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佛经 -> 大安法师| -> 阿弥陀佛光明的力用 -> 正文阅读 |
[佛经]阿弥陀佛光明的力用 |
大安法师| |
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佛说无量寿经》 讲阿弥陀佛的功德首先就谈两个核心功德:一个无量光明,一个无量寿命。这两个核心的功德也是四十八大愿摄法身德所具备的。摄法身德就是庄严自己的德行。有三愿。一个是光明无量愿,法藏菩萨发愿:若我成佛的时候,我的光明能够遍照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如果还有一个刹土不能照耀的话,我不成佛。 为什么要发光明无量愿?光明无量愿是以光明作为运载四十八大愿信息的一个载体。一切苦难众生住的地方都是无明黑暗,要把这个光明——运载的载体,传达过去。光明具有它的弥散性,光明过来甚至不是从那种四维时空态过来;可能它就是一个非常超越性的光,从多维时空态里面过来。阿弥陀佛的报身在极乐世界,然而他的光能够弥漫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阿弥陀佛的光明为什么能够成就?第一就是来自他因地的发愿,发愿之后又由愿导行,动经无量劫积功累德的修行,最后圆满了这个大愿,这个光明无量愿圆满了。 所以《无量寿经》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首先是介绍阿弥陀佛的光明功德。一切诸佛所证得的法身光明都是一样的,但是应化身的光明每尊佛各有不同,这是跟他因地的愿有关系的。有的佛,光明照一佛刹;有的佛照十佛刹、百佛刹、千佛刹;唯有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无量无边的佛刹。这是其他的佛没有发这个愿:唯有阿弥陀佛发了光明遍照十方的大愿。所以这个光明是本愿所致,同时又是万德所庄严。 了解这个光明之后,我们就要深一步思惟:这个光明、名号度众生,光明的功德,它的施设就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这完全是为度化众生而施设的。所以光明里面的功德是来拯救我们的,是来对治我们烦恼的,是有效的让我们完成从凡夫地到成佛全过程的护佑、加被之功能。了解这个光明功德,对我们修行是很重要的一桩事情。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名号里面有无量的光明,这些无量光明到底跟我们是什么关系?在我们心性当中有什么样的互动?我们不要念念念,觉得很空洞,是一个跟我无关的东西,那就麻烦了。你要知道阿弥陀佛名号里面有光明,这个光明跟我们自性的光明是如空印空、似水投水的。我们的心光跟阿弥陀佛名号的光如果交融在一起,我们才会念得法喜充满,我们才会念得整个的身心都在阿弥陀佛光明的注照之下,沐浴在弥陀的光明之中;而且这个光明对我们烦恼的对治特别的对症下药。 那么,我们跟阿弥陀佛光明对接,要如实了解阿弥陀佛光明智慧之相。这种智慧之相,如何对治我们无明的黑暗心里面的烦恼? 首先看无量光。无量光是指法身的光明,智慧光明不可量。阿弥陀佛的智慧光明是没有限量的,他法身的光明无形无相,但是遍照一切。那么,我们众生是什么? 是有限量的。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无有限量的。这无有限量的是他的心,是实相,是像虚空一样广大无有边际的心,就叫法身。这个法身显现的智慧光明就能照耀世间人的无明、暗冥,使我们有限量的心胸打开,使我们有限量的愚痴消减。我们众生也有点光啊,但这个光被机心所局限,我们就会狡猾,生机心,逻辑思维,不断的分析——有一种主、客体对待。这种机心、对待,就把我们本具的那种智慧光明给掩盖了。我们越是机心多,我们内心就越黑暗。实际上一切众生都有般若智慧,显现的都是身体的常光——放光的现象,但是这要有不住一切法、不执著一切法的心量才能显发的。你住一切法,一执著法,一有机心,这光明都没有了。阿弥陀佛用无量的光明智慧之相,来照耀我们众生愚痴、烦恼的黑暗内心,用这个真实的光明来打开我们有限量的心。所以我们不能太有机心,古人讲“大道无术”。现在人就喜欢用术,用这些操作性的手段,甚至里面充满着弄虚作假、尔虞我诈。你越尔虞我诈,越用机心,结果就越悲惨,就越没有智慧。所以一个修行人为什么要单纯一点,不要有那么多机心,越单纯越好。这是无量光。 无边光,这是对治我们知见上的一个边见。我们众生见惑当中的一个身见、一个边见,不是执有就是执空。无边光就是让我们离开有、无的两边,离开这种主、客体的东西。这个无边光是从他大平等的觉心里面所显发出来的,平等是从空性里面显发出来的。一切凡夫众生的法都是二法——对待法。要超越这种对待,超越这个有、无的边见,你才能显发这个无边光——无有限极的光,显发中道的智慧。 第三是无碍光。无碍,就好像光和光之间没有碍,就好像云和云之间没有碍;这个无碍,又像虚空没有障碍,空与空没有障碍。如果我们在一种无明黑暗当中,什么都显得有障碍。那么这个无碍光它能够穿山透壁。阿弥陀佛用他的无碍光,在十万亿个佛刹之遥远的西方,阿弥陀佛的光明可以透到我们这个地方来,任何的高山不能阻挡,任何的铁围山不能阻挡,任何的墙壁不能阻挡,乃至于我们的烦恼业力也不能阻挡。无碍光,穿透一切。所以我们当下就有弥陀的光明在注照。 第四是无对光。无对光,就是没有对待。前面讲离开有、无,现在是超越一种主、客体的对待。这是从毕竟空、无所依的心显发出来的无对光。 第五是炎王光,佛光照耀最第一。炎王光:光很炽盛的时候是炎,很有火焰;火焰当中第一的光就叫王。你看佛像的背光有时候显现火焰非常炽盛,是代表他光明的这种炎王的情况。那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一个炎王光呢?要知道,在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里面,众生内心的黑暗就更浓重;尤其是阿鼻地狱的众生,生活在非常暗冥的情况下。你要救他们,你的光一定要过得去。如果你光的力量不够的话,那么你可能就被黑暗所吞噬。应该是你这个光明比黑暗的力量更大,它能烁破黑暗。阿弥陀佛的愿里面有一条非常深重的悲愿,就是度尽阿鼻苦众生。就是阿鼻地狱、无间地狱最苦难的众生,阿弥陀佛都要把他度尽。那么,怎么样才能度尽阿鼻地狱的众生——就是地狱最底层的众生,怎么把他度出来?这就要靠炎王光穿过去。那么,这个炎王光到了地狱最底层的阿鼻地狱的时候,就能够使那些有净土善根的人接到这个光,激发他净业的种子,让他在种子激活当中产生信愿。他只要能够信愿,就能够循着这束光从阿鼻地狱的最底层出来,冉冉上升,直接到西方极乐世界。如果净业的种子力量不够,也至少可以激活他的善根,让他离开三恶道,生到善道去。所以三恶道的黑暗,就是靠炎王光去打开的。 这一点,大家看《无量寿经》就有一个证据。讲完依正庄严之后,佛就告诉阿难尊者:“你愿不愿见阿弥陀佛?”阿难尊者表示非常踊跃欢喜:“我愿意见!”释迦佛就叫他向西面顶礼,称念阿弥陀佛名号。这一顶礼,抬起头的时候,阿弥陀佛就现前,如黄金山——佛就大放光明。这个光明那真是炎王光了,这个光明一放,十法界都显现出来了:西方极乐世界现在面前,大家都能看得到;那么天上的宫殿也能看得到;三恶道乃至于阿鼻地狱的境界全都打开,都能看得到。这段经文大家去反复读读。传达了一个很深邃的信息,就是阿弥陀佛的光明一注照,是能够打开十法界所有的境界;同时告诉我们,实际上十法界就在当下,就在一处。只是众生的业力感召他不同的时空态而已,以此建立所谓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这些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是应众生的业力来施设的,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所以炎王光的施设就很有必要,有多么浓重的黑暗就有多么炽盛的光明,有多么苦难的众生就有多么慈悲的佛的力量。是这么一种关系。 下面是清净光。清净光也是从清净道里面显发出来的,它的光色非常的超越。所以这个光能够消除众生的罪业之垢。那么清净光主要是对治众生贪欲的烦恼。贪、瞋、痴三毒烦恼,唯有贪放在第一。一切众生由于有身见、我执,对色身,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都有猛厉的贪欲。这种贪欲里面尤其是淫欲——欲界当中最重的烦恼。欲界众生认为是最幸福的东西,正好是轮回里面系缚最重的一种力量。佛法的精神是要离开轮回的,所以要对这种烦恼有一个极大的对治。但靠一般的、自己的力量很难对治,所以阿弥陀佛在名号光明里面就预设了一种光——叫清净光,直接对治我们贪欲的烦恼。众生的痛苦也来自于贪欲。贪不到他就坐立不安,一天到晚、一生到头,都被这个财、色、名、食、睡所系缚,寻求这样的满足。得到满足就高兴,得不到满足就瞋恨。内心得不到一刻的清净,欲望像烈火中烧,连睡眠都不得安稳。所以,阿弥陀佛以清净光来对治,只要念佛,你多多念佛,内心跟这些欲望就有很大的隔离带,就会生疏,跟我们的法性,跟我们这种大佛顶的功德就有相应。我们的心越染著,就越跟世间的五欲六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净业行人要修净业,修净业还是要从持戒念佛下手。有些修行人念佛不能够上路,实际上就是这种染欲的心还不能转化;不能转化呢,他就得不到法喜、轻安,跟阿弥陀佛清净光明功德不能感应道交。所以要多多念佛,咬紧牙关念佛,我们烦恼的这个病就能被清净光所转化。你念这个佛号——因为这句佛号是至极清净的摩尼宝珠,就像清水珠投到浊水里面,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到我们众生散乱、染污的心里面,这个凡夫之心不得不佛——凡夫的心一定会趋向阿弥陀佛那样清净的心,这是靠清净光来完成的。 下面是欢喜光。欢喜光是表达他慈悲的一面。给予一切众生的安乐——安菩提心,就能令我们众生得到法喜,就能让我们在恐惧当中得到安慰:欢喜光。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希望自己快乐,然而我们获得的常常是一个苦恼的人生、痛苦的人生、恐惧的人生、不安的人生。这就是我们内心的欢喜光显现不出来。我们内心带着很大的怨气、很大的仇恨、很多的瞋恨、很多的不满,我们在这种瞋恨当中不知道感恩。实际上,无论是天地万物还是他人,对我们的恩德很大,尤其父母。然而我们常常接受了天地君亲师巨大的恩德,不仅不知道感恩,还常常充满着怨气。这就是没有智慧。所以阿弥陀佛用欢喜光来注照我们,对治我们瞋恨的心、自私自利的心,使我们有一种同体的觉知。众生的痛苦是自己的痛苦,众生的快乐是自己的快乐,这样我们自性的那种慈悲的光明、给一切众生安乐的德性就能显发出来。你愿意以这样一个欢喜的慈悲心帮助他人——帮助一切众生,你在这个过程当中,自己就能得到快乐,得到法喜。你帮助了别人,你都会觉得内心觉受很好——飘飘欲仙,这种欢喜是在同体的、慈悲的、给予众生安乐的过程当中获得的。那么如果每一个众生都有这么一种心态,我们说,世界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家庭的和谐是从这里开始的。而一切的矛盾、争执、摩擦,恰恰就是从怨恨里面产生出来的那种负面的东西,家庭也得不到一个完整。 第八是智慧光。智慧光,是对治我们的愚痴的——贪瞋痴,破除我们无明的黑暗。这种智慧光尤其以讲经说法的光明表达出来。所以阿弥陀佛发愿,他在每一世当中必然要用法光来照耀众生——一定要讲经说法。我们现在的行为有很多的颠倒,由这个颠倒的行为产生了很多痛苦的结果,都是由于我们愚痴所导致的。我们人类现在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温室效应问题、各个国家的军备竞争问题,实际上都是在一种没有智慧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颠倒,大家都这么颠倒。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都那么颠倒,你说这个世界还能安宁吗? 现在无论是在我们亚洲,还是在西方国家,可能大家都在不安当中。这次我们在加州,他们政府财政都很困难,有些办公大楼政府都要卖出去——维持不下去。由此就要提高大学的收费比例:提高30%。这一提高,下面的人——大学生,就不高兴了,就要示威。等等这些。当然他能有这种意志的表达,在社会也是很正常的。经济的萧条、金融危机,这些阴影、这种不安实际上西方国家还是没有过渡过来。那么,我们这些东方的国家,每个国家各有各的问题,就像每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一样。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有智慧来观照。我们的困境在什么地方?这个困境是如何导致的?如何对治这个困境?所以我们需要念佛呀!念佛开显我们的智慧,念佛使我们找到一个对治的良方,念佛使我们找到一个不至于导致快速进入毁灭深渊的方法。现在有时候看看人心,看看道德,看看整个社会的这种舆论导向、价值导向,真的是让人忧患重重。因为感觉到都是在一种颠倒当中,不明白事理,急功近利,以利当先,尤其是强大的那种我执。这些都需要智慧光来消除。 第九是不断光。不断——没有间断的光。这要注意了,阿弥陀佛的光明是不间断的。不要说阿弥陀佛白天“上班”来放放光,到晚上要休息休息一下,一休息就没有光了。正好在我们需要光的时候他休息了,那等不及,我们不入地狱如箭射吗?这个不断光告诉我们阿弥陀佛不休息,他的光明是一切时普遍注照。那这束光明一方面给我们那种安心——可值得依靠;另一方面,这种不断光能加持我们的修行也不间断。我们众生就容易间断,我们需要休息。 据说我们居士林的居士还不错,这几年来都在坚持二十四小时的念佛。我听李文发居士说到这一点,每次都还有好几十个人,这不简单。你说,二十四小时当中我们可能都有很大的挑战:到了晚上十二点的时候就想中断一下,溜到什么地方去睡睡觉。我们东林寺也是。东林寺现在昼夜念佛都有三四百人参加,两个殿堂同时使用:念佛堂和法堂。但尽管如此——虽然发了很大心来念,到了晚上十二点的时候,你就会看到队伍在缩水:他要想方设法到哪个地方去眯一眯。到了早上四五点钟,这个队伍又膨胀了。 那么,这里我们就需要不断光的加持了,我们闻信阿弥陀佛有不断光的那种愿力,我们就紧紧的去念这个佛号,它能对治我们的懈怠、放逸。我们众生的懈怠、放逸是与生俱来的。菩萨发愿为什么要讲不疲不厌——不疲劳不厌倦?实际上凡夫众生就会疲劳厌倦,他做什么事情可能开始很有冲劲,很有激情,过了一段时间他马上就觉得厌倦了,马上就顶不住了,马上就要休息休息一下了。你暂时休息一下,作为你充电的一步那也可以。但实际上,他就是退转——不干了,两天打鱼三天晒网了,一曝十寒了,它是这样的。我们的道业为什么不能进步?就是因这样一个懈怠的情形。乃至于做世间的事业,你没有锲而不舍——那种滴水石穿的精神,你也成就不了。 上次我在一个寺院看到一块很大的像磨一样的石头,有个很大的洞把这石头都穿过去了。那是很厚的一块石头。有个比丘告诉我,这就是原来屋檐下的一块石头,雨水就滴滴滴,是滴了多少年了,那块石头还竟然被滴穿了。才想到“滴水石穿”,那块石头还真是一个证据。一个人成办道业需要这种精神,这是愚公移山的精神,这是法藏菩萨发愿“我做这桩事情,纵然是要舀大海的水,我也要把它舀干”的精神。这就叫不间断,这确实对我们很重要。 我们就容易间断,所以我们的道业就容易退转。你说他学佛也多少多少年了,一点体会都没有。那为什么没有体会?肯定偷懒,肯定中断。所以我们要接纳不断光明的注照,这个不断光最终落脚在令一切众生都往生的,要使信愿行这样的资粮在他的一生全过程当中不间断。他一间断就麻烦了。净土经典讲,你至诚发心念佛,信愿持名念佛,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里,马上就有一朵莲华长出来,标着你的名字。如果你坚持念佛,那朵莲华还是非常灿烂,而且会越来越大。如果一旦你懈怠,你不念了;或者你在一个很大逆境的情况下觉得有厌离心,念佛求往生算了;等到一下子逆境转过来了,或者病好了,又有钱赚了,又有官当了,又怎么……觉得:“哎呀!这念什么佛求往生?这个世界就是我的极乐国。”又转到五欲六尘去了,这就是断了。一断的话,你这个莲华也枯萎了。这要大家注意的了。 第十是难思光。这个难思,就是难以思惟。就是阿弥陀佛的光明,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唯有佛与佛才能称扬赞叹,才能了知这个光明功德。所以这个光明的功德就是等觉菩萨以还及凡夫众生都没有办法去思惟——这个光明的威神力量。那么,难思光的目的,也就是要令一切凡夫众生能够安全的抵达极乐世界。如果我们相信了阿弥陀佛是难思光,这个难以思惟的光明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妙,我们对往生就不会有怀疑。 很多人的怀疑总是建立在自己的力量上:“哎呀!我临终是不是有冤家债主现前哪?”甚至前两年我们的新加坡居士还写个条子说临终助念:据说是坐着才能往生,躺着都不能往生。哪有这个事?!于是就把人家病人折腾得够呛:人家病人本身就想躺一躺,“那不行,你躺着不能往生,你得坐呀”。还说临终一定要正念, “你正念才能往生”,于是就不能睡觉。人家想睡,“你不能睡啊,睡了你不能正念阿弥陀佛,就往生不了。”哎哟!你真是成了“纳粹分子”,这么虐待人:人家想躺一躺,也不让人家休息,让人家坐。人家睡,也不让人家睡;人家吃,也不让人家吃:那这个事都显得太不近人情了。要彻底相信阿弥陀佛的难思光,阿弥陀佛有能力解决我们往生的一切障碍。往生的一切障碍阿弥陀佛太了解了,而且他的力量太大了,他给我们早就安排好了。所以临终你就放心好了,该睡你就睡,该吃你就吃,等待阿弥陀佛这个大愿船靠岸。你船票已经有了嘛,你随时可以登船。不是说:阿弥陀佛船虽然来了,但是停得很远,还要我划过去才能乘。那就麻烦了。这不需要你划,你登岸就是。阿弥陀佛莲华一来,你自己就看到,你的神识就上去了;一上去,莲华闭合,弹指间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要相信:阿弥陀佛对往生的全过程都已经为我们安排得很周全了,你只要放心的等待就好了。 无称光。无称光就是你没有办法去称赞它,你任何的语言都是不够用的。因为这个光是离一切相的,是神妙的光明。一切众生是由这个无称光来往生,来成佛的。无称光,我们用尽世界所有的语言去称扬赞叹这个光明功德到底有多深广,都是没有办法的。所以只能说是大不可思议又大不可思议而已。 最后是超日月光。超过日光、月光,没有任何光明跟弥陀的光明能够齐等的,能够类比的。你看日光对我们众生也很重要,给我们温暖,滋养万物,但是这个日光它有局限。你在屋子里面,日光过不来;你在露天,有一把伞或者一个瓶子戴在头上,它也照不到;盲人也看不到。这是它有障碍。尤其是日光只是给我们身体的温暖,它不能解决我们烦恼的问题。我有烦恼,有执著,我怎么解除我贪、瞋、痴的问题?你想到海滩晒晒日光浴解决问题,很难。但是阿弥陀佛的光明它有这种功能,不仅能够透山透壁,能够给你光明照耀的功德,而且尤其能解决你的烦恼问题、你的执著问题。这就是超日月光了。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说:“我要赞叹阿弥陀佛光明功德的话,那纵然是日夜一劫宣说都没有办法宣说得完。”就是你用一劫这么长的时间,日夜都在宣说也宣说不完。但如果众生能够闻信阿弥陀佛的光明功德,能够日夜称念,那么随意往生。我们说昼夜念佛,也是建立在这些经文上。日夜宣说阿弥陀佛的光明功德,怎么称说功德?称阿弥陀佛名号,就是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的光明功德。这就像天亲菩萨说,“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
佛经 最新文章 |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