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佛经 -> 其他法师| -> 宏海法师:正法学堂答疑 -> 正文阅读 |
[佛经]宏海法师:正法学堂答疑 |
其他法师| |
(问题一) 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请法师开示,念佛是念六字佛号还是四字佛号,怎样计数方便?弟子以前从没有一天念过1万声佛号,有点担心自己念不完。 非常赞叹这位同修,现在正好恰逢我们三个月内希望大家能够共修百万佛号。有点担心念不完,这也是正常的。可能因为我们平常确实是修行的时间太少了,或者心力一直没有推进。一万佛号不算多,有时候大家觉得没有时间,可能把浪费了的时间用起来就够了。 所以首先这个问题,从回应这个四字还是六字上来讲,这是第一点给大家做个交代,念佛到底是念四字还是六字?皆可。但是祖师们开示是说,如果是初机,刚刚开始念,或者信心不是很足很笃定的,最好是念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如果你自己的个人习惯,或者是在念的时候因为有功课上的要求的话,觉得四字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自己相应上,已经随顺的比较顺畅了,那么也可以念四字。但是尽量念六字,你看我们都平常听祖师们讲都说“莫讶一称登十地,须知六字括三乘。”又说“六字万德洪名”,所以是以六字最佳。不过当然了,法无定法嘛,所以说如果念惯了念四字也可以。总而言之,以信愿浓郁,念得摄心不起妄想为最佳标准。 至于说到计数,特别和大家讲一下。我也理解,有的确实时间和习惯上没有这么一个坚持。我们是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或者“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计数,你自己用念珠也可以,用计数器也可以。这就包括后面也有类似的问题一块在这答了。但是呢,要么你计数觉得你一天能念满,这最好。可是每个人的根性不一样,有的是性子比较急、干脆,有的人是慢性子,慢性子他心比较细,还得一个字一个字念得自己心里过得去到位了,才能够相应。这样的话,有一种方法就叫做“按钟”,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自己竭尽全力的以最快的速度去量一下,比如一分钟或者十分钟你能念多少佛,以这个最快的速度念到的数量,作为每个时间段的数量。比如说你一分钟最快你能够念六十句名号,如果念十分钟就是六百声,这样的话一个小时就是三千六百声。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你念的很慢,依照自己最相应的速度就可以。哪怕念的很慢,念了一个小时可能数量上来讲只念了一千声两千声,但是从功课的要求上来讲,就可以按三千六百声计算,只要念满一个小时就算三千六百声,这功德是一点都不打折扣的。请大家记住,是有这两种方法,所以如果说性子慢的跟不上节奏的,可以用按钟来念。这是这一点。 再一个呢,就是不要担心念不完。很多时候首先我们要下个决心发个愿力,特别是能够仰仗佛菩萨加被,那我们也不是要求大家一年到头,就这三个月内来讲,中间还有假期。做这么一个密集型的修行,都等于说克期积功累德一样,给赚点往生资粮。所以请大家还是尽量不要打退堂鼓,竭尽全力去圆满的完成这个功课。哪怕用按钟,这个功德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仅此而已。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再看下一个问题。 (问题二) 大家看这个问题是说:初学佛者,应该怎么安排较好?虽说念一佛名等于念千佛名,念一部经等于念三藏十二部,可是最终修行还是要落到必须有所抉择的。不知道先从哪一部经,哪一个咒,哪一个佛号念起,念满多少遍再换?或者组合一些的话,法师能否给一些建议。 非常好,至少说明大家都在精进的往修行上、功课上走,这就是闻思修,已经到了修的路上,在此真心的随喜大家。 有时候我们初开始什么都不懂,但是最好安排一些功课。为什么呢,因为佛法里面常说到解行并进、解行并进,就是我们对佛法的懂,不管是从仪轨上的懂,学术专业词汇上的懂,或者义理上的懂,他一定有一个熏习的过程。这个熏习的过程,就是慢慢了解的过程,最好配着你对它的体验。你对它的体验慢慢积累的有点深有点广,出点感受的时候,再反过来一边听着佛法的义理,这个风光是不一样的。这个跟我们先教条的学习些知识,然后再想方设法追逐那个感受,它是不一样的。并进,肯定比一瘸一拐走得好,所以我建议大家学佛不管怎么样,每天能够有点定课,不管多少,这是非常好的。 我们也不想也不敢说一下子吃成胖子,特别有时候我们就一下子生起什么心了,就一下子想着把所有教法,甚至要去阅藏,把释迦牟尼佛所有经典都得了然于心,这也是不现实的。真正的三藏法师,才能够说真的通达三藏教典,在这个时代、这个时机、这个根器来讲,我们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要说我了,包括很多的大法师,他自己也说,甚至佛说的经典里面,他有些连名字都没有听过的。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们能够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契当下时代的,能够最好、最简单、最快的得利益的,确实是一个明智之举。 所以我想,如果大家是能够以净土为归的话,当然在专修的功课上,就是最好能够每天念《佛说阿弥陀经》,时间稍微长一点的念《观无量寿经》或《佛说无量寿经》,了解一下净土的大意。最主要的功课就是念佛号,我的建议是最少早晚用十念法,关于十念法,我也再再的讲过了,大家可以私底下去查一下。就是一口气念十声,念十口气,早晚。再剩下的时间,随自己的因缘,不管是正心--打坐摄心,不管是散心--上班途中、做饭的时候等等这些,都持念“南无阿弥陀佛”,念这句佛号,或者“南无观世音菩萨”,或者“南无地藏王菩萨”都可以,这是从诵经、念佛上来讲。 如果说你自己喜欢持咒,有持咒好乐的人,咱们汉传佛法来讲,当然有的学修藏传佛法的有文殊心咒,有六字大明咒,还有金刚萨埵咒,或者说忏悔等等这些咒语都有专门的持诵。但是我建议,从汉传佛法来讲,跟大家建议有两个咒语最好,这个最好不是功德或者真正的“好”“坏”之好,最适合的意思。因为“楞严咒”是咒中之王,但是我们没时间,可能念都念不下来。就有一个是“大悲咒”或者“准提咒”,为什么给大家推荐这两个咒语呢,一来“大悲咒”是跟观音菩萨、观音法门相应的,而且持“大悲咒”的功德利益,乃至它的护法加被和消灾消难等等来讲是最灵的。它就叫做大悲灵感嘛,所以跟观音菩萨的心性相应。“大悲咒”最好能背下来,每天持诵7遍、21遍、49遍,随自己的因缘。 另外就是指的“准提咒”。如果你喜欢持咒的前提,如果愿意持的话就持“准提咒”以在家人的份上更为亲切。为什么呢,因为“准提咒”可以说一个开缘的殊胜在哪里,因为我们有时候不能持斋,乃至还会喝一些酒水,“准提咒”这个咒语有过交待,纵然是能够在持斋持戒不能够完全清净,它也有同样的功德。这是喜欢持咒语的人,给推荐这两个咒语。 如果说到单纯的读诵经典来讲这就多了,大部头的像《法华经》、《楞严经》;中部头的《地藏经》、《药师经》、《普门品》,刚才讲到的《佛说阿弥陀经》;还有就是再短一点的《心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可以作为你的日常功课。所以从这一点来讲这是给一些建议。 如果说到组合的话,最好就是说以《弥陀经》、《金刚经》或《地藏经》作为每天的读诵课程,再加上一千、三千、五千或者一万佛号。必要的是什么呢,就是如果我们要组合的时候,大家要知道有几个注意。一个是开始的时候要称佛名,这就包括后面有的问题这里一起回答了。一开始要称佛名号,再次就开始修你的功课,再其次要记得回向。每天做完了功课一定记得回向,把今天的功课回向,最好能够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同生西方净土中,同证无上菩提,这样的话就是简洁、庄严,比较标准的一个组合。 最后要讲的一点,就是法无定法,所有的经咒我只作为一个推荐。每个人有自己相应的法门,你觉得哪个相应,就依照这个配置,自己做个调整就可以了。 重要的有两点要说的呢,是一个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贪多,不要多,最好一个咒一声佛号或者一部经。因为贪多嚼不烂,古人的话越多越能往一处走,我们现在越多越兜不住,头头不了,账账不清,这个读一会又觉得那个好,那个读完又觉得对不起这个,这是凡夫常有的自找的麻烦。所以第一个,大家要知道要记住,要精、要整洁、要利索,这是功课的一个特点。第二个,我们往往会在数量和种类上去在乎,往往就会忘记了所有的功课取决于我们的心,你的心是否是诚的,虔诚的“诚”,不是沉重的“沉”,好多人越做功课越沉重,觉得遥遥无期或者是有没有效果。所有的弊病都出在我们的心不够诚,你心诚的话,就不要说专修学功课了,随意在哪里行走,只要把心念提起来,当下就是道场,当下就是功课,念念都在精进勇猛,所以请大家在这个上面做一个了知。 特别说明一下,我在贴问题的时候,可能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不是每个问题都贴,因为有一些问题是相类似的,我就就近选一个代表,做为回应就可以了,这是第二个问题。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继续第三个。 (问题三) 好再回应一下第三个问题。三宝弟子请法师开示:家里人不信佛,也不学修,弟子经常以他们的名义做功德,并替他们做回向(他们不知道)这样可以吗? 完全可以,随喜你的发心。这也是一个我们现在学佛,确实每一个佛弟子们经常甚至必然要遇到的困扰。就是好一点的,家里的同修们善根显发的早,就是说可以同步的一块把手共修,这是最好的效果了。有一些因为宿世的因缘不一样,你今生善根显发的早,或者你还是带着些愿力来的,发愿要带着他们走,他们可能因缘福报又没到,这个时候就比较难受。我想(我们以)这么一个心态,尽力、随缘。 尽力,就跟这位同修一样的,确实需要我们的一些帮助。 我们常讲到,强按着头吃草是不可以的,很多时候我们学了佛以后,一下子学到自己相应了,就用自己的标准强行的去要求我们的家人也跟自己同步,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也是不正确的。你不但不能要求他们,而且还要以自己修的德行,这种包容力,尽力的去随顺他们,随顺到他觉得真的说,“哎呀,确实我们家里的这个成员学佛不一样。”让他真切感受到学佛是光明的,是改变的,是柔软的。他就会无形的对佛法生起一个,哪怕说暂时生不起信心,也会生起一个兴趣或好感来。因为好多时候,我们连他的兴趣都带动不起来,这就需要我们的方便善巧了。 今天我在录一个开示的时候,还讲到佛陀有一个弟子布施第一,一个女弟子叫毘舍佉,她是一个端正有相大富长者家的女儿。她度她的公公婆婆的时候,就是见到出家人进来了,她不动,退开,故意闪开,让他公公去发点心接触这个出家人。完了以后,又把佛陀请到她们家来应供,虽然公公没有在场,偷着在后面听,她在问佛陀在答,被她公公听到以后就入到心里了。所以我们就尽量给他们制造有可能的学佛机会,非常巧妙的机会,这是从相上来讲。 从行上来讲,就是这位同修讲的,真的要做发真实心做真功德回向给他们。大家不要忘了,既然是三宝弟子,我们永远有佛菩萨可以仰靠,那你就求观音菩萨,求地藏王菩萨,求文殊师利菩萨都可以。菩萨们的有求必应,不是浪得虚名的。但凡没有感应,就是我们要么忘却了,要么半信半疑,要么就根本没想到他们能顶事,是麻木的。所以说好多出家师父在家庭反对的时候,就是念观音菩萨,念得机缘转了。所以大家要相信,当然以他们的名义做功德也好,就是以你的名义给他们做回向也是一样的,最重要的就是做回向。当然如果说他们性情比较随顺的,让他们知道一下也好,或许他领这个情。如果他性情比较违逆,那不知道就不知道吧。不知道功德绝不会打折扣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知道并不代表诸佛菩萨不知道,天地鬼神不知道。所以继续,非常好,赞叹你的行为和你的发心,阿弥陀佛。我们再看第四个问题。 (问题四) 好,来看这一位同修提出的问题,这是一个套餐题,首先第一个如何避免在修行中圆满内心的贪嗔痴? 每个人我们都是一个贪嗔痴的结合体,圆满的话就是说放任贪嗔痴不断的膨胀。所以我们要不让它、避免让它圆满的膨胀,首先我们要知道它。所以说修行上路的时候,为什么一开始的时候,都是要反观,要回光返照,反观自心呢。就是我们平常的状态是背觉合尘的,“六尘”就是外面的烦恼。你要逆水而行,首先你得把握水性,就是你要逆的时候,始终要知道它的流向是怎样的,就是要发现贪嗔痴的烦恼。比如说我们这会儿,动了一念对世间的留恋心呀,或是对某种物质的追求心,追求不懈,止不下来,像火一样越烧越大,每天想方设法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就是要反观,动一念嗔心的时候,说实在的这个情绪确实很难控制。可是你就是发着火,你也要知道,我在发火了,因为这些都是愚痴无明嘛。所以我们在贪嗔痴病发作的时候,首先你要能够知道在病,然后再反观这个病是怎么生起得、追究它的缘由。 当然有好多种方法,最常用的就是窥破它。当下我们的起心动念都是一个妄想,当下我们追求的这些都是如幻如化,如果能这样观空遣相这是一种方法。如果不能这样,那说明什么呢,就是自己修行的福报还不够。这个时候就必须,前面也一直讲功课,就是要从功课做起,你光高调的谈一下避免圆满贪嗔痴,可是你的贪嗔痴是控制不住的呀!那就必须要多去诵经、拜佛、忏悔乃至定课中渐渐地把自己的心安下来,让它清净。清净以后,一个是贪嗔痴不起,二一个起来了马上觉察得到,第三个就算觉察不到,这个已经进行了半天,但是中途能够止得住了,能够突然间想起来、觉照到了,这些都是我们平常安心、清净心的功德。所以说这些都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去做。 大家问的这些问题,其实释迦牟尼佛都已经告诉我们怎样去做了,那些法门都一个个摆在那里。我今天还跟别人说起,就跟我们说的养生一样,说身体不好,一会儿说要练练筋骨,一会儿说要推拿推拿,一会儿说要运运气,晒晒太阳,运动运动,任何一个都行,你打太极也行,练倒退走也行,甩胳膊也行。问题是什么呢,选择一样都是养生最佳之道,但是能不能持之以恒,是熄灭贪嗔痴的关键,所以我们说“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首先从心行上这样当体去观照,从次第上,在家居士一定要皈依三宝,最好是能受持五戒,慢慢的再依着自己的修法,往上学修,这样是可以的,总归路就在那,希望我们走。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如何避免用修行保养轮回? 这个问题呢,虽然话说的比较新颖,但这个问题特别好。就是说我们现在很多时候学佛了,好像上道了、入道了。可是习气不改、烦恼不退,就导致,看上去是体现了自己的信仰,天天在佛门里来混,似乎功课做了那么多,但是人我的我慢、我执、悭贪好像就是纹丝不动。甚至久而久之学习的,逐渐连惭愧心、忏悔心都没有了,这就是比较麻烦。所以为什么说久闻而不知其臭,为什么说发心如初成佛有余呢,就是往往我们看上去学佛了,有可能还下堕,这是有这样的情形的。所以我们在修行的路途中,一定要保持我们初心的新鲜度,也就是说你看“避免用修行保养轮回”,就是说很可能用这种修行带着这种贪执,带着这种外表的诈现的苦修,内心这种灼热的欲望去修,这样的话都会出问题。所以说一切的这些都出在没有依教奉行,没有真修实干。 还有一点,就是修得久了以后,把恭敬心和谦卑心修没了,似乎是也有一些境界了,也磕头磕的有些清净了,但是把原来刚开始皈依那种纯粹的,那种无染的恭敬心,对三宝的这种坚持的恭敬心可能没掉了,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我们可能会用修行保养轮回。 再有一点,要发真实心,就是不管干什么,多去在心地上去做,尽量避免行为和口头的表达。心地上做非常重要,就是虽然修了那么多,你有没有去,比如最基本的底盘,有没有出离心,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所以大家可能在网上看有些帖子,说什么信了多少年佛,怎么未曾怎么样,拜了多少佛未曾怎么样,放了多少生未曾怎么样等等这些。其他的不说,比如就这个放生来讲,有的时候放生放的积极参加,也常去,可是照样回去来了一碟子肉了一口就吃下去,今天去吃饭不点荤菜他受不了。你说这不是又在欠债嘛,又在保养嘛!所以这得从点点滴滴做起,慢慢地去洗涤,还是有一个诀窍,多听一些能说真话的善知识的言教,甚至这些话是不太好听的。但是我们要多听,要能听得进去,很可能他就直揭你保养的包裹,和用功课来粉饰太平的这种虚荣心。这是第二个问题。 这位同修提了第三个问题,请问人在世间造了恶业往生到西方,在西方造了恶业往生到哪里? 这个问题提的有点外行,当然也有点东施效颦的作用,因为这句话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边说过,说东方人造罪往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往生哪里?借机把《坛经》里的这句话跟大家解释一下。 六祖是修禅宗的,往生西方是修净土,禅宗和净土最后的归宿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中途的路途是天壤之别的,一个是尽情的往下放,一个是极力的往起提,所以我们在这个上面,就是法门差别上,心理先要有点数。 其次,六祖说这个话的时候,因为大家知道,禅宗是从究竟上破一切执着,破一切相。由此而言,“东、西”当然也是一个相,所以才说到东方人造罪,西方人怎样。可是大家要晓得,六祖说这个话的时候,是为了泯“东、西”的执着,而不是阻挡让别人往生。很多人因六祖的这段话,下定了千古的这种疑惑和误判。 再一点,就是为什么说这个问题提的门外汉一样,西方人没有机会造罪。为什么说西方人没有机会造罪呢,在《佛说无量寿经》里面,第一条愿,第二条愿都说了。没有三恶道,连恶道之名都闻不到,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是五眼六通,都是清净的,常修梵行,没有造罪的机会,你往哪往生呢!所以你看从这点来讲,这个问题提的完全对于净土的最基本的教理都不了知,那你怎么能去信守净土法门呢?反过来还说“东方人造了罪”,这个问题效仿的呢,提出来是可以,但是我们一定要在知见上清楚。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比前面的问题要重要得多,直接关系到佛法、宗派和净土的知见,所以大家要了解一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带业往生,我们的业都没现形的机会了,何况再去造那个因呢?就是连恶果都没有机会发生、变成现实了,何况再去造那个因,那就更没有机会了,“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现在造业,都是恶知识、宿世的孽缘碰到一起,才造的恶业。我们现在因为有烦恼、有我执,那么一到极乐净土,这些荡然无存,顺水扬帆的去破斥、去修行、去消除,所以大家在这个上面一定要对西方净土生起。哪怕我说现在还没有跟净土有因缘,还不到想往生的地步,那么但是在理论上要有这样的见解,不要搞混了,否则的话,就连基本的佛学知识都没搞清楚,这是这个问题。 (问题五) 好,大家来看这个问题,这是位叫莫凡的居士,说在修行的过程中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二、怎样才能增长智慧,增强记忆力? 首先一个,“一心不乱”确实已经非泛泛之辈了。我们在学修佛法的时候,我不知道这位同修,他已经进行到了什么地步,或者是时间有多久,或学修相续有多长的一个过程。 “一心不乱”有好多种层面。比如,首先能不能做到信仰一心不乱,这是最基本。就是我们笃信了佛法以后,受了三皈依,把皈依戒守好,尽形寿不皈依天魔外道,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现在来讲,各种教派、各种外道非常之多,我们能不能在信仰佛法的过程中,学修过程中,始终不被这些所扰乱,这是在现今时代来讲,如此信息时代来讲,是特别难以维系的这样的一个心田了,很难守护住。所以这是第一点,当然我相信这位同修能守得住。 其次,就是在学修上一心不乱,就是能不能长期的,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就刚才讲的功课也罢,或每天的观照也罢,乃至把你生命的时间、重心、资源能够多投向佛法,多让佛法来占用一些。这样的话,你在比重上多了以后,那么这可能对一心不乱也会有一些增进和帮助,在学修上。 第三个,就是你所修的法门、选择的修法,因为我们再再的讲到净土,现在很多修法。有修藏传的,有修南传的,或者有修禅宗的,有修持咒的,各种各样的法门,你能不能选择一个,长期的坚持,不要轻易的改换题目。特别是讲到一心不乱,就是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能不能让这个心始终不乱,这也是《佛说阿弥陀经》里说的一心不乱的一个状态,等等皆如此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如果说我猜测一下,这位同修问的一心不乱,是咱们说的念佛上的一心不乱的话,那我就格外的讲一讲。首先有一点就是往生的前提,因为《佛说阿弥陀经》讲到“一心不乱”,我此前讲过《佛说阿弥陀经》,也交待过,照着祖师们的言教的话,“一心不乱”,有的是七天,有的是一天,有的是念了一天以后永远不乱,有的是念了七天以后永远不乱,等等这些,都叫做“一心不乱”。可是在末法时期,可以说我们都达不到,不要说基本都达不到,是几乎都达不到,甚至肯定达不到。难道我们就往生不了了吗?到底这个“一心不乱”,它是怎样的一个水平呢? 以我个人理解,我们的真信切愿,从我信受净土扎下根的那一刻起,铁定了这辈子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这个法门,来做为我修道的根本道路,不再乱了。我对阿弥陀佛,对释迦牟尼佛说的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深信不疑,我发愿要往生,始终不动,这也叫做是“一心不乱”。你具足了这样的信愿一心不乱,就已经具足了往生的资粮了,然后就念佛上面,慢慢来摄心,不管能不能达到一心不乱,我们向一心不乱迈进就可以了,这是一个当今时代来讲,算最佳的修行状态了。在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想方设法的,最基本的说,念佛。 关于念佛,有好多念佛的方法。比如我们说的持名念佛,自己念自己听,这个时候就等于说,念佛就跟六个捻的绳子一样“南无阿弥陀佛”,念得清清楚楚,把第六意识给摄住了,听自己念,他不会跑。反正是不能念就让他念,一定要念,不想念还得念,就这样强迫着,像拴猴子一样,把自己拴住的训练久了以后,自然而然先就绳子顺了,就慢慢上道了。再进一步的话,花大量的时间,还是不断地执持名号,久而久之,大家一定要记住从量到质,一心不乱它是自然水到渠成的,不是强行把它刨出来的。所以说如何“一心不乱”,别无他法,唯有老实念佛。 具体的方法,除了摄心以外,还有一些,比如一边拜一边念。有的人礼拜念佛的时候,因为身口意全部用上了,可能妄想会少一些。再一个有时候我们身体火气大,觉得这个精力足会打妄想,那就拜的身体累一些,可能心力弱一些,就没有那么多力气打妄想了。因为因人而异,不是每个法门方式对某个人都是对的,对有些人对,有些人就不对了。 还有以前我们的祖师爷们讲过,有一个观字念佛法,就是实在你的神跑得不行了,你就想或者睁眼闭眼。想什么,就想“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在你眼前一个一个往过飘。记住这六个字写得要一笔一画的楷书写,写得清清楚楚,一个一个的往过飘这样才行,这也叫做训练的方法。 当然最笨的方法,刚才讲就是,每天要大量的数量来约束自己,不念到这个地步,我就不行。我们要知道,其实有时候可能最笨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一旦好像有一个方便,这个因种下去,他就是个方便,他中间一定会有像面包一样空虚的东西在里面滋长。 还有一种也可以,就是如果你的念佛就是你口称念,第六意识跑得不行,你又摄不住,也不想礼拜,那这样就观想。心里想着最中意的哪一尊阿弥陀佛的圣像,就不断的想他,先想他的身形轮廓,再想他的面容栩栩如生,再整个袈裟呀,莲台呀,接引手呀等等这些一样往全了想,就这么忆念,这也叫做“一心不乱”。 还有一个“一心不乱”很难理解,就是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够相应。这个一心不乱是这样的一个角度来阐述的。怎么说呢,就是你觉得有一心乱与不乱的时候就乱了,你就不要想乱与不乱,管他乱不乱只管念,正心也念,散心也念,只要念起来就不乱了,这也叫“一心不乱”。阿弥陀佛! 至于说如何增长智慧?当然可以,我们说的业消智朗、业消智朗,业障消除了,智慧就出来了。消业的方法多的是了,所有佛门里面的这些法门都是消业的。最好的消业方法,就是念佛能够达到一心不乱,特别是得了一心不乱再长驱直入,像印光法师开示的话,还能够证念佛三昧。一旦证到念佛三昧的话,这个时候就出神通、出辩才、出后得方便智慧等等都会出来。那个时候智慧自然而现,是属于水落石出,不是我们现在到处找智慧,跟拔苗助长一样,所以说智慧是我们修的,要培养。 为什么智慧不够,一定是烦恼太多。大家要知道,烦恼长,智慧减;智慧增,烦恼减,这一定是像天平一样,这头高那头就矮,那头高这头就矮。所以就看我们每天的心念,是用在烦恼上,还是用在智慧上。如果跟佛法所说的道理相应,这就叫做智慧;如果跟世间法相应,那就叫做烦恼。 当然最后这位同修还讲到,怎么样增长记忆力。记忆力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因为有一些同修久修以后,可能他们的修法得力了,慢慢心清净了,记忆力也许会减退的,这是一种,可能就是你的分别心少了,烦恼少了。另外一种,确实是业障所致的记忆力不行,就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这些根性嘛。心躁动,外境躁动,整个就是一个快速躁动的节奏,那么心乱的什么也搞不清楚,这也是一种业障的体现。大家只要读过《地藏经》就明白了,《地藏经》里面不是说,“斯人有业障惑故,于大乘经不能记。”里面专门讲到,以恭敬心,净水一盏安佛前,地藏王菩萨圣像前,然后回首向南,戒五辛酒肉,至心殷重地一喝。这个具体的方法回去读一遍《地藏经》就明白了,可以试一下,但是唯在发心要诚,信心要足。不能够带着试试看,半信半疑,或者能行就行不能行就拉倒。决定行,就靠佛菩萨,全身心的仰靠倒,能得感应,能得利益,希望你的记忆力能够恢复起来,记大乘经典。 (问题六) 好,大家来看,这又是一个套餐, 这位同修三道问题。 说:感恩师父的百万佛号共修倡议,使平日念佛懈怠的我有了精进的动力。 好!我也随喜你能够有这样的增上因缘,进入咱们大觉世间正法讲堂的共修,相互督促,相互增进。 但散心念居多。 这是正常的,可是还是尽量以正心来念吧。 若有安静的时间,总想看经书听开示,请问师父,是不是这一句佛号,还是全部以摄心为上? 当然以摄心为上,摄心的质量是不一样的。经典里面说了,散心念,念一句消六十亿劫的生死重罪;摄心念,消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一定是有差别相的,这个是毋容置疑的。但是看这位同修的情形,就是依照你下面的两个问题,同步的结合来看,可能你对净土的仰靠力还不是很切。或者说还停留在闻思的好乐上,对修要么是心比较弱发不起来,要么就是可能你的性格比较容易懈怠吧。这都是正常的,没有褒贬,请不要误会。这样的话就得督促自己,如果从懒散上精进不起来的话,就要多去观想一下。从出离的角度,如果不好好修行,这辈子可能还造了些福,来世享福的话,又造业大,很可能还得下堕。或者这世修不好的话,这世就直接下堕,有可能过去的恶业成熟了,就轮番轰炸的时候,全部蜂拥而至,到了地狱里面受苦。要思地狱苦、生恐怖心,这样的话会有些帮助。 第二就是仰靠、欣求心,这种对佛国净土的欣求心的培养。就要多去了解,既然你喜欢看经书听开示,你听和看的时候,你想做何利益呢?比如说,你看经书看净土三经的时候,看看《佛说无量寿经》里面,怎么说的阿弥陀佛为我们发的四十八大愿,怎么说凭着自己的力量修行有多么的难,怎么说西方极乐世界依正的种种庄严,又怎么说咱们这五恶、五痛、五烧的苦楚不断。所以大家看经不是看世间书,不是看知识,要往心地上受用,这样才为“看经”。如果你不往这看的话,你还不如读诵经呢,作为法门来修也可以,去读诵净土三经,这样你既然喜欢看经,你就一个字一个字往过读,一边看一边读这也可以。 再一个喜欢听开示,大家要知道,听开示是必要的,但是听开示还是为了修,闻、思、修嘛。听完了后,自己要琢磨,琢磨了以后要好好用功,如果你只停留在闻思,不去修,那么你的闻思会成为“干慧”。你看,下面你的两个问题,有可能就是有点干慧的味道。所以说,第一个问题就回答直接以摄心为好,尽量去摄心。 下一个问题,既然一句阿弥陀佛能往生成佛,世尊为何讲法四十九年? 说得好。时间关系,总而言之来讲,大家要知道,我们以前讲法的时候也说过,释迦牟尼佛这辈子来说法,他是有任务的。任务他要顾全大局,顾全大局是什么呢?就是说有些众生,这辈子要种种子,有可能就跟他结个缘,这辈子就让他见一下释迦牟尼佛,或者听一次法,还不是讲净土的法,很可能讲五戒十善业,就仅此而已,所以这一类的众生,这一辈子只能种种子。那么还有一类众生呢,这辈子让他热度之高,加深他的信仰和修行,很可能过去的种子种好了,这辈子来让种子不断生根发芽,但是他是结不了果的,这一类众生也得给他讲法。还有一类众生是这辈子就要熟的,就要开花结果的,这就是正好乘着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叫做种“熟脱”。 释迦牟尼佛讲一代教法四十九年,他是要对这三批人面面俱到的,他要千机并育,他是度生位、说法位。我们是什么呢,受度位、依教奉行位。既然他讲法,他讲的所有法都叫竖出三界,自力成就。 现在还有一种法叫做横超生死,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往生成佛,相对于那么多教法,格外的衬托出这么一个法,当然为了配红花,一定得有满院子的绿叶,否则怎么显现万绿丛中一点红呢,这是又一层理解的意思。 再一层理解的意思就是,不讲那么多的法,就是净土的法的教理,不是离开整个一代教法而有的。这是叫你从学修上是广学,修法上才叫做一门深入。所以这种情况下,历代佛菩萨祖师为了提倡净土法门的殊胜,说“六字洪名出乾坤”,就能往生成佛。一样的道理,既然有这么多的路,也不是强迫一定要走这个路,但是其他的路都得你自己走,绕来绕去的走,最后终能够上山,上到顶层。现在我一个按钮把电梯开了,你愿意进也可以啊,就凭这电梯直达顶层,你是上不上呢?仅此而已,自愿选择。 再一个,我们要理解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就是要成佛往生,大家要了解这么多的佛法是应各种根基的。有一些人他就跟买东西一样,他要一样一样问遍了,试遍了,最后才挑一样买。但是有些人他直接来了就知道我需要什么,他就奔着我需要来的,他不需要的他看都不看,价钱也不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他就认为说,我为什么要学佛,大家不要忘了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出家成佛,为了看到生老病死。我们学佛就是为了了生死,为了成佛道。而这个念佛就能往生,往生以后必然成佛道,你管其它干什么呢?就可以啊,这又是一层理解。 再一层理解,我以前也常打比方跟吃饭一样,有的人要一碗饭就着很多菜吃,有的人觉得麻烦,要那么多菜干什么,饭能吃饱就可以。所以一句佛号就是一碗饭,有的人没有菜吃不下,可是有的人,如果没有菜他能吃下去,饱了就行了嘛。这也是一层理解。 所以总而言之,这句话没有问题,一旦你在上面觉得有一些疑惑,或者可能还是我们随顺佛的教法上面有问题。说念佛好,并不是说其它就不好,或者不要了,一定要记住这一点。非常偏颇的理解,就是说念佛好就以为把其它的都舍去了、屏蔽了,那也是不对的极端的,这个问题到此。 最后一个问题,说“一切众生毕竟成佛,在佛不增,在众生不减。”你想把这句话导归到净土上来。是这样的,这句话是佛说的,让我们听的,我们是没有资格说的。说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心佛众生皆平等,这是往生了以后才平等。如果回去读诵一下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你就发现只要凡夫往生到极乐世界,所有的功德确实跟佛正等无异,绝对平等。但是你在我们这个世界,你没有入到彼岸,这会说这个话,可以说是白说。就等于鹦鹉学舌,虽然说得是那个话,不了解那个意,所以这一点特别重要,大家要认知一下。 有些佛的言教是让我们笃实起行的,有些言教是让我们高山仰止的,向那儿迈进的。这个话说的是理上的话,事上我们还没有行到。为什么说觉行圆满,你知道这个话但你行不圆满,你到不了那呀。所以说,说是可以说,说了我们更加努力的往那修,这是对的。说了就以为现成就是这样,就大错特错了,可能就堕到断见、空见中了。因为有时候我们很多都会说这样的话,谁不会说呢!问题是我们的心性确实是本来是佛,一切众生都是佛,不增不减的。 可是我们的行为还是众生呀,你真正入到平等法界中。以前的祖师们有讲过这些问题,就是有些人说,都是平等的何苦往生呢?都是一样的,不必要修行。祖师们就说,我们能坐在餐桌上吃美味佳肴,跟在粪坑里吃大便平等了,那可以说这个话。你割别人的肉,杀众生的生的时候,跟割自己的肉是平等的,才可以说这个话。所以在这句话上,我们要知道,理是这么个理,行还没有到位,所以还要在事上笃实的去做。当然我们在事项上做的时候,也一定要明这个理,事理并进,那是圆满的。纵然理上不能够明,事上去做,慢慢自然理上会明。但是理上会这么说,事上完全不管不顾,这一定是会走偏走错的。阿弥陀佛! (问题七) 这位同修说三宝弟子请法师开示:在企业工作结果是导向的,需要高效率,而且很多时候工作任务是并行处理的能力,综合性部门更是如此,这种能力他们每天要花掉8个小时,所以比其他的人更具优势才能显现出来这种能力。但是他的矛盾是什么呢,这样的一个世间法的串习(所谓的串习就天天这样积累生活),他的心神是非常外散的。在学习佛法需要一门深入一元专注时,习惯常常跑出来,所以请师父慈悲开示,我们应当如何做才能对这样的习惯加以引导? 非常好的问题,谢谢这位同修。首先,这个问题提的几乎于我们是有很大的覆盖面。现在特别是我们在都市生活,节奏之快、压力之大、竞争之广,所以很多时候确实无奈的就没办法来修佛法。我想是这样子的,就是不管怎样,我们的生活还是要继续进行。特别是现在这样的时代来学修佛法,我们就更要用佛法的智慧把生活安排的更加妥当和有序。 如果从这点来讲的话,首先,如果面对这样的境地,我想第一个要调整的是我们的发心。因为我们一般在世间法的话发心一定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我们的工作。当我们在这样的发心背景下,肯定是带着一种可能唯我或者要彰显我的能力优势,一种竞争的心态,这样确确实实在世间法里面结的因缘是有,但不是如你所说带有优势的因缘。所以这时候我们转一个发心是什么呢,首先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一定会有团队、我们的同事,还有我们所有的这些工作所产生的效应也罢、业绩也罢,我们发心是为大家服务的,哪怕是从公司的大角度来讲,我们为公司服务,公司所有的回报会分享给大家,至少有一部分会分享给大家,就会促使所有的人受到益以后,可以养家可以糊口,这就是一个菩萨的发心。所以每天调整你做事之前的发心非常重要,你所有的这些能力也罢,高强度的工作也罢,你发心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受用到世间的资具和福报,长养自己的色身和家人。这个时候,你已经就把自己的念头第一个,就转了。 再其次来讲,尽量还能够回向。就是每天完了以后,在比较疲惫或者甚至有一些抱怨心的时候,回向一下。不要忘了还有佛陀、诸佛菩萨、三宝所在,希望我今天所有的这些能够产生对社会的创造也罢,和贡献也罢,也作为人类一样的做一个回向,希望大家都能够早日得闻佛法,同生净土。 在这样不断的长养下,前期的工作能够做到位的话,慢慢的再进入我们对佛法的修学。这时候就是需要在次第上来讲,首先从纵行来讲,可能很多的体力也罢时间也罢都在被工作占用着,但是一定要调自己的心,多多的倾向于佛法,并不是要离开工作岗位或者怎么样偷懒不去做这些事情,就是你心里多用佛法的思维模式、人生观。比如我现在这一切都是因缘,我就随应这个因缘,随它这个因缘走,很自然的投入到其中,这样会减少一些疲惫和对抗心。 再其次的话,这也正好说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因为障碍比较多,福报比较浅。为什么呢,如果从修行的身份上来讲,就是出家的要比在家的要方便一些,因为他能住在山门内道场中。再从世间法来讲的话,有清福的人比劳碌的人方便一些,因为他能闲居净处,远离愦闹等等,这其实都是我们要能办道的一个先决的条件。可是在此机会上没有了怎么办呢,就是刚才讲除了调心、回向、发心之外,要忙里偷闲。 忙里偷闲是有两种:一种是当然你的工作之外,肯定会有时间,这些时间你要切一部分出来,坚持一些哪怕是数量很少的功课。就比如,我们一直在推广一个十念法,十念法就是念阿弥陀佛,早晚念十口气,一进一出。只要上班的时候你早起几分钟,洗涮毕了,晚睡几分钟,都可以完成这个功课,坚持让它每天不断,很可能这辈子就成道。如果你的信愿具足,一直坚持十念法的话,这辈子可能成功的往生到极乐世界。在那儿就没有工作的压力和这种能力的考究,大家都是平等的、自在的修行。所以从这一点来讲,确实我们这个时机能够听闻到佛法,其中还能接触到净土法门的话,最好把自己的本命元辰安住在净土的方法上,以带业往生这样的形式,成功的这辈子进行超越。这样的话,可以说不废世间法还能成就佛法,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学会历缘对境修。因为我们一般都认为修行是座中修,当然座中是很重要的,就是端身正坐专门的时间,还有一个历缘对境修,因为佛法是修心法的。心法不管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看你有没有能力同时带着智慧的观照。如果从最简单的角度来讲,始终你都能知道我在做什么。如梦如化,如梦幻泡影一样的生活,我在做什么。这个时候就是一个观照,并不是要否决或者是停止下来你所进行的工作,而是在当下你的工作中,你随时都保持觉性,等于说历缘对境修,就是更高的一个层次了。所以你刚才说的加以习惯加以引导,就是建立起来观照的习惯。 再一个就是建立起来念佛的习惯,在你不管做什么事情,如果特别需要倾注精力的话,就稍微把其他的事包括佛法的功课也放一下,但是毕竟这样的事不在占多数。可能很多时候我们每天的时间还是在半需要半不需要的状态,这个时候你就尽量的能把阿弥陀佛的佛号提起来。就自己念自己听,依然跟别人打着招呼,做着工作,进行着业务,但是你的内心是没人能管的住的。就如同你工作的时候你可能会思念着一个人,如果有这种经历或者男女之间恋爱的话,就会发现,陷入热恋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不管你多忙,你的心总是牵放在他/她那个地方。其实念佛也是如此,真能这样的话,并不妨碍你工作,还能够得到很好的觉受。 当然,佛法的方法很多种,就着我们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们所具有的这种现状,我能想得到的就大致如此,所以对第一个问题的回应,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吧。当然,愿以此功德,咱们同生极乐国。刚才讲到的,不要废世间法,还能成就佛法。请关注一下,并深入的走进一下净土法门。 (问题八) 各位,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问题。 还是说三宝弟子请法师开示:回向是随时随地,早中晚都回向,还是统一到晚上一起回向? 这是第一个问题,我回应一下。确实回向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大家一定要重视回向。因为回向可以把我们所有点点滴滴的功德有序的凝聚起来,作为一个总的力量让它变成一个定业,这对于我们成功的解脱是非常有保障的。具体回向呢,肯定我们的心念随着时间的虚幻之相会冲淡,在起伏。所以最好的状态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做功课,读经呀念佛也罢,如果之间超过两小时,甚至读同一部经,先读了几品,隔一会再读,超过两小时最好就单独回向。建议如果群里面参加共修法会,还是每天不管早中晚回向与否,到了晚上再做一个统一的总的回向。但是如果上午、中午的功课隔得时间比较久,超过两小时就要回向一下。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念咒可以结手印吗?比如准提咒。 大家知道每一个咒语,特别在藏传佛法里面很讲究咒语,但是人家也需要传承,就是由堪布或者上师传你这个法,这是他们的一种弘扬方法。在汉地来讲,我们通常讲的是什么呢,手印是可以结的,但你一定要懂或者对,得专门的去了解一下。 结手印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说密法密法,它叫“三密相应”。就是最重要的,除了结手印这是身体的一个动作,我们要了解到为什么要结手印?就是把你的身体固定在这样一个相持状态,让它不会有乱相生起。我们就要知道,除了身业之外,还有口业和意业。在持咒的进行中,你的口业肯定是用咒语来把它填满的。还有一个意业,同时也要观想,比如你念准提咒,你就要观想准提菩萨,观想他的光明,观想他的庄严色身,甚至观想他的威德无比。总归就是以自己信心的深度穿透力来跟他对接和沟通,意业是最主导的,再加上口结咒语,手结密印,这样的话就叫身口意三业相应。不过归根结底还是为了降伏烦恼,摄持清净心,能够做到这个效果就对了,可以结手印。但是如果实在不会,不结也行。如果对手印观想不是很精通,你就持咒的时候自己念自己听,这也是可以的,只要把心摄住就可以。都行,依自己的情况而定吧。 第三个问题,是说《佛说阿弥陀经》中“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和“至心信乐,乃至十念”有冲突吗?感恩法师! 这个问题提的,我们往往把经文里同步的殊胜功德,用自己的凡夫知见给拆开。所以就显得会出现一些可能本来不存在,貌似的矛盾而已。我们这里快速的了解一下,什么叫做“善根福德因缘”。 我们都知道净土成功的最主要的三个资粮就是信、愿、行,所以能够对净土生起决定的信心,这就是大善根;如果能够对极乐世界发起向往,急切的愿力,这就是好因缘;如果能够每天把念佛挂在心头,执持名号忆佛念佛,我们所有的生命价值全部在这个上面体现,这就叫大福德、厚福德。所以具足了信愿念佛,就已经具足了经中不可以少的“善根福德因缘”。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正是《无量寿经》里面的四十八愿的核心愿文第十八条,它传达了一个非常殊胜的信息,把净土往生的可能性以最简洁明快的方式给表达出来。“至心信乐”就是信,“欲生我国”就是愿,“乃至十念”就是行。所以您说的“乃至十念能够往生”,跟“善根福德因缘”完全是同步的,是正等无异的,它并不是前后矛盾的,希望在这里能够会的过来。阿弥陀佛,这条问题就到此。 (问题九) 好各位,我们这是今晚的第三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非常好。三宝弟子请法师开示,法师或高僧每天弘法利生,功德无量,应该只有功德没有业障啊!通常是法体安康,为什么偶尔有时也会示现重病缠身?感恩法师! 这位同修真有意思啊,你都说了,“示现重病缠身”,应该没有疑惑,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层面。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要从头说起,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关键时刻会影响到我们对于佛法乃至三宝的信心。 首先我们说人为什么会生病,如果单纯的从凡夫角度来讲,人的病业总归就是一个四大不调。导致的原因呢,有时候是身病,就是身体的四大不调。有时候才是业障病,也就是过去的恶业所使,或者是因缘果报成熟了,要受这个苦。所以说从这点来讲,第一个我们要了解到,因为佛法讲的是心法,我们的身体它是四大所主,是无常的。既然是无常的,就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不调,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所以在这个层面来讲,我们是不可以用生不生病就看这个法师有没有道,或是不是高僧,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正确的知见。 其次呢,还有一个发心问题。特别是到我们这个时代,大家都因为问题多、烦恼重、业障多,这样在法师或者是高僧领众修行的时候呢--因为确实有一些高僧有这样的功德,我们也不说他是“代业”,替众生背业了吧,因为确实因缘还是自己受嘛。总的说,有时候他为了护教,为了弘法,为了领大家修行,在色身上他不能够太顾及,为了大家他能够带着这种“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太过于付出。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身体欠佳本身就是功德的表现,为法忘躯,重法轻生身嘛!这是从凡夫的角度来讲。 再一个我们从大乘佛法,从信心的角度来讲,要知道诸佛菩萨的示现,他也会生病。因为什么呢,大家看过《维摩诘经》里面有一句话叫:因为众生病,所以我才病。它是一种示现,既然示现到我们这个国土,那所有的吃喝拉撒,开言吐语,生老病死,要跟我们同步,否则他就是真生,而不是应现。所以从这点来讲,包括释迦牟尼佛,他也是应现了80岁的老比丘僧,最后双树林涅槃的时候,虽然他自知时至,一步步的向他涅槃的圣地。但是在显现上,他还是因为吃了别人供养的东西,拉肚子了,身体不好了,有病了,才往那坚持着走到那,最后灭度,这样的一个示现。从这点来讲,生病也是很正常的。而且佛陀在经典里也讲过,比丘为什么身体不好呢,因为“不亲近汤药”,就是不论你是凡僧还是圣僧,都会生病,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看每个人的因缘。 总而言之,特别是像我们这个时代,一个凡夫僧的角度来讲,我想他是凡夫就会生病,他不能脱离无常。就算他证到常乐我净,也是在常寂光土净土去显现的。所以我们的视野中,因为我们也是凡夫,看到他生病,这都是从他的病体而显现我们唯心所现的世界。 再一个大家都是凡夫的话,法师只不过是一个领路人,在缘法上他是出家的,在修行上他是专业的,在身份上他是引领的领众者,其他我们都是在修行的路上一起把手同行,前后脚的关系而已。所以在这点讲的话,病痛也很正常,特别是病你把它看成功德,还是业障呀?当然显现病的时候,肯定跟前后的因果业力有关。可是我们修心,看我们心怎么去转,很多大德最后紧急走的关头,他确实还有一种示现是什么呢,因为他马上要转凡成圣了,所以必须把他凡夫阶段的业全部给消掉,这个时间也会体现成为一种病苦的出现,这又是一种情形。 总而言之,不管从凡僧还是圣僧来讲,大家在这个上面一定要正确认识,就是生病不能够代表他是否有心修行,是否为高僧,是否有道。如果真正一个修道者能够在病业中能够把道修出来,岂不是更加的高僧了嘛! 再者来讲,就是再回到我们开头说的知见,有时候我们的信仰好像体现得不太纯粹,哪个方面呢,好像有洁癖。就是说,把染土里面跟我们一样的师父,当作佛菩萨的本身、真身来同步要求,这一点是不正确的。所以说种种的因缘和迹象都表明,不管法师或高僧生病很正常,依然还是在修行。这个问题如此回应,阿弥陀佛! (问题十) 今天晚上信号特别不支持,所以大家见谅一下。这是因缘,我们依然以不变的心来听就可以了。这是一位叫“行者无疆”的居士,她说:弟子冒昧请法师开示,我听我您讲《佛说阿弥陀经》的时候,在十一集里面讲,(法师:非常随喜您这么心细的来听法。)“要舍今生,不要妄生度众生的心。还没有到不退之前,佛不容许自以为是可以度生”等等。怎么想都没想明白。在今生的修行之中,不是自利利他吗?带着利益众生的心不对吗?弟子愚笨,祈请法师开示,阿弥陀佛! 首先我们跟大家说一下,从理上来讲,自利、利他一定是同步的。就是发了利他的心,才能够究竟的自利;自己利到位了,才能够如法的利他,这两个是分不开的。为什么这里要这么讲,我先解释一下,在十一集里面《佛说阿弥陀经》里面讲不要妄生度众生的心,大家要听对。说是不要妄生度众生的“心”,而没有不让用“身”去做度众生的“事”,这就正好符合《金刚经》里面讲到的,“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所以从这点来讲,大家在这一层面,从事和理两项把它分开。就是身心呢,为什么我们有时候说入世的事是身作,心是出世的心。印祖也讲过说“拟作粥饭自了僧,不做弘法利生梦”,就是心不要贪著度众生,但是印祖一辈子也在度。 还有一点就是说,我们是去度,还是被度?如果说我们暂时是一个被度者,我们就尽量--特别是现在时代来讲,先要把自己的道业了却。道业了却了,才能够更好的去利益众生。这样的一个情形最好怎样实现呢?就是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当时我在讲净土,舍弃今生,就是我们为了往生到极乐世界,快速成就以后,更好、圆满、正确的不让自己被反度而去度众生。所以先这一辈子暂且做一个舍弃,一心一意的这样求往生。再以后就可以彻底的去度众生,是立足于这个角度。我应该在当时讲的时候还算过一笔账,就是说我们人一辈子呀,好像说前期的准备是为了后期的生活更好。比如说去念书吧,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研究生、博士、博士后,很多的时间花在准备的时间上,最后还是为了得到高学历、高能力以后,更好学以致用回报到我们的因果中来,享受好的生活。如果依照这个帐算的话,舍了今生去一心一意的作准备,然后尽未来际的身为菩萨,乘愿再来的去度,这比我们一辈子近乎一半的时间来做后半生的准备,和花去一生的时间为做尽未来际的准备,这个帐一定是后者更划算的。是站在这个方便角度方便之说,大家特别是这位居士,要理解一下。 当然我们在修行之中,一定要自利利他兼备,这也是为什么我常以讲净土法门跟大家结缘为主。就是如果以这个凡夫身度他,自己还没有度,自己如果不去发度他的心,自己又度不好。在这样两相夹攻的情况下,自利利不成,利他也利不了,我们才说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是最好的方法,所以为什么非常感恩这个同修提出的这个问题,就是正好给了我们一个求生净土最合理的解答。所以对于自利和利他,我们要有智慧,善巧的进行取舍、认知。当然要去自度,也要利他,可是这一切,都建立在我们要全情的不管自还是他,我们都要趣向与一切众生同得无上正等正觉。在这样一个大前提大背景下,我们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仅此而已。这个问题就这样,我们再看下一个问题。 (问题十一) 大家来看,是否我们平日念佛一定要念到三昧方有往生把握? 这个问题我这样来说,就是如果真的念到念佛三昧,必然有往生把握,一定能往生。但是又要说,没有念到念佛三昧,也不是没有往生的可能,大家一定这个话听清楚。因为念佛三昧是上上根人才能高期的圣境,因为如果真到念佛三昧,可说在一些指标上他就已经达标成为圣人。而且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的王嘛,所以从中可见,它已经是非常高超的境界。 大家要试想一下,我们常说净土法门是平等普度的,平等普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上上根和下下根都要在这其中摄受的到,有的人属于上上根才能证到念佛三昧,如果不证到念佛三昧就往生不了吗?所以说只能这样认知,证到念佛三昧,就一定能够往生。就算不证到念佛三昧,只要信愿真切,你所发的信愿是真信是切愿,然后尽形寿的去尽力念佛,就能够往生。这个同样也是有把握的,大家一定要相信,绝对有把握。特别是《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面都说到,临终的时候如果善根福德显现,前面也说到,十念都能往生,需要多大的善根福德,也是有把握往生的。所以从此中,我们要好好的学习一下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你就会明白什么样的情况都能往生!不是说,在什么样的情况?大家要听明白,刚才的语气不对,就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都能往生!除非诽谤正法,否则临终十念都能往生,何况我们平时还有不断的念佛,每天的功课。 但是有一点,得生与否在哪里呢,就是你的信愿是不是真信切愿,这是很重要的前提指标。这个指标达标了以后呢,后面的指标就非常自然而然就跟进的上。这位同修问的这个问题,我想说的就是,我们平时尽量要把心用足了,在信愿上先用。否则净土法门为什么不得力,甚至不能往生呢,都是在这个上面出现了问题。要把持住自己的信心,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这种出离,此方的出离,彼方的向往有多少。我们每天所思所想的是否真的相信,绝对的真切。跟他能够如同我们在娑婆世界这样一切的境界真的如此,当真如此一样,能够当真起来。我想这是往生的关键,所以这个问题,单纯的回答你这一句话的话,就是哪怕念不到念佛三昧,也是可能往生的,念到念佛三昧一定会往生。 (问题十二) 好,各位同修,我们再来看一下今天的最后一个问题,最后一个问题是两个。一个是诵大悲咒、楞严咒,接法是什么意思? 我也是看到你这个词的时候心里犯了嘀咕,不知道这里你所讲的接法是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是应该有传承吗?我倒是觉得不见得,只要你会背大悲咒,认得字,能够清楚的读起来,和楞严咒也是一样的道理,就可以了。 为什么把这个问题列出来呢,倒是想让大家随喜赞叹一下这位同修的精进。大家看啊,说“前几年诵大悲咒每天一百零八遍至三年,但是中间有懈怠,没有时间,没有诵,近期正在诵一千遍楞严咒”。看来不管这位同修诵的质量怎么样,数量上是非常值得我们赞叹的。 所以你说的应接法吗,我觉得不尽然。只要诵的相应,念念都觉得跟诸佛菩萨现前加持一样的,对咒语我们也要有个了解。因为咒是从诸佛所证的境界中,称性流露出来的一种语言符号。简单的说吧,持咒的时候就等于我们就住在佛菩萨的境界中一样的,跟他是同步。凡夫的心跟佛菩萨怎么来同步呢?就是用这个咒语来沟通,是这么一个微妙,所以大家在这个上面要有一个了解。 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就比较现实了,说“厨房、厕所里面的各个地方都会有蟑螂,还说已经有几年了,也忏悔过、诵过咒、每天功课回向,在寺院里写超度,仍然化解不了”,他的烦恼是“家人见到就杀,这个怎么办?能否有消除恶缘的方法?” 是这样的,首先,最次最次的角度,家人要杀,你就让他杀吧,你不要阻挠他,他就这么个因缘。你慢慢的回向转化他的心,让他能够对这些虫子产生慈悲,这是第一步。这个时候呢,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诚心的求菩萨,这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就是从现实角度上来讲,怎么会出现蟑螂呢?很可能一直是你这里跟蟑螂太有缘了,每年都出现,能不能在季节性出现多的之前,做一些措施,堵住这个口,让它跟你的这个缘法呢,不要每年都如约而至的到你们家来。因为蟑螂是四种生类,它有它的生法嘛,我不知道蟑螂应该是湿生的吧?你应该这个时候,要保持干净、通风、干燥、清洁,然后再用有味道、有作用的这些提前防范,让它不要生起来,这是从生活中来讲是比较可以用的一个方法。 再说到你说也忏悔过诵过咒呀,我想你诵咒的时候,虽然很赞叹你在数量上的这么多陈列。但是一定要记住,质量更重要。就是你在诵咒的时候呢,首先你要对咒语和佛菩萨生起强大的饱满的信心,越纯粹越虔诚越好。尽量在诵咒完了回向,或者诵咒希望加持它不来的时候,不要有试试看看它会不会走呀?你就决定信菩萨会加被走,能够在这个上面加强一下的话,我想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一个呢,不要在上面生障碍,耿耿于怀。我们现在学佛不要倡导大家去杀生,因为学佛了我们才有这个知见,觉得一切众生不能杀,如果没有学佛之前,肯定蟑螂嘛,见了肯定就把它拍死了,像苍蝇蚊子一样。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对待家人真的不可以强迫性的,像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性的,乃至他下意识的一个东西,你突然就要把他置于死地这样的去对待,这非常不好。既有损佛法的弘扬,又有损佛弟子的风格。所以在这个上面我们倒是值得注意一下,就是实在不行,见他杀的时候,你尽量在内心默默的回向。不要跟他闹得好像势不两立了,毕竟佛法我们在人道要以人为主。具体怎么样去去除这些异类呢,我们要生惭愧心,真的惭愧,为什么呢,因为可能是道行不够呗,你看印光法师那会生的是蚂蚁还是蟑螂的,他持大悲咒一下就持好了。所以人家叫心诚则灵吧,在这个上面,再怎么下功夫,都不为过。一切的佛法都是以诚为根本。 (问题十三) 好,大家来看,这位同修的问题比较具体,特别是在都市的学佛人都会遇到的一个尴尬。就是因为他家中没有设佛堂,平时在哪里做功课好呢?因为现在大多是楼层,结构比较紧凑,没有太多的空间,他觉得卧室也不恭敬,阳台上也不恭敬,客厅和餐厅都觉得不恭敬,怎么如理如法的做功课? 首先我们跟大家说一下,如果我们住的是单元楼,如果大家有条件,先讲有条件设佛堂,最好就是说方位上来讲,能够坐北朝南,或者坐西向东,这是比较好的方位,一般的来陈列供养。出于恭敬心,最好不要对着厕所或者是厨房,乃至不洁之处。实在是想供佛,但是又苦于没有地方,就可以弄一个龛,或者类似于有一个可以收敛或者是可以拉着帘子,这样的一个龛或者柜子都行。在你要做功课的时候,没有人干扰的时候,你把它拉开,上香、供果都可以。但确实不能够把它供在卧室,就这么摆在那里,衣衫不整或者是放纵自己翘二郎腿呀,乃至家人抽烟、吃饭,等等这些,确实不恭敬,这是从供佛的角度来讲。如果从生起恭敬心,最好是供在客厅或者是单独的佛堂。有单独的佛堂最好了,如果没有的话,客厅也就勉强可以。为什么呢?我们发一个心,就是来到我们家里的人,都能结到佛和法这个缘,这样发心的话,就摆在客厅的正位,让全家都能生起恭敬,这样是挺好的。 我们供佛的时候,得尽力的当作真佛来供。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上一次,好像在微信号上讲过,第一尊佛像是怎么来的。这尊佛像是释迦牟尼佛上到忉利天为母说法,国王思念佛陀,依照着他的样子,做了一尊佛像。后来释迦牟尼佛悬示,也就是授记一样的说,以后靠佛像来住持、度化众生。在他灭度之后,所以大家礼敬的时候,都要当做真佛这样的来对待,这样的功德就是圆满的。我们现在可能达不到念念处处圆满,竭尽全力而为,这也算是勉强及格吧。 如果你没有佛堂,平常做功课的话,比如你要读经,首先,经典一定要把它放在高处洁净处,最好有一个经布或者是经套把它给套起来。在读诵的时候把它拿出来,端身正念,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更多的可以去焚个香、洗手,如对圣容的翻开去读诵,这是对读经来讲。我们现在光从做功课,比如你打坐也罢、念佛也罢、持咒也罢,在这样的情况下,挑一个家里面稍微比较洁净、干扰少的地方。这个也就不必再说,因为客厅没人的话也就只能在客厅。像阳台上,我不知道各家的因缘不一样,冬天说不定很冷,特别是我们供佛堂,有的确实供在阳台,就要切记,这个阳台就是佛堂了,本来我们都住在正屋,把佛供在阳台上,已经亏欠了一步了,你再在那晾衣服,或者什么,特别晾内衣袜子,就更不恭敬了。除非说确实不行了,你确实想供,你就隔成两半,这边晾衣服,那边就隔起来,纯粹的作为佛堂。 那我们做功课的话,比供佛堂可以稍微松散一些。你端坐在哪里,哪里就可以做,这个倒可以不必拘于说,就是最好坐着椅子,对着桌子读经。念佛的话,沙发上也可以,有时候或者说睡前床上盘腿一坐也行,因为毕竟实在是没有这个条件。客厅里面有椅子或者是茶桌等等也都可以,这个时候真正需要我们什么,是内心的清净。做功课的时候,净念相继,不管是读经、念佛、持咒,都能够把心调的,把这些妄想分别都把它控制、降伏、熄灭,这是一个最好的效果。 所以我建议大家平常在家里做功课的时候,就是最好能够有一个单独的时间。尽量没有人打扰,或者说家务事,家里人的商量事等等这些,调到一个固定的时间来做,这样做完了回向。这是在没有佛堂的情况下,也就这么着,不必在这上面过于纠结,你就把佛堂安在心里,就可以,这倒不必过于纠结。最后弄的烦烦恼恼,过于死执恭敬一法,弄的心也不平,然后功课也干扰了,做的时候又提心吊胆,越怕越罪过,这些其实也是等于又一个层面的烦恼。 所以大家知道,后面还有一个问题是说,学佛确实是以烦恼减少为最佳状态,我们所有的功课其实都是为此而服务的。所以从做功课上来讲,倒是随时随地,你看祖师们开示,念佛的时候,吃喝拉撒的时候,到了厕所洗手间洗澡间,都可以默念。所以身体尽力行恭敬之法,心随时处在清净之状,这是一个好的状态就可以了。所以现今我们住在都市里面,大部分都有,一个是从供佛堂来讲,一个是从做功课来讲。 还有一点跟大家提醒一下,如果读经的时候你另外有事,不管你在哪里读经,因为确实你住的不在殿堂佛堂,有时候有其他人或者有家里的小孩,在读到一半的时候,另外有事或者咋地,你就尽量把经书给合起来,或者用一个干净的布给盖上,等到你另外的事完了以后,回过头来再打开。不要敞在那,因为家里的其他人,有时会坐在你读经的地方,或者把它弄脏了或者上面放东西不干净,这个倒是一个。再就是做功课的时候把时间调到相对安静和没有闲事的时间段来完成,每天专门的功课,这个就可以,不必太过于计较,好像家里就没办法做功课,哪里都可以。 (问题十四) 这个问题是,一个疑惑困扰,求解。他大概的意思是,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其他的族来灭释迦族。世尊为什么不展示神力保护本族?又讲到抗战的时候,中国、日本都是佛教的流传盛行地,佛为何没有针对这个,集体显现力量进行拯救,免除杀戮?弟子以此浅薄之见,揣度佛意。佛似乎是只关心个体,就像史上诸多乘愿再来的大德菩萨们,也只是通过示现个人的修佛、成道,来影响周围僧众、信众个体,但是这样度化众生的效率速度都不是很低吗?祈请师父慈悲开示! 这个问题倒是蛮有趣,在此随喜你的发心,恨众生不能够都成佛。但是确实在佛法的领悟和大视野中,还是缺了一筹。正如你所说的,确实我们就是以凡夫的薄地之见,去揣测整个佛的众生界、凡圣界的视野。 首先,大家要知道,这件事情当时是琉璃王族来灭释迦族。众所周知,这关系到一个前因和后果的关系。前因后果中,它一定会有因缘果报,整个世间法里面的世事轮转、世界的构成、人类的发展,一定是由因缘果报,来进行催促前进的。之所以有琉璃族灭释迦族,是因为过去世的时候呢,释迦族是一个村里的全村人,琉璃族是一个河里面的一些鱼。这全村人在一次的时间中,在河里面干涸的时候,就把里面的鱼全给宰杀吃掉了,所以这是一个定业,定业是很难转的。就佛出世来了,度化我们也得随着因缘业力来方便善巧的横着让我们解脱,不是说阻止轮回和业力的发展。因为轮回和前因后果业力是宇宙万法的真实现象,我们只是从现象来体悟它,本质我们的目标是求得解脱。 所以你看,定业不能转到什么程度呢,当时目犍连并没有如你所说的没有显示威神力呀,佛陀制止了两次,到第三次的时候他明白了,这个定业转不了。甚至目犍连更有本事显示他的大神通,就是如你所说,显示威神力把五百个人藏在钵里面,没有遭到琉璃王族的杀戮,可是这场果报过去以后,那五百个人躲到他方天界里边,后来还是变成血水了。这是定业,果报来了已经来不及转了,力量大得已经成了定业转不了了。所以并不是没有保护本族,世尊当时有两次试图转变这个因缘,但是因为过去世因果已经成熟了,结成果子要落下来的时候呢,阻止不了了。这是从一个角度,世俗、现象的角度来讲。 我们从大视野、大数据来讲,为什么叫业消智朗。我们常说到,消业了就解脱了,因为我们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嘛。造的这些罪一定要偿还,什么叫做了了了,就是还了就了了。所以从大尺度的众生冤冤相报,轮回此起彼伏中,就算佛可以有神力阻止,是绝对没问题的,阻止以后,整个释迦族没有被琉璃族所杀,那前世杀琉璃族作为鱼类的时候呢,那个业报怎么偿还?如果偿还不了,怎么解脱呢?这是从又一个层面,我们尝试着这样的一个诠释,就是从这上面来看,这是一个大的劫。确实是整个世界的轮转中,众生与众生之间大的杀戮、杀业这些,这是业。 所以我们常说众生与众生碰到了,不是欠就是还。你既然是毫无忌讳的去欠,那就必须心甘情愿的去还,这是又从这个角度我们来了解,一定要有因果相报。我们所解脱的,就是从因缘果报中窥到它如梦幻泡影的真相以后,从中解脱出来。所以,有的证到罗汉果或者证到登地的圣人,像《八大人觉经》的翻译者,那位印度的大德,他证到果位证到圣人以后,就撵着去还。专程跑到中国的广州,还有绍兴,就找过去他曾经杀过的命债,撵到他跟前,早还早了。所以说从这个上面来讲,我们说这是一种大视野。成了圣人以后呢,不再欠只有还,这样来理解。 所以同样,在日本和中国战争的时候呢,大家想这个就是我们虚幻的世界影像,来回变。可能中国的众生变成日本人,或者日本的众生变成中国人,老有梁子。当时,当然有好多信佛的大德和众生,但是也只是在因果偿还的相中,尽量去号召大家去止这个杀戮,去发这个善心,从大家的共同的因果报应中,共同来发心,共同来改业,不要去种这个因。这是我们学佛倡导的一个初衷。 一旦因果发生,成了定业的时候,我们也去度化。怎么度化呢,就是劝导大家,世间永远是苦的,这就面临着生老病死。像这个战争就属于怨憎会嘛,肯定是过去有过大的杀戮因缘,要偿还,不是你杀我就是要我杀你。所以我们要知道,立足于佛法解脱的根本来讲的话,像这样的问题,确实会有人提出来。但是他的思维可以说是频率不在一个上面,似乎是又想蒙佛法的这种甘露法雨来灌溉,但是不要忘了最终目标是解脱。又想保住我们在世间的这种安逸的歌舞升平,这本身就是有冲突的。因为要记住我们世间是无常的呀,有为的世间,三界之内,佛都说了犹如火宅呀。所以我们现在是要逃离火宅,把自己的身心从这个火中灭掉。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其实都是点火的原始的一个力量。把我们心里的烦恼火灭掉,自然就出了这个火宅了。你在火宅中,那就是业力共业感的时候,我们迅速逃离火宅,而不是等到火烧起来的时候,以为当下即刻就把它灭掉,这是不现实的。 诸佛菩萨出来,正如你说的,他们是尽自己的因缘范围,然后能够步步为营,方便善巧去度,不可能超越自己的因缘范畴。像一尊佛陀出世,他也只能分三拨。有的是让这辈子得度的,有的是只能种个种子的,有的是能够加功用行发展一下的,他不可能把众生都度尽。照我们这么说的话,整个轮回中的六道三界的众生,就由佛菩萨就用神力全给请到净土去就好了,还用得着在三界里面轮回吗?这得我们自己去发心、去修证,佛陀的教法只是教我们成佛的方法,但是就跟吃饭饱一样,一定得自己去吃。所以立足于这个,我们对于佛法的住持、流传乃至大菩萨圣人的出世示现,有一个这样立足点的正知正见的认知。所以我们当下还是要立足于自己身心的解脱,而不去无谓的猜想这些很可能是落入一个窠臼性质的疑情和问题。好,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 (问题十五) 好,我们来看这个问题,在给大家罗列问题的时候呢,尽量大家提问的问题的核心点几乎是差不多的,我就找出比较有代表性的,大家都听一听。很可能这个问题里面呢,也同时回应了你所问的问题。 像这个问题:念佛时计数,感觉会影响听佛号字字分明,但不计数念时间长了就走神了,有时发声念久了左胸口憋闷,请师父指教如何让心轻安的去念佛、听佛。阿弥陀佛! 确实是如此,我们在修行的时候,特别是在打坐中,方法还是比较重要的。首先随喜大家用功,因为我们一旦开始发起了百万佛号,很多同修--从这个问题中我就能感受到,都在响应和笃行,这是特别好的一件事。我们在念佛时,首先一个看你是平常念还是座中念,如果你平常动中为什么要拿念珠呢,念珠有一个收摄作用。我们拿念佛的那个计数器,是看一下数量来讲,拿久了以后,比如念珠一滚动的时候,这个佛号就从你的心田脑海中滚动起来了,所以是就这点来讲的。 你觉得念佛时计数感觉会,就是你在打坐的时候,你会觉得影响听佛号的字字分明,这个不妨碍。如果真如这位同修所说的,你确实在字字分明的念佛,就不必要计数,这个时候呢可以按时间来计。就是试一下你每一分钟能念多少声,再算一下,最快的时候你一个小时能念多少,你就只管在这坐着听得字字分明,念一个小时,哪怕你念了一百声,字字分明有质量的念,也算你在最快的时候一个小时念多少声的数量。因为我们不是有一个百万佛号回向嘛,在这个上面也有的同修反应他念佛的速度比较慢,最好是用这个方法,毕竟每个人所念的习惯不一样,打乱的时候会有种不适应,能适应新的就适应,不能适应依然以老的来。只管把你的数算出来,够一万,这就算你的功课完成了。还是依照你原来的步骤和方法,这是可以的。 但是你又觉得,不计数时间长了就走神了,这个我就有点疑惑。因为如果你能够一直字字分明的听呢,是不会走神的。所以有时候让你计数呢,其实是为了防止走神,让你在走神这个时候计数。如果你觉得字字分明,听的时候一般是不会走神。 至于发声念久了之后这个,我猜想有可能是你本身说话的气息比较浅,没有把气深呼吸气到丹田。或者念佛号老是直着字正腔圆的“南无阿弥陀佛”,老是伸着脖子在憋着喊,容易出现这种状况。所以为什么我们常说有唱佛号。有四句,向上扬、向回收,像东林寺念佛号就是这种唱法。如果你这样的话,在走路的时候念就不会了,就可能会把胸口憋闷调理好。如果是坐着盘腿端身正坐的念,特别跟大家说一下,尽量不要大声去念,就是扯着嗓子念。除非你是这段时间比较懈怠,或者昏沉得不行,你起来绕佛大声的念。坐着的时候,最好是中声以下,或者是金刚念。就是自己觉得有声音,淡淡的但是别人听不见。自己能够耳朵听,这样念的一直摄住就可以。确实你端坐着,如果你再不断这样的去大声念,有的人丹田的气息调不好,确实是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所以,如果实在是胸口憋闷的话,就声音低一点,或者速度缓一点,这样的话应该有所改善。 还有一些,另外问题里面,我附带再说说。就是有的时候,大家觉得掐珠掐了十圈,算是一千零八十声了,结果掐着掐着就忘了几圈了。现在我们的佛珠跟个流行的首饰一样,我看过好多汉藏交融挂了好多的挂坠啊额外的这些东西。其实藏地大家看到的那个念珠,它上面有一个铃杵,就是数数的。汉地同样也有这样的方便,就是佛头上面会有两串小珠子,绳子把小珠子穿起来。拨到那,那个绳子比较粗勒着它不会动,这两串小珠叫数(去声)珠。也就是说,一边是你念一圈你拔一颗,念了十圈以后拔了十颗。在另外一串上就拔一颗,再在这边继续念十圈。那边你念了十圈等于说一千声了,拔完十颗以后就一万声了,这边念一圈等于一百声,拔完十圈一千声了,两边等于是两套计数。一共是二十颗,一边十颗。我们一般汉传佛法念珠里面,你上这么两个,到时就不用费脑子。那个确实会分神,这个我理解。就是念的时候,到底是计数呢,还是依照捻念珠的频率来跟着持名,所以倒是可以在这个上面注意一下。 特别如果座中你的心容易走的话,还有一个数数念法。就是念一声数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样三三四的数,数完一组以后再数。这个是怎么回事呢,就是你口业在念佛的时候,有时候意业跑的不行。有的人就跟上面问题一样,他就是听的分分明明,但是意识还会跑,这时候只是为了给第六意识安排个活,把它摄住。所以就用意根去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不是需要你念阿弥陀佛一,阿弥陀佛二,你只管口里念,意根数,这样等于念佛的时候配一个数息观一样,久而久之,就可以对治我们的散乱心,这个上面大家注意一下就可以了。 我们再下一个问题,继续给大家贴出来。 (问题十六) 好,阿弥陀佛,这位同修可能是读了一些书吧,他的意思是,玄奘法师呢(如果你是佛教徒,我建议你在说“玄奘”的时候不可以直呼其名,应该说“玄奘法师”。这里你就直呼其名,我觉得不妥,如果是佛弟子的话,应该有这样的恭敬心。)在印度曾向孤山的观自在菩萨祈愿,(确实是有这个事),发了三个愿,一个是学成以后能平安回国,二是能往生兜率内院,三是愿菩萨证知自己有佛性能够成佛,最终这个愿都满了。他的问题是,高僧玄奘法师为什么不是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这真的是替高僧担忧了。是这样,首先我们既然知道他是高僧,玄奘法师这一世显现的因缘是这样子的。因为他当时求法的时候,对于一些经典特别是论典里面一些讲法有了疑问,才去西天求的法,因为搞不清楚到底是依着哪家说。后来到了印度以后,他所学的学派就是我们说的唯识学派,所以他回到东土以后,可以说是实际创立了一个我们说的唯识宗。由这个缘法上来讲呢,大家要知道这个宗派最根本的经典,当时源头之处,就是弥勒菩萨现在还在兜率内院讲的《瑜伽师地论》。所以他的法脉上跟唯识佛法有缘,一直也亲近弥勒菩萨的法脉传承,所以这种情况下,依照着自己的因缘,发愿往生兜率内院,这是无可厚非的。 当然另一个来讲,就是我们现在都是凡夫,如果你实在就要发愿往生兜率内院--当然前提是你能去得了的话,这也是无可厚非。因为我也见过好多咱们的居士同修,他就要发愿往生药师佛的琉璃世界或者去兜率内院。可是我们一定要告诉大家,高僧人家是高僧,他能去得了,我们不一定去得了。高僧去得了兜率内院,他同样也能去得了极乐世界,我们不要以为好像玄奘法师就只在兜率内院吗?大家要知道,如果一入净土,像极乐世界他是同时可以去他方国土供养,就包括可以去兜率天内院去供养弥勒菩萨和诸多听法众。 所以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诸佛祖师这么的称叹呢,就是它确实是非常方便和利益重大的,是一个总持法门、总持国土。从净土的角度来讲,净土是平等如一的,一入究竟法性净土,人家哪里国土都可以去呀!只不过差别相上在我们这个世界是玄奘法师这么一个示现。我们要知道这样的大德一定是再来人,大权菩萨来示现,我们是不可以来效仿的。也不可以问为什么他能够做到。所以他就如此。 但是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什么,要解决我们的往生问题。我们要记住,我们现在还在欲界呢,在三界之内,这是第一点我们要明白;第二点要明白我们也要出三界,我们也要往生净土;第三点,哪个净土对于我们来讲,记住不是对于高僧玄奘法师来讲,对于我们来讲哪个好去,去了以后哪个功德利益更大,这是一卯扣一环的。 所以大家要知道,极乐世界在愿力里面已经发愿了,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就是往生极乐世界以后,一定可以随时去兜率内院。但是如果我们发愿往生兜率内院,未必能去的了。因为第一个最重要的就是没有方便--临命终时大众围绕接引,所以依着《弥勒上生经》里面,要十善业修到上品,还要修唯识心定,你才有可能生到兜率内院。换句话说,一样的,玄奘法师发愿人家能去,我们也效仿想发愿到兜率内院,未必去的了,而且很大程度上去不了,这个要搞清楚。 第三,我也想反问这位同修,你想问玄奘法师为什么不是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是玄奘法师独特的因缘。可是不要忘了一样的高僧还有很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就没有问一下,为什么这么多的高僧,都要往生极乐世界,没有问这个问题,没有思考这个现象呢?大家要知道其他的不说了,就从净土的十三代祖师,东晋的慧远大师、宋代的永明延寿禅师,这都是一点都不亚于唐玄奘法师这样同等的高僧,他们都是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甚至比玄奘法师还高的高僧,我可以给大家说一位,在印度,佛灭度以后大概是七八百年以后,有一位龙树菩萨,可以说在差别相上,明着说比玄奘法师可是要高多了。那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以后,在印度弘扬佛法仅次于释迦牟尼佛的第一人。这样的菩萨,佛授了悬记说,在他灭度以后,南天竺的大国有一个菩萨叫龙树,他已经证到欢喜地了,大家要记住,已经登地菩萨了,依然还发愿往生安乐国。但是我们就没问一下,为什么龙树菩萨都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呢?只问了一句,为什么高僧玄奘法师不是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说从这个上面来讲,各有各的因缘。玄奘法师确实还是比较独特的一位大德,因为他跟唯识佛法是有甚深的法缘,所以他往生兜率内院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我们现在既不是高僧,也不是乘愿再来的,还是一个凡夫,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必如此的,纵然不能说是多此一举吧,因为确实这个问题提得好,也给大家作一个解答,我们有所了解。但是真正从受用上来讲,我们很多时候大可不必这么的去探测。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是要看自己怎么办,这一点来讲,是必须的,好我们就这么解答。再看下一个问题。 (问题十七)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三宝弟子请法师开示,动物能听懂佛号吗?为何有的视频里面,乌龟在寺院里面,听到法师给它念佛,讲法帮它破迷开悟,并要将他放生后,它流泪了。还有个视频里,一头猪在街道上,听到许多居士念佛,阿弥陀佛,前面两腿给跪下了,一直跪着,是因为它们前世的因缘才会如此吗?如果是的话,请问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能感应到佛号的力量呢?感恩法师! 非常确切的告诉大家,绝对能感应到佛号的力量。首先像您说的这些视频里,我也看到好多,确实让人觉得真的太不可思议了。有时候呀,真的是咱们这个世界人业障太重了,就是佛菩萨这么的给演练,确实有时候这些看上去是畜生,很有可能是佛菩萨为了度化,所以他才做了这么一个显现。可是就这么演练,一些人比较善根不够,没有因缘,看了以后还是啧啧称奇,但是他绝不会觉得说:哎呀,真有轮回,确实还有念佛,你看畜生都能念佛。他还是生不起这个想法。非常庆幸的是,我们佛弟子看到这样的情形,就会更加的增加信心。 单从佛号来讲,它的威德力就太大了。你看在愿力里面,确实就有这样的形象,他方国土这些不可思议众生,他是说的众生,就说明是六道众生,不是光佛、菩萨、天人或者是人,就包括畜生。他说蒙佛号光明触到以后就会非常身心柔软,在四十八愿明文规定有这么一条。并且在《无量寿经》也讲到:“其有众生,遇斯光者,垢灭善生,身意柔软。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那就说明,不要说生到畜生道了,饿鬼道、地狱道的众生能够听闻佛号的摄受,当下就起作用。何况畜生道的众生毕竟还要业障轻一些,福报大一些。所以在《净土圣贤录》里面,还有鹦鹉都能念佛,甚至烧出来舍利。我也见过好多视频鹦鹉能念佛。所以请大家相信这点不要怀疑,所有这一切确实就是佛号的功德。因为“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现在一切众生都能听闻到佛号,都能感动到这个力量。甚至我们有时候,人去了以后(亡灵),我们给他助念,也能把非常面目痛苦,身体扭曲的这种死亡走的时候的痛苦,给他念的舒展开来,这都是屡见不鲜,经的、见的太多了。所以给这位居士来讲,确实是能够听懂佛号,这个绝不含糊的正面回答您。 另外,确实也是它们前世的因缘。这些畜生道的众生,除了佛菩萨的示现以外,有的也确实是生到畜生道。但是从中就可以读到两个信息,一个是肯定是他过去修行过,能够听闻到阿弥陀佛这句名号,还能够如此的感应,绝不会没有修行过,甚至还是念佛的。但是很可能在信愿上出了问题,在行为上造了重业,还堕到畜生道,这就是很可悲的事。可是问题是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还是能产生如此殊胜的功德,还能够引发他具有福报来听闻这句佛号,继续修行甚至还能往生。从这点来讲,佛号功德不可思议。南无阿弥陀佛! (问题十八) 好,我们来看这个问题:我有一个问题,请师父开示,外器世界成住坏空,在坏时有火烧一禅、水淹二禅、风吹三禅的无常变化,四禅天和无色界又是如何坏的?感恩师父! 这个问题就是涉及到咱们佛教的宇宙观了。众所周知,我们现在处在三界,三界叫做九地。我们现在基本上要吃东西,要行淫欲,所以处在欲界,这是咱们现在的水平,欲界属于五趣杂居地。欲界以上就成了色界天了,色界天里面就分了四禅,这个禅就是表示他们心性非常的清净,比较安宁。二禅比一禅更定,三禅比二禅更定。所以我们说的“三界九地”,除了我们叫“五趣杂居地”以外,上面就是“离生喜乐”是指的一禅,“定生喜乐”是指的二禅,“离喜妙乐”是指的三禅,“舍念清净”是指的四禅,这是指我们世间的禅定,这叫四禅。包括你说的无色界,一共有四重,也是四禅,一共叫做“四禅八定”。大家有的可能不太了解,所以先做一个介绍。 由于众生的业力,大家要记住世界的成坏全部由我们的业力在从中做主。世界成的时候就是业力启动了,先开始风轮、水轮、金轮等等这就出现了;世界坏的时候,还是跟业力有关。但是你这里讲到的火烧一禅、水淹二禅、风吹三禅,这指的我们由于心有烦恼分别的业力,所感的在这个世界在相对住或者坏的时候,就会中途出现这样一种情形。由内心的烦恼召感外边的灾祸,但是这里讲的坏,可以说有别于我们说“成住坏空”的坏。因为在火烧一禅天,或者水淹二禅风吹三禅的时候,再就上不到四禅了,因为四禅属于“舍念清净地”,就是他不断在舍的清净中,没有内心的灾就召感不到外面的灾,心里没有起灾的因,所以外面就召感不来灾的果。但是下面的三禅在相对世界住和坏的过程中,由于众生的业力有时候会召感火烧到一禅了,没了,没了以后很可能再出现,这是叫做三灾嘛。“小三灾”是指的饥馑、瘟疫还有刀兵劫,“大三灾”就是指的水、火、风。 但是我们要记住,四禅天和无色天它是依照着整个业力,随着“成住坏空”的坏而坏的。因为依照着这三灾来讲的话,四禅天和无色界它属于不动地,拿它没办法,只是在下三禅来回的折腾。但是四禅天和无色界它动是怎么动呢,就是在随着众生的业力,这个世界成、这个世界住、这个世界坏,最后在世界空的时候,随着坏而空,就整个就剩下虚空了。所以它是怎么坏呢,坏的时候是随着业力坏的,众生的业力没有了,那一个世界整个就处于虚空了。 首先我们从外围的常识性做一个理解,当然你要深入的了解这个具体的情况,就可以仔细的去看看《阿毗达磨俱舍论》,里面讲的非常清楚。世界怎么成住坏空,而且从时间上,从空间上。我想就是跟这位同修我们再一起学习一下吧。对于这个呢,这只是在三藏教法,也就是上座部,以前印度的经部有部里面,主要讲到的我们常说的小乘。可是如果说再放开了眼界讲,这只叫“业感缘起”。 你真正要解释事件,我们想想大乘佛法里面讲到心地法门,一切都是唯心所现,“阿赖耶缘起”,就是内变根身,外变器界。大家想想,虽然说三千大千世界有四禅八定,初禅二禅三禅,但是我们现在只在欲界,只在五趣杂居地。我们左顾右盼就只能看到这么点,其他的在哪呢?当我们升到初禅的时候,又只有初禅的视野,三禅、四禅在哪?所以这一切世界就是依我们阿赖耶识变现共业别业所召感出来的。 如果再要往高一点讲,还有一个“真如缘起”。就是都是我们最初的一念无明,把真如进行分别割裂,让它变现出来的这种幻象幻觉我们的错觉妄想。除去所有世界众生的错觉妄想的出现,当体所有的现象就是本来就是真如。只不过上面我们一念无明启动,才有成住坏空、生老病死。 所以最高的就是,像《华严经》里面所说的“法界缘起”,如果从法界缘起来讲,就是一切现象都是相互增上、相互成就、相互制约、相互妨碍,法界整个现象当体就是本质,就是事实。所以看我们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世界的示现,我们现在是依着“业感缘起”来讲成住坏空。在业感缘起的一个世界的成住坏空中,中途还会有这三灾不断的在破坏其中的部分,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当然还有无间地狱也会坏。无间地狱坏的时候大家都往上走。到人的世界坏的时候,都往初禅二禅三禅一直往上走。可是到了四禅的时候,在这个层面来讲,属于“不动地”,不动地在这个层面上来讲它是不会坏的,它只是随着业感的成住坏空而坏。 另外一个我们要了解,这个世界比如我们讲三千大千世界,难道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坏了以后,那那些三千大千世界跑到远处的时候才有的吗?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重重叠叠,就是我们常说的十方三世一切国土。所以从这个来讲,我们所依托的一个世界的出现,跟我们的业力有关;我们依托的这个世界灭,也跟我们的业力有关。可是另外的三千大千世界,另另外的三千大千世界,也跟里面众生的业力有关,你说这些世界到底是同在一处呢,还是各个分散呢?所以你真要从心地上去了解世界的构成,大家不妨去学习一下《楞严经》。《楞严经》里面所讲到世界方位和时空的交错坐标的时候,有一个词叫“流变三叠”,仔细去领悟一下那个,你就大概知道说:“哦,三千大千世界”。 从现象上,佛法里面确实是这么安立,这么讲释的。从本质上,又当如何呢?如果从作用上讲,我们现在当下应该要了解的是什么,要了解到所有的世界,感召成住坏空跟我们的身心都有关,特别是跟我们的心有关。都是由于我们的烦恼所召感的外境,所以当务之急是要解脱我们的烦恼。你说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呢,三千大千世界虽然安立的是那么个范围,那我们心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一切世界都是我们的心所召感,所以当下当务之急,就是要告诉我们所有的外在世界都跟我们的身心有关,我们是要摆平自己的烦恼,凡夫的分别的轮回的身心来得到解脱。你看有时候佛不是十四无记吗,你问世界是有边还是无边,有中还是什么,佛都不答的。而且很多时候我们从理论上来讲,当然可以了解,但是从事实来讲,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得解脱。一旦我们了却生死,整个世界的真实面目就是依心所现,完全就是了如指掌,不妨从这里来理解。下面我们再回答最后一个问题。 (问题十九) 大家来看这个问题:三宝弟子请法师开示,一共有四个--学习再多的经论与经典都只是指月之手,最重要的最后证得的却是恰恰相反,应该是物质的源头都是个无,对吗?第二,既不是善也不是恶,善恶都是源头变现出来的不二法门,就是这个意思,对吗?执着于修持法也是执着,执着于做善事也是执着,都只能在六道中轮回修行,就是修一颗不执着的心,对吗?当下能够放下皮囊执着的事情才能看到整体,就是放下自己的观点、想法、判断、一切,才能看到整体,这样的见解,对吗?感恩法师! 首先我不妨反问一句:你有这么多的“对”吗,就一定会有“错”,有对和错,就是两个法门,不是不二法门,就是两个执着不是源头呀,就是分散不是整体呀。所以说从这个问题来讲,我们往往就是容易落到这样的窠臼,就是喜欢在梦中说醒。反而忘了我们最要紧的就是赶紧醒,只在梦中说醒,继续梦着,然后每天都研究醒。 当然从究竟上来讲,这四个问题全是从理论上来讲可以说是指向第一义谛的,但是你这用词不太精准。说“源头”就有始,就有终,说“整体”就会有个体。所以说大家要知道,我们学习佛法谈到这些玄妙、微妙的法义的时候呢,理论是需要的。就比如他告诉我们,这只是指月之手,但是你要知道了这个以后还要身体力行。理上明白了之后,还要真实的用身心体验去修证。要不然我们再怎么说的透彻,还是一种“干慧”。真正入到现实世界中,根本就是,你知道它是指月之手,可是你咬着文字概念不放呀;你知道善恶都是不究竟的,可是我们还是造恶多,不想做善呀;你知道修行也是一种执着,可是你就执着不修行呀,你不能放下修行的执着,那你更放不下不修行的执着。所以你以为说这皮囊执着的事情,要放下皮囊才能看到整体,你不知道皮囊也是整体的一部分吗?所以说,你这样的见解,说的有点相似,仔细推敲的话呢,有点干。 所以我总的来就这个问题给这位同修做一个,就是佛法的定调、宗旨,不用说就是不二法门,就是毕竟空性,就是一切如梦幻泡影,就是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既然知道这个以后,我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去放,去在生活历缘对境中一点一点的降伏烦恼执着,起心动念的贪著、嫉妒、无明升起来的时候。比如说,你说这么多的高妙法,但是我们的行为最根本的有没有跟因果相应?你相不相信因果呢?有没有依着因果而行呢?善恶的境界来了,让你抉择取舍的时候,你是不是弃恶而取善呢?是不是受了戒以后,宁舍身命都不愿意破戒呢?所以以前的祖师们都说过了,善知因果者,必能够大明于心性。心性就大概说吧,就是你说的源头、不二法门、不执着心、和整体的一真法界。可是善知心性者,绝不会弃于因果,大家在说这些究竟理的时候,不要忘了还有因果事,这不是两码事,一旦你认为两码事,就入到窠臼里面,就不叫不二法门了。你以为抛开因果事项,有一个绝对的真理,不执著状态,那还是一种执著。大家要知道,理非常深,其实也非常浅。一讲就明白,但是行才非常深,但是我们行的非常浅,从这个上面着手。 这些见解嘛,也似是而非的,也不能说不对,但是就这么干巴巴的说几句也没什么用。比如你现在做善恶都在执着,都还在轮回,你现在能彻底一下子摆脱轮回吗?你首先还得去行善断恶,有了善法保障,福报大了,再开始修空。所以你说当下能够放下皮囊执着的事,问题这个皮囊放不下呀,眼是眼鼻子是鼻子的,你往哪放呢?所以当体要观照,我们所有的念头从何生起,死死的盯着它。最后一下子彻底的摆脱,不断的钻木取火一样,突然间我们常说的明心见性、得三昧的时候呢,所有这些境界就全明了、现前了,都不必多言。所以呢,希望大家还是老老实实的从心地上用工夫,实实在在的去老实念佛修行为上。 |
佛经 最新文章 |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