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佛经 -> 达照法师| -> 禅定之前的四种状态 -> 正文阅读

[佛经]禅定之前的四种状态

达照法师|
修欲界定先要坐禅,在坐禅的过程中,依据心态的不同分几个步骤,就是入禅定之前的四种状态、四个步骤:
第一个叫粗心住。粗心,就是心比较粗。粗到连自己在想什么都不知道。粗心住的关键是在“住”上,心能停留在一个境上。我们平常的粗心是住不了的,念头像洪水一样冲过来,不由自主地随着环境,业力去流转。生生世世都如此。我们刚开始学习打坐,心很散乱,越坐杂念越多,身体还坐得腰酸背痛,歪来歪去,无法安定。这是我们平日里身体习惯于放逸的结果。什么叫放逸?我们生活在现代大都市里,生活节奏很快,哪天跑到大自然里,看见天空和草地,放开身心满地打滚,这就叫放逸。
我们平常的心就是这样放逸,感觉哪里好,心就粘在哪里:有件衣服很漂亮,有个地方很好玩,就赶紧凑过去。这颗放逸的心散乱惯了就很难控制。
有些人的身体不会歪斜,是因为他用精神去控制,用心去造作,把身体矫正,刚开始坐禅的人都可能这样。没有谁一开始就坐得很端正,都是让自己刻意去端正。师父说:腰要正,胸不能挺,手要结印不能动,腿痛了也不能放下来。于是他强制自己,用数息观、不净观、慈悲观等方法,让心定下来,有个地方可以专注。
我们的心总是要抓住一些东西才感觉塌实,否则会失落、无聊。其实,没有东西的心是最清净、开阔的,可我们总喜欢往清净心里边装满东西,让自己无事瞎忙乎。佛陀告诉我们这些禅修的方法,就是让我们学会心的专注、空灵,并由此调节身心,呼吸也会渐渐的顺畅,心念也会越来越微细,这种定就叫粗心住。
粗心住的特点是什么?进入粗心住以后,杂念是减少了,但杂念少并不等于是定,只是不再胡思乱想,心念还在六根门头跑来跑去。一般人专注地坐了几天就会有这个感觉:强制自己的念头,几下子还可以,但是一会儿就开始跑掉,然后把心收回来,再强制,再收回,再强制,在周而复始的强制过程中,终于感受到可以定上一会儿了,这个“定上一会儿”,就是粗心住。如果连这个感觉都没有,那你粗心住还没有。
粗心住的境界就是三句话:第一,用精神意志去控制、矫正自己的身心,用心去造作,让自己身体坐的端正。第二,要有一个方法,不净观或其它方法,让心有所专注。第三,在身体矫正、心有所专注的基础上,感受到自己终于定了一会儿。这个“定”就是粗心住。用意识去专注,这样的定,每个人可能都有。坐禅的人更会有这样的感受。这是最肤浅、最初步的。
平常我们的心都是处于散乱的状态,很少去控制它。一般人谁愿意去控制自己的身体?除非在某个特定的环境里,因环境的需要才会让自己的身体有一个特定的表现,比如宴会或什么集会。你们看天安门广场站岗的士兵,练习的时候要站十二个小时不能动,十二个小时的专注,这样的定力,如果修行人有这种精神,没有一个不得禅定。
粗心住有受用以后,感觉自己定下来了,这个感受很重要,就是刚才说的三个标准。如果没有身心稳定的感受,那就不是粗心住,身心停在那里,感受不到那种定,那也不叫住。只有心定下来了,哪怕一分钟或者两分钟,这一、二分钟就是粗心住。
有了这个住以后,我们就知道:住的感觉是不错的。平常我们住不住,就要进一步努力去实现这个住,然后慢慢就会习惯这种身心稳定的状态。有些人坐禅习惯了,一坐下来就喜欢盘腿,纹丝不动,有很多居士就是这样。当我们习惯了这种稳定的身体姿势以后,再慢慢引导到第二个细心住
第二个叫细心住,细心住的心念是很微细的,身体不必用心调正,自动平衡。习惯了这样一种身体的状态,坐久也不疲倦,这就是所谓的持身法,佛经里经常要讲到的。有一个三昧叫持身三昧,就是一坐下来,身体就停止在某一个状态里,不用力气也不会倒下。特别是有些修密宗的人结手印,手印举起来要费力气的,结果入定了以后,想放下也放不下,有一股气像冰冻一样把你整个冻住,但又没有僵硬的感觉,非常自然,非常舒服,很自然地就与定相应。心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如果感觉愉快、心甘情愿,一切疲劳都会消解。如果感受不到那种愉快,打坐半小时、一小时以后就会觉得很疲倦,好像在完成作业,那是没有进入粗心住。
从粗心住进入细心住的时候,身体就会自动调整,而且坐久不累。如果继续坐禅,就能进入真正欲界的禅定。前面两种叫住,不叫定。因为它是不稳定的、暂时性的、机遇性的。所谓机遇性,就是不能把握自己的心什么时候粗心住,什么时候细心住,只有功夫越来越精细的时候,它偶然出现让你感受一下,接下来会不会再出现就没有把握,如果是定就可以把握。今天进入禅定,明天想继续,就可以从这条路继续进入。
粗心住和细心住,是从散乱心进入到禅定之间的一个心的调试过程,这个过程是让我们的心变得调和、听话、没有菱角。然后慢慢习惯于这种身心的宁静。(有此细心住的经验以后自然说话也和谐自然,无有棱角,本本)可是我们的心却有一个怪现象:一方面希望自己宁静、智慧、明亮,对事物了如指掌,能静静的感受生命的存在,而事实上浮躁的心又不习惯于这种宁静。所以就需要粗心和细心这两种方法、两个阶段慢慢调整自己,去习惯这种宁静安住的生命状态。
粗心住和细心住三个方法最根本的区别:第一粗心住是用意识刻意让身心停留在某一个状态,细心住不用刻意就能把身体自然坐得端正,这是身体上的一个标准。第二在用心方面,粗心住一定要依靠一个方法,并用心专注于这个方法,比如数息、念佛,一定要抓住一个方法,让自己的心定下来。而细心住不刻意于方法,自然而然念佛、坐禅、呼吸,没有太大的分别心,心念细下来之后,任何一个方法都能安住,因为心已经变得听话了。第三,粗心住的感觉是住在这里,但快乐的感觉不明显,只是让心“终于定了一下”,而细心住能够感觉到住的欢喜,微细的、隐约的感觉到生命有一种快乐和法喜生起来了,这三点是粗心和细心的区别。
有了细心住以后,进入欲界定就成为必然。细心住所生起的一种法喜,与平常生活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生活中我们总是追求外在的物质快乐,吃和穿的快乐、游山玩水的快乐、长得漂亮的优越感,好像都是一种快乐。但跟细心住相比,相差太远了。细心住的快乐是从外到内、从粗到细,快乐到心里去的。有了这个鲜明的对比,我们会生起一种真正的善法欲,希望身心能够回归到最根本或者最原始的宁静状态。欲、念、进、慧、定五法的力量,这时候就会起一种作用,并希望这种作用能够使禅定更加深入、快乐、微细。通过这些努力就可以进入真正欲界的禅定--欲界定。
第三个叫欲界定。粗心住的状态是要用心将妄念捉回来,进入欲界定后,心非常的安详,心念也不必加以控制,妄念也不会随时冒出来,心念自动平稳,不必用力去调整它,此时的心任运不动。  
以上三种定还不能称为真正的禅定,只能称为普通的定。因为这三种定只要通过坐禅,或者练气功都会得到。练太极拳的人如果懂得练拳的内在精神,也会出现这种状态。如果再学一些佛法,就可以住在这种状态中。
欲界定跟粗心住和细心住的差别就是欲界定能够任运不动。在前面的基础上,身体不用刻意要坐个什么样子,自然而然坐得端正。心也不用刻意地让自己修个什么法。但一般来说都要有个法,比如这个数息法,可以一直修到第三禅,到四禅就没有这个数息了。(三禅以后再专注,进入第四禅,在用心方法上,可以任选一个法门来专注,没有太多的挑剔,因为心比较听话了。)这种状态下再进一步就是心的任运不动,比如我正在数息打坐,有人找我,说完了几句话继续坐,心里面没有动摇就是任运不动。但这个定还是欲界定,而不是真正的禅定,没有观照的都不叫禅定。
如果一整天坐下来,脑袋是模糊的,这个不叫欲界定。欲界定是身心的感受都非常清楚,在清楚的状态下进入定,才叫任运不动。一般情况下,不会自动生起动摇。坐着没事,突然想起看书就去看书,那是不会的,坐禅的这段时间,一般不会无事生事。有个孩子在那里闹了,自然而然对孩子说上两句,心也不会动摇。欲界定比细心住是更进一步的,但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会有效果。如果欲界定像石火电光,今天是这种状况,明天不是这样,这还不算是坚固的,只能算是偶尔。
欲界定功夫有两种状况,一种是面对欲界六道,地狱、饿鬼、畜生、天、人这些状况的出现,心不会被扰乱还是定的。另外一种,是偶尔的状况,前面有粗心住、细心住的层层功夫,坐在那里心是定下来了,然而一下坐还是不行。这个状况想进入到初禅、二禅还是有点困难。
坐上功夫能够成片,每次都能达到欲界定,就会把坐上的定境转移到坐下,扫地、干活,心还是任运不动,这就是欲界定的一个特点:任何运动、事情的出现,心都是不动的。这样在生活中继续用功,心就不会再动摇。  
在坐禅的过程中,会出现两种状况:明境和暗境。明就是白天,看得见的;暗就是晚上,看不见的。没有教理基础的人,明境暗境出现自己会不知道。  
暗境是什么?坐在那里感觉任运不动,本来想坐一小时,结果坐了一整天,自己也不知道,这叫暗境。就像睡着了没有梦,睡多久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坐在那里不动摇并不等于睡着,否则连细心住都没有。细心住是持身住,身体持住不会动摇。入欲界定的人,有半天、一天、三个月、五个月的都有。它的特点是入定了以后没有感觉,什么都不知道。有教理基础的人,听闻了一些教理以后,暗境一般不会出现。
如果一个人没有听闻经教,师父叫他怎么修,他就老老实实的修,他就有可能定在那里什么也不知道。虚云老和尚在终南山也曾经这样定了半个月。刚煮好的芋头想让它凉一下再吃,然后随便一坐就是半个月,结果芋头都长毛了。这种定,他自己不知道,芋头都还热在锅里,怎么已经过了半个月?这个属于暗境,自己不知道,但也是一种定境。  
另外一种是明境,心念细了以后,坐上很受用,遇到什么情况身心都不会动摇。下坐后做事不做事都没关系。因为他是任运的。明境看上去也是蛮有智慧、有定力的。
它的特点是在打坐定境都很好的状况下,会看到五十里、一百里路以外的情况,整个山河大地都挡不住视线,类似天眼通但不是天眼通,那叫明境。几十里以外的事情都能看的清楚,这种状况一般人都会很高兴,然后就会对别人讲述明境中的状况,这样一说很可能会失去定境。所以要保持这个定境,不能多说,这样它就会半年、一年甚至一直在定中保持着。
智者大师去南京弘法的时候,有个老和尚问他:坐禅中看到摄山,(南京的栖霞山)有个老和尚在那里讲经,这是什么境界。
智者大师说:这是未到定之前欲界定以后的明境,如果跟别人一说,就没有了,这个老和尚马上给智者大师顶礼。
当时智者大师才三十岁,老和尚七十多岁了,他觉得自己坐禅功夫很好,瞧不起智者大师,结果大师给他一说他才明白。因为他确实好几天都能看见这个现象,觉得奇怪就问别人,结果这个境就没掉了,自己一直很懊恼。
大师告诉他:不用懊恼,这只是一个过程,不要因为欢喜就执着,反而进步不了。因为有所执着,定境就会消失。  
所以禅定不能执着定境,今天坐得舒服,明天还想着昨天的舒服,肯定是在打妄想。每次坐都是全新的开始,都是第一次的感觉。不能打妄想:昨天的境界好,今天最好重复。只要如法地去坐,明境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明境出现的时候,可以继续按原来的禅定方法,让心安住继续修。功夫成片了坐上坐下,甚至是生病的时候、睡梦当中都能观照、入定,这个境界就越来越高了。  
未到定之前的明境和暗境的出现,如果进一步用功,明境暗境全部在心中,又不受这个影响,这就是未来禅。所谓没有影响,用一个简单的比喻:像汽车的挂档,一个是倒车档,一个是进车档,零档是不倒也不进。零档,就是把禅定的这些境界,不管是明境还是暗境,从定境中全部给它放下。这个时候,脑袋中出现一片空白。坐着禅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知道。这个境界它是很短暂的,夹在欲界跟色界之间的,就是初禅之前、欲界定之后的这个中间。这就是第四个未来禅。  
未来禅的境界是什么?进入欲界定以后,继续修下去,到了某个时候,忽然间身体失去感受,看不到欲界的身体,整个身心都空掉了,修行的方法也空掉了。这种感受发生在静坐时,而不是睁开眼睛看这个世界没有掉了。如果明境暗境没有出现,一般人都定在欲界定,在欲界定坐得很舒服,不需要调整就能安然自在,下坐后又能任运,这已经是很不错了。但是欲界定还有个我和我的心这个感觉在。到了未到定、未来禅,身心的感觉全部没有了,一片空寂。有了这种感觉,身体不会因失调而生病。一个坐禅的人,若要身体不生病,至少要达到这个第四步,也就是进入未来禅的境界。  
有些人在静坐的时候,心无所知昏昏沉沉,他也会以为自己的身体不见了,这个不叫未来禅,是他的心念不知哪里去了。这个与禅定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禅定的感觉是有止观、觉照。如果睡着了,就是迷迷糊糊的,这是未到定之前的那个暗境。进入这个定以后,他自己也是清楚的,脑袋还是有感觉的。
比如有些人晚上睡觉前吉祥卧念阿弥陀佛,念不到十句天就亮了。奇怪,感觉没念那么多,天就已经亮了,脑袋却是很清晰,但是这个时间是怎么过去的就不知道了,所以时间观念是我们的一个错觉。  
若要达到未来禅,必须先达到欲界定,也就是心不必控制,自动地静下来。在这之前,必须先要完成第二步,细心住。就是身体不必调整,自动的平衡。禅定修学就是从粗心住到细心住进入欲界定,然后一步一步进入未来禅。  
为什么第四步称为未来禅呢?
是因为他还不是禅定,是进入未来真正四禅八定的一个过渡阶段。从教理上理解,就是把欲界的东西全部放弃了,而色界的境界的还没到来,在这个中间,不是欲界,也不是色界,一个空档,正好是身心一片空白的状况。如果能把握这个状况,就叫未来禅、未到定,也叫欲界到色界的中间禅。  
粗心住,细心住,欲界定,明境暗境都过了以后,就是这个未来禅,它的时间很短暂,就是一片空白。大乘佛法讲的明心见性,心性的了了分明,没有杂念。
未来禅就很像开悟的人,因为脑袋一片空白,对事物又很清晰,不傻又不愣,这实际上是一种定境,不是开悟的境界,千万不要以这个定境作为开悟的境界。
定境是一种功夫,功夫做到了,它就出现了。而开悟是智慧,是见地。
  佛经 最新文章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8-18 15:26:33  更:2021-08-18 23:15:04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