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佛经 -> 济群法师| -> 济群法师:慈善的精神 -> 正文阅读 |
[佛经]济群法师:慈善的精神 |
济群法师| |
放眼天下,许多中外企业家都为慈善作出了表率,但是慈善同时也招来非议。常有人抱怨某些慈善机构因为监督管理不利,善款不能善用;也有企业家的善行被认为是炒作宣传;更有受助者渐渐不思进取养成惰性。凡此种种,所以人们常感叹“人心不古”。那么,这些与“善”相悖的事情是如何产生的?慈善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善款如何得到善用?为此记者专门走访了苏州西园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济群法师。 记者:在您眼中慈善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济群法师:是慈悲。慈善的行为,应该出于纯粹的慈悲心而非其他。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悲悯之心,但这种悲心往往是狭隘而有条件的,比如与我有关或有好感的人,即便无关,至少也是不反感的,总是离不开个人好恶。但佛教所提倡的慈悲却有着更为深远的内涵?,那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所谓无缘大慈,是不分亲疏、平等给予快乐。所谓同体大悲,是没有自他之别,对众生所有苦痛皆能感同身受。唯有这样,才能成就圆满的慈悲。 佛教还认为,真正的慈悲是要帮助人们究竟解决生命的痛苦,这不仅指物质问题,还包括心灵困扰;不仅指现实问题,还包括生死大事。从佛法观点来看,心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所在。只有解除人类生命中的永恒困惑及心灵内在的无明烦恼,才能从根本上铲除痛苦之源,获得究竟安乐。 记者:现代社会,在商业文化和社会功利主义盛行的当下,因为生存压力大,很多人在得与失的问题上找不到平衡点,患得患失,予取予求,包括对待慈善事业也是一样,慈善在很多情况下不具有力量,被怀疑、侮蔑甚至以怨报德,面对这种情况,如何修得您所说的慈悲心?如何推近民心向善? 济群法师:要平衡得失,首先需要对因果有正确理解。因果有二,一是外在因果,即由言行导致的客观结果;一是内在因果,即由言行逐步造就的生命品质。很多人做慈善或宣扬慈善时,只是将之作为社会大众推崇的道德行为。如果定位于这种外在因果,往往会在付出后希求社会或受助方认同,以此作为回报,这就难免掺杂功利心,甚至演化为一种变相贸易。或是因为看不到行善的及时回报而失去动力。事实上,慈善应该是由慈悲心发出的自觉行为,并在实践过程中使慈悲心得到增长,人格得到完善,生命品质得到提升,这才是行善的最大回报。而不在于外界如何看待,也不在于受助者是感恩或误解。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一点,认识到慈善对生命改善的意义,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就像人们认识到事业、财富重要时会不懈追求那样。 至于推进“民心向善”,应该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是帮助民众正确认识慈善行为对于自身生命改善的意义,也就是当下利益(令内心调柔安乐)和长远利益(令生命品质得以提升)。其次,需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高尚的道德理念,如儒家提倡的仁义,墨子呼吁的兼爱,大乘佛教倡导的慈悲济世精神,这些思想都是铸造慈悲品质不可或缺的基础。 心理呵护重于单纯物质帮助 记者:寺院目前主要从事哪些慈善活动? 济群法师:寺院的慈善活动主要有两类,一是侧重于精神,通过讲座、共修、禅坐及书刊音像等方式,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在各种顺逆境界中拥有良好心态,拥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智慧。二是侧重于物质,通过扶贫济困、助学救孤、义诊施药、环保护生等方式,使遭遇困难者得到具体帮助。 记者:在您所提及的慈善行为中,经济救济和心理呵护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去呵护人的心理健康? 济群法师:经济救济和心理安抚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帮助我们建立幸福人生。因为经济基础和良好心态正是构成幸福指数的两大部分,其中又以心态更为重要。没有好的心态,即使身家亿万,锦衣玉食,也只能带来一些暂时的满足,却无法从中获得长久、稳定的幸福。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同样的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些人能知足常乐,有些人却怨声载道,烦恼重重,原因何在?正是不同心态使然。 经济救济固然重要,但它所能解决的问题是暂时、局部的。如果不从根本上着手,人们就会不停地寻求外在帮助,甚至因受助而滋生懒惰、依赖等不良心理。所以说,在解决物质问题的同时,还要帮助大众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解除产生痛苦的心理基础。佛教所说的普度众生,就是要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使之获得安乐。 在通常观念中,需要心理帮助的只是那些心理疾病患者。事实上,普通人也都需要心理帮助或引导。人类的一切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对生命自身的无知而产生,即佛教所说的无明。因为看不清生命真相,就会产生错误的人生观念,由此形成各种恶性需求。许多人一生都在这些错误观念及混乱情绪中奔忙,实在辛苦!佛教所说的解脱,便是要引导人们走出心灵的误区。 记者:寺院目前是通过什么渠道与寻求帮助者建立联系的?据您了解,有多少机构和个体建立了帮扶关系,有多少人得到了帮助? 济群法师:渠道大致有三类:一是弱势群体自行找上门来,二是由信徒或相关机构介绍而来,三是通过义工社区走访等方式找到帮扶对象。此外,寺院弘法部、慈善会等机构与社会上的孤儿院、养老院、福利院、救助站及民间互助组织等多有互动关系,并参与各地突发灾难的救助,但我不清楚究竟有多少人得到佛教的慈善帮扶。 善款如何善用? 记者:佛教慈善在善款的募集、使用和管理上如何分配?如何最有效地使用这些善款,保障这些善款用到最有需要的人身上? 济群法师:佛教慈善善款来源主要有三: 其一,来自信徒的专项捐赠。其二,来自寺院的功德金或其他收入。其三,来自会员缴纳的会费。 善款的使用原?则是根据施主意愿而专款专用,若捐款者没有明确意向时,则可进行统筹安排。在佛教团体中,对资金的管理主要从设立制度、严格管理和加强因果观念两方面着手。作为慈善事业的参与者,必须有济世的悲心并深信因果。在此基础上,再以规范的财务制度作为保障。 在使用方面,除落实在扶贫帮困、助学救孤、义诊施药、环保护生等传统慈善项目外,主要用于大型救灾及刊印弘法书籍。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主要通过事先走访、专项落实、事后跟踪等操作流程,使善款得到有效使用。 至于向大众传播善念,我认为,关键还是在于对善的正确认识。社会上对善行的宣传也很多,但除了让大家感动一番以外,未必能令人见贤思齐。原?因何在?正是因为没能深刻揭示出慈善行为的人生价值及对生命改善的意义,这就必须从观念上进行调整。然后,通过政府重视和媒体力量等有效途径,将这种理念传达出去。 记者:如今参与慈善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企业家和社会名流都积极加入到慈善活动中来,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济群法师:这是一个好现象,代表他们物质水平和人生追求的提高,开始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但对某个行为的评判,关键是看动机,也就是“发心”。就慈善来说,同样存在不同的发心,有些可能是出于慈悲,也有些可能带有功利色彩,甚至将造势摆在首位。但只有以慈悲心来做,才是真正的慈善行为。否则的话,即使在客观上起到扶贫帮困的作用,这些行为本身还是会打折扣的,也难以对提升生命品质起到多少作用。 此外,随着时下越来越多企业团体和个人都来发心做慈善,也需要完善相应的政策机制,同时也需要主管部门革新观念,为更多民间慈善机构的涌现提供引导和规范。否则水源大,出口小,慈善资源拥堵,也是一种浪费。 |
佛经 最新文章 |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