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佛经 -> 达照法师| -> 道信大师的念佛观 -> 正文阅读 |
[佛经]道信大师的念佛观 |
达照法师| |
在中国佛教史上,禅宗与净土宗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一千多年来,禅净两家时而互相排斥,时而互相遵从的相互交错过程中,念佛人有时提倡参禅念佛,禅师们也有时主张念佛就是参禅,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宗派关系,也只有在中国才会有这种宗派之间的相争相容的历史相貌,在印度就没有什么念佛与参禅相斥的情况了。 既然念佛的人有提倡参禅的,参禅的人也有主张念佛的,那么,念佛的人又为什么要排斥参禅?而参禅的人又为何会排斥念佛呢?甚至于有人主张念佛就是参禅,参禅就是念佛呢?从表面上看,好象有着重重矛盾,事实上,如果对他们各自所作对“念佛”与“参禅”的解释进行了解,就不难发现,他们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的。那么,给他们一个准确的角度,就能够把握历史上念佛与参禅的真正内涵。 本文以《楞伽师资记》中所记载的道信禅师撰《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为中心,试从一位禅宗祖师——道信禅师的立场,来看禅师们如何理解并把握念佛的,阐明道信禅师的念佛观的实际内容与特色,从而给现代的净宗行人一点必要的提示。 一、为什么要念佛 净宗行人都知道,念佛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证无生忍,回转娑婆,普度众生,圆成佛道。而在道信禅师看来,念佛的本身就是一种“觉”的行为,念佛的时候,心就如同佛一样,念佛是没有妄念的,有妄念就是凡夫,所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如他所描述“一行三昧”的时候,就说:“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很明显地说出了他提倡念佛的根本目的,就是“去除妄念”,而达到“念佛心是佛”。 如果说净宗行人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作念佛的目的,而念佛只是往生的一种手段的话,那么,道信禅师就是不把念佛当作某种手段,而是把念佛本身就当作念佛的目的,因为念佛的本身就能够“心是佛”,要达到“心是佛”,就必须“去除妄念”,因为“妄念是凡夫”。所以,道信禅师认为,散乱心、妄想心的念佛,不能算是真正的念佛,真正的念佛是要做到“心是佛”一般清净的,这样才能够了凡成圣,解脱生死,圆证佛果。 二、念佛的方法 道信禅师提出了三种念佛方法,即:持名念佛、觉观心念佛、无所念念佛,这具有非常清楚、极为重要的修学次第,由浅入深,由相而臻无相,这是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 1、持名念佛: 就是称念佛的名号,如何称念呢?道信禅师引了《文殊说般若经》中“一行三昧”的修行方法,如说: 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 从这里的“系心一佛,专称名字”和“能于一佛,念念相续”两句,最是持名念佛的吃紧处,也是持名念佛的关键所在。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也与此处相映互证,“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就是“都摄六根”了,这里的“念念相续”也就是指“净念相继”了。《阿弥陀经》也说:“一心不乱,执持名号”,持名念佛的人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反而悠悠忽忽,以散乱心,随便在口头上念念而已,真是有违经旨祖意了。因此,憨山大师批评散心念佛的人说:“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枉然”。所以,道信禅师的持名念佛,旨在“系心”、“专称”及“念念相续”,至关重要。 除对内心的要求外,他对持名念佛的外在条件也作了说明。首先是“应处空闲”,这里的“空”是指无他人干扰的空间,“闲”是指无杂事纠缠的时间,这是对身外物质条件的要求。其次是“随佛方所,端身正向”,如念阿弥陀佛,就要随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国土的方向,端身正坐,面朝西方,如此等等,都是对持名念佛者的威仪方面的要求。 在适当的环境中,有如法的仪态,再加上系心专念,就达到了道信禅师所主张的持名念佛的全部要求了,这样念下去,就可以证得一行三昧,能够见到三世十方诸佛,具无量功德、无量辨才。 2、觉观心念佛: 就是使心处在觉醒状态下的念佛,我们凡夫的执迷不觉,主要是由于各种贪嗔痴等烦恼所至,念念攀缘一切尘境,流浪生死,无有出期,如果断除一切贪嗔痴等烦恼,则此心当下觉悟,所谓“一念觉即是佛,一念迷即是凡夫”。因此,道信禅师提出了“觉观心念佛”,他说:“倂除三毒(即贪嗔痴)心、攀缘心,觉观心念佛,心心相续,忽然澄寂,更无所缘念”。 这里念佛的前提就是要“倂除三毒心、攀缘心”,如果有三毒心和攀缘心存在的话,就没有办法使自己产生觉悟的观照了,有了这些前提之后,才能以一颗觉观的心来念佛。而在念佛时的要诀也是与持名念佛一样,需要“心心相续”,毋令间断。用这种觉观心念佛,到了一定的时候,行人就会“忽然澄寂”,断能所,绝人我,睹见实相,证入空性,到此时便是“无所缘念”了,这是真念佛,只有经过认真刻苦的用功办道,心心相续地念佛,才能够达到的,也已接近于实相念佛了,这是从有能所、彼此的持名念佛上,达到绝能所、彼此的实相念佛的重要阶段,想得到念佛的真正利益,就必须经过这种殊胜的“觉观心念佛”。也就是从有念而臻无念的过程。 “觉观”即觉醒不寐,使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落昏沉、掉举。“觉观心”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警觉心”,也即“看心”,看住自己的心,不令妄念生起。如猫捕鼠,睁大眼睛,全神贯注。看自己的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以此心来念佛,心心相续,佛号不断,心亦不断,佛号不常,心亦不常,不断不常,一味地念下去,念到心即无心,无心可心,真妄双融,能所两忘,自然就能真相大白,而至“无所缘念”了。这一点,对我们现在的念佛人来说,真是太重要了,现在很多人不知道念佛如何做功夫,一句佛号,二三十年,也没消息,还以为自己根机不对,不是念佛的根器,误作判断,徒丧光阴,殊为可惜!若能认定方向,咬定脚跟,以觉观心,自有念而达无念,无念而不妨常念,定能获无量利益,庆快平生,临终决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3、无所念念佛: 就是以无所念之心来念佛,这是实相念佛,此心当下与佛体同,心即是佛,无所念心即是念佛。如道信禅师所说: 无所念者,是名念佛。何等名无所念?即念佛心,名无所念。离心无别有佛,离佛无别有心;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 这里完全把念佛纳入实相之中,实相理体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离诸相对、超相绝待的,所谓“实相无相无不相”,因其无相,故宇宙万有诸相并不是真实之相,因其无不相,故不妨给万物作种种相。如来出现于世,就是要宣说“宇宙之真理,人生之实相”,所以,只要明了、证得实相,当下就是诸佛如来,无论是心还是情,总与实相不即不离,相融相即。从这个角度来说,心也就是佛,佛也就是心,当然念佛也就是念心,念心也就是念佛了。无所念之佛,也无能念之心,心佛一体,能所两忘,顿入如来大光明藏。 因此,无所念念佛,是针对已经证得实相的人来说的,也即是通常所说的“实相念佛”,禅宗所提的念佛,大都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道信禅师的念佛观,尤其突出了这一点,这从他对西方极乐世界的描述,和对佛说净土教的理解就可窥见一斑。 上述是道信禅师提出的三种念佛,这与净土宗通常所说的四种念佛有着相通之处,又大异于净土宗的四种念佛,净土宗的四种念佛是:持名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实相念佛,相比之下,我们就会发现,两者对“持名念佛”与“实相念佛”都很重视,也都加以采用。但是,道信禅师却没有把观想与观像这两种念佛方法纳入自己的念佛方法之列,取而代之的是“觉观心念佛”,仅仅这一点就非常值得我们留意! 唐朝之后弘扬净土宗的大德们,几乎把持名念佛代替了四种念佛,他们最大的理由就是“末法众生,境细心粗,观想念佛、观像念佛都很难得到真实利益,唯有持名最为当机”,实相念佛又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得到的,所以,只有眼巴巴地看着持名一法在流传,也顾不及能否得到真实受用了,这是何等可惜的事啊!其实,道信禅师也看出了末法众生的根机浅薄了,所以他对观想、观像两种念佛方法,连提都不提,转而提出了“觉观心念佛”,在持名念佛与实相念佛之间架起了一座亮丽的桥梁,使念佛人的修学有了明白的次第,稳妥的方法,这在禅宗或净土宗的历史上,可以算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三、念佛的利益 佛教修学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其殊胜的功德利益,当然念佛也不例外,在净土宗里把念佛的利益已经描述得非常详尽,这里就不再多费笔墨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道信禅师是如何表述念佛利益的,他说: 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悉具无量功德,无量辨才。……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夫身心方寸,举足下足,常在道场;施为举动,皆是菩提。 这里说明了,念一佛的功德就可以“成最正觉”,一切行为动作“皆是菩提”。这是从有相、有所得的角度来说的。另外,从无相无所得的角度来说,道信禅师还有更精彩的描绘: 常忆念佛,攀缘不起,则泯然无相,平等不二。入此位中,忆佛心谢,更不须徵。即看此等心,即是如来真实法性之身,亦名正法,亦名佛性,亦名诸法实性、实际,亦名净土,亦名菩提金刚三昧本尊等,亦名涅槃界般若等,名虽无量,皆同一体,亦无能观所观之意。如是等心,要令清净,常现在前,一切诸缘,不能干扰。 这样,从事、理两个方面都说到了念佛的功德是非常大的,从事上说可以得大自在,从理上说则能泯然无相,平等不二。重要的是“一切诸缘,不能干扰”。这是道信禅师对念佛利益的描述。虽然只有短短数言,但已包含了整个佛法修学的所有利益。由此可以看出,道信禅师对这种念佛是非常重视的,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也符合净土宗对念佛殊胜功德的说法。 四、关于“西方”的看法 在作上述念佛目的、念佛方法、念佛利益的描述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发现,道信禅师的念佛与净土宗所说的念佛是不尽相同的,这取决于他对“西方”的看法、理解与净土宗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如他说: 若知心本来不生不灭,究竟清净,即是净佛国土,更不须向西方。……须知一方无量方,无量方一方。佛为钝根众生,令向西方,不为利根人说也。 这里他说的三句话,第一句是依据《维摩诘所说经》中“欲净国土,先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而来的,但禅师特别提出了“更不须向西方”,则与净土宗的宗旨有出入了,这种提法还影响到后来的慧能大师,在《坛经》中又作了类似的说法。 第二句带有华严思想,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相容的华严法界观,所以,念一佛就等于念无量诸佛一样,西方不外于十方,十方也不超出西方,这样对于净宗行人来说,是偏重于理性的说法,应从理事两方面来说才能与净宗相吻合,但道信禅师在这里想说的,就是从禅宗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第三句则是道信禅师对净宗行人的当头棒喝,也是为了破除学人对西方产生执着而说的。说有东有西,还是有能有所,有彼有此,有彼此能所,就是有分别,有分别就有人我,有人我就有是非,有分别、人我、是非者,就是不能彻悟真理的“钝根众生”了,对利根人则不用多费口舌,三际平等、十方圆融,令人当下悟去便是。正如净宗祖师所说“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 道信禅师的这种提法,从表面上看,好象与净土宗的主张大相径庭,实际上正好提醒了净宗行人,在念佛求往生的同时,最好是不执着种种假相,要念而无念,生而无生,证得真如实际理体,才是修学佛法的根本要点所在。 五、结语 通过上述对道信禅师念佛观的了解,我们知道:首先,念佛是一种非常殊妙的修行方法,以禅宗的立场,主张“念心即是念佛,佛外无心,心外无佛”的“心佛平等不二”,比起净土宗的主张“他力往生”,更加强调自心的功用。其次,这里提出了三种念佛方法,即具鲜明的次第,又有清楚的实用性,笔者认为是现代净宗行人急须掌握的重要资料,对了解禅、净两宗的念佛观具有深刻的意义。同时,也更清楚地看出念佛这一法门的摄机之广大,内涵之深远。 再次,道信禅师对念佛利益的阐明,从事、理两个角度加以概括,并不亚于净土宗对此的描述,正如后人所说的“若人净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一样,这从禅宗祖师的口中说出来,其意义就更为深远了。然而,道信禅师把往生西方,说成是钝根众生的事,却更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毕竟他是一位禅师,禅师的话,一般都是从内心中自性流露出来的,在他的心中是没有什么东方西方可以分别的,所分别的,所描述的,也只是一些方便权巧而已。 |
佛经 最新文章 |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