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愚居士,名景烈,江西赣县人。少年留学东瀛,与蔡公松坡等同学。光复后,曾任第一届国会议员。民六七年间,任职方司司长。从堂兄好愚居士,名景熙者,乃赣州大绅,素尚佛学。故居士少时,对法门亦肯护持。城中寿量古刹,颓废已久。民国初,土人藉办国民小学之名,并谋得全占字据,盘踞其间。后由居士发起,请大春和尚兼任住持,藉资保护。及民八九年,寺与该校涉讼,均由居士德望所及,一倡百和,靡然风从,凡地方绅,商,学界各正士,一致主张公道,遂将学堂迁出,保全寺基,及赎回田租若干。至二十二年开马路,该寺适当路线,已定中为大马路,两旁作小菜场,全寺尽毁,万无保存之余地。缁素已至山穷水尽,知森昔日佐助大春和尚,与该寺向有因缘。 其时在苏随侍印老,必识有力护法,函请设法挽救。适居士亦由避难来苏,已皈依印老法师,吃花素,修净业,法名德诚。森为二十尺之铁质大士法相起见,奔走呼号。得以达到保全,进而重兴者,亦得居士赞襄之力不少。迨其二十五年回里,寺事尤多赖维持。但因公私众务纷繁,信心虽发,实行难专。每日不过少时功课,随缘修习而已。至二十七年秋末,因宿世今生杀业所感,又发生大病。(当身未皈佛时,喜打鸟网鱼,杀害许多生命。民十几年时,曾生对口疮,病势危殆,痛苦之极,遂发愿断此恶习。因念观音菩萨救苦救难,忽凭空闻香,病遂渐愈。)缠延日久,痛苦难堪,令其子发庄,汇洋数百圆,嘱森供养印老,及代作其他功德。 森办理后,回函劝其长素,闻至年底始实行断荤。延及二十八年三月,病势日重。幸妻妾子媳,皆印老之皈依弟子,均知临终助念之紧要。乃于十七日,向寿量寺,请二僧为之助念。至十九早晨,居士自知当辞尘世,遂令抬出庭前,一换空气。唤兄弟嘱咐后事,并令长子发庄,跪听遗嘱。说毕,众见面色特异,即仍抬回卧室。二僧与家人,同声助念佛号。发庄敬捧阿弥陀佛接引像,请其观看。 因大病初起,仍为颈项外症,致左手下垂,数月不能提举。正近属纩之际,及见佛像,左手忽活动如常,举起合掌。便现欢喜踊跃之象,急念阿弥陀佛。其时毫无痛苦,随众念佛声中,安详而逝。时年六十一,即己卯古历三月十九日也。居士大病数月,痛苦难堪,实由恼害众生之后报重报,转作现报轻报。及至临终,得此瑞相,可谓诸根悦豫,正念分明,捨报安详,如入禅定,决定生西而无疑。身后丧葬宴客,一一皆遵印老函示,概用素筵,开南赣佛化之先河。如斯善利,虽由本人善根成熟,而家眷饬终如法,善以助念,亦实极大助缘。故末后一著,望四众佛子,及早注意。 李丁氏,法名德宏者,曾适扬州李某。因夫婿纳宠妾,自未生育,难安于家,遂依继母丁德元居士而处。继母亦即视同己出,互相扶持,举止相随,近二十年如一日。民国十七年在申,由亲友引见印老法师,遂同叩求摄受皈依,请赐法名。老人亦念诚恳,即慈许,并题法名为德元,德宏。自此长素奉佛,修持唯谨。母女相依,转为法侣。痛念俗缘福薄,眷属凋零,今遇净宗良导之出世父母,得依为师,亦属万幸。由是孝敬老人之心,十分真切。 论平日之信向修持,一切皆在刘居士之上。唯恨宿业所障,因缘欠缺。民二十七年夏,见武汉将近沦陷,乃由香港来沪暂避。因房价过昂,租赁不易,住客栈,费大而多不便。太平真老,向知他母女信佛真切,当此大劫,流离失所,眷属凋敝,殊堪怜愍。在寺辟一净室,俾其老幼五人同居。至二十八年三月初,忽患伤寒。延至四月中,医药罔效,病势日重。寺中佛事繁多,屋宇又少,若死在寺,无法安顿,不得已而送医院。医院章程,悉依西法,饬终助念,万难照办。入院二三日,知佛法人,不能前往。遂于四月十八日早,糊糊涂涂,死在院中,时年五十。 如此向有信心修持之人,若临终得如法助念,往生瑞相,当不在刘居士之下。但因机缘所碍,全失助念之益,致平日之信心,现生不得受用,只作未来得度因缘,殊为可惜。以此比较,确知临终助念之关系,实为重要。虽然,功不虚弃,果无浪得。世无无因之果,亦无无果之因。刘居士之如斯善利,当由宿种今熟,故得善缘眷属而为成就。李居士之如此差失,谅由宿世破人胜事,致感得种种不如法之时节因缘,而作障难。 且今生信奉三宝之一切善行,决定可作未来得度之因,毫无疑义。但究不如当生了脱为直捷。故老人常云,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于害己。愿有志生西之缁素同人,一举一动,注意因果。必使步步头头,悉令成就往生胜缘,为切要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