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佛经 -> 其他法师| -> 圣一法师方便开示 -> 正文阅读 |
[佛经]圣一法师方便开示 |
其他法师| |
问答辑 问:有人说参禅是上根利智所修,净土则三根普及,此话对否? 答:参禅不分上中下根,也是三根普及,最主要有下列三点: 1、内宿业外魔障:无始劫以来的习气种子在静的时候涌出来,是名业,属于心,有戒有惭槐心就可以抵得住,戒对自己来说,惭愧心对别人来说,故大众同住易生惭愧心。另外一种是属于外境,有时是佛菩萨来试验,有时是魔,更有魔王入别人凡夫身来骚扰行者,总之外境到来,不论是好是丑,也不要著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初发心人很少遇到外境障,一定是修行有多少功夫才招这些外境界。 2、长远心:世人喜欢有为法,不愿从无所得下长远心。 3、死板人易著有为法,不知禅宗是活的,无有定法,近人通通用一话头,执一死话头。 下手处单提一句佛号,看其出处就可以。 问:什么叫做话头? 答:话头是自己,自己研究自己,不明白就是话头,疑情断断续续是小疑,生死心切才可起大疑。自己研究自己,眼可看万物不难,眼看自己才难,口可念佛不难,念自己才难,故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返闻闻自性则不分别,不理他人非,常自见己过,若不返闻,则见人非,不见己过,自己看自己则忘了自己,忘了自己则忘时间,一切法空,离一切法即正慧,即话头。 问:为什么提话头的时候,妄想好像暂时压下,但另有一些微细妄想跟在后面? 答:粗妄想能使人造业,流转生死,所谓提起话头即压下粗妄想,但仍有幼妄想在,幼妄想不会令人造业,故幼妄想不会令人流转生死,只是遮障真如,遮障法身,令人不得见真面目。 问:怎样叫做开悟? 答:见到本来面目后是开悟,但无明未破,故水边林下长养圣胎,悟后更要修。 问:何谓无明? 答:如人熟睡,梦中可以作主,但无梦时,那个主何在?不知道,这就是无明,古人云:破无明如破牢关。 问:上来(禅七)开示与虚云老和尚的一念未生究竟有无抵触? 答:所谓妄想执著不能自证,指的是第六识妄想及第七识执著,现在以第七识用功,话头便相续无间断。 问:第七识起用时的所谓话头不也是妄想吗? 答:在迷就是执,我们只要令第六识的妄想不起,妄想不起就是不生不灭,所谓前念不生,后念不灭,但不能令第七识(话头)停止而去看一念未生,你只要在妄想不起时继续看那句话头,相继不断的看下去,自然便会看到一念未生以前。 问:我曾听过这一位高僧说:每早醒来时留意一下你的第一念是什么,是胡里胡涂,是一片混沌还是正念分明,那时你便知道自己的境界是什么。我现在每早醒来时,不用作意,更不用提,那句话头便自然现前,这是否表示我已有进步呢? 答:这是善根,故所以古来丛林大清早起来第一件事不是洗口洗脸,更不是跑香,是坐香,就是为了保持这一念不失,若洗脸跑香等,这一念便失去了。 问:有时话头一提时,便连绵相续,若歇而未歇,轻如鸿毛,似有还无,在此情形下,是否不应再提,就这样看下去? 答:不应再提,如此看下去便能看到一念无生,若妄想起时,才把话头再提。 问:既然观音菩萨所修的耳闻圆通与参禅那么相似,为什么古来祖师不提倡修耳闻圆通而用参话头? 答:耳闻圆通以色阴为下手处,破色、受、想、行,均有一个‘我’在,‘我’最难破,参话头没有一个‘我’,直参到底,故古来祖师不用耳闻圆通而用话头。 问:打禅七时,晚香有所谓智慧麭,闻说虚云老和尚极力主张持午,不知打七时可有开方便? 答:他在南华寺主七期间,根本就没有麭吃,有时晚上有施主拿食物供众,别人吃,他不吃。 问:何谓十二入? 答:六根加六尘名十二入,六尘入六根(如色入眼)叫外六入,眼入色等名内六入,即六根缘六尘,六根属情土,六尘是境属无情,如见黄金(境)而生爱叫情,因情而取而作业。六根六尘同时而有,如蜗牛两角,境由能境,能由境能,六尘无情,六根有情,无六尘六根起不了作用,无六根亦不知有六尘,如睡时眼不知色。 问:有人参禅时观妄想心,此法可行否? 答:妄想遮障佛性,观妄想心也属观心,但较困难,妄想狡猾,变化无穷,观无心比较易,无心即无妄想心,话头一提,正念现前即是无心,亦即是无念。 问:何谓三千里路逢人不可错举? 答:有亦不著,无亦不著,此时才是正式话头。正念即是话头亦即无念,但还有我,最后如泥牛入海,无妄想无话头、无我、无虚空。 问:止观与参禅有何异同?答:参禅包含止观,止观不含参禅,止观也可见性——止妄想,观一切法,法法皆是真如,故可见性。 问:破五阴是否必定要由色开始而至识?是否要历劫去破? 答:不一定,最好由想阴下手,一念不生全体现,狂心顿遏。 问:禅者,净中之禅,净者,禅中之净,请问此话怎解? 答:心净无妄想,因净而能参禅,心则明,便是禅,故谓净中之禅;参禅用起功来,无妄想,得净境,佛自念,故称禅中之净。 问:何谓实相念佛? 答:念佛而见实相叫实相念佛。 问:妙法连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中,为什么药王菩萨燃身需时千二百岁,但燃臂却需七万二千岁? 答:燃身表破我执,破六根六尘,我执是幻觉;燃臂表破法执,破有无二法,破有见真谛,破无见俗谛,我执只有一,法执则无量无边,我执一刹那间破,法执要渐破。 问:我一向是参话头的,最近早上醒来时,我发觉我正在念佛,佛号连绵,相续不断,若想提话头时,话头很快被佛号代替,兼且话头要著力去提才有,提了之后,话头是一句一句的若断若续,而佛号则不用著力而连绵不断,很平和的念下去。 答:佛号也可作话头,所以我常说参禅参得好的人,念佛也一定好,话头看得越清楚,念佛也跟著念得更加清楚,你现在只管照顾这一个微细的佛号,以此为主,原来的话头为宾,宗门上称这种修行方式为宾主,在教下则称为正行及助行,所以古来祖师以参禅为主行,挑水破柴踏碓为助行。 问:但是当我提本来的话头时,发觉有疑情在,现在照顾佛号,以佛号为话头,疑情便没有了。 答:那是粗的疑情,你当然觉得他存在,那个连绵不断的佛号是微细的疑情,应该照顾那个微细的疑情,一直看下去,看到一念无生。 问:当我作务时,或是坐香时,发觉那句微细的佛号与妄想同时存在,于是立即停止妄想去看那句佛号,怎料一看之下,佛号变得粗起来,我知道粗不及细,但若要看那句细的佛号,除非连呼吸也无,否则一动,佛号转粗,变了有觉有观。 答:古人有所谓大死一番,大活一番,一般的把妄想止下来不叫大死,要连妄想的根也断除叫大死一番,妄想死得透,真如活过来,叫大活一番,妄想尽,真如活。现在一定要慢慢挨过去,所以长远心最重要,佛号既微细,呼吸跟著一定会微细的,挨过了之后,便是另一番境界。 (附:晓峰禅师云:若论参禅事,全生全死者速,半生半死者迟,何以故,全生全死者,正念易回,半生半死者,妄念难息,以此,乃有迟速之别。) 问:何谓坐断两头? 答:心与境是两头,能与所,根与尘亦是两头,心境双忘,无能无所,根尘脱落,便是坐断两头,亦即前后际断。 问:有人说,念佛是自他(佛)两力,修行容易,参禅则单靠自力,没有佛力加被,是否如是? 答:不是,参禅靠自力,亦有佛力,两样力都有,佛力冥中加被,喻如太阳普照大地众生,无论你是工商仕农,一样照你,不会只照农人,不照工商仕人,佛力亦如太阳,加被一切众生,又如一朵鲜花,没有阳光不能盛开,参禅亦如是,没有佛力冥中加被,不能开悟,故无论修何种法门,众生单靠自力是修不了的,一定要有佛力的加被。 论参禅 ※学禅这件事,有始有终,大彻大悟名之为终,古人云:‘饱参事毕’,那时便是终,始则是发心时。 ※参禅若有疑情在,食饭游玩也心不在焉,因为疑情在心内是没有间断的,欲歇而未歇,欲得而未得,疑情在心内无间断,令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以学禅难得起疑情,古人云:修行无别修,只有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时休。 ※现在学禅亦难,难在摸不到路头,摸到之后,用功相应,一逼之下,妄想就来,业障亦起,便骇怕人,每每一下子被业障及妄想打退心,是什么道理呢?好比一块地,你要是不理它,若去清扫它,越扫越尘土飞扬,以为不扫更好,因为不扫便看不到飞扬的尘土。只要有一个坚固心,一个长远心,最后胜利属于你。 ※若果我们知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人家请你吃饭你也没空去吃,叫你打妄想,你也没空去打妄想,只怕妄想未打完,生死便已来了。 记复仁和尚 最初住持这纪念堂的复仁和尚,他住持这纪念堂时我年纪还轻,便来帮助他,一年打四个八个或十个禅七,他当时年纪差不多八十岁,患有严重胃病,虽然如此,我从未听到他说个苦字。他老人家在禅定中是否开悟我们不知道,但定力是有的,有时大众来聚会,全港的大德高僧聚在一起,我以旁观者来观他们,所有的出家人都被风吹动了,只有他如如不动,他的形像好像未曾到法会一样,好像还在坐禅一样,如如不动,我知道他老人家有禅定的功夫,后来他就是坐在这禅堂内圆寂的,那时刚好十二点,在香港大德高僧中,能够不睡床,不入医院,坐著圆寂的惟复仁和尚而矣,可知现在善知识了了无几。 论证道(节录自证道歌讲义) 佛教的正宗是说悟道,悟道要证,如何证,从缘悟道名之为证,从缘悟道永无退失,所以灵云禅师参禅参了卅年,春天看桃花而悟道,云:‘三十年来寻剑侠,几回落叶又抽技,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因此沩山老人证他从缘悟道永无退失,故从缘悟道,名之为证。 得道何以要证?威音王佛以前可以无师自悟,威音王佛以后得道则要证明,所以历代祖师,都是互相证明,就是楞严经内二十五圆通,也要求佛证明。 论念佛 ※念佛不是念佛的名号,是念佛的功德,讲明这是佛的万德洪名,叫你念这个万德的洪名,若果你懂得念这个万德洪名,你只要念到如来的一德,阿弥陀佛也立即赶快来接你。如来有慈悲喜舍、有六波罗蜜、有十力、四无所畏、有戒定慧真香,你有如来一德,观音菩萨也来迎接你,所以我们念佛也是未能得到实在的利益,有念佛的因,未曾有念佛的果啊! ※念佛者,念佛名中之德也,我们切要弄清楚呀!你若念念念佛的功德,功德会现前,如来的功德便到你身上,你身上便有如来的功德,感应道交,如磁摄铁,临命终时,焉能不生净土呢?所以修因则易,证果则难。 论学教(一九八九年十月于浙江南海普陀山佛学院开示)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同学: 今日有缘,大众聚会,我非常高兴,但无物赠送,惟有略谈佛法大义,聊作供养。 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一言以蔽之,说五蕴(阴)而矣,识得五蕴空时,生死便了,你看整部心经,二百余字,其大意就是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得见诸法空相,便是菩萨究竟涅槃,也是三世诸佛阿耨菩提,五蕴是什么呢?就是众生,离五蕴无众生,五蕴空时,众生度尽即证菩提,此是诸佛出世的宗旨,一经如是,部部皆然。又看弥陀经,虽然教我们求生净土,亲睹如来,也要离五浊,五浊者五蕴也,色蕴质碍是劫浊、受蕴感觉是见浊、想蕴虚妄是烦恼浊、行蕴作业是众生浊、识蕴含藏种子是命浊,五浊空净土现,睹弥陀见佛性,所以弥陀经教人念佛,念到离五浊生净土耳。 就是具说诸法,广谈性相的楞严经,教人会四科融七大、解六结、越三空,也是破五蕴,四科者:五阴(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五阴者——心色和合是名众生,六入——开心合色,十二处——开色合心,十八界——心色俱开说五阴众生,七大者——前五大是色,后二大是心,心色和合名众生;会四科融七大归如来藏,即是空五蕴见佛性矣。 楞严经教人破五阴,观音菩萨耳闻圆通章解释得很清楚:‘初于闻中,入流亡所。’从耳根中的闻性下手,即是七大中的见大,‘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动与静皆属色阴,入法性流时色阴便空,古人说行不知行,坐不知坐,便是这个境界。‘如是渐增,闻所闻尽。’所闻尘尽,能闻根亦空,此是破受阴,‘尽闻不住,觉所觉空。’所觉根尘尽,能觉六识亦空,此时破想阴,‘空觉极圆,空所空灭。’所空十八界是世间法,能空出世智即圣解灭,此时破行阴,‘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自体生灭是第八识,生灭同时灭,寂灭现前,此破识阴,‘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此是五蕴空时佛性起大用,上求下化的境界。 楞严经解六结越三空皆是破五蕴的名词,六结者:动、静、根、觉、空、灭,二空者:第一是人空,即六结中动、静、根、觉四结解,五蕴中色受想三蕴空,便证人无我;第二法空,六结中空所空灭即空结解,五蕴中行蕴灭;第三空空,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六结中即灭结解,五蕴中识蕴破,此时证入如来藏获首楞严三昧。 法华经开权显实,亦不过开破五蕴之权智,显示佛性之实智,过五百由旬到宝所,开佛知见见佛境界,无量珍宝不求自得。凡夫五蕴未空,盖覆佛性,故名五百由旬,二乘虽破色受想三蕴,过三百由旬,终止化城,此城非实,再破行识二蕴,过二百由旬,即到宝所。法华经在娑婆世界最后而说,前来诸经未曾开权,今日法华显实,故云法华经最为第一,经中之王,世尊在华藏世界对菩萨只说了一部华严经,更无别经与之比邻,故不赞第一,法华经是开佛知见,华严经是见佛境界,二经伯仲而矣。 至于唯识宗,广说八识名相,令人认识八识无性,转八识成四智菩提,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上来八识就是五蕴,前五识是受蕴,五识对五尘是色蕴,第六识是想蕴,第七识是行蕴,第八阿赖耶识是识蕴,离八识无众生;转者空也,转八识成四智菩提,岂不是众生度尽而成佛道?唯识宗的要旨是五法,所谓名、相、妄想、真智、如如,名相空见如如,妄想空证真智,教人远离名相妄想见真智如如而矣。 小乘经四阿含处处谈五蕴故不论,大乘经乃至最高般若部亦不过广说五阴之相虚妄,破凡圣情执而矣。总括如来一代时教,教我们空自己的五阴,见自己的佛性,全性起修,登华藏世界,入华严的圣境。 各位同学,我最初学经时,是将每部经一段一段的读,甚至背到烂熟,随读随思惟,思惟其义,第一次读完时未有多少味道,第二第三次读时,读前知后,读后知前,读中间时知前后,整部经中大意显现在目前,至于经中的名相,看看教乘法数便了,此外,要严持戒律,更要随时随地多用功,或坐禅、或念佛、或持咒,不知不觉一念相应,顿断疑情,便解经中的奥义。 青年人身心力强,莫如二十至三十岁时,是修行人的黄金时代,切莫辜负空过这十年的大好光阴啊! 祝各位努力精进,前途光明无量,留诗一首,以作纪念,诗曰: 学而时习好用功 温故见新是真宗 著力十年磨铁杵 男儿三十便成龙 八关斋戒开示(一九九○年一月八日) 光阴迅速,人命无常,万物皆变异,佛教认为万物都是无常,于是有无我观,佛经里句句皆说无我,如心经‘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一般人以五蕴为我,五蕴都空,那里有个我呢?无我便无苦,有十分我便有十分苦,有一分我就有一分苦。如打碎茶杯,你有一分的执著便会难过,就有一分的苦,若有十分的执著,便如割肉似的;莲池大师未出家时除夕打碎祖传的白玉杯,就十分难过,他的妻子安慰曰:‘一切无常。’他便觉悟过来,出了家,所以这个苦并非本来有的,而是本空,因执而成。 又如晚上走路,见地上有绳,便惊恐起来,皆因你当它是条蛇,后来看清楚是条绳便不复恐怖,我们的错觉多得很,人家讲话,你的耳朵便竖起来听,但听一句忘了后句,以为人家讲你便生烦恼,佛教叫人不要偷,偷听别人讲话是犯戒的,而且听头不听尾,每每生出无限烦恼。 修行第一讲受戒,受戒之前是皈依三宝,原来三宝也是戒——皈依佛戒,皈依法戒,皈依僧戒,故三皈依又称三皈戒。 皈依佛戒不要迷,皈依法戒不要走邪路,皈依僧戒不要染污,所以称为三皈依戒,三皈依便是戒的体,从体起用便应受戒,欲想得人身要受五戒:杀、盗、淫、妄、酒五条戒;欲想生天要修十善:从皈依之体起十善之用,这便生天了。若你没有三皈依戒,地狱、饿鬼、畜生便有你份儿,三皈依能度你出三途苦嘛;但是有些人怕入地狱却不肯皈依三宝,分明说道: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傍生,所以三皈依是戒体,从体起用受种种戒。 在家居士没有机会出家,我佛如来有方便之门,可以出一日一夜的家,不用剃头发,受八关斋戒,便是‘从今朝至明朝,如诸佛不杀生,某甲一日一夜亦如是不杀生’,诸佛是尽寿不杀生,我们不能尽寿的,世间中的事情还未曾放得下,不过一日一夜放下来可以不杀生。 如诸佛一日一夜不杀生便出了不杀生的家,若你不出家一定会杀生的,过去涅槃会上有个在家人不知杀了多少生,每日杀无数只羊,后来皈依舍利弗,便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出家便是出这杀生的家。 又‘如诸佛不偷盗,某甲一日一夜不偷盗’。别人给你的不名为偷,不与而取方名偷,世界很多东西是不与而偷来的,如偷听、偷看、偷名偷利乃至偷心不死,不出三界。过去有位比丘在莲花池边打坐习定,眼不见耳不闻,怎料一阵清风吹来莲花香飘进鼻孔,鼻嗅香而心亦嗅,觉得莲花真香,花神立即出现而呵斥曰:‘比丘,为何偷我的莲花香?汝是习定之人怎可以偷香呢?’这比丘无言以对,自知不对,梵语三昧是正定,偷香便失定;没多久,有个农夫来到,采了莲藕,摘了莲花,取了莲子,莲池给弄坏了,比丘待农夫走后便问花神:‘刚才我是嗅了你的莲花香给你骂了一顿,现在农夫把你的莲花统统摘去,莲藕根也给拔掉,为何汝不骂他呢?’花神答道:‘比丘,你穿的是清洁白衣裳,有一点染污便不好看了,所以要骂,那个在家人粪秽盖头,骂他作么?’比丘听了花神的教训以后都紧记清净不再偷。 出家人出什么家呢?世上的偷与我们无关,便是出了偷的家。 第三条讲清净,人人都爱清净,身要清净,心要清净,身体不清净心中一定不能清净,我们的胜义根是清净的,何不用这胜义根回光返照呢?何必用这浮尘根来贪著六尘之触害至身心皆不清净,出家便是出这不清净污染之家。 第四条是妄语戒,什么是妄语呢?所谓自己骗自己,自相矛盾,心中见,口却说不见,口不对心,口中虽说不见,心中却知道自己见,这便自己欺骗自己,打妄语的人先行欺骗了良心,然后再蒙著良心欺骗别人,如人用手来遮天,大叫‘啊我看不到天了!’一只手又怎能遮天呢,旁观者还看见天,只不过你用手来遮你的眼罢,所以打妄语的人口不对心,心口不能相应,问君何日悟道呢?悟道是心与口相应,打妄语的人身口意三不相应,必定有一个假的,用此假妄来修行,又怎能悟道呢?一真一切真,一妄便一切妄,纵使修种种苦行,这妄因将来必定结妄果。出家便是出妄语之家,如来是真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这便是真真出家,此丘尽形寿,菩萨则尽寿,诸佛如来尽命寿,你不能尽寿,可一日一夜如诸佛不妄语,出一日一夜的家。 第五条不饮酒,酒能迷失自己的本性,所以叫无明酒,饮酒增加无明,若这人脾气不好,给他饮酒,便会毒上加毒,可能使他杀人,他的无明已经重,再加上酒,便如火上加油,所以菩萨不能酗酒,比丘戒不能饮酒,八关斋戒则一日一夜不饮酒,将来渐渐积功累德,由一年乃至尽寿不饮酒,如诸佛清净不饮酒,这便出无明酒的家。 第六条不戴香花蔓,不以香油涂身,其实我们的身体九孔常流不净,那里有香呢?本来是臭的,故称臭皮囊,我们不应起我执我见,本来此身体九孔常流不净,却要涂上香水去掩饰它,这是虚伪的,涂的不过在外边,里面的屎尿又怎样涂抹呢?你看有钱人口口皆是香羔,吃的时候又香又腻,但排泄出来都是臭的,在印度的人用香油,在香港的人用香水,用香水涂身就嗅到香气,不但自己嗅到香气,也令别人嗅到香气,香是助结使生起的缘,本来贪嗔痴慢结使在卧眠中,一嗅香结使便起来,烦恼亦随生,无定力的人便随烦恼破戒作业,出家就是出这个香油涂身的家。 第七条是不跳舞,不唱歌及不往观听,我们住的地方是火宅,妙法莲华经说:大富长者入火宅度众生。火宅里有很多火,所谓三苦、八苦、无量诸苦来逼迫众生,你竟然快乐地在火宅中跳舞,我们在三界牢狱里受苦,好比监狱里的犯人,那个会跳舞作乐,三界火宅内,苦不可言,那里还有闲情去跳舞唱歌呢?有些愚痴的人在跳舞唱歌,但有的更愚痴,自己不跳不唱却看别人跳舞唱歌,彼此相牵入火坑,所以如来清净不唱歌不跳舞,一日一夜如是出这歌舞之家。 第八条不坐高广大床,释迦牟尼佛在金刚座上以草为座,只可结跏趺坐,不可以睡觉,后来历代祖师以绳床来打坐,四只脚上架绳,如是初夜、中夜、后夜,勇猛精进,但念无常,是不坐高广大床。什么是高广大床,这床不但一人可睡,多人亦能,便是广,这床过份高,令自己贡高我慢,我们学佛出家,一日一夜不坐卧高广大床,便是出这贡高之家。 还有第九条所谓斋戒,八条戒一条斋,斋属体,体即中道,佛法事事中道,行住坐卧不离中道,食饭也不离中道,什么是中道?无过限,无不及,便是中道,世人就是过份,早餐、午餐、晚餐,广东人更甚,晚上还吃宵夜,这就过份了,印度的外道苦行不食自饥,就是不及,所以无过限无不及名之谓中,食饭合符中道,过中不食与佛看齐,事事与佛看齐便是中道的斋体。 佛在世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钟,插一枝竹在地,日影不斜便称中午,所以称过中不食,又名过午不食,午时不过名之为中。 过午不食,心里很恬静,减少妄想、减少欲念、减少昏沉、增加辩才、很容易入定,原来过中不食之戒有如是美好功德,合符中道,与佛相齐故名斋。 在家弟子未有机会出家,不防受八关斋戒,出一日一夜的家,受八关斋戒讲明是一日一夜的,从今朝至明朝,天亮时,戒的势力便尽,每一条戒有五位护戒神来管理,戒尽以后,他们便离开,若想延续,也要每日每日受,方不与出家戒相杂乱。 各位,时间无多,总而言之,佛法出家在家平等,眼所见,耳所闻,无非助道之缘,既然如此,大家不要空过光阴,不要空过自己的精神,努力用功啊! |
佛经 最新文章 |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