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小说文学 -> 乡村野史 -> 正文阅读 |
[小说文学]乡村野史[第1页] |
作者:ty_金色海洋220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乡村野史 京西50里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叫牛圈。牛圈村,全村都姓李,传说是南唐的后裔,还有这样一些传奇??? 一.北逃 南唐,是五代十国中的十国之一,是十国中版图最大的国家。最强盛的时候达到了36个州。地域广褒,经济发达,定都金陵,改名江宁。在动荡的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占据了江南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实际上成为当时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南唐高度重视恢复和发展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桑、茶和水果等多种经营为辅。这是著名的稻米之乡,扬州,泰州,楚州和泗州等地广种稻米,产量高,品种也进行了改良。江南地区,北方的小麦已普遍种植。桑树栽植遍及江淮,桑植遍野,国富民强。 为了自保,中主李璟向后周柴荣称臣,尽献江北,偏安江南一隅。后主李煜登基,复都金陵,在明处臣服于宋,暗中加紧备战。他是先帝的六皇子,因太子早亡,他才当了皇帝。他风流倜傥,诗词歌赋无所不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是江南第一大才子,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都有很深的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形象生动,感情真挚,风格鲜明。在我国文学历史上,特别是五代词中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好人不一定是个好皇帝,文学奇才不一定能当好领导。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可以说是一个昏君,在治国理政方面,乏善可陈。在军事上更是一塌糊涂。南唐的大好河山,就葬送在他们父子手里。 宋太祖赵匡胤,扫平了北方,环视华夏,南唐成了他眼中钉肉中刺。唐后主李煜,虽然臣服,占据了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让赵匡胤吃不香,睡不着。于是他找到军师刘伯温。定下了大计,派大将曹彬率兵10万,直扑南唐。宋开宝7年10月,大军顺利渡过长江。经过彩石,秦淮河,碗口三战,南唐屡战屡败。宋开宝8年,金陵城破,李煜投降,南唐灭国。 就在金陵城破的前一天晚上。李煜找到太监牛和,又找来两个刚刚怀孕没有名分的宫女。李煜向两位宫女介绍了牛和。又像牛和介绍了两位宫女。太监牛和认识两位宫女,一个是皇后身边的刘婉君,一个是皇上身边的王春花。牛和是大太监手底下皇上身边的贴身太监。李煜指着两个宫女说:“这两个宫女,怀了龙裔,虽然没有名分,但都是朕的妃子,你要好生照看,趁着夜色,把他们带出皇宫,为我保留后代,为李家留根!” 牛和连忙跪倒,磕头如鸡捣米一般,说:“承蒙万岁爷信任,奴婢万死不辞,一定保护好娘娘和两位小殿下,以报答皇上这么多年对老奴的知遇之恩”说完,又磕了三个响头。 李煜已经心急如焚,焦急地说:“牛公公不要多礼,你们三人赶快逃命去吧。” 牛和起身带着两位妃子急急忙忙出了宫门。先是向南,到了扬州,又从扬州向北绕过金陵,渡过长江北上。三人换了便装,伴做父女,晓行夜宿,克服了千难万险,一路北上。过去的妇女长一双小脚儿,用三寸金莲走上几千里,真是难为她们了。更何况两位宫女都身怀六甲,行动不太方便,越走肚子显着越大,越艰难。 牛和是北方人习惯走旱路。但是她带着两个小脚女人,而且是怀了孕的女人,既不能快走,也不能慢走。快走,怕引起人的怀疑。慢走,怕被追兵赶上。真是左右为难。他们为什么不躲着宋军走?而是向北迎着宋军走呢?牛和的原因有三,一是牛和是北方人,对北方的地理环境熟悉。有利于长期潜伏。二是最危险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宋军以为南唐的眷属都要向南,不会想到有人向北逃跑。这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也是最安全可靠的,特别是他们的目的地并不是在大宋停留,而是要到大宋以北的大辽。因为牛和的老家就在大辽的南京幽州。三是南方战火连天,连年战乱。北方大辽已经安定下来。适合居住。!而且大宋鞭长莫及,他们进不了大辽抓人。 一路想一路走牛和等三人也不敢半刻停留。简短捷说,他们渡过黄河,迂回到山东,进入河北,过保定府,穿涿州到达良乡,在马鞍山下安了家。 |
感谢支持! |
二,安家 牛和为什么选择马鞍山下安家呢?是因为他对这一带很熟悉。这里离他的老家怪村很近。小时候经常和大人在这里玩耍。为了保险起见,牛和到良乡请来了薛神仙。这个薛神仙是远近闻名的风水先生。在良乡,房山,幽州城都有一点儿名气。请他来看风水,心里多少有点儿安稳。 薛神仙姓薛,名良,外号赛诸葛,是一个破落的老秀才。平常就以看风水为生。找东家串西家,走村串户。今天给这家看房,选宅基地。明天给那家和姻缘批八字。后天要给那家看阴宅。上梁修路,垒墙,上瓦,为了糊口,什么都干。 薛神仙跟着牛和,来到了马鞍山下。他一下子被这里的风水惊呆了。 他手捻胡须沉思不语,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地,左边看看、右边看看。小眼珠上下翻滚滴溜乱转,一会儿手搭凉棚抬头远望,一会儿低头沉思不语。一会儿拖着你拖着罗盘辨别方向,一会儿用步度量长短,折腾了半天也没有说出所以然。在一边儿牛河焦急地等待着。 薛神仙终于开了口,说“老弟,这个地方儿我怕你镇不住哇。” 牛和焦急地问“老神仙,怎么讲啊?” 薛神仙,故作神秘,慢条斯理地说“此地乃是龙潜之地,平常百姓人家是压不住的。” 薛神仙看了看他,又接着说。“你看,北面马鞍山巍峨耸立,西边独角岭遥相呼应,青青河谷夹在两山之间。两山夹一水,有山有水,山清水秀,风景如画。靠山有运,有水聚财。左青龙右白虎,马鞍山是佛门净地,龙脉清楚。真是一个好地方啊!我们一般百姓人家是不选这个地方的。之所以主家想把这个地方让给你,一定是他们镇不住了。我要提醒老弟,千万小心。不要破了财,遭了灾。俗话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该说的我都说了,只当你的参考,最后还是要由你来决定。” 牛和听了他这些话,心中暗暗窃喜。心里的话,没有比这个地方再合适的了。他哪里知道牛和带的是皇上的两个妃子,而且都怀孕龙裔,正是要找龙潜之地安家。“老神仙,我初来乍到,想找一块儿地不容易,这块儿地方我们就得住下去。您看看在这儿建村,水怎么找?井怎么打呀?” 薛神仙不解的看了看他。一般人家如果要听他话说到这份儿,一定不会选择块地的。他看了看牛和一个男人带了两个怀孕的小妾,也没有别的办法,有一小块儿地安身就不错了。他从心中理解了。 薛神仙先选了宅基地,又选了井位,确定了开工的皇道吉日。牛河跑前跑后伺候着,一会儿递水,一会儿点烟,殷勤无比。就这样忙忙碌碌折腾了三天,才算完事儿。薛神仙得意洋洋地拿着十两银子,走了。 牛和先找来主家签了买地买房子的契约。然后,按照薛神仙的指引,牛和雇了长工,买了丫鬟婆子,开始建房建院子,铺路搭桥,建设牛圈村。 牛和先后在七个事主手里买了地。北到臭水沟,南到青龙头西到西河边,东到西庄店,方圆30里都成了牛圈李家的产业。一条清清河贯穿南北,北靠马鞍山的极乐峰,西边与独角岭遥遥相望。大小几十条沟,十几座山,几百垧土地,花费了几千两白银。剩下金银珠宝,找了一个罐子,埋在了地下。 在当街芯新修了东西两院。一个院子请大太太刘婉君住,一个院子请二太太王春华住。俗话说,土木工程不可擅动。当年2月底到的牛圈村,经过俩月的折腾,才修好了,东西两院。 建的房子就是当地的民居是石板房。这个地方最多的就是石头,所以建房主要石头,墙都用石头垒成的。上梁、上檁、钉椽子、铺荊笆。这个地方的人盖房不用瓦。用当地产的青石板瓦房。离牛圈村向西20里地,有一个村子叫河北村。河北村盛产青石板。牛和雇了几辆大车拉回来青石板。又请当地的土瓦匠在房顶上铺上石板儿。房子就算盖好了,又请长工脱土坯,搭起炕。外墙清灰勾缝儿,里墙白灰抹墙。正房五间耳房三间。两个整整齐齐的三合院。四方的院墙,一砖到顶的门楼,两扇红漆大门。方方正正的院子。院子里面种上了柿子树,核桃树。院子的外种上了槐树和榆树。窗子前面点缀上了熟季花。 牛圈村基本建成了。 |
三、两个妃子(一) 牛和带出来是俩个没有名分的宫女。年纪比较大的叫刘婉君,小的叫王春花。 刘婉君出生在金陵的一个商贾之家。父亲是一个丝绸商人。金陵城中心最大的绸缎庄就是刘家的。刘老爷在金陵是很体面的人。他不但是个商人,而且是个里正。街面上大大小小的事务都归他管。出入金陵府,如履平地。 在那个年月,重农轻商,商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并不很高。南唐社会,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像刘老爷这样的人,开始参与朝堂上的一些事物。刘老爷一个相好的,做官做到了户部尚书。唐开国,与民休养生息,社会繁荣,经济发达,万象更新。 到了中主李景时期,由于北周进犯,委曲求全,长江以北全部割让,南唐经济支柱的盐业生产拱手送给了北周南唐经济直线下降,逐渐成了税赋最重底国家。老百姓家的鸡下了一只双黄蛋都得交税。名目繁多的税收,压垮了南唐的老百姓,人心思变。像刘老爷这样的大商人,也被压的喘不过气来。 刘小姐生在大户人家,是刘老爷最小的女儿。平常刘老爷最喜欢他,视她为掌上明珠。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顶在脑袋上怕歪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儿里怕掉了。刘小姐也是自幼习学女红。刘老爷专门请了先生教小姐识文断字,从女儿经学起,三纲五常,二十四孝,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才女。 为了攀附朝廷,为了免除赋税,刘老爷托人,忍痛割爱,把小小年纪的刘婉君送进了皇宫。 刘婉君进宫哪年11岁,因为她聪明伶俐,很快就做了皇后的贴身宫女。当时的皇后已经是小周后。小周后很受唐后主李煜的宠爱。天天在一起,歌舞生平,吟诗作画。唐后主李煜,为了讨得小周后的欢心。施展才华,填了一首绝世名词《菩萨蛮》: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夜无人语。 抛枕翠云光,秀衣闻异香。 潜来宫锁动,恨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赢得了小周后的青睐。大周后死了以后,小周后就当了皇后。 刘婉君进宫以后一直跟着小周后。经过几年的成长,刘婉君出落的落落大方。柳眉杏眼,鹅黄般的脸蛋儿,三寸金莲移动,有如风摆荷叶风姿绰然。唐后主李煜见了刘婉君,垂涎欲滴。因为他和小周后,形影不离,不得下手。 有一天,刘婉君奉小周后之命,给皇上送点心。 刘婉君进得门来,后主李煜看了看她,摒退了左右。刘婉君,赶忙端着点心,走到他跟前。他拿一块点心放在嘴里,一边嚼着,一边用火辣辣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刘婉君。她低着头,但身上已经感到的灼热。她忙把点心盘子放在几案上。转身就走。李煜一把抓着了她,顺势揽在怀里。 从此,只要一有机会,李煜就对刘婉君动手动脚。小周后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刘婉君一天一天的长大了,少女的心,也被风流皇上李煜招引的如醉如痴,五迷三道,魂不守舍。 近几天,战报频传,风声日紧,金陵城里鸡犬不宁,皇宫里内外人心慌慌。也是这几天,刘婉君的妊娠反应,一天重似一天。他就像热锅的蚂蚁,不知所措。 |
四、 两个妃子(二) 刘婉婷是大家闺秀,王春花是小家碧玉。 王春花的老家在江西。王家是江西有名儿的富户。王员外在九江是有名的乡绅。王员外在鄱阳湖畔有几千垧地。有一片上几百亩的水塘。其中有1000垧地是桑树,盖了宽敞的蚕房,雇了上百个长工,伺候这些蚕宝宝。王家每年有上万银子的收入。少一半儿都来自这些蚕宝宝。王员外见识很广,金陵,扬州的丝绸客人经常到王家来采购蚕茧。天下的许多不为所知的消息,源源不断地传到王员外的耳朵里。 王员外,还有一部分收入是稻米。靠着鄱阳湖,王家几千垧地,年年丰收。早春插秧时节,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上万好的人为王家打工。王家的管家就有上百口。或骑马或骑驴,在各村各店的佃户中有走,崔工收租。王家的粮仓方圆二里地,粮囤一个连着一个。 王家的鱼塘,更是奇妙,每年产的鱼上百万斤,金陵、杨州的客商络绎不绝。大大小小的鱼贩子来往穿梭。日进斗金。 鄱阳湖畔绵延几十里,全是王家的土地,水塘和产业。王家的孩子,你生下来就养在了蜜罐里。王员外现在有四儿一女,按照当地的说法儿,五儿二女才是大富大贵。现在,安人又怀上了。他日思夜想,想要一个漂亮的小女儿,凑成五儿二女,成就大富大贵,就心满意足了。 有一天,正在一个与几个乡绅攀谈。有一个仆人来找,说:“老爷,赶紧回家吧。太太给您生了一个宝贝闺女。” 王员外一听,喜出望外,急急忙忙的赶回家里。稳婆抱来了二小姐。他左亲亲,右看看,圆圆的小脸蛋,让他亲不够,爱不够。 从此,二小姐王春花就成了王员外的心肝儿宝贝儿。王员外到哪儿都想着自己的宝贝女儿。凡是小姑娘爱吃的,爱用的,爱玩儿的,通通给二小姐弄回来。真是是要星星不给月亮。 王春花也很争气,长得就像一个送福的瓷娃娃。人见人爱,小嘴儿特别甜,总是围着王员外叫着爸爸长爸爸短。王员外乐得大嘴叉都咧过了腮帮子。 王春花越长越漂亮,每年春天,哥哥姐姐们,都带她去踏青游玩。一片金黄的油菜花里,穿着红裙子的王二小姐,就像一个一只五彩的蝴蝶,翩翩起舞。到了夏天,和哥哥姐们一起坐船,荡漾在鄱阳湖上,穿梭在芦苇荡美,摇曳在一片的荷花荷叶中。 秋天,王员外带着小女儿到景德镇上。选了各式各样的瓷器,买了各式各样的胭脂,带着他逛了一条街又一条街。王员外在景德镇上有一做磁窑,烧制各种瓷器。王家的瓷器也是远近闻名。客商们把王家的瓷器卖到全国各地。王家是家大业大。每年秋冬,王员外都从乡下来到景德镇。王家大小也搬来景德镇同住。 平常王二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跟着母亲和姐姐嫂子们一同习学女红,描模打样,扎龙绣凤。心灵手巧的王二小姐,既会打盼儿,打结儿,又会裁剪成衣,缝纫衣衫。凡是女红,样样熟练、事事拿手。王二小姐九岁上,王员外专门儿请了老师,教导王二小姐识文断字,读经颂儒,学习文化。 二小姐王春花,在鄱阳湖畔长大,又在景德镇长了见识。越长越漂亮,高挑的个儿,粉如桃花的脸蛋儿,一双犹如清水一样清澈的大眼睛,挺直鼻梁下一张樱桃小口。就好像西施再生,貂蝉在世。 俗话说,一家有女百家求。王家二小姐一转眼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四乡的媒婆儿跑断了腿。东家今天来提亲,西家明天来下聘,凡是有适龄的小伙子,谁不想把王家二小姐去到家呢? 王家二小姐温婉贤淑,识文断字,知书达理,又非常有漂亮,美若天仙。真是轰动乡里,名噪一时。她的婚事,惊动了官府。 江西九江知府熊希龄,是一个奸诈的小人,每天想尽各种方法向上爬。他听说王家小姐美貌无比,就动了歪心思。找到景德镇督造,在王家瓷器的找毛病。正在此时,王家有一批瓷器,是皇家贡品。景德镇督造夏方,奉了熊知府之命查验,挑了一堆的毛病,借机把王员外下了大狱。 王家上下不知所措,王家老大王春成上下活动,托世交找到熊知府。 熊知府说:“王员外是我们九江有名儿的乡绅。家大业大,是我们九江之福。这次惹的事儿,实在是大。恐怕卑职无能为力。王家的实力,也不是没有一点儿办法。” 王老大一看熊知府说话留有余地,说:“有什么需要老父母只管开口。草民一定竭尽全力,只要保得老父安好,全听熊知府吩咐。” 一来二去,王员外被官服关了一年。最后,王佳卖掉了景德镇的瓷器店和房产。筹措了上百万百两银子,王员外在江西名声极好。迫于各方面的压力,熊知府不得不把它放出来。虽然钱财没有捞够,但它达到了最终的目的。王二小姐送进宫,在后主李煜面前邀功,熊知府升任工部尚书。王春花成了后主李煜贴身的宫女。 日月穿梭,非只一日,时间到了宋朝天宝八年,王春花怀有孕,城破之前,被后主李煜托给牛和带出。 |
五、 饮水井 出了牛圈村向南三里地是饮水井。是一个没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子。住的全是牛圈村的佃农。管家牛和也在这个村,置了一个小院子。 牛和白天在李家忙上忙下,处理大大小小的一切事务。晚上就回到饮水井休息。每天早出晚归,不辞劳苦,兢兢业业。 饮水井村隔河向北,与牛圈村相望。西接小营村,清清河水在饮水井村北绕道村东,向南流去。河边,摆放着大大小小的水槽儿,供牲畜饮水。饮水井村周围一马平川,正处在清清河河川的正中央。 饮水井村和清清河之间,牛和带领众人挖了一口直径二十丈的大口井。 清清河水面上架起了水车,修建了水渠,把水引到了牛圈村周围的田地里。在饮水井大口井上也架起了水车,为的是青青河水断流时,浇灌牛圈村的土地。在北方十年九旱,这两架水车,保证牛圈村土地的灌溉,让牛圈村,年年丰收。 雨水井村的村民,就是主要是维护两架水车常年运转的水工。 牛和在这儿置院子住下,就是每天要查看水车的正常运转。还有一层意思,两位夫人都很年轻,牛和住在饮水井,也是为了避嫌。 两位夫人也为牛和着想,在水工中找了一个少年,过继给牛合当儿子,叫牛星。 牛和每天带着牛星,管理李家大大小小的事务,教他处事做人,牛家父子感情越来越深,牛和对待牛星视若亲生。每天下午,没什么事,牛星就会早早的回到饮水井。为父亲准备饭菜,烫一壶小酒儿,等他回来共进晚餐。如果牛河心情好,有时候父子俩也一块儿喝几盅。牛和的日子过得也越来越舒心。 牛和的一生是很坎坷的。老家就在不远的怪村,原本姓郑。郑和父母早亡,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但也是饥一顿饱一顿,颠沛流离。后来,他在幽州城里做学徒,学做丝绸生意,经常来往于江浙一带,采购丝绸,运回幽州来卖。 有一次,小郑和病倒在金陵,老板嫌他累赘,把他甩在了金陵。牛和拖着有病的身子,沿街乞讨。病倒在一家门前,被这家人救起。这家人姓牛,两位老人无儿无女,把牛和接进家中,养了半个月,他的病好了。从此就做了老人的儿子,改名牛和。偌大的金陵城里繁花似锦,但要想生存并不容易。来这里,每样都要现钱。牛和初来乍到,没有人脉又没有本钱,没办法,只能求人自宫进皇宫当了太监,供养父母。 牛和很感激老人的救命之恩。所以对他们孝顺有加,在金陵城传为佳话。 牛和忠诚老实,又有见识,尽管他没有文化,走南闯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他都能够想办法解决,很受总管太监的赏识,很快就提拔他做了管事太监。李煜还在当皇子的时候,就与牛和熟悉,很看重他的忠诚老实。 唐后主李煜登基以后,把牛和调到自己身边,做了贴身的管事太监。 牛和感激唐后主李煜的知遇之恩,所以办事勤勤恳恳,妥妥帖帖,皇宫上下对他有口皆碑。牛和更是谦虚谨慎,成了唐后主李煜的耳目。皇宫里的大事小情,皇上都愿意听牛和的意见,对他信赖有加,你如何对皇上也是死心踏地。他从一个孤儿,贫病相加的流浪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太监。他皇上更是感激涕零,发誓以死相报。所以后来才有李煜托孤的一幕。 牛和在皇宫里,亲眼目睹了南唐王朝的兴衰。你经历了很多事情。处理牛圈村的事,对他来说真是轻而易举。为了掩饰好身份,装疯买傻,动了很多心计,都是为了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 面对自己亲自建立起来的牛圈村,牛圈村李家和李家的家业,他无比的自豪。为了皇上,可以说他呕心沥血,从来没想过自己。这个忠实可靠的人,在牛圈村李家的发展史上,立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一草一木都有他的辛勤和汗水。 因此,对待两位夫人,他就像对皇上一样尽心尽力。 他经常站在饮水井村,遥望南方祝愿皇上平安顺利! |
六、 金龙在现,德祖诞生 3月30日的晚上,牛和忙乎了一天,骑马回到了饮水井,回到自己家的小院儿。刘星接过鞭子,栓好了马,和父亲一起进屋吃饭。吃完了饭,牛和早早的睡下。 一阵紧似一阵的敲门声,他从睡梦中惊醒。 门外传来牛星稚嫩的声音,“爸爸,快起来!大太太要生了。” 牛和,一轱辘爬起来,一边穿衣服一边儿吩咐道:“牛星,赶快把马牵出来!” 说着,健步如飞的出房门,从牛星手中接过鞭子,上马提缰,像牛圈村飞奔而去。 在这初春的季节,乍暖还寒。寒冷的北风吹走了他一切的睡意。天上的月牙儿挂在漆黑的长空,星星一闪一闪的,似乎提醒着他。马在旷野中飞驰,他的心早已飞到了牛圈村。 从饮水井到牛圈村二里地,一眨眼就到了。牛和下了马,直奔东院。 牛和进来院子里,看见丫头、婆婆们出进进,一阵忙乱。此时正是午夜。 突然,狂风席卷而来,天空明亮如照,南方发出五彩霞光,一条金龙在天空中翻滚,时而望着月牙儿摇头,时而叹星星摇尾,好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挑逗着星星和月亮。这条金龙,麟光闪闪,把天空、大地、河流、山川照耀的晶莹剔透。金龙旁边,祥云浮动,百鸟齐鸣。金龙自南向北,由远而近。 金龙来到西院上空,盘旋翻转,向着站在院里仰着头的牛和,口中吐出瑞气,像是要和他交流,又是像和他炫耀。牛和吓的赶紧双膝跪倒,磕头如小鸡捣米一般。金龙也不理会,又翻转了几圈儿,俯冲下来,扎进了北房。一声清脆的婴儿叫声,惊醒了趴在地上的牛和。 一个丫头跑了出来,高兴的叫壤,“牛爷,太太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牛和听了,会心的笑了。 我重新跪倒,面向南方,郑重地磕了三个响头,说:“老爷保佑,少爷降生了,您放心吧。” 牛圈村的李家一个男人诞生了,这是牛圈村李家兴盛发达的开始。 牛和走出了东院,正迎面遇见从西院过来的王太太。忙躬身施礼,说:“刘夫人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母子平安,夫人请放宽心。” 王春花王夫人,拖着很重的身子,连忙还礼,说:“偏劳你了,我们就求得是这一份平安。” 你如何重复着, 说:“是呀!我们就求的是这份平安!” 两个人的对话,意味深长。包含了他们几个月来行走千里,千辛万苦,千难万难,和死里逃生的庆幸。更是一份儿祈祷,祈祷一切平顺安康! 牛和陪着王夫人回到了西院。把刚才真龙现身的经过,详细的报告给了王夫人。王夫人惊愕不已。她心里真是翻江倒海,五味杂陈,心酸和幸福,同时涌上心头,激动的泪水满脸横流。 这个时候,一个婆婆把小少爷抱了过来。 王太太接过了小少爷,看他那似乎熟悉的脸庞,想起了唐后主李煜俊俏的面容。王春花喜泪横流,看看牛和,说:“我们也安心了,没有辜负老爷的希望。您可是劳苦功高,等孩子长大了,一定孝敬您。” 牛和,“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王夫人,你可千万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真是折煞老奴了。比起皇上对我的知遇之恩,这还算什么呀。为了夫人和少爷们的安危,我死不足惜。从今以后,再也不能说这样的话了。” 小少爷好像听懂了牛和说的话,手舞足蹈,咿呀学语,令人啼笑皆非。 小少爷名叫李德仁,四月一日是他诞生的日子。 |
七、 双尖岭 太行山余脉直插华北,霞云岭,百花山闻名于世,巍峨壮丽。房山因龙骨山被称为龙乡,房山周围有龙的地名比比皆是。良乡向北十里有一个地名儿叫青龙头。清清河水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泊,人称青龙湖。青龙湖因青龙而得名。 4月8日是佛诞节,马鞍山周围寺庙林立。佛诞节前后,马鞍山地区热闹非凡。人们举行各式各样的活动,庆祝佛诞节。马鞍山上众多的寺庙中,最有名的就是潭柘寺和戒台寺。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潭柘寺山上,有一个龙泉。龙泉水顺流而下形成的清清河,清清河水通过蜿蜒和曲折的清清河谷,出山口到达青龙头,形成青龙湖。潭柘寺的龙潭,被称为佛家圣水,青龙湖也被称为圣水湖。每年佛诞节,青龙湖边也会有盛大的佛事活动。 牛圈村李家因为大少爷的诞生,特别赞助了今年的佛诞节佛事。青龙湖水碧波荡漾,青龙湖边,旌旗招展,香烟缭绕,一派和谐宁静的气氛。远处马鞍山、独脚令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巍峨耸立。牛圈村饮水井等大大小小的村庄,炊烟渺渺,良田环绕,春花烂漫,美不胜收! 良乡市场各种商家在青龙湖畔支起大棚,琳琅满目的商品整齐地摆放在几案之上。熙熙攘攘的人们,在各个摊位中穿梭,选择的自己需要的物品,和商家讨价还价。几个小孩子游戏奔跑,更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向南五里地,就是良乡。良乡是南北通衢的重要商地。良乡市场闻名全国,北方的特产云集于此,行销全国。良乡板栗,张坊的柿子,霞云岭的核桃,牛圈村的京白梨,北车营的杏,李家峪村的大枣儿,上万的李子,应有尽有。青龙湖的佛诞节盛事,也是良乡商家的盛会。 今年因为有刘圈村李家的赞助,特别搭起了戏台,请来了幽州城和保定府的伶人,名角儿,唱三天大戏。比起每年的佛诞节活动,空前的热闹。四月初八当天,人山人海。 正在人们沉浸在这欢乐喜庆的时候,天空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青龙湖巨浪翻滚,沙尘范起,遮天蔽日,人群四散奔逃。忽然间,一声巨响,一条青色的巨龙从青龙湖上腾空而起。青龙直奔西北而去,在牛圈村上空盘旋,时而直插云霄,时而俯冲下来,一盏茶的功夫儿,向西狂奔,龙尾甩在了独角岭上,冒出巨大的火球,发出震耳欲聋的山响。独脚岭山尖被扫没了,独脚岭变成了双尖岭。巨龙用翻转回来,一头扎进青龙湖。一霎时,云开雾散,阳光明媚。 这时,所有的人都明白过来了。他们纷纷跪倒,向着青龙湖频频磕头。 牛和急忙往牛圈村赶回去。因为青龙在村上盘旋,不知道家中发生了什么事?枣红马如飞一般在旷野中奔驰。迎面正好撞见牛星。你勒着缰绳,马停住了。 牛和急切的问:“家中可有变故?” 牛星你看父亲焦急万分,连忙回答:“父亲不要着急,我是来给您报喜的,王夫人也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牛和听闻,喜不自胜。马屁股上又打了一鞭子。枣红马又飞奔起来,不一会儿就进了牛圈村,牛和下了马,直奔西院。在院子外面,就听见嘹亮的婴儿哭声。牛和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一进院子,有一个接生婆抱着二少爷来到了牛和面前。说:“牛爷,王夫人生了一位少爷,母子平安。” 牛和一直在青龙湖,忙活了佛诞节的事。这两天牛圈村儿里闹的是天翻地覆。最开始是,大少爷李德仁,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也不吃也不喝,一直不睡觉。只小眼睛眨巴的,就是合不上。不管身边儿有没有人,呀呀呓语,小脸儿通红。刘夫人,不知所措。用尽了办法,他还是那么精神。 西院王夫人,肚子一个劲儿的疼,丫头、稳婆忙个不停。豆大的汗珠从王夫人的额头,一串儿的往下落。王夫人挣扎着、叫着。就这么样闹了一天一宿。稳婆不得不去东院儿,找刘夫人商量。 刘夫人来到了王夫人面前,安慰她说:“妹妹,别着急。这第一胎生的就是有点儿难。你好好攒着劲儿,一会儿瓜熟蒂落。就什么事儿都没有了。” 王夫人有气无力的点点头,轻声问:“大少爷怎么样了?” 刘夫人无奈地说:“也不知哪儿来的精神头儿。他就是不睡觉,嘴里叨着不停,也不知在说什么。” 王夫人催促着说:“姐姐,我不要紧。你还是赶紧去看看大少爷吧。” 王夫人恋恋不舍的回到了东院儿。 四月初七凌晨,折腾了一天一宿的王夫人疲惫不堪。合上眼睡着了。 睡梦中,他回到了家乡鄱阳湖畔。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稻田,绿油油的秧苗在水中随风飘荡。金黄色的油菜花,碧绿的鄱阳湖,蓝色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白云。洁白的大天鹅在天空中翱翔,五彩的蝴蝶在油菜花上飞舞,院子里的蚕宝宝咯吱喀吱吃着桑叶。 一排大雁,在王家上空盘旋。然后,向北飞来,飞过了长江,飞过了黄河,沿着太行山,非到了涿州,飞过了良乡,飞到了牛圈村的上空,盘旋着,盘旋着。突然变成了一条青龙,向西飞去….. 轰隆一声巨响,王夫人惊醒了,肚子往下一沉,就听见哇的一声,孩子生出来了。 隔壁的刘夫人,也被这一声巨响惊醒了,一直没有睡觉的小少爷,手舞足蹈,发出了咯咯笑声。然后,合上眼睡着了。睡得真是香甜。就好像他知道来了一个弟弟,和他就伴儿。 牛圈村李家第二个男人,就这样诞生了,名叫李武胜。 |
八、 井沟 井沟,井沟; 有井,有沟; 一沟连俩井; 俩井不一般; 南井深,北井浅, 北井水甜, 南井加了盐, 北井夏天冒凉气, 南井冬天水温暖。 这是至今还在牛圈村流传的歌谣。说的是牛圈村有一条井沟贯穿南北,这条沟里坐落着三眼水井。这条井沟从马鞍山上,直接插进牛圈村里。从村里又一直延伸到清清河。把牛圈村一分为二,分别叫沟东和沟西。 沟的北部,有一对姊妹丼,叫做北井。沟的南部有一眼水井,叫做南井,是全村的水源,供给牛圈村的人们用水。说起水井,必须要说薛神仙。 想当初薛神仙被请来看牛圈村的风水。同时请他选好井位,确定好水源。薛神仙拿个罗盘,在全村转了一个够。最后确定在井沟南北各一个井位。当时他就和牛和说:“这两个井,同在一条沟,水质会相差很大。北井,因为是刚进村,是上风上水,水质比较甜。南边儿井,因为是下风下水,水质也会有点咸。北井泉眼比较浅。南边儿井,水位比较深。所以打井,要有点耐心。” 按照薛神仙的指引,牛和领人先打北井。因为急着用水,这口井连续打了七天七夜,将近十丈深。仍然不见出水。急坏了众人。牛和赶忙再把薛神仙请来。 薛神仙拿着罗盘,对照南北。把水井的位置向西挪了十丈,走到一棵大柳树下,对众人说:“就在这儿打,不出五丈深,一定见泉眼。” 按照他的要求,连续挖了三天三夜,将近五丈深,见了你一个大泉眼。泉水从泉眼中冒出。离井口三尺,水不长了。这时候有人跑过来说:“那口井的水也满了。”果然,先前,那口十丈深的井,水也满了。北井,其实是两口井,一个东井,一个西井。北井的水,清凉香甜,沁人心脾。 南井打的时间很长,一个冬天没停,打了三十丈深还见到泉眼。这个泉眼流出来的水,热气腾腾。水质苦涩,有点儿咸。所以牛圈村的人们吃水都到北井打水。洗衣服,洗菜,都到南井打水。南井的水面很深,距离井口至少有十丈。所以牛圈村的人们,在井口加上了辘轳往上绞水。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水一直是温水。冬天的早晨,在严寒中,井口会冒出腾腾的热气。在冬季里,女人们会集中在南井,洗衣淘米,嚼老婆舌,传播流言蜚语。 北井很奇怪,不管气候有多干旱,井水离井口永远是三尺,而且冰凉香甜。更奇怪的是,山上爆发洪水,井沟的洪水从来上不了北井的井台。在炎热的三伏天,井水依然冰凉,喝到嘴里沁人心脾。 |
九、 乔崖、黄崖 清清河上,两个高数百仞的悬崖。一个叫乔崖,一个叫黄崖。黄崖,离村很近,出了村西口就是。乔崖离村很远,距离村子有十里。 乔崖连着双尖岭,北接木口,与菜籽沟口正对。乔崖坐南朝北,俯视着清清河水出臭水沟,直撞乔崖。清清河山谷,在这里开阔宽敞,河岸笔直。从臭水沟出来,一眼就能看见乔崖。乔崖上密布苍松翠柏。 乔崖,又称箭崖。北方现存的长城,从渤海之滨的老龙头,到山海关,向西延伸,进入张家口,再到山西大同,基本都是明长城,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精神以后,由徐达常玉春率领,一路追击,直到占领了元大都。元顺帝带领残余力量,隐藏在大漠深处,不失时机的向侵犯中原大地。为了抵抗蒙古族的入侵,明朝统治者效仿秦始皇,大修长城,大将常玉春总督造。 北京的西山,是太行山余脉,是元代和明代修建元大都和北京城的,主要石料来源地。特别是房山盛产的花岗岩,在元大都,和明清的北京故宫,到处可见。除了石料以外,在北京西山的大小山沟里,开设了许多石灰厂,采山上的青石作为原料,烧成石灰,用作建设紫禁城。元明清三代,将近800年的历史,绝大部分时间北京都作为京城所在地,北京城一天一天的扩大,北京的皇城越建越辉煌,北京的园林也具有皇家气派,太行山的石头,给他们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北京城从从辽金时期的几十万人口,发展到后来,明清时期的一二百万人口,大量的民房建筑,都是采用的西山的石头和白灰,作为主要建设材料建设起来的。可以想象当年,建筑规模之宏大,原料的采集需求量就有多大。可以说没有西山,就没有北京城。 除此之外,绵绵不断的太行山,山上的青石质地细腻,是修建长城最好的建筑材料。在清清河上,建设一个大石头场。大量的石头被开采,源源不断的运往长城。从全国各地调来的民夫,换了一茬又一茬儿,双尖岭被削去了一半儿,形成了乔崖。 有一天,大将常玉春来到石场视察。一进清清河谷,远远看见乔崖耸立在清清河上,一条青龙带着怒气,喷着火舌,向他扑面而来。他连忙搭弓射箭,箭射青龙。青龙一个翻滚躲了过去。箭头直接插在乔崖中间。 乔崖上的箭,实际上是一棵柏树,远远看去像一支箭。但是乔崖的形成,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修建长城石料厂的遗迹。不是天然美景,而是明朝统治者破坏大自然的见证。更是古代人民苦难的见证。 还有另一个说法,乔崖,又叫轿崖。 话说太上老君骑着青牛,脚踏祥云,从西方极乐世界向东海而来。太上老君行至双尖岭,青牛狂奔,老君低头一看,一条青龙在此盘踞。老君下了青牛,换了乘软轿,在双尖岭前下了轿子,青龙也化成了人形。老君对青牛讲道施法,青龙顿悟,随老君驾云而去。他的轿子留在了崖顶。从此,乔崖又被称为轿崖。远远看去双尖岭就像坐在轿子里一样。 乔崖的崖壁上,长满了苍松翠柏,映衬在清清河水形成的乔崖湾上,就像一幅绝世的山水画卷。微风拂过,松涛阵阵,凉风习习,动人心弦。 黄崖更是神奇。 黄崖是马鞍山西鹿的一处断崖,坐东朝西,清清河水在这里形成的黄崖湾,波光粼粼,在崖壁上闪烁着变幻的光影。黄崖,崖壁上光怪流离,里出外进,凸凸凹凹,是一处天然形成的断崖。岁月的痕迹,他变得苍老无比。 当年,达摩祖师四海云游,游遍了五洲大地,选择在马鞍山上建造佛家圣地潭柘寺,潭柘寺下极乐蜂,有18个天然洞窟,云游的修行人在这些洞窟里修禅礼佛。祖师也经常打扮成普通人的模样,在马鞍山中云游,与四海的修行人谈经论道,对那些有慧根的人渡化成佛。有一天来到黄崖前,见这山崖犬牙交错,黄崖湾碧波荡漾,周围山花烂漫,景色宜人。 祖师盘腿打座,口念佛语。用手一指,一道佛光射向崖壁,一座青石崖立刻变成了一座佛光闪闪的黄崖。在黄崖壁上,一棵苍松矗立在崖头,迎风摇曳。 黄崖是牛圈村的第一道屏障。西北风顺着清清河山谷直撞黄崖,被黄崖拦住,调转风向,绕过牛圈村南去。所以牛圈村冬季很温暖。北有极乐蜂阻挡,西边儿有黄崖作为屏障,西北风刮不进来。 村子里有一首民谣,传颂乔崖、黄崖: 老君下轿,青龙悟道; 一世名将,乔崖箭射; 不修长城,专看石料; 乔崖箭在,将军难找。 达摩祖师,佛光照耀; 普动众生,黄崖顶高; 青山不改,绿水常流; 超度黄崖,佛光永照。 |
十、 初设西席 时光如水,日月如梭。李德仁和李武胜,一转眼就八岁了。 两位夫人请来了牛和。王夫人直接了当的,说:“牛管家,有一件大事儿和你商量。两位少爷,已经八岁了,按理说早应该读书识字。但是,我们家两个女人,人生地不熟,家里事又多,所以耽误下来了。现在所有的事都停当了。你看,该怎么办呢?” 牛和站起身,向两位夫人躬身施礼,说:“请两位夫人放心,两位少爷上学的事,我已经安排了。正要向两位夫人请示,是否合适?”牛和接着说:“为了确保安全,不宜出去学习,我们应该请先生到家教导少爷。一来教少爷读书识字,二来少爷们可以知书达理,三也可以惠及乡里。” 刘夫人点点头,说:“如此甚好,不知道你要听哪一位先生来做馆?” 牛和回答:“夫人,如今幽州城是大辽的天下。辽人喜欢骑马射箭,舞蹈弄枪,对天下文章并不关心,所以许多秀才,举人,没事儿可干。我们可以挑着捡着用。” 刘夫人说:“我听说,南边儿张虎庄有一个老秀才,年逾花甲,到处讲学,现在赋闲在家。” 牛和说:“他年龄偏大,两位少爷,正是少年童真。怕他管不了,他教的东西也不实用。” 王夫人说:“我听说,侯家峪村有一位侯先生,年轻有为,十几岁就考中了秀才,20岁中了举人,因为朝廷不重视汉人,辞官在家。侯先生正值壮年,精力充沛,做过官见过世面,学问又好,是不是可以请他呀?” 牛和回答:“经过多方打听,王夫人说的这位侯先生是最适合的。侯先生的家离咱们这儿也很近。只有五里路。侯先生常年在外做官,家中一切都是太太打理。她自己很少管家务事,也脱得开身。最重要的是,他的学问好,不仅入文章好,而且熟读兵书战策,了解时事。为少爷的成长,一定有颇多的益处。” 刘夫人说:“看起来我们想到一块儿去了。那就请这位侯先生。不管花多少钱,也要给孩子们请最好的先生。” 牛和说:“好,我一定按夫人的吩咐办。” 刘夫人又说:“还有,德仁好静,让他坐下来,识文断字没有问题。老二武胜好动,长得生龙活虎,要想让它坐下来学习,不那么容易。我想是不是可以请一个武术教习,一方面可以教武胜习武,一方面可以看家护院。嗯?” 王夫人有点儿感激的说:“姐姐,你想的可真周到啊。” 刘夫人说:“妹妹,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我姐妹远道而来,应该相互体谅。他们兄弟俩是我们李家的希望。将来他们兄弟两个,一个能文,一个能武,相得益彰,对我们李家的发展大有益处。何乐而不为呢?” 牛和说:“两位夫人说的好,考虑的也很周全。我们就是要齐心协力,不负老爷的嘱托,护好李家的根,让你家发扬光大。有两位夫人姐妹情深,再有两位少爷心心相映,我们牛圈村李家,一定会枝繁叶茂。” 三个人说完,高高兴兴的散了。 牛和先到了侯家峪村,请了侯先生。 这年二月初二,侯先生牛圈村开始教两位少爷读书写字。侯先生,姓侯名杰,字文长。40多岁,举人出身,在大兴皖平,涿州都做过官儿。涿州坐到了县丞,因为对辽人县令的不满,辞官回家。 在契丹人的统治下,虽然在燕云16州实行的是,汉人治汉,但是,辽国上下以契丹人为贵族,汉人沦为二等公民。在大辽朝廷的官场,契丹人把持着主要官职。汉官们敢怒而不敢言。像侯先生这样儿基层的汉官,在契丹人眼里更是一钱不值。这和宋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宋以文人治天下,文人至上,是文人的乐园。所以在大辽的文人,特别是汉官,极其向往大宋。很多文人都很难忍受契丹人的轻蔑。宁可在家赋闲,也不愿意服务官府。侯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西席又称西宾,是古代对家庭私塾的一种称呼。我们现在称为家庭教师。在古代的教育体系中,启蒙教育一般都是家庭教育。启蒙教育以后,教育系统分为官学和私学。基层的教育体系叫做贡院,学生称为贡生。朝廷设立太学国子监,太学的学生叫做监生。私学就是书院,是由于新儒学大家讲经说道,培养人才的地方。 这年二月初二,侯先生在牛圈村开始教两位少爷读书写字。 牛圈村李家的两位少爷,在私塾里开始了启蒙教育。主要是以认字为主,选的教材五花八门。我们知道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都是明代以后流行的。宋辽时期没有这些课本儿。由于当时的科举制度,还是很开放的,考题主要是围绕时政,运用儒学思想做一篇《策论》。所以,所有的教育也都围绕着儒家理论进行。宋辽时期,儒家思想比汉、唐时期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也更成体系。宋朝的教育已经很发达了。而且,宋太祖汲取了他自己黄桥兵变的教训,不许武将参政,大力推行文人政治,实行文官治理天下。所以,宋朝是历史上,最重视文人的朝代。天下文人全都宋朝的制度。 侯先生由于对大宋的向往,所以选用了大宋的教材。 |
十一、武胜练武 按照两个位夫人的要求,牛和三下坨里,请来了铁掌无敌赵先生,教武胜习武。 铁掌无敌赵先生,是方圆几十里一位传奇的人物。赵先生,姓赵名杰,外号铁掌无敌。30多岁,虎背熊腰,威风凛凛,不怒自威。身高八尺开外,黑红的脸庞,行如风,站如松。是一个标准的武士。他身上有着许多各式各样儿的传奇。 赵杰童年习武,练得是家传的铁砂掌。曾经拜在房山铁腿张膝下为徒,习武十年。不但,铁砂掌名震江湖,腿上的功夫也非常了得。早年赶过涿州的武考场,掌劈良乡四虎,腿扫涿州三杰,扬名天下,因为姓赵而落榜。 从此,赵先生云游江湖,有许多奇闻异事,声名日隆。近几年因父亲去世,守孝在家。牛管家五次三番,托人说项,才说动了赵先生。赵先生答应,先看看孩子有没有练武的基础,再决定是不是收他为徒。牛和满心欢喜,满口应承。 有一天,铁掌无敌赵先生来到了牛圈村。牛和带着二公子在村里迎接。赵先生二话不说,在牛和的陪同下,带着李武胜到了东坡头教场。赵先生看了看李武胜。只见他小小的年纪,身材敦实,腿长臂长,骨骼奇特,就是一块儿练武的好材料。赵先生很满意,他说:“小子,练武可是一个苦差事,你能行吗?” 二公子李武胜,可谓是人小鬼大,见到铁掌无敌赵先生,很是崇敬。说:“师傅只要您肯教,就不怕苦,全凭师傅教悔,我要是不听话,你就揍我。” 赵先生一听,不禁一笑:“真是童言无忌,好小子!你这个徒弟我收下了,别忘了你今天说的话,如果真不听话,我可是真揍你!” 赵先生接着说:“学武之前咱俩得定点儿规矩。你能听得懂吗?” 武胜点了点头,回答道:“师傅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我一定听师傅的话。” 赵先生说:“第一点,刀枪无眼,手脚无情,切不可轻易的和人动手。练武之人守重,动手可能就要伤人,特别是不能和不会武人动手。” 武胜说:“好!记住啦!” “第二,”先生又说:“练武之人要有恒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千万不要半途而废。你做的到吗?” 武胜说:“师傅您放心,我一定能做得到。” 赵先生接着说:“第三就是要有武德。练武之人要光明磊落,侠肝义胆。千万不要暗箭伤人,坏了名声。要行的端做的正。孝顺父母,保护幼小,祛邪扶正。要做堂堂正正子。你懂了吗?” 武胜深深的点了点头,坚定的回答道:“我懂啦!弟子谨记师傅的教诲!” 赵先生走到他的面前,摸了摸他的头,笑着对他说:“孩子,从今天急,你就是我的徒弟了。希望你永远记住今天对我的承诺。” 牛和赶紧拉着二公子跪下,给赵先生磕了三个响头。 李武胜的拜师仪式结束了。 过了几天,铁掌无敌赵先生带着家眷来到了牛圈村,住进了东陂头较场。牛和牛管家为赵先生安排好了一切。 第二天清晨,公鸡刚叫我三遍,天气一片漆黑。赵先生到西院接走了二公子李武胜。致使带着他绕着全村跑了五圈。李武胜上气不接下去,气喘吁吁。一个屁墩就坐在了较场上。赵先生过去一把他拽了起来。严厉的说:“记得你怎么答应我的吗?吃得苦中苦,还能练好武。” 然后,赵先生教他扎马步。一个马步就扎了三个时辰。 武胜拖着疲惫的小身板儿,回到家吃了饭。又上私塾,听侯先生讲课去了。 太阳西下,侯先生讲完了课。李武胜又被赵先生带走练武术去了。 如此这般,一年过去了。现在,李武胜每天早晨、晚上,不用赵先生接,自己去东坡头较场练武。 按照赵先生的要求,王夫人在家给武胜准备了一口大缸,装满了黄豆,每天要双手插黄豆300下。武胜问赵先生:“师傅,什么时候,就可以不插了?” 赵先生说:“等你把铁砂掌练成,就可以不插了。” 八年过去了,赵先生倾囊相教,武胜勤奋苦练。不管是拳脚,还是兵器,刀枪剑戟样样精通,斧钺钩叉个个都会。而且臂力过人。两个膀子一叫劲儿,力举千斤。手上的皮脱了一层又一层。手掌又黑又硬,手掌所到之处,不管是石头还是木头,无不四分五裂。 |
十二、芝麻石 清清河水流到大西坡下,一块巨大的青石矗立在水中央。河水撞击在大青石上,飞起白色的浪花,发出哗哗的响声,在山谷中回荡。 清清河在这个地方儿,形成了一个之字形。清清河两岸各有一个山洞。西边儿的山洞,在大西坡半山腰。东边的山洞就在岸边。沿着崎岖小路上山,西大洞的洞口儿,掩映在杂草灌木丛中。 在岸边的东大洞,洞口有五间房这么大,很宽敞。牛圈村的人们经常把牛羊圈在这里。这个洞可以圈上百只的牛羊。紧邻的就是宽敞的湖湾,人们叫它东湖湾。大青石就在东湖湾南。 由于常年的冲刷,大青石很圆。村里的孩子们,经常在东湖湾洗完澡,在大青石上晒太阳。也有人经常把洗完的衣服放在大青石上晾晒。大青石不知道什么时间流落到清清河中间的。大青石周围河床的沙石被常年冲刷,水很深。在阳光的照耀下,碧绿碧绿的。 每年七八月份,到了雨季,清清河水暴涨,永远没不过大青石。大青石就像一把尺子,量着清清河的水位。 这一天,铁掌无敌赵先生带着徒弟二公子李武胜。在东坡头较场,练完了武。走到较场旁一棵杏树下。一棵老杏树有一尺粗细,赵先生看着徒弟,说:“徒儿,今天,我要检验一下儿你的铁砂掌,用这颗老槐树检验一下吧。” 武胜扎了一个马步,提一口丹田之气运遍全身,又集中了全身的力气运到掌上,一掌下去,老杏树咔嚓一声截成了两段儿。赵先生会心的笑了。 第二天清晨,踏着重重的露水,师徒二人在清清河谷走着。走着、走着就来到了大青石。赵先生先下水到了大青石旁,运足了全身的力气,手起掌落,咔嚓一声,大青石裂了一个细纹。二公子李武胜惊呆了,由衷的佩服师傅的功力。 赵先生说:“徒弟,你也来一下吧。” 武胜也来到了大青石旁,又提了一口丹田之气运遍全身,又把全身的力气集中到掌上,喊一声:“开!”一掌劈在大青石上。咔嚓一声,大青石一分为二,我在水里,溅起一丈高的水花儿。一块儿大青石,变成了一大块儿一小块儿横卧在水中。形状像两粒芝麻。从此,清清河上不再有大青石,我一对儿芝麻石。 赵先生看着武胜,也无比的错愕。他没想到徒弟的功力如此深厚,铁砂掌的力量远远超过了他。 赵先生说:“徒弟,从今天起你就出师了。” |
十三、大阴坡 沿着清清河向北,牛圈村的地界最北是臭水沟和大阴坡。阴坡清清河西岸,臭水沟在清清河东岸。 大阴坡常年不见太阳。这里的森林茂密葱茏,百鸟在这里筑巢。大阴坡下,有一个水潭。大阴坡上,有一个甘泉。森林里的树玲琅满目,有绿绿的松,高高的柏树,红彤彤的柿子,五彩缤纷的栓皮栎。树下的灌木,更是丰富多彩。一片一片的胡枝子,一簇一簇的绣线菊,一颗一颗的宁条。地上的杂草,有红山羊草,有白草,有羊胡子草,树荫里还有各种苔草。 地面儿上铺满了苔鲜,湿漉漉的滑滑的。雨过天晴,林子里到处是各式各样儿的蘑菇。山边地头儿到处是榛子。各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穿梭。有上蹿下跳的松鼠,奔跑的羚羊,蹦蹦跳跳的野兔,五颜六色的山鸡。这里是它们的家园,更是它们的乐园。 树梢上,草尖上,石头上到处是蝴蝶飞舞,蜜蜂、马蜂飞行,蜂蝶相恋。 大阴坡常年不见光,冬天永不积雪。每天早晨,浓雾笼罩。流动的雾,就像白云在蓝天中穿梭。春风吹过,万木吐绿,涌动着青春的活力;夏风习习,在炎热的夏天带着一股凉意,清风送爽;秋风席卷,万山红遍,各种颜色涂在了山梁,大阴坡换上了秋装;冬风呼啸,松涛阵阵,苍茫大地的银装素裹中,包围着这片葱茏的森林,孕育着无限生机。 大阴坡的甘泉、水潭,不管气候如何变化,永不干枯。 无论何时,你只要站在甘泉旁边,百鸟的啼鸣声,树上的蝉鸣声,和泉水发出的叮咚作响,就是一曲天然的交响乐,让你沉静在大自然里,享受人间最美妙的声音。 这里真是一个人间仙境啊! 有一个年轻的樵夫,名叫王宇,常年在大阴坡打柴。每天,日上三竿,王宇来到大阴坡,忙忙碌碌,打一担柴,就这甘泉水,吃了干粮,太阳西斜,担柴下山。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勤奋的王宇,有时挖点野菜,有时踩点蘑菇,有时摘点野果儿,带回家去孝敬老娘。 有一天,王宇80多岁的老娘,身体不舒服,闹了一夜。王宇伺候完老娘,急忙忙赶到大阴坡,就打了一担柴,没顾上吃一口干粮,喝一口水。天就已经黑啦。王宇要担起柴担,起了三下,都没有起来,和今天的单子比你每天重的多。 王宇正在纳闷,身后传来了咯咯的笑声。 王宇回头一看,月光下,两个妙龄少女正在。笑嘻嘻的看着他。 王宇脸上羞得飞红,磕磕巴巴的说:“两位小姐,笑我何来?” 红衣少女,羞答答的说:“天这么晚啦,有些害怕,想和大哥同行。” 王宇回答说:“天黑路险,两位小姐如果不嫌弃,就和某家同行吧。” 蓝衣少女笑嘻嘻的说:“好啊,好啊!” 于是,三人沿着清清河,出了山。王宇临进家门,问:“不知道两位小姐要向哪里去?天色这般晚了,不如在我家先休息一下。明日一早赶路,如何?” 红衣少女说:“不知家中还有何人?我们方便吗?” 王宇说:“我家还有一个80岁的老母。方便的很,如果两位小姐不嫌在下贫穷。房屋简陋,就请进来吧。” 说着,他们进了院子,进了房门。母亲做了介绍。 王婆婆一见家里来了人,而且是两个美若天仙的少女,病就好了一大半儿。忙上前问了一个仔细。然后说:“两位姑娘在我们家安心休息。尽管放心,我们是本分人家。”又问:“两位姑娘,还没有吃饭吧?我儿快快准备。” 红衣上说:“王大哥忙了一天了,让我们女儿家来做饭吧。”说完,也不推让,拉着蓝衣少女,一会儿就准备好了饭菜。王宇母子和两位姑娘,一块儿吃了晚饭。 王婆婆得知,两位姑娘一个叫小翠,一个叫小红,刚刚没有了父母,正要投亲靠友。说:“小翠姑娘,年龄和我儿相当,不如与我儿婚配,以免的颠沛流离。” 小翠羞红了脸,低头不语。 小红忙抢着说:“好啊,好啊,这样姐姐就有着落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王婆婆找来三媒六证,街坊邻居,办了酒席,两个人拜堂成亲。小红说是找舅妈去了。从此,小夫妻恩爱有加。王宇还是打柴为生,小翠在家伺候婆婆。一家人合合美美。第二年小翠生了一对说龙凤胎。王婆婆美的合不笼嘴。 有一天天刚蒙蒙亮,小红慌慌张张的跑来。说舅妈病重,请姐姐快去!于是两个人王婆婆打了一声招呼,没等王宇回来,匆匆忙忙的就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时间就这么一年一年的过去了。王宇还是每天去打柴,送走了老娘,养大了一双儿女,他自己变成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翁。 王宇老了,走路慢慢腾腾的。有一天,在夜色朦胧中,见到了小翠。小翠还是那么年轻。王宇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小翠握着它长满老茧的双手,满脸是泪,百感交集,悲喜交加。告诉他,说:“我和小红,都是大阴坡上的狐狸。见你,勤勤恳恳,动了相爱之心,成就了姻缘。不想被父母知道,抓了回去。小红被罚嫁到了蛮荒之地。自己被关在狐狸洞里,一直不让出来,只能远远看着你,心如刀绞。现在,我们要搬家了。和你告个别,你要好好保重,为了咱们的一双儿女。也是为我对你的思念。” 说完俩人抱头痛哭。后来,她夺路而逃,永远消失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大阴坡的灵气一直都在。 |
十四、青龙的传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青龙湖的水,就是有龙得水。所以人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祭祀,祈求青龙的保佑。保佑她,人们风调雨顺,儿孙满堂,幸福安康! 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人们祭祀青龙的日子。这一天,穿上盛装,准备好各种贡品,青龙湖畔,摆上几案,焚香祷告,像青龙祈福。青龙湖上赛龙舟,是祭祀清龙的传统节目。青龙湖周围十里八村,早早准备好锣鼓,龙船,和十几个棒小伙子!和其他村子一绝高下。获胜的村子,就可以把青龙旗迎回村里。这将是村子一年的荣耀。也预示的金龙特殊的保佑。所以,每个村都拿出最大的力气准备。与其说是争取最大的奖赏,不如说为了得到最大的心理安慰。 良乡一带,端午节祭祀青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在契丹人的统治下,人们更加注重传统的祭祀活动。过好传统节日,传承汉人传统,就像祭祀青龙一样,成了人们心中的一种寄托。所以每到传统节日的到来。他们都穿出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释放他们对传统的怀念。祭祀青龙也是他们最好的借口。所以每到端午节,青龙湖畔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有一年夏天,天上乌云密布,阴雨连绵。导致山洪暴发,河水暴涨,华北大地是一片汪洋。房屋被冲塌了,路被冲断了,庄稼被淹没了,村子成了孤岛,方圆几百里,成了泽国。老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这时候人们想到了青龙。从四面八方聚集在青龙湖牌。青龙湖已经与周围的庄稼地。连成了一片,分不清哪是庄稼地,哪是青龙湖。凡是露出水面的土地都站满了人。向着他们心中的青龙湖方向顶礼摩拜,焚香祷告。期盼青龙现身,保佑他们度过苦难。 牛圈村,因为在马鞍山下,属于山前丘陵,地势比一般的橙子都高。因为清清河水暴涨,所有的土地都被淹没了。路也被冲毁了。没有房子不漏雨,没有路不泥宁难走,身上已经没有干衣服,开房已经没有干柴火。这是一场罕见的涝灾。方圆几百里的村庄,都和牛圈村一样,而且大多数都不都比牛圈村差。所以老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语。只能寄希望于青龙的保佑。 人们度日如年,20天的连阴天,十几天的暴雨,真的不给人活路了。所有的人都盼望青龙再现。 有一天,青龙湖巨浪滔天,慢慢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这漩涡里旋转着,旋转着,旋转着。霹雳一声震天响,在漩涡的中心,腾起一条青龙。青龙一飞冲天,拨开了乌云,刺眼的阳光,普照大地。雨停了,天停了,太阳出来了。青龙一霎时又扎进了青龙湖。青龙湖水急剧下降。青龙张开血盆大口,把青龙湖的水吸进了他肚子里。 随着青龙湖水位的下降。村子亮出来了,大路小路亮出来了,庄家亮出来了。河水变清了,河岸清晰了,大自然又恢复了本来面目。人们欢天喜地,奔走相告,欢呼着青龙再现,救民于水火,保佑一方平安。 过了几年,一个冬天都没有下雪,春天本来就是干旱的季节,初夏的麦田,一片焦黄。夏粮颗粒无收。在北方,绝大多数以种麦子为主,夏粮绝收,就意味着全年严重欠收。虽然说北方十年九旱,长达多半年的干旱,还是极其少见的。 从冬天到春天,从初春到夏天,人们每天都在求雨,想尽各种办法求雨,不惜向龙王庙献上童男童女。各个寺院,这种道场,开展各种活动,施展各种法术。祈求上苍布雨。哦无论人们采取什么方法,心有多么虔诚,老天终究没有一点怜悯。一滴雨也没有下。 北方七月的太阳,骄阳似火,好像要把大地烤焦,又好像在人们心中燃起一场熊熊的热烈火。不但要把大地收回,而且要把人的心考焦。 人们又想到了青龙,聚集在盆底一样的青龙湖吧。青龙湖的水比历年都是,如果这个骄阳在考几天。说不定青龙湖就干了。人们站在青龙湖畔,焚香祷告,坦胸漏背,长跪不起。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时间马上就要出七月了。太阳还是那么炎热,天还是那么骄阳似火,人们的心更是在着火。 有一天,平地响起了一声惊雷,青龙又一飞冲天。骄阳似火的太阳,吞吐着浓雾,形成大片的乌云,笼罩照著阳光,青龙在天空中飞腾,乌云翻滚,狂风大作,一霎时,大雨磅礴,为了甘露撒满了人间。青龙也回到了青龙湖。 在这瓢泼大雨中,人们奔走相告,青龙在现,甘露遍洒人间。 人民信仰青龙。青龙湖就是他们的圣地。 这是人们多么美好的传说。与其说他们迷信青龙。不如说他们更美好的是向往。更不如说这是他们的渴望。生活在水声苦难中的人们,青龙就是他们心中的寄托。 |
十五、珠帘寺 牛圈村北是马鞍山,马鞍山是太行山余脉。马鞍山因潭柘寺、戒台寺而闻名于世。有 “先有潭柘寺,后建北京城”之说。潭柘寺建于西晋时期,北京城作为辽代的陪都燕京,形成都城,比潭柘寺,晚八百年。所以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在牛圈村有一个说法,“有影无踪珠帘寺”。 清清河谷,有一条向东延伸最大的沟——蔡子沟。由极乐蜂向西是延伸,一直到清清河谷,长十几里,蜿蜒曲折,时而开阔,时而狭窄。从沟底到极乐蜂顶峰,高差700米,由西向东逐渐攀高。菜子沟,常年流水。沟底有一条直通潭柘寺、戒台寺的大道,房山良乡的香客,就是由这条道到潭柘寺,戒台市进香的。 途中,经过珠帘寺。谭柘寺,戒台寺,珠帘寺并称为马鞍山三大寺院。潭柘寺最为古老,始建于西晋家永嘉年间(公元307年)。戒台寺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相传珠帘寺始建于北魏时期(公元386—534年)。 鲜卑族的祖先拓跋圭,建立了北魏王朝,统一了北方,迁都平城,也就是现在的大同。相传有一位智通大和尚,选定了菜籽沟建立寺庙。在菜籽沟正中间修建珠帘寺。从沟底拾阶而上,经过365级台阶,到达山门。第一层大殿供的是来世佛弥勒佛祖;第二层大殿是大雄宝殿,正中佛祖释迦摩尼,两侧是18罗汉;第三层大殿是观音殿,供的是南海观世音菩萨;第四层藏经阁。寺庙周围遍植绿竹。 潭柘寺的银杏,戒台寺的松,珠帘寺的竹子,成了三大寺院的象征。由于珠帘是建在山坳里,背风向阳,小气候极其适合竹子的生长。珠帘寺的竹子,玲琅满目。有毛竹,但竹,佛肚竹,枣园竹,还有黄金竹,金镶玉竹和四方竹。珠帘寺的主持,经常拿竹子作为礼物,与各个寺院交换。所以这些竹子,现在散布于各个寺院。以竹子而闻名的珠帘寺已经不复存在了。 珠帘寺当时香火旺盛。安史之乱以后,戒台寺毁于战火。因为战争的破坏,唐王朝岌岌可危,没有资金修复戒台寺,所以,朝廷下令,拆珠帘寺修复戒台寺。珠帘寺的四座大殿拆除了,所有的材料运往戒台寺。珠帘寺剩下的就是断壁残垣。 经过近千年的时光流逝,这座千古名刹,已经踪影皆无了。 对我们这个世界来说,战争和人,是最大的破坏因素。因为战争是人挑起的,归根结底是人破坏了自然界的和谐。从汉朝到唐朝,几百年的时间,经过了五胡乱中华,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过度到唐朝。战争风云席卷华夏,大大的消弱了我华夏文明,到处都是战争的创伤,华夏儿女惨遭战争的揉蔺。所以我们要珍惜和平,维护和平,甚至用生命捍卫和平。只有和平,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只有和平,我们灿烂的文化才能传承。不让珠帘寺再变成传说。千万不要再让这类的事情重演。这是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伟大民族复兴的需要作为华夏子孙应有的承担。 |
十六、木口 木口是清清河谷向西南延伸的一条大沟。这条沟其实是两条沟,南沟是一沟的京白梨,北沟是一沟的柿子。 牛圈村木口的京白梨,产量很大。京白梨,是牛圈村的招牌。上百年的老梨树,有几千棵。每年8月,是京白梨收获的季节,驴梨的驴驮了能排好几里地。 京白梨,是这个地方的特产。牛圈村的京白梨,果肉细腻,香甜可口,很早就成了贡品。标准的京白梨,一虎二三,八九个梨摞在一起不倒。京白梨之所以声名远播,因为他要有一个后熟的过程,吃的才能香甜可口。所以,刚下树的京白梨,可以运到任何一个地方。商家买京白梨,可以卖十天半拉月保持品质优良。经过后熟的京白梨,果肉松软,吃到嘴里就化,甜而不腻,酸甜可口。 京白梨还有生津、润燥的作用,清热、化痰。如果你喝了几两小酒儿。,吃几个京白梨,可以解酒。房山,门头沟地区,几百年的京白梨树,随处可见。刚下树的京白梨,碧绿碧绿的,放上半个月,香气扑鼻,金黄金黄的。春天,满沟的梨树,花开似锦,洁白无瑕。采花蜜的小蜜蜂儿,飞舞跳跃,伴着梨花的香味儿,让春天具有香甜的气息。清明时节,细雨绵绵,梨花飘落,真可谓“梨花带雨笑春风”。 春天,看梨花是一种享受,怜香惜玉的陶醉。秋天,看红叶也是另外一种享受,对丰收的陶醉。 在木口北沟,一沟的柿子树到了秋天,鲜红的柿子叶,铺满了满山遍野,真正的史万山红遍。秋风无情的扫走了柿子树鲜红的叶片,留下的仍然是红彤彤的柿子。满树的柿子,光鲜润泽,让你垂涎欲滴。在寒风中,颤微微的,让你浮想联翩。 牛圈村的柿子,叫做磨盘柿。有一条益痕深而明显。位于果腰,将果实分成上下两层呈磨盘状,所以叫做磨盘柿。如果在八月十五没盘是成熟的季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面对晶莹剔透,状美似明月的没盘式坐在院子里赏月,月色如水,分享着大自然的恩赐,象征着圆圆满满,红红火火,柿柿(事事)如意。既是一份儿欢喜,更是一份儿惬意。 柿子的吃法儿很讲究。白露节过后,把柿子摆放在缸里,用温水泡上七八天,就可以去掉涩味。吃起来就会清脆香甜,美不胜收。在冬天,冰碴儿的冻柿子,就像天然的冰激凌,吃起来,不同凡响。围着火炉,吃冻柿子,别有一番风味。 木口的柿子产量极大,上千棵大柿子树,每一棵树都要产上千斤。白露节过后,是柿子的采收季节。一筐一筐红彤彤的柿子,从木口运到村里,又从村里运往四面八方。 那个时候,运输主要靠驴。上百头驴,驮着红彤彤的柿子,从木口出发,哩哩啦啦,到村里,十几里地,蔚为壮观! |
十七、大核桃树 清清河水出了马鞍山山口,在牛圈村西形成了你一个冲积扇,面积有四、五百亩。北、西、南三面都是山,东边是丘陵,是一个典型的盆地。因为在牛圈村西,习惯称他为西河盆地。西河的土地是沙土地,适合种植主要的农作物,因为他跑水漏肥。最适合种植的就是白薯、土豆、花生一类的。由于土壤的通透性好,白薯和土豆儿、花生的质量好于其他土地,产量也高。西河有两多,一个是核桃树多,另一个是大口井多。因为清清河穿西和盆地而过,所以这里水脉相通,只要挖下去一丈,就开始见到水。所以到处都是大口井。 西河盆地上,核桃树最多。大大小小的核桃树,有上万棵。几百年的老树,是多达上千棵。老核桃树,二三十丈,灰白色的是树皮纵向浅裂,枝繁叶茂。核桃树最喜欢肥沃湿润的沙壤土。核桃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喜肥喜水喜阳光。西河这样的冲击平原,最适宜生长。核桃树庞大的根系,耐寒,抗旱,抗盐碱,抗病虫。只要水肥充足,其他管理很粗放。在山洼、水畔,土壤深厚的地方生长的最好。 每年白露过后,是核桃的丰收季节。采收核桃,使用大竹根把核桃打下来,然后在收集成堆,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青皮自然脱落,再日运回来。核桃不能在阳光下暴晒。要在阴凉地阴干,以防出油,因为核桃脂肪多,油性大。 西河有一棵大核桃树,在西山和北山的夹角处。真可以说是一棵参天大树,远远看去,直插云霄。占地面积也很大,一棵树足足占了有五亩地,独木成林。到了秋天打核桃,十二个人打核桃,谁也碰不着谁。因为树高数大,中午吃饭,敲梆子。听到梆子声下树吃饭。下树有早晚,所以,中午吃饭不聚齐,各吃各的,吃完接着干活儿。每三天傍晚收工,敲梆子。听到梆子声下树、聚齐、回家。过了三天,晚上收工,工头一点人数,少了一个人。找了三天三夜,最后在树尖儿上,找到了他,人已经饿死了。原来,有点耳背,又很实诚,定好听到梆子声下树吃饭,他一直没有听到梆子声,连续三天一直没有吃饭,自己给饿死在树上了。从此以后,打核桃的人,必须是耳聪目明,以免悲剧再次发生。 这一棵五百年的大核桃树,每年产下的核桃,能装七十二个驴驮子。吃了这颗大核桃树产的核桃,老年人延年益寿,小孩子聪明伶俐。每年牛圈村李家,都把这一部分核桃单独处理。一部分送给全村的老年人,另外一部分送给李家峪村的老年人。 这是一个美好的传说,在十里八村,这种传说去不同的村,不同的树种,传说类似。是一种古老的传销方法。这种传说,给果品蒙上了神奇的色彩,有利于销售。一种普通的水果,经过这种传说,传的功效神奇,不但好卖,而且可以卖一个好价钱。充满了智慧。 |
十八、大榆坨 马鞍山是由一个一个山峰组成的。其中有一个座山叫做大榆坨。 马鞍山的每个山峰,姿态各异,都以陡峭,尖耸,俊秀为多。大榆坨以它的平淡无奇,山顶平缓,而隐没在群山之中。满山遍野的榆树,是他名字的来源。 陡峭的群山中,平缓低矮的大榆坨,实在是不起眼儿。但平缓开阔的山顶,和其他山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你不得不注意它。大榆坨山顶,没有一棵树,红羊草,白羊草混杂生长,红彤彤的山丹丹,蓝色的飞燕草、桔梗,金黄色的金针菜,紫色的甘野菊等等,随着微风飘乡,绚丽多彩。漂亮的山鸡,展示着瑰丽的羽毛,时而奔跑,时而振翅起飞起。洁白的野鸽子,在蓝天草甸之间盘旋。这是一副天然的画卷。 在夏天,清风送爽,野草飘香,鲜花浪漫。矗立在这高山草甸之,上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环视群山,你会陶醉在这大自然里。冬天,在崇山峻岭中,一片平缓的山顶,覆盖着白雪皑皑,看大地银装素裹,晶莹的雪花漫天飞舞。会使你的心灵无比的圣洁、宁静。 最美的还是春天,各种山花争奇斗艳,满山遍野的榆树,挂满了,一串儿一串儿的,随着春风摇曳,散发着春的气息。如果你饿了,撸一把榆钱儿,放在嘴里,吃进去。那一份香甜,让你回味无穷。不仅看到了春天的美景,而且还享受到了春天的美食。那种自然的芳香,会成为一种不可磨灭的回忆,隽刻在你的心灵深处。 在马鞍山的群山中,各种植物葱茏繁茂,野生动物也穿梭不停。你不但是它们美好的家园。更是它们栖息的乐园。每一座山峰,都会有一种优势的野生动物。大榆坨的主人是一群狼。 大榆坨的狼群,由几十只狼组成,凶悍无比。白天它们大摇大摆的在树林中穿梭。追逐者各种猎物。野兔、松鼠、山鸡各种野生动物,成了他们的美食。大榆坨漫山遍野的榆树。养育了成群结队的山羊,野兔,松鼠,山鸡等小型野生动物,所以狼群的食物非常丰富,把他们养得又肥又壮。夜晚,狼群无数只绿的发光的眼睛,阴森森,伴着他们的嚎叫声,恐怖异常。 从牛圈村往上看,在夜色的笼罩下,北山上无数道绿光在扫视,他们居高临下,俯瞰着良乡平原。嗷嗷的嚎叫声悠远深长,响彻夜空,回荡在群山之中。很长时间,人们都远离北山,远离大榆坨,远离这群饿狼。 晚唐末年,战火连绵不断,民不聊生。华北平原连年干旱,广大人民吃不饱,穿不暖。饥寒交迫的人们,组织了一支猎户队,以打猎为生。频频传来猎户被狼群攻击的消息。狼虽然渐渐少了。猎户的队伍几乎绝了种啊。狼群更加猖獗了。大榆坨的榆树,很多被旱死了,更多的时被虫子给吃干净了。小型的野生动物没有了食物,渐渐稀少了。狼群也就了没有了食源。 狼群变成了饿狼,走出了群山,今天祸害了这个村,明天又祸害了那个店。整个良乡平原,家家闭户,村村点火,人人自危,鸡犬不宁。各乡各村,联合起来,与这群饿狼展开了人狼大战。最后把他们又赶回了山里。他们依然占据着大榆坨。 近几年,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群山又显现了往日的生机。从高山上,下来了一只斑斓猛虎,由北向南,游走在群山之中。到了大榆坨,与群狼对峙。最终,吓跑了狼群。这里又成了老虎盘踞的根据地。 老虎,不甘寂寞,经常下山,进村。今天叼走了一只羊,明天狗叼走了一只猪。刚刚赶走了群狼,又来了一只猛虎。这个时候,牛圈村的李家二少爷李武胜胜,刚刚出师,身怀绝技一身的好武艺。年龄在十五六岁,正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凭着他的血气方刚,怀春钢刀利刃,不告诉父母,也不和邻里打个招呼,趁着夜色,一个人就摸进了山里,为何老虎单打独斗一绝高低。 李武胜在大榆坨转了三圈儿,也没见着猛虎的踪影。李武胜不甘心,大榆坨上下搜查了个遍。还是没有老虎的影子。这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在大榆坨顶上,盘腿打坐,静心凝神,静等老虎出现。就这样等了两天两夜,还是没有等到。他灰心丧气的下了山。一进村儿,王夫人,牛和等涌上前来,问这问那。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句话也不想说。狼吞虎咽的吃点儿东西,倒头便睡,就睡了一天一夜。等他醒来,窗外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十里八村的人们,奔走相告,“牛圈村李家二公子李武胜,赤手空拳赶走了老虎。”有的送来了牌匾,有的投了拜贴,上面镌刻的全是赞美之词。 二公子李武胜,为了自己的荣誉,为了乡亲们的安危,每天都要大榆坨,在大榆坨山顶,踢一趟腿打一趟拳。这里,成了他的练武场。 有一天,乌云密布,大雨磅礴,一道闪电划破了天空,轰隆一声巨响,一个炸雷把大榆坨顶打开了,山顶出了一个巨大的坑。这个大坑直径有几十丈,深不见底。从坑里喷着火舌,滚滚浓烟直冲云霄。引来了十里八村的人们围观。 李武胜扒开众人,来到坑口,跳下坑去,沿着坑壁往下一探究竟。不一会儿,透过浓烟,见到了坑底,一条暗河露了出来。坑壁上,有一个宽敞的大洞,洞顶悬挂着光怪流璃的钟乳石,晶莹剔透,千姿百态。李武胜被这景色惊呆了。 马鞍山属于碳酸性石灰岩,在群山中,熔岩洞分布很广,由于当时科学知识有限,只是不为人所知。 |
十九、臭水沟(一) 药王显灵 臭水沟,是牛圈村最北边的一条沟。从清清河向西北延伸,长20多里。这条沟又长又深,沟的两侧山上,除了香椿树,就是枣树。沟底一条小溪潺潺流过,小溪的两岸全是臭椿树,所以这条沟才叫臭水沟。不是因为有臭味儿,而是因为臭椿树而得名。沟深山高,是这条沟的特点。因为沟深山高,植物的垂直分布很有规律。臭水沟的底部,以落叶乔木为主,臭椿、香椿、枣树、山杨树、榆树和柳树。阳坡,主要是酸枣儿,大枣树,阴坡主要是臭椿、香椿、山杨树。山腰以上,是各种壳斗科的植物,栓皮栎,辽东栎、蒙古栎和斛树。山顶主要是白桦树和红桦树。这是华北地区落叶乔木的典型垂直分布。灌木的种类很多,主要是胡枝子、荆条和柠条,小灌木主要是绣线菊,绣线菊的种类很多,多生长在岩石缝里,所以当地人称之为石蹦子,还有桔梗,干枝梅,蔷薇,玫瑰。开花儿了,草本植物数不胜数,有金莲花,山丹丹的花,黄花,大花飞燕草。红山羊草,白山羊草,羊胡子草,苔草各种杂草应有尽有。远志,柴胡,半夏,打盆打碗,白头翁,铁线莲,鸢尾,射干,黄芩等各种名贵的中草药满山遍野。蟒蛇,草蛇,各种毒蛇经常在草地中穿行。蝎子、蜈蚣、蜥蜴、穿山甲等等各种毒虫,也是属种类繁多。小型的野生动物,山鸡,稚,野兔,松鼠在林中上下跳跃。狐狸、獾、羚羊、山羊、狍子、野猪大型野生动物,也常在林中出没。 到臭水沟的人,主要是猎户和采药人。 臭水沟有两座庙,一座是山神庙,另一座石药王庙。猎户们主要集中在山神庙休息。采药人主要集中在药王庙休息。他们之间很密切,相互也有很多交流。还有一些人即使猎户也是采药人。他们见到野生动物就成了猎户,而平常就是采药人。不管是猎户还是采药人,他们常年在臭水沟一带活动。对山上的情况很熟悉,知道哪里有毒蛇,哪里有白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这些人都是一代传一代,口口相传,几代人积累的经验,保护他们在臭水沟生存。他们训练有素,体魄强健,身子灵活,羊肠小道儿中穿梭,上高山如履平地。他们也很有本事,最大的本事就是辨别方向,计算时辰。无论是在茂密的森林里,还是连阴天,他们都能够正确的找到方向,准确的把握着时间,他们确定的时辰更是准确无误。 李明家中几代人都是在臭水沟的采药人。他在这里采药也有几年了。他最拿手的就是捕蛇。不管是莽蛇,草蛇,还是各式各样的毒蛇,他都可以轻易的抓到。这些毒蛇,见了他就像面条儿一样松软。虽然他们身上有剧毒,是不可多得的名贵药材。他最赚钱的,还不是抓蛇,而是抓蟾蜍,蟾蜍有一队毒瘤,每当人们碰到他就会分泌毒汁,把它们收集起来,就是最名贵的药材,冰片。 有一天,从山上采药归来,已经是中午时分。李明进了药王庙,在石墩上坐了下来,一手拿着干粮一手拿着水壶,一口干粮一口水的吃起了午饭。常年在山里的活动,形成了他特别的好的眼力和听力。正在吃饭之时,忽然听得庙外有动静。他收起干粮,站起身,走出了庙门。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手提药铲,看着他微笑。 李明走到老人跟前,问:“老人家,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老人打量打量他,手捻胡须,默默的微笑。指着河边的一种植物,说:“后生,这种常用的药材,你怎么不采呀?” 李明说:“这种远志,山上到处都是,卖不出好价钱。” 老人摇了摇头,说:“小伙子,没有贵贱之分,一副药有几十味药材,相互作用形成药效,吃了哪一味也不成。只要是对症下药,主要才不贵重?”,老人又看了看他,语重心长的说:“采药人和医生一样,都是救死扶伤。所以不能把利益,价钱放在前面。” 李明羞红了脸,张了张嘴,想说有什么也说不上来。 老人接着说:“还说这远志,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草药,安神益智,却痰,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智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等等症状。” 李明仔细的听着,不时地频频点头。老人又说:“远志“去心、去骨、去木”方可入药。” 李明问:“有什么好的药方吗?” 老人说:“有几个方子,你可以记下。” 然后老人传授给李明几个典型的古方。我们抄录一方于下:心气不足,五脏不足,甚至忧愁悲伤,头晕目眩:菖蒲,远志(去心),茯苓各二分,人参三两。以上四味,捣碎,过筛,服方寸匕,后食,日三,蜜和丸如梧桐子,服六、七丸,日五,亦得。(定志小丸)。 李明,还是天天采药,每天到药王庙前,听老人教导,从认药,泡制,制药,对症下药,古方药理,望闻问切,治病救人。日月如梭,往事如烟,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老人教的,循循善诱,李明学的如醉如痴。 有一天,老人对李明说:“小子,我乃神农氏是也。每天见你上山采药,勤劳勇敢。每天到我药王庙,这种我恭恭敬敬地磕头。我观你有用药的慧根,所以与你讲解三年。现在,你可以,坐诊行医,悬壶济世了。将有大事发生,希望你临危不乱。”说罢,飘然离去。李明三年潜心学习,与老人日日相见,如今才恍然大悟。 从此,李明在牛圈村开了个药铺,有人看病就行医。没人看病,依然上山采药。 有一天,牛和找到了李明。一直把他领到牛圈,指着一头牛说:“这是一头奶牛,产奶量最大。这几天,不爱吃草,更不让人挤奶。乳头肿大,一定是得了病了,你快给看看。” 李明犯了难,因为他从来没给畜生,看过病。也不好推辞,于是,他走上前去,绕着牛转了几圈儿,他对牛和说:“你放宽心,不是什么大病,用几服药就好了。” 李明回到药铺,按着要王的指引,用远志烘干,捣碎,成粉末状;再用温酒调制,过筛。药汁,给牛贯下,药渣子敷衍在乳头。如此这般,三天就见好了,五天就打好了。 李明的声望,日渐增长,声名远播,赶来求医问药的人越来越多。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背生溃疡大疮,患处已经烂的都可以看到骨头了。李明一见,用远志放入淘米的水,浸泡,洗净,去心,研细。每服三钱,以温酒一杯调制,青汁饮下,药渣敷患处。不出十日既好。李明用远志,可谓得心应手。 |
二十、臭水沟(二) 臭水沟的传奇,让人不可思议。神农氏遍尝百草,跑到药王庙显灵,一个普通的采药人,李明成了一代名医。李明神手用远志,悬壶济世,声名远播。这听起来是一个神话。 臭水沟的香椿更是传奇。 香椿作为美味佳肴,早就上了,古老的餐桌。香椿作为楝科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大江南北。中国人食用香椿久已成习,据说可以追溯到汉代。香椿芽营养丰富,并具有食疗作用,主治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痢疾等。 香椿品种繁多,日香椿初出芽孢和子叶的颜色不同。基本上可以分为紫香椿和绿香椿两大类。臭水沟的香椿,是红油香椿。因为香椿芽,紫红色且油光放亮而得名。 臭水沟的香椿,因为汁多味香而闻名。被历代皇族定为贡品。有一年,大辽朝庭要摆丰富的香椿宴会,命令良乡县令,采集香椿,押解进京。良乡县令,组织了上百个驴驮子,用重兵押解。 良乡县令的反常举动,惊动了大宋的卧底,不知道传递有误,还是有意为之。宋朝的一支奇兵,突然出现,袭击了香椿驮队。押着驮队,出了良乡,穿过涿州,直下保定府。一驮队的臭水沟红油香椿,被宋朝劫掠到了去大东京汴梁。成了大宋皇宫里的美味佳肴。 驼香椿的驮队被大宋军队掠走的消息,迅速上报到了大辽朝挺。贡品被劫,颜面皆失。大辽皇帝,派出大将耶律光统帅5万精兵,追击香椿。涿州与宋兵交战。辽兵凶猛彪悍,双方一接触,宋兵丢盔卸甲,望风而逃,辽兵不费吹灰之力,夺回来涿州,南下包围了保定。 宋朝急忙派使臣到大辽,双方订下城下之盟,宋朝赔礼道歉,保证今后绝不在抢劫大辽宁的贡品,并割让涿州。香椿之战,以宋朝损兵折将,割让涿州而结束。 良乡县令,又紧急征调一批臭水沟的香椿,星夜送往皇宫。 鉴于香椿之战的辉煌战果,而且及时补救,又送来了一批香椿,没有耽误香椿宴会。良乡县令,功过相抵,免予追究。 作为佳肴美食,宋朝的大才子苏轼盛赞说“春木实而叶香可啖”。在他的《春菜》中有“岂如吾蜀富冬疏,霜叶露芽寒更”的佳句。香椿除了是美食,还是一味儿不错的中药。树皮、树根、树叶和果实,皆可入药。 椿白皮:苦、涩,凉。除热,燥湿,涩肠、止血,杀虫。用于痢疾,泄泻,小便淋痛,便血,血崩,带下病,风湿腰腿痛。 香椿叶:苦。平。消炎,解毒,杀虫。用于痔疮,痢疾。 果实:辛、苦、温。却风、散寒、止痛。用于泄泻、痢疾,胃痛。 正是: 臭水香椿美佳肴,大辽贡品被截跑, 宋兵被困保定府,损兵折将添烦恼, 赔礼道歉不管事,割让涿州才罢了, 古今多少事蹊跷,香椿之战最奇妙。 |
二十一、李家峪村 牛圈村李家,北迁已经十年了。 刘夫人约了王夫人,请管家牛和共同商议家族之事。刘夫人说:“自北迁以来,我们上下努力,齐心协力,牛圈村李家已经稳定下来了。要想在这里生根发芽,有几件大事,我们三个人要共同拿主意。” 牛和问:“哪几件事?” 刘夫人说“第一是要续家谱。如今官府的管理越来越严,我们要把来历说的清楚。确保我们牛圈村李家的安全。” 王夫人说:“这件事最重要。现在大辽朝挺,用汉人对付我们汉人,燕云16洲的汉人更是加强了控制,如果我们来历不明,潜在的危险越来越大,续好了家谱,确定了来历,我们就可以大大方方的生活。姐姐是不是有了想法?” 刘夫人说:“我们姓李,向东十里有个李家峪村,他们也全姓李。听说他们是太原李家,天后武则天登基以后,受到武三思的迫害,举家迁到这里定居。我们是同姓同宗,叙叙旧,说不定我们两家有家族的渊源。这还需要牛管家去做一做工作。” 牛和说:“如此甚好,我尽快联络他们,把事办妥。” 王夫人问:“姐姐,你说的第二件事儿呢?” 刘夫人说:“第二件事是你我的娘家。这点事要做的天衣无缝,必须把你我的娘家要确定。不这样,仍然潜伏着危险。将来你我的身份,有了疑点,第一件事儿办的再好,也会出纰漏。” 牛和说:“夫人说的极是,也想的很周全。我一定抓紧办。” 刘夫人接着说:“这两年事办完以后,最重要的是第三件事,就是我们牛圈村李家,要想发展好,就必须要定自己的家规。让子子孙孙按照家规行事,规范他们的行为,把我们李家发扬光大。妹妹,你说是不是?” 王夫人和牛和同时点头称是。 老管家牛和,奉了两位夫人的指示,拜会了李家峪村李氏族长。自称,受自家老爷的委托,寻根问祖。牛和说:“我家老爷在南方做生意,他爷爷是李家峪村人。但天有不测风云,不幸早年夭亡,我陪同两位夫人北归,寻根问祖。”于是,李氏族长查阅了家谱,确实在70年前,有一位族人南下做生意,至今杳无音信。牛和顺着他说:“我们家老爷,三代人多次北来,寻根问祖,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找到李家峪村。如今,我们在牛圈村落户,才找到李家峪村。”你氏族长,很高兴。又找来了村里几个德高望众的族人,经过商议,确定了牛圈村李家,是李家峪村李家第12代传人。双方选定了黄道吉日,准备让牛圈村李家认祖归宗。 老管家牛和,北车营大西沟刘家,为刘夫人确定了娘家;到窦店王家,为王夫人确定了娘家。其中有许多周折,不再赘述。 这一天是个黄道吉日,刘夫人和王夫人,率领牛圈村李家老老少少,来到李家峪村,到祠堂叩拜李家祖宗,认祖归宗。 然后,像李氏祠堂捐献了2000两银子。请李氏族长,和李氏家族商量,在修祠堂,续写家谱,明确写上牛圈村李家峪村李家第12代传人。 最后,由牛圈村李家出资,在李家峪村大排宴宴,欢庆牛圈村李家认祖归宗。李家峪村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刘夫人和王夫人的娘家,见证了认祖归宗的全过程。从此,李家峪村和牛圈村,来往越来越密切,共同形成了京西李氏家族。 |
二十二、家规 经过隆重的认祖归宗仪式,又经过几天庆祝的欢宴,牛圈村李家依依惜别的告别了李家峪村的族人,回到了牛圈村。 在诸事顺利的喜悦当中,每个人的心情,就像湛蓝的天空,浩瀚深邃。刘夫人和王夫人心里难得的踏实,老管家牛和更是心情舒畅,牛圈村的孩子们欢天喜地。牛圈村喜气洋洋,牛圈村的人们喜上眉梢,牛圈村的树上枝头站满了喜鹊。 刘夫人和王夫人,是牛管家一起茶叙。 聊天儿的气氛,从来没有过的轻松。他们谈天说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描绘了可以预知的明天。说着说着,转入了正题。 刘夫人说:“这一回,我们三件事办完了两件大事。趁着热乎气儿,我们也把第三件事办了吧。” 王夫人说:“姐姐说的对,趁热打铁,一口气儿把他办完了吧。” 刘夫人接着说:“立家规,过去找我们牛圈村李家兴旺发达。让后世子孙平安顺利!所以我想,第一就是我们的子孙只读书,不做官。现在,辽宋大战,生灵涂炭,官场上尔虞我诈,做官是最大的风险。但是要读书,明事理,有见识,才能目光远大,安身立命。” 王夫人说:“做官就要参加科举。现在的科举制,要填家谱,要填履历,我们这样人家这就是第一个危险。我们的家世,不便让外人知道。另外,契丹人占据着幽州城何燕云16州,对汉人防了又防,进入官场,一方面官场的争强好胜,另一方面是契丹人看不起咱们汉人。做官也不舒心官员。与其是为委屈的做官,不如堂堂正正的做人。所以,按姐姐说的,我们就定下,我们牛圈村李家的子孙,只读书,不做官。” 刘夫人说:“我想的第二条,是最不容易做到,但是,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从千里之外,到这里安家落户,靠的是乡里乡亲的扶持,我们应该感恩。所以我们的子孙,不扩家业。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做起来很难。扩大家业,就意味着买房子置地,如果年景好,不通过手段就不能就达不到目的。如果年景不好,就是会趁人之危。这些都不是善良之举。依据我们现在的家业,可以是一个富足的小康之家。好是子孙可以享受不尽。如果通过鱼肉乡里,扩大了家业,是我们这些善良之人想看到的吗?” 王夫人也郑重的说道:“姐姐想的长远,我举双手赞成。我们通过诚实的劳动,用我们的血汗,换来的收获,才能真正的享受丰收的果实。而且要教育我们的子孙,永远保持善良之心,要扶危济困。佛家说,种善因,得善果。我们李家积德行善,和乡里乡亲和谐共处。我们都子孙就会延绵不断,我们李家就会兴旺发达的。如果为富不仁,乡亲们的吐沫星子也能把你我们淹死。” 老管家牛和,认真的听着两位夫人的对话,心中暗暗庆幸,频频点头,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符和着:“是呀!是呀!—。好哇!好啊!—” 王夫人接着说:“为了不失本心,不丢善良,我提议第三条儿就是不经商。我们李家的子孙,只务农,不经商。俗话说无商不奸,为了争取利益最大化,商人不择手段,长此以往,就会失去本性,不再善良。这不是我们追求的结果。违背我们李家的宗旨。” 刘夫人说:“妹妹想的长远,我赞成!” 于是,请来了侯先生,立下了牛圈村李家第一份家规。 牛圈村李家家规 第一条,李家子孙只读书不做官。 第二条,李家后人要积善修德,扶助乡里,不败家业。 第三条,李家后辈只务农,不经商。 这个家规,既朴素又实际,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为了牛圈村李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制度保障。让牛圈村你家,开枝散叶,子子孙孙安康! |
23、祖坆与大枣树 牛圈村正北,马鞍山下,一片红土地,平整开阔,正中树立着一棵苍老的枣树。枣树前面,整齐的排列着一片石桌。显得肃穆庄严,石桌石凳,两边是一排苍绿的柏树。这就是牛圈村的祖坟。说是祖坟,没有一个坟头儿。 因为在村子正北,牛圈村的祖坟被人们称作北坟。北坟是一片开阔地,为什么只有一颗大枣树,而没有一个坟头呢?据说是牛圈村李家的祖先,立下的规矩。 两位太夫人刘夫人和王夫人百年之后,按照他们的遗嘱,没有葬在李家的祖坟,而是葬入了李家峪村李家的祖坟。他们的儿子,是牛圈村李家第一代男人,也就是李家的两位老祖宗。为了纪念两位太夫人,和老管家牛和,立下了规矩。牛圈村李家的祖坟选定北坟。栽了一颗大枣树,象征着牛圈村李家枝繁叶茂,子孙满堂。晚辈们,面对大枣树祭祖,不但要祭奠列祖列宗,更不能忘了刘、王两位太夫人,同时,追思恩公牛和。 牛圈村的李家,从第一代开始,就感恩戴德。不仅对自己的母亲充满了怀念。而且吃水不忘挖井人,义仆牛和,充满了感恩之心。是牛圈村李家后代的楷模。 枣树,枝繁叶茂,结的枣儿数不胜数,象征的李家子孙绵延不断。枣树适应性有性强,象征着李家扎根在牛圈村。枣树旱涝保收,无病无虫,象征的李家,不怕艰难险阻,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所以在祖坟,只栽一棵大枣树,有纪念意义,又有象征意义。成为北方,京西李家的共同祖宗。 |
这是一部中篇小说,根据这部小说,楼主写了一部长篇的章回小说,《浅山神话》有兴趣的涯友们,可以百度一下,很精彩的哟。 |
嗯,这个小说,还是没有人看呢。 |
真的是很孤独啊。 |
粗心大意酿造了一个笑话. |
山村野史 第1回 引子 未定都城先定坟,道衍和尚做忠臣 诗曰:太祖皇帝创大明,一世英明也驾崩。 永乐皇帝赢靖难,国都搬到北京城。 这首诗是说,明太祖朱元璋,创立了大明的千年基业。到了临终之时,把自己的皇位传给了孙子,引得天下大乱。 1399年(建文元年)六月,燕王府护卫百户倪谅告发朱棣谋反,朝廷下令逮捕燕王府官属。都指挥张信暗中向朱棣报信,朱棣听了道衍和尚的建议,便决定立即起兵,并以诛杀齐泰、黄子澄为名,号称奉天靖难。道衍则辅佐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 同年十月,朱棣袭取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南军主帅李景隆趁机围攻北平。道衍指挥将士守卫城池,击退南军的进攻,又在夜间将士兵用绳子吊出城外,与朱棣的援军内外夹攻,大破南军。李景隆、平安相继败退。 1400年(建文二年),朱棣围困济南三个月,难以破城。道衍让人传信给朱棣,道:"将士已经疲惫了,还是班师吧。"朱棣于是退回北平。后来,燕军又在东昌(今山东聊城)战败,大将张玉战死,朱棣再次退军。 当时,朱棣本打算稍作休整,但在姚广孝的极力劝谏下,继续进军,击败盛庸,攻破西水寨。后来,道衍对朱棣道:"不要去攻打城池,应迅速直取京师。京师兵力单薄,一定能攻克。"朱棣采纳他的建议,在淝水、灵璧连败南军,并渡江进入京师。 1402年(建文四年),朱棣称帝,是为明成祖。 你说这道衍是谁?俗名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暗,号独庵老人、逃虚子。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三教, 与明初儒释道各家学术领袖都有不错的关系。成祖继位后,姚广孝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被称为"黑衣宰相"。负责迁都事宜,一手规划今日北京城布局。 道衍和尚,领了圣旨,赶回北京,来到了京西定都峰。他睁开三角眼,俯瞰华北平原,环是京西群山,调动了风水罗盘,看到飞龙浮现。他闭上三角眼,暗暗的掐指计算,一分洋洋得意,一丝细细的盘算,让他看到了大明,稳固的江山,传承百年。忽然间,他又睁开了三角眼,手指停住了掐算,目光只看西南。除了明朝清晰的龙脉,压住了元朝的气数,但是有一丝微弱的龙气,在西南隐蔽。他一阵错愕,惊出了一身冷汗。这西南的龙气,虽然隐蔽,还是没有讨过他精湛的技术,精密的掐算。 他仔细观察着地形,西南有一座山,有两个山顶,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双尖山。他赶紧拿过地图,西南部,那座山叫做双尖岭,沿着双江流顺流而下,太行山形成环抱之势,并在山前形成了九龙汇聚的景象,分明是一个龙兴之地。 地形已经明白的告诉了他一切,明朝虽然飞龙在天,仍然有两股龙气,已知明争暗斗。北方元朝,虽然还有些残弱之气,但是气数已尽,不会对大明有严重的威胁。破解的关键就是定都北京,用大明朝兴旺的龙气,就能够破解元朝的威胁,虽然还会有曲折,但是动不了大明的根本。倒是这一股暗藏在西南的龙生之气,让他更加警惕。从地形来看,九条山脉汇聚在一个点上,形成了明显的龙兴之地,我想不被大明构成威胁,一定要想方设法进行破解,才能够保得大明江山,千年稳固万事流芳。 他在地图上,做了一个明显的标记,这个标记下面压的就是一个村——牛圈村。 他默默的回到庆寿寺,开始了对北京城的设计。 同时他起草了一份奏章,上书明成祖永乐皇帝,在自己百年之后,要求把自己的坟地选在牛圈村。奏章没有提是因为什么原因。他一直把这个奏章藏在身边。 1418年(永乐十六年),姚广孝病重,不能上朝,居住在庆寿寺中。成祖数次前去探视,赐金唾壶,并问他有什么要求。姚广孝说道":僧人溥洽被关在牢里已经很久了,希望能赦免他。"溥洽是建文帝的主录僧。当初,成祖进入南京,有人说建文帝装成僧人逃走了,溥洽知道这件事,有人则说建文帝藏在溥洽家里。皇上便以他事为由禁锢溥洽,而命给事中胡濙等到处寻找建文帝的下落,一直都找不到,溥洽被下狱已有十余年。直到这时,成祖答应了姚广孝的请求,马上下令将他放出来。姚广孝叩首拜谢。然后他从身上拿出来他早已经准备好的奏章,请求把他的坟地选在牛圈村。明成祖恩准了他的请求。 不久,姚广孝病逝,终年八十四岁。成祖废朝二日,以僧人的礼制安葬姚广孝,追赠他为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赐谥恭靖,赐葬于房山县东北,还亲自为他撰写神道碑铭,并授给其养子姚继尚宝少卿的官职。 姚广孝墓塔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牛圈南,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为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高约33米。塔前立有明成祖朱棣"敕建姚广孝神道碑"一座,碑立于宣德元年(1426年),高4米,宽1.1米,厚0.33米。 须弥座塔基束腰部分雕寿字纹和花卉,四正面雕假门,四侧面雕假窗。正面门楣之上嵌方石一块,其上楷书:"太子少师赠荣国恭靖公姚广孝之塔"。塔身往上是九层叠涩檐,各角均悬铜铃,风吹作响,声音悠扬。墓塔整体结构匀称,塔身上的花卉图案别致,且雕刻精细。整个塔身轮廓清秀而挺拔,充分体现出明代塔的建筑风格。 正是: 机关算尽保大明,生做功臣死做神, 唯有道衍一和尚,生生死死做忠臣。 且说牛圈村是怎么来的?请听下回分解。 |
第2回 山村京西五十里,千年溯源有传奇 诗曰: 南唐后主真风流,美妙词句万世留, 大好江山随风去,拜了义仆情托孤。 京西50里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叫牛圈。牛圈村,全村都姓李,传说是南唐的后裔,还有这样一些传奇??? 话说1000多年以前,南唐是五代十国中的十国之一,是十国中版图最大的国家。最强盛的时候达到了36个州。地域广褒,经济发达,定都金陵,改名江宁。在动荡的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占据了江南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实际上成为当时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南唐高度重视恢复和发展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桑、茶和水果等多种经营为辅。这是著名的稻米之乡,扬州,泰州,楚州和泗州等地广种稻米,产量高,品种也进行了改良。江南地区,北方的小麦已普遍种植。桑树栽植遍及江淮,桑植遍野,国富民强。 为了自保,中主李璟向后周柴荣称臣,尽献江北,偏安江南一隅。后主李煜登基,复都金陵,在明处臣服于宋,暗中加紧备战。他是先帝的六皇子,因太子早亡,他才当了皇帝。他风流倜傥,诗词歌赋无所不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是江南第一大才子,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都有很深的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形象生动,感情真挚,风格鲜明。在我国文学历史上,特别是五代词中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好人不一定是个好皇帝,文学奇才不一定能当好领导。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可以说是一个昏君,在治国理政方面,乏善可陈。在军事上更是一塌糊涂。南唐的大好河山,就葬送在他们父子手里。 宋太祖赵匡胤,扫平了北方,环视华夏,南唐成了他眼中钉肉中刺。唐后主李煜,虽然臣服,占据了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让赵匡胤吃不香,睡不着。于是他找到军师。定下了大计,派大将曹彬率兵10万,直扑南唐。宋开宝7年10月,大军顺利渡过长江。经过彩石,秦淮河,碗口三战,南唐屡战屡败。宋开宝8年,金陵城破,李煜投降,南唐灭国。 就在金陵城破的前一天晚上。李煜找到太监牛和,又找来两个刚刚怀孕没有名分的宫女。李煜向两位宫女介绍了牛和。又像牛和介绍了两位宫女。太监牛和认识两位宫女,一个是皇后身边的刘婉君,一个是皇上身边的王春花。牛和是大太监手底下皇上身边的贴身太监。李煜指着两个宫女说:“这两个宫女,怀了龙裔,虽然没有名分,但都是朕的妃子,你要好生照看,趁着夜色,把他们带出皇宫,为我保留后代,为李家留根!” 牛和连忙跪倒,磕头如鸡捣米一般,说:“承蒙万岁爷信任,奴婢万死不辞,一定保护好娘娘和两位小殿下,以报答皇上这么多年对老奴的知遇之恩”说完,又磕了三个响头。 李煜已经心急如焚,焦急地说:“牛公公不要多礼,你们三人赶快逃命去吧。” 牛和起身带着两位妃子急急忙忙出了宫门。先是向南,到了扬州,又从扬州向北绕过金陵,渡过长江北上。三人换了便装,伴做父女,晓行夜宿,克服了千难万险,一路北上。过去的妇女长一双小脚儿,用三寸金莲走上几千里,真是难为他们了。更何况两位宫女都身怀六甲,行动不太方便,越走肚子显着越大,越艰难。 牛和是北方人习惯走旱路。但是他带着两个小脚女人,而且是怀了孕的女人,既不能快走,也不能慢走。快走,怕引起人的怀疑。慢走,怕被追兵赶上。真是左右为难。他们为什么不躲着宋军走?而是向北迎着宋军走呢?牛和的原因有三,一是牛和是北方人,对北方的地理环境熟悉。有利于长期潜伏。二是最危险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宋军以为南唐的眷属都要向南,不会想到有人向北逃跑。这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也是最安全可靠的,特别是他们的目的地并不是在大宋停留,而是要到大宋以北的大辽。因为牛和的老家就在大辽的南京幽州。三是南方战火连天,连年战乱。北方大辽已经安定下来。适合居住。!而且大宋鞭长莫及,他们进不了大辽抓人。 一路想一路走牛和等三人也不敢半刻停留。简短捷说,他们渡过黄河,迂回到山东,进入河北,过保定府,穿涿州到达良乡,在马鞍山下安了家。 牛和为什么选择马鞍山下安家呢?是因为他对这一带很熟悉。这里离他的老家怪村很近。小时候经常和大人在这里玩耍。为了保险起见,牛和到良乡请来了薛神仙。这个薛神仙是远近闻名的风水先生。在良乡,房山,幽州城都有一点儿名气。请他来看风水,心里多少有点儿安稳。 薛神仙姓薛,名良,外号赛诸葛,是一个破落的老秀才。平常就以看风水为生。找东家串西家,走村串户。今天给这家看房,选宅基地。明天给那家和姻缘批八字。后天要给那家看阴宅。上梁修路,垒墙,上瓦,为了糊口,什么都干。 薛神仙跟着牛和,来到了马鞍山下。他一下子被这里的风水惊呆了。 他手捻胡须沉思不语,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地,左边看看、右边看看。小眼珠上下翻滚滴溜乱转,一会儿手搭凉棚抬头远望,一会儿低头沉思不语。一会儿拖着你拖着罗盘辨别方向,一会儿用步度量长短,折腾了半天也没有说出所以然。在一边儿牛河焦急地等待着。 薛神仙终于开了口,说“老弟,这个地方儿我怕你镇不住哇。” 牛和焦急地问“老神仙,怎么讲啊?” 薛神仙,故作神秘,慢条斯理地说“此地乃是龙潜之地,平常百姓人家是压不住的。” 薛神仙看了看他,又接着说。“你看,北面马鞍山巍峨耸立,西边独角岭遥相呼应,青青河谷夹在两山之间。两山夹一水,有山有水,山清水秀,风景如画。靠山有运,有水聚财。左青龙右白虎,马鞍山是佛门净地,龙脉清楚。真是一个好地方啊!我们一般百姓人家是不选这个地方的。之所以主家想把这个地方让给你,一定是他们镇不住了。我要提醒老弟,千万小心。不要破了财,遭了灾。俗话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该说的我都说了,只当你的参考,最后还是要由你来决定。” 牛和听了他这些话,心中暗暗窃喜。心里的话,没有比这个地方再合适的了。他哪里知道牛和带的是皇上的两个妃子,而且都怀孕龙裔,正是要找龙潜之地安家。“老神仙,我初来乍到,想找一块儿地不容易,这块儿地方我们就得住下去。您看看在这儿建村,水怎么找?井怎么打呀?” 薛神仙不解的看了看他。一般人家如果要听他话说到这份儿,一定不会选择块地的。他看了看牛和一个男人带了两个怀孕的小妾,也没有别的办法,有一小块儿地安身就不错了。他从心中理解了。 薛神仙先选了宅基地,又选了井位,确定了开工的皇道吉日。牛河跑前跑后伺候着,一会儿递水,一会儿点烟,殷勤无比。就这样忙忙碌碌折腾了三天,才算完事儿。薛神仙得意洋洋地拿着十两银子,走了。 牛和先找来主家签了买地买房子的契约。然后,按照薛神仙的指引,牛和雇了长工,买了丫鬟婆子,开始建房建院子,铺路搭桥,建设牛圈村。 牛和先后在七个事主手里买了地。北到臭水沟,南到青龙头西到西河边,东到西庄店,方圆30里都成了牛圈李家的产业。一条清清河贯穿南北,北靠马鞍山的极乐峰,西边与独角岭遥遥相望。大小几十条沟,十几座山,几百垧土地,花费了几千两白银。剩下金银珠宝,找了一个罐子,埋在了地下。 在当街芯新修了东西两院。一个院子请大太太刘婉君住,一个院子请二太太王春华住。俗话说,土木工程不可擅动。当年2月底到的牛圈村,经过俩月的折腾,才修好了,东西两院。 建的房子就是当地的民居是石板房。这个地方最多的就是石头,所以建房主要石头,墙都用石头垒成的。上梁、上檁、钉椽子、铺荊笆。这个地方的人盖房不用瓦。用当地产的青石板瓦房。离牛圈村向西20里地,有一个村子叫河北村。河北村盛产青石板。牛和雇了几辆大车拉回来青石板。又请当地的土瓦匠在房顶上铺上石板儿。房子就算盖好了,又请长工脱土坯,搭起炕。外墙清灰勾缝儿,里墙白灰抹墙。正房五间耳房三间。两个整整齐齐的三合院。四方的院墙,一砖到顶的门楼,两扇红漆大门。方方正正的院子。院子里面种上了柿子树,核桃树。院子的外种上了槐树和榆树。窗子前面点缀上了熟季花。 牛圈村基本建成了。 正事: 辗转千里为报恩,建了美丽小山村。 龙兴之地有伏笔,成就大事靠子孙。 传奇故事还在延伸,后事如何,下回分解。 |
第3回,两位主母是宫女,美好年华竞思春 诗曰:一个是小家碧玉,一个是大家闺秀。 身怀六甲怀龙脉,皇宫内院竞风流。 话说牛和带出来是俩个没有名分的宫女。年纪比较大的叫刘婉君,小的叫王春花。 刘婉君出生在金陵的一个商贾之家。父亲是一个丝绸商人。金陵城中心最大的绸缎庄就是刘家的。刘老爷在金陵是很体面的人。他不但是个商人,而且是个里正。街面上大大小小的事务都归他管。出入金陵府,如履平地。 在那个年月,重农轻商,商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并不很高。南唐社会,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像刘老爷这样的人,开始参与朝堂上的一些事物。刘老爷一个相好的,做官做到了户部尚书。唐开国,与民休养生息,社会繁荣,经济发达,万象更新。 到了中主李景时期,由于北周进犯,委曲求全,长江以北全部割让,南唐经济支柱的盐业生产拱手送给了北周南唐经济直线下降,逐渐成了税赋最重底国家。老百姓家的鸡下了一只双黄蛋都得交税。名目繁多的税收,压垮了南唐的老百姓,人心思变。像刘老爷这样的大商人,也被压的喘不过气来。 刘小姐生在大户人家,是刘老爷最小的女儿。平常刘老爷最喜欢他,视他为掌上明珠。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顶在脑袋上怕歪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儿里怕掉了。刘小姐也是自幼习学女红。刘老爷专门请了先生教小姐识文断字,从女儿经学起,三纲五常,二十四孝,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才女。 为了攀附朝廷,为了免除赋税,刘老爷托人,忍痛割爱,把小小年纪的刘婉君送进了皇宫。 刘婉君进宫哪年11岁,因为他聪明伶俐,很快就做了皇后的贴身宫女。当时的皇后已经是小周后。小周后很受唐后主李煜的宠爱。天天在一起,歌舞生平,吟诗作画。唐后主李煜,为了讨得小周后的欢心。施展才华,填了一首绝世名词《菩萨蛮》: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夜无人语。 抛枕翠云光,秀衣闻异香。 潜来宫锁动,恨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赢得了小周后的青睐。大周后死了以后,小周后就当了皇后。 刘婉君进宫以后一直跟着小周后。经过几年的成长,刘婉君出落的落落大方。柳眉杏眼,鹅黄般的脸蛋儿,三寸金莲移动,有如风摆荷叶风姿绰然。唐后主李煜见了刘婉君,垂涎欲滴。因为他和小周后,形影不离,不得下手。 有一天,刘婉君奉小周后之命,给皇上送点心。 刘婉君进得门来,后主李煜看了看他,摒退了左右。刘婉君,赶忙端着点心,走到他跟前。他拿一块点心放在嘴里,一边嚼着,一边用火辣辣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刘婉君。他低着头,但身上已经感到的灼热。他忙把点心盘子放在几案上。转身就走。李煜一把抓着了他,顺势揽在怀里。 从此,只要一有机会,李煜就对刘婉君动手动脚。小周后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刘婉君一天一天的长大了,少女的心,也被风流皇上李煜招引的如醉如痴,五迷三道,魂不守舍。 近几天,战报频传,风声日紧,金陵城里鸡犬不宁,皇宫里内外人心慌慌。也是这几天,刘婉君的妊娠反应,一天重似一天。他就像热锅的蚂蚁,不知所措。 刘婉婷是大家闺秀,王春花是小家碧玉。 王春花的老家在江西。王家是江西有名儿的富户。王员外在九江是有名的乡绅。王员外在鄱阳湖畔有几千垧地。有一片上几百亩的水塘。其中有1000垧地是桑树,盖了宽敞的蚕房,雇了上百个长工,伺候这些蚕宝宝。王家每年有上万银子的收入。少一半儿都来自这些蚕宝宝。王员外见识很广,金陵,扬州的丝绸客人经常到王家来采购蚕茧。天下的许多不为所知的消息,源源不断地传到王员外的耳朵里。 王员外,还有一部分收入是稻米。靠着鄱阳湖,王家几千垧地,年年丰收。早春插秧时节,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上万好的人为王家打工。王家的管家就有上百口。或骑马或骑驴,在各村各店的佃户中有走,崔工收租。王家的粮仓方圆二里地,粮囤一个连着一个。 王家的鱼塘,更是奇妙,每年产的鱼上百万斤,金陵、杨州的客商络绎不绝。大大小小的鱼贩子来往穿梭。日进斗金。 鄱阳湖畔绵延几十里,全是王家的土地,水塘和产业。王家的孩子,你生下来就养在了蜜罐里。王员外现在有四儿一女,按照当地的说法儿,五儿二女才是大富大贵。现在,安人又怀上了。他日思夜想,想要一个漂亮的小女儿,凑成五儿二女,成就大富大贵,就心满意足了。 有一天,正在一个与几个乡绅攀谈。有一个仆人来找,说:“老爷,赶紧回家吧。太太给您生了一个宝贝闺女。” 王员外一听,喜出望外,急急忙忙的赶回家里。稳婆抱来了二小姐。他左亲亲,右看看,圆圆的小脸蛋,让他亲不够,爱不够。 从此,二小姐王春花就成了王员外的心肝儿宝贝儿。王员外到哪儿都想着自己的宝贝女儿。凡是小姑娘爱吃的,爱用的,爱玩儿的,通通给二小姐弄回来。真是是要星星不给月亮。 王春花也很争气,长得就像一个送福的瓷娃娃。人见人爱,小嘴儿特别甜,总是围着王员外叫着爸爸长爸爸短。王员外乐得大嘴叉都咧过了腮帮子。 王春花越长越漂亮,每年春天,哥哥姐姐们,都带他去踏青游玩。一片金黄的油菜花里,穿着红裙子的王二小姐,就像一个一只五彩的蝴蝶,翩翩起舞。到了夏天,和哥哥姐们一起坐船,荡漾在鄱阳湖上,穿梭在芦苇荡美,摇曳在一片的荷花荷叶中。 秋天,王员外带着小女儿到景德镇上。选了各式各样的瓷器,买了各式各样的胭脂,带着他逛了一条街又一条街。王员外在景德镇上有一做磁窑,烧制各种瓷器。王家的瓷器也是远近闻名。客商们把王家的瓷器卖到全国各地。王家是家大业大。每年秋冬,王员外都从乡下来到景德镇。王家大小也搬来景德镇同住。 平常王二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跟着母亲和姐姐嫂子们一同习学女红,描模打样,扎龙绣凤。心灵手巧的王二小姐,既会打盼儿,打结儿,又会裁剪成衣,缝纫衣衫。凡是女红,样样熟练、事事拿手。王二小姐九岁上,王员外专门儿请了老师,教导王二小姐识文断字,读经颂儒,学习文化。 二小姐王春花,在鄱阳湖畔长大,又在景德镇长了见识。越长越漂亮,高挑的个儿,粉如桃花的脸蛋儿,一双犹如清水一样清澈的大眼睛,挺直鼻梁下一张樱桃小口。就好像西施再生,貂蝉在世。 俗话说,一家有女百家求。王家二小姐一转眼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四乡的媒婆儿跑断了腿。东家今天来提亲,西家明天来下聘,凡是有适龄的小伙子,谁不想把王家二小姐去到家呢? 王家二小姐温婉贤淑,识文断字,知书达理,又非常有漂亮,美若天仙。真是轰动乡里,名噪一时。他的婚事,惊动了官府。 江西九江知府熊希龄,是一个奸诈的小人,每天想尽各种方法向上爬。他听说王家小姐美貌无比,就动了歪心思。找到景德镇督造,在王家瓷器的找毛病。正在此时,王家有一批瓷器,是皇家贡品。景德镇督造夏方,奉了熊知府之命查验,挑了一堆的毛病,借机把王员外下了大狱。 王家上下不知所措,王家老大王春成上下活动,托世交找到熊知府。 熊知府说:“王员外是我们九江有名儿的乡绅。家大业大,是我们九江之福。这次惹的事儿,实在是大。恐怕卑职无能为力。王家的实力,也不是没有一点儿办法。” 王老大一看熊知府说话留有余地,说:“有什么需要老父母只管开口。草民一定竭尽全力,只要保得老父安好,全听熊知府吩咐。” 一来二去,王员外被官服关了一年。最后,王佳卖掉了景德镇的瓷器店和房产。筹措了上百万两银子,王员外在江西名声极好。迫于各方面的压力,熊知府不得不把它放出来。虽然钱财没有捞够,但它达到了最终的目的。王二小姐送进宫,在后主李煜面前邀功,熊知府升任工部尚书。王春花成了后主李煜贴身的宫女。 日月穿梭,非只一日,时间到了宋朝天宝八年,王春花怀有孕,城破之前,被后主李煜托给牛和带出。 正是: 风流皇帝后宫墙,两个宫女孕一双。 金陵城被攻破以后,后主李煜被被俘,两个宫女命运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七十老汉 2020-12-02 11:40:12 加油! ----------------------------- 谢谢你的支持和鼓励,每天我都会更新一章的,这是一个50多万字的长篇,有兴趣的话希望你多支持多关注。 |
一段闲谈千年的历史,老北京的风俗民情,妖魔鬼怪全上阵了,既有民间传说,又有一些关于季节的故事,全都是乡间老人们的演绎,只不过记录下来细想一下,也可能是欠斟酌,但是写出来总比把它忘掉好点吧,初学乍练,将就着看吧。 |
看书, |
第4回,为报恩更名改姓,养父母忍痛自宫 诗曰:义仆命运多坎坷,苦尽甘来受恩泽, 奉养父母是天理,孝子自宫皇城祸。 话说义仆牛和,出了牛圈村向南三里地是饮水井。是一个没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子。住的全是牛圈村的佃农。管家牛和也在这个村,置了一个小院子。 牛和白天在李家忙上忙下,处理大大小小的一切事务。晚上就回到饮水井休息。每天早出晚归,不辞劳苦,兢兢业业。 饮水井村隔河向北,与牛圈村相望。西接小营村,清清河水在饮水井村北绕道村东,向南流去。河边,摆放着大大小小的水槽儿,供牲畜饮水。饮水井村周围一马平川,正处在清清河河川的正中央。 饮水井村和清清河之间,牛和带领众人挖了一口直径二十丈的大口井。 清清河水面上架起了水车,修建了水渠,把水引到了牛圈村周围的田地里。在饮水井大口井上也架起了水车,为的是青青河水断流时,浇灌牛圈村的土地。在北方十年九旱,这两架水车,保证牛圈村土地的灌溉,让牛圈村,年年丰收。 雨水井村的村民,就是主要是维护两架水车常年运转的水工。 牛和在这儿置院子住下,就是每天要查看水车的正常运转。还有一层意思,两位夫人都很年轻,牛和住在饮水井,也是为了避嫌。 两位夫人也为牛和着想,在水工中找了一个少年,过继给牛和当儿子,叫牛星。 牛和每天带着牛星,管理李家大大小小的事务,教他处事做人,牛家父子感情越来越深,牛和对待牛星视若亲生。每天下午,没什么事,牛星就会早早的回到饮水井。为父亲准备饭菜,烫一壶小酒儿,等他回来共进晚餐。如果牛河心情好,有时候父子俩也一块儿喝几盅。牛和的日子过得也越来越舒心。 牛和的一生是很坎坷的。牛和是幽州本地人,老家就在离牛圈村不远的怪村,原本姓郑。郑和父母早亡,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但也是饥一顿饱一顿,颠沛流离。后来,他在幽州城里做学徒,学做丝绸生意,经常来往于江浙一带,采购丝绸,运回幽州来卖。 有一次,小郑和病倒在金陵,老板嫌他累赘,把他甩在了金陵。牛和拖着有病的身子,沿街乞讨。病倒在一家门前,被这家人救起。这家人姓牛,两位老人无儿无女,把牛和接进家中,养了半个月,他的病好了。从此就做了老人的儿子,改名牛和。 偌大的金陵城里繁花似锦,但要想生存并不容易。来这里,每样都要现钱。牛和初来乍到,没有人脉又没有本钱,没办法,只能求人自宫进皇宫当了太监,供养父母。 牛和很感激老人的救命之恩。所以对他们孝顺有加,在金陵城传为佳话。 牛和忠诚老实,又有见识,尽管他没有文化,走南闯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他都能够想办法解决,很受总管太监的赏识,很快就提拔他做了管事太监。李煜还在当皇子的时候,就与牛和熟悉,很看重他的忠诚老实。 唐后主李煜登基以后,把牛和调到自己身边,做了贴身的管事太监。 牛和感激唐后主李煜的知遇之恩,所以办事勤勤恳恳,妥妥帖帖,皇宫上下对他有口皆碑。牛和更是谦虚谨慎,成了唐后主李煜的耳目。皇宫里的大事小情,皇上都愿意听牛和的意见,对他信赖有加,你如何对皇上也是死心踏地。他从一个孤儿,贫病相加的流浪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太监。他皇上更是感激涕零,发誓以死相报。所以后来才有李煜托孤的一幕。 牛和在皇宫里,亲眼目睹了南唐王朝的兴衰。你经历了很多事情。处理牛圈村的事,对他来说真是轻而易举。为了掩饰好身份,装疯买傻,动了很多心计,都是为了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 面对自己亲自建立起来的牛圈村,牛圈村李家和李家的家业,他无比的自豪。为了皇上,可以说他呕心沥血,从来没想过自己。这个忠实可靠的人,在牛圈村李家的发展史上,立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一草一木都有他的辛勤和汗水。 因此,对待两位夫人,他就像对皇上一样尽心尽力。 他经常站在饮水井村,遥望南方祝愿皇上平安顺利! 正是:原是幽州本地郎,流落金陵并未亡。 为了报恩做太监,为了托孤回家乡。 人生在世,只不过为了一个恩字,一个义字,为了这恩情如山,为了这一海无边,牛和还要怎么样奔波?且听下回分解 |
看小说的人越来越多了, |
第5回,春雷一声金龙现,太子降生在民间 诗曰:天降祥瑞龙在天,十月怀胎喜临盆, 龙脉延续了心绪,不负报恩苦心人。 话说这一天是这一年的3月30日,牛和忙乎了一天,骑马回到了饮水井,回到自己家的小院儿。刘星接过鞭子,栓好了马,和父亲一起进屋吃饭。吃完了饭,牛和早早的睡下。 一阵紧似一阵的敲门声,他从睡梦中惊醒。 门外传来牛星稚嫩的声音,“爸爸,快起来!大太太要生了。” 牛和,一轱辘爬起来,一边穿衣服一边儿吩咐道:“牛星,赶快把马牵出来!” 说着,健步如飞的出房门,从牛星手中接过鞭子,上马提缰,像牛圈村飞奔而去。 在这初春的季节,乍暖还寒。寒冷的北风吹走了他一切的睡意。天上的月牙儿挂在漆黑的长空,星星一闪一闪的,似乎提醒着他。马在旷野中飞驰,他的心早已飞到了牛圈村。 从饮水井到牛圈村二里地,一眨眼就到了。牛和下了马,直奔东院。 牛和进来院子里,看见丫头、婆婆们出进进,一阵忙乱。此时正是午夜。 突然,狂风席卷而来,天空明亮如照,南方发出五彩霞光,一条金龙在天空中翻滚,时而望着月牙儿摇头,时而叹星星摇尾,好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挑逗着星星和月亮。这条金龙,麟光闪闪,把天空、大地、河流、山川照耀的晶莹剔透。金龙旁边,祥云浮动,百鸟齐鸣。金龙自南向北,由远而近。 金龙来到西院上空,盘旋翻转,向着站在院里仰着头的牛和,口中吐出瑞气,像是要和他交流,又是像和他炫耀。牛和吓的赶紧双膝跪倒,磕头如小鸡捣米一般。金龙也不理会,又翻转了几圈儿,俯冲下来,扎进了北房。一声清脆的婴儿叫声,惊醒了趴在地上的牛和。 一个丫头跑了出来,高兴的叫壤,“牛爷,太太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牛和听了,会心的笑了。 我重新跪倒,面向南方,郑重地磕了三个响头,说:“老爷保佑,少爷降生了,您放心吧。” 牛圈村的李家一个男人诞生了,这是牛圈村李家兴盛发达的开始。 牛和走出了东院,正迎面遇见从西院过来的王太太。忙躬身施礼,说:“刘夫人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母子平安,夫人请放宽心。” 王春花王夫人,拖着很重的身子,连忙还礼,说:“偏劳你了,我们就求得是这一份平安。” 你如何重复着, 说:“是呀!我们就求的是这份平安!” 两个人的对话,意味深长。包含了他们几个月来行走千里,千辛万苦,千难万难,和死里逃生的庆幸。更是一份儿祈祷,祈祷一切平顺安康! 牛和陪着王夫人回到了西院。把刚才真龙现身的经过,详细的报告给了王夫人。王夫人惊愕不已。他心里真是翻江倒海,五味杂陈,心酸和幸福,同时涌上心头,激动的泪水满脸横流。 这个时候,一个婆婆把小少爷抱了过来。 王太太接过了小少爷,看他那似乎熟悉的脸庞,想起了唐后主李煜俊俏的面容。王春花喜泪横流,看看牛和,说:“我们也安心了,没有辜负老爷的希望。您可是劳苦功高,等孩子长大了,一定孝敬您。” 牛和,“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王夫人,你可千万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真是折煞老奴了。比起皇上对我的知遇之恩,这还算什么呀。为了夫人和少爷们的安危,我死不足惜。从今以后,再也不能说这样的话了。” 小少爷好像听懂了牛和说的话,手舞足蹈,咿呀学语,令人啼笑皆非。 小少爷名叫李德仁,四月一日是他诞生的日子。 正是: 四月一日他诞辰,呱呱坠地降凡尘。 千里逃脱为龙脉,喜看今日有缘人。 德仁少爷,还有一番经历,跌宕起伏,精彩绝伦。要知道他有什么传奇的经历,请听下回分解。 |
@城市田园生活 2020-12-05 08:47:46 新的顶贴 ----------------------------- 你好,多谢支持,多些关注, |
第6回,人山人海佛诞节,青龙飞过岭双尖 诗曰:好事成双喜连降,双尖岭上一飞龙, 兄弟先后只八天,青光乍现耀长空。 话说得仁小少爷诞生,因为一声春雷响,金龙在现长空,在十里八乡引起了轰动。 牛圈村背靠太行山,太行山余脉直插华北,霞云岭,百花山闻名于世,巍峨壮丽。房山因龙骨山被称为龙乡,房山周围有龙的地名比比皆是。良乡向北十里有一个地名儿叫青龙头。清清河水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泊,人称青龙湖。青龙湖因青龙而得名。 4月8日是佛诞节,马鞍山周围寺庙林立。佛诞节前后,马鞍山地区热闹非凡。人们举行各式各样的活动,庆祝佛诞节。马鞍山上众多的寺庙中,最有名的就是潭柘寺和戒台寺。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潭柘寺山上,有一个龙泉。龙泉水顺流而下形成的清清河,清清河水通过蜿蜒和曲折的清清河谷,出山口到达青龙头,形成青龙湖。潭柘寺的龙潭,被称为佛家圣水,青龙湖也被称为圣水湖。每年佛诞节,青龙湖边也会有盛大的佛事活动。 牛圈村李家因为大少爷的诞生,特别赞助了今年的佛诞节佛事。青龙湖水碧波荡漾,青龙湖边,旌旗招展,香烟缭绕,一派和谐宁静的气氛。远处马鞍山、独脚令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巍峨耸立。牛圈村饮水井等大大小小的村庄,炊烟渺渺,良田环绕,春花烂漫,美不胜收! 良乡市场各种商家在青龙湖畔支起大棚,琳琅满目的商品整齐地摆放在几案之上。熙熙攘攘的人们,在各个摊位中穿梭,选择的自己需要的物品,和商家讨价还价。几个小孩子游戏奔跑,更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向南五里地,就是良乡。良乡是南北通衢的重要商地。良乡市场闻名全国,北方的特产云集于此,行销全国。良乡板栗,张坊的柿子,霞云岭的核桃,牛圈村的京白梨,北车营的杏,李家峪村的大枣儿,上万的李子,应有尽有。青龙湖的佛诞节盛事,也是良乡商家的盛会。 今年因为有刘圈村李家的赞助,特别搭起了戏台,请来了幽州城和保定府的伶人,名角儿,唱三天大戏。比起每年的佛诞节活动,空前的热闹。四月初八当天,人山人海。 正在人们沉浸在这欢乐喜庆的时候,天空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青龙湖巨浪翻滚,沙尘范起,遮天蔽日,人群四散奔逃。忽然间,一声巨响,一条青色的巨龙从青龙湖上腾空而起。青龙直奔西北而去,在牛圈村上空盘旋,时而直插云霄,时而俯冲下来,一盏茶的功夫儿,向西狂奔,龙尾甩在了独角岭上,冒出巨大的火球,发出震耳欲聋的山响。独脚岭山尖被扫没了,独脚岭变成了双尖岭。巨龙用翻转回来,一头扎进青龙湖。一霎时,云开雾散,阳光明媚。 这时,所有的人都明白过来了。他们纷纷跪倒,向着青龙湖频频磕头。 牛和急忙往牛圈村赶回去。因为青龙在村上盘旋,不知道家中发生了什么事?枣红马如飞一般在旷野中奔驰。迎面正好撞见牛星。你勒着缰绳,马停住了。 牛和急切的问:“家中可有变故?” 牛星你看父亲焦急万分,连忙回答:“父亲不要着急,我是来给您报喜的,王夫人也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牛和听闻,喜不自胜。马屁股上又打了一鞭子。枣红马又飞奔起来,不一会儿就进了牛圈村,牛和下了马,直奔西院。在院子外面,就听见嘹亮的婴儿哭声。牛和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一进院子,有一个接生婆抱着二少爷来到了牛和面前。说:“牛爷,王夫人生了一位少爷,母子平安。” 牛和一直在青龙湖,忙活了佛诞节的事。这两天牛圈村儿里闹的是天翻地覆。最开始是,大少爷李德仁,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也不吃也不喝,一直不睡觉。只小眼睛眨巴的,就是合不上。不管身边儿有没有人,呀呀呓语,小脸儿通红。刘夫人,不知所措。用尽了办法,他还是那么精神。 西院王夫人,肚子一个劲儿的疼,丫头、稳婆忙个不停。豆大的汗珠从王夫人的额头,一串儿的往下落。王夫人挣扎着、叫着。就这么样闹了一天一宿。稳婆不得不去东院儿,找刘夫人商量。 刘夫人来到了王夫人面前,安慰他说:“妹妹,别着急。这第一胎生的就是有点儿难。你好好攒着劲儿,一会儿瓜熟蒂落。就什么事儿都没有了。” 王夫人有气无力的点点头,轻声问:“大少爷怎么样了?” 刘夫人无奈地说:“也不知哪儿来的精神头儿。他就是不睡觉,嘴里叨着不停,也不知在说什么。” 王夫人催促着说:“姐姐,我不要紧。你还是赶紧去看看大少爷吧。” 王夫人恋恋不舍的回到了东院儿。 四月初七凌晨,折腾了一天一宿的王夫人疲惫不堪。合上眼睡着了。 睡梦中,他回到了家乡鄱阳湖畔。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稻田,绿油油的秧苗在水中随风飘荡。金黄色的油菜花,碧绿的鄱阳湖,蓝色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白云。洁白的大天鹅在天空中翱翔,五彩的蝴蝶在油菜花上飞舞,院子里的蚕宝宝咯吱喀吱吃着桑叶。 一排大雁,在王家上空盘旋。然后,向北飞来,飞过了长江,飞过了黄河,沿着太行山,非到了涿州,飞过了良乡,飞到了牛圈村的上空,盘旋着,盘旋着。突然变成了一条青龙,向西飞去….. 轰隆一声巨响,王夫人惊醒了,肚子往下一沉,就听见哇的一声,孩子生出来了。 隔壁的刘夫人,也被这一声巨响惊醒了,一直没有睡觉的小少爷,手舞足蹈,发出了咯咯笑声。然后,合上眼睡着了。睡得真是香甜。就好像他知道来了一个弟弟,和他就伴儿。 牛圈村李家第二个男人,就这样诞生了,名叫李武胜。 正是: 惊天动地佛诞辰,青龙再现我降临, 不与佛祖争佛光,武打京西就一人。 二少爷李武胜,行走江湖,拳镇京西,驱猛虎,探深穴,一代武林宗师。要知详情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
第7回,天有异象现双龙,西河断流要打井 诗曰:天地全在五行中,吉凶祸福相伴生, 气候无常报应在,人杰地灵要守恒。 话说牛圈村李家连生两个大胖小子,可谓是喜事连连。但是这一年的气候异常,干旱无比。常年空流不息的西河,因为干旱今年断流了。全村人都吃西河的水,西河断流,就必须要来打井解决用水问题。关于牛圈村的三口井,有很多美丽而神奇的传说。听我细细道来: 有井,有沟; 一沟连俩井; 俩井不一般; 南井深,北井浅, 北井水甜, 南井加了盐, 北井夏天冒凉气, 南井冬天水温暖。 这是至今还在牛圈村流传的歌谣。说的是牛圈村有一条井沟贯穿南北,这条沟里坐落着三眼水井。这条井沟从马鞍山上,直接插进牛圈村里。从村里又一直延伸到清清河。把牛圈村一分为二,分别叫沟东和沟西。 沟的北部,有一对姊妹丼,叫做北井。沟的南部有一眼水井,叫做南井,是全村的水源,供给牛圈村的人们用水。说起水井,必须要说薛神仙。 想当初薛神仙被请来看牛圈村的风水。同时请他选好井位,确定好水源。薛神仙拿个罗盘,在全村转了一个够。最后确定在井沟南北各一个井位。当时他就和牛和说:“这两个井,同在一条沟,水质会相差很大。北井,因为是刚进村,是上风上水,水质比较甜。南边儿井,因为是下风下水,水质也会有点咸。北井泉眼比较浅。南边儿井,水位比较深。所以打井,要有点耐心。” 按照薛神仙的指引,牛和领人先打北井。因为急着用水,这口井连续打了七天七夜,将近十丈深。仍然不见出水。急坏了众人。牛和赶忙再把薛神仙请来。 薛神仙拿着罗盘,对照南北。把水井的位置向西挪了十丈,走到一棵大柳树下,对众人说:“就在这儿打,不出五丈深,一定见泉眼。” 按照他的要求,连续挖了三天三夜,将近五丈深,见了你一个大泉眼。泉水从泉眼中冒出。离井口三尺,水不长了。这时候有人跑过来说:“那口井的水也满了。”果然,先前,那口十丈深的井,水也满了。北井,其实是两口井,一个东井,一个西井。北井的水,清凉香甜,沁人心脾。 北井的神奇,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姊妹井,更是因为井边上有一颗千年的大柳树。大柳树的树令有千年,仍然是枝繁茂密,树影婆娑,柳绦摇曳,翠青碧绿。更神奇的事,不管是冬天有多么寒冷,呼嚎的北风也只能吹掉他一半的树叶。另有一半的数月仍然是翠绿遇滴,特别是在大雪纷飞的三九天,周围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他就像一颗苍松,挺立在风雪中。他的树干很粗,必须要七八个人才能把它环抱起来。 在树丫处,还有一颗山桃生长在其中,一到春天,柳树绿,桃花粉,柳树云烟照桃花,桃花粉面映绿柳,春风袭来,柳枝婆娑舞绿叶,桃花飘洒花瓣雨,柳绿花相依,花香引蜂蝶,井水映照桃花,绿柳倒影井水中。这种花束相依的景色,蝶恋花的深情。 这个景色有多迷人,有诗为证: 浅井疏倒影,花在柳中生, 一缕清风过,柳叶送花香。 更有一首《渔家傲》,写了此情此景: 井边独树支青天,只见绿色不见蓝。一片绿茵映清泉。树非凡,疑是搭梯接神仙。 树上桃花映眼帘,柳枝粉面绿相间。大树直来小树偏离。桃花艳,碧波倒影柳枝颤。 再说南井。南井打的很艰难,也打的时间很长,一个冬天没停,打了三十丈深还见到泉眼。直到初春才打到了泉眼,这个泉眼流出来的水,热气腾腾。水质苦涩,有点儿咸。所以牛圈村的人们吃水都到北井打水。洗衣服,洗菜,都到南井打水。南井的水面很深,距离井口至少有十丈。所以牛圈村的人们,在井口加上了辘轳往上绞水。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水一直是温水。冬天的早晨,在严寒中,井口会冒出腾腾的热气。在冬季里,女人们会集中在南井,洗衣淘米,嚼老婆舌,传播流言蜚语。 北井很奇怪,不管气候有多干旱,井水离井口永远是三尺,而且冰凉香甜。更奇怪的是,山上爆发洪水,井沟的洪水从来上不了北井的井台。在炎热的三伏天,井水依然冰凉,喝到嘴里沁人心脾。 正是:树是树上树,井是姊妹井, 桃花柳树开,井中有倒影。 这里是一般奇人奇事,奇景奇趣。还有什么精彩奇妙的事情,请听下回分解。 |
第8回 百丈悬崖将军剑,达摩祖师度佛光 诗曰: 老君下轿,青龙悟道; 一世名将,乔崖箭射; 不修长城,专看石料; 乔崖箭在,将军难找。 又云: 达摩祖师,佛光照耀; 普动众生,黄崖顶高; 青山不改,绿水常流; 超度黄崖,佛光永照。 话说牛圈村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村子背靠大山,面向平原,一条河水,从群山峻岭中奔腾而出,沿着村子西侧,蜿蜒向南延伸,这条河就叫清清河,村子里也把他叫西河。清清河上,两个高数百仞的悬崖。一个叫乔崖,一个叫黄崖。黄崖,离村很近,出了村西口就是。乔崖离村很远,距离村子有十里。 乔崖连着双尖岭,北接木口,与菜籽沟口正对。乔崖坐南朝北,俯视着清清河水出臭水沟,直撞乔崖。清清河山谷,在这里开阔宽敞,河岸笔直。从臭水沟出来,一眼就能看见乔崖。乔崖上密布苍松翠柏。 乔崖,又称箭崖。秦始皇统一的六国以后,在燕北之地大修长城,为了就是抵御外来的侵略。大将蒙恬,带领30万大军,督促几百万的民众,在绵延2000公里的北疆,修建了巍峨的长城。修建长城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除了招募上百万的民众以外,还需要大量的食材木材,砖瓦,和泥土。由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长城都是就地取材,所以长城,也修的形式多样,有用砖砌成的砖长城。有土夯成的土长城,更多的是由石头砌成的石长城。 秦始皇为了保证长城的修建质量,除了让大将蒙恬带领40万大军督造以外,还特别指派公子扶苏,巡视长城。燕北之地,虽然遥远,蒙恬将军更是亲力亲为。所到之处,除了督促民民工加紧建造以外,他还巡视各种用料工厂,查看各种材料的质量。 有一天,蒙恬将军来到石场视察。一进清清河谷,远远看见乔崖耸立在清清河上,一条青龙带着怒气,喷着火舌,向他扑面而来。他连忙搭弓射箭,箭射青龙。青龙一个翻滚躲了过去。箭头直接插在乔崖中间。 乔崖上的箭,实际上是一棵柏树,远远看去像一支箭。但是乔崖的形成,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修建长城石料厂的遗迹。不是天然美景,而是明朝统治者破坏大自然的见证。更是古代人民苦难的见证。 还有另一个说法,乔崖,又叫轿崖。 话说太上老君骑着青牛,脚踏祥云,从西方极乐世界向东海而来。太上老君行至双尖岭,青牛狂奔,老君低头一看,一条青龙在此盘踞。老君下了青牛,换了乘软轿,在双尖岭前下了轿子,青龙也化成了人形。老君对青牛讲道施法,青龙顿悟,随老君驾云而去。他的轿子留在了崖顶。从此,乔崖又被称为轿崖。远远看去双尖岭就像坐在轿子里一样。 乔崖的崖壁上,长满了苍松翠柏,映衬在清清河水形成的乔崖湾上,就像一幅绝世的山水画圈。微风拂过,松涛阵阵,凉风习习,动人心弦。 黄崖更是神奇。 黄崖是马鞍山西鹿的一处断崖,坐东朝西,清清河水在这里形成的黄崖湾,波光粼粼,在崖壁上闪烁着变幻的光影。黄崖,崖壁上光怪流离,里出外进,凸凸凹凹,是一处天然形成的断崖。岁月的痕迹,他变得苍老无比。 当年,达摩祖师四海云游,游遍了五洲大地,选择在马鞍山上建造佛家圣地潭柘寺,潭柘寺下极乐蜂,有18个天然洞窟,云游的修行人在这些洞窟里修禅礼佛。祖师也经常打扮成普通人的模样,在马鞍山中云游,与四海的修行人谈经论道,对那些有慧根的人渡化成佛。有一天来到黄崖前,见这山崖犬牙交错,黄崖湾碧波荡漾,周围山花烂漫,景色宜人。 祖师盘腿打座,口念佛语。用手一指,一道佛光射向崖壁,一座青石崖立刻变成了一座佛光闪闪的黄崖。在黄崖壁上,一棵苍松矗立在崖头,迎风摇曳。 黄崖是牛圈村的第一道屏障。西北风顺着清清河山谷直撞黄崖,被黄崖拦住,调转风向,绕过牛圈村南去。所以牛圈村冬季很温暖。北有极乐蜂阻挡,西边儿有黄崖作为屏障,西北风刮不进来。 正是:清清河水水清清,清清河上两悬崖, 达摩祖师度佛光,名将把他当箭靶。 一条淡淡的河水,两座百丈的悬崖,说不尽的神话,道不尽的传说。还有哪些传说神话?请听下回分解。 |
看小说的人很多,评论的却很少呀, |
这部小说的又一个名字叫做浅山神话, |
第9回 开蒙就读圣贤书,十年寒窗始自来 诗曰: 自古农家两件事,唯有读书正当时, 大丈夫承受天命,小童启蒙得先知。 所谓小康人家,唯有孤独和读书这两件事。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重容轻商,2000多年以来没有变过。所谓耕读传家,就是说的这两件事儿。士农工商,读书人排在第一位,务农排在第二位。小孩子读书,在乡村的士绅当中,是最大的一件事儿了,比买房子置地还要重要。 时光如水,日月如梭。李德仁和李武胜,一转眼就八岁了。 两位夫人请来了牛和。王夫人直接了当的,说:“牛管家,有一件大事儿和你商量。两位少爷,已经八岁了,按理说早应该读书识字。但是,我们家两个女人,人生地不熟,家里事又多,所以耽误下来了。现在所有的事都停当了。你看,该怎么办呢?” 牛和站起身,向两位夫人躬身施礼,说:“请两位夫人放心,两位少爷上学的事,我已经安排了。正要向两位夫人请示,是否合适?”牛和接着说:“为了确保安全,不宜出去学习,我们应该请先生到家教导少爷。一来教少爷读书识字,二来少爷们可以知书达理,三也可以惠及乡里。” 刘夫人点点头,说:“如此甚好,不知道你要听哪一位先生来做馆?” 牛和回答:“夫人,如今幽州城是大辽的天下。辽人喜欢骑马射箭,舞蹈弄枪,对天下文章并不关心,所以许多秀才,举人,没事儿可干。我们可以挑着捡着用。” 刘夫人说:“我听说,南边儿张虎庄有一个老秀才,年逾花甲,到处讲学,现在赋闲在家。” 牛和说:“他年龄偏大,两位少爷,正是少年童真。怕他管不了,他教的东西也不实用。” 王夫人说:“我听说,侯家峪村有一位侯先生,年轻有为,十几岁就考中了秀才,20岁中了举人,因为朝廷不重视汉人,辞官在家。侯先生正值壮年,精力充沛,做过官见过世面,学问又好,是不是可以请他呀?” 牛和回答:“经过多方打听,王夫人说的这位侯先生是最适合的。侯先生的家离咱们这儿也很近。只有五里路。侯先生常年在外做官,家中一切都是太太打理。他自己很少管家务事,也脱得开身。最重要的是,他的学问好,不仅入文章好,而且熟读兵书战策,了解时事。为少爷的成长,一定有颇多的益处。” 刘夫人说:“看起来我们想到一块儿去了。那就请这位侯先生。不管花多少钱,也要给孩子们请最好的先生。” 牛和说:“好,我一定按夫人的吩咐办。” 刘夫人又说:“还有,德仁好静,让他坐下来,识文断字没有问题。老二武胜好动,长得生龙活虎,要想让它坐下来学习,不那么容易。我想是不是可以请一个武术教习,一方面可以教武胜习武,一方面可以看家护院。嗯?” 王夫人有点儿感激的说:“姐姐,你想的可真周到啊。” 刘夫人说:“妹妹,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我姐妹远道而来,应该相互体谅。他们兄弟俩是我们李家的希望。将来他们兄弟两个,一个能文,一个能武,相得益彰,对我们李家的发展大有益处。何乐而不为呢?” 牛和说:“两位夫人说的好,考虑的也很周全。我们就是要齐心协力,不负老爷的嘱托,护好李家的根,让你家发扬光大。有两位夫人姐妹情深,再有两位少爷心心相映,我们牛圈村李家,一定会枝繁叶茂。” 三个人说完,高高兴兴的散了。 牛和先到了侯家峪村,请了侯先生。 这年二月初二,侯先生牛圈村开始教两位少爷读书写字。侯先生,姓侯名杰,字文长。40多岁,举人出身,在大兴皖平,涿州都做过官儿。涿州坐到了县丞,因为对辽人县令的不满,辞官回家。 在契丹人的统治下,虽然在燕云16州实行的是,汉人治汉,但是,辽国上下以契丹人为贵族,汉人沦为二等公民。在大辽朝廷的官场,契丹人把持着主要官职。汉官们敢怒而不敢言。像侯先生这样儿基层的汉官,在契丹人眼里更是一钱不值。这和宋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宋以文人治天下,文人至上,是文人的乐园。所以在大辽的文人,特别是汉官,极其向往大宋。很多文人都很难忍受契丹人的轻蔑。宁可在家赋闲,也不愿意服务官府。侯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西席又称西宾,是古代对家庭私塾的一种称呼。我们现在称为家庭教师。在古代的教育体系中,启蒙教育一般都是家庭教育。启蒙教育以后,教育系统分为官学和私学。基层的教育体系叫做贡院,学生称为贡生。朝廷设立太学国子监,太学的学生叫做监生。私学就是书院,是由于新儒学大家讲经说道,培养人才的地方。 这年二月初二,侯先生在牛圈村开始教两位少爷读书写字。 牛圈村李家的两位少爷,在私塾里开始了启蒙教育。主要是以认字为主,选的教材五花八门。我们知道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都是明代以后流行的。宋辽时期没有这些课本儿。由于当时的科举制度,还是很开放的,考题主要是围绕时政,运用儒学思想做一篇《策论》。所以,所有的教育也都围绕着儒家理论进行。宋辽时期,儒家思想比汉、唐时期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也更成体系。宋朝的教育已经很发达了。而且,宋太祖汲取了他自己黄桥兵变的教训,不许武将参政,大力推行文人政治,实行文官治理天下。所以,宋朝是历史上,最重视文人的朝代。天下文人全都宋朝的制度。 侯先生由于对大宋的向往,所以选用了大宋的教材。 正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仁义礼智信,少年逞英豪。 绝顶聪明的得仁少爷,在读书中一展才华,初现英雄本色,才引出后文书,《民间太子传》。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
@园田梦人 2020-12-09 07:39:12 欣赏您的佳作,感谢您的支持。 ----------------------------- 早上好,多谢多谢, |
感谢大家的一贯支持, |
民间传说加神话故事。 |
第10回 赵先生约法三章,二公子苦练八年 诗曰:拳脚生风身如铁,气沉丹田站如松, 冬练三九抗原寒,夏练三伏稳如钟。 一掌劈开三尺剑,枪挑泰山惯长虹, 行走江湖义为上,飞檐走壁行如风。 这首诗,说的都是武术大家,旷世英豪。他们都是身怀绝技,隐于闹市的侠客。两位夫人上来,得人少爷聪明智慧,俊逸儒雅,是一个读书上进的人才,可以支撑这个家。但是要想不被人欺负,你家还应该有一个公子去学武术。二少爷从小就爱舞枪弄棒,长得也是虎头虎脑,适合学武术,适合学武术。这样你家两位公子一文一武,相互帮衬,才能够把你家的事业发扬光大。 按照两个位夫人的商量的意见,牛和三下坨里,请来了铁掌无敌赵先生,教武胜习武。 铁掌无敌赵先生,是方圆几十里一位传奇的人物。赵先生,姓赵名杰,外号铁掌无敌。30多岁,虎背熊腰,威风凛凛,不怒自威。身高八尺开外,黑红的脸庞,行如风,站如松。是一个标准的武士。他身上有着许多各式各样儿的传奇。 赵杰童年习武,练得是家传的铁砂掌。曾经拜在房山铁腿张膝下为徒,习武十年。不但,铁砂掌名震江湖,腿上的功夫也非常了得。早年赶过涿州的武考场,掌劈良乡四虎,腿扫涿州三杰,扬名天下,因为姓赵而落榜。 从此,赵先生云游江湖,有许多奇闻异事,声名日隆。近几年因父亲去世,守孝在家。牛管家五次三番,托人说项,才说动了赵先生。赵先生答应,先看看孩子有没有练武的基础,再决定是不是收他为徒。牛和满心欢喜,满口应承。 有一天,铁掌无敌赵先生来到了牛圈村。牛和带着二公子在村里迎接。赵先生二话不说,在牛和的陪同下,带着李武胜到了东坡头教场。赵先生看了看李武胜。只见他小小的年纪,身材敦实,腿长臂长,骨骼奇特,就是一块儿练武的好材料。赵先生很满意,他说:“小子,练武可是一个苦差事,你能行吗?” 二公子李武胜,可谓是人小鬼大,见到铁掌无敌赵先生,很是崇敬。说:“师傅只要您肯教,就不怕苦,全凭师傅教悔,我要是不听话,你就揍我。” 赵先生一听,不禁一笑:“真是童言无忌,好小子!你这个徒弟我收下了,别忘了你今天说的话,如果真不听话,我可是真揍你!” 赵先生接着说:“学武之前咱俩得定点儿规矩。你能听得懂吗?” 武胜点了点头,回答道:“师傅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我一定听师傅的话。” 赵先生说:“第一点,刀枪无眼,手脚无情,切不可轻易的和人动手。练武之人守重,动手可能就要伤人,特别是不能和不会武人动手。” 武胜说:“好!记住啦!” “第二,”先生又说:“练武之人要有恒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千万不要半途而废。你做的到吗?” 武胜说:“师傅您放心,我一定能做得到。” 赵先生接着说:“第三就是要有武德。练武之人要光明磊落,侠肝义胆。千万不要暗箭伤人,坏了名声。要行的端做的正。孝顺父母,保护幼小,祛邪扶正。要做堂堂正正子。你懂了吗?” 武胜深深的点了点头,坚定的回答道:“我懂啦!弟子谨记师傅的教诲!” 赵先生走到他的面前,摸了摸他的头,笑着对他说:“孩子,从今天急,你就是我的徒弟了。希望你永远记住今天对我的承诺。” 牛和赶紧拉着二公子跪下,给赵先生磕了三个响头。 李武胜的拜师仪式结束了。 过了几天,铁掌无敌赵先生带着家眷来到了牛圈村,住进了东陂头较场。牛和牛管家为赵先生安排好了一切。 第二天清晨,公鸡刚叫我三遍,天气一片漆黑。赵先生到西院接走了二公子李武胜。致使带着他绕着全村跑了五圈。李武胜上气不接下去,气喘吁吁。一个屁墩就坐在了较场上。赵先生过去一把他拽了起来。严厉的说:“记得你怎么答应我的吗?吃得苦中苦,还能练好武。” 然后,赵先生教他扎马步。一个马步就扎了三个时辰。 武胜拖着疲惫的小身板儿,回到家吃了饭。又上私塾,听侯先生讲课去了。 太阳西下,侯先生讲完了课。李武胜又被赵先生带走练武术去了。 如此这般,一年过去了。现在,李武胜每天早晨、晚上,不用赵先生接,自己去东坡头较场练武。 按照赵先生的要求,王夫人在家给武胜准备了一口大缸,装满了黄豆,每天要双手插黄豆300下。武胜问赵先生:“师傅,什么时候,就可以不插了?” 赵先生说:“等你把铁砂掌练成,就可以不插了。” 八年过去了,赵先生倾囊相教,武胜勤奋苦练。不管是拳脚,还是兵器,刀枪剑戟样样精通,斧钺钩叉个个都会。而且臂力过人。两个膀子一叫劲儿,力举千斤。手上的皮脱了一层又一层。手掌又黑又硬,手掌所到之处,不管是石头还是木头,无不四分五裂。 正是: 八个春秋学武功,力举千斤站如松, 横扫无敌铁砂掌,踏平江湖留美名。 李家二公子,8年苦练,学了一身好武艺。这才引出来,后文一部书《武圣传奇》,说的是二公子出世,拳打京西,踢猛虎,探深穴,得秘籍,成为一代武圣。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
这是一个千年小村的历史,充满了梦幻和传说,千年的积淀,人生百态。 这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历史,充满了传奇和神话,千年的传唱,演绎人生。 |
总是和冯梦龙碰在一起,真的是让人汗颜, |
@gyz诗意栖居 2020-12-10 12:05:36 拜读佳作! ----------------------------- 感谢你的支持,感谢你的赞扬。这是一部神话小说,希望你能够喜欢,当然里面也有很多是民间传说。 |
第11回 除祸患假续家谱,瞒隐情认祖归宗 诗曰:美巾帼不让须眉,两主母议定乾坤。 南国女子安辽邦,儿孙满堂也安心。 话说牛圈村李家,北迁已经十年了。刘、王二位夫人,看着儿子一年一年的长大,总有一个天大的心事未了。这一天,刘夫人约了王夫人,请管家牛和共同商议家族之事。刘夫人说:“自北迁以来,我们上下努力,齐心协力,牛圈村李家已经稳定下来了。要想在这里生根发芽,有几件大事,我们三个人要共同拿主意。” 牛和问:“哪几件事?” 刘夫人说“第一是要续家谱。如今官府的管理越来越严,我们要把来历说的清楚。确保我们牛圈村李家的安全。” 王夫人说:“这件事最重要。现在大辽朝挺,用汉人对付我们汉人,燕云16洲的汉人更是加强了控制,如果我们来历不明,潜在的危险越来越大,续好了家谱,确定了来历,我们就可以大大方方的生活。姐姐是不是有了想法?” 刘夫人说:“我们姓李,向东十里有个李家峪村,他们也全姓李。听说他们是太原李家,天后武则天登基以后,受到武三思的迫害,举家迁到这里定居。我们是同姓同宗,叙叙旧,说不定我们两家有家族的渊源。这还需要牛管家去做一做工作。” 牛和说:“如此甚好,我尽快联络他们,把事办妥。” 王夫人问:“姐姐,你说的第二件事儿呢?” 刘夫人说:“第二件事是你我的娘家。这点事要做的天衣无缝,必须把你我的娘家要确定。不这样,仍然潜伏着危险。将来你我的身份,有了疑点,第一件事儿办的再好,也会出纰漏。” 牛和说:“夫人说的极是,也想的很周全。我一定抓紧办。” 刘夫人接着说:“这两年事办完以后,最重要的是第三件事,就是我们牛圈村李家,要想发展好,就必须要定自己的家规。让子子孙孙按照家规行事,规范他们的行为,把我们李家发扬光大。妹妹,你说是不是?” 王夫人和牛和同时点头称是。 老管家牛和,奉了两位夫人的指示,拜会了李家峪村李氏族长。自称,受自家老爷的委托,寻根问祖。牛和说:“我家老爷在南方做生意,他爷爷是李家峪村人。但天有不测风云,不幸早年夭亡,我陪同两位夫人北归,寻根问祖。”于是,李氏族长查阅了家谱,确实在70年前,有一位族人南下做生意,至今杳无音信。牛和顺着他说:“我们家老爷,三代人多次北来,寻根问祖,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找到李家峪村。如今,我们在牛圈村落户,才找到李家峪村。”李氏族长,很高兴。又找来了村里几个德高望众的族人,经过商议,确定了牛圈村李家,是李家峪村李家第12代传人。双方选定了黄道吉日,准备让牛圈村李家认祖归宗。 老管家牛和,到北车营大西沟刘家,为刘夫人确定了娘家;到窦店王家,为王夫人确定了娘家。其中有许多周折,后文再续。 这一天是个黄道吉日,刘夫人和王夫人,率领牛圈村李家老老少少,来到李家峪村,到祠堂叩拜李家祖宗,认祖归宗。 然后,像李氏祠堂捐献了2000两银子。请李氏族长,和李氏家族商量,在修祠堂,续写家谱,明确写上牛圈村李家峪村李家第12代传人。 最后,由牛圈村李家出资,在李家峪村大排宴宴,欢庆牛圈村李家认祖归宗。李家峪村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刘夫人和王夫人的娘家,见证了认祖归宗的全过程。从此,李家峪村和牛圈村,来往越来越密切,共同形成了京西李氏家族。 正是: 五百年前是一家,乾坤辗转无穷事, 只要有缘能相聚,再续家谱又一支。 北车营大西沟刘家,是远近闻名的大家族,有一位刘三先生曾经给刘婉君夫人看过病,后来刘夫人就和他走动了起来。如何到了北车营,找到了刘三先生,说刘夫人要找自己的娘家,请刘三先生帮忙。刘三先生是个郎中,在十里八村很有威望,也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大西沟刘氏家族的族长,就是刘三先生一奶同胞的大哥,经过刘先生做工作,族长很快答应了接纳刘夫人认祖归宗。刘三先生的二哥刘二,没有子嗣。经过刘三先生的引荐,族长见证,刘婉君夫人过继给刘二先生做义女。 一切准备停当,牛和赶了车,拉着刘夫人母子,到北车营西大沟,正式拜刘二夫妇为父母。然后又拜见了,大伯刘氏家族族长,拜见了三叔刘三先生。弄得大家皆大欢喜。刘婉君夫人出钱,在刘二房里摆了酒席,请了刘大刘三两家人吃饭。在饭桌上,双方写了过继的文书。又和刘家小辈儿一一见了面,行了礼。刘夫人很大方,给每个晚辈,都送了红包,红包里装了一两银子。 刘婉君夫人又让儿子李德仁,分别给姥姥姥爷磕头。 从那以后,刘夫人经常去看望继父母刘二夫妇。逢年过节,都给二老送礼。刘二夫妇对这个闺女也很满意,特别看是看着,外孙子一天一天的长大,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正事:千里寻亲为安全,无论真假有真情。 大家闺秀江南女,小户人家喜相逢。 说了这么多,只不过是一个缘字,一个情字,缘分到了,动了真情,假也成真。虚情假意,就是亲生的,也会形同路人。世上这些真情故事,还怎么演绎?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
第12回 王春花开在窦店,王员外父女团圆 诗曰:小家碧玉一枝花,心中算计找娘家, 义结金兰为认母,慈父撒谎为春花。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窦店王氏,在良乡县是一个有权有势的大家族。王源外是一个有名的乡绅,王氏老夫人一连生了八个儿子,膝下无女。儿子们长大了,个个都成了家,剩下两位老人家,孤苦伶仃,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俗话说,女儿是父母贴身的小棉袄,虽然自己8个儿子,但是儿媳妇们,也都年轻,各有各的家,哪有时间顾得上年老的父母啊。 三个女人一台戏,王先生虽然家大业大,分家以后,就都成了小康人家。儿子争气的,过得还很平顺。遇上个儿子不争气的,很快就败家了。所以8个儿子,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大个儿媳妇儿,也就有了16个心眼儿。媳妇儿和闺女,虽然隔了一层肚皮,哪一个还是婆婆的知心人呢? 在8个儿子里,三儿子和王先生最好。三儿媳妇照顾公公婆婆也最多,小夫妻俩可以说是夫唱妇随。王三读书上有点儿笨,连个秀才也没捞着,所以日子过得比其他人都紧。三儿媳妇干净利落,是一个勤快人。看到自己的日子过得不如别人,自己的男人又指不上,就瞒着公公婆婆出去做老妈子,挣点散碎银子补贴家用。经人介绍,王三媳妇儿来到王夫人家里做下人,很受王夫人的赏识。 再说王夫人看王三媳妇儿既精明能干,又老实巴交。很快两个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人。王三媳妇儿把家里的情况一五一十的和王夫人讲了,王夫人也很用心。这些家长里短的事儿,本来王夫人没往心里去,当他听说婆婆孤苦伶仃,天天羡慕别人有规律的时候,他马上就联想到自己。 王夫人很会做事儿,和王三媳妇儿混的越来越好,越来越亲密,后来两个人干脆拜成了干姐妹,义结金兰。王夫人把心里的想法,和王三媳妇说了,想找一个王姓人家,认娘家。王三媳妇儿满口答应,回去向自己的婆婆说说。王夫人特意给了他三天假,让他回去看看婆婆。 王三媳妇儿回到了家,先到婆婆前面请了安,行了礼。在婆婆面前,添油加醋的把王夫人夸了一个贤良淑雅。然后提出来,能不能够认婆婆为干妈,理解老人家的无女之痛。王三媳妇的话,触动了婆婆的心。等王三媳妇走了,王老夫人和王员外一商量,这是件好事儿啊,多一个干闺女又不分家产,怕什么呀?但是王员外还是很慎重,把几个儿子召集在一起,说出来想要找招干闺女的想法。 憨厚朴实的老大,率领的兄弟们,一致的拥护。只有老二有点泱泱不快,但是也没敢当面说什么。王员外是一个多精明的人呢,把其他几个儿子送走,单独把老二留了下来,问老二什么意见?老二绕了8个弯儿,支支吾吾的就说,干闺女家这么好,还张罗着认干爹干妈,这里边一定有什么故事,请老父亲三思。 王员外送走了儿子们,悄悄的换了衣裳,套了车直接就扎下去了。两天以后,王员外回到了家,又把儿子们召集在一起。王员外说,我这次找你们是通知你们一下,这次我不认干闺女了,我要把他过继给我,我要认亲闺女。儿子们本来就大多数赞成,王二一看老爷子这么坚决,想说的话又赶紧咽下去。其他儿子都走了,王员外还是把老二留下来了。王员外对老二说,你说的那些问题我都了解了,不会有什么大事儿,而且他就是我多年失散的闺女,你见着就好了,和你妈长得特别像。王二一脑袋懵懂,惊诧的自己张着嘴说不出话来。他只能是向着跌点点头,表示认同了。 接下来的事儿就顺理成章了。王媛媛也派三儿媳妇儿,把王春花接到了家里,找来了村长做保人,找来了同族做见证,说王春花是他的一个私生女,失散了多年,终于找到了。双方写了字据,王春花给爹妈磕了头,又和8个兄弟一一见了面,也和8个嫂子们一一过了礼。从此,王春花夫人就成了王员外家的小姐,王夫人经常带着二公子,来姥姥家串门。 正事: 王员外聪明认女,分散多年只为缘, 王三媳妇来牵线,老来得女暖心田。 王老夫人意外得女,高兴的欢天喜地,拉着女儿问长问短,看着外孙,更是嘘寒问暖。王员外为什么撒了这么一个弥天大谎?王春花心里纳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且听下回分解。 |
第13回 家规家风传家宝,真情真意真传承 诗曰:只读诗书不做官,耕读传家代代延。 积德行善为乡里,事事平安好种田。 天下无奇不有,你知道王源外为什么要撒这一个弥天大谎吗?王员外出门找到了一个要好的朋友,那就是一个得到的高增。王员外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这位高僧给王员外算了一卦。说他命中该有此女,这个闺女是他前世的亲闺女,要报答他前世的父恩,两个人的妇女缘分到了,所以,他们妇女才才能够相见。为了顺利认下这个女儿,王员外才撒了谎。 再说牛圈李家,经过隆重的认祖归宗仪式,又经过几天庆祝的欢宴,牛圈村李家依依惜别的告别了李家峪村的族人,回到了牛圈村。 在诸事顺利的喜悦当中,每个人的心情,就像湛蓝的天空,浩瀚深邃。刘夫人和王夫人心里难得的踏实,老管家牛和更是心情舒畅,牛圈村的孩子们欢天喜地。牛圈村喜气洋洋,牛圈村的人们喜上眉梢,牛圈村的树上枝头站满了喜鹊。 刘夫人和王夫人,是牛管家一起茶叙。 聊天儿的气氛,从来没有过的轻松。他们谈天说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描绘了可以预知的明天。说着说着,转入了正题。 刘夫人说:“这一回,我们三件事办完了两件大事。趁着热乎气儿,我们也把第三件事办了吧。” 王夫人说:“姐姐说的对,趁热打铁,一口气儿把他办完了吧。” 刘夫人接着说:“立家规,过去找我们牛圈村李家兴旺发达。让后世子孙平安顺利!所以我想,第一就是我们的子孙只读书,不做官。现在,辽宋大战,生灵涂炭,官场上尔虞我诈,做官是最大的风险。但是要读书,明事理,有见识,才能目光远大,安身立命。” 王夫人说:“做官就要参加科举。现在的科举制,要填家谱,要填履历,我们这样人家这就是第一个危险。我们的家世,不便让外人知道。另外,契丹人占据着幽州城何燕云16州,对汉人防了又防,进入官场,一方面官场的争强好胜,另一方面是契丹人看不起咱们汉人。做官也不舒心官员。与其是为委屈的做官,不如堂堂正正的做人。所以,按姐姐说的,我们就定下,我们牛圈村李家的子孙,只读书,不做官。” 刘夫人说:“我想的第二条,是最不容易做到,但是,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从千里之外,到这里安家落户,靠的是乡里乡亲的扶持,我们应该感恩。所以我们的子孙,不扩家业。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做起来很难。扩大家业,就意味着买房子置地,如果年景好,不通过手段就不能就达不到目的。如果年景不好,就是会趁人之危。这些都不是善良之举。依据我们现在的家业,可以是一个富足的小康之家。好是子孙可以享受不尽。如果通过鱼肉乡里,扩大了家业,是我们这些善良之人想看到的吗?” 王夫人也郑重的说道:“姐姐想的长远,我举双手赞成。我们通过诚实的劳动,用我们的血汗,换来的收获,才能真正的享受丰收的果实。而且要教育我们的子孙,永远保持善良之心,要扶危济困。佛家说,种善因,得善果。我们李家积德行善,和乡里乡亲和谐共处。我们都子孙就会延绵不断,我们李家就会兴旺发达的。如果为富不仁,乡亲们的吐沫星子也能把你我们淹死。” 老管家牛和,认真的听着两位夫人的对话,心中暗暗庆幸,频频点头,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符和着:“是呀!是呀!—。好哇!好啊!—” 王夫人接着说:“为了不失本心,不丢善良,我提议第三条儿就是不经商。我们李家的子孙,只务农,不经商。俗话说无商不奸,为了争取利益最大化,商人不择手段,长此以往,就会失去本性,不再善良。这不是我们追求的结果。违背我们李家的宗旨。” 刘夫人说:“妹妹想的长远,我赞成!” 于是,请来了侯先生,立下了牛圈村李家第一份家规。 牛圈村李家家规 第一条,李家子孙只读书不做官。 第二条,李家后人要积善修德,扶助乡里,不败家业。 第三条,李家后辈只务农,不经商。 这个家规,既朴素又实际,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为了牛圈村李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制度保障。让牛圈村你家,开枝散叶,子子孙孙安康! 正是:好事多多喜连连,去了家谱定家规, 找了娘家续前缘,人丁兴旺碧生辉。 牛圈村李家诸事顺利,找娘家,续家谱,定家规,都是在两位夫人谋划下,顺理成章。还有什么奇缘?还有什么好事儿?请听下回分解。 |
第14回 孝子樵夫有奇遇,大阴坡上有美谈 诗曰: 天生万物皆有情,天上织女爱牛郎, 樵夫打柴在山岗,人狐奇遇美名扬。 话说牛和找到了刘王二位夫人,说有一件要事要禀报。 王夫人问,“牛叔,有什么事儿你不能定啊,还非要跟我们说。” 牛和,“要是的一般的事儿,我就不跟你们说了。挨着我们,有一座山叫做大阴坡,这是鲁家滩杨家的产业。因为最近,有一个狐仙儿迷惑人的传说,所以杨家要把这座山便宜的卖给我们,我拿不准主意,所以要请示二位夫人。请二位夫人请我把这件事儿慢慢的跟你们说。” 沿着清清河向北,牛圈村的地界最北是臭水沟和大阴坡。阴坡清清河西岸,臭水沟在清清河东岸。 大阴坡常年不见太阳。这里的森林茂密葱茏,百鸟在这里筑巢。大阴坡下,有一个水潭。大阴坡上,有一个甘泉。森林里的树玲琅满目,有绿绿的松,高高的柏树,红彤彤的柿子,五彩缤纷的栓皮栎。树下的灌木,更是丰富多彩。一片一片的胡枝子,一簇一簇的绣线菊,一颗一颗的宁条。地上的杂草,有红山羊草,有白草,有羊胡子草,树荫里还有各种苔草。 地面儿上铺满了苔鲜,湿漉漉的滑滑的。雨过天晴,林子里到处是各式各样儿的蘑菇。山边地头儿到处是榛子。各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穿梭。有上蹿下跳的松鼠,奔跑的羚羊,蹦蹦跳跳的野兔,五颜六色的山鸡。这里是它们的家园,更是它们的乐园。 树梢上,草尖上,石头上到处是蝴蝶飞舞,蜜蜂、马蜂飞行,蜂蝶相恋。 大阴坡常年不见光,冬天永不积雪。每天早晨,浓雾笼罩。流动的雾,就像白云在蓝天中穿梭。春风吹过,万木吐绿,涌动着青春的活力;夏风习习,在炎热的夏天带着一股凉意,清风送爽;秋风席圈,万山红遍,各种颜色涂在了山梁,大阴坡换上了秋装;冬风呼啸,松涛阵阵,苍茫大地的银装素裹中,包围着这片葱茏的森林,孕育着无限生机。 大阴坡的甘泉、水潭,不管气候如何变化,永不干枯。 无论何时,你只要站在甘泉旁边,百鸟的啼鸣声,树上的蝉鸣声,和泉水发出的叮咚作响,就是一曲天然的交响乐,让你沉静在大自然里,享受人间最美妙的声音。 这里真是一个人间仙境啊! 有一个年轻的樵夫,名叫王宇,常年在大阴坡打柴。每天,日上三竿,王宇来到大阴坡,忙忙碌碌,打一担柴,就这甘泉水,吃了干粮,太阳西斜,担柴下山。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勤奋的王宇,有时挖点野菜,有时踩点蘑菇,有时摘点野果儿,带回家去孝敬老娘。 有一天,王宇60多岁的老娘,身体不舒服,闹了一夜。王宇伺候完老娘,急忙忙赶到大阴坡,就打了一担柴,没顾上吃一口干粮,喝一口水。天就已经黑啦。王宇要担起柴担,起了三下,都没有起来,和今天的单子比你每天重的多。 王宇正在纳闷,身后传来了咯咯的笑声。 王宇回头一看,月光下,两个妙龄少女正在。笑嘻嘻的看着他。 王宇脸上羞得飞红,磕磕巴巴的说:“两位小姐,笑我何来?” 红衣少女,羞答答的说:“天这么晚啦,有些害怕,想和大哥同行。” 王宇回答说:“天黑路险,两位小姐如果不嫌弃,就和某家同行吧。” 蓝衣少女笑嘻嘻的说:“好啊,好啊!” 于是,三人沿着清清河,出了山。王宇临进家门,问:“不知道两位小姐要向哪里去?天色这般晚了,不如在我家先休息一下。明日一早赶路,如何?” 红衣少女说:“不知家中还有何人?我们方便吗?” 王宇说:“我家还有一个80岁的老母。方便的很,如果两位小姐不嫌在下贫穷。房屋简陋,就请进来吧。” 说着,他们进了院子,进了房门。母亲做了介绍。 王婆婆一见家里来了人,而且是两个美若天仙的少女,病就好了一大半儿。忙上前问了一个仔细。然后说:“两位姑娘在我们家安心休息。尽管放心,我们是本分人家。”又问:“两位姑娘,还没有吃饭吧?我儿快快准备。” 红衣上说:“王大哥忙了一天了,让我们女儿家来做饭吧。”说完,也不推让,拉着蓝衣少女,一会儿就准备好了饭菜。王宇母子和两位姑娘,一块儿吃了晚饭。 王婆婆得知,两位姑娘一个叫小翠,一个叫小红,刚刚没有了父母,正要投亲靠友。说:“小翠姑娘,年龄和我儿相当,不如与我儿婚配,以免的颠沛流离。” 小翠羞红了脸,低头不语。 小红忙抢着说:“好啊,好啊,这样姐姐就有着落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王婆婆找来三媒六证,街坊邻居,办了酒席,两个人拜堂成亲。小红说是找舅妈去了。从此,小夫妻恩爱有加。王宇还是打柴为生,小翠在家伺候婆婆。一家人合合美美。第二年小翠生了一对说龙凤胎。王婆婆美的合不笼嘴。 有一天天刚蒙蒙亮,小红慌慌张张的跑来。说舅妈病重,请姐姐快去!于是两个人王婆婆打了一声招呼,没等王宇回来,匆匆忙忙的就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时间就这么一年一年的过去了。王宇还是每天去打柴,送走了老娘,养大了一双儿女,他自己变成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翁。 王宇老了,走路慢慢腾腾的。有一天,在夜色朦胧中,见到了小翠。小翠还是那么年轻。王宇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小翠握着他长满老茧的双手,满脸是泪,百感交集,悲喜交加。告诉他,说:“我和小红,都是大阴坡上的狐狸。见你,勤勤恳恳,动了相爱之心,成就了姻缘。不想被父母知道,抓了回去。小红被罚嫁到了蛮荒之地。自己被关在狐狸洞里,一直不让出来,只能远远看着你,心如刀绞。现在,我们要搬家了。和你告个别,你要好好保重,为了咱们的一双儿女。也是为我对你的思念。” 说完俩人抱头痛哭。后来,他夺路而逃,永远消失了。 牛和最后说,“事情就是这样,两位夫人拿主意,我到底是买还是不买?对方给的价太便宜了,我真是有点动心了。” 刘夫人说,“牛叔,不用商量了,买吧。” 正是: 神奇传说真情在,孝子事迹美名扬, 人杰地灵生奇缘,情男痴女感上苍。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大阴坡的灵气一直都在。后来,王宇找武胜没去,狐仙之女,异能大战,祝武胜成名。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
《浅山神话》更新之中。 |
一个千年山村的神话故事。 |
一个家族的兴衰史。 |
民治传说的演绎,神话故事的传奇, |
前期有些铺垫,后期会很好看, |
第15回 飞龙在天送吉祥,青龙在渊保一方 诗曰: 五月端午赛龙舟,青龙湖畔喜气洋, 十里八村齐聚首,祈祷青龙保安康。 话说有一个老人,专门给孩子们讲那些神奇的故事,其中流传最广的故事,就是关于青龙的故事。二公子听完了这些故事,回到家。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青龙湖的水,就是有龙得水。所以人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祭祀,祈求青龙的保佑。保佑他,人们风调雨顺,儿孙满堂,幸福安康! 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人们祭祀青龙的日子。这一天,穿上盛装,准备好各种贡品,青龙湖畔,摆上几案,焚香祷告,像青龙祈福。青龙湖上赛龙舟,是祭祀清龙的传统节目。青龙湖周围十里八村,早早准备好锣鼓,龙船,和十几个棒小伙子!和其他村子一绝高下。获胜的村子,就可以把青龙旗迎回村里。这将是村子一年的荣耀。也预示的金龙特殊的保佑。所以,每个村都拿出最大的力气准备。与其说是争取最大的奖赏,不如说为了得到最大的心理安慰。 良乡一带,端午节祭祀青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在契丹人的统治下,人们更加注重传统的祭祀活动。过好传统节日,传承汉人传统,就像祭祀青龙一样,成了人们心中的一种寄托。所以每到传统节日的到来。他们都穿出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释放他们对传统的怀念。祭祀青龙也是他们最好的借口。所以每到端午节,青龙湖畔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有一年夏天,天上乌云密布,阴雨连绵。导致山洪暴发,河水暴涨,华北大地是一片汪洋。房屋被冲塌了,路被冲断了,庄稼被淹没了,村子成了孤岛,方圆几百里,成了泽国。老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这时候人们想到了青龙。从四面八方聚集在青龙湖牌。青龙湖已经与周围的庄稼地。连成了一片,分不清哪是庄稼地,哪是青龙湖。凡是露出水面的土地都站满了人。向着他们心中的青龙湖方向顶礼摩拜,焚香祷告。期盼青龙现身,保佑他们度过苦难。 牛圈村,因为在马鞍山下,属于山前丘陵,地势比一般的橙子都高。因为清清河水暴涨,所有的土地都被淹没了。路也被冲毁了。没有房子不漏雨,没有路泥宁难走,身上已经没有干衣服,开房已经没有干柴火。这是一场罕见的涝灾。方圆几百里的村庄,都和牛圈村一样,而且大多数都不都比牛圈村差。所以老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语。只能寄希望于青龙的保佑。 人们度日如年,20天的连阴天,十几天的暴雨,真的不给人活路了。所有的人都盼望青龙再现。 有一天,青龙湖巨浪滔天,慢慢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这漩涡里旋转着,旋转着,旋转着。霹雳一声震天响,在漩涡的中心,腾起一条青龙。青龙一飞冲天,拨开了乌云,刺眼的阳光,普照大地。雨停了,天晴了,太阳出来了。青龙一霎时又扎进了青龙湖。青龙湖水急剧下降。青龙张开血盆大口,把青龙湖的水吸进了他肚子里。 随着青龙湖水位的下降。村子亮出来了,大路小路亮出来了,庄家亮出来了。河水变清了,河岸清晰了,大自然又恢复了本来面目。人们欢天喜地,奔走相告,欢呼着青龙再现,救民于水火,保佑一方平安。 过了几年,一个冬天都没有下雪,春天本来就是干旱的季节,初夏的麦田,一片焦黄。夏粮颗粒无收。在北方,绝大多数以种麦子为主,夏粮绝收,就意味着全年严重的粮食欠收。虽然说北方十年九旱,长达多半年的干旱,还是极其少见的。 从冬天到春天,从初春到夏天,人们每天都在求雨,想尽各种办法求雨,不惜向龙王庙献上童男童女。各个寺院,这种道场,开展各种活动,施展各种法术。祈求上苍布雨。无论人们采取什么方法,心有多么虔诚,老天终究没有一点怜悯。一滴雨也没有下。 北方七月的太阳,骄阳似火,好像要把大地烤焦,又好像在人们心中燃起一场熊熊的热烈火。不但要把大地收回,而且要把人的心都考焦了。 人们又想到了青龙,聚集在盆底一样的青龙湖吧。青龙湖的水比历年都是,如果这个骄阳在考几天。说不定青龙湖就干了。人们站在青龙湖畔,焚香祷告,坦胸露背,长跪不起。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时间马上就要出七月了。太阳还是那么炎热,天还是那么骄阳似火,人们的心更是在着火。 有一天,平地响起了一声惊雷,青龙又一飞冲天。骄阳似火的太阳,吞吐着浓雾,形成大片的乌云,笼罩照着阳光,青龙在天空中飞腾,乌云翻滚,狂风大作,一霎时,大雨磅礴,为了甘露撒满了人间。青龙也回到了青龙湖。 在这瓢泼大雨中,人们奔走相告,青龙在现,甘露遍洒人间。 人民信仰青龙。青龙湖就是他们的圣地。 这是人们多么美好的传说。与其说他们迷信青龙。不如说他们更美好的是向往。更不如说这是他们的渴望。生活在水声苦难中的人们,青龙就是他们心中的寄托。 二公子把这个故事津津有味的讲给王夫人听。正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王夫人一下联想到了二公子出生前的那天晚上,他梦见的不就是青龙吗?看着二公司眉飞色舞的讲演,王夫人心里暗想,看起来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他对他的本命龙,真是感情致深。 正是:二公子演绎青龙,王夫人暗自神思, 你说青龙本姓李,道是盘渊牛圈村。 二公子和青龙还有什么渊源?还有什么奥秘?后来又有白龙,黑龙出事,有分教,且听下回分解。 |
青龙的传说广为流传,这是一个版本。 |
每一个青龙的传说,都有他深刻的道理。 |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青龙传说的版本。 |
第16回 一条深沟藏奥秘,有影无踪珠帘寺 诗曰:名山大川多佛光,重檐斗拱剑佛堂, 香火旺盛株连寺,一把大火剩庙墙。 话说刘王两位夫人,都是佛教的忠实信徒,每到初一十五,都要净身焚香,祈祷佛祖,保佑安康。牛和为了两位夫人上香方便,在牛圈村里,修建了一座家庙,叫做妙安寺。正房就是大熊宝殿,塑了佛祖的金身体。佛祖的背后,是弥勒佛,一侧是普贤菩萨,一侧是四大金刚。东厢房是罗汉堂,供奉的是十八罗汉。 西厢房是观音殿,供奉的是南海观世音菩萨。整座小庙虽然不大,但是雕梁画柱,重檐斗拱,精雕细琢。 刘、王两位夫人,因为有了这座家庙,很少去外边进香。 其实牛圈村周围,有许多名山宝刹,最著名的就是潭柘寺和戒台寺,进香也很方便。牛圈村北是马鞍山,马鞍山是太行山余脉。马鞍山因潭柘寺、戒台寺而闻名于世。有 “先有潭柘寺,后建北京城”之说。潭柘寺建于西晋时期,北京城作为辽代的陪都燕京,形成都城,比潭柘寺,晚八百年。所以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在牛圈村有一个说法,“有影无踪珠帘寺”。 清清河谷,有一条向东延伸最大的沟——蔡子沟。由极乐蜂向西是延伸,一直到清清河谷,长十几里,蜿蜒曲折,时而开阔,时而狭窄。从沟底到极乐蜂顶峰,高差700米,由西向东逐渐攀高。菜子沟,常年流水。沟底有一条直通潭柘寺、戒台寺的大道,房山良乡的香客,就是由这条道到潭柘寺,戒台市进香的。 途中,经过珠帘寺。谭柘寺,戒台寺,珠帘寺并称为马鞍山三大寺院。潭柘寺最为古老,始建于西晋家永嘉年间(公元307年)。戒台寺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相传珠帘寺始建于北魏时期(公元386—534年)。 鲜卑族的祖先拓跋圭,建立了北魏王朝,统一了北方,迁都平城,也就是现在的大同。相传有一位智通大和尚,选定了菜子沟建立寺庙。 在菜子沟正中间修建珠帘寺。从沟底拾阶而上,经过365级台阶,到达山门。第一层大殿供的是来世佛弥勒佛祖;第二层大殿是大雄宝殿,正中佛祖释迦摩尼,两侧是18罗汉;第三层大殿是观音殿,供的是南海观世音菩萨;第四层藏经阁。寺庙周围遍植绿竹。 潭柘寺的银杏,戒台寺的松,珠帘寺的竹子,成了三大寺院的象征。由于珠帘是建在山坳里,背风向阳,小气候极其适合竹子的生长。珠帘寺的竹子,玲琅满目。有毛竹,但竹,佛肚竹,枣园竹,还有黄金竹,金镶玉竹和四方竹。珠帘寺的主持,经常拿竹子作为礼物,与各个寺院交换。所以这些竹子,现在散布于各个寺院。以竹子而闻名的珠帘寺已经不复存在了。 珠帘寺当时香火旺盛。安史之乱以后,戒台寺毁于战火。因为战争的破坏,唐王朝岌岌可危,没有资金修复戒台寺,所以,朝廷下令,拆珠帘寺修复戒台寺。珠帘寺的四座大殿拆除了,所有的材料运往戒台寺。珠帘寺剩下的就是断壁残垣。 经过近千年的时光流逝,这座千古名刹,已经踪影皆无了。 对我们这个世界来说,战争和人,是最大的破坏因素。因为战争是人挑起的,归根结底是人破坏了自然界的和谐。从汉朝到唐朝,几百年的时间,经过了五胡乱中华,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过度到唐朝。战争风云席圈华夏,大大的消弱了我华夏文明,到处都是战争的创伤,华夏儿女惨遭战争的揉蔺。所以我们要珍惜和平,维护和平,甚至用生命捍卫和平。只有和平,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只有和平我们灿烂的文化才能传承。不让珠帘寺再变成传说。千万不要再让这类的事情重演。这是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伟大民族复兴的需要作为华夏子孙应有的承担。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珠帘寺蔡子沟后来一直就是潭柘寺的庙产。每年潭柘寺,都要派和尚进行维护,不但没有什么收益,每年还要花上一笔钱。原来是一个乡绅代管,因为他家到中落,承担不起管理的费用了,其实也是没有心思管了。牛和知道,两位夫人一心向佛,就把这个差事给揽下来了。 他向两位夫人说清了缘由始末,两位夫人十分的高兴。 正是: 善良是本性,佛心在正中, 我本一信徒,自有菩提树。 一个小小的家庙,妙安寺,引出来个许许多多的佛陀故事。只要抱有善心,事事都有禅机,还会有什么好的报应,有什么喜事儿呢?且听下回分解。 |
这个寺庙的传说是不是很美呀? |
这个寺庙的传说还是很奇妙的,有许多传说,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让他们一直在传播着,我查了一下你有什么文字记载,都是口对口的传播,竟然一代一代传拨了1000多年,你难道不觉得这个寺庙即使就是一个传说也很奇妙吗?现在我用文字把这一段传说记录下来,我觉得是应该做的,而且希望这个传说通过各种形式继续的传播下去。 |
|
路边的野花分外妖娆。 |
|
霜天晓角 冬至 年末冬至, 夜冗长风骤。 艳阳天高寒冷, 年年冬季如是。 风紧落叶驰, 摇曳空树枝。 惊起群鸦飞去, 黑压压, 寻觅食。 |
@松亭 秋菊贺重阳 风骨傲浓霸 不慕竹虚怀 酿酒醉吴刚 登高望远湛蓝天 松亭伉俪似双仙 农家欢乐秋收美 泰山心喜人丁添 今年己把孙媳娶 再得重约在明年 我劝岳父偷声笑 美妙生活好事连 ~贺松亭老人节日快乐 |
~~秋雨畅想 秋风瑟瑟 秋雨绵绵 天色蒙蒙 冷气习习 落叶飘飘 草尖黄黄 秋意凉凉 劲草挺挺 苍松翠翠 胸涛涌涌 气节硬硬 心志坚坚 做人強强 生活漾漾 铁骨铮铮 |
|
咏春花五十首(之一) 迎 春 迎风花开春第一 春节过后速报喜 花黄茎绿金玉串 顶风冒雪花枝密 |
咏春五十首(之二) 山 桃 花 西山晴雪誉古今 山桃花开似烟云 随风飘起花瓣雨 不争颜色只争春 |
咏春花五十首(之六) 二乔玉兰 古有三国美二乔 传说倾国倾城貌 二乔玉兰开两季 春开粉花可妖娆 |
第17回 牛圈村里有三宝,核桃大树最奇妙 诗曰:天降长命果,大树罩西河, 白露打核桃,装了七十驮。 这首诗说的是,牛圈村西河盛产核桃,最大的一棵树,打下来的核桃,可以装70多个驴驮子。为什么非得说要装70多个驴驮子呢?因为那个时候交通很不发达,运输也很费力气。特别是在山区,用驴驮子运输,是最经济实惠的。驴在山区,不管是推碾子磨磨,还是,驮东西运输,是最常用的。所以驴驮子也自然成为人们最简便的计量单位了。今天算起来,一个驴驮子也就是100斤左右,70多的也就是7000多斤。能产7000多斤的核桃树,你就可以想象他有多么不可思议。 牛圈村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有山有水,美景一处连着一处。牛圈村的物产也很丰富,牛圈村李家这几年逐渐的发家,就靠这些丰富的物产。你家不但有几百垧土地,而且有大面积的山林。每条山沟,都有自己特色的物产,我们现在,就说说牛圈村几样特色的水果。 牛圈村产量最大的,就是核桃。核桃被誉为"万岁子、""长命果",有防病保健的功能。其性温、味甘,有健胃、补血、温肺化痰、敛肺定喘、滋肾润肠、补肝乌发、养神等功效。核桃仁入药可治多种疾病。下面就给大家说一个大核桃树的故事。 话说牛圈村,北靠马鞍山,西临清清河,是一个天杰地灵物产丰富的宝地。因为勾勾叉叉很多,每一条山沟,都有一种特产。在京西最富盛名的特产,就是水果和干果。在十几种水果和干果当中,产量最多,品质最好的,就属核桃磨盘柿和京白梨。我们就先说说核桃。 清清河水出了马鞍山山口,在牛圈村西形成了你一个冲积扇,面积有四、五百亩。北、西、南三面都是山,东边是丘陵,是一个典型的盆地。因为在牛圈村西,习惯称他为西河盆地。西河的土地是沙土地,适合种植主要的农作物,因为他跑水漏肥。最适合种植的就是白薯、土豆、花生一类的。由于土壤的通透性好,白薯和土豆儿、花生的质量好于其他土地,产量也高。西河有两多,一个是核桃树多,另一个是大口井多。因为清清河穿西和盆地而过,所以这里水脉相通,只要挖下去一丈,就开始见到水。所以到处都是大口井。 西河盆地上,核桃树最多。大大小小的核桃树,有上万棵。几百年的老树,是多达上千棵。老核桃树,树高十丈左右,灰白色的是树皮纵向浅裂,枝繁叶茂。核桃树最喜欢肥沃湿润的沙壤土。核桃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喜肥喜水喜阳光。西河这样的冲击平原,最适宜生长。核桃树庞大的根系,耐寒,抗旱,抗盐碱,抗病虫。只要水肥充足,其他管理很粗放。在山洼、水畔,土壤深厚的地方生长的最好。 每年白露过后,是核桃的丰收季节。采收核桃,使用大竹根把核桃打下来,然后在收集成堆,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青皮自然脱落,再日运回来。核桃不能在阳光下暴晒。要在阴凉地阴干,以防出油,因为核桃脂肪多,油性大。 西河有一棵大核桃树,在西山和北山的夹角处。真可以说是一棵参天大树,远远看去,直插云霄。占地面积也很大,一棵树足足占了有五亩地,独木成林。到了秋天打核桃,十二个人打核桃,谁也碰不着谁。因为树高数大,中午吃饭,敲梆子。听到梆子声下树吃饭。下树有早晚,所以,中午吃饭不聚齐,各吃各的,吃完接着干活儿。每三天傍晚收工,敲梆子。听到梆子声下树、聚齐、回家。过了三天,晚上收工,工头一点人数,少了一个人。找了三天三夜,最后在树尖儿上,找到了他,人已经饿死了。原来,有点耳背,又很实诚,定好听到梆子声下树吃饭,他一直没有听到梆子声,连续三天一直没有吃饭,自己给饿死在树上了。从此以后,打核桃的人,必须是耳聪目明,以免悲剧再次发生。 这一棵五百年的大核桃树,每年产下的核桃,能装七十二个驴驮子。吃了这颗大核桃树产的核桃,老年人延年益寿,小孩子聪明伶俐。每年牛圈村李家,都把这一部分核桃单独处理。一部分送给全村的老年人,另外一部分送给李家峪村的老年人。 这是一个美好的传说,在十里八村,这种传说去不同的村,不同的树种,传说类似。是一种古老的传销方法。这种传说,给果品蒙上了神奇的色彩,有利于销售。一种普通的水果,经过这种传说,传的功效神奇,不但好卖,而且可以卖一个好价钱。充满了智慧。 正是:你说神奇就神奇,神话传说传奥秘, 神奇果来神奇树,你说稀奇不稀奇? 后来,民间太子李德仁,用大核桃树产的核桃,为萧太后治好了顽疾,享誉京城内外。大核桃树的传说很神秘,磨盘式和京白梨还有什么离奇的传说吗?听我一一道来,请听下回分解。 |
大核桃树的传说,在我们那个地方流传的很广,而且也有许多版本,老人们讲起这件事情,绘声绘色,不同的老人讲的故事并不完全一样,但是,目的就是一个,就是津津乐道的谈论那颗大核桃树,独木成林, |
|
各位中午好。嗯 |
第18回,一条木口沟,两个神奇果 诗曰:素质静相依,清香暖更飞。 笑从风外歇,啼向雨中归。 江令歌琼树,甄妃梦玉衣。 画堂明月地,常此惜芳菲 这是宋朝,叫文同的人写的一首《和梨花》的诗,他写的是庭院里的梨花景象,如果满山遍野的开遍了梨花,你能想象到有多美吗?牛圈村就有这样一个地方,让我慢慢的跟你道来。 木口是清清河谷向西南延伸的一条大沟。这条沟其实是两条沟,南沟是一沟的京白梨,北沟是一沟的柿子。 牛圈村木口的京白梨,产量很大。京白梨,是牛圈村的招牌。上百年的老梨树,有几千棵。每年8月,是京白梨收获的季节,驴梨的驴驮了能排好几里地。 京白梨,是牛圈村最富盛名的特产,是历代皇家的贡品是的是的,是的是的,。牛圈村的京白梨,果肉细腻,香甜可口,很早就成了贡品。标准的京白梨,一虎二三,八九个梨摞在一起不倒。京白梨之所以声名远播,因为他要有一个后熟的过程,吃的才能香甜可口。所以,刚下树的京白梨,可以运到任何一个地方。商家买京白梨,可以卖十天半拉月保持品质优良。经过后熟的京白梨,果肉松软,吃到嘴里就化,甜而不腻,酸甜可口。 牛圈村附近的几十个村子,几百年的京白梨树,随处可见。刚下树的京白梨,碧绿碧绿的,放上半个月,香气扑鼻,金黄金黄的。春天,满沟的梨树,花开似锦,洁白无瑕。采花蜜的小蜜蜂儿,飞舞跳跃,伴着梨花的香味儿,让春天具有香甜的气息。清明时节,细雨绵绵,梨花飘落,真可谓“梨花带雨笑春风”。 春天,看梨花是一种享受,怜香惜玉的陶醉。秋天,看金黄色的叶子也是另外一种享受,对丰收的陶醉。 祖国医学认为梨性寒、味甘、微酸,入肺、胃经,有生津、润燥、消痰、止咳、降火、清心等功用,可用于热病津伤、消渴、热痰咳嗽、便秘等症的治疗。 生梨加蜂蜜熬制的“梨膏糖”,对患肺热久咳病者最为相宜。冰糖炖梨,不仅可祛痰热,疗哮喘,滋阴润肺,而且对嗓子卓有养护作用。 梨具有降低血压、养阴清热的功效。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并有利尿通便和解热作用,可用于高热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煮熟的梨有助于肾脏排泄尿酸和预防痛风、风湿病和关节炎。 具有润燥消风,醒酒解毒等功效。在秋季气候干燥时,人们常感到皮肤瘙痒、口鼻干燥,有时干咳少痰,每天吃一两个梨可缓解秋燥,有益健康。 梨的果实: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 梨的果皮,:清心、润肺、降火、生津、滋肾、补阴功效。根、枝叶、花 润肺、消痰、清热、解毒之功。 梨的种子,:梨子含有木质素,是一种不可溶纤维,能在肠子中溶解,形成像胶质的薄膜,能在肠子中与胆固醇结合而排除。梨子含有硼可以预防妇女骨质疏松症。硼充足时,记忆力、注意力、心智敏锐度会提高。 我们为什么详细的介绍你的医药价值呢?因为后文书民间太子传中,国医圣手李德仁,多次用这些水果,化解了一次又一次危机。所以在这里我们做了一些详细的交代。 但见:仙姿白雪帔青霞,月淡春浓意不邪。 天上嫦娥人未识,料应清雅似梨花。 元朝方回写的这首《梨花》诗。从梨花的形象说起,洁白无暇,十分圣洁。尽管如此,仍不能表达梨花的内涵,所以末两句把梨花比作嫦娥。这样由物及人,梨花就十分的形象了。 后来民间太子李德仁,凭借着良医圣手的坚持,用京白梨熬制出的梨膏,化解了一场皇宫内的瘟疫。他是怎么化解瘟疫的呢?请听下回分解。 |
中午好,朋友们。 |
京白梨,是北京郊区著名的水果,而且是宫廷贡品。 |
咏春花五十首(之八) 紫花地丁 早春白雪盖黄草 紫花地丁绿芽早 不顾地冻草荒芜 深紫野花兀自傲 |
|
|
|
|
霜天晓角 冬至 年末冬至, 夜冗长风骤。 艳阳天高寒冷, 年年冬季如是。 风紧落叶驰, 摇曳空树枝。 惊起群鸦飞去, 黑压压, 寻觅食。 |
减字木兰 痴女 风吹余恨, 光阴似水向谁问! 百转回肠, 春风拂柳送花香。 少妇长敛, 认识柔情颜不展。 斜倚绣楼, 可谓无情又犯愁。 |
首页 本页[1] 下一页[2] 尾页[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
午夜咖啡馆 |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