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成道前是释迦族王子,名悉达多。悉达多太子年满八岁即开始学习,教授太子的是两位在当时极负名望的老师,一位叫毗奢蜜,另一位是忍天所。太子遍览群书、广读诸论,兼学各类杂术、兵法等,到十二岁时已博通世间种种技能。 有天,太子在勤劬园射击嬉戏,其他五百位释迦族童子,也一同在各自的园林里游戏。此时有一群雁子飞过,一位叫提婆达多的童子,马上张弓射下了一只雁子,雁子负伤带箭掉到悉达多太子的庭园里。太子看到负伤的雁子,心生怜悯,于是除了雁身上的箭,再以酥蜜为药,为其涂抹伤口。这时提婆达多童子派了一名使者来说:‘我射中的一只雁子掉到你园子里,快点还我,不要占为己有。’太子回答:‘雁子如果死了就会还你,如果还活着就不可能给你。’于是提婆达多再派侍者传话:‘雁子是死是活都应该还给我,那是我射下的,只不过掉到你园子里而已。’太子回答:‘这只雁子早为我所摄受,从我发菩提心以来,慈悲利他之心即已摄受一切众生,这只雁子也不例外。’ 悉达多太子和提婆达多僵持不下,于是请释迦族有智慧的长者们来判决这件事。这时净居天人化身成一位老者,说道:‘能以慈悲光明使这只雁子安稳的人,才是真正能拥有它的人。’这位老者一说,其他的长者都表示认同,也说:‘这样是合情合理且极具智慧的。’因为这件事情,提婆达多和悉达多太子结下最初的怨结。 典故摘自:《佛本行集经·卷十二》 省思 真正的拥有,并不是如何巧取豪夺,而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我们所想要拥有的,以及这样的心态会给对方带来什么影响。如果这个影响不能是良善的、利益于他的,就不是真正的拥有。‘拥有’含有‘摄受’的意涵,而摄受来自于慈悲、智慧的光明。如果我们能常常省视自己对于想要拥有的事物的态度,依循着慈悲、智慧而走,如是因如是果,则所得到的结果必定是光明、如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