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第一个就是靠语言文字的佛法产生观照,所以叫做“名字”,依止圣言量的这些“名字”。“名字”在娑婆世界主要是靠听闻,听“闻”大乘的正“论”以后,我们能够依教观“心”,开始回光返照。 我这一念心,有时候起善念,当我去佛堂看到佛像,对佛像生起信心、生起惭愧心、生起无贪无瞋的心;但是当遇到染污的境缘,内心也会起一些贪欲、瞋恚的欲望。所以如果经常观照我们的心,会发觉我们的心是不断的变化,有时候起善、有时候起恶。 我们学过《大乘起信论》以后就会知道:所谓的善、所谓的恶都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它只是一个因缘所生法,就是过去业力所熏习的一种虚妄的功能。 当我们观照“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把这些善恶如梦如幻的功能拨开来,就看到内心深处那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本来面目,一个清净的本性“现前”,你对这个本性能够“直下承当,不复疑惑”,你当下就能够“直下承当”,你相信这个就是你本来面目,所谓的烦恼是后来才有的,是你造业才有的,你没有造业之前,我们的本性是清净的。 你就“知”道这个“冰”不是你本来的面目,你本来面目应该是个“水”,因为寒冷才变成冰。既然它是因缘生,那就表示它可以改变,也能够假藉因缘而灭。这意思是说,假设我们的本性是邪恶,那就不须要修行了,因为你修行没有用,它本性是邪恶,你顶多只能把它压抑住,减少它的邪恶功能,因为你的本性是邪恶,你怎么能够改变呢?本性是清净,这个邪恶的功能是因缘所生法,它缘生也就能够假藉因缘而消失,这是一个根本佛法的理论。 禅师在所有的禅师大德当中是非常精进的──“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赵州禅师出家以后,到处参访善知识,一直到八十岁都还不能够安定下来,“赵州八十犹行脚”。当然他不是攀缘,他是对内心“什么是清净本性?我的本性是善、是恶,还是清净呢?”这件事情还不能决定,所以“只为心头未悄然”。 后来有一天,大概是在夏末秋初的时候,他在寮房打坐,他寮房前面是一片竹林,有人丢石头,刚好打到竹子产生“啪”的声响,他听到这个声响,突然间“截断妄流”,所有因缘所生法的妄想突然间消灭掉。他就讲一个偈颂:“踏破铁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工夫”。 我花了几十年,踏破铁鞋去参访善知识,都不能很确定的明白我内心的相貌是什么,现在突然间觉悟以后,原来得来全不费工夫,就在你这个当下,莫向外求。这个地方,所谓的“名字起信”,是整个修学的一个基础,所谓的“直下承当,不复疑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