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小说文学 -> 〖天涯头条〗智谋观止:史上高参那些招儿(已出版) -> 正文阅读

[小说文学]〖天涯头条〗智谋观止:史上高参那些招儿(已出版)[第1页]

作者:怀旧船长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8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2013.08.13天涯头条推荐帖

当当链接地址:直接点击可抵当当
点击这个链接:当当独家签名版,限量2200册抢完为止


    【前言】

    
    中国是一个讲究权谋的国度,几千年的历史主体是权谋史,几千年的文化枝干是权谋文化。权谋是权变和谋略的总称,《汉书·艺文志》说:“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说到底,权谋就是一个人的智谋的终极体现,是丛林生存法则中最重要的技能,大到创造历史、治理国家,小到职场生存、婚恋居家,都需要懂得一点智谋。尤其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若想推行自己的想法、实现雄心壮志或确保平安幸福,都要学习前人的智谋,并结合实际的境况加以变化应用,才能出奇制胜,向自己交一份完满的人生答卷。
    要学招儿,就得跟顶级的智慧大师学。历史在变,时代在变,但智谋这玩意毫不过时。纵观历史上那些智慧超群的家伙,个个都有绝招。这其中,最厉害的当数帝王身边的“高参”。他们通晓人性,准确研判形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仅帮老板们谋得了天下、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而且自身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为后世留下了效仿的模板——智谋不是天生的,任何一个智谋超群的人,都是从前人那里汲取了适合自己智慧的养分。
    在古代,从事这种工作的人叫“谋士”、“军师”,后来叫“参谋”、“智囊”,现代社会叫“策划人”、“高级秘书”。事实上,政府机构的办公厅(室)主任、企事业单位的企划、战略研究等部门的负责人,从事的就是这个工作。因此,无论名称怎么改变,这个古老职业的特性就是为老板出谋划策,通常也只为老板一个人负责。看过《教父》的人,应该对维托·考利昂(Vitor Corleone)老头子的“参谋”黑根的印象比较深刻,这个披着律师外衣的策划人以超凡的智慧、超强的办事能力巧妙地化解了考利昂家族的危机,并在“教父二代”中获得连任。

    有人说了,我才不当别人的参谋呢,我要当老板!然而现实生活中,老板靠命,参谋靠运。最典型的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的才能比刘备高,但他不是汉高祖的后代,那怕挂边的皇亲都不是。当时的社会认死理,连曹操这样的枭雄都只能当丞相,终身不敢称帝。现代社会也一样,有的老板,上一代就是老板,或上头有人,纵使才能平平,也能占据其位,没啥背景却有才华的人只能为其效力。常见不少领导的秘书后来平步青云,正是因为这样的“高参”经过运筹,成功把老板推到了更高的位置,自己自然就有了位置。因此,“命”这东西是抗不过的,但“运”可以改变,可以通过苦心经营改变人生。
    中国历史上这样的牛人很多,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成功为老板谋得天下又能全身而退或善始善终的,如姜尚、范蠡、张良、房玄龄这样的智者;一种是建立了不世功勋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却身遭横祸的,如商鞅、李斯、韩信、岳飞这样的狂人。第一种人走三步回头看一步,在为老板谋断时也为自己想好了退路,所以是很全面的谋者;第二种人顾头不顾腚,全然不顾达至顶峰时有摔下万丈深渊的危险,所以是不全面的谋者。有人说了:革命党人为了追求真理不怕牺牲!切,老命都没了,亲戚朋友还因此受到株连,顶个屁用!
    至于那些卖国卖主求荣、置国家民族于不顾的阴谋家,心灵太过黑暗,虽也能掀起风云,但为历代所唾骂,故弃之不录。同时,对第二种“革命型”的高智商牛人,因为他们的动作太危险了,亦不录。生命只有一次,不爱惜生命的人,智谋再高也不足取。只有那些靠阳谋化解危难建立功勋的牛人,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基于此,我收录了历史上数十位高参的典型案例,供列位看官参详。

【伊尹,从奴隶到史上第一相】


    2013年3月19日,最高统帅在接受各国媒体采访时,提出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
    这句话因老子的《道德经》广为流传。而实际上,真正的出处是离老子一千年前,商朝太祖商汤与厨子伊尹的对话。那时的伊尹在小灶食堂为商族首领做饭,由于厨艺精湛,每次商汤走近厨房都直淌口水。
    作为有野心的老板,商汤喜欢琢磨事情。伊尹到小灶食堂工作已经很长时间了。细心的商汤发现,这个厨子与别的厨子不太一样,做菜时神情专注,每道菜都清香可口,用料也极其讲究,就像今天的科研工作者在做化学试验,小心、谨慎而又孜孜不倦。
    商汤其实早就听闻伊尹是个奇人,原先在有莘氏部落为首领做饭,但工作之余喜欢钻研黄帝的学问。不过有莘氏是一个小部落,只知伊尹会烹调而不相信他有治国的才能。商汤想问鼎天下,但当时的他也不过是比有莘氏大一些的部落——商族的首领,只是有想法没办法。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到人才一起创业。
    于是商汤派人到有莘氏部落,点名要伊尹这个厨子。有莘氏首领不干,认为伊尹这种烧饭烧得好的人闪了,肠胃就寡淡了。商汤又想了个办法:通婚,派人到有莘氏部族提亲,要娶首领的女儿始娘。虽然当时的商族只是一个中型企业,与集团公司夏王朝没法比,但有莘氏还是觉得自己就是一小微企业,与商汤通婚也是好事,至少能多得些酒食,于是就答应了。商汤趁机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要奴隶伊尹陪嫁。
    伊尹的出身至今还是个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是个孤儿。有一次伊水发大水,采桑女看到一个婴儿在树洞中哇哇大哭,抱回来养活了。由于养母是女奴,小伊尹也无法改变身份,就如同今天的农民子女生下来也只能是农村户口一样。由于没有出生证明,又是在伊水边捡到的,就叫他“伊”。至于“尹”,是后来的官名。古人的称呼扯起来麻烦,有些考证光书名号就引用几十个,看着脑袋疼。如商汤也是后人称谓,真名叫子履。为简便起见,就称伊尹、商汤好了。以后也不再纠缠古人姓名的问题。
    几千年来,出身这个问题很影响人的情绪,关键是影响命运。现在说官二代富二代农二代,其实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但是,命运这东西是可以改变的,皇帝的儿子也有死于非命的,贱民的子女也有成气候的,这里最关键的是两个字:学习。如果是四个字,就是刻苦学习。知识改变命运,不是蒙人的。以后讲述的数十位牛人,无不是靠刻苦学习成事的。
    伊尹主要是学黄帝的“道”。后人把伊尹称为“元圣”,就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圣人,其实我觉得应该是黄帝。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创历法,播五谷,兴文字,推医学,制乐器,建军队,还广泛使用舟车器物,可以说这位老祖宗简直就是全能神,因此他的学问深如大海,是伟大的哲人。

    伊尹是如何搞到黄帝留下来的资料的,不得而知,反正他痴迷于黄帝的学问,主要是哲学方面的东西。所以说,再牛的人也得有继承,要学习前人的东西,就像厚实的大地才能长出参天巨树。后世的老子、孔子、孟子等学术大腕也是通过刻苦学习先贤的东西才自成一家的。另外,学哲学的人一般不好找工作,但一旦找到工作,就是很牛的工作——玩政治。
    伊尹与后世的诸葛亮一样,苦学而不死学,不断放出风去:俺小伊学的是征服天下的大学问,谁要用俺谁就能成大业。但有莘氏属于乡镇企业,识量有限,心想你娃就别吹了,老实做你的饭吧。从这一点上说,有才能的人往往不被熟悉他的人所用,因为人性中对身边的事物敏感度差,也有“远香近臭”的心理作祟。所以,有才华的人不必成天向周围的人兜售,就算有人要,价钱也不会太高。
    要想出头,就得自我宣传,向“识家”放出信号是尤为关键。伊尹既然是研究天下大势的,对当时的部落情形自然十分了解,认为只有商汤这样的首领才是可以托付终身的老板。但他是个奴隶。中国古代的奴隶制度森严残酷,当了奴隶基本上就没有出头之日了。自己再有才华,商汤也不知道。要让商汤知道,就得想个法子出名。
    奴隶是贱民,贱民只能做些伺候人的工作。伊尹充分发扬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精神,在灶火间练成了绝艺,名气相当于世界顶级神厨戈登·拉姆齐(Gordon Ramsay)。名气是个好东西,不管是哪一行,只要干到顶级,就会有大批粉丝。当商汤闻听伊尹之名后,就想见见这位神厨。而他的手下告诉他:这个伊尹不仅会烧菜,还很有军事和治世才能。
    于是就有了王者与智者的交集。
    不过,商汤这位老板之所以能够开创六百年的基业,是极有心机的。他要考验、观察一段时间再说,就如同今天的董事长在聘请总经理之前要做很多调查研究工作,最终才会面试。而伊尹呢,先干老本行,不急不躁。既然已经成了君上的“御厨”,机会很多,贸然行事会让老板觉得自己不成熟。
    现在,董事长和未来的总经理正式见面了。伊尹背对着沸水蒸腾的大鼎,很快就聊出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惊世之论。
    商汤:小伊,食物的品种很多,味道也不一样,你咋能烹调出这么好吃的美味呢?
    伊尹:回君上,小臣认为关键在于了解各种食物的品性,在烹调中相互作用,就能做出可口的饭菜。
    商汤:食物有的苦,有的甜,有的酸,有的辣,有好食物和坏食物,这该如何做呢?
    伊尹:天下的食物都是上天赐予君上和臣民的礼物,臣下认为没有绝对的坏,也没有绝对的好,就如同天下人一样,本无善恶之分,关键在于调和。调和就是中和各种食物的味道,使它们相互兼容,就好比君上施德于民,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一样。
    @老夫发言 6楼 2013-07-18 09:09:19
    不错。期待更新。
    -----------------------------
    谢过。一直会坚持更新。

    商汤眼睛一亮:难道烹调与治国的道理是一样的吗?
    伊尹躬身行礼:君上一语中的。是的,治理大国如同烹饪小鱼一样,要小心、精心,更要掌握火候,要像配药一样适量添加各种作料。同样,治理国家不能下猛药,需要调和各种关系,使臣民在不知不觉中被感化,就像水润泽大地而不露痕迹一样。
    商汤深以为然:说得有理!不过,据我了解,肉类食物的味道不同,你是怎么在鼎中将它们调成佳肴美味的呢?
    伊尹指着香气四溢的大鼎:君上请看,这是水、火、味的调节所发挥的作用。生活在水中的鱼类,通常是腥味;食肉动物的气味,通常很臊;吃草的动物,通常是膻味。尽管这三种动物的气味不同,但仍然能做出很好吃的食物,主要就是掌握火候转臭为香。掌握好火候仍然不够,还要佐以酸、甜、苦、辣、咸五味,按多寡和先后次序放进去,使它们相互融合,才能获得久而不腐败、熟而不糜烂、甜而不过头、酸而不强烈、咸而不涩嘴、辣而不刺激、淡而不寡味、肥而不腻口的中和之味。
    商汤:鼎中的变化精妙细微,如何分别呢?
    伊尹:这只能用心去体察了。所谓火候如同战机,稍纵即逝。火候不到不行,火候过了也不行。所以能掌握变化之道才是最重要的。

    商汤听了,深有所悟。大凡聪明的老板,都具有闻一知十的能力,伊尹讲的是烹饪的道理,但他却听出了一种战略思想。那时的夏王朝虽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但军队的力量仍然很强,任何贸然攻击的行为都无异于鸡蛋碰石头。伊尹讲的道理,就是暗示商汤要想“烹调”夏这条大鱼,急不得,猛不得,得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才有可能把在位的暴君夏桀(桀是后来商汤送给他的谥号,意为凶猛,本名履癸)打败。
    夏桀这位诸侯国君主不是一般人,据说空手可以把秤钩拉直,能徒步追上快马,喜欢四处征战,哪个部落不服就打哪个。商汤继位后想强大自己的部落,结果被夏桀抓去关了起来,但聪明的商汤设法逃了出来。夏桀作为当时的“联邦总统”,身边当然也有不少能人。在他继位后第十七年,有人向他进谏,说有莘部落有个伊尹很有学问。夏桀一听是个奴隶,一票否决。
    贤明的老板是求才若渴的,狂妄的老板戴着有色眼镜,往往以出身论贵贱。项羽因为韩信是帐前的哨兵而否定他的军事才能,结果让韩信灭了。但这样的教训一直上演了几千年,现在还在上演。

    从夏桀和商汤两位老板的命运中我们可以看出,核心竞争力是人才。有人说,残暴是君主最终的墓穴。这种说法是没错,但一定要注意“最终”二字。历史上残暴的君主很多,并不是刚一残暴就被灭了。秦始皇够残暴,但他死前所有的反抗都没取得实质进展,是秦二世被根本不懂军国大事的赵高操纵且杀了李斯和蒙恬这样的牛人才最终灭亡的。时间是个要命的东西,极少有人等得起。因此,人才的争夺才是老板的重要使命,人事人事,没有人就没有事,用对人就能办好事。夏桀太自负,认为自己是太阳,无所不能,永远不会灭亡。
    商汤继位后,所谓的商只有方圆七十里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县。而夏是真正的集团公司,号令天下,所以天下人都想不到商会以弹丸之地攻伐夏。
    然而商汤却从伊尹论烹调的道理中展开了联想,同时也明白做事要靠人才,要掌握好火候(时机)。从夏、商两位老板对待人才的态度,可以立见高下。

    这次经常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中的“商伊对话”,让商汤下定决心启用伊尹。在奴隶社会,这是破天荒的事,绝非今天的五星级酒店老板把厨师提升为总经理可比。对此,商汤可谓费尽心思,先在宗庙请求神灵护佑,再在伊尹身上涂了猪血。这是以神的名义(当时的社会是信神的,后来伊尹还兼任了巫师)为伊尹“脱籍”。等一切祭拜仪式完成,商汤再拜伊尹为“阿衡”(相当于后世的宰相)。这个仪式比之后世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要心诚得多,也要讲究得多。
    现代人不再讲究这些远古的仪式,但有远见的老板聘任总经理时,都是极其郑重的。形式这东西是笼络人心的法宝,就如同女子嫁人前基本上都要求男方把婚礼办得隆重些一样。老板尊重人才,要从细节入手,给足面子,让人心甘情愿贡献才华。
    伊尹上任后,商汤着急想扩展军队,以期与夏桀一较高下。但伊尹劝阻了。他认为在不了解夏桀内外部实力的情况下,在商汤还没有感召天下人的能量的情况下,在商部落还很弱小的情况下,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来夏桀大军的围剿,结局只有一个:灭亡。
    商汤问,那我该如何做呢?至少第一步该怎样走?不能总是等啊。
    伊尹说,想对抗夏王朝,必须有其他部族(诸侯)的支持,而他国的支持需要广施仁德。恕臣下直言,现在我还没有看到君上的德行。
    商汤就不说话了。的确,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该如何施德,因为当时的商族没有什么家底,自保都难,拿不出什么来恩济天下。
    不过,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让商汤有了信心。

    有一天,商汤带着伊尹等人到山里巡视,碰到几个捕捉鸟兽的猎人,将偌大的网设置得四面不透,显然花了很多心思。其中一人祷告:凡是天上落下来的禽,或是四面八方奔来的兽,都尽入我的网中!
    商汤看了,叹息道:哎呀,这真是太过分了!如果这样的话,附近的鸟兽都要被捕杀殆尽,为什么伤害生命要如此残酷不仁呢?于是命身边的武士拆了三面网,只留下一面,并祷告说:鸟兽想往左边的,就去左边;想往右边的,就去右边;想高飞的,就高飞;想落下来的,就落下来,任凭你们自由来去!只有那些不听从劝告的,才落入我的网中!
    伊尹听了,下马拜道:君上对禽兽都施行这样的仁德,何况对天下人?!现在天下百姓处于水火之中,请君上为他们开网吧!
    商汤当时没料到这一不经意的善举,会引来连锁反映。当然,是善于抓住宣传点的伊尹借题发挥,把这件事复制成各种版本在民间流传。可以说,伊尹是中国最早的宣传部长,备受压制的小诸侯国听到了这件事,都说:商王的仁德,真是宽厚博大到了极点啊,连禽兽都能够得到这样的恩惠!江汉以南的小诸侯国纷纷要求归顺商汤。商汤不费一兵一卒,尽收三十六国。而起因的这则故事,就是成语“网开一面”的由来。

    商汤高兴得有些得意忘形了。您想想,没花一分钱就控制了三十六家公司的股权,虽然都是小公司,但与以前的商国相比,自是不可同日而语。于是,他又想纠集兵力攻夏桀了。
    伊尹还是没有同意。这个经理人以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为己任,从不看老板的脸色和顺着老板的意图施政。
    后世有军事天才孙武著兵法,其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广为人知。其实,伊尹在当时就提出了这种思想。他向商汤谏言,如果摸不清敌人的底数,就无法制定相应的作战策略。但要想摸敌人的老底,就必须深入虎穴。这大概是间谍活动的发端,距今已有3600多年。
    现在的问题是,谁去卧底?
    这是件危险的工作。古今中外,从事这项工作的人,都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是绝对忠诚,二是敢于牺牲,三是有勇有谋。间谍就是准备随时下地狱的人,但最重要的是要完成任务。完不成任务的间谍,就算掉八层皮也是枉然。
    当商汤问及人选时,伊尹指了指自己的鼻子。商汤当时就晕菜了:好不容易得了个能干的人,却要去当卧底。他不同意。
    接着伊尹又提出,为了让夏桀相信,还要商汤拿弓箭射他,而且必须射中,留条命即可。商汤本来就不同意,加了这一码,更是不干。但最终他还是被伊尹说服了:对于建立强大的国家、解救受苦的百姓来说,这些都是小节。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商汤勉强同意后提出了两个问题:1.现在天下都知道你是我的右相(首相),我有什么理由要杀你?2.夏王无道,你从我这里跑过去,他就会重用你吗?不重用你,你去了也搞不到有用情报。
    伊尹说了两个字,聪明的商汤眼睛就亮了。
    这两个字是:女人。
    伊尹精烹调、通医理、懂养生,自然是个健壮的男人。健壮的男人再忙,也不会忘记找女人。伊尹找的第一个女人就是他在做奴隶时的主子——有莘氏“公主”始娘。他是随始娘陪嫁过来的,以前为始娘做饭。现在,始娘贵为王后,但仍然顾念以前侍候她的厨子伊尹。于是,二人有了“奸情”。奸情被商汤发现,伊尹骑了快马逃跑。这出戏就如同古龙小说里西门吹雪追杀陆小凤一样,演得极其逼真。结果是伊尹带箭逃往夏境。
    这是苦肉计的最早版本。伊尹逃到夏境要找的第二个女人是妹喜,史上被称为“十大红颜祸水”的女人。这个女人是有施部落的绝色美女,有施氏首领的妹妹。当年夏桀派兵攻打有施部,几乎灭族,有施氏首领不得已将妹子献给夏桀。夏桀好色,终日沉迷,不理朝政。有忠心的大臣死谏夏桀,夏桀烦不胜烦,最终还是把妹喜安排在洛水,修了别墅供她娱乐。伊尹带伤后就投到妹喜那里,伤好后就为妹喜做饭——大凡美女,对吃穿是极其讲究的。来了天下第一名厨,妹喜自然接纳。

    伊尹通过与妹喜的结识,在夏境一呆就是三年。这三年,伊尹主要做了三件事:1.通过逐渐深入的交往让妹喜燃起了复仇的火焰,就是忍辱负重为有施族报仇。在伊尹这个策划高手的安排下,妹喜从一个比较单一的靠色相吸引夏桀的女子变成了一个有奋斗目标的女中豪杰,她按伊尹的教导,抓住夏桀有些变态的心理,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恩宠。2.伊尹通过妹喜接触到了夏桀集团的高层人物,掌握了夏王朝的内部组织结构,并成功策反一些不满夏桀残暴统治的文臣武将。3.完成了对夏王朝政治、军事、地理、经济等方面的战略侦察任务。最重要的一点,伊尹亲身体察了夏桀统治下的人民敢怒而不敢言的生存状态,认为只要外力足够,庞大的夏王朝必然土崩瓦解。
    而这三年,商汤也没有闲着,暗暗积累财力、兵力,只等伊尹回来后制定作战计划。
    完成了侦伺使命,伊尹满载而归。但是,他认为还不是攻伐的时机。商国还无法与夏王朝硬拼,必须扫清挡在商、夏之间的障碍。这些障碍是葛、韦、顾、昆吾等小国,他们都是夏王朝的属国,也是夏桀豢养的打手。
    伊尹认为,要与强大的夏王朝决战,必须采取由近及远、先弱后强的战略,在逐步吞并小国的基础上富民强军,让百姓感受到跟着商比跟着夏或夏王朝统治的小国有前途、有好处。这与现代企业兼并小企业、提升整体竞争力是相通的,其基础是让百姓(员工)得到实际的好处,是符合人性的。

    这里多说一句:历史上所有的智者都是通晓人性的英杰。人性是个复杂的问题,但集中体现的“利益”二字上。谁能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他们的利益,并且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会得到拥护。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伊尹制定的策略中,正是以老百姓的利益保护为突破口。尽管当时的百姓还没有什么权益可言,但只要相比夏王朝的统治和残害有明显的改观,民众就会拥戴。民众拥戴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供给粮食,贡献兵士和役夫。
    伊尹非常成功地利用了民众的这种诉求。特别是,当这种诉求还不强烈的时候,伊尹创造条件加剧了民众对于夏王朝和附属帮凶的仇恨。
    为了师出有名,伊尹选择了附近的小国葛,寻找的借口有两条:其一,葛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祭祀祖先了,这在当时很讲究“礼”的社会是严重的过错;其二,既然葛不敬祖先,商就派人到葛的田间地头“助祭”,就是你不祭俺们帮你祭,并送给老弱孤寡许多酒食。葛国的首领葛伯气得鼻子都歪了,心想老子是堂堂***庇佑的富国,怎么治民关你商国鸟事!于是盛怒之下,派兵抢掠百姓的酒食,还杀死了拒不交出酒食的老人和儿童。这给商汤很好的口实,于是兴师问罪,三下五除二就灭掉了葛国。

    随后,伊尹以各种借口,连续灭掉了韦、顾、昆吾三国,据有兖、豫(山东、河南部分地区)大片平原。伊尹赶紧制定减免赋税、抚恤孤寡的政策,让百姓很快安定下来。加之南方的小诸侯们望风归附,商汤一举改变了夏强商弱的格局。
    这下可以了兵征讨夏桀了吧?商汤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伊尹还是说不行。他没有把握。高明的智者不会冒险,除非有胜算。
    商汤就不明白了:现在我们行仁政、施恩惠,不断有诸侯国来结盟;而夏王荒淫暴戾,不得民心。这还不够吗?
    伊尹摇摇头:君上只看到表象,没看到实质。现在与我国结盟的多数是小国,而且结盟并不牢固。占据东方大片土地的九夷(古代的九个民族),这些年始终保持沉默,虽然也与我们来往,但同样向夏王朝进贡。他们的力量才是左右天下局势的中坚力量,他们偏向谁,谁就能胜利。但君上能确定他们偏向我们吗?
    商汤不能回答。因为这些年虽然也派人与这九股势力联络,但他们态度暧昧。于是商汤准备放弃攻打夏王朝。
    伊尹说:打还是要打,但不能把宝全部押上,只派作战能力并不强的军队前去试探,造成声势浩大的假象。这样,夏王就会下令九夷集兵对付我们。如果九夷都发兵,证明夏王还有号召力,就不能动,只能先纳贡投降。
    谢谢楼上各位支持。

    果不出伊尹所料,九夷接到夏桀的号令,都起兵来伐。商汤赶紧撤军并向夏桀写了“言辞恳切”的降表,以多于其他附属国的贡品,讨得了夏王的欢心。夏桀虽然好战,但更喜欢别人臣服,就继续享乐去了。
    伊尹接下来就四处联络,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分别与九夷单线联系,说知利害关系,表明商王诚心与各部结盟,并尽可能地送给九夷贵族礼物,成功瓦解了他们的联盟。
    几年时间过去了。夏王朝表面上还统治着各部族,但实际上各诸侯都看透了夏桀,不愿再被他利用了。于是商汤果断地停止了向夏王朝纳贡。夏桀大怒,又下令九夷之师攻商。但正如伊尹所料,“九夷之师不起”,置集团公司总部的号令于不顾。伊尹大喜,对老板说:夏王朝已完全被孤立,是时候了!
    公元前1600年,商联合天下诸侯攻夏,一战而胜,夏桀被囚,夏王朝灭亡。天下诸侯感念商汤保全了他们的利益,都公推商汤做天子。于是,商汤定都亳(今河南商丘),一个空前强大的商王朝崛起并绵延六百年。
    对创业者来说,公司上市了,作为第一代CEO也该退休了。再说这些年伊尹太辛苦,确实应该领养老金赏花钓鱼了。但商王朝离不开伊尹,也由于老板的贤明与信任,伊尹还得接着干。如果商汤是刘邦一样的人物,我想伊尹肯定找个借口撂挑子了。
    @彦兰_ 30楼 2013-07-18 10:40:40
    哇,船长新篇呀?船长,什么权谋啊,商谋啊,俺都不感兴趣,俺最感兴趣的就是串谋,错了,错了,应该是床某。。。期待您在篇中授点床上的谋略与技巧。。。哈哈哈哈
    -----------------------------
    床上的事,俺不太懂哈。。。隔壁的情感天地貌似懂的人不少。

    至于伊尹在后来的施政中如何推行王德、仁政,虽与智谋有关,但都是些教化的言行,这里就不赘述了。值得一提的是“伊尹放太甲”的故事,对今人亦有启发。
    商汤死后,伊尹仍然是权倾天下的相国,成为商汤子孙的老师,并成功辅佐了外丙、仲壬两任君王。仲壬死后,由哥哥的儿子太甲继位。太甲是商汤的长孙,娇生惯养,就像现在的富二代官二代一样不思进取,为所欲为,根本不把他爷爷和伊尹制定的法纪放在眼里,把国家搞得一塌糊涂,好多诸侯国都不愿来上贡了。
    当时,伊尹已是半退休状态。侍候了几届老板,他也老了。说到底,太甲挥霍祖上留下来的花花江山,是他们家族的事,就算整倒闭了又如何?但伊尹的伟大在于他的公心。没有公心,他不会成为圣人。
    他拄着拐杖出来了。虽然现在的纨绔子弟太甲是新任董事长,对这个国家控股,但所有的执行层面的人都听伊尹的。朝中大臣和各诸侯王都清楚,听太甲的将会导致天下大乱,大家得到的好处或将化为乌有。于是一致支持伊尹处置太甲。
    历史上最牛的高参们,没有一个敢“越位”,原因就是越位就意味着通向不归路。商汤的大孙子再不肖,也是法定的继承人,是老板。老板再有不是,可以说服教育,可以施加影响,但不能颠倒黑白,取而代之。后世的王莽是史上公认的改革派,提前两千前搞起了社会主义,结果死于非命,就是没搞明白这个道理。
    @冷得像风 33楼 2013-07-18 11:09:33
    大哥,你是要转行写历史了啊
    不过,你之前的一部,已经很偏历史了。
    我完成手头的两部书后,也要玩玩历史。
    不过,可能走穿越或者玄幻的历史了。
    -----------------------------
    祝兄弟创作大成。

    伊尹出来后并没有废掉太甲。他认为,自己作为太师,没有教育好太甲,是有责任的。他流着泪把太甲关进了桐宫,并检讨过失。他苦口婆心劝说太甲: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老臣当初立你为君主,是希望你继承太祖的遗志,把商王朝发展壮大。如今你学夏桀胡来,一是老臣没教好,二来你自己也有不是。老臣把你关起来,并不是要夺你的位,你安心闭门思过吧。什么时候想明白了,我再放你出来。你不在的这段时间,老臣只好代你行使国君的权力。
    太甲一开始是深恨伊尹的,但他这个嫩得能掐出水的娃娃要跟伊尹斗,根本不可能,只有咬牙忍受幽禁。伊尹一边帮太甲擦屁股,一边写了很多教导他的话,不断送到桐宫里。太甲没办法,只得老老实实地学,因为通不过伊尹的考校,就毕不了业,就没办法出来重新当天下人的王。这样苦读了三年,太甲通过不停地学习伊尹的治国方略和为君法则,终于开窍了。所以说,学习这东西来不得半点虚伪,只要下功夫学,一定是会开悟的。

    伊尹说话算话,在数度考校太甲真的很有起色之后,就把他放了出来,重新扶上帝位。太甲真心改过,修德养行,逐渐也成了一代明君。可见,人犯过只要肯改,仍然会有出息。
    伊尹说还政就彻底还政,转而去教育太甲的儿子沃丁。太甲死后,沃丁继位,仍然尊师礼,以伊尹为相。伊尹活到一百三十岁,无疾而终。沃丁以天子之礼安葬,并重用伊尹的子孙。伊尹墓位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营廓乡魏崮堆村,至今仍然香火不绝。
    伊尹的故事讲完了。个人认为他在智谋方面的最大亮点不是助商汤平定夏桀,而是对待太甲问题时的超凡手腕。伊尹是与商汤平辈的人物,孙辈的太甲倒行逆施,他完全可以杀掉太甲或彻底废黜太甲,再找一个商汤的子孙“听命”于他。但他没有这样做,证明他没有私心。他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给犯错的年轻人机会,并创造各种条件让太甲改过自新。这种经理人,任何老板都会喜欢,因为他只做该做的事,为自己的行为划了一道警戒线:不越雷池。所以,他能善始善终,也为后世的高参们树立了范本。

    (今日完)
    谢谢楼上诸位。
    早上忙上班,把“前言”后第一小段发没了。补上。抱歉。如有人看,俺会持续更新。。
    @寞世妖精 36楼 2013-07-18 11:19:31
    君子谋道不谋食。
    -----------------------------
    这话得到位。汪精卫也有谋,但不可学。
    @琢刻 54楼 2013-07-18 21:53:50
    那个伊汤对话最早出自,吕氏春秋本味篇里。前几天刚为了写华夏饮食礼而看了。
    -----------------------------
    呵呵,如果《舌尖上的中国》引入就更好了。。
    @腹黑复仇的马甲 49楼 2013-07-18 17:43:22
    好看,赶紧更新啊
    -----------------------------
    回家太晚,一早更新,谢支持。
    @佛州飓风 58楼 2013-07-19 06:36:50
    船长在煮酒发帖论道, 老佛过来踩踩地盘。
    -----------------------------
    老佛,好久不见了。问候。
    【姜尚,中华韬略的开山祖师】

    杜甫诗云: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诗是称赞诸葛亮的,说诸葛武侯的智谋品德与伊尹和吕尚差不多,但军事才能要比萧何与曹参强多了。
    吕尚就是姜尚,字子牙。姜是他的姓,吕是祖上的封地。前面说过,古人名字太麻烦不在这上头扯远了。反正姜太公姜子牙的名字在民间如雷贯耳,比伊尹名气大多了。因为写史第一牛人司马迁说,后世凡是学兵法、玩智谋的,都尊姜太公为宗。后来的儒、道、法、兵、纵横几大派,也都追他为本家。再者,他给周朝的文、武、成、康四代帝王当过老师。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所以在唐宋以前都被历代帝王封为“武圣”并配享太庙。
    曾有人怀疑最早的兵法权谋之书《六韬》是后人假借姜太公之名所作,然而1972年从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六韬》残简证明确为姜尚所作,后世的牛人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学习吸收了太公《六韬》的精华,太公的文韬武略被当今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所借鉴。人牛到这份上,只能把他当神看。
    但真实的姜尚不是《封神演义》里的神,而是经历了千般磨难。虽说祖上曾帮大禹治过水,立过功,受过封,也算贵族,但到姜尚出生时家境凋落,穷得只剩志气了。

    姜尚的修道之路很励志,同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铁棒真的可以磨成针。有人曾在网上发过一个帖子,大意是:只要下功夫十年如一日、心无旁骛钻研某一种学问,就会成为专家。且不论这种论调是否经得起检验,但这种态度是对的。姜尚天纵其才,又花了数十年时间,除了一肚皮学问就是两间草舍,您说这柄剑能不锋利吗?
    转眼,姜尚已年过花甲,胡子都白了,还孑然一身。有人看不过去,就给他介绍了一门亲事。女方姓马,是个脾气暴躁、好吃懒做的女人。好歹算是成了个家,姜尚尽量依着妻子。但马氏不是个省油的灯,经常对丈夫破口大骂,迫使他多干活挣钱。当老姜抽空研习他的王霸之术时,马氏就嘲笑他:你成天整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能当饭吃啊!
    老姜耐着性子说:现在商王无道,民不聊生。我起早贪黑研究这些东西,是为了将来平定天下,让忍饥挨饿的百姓都能吃上饭。
    马氏笑得脖子上的肥肉直抖: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胡子没有一根是黑的,都快入土了,还在做梦!
    老姜笑道:胡子是白了,但我身体好得很,不然,在你肚皮里也种不上种子啊。等将来有明主找我去辅佐他,就让你和娃娃享福去。
    马氏瞪圆肉包子眼:你就吹吧!明主在哪里呢?
    老姜认真地说:明主已经在世上了,会来找俺的。
    马氏啐了一口:老不死的!等娃娃生下来,你要还是不务正业的话,老娘可要改嫁了。
    次年,马氏生了一个女儿,取名邑姜。

    邑姜长到七岁时,马氏实在忍受不了清贫,找来娘家的人,逼着姜尚写休书。那时的姜尚研究奇门术数已经到了极高的境界,就对妻子说:老婆子,你不要这么冲动,咱家女儿将来会成为国后,你要相信我的预测。
    马氏大骂:老不死的,你要是能掐会算,会连咱娘俩都养不活吗?跟你七八年了,没吃过一顿好饭,没穿过一件好衣。拉倒吧!我呸!
    老姜叹息道:你真是没福气的人啊。于是同意离婚,把所有的钱财都给了马氏,但要把女儿留在身边。马氏心想有娃拖着也是个累赘,就同意了。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再牛的人也不是万能的,伟大的人物不见得能够经营好家庭和小本买卖,但却可以经营天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样样都会的人往往只能平庸一生,专精一行才能闪耀光芒。现行教育制度要求德智体美劳语数理化语外全面发展平衡发展是抹杀特长之举。
    姜尚带着女儿继续流浪。辗转几年,终于在商纣王分封的周族地盘停留下来,在陕西西部渭水河畔一个名叫磻溪的地方盖了两间茅屋。此时女儿已渐渐长大,出落得亭亭玉立,也能帮老父干点活儿了,姜尚也轻松了不少,就经常到溪边垂钓。他在等他一生的贵人周文王。

    周文王名叫姬昌,是黄帝的后人。姬昌是术数的鼻祖,精通神秘文化,对所辖之民施行仁政。有人告他造反,纣王就把他关进牢里。坐牢本来是坏事,但有名堂的人坐牢反而坐出境界。文王在牢里推演《易》,后来又创造性地改进了伏羲的先天八卦,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后天八卦,成为中国的《圣经》、诸子百家学说之源,直到现在他的著作仍被世界追捧、研究。
    姜尚带着女儿到西岐的地盘钓鱼,就是要钓文王。有人问了,求职嘛,干嘛不找上门去呢?求职是个细活,更是技术活,一是要跟对人,二是找对位,跟找对象的原理是一样的:你找人家,就被动;人家找你,就主动。所以姜太公的“钓”,就是勾引——是你来找俺的,是你自愿的。这样,对方才会看重,更会珍惜。
    人性中,只有盼望得到的东西才会重视和珍惜。
    老姜在溪边钓了很久的鱼,文王根本不知道。老姜也知道文王不知道,但他坚持钓。为啥?因为如果昨天钓,今天就钓到了“大鱼”,就没意思了。只有一直钓,让山里的人都知道有个白发朱颜的老者天天在钓鱼,用没有钩的“直钩”钓,而且从未见钓到鱼,才会觉得奇怪,才会成为茶余饭后的话题,才能宣传出去。
    看来,懂谋略的人先得谋己,进而谋人,再谋天下。推销自己太需要智慧了。

    当时周文王所辖的地方并不大,这事很快就有人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觉得很奇怪,但也只当是奇闻罢了。
    让文王知道自己,是第一步。第二步,得让文王知道自己的本事。姜尚在等一个时机。
    有个叫武吉的樵夫,实在忍不住了,有一天终于放下柴担,凑过来说:老丈在这里钓鱼好几年了,一条鱼都没钓上来。我看不如把直钩给我,我给你折弯,就能钓到鱼了。
    姜尚笑道: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
    武吉虽然没读过几天书,但颇为聪明。一听这话,就觉得这老头不一般,于是坐下来求教。姜尚看了他一眼,说:看你骨骼面相,将来可当将军。
    武吉当然不信,但人人都喜欢听好听话。他说,老丈,当将军倒不敢。你要是会算,你帮我算算今天的生意吧。这两日我打的柴都不好卖,老娘还在床上病着等我抓药呢。
    姜尚数十年来精研奇门术数,这点小事当然难不倒他。奇门遁甲的总纲《烟波钓叟歌》中说:“一千八十当时制,太公删为七十二。”至少,证明姜太公把前人繁杂深晦的东西删减成七十二条比较易懂的了。后世又盛传姜太公作《乾坤万年歌》,准确预测后世发生的帝王变迁(到民国都有验证)。我们且不论这些说法的真伪,至少,姜太公这等绝无仅有的奇人,是懂预测学的,否则他不是发痴就是有病,在溪边一坐就是数年。
    @Flyinfreegcy 67楼 2013-07-19 09:35:47
    姜果然是老的辣,都6,70了还能生!
    -----------------------------
    那时没污染,估计精子质量高些:)
    @扁舟湖上行 68楼 2013-07-19 09:36:40
    稀奇,船长来煮酒了嘻嘻顶一把
    -----------------------------
    呵呵,各坛都走动一下才好。

    自然,他对武吉的预测当天就应验了。因为城里有人办喜事,需要柴禾,且卖了高价。武吉认为这是巧合,也没当真。过了几天,武吉又担了一担柴从溪边过,笑问姜子牙今日将如何?姜尚看了他一眼,说今天你要打死人,当心啊。
    武吉心想纯属扯淡!我也三十大几了,蚂蚁都没踩死过一只,怎么会打死人?但他还是暗自小心,见人就躲。到了西岐城门前,卫兵喝止他:今日西伯(姬昌当时的官爵)要出城,闲杂人等一律回避!武吉一惊。正在这时,文王骑快马率队冲出城门,武吉连忙避让,不料用力过猛,柴担撞上那卫士脑壳,那卫兵顿时一命呜呼。
    文王大怒,命人将武吉拿了,关入牢中,待审查后再按律处置。武吉想着病床上的老娘,仗着力大,半夜扒开牢门,逃回家中向母亲哭诉。他的母亲说,我儿莫要惊慌,你不是说溪边有个高人吗?快去问计。武吉赶紧跑到姜子牙的草舍,跪地不起,请求救命。姜子牙掐指一算,让他回家扎个草人,把自己的衣服给草人穿上,再往衣服上滴几滴自己的血,寅时在后院挖坑埋了。
    次日,有兵士向文王报告,说昨日打死城门守卫的樵夫逃了,请命追查犯人。文王闭目凝思,随后叹道:这个樵夫本是误伤人命,罪不当死,可是他两个时辰前畏罪自杀在家,不必追究了。

    待风声一过,武吉才深感这位钓叟太厉害了,诚心前来拜师。姜尚就收他为徒,传他一些用兵之法。这样过了三年,姜子牙感觉徒弟可以带兵了,就让武吉再担柴到城里去卖。武吉害怕。姜子牙说,徒儿莫怕,你这一去不但无凶险,还会当上将军——为师平日怎么教你,你就怎么回答。
    武吉再担柴入城。三年前另一守城卫兵一眼就认出了杀死战友的凶手,马上把他抓了起来,上报文王。文王大惊,心想三年前我算定此人已死,怎么还活着?当即亲自审问。武吉按恩师的指点,老实交待了过程。文王越听越惊:早就听闻山中有个白发钓叟,不料竟也精通奇门术数,且在我之上!
    文王既然是贤主,自然心性沉稳。当下命人松绑,问道:你说你跟着这位老先生学了三年兵法,我要考考你。于是问了些排兵布阵、攻城守寨的法门。武吉对答如流。文王是个识才的老板,也很有自知之明:在管理国家和行军打仗上,他并不在行。姜尚只教了三年的徒弟就如此厉害,其才可想而知!当即免了武吉的罪,封他为武德将军(那时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啊)。
    这个细节很重要。封姜尚的徒弟为将军,实际上已为请姜尚出山作了铺垫。重用徒弟,自然更重视师父。对于求贤若渴的文王而言,恨不得马上见到姜尚。但他觉得心要诚,才能感动大贤。于是沐浴、祷告,斋戒三天,才带了太子姬发、四子姬旦、大夫散宜生、大将军南宫适,让武吉领路,来寻姜尚。

    从文王带的这个班底来看,相当于当时西岐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可见对姜尚的重视。到了磻溪口,文王果见白须飘然、颇有仙风道骨的姜尚端坐在长满茅草的溪边钓鱼。
    文王挥手止住跟随的人,上前施礼道:在下姬昌,特来拜访先生。听闻先生在此谷垂钓数年,难道先生喜欢钓鱼吗?
    姜尚起身回礼:西伯大驾光临,草民荣幸之至。既然西伯下问,臣下据实相告:我钓的不是鱼,而是权谋。
    文王一愣:还请先生教我。
    姜尚说:钓鱼比如人事,有三种权术。用厚禄收买人才,如同用饵钓鱼;用重金收买死士,也如同用饵钓鱼;用官职招揽人才,也如同用饵钓鱼。凡是垂钓,目的都是为了得到鱼,其中的道理十分深奥,从中可以看到大的道理。
    文王说:愿闻其详。
    姜尚说:水的源流深,水流就不息,水流不息,鱼类就能生存,这是自然的道理;树的根须深,枝叶就茂盛,枝叶茂盛,果实就能结成,这也是自然的道理;君子情投意合,就能亲密合作,事业就能成功,这也是自然的道理。言语应对是用来掩饰真情的,能说真情实话,才是最好的事情。现在我说的都是真情实话,毫无隐讳,只是恐怕会引起西伯的反感。
    文王说:只有具备仁德品质的人才能接受直率的规谏,而不厌恶真情实话。我怎么会反感呢?
    @我在翠湖寒 76楼 2013-07-19 10:03:48
    水平高的人,都品行高尚.
    -----------------------------
    修谋易,修品难啊~~

    姜尚说:那就说说钓鱼。钓丝细微,鱼饵可见,小鱼就会上钩;钓丝适中,鱼饵味香,中等大小的鱼就会上钩;钓丝粗长,鱼饵丰盛,大鱼就会上钩。鱼要贪吃香饵,就会被钓丝牵住;人要得到君主俸禄,就会服从君主驭使。所以用香饵钓鱼,鱼便可供烹食;用爵禄网罗人才,人才就能尽为所用;以家为基础取国,国就能被据为己有;以国为基础取天下,天下就可全部征服。土地广大,国祚绵长,它所积聚起来的东西,最终也会烟消云散;默默无闻,不动声色地暗中准备,它的光芒必将普照四方。圣君的德化,就在于潜移默化地收揽人心,使天下人人各得其所。
    文王被姜尚深深打动,恳切地问道:该制定什么办法才能使天下归心呢?
    姜尚答道: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天有四时,地有财富,能和人们共同享用的,就是仁爱。仁爱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免除人们的死亡,解决人们的苦难,消除人们的祸患,解救人们的危急,就是恩德。恩德所在,天下之人就会拥戴。和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就是道义,道义所在,天下之人就会争相来投。人们无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欢迎恩德而追求利益,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之人莫敢不从。

    文王再次拜谢后说:先生高瞻远瞩,义理精微,遇先生是姬昌平生之幸。先君太公在世时曾说,将有圣人到周地来,帮我们周族取得天下。太公盼望先生已经很久了!姬昌请求拜先生为师,请先生教我治国救民之道。
    姜尚自此出山。也因为这个缘故,后人称姜尚为“太公望”,又由此有吕望、姜望、太公、姜太公等称谓。而同来的太子姬发,看上了邑姜。文王巴不得加亲以笼络太师之心,就命太子娶了邑姜。
    姜尚与文王讲的这些道理,是极高的智谋,因为姜太公看到的是全局,而不是针对某一事物所产生的谋划。说到底,还是太公看透人性,看透名利。对于天下人而言,只讲道理是不行的,就如同一个公司只会画饼,不给员工实际好处,很快就会散伙。四川简阳的“海底捞”火锅开遍全国,顾客宁愿排队等餐,其核心就是两条:让员工得到好处,让顾客享受服务。他们的员工都是来自农村,并没有多少教育背景,但他们能享受比其他饭店更好的福利,有做人的尊严,有较高的收入,有较好的居住条件。员工有尊严,就会真心服务顾客,生意自然就好。
    反观那些天天画饼的老板,对员工吝啬到极致,把员工当牛马使唤,只给勉强能活的草料,断然难以长久。而有些企业让员工成了主人,参与入股,共享企业带来的利润,自然就不愿跳槽到处去冒险了。
    @霓裳丽影舞于今世 80楼 2013-07-19 10:27:40
    哇!顶顶顶!这题材我超爱!
    -----------------------------
    谢谢大美女~~
    @WHY1983LF 83楼 2013-07-19 10:39:23
    学习
    谢谢
    -----------------------------
    谢读

    姜尚认为要赢得民心,就得设法让纣王免除此刑。文王深知,残暴的纣王对如此刺激的游戏痴迷不已,想让他放手千难万难。姜尚出了个主意,让文王把洛西那片肥美的土地献给纣王。纣王得了大片土地,自然高兴,问西伯有何要求,一概答应。文王说臣下别无所求,请大王废除炮烙之刑就可以了。纣王心头虽然不愿,但这笔买卖无疑太划算了,就下令废止炮烙刑罚。天下人闻知,都暗自称颂文王的仁德。
    纣王得了土地,文王得了民心。
    姜尚让文王“割肉”给纣王,就是饵。而要钓的大鱼,就是民心。古往今来,凡事都是“交换”,但事情经过交换的变化,就赋予了新的意义。表面上看,文王失去了大片土地,但周室最终得到的是整个天下。
    当然,姜尚最清楚,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开端,就如同伊尹策划的“网开一面”一样,其目的是让天下人知道西伯是个仁德的国主。牛人们能举一反三,极少原搬前人的招数,而是通过变化加以应用,但其目的是一样的。
    @henry_liu2008 88楼 2013-07-19 11:09:49
    楼主层次不低啊。谢谢分享。
    -----------------------------
    谢谢鼓励。论史俺是新兵。

    达到宣传效果之后,姜尚开始在小小的周地施行“修德”之举。中国的历史实际上是农业社会的历史,其根本体现在土地之争上。土地之争,大在国家疆界,小到田间地头。我小的时候在农村,那时刚刚包产到户,按人口分了田地。有的人家想多争田地,又不能明着来,就在春耕前在坡坎处往深里挖。春雨一下,土质注水松软,坡上的泥土就垮下来了,而坎下使手脚的人的地自然就拓宽了。村里干部来调解,也没办法,归结为“自然垮塌”,坡坎上的人家只能自认倒霉,坡坎下的人家暗自窃喜。
    这是农民的算盘。寸土必争。
    西周时期的农民亦是如此。争田边地角本来就是无师自通的。
    姜尚在基层混了几十年,这些道道自然了如指掌,深知仅是劝说是无效的,就制定了新的法纪,用税赋的手段来调节这一矛盾。具体的做法是:凡是有争议的田地,谁主动退让,谁就可以减少租赋,政府还有精神嘉奖。争几尺土地不过是多种几株庄稼,退让还能在物质和精神上获得双丰收,谁都愿意干。于是西周治下,民间皆谦让,无田土争端案件发生。
    姜尚动用宣传攻势,把这一成果宣扬成西周人民尊礼崇德,是贤能的西伯教化的结果。
    @云中的美人鱼 92楼 2013-07-19 14:20:26
    受益匪浅。
    期待更新~
    -----------------------------
    午睡了会,马上再更新。。。
    @金满 90楼 2013-07-19 14:10:27
    支持老船!!
    -----------------------------
    金满兄,期待你的新作啊

    这件事看似微小,实际上是普遍现象,各国之间的争斗也主要因为土地。当时有两个小国——虞国和芮国,因争夺田地经常聚众械斗,国与国斗,族与族争,血流成河,两国国君不能制止。听说西周境内一片祥和,就相约前来观摩取经。到了西周地界实地考察,果见百姓相互谦让,譬如两户人家盖房子,居然相互让出数尺,成了一条道路。虞芮两国首领经数日查访,深感惭愧,回去后互相推让所争之地。
    诸侯们听说了这件事,更加敬慕文王,认为只有遵循天道的君子才能施行这样的仁德,都纷纷派人前来参观访问学习。不到几年,先后有四十多个小国前来归附。文王自然成了精神领袖。
    西周具有了今非昔比的凝聚力,姜尚认为最重要的是如何选拔和任用人才。选人是古往今来最麻烦的事,因为用人不当导致崩盘的事实在太多了。考评、鉴定人才,后世出了两位杰出的人物,一是三国时期的刘邵,著有《人物志》一书;一是晚清的曾国藩,继承和发扬刘邵的学说,著有《冰鉴》一书。但是,姜尚在辅佐文王时就提出了用人的六条标准,是后世识人、用人的法则,直到今天仍然不过时。
    在文王问及如何用人时,姜尚以“仁、义、忠、信、勇、谋”六字作了概括。他认为,一个人有钱有势而不作恶犯法,即是仁;给他社会地位而不骄傲横蛮,即是义;委他以重任如果能坚定不移地完成,即是忠;让他出任在外如不欺上瞒下,即是信;观察他身临险境而不惧怕,即是勇;看他处理复杂的问题而能随机应变,即是智。

    姜尚提出的“六守”,是通过实际的行动去考察人才的操守和能力,而不是仅凭长相去判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任用人才,要通过客观的考察而非主观印象。
    姜尚还提出了奠定国家基础的“三宝”,即农、工、商,并认为三者并重方可使国家富强。后世重农而轻工、商,致使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而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工业商业,才融入世界潮流,可见姜尚的远见。
    这些发展经济、治理国家的方略非本文重心,一笔带过。现在还是重点来看太公的韬略。他认为,战胜敌人最末等的办法才是兵戎相见,上等的策略是“文伐”,具体有十二条:
    1.了解敌人的喜好,顺着敌人的意愿,使他骄傲自满,怠惰迟疑。
    2.亲近敌人的亲信,分化敌人的权威,使他众叛亲离,因为叛离易生变乱。
    3.收买敌人的手下,取得一线有用情报,随时掌握敌人的动向。
    4.向敌人提供珠玉美女,使其深陷淫乐而不能自拔,丧失斗志,无视危险。
    5.对敌人手下的忠臣,要设法使他们激怒主上而被撤换,使其国多奸人而少贤人。
    6.离间敌人的盟国,创造机会让敌人与盟国发动战争,消耗敌人的力量。
    7.找到敌人内部的小人,使他们加速挥霍敌国财富,导致国库空虚。
    8.为敌人谋划一些很快就可以见利的事,使他对我言听计从,任我摆布。
    9.不断给敌人戴高帽,培养敌方的马屁高手,使其妄自尊大而疏远贤能的人。
    10.以一些小恩小惠取得敌人的信任,将我方视作兄弟,再伺机夺其权柄。
    11.暗中招揽豪杰,推荐给敌人,使敌人的周围充塞着我方的党徒。
    12.加剧声、色、犬、马的迷惑,挖走敌人身边贤良杰出人才,使其无所依托。

    应该说,这些策略的基本点是从人性出发,投其所好。历代以来,往往小人容易上位,君子不是靠边站就是身遭横祸,主要是一个人一旦有了权柄,就喜欢听好听的,喜欢美女金钱,好逸恶劳,而又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这十二条策略,既是针对强大的商朝,也适用于其他诸侯国,果然收到了奇效。到周文王去世前,西周已从弹丸之地发展成为一个大国,东至嵩山,南及江汉,北临太原,西到巴蜀。周文王在死前说:这些增加的疆土,是太师之功啊!
    文王创业未半去世,太子姬发继位,是为武王。武王尊姜尚为“师尚父”,意思是像尊重恩师和父亲一样敬重姜尚。武王继位后急切地想树立自己的形象,拟出了几条策略:1.减轻刑罚,让民众感受到新君恩惠;2.减少赏赐,让国库少一些开支;3.少施政令,让民众休养生息。
    武王在这些年受姜尚教化,这些简单易行的政策“以人为本”,向来是姜尚所倡导的。然而当他兴致勃勃地给老师讲这个主意时,姜尚却没有赞同。他首先肯定了武王的出发点,但也指出,制定政策要看实际的功效,不能因循守旧。他说:如果杀一人能使一千人害怕而不犯罪,杀二人能使一万人畏惧而不犯罪,杀三人能使三军军威大振,那么就把他们杀了;如果赏赐一人能使一千人高兴,赏赐二人能让一万人兴奋,赏赐三人能让三军上下都得到激励,那么就赏赐他们。同理,如果通过法令约束一人而使千人遵照执行,约束二人能让万人规范行为,约束三人而使三军上下都受到教育,那么就应严厉推行法纪。君王必须恩威并济,让法纪根植人心,才能令行禁止、国泰民安。

    姜尚的论断,是从大局出发,是看整体的效果而非局部的改观。一位老板,不可能所有的员工都说你好;一位领导,不可能所有的属下都满意。然而政策和命令不能因为顾及部分人的利益而纠结停滞。这就是大局观。
    武王按照姜尚的筹划,励精图治将近十年,国力空前强盛。武王认为可以出兵讨伐商朝了,但姜尚认为诸侯们虽然表示愿意团结在以武王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过仍需要经过实际的检验才能确信。于是就策划了史上著名的“孟津之会”。
    孟津之会实质上是一次大规模的军事盟会和实战演练,姜尚要通过具体的行动来观察核实诸侯们是否真的愿意效死征伐商朝,与伊尹起兵试探“九夷之师”异曲同工。因为在传统文化中,往往是说的比唱的好听,一见真章很多人就当缩头乌龟了。
    此次会盟由姜尚任总指挥,天下有八百多诸侯响应,共有十几万兵马。武王有些得意忘形,想借机进攻商朝。姜尚及时提醒女婿:这只是表象,实质上这些小诸侯们想来看看你是否有统驭天下的能力,不然怎么才只有十几万人?再说,就算这十几万人都去拼命,但比之商王朝的数十万大军仍然没有胜算。

    武王醒悟。他按照姜尚的精心安排,展示了作为盟主的威仪、作为中央军的雄壮、作为贤能之王的气度。姜尚作为总指挥,客观分析了商朝虽朽,但仍是庞然大物,须待天时方可进伐。这次会盟真正奠定了武王在诸侯中的领袖地位,为两年后决战牧野打牢了基础。
    在牧野之战前夕,武王按照传统,命太史卜卦。卦辞显示出师不利,紧接着风雨大作。武王和一班文武大臣都吓坏了,顿生罢兵之心。姜尚陡然站起,一挥衣袖,把龟壳、蓍草尽拂于地,慨然说道:仅凭朽骨枯草判定凶吉,是愚笨之举!风雨是天道之常,不必惊骇。兴兵伐商是替天行道,现在诸侯都在等待我们的命令,若再不兴兵必挫诸侯锐气,先战胜商朝再说!
    姜尚在当时能不顾占卜结果而兴兵,是很了不起的,因为古人十分相信卦象,文王又创立了后天八卦。但姜尚是举国上下都敬仰的人物,只有他的话才能起作用。后世的李世民在与大哥李建成争位准备发动玄武门之变时,也曾求卦问吉凶,家臣张公谨一把扔了龟壳,认为人事不必问天,要坚信自己能胜,结果李世民登上了帝位。可见,事在人为才是至理,算卦问天皆是妄谈。

    果然,牧野一战,商朝灭亡,纣王授首。周王朝正式建立,接下来就是各种忙。这些都是改朝换代的常态,不必说了。值得一提的是,一向对姜尚言听计从的周朝中央政治局几乎是一边倒地不支持姜尚的一个提议。
    这个提议是要把纣王的儿子武庚杀掉,以绝后患。中央政治局认为要“以商治商”,对商朝的遗民也是一个交待。会议开了几次,姜尚顿生隐退之心,请求回到齐地的故乡养老。周武王就把齐地分封给他。因此,姜尚也是齐国的始祖。齐国在他的治理下,是诸侯中最强盛的国家,一直绵延了几百年。
    姜尚的担心并非多余。虽然,武王派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也称三叔)监督武庚,但武庚仍然深怀仇恨。在武王病逝、长子成王继位后,周公姬旦认为侄子缺乏治国经验,就自代成王摄政,结果在朝野引起了轩然大波。武庚趁机利用“三叔”对周公的不满,唆使“三叔”起兵“勤王”,结果天下大乱,叛国无数。周公深悔当初不听太公之言,现在只能求助于他。
    姜尚深感情势危急,当机立断支持周公,发兵与周公呼应。经过三年的艰苦征战,扫平叛国五十,真正使周朝统一全国,战争规模远大于武王伐纣。帮周公平定天下后,姜太公不顾年迈,继续治理齐国、辅佐周室,子孙荣昌,直到一百三十九岁才安然去世。

    (本章完)

    祝各位周末愉快!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8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午夜咖啡馆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上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1-14 04:34:55  更:2022-01-14 04:45:48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