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云法师(1915—2009)在台湾佛教界享有盛誉。法师法名成空,信众尊称他为忏公。法师于1915年10月18日生于东北安东省与韩国交界处、鸭绿江畔小镇曹氏世家。曾经留学日本,学习美术。24岁皈依佛门,开始学佛。26岁受五戒,30岁在北京广济寺出家受具足戒。此后进入北平(今北京)中国佛教学院求学四年。1948年忏云法师行脚至福州亲近慈月法师,跟从慈舟法师学习戒律。1949年,离开大陆到宝岛台湾弘法。1956年,与弟子于台湾南投县埔里镇观音山搭建印弘茅蓬,因八七水灾,土石崩落而毁。1963年,与弟子性因法师于南投县水平乡顶莰村创建莲因寺,从此开始了在台湾弘法的历程。 1966年,开办大专青年斋戒学会。每年寒暑假各开办八关斋戒一次,暑期每次两届,寒假一届。在莲因寺办完两次以后,再移他寺续办,嘉义义德寺,新竹翠碧岩寺,中坜元光寺都曾办过八关斋戒。忏云法师持律甚严,每天四时以后,莲因寺不留女众、亦不能过夜。因此斋戒学会女众部委托南投县竹山镇德山寺、嘉义县竹崎乡香光寺、南投县埔里镇南林寺等寺协办八关斋戒活动。在桃园龟山寺亦有一斋戏会道场——“莲因北部斋戒学会静修道场”。忏云法师还与各大专学院的佛学社密切交流,定期举办佛七,方便大学生学佛。 忏云法师是一位以持戒谨严而著称的法师,他年轻时曾亲近慈舟、弘一等近代著名的弘扬律宗祖师。由此特别重视对戒律的受持,他在平日生活里以戒为师,出家之后奉行“过午不食”的戒条,一生未尝间断。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他对弟子的要求也从不放松,对于生活随意,不守戒规的弟子,他常会给予严厉的呵责,使他们不敢生活放荡随意。 忏云法师在戒律的行持和研究上有多方面的成就。特别是对戒律的研究,他花费大量的心血,对藏经中律藏部分内容有深入研究,并根据佛陀的制戒精神和制戒因缘,提出了具有自己独到见解的戒律学思想。他有很多戒律方面的思想理论都被佛教信徒所推崇,成为信徒学戒的入门之指南。他在戒律学研究上最为信徒推崇是他编写的《五戒表解》一文。该表解是忏云法师根据五戒内容,花费多年心血编写而成。法师分别对五戒的每一条戒进行详细的解释。例如杀戒,忏云法师分别从释名、制意、次第、具缘、轻重、开遮、犯戒果报与持成果报等几方面作了详细的解释。通过这样详细列表的方式解释五戒的制戒因缘、制定戒律的意义,犯戒的因缘,以及犯戒的果报,大大方便了信徒对五戒的全面认识。忏云法师的《五戒表解》编写出后,受到信徒普遍欢迎,很多佛学院都把他的《五戒表解》作为学习戒律的指定教材。 忏云法师行持除了持戒的谨严和注重戒律的弘传之外,还特别推崇净土法门,提倡持名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法师对净土的信仰不只是推崇念佛名号,他还研读了大量的净土经典和历代净土祖师有关净土思想的论述。并将有关的净土思想理论加以总结,形成了自己一系列净土思想理论。在这些净土思想的指导下,忏云法师一方面自己潜心修持净土法门,另一方面还向信徒广泛宣传祖师及经典的净土思想名言,让弟子通过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