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首页 -> 小说文学 -> (原创)《师.门》实录 -> 正文阅读

[小说文学](原创)《师.门》实录

作者:敛气入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这是一篇本人在宁波求学的上课笔记整理而成,早前曾在天涯发过其中的章节,因为旧不登录忘记了账号和密码,现在重新发出来,师门功法心法与《六祖坛经》息息相关,从上所传至今,唯令学人务必常读二书:一是《六祖坛经》,一是《道德经》,唯此二经是贯穿师门整套法要的核心指南。
    师门名称外人不知,师父名号所知者亦甚少,属于比较低调而淡泊的一个流派,师门宗旨有“不提师门(名称)、常念道恩”以及“一宗不立”的教戒,所以代代相传都秉持了这个传统,随缘而施教,来者不拒,去者不追。于宁波所学,形成文字,呈与师阅后,师言:“从上而下未曾有人将门内所有集成此文字者,所言皆真实语,未曾私自篡改与曲解,于人阅读必有益处,可分享有缘。所得之法,非某人所创造,法不生不灭,法尔如是,只是某人发现了它,将之演绎出来,非某人所私有之道,不得藏私与借此营谋利取,自高门槛,妄抬身价,但分享与人,有缘者能从中受用与领悟体会,即是善举。”因此有此系列分享公诸于众。
    师门太极拳之功法与心法与世间所传所见皆不同,所练习方法以及勘验检验手段亦闻所未闻,故难免会引起诸多争议与批判,实乃未曾听闻见之而难以接受,于理解处若无禅学、道学为根基,亦无从得入,因此批判与诽谤或是嘲笑与讥讽在所难免,上、中、下士闻道,所悟所感所得各自相异,或喜或嗔亦各有其缘,皆无足轻重,一笑了之。阅读当中个中滋味,只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本人只是一个搬运工,如实记录师父与我授课之内容,不敢随意添加胡乱造作,所以涉及到师门功法和心法的内容都是师父课堂亲言以及以身相授,我只是做个笔记记录而已。这个系列当中有很多篇幅都是比较重要的,如“六根清净”篇、“阴阳”篇、“师徒对话”篇、“师父语录”篇等,可反复阅读,温故知新。文章从本人结缘寻师开始到离开宁波结束,于场景铺垫处可忽略,于功法心法处须以心。

    《师.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门者,出入之关窍。无师易走歧途错路、所证无由,无门不得登堂入室、一窥真容。师乃门之钥匙,门乃秘之殿堂,不一不二,故曰师门。
    自序
    今人所有的创新都离不开前人的经验和智慧,于诗词字画、武术技艺、中医理论、儒、释、道等形而上的哲学与精神、修行实践等等,都未能脱离开前人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与经验,太极拳道也同于此理。实际上形而上的精神世界在各个领域是共通的,只是入手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前人云: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俗语说条条大路通罗马等,但又因为入手的方式方法不同,就形成了意识分别的不同,宗教和门派就由此而产生了,但于究竟处依然是无二无别。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想深入,首要就是一个静字,心能静的下来,才能感知平常感知不到的很多细微的变化,才能专精,无论儒、释、道哪一家都离不开这个理,学练太极拳同样如此,儒家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吾善养天地之浩然正气”;道家云:“致虚极,守静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佛家谓:“平常心是道”、“一种平怀”、“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太极拳论云:“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气以直养而无害”等等,实际上都是一个道理,也把最重要的秘密平铺直述了出来,都是同一个鼻孔出气。事实上,每一个人的人体结构包括脏腑、经络、气脉都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就是男女、老幼以及意识分别,也正是因为意识分别的原因,从而产生了种种不同的看法和认知,于是就有了不同的方法来相应,所谓的投其所好,好比不同的中草药分别对治不同的病症一样,从而产生了八万四千种法门,也产生了不同的派别和宗门,如佛教的禅宗,同一个老祖却花开五叶,衍生了五个宗门派系,但都代表了禅宗,只是入手的方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都为了明心见性的解脱。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会因此产生偏见与偏差,就有了高低、人我、争议和相互排斥的现象。无论是哪一种宗教或者派别,首要的还是入静,将心猿意马的纷尘先安静下来,这个心猿意马就是我们的意识分别心,也称为妄心,如果不先将这个意识分别心安定、静止,就不可能入于真静,不能入静就无法产生定(止)、慧(观),太极拳的“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同样是由静定之中所产生出来的。生、老、病、死于我们是平等的,烦恼、快乐、痛苦、喜悦的感知是一样的,行住坐卧、吃喝拉撒生活方式相同,虚空也只有一个,所谓的结果不同,都缘于我们意识分别的不同而影响了不同的认知与追逐的方向。太极拳到了今天,走着走着就走成了五花八门,有追求老年健身的,有参加表演比赛的,有为了完成学校硬性科目的,有以推手分输赢或以发放对方为乐趣的,有借太极沉迷气功的,有追求武学技艺的,有借此养生祛病的,有希望通过太极拳打通奇经八脉修仙、修长生的等等,层出不穷,哪一样才是真正太极拳最初的本真与初衷?似乎都是,似乎又都不是。也因此造成了当今对太极拳理解与认知的一种乱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看的人不明白,练的人恐怕自己也糊涂,进了哪个门认了哪个老师就学哪一家了,老师怎么教怎么学,无从分辨与抉择,外人就更是雾里看花莫名其妙。这有点像当初藏獒热炒的时候一样,家家藏獒场都说自己家的藏獒血统最正宗最纯正,各种神秘和传说应运而生,当然就必然存在了各种不当不良的现象,一旦藏獒热的炒作到达顶点必然就是破灭的结果,当初天价藏獒最后竟然成了桌上菜或者被丢弃的流浪野狗,藏獒何其无辜,真正优秀的藏獒基因与品质也随之而被歪曲与湮灭。太极拳论有云:“无过之而不及”,好的东西终究是好的,也终究会有人去传承与继承,这是一种传统文化,太极拳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与智慧,如何发扬与传承,让更多的人从中得到好处与受益,真的急不来,也急不来,凡事莫过因缘,强求不得;更不能受利益的驱使而改变了初衷。我们师父常说,太极拳,是沉默的拳,就像拳论所说的,需要默识揣摩,一点一点自己慢慢去领悟。越好的东西越难得到,这是因为越学越深,学无止境,但越深又越平实,越平实又越平常,越大的秘密越简单,越简单又越不简单。以佛经道藏举例:“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清静无为”,一句话就涵盖了中心要义,但大多数人却不愿接受和理解这个简单的道理,反而辗转求远,正如拳论所说的,本应舍己从人,多误舍近而求远去了。一个好的明师难遇,一个好的学生难寻,二者兼备了能不能一直坚持、坚信默默耕耘,同样也是个问题。
    这篇系列文字是我在宁波学习的笔记草稿,经师父同意重新整理分享给喜欢太极拳的朋友们,因为师门传承以及师门功法次第知道的人并不多,所以还是有必要公布于众,师父曾说:“这些不是属于某个门派或者某个人私自拥有的东西,只要是对别人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和好处,分享就是有意义的。只不过,你们要记住,太极拳的兴衰、推广不推广,没有什么关系,这并不重要,缘起缘灭非人力勉强能为,你们只要将自己所得分享出来就可以了,至于从中能够领悟和体会到多少,因人而异,不必强求。”只是个人水平有限,而且对于武学上的基础以及功夫欠缺很大,难免在写到师门武学功法上会大打折扣,因为理事不二,只有理上的体会却没有身上的事明,就是纸上谈兵了,缺漏与理解错误的地方在所难免。但所记录下来的学习内容都是师父亲口、亲身教授,不敢妄自批改,尽量以最真实的记录还原。各花入各眼,有益者取之,无意者弃之,师父说,无所谓。
    明朝憨山禅师有诗云:
    修行容易遇师难
    不遇明师总是闲
    自作聪明空费力
    盲修瞎练也徒然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各人,想必任何学问知识也都是这样的。我们师父教拳四十余年,从不收学费,学人弟子虽然甚多,却无世间声名,门派也无人知晓,对于来学习的师父从来是来者不拒,但也去者不追,师父说他只是一个负责播撒种子的人,种子是否发芽,能否开花结果,就不是他的事了。
    前言
    凡事莫非因缘,一饮一啄,似有前定。我一直都对武学功夫不太感兴趣,却无意间与太极拳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在没有接触太极拳以前,也一度认为这是个老年人的运动,完全没有概念更谈不上兴趣可言。直到有一次去外地的表哥家,吃完晚饭喝茶闲聊,表哥说:“你先坐坐,我要打打拳,每天的功课。”我很奇怪,没听说表哥有学拳啊,就问打的什么拳?回:“太极拳。”我忍不住失笑,说你玩这个老头老太太的东西干什么?表哥也笑,说你不懂,打给你看看,于是就在我面前客厅里打了开来。以前从没有正眼看过别人打的太极拳,也基本不去公园,周边朋友也没有玩太极拳的,所以有些好奇和新奇看表哥在那打,看着看着就有些纳闷了,我说,呀,这里面有东西啊!表哥问有什么东西,我说有我一直喜欢和想要寻找的东西,原来太极拳竟然藏有这些,看来我应该好好对太极拳重新定义了,就这样因为一顿饭的因缘,从此踏上了学太极拳的道路。最初跟过一个外地的启蒙老师学了三个月,学的是杨氏太极拳115式和简化三十六式,因为是异地不方便,没多久就离开了,回来后只能自学。自学苦于无门,于是网上到处找有关太极拳方面的资料和视频,看的我眼花缭乱;而大多数又是以武学技击为主,要么就是老年人玩的,要么就是表演式的,前人的拳论和文章也似懂非懂,众说纷纭,雾里看花莫衷一是。唯一不变的倒是每天都像着了迷似的坚持打学会的拳架。后来参考前人的资料,发现当初学的115式是李老前辈自己添加和改动了一些招式,为了能尽量还原最初的原始套路,就自己在网上查找,最后选定了杨氏85式作为范本自学,后来又学了三十七式,接着又自学了十三势,直到今天打拳还是这几个套路。然后又自学了基本的推手方法,单推、双推、定步、活步、大捋、乱采花等等,通过网上资料自己慢慢摸索和体会,没人陪练也没有团队,都是自己一个人玩,练习推手时就假设虚拟出一个人在跟自己推,这样自娱自乐的过了两三年,现在回过头来看,就像是做梦一样,既认真又痴迷,居然玩的有些似模似样的乐此不彼,特别是推手,在没有人教和陪练的情况下也懵着完成了基本套路,许多人不相信,说一个人怎么学又怎么推?怎么知道力大力小?我开玩笑说周伯通啊,自己双手互搏呗,一笑。那个时候还开始带学生了,有点不自量力,但是坚持下来的同学到今天还是非常信任,也一直努力进步着,这是让我感到最开心的。
    如今是网络信息时代,查找相关资料很方便,包括各种视频以及太极拳的交流平台,这个有好也有不好,好的是非常方便学习,不好的是信息量太多太乱太杂,自己又不懂,很容易就会被误导。古人为了学到一技一法,不仅交通不便利,而且寻师亦苦,有所得必然相当珍惜且视为珍宝,而且会加倍努力用功,而今得到的太容易反而就会轻视了,何况网上的各种言论见解层出不穷乱人眼目,完全分不清对错深浅,回想起那个阶段,自己就像是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乱看,自以为是的在瞎琢磨。
    但网络平台也有个好处,各种机遇和机缘都在里面,包括后来我能与师父、师门建立缘分,同样是因了网络。在某个太极拳人数众多的网络平台观看了一年多,有一天忽然看到了一个新面孔,久不久就发一些关于太极拳的资料,由于他所发的内容我从未曾听说过,而且超出了普遍的认知,很快就引起了围观和议论,最后导致了各种抨击甚至诋毁和谩骂,但他似乎也不生气,继续坚持发自己的文字。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他所发的内容却让我感到了一种莫名的亲切和欢喜,好像精神层次上都能与我相契,因为自己不爱武学,所以一直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老师拜入师门,他的出现却让我眼前一亮,所说的内容虽然很多还看不懂也消化不了,但就如自己当初看到表哥打太极拳时候的感觉是一样的,他写的文字里面有我一直想要寻找和适合于我的东西,于是就开始慢慢和这个陌生人在网络世界交往起来。在这个网络平台我也会发表一些关于自己学拳的个人体会以及一些打拳的视频,在和他交往的过程当中我也在默默的考量他,包括他的言行谈吐,他所发表的文字内容,以及他面对一些人各种谩骂和围攻的反应,逐渐的开始确定了我的信心,因为毕竟拜师不是一件开玩笑的事,就怕误入歧途,心虽有所想,但也没有表露出来。我们之间的交流只局限在网络平台上,彼此不知姓名,也没有联络方式,只是他也开始关注我所写的文字,并且时常会给予一些建议和指点。
    有一天,他看了我新发表的一篇文章以及打拳的视频之后,忽然对我说:你该去见见我的师父。他说他在代师父寻找适合本门功法的弟子。他说我是一匹千里马,就差一个伯乐了,他的师父就是我的伯乐。我当时还开玩笑说,我何止是一匹千里马,是万里马呢!虽然玩笑归玩笑,但这次对话却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既然连他都让我如此敬佩和尊重,他口中和笔下发自内心这样尊敬信赖的师父,又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如果我放弃了这个缘分,会不会终身错过了什么?这一念升起,从此就打开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记得那是在十月初的一个晚上,夜里忽然梦见有个声音对我说:“你该出发了。”醒来有些错愕,但心里又很清晰的觉得确实是时候了,于是安排好事务,买了一张票隔天就踏上了寻师的旅程。当时也没多想,就算此行是失望而归,也总要亲自去验证和体会一次,而一旦错过了是自己要寻找的,恐怕就会错过一辈子了。
    老尚(尚师兄)
    行文需要把前因后果做个简单说明,而在这一系列环节当中就离不开一个最关键的人物:老尚。这个篇幅有点难写,关于老尚此人的经历故事,基本上都是后来我去宁波之后从师父口里断断续续听来的只言片语,师父在给我上课的时候经常会时不时提起他,我才知道了一点关于老尚的故事。老尚是师父的叫法,就是前文所说的网络上要我去见他师父的人,而我在网络平台里一直喊他老哥,实际上现在应该叫尚师兄才对。师父今年71岁,尚师兄只小师父两岁,师父从来不叫尚师兄为学生或弟子,都是以老尚称呼,视为朋友,但是尚师兄对师父却是无比的恭敬与信任,言语中透露出来的都是发自内心的敬服,这都是有原因的。尚师兄从最初接触师父到现在已经有十五、六年了,经受师父的各种锤炼过程也只有他自己知道,恐怕是常人很难想象到的。师父从未对我提起过当年是怎样“折磨”尚师兄的,以及尚师兄是如何在师父手下被折服的经过,只是轻描淡写说过:“老尚是个文人,修养也很好,同时又是走江湖的,有点像码头文化人,喜欢到处找人切磋,自恃功夫好,当初来见我的时候嘴里很客气,心里却是想弄我一下的,拳头可不客气,我只好给点颜色教训一下,后来才老实了。”当初和师父初次见面的时候尚师兄时间很紧,是朋友介绍过去的,说宁波有位太极拳师父好像有些东西,尚师兄就起了兴趣,要过去试试深浅。见面尚师兄简单介绍了自己习拳的经过,练拳也有几十年了,在师父面前展示了一下,师父一句话就把尚师兄给逼住了:你连皮毛都没有。当时尚师兄就心里就堵住了很不舒服了,几十年练拳连皮毛都没有这样说是不是太过分了!师父也不解释,就让尚师兄喝茶,师父后来对我说,这杯茶一喝老尚就中了师父下的套了。碰杯的时候,尚师兄是客客气气的,举杯比师父的杯子低半截表示恭敬,杯子相碰之后,师父就说了,你这个表面上看着恭敬,实际上并没有真的发自内心的恭敬,低下这半个杯的表面恭敬没有必要啊!师父说,与人推手也是要有这个东西在才行。于是师父和尚师兄推手,一推,师父就说,你看,你这个东西没有啊,尚师兄这一下就若有所思似乎明白了。而后师父再一加力,尚师兄的恭敬心又没了,因为要防着师父,就这样师父把尚师兄一步步接引了过来。后来尚师兄在和我网上交流的时候不经意也曾说过,他说以前他很强势,认为自己的功夫不错,听到哪里传统武学有名气的人都想去会会,也少逢对手,在朋友那听说了师父这个人,就去拜会交流,嘴上客气心里却是不服的,师父让他直接进入主题,他也不客气,正好试试斤两,猛的一拳就挥了过去,师父只是举拳以待,拳面相接的时候尚师兄的指骨就破裂了,尚师兄说,实际上是自己在打自己,自己把自己的指骨打裂了,师父只是举起拳头动都没动。尚师兄和师父都是武痴,从小就习武,师父后来说既然老尚这么喜欢武学功夫,就要以武来锤炼他,否则他是不会服气的,还以为自己功夫好的很。
    尚师兄常说,因为他当初好武,师父给他走的是难行道,给我走的是易行道,他是从师门小乘功法一步一步艰难迈过来的,师父训练时要求他手臂上绑五块青砖来进行推板、推手等练习,腿上也绑着重量还要半蹲着走完大操场五圈才算合格;而且只要有气脉堵住的地方师父就直接用棍子打,是真打,身上常常被打得一块青一块肿,师父对尚师兄下手从不客气。我听了倒抽一口凉气,以前曾经看过一些资料,说杨露禅当年令儿子学武艺,过程痛苦得使其中一个儿子忍受不了竟然要自杀,我还觉得有些夸大了,听见尚师兄说到师父的这种训练方法,才相信了,而且还有很多是我所不知道的。当初尚师兄说师父给他走的是难行道,我也没太在意这句话,后来才多少了解了一些,换了是我,估计早就被吓跑、打跑了,但至始至终师父都没有打过我。现代人哪还有这样练太极拳的呢,每天轻轻松松打打拳、推推手玩玩就算了,都以为太极拳只有松柔,却不知极坚刚同样是太极拳怒目金刚的另一面。师父曾说尚师兄是山东人,名门望族,家族先人是以走镖为生的,走镖怎么可能没有功夫,要护财保命的,所以他们家族本身就传有一套走江湖的技艺功夫。尚师兄从小就随家人习武,后来因为家族的关系又得到了太极拳几个门派名人的的点拨,遇见师父却还是轻松就被拿下了,所以才会对师父如此心服口服。 师父说尚师兄以前脾气不小,心高气傲,只要有人不服都是从拳头上过的,现在变了,慢慢磨平了。我心想,尚师兄何止是变了,如今的老哥更像是一个老太太,王婆卖瓜那种,到处吆喝,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从师父那里得到受益和启发,从而不惜眉毛拖地放下自身的所有尊严,任人嘲讽与讥笑谩骂,也不生气。尚师兄说,趁师父现在身体还硬朗年纪还不老,有机会赶紧去跟师父尽量讨要,否则今后就没机会了。尚师兄从来都是这样,尊师重道,不夺人之美,在遇见师父以前,尚师兄自己已经带了很多的学生和徒弟,至今习武也有四十年了,但他对师父的恭敬,让人感动,师父只年长尚师兄两岁,若非刻骨铭心的经历,又怎么可能会让骄傲的老哥如此信服、折服而倍加尊敬推崇,视师父如再造之恩呢。
    对于尚师兄,至今我们都未曾谋面,也没有彼此的电话联系方式,一些事情有时候还需要通过师父来相互在网上转告,师父不太喜欢学生们除了师门武学功法心法用功之外过多的人际交流,哪怕是同门,师父说那是是非之源,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尚师兄和我都保持了这种默契,除了师门的东西,几乎不谈别的,而且至今师父和尚师兄都没有使用微信,这也是我感到有些意外的。虽然是师兄,但在我心里,尚师兄其实已是我半个师父的位置,因为我从尚师兄那里得到了很多很多的启发和收获,师父所教的是大框架,尚师兄是深入细致的补充以及提点,如同敷彩上色,而且尚师兄的人品、智慧和扎实的功夫基础,也是我无法企及的,而且婆心殷切,善于引导与解惑,师父以及师门有尚师兄这样的传人,是令人欣慰的。师父说:“老尚所得就是我之所得,老尚的功夫就是我的功夫,表和里都是一样的,我会的老尚都会,你们不会的今后都可以问老尚,他说的就是我说的。”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和肯定。我所了解的尚师兄只是一鳞片羽,就如同对于师父的种种过去和故事同样是雾里看花一样,师父从不愿意多说自己的过去,尚师兄同样如此,看到尚师兄一路风雨走来而初心不改,慈心不变,真的让我由衷的敬佩。
    宁波
    没来过这个城市,但是这个城市有太多的故事,宁波历史悠久,出过很多著名人物,地理位置也很重要。以文化来说,佛教在宁波影响很大,五代后期传说中的布袋和尚就是宁波奉化人,宁波也号称佛国,寺庙林立,很多寺庙都是非常有名的,如阿育王寺、天童寺、雪窦寺、报国寺等等;阿育王寺供奉有佛舍利,著名的阿育王塔一直都是历代佛教徒瞻仰的圣地,传说阿育王塔供奉的佛舍利每个人所见到的样貌都不相同,不仅色彩不同,大小也不同,而且虔诚绕塔之后舍利还会发生变化,近代高僧虚云老和尚就去绕塔瞻仰过,见闻记录在他的《虚云老和尚年谱》里;雪窦寺也相当有名,布袋和尚经常爱去的地方,《宗镜录》作者释延寿、宋朝非常有名的雪窦重显禅师都曾在这里主持,雪窦寺在奉化,奉化还出了个老蒋,另外太极拳有个很重要的传承人物张松溪,同样是宁波的。
    这次出行没坐飞机,从海口坐火车到广东肇庆,再转车到深圳,从深圳又坐了十个小时的动车终于抵达了这个陌生的城市,而且在这个城市也不认识一个人,就这样稀里糊涂跑了过来,现在出行都这么困难,在古代可想而知。抵达宁波动车站时已是夜晚十点,2018年10月11日,宁波已经开始入秋了。没有人接车,也不知落脚点,所有的消息里只知道一个海曙公园的名字。从车站随人流走出来,上了辆出租车,告知目的地,师傅问在海曙公园哪个位置?我却回答不上来。后来才知道海曙公园有一条小河,很长,公园就在小河边上,是狭长型的,河道有几个桥,四通八达。我说先去公园的附近吧,司机看了我一眼,没再说话,我也懒得说,因为一问三不知。路灯昏黄,还下起了雨,这让我紧了紧外套帽子的领子。出了广东,入秋后好像很多城市的夜色街景都会变得冷清了许多,越往北夜色就越萧瑟。宁波不小,紧邻苏杭,按理说也应挺热闹吧,可是下了出租车街道上几乎见不到一个人影,昏黄的路灯,暗黑的树木,湿漉漉的马路,一切都很冷清而安静。路边只有一间烧烤店还开着,小店的灯光在夜雨之中显得秋夜更加昏暗。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角落,一个陌生而又未知明天的旅人,这种感觉只有自己才能够体会。在深圳上车的时候还是穿着短袖,这个时候上身已加了件外套,下身还穿着大短裤,这身装束也只有外地游客才会这样穿吧,毕竟雨夜里的这个城市已经开始有了丝丝凉意,路边烧烤店里喝了碗羊肉汤,就我一个客人,吃完结账,把外套的帽子拉起盖住了头,拖着行李箱在小雨中开始寻找住宿的地方。一路走,还真就没遇见一个路人,甚至一辆行驶的车也没有,但终于看见了一家旅馆的招牌灯亮着。没有心思过多关心这个城市,一心只想着明天能不能见到这个谜一样的老师,见到之后又会怎样,只有天知道了。
    住宿登记的时候结果闹了个笑话,我问前台,海曙公园在哪?离这近不?前台里一男两女傻看着我好几秒,而后失笑,看向大门外,又看向我,说马路对面就是。我转头看过去,黑黑的夜色里马路对面隐约有些树。我问,公园没围墙吗?她们又奇怪地瞪着我说:没有。估计此时一定是被我给弄糊涂了,实际上更糊涂的是我。有些意外,也有些欢喜,仿佛得来全不费功夫,我要找的地方原来就在眼前几米之外。于是又问,公园里打太极拳的人多吧?她们说每天早上都很多,我就放心了。旅馆比较破旧了,还带着一些潮湿的霉味,这些倒是影响不了我,累了一天,烧开了水将洗漱池和马桶浇了一遍,洗了个热水澡,躺上床,闹钟调到早上六点,迷迷糊糊之中,微潮的被子也开始温暖了起来。我在寻思着明天早上的遇见,明天一大早就要起来,路途有些疲倦,渐渐就进入了这个陌生城市的梦乡。
    一切都留给了明天,明天,谁又知道呢。
    海曙公园
    可能是旅途疲劳,倒下一睡到天明,闹钟把我吵醒了。起床洗漱时才想起我已经到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只是,我没有尚师兄的电话,也没有他师父的电话,甚至不知道他师父长什么模样,老哥只是在网络上告诉大家他的师父每天早上六点会带着学生们在海曙公园里打拳授课,其余的我都一无所知。独自就来了宁波,这个不认识一个人的城市,事后回来跟朋友说起,朋友还说我这样做实在太草率了,万一找不到人呢?万一不是你预期想象的人呢?万一被骗了学费呢?万一是个坑呢?好多个万一,我说,这些都有可能,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就当是出远门旅游了一趟吧,何况古人求法,比今人艰难困苦得多,交通那么不便利,为寻得一师、一法,甚至卖房舍身的都有,我这又算什么?只要不带着过多的希望去,失望也就小了,找错了人总比错过了对的人要损失小得多吧,而且,师徒之间一切都是讲缘分的,冥冥之中早有前定,随性但不是任性,只是凭心的感觉而去,是龙是虫,我都要亲见一面,否则只怕将来会后悔成长久的心病了。
    入秋的宁波,清晨已经透出了冷冷的寒意,闹钟响起天已经蒙蒙亮了,出了旅馆大门,街上已摆起了一些早餐摊点,买了一杯豆浆和一个饼子就从马路走了过去,对面就是昨天夜里想象中的海曙公园。严格来说这地方并不像个公园,一是没有围墙,二是没有公园的整体规划空间,更像是路边上的一条休息地带,沿着河堤延伸出来的空间,因为狭长因此多了很多可以晨练的空地,晨起的群众早已经在各自的位置晨练开来。海曙公园进来处有座石桥,也是马路,我就从石桥边上开始漫步一路往里走去,就怕错过了一些角落。边吃边走边看,豆浆和饼子吃下去才发现是还没有加热的,这让我有些尴尬,又不舍得丢,只能勉强咽下。
    这里练太极拳的人不少,有单练的,也有群队的,个别单练的老人基础很好,看着就是受过正统传承练过来的,一举一动都很有味道,我就站在不远处认真看,如果不是要寻找老哥的师父,估计我会不舍得马上离开。公园里基本上都是打杨氏和国家体委套路的太极拳较多,也有武当的太极拳。宁波离杭州和上海近,这些地方曾经都是杨氏太极拳的发扬地,杨家造的福荫确实功不可没,让后人生起追忆和感念。据说太极拳现在已成了全球最大的健身运动项目,在国内每个公园里都能见到不少在晨昏中练习太极拳的人,有老有少,男男女女,说明太极拳是深入民心被世人所接纳了,无论是武学还是养生或健身娱乐表演,太极拳都拥有大量的铁杆粉丝,安静、祥和、优美是太极拳的一大特色。在清晨清新的空气中看衣袂飘飘随风舞动的妙曼身影,会让人身心舒畅,风也轻柔,拳也轻柔,于是心也柔润开来。想起自己曾经有那么多年的黑白颠倒不知清晨是什么模样的日子,真是罪过,大好光阴与青春年华就这样被消耗与挥霍了。
    沿路走了进去,每一个聚点都会认真停步观看与搜寻,早晨的温度比较低,边看边找,因为不知道师父长什么样子,也不知道有多少学生或有没有来,只能碰运气。公园里还有舞太极扇的、挥剑的、推手的等等,因为要找心目中的老师,所以看的比较快,逐一筛查了一番,公园也就一条道没有别的岔路,于是很快就走完了,却没有自己想象之中那个老师的圈子,与尚师兄简单描述的对不上号,只能又折了回来,再次从头走一次。这时候多多少少都有了些失落感,这是不是来错地方了?网络上查找宁波市也就只有一个海曙公园啊,还是他们今天没有出来晨练?边走边看边想,最终在一处有十多二十人在玩的地方停了下来,这里面老老少少都有,我看不出他们在干什么,也没有人穿太极服,感觉打拳不像打拳,练操不似练操,老的有七、八十岁了,年轻的二、三十来岁也有,还有一些中年妇女,大家站在那里乐呵呵地左摇右摆着,一派祥和的氛围。整个公园也只有这里人数最多,其他的看了都不是我所要找的,只是这群人感觉又和太极拳好像沾不上边对不上号,但既然已经来了,干脆就再仔细观看一下,万一还真是呢?于是选择距离七八米的地方坐着仔细端详。
    我在第一次经过的时候已经留意了他们,只是看见他们的运动方式而感到奇怪,与我往常所见过的太极拳锻炼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一帮人在嘻嘻哈哈地娱乐着,由一个穿着一套灰色运动服大概六、七十岁左右身材壮实的老人带领着,老人眼睛眯成了一线,脸上笑开了花。现在回过头来仔细观察,感觉到大家虽然像是毫无约束似的在那娱乐,但又像无形之中有个整体的动能在始终贯穿着整个节奏感,那些动作看着散乱无章,但忽然又似迎风摆柳般开合舞动起来。老人在前面领着起舞,那个笑容很灿烂,没有任何造作的笑意随着身体的舞动摇摆,自在又惬意,这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在我认真打量的时候,老人偶尔也有意无意看了我一眼,这一刻忽然有个直觉告诉我应该就是这个群体吧,因为老哥在文字里曾经描述过他的师父每天都带着一群“老弱病残”的师兄弟们在嘻嘻哈哈地锻炼,好不热闹,而公园走完两趟了也就这个群体最放松、最欢乐、最和谐和最奇怪的。老者领完拳之后,自己走到后面的长廊里坐了下来,端起了杯子喝茶。无论如何我都要问个清楚,如果不是,回去再上网向老哥问清楚。把剩下的煎饼和豆浆匆匆吃完,抹了抹手拍拍衣服走了过去。
    遇见
    早晨的阳光照在练习场的空地上,又投到了长廊里,刚好铺在老人脚下面前,像一块金色的地毯,一切那么安静,有那么自然,时光流淌着,仿佛又静止了下来。
    老人举起水杯喝了一口,转头看见我正在向他走过去,眼对眼,老人脸上依然是那温和的笑容,朝我点了点头。我也笑了笑。
    走到面前没有任何客套,就直奔了主题,我问:
    “请问这里有位叫王志良的太极拳老师吗?”
    老人笑着看我一眼还未作答,旁边一位站立着大概有七十多岁的老者立刻很欢喜地用手示意老人说:“他就是啊!”
    真没想到,这让我有些意外又惊喜,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老人笑了,我屈腰伸出双手,老人放下茶杯站了起来亦双手相握,老人的手温暖而厚实。
    “你来找我何事?”普通话挟着浓重的宁波当地口音。
    “我是从网上看到的信息,想来见见老师,看能不能有所收获。”我实打实说,也没寒暄客气。
    “你想从我这学到什么?”老人很认真地注视着我。这一刻我就像进到了考场,难免有些心生忐忑,觉得是不是有些冒失。但箭在弦上,既然来了,而且找对了人,也管不了那么多了,赶鸭子上架吧(后来也真的是被老人像赶鸭子上了架一样,对我各种填充),这个时候在场地里练拳的人很多开始看向这边,注意到了我这个陌生人正在和老人交谈,有两三个人走了过来。
    “不为武学功夫,我是来求法的。”为避免旁人打扰和误解,我轻声脱口而出。我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就冒出来了这么一句,毫无准备的,并不是预先设想的对白,因为本来就不知道能不能遇见,也不知道见面了会是怎样的一种场面。当初在网络平台看见尚师兄所发的文字,虽然太极拳武学方面的我不甚了解,但于形而上的一些精神层次的理念却是有着相当多的共鸣和启发,这些也正是当初为什么由好奇变成要来亲见一面的根本原因,这是属于文字以外的,或许是这些原因以及老人透出来的一种无形的磁场,才会让我突兀地冒出这么一句话来,说出来之后我自己都楞了一下。
    老人听了之后也露出了一丝意外的神情,认真的又看了我一眼,瞬间就恢复了平常,笑着说了一个字:“好”,然后问我从哪里来,入住在哪里,我都详情告知了。看到过来的人逐渐多了,老人说,从这么远过来,很有心,你应该也累了,先记下我的电话号码吧。我拿出手机拔通了老人给的号码,打通后挂断了,我说这是我的号码,并告知我姓什么。老人说,你现在先回去休息吧,我中午1点会来宾馆找你。后来回想起这些那些细节,才知道老人用心良苦,不想我有过多的应酬和招呼客套,也不想我尴尬或违心,这是一种纯粹,也是一种呵护。对老人鞠了一下,也没握手,我就转身离开了,边上是众人好奇而有些诧异的目光,因为外人上门来试探,总会相互交流一下,或者试探性地打打拳,摸摸手比划比划,来摸摸底,而我这么大老远跑来才说了几句话就走了,老人还留了他的电话号码给我。没想到会如此顺利就完成了初次遇见,老人行事干脆,直接了当,而且智慧,这正是我想要的,否则若像是高高在上审犯人一样或者东问西问还摆个高深的姿态就真的让我不知如何是好了。
    回去的路上公园里大家依旧各自锻炼着,各得其乐,此行的最初心愿已达成,顿感轻松了很多,也有些意外,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边走边看别人打拳,忽然觉得很亲切,好似我本就在这个城市里生活的,每天清晨都来这里锻炼,于是这些人、这些树也都熟悉了起来,脚步也变得轻快了,这个秋天的早晨阳光格外的温暖,而且是金灿灿的。
    老人说中午1点会上门来找我,这就让我又有了很多想象不到的空间和留白了。
    第一堂课
    头晚住的旅馆太潮湿,很多东西都有些发霉了,常住对身体不好,于是换了桥头附近的另一家旅馆,虽然房间不大,但阳光能直接透进房间,干爽了许多。这次出门给自己预留了三个月的学习时间,所以要省吃俭用,和旅馆的老板商量后答应每天再给我减了十元,价格比较合适,这下就踏实了,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在外地住宿安排好食宿是头等大事。
    旅馆边上有家很干净的自选快餐店,菜系非常丰富,而且价格便宜得超乎我想象,于是饮食问题又彻底解决了,这次来宁波如果老人是我合适的师父,这家旅馆和快餐店倒是相当便利,给我提供了最大的安稳,而且旅馆离公园就两分钟的路程,一切都出乎意料的顺利。
    中午在快餐店吃过午饭,回到旅店将房间配备的两个白色瓷杯洗干净,烧好了热水把茶包泡好,盖好杯盖子,我平常是不爱喝茶的,但是看到老人爱喝茶,就提前准备好,只是茶叶很一般,是旅馆提供的简易免费茶包。期间老人给我来了个电话,再次询问清楚了地址,时间到了中午12:50分,我下楼坐在旅馆小厅里的沙发上安静等待老人的出现。今天是个好天气,阳光如同早上透进长廊那样,现在透进了旅馆的玻璃门,只是这块金色的地毯早上铺在了老人的脚下,此刻铺在了我的脚下,几只流萤在光色里静静飞舞。
    12:58分,老人的身影出现在了门前,如此的守时(后来离开宁波之后,常常会回想起和老人亲近时的种种细节,也常常都会让我感动,前辈们的一些言传身教的素质与涵养、对后辈的不遗余力的传授,没有任何架子和造作,如此的平实、和蔼、慈祥、亲切,都让人油然生敬和难以忘怀。)老人骑一辆已有些陈旧的电动车,穿的还是早上公园里的那套灰色运动服,戴了顶棒球帽。没想到的东西很多,老人竟然如此的简朴自然,而且还这样的上心,七十岁了,为一个仅仅才一面之缘的陌生人就亲自骑车上门,没人接没人送,亲力亲为,这就是老一辈的人格魅力。出门迎接照面打了招呼,老人锁上电动车,我喊了声“师父好”,老人并没有反对,脸上依旧是那无忧无虑的笑容,像个老孩童,这种笑是发自内心很自然的笑,让人很舒服,也让我之前诸般想象的紧张心绪一下就放松了很多,老人说,走,上去吧。走进电梯,感觉老人身形高大健壮,而且走路轻灵快捷,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了老人的岁数,真不相信神清气爽的老人有七十岁了,身体状况不输年轻人,而且面色红润,皮肤光泽饱满,身子板笔挺。
    旅馆房间比较简陋,就一张床、一张靠窗的简易桌子和椅子,请师父在桌子边靠窗坐下,老人说:“你也坐,把那张床头柜搬过来当椅子吧。”于是搬过来和老人面对面坐下,敬上杯茶,茶温应该已恰好,老人打开杯盖喝了一口。我说,师父,这茶叶是旅馆配备的,质量不太好,临急临忙没有去买些好点的茶叶来招待师父。老人又笑了,说这就挺好的啊,好的差的都是茶,都能解渴,没关系的。
    老人闲聊了一些简单的家常,问我从哪来的,怎么来的,休息好没有累不累,却一直没有问我名字、家庭和工作以及师承等,这又让我再次感到奇怪,因为这些都是陌生人见面作为老师是必问的,难道连一点怀疑和防备的试探心都没有吗,就这样上门来教学了?老人一概不问,实在有趣,但这反而让我感觉更亲切了。
    没说几句,老人就说不浪费时间,我们开始吧,于是要我打拳给他看看,房间空间小,让我就随意打几个动作,像平常自己练那样,不必拘谨,打给他看看。恭敬不如从命,于是我就在老人面前按平常自己练习的方式在走道上打了起来。
    里子
    来宁波之前,几年来我一直在自学,是杨氏太极拳,没有走武学技击和与外人推手这方面的练习,也不刻意求养生,只想在这个传统道家文化当中找到适合自己又能受益的精神层面上的东西,也因此拳架里并有什么技击与功法的意识,只是松松静静地行拳。太极拳,有形而上的内涵,也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这是我当初第一次看见表哥打太极拳的时候所产生的第一印象和直观感触,于是就一直摸索着坚持,但都是在表皮上打转,属于自己瞎琢磨。对于太极拳方方面面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从书上得来,也不甚了了。
    才打了几个动作,老人说可以了,让我坐下。
    老人很认真看着我,说他之前见过这个架子的视频,是老尚发给他看的,问那个视频里的人是不是就是我,我不好意地点了点头,联想到尚师兄曾在网上数次夸过我的拳架很干净,但没想到他会给师父也看了。
    老人说,拳架很干净,这个不容易。但是,拳架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里面是什么东西?)。
    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有些尴尬地站在那里,因为这一刻确实是懵了,我真的不知道这里面是什么东西,这里面应该有什么东西。
    见我发呆杵在那里,老人就笑了,说,拳架能打成这样很不错啊,很多人打拳好多年了都不能打的干净,那是因为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就像是杂货店一样满脑子这一招该怎么摆放、该打别人什么地方、那一式是如何走化的、怎么不被人弄到,还要想着各种要领和姿态,还念着要气沉丹田、迈步如猫、虚领顶劲等等,那样的拳别说自己打、别人看着都累,更别说能从中得到轻松自在了。你的拳难得干净,这正是最好的,就像一张白纸。可是你的拳架是空的,里面没有灵魂,没有主宰。
    我只有听的份,第一次被人这样说,有些莫名其妙。
    老人继续说:虽然你还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但在我们师门里,只要告诉你一个方法,很快你就懂了,拳架就有了个入处,意识也不会到处乱跑了,也不会再空荡荡的,照着这样行拳以后消息慢慢就会出来。说完老人喝了一口茶,站了起来。问我:
    “你知道中国传统医学上人体有四梢的说法吗?”
    “知道,前人书上说头发是血的末梢、牙齿是骨的末梢、舌头是肉的末梢、指甲是筋的末梢。”
    “对。我们师门里有种功法,叫“明四梢”,你知道吗?”
    “不知道。”第一次听说,我只能老实回答。
    “明,就是在站桩、打拳、与人推手时,对于四梢明明白白,但又勿忘勿助。你知道明四梢的作用是什么吗?”
    我想了想,回答说:
    “应该是让身体气血通畅、通达到周身的末梢吧?”
    “对!和聪明人说话很有趣,不累。”老人又开心的笑了。
    “但是,前人说的四梢既然有四处,行拳或站桩时若要记住发、齿、舌、甲各个对应的部位,这拳和站桩还能干净与安静吗?”老人突然又一问。
    见我又成了哑吧,老人的笑容变得像吃到了糖果的孩子一样有些得意,他说:
    “咱师门的明四梢很简单,真传只一句话,一句话一个动作你就能明白。”
    说完老人举起了双手动了动十个指头,又动了动两只脚的脚指头,告诉了我什么是师门的明四梢,原来明四梢就是守螺钉,用意念守住十个手指头和十个脚指头上面的螺纹,也称作螺钉。
    而后老人让我将床头柜挪开腾出更大的一点空间,在我面前也打了几个拳架动作,先是没有守螺钉的状态,而后是守了螺钉的状态,让我观看有、无明四梢作用之间的区别,于是我看见两个同样的拳架运行之中有了明显的不同,没有守螺钉的拳架果然是空的,只是个面子;守了螺钉之后,拳架就变的活泼生动了,就有了里子。
    老人很耐心的给我讲解和示范,直到我看似已经理解和明白了,而后又让我将这个体会带入到拳架里自己摸索和体会。很快的就找到了感觉,把意念放在手和脚的螺钉上,能明显感觉到拳味就变了,感觉到了有一种说不清楚的张力在体内缓慢流动,指头也胀胀麻麻的,老人看了点头,说:
    “你现在感觉已经找到了,就是这样,真传一句话,听了虽然简单,但要有人给你说、为你捅破这层纸才行,一点就入,得来全不费工夫。但要是不说,任你想破脑袋也不会知道的,本门从上到下所传的功法,只要有缘,都不会保守和藏私,关键在于我们自己是否具足这个机缘和条件,能学到多少也在于各人自己。”
    真没想到,第一堂授课就让我如此的耳目一新并受益非浅,更没想到师门的功法会直接简单到如此的纯粹,一下就能让人懂得而悟入,如同戳破了一张纸的豁然,这种喜悦之情让我倍感雀跃,更是好奇。在这种新鲜感当中不断地体会,在每一个招式上面体会,却是焕然一新,这是里面有了悄悄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崭新的一种感觉,说不出的一种舒服,就像皮影戏有了筋,这四稍就是筋,后来才明白了这个筋实际上就是我们人体的气脉在流动循环,能够把螺钉守住在末梢上面,气脉就会自动周流通达于全身而无有阻碍。
    两个小时的时间过得很快,老人说他要去接孙子了,喝了口茶,老人说:
    “以后每天中午1点我都会准时过来,给你上课两小时。”说完老人起身,我送到大堂门口,老人打开车锁上了那辆老旧的电动车,又交待:
    “明早六点到公园里来,另外宾馆准备一支笔和纸,我们明天见。”说完笑笑开车就走了,没有多余的啰嗦和停顿。
    看着老人飞快消失的背影,我在门口站了好一会,有些错愕,也有些懵圈,感觉就像是在做梦一样(离别的那天也是这样)。但更多的却是感动,这老头,与我原有设定构造的想象实在太不一样,完全不按世俗的套路来,师门的东西也真的好奇怪,从未曾听说过。
    直到年以后,我才逐渐明白了这个里面的东西是什么,按武学和养生方面来说,就是气脉劲路,意与劲合的自然引导,守螺钉就是为了明四梢,明四梢气脉就能通达畅顺,久而久之消息自己就出来了;两年以后才明白,于形而上言,这里面的就是觉知,是一颗平常心,也就是自性。老人照面就送了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功法,也是门内的秘密,这份礼物让此行不虚,更坚定了这个老人就是我一直要找的师父。
    面子
    清爽的早晨,走过石桥沿着河堤又步入了海曙公园,早上六点已经满是锻炼的人了,一个城市的朝气不在建筑有多好看灯火有多辉煌,而是在晨练的身影里透出的蓬勃生机,这种感觉让人很舒服,空气中都是清新和健康的味道。以前我是很少这样早起的,平常练拳也多是在夜里,看见这些晨练的人们,觉得自己曾经浪费了多少大好时光。因为与师父有约,就不能好好看别人打拳了,径直走向昨天遇见的场地,而师父与三五个师兄们已经在开始热身了。这一刻又让我心生惭愧,师父说六点,虽然我没有迟到,但师父和师兄们却已经先到了,一看就知道这是长期养成的作息习惯。这样的早晨,一切都是鲜活的。
    见面打过招呼,师父介绍给大家相互认识,师兄们对我很友善,礼貌客气,也让我减少了很多压力,今天是来公园的第一堂课,如同丑媳妇总要见公婆似的有些紧张不安。随着时间推移渐渐的人就多了起来,大家开始陆陆续续到来,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年纪大的师兄看起来都像有八十岁了,这让我有些惊讶,年龄小的二、三十岁不一。大家相互间不太言语交流,但明显能感受到师父在这个群体之中所起到的核心凝聚作用,师父虽然看上去很随和,但却有一种不言而教的魅力,有种无形的磁场存在。
    将近有二十多人时,师父就站在前面开始了领拳,大家自觉站在后面排成了几排,场子分为上下两块连接一起的地方,女同学在上面一块场地,男同学在下面一点的操场上,隔着几级阶梯。我一个人站在下面这块场地最后面台阶上的亭子边上,也就是初次与师父见面的地方,正不知所措,师父在队伍最前面突然转过头喊我,让我跟着大家一起练,师父说跟着大家比划就行了,不懂招式套路没关系。突然又喊我站到队伍里来,有些师兄就叫我站边上能看得更清楚,只好照办。
    练拳开始了,跟着大家在比划,说实话,大家打的这趟拳实在把我给看晕了也忙晕了,完全不是我原有的太极拳概念,一点相似处都没有,无论是招式还是运行转换之间,没有丝毫目前所见各式太极拳的影子!难怪最初从公园走了一圈没有发现,完全不是那个味啊,这一下又懵圈了,云里雾里的莫名其妙。这是怎么一回事?是我此行来错了吗?脑子里闪现出各种疑惑,手脚又忙个不停地跟着瞎比划,一趟拳下来,是真的晕了,如果当时有录像,可想而知我的动作是有多么的尴尬、难看和窘迫。终于一套拳打完了,师父并没告诉我这套拳是什么拳什么式,直到第三天早上继续和大家一起比划的时候,我才看出了这竟然是杨氏太极拳的大架套路,而且就是我自己平常最熟悉的每天坚持锻练的,不禁大汗,运行方式和招式竟然如此的面目全非,觉得自己真够傻的,同时也是匪夷所思,这是太极拳吗?不会吧。
    一趟拳打完后,师父让一位老师兄领着大家再接着打一趟,然后把我叫到亭子里昨天见面的地方,师父让我也坐下,师父端起了水杯喝茶。仿佛看懂了我心中的疑惑,师父问我:刚才一起打拳的时候,是不是心里觉得很奇怪?
    我只好傻傻地说:“是。”,这个时候我的脑袋里还是懵的。
    师父说:来我这里学拳,首先是要将你原有的知见、所有的理解、以及之前所学过的招式套路、形式都要全部打破,不留余地。如果你不舍得,不愿被打破,就学不到本门的东西了。
    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完全打乱了我原有的各种想象,就像是一只大白鼠自己突兀地跑进了一个科研基地,又像一个书呆子走进了藏书馆的迷宫,各种迷惑。
    师父看到我犯傻的样子又笑了,说:你现在各种感觉上的奇怪是很正常的。我们学太极拳究竟是为什么?自己要给自己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不管这个答案是什么。只是,大多数人一但开始了学拳,几乎终身就被这个“武”字和“氏”字给牢牢束缚住了,很难再走得出来,而且,学什么拳就被什么拳的招式和套路给捆绑住了,拳就无法再干净与自然,更别说是得到自在。
    师父这样说,我似懂非懂在听着,觉得好像里面隐藏着很大的秘密,但又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以及原因何在。
    “你看过太极拳的《拳经》和《拳论》吗?”师父突然问我。
    “看过。”
    “嗯,存世的太极拳,不管是任何门派或什么氏,只要是能符合《拳经》、《拳论》道理的,都是好拳,都是太极拳,所以我们不应该有门派的区别和纷争,究其起源,实际上都是同门同宗同源而延伸演变出来的;反之,如果不符合《拳经》与《拳论》的道理,或者说违背了这些道理,我们就要认真去区分和对照了。太极拳的《拳经》、《拳论》就是一面镜子,也是准绳,有了这根准绳才不会走宗走样。但是,不论你原先是学的哪一门哪一派哪一氏,既然诚心到我这里来学,那么以前所学的东西都必需暂时先放下,就像一张白纸一样,这样才能得到的更多以及更清晰。另外,我们师门的东西,最终都不是以武学技艺为能耐的,如果不能跳脱出这个“武”字,就很难借武而入道、证道、得道得层面了,功夫并非是我们所学的最终目的,否则你这么远跑过来,求的是什么法呢?就为了功夫高人一等比别人厉害吗?如果是这样,意义何在?当然,师门的东西里武学也不差,如果你喜欢走这条道路,同样会教你。”
    师父的说法很新奇,头一次听闻学武的人会这样说武学,当今社会上人人都以师门为标记,而且相互间很难包容,又都以武技、武艺、功夫高低为炫耀和收徒的资本,但到了师父这里,竟然都被抹得一干二净,仿佛与此毫不相干,这让我一时很难转过原有的思想概念,所幸的是我本身对武学功夫兴趣就不大,也就没有什么可失望的。
    “你的拳架很干净,这就像一张白纸了,没有夹杂了那些武术技击和运气运劲鼓捣丹田、呼吸的各种想法在里面,这样反而是好事,因为这样更容易与本门功法所相应,这正是我希望看到也喜欢去教的。”师父继续说。
    我一个自学的人,才练了三年多,却误打误撞居然被师父夸奖了,有些忐忑不安,心里又有些欢喜。
    “你先不要着急,中午一点我会去找你,本门功法讲缘分,而且简单直接,有缘者自能受用与相应进去。”
    说完师父就叫我先回去自己安排时间,可以去周边走走玩玩熟悉一下,中午等他电话。师父很干脆,我也无多话,点点头自己走了回去。这个早晨一切都很新奇,如果说昨天师父给我的是里子的东西,今天早上就是拳架面子上的道理了,这个道理很平实,而且是一种包容与豁达的胸襟,还折射出一种智慧。
    武侠梦
    又到了中午师父上门来授课的时间,泡好了茶,摆放好纸笔,13:58分,师父的身影再次准时出现在旅馆的大门。
    与师父的相遇好像是久违的熟人重逢,彼此之间没有生疏、客套以及虚言,也没有多余的人情世俗礼节,见面笑笑打个招呼,就直接进入了上课的环节,两个小时上完课后送师父下楼,告别一声,师父就骑着他那辆老旧的电动车消失在人潮车流之中,来也轻轻,去也轻轻。
    今天按照师父昨日交代的准备好了纸和笔,这也让我很好奇,师父是准备要我记下什么东西呢?是像武侠小说里写的那样要传授什么秘笈给我吗?这当然是个玩笑话,但是师父既然这样交代,必定是有很重要的东西要我记录下来的,或许是怕我忘了今后记不住,想到这里,心里又是一阵感动。
    师父坐下喝了口茶,就摊开了本子,在纸上写下了【三丰法脉六宝】几个字,这时候师父忽然停了下来,讲起了他自己过去为什么开始习武的原因。我对师父的人生历程一无所知,直到今天还只是知道一些零零散散的故事,也都是师父在上课的时候无意之中说出来的,有一些是尚师兄无意中提到过的,因为师门里师兄弟们平常并不多往来,甚至我连大家的联系方式至今也没有,因此关于师父的过去几乎一无所知,这也正是师父淡化自己和师门的方式吧,若不是前两三年尚师兄受师父所托上网寻找同门的另一支法脉而发文,估计至今网上也无人知道师父和我们师门的存在,师父教拳四十余年,学生无数,竟然安静低调成这样的默默无闻,也是让人惊讶。
    师父喝了口茶,缓缓说了开来:“当年我是因为什么原因才开始想习武的呢?父母一直都是教育我要本本分分做人,所以小时候我也属于很听话安分的那种,但有一次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很难过,那年我十五岁,当时理发店都是要排队理发的,轮到我的时候,突然过来了一个年轻人抢在了我前面,我和他理论,结果他把我一把推倒在地上,另一个理发师傅刚好给别人剪完,心地好,就拉我起来让我坐他那边帮我理发,可是我心里堵的难受,那人比我年龄大身体壮,我肯定打不过他,只好憋在心里了。事后我就想,做个好人也是会被人欺负的啊,还是要学点武功将来最起码能防身保护自己不受欺负吧,手上没有一点功夫的话要吃亏,于是就动了这个习武的念头。那时候生活水平都很穷,我的身上仅有6分钱,练武先要有保护自己的器具吧,于是想买一对护腕,那时一对护腕是一角二分钱,于是我就买了一只轮换着左右手戴,自己开始各种练习,也没有人教,身体却壮实了起来,手臂练得很厉害,因为每天都在敲打树,又举重物。二十三岁那年,机缘巧合,遇见了当地教太极拳的朱老师,我去他的拳场,当时我单手可以举起120斤,力气算可以了,但是在朱老师面前却被他拉来拉去弄得站都站不稳,我就纳闷了,我说这个东西好,厉害,就决定跟朱老师学。三年以后,觉得自己练的也不错了,有个师兄平常很厉害,大家都很尊重的,平常都在向他学习,有一次练习的时候无意中被我搞到地上了,当时我心里还很开心的,因为以前一直觉得师兄是难以超越的,虽然嘴上很不好意思在道歉,但是心里还是挺美的,觉得自己有本事了。后来有一次和师父练习,师父要我怎么弄怎么做,我就照做,但也是忽然间就被我啪一下弄得坐到地上了,师父倒是没有责怪什么,还笑着夸我说小王厉害!我搞的很不好意思,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只能尴尬的说是师父你教的好。有了这两次的经历,当时心里还是多多少少起了一些想法和疑惑,但也没有太在意。后来有个小学的同学,身体不好住过几次院,有次春节的时候跑我家里来,我就对他说,你身体不好,要不跟我学太极拳,我好好教你,可以把身体养好。他说,我还用你教我太极拳啊,有我叔叔在,要学我早就跟着我叔叔学了,不会跟你学。我问他叔叔是谁,想见见,于是就这样碰面了。他叔叔姓卢。我去见的时候,他叔叔喝着酒,我对同学说不用你来说,我自己同他说,那时候心高气傲嘛。我见面叫叔叔,他也不搭理,只是笑嘻嘻的喝着酒,最多说个好好好客套一下,我说我在打太极,他说打太极好啊,都是在敷衍我,不搭理我,这时候我同学就接上话头了,告诉叔叔我是他最好的同学,想让叔叔教教我。他叔叔才答应了放下酒杯,说好吧,到明堂里弄一下吧。问我会不会推手,我说会啊,结果一搭手我就被他打出,好几次还是他把我勾住的,要不会跌的很惨,打的我心慌啊!我还以为自己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后来我教学对于一些心高气傲的学生我还喜欢,喜欢教这种人,因为我就是这样过来的啊。当时虽然被弄得很心慌,但心里又真的很开心,因为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了,就像圆了武侠梦一样。但是卢老师过几天就离开了,后来每个春节都会回来一趟教我,最长的一次是七天,教完就走,让我自己去练习消化,三年以后我就知道了这个门该怎么走了。所以我对后来跟我学的同学常说,你每天跟着我没意思,你自己不去好好练的话,你没门,所以一些人练了二、三十年太极拳也只有皮毛的功夫。那这些怎么练呢?就是练师门这个法器,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当时师父只叫我一个人好好去弄,不要到外面去和人家搞,把推手这些都放下,老老实实去弄。我当时也不知道什么法器不法器的,他也没对我说这个,只叫我推桶,我就弄了个油漆桶,放些沙子或者水,挂在家里,他就教我怎么推,但是他最后交给我一句话,这个推桶没味道,感觉也没有,味同嚼蜡,就像老太太念阿弥陀佛一样,但是就是在这种没有味道失去兴趣的时候,你给我坚持下来,不管你每天推多久,你都要摸摸。我推了之后发现不是味同嚼蜡啊,很有味道很有兴趣嘛,兴致还挺高的,可是在两个月之后就真的没有味道了,甚至看到桶就恶心了,越弄越觉得没有意思,每天这样搞。但是师父临走时后面还有一句话:等我明年来的时候,你还在推桶,我就教你,如果你没有再推,就不教你了。所以想到这个,既然领教过他这么厉害,又这样子说,再没有味道我都坚持了下来,就怕他不教我了。那段时间是真的难受啊,感觉到真的很没意思,又不敢放弃和欺骗自己,这桶一挂上去,想不弄也不行,想随便弄几下也不行,就被他骗去了,上了师父的当了,只好每天当做完成作业和任务一样坚持。这样又过了两三个月后,有一次我到师兄弟们练习的公园,这之前我也有去,只是跟着打拳,推手尽量都推辞了,因为卢老师还交代过一句很重的话,开始推桶之后,尽量不要和别人推手,就算推也不准赢人家,只要你赢了别人一次,就再也不是我的徒弟了!这个教导我是一直都没忘记。那次去到公园后,别人找我推手心里就有些痒,老师说过可以推手但是不准赢人家,那我不赢就是了,试试手总可以的吧,于是就和以前的师兄们玩玩,这一推,就感觉到完全不同了,他们已经推不了我了,我不是在和他们推手,而是在和桶在推一样,这个桶是不会说话的,但是一推手被堵住的时候,我马上回到了推桶的状态上去,他们就拿我没有任何办法了,我才知道这个是好东西,这样推桶的兴趣才真正上来了。一来二去,那些师兄弟们也要跟我学这个,我只能教,但慢慢就传到原来的师父那里去了,难免会引起一些想法,为了避免是非和麻烦,后来就尽量少去了。第二年卢老师来了,我说这个推桶是真的好,他说我去你家看看,到了家里一看,他就说知道了,你没有偷懒,因为油漆桶的外表都已经光滑了,他说这个就不用再推了,就教了我其他层次的东西,然后又教了推手、散手、器械等,全都教了,这样过了三年,基本上都掌握了。但是我跟卢老师学了没多久,他是每年只来一次,每次最多是五天、七天,每次给我上课两个小时,实际上加起来并没有多少,所以练功不在于跟师父身边多长时间,而是要把师父教的那个法,老老实实的去练,一定能成功,这是我自己的亲身体会。这个经验对你非常有用,因为你从异地来,我身边长期在一起的学生反而很多学不好,他们认为师父随时都在也就不太着急和用心了,反正随时可以问。你明天早上到公园来,我把这个法器认认真真给你讲一遍,通过你他们也可以好好学,很多人都还没有搞明白。”
    武当七星太极拳
    恐怕在写下这个标题以前,或许门内的大多数同学们可能都不知道这个名称,在这里有必要做个说明。当初师父给我上课在纸上写下的第一段话就是武当七星太极拳这一句,师父说,师门有个传下来的教戒:【不提师门,常年道恩】,所以师父自己平常很少提到师门这个派系的名称,提起的时候是给学人在传承上有个完整的理解,毕竟一个门派传下来不会没有名称。师父当时对我说,你今后教学,对于外面的人也不需要提这个名,让自己学生知道就行,尽量淡化门户之见,不要有门户间的概念,这是从上传下来一直都是这样的。我听了才明白了为什么师父和师门在江湖上没有名气的原因,因为一直都被师父刻意淡化了。后来随着接触师父的深入和了解,更理解了这个现象的必然,师父在日常生活和课堂当中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和善慈眉,与人交流也从来都是点到为止,包括对自己的学生同样如此。尚师兄曾说,师父当年教学,特别是对于登堂入室的弟子,那是可严苛了,是真下手打的,这些年师父不再这样做了,都是尽量为了大家的身体养生健康为目的而教学,所以就更亲切更平常了。我想,不是师父不再严苛,而是真正符合师门条件的学生也很难遇见,能信入能吃苦又有慧根又能持之以恒坚持下来的更少,年龄大的已经不具备七磨练金刚武学功法练习的条件,年轻的心气大学会了恐怕又会惹事,就怕转不过身来。师父是谁来都欢迎,谁走也不挽留,一切都随缘,是我所见过真正做到了过去心不可得,当下即放下的随缘之人,从不拖泥带水。而对于师父让尚师兄在网络上寻找同门失散的另一支法脉,师父就让尚师兄写上【三丰法脉六宝】的称谓,师父说只要是同门的法脉看了就一定知道,虽然至今还未能找到我们师门派系两位师叔公所传的一脉,这个也只能随缘了。
    今天之所以公开师门派系正式名称,有两个因素,一是希望把这个系列能够尽量的完整,既然是有师门有传承的,世间人都习惯有个头衔名号,哪怕是没有听说过的,如果师门连名称都没有,又会认为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故弄玄虚了;二是之前看到李伟师兄在多年前的文字心得体会中也公开过师门的这个名号,所以今天正式写出来也不算是有违了师父的交代,只做个简单的介绍,因为师父几乎很少提及有关师门的过去,包括师爷的生平,也只是偶尔在授课的时候说过一点,师父说,卢老师就是这么教下来的,不提师门,常年道恩就好,记得祖师爷是张三丰就可以了。
    武当七星太极拳,武,有三层含义:1、以武挡道,2、借武证道,3、灭武得道。师父说,最终的目的是回到平常来,回归于人人都有的本来面目,就如同东坡居士写的: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起点到终点,最终是一个圆。七,师门的七种小乘功法,七魔(磨)炼金刚是也;星,师门的四种大乘功法(心法),四舍法门是也;太极,表道;拳,表魔。拳是魔事,要在魔事中锤炼修行,借魔修道练心,从而将魔事转为道心道行,变为良知良能,回到平常心上,太极拳即修成正果;若执于魔事转不过身来,就会被魔心所惑,认武事功夫高低为追求目的,这样功夫越高就会自残越烈,也就是古人所说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真实写照,这些都是自己内心里所产生出来的。
    师父当初写下武当七星太极拳这句话的时候,如果不解释,我也不会明白师门传承当中门派名称里包含了这么多的要义,囊括了师门整个功法修习的次第和总纲,虽然从未曾听闻这个太极拳门派,但已经足够让我遐想与追思门内先人的洒脱与特立独行的方式。卢师公一生同样如此,本来是准备带着绝艺独自终老山门(卢师公一生无妻无儿无女),留给两个师弟去将师门法脉传承,结果后来遇见了我们师父,倒是从此也有了牵挂和留下了他唯一的法脉传承。师门的门派世间未曾听过,而师门所传下的太极拳功法,更是闻所未闻。
    师门宗旨教戒
    三丰指的是张三丰,师门功法创始人是张三丰祖师,法脉指的是由此一路传承下来的宗门功法和心法,六宝指的是师门功法六大重要组成部分。
    师父在纸上写下了师门宗旨的第一段话:
    不提师门
    常念道恩
    一宗不立
    万宗皆容
    在现今一直以名师为门槛高度的传统武学门派,以收多少入门拜师学费借此扬名、敛财的虚浮里,却还有着传承法脉秉持着不提师门、一宗不立的姿态在默默传播和教学,也算是咄咄怪事了。我在和师父见面以前,网上也搜不到师父的资料,如果师父是为了图名图利,在当今网络信息如此发达方便的时代,怎么会不利用这个渠道去宣传铺张,何况师父教拳已经四十余年,徒弟和学生各行各业的都有,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三教九流几乎都有,却在网络上毫无信息资料,岂非怪事。而且师父教学从不收学费,对于后来有些人因为尚师兄所发的师门功法体系由于从未曾听闻过也无法理解,就开始对我们师父和师门各种人身攻击和诋毁,说我们师父是个骗子、神棍,甚至说我们师门是自己创立的假托武当张三丰的名号根本没有传承的等等,对于这些那些五花八门的恶意诽谤与任意乱扣帽子的行为和素质,确实有些令人吃惊。这次心念一动我来了宁波,师父一见就收下了,当天就骑着电动车亲自上门来私教,而且不收学费,一个七十岁的老人,这样无私付出到底是为了什么图个什么呢?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样呢?这些是题外话了,因为一些言语涉及到侮辱他人的师门和师父,这里有必要记录一下,也是一带而过。
    昨天在旅馆上课的时候我拿出个盒子说有个小礼物带来送给师父,师父立刻摆手制止,说不收礼,也不收你学费,只要你有缘,能用心学就好。我说只是一串木质佛珠手串,远道而来也总应表示些心意,师父辛苦为我教学不收下反而让我更内疚了。师父见是佛珠,倒是大大方方收下了,老人笑着说,这个礼物可以收下,经常戴着,以后看见它就能想起你了,但只此一次,以后不要再送任何东西了。现在想起这些细节仍让我记忆犹新,而倍感亲切与温暖。
    不提师门,师父说,现在太极拳界分出来了很多的派系,也产生了各自的练习方式以及各种拳架套路和功法,这些都是没有关系的,只要核心的东西能够不离《拳经》、《拳论》,就都是好的正确的太极拳。只是因为门户之见与私心,反而将太极拳很多重要的传承慢慢被人为的中断了,而且门派之间还会产生很多的误解和偏见,彼此看不起相互不服气,攻击指责,是非就来了,这就对传承影响更不好了。你功夫练的再高再厉害,带进了棺材里还有什么意义、功夫又去了哪里?所以我们师门前辈有大智慧,立下了这条规矩,就是要将师门这种门户之见给淡化,同时也就将名利和是非争议也淡化了。那么淡化了师门应该注重于什么呢?不是每天对祖师爷恭恭敬敬跪拜,对师父五体投地鞍前马后,而是要常念道恩。太极拳是入道的宝贝,先人也是由道中体悟而成,这才是我们学太极拳要重视和关心的问题,而不是说自己的师父、师爷谁谁谁、有多厉害。道是平等的,是平常的,但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在用着亲近着道的智慧和慈悲,只是自己不知道,我们要对她心存感恩,她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淡化了师门名号与门户之见,就不需要立一个什么门宗的概念来代表了,我是什么什么派的,我是什么什么宗的,只要符合道的、符合太极拳《拳经》、《拳论》的,都是同门同宗同源,所以说一宗不立,万宗皆容,这才是真正的有容乃大。
    师父在详细解说了师门宗旨前四句话的要义后,接着又写下四句:
    清净自心
    随缘说法
    不舍不取
    不问不答
    太极拳的放松和清净是根本,师父说,不仅仅是身体和拳法要松静(净),心地上更要清净(静),若心地做不到真清净,思想意识太多,身体和拳法就很难真正进入松静了,因为不能身心相应,于是站桩和行拳都流于表面形式了。《拳论》中所说的“一举动要周身轻灵、节节贯串、内敛、鼓荡、舍己从人”等功法,全都是由此相应中得来。相应也不仅仅是自己的身心内在相应,还要与盘拳运行相应,还要在推手、散手较技之中与他人相应,这个就比较困难了。也可以说,相应二字是师门的核心修练功法,只知道与自己相应而不知与他人相应,又怎能做到《拳论》中所说的“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呢?
    师父说,但是一切都要随缘,不可强求,也不能强求,缘法不熟,谁都改变不了,佛在世也是这样。包括今后你去教学,没有缘的怎么教?你贴钱给他求他来学他都不愿意,这就是无缘;还有一些为人心术不正的,你可以帮助他引导他慢慢改变他,如果发现他还是用心险恶或者争强斗狠的,师门的一些重要功法就不要轻易传授了,这只会助长了他的恶行如虎添翼。不舍不取,不舍,谁都容易做到,人一生出来都是不舍得放的,但师门这里的不舍,是指不排斥、不敌对,不建立对立面,如同推手不丢不顶的不丢,这不容易;但要想做到不取,就更不容易了,不取,指的是不执着,不落入表相形式和自我意识的想象,学功夫不贪多,与人推手时不起胜负好勇争强之心,才是真不取,这些都是可以从师门功法之中体会到的,而不仅仅是口头上说说。至于不问不答,很多学人在师父身边学习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去提出问题,不会主动要求想学习什么,你不问,师父也就忘了,那么多的学生,根器不一,师门那么多的功法练习,我们若不主动讨要和提出问题,师父也没办法因缘施教,有一个同学提出问题,实际上受益的是一大片。同时这句话也是指各人的造化,如果无缘就不可强求,遇什么根器就说什么法,投其缘就好,无缘就随缘,如果他问不出来,说明没有到达这个层次,你说了也没用;如果学人能问出来一些重要的问题,说明他已经在思考他疑惑不懂的问题,这个时候就要给他解答和帮助,所以这句话另一种含义其实是有问必答。
    说完师父又写下六个字:
    无私
    忘我
    为他
    师父说,这些就是师门的宗旨,亦是宗趣宗义所在。当我们从中得到了好处和受益,就要分享给他人,法也好、道也好,太极拳里面都有,是属于自然存在的,法尔如是,并不因谁的出现而有所增减或变化,只是有人发现了它的存在和道理,把它演示和传播了出来,所以这不是哪一个人私有的东西。前人发现了这些道理,传播分享给他人,才有了今天我们所学的经验指引与方向,又怎么可以当成了是自己私有的东西呢?就像阳光和雨露,普施并无私心和分别心,只是有缘或无缘的随缘,而不去勉强。所以今后你要是学到了师门的功法,在传播教学的时候勿忘了今天所说的,要记在心上。
    三丰法脉六宝
    三丰,指的是张三丰,师门的祖师爷是张三丰;法脉,张三丰祖师和先贤所传下来功法传承;六宝,是功法的纲要,也就是师门太极拳的整套核心练习与指导内容。
    六宝:
    一、拳经、拳论
    张三丰《拳经》,王宗岳《拳论》。
    二、法器
    桶(主),板(副)。
    三、六字真言
    信:正信,信为道源功德母。
    斩:斩却贼手(时时勤佛拭)。
    断:断除贼心(勿使惹尘埃)。
    敬:敬师、敬法、敬友、敬自心。
    定:止,不生。
    慧:观,了了分明。
    四、三法印
    着熟、懂劲、神明。
    五、七魔(磨)炼金刚(小乘)
    1、站桩:立桩(无极桩)、坐桩。
    2、四基:推桶、推板、步法、通三关。
    3、拳架:耄耋架、风雷架、三疯架、幻梦架。
    4、推手。
    5、散手。
    6、器械:剑、棍、扇、钢鞭(双截棍)。
    7、脉穴:听脉穴、看脉穴、打脉穴。
    六、四舍法门(大乘)
    舍己从人
    舍己从己
    不舍不取
    舍己利人
    最后是师门的勘验、检验手段:闯四大天王关、四棍勘验。
    附带功法:
    四听
    听四梢、听气脉、听婴儿、听空灵(明四梢、观气脉、返婴儿、致空灵)。
    五劲
    明劲、暗劲、化劲、凌空劲、慈悲劲。
    师父写完了这些内容,把我看傻了,都是我闻所未闻的。在自学的那几年当中,因为没有老师,所以我买了不少有关于太极拳方面的书籍来学习知识,内地的台湾的都有,都是一些功成名就的传人所写的,所以多多少少对于太极拳理论上的知识还是有些了解的,但是师父写下的这些功法名目,却是我从未曾听过和看到过的,这让我产生了大疑惑,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太极拳还有这么大的功法差别吗?而且,不仅是道学,里面还将佛学的内容也融入了进去。师父看出我的疑惑,于是解释给我听:关于道家的道或佛家的法,在归处是一致的,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也就是世间所说的“条条大路通罗马”。《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金刚经》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只是人们自我的主观意识分别而将这些给差别区别对待成两种法理和追求了,这样就被门派之见和自我观念所束缚,不能更好更有效地相互吸收与消化利用。我们学习东西就是要跳出这种自我主观意识所设定的框框,取长补短,在佛家和道家形而上的心性境界与见地上是无有高下和分别的,大道只有一,这是真理,只是因学人在不同的路途上以及修为入手方式和根器悟性上的不同而产生了认知的差别,这些都是人为造成的现象,而与大道并没有关系。不论是道家还是佛家,或者是太极拳,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让人开启自己本有的智慧,也就是找回自己的本来面目——我们的自性,从后天返回到先天的大道之中,所谓的明心和见性,这也是师门太极拳所隐藏的秘密与功能所在,而不要轻易错失成了一种武学技能的分别,不要舍本逐末而因小失大了。道不远人,人自远,凡事莫非因缘,缘分又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也不要被这些那些名相所困扰,关键在于有没有从中受益和感悟到,还是那句话,不管是什么门派什么功法,能不离拳经、拳论而且能将拳经、拳论道理体现展示出来的,都是没有走宗的太极拳。
    第一天在公园上课看大家打的拳架已让我云里雾里,颠覆了从前对太极拳的认知,而师门的纲要又再次让我颠覆了原先的所有概念,这种感受很难用言语表达出来,以致后来进入的练功法门和方式,都把我心中对太极拳原有的所有理解、想法以及认知、所有的瓶瓶罐罐一无保留地全被师父打碎了。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反而对于师门的法脉六宝渐渐有了新的认识,每一项都有着特殊的练习方法和意义以及功效,让人受益匪浅,换句话说,如果不见师父,没有此次宁波之行,我对太极拳的认知理解将会永远都停留在原地而无法再改变与突破了。
    师父说:“本门祖师爷是张三丰,只认祖师,淡化师门与师父的名号,以避免世人陷入无意义的门户之争,门户与门派之争,深深阻碍和局限了传统武学的健康发展,门户之见对传播传承影响巨大,而且本门是借助武学而融入回归于道的怀抱,并非以武学功夫为目标、目的的追求,是要借武证道。武学是太极拳的附属功能,并不是太极拳的核心,太极拳的真正功用是动中得定,动中喻静,由此定、静之中开启慧的明觉,达到明心见性的入道法门,所以整个太极拳道,实是心性、心法之学,是我们自性的流淌。这就是当初祖师爷高明之处,也是太极拳的奥妙和秘密。如果仅以武学作为追求的目标,就实在太可惜了,如果执迷于武学再困于门户和门派之见,太极拳的理解空间就更狭窄了,而且容易落入功夫的知见之中被武这个字完完全全束缚住再难走得出来,只会产生分胜负、争输赢的争强好斗之心,这就离本来面目越来越远了,也有违了当初祖师爷发明太极拳的初衷和良苦用心。”
    四听五劲
    四听(四梢、气脉、婴儿、空灵)五劲(明劲、暗劲、化劲、凌空劲、慈悲劲)是在三丰法脉六宝系列中独立出来的功法,之所以先发这个是因为四听是和师门整套小乘七魔炼金刚功法贯穿在一起的,无论是站桩、推手、散手、器械、推板、推桶等等都未曾离开这四听的功用,需要一层层透过去细细体会和观察,属于自己内在的自我察觉。师父曾说,世人都喜欢复杂的东西,所以才会有了这些那些各种各样的功法,七魔炼金刚乘以四就是二十八法了,但最终还是会由繁归简,回到一、回到无住生心的状态,就是道的平常心,所以这些功法只是一个手段和过程,不是师门太极拳最终目的。四听是个方式,也可以叫四明,以气脉来说,可以是听气脉,可以是观气脉,到脉穴又可以变成是打脉穴,都是方便灵活善巧的运用,而基础又是从明四梢当中建立起来。至于五劲,是功法的作用体现,下文会分别介绍。
    四听
    1、明四梢
    听四梢就是听螺钉,十个手和十个脚指头上的螺钉。盘拳架,把念想集中在螺钉上,二十个螺钉,想像如小电灯泡一样的在发光发亮,无论是站桩还是盘拳或者推手,意念只关心在螺钉上,真正的太极拳是很舒服的,没有拳架、没有身体,活活泼泼的,自由自在飘飘欲仙一样,没有过多的束缚和念头,你要对它微笑,对它发自内心的一笑就把它打开了。把这个弄纯熟之后,以后这个也要去掉,最后只剩下自己的觉知在,但是这个要有个次第渐进的练习和体会、感悟的过程。螺钉是打通整个身体气脉的关键所在,守住它身体就能放空,感觉身体好像不是我的一样。螺钉真能守住,全身气脉就能贯通,最初练习的时候螺钉要牢牢守住它,时时用着它,念念不忘它。当明四梢切实做到了,螺钉守好了,人是非常轻灵舒服的,前人所说的“满身轻利顶头悬”就是这个状态,这也是师门所有功法的基础。
    在与人练推手时,要慢慢的轻推,不要用力,接触的地方如中医号脉的感觉,这是借用思想来操作和感触,完全熟练以后再去掉这个思想意识,从而变成身体自动自主的自然功用,推手切忌用力,一用力立刻就会出问题。五个手指头都可以随时随心所欲的动,而不受对方来力影响和控制,有一个手指头不能动,那根经络就没通,经脉不通,就不能达到四梢齐。四梢齐打个比喻就像一串佛珠拿在手上,与人推手时候可以同时捻着每颗佛珠专心念佛而不受外力的干扰,也可以两只手同时各拿着一串佛珠念佛,左右手各念各的,不受外界影响,念佛就是念佛,就没有推手的存在了,这就是身心分离。螺钉不丢,但念佛也在,各不干扰,我们要时时问它在不在?在!这个“在”字是清清楚楚、了了分明的,保持住这个状态,活也可以,死也可以,死就死了,无所谓,达到这个是最初的止,也就是初定。这个时候对方若手重想弄你,你就可以随手就打人了,不用去想的,金刚手段就来了,自动自然就会起作用,当然也可以用慈悲心笑笑不打他,随心所欲了。我们在捻佛珠念佛时,对方想弄你,弄的不是你,如同在弄念佛的佛,怎么不会挨打呢,要推要发要打都随你了,这就是听四梢的功用和窍门。
    2、观气脉
    气脉就是流水,听气脉就是听流水,全身气脉像流水一样周流,前人说“身形似水流”说的就是气脉内在的流动。在与人推手时,当我们听螺钉已经纯熟后,就进入到了听气脉的阶段,听气脉不是听身体的外面,也不是身体里面,而是听我们身体里面的外面,在听自己,这个里外之间的自己其实就是没有离开过的自性流淌,能听到这个的时候,手和脚上的螺钉就没有了,变成全身都是螺钉,全身都是水流,这时候就变成了听全身。这个时候的感觉和听空灵很相似,但里面细微之处是不一样的。能听到气脉如水流的时候,全身的气脉都能够看到,哪里通哪里不通、自己的别人的都能够看到,这个就是观气脉,同时还要能听到自己和别人脉搏的跳动,所谓的心跳。通与不通这两个点要相应,不通的地方就是通道被堵住了,这样在推手或者散手时候就会被对方利用这个缺陷而形成了被动,人顺我背,就会挨打。如果气脉看不到,后面的婴儿、空灵就难以进入,气脉必须要看到,四梢必须要看到,这是师门四听当中重要的环节。所谓的气脉变化,如同被冰堵住的地方忽然之间融化了的感觉,这是可以真实感受到的现象。师父在跟我推手讲到这个环节的时候看我还不太明白,于是就让我用手掌轻轻贴在他的后背上,当时感觉到师父的后背有些僵硬,师父让我大声看一句:“开!”,一瞬间我的掌心就体会到了师父后背像是融冰一样的化开了,僵滞的地方都不见了,非常的明显。人在生气或烦闷、心里堵得慌的时候,气脉就如同冰块一样的在里面的通道里冻住了,要将冰融化才会舒服畅通;和人推手的时候也是一样,一旦紧张、害怕或者使用僵力的时候就会堵住了通道,越生气和惊慌紧张堵的越厉害,就会越僵硬以至于出现了顶、抗的状态,推手结果就变成了力大欺力小、快打慢了,所以要时时刻刻检验和保持着这种冰融化开的状态,让气脉似水一样的全体周流无碍,这就是听气脉的方法和妙处,同时也是心地上很重要的功夫。不生气,就是无生,这个就是最好的状态,这不是靠用头脑去想象出来的,而是内在真实的融化开了,如冰融水,是真真实实的现象;不生气、不生,是思想意识不生,于是心死神活,就舒服自在自然了。生与不生在这个地方是关键,参禅也是这样,有生,能无生否?不生,才能不灭;先要了生,才能了死,这是太极拳和参禅的要窍和大秘密。我们在推手、散手、器械甚至是与他人相搏的时候,能够做到不生、不生气,平平常常一样就成功了,这些都是要自己去验证和自我打通的。听气脉有个消息出来了,思想就已经跟它接轨了,原来是傻呼呼的总想怎么弄它出来,却不知道这是要它自己活出来的,整个身体迸发出来的东西,像鸡蛋孵出来的小鸡,而不是我想它快乐它就快乐了,就像老板叫下属做事,他不做,那怎么能真正快乐呢?听气脉听到了,就可以举一反三,慢慢就全部通了。听气脉看起来好像很神奇,其实很普通,只要把堵着的地方照看好,关心它、爱护它、对它升起慈悲心,就一定能够融化。但要注意的是,就算开始融化了,但它还没有开心,这样依然不够,还要让它也开心起来,这个才是重点,要让它和你快乐的对话,跟你一起快乐的玩,只要它快乐了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对方也就找不到你的借力点和支点,无从下手。要让身体快乐起来,只要有堵住的地方就不行,气脉真正通了就一定是快乐的,是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出来的愉悦,所谓的开心见佛,得到自在解脱,就是法喜充满。
    3、返婴儿
    听婴儿,就是归真。小孩子不知道自己是小孩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回不到小孩子的状态了,气脉通了后就可以听婴儿了,什么是婴儿?天真本真,这不是装出来的,是婴儿自己活出来的,天天笑呵呵的,天真无邪。实际上,气脉通了发自内心的快乐就是回到小孩子的状态,是一种天真的快乐,这就是归真,毫不做作,一切自然。听婴儿就是时时觉照感知自己的这个状态,保持这个状态,在站桩、推手、器械当中都是这个状态,发乎于真,不受外境影响,纯真的自性流淌,谓之天然、本真。老子曰:“能婴儿乎?”,不是要回到婴儿的皮肤细嫩、筋骨的柔软和返老还童,而是要回到婴儿无虑无思、纯真自然的状态当中,这就是心性的归真。
    4、致空灵
    听空灵,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个空灵和听气脉有些相似,但细细体会就有很多维系的区别,就像显微镜一样,眼睛看不见的非常细密的都能显出来,当四梢和气脉听到后,到空灵这步容易混淆,好像是一样的感觉,其实剥开来还有很细的东西在里面,就像头发丝一样,剖开了里面还有好几层,也像一粒米上的微雕一样,放大了里面还有很细的东西在。空灵的状态就是前面四梢、气脉、婴儿的状态都没有了,彻底放空和归零,不用想象和考虑,自然到位。关键还是在于前面的几样要弄好。听空灵是了生死的,是后面还有很长的结果,先不用去考虑。但是空灵和明心见性不是一回事,这个要知道。
    五劲
    师父说,劲这个东西,外面的人好像很重视,就如《拳论》所说的“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师门所教授的,自己知道就好,说出来反而可能会引起误会和争议,会引起一些麻烦,因为每个人的主观意识和认知以及所接触到的道理不同,接收的信息和理解也就不同,对于劲的认知就会千奇百怪、诸子百家了。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懂劲?武学上的懂劲相对还好理解,形而上的懂劲就不好理解了,懂劲,就是懂心,懂平常心就是真正的懂劲,而着熟就是舍己从人,懂劲就是四两拨千斤,四两拨千斤就是参禅悟道的过程。参禅悟道通过四两拨千斤突然感悟,感悟到这个平常心,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东西,这就是懂劲,而不仅仅只是武学功夫上的懂劲。所以懂劲而阶及神明,明心见性,见性以后就是神明,但这样的说法大多数人是无法理解和接受的。那天上这堂课的时候,师父突然问我:什么是劲?劲和力的区别在哪?我说看书上说,力出于骨,劲出于筋。师父说,这是没意思的话。劲与力的区别,就如山里的中草药,对于不知道的人来说这是草,知道的人就是草药药材,力就是劲、劲就是力。把你身体碰到的就是力,没碰到的就是劲,打个比方,拳头相对,对方碰到你拳头上的就是力,还有一段距离未碰到的就是劲,所以称之为暗劲。下面简而言之:
    1、明劲
    眀劲,是已触碰到的力。明劲,是靠听出来的,后发制人。如果没有这个听的能力就会被动,就成了“人顺我背”,有了这个四两后的明劲,对方一用力就知道,知道了就提前截住了,让他使不过来,这是因为对方的劲力点还没到头的时候,我的劲就出去了,后发先至;若对方的劲到头了,伸展开了,我的明劲就没用了,这时候只能是比谁的力气大,变成了顶牛。明劲要练到无坚不摧,推手或散手当中要能马上抢到对方发力的前面,提前阻截断对方的来力,让对方根本没办法顺势发力,对方一用力就把他的劲路堵住,他力来立刻就知道,如同突然抢了对方手里的钱,只要对方一发力我就能后发先至,不论对方怎么发力,在你的手上根本过不去。敌不动我不动,敌微动我先动,总是抢在他的前面,只要提前后发先至,对方用的劲越大,他自己会越麻烦。这就是明劲,无坚不摧。明劲是从四两上听出来的,听的是刚出的劲头,听不出这个劲头就没用。碰到之后就像箭已射出一样,已经完成了,所以称为明劲,明明白白的力。明劲: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劲己随动,意在先。寸土不让。
    2、暗劲
    暗劲是未触碰到的劲。暗劲是鼓荡,就如张弓,未发之时,但什么地方都能打出来,随心所欲随便打。明劲遇上暗劲就被动,暗劲是什么地方都能打得出来。师父说过多次,这个暗劲非常厉害,碰到就会伤筋断骨甚至透烂脏腑,只是不能轻易使用,最好是永远都用不上。喑劲: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劲己随动,意在先。能随心所欲用尺寸分毫的变化而直奔来拳(力),既可以以柔克刚,又可以无坚不摧。
    3、化劲
    化劲是内敛,对方弄你的时候感觉到像是什么都没有了,如同捕风捉影一样,空空如也。化劲: 打墙壁打石桩,如在打棉花,意含凌空和慈悲。化劲的最高境界: 是棍下见自性。
    4、凌空劲
    我曾问师父:网上有个太极拳闫老师她们那些视屏争议很大,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故弄玄虚?师父说:不是,这就是凌空劲的一种体现方式,只是她只知道前面而不知道后面的弄法,就变成师徒之间的玩了。凌空劲是个好东西,但只知道前面不知道后面的所以用不来,这是要和散手、器械结合起来用的,师门里面的推桶到最后就是凌空推,这个是关键,核心还是舍己从人,如果没有这些基础,就只能师徒之间玩了,外人来就玩不了,因为不知道这个道理。凌空劲就是一种感受、感应、相应。凌空劲的初级玩法对于没练习过的使不出来,就像对木头石头那样,它不知道感应,而后面的好处在于与人相较时能随时感知对方的进退,自己也能随时相应的进退,一进即退,感应神速,却又不离。凌空劲需要从前面七魔炼金刚的功法上配合练习出来,否则就只能流于师徒之间的玩耍了,实际上凌空劲在散手当中最大的作用就是我顺人背的时候能继续跟进,让对手逃不掉,打人是没什么作用的。
    5、慈悲劲
    五劲当中最重要的是慈悲劲,慈悲劲说是劲不是真有个劲,而是心地上的境界功夫。慈悲劲无贼心、无贼手,只有慈悲心和包容心。凌空劲和慈悲劲都是从化劲中生出来的,而化劲又是从舍己从人中出来,凌空劲和慈悲劲也一样是从舍己从人中生出,但明劲和暗劲与此无关,是另一种东西。当时师父给我讲解到这里的时候,我是茫茫然完全懵的,摸不着一点头绪,加上自己又没有什么武学基础和功夫,可以说是听的云里雾里;回来之后通过练习对于师门功法的了解才逐渐增加,也才渐渐明白了师父这段话的含义,包括师门的其他功法和师父所说的很多东西,这真的是一点一点消化和感悟到的,也正如师父常说的,只要方向正确有了方法坚持练习,消息它自己就会出来。为什么师父特意交代五劲当中三劲相通二劲不同,师父并没有点破,我当时也没有及时问,于是师父就不问不答了,但这也恰恰是给我起到了自觉的帮助,过早点破与自己领悟出来的效果完全不同。暗劲和明劲为什么会说是另一种东西,这是因为暗劲、明劲纯粹就是出手伤人的东西,这就与师父和师门说的教戒的方向不一样了,所以说是另一种东西。但是师父也说,这些也要懂,就像庙里的怒目金刚,亦有威严相的用处和手段,也是自保或震慑他人的必要。师父给我分别展示和讲解过,看了确实触目惊心。
    小乘七魔炼金刚
    一、桩
    桩,是静中定,把纷扰的心猿意马给调服安静下来,站桩最关键的是要让自己能够滋润,有个平常在,能在坐桩和站桩当中把这个平常站出来,它出来了就是听消息。这样说好像很简单,简单到别人不相信,谁都知道平常,还需要站桩吗?但真正知道平常的却没有多少人呢,平常心是道谁都会说,那么什么才是平常心是道?人人都平常,人人都已经入道、得道、悟道了?这是两回事。越大的秘密越简单,能够做到真正平常的人,身心气脉早已经悄悄变化了。站桩如果不能滋润,不知道听消息,不知道方法,勉强自己硬站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都是没用的,这样练的依然只是外在的东西,而且都是在跟自己过不去的消耗,甚至还会站出很多的问题,如胸闷、气促、隐痛、浮肿等等,这就不好了。站桩是慢慢、慢慢的放松和调服,一开始谁都会不习惯,十分钟也站不了,慢慢递增,心也就慢慢的安静了下来。站桩就是听消息,听什么消息呢?听坏消息。坏消息来了,不要恐惧它、害怕它、排斥它,相反,我们要爱它,喜欢它,接受它,这是上帝的礼物来了。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烦恼即菩提,烦恼就是上帝的礼物。但是烦恼很难过的去,烦恼的反面就是欢喜,能把烦恼转变成喜欢,上帝这个礼物就收到了。站桩或者推手,都是在把烦恼一层层的破掉,怎么破掉,用欢喜心去破,这就是个大秘密,而不是别人弄过来了想办法怎么搞掉和弄回去,这些都是要从身心的根本上转过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修为,而不是一根木头似的杵在那里,满脑子都是各种站桩要领,那不是在站桩,而是在打各种妄想。
    1、坐桩
    坐椅上双腿可盘坐也可双脚放地上,身体保持中正自然放松,左手大拇指放在右手的脉搏上轻轻的听着,安安静静听脉搏的自然心跳,其他都不用考虑,轻轻的听着脉搏一下一下的跳动,人的身体当中最自然的就是心跳,久而久之心就会安静下来,就会知道了心跳是怎么回事,听脉搏熟练之后,在拳架、推手、散手、器械上都能体会到这个心跳的功能,都能透过去就成功了,于人可以我独知人,于己可以止心猿意马,从而入到静定之中,那一刻所有的烦恼都没有了,渐至万籁俱寂。坐桩就是打坐,守住脉搏聆听心跳,就是以楔去楔的渐进法门。道门有云:“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唯此一个静字贯通八万四千法门,不二之根,心猿意马只如杯水之纷尘,搁置良久,水复清矣。坐桩或言打坐,无非搁置,做个无为闲道人,坐中各种功法亦无非为入静而生,入得静则生定,能定则慧生,皆是小乘循环渐进之次第,而不在于何门何法,儒家云:“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佛家云:“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三教同一个鼻孔出气处,无非是各自降伏其心。而至于“恬静虚无,真气从之”从静中触发先天真炁的萌动,这又是另一番景致了。
    2、站桩
    无极桩,两脚与肩同宽,两脚尖平行向前,身体自然中正放松。师门桩法没有要求虚领顶劲、含胸拔背、裹膝裹胯、卷尾闾、填命门等这些要求,就是立身中正、自然放松即可,关键的要领就是守螺钉,这是本门桩法的要窍所在。所谓的守螺钉,即明四梢,也就是用意念守住十个手指和十个脚趾上面的螺纹,全身放松,不带丝毫僵拙之力,一切以自然为主,前人有云:发是血之梢、齿是骨之梢、舌是肉之梢、甲是筋之梢,站桩的目的就是为了站出消息,也是为了使身体气脉通达流转行于末梢而循环不息,如果按照前人所说的四个末梢就都要守住,这样站桩杂念就多了,师门功法只需要守住手指脚趾的螺钉就替代了全身所有的末梢,即前人拳谱所谓的“形于末梢”,使周身气血通达于末梢而使之充盈流转。守螺钉的时候要多注意脚趾和手指尾指上的螺钉,因为这些部位没有这么敏感,容易被忽略。另一个要点是涌泉穴,这里要打开,这是与大地通消息的连接开关,大地如同母亲,慈悲而无不包容,当我们身体出现问题或者心绪出现各种障碍的时候,就要和大地母亲多亲近和沟通,可以将自身不好的种种病气或者负面情绪通过涌泉穴释放到大地,大地母亲全部都会包容接纳。
    站桩要能入静才会进入功态,身体有各种反应一律放下不用管它,只需要把螺钉守好,最后能够把身体站空了只剩下螺钉的时候,无极桩就站成了。站桩可闭眼可微睁眼或平视,每次站桩时间以四十分钟至一个小时最合适,时间充足一天可站两三次,但是站桩时间短了不起效果,时间太长身体就会僵硬麻木气血浮躁,这些需要自己去调整和掌握。初学站桩的朋友因为定力不够,心静不下来,所以站不了多长时间,可以逐渐增加,由十分钟、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半个小时直到四十分钟或一个小时,慢慢就适应了,但是时间尽量只叠加而不要减少,每天都要站,女士每个月不方便的几天可以休息。刚开始练习站桩基本上都很难保持时间长久,因为平常心猿意马和活动惯了,这个时候可以采取自己平常爱好的习惯来辅助,譬如看电视、看手机、看书(可在站桩前面的桌上放个架子)、听音乐等,只要是能让自己放松不紧张的方法都可以利用,慢慢调服和增加时间,养成了一定的功态和习惯之后,这些辅助的东西自然就不会再需要了,从而进入一种安静、祥和、自然的状态当中。
    站桩不能站成木头桩、死桩,前人说站桩与行拳有三种境界,一是如在水底,一似在水中,一似在水上,这些感觉比较抽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如履薄冰的站,要站出消息来,只是单单是如履薄冰还只是一个状态,这是战战兢兢、小小心心的站法,还不是最恰当的,因为还没有生出爱心,站桩是要把爱心站出来,站桩如同孵蛋,孵蛋是很耐心细致的呵护过程,充满了爱护之心,手掌心、脚掌心仿佛都是在孵蛋的感觉,手上脚下有了鸡蛋,慈悲心就出来了,不能把脚下和手里的鸡蛋弄破了,战战兢兢的小心和爱心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状态,要把爱心这种感觉一直保持着。意念放在脚上多一些,手上的相对少一些,因为脚上的螺钉不容易守,而且脚下是与大地往来通消息的关键,不要把蛋给弄破了、孵死了,能做到这样四梢都活了。
    坐桩或者站桩有些事项还是需要注意一下,无论是坐桩还是站桩,都要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状态,这样才会容易起效果,在大怒、大悲、大喜、大累之后不要站桩,会伤身体。下桩之后不要马上进行各种剧烈运动,可以用手揉揉脸部和身体,缓慢行走,不要即刻上厕所,也忌喝冷水以及吹空调,这些是基本养生常识,最合适的方式是下桩之后缓慢轻柔的打打太极拳。站桩以面向南方为好,不宜在风口处或穿堂风处站,避风如避箭,也不要开着空调底下站,亦不宜在空气不流通和闭塞的空间里站桩,同时忌夜半在树林子里站桩,一是阴气太盛,树木都在排放有害物质,一是避免受到惊吓,受到惊吓身心都会受影响。站无极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未下桩以前脚底不可有任何的移动、挪动,站久了身体各个地方若出现了疼痛难以忍受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活动疼痛的部位,但是脚底下绝对不可以动,这个要切记。
    我们在站桩的时候这个气脉就已经打开了,但如何检验自己站桩有没有站对站好,气脉是否通达,自己很难发现,这里就要有勘验的手段,师门对于站桩的勘验有大乘和小乘几种方法,这个就需要去跟懂的人亲自讨要,这些勘验的方法和手段在目前存世的太极拳里很少听闻和见到了。师门的四听(四梢、气脉、婴儿、空灵)以及七魔炼金刚的次第,都是从站桩或者打坐当中所建立的基础,而明四梢又是其中的根本,如同打开的一扇门,打开了这扇门后面的东西都很好办,但是多数人都容易把最简单最基础的东西忽略了。有了明四梢的功能和功用,基本上就够用,后面的可以一层一层的透过去,这是师门小乘难行道的次第方法和过程。如果不把这个基础打好,例如站桩、坐桩、推板这些基础弄好,后面的东西就来得不真实,看着像,也能说出个一二三,但似是而非,基础却不牢靠、不坚固,所以明四梢以及桩法、推板,是师门七魔炼金刚里面最根本的东西,而站桩又是为七魔炼金刚打下牢靠基础的重要环节。
    站桩可治愈自身的疾病,没事站站效果也很好,通气脉,很简单又很有用。我曾问师父,听说站桩能出掤劲,师父大笑,反问我什么是掤劲?我说像饱满的气球一样,触之能反弹。师父说这都是人为的添加,只要气脉通,自然就能周身鼓荡,而不是靠站出来的,是靠松静和无生,但这个层次还不高,高明的仍然要回到舍己从人的空灵上,而且不要执着。我又问,站桩的要领里有虚领顶劲、含胸拔背等等要求,我们本门需要什么要领?师父说这些本门通通不需要,如果这样练就搞复杂了,变成脑袋里全是杂念意识,甚至没病也站出病来,师父说站桩就一句话:听消息。我问师父,不可挪动双脚,是不是前人所说的其根在脚?师父说,大多数人都理解错这句话了,以为将身体松沉到脚下像树根一样深入地下,这种理解很愚钝,大地是母亲,你双脚是为了要和大地亲近,是最亲切、亲柔而敏锐的触碰,这是相应,如果是树根那样,还有轻灵吗?就变成了双重,推手时这样,就会出现相抗和顶牛了,这就不符合拳经、拳论的道理;而且树有根就有生,有生就有死,又怎能是无生?不明道理,不知方法,方向就错了,一步错,步步错。
    二、四基
    板、桶、步法、通三关
    写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师门法器,一个是板、一个是桶,板是副法器,桶是主法器,这是四基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穿整个师门大、小二乘功法的重要辅助,同时是提高太极拳功夫和借武证道的重要东西,所以称之为法器。很多人都对这两个字掉以轻心了,认为不过是一块板、一个桶而已,搞的这么玄秘和神奇,这是不知道这两样东西对我们所带来的不可思议的变化和作用。师门从三丰祖师爷传下来每一代是有信物留下的,在我们师公的上一代已经去掉了师门原有信物这种以物传物代代相传的方式,但是师公得到了法器相传的方法,又告诉了我们师父。法器就如同当初六祖慧能所得的衣钵传承,这是个表法的象征,但是三丰祖师所传下的法器不仅仅是为了表法,而是有实际功用的,只是所传的法器并非是现在所见到的板和桶的面貌,所以在我们师门里法器分为两层,一层就是下文所说的板、桶,这是表象上的功法练习工具;第二种是二层法器,这个就不会轻易示人,因为是真真实实的双刃剑的作用,是自己闭关时候关起门练的东西,非得师父认可和首肯之后才会托付展示,这是题外之话。
    四基之:推板
    这是师门二种法器中的副法器,取木板约1.2-1.5公分厚,长宽约24x16公分左右。以板抵墙,摆放高度约与胸齐。以单手拳面抵板,步法在进退当中左右交替变换,一只手推板另一只手立掌护胸,左右手交换练习。
    推板五个次第:
    1、板在
    这是推板的第一道关,实际上也是功法里面最重要的一环,很多同学往往后面的看似已经弄得很纯熟,讲起来也能头头是道,但就在这第一关上却疏忽了没有重视,忽略了基础之中的基础,“板在”这第一道关不打扎实,后面的就是空中楼阁,和外人推手就出不来而陷于被动。板在,练的是最初的手上外四两,这是师门功法里最低的要求,同时又是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后面的推手、散手、器械都是这个外四两的作用。方法是以单手拳面抵板,先从缓慢动作开始,全身心放松,脚步一进一退,同时自问自答,初学者在脚上进步时问:板在不在?退步时回答:在。进退之间反复问,反复答,问要问的清楚,答要答的分明,而不是嘴上在答,是全身心在回答,“在——”,眼里、心里只有一个眼前的板,先熟练这个动作和问答,进退开合之间与问答之间的速度保持相应,而后左右手互换,继续问与答。久之开始听消息。听消息是听拳面与板面之间的消息,拳面不得用力,又不得松懈,板不可移动更不能掉落,但同时又不能用力去抵板,这个拿捏要恰好。拳与板之间就如同膏药粘在板上的感觉,既无重量,又粘连不离。这里面要注重一个细节,就是换手的方式,这是最容易被疏忽大意的地方,就是在两手交换替换的时候,我们在一只手单推时往往感觉很不错很到位,但是一换手如果忽略了这个细微之处,就会瞬间散和断了,所以换手交接的时候要非常注意,要一直保持着单推的状态,同时是无缝交接,就如左手递东西给右手,既准确又顺畅,没有任何违和感的自然,没有断续处,这都需要慢慢练出来。动作熟练的同时,要感知自己的身心状况,尽可能做到保持全身通道的通畅,不使身体有任何关节部位带有僵劲、拙力;心要保持喜悦,带着欢喜心去推板和应答。只要拳面不离板面,基础熟练之后身形和步法可以由自己随意变换,但不管怎样变换,板在这个问答一直都不要丢失。之所以称之为法器,并非这快板有灵性和变化,实际上是我们让这块板产生了变化和灵性,仿佛给板注入了生命,能让这块木头产生了变化,我们自己就产生了变化。在这种一进一退当中,在拳面与板面交流对话当中,消息慢慢就出来了,出来的东西就是打开太极拳大门的外四两功夫。而且在进退和粘连过程里无形中就为我们把与人推手的听劲和灵性锻炼了出来,上到了身上,因此这个推板的第一阶段非常的重要,有了这一层听劲,才会有后面的懂劲和变化。
    那么在推板当中,既然明四梢如此重要,推板时需要守住螺钉吗?我们在练推板最初的时候关注点是在“板在”这个阶段,以及将身形、步法、手法先练熟,配合上一问一答,自己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到了这个阶段之后,“板在”就无须太刻意,而是自然而然的问与答,勿忘勿助,身体就开始解放出来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更细致地观照身体、木板之间的细微之处。气脉通道是否畅通,这个是功法的关键,而我们的每一根手指都是一条经络的通道,所以保持每个手指的灵活运用是必须锻炼和检验的过程,这里就有一个辅助功法产生:飞鸟指。所谓的飞鸟指,是形容每一根手指就像飞鸟的翅膀在空中飞翔的作用,在拳面抵板身体进退当中,每一根手指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意而动,从大拇指到小指,从小指到大拇指,要动哪个手指就动哪根手指,毫无障碍,自自然然,推板的功法同时也在进行,这个时候推板的螺钉自然就有了。不要小看这个看似微小无足轻重的动作,在后来与人推手当中我们也能够做到这个飞鸟指的运用,手上的通道就打开了,外四两会更稳定,就不会出现与人顶、抗的毛病,这是一个秘密,因为每一根手指都能灵活自主而不受外界压力的影响,这就是气脉的通道畅通了,推板是师门独特的练功方法,能生大利益。在推板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尝试戴上薄手套推,戴手套与不戴手套推板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和体验,手套虽然薄,但隔开了一层,传递出来的消息又不一样。到了后期无论是拳面、手背、指尖所触都是一样的状态,无论对手如何来力以及速度的变化,对方所感到的只如捕风捉影没有任何阻碍处,手上的外四两就练成了。推板是师门功法的基础,方法正确就能够速成,但是成败也都在这个地方,因为方法正确就很容易上手,往往就会忽略了很细微的不同变化的地方,基本功不扎实,以为自己已经有所得,完全掌握和懂了,就会轻易把更细微的地方放了过去,这也是我们师父教学当中比较遗憾和无奈的,因为基础不扎实,后面的大利益就生不起来,也无法真正得到相应,所以师父对于来学习得到了手上外四两的同学,一律都会交代回去慢慢巩固,到了一定程度必须再来,否则后面的透不过去只能止步在这里了。真的苦口婆心,至于来与不来,师父也无所谓,随缘。
    2、我在
    当“板在”推熟后,进入下一个阶段:“我在”。身形、步法、拳面不变,变的是问答,从外在的问板转换到内在的问自己,自问:“我在不在?”,自答:“在!”,同样是一问一答。“板在”是只管对方不管自己,“我在”是只管自己不管对方,不让板移动和掉下来,抵板不可用僵劲、拙力,管(观)好自己,是一种纯粹的我、我在。这个我在,是从拳面到整个身体,从身体到整个内在包括思想动念的我,清清楚楚。如果说“板在”是外四两的听劲,听对方的一切动静,“我在”就是听自己动静,听自己的运动模式,听自己的松柔轻灵,听自己的呼吸、脉搏、心跳。“板在”练的是得机,“我在”练的是得势,到后来转向大乘四舍法门上,前者就是舍己从人,后者就是舍己从己,所以无论是哪一个环节都必须要认真对待、仔细摸索而大意不得,都是细活。
    “我在”的时候,心只如人照镜,举手抬足、扬眉瞬目都纤毫毕现,信息链接的通道依然是拳面,板在是外四两,我在就是内四两。许多人练拳数十年,根本不知道四两是怎么一回事,手上的外四两都还未曾梦见在,身上的外四两就更难明白了,而内四两是何物更是未曾听闻,多以为手上放松不带力就是太极拳的四两,这些都是靠自我想象出来的假四两;外四两和内四两完全是活出来的,就像孵鸡蛋一样,是活生生孵出来的生命,师门推板的功法次第就如同母鸡在孵蛋的过程,耐心、爱心、温度、灵觉一样都不能少,推板如鸡抱卵,久而久之小鸡就会破壳而出,消息才会慢慢透了出来,若粗心大意或者失去耐心,鸡蛋就不能孵化出鲜活的小鸡,就会孵死,这也是我们师父后来一直惋惜的地方,就是同学们在推板最基础的这一层上面没有真正上心,没有足够的耐心,导致后面的东西所得不真、不扎实,坏就坏在了推板的基础没有打好。师门功法是大、小乘交替互用的,七魔炼金刚系列里面同时就含有大乘的要义在里面,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比如四两,外四两和内四两里面都含藏着大乘的作用,转不过身就是武学上的运用,转的过身就是证道的运用,所以我们在练小乘七魔炼金刚的时候,大乘的种子已经悄悄播种在里面了,只待机缘成熟就会生根发芽。
    “我在”除了观照自己的身体和气脉之外,更重要的是观照自己的情绪,烦恼来了要知道,烦恼就是消息,推板的过程常常是平淡无滋味的(后面的推桶同样如此),刚开始时因为好奇和新鲜往往会兴趣盎然,没几天就开始变的索然无味、变的如同嚼蜡,但正是这个时候恰恰却又是最关键的时候,是要出消息的时候,大多数人死就死在了这里,孵蛋孵一天休息两三天,或者今天弄半个小时明天弄两三分钟,高兴时候弄弄,没兴趣了就搁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消息就不可能跑出来。如何将乏味的板推成一种快乐,将单调的模式变成一种每天的生活习惯,如同打拳一样,这个需要一个过程,关键还是要真的相信,相信坚持下去必定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大利益,而不是半信半疑,或者半路打退堂鼓放弃,要知道这些功法实际上就是最大的捷径,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经验和财富,他人把这些分享给了我们,但是饭还是要自己一口一口的吃,路还是要靠我们自己一步一步的去走才行。
    3、板在—我在
    这是推板的第三个层次,这些次第过程写成文字容易,就好比小学到初中、高中,一下子就到了念大学,语言文字三下五除二就过去了,实际上这些次第所出来的消息,是从一天一天推板当中累计而成的,不仅要坚持,还要方法正确。
    当我们进入到推板的第三个阶段,如同甲方和乙方的合作谈判(相应)才正式开始,也就是正式互通消息的时候。推板的时候,问:“板在不在?”,答:“在!”;问:“我在不在?”,答:“在!”,如此轮番自问自答。每一问每一答都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问板,板在;问我,我在。板也在,我也在,这个时候外四两也在练,内四两也在练。第三阶段起初的时候,依然还是板是板、我是我的方式练,但是我和板之间的平台已经开通,开始了彼此间的相互磨合联通,但还未能达成一致,所以这个阶段会更漫长,消息会来得更细。这个时候就更需要耐心仔细去找出问题,各种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对立面,有了这个对立面,就不会相应打成一片,所以就需要我们慢慢的自己的隔阂、防御、对立消融,把自己彻底打开和开放,好消息就出来了。板和我、我和板越来越熟悉,这是推板第三个阶段的更深一个层次,板、我之间没有了距离,板虽然不会动,但由我们让它产生了一种生命力,让它和我们互动,这块板不再是硬邦邦的一块板,仿佛可以开始和我们交流,在我们一进一退当中、一呼一吸当中,它也在配合着我们的节奏,就如同两人在跳交谊舞,把这个状态弄纯熟,再下一步与人推板的时候就非常管用好使了。这里面关键的还是我们自己,我彻底了解了对方,主动权就落在了我的手上,于是我顺人背,板和我之间就如同自己左手和右手的关系,左手递东西给右手,再也不会违和与刻意,右手不假思索,不用想象和考虑,一切都变成了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自性的自然流淌,这个时候推板就达到了一个高度,与人推手就能做到了《拳论》所说的“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师父曾说过,推板到最后双人活步推能推到这个层次的时候,太极拳的武学功夫就非同一般了,基本上没人想碰你,因为很难再弄到你;也不敢去碰你,因为碰到你的时候感触是捕风捉影、深不见底的,似如履薄冰般产生一种恐惧,对方感触到你手上是空空荡荡的,毫无着力处,他的一举一动你都清清楚楚的知道,于是到了懂劲的阶段,这个时候而你要想弄别人就太容易了。我们从最初的外四两得到听劲的运用,到这个阶段懂劲的深入,都是从推板的次第当中得来,只是想要达到这个层次,还必须从最初的“板在”开始,老老实实地练,一点点的积累,再到“我在”的层面,继续老老实实地练,把最根本的基础一点点夯实,这个过程的快慢因人而异,有些人三、五年就毕业了,有些人一辈子都莫名其妙在外面转圈圈不知四两是何物,而有些本身就有多年太极拳武学基础和慧根的人,只要从师父手上一过、当面一点拨就有可能当下透了过去,就是这么迅捷。但是这个层次依然还只是太极拳武学功夫上面的事,还未打开大乘的法门,大多数太极拳功夫厉害的人,基本上都停滞在了这里,因为沉迷、执著于功夫上面,若这里转不过身,难免会落入与人争胜负、名利的结果,功夫越高,对自己的伤害越大,师父说这是自噬的结果,因为失去了一种平和、平怀与慈悲,这个阶段就是武艺上的艺人,顶破天也就是一个成名的江湖武夫,所以必须要从武事上能转的过身来,才可以进入大乘的借武证道的道路上去。
    爱板
    这是推板进入第四个阶段的关键一层,关键在于这一层是向大乘功法靠近的转折点,是小乘功法通往大乘功法的桥梁。之所以说是转折点和桥梁,是指方向正确有人引导就可以踏入大乘范畴,反之还是在武学上打转。爱板这里面有两种结果,其一是爱板实际上就是在爱自己,保护照顾好这块板,就是在保护和照顾自己,这是在武学上的秘密。大多数人在推手当中往往忽视了这个地方,不是想着怎么去弄对方,就是怎么不被对方弄到,而不知道要想保护好自己恰恰就是要先做到如何去照顾好对方,这个秘诀就是要对对方好,就是在对自己好,但是大多数人都不会相信,也难以接受,对方是我的对手,是敌人,怎么可能还要爱护他呢?这种观念就是把自己先建立在了敌对面、抵触面、对抗面上,推手也必然就会产生顶、抗、抓、拉种种技巧和蛮力的现象,因为无法真正做到拳论所说的舍己而从人。爱板、照顾好对方,恰恰才是舍己从人的路径源头,当我们的拳面、掌面、指尖学会了不去伤害他人的时候,身体气脉就一定是畅通的,一旦有了伤害或者害怕的念头,气脉通道就立刻堵住了,就是这么简单。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爱护这块板,实际上就是等于爱护着对方过来的劲力,能够做到这样,无论对方怎么来力、来多大的力,我都是包容的、接纳的、柔顺的,因为有这个爱心在,必然就不会出现和他顶抗的现象,而且也必然是柔和、柔软如棉,不仅手上如此,身上、脚下同样如此,对方来力到我身上,只如羚羊挂角,又似如碰春风,无有任何着力点以及无有刚硬可击实、推实的感觉,所谓的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道理正是在这里,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也,太极拳武学的秘密就在这里,这也是为什么太极拳的运动模式以及功法与任何拳种完全不同的地方,是反其道而行的反者道之动。我们做不到这样,无非有几个原因,一是没有正确的锻炼方法,如师门的推板、推桶功法就是最好的辅助;一是没有足够的理解能力去敢于相信;三是做不到真正的舍己,而无法开放自己和包容对方,在太极拳武学上这是最难突破的。爱板的第二种结果,就是上面所说的因此而步入了大乘的阶梯,这种爱变成了一种慈悲,是真正产生(孵化)出来的爱心,爱板、爱我,我爱对方,把我和对方打成一片,就是爱心和慈悲心升起了,所谓的小乘武学功法和大乘四舍法门的区别就在于这里,前者虽然达到了武学上的一定高度,但依然还是在武学上面的事。我们通过爱板的锻炼,或许在与人交手的时候不再有戾气,但是这依然还只是停留在自我保护的意识当中,还没能真正达到关心和爱护对方,只是做到了爱护保护自己,可以让自己全身而退,也并没真正放下胜负输赢的念头;而大乘四舍法门的爱板,是不再有任何敌意以及胜败之心,更不会有任何伤人之念,这种爱板的状态,在推手当中就如同和朋友在一起喝茶聊天的平常事、平常心,所以我们师父在和任何人推手的时候几乎一直都处于这种状态当中,而且一直都是笑呵呵的,这同样是大乘的一个秘密,说出来其实很简单,但真要做到,却太不容易。这也是师父常说的,别人对你再不好(推手当中各种逼迫于你),你都不要去计较,更不要去反击,也不要生烦恼,而且这也正是在考验、检验我们推板爱心还在不在的时候,你能保持住这颗平常心和爱板的状态,你就得到了真正的中定,所谓的守中,守的就是这个,而不是外形上的中正或者像牌位一样的直,那都是武学初学时候的基本外形,到了一定的高度,要懂得真正的守中指的是什么,守中就是守中庸之道,不是身体的不偏不倚,而是思想念头不生不灭之中道。练推板的时候要慢慢习惯这个“力”(拳论所说的“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大多数人都被这个字弄糊涂了,实际上这里的力是指的四两,就是说要把这个外四两、内四两和内外四两弄纯熟了),要守住它,要想着它,要关心它,要爱护它,其余的要领都放下,否则心上要关心的东西太多、意念太杂就麻烦了。感觉到它有变化或过重了、过轻了就要及时调整过来,这样练纯熟之后,一切东西自己就会来,这个不能也不用着急。法器,是和后面所有的功法相通的,如果法器练不好,就完全是在自说自话了,身体不能反应出来,那是没用的,文字上可以描述得很花哨,但身体上没有相应就是假的东西,假的东西只能自己麻醉和欺骗自己。要真正明白“体会”是什么,就是身体要能相应。
    5、无板无我
    这是推板第五个层次,也是最后一层,到了这里,已经是形而上的纯精神领域,所谓神明。板也没了,我也没了,这是明心见性彻底放空的层面,没有你也没有我,也没有外四两和内四两,一切如如,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神明。一切空空如也,却也一真一切真,所谓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实相无相、无相实相,平常心、平常事、平常人,无生,于是无死,凡有言说,皆无实意,无门可入,无门可出,可以休去矣。
    1、明劲
    眀劲,是已触碰到的力。明劲,是靠听出来的,后发制人。如果没有这个听的能力就会被动,就成了“人顺我背”,有了这个四两后的明劲,对方一用力就知道,知道了就提前截住了,让他使不过来,这是因为对方的劲力点还没到头的时候,我的劲就出去了,后发先至;若对方的劲到头了,伸展开了,我的明劲就没用了,这时候只能是比谁的力气大,变成了顶牛。明劲要练到无坚不摧,推手或散手当中要能马上抢到对方发力的前面,提前阻截断对方的来力,让对方根本没办法顺势发力,对方一用力就把他的劲路堵住,他力来立刻就知道,如同突然抢了对方手里的钱,只要对方一发力我就能后发先至,不论对方怎么发力,在你的手上根本过不去。敌不动我不动,敌微动我先动,总是抢在他的前面,只要提前后发先至,对方用的劲越大,他自己会越麻烦。这就是明劲,无坚不摧。明劲是从四两上听出来的,听的是刚出的劲头,听不出这个劲头就没用。碰到之后就像箭已射出一样,已经完成了,所以称为明劲,明明白白的力。明劲: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劲己随动,意在先。寸土不让。
    双人推板:
    推板的第一层功法练出来的是听劲,第一层是外四两,分为手上四两和身上四两,第二层是内四两,属于气脉和中定,练出来懂劲;第三层练出来的是内外四两和凌空劲的相应,第四层练出来的是化劲、慈悲劲,第五层出来的是全体透空,阶及神明。要注意第五层,必须要由明眼的师父在时机成熟的时候给予当机的一下逼拶手段,还要我们自身能够当下承当,否则永远透不过去。前三层功法练习熟悉后,不要去与人推手,要与人推板,这个时候就不必抵墙推板了,而是要与人互推,先是单手定步推板,熟练后活步推。活步单手推板纯熟后,改为双手双板活步推。两人推板要求双方在推板的时候同时检验抵墙推板的次第,查看外四两、内四两、内外四两和打成一片的爱心在不在,一层一层的检验,不仅是在自己检验自己,同时也要感知对方的板是否有过与不足、四两是否不到或者多了,要仔细体会哪里多了,哪里少了,哪怕是一分一毫一厘,都要认真体会感知出来,这个过程非常细腻,不要疏忽大意。
    活活泼泼的,活出来的,就是本真,不是只在那认真推板,而是要把板也推活,把这个活活泼泼的本真融入进去推,否则板是板、我是我,就不能相应起来。如果还拏着劲与力去推,那就变成没有灵性的机械在推了,这很冤枉。
    推板法器次第弄好了,后面的东西都是和拳论完全对应的,所以法器非常非常重要,推板要是弄不好,特别是第一层推板弄不好,后面的只会是在自己的想象和自说自话罢了,所以师父再三提醒我们,务必要把第一层推板的功法练好,一定要打扎实,而不是一下子就跳到了后面去,以为第一层太容易,这个外四两的消息很重要,但也只是基础,先要有了这个外四两,才会有后来的内四两和内外四两,大多数人这个外四两还没弄好,稍有些感悟,就以为学而有成,不知道后面的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在,亦不知道将这个外四两巩固完善,半吊子就以为到家了,这个很可惜。
    这层发错了
    推鸡蛋
    用生鸡蛋抵墙推,要认真注意的是,这是在推板副法器熟练之后的辅助提高练习,不要在推板的基础都还没打好就直接去推生鸡蛋,从小学直接跳到大学去学习,这也是我们师父时常提醒的用功次第。有很多同学认为推板很简单,比较枯燥乏味,直接就奔着四两去了,与人推板、推手时看着像模像样,但仔细验证却不是那么一回事,与外人推手时什么功法和作用都没有了,究其原因还是在推板的前四个次第当中没有好好练扎实。板既然被称为师门的法器之一,必定有其重要的道理在里面,整个太极拳的四听五劲、外四两、内四两、内外四两、轻灵、贯串、鼓荡、内敛、舍己从人等等全都在这个小小的一块板里面生出来的,就像孵蛋一样是慢慢靠耐心和细心的关爱呵护当中活出来的。推板的每一个次第都要打扎实,而且要再三捞漉甄别,板在、我在、我在板在、爱板,这个过程当中马虎不得。通过推板的熟练之后,再以推生鸡蛋继续深入巩固,把板推活了,人板合一了,推鸡蛋又会有更深的体会,毕竟板是块结实的木头,而生鸡蛋是个鲜活的、脆弱的生命体。推生鸡蛋的次第亦如推板一样,再重头一个一个层次走,在这种反复体会之中身心都会悄然变化,到达这个时候,就可以与人用生鸡蛋来练推手了,将生鸡蛋抵在两人的手面上对推,粘黏连随不使鸡蛋掉落脱离,任他巨力来打我都不使鸡蛋被压破,同时还要进行活步推,将轻灵、贯串、鼓荡、内敛都要体现出来,与人推手只如自己左手推右手,没有了半点阻碍僵滞之处,推鸡蛋就成功了。这是师门副法器推板延伸出来的功能和秘密。当推生鸡蛋熟练之后,什么都可以用来推,包括一块砖头、一本书、一张纸,都不会再有任何障碍,各种消息自己都会跑出来。
    我们在推板、推桶、推鸡蛋的时候,第一个出来的总是手上的四两,但是没有身上的四两,手上有了四两还需要身上有四两,这是外四两的第一个层面,因此单单只是手上有四两而身上没有四两,这在推板的第一个阶段上是不合格的,师父不会完全认可;第二个是内四两,这个时候身体已经不重要了,内四两状态是要清晰看到自己的心跳、气脉、呼吸,同时对方的心跳、气脉、呼吸,甚至包括对方的思想动态都要看透,而且必须要真正看到,这是心的四两,身体就像海绵一样,对方怎么推过来我都像海绵一样,这就是真正的舍己从人的底气;第三种是无四两,也就是推板第四、第五层次的结合,全都空掉了,无人无我无板无四两,师门所说的不舍不取。
    许多人写信去向我们师父询问,亲自去见师父的也不少,师父说这样不是不好,而是人多了单独去教也教不过来,信里面也很难把真实体会表达出来,而专门去一趟如果自身没有准备充足条件还不够,来了没有得到受益也是很遗憾的事,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和车旅费,让大家白跑一趟耽误了别人,这个反而会让师父不开心,来了总是要给别人一些好处,不论是在什么层次上,这是师父最想看到的结果。为了不让大家失望和白跑一趟,关键在于我们先把这个推板和明四梢基础打好,有了手上的外四两再去向师父学习就好办多了,这也是详细分享这个推板次第给大家的初衷。但如果是从师父那里得到了外四两的检验和稳定的保持,今后还是要再去的,否则就不能再得到提高,永远不会知道后面的东西,文字是文字,检验是检验,必须要从师父手上面逼拶检验过才行。基础最重要,有了基础后面的都好办,所以先把基础打好,有了基础再去见我们师父就好办了。师门所要求的这个基础功法是和世间别的太极拳门派完全不同的,这个并不在于我们打了多少年太极拳,读了多少拳理,而是直接就是验证这个外四两随时有没有,能不能随时用,这才是关键。
    四基之:推桶
    推桶这个方法最初看到和练的时候会有些别扭,不知其意,而且手忙脚乱的,一个人推和几个人一起推又不一样,但这个法器所带来的消息却是相当巨大的,而且用处非常明显。这是师门功法二种法器中的主法器,既然是主法器,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卢师爷当年给师父传授的时候是先传的推桶功法,后传的推板功法,师父后来发现这两种功法相互间有着很巧妙的联系,于是在教学的时候就将板、桶一起交替着让学生体会,效果很不错,于是板、桶的交替学习一直延续到现在。
    为什么板是副法器、桶是主法器,当时师父并没有解释,我也忘了问,也是后来回来之后按照师父所教的自己在推板、推桶练习时才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板是平的,基础是贴在墙上推,因为墙是死的,相对初学来说推板就比较僵硬呆板,但这种抵墙推板也会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当我们遇到强大的外力逼压过来的时候,能守住这个外四两就无虞,身体可以随意进退,我们看似练的是推板,实际上练的是自己,这都是要慢慢去体会领悟的。而桶是圆的,并且是悬在空中,没有任何阻隔,在推桶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与外人推手了,一个晃荡的圆桶我们要做到将它推的愉快开心并不容易,这个法器非常独特也非常重要,练出来的效果不可思议,常常让我感慨老祖宗们的智慧,能够发明了这些看似平常却大不平常的辅助道具和功法。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选取一个圆桶,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前人用的是铁桶,我们现在很方便,可以使用大号的矿泉水桶,也可以用木桶,只要上下是圆的就行。在桶里放一些水或者沙都行,不要多,有个沉坠的分量即可。准备一条绳子,绳端做个钩子,挂在桶的提手环中间,把桶找合适的位置吊在空中即可,桶的高度约自己的胸腹之间,要注意保留桶周围四周的空间,因为推的时候桶会绕圈子旋转。取材制作都很简单。
    推桶的方法就比较多样化了,可以顺时针可以逆时针去推,也可以前后推,可以单人推或双人推,也可以多人一起推。当我们单人推桶时,左右手互换着灵活推,同时可以抱桶随时改变桶的顺、逆时针运行方向,抱桶要讲究方法,要轻,如抱婴儿,这个需要有人当面演示。数人推同样,围成一圈,如同接力传递,在推的时候,自己要做到旁边几个人和周围的的所有信号都能知道,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推桶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就要将让桶快乐起来,这个听起来很奇怪,桶怎么会快乐?实际上桶真的会难过和快乐的,它会传递出这种消息,当我们把桶推的磕磕碰碰、东歪西倒的时候,它就很郁闷不开心了,而我们把桶推得舒适柔顺的时候它明显就会快乐起来,实际上,桶的这种开心和不开心,全在于我们自己手上和心上的功夫,完全是我们制造出来的结果,功夫也就出在这里。推桶,所用的必须是四两,也只有这个四两纯熟,才能把桶推的舒服和开心,否则一定会推的磕磕碰碰各种别扭,看一个人有没有手上真正的四两,不用手上去试,一推桶就能知道,能不能相应,一推桶就能看出,半点骗不了人。推桶还有很多变化,其中某人可以忽然抱桶加力砸向对方,对方如何接桶或者走化,还要让桶保持开心的状态,非常考验人的应变能力以及对四两、守中、爱桶、舍己从桶的能否保持,所以这个法器所带来的效果相当厉害。推桶要活步推,以师门的步法穿梭在桶的转动之间,要练到游刃有余。
    推桶有二个次第:一是我在推桶,桶是被我推动的,桶会因为我的不同变化而变化,桶的开心与不开心因我而起,这是我的主动;同时也可以体会桶在推我,我是被动的,将自己舍去,顺从于桶的运行和来势,把桶接纳进来,不丢不顶、不抗不争,顺从于桶,这是舍己从桶;二是桶就是我,我就是桶,人和桶合一,不再有我和它的对立,它动即是我动,我动即是它动,也就是相当于推板当中的第三个层次:板我合一。人与桶能够合一的时候,太极拳的推手功夫在外人看来就不可思议了,与人推手我成为了对方,这个时候对方和我推手就麻烦了,对方的一切我都了了分明,不论是来劲来力,甚至是起心动念,都能清清楚楚。佛经有句话:了众生心行,就是了知这个。但是师父说这个不要搞到迷信的地方去了,不是别人心想吃东西的时候,我了知是为了要知道他想吃什么东西,这就是跑到迷信和邪路上去了。但是对方的心行是好与坏要知道,对方要准备弄我就知道,因为对方的贼心出来了。小偷偷东西,贼手伸出来看到了人人都知道,但是他坐在这里手没有动,心却想偷你的钱包的时候你知道不知道?你不知道,但是有了这个推板第三层次的作用,我就会知道,至于对方用什么方法来偷无所谓,但是对方的贼心只要起来了我立刻就知道了,就这么奇怪。为什么?当你和我推手,你不想弄我我知道,想弄我的时候就会出手,但是出手前首先是你的贼心先起心动念了,还没起心动念将起未起的时候你要抓住它,这个就是参禅的话头所在了,也就是太极拳的“动静之机”。 《拳论》有句话:“察四两拨千斤”,察就是察这个!要动未动之前,就是这个。师父说,如果一个人胜负之心和名利之心重的话就进不去这个地方,也很容易走入迷信和邪路。但就是这个察的作用,在外人看来就很不得了了,以为是神通,实际上这个是谁都知道都具备的东西,实际上就是一个善,一个恶的分别。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知道的就是这个善恶,而不是知道谁的功夫和力气大,这是功夫的心法,推桶推到最后就会知道,就能够得到这个作用。我曾问师父,如果是遇到像现代搏击这种速度、力量很快的,这个四两怎么用?师父说,这就要在推桶的时候练凌空推了,凌空推的核心就是相应,与对方相应在一起,也就是推桶的第三层,凌空推手不再触碰到桶身,而是凌空与桶的运行弧线保持高度的一致,没有凹凸处,没有断续处,没有缺陷处,这些都是推桶的功效和秘密。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说文学 最新文章
长篇小说《程咬金日记》寻出版、网剧、动漫
亲身经历我在泰国卖佛牌的那几年(转载)
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成长史
午夜咖啡馆
原创长篇小说:城外城
长篇小说《苍天无声》打工漂泊望乡路底层小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骂,世人
原创先秦历史小说,古色古香《玉之觞》
北京黑镜头(纪实文学)
长篇连载原创《黑潭》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8-07 12:31:31  更:2021-08-30 14:37:11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