同意。

    (待续)
    (续前)

    易全福哪里料得到,父辈说不通的事,到了子辈这里却很容易解决。第一次遭到古家拒绝,鲁怀之有点垂头丧气,15岁的古明瑾却有自己的主张,对他说,不要灰心。我们有的是时间。她已经意识到父亲的时间不多了,因为他已病得来骨瘦如柴了。是父亲让她从小就上的新式学堂,在她受的教育看来,父亲脑壳里的那些东西早已过时,已经是被当今社会淘汰的旧思想,根本不值得遵循了。

    她满脑壳里都是新思想,不仅是要追求自主婚姻,而且还要投身到当时的国民革命中去。她对鲁怀之说,我支持你去投考黄埔军校,我自己先上大学。现在走不合适,等有合适的机会,充其量两三年后,我就跟你一起走,或者找你去。事情真如她所料,古北沧不久后就去世。

    这次鲁家来提亲,就是古明瑾同意的。她对鲁怀之说,让你家里来人提亲,如我妈同意,我们就正大光明地结婚,如不同意,我跟你私奔。她原以为父亲不在了,母亲也许能同意。哪想到,易全福还是很干脆地拒绝了鲁家。她得知这个消息后,一点没有犹豫,对鲁怀之说,我回家一趟,看一眼母亲就走。

    那天晚上她一直跟母亲摆龙门阵,恋恋不舍。易全福被蒙在鼓里,也没有往别处想,后来实在坚持不住了,催她去睡觉。她始终没有告诉易全福自己要走,免得婆婆妈妈地牵扯。

    第二天清早起来,她把事先写好的信压在小圆镜下,就悄悄地走了。在宅院外接她的鲁怀之还有一点犹豫,怕她后悔。她说尽忠就不能尽孝,催他立即上路。

    (待续)
    @海上的一滴水 2019-04-26 10:46:25
    
    -----------------------------
    谢谢
    (续前)

    看着那如火如荼的石榴花,一直不停抽水烟的易全福终于想明白了。女儿的事看似没有先兆,其实是有迹可寻的。鲁家两次提亲,古家两次不同意,女儿居然也没有任何不满或抗拒的言行,这对她来说其实就是反常。
    这丫头从小就性子烈,不愿受约束,有主意,自己愿意干的事想方设法都要干,小时给她缠脚,她就拼命反抗,最终大人放弃了。后来让她在江阳继续读书,说离家近,可以派人照顾她。她坚决不答应,说要到省城去读书,开阔眼界,直闹到同意她后才算了事。
    这次婚事,没有跟父母对着干,就是打好了主意,找准了时机,一走了之。不过,这丫头也还算有点良心,在她爸生前没有跑,要不然,她爸会先被活活气死。走之前还能来看自己一趟,也算是没忘当妈的养育之恩。

    她想幸好女儿是在省城上大学,不在家,亲戚朋友也晓得她在外读书,瞒一时算一时吧。再说女儿早晚要嫁人,总归是别人家的人。丈夫在世时常说,人各有命,不可强求。鲁家富甲一城,女儿跟过去,也不会受穷,真要有啥意外,也是她自找的,怨不得我这个当妈的。

    想明白了,她也懒得想了,听天由命吧。揩干眼泪,把白银水烟壶往八仙桌上一搁,回房去了。

    (待续)
    (续前)

    古明瑾的出走,感到最大震惊的其实不是易全福,而是妹妹古明琚。那年她还不到10岁,二姐的信没有封口,她先看了,看懂了字,却不明白那“我走了”三个字究竟是啥意思。后来从母亲易全福的口中,才晓得二姐是跟人跑了。易全福还警告她:晓得就行了,不许对外人提及。

    她从小就钦佩二姐,人长得好看不说,胆子还特别大,中学时候就参加学生活动,游行活动也敢参加。一次到澄溪口河坝焚烧英国人的洋油,搞得一身脏兮兮的,回来后被妈狠狠骂一顿。易全福不是可惜那身料子衣服,是怕女儿有意外,叫她赶紧换衣服,不要让病中的父亲晓得。二姐却满不在乎,跟妹妹摆龙门阵,摆长江最下游的上海发生的惨案,摆那里的日本人、英国人咋个蛮横,咋个开枪打死打伤中国人,又抓捕抗议学生,激怒了中国人。全国各地都在抵制英国货日本货,称之为仇货、仇油。

    听得她屏住气,瞪大眼睛,伸长脖子,在她心目中,二姐就像英雄一样,敢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次二姐的出走,再次印证了她的想法。

    古明琚的二姐古明瑾整整比她大了9岁,她小时候跟二姐特别亲,她觉得二姐懂的东西多,比母亲懂的东西都多,尤其是新东西,说啥都对。经常跟她讲一些新鲜的事,讲一些新出版书刊的内容。她还记得母亲总爱说命,二姐听后就表示不同意,背地里跟她说,啥命不命的,别信妈那套,我才不相信!事在人为。有时还当面跟母亲争论,惹得母亲很不高兴,又拿她没办法。

    (待续)
    (续前)

    二姐18岁时不顾家人的反对,跟随男人离家出走,一去就没再回来过。古明琚那时虽然还小,多少已经明白些事了,晓得在妈眼中是一件很丢人的事,不再缠着问为啥。后来听妈讲过,晓得了事情的原委,二姐夫鲁怀之是黄埔军校的,和二姐好上后,遭到古家反对。二姐走后的那些年,家里就更冷清了。她常看见妈一个人拿着二姐的照片,独自流泪,她晓得那是为二姐流的,是在为二姐担心。

    她8岁那年,父亲就病故,家里就靠母亲支撑,长大后也晓得了母亲的难处。有时也在心里责怪二姐:母亲需要你帮一把的时候,自顾自跑了,就算不能帮一把,人在也能让母亲高兴点嘛,你倒好,甩下母亲就一个人跑了。不过,却依然钦佩二姐的胆量。因为二姐敢于在母亲需要有人相帮时,就毅然离家出走,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

    离兆雅镇不远处有一座险峻崔嵬的山岩,平地拔起,是群峰中的最高峰。一面虽山势陡峭,尚可慢慢爬上去,一面对着镇子,悬崖绝壁,当地人叫它燕子岩。因为那岩上栖息了无数的燕子,可能是悬崖绝壁上栖息安全的缘故,成千上万的燕子都汇集于此。它们群起飞翔时,遮天蔽日。它们每天成群地飞出飞进,一到日暮时分,又回到燕子岩栖息。

    古明琚曾随二姐去玩耍过,看着那些在天空中姿势优美,轻巧灵动的燕子,特别羡慕那些自由飞翔的燕子。二姐曾对她说,她要像那些燕子一样自由飞来飞去,但不会恋着燕子岩。她那时还不太明白二姐的意思。

    等她长大后,就明白了,二姐就像那燕子岩的燕子,能自由飞翔,却又不像燕子岩的燕子,把自己的窝筑在燕子岩。二姐像自由的鸟儿飞走了,飞到她向往的天空去了。

    (第一章第二节  我不信命    完)
    @总是如此沉默 2019-04-30 16:37:03
    楼主好勤快,文笔也好
    -----------------------------
    见笑了
    第一章第三节   二姐回门

    冷清了多年的古家大院又闹热起来。上上下下都在忙碌。因为离家十年的古家二小姐要回来了。

    “三女,你二姐和姐夫他们明天就要到喽,叫你收拾的房间,收拾完了没得?”易全福颠着小脚,一边在屋子间来回走着,一边问三女儿古明琚。

    女儿  一走十年,易全福从当初的怨恨早转化成思念了。一年一年地盼,突然就真的要回到眼前,当妈的心头,除了高兴,也是酸甜苦辣诸味皆有。她从一大清早就开始支使古明琚,收拾这个收拾那个的,就是因为心头静不下来,习惯性地想用忙碌来冲淡急迫的心情。

    “哎呀,又说了。妈,你烦不烦人,昨天就跟你说了,早都收拾完了。”古明琚嘴一翘,有点不太情愿地应声。

    “房子总不住人,湿气重,开窗多晾晾,多收拾一遍。”易全福不理会三女儿的态度,还是按她的思路说话。

    好多天前,当易全福收到信,晓得二女儿和女婿要回来后,就一直叨叨地催促佣人打扫空闲的房间,准备新的铺盖等。就这样还不放心,也让古明琚帮忙收拾二女儿原来的房间。那房间已十年不住人,不用说灰尘有铜钱厚,房角处,已牵起蛛丝网。当地婚俗,新娘子三天后要同丈夫回娘家。二女儿明瑾却是一走十年后,才第一次回娘家来。

    二姐要回来,当妹妹的古明琚也很高兴,都十年不见二姐了,很想。二姐夫就从来没见过,能见到,让她更高兴。在她想象中,二姐夫应该是一身戎装,高大英武。所以易全福的唠叨,并没有破坏她的好心情,随口应道:
    “妈,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都收拾八遍了。”

    “八”在当地人的口中就是表示一个“很多”的意思,不是实指。古明琚这样说既是表示她已经把事情干好了,也是嫌她妈啰哩啰嗦的。

    “那就好,那就好。你二姐可是一个爱讲究、爱干净的人。”易全福总算点头表示认可。

    (待续)
    @冷月888 2019-05-05 07:55:32
    发现山茅兄的新帖了,支持一下。
    -----------------------------
    谢冷月君,晚上好
    @总是如此沉默 2019-05-05 19:48:43
    天涯高人多,楼主太有才!
    -----------------------------
    文友晚上好
    (续前)

    第二天,时不时到院门外张望的古明琚,终于等来二姐一家。老远就看见伙房的老王领着一行人往这方走,后来的佣人都没有见过二姐,只有老王能认识,易全福就让老王去镇口接。一见老王领着人过来,她想肯定是二姐了,连忙跑回屋报信。

    古明瑾和鲁怀之回来了,还有他们的儿子,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跟在后面不远的是两个挑着行李的脚夫。

    一进院门,古明瑾就丢下丈夫和儿子,快步跨过庭院,迈上前厅,双手扶住坐在梨木太师椅上的易全福,跪下说:
    “妈,女儿回来了。女儿……”

    不等古明瑾说完话,易全福就抱着女儿哭成一团。早上,她老早就起来了,一直坐在堂屋等着。尽管她一直盼着这一天,但她对自己说,见面后的第一句就要骂女儿:你要有本事,何必再回来。一哭,啥都忘了,啥都说不出来了。

    鲁怀之牵着儿子鲁恒民,站在庭园中间颇有点尴尬。他听古明瑾讲过,这处宅院是她父亲生前买下的,父亲死后古家才搬到这里居住。他打量着这座院子,他已经有十多年没有进这个院子。当年他进这个院子时,整个院子很有气势,如今房子的架势依旧,却是破损得厉害。年久失修,房柱、房梁的漆也掉得差不多了,甚至房檩有一些塌了。庭园原来铺的是方形青石板,非常平整光亮,如今坑坑洼洼,从石板缝隙间冒出不少小草,倒是院子四角那两株米兰和两株石榴依然长得郁郁葱葱。楹柱上的对联还在:
    合今人合古人合个中人升堂入室;
    论家事论国事论天下事偃武修文。

    看着对联,他不以为然地摇摇头,偃武修文,这都是过去腐儒们的见识,现今世界都是以实力说话的。还是中山先生高明,建国、立国、卫国,手头没有军队啥子都搞不成,腰杆子要硬,得有枪杆子撑着,所以才创办黄埔军校。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武备,如今倭寇打上家门,我军节节后退。

    (待续)
    @诺兰山人 2019-05-06 18:37:57
    打卡佳作!
    -----------------------------
    谢谢文友
    @春光辉耀 2019-05-06 20:20:51
    
    -----------------------------
    看云卷云舒,听花开花落
    (续前)

    想到这里,鲁怀之把目光投向屋内,厅里正面壁上悬挂的梅兰竹菊四幅条屏仍在,色彩与当年比,已是陈旧得很了。还有那些八仙桌、太师椅、茶几油漆依旧,却已不如过去的光彩透亮。

    堂上,古明瑾和易全福还在啼哭不止。似乎要把十年的思念都由泪水来冲去。
    鲁恒民看见母亲古明瑾在堂上哭得伤心,挣脱鲁怀之的手,跑过去为她擦眼泪。古明瑾连忙收起眼泪,拽着儿子的手说:“来,快来跟外婆磕头。”

    等外孙磕完头,易全福又抱着小外孙哭起来。她摸着外孙的头发,心想外孙都这样大了,外孙容貌长得很像女儿,非常漂亮的一个小男娃。丈夫走了这样多年,她心中第一次感到暖暖的,心头仅有的那点愤懑也化解了。

    鲁怀之看着祖孙三人哭成一团,心头也有点愧疚。他见过易全福,却没有见过古明瑾的父亲,但听自己父亲说过,古明瑾的父亲古北沧是前清进士出身,在外地做官,当过道台,民国后才回到原籍,不再过问世事,潜心办教育。古北沧去世两年后,古明瑾就和他离家出走。这次回来,自己也无缘拜见岳父了。

    (待续)
    @春光辉耀 2019-05-07 20:03:11
    
    -----------------------------
    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
    @海上的一滴水 2019-05-08 10:34:16
    顶帖,问好
    -----------------------------
    谢谢
    @zgsxsltsj 2019-05-08 12:55:33
    
    
    -----------------------------
    谢谢
    (续前)

    看见母亲和姐姐都在哭,古明琚也在一旁陪着落泪,一边落泪,一边劝说:
    “妈,你看你,天天盼,天天念,人盼回来,应该高兴才是嘛,咋就哭个没够呀!”又对古明瑾说:“二姐,你也是,大老远回来,光顾哭,咋不哄哄妈高兴高兴。”

    听三女这一说,易全福才慢慢止住哭泣。把二女儿和外孙都扶起来。这时,古明瑾才想起鲁怀之还在一旁,忙把丈夫跟母亲正式引见:
    “妈,怀之也回来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易全福一边说,一边擦着眼角。她之前已经晓得女婿和外孙要一同回来,过去的很多不快都已经随着时间,慢慢淡了。想见到女儿和外孙的念头却越来越强烈,自然也想见到女婿,这个女儿为了他离家出走的人。刚开始还想责怪女儿的一些气话,此时也都化于无形了,对女婿也就宽恕了。

    鲁怀之刚才已经从庭院走上前厅,这时跨前一步,扶易全福坐在椅子上,说:“妈,过去情势所致,怀之礼数不周,今天跟你老人家赔礼来了。”说着就双膝跪地,“岳母大人在上,小婿跟你磕头了。”

    话音一落,就是三个结结实实的响头。等到女婿跟丈母娘行了三叩首后,易全福真高兴起来。一旁的古明琚看出来,母亲过去的不满和多年的思念,都彻底化解在那三个响头中。这时鲁怀之让脚夫把带来的礼物一一呈上。

    事前古明瑾对鲁怀之说,明年是母亲六十大寿,我们赶在正日子之前回去,给她拜寿,她会高兴的。鲁怀之说:妈,明瑾说了,明年是你老六十大寿,到时我们作子女的给你贺寿,请戏班子来闹热两天。易全福开心地笑了:难为你也记着,有这个心就够了。这个年头,兵荒马乱的,到时再说吧。就是要办,也要节俭点。

    (待续)
    (续前)

    在古明琚眼中,二姐还是那样漂亮,打扮却更洋气了。记忆中的大辨子没有了,头发烫了,卷着花,穿的是旗袍和高跟鞋,跟电影中那些时髦太太一样。走在镇上狭长的街道,二姐的高跟鞋敲击在古老的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音,沿途的人都睁大眼睛看她。二姐旗袍的叉子开得很高,连她这个当妹妹的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二姐却没事一般。

    更让她惊讶的是,二姐口中的话,都是战争、票子、官家的事,都是一些她不熟悉的词。二姐夫跟她想象中一样英武,只是没穿军装,也没穿西装,只穿着长袍马褂,还戴顶旧式礼帽,这让她有点失望。她悄悄拽过古明瑾问:
    “二姐,姐夫咋不穿军装?”

    “妈不是不喜欢当兵的嘛。虽然过了这么多年,我还怕惹她生气,让你姐夫穿便装,也不让随从跟着。还有怀之说要是穿着军装,行跪拜礼不方便。”

    古明琚晓得“怀之”是二姐夫的名字。古明琚听妈讲过,二姐夫中学一毕业就去报考黄埔军校,和二姐结婚后,一直在外省,没回过四川。二姐很少写信回家,即便写也只是简单地问候,少有说具体的事。所以她们对她的事情晓得的并不多。

    “二姐,我看妈完全消气了。你看她拽着我这个小外侄不松手,喜欢得不得了。”
    “是啊,当妈的都心软。”

    古明琚看到二姐身上还佩戴着那块玉。她们姐妹都各有一块外形大致相似,纹饰略有不同的和田青玉。父亲让玉匠在上面都刻有她们的名字。她小时候很喜欢,长大后就不再佩戴,觉得有点张扬。
    “二姐,这块玉你还随身戴着。”

    古明瑾点点头,对她说,三妹,好玉更得随身戴,玉养人,人也养玉。她发现二姐那块玉的下方刻着“怀之”两个字,这肯定是二姐后来找人刻的。当初,每人那块玉上只刻有姊妹们各自的名字。

    易全福牵着小外孙的手到后面去了。她要带着外孙去转转各个房间,还有后面的园子,外孙是第一次来,对啥都好奇。古明瑾对鲁怀之说,你自己慢慢品茶,我和三妹去说几句话。说完就拽着古明琚到自己房间去了,古明瑾一看自己房间的摆设还跟过去一样,连当年压信的那个小圆镜还在桌子上的老地方。

    房子已经打扫干净了,床上东西全换成新的了。她感到一种既陌生又亲切的味道,老房子久不住人,透出一股不熟悉的陈旧的气息。这房里曾留下她的青春岁月,虽只是短短的两年,却有无限的回忆。十年来,常梦着回到故乡,如今是梦想成真了,故园依旧,亲切感油然而生。

    (第一章第三节   二姐回门        完)
    @海州书生 2019-05-09 11:24:35
    写的精彩,欣赏。
    -----------------------------
    谢谢,晚上好
    @zgsxsltsj 2019-05-09 13:15:08
    
    
    -----------------------------
    文友晚上好
    第一章  第四节      敌机来袭

    古明瑾拉着妹妹在床边坐下,又习惯性地拽拽旗袍。姐妹两个人在房间里说起悄悄话。
    “刚才我送你的那截缎子,做一身旗袍,穿在你身上肯定好看。你身材好,适合穿旗袍。”古明瑾话一顿,“三妹,我离家时,你还是一个小女娃。如今都快二十了,有婆家了吗?”

    古明琚脸一红,摇摇头。心想:我可没有你胆子大,自己都敢为了男人,离家出走。不过,二姐送她的料子,她倒是非常喜欢,手感特别温润,二姐的关心也如此温润贴心。

    实际上,父亲在世时,已经为她定了一户人家。她小小年纪,根本就不晓得这些事,也不在意。等她十五六岁多少有点明白这些事时,就跟易全福表示了不愿意这门亲事。易全福没有拿她的话当一回事,心想一个小女娃说点任性的话罢了。只是说,这是你父亲生前定下的,说对方也是一个知书达礼的人家,家道也不错,你嫁过去吃不了亏。到她十八岁时,对方提出要择吉日娶亲时,她坚决不干。而且把话说得很死:要嘛像二姐一样出逃,要嘛就一头撞死。

    这时她的心目中,二姐就是榜样。

    易全福有了二丫头的教训,也没有往死里逼她。当跟对方提出解除婚约时,对方很痛快地同意了。原来丈夫一死,自己也不善理财,家道迅速衰落。对方也是碍着情面没有先提出来退婚,古家一提出,对方就顺水推舟地答应了。

    (待续)
    (续前)

    古明瑾一看她那个样子,晓得她还没有对象。在她印象中,三妹就是一个秀气文静的人,不像自己啥都不怕。就说,也不用着急,是你的跑不了。然后就换了一个话题:
    “那这些年你都在干啥?读书?”

    “不,我在教书。这些年家里的境况也不太好,我就想做点事,挣点钱,帮一下家里。”古明琚晓得十年过去了,二姐对家中现状已不了解,告之实情。

    古明瑾一听三妹的话,大吃一惊,家里的状况即便走下坡路,也不至于还需要妹妹去挣钱帮助家里,仍是表示疑问:
    “教书?开啥玩笑!家里有田有土,还轮得到你出外做事挣钱?”

    家里近年来的变化,古明琚是看在眼里的,长大后更能体会到一个家庭的兴衰,其实并不需要很多年,但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的,只拣主要的事说:
    “是真的。二姐,过去的情况你应该清楚。我听妈讲,爸在世时,其他房的人都沾了不少光,爸去世后,几兄弟分家,我们房分得最少。这些年,家里早没有了积蓄,田土都卖得差不多了。你看这家里,已经没法跟你在家那时相比,佣人还剩两三个,其他的都辞退了。”

    这一下,古明瑾是信了,不过,比起一直待在小地方的妹妹来说,她的视野要广阔的多。家道衰落,更不能偏居于一地,即便不为家族的重兴考虑,为了自身的前途计,也应该多读书,投身到更大的世界去。依然劝道:
    “三妹,家里再穷,饭还是吃得起嘛。你还得出去走走,到外面去见点世面。现在正是国难当头的时候,能做点事,也是好的。”

    古明琚在心里说,你们都走了,我也想走。但年迈的母亲哪个来管?年轻的兄弟哪个来照管?她说的兄弟就是易全福抱养的儿子古明志,这时还不到十岁。这话她没有说出口,心想似乎轮不到自己来教训二姐,在她心目中,二姐是一个比自己有主意有能耐的人。她只是告诉二姐这两年都在教书,是过去初中的老师介绍的,离家不远的一个乡镇上的小学。

    好像晓得她心里在想啥一样,古明瑾冲她微微一笑,说:
    “三妹,我们作女儿的,早晚要嫁人,没有守在父母身边的道理。再说,要做事,也得多读点书才行。”

    “我跟妈提过,她说家里现在没有闲钱供我读书。我还先教着书再说吧。”说到这里,古明琚有点无奈地摇摇头。她一个儿时的好朋友文秀青就仍旧在读书,这让她很羡慕。说起来,文家还不如古家有钱。

    “教小学生,就是娃娃王。有啥意思?你如果想要干事,不如跟我到城里去做事。”古明瑾看不上教书这个职业,希望妹妹能有更大的天地。

    “不,我喜欢教小娃娃,很单纯,适合我的性格。”古明琚却有自己的想法。

    “三妹,你真要喜欢当娃娃王,城里有一所江阳师范学校,那是专门培养小学教师的。你可以去报考,到时我帮你。这次回来,我可能得住段时间。”古明瑾晓得妹妹的性格,只好尊重。


    (待续)
    (续前)

    原来,古明瑾这次全家回来,除了看望易全福,还有一个更现实的事情,就是想回到老家来居住。刚才在厅里摆龙门阵时,鲁怀之就跟易全福说了当下的形势,中日战争已经开战一年多,中国已经丢了好多地方,最近国府宣布“我军主动撤出武汉”,其实哪个都明白是守不住了,他的部队就是从武汉撤下来的。国民政府一路搬迁,已经迁到重庆。他说日本人打不进四川,但日本人的飞机已经开始轰炸重庆。重庆是日本人轰炸的重点,城里死伤很多,他觉得古明瑾和儿子住在重庆不安全,就送回老家江阳来居住。

    易全福不太明白女婿讲的那些具体事,但她晓得抗日的事,晓得国家很恼火了,因为她已经为抗日捐了不少钱粮。

    鲁怀之对易全福说:“妈,重庆城里已经很不安全,国民政府在那里,那是日本人轰炸的重点,我不放心她们母子俩。说不定哪天,日本人就会轰炸江阳,但小鬼子再咋个炸,也炸不到兆雅镇这乡坝头来。”

    “要得,要得。房子虽说是旧喽,空房有好多间,住得下。今晚就先让恒民跟我睡。明天再让人另外收拾房间。”一听说女儿和外孙要回来住,易全福高兴得很,满口答应。

    易全福没高兴两天,又难过起来。鲁怀之说有军务在身,要马上回到重庆再回部队,只住了两个晚上,第三天清早就匆匆离去。更让她不高兴的是,古明瑾说她和儿子不习惯乡下的生活,另外,儿子在上学,也要回城上学,自己还有生意上的事也得走。她对易全福说:
    “妈,我走得不远,不回重庆,日本人的飞机凶得很。我就回江阳城里,也就一二十里路,要回来看你也很容易。”

    “要得,要得。离得不远,离得不远。”易全福嘴里应着,晓得女儿是留不住的,嫁出去的女,泼出门的水。没有让女儿长住娘家的道理,她也晓得女儿是生意场上的人,生意停不下来。

    (待续)
    @海上的一滴水 2019-05-14 13:29:48
    
    -----------------------------
    文友好
    @关中马 2019-05-14 09:48:34
    学习!支持!
    -----------------------------
    文友晚上好
    @诺兰山人 2019-05-14 21:44:13
    晚上好!顶起!
    -----------------------------
    谢谢文友
    @春光辉耀 2019-05-15 08:12:56
    敬仰朋友的才华橫溢,
    全心全意支持朋友!
    佩服文友的出类拔萃,
    不遗余力大顶佳作!
    -----------------------------
    文友好
    (续前)

    古明瑾临走前,又对古明琚说:三妹,城里的江阳师范是专门培养小学教师的,你既然喜欢教书,就应该去那里读书,可以受到正规的师范教育。师范是公办的,不收学费,还管食宿。

    古明琚说我怕妈不同意,不让我去。古明瑾说:三妹,你真是太老实。你先不要告诉妈,先悄悄地去报考,就说到城里去看我,考不上就当这事没有发生过。考上了再告诉妈。你不要担心妈不同意,你要啥事都听她的,就一件事也做不成。自己的事自已得做主。到时,我肯定会帮你。

    古明琚一听,觉得二姐说得对。后来就偷偷跑去参加考试,被录取后才告诉母亲,易全福没有说话。古明琚不晓得妈心头打的啥主意,正在想找二姐商量下一步该咋个办时,二姐就回来了。

    抗战期间的江阳,成了大后方的战略要冲。各种战略物资,经滇缅公路、川滇公路运抵江阳,再由江阳中转至重庆,然后运输到抗战前线。驼峰航线开通后,盟军的援华物资也从印度运抵江阳。大量的兵员、装备也由经江阳的长江黄金水道运送出川。所以江阳也成了日军轰炸的重点。

    (待续)
    @zgsxsltsj 2019-05-15 12:55:20
    
    
    -----------------------------
    谢谢文友
    (续前)

    鲁怀之的分析很快就成了现实。
    转眼到了1939年年初,日本人的飞机开始轰炸江阳。

    最惨烈那天是9月11日,当天几十架日机突袭江阳。日本人的飞机对江阳城狂轰烂炸,全城火光冲天。北半城成了一片废墟,二三十条繁华的商业街道和贸易中心无一幸免,商号、店铺、行号、公馆、会馆,各商帮的堂口、公口都化为灰烬。北城八千多户人家,被烧光家产的七千多户。白塔寺附近的弹药库被大火引爆,火柱高达数十余丈,为了减少救火人员伤亡,把救火、抢救人员撤到水井沟江阳师范一带。

    北城大火七天七夜之后余烬尤存。南半城也是损失惨重,南城的很多店铺也被炸坏。城里被炸死烧死2700多人,随处可见到炸得血肉模糊的尸体,见到烧焦烧糊的尸体。被炸伤烧伤的人就更多了,满城一遍哀号声。

    鲁家在北城的商铺成了一片焦土,在南城的商铺也损失近一半。住宅幸好免于灾难,但鲁家上下也吓得不轻,赶紧躲到外面去。古明瑾的商铺和投资的厂也损失惨重,但她还能镇定面对,心头明白战争期间,这种损失是避免不了的。只要人没事就好,她最怕儿子有闪失,带着儿子又躲到乡下母亲家,直到稍微平静后才回到江阳城内。

    古明瑾不像妹妹窝居在乡镇上,她接触的人多,了解的情况多。这次古明瑾回家,还告诉古明琚一个重要的消息:“城里的江阳师范马上要迁到兆雅镇。三妹,你读书的事有指望了。”

    (第一章第四节    敌机来袭    完)
    @湖南彭子辉 2019-05-16 20:32:31
    写得不错,有才华。顶。写作辛苦。继续更新哦。
    我的长篇全景式历史小说《皇明》连载:
    http://bbs.tianya.cn/list.jsp?item=culture&sub=12
    -----------------------------
    谢文友来访
    第一章    第五节  校迁家门

    抗日战争爆发后,西南成了抗日的大后方。侵华日军除了发动地面进攻外,对中国的后方城市也进行了狂轰烂炸,中国平民为此大量丧生,被夺去无辜的生命。江阳城也是日本鬼子飞机轰炸的重要目标,为了减少人员牺牲和财产损失,人口集中的部门都作了疏散。1939年夏,江阳城内的江阳师范学校迁到10多公里外的兆雅镇燕子岩。

    江阳师范前身是“川南学堂”,这个学堂始建于1901年。晚清的变法维新运动中,“变科举,废八股,兴学校”成了教育改革的主流。1898年戊戌变法虽然失败,改革的潮流却是挡不住了。1901年清政府恢复了办新学。川南学堂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由江阳的一些维新人士创办的。1902年更名为“江阳师范学堂”。这座学校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主要目标,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启蒙阶段教育的师资人才。是当时川南25县青年学子求学的主要学校。

    曾有不少有识之士在该校传播科学、民主的思想。共产党在该校也有很大影响,早年的朱德、刘伯承驻防江阳时,对该校进步思想的传播都起到过很大的作用。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恽代英,恽代英是共产党早期活动家,1921年恽代英到江阳师范任教务长,后又任校长。

    同时期还有一些共产党的早期精英如肖楚女等在江阳师范活动,对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扩大影响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校的学生中也出现了不少仁人志士,共产党的一位教育家吴玉章就是该校初期的毕业生。

    (待续)
    @诺兰山人 2019-05-16 20:56:3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顶起!
    -----------------------------
    谢文友
    @海上的一滴水 2019-05-17 20:25:52
    支持!
    -----------------------------
    谢谢
    @湖南彭子辉 2019-05-19 20:09:00
    支持!
    -----------------------------
    晚上好
    @诺兰山人 2019-05-19 21:36:33
    周日问候!
    顶起!
    -----------------------------
    问好文友
    (续前)

    古家在兆雅一带是大姓,家族支脉很多。古明琚家这一房已经走下坡路,古明琚爷爷一辈是四兄弟,爷爷排行老二。父亲一辈是三兄弟,父亲排行老大,到了自己这一辈,家里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在四姊妹中,古明琚排第三,兄弟最小,这个小兄弟早夭了,为了香火不断,又从其他房过继了一个儿子。父亲一死,古明琚家这一房就开始衰败,为了维持家计,田土卖得差不多了,家里是越来越不景气。到后来,连过继的儿子也回到自己家去了,大约是觉得前景黯淡。

    古明琚的父亲去世时,她才七八岁,印象并不是很深。但听母亲说过,在清朝时就长年在外地为官。她的姊妹们都念过书。大姐念过私塾,大姐古明琼跟她不是一个母亲的,大姐出嫁时,她才一两岁,啥事都不记得。二姐古明瑾跟她是一个母亲的,比她大了9岁,离家一去就是十年,那时她记事了,也懂事了。家中就只有她陪着母亲,等她初中毕业时,要到外面去继续上学的愿望却实现不了。

    易全福说女子家读那样多书干啥?也不靠你养家糊口。她认为女人到年龄就该出嫁,或没到年龄就定下了婆家等着出嫁,这是世代传下来的规矩。

    若干年后,古明琚回想起那时,常在心里说:如果不是江阳师范迁到兆雅,她跟大姐的命运恐怕是一样的,窝在乡下一辈子,嫁个丈夫过日子,生儿育女,从媳妇熬到婆婆,从婆婆熬到坟墓。

    (待续)
    @春光辉耀 2019-05-20 08:20:50
    
    
    -----------------------------
    文友下午好
    @冷月888 2019-05-20 08:50:52
    拜访朋友,欣赏佳作!继续支持!
    -----------------------------
    下午好
    @海上的一滴水 2019-05-20 13:52:57
    
    -----------------------------
    下午好
    @zgsxsltsj 2019-05-20 21:50:55
    
    
    -----------------------------
    文友好
    (续前)

    江阳师范迁到兆雅镇,改变了古明琚的命运。

    二姐没有食言,专门回家劝说易全福,她也担心母亲不愿意让三妹再读书,自己应该帮三妹一把。
    “妈,有的人家离学校几百里路,还专门过来读书,图的啥?不就是读了书有好处嘛,你要为三妹着想,就让她去读书。再不读书,岁数就过了。不能再耽搁了。”

    易全福晓得二女见过世面,又在做生意,说话是有道理的。但她并不完全同意,一边抽着水烟,把那烟筒吸得唏唏嗦嗦的,一边慢吞吞地说:
    “二女,现在家头确实大不如前了,但你三妹读书的事,我倒不是舍不得那几个钱……”

    易全福原想说,三女要是像你一样外出读书,说不定也会跑了,话没有出口,改成了,“只是现在外头兵荒马乱的。我哪里放心得下哟!”

    易全福说完又开始唏唏嗦嗦地抽水烟。古明瑾是很聪明的人,能猜到母亲的心思,就从她关心的事上说起:
    “妈,怀之说,战争一打起来,征粮征税就凶了。我就想,家计光靠家里那点田的租子会更难维持,够你养老就行喽。读师范不花钱,出来后能找事做,是好事情。你看,学校都搬到家门口了,多方便。你还有啥不放心的?这是一个好机会,你就让三妹去读嘛,有啥开销,我出。”

    居家过日子,易全福心里是最有数的,前些年省内军阀各自为政,田赋预征已经征到二三十年后,这日子让老百姓咋过?听二女说得头头是道,易全福没有再反对,她晓得二女这些年经商,走南闯北见过世面。或许她也隐隐约约感到社会变了,可能还得变,让女儿再读点书,也许不是坏事。或许这就是三女儿说的,要走自立的路,或许就是二女儿说的,读了书能谋到一个好职业。而且,更重要的是丈夫生前说过,要让后辈读书,无论男女,都要让他们知书达礼。她心里也明白,如果丈夫在世是会让子女继续读书的,自己不能违背祖训。所以她没有再反对,同意古明琚去江阳师范读书。

    (待续)
    @zgsxsltsj 2019-05-21 12:31:37
    
    
    -----------------------------
    下午好
    (续前)

    对古明琚来说,喜欢教书是受了中学章老师的影响。她自己能学到知识,能懂得事理,都是老师给予的。小娃娃天性善良,童真未泯,跟娃娃们打交道,教会他们明事理,教会他们懂知识,是一件开心的事。所以,当章老师介绍她去教小学时,她很高兴地去了。

    通过四年的教书,她才明白自己懂得的东西很少,俗话说给人一升,自己得有一斗。当二姐劝她再读师范时,她就动了心,决定再试一试,没有心动母亲,悄悄地去参加考试,一考就考上了。

    通过教书,她最大的收获就是接触了更多的人,开阔了眼界,自己受到了教育。让她能沉下心来,想家,想家里的人,想自己今后的人生,她也认识到,旧式家庭对女人就像鸟笼,嫁人就是从一个熟悉的鸟笼换到一个不熟悉的鸟笼。古明琚认为大姐的命运就是这样,大姐出嫁时,父亲还在,她还很小,搞不明白是咋个回事,唯一的印象,就是大姐哭得很伤心。

    她想如果自己能到学校读书,然后再能找个职业干,像二姐一样能独立谋生,也能为社会做点事。这就像飞出鸟笼的鸟,也许能飞到一片山林,在林子里筑起自己的窝。能有更大的天空吗?古明琚自己并不清楚。但她总觉得有新生活在等着自己,是不同于两个姐姐命运的生活。

    (待续)
    (续前)

    古明琚听说大姐性情温和,在家里就听父母的。婚后就是在夫家安安静静地过小日子,操持家务,足不出户,有一儿一女。大姐婆家离娘家并不算很远,却难得回娘家来一次,父亲去世时曾回来一次,后来就没再回来。

    二姐是一个心气很高,个性很强的人。小时候家里要给她缠脚,她坚决不干,又哭又闹,白天强行跟她缠了,到晚上就被她自己放开。家里只好由她去,二姐就这样少了一劫。在个人的婚事上,二姐更是出格,坚决反对家里跟她找婆家,说新社会了,婚姻要自由,说凭啥要我跟一个不认识的男人结婚?义无反顾地跟自己选择的男人走了。

    那时,父亲已去世,母亲拿她没办法,最后也由她去了。二姐结婚后才读完大学,随丈夫东奔西走,后来又拖着一个娃儿,省内省外经商、办厂,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家。

    两个姐姐的生活都是古明琚不想要的,她不想过大姐那种被关在鸟笼中的日子,也不想过二姐那种不停地飞,四处漂泊,连一个窝都没有的生活。她想要一个窝,能够随时飞出,也能随时飞回。

    这次二姐回老家,在跟二姐摆龙门阵时,二姐问她想找一个啥子样人家,她把这想法告诉二姐,心想二姐是过来人,又是有主意的人,说出来的主意肯定是管用的。古明瑾一笑,却没有给她出啥主意,只是认真地说:命运这玩艺很难说,有时你自己能把握,有时你自己把握不了。生活中的事好多是身不由己的,不按你想的来,以后你慢慢就晓得了。不过,也没啥子好怕的。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嘛。

    1939年,古明琚进入江阳师范读书。古姓家族的几个子女就是在这个阶段进入江阳师范读书的。

    (第一章第五节  校迁家门      完)
    @zgsxsltsj 2019-05-23 13:36:01
    
    
    -----------------------------
    下午好
    第一章第六节    新朋旧友

    燕子岩的罗家花园是罗姓家族的庄院,就是靠着燕子岩的山崖建起来的。庄园有四五十间房子,为躲避日机轰炸,江阳师范迁到这里。古明琚进校时,7个班各占一间房,剩下的就是男女生的集体宿舍,教师的单人宿舍,另外就是校长室、教导处、训育处、总务处、医疗室等办公室。还有厨房、饭堂等。

    在学校的三年间,古明琚结识的几个同学,后来成为她终生的好友。那时在江阳师范读书的学生,二十岁上下的人居多,青年人思想特别活跃,愿意接受各种新思想。而江阳师范是一所有新思想传统的学校。

    这所学校之所以能建立,实质上是清朝末期推行改革的结果,“戊戌变法”虽然失败,维新思想却已成燎原之势,清政府也只能顺势而为,废科举,兴学校。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实行新的教育体制和新的教育方针,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有新的教育内容。这所学校始名“川南经纬学堂”,意思就是纵的方向要学习古代到现代的知识,横的方向要学习中国的及外国的知识,表明了建校之初就标榜开风气之先的理念。当然这些新思想只是相对于旧的而言,主导思想还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那一套。后来该校60周年校庆时,共产党的教育家吴玉章有“创始虽有伪,维新自有真”的评语。

    辛亥革命前,学校里就建立了“输新学社”等革命组织,鼓吹反清反帝,聚焦了一大批热血青年,后来这批学生很多人参加了“同盟会”,如黄方、黄复生、谢持、杨兆蓉等,都是当时推翻帝制,创建共和的风云人物。后来有些人如吴玉章又成为共产党的知名人士。

    辛亥革命后,1916年到1920年期间,朱德驻防江阳,曾兼任江阳师范监督,其时五四运动爆发,江阳师范的新思想日益趋浓。

    1921年至1923年期间,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家恽代英到江阳师范,先后任教务主任、校长,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立了第一个团支部。随后又成立了第一个党小组。恽代英虽然待的时间不长,为共产党在该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恽代英走后,肖楚女又到江阳师范任教,传播革命思想。刘伯承组织江阳起义及后来在江阳驻防期间,也到江阳师范讲演,鼓励学生参加革命,支持北伐。

    (待续)
    (续前)

    远离城市,地处乡野的学校看似平静,实际上各种思想汹涌澎湃,三民主义、法西斯主义、国家主义派、乡村建设派、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实业救国主义、教育救国主义都存在。各种党派、团体、同乡会组织更是五花八门,有复兴社、忠义救国会、学术研究会等种种组织。

    年青人的思想最容易受亲近人的影响,在学校时最容易受老师的影响,老师若是共产党,学生可能就跟共产党走了,老师若是国民党,学生就可能跟国民党走了。古明琚的好友辛寒枝正是如此。

    辛寒枝比古明琚大一岁,班级却高好几班,古明琚进校时,辛寒枝已是毕业班学生。辛寒枝的老师王秉成是江阳师范共产党组织的负责人,辛寒枝深受王秉成影响,在校时就加入了共产党,在读书期间也主要是从事共产党的地下活动。

    1935年前,江阳师范每年招一班新生,到1936年后,江阳师范每期招一班新生。辛寒枝就是1936年入学的,那时的江阳师范校址已经由江阳城内的水井沟搬迁到大运路的盐局。1936年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内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在江阳师范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一些进步学生组成了“读书会”。

    1937年,共产党组织派王秉成到江阳师范开展活动,公开身份是教师,暗中的任务是要恢复江阳师范地下党组织,王秉成利用其在学校和学生中的影响,帮助将“读书会”改成了“社会科学研究会”在校方作了登记,成为合法组织。“研究会”在校内广泛开展活动,创办会刊,组织学习时局形势,研讨中国社会问题,倡导学生关心天下事。辛寒枝深受王秉成的影响,先是加入了“民先会”,后来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到1938年,辛寒枝已经成为江阳师范党组织的负责人。

    没有多久,王秉成的活动引起国民党军统的注意,王秉成被国民党特务暗中抓走。下一步准备抓跟他一起搞活动的几个学生,其中就有辛寒枝,而辛寒枝还蒙在鼓里。

    (待续)
    @海上的一滴水 2019-05-27 21:02:25
    顶帖,问好
    -----------------------------
    上午好
    (续前)

    古明琚的幺叔古北溟是城里的大商人,因为做生意的缘故,与江阳的三教九流都混得熟。他不清楚辛寒枝是不是共产党,但他晓得辛寒枝与古明琚是好朋友,因为古明琚带辛寒枝去古北溟家耍过。

    古北溟从摆谈中,看出辛寒枝思想比古明琚激进得多,而且对社会的了解也广泛得多,是当时那种进步学生类型的。所以对辛寒枝这个人有较深的印象,其实他有两个儿子就是共产党的人,只是他不晓得罢了。

    当他晓得要抓辛寒枝的这个消息后,心头想国共两党都搞统战对付日本人了,当局还要暗中抓对方的人,有点不落教。再说一个学生娃儿跟着嚷嚷几句,能有啥子嘛,跟老子犯得着抓起来?就悄悄告诉古明琚:

    “三女,你是新生,不惹人注意,赶快想法子告诉你那个姓辛的同学,让她连夜跑。再晚就跑不脱喽。”

    一听幺叔这话,古明琚吓了一大跳。王秉成老师被抓的事,整个学校学校都传遍,说他是共产党。辛寒枝跟他走得近,也是大家晓得的,幺叔没有明说啥事,恐怕也跟这事有关联。

    她也不晓得辛寒枝是不是共产党,但晓得辛寒枝在学校经常组织活动,肯定是被人盯上了。她赶紧拽着文秀青去找辛寒枝,她们一路走,一路摆龙门阵,从辛寒枝身边走过时,故意大声摆龙门阵:

    “听说王秉成老师被抓走了,说他是共产党,在学校不好好教书,成天蛊惑学生。”

    “现在不是国共合作,一起抗日吗?咋还抓人哟!”

    “听说是偷偷抓的。”

    辛寒枝看见古明琚装着不认识她的样子,明白这是向她传递消息,立即就离开学校。

    辛寒枝离开江阳师范后,回到老家戎州工作,公开身份是当教师,暗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因为有人告发,她被捕入狱。在狱中辛寒枝并没有出卖同志,也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当局也没有找到所谓的证据,关了一年被家人保释出来。

    因为地下工作都是单线联系,跟她联系的那位同志牺牲了,她与组织的关系就中断了。这就算是脱党了,那时这种脱党行为是被看得很严重的,脱党意味着是变节甚至是叛变。也有人怀疑她就是叛变者,其理由就是为啥会被关一年后,还能放出来 。

    一直到几十年后,她的问题才得到解决,恢复了名誉,恢复了党籍,恢复了待遇。她在九十岁生日时,还对古明琚的儿子甘亦康说:“你母亲那年还救过我一命,要不是她想法告诉我,我可能早没命了。哪里还能等到把问题搞清楚这一天!哪里还能活到九十岁!”

    (待续)
    (续前)

    文秀青比古明琚小两岁,文、古两家是亲戚,家又离得很近,两个人从小就耍得好。上小学和初中时,文秀青比古明琚低两届,初中后,古明琚去教书,文秀青上了江阳师范,在江阳师范读书时,文秀青比古明琚高了三班。

    文秀青自幼聪明,在江阳师范读书时,学习特别好。文秀青的老师是三青团的一个头目,他喜欢文秀青的聪明好学,劝她参加三青团。给了她一份表格,让她填,还说你要是有要好的朋友,也可以劝她们一起加入。文秀青是一个酷爱学习,不过问政治的人,根本不晓得三青团是干啥子的,但认为老师是看得起自己,一定是件好事情,不会有错。

    她心很细,心想有这种好事不能忘了好朋友,于是又来约古明琚,两个人走出校门,随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在田野里散步。一边走,一边文秀青把事情对古明琚说了,邀她一同加入三青团:

    “明琚,我们一起参加吧。”

    文秀青以为老师说的肯定是好事,古明琚也会一口答应。哪晓得,她马上就拒绝:

    “我不懂这些名堂,我不参加。”

    “我也不懂。老师说的,不会是坏事吧?”

    “我二姐跟我说过,社会上和学校里的党派、团体很多,也很复杂。各派都在拉拢年轻人。当学生的就应该好好念书,不要参加这个派那个帮的,离党派远点。”

    (待续)
    (续前)

    古明琚很钦佩她二姐,就把二姐告诫自己的话说给文秀青听。文秀青也认识古明琚的二姐,不仅漂亮,而且聪明,经历丰富,读过大学,又在外面见过世面,是一个有见识、有主意的人。

    听了古明琚的话,文秀青也犹豫起来,古二姐的话肯定是对的,但老师的话也不会错吧?心头不晓得该咋个办好。参加吧,自己真搞不明白三青团是干啥的,不参加吧,伤了老师的面子不好交待。忐忑不安地问:

    “那,那我咋个跟老师交待?”

    “你要拉不下脸皮,就找借口往后拖嘛,拖一天是一天。说不定,哪天他烦了,就不找你了也说不定嘛。”

    “这……这样子好吗?”

    “不这样,那你说咋个办?先拖着再说嘛,也许真能拖黄。”

    文秀青一想,这也是个没办法的办法,松了一口气。两个人转身,返回学校。

    后来,有两次老师问到文秀青时,她就说要考试了,全部心思放在复习上,顾不过来考虑,等考完试再说。凑巧,不久老师调走,这件事就算黄了。文秀青松了一口气,表也没有填,也就没有参加。

    庄咏娴也是古明琚认识的新朋友,两个人在一个班,她比古明琚小一岁。以后她们虽然没有在一个城市工作,却经常通信联系,保持了一生的友谊。

    古明琚在江阳师范读书期间,还有一个堂弟古明存、一个堂妹古明琪同校,都比她晚两班,是她幺叔古北溟的儿女。

    (第一章第六节  新朋旧友      完)
    @zgsxsltsj 2019-05-30 11:24:14
    
    
    -----------------------------
    荷花清雅
    第二章  劳燕纷飞

    第一节  青青子衿

    江翼惠是江阳师范的校花,这是同学们公认的。

    同学们叫江翼惠“校花”,是众意所归。江翼惠的长相确实很漂亮,身材也很好,是那种所谓的“衣服架子”,穿啥都巴适好看的。更主要的是她有那种气质,对别人的赞美,并不张扬也不羞怯,哪个跟她打招呼,她都点点头,笑一笑。在人多的场合冲大家一笑,似乎每个人都觉得她是冲自己笑的。

    背后很多同学又叫她“氧原子”,形容她性格像氧原子的化学成分那样活泼,与哪个都能打成一片。这个绰号是由化学课的课代表叫开头的,当然在一些同学的口吻中,这“氧原子”的雅号也带点贬义。

    江翼惠对同学称她为校花,她坦然地接受,她有这种自信,自己长得漂亮不说,成绩在班上也是名列前茅。她相信自己的才智和美貌,心里高兴,表面上也并没有因此而张扬。对别人叫她“氧原子”,她也不以为忤,她不认为那是一种贬义。性情活泼,能和同学们合得来,在她看来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江翼惠的追慕者不少,各个年级都有,但江翼惠的眼中,只有同班的鲍仁甫才配得上自己。在班级里,鲍仁甫特别受到女生的喜爱,鲍仁甫不仅人长得高大英俊,仪表堂堂,声音浑厚有力,而且为人热情豪爽。鲍仁甫的外表尤其是性格很吸引江翼惠,她喜欢他那种坦坦荡荡的人。

    在学校,别的男生都是围着江翼惠转,她走到哪里,鞍前马后的人不少,表面上她并没有得意之色,但她的内心是很高兴的。令江翼惠的自尊有点受挫的是,她看好的鲍仁甫却不追求她,既不追求她,也不疏远她,只是保持一种普通的同学关系。

    这样一来,倒勾起了江翼惠的好奇心,开始关注鲍仁甫。她一关注鲍仁甫,接近她的同学就跟她说,鲍仁甫已有心上人,也有人跟她说鲍仁甫没有女朋友,只是跟同一个学习小组的某女生走得近点。江翼惠是一个热情大方的人,她立即就向鲍仁甫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意。鲍仁甫虽然也很欣赏江翼惠的聪慧和美丽,却直言谢绝了她,明确地说自己早已另有所爱。

    鲍仁甫的拒绝,并没有让江翼惠失落,反倒更激起她的好胜心,这学校里居然还有比自己更出众的女生吗?居然能使鲍仁甫不接受自己的表白。环顾校内女生,好像找不到这样的人选,难道是校外的?她想:我倒要看看,究竟是何方仙女下凡,能让鲍仁甫的凡心萌动。

    (待续)
    @zgsxsltsj 2019-05-31 10:57:31
    
    
    -----------------------------
    中午好
    @罗锡文 2019-06-01 12:48:58
    支持!!
    -----------------------------
    文友好
    (续前)

    很快,江翼惠就看出来了,鲍仁甫的心上人是古明琪,一个比自己还低一班的女生。江翼惠晓得鲍仁甫尽管与学校的不少女生有交情,但那是女生们喜欢他,鲍仁甫却不是那种“花花公子”似的人物,同学间没有传出过鲍仁甫的闲话。江翼惠看出来,鲍仁甫与女生在一起时,那目光是一种愉快友好的神情,和自己在一起时也是这样,似乎对自己的美貌熟视无睹。

    江翼惠注意到鲍仁甫看古明琪的目光是不一样的,那是一种不顾及旁人的目光,好像世间一切都不存在了,眼前的万事万物只剩下了古明琪。这让江翼惠有点意外,古明琪在相貌上无法与自己比,其他方面也不比自己强,诸如知识、成绩、品行、能力。再有古明琪个子瘦小,没有一个成熟女性的风姿。咋个就能勾住鲍仁甫?

    这一比,江翼惠的傲劲更上来了,心想我不能输。

    一日,晚饭后,江翼惠早早地站在校园门口,她晓得自己站在哪里都是抢眼的,是一道风景线。进出的同学都邀请她一起走走,她笑着拒绝,说自己已经先约好人了。她是在等候鲍仁甫,下午课后,她约鲍仁甫晚饭后一起散步,鲍仁甫很爽快地答应了,两个人说好下午六点在校门口见。

    六点差五分,鲍仁甫出现了,一看江翼惠已在门口,白色短袖上衣和黑色短裙,那是学校统一发的校服,虽然是制式服装,穿在她身上也是同样好看。他连忙抢前一步说:

    “对不起,来晚了,让我们的校花等着。”

    鲍仁甫的语气中透出温和。江翼惠却听出了一丝不那么恭敬的味道,她明白他不追求自己,不像那些追求自己的人,总是露出讨好的笑容和语气。她并不在意,反而嫣然一笑:

    “你很守时,是我早到了。”

    江翼惠的气度和神采,反而让鲍仁甫意识到自己的不是,不讨好对方是可以的,但不尊重对方是不应该的。赶紧一边自嘲,一边解释:

    “惭愧,惭愧。我听同学说过,从来都是别人在等你,你总是晚到的。”

    “真是冤枉好人,你听哪个说的?”她的话带着娇嗔,又像不经意地问。

    这一下让鲍仁甫作难了,他确实是道听途说,哪里还能说出个一二三,只得说些推口话来应付:

    “我也不记得是哪个说的,反正是听别人说的。”

    (待续)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2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午夜咖啡馆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1-17 12:29:39  更:2022-01-17 12:30:16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