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佛经 -> 其他法师| -> 宏海法师:心地法门 -> 正文阅读

[佛经]宏海法师:心地法门

其他法师|


好,各位同学,阿弥陀佛,大家下午吉祥如意。
今天很冒昧,本来可能诸位听我们可潜法师一直在讲这个系列的天台,但是因缘所致他下午今天可能另外有法务,所以我只好顶班来坐在这里,希望不要扫大家的兴。阿弥陀佛。其实坐在这里,有时候我也心虚的很,上次可潜法师来讲课的时候,我在后面听了一会儿,后半场来听了一会儿,当然非常受用啊。但是我发现了一个,他讲课是站在下面的,我现在想问一下大家是光可潜法师是站在下面,还是所有的法师都站在下面。所以我比较那个,每次来了大家抬举我,我也就大模大样的上来就坐在这儿,其实不是。可潜法师呢,是我们佛学院的才子,他是成竹在胸的,所以他就是信手拈来,可以深入民间。当然我也不是不像他那么平易近人,因为我呢底气不足,所以只好呢离这个法坛近一些,所以这样跟大家沟通起来实在不会了我就把老佛爷拉过来。
这是跟诸位说笑的,其实在佛门里边,当然看上去我们年龄是差不多的,包括容通法师还有法广法师,但是在佛门里面有一个规矩是先入山门者为大,所以像容通法师,可潜法师,包括给大家讲课的觉深法师,所有这些法师们都是我的师长。对于师长来讲,我就称之为弟子,我们常说弟子,你们见了法师也合掌说弟子某某。弟子是什么意思,学在人后叫做弟,解从师生称为子。所以我们佛门说先入山门者为大,你学在人家后面,那你就是学弟,你对于佛法的悟性,你的理解你的所有相应度,一直是他在前面带领,那你就是子。所以我们常说,为什么再再的给大家说恭敬是佛门的第一入门,竭诚是受益的第一要害。所以在这里我们还是要以恭敬心,大家跟着我合掌三称我们共同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阿弥陀佛。
那我们今天讲的主题呢,真的是容通法师给我下令讲的主题,我非常为难。心地法门,大家我不知道你们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下意识的是想到什么。是啊,心,我们佛法一说,这个心呀,我们现在基本上都是妄心。心地法门的心,说实话我也不懂,惭愧的很,大家听了也是相似的这样去理解。这个题目,只有这个真正把佛法吞进去吐出来,信手拈来随意解粘的这种大德祖师们,才能够称性发挥出来,一定要有非常深厚的宗教体验。
他绝不是说我记几部经典,看几部论著,背几个偈子,照搬一下研究一番,绝对不行。所以说从这点来讲,这个是非常高超的见地,才能把这个心地法门能够给大家平铺开来。所以说我们看了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了想,因为佛法的核心呢,大家一想到心地法门就想到心。那么在好多经典里面我们常说,像《华严经》里面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诸位诵过《地藏经》的话,也有觉林菩萨也是《华严经》里面说“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
在《楞严经》里面也说万法所生,唯心所现。都是讲心,整个佛法的接触里面,都是对心的阐述开显和表现。那么我们今天讲的这个核心的心地法门呢,当然不是说从狭义上来讲,就从广义上来讲,所有一切的经典,一切的论著,包括我们一切的三藏十二部了义大乘,大家看禅宗的公案上面一千七百多公案,都是为现前一念心做注解。这是首先我们第一点,一看到这个心,我们往往想到拍胸口的这个心,以前我记得给大家讲过,我们今天讲的这个心呢,是区别于肉团心,再复习一下。还有一个缘影心。我讲心经的时候也常会讲到这个。为什么我们不能够把心地法门给明明白白清楚的显了出来呢,就是因为我们始终,一个迷这个肉团心,再一个妄以为这个缘影心是我们常在心的作用。
所以说从这点来讲,这是我们对于佛法这个心,最最容易产生误会的一个地方。那么既然我们今天要讲心地法门,我希望大家首先就要做一个心理体验。刚才讲到现前一念心性,大家听了这个现前一念心性,下意识的会怎么想,比如说我现在跟大家说一下,我们来感觉一下什么叫做现前,我们大家今天你坐在这里,那我们的每一个起心动念,每一个心理活动,自己脑子里的念头,外部的环境,所有映入在你眼前的这一切的情形,你有没有搞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再者,你看你今天来到法海真源,坐在这个讲堂里面,那么你外在的环境全部是呈现的我们讲堂里的情形。今天听完课以后你又回家去了,回家去一路沿着沿途的风景,然后最后又回到你们家的单元房或者院子里面,那时候呈现的又是你在家的情形,所有的又是你家人,而不是同修和法师。
那么你就想一下,如果在家的时候这个地方的影像在哪里,在这儿的时候家里的情形怎么办,要把这个念头提起来,我们不是要讲心地法门嘛。再者,我们往往不是说过去呀现在呀未来,那么我们静静的体会一下,我们这一念头,过去依着什么建立的,未来又从何谈起。这个学佛最最微细之处,我们要考虑。那大家想想,过去和未来是不是依着我现在的心而从两端展开。但是可能听了这个以后,为什么我们搞不明白,就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我执非常坚实,你要体悟我刚才所说的这些疑情,一个要把自己给空掉,外部的物质世界也要融掉,空掉,化掉,还不能抹掉,就在这种情况下来回的好好去悟。所以你看这心地法门很难讲。那么既然说很难讲,咱们也都没悟到,那么我们今天索性顾左右而言他一下。
因为我接到这个主题的时候,我想大家现在中级班已经开始学习宗派佛法是吧。那么刚才讲到说三藏十二部,包括我们大乘的八大宗派,所有他的教理义理,无不是什么呢,就是开显我们的现前一念心性,就是心地法门。而宗派的出现呢,我们也知道,首先他是一个每一个宗派的立场和角度对于佛法的阐述,独自彰显出来他自己最独特的一个层面,把这个张力发挥到最大化。所以在这种特色的风格下,逐渐的宗派成立了。那么我想我们这个宗派跟品牌一样,大家现在听了几个宗派了,三个什么宗,律宗,华严宗,天台宗。
今天我们就围绕着宗派,来组织学习一下,理解一下心地法门。尽管我们现在不能够相应的证得,我们就从侧面和围绕的角度把他进行一个触摸,佛法讲的心地法门是总持。那么,我们学宗派大家要有一个概念是什么呢,因为大家都是宗派,每一个法师来了都是宗派的佼佼者,大家都像上菜一样都是特色菜,每一个人都是特色菜端了一桌子,你得会吃。你如果会吃,那你就该主食主食,该配菜配菜,该凉的是凉的,该热的是热的,该甜品是甜品,该汤是汤,该稠的是稠的。这样的话我们饱腹的目的就达到了,而且非常顺畅饱了口福。如果你听不对,那有可能就凉菜就吃饱了,热菜上来时就吃不下去了。或者甜的吃的太多了,或者这个菜还没消化掉,另一个菜又往里塞,这样就把胃搞坏了。
所以我们今天着重就从宗派的角度首先来看一下理解一下,相似理解一下心地法门,我们今天讲心地法门主要是围绕这个心,我们就不能把这个心给擦掉。我想问一下诸位是刚听华严宗是吧,华严宗也讲过了是吧。那我们就从华严开始,因为佛刚开始说法的时候就是讲的《华严经》。佛教里面常有句话说,“认识《华严经》,方知己是佛法富贵人”。那我考你们一下,你们听华严宗听出来华严宗发挥佛法最大张力的一个理论是什么。说对了,什么无碍,我要倒着写啊。这个听过吧。那就太好了。我们今天就好串了,我们今天的课程是个大串烧。就跟唱歌的人一样,流行歌曲这儿一句那儿一句给你拼一起,反正我自己作曲的。你们听对了,但愿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什么是事事无碍呢,他跟我们的心地法门有关。我们听华严,今天呢我们也不去从他的宗史呀,因为大家都听了,也不从他的版本呀,祖师呀或者这些都不管。我们就把这个突出来,为什么佛法说华严是富贵呢。富贵大家想想,如果一个人很富贵很有钱,他有一什么特色呢。就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什么也不缺。基本上在人间是不是这样。所以我们今天呢首先就把这个切片,我们把每一个宗派呢作为一个切片,他最大的这个发挥出来,一个切片过来,来进行感受一下。对于这个事事无碍,大家知道前面有一个,事法界。事是什么呢,就是讲现象。第二个叫理法界,这个不用写大家都知道。理法界指的是什么呢,是本质。我们认识的事物无非就是现象和本质两层嘛。那么第三层呢,他就从事和理圆融以后,叫做事理无碍。最高的他把这个讲出来叫做事事无碍。所以说华严经阐述这个心的时候呢,
我们要记住,你们听华严宗派,他是从什么角度呢,直接从佛证到的果位的这个不思议境界,来进行沟通。所以在我们听起来他所有一切的现象,你看《华严经》,事事无碍,他用这个十玄门,十玄门听过吧。有一个广狭自在无碍门对吧,我们怎么样理解广狭,记住,我们现在说的都是要你理解这个事事无碍的心。广狭自在无碍门你们觉得是一个什么概念。谁能给我说一下,你怎么理解的广狭自在无碍。
读过《维摩诘经》吧,《维摩诘经》有没有读过,《维摩诘经》有一品叫不思议品,他里面形容了一个情形,当时的情节是什么啊,维摩诘大士从上方世界借来三万两千个师子座,每一个师子座大广的有好几十里,那么大的师子座。他把这三万两千个师子座用他的神力,给纳受到他自己的屋里面,有一丈见方的丈室里面。那这个丈室也没有变大,那个座呢还没有缩小,大家想想这就叫无碍。我们理解不了,为什么,我们现在在有碍。既然这个房间没有变大是一个现象,这个座也没有变小又是一个现象,这两个现象又互相各走各的门还没有妨碍,这就叫事事无碍。
所以其实这个十玄门也是,还有个因陀罗网境界门,对不对,就是表示一颗珠子和另一颗珠子,这些珠子都能够互相辉映,像这个帝释宫里面。那么我们在理解这个事事无碍的时候,大家出去参学的时候到庙里面,他有的如果是华严宗的祖庭,或者这个庙里的法师们跟华严宗特别有缘的时候,他有时候有一个华藏世界殿,有没有去过的。亲临过这个,是什么情景。我去过,我记得是在浙江新昌,还是哪一个寺院,有一个华藏世界殿。是浙江的岱山。这个殿是你一进去以后,你首先要关门,把门关起来以后哗的,这门里面是两面镜子。然后你一转身,整个所有殿里面全是镜子,这个时候你左看右看上上下下,全是无穷无尽的影像。这个就是我们事事无碍里面讲的无尽缘起。从觉真法师那里听过吧。
无尽缘起,因为我们一般常规的讲缘起的时候,说业感缘起,阿赖耶识缘起,这些都是小的缘起。只有华严讲到整个这个层面的时候,讲到无尽缘起就叫性起,这个性就是这里的心,我们今天讲心地法门啊。紧紧要扣住这个主题,要不然就乱掉了。这个性起,把他称之为在《华严经》里面讲的。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们现在不是在讲华严宗吗,我们听了华严宗以后,今天跟这个心地法门往一块贯的时候怎么理解呢,华严宗对于心地法门的阐述呢,就是这个最大的特色就是无碍。我们理解这句无碍的时候,大家可以理解成一切皆有可能。能明白吗。我们凡夫认识事物的时候一定是有可就会有不可,有能就会有不能。所以我们在理解华严这个事事无碍境界,整个华严这个组织体系里面,他对心地法门的阐述呀,就是两个字,无碍。说成现代语言就是一切都有可能。
这是我们今天讲的第一个心地法门的样式样态,他的模样是什么样,他是无碍。能明白吗。这是第一个。记住啊我们讲的华严宗。华严宗对于这个心地的阐述呢,就从他无碍的这个最大张力方面来发挥。那么我们一开始刚才讲到,可潜法师讲的天台宗,这个非常高兴的是上次我听到他讲天台,
本来以为我要补一点他的天台课,但是容通法师让我讲心地法门。我还得盗他点法,因为就着他讲过的,上次我听见一个概念叫一念三千,法华宗也就是天台宗,他对心的体现最突出最棱角分明之处就是,一念三千,也可以称之为一心三千。我们对一念三千,大家怎么理解。一念三千是怎么来的,首先是十法界,对吧,从六凡到四圣。那么他对于心的体悟是什么呢,一心本具了整个我们所有从下至最底的地狱道,到上至最高的佛道,整个这个法界呢,不是干巴巴的就十个层次。他是把他玩转立体起来,每一个层次里面又各具十个层次。其实我们相似理解在人道里面也有十法界。
这帝王将相这些总统呀主席们,他们就是人道里面的天界,那么到医院里面看一下开膛破肚的做一些手术的,那就是人道里面的地狱界。早上还有跟居士们一块分享,南非的或者黑人有时候吃不着喝不着那些人,其实就是饿鬼界。当然这是我们就眼前我们这点微妙的妄想心所呈现的。要打开心量啊,记住,我们今天在讲法界心的这个心地法门。那么对于这个一念三千,每个法界都有十法界,后来又加了一下,怎么算的百界呀,百界千如嘛。十如是啊。你们公开坦诚的说一下,就是对于法师们讲的这些,你们有没有稍微把他吃透一些,还是觉得还是那么生硬。今天我讲这课完全是针对你们已经,至少已经把他相似的吃透了。你们怎么都说没有啊。
大家怎么理解如是吧,如是是什么意思。如是就是本来,如是什么啊,性,就是他的本质就是这样的。不要在一念的心性上面,我们常说的你打那么多妄想。世上本无事,庸人空自扰。无事的时候就是如是,本来就这个样子啊,本自具足。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十如是你要理解就是说,从这十个方面,性就是本质,如是性,相呢就是他的现象,就是说你叫什么名字,咵的你今天就坐在这儿,本来就坐在这儿,因缘就该坐在这儿,所以啊,又说如是因嘛,如是缘嘛。你具足因缘,所有这一切没有任何的刻意,没有任何的人为,没有任何的添加。懂了吧,我们这样理解如是。
在这个十种如是,再配到这个十法界的整个这个,再加一个五蕴,众生,国土,三个世间,一共算出来有三千诸法。其实我们大家想想,这三千只是一个概述,就包括刚才华严的无碍,所有一切的性起诸法,又从天台宗的一念三千中来理解的时候,就是刚才大家讲的,圆融。首先我们来讲一下为什么叫做如是性相因缘呢,大家可能理解不了这个。其实我也经过一个漫长的解悟。我想,就是说我们现在往往认为有前因有后果,有现在修,有将来成佛,如果从天台宗最圆融的角度说,因果是不分前后的,因为时间是一种错觉,是我们心念的流,对吧。等真正我们悟入到这个心地的法界的时候,整个这个一念三千当下全体就具足。就是你打破时空的概念,所有的这些情形本身就是在我们心里面,就呈现出这个样子。大家要悟啊,一定要今天集中注意力。今天的这个见地很高,如果你一落下就跟不上了。不要打妄想啊。那么我们就想想,比如说在《法华经》里面有一个叫见宝塔品,读过《法华经》吧。他当时有一个多宝如来坐到这个宝塔里面,
说谁讲《法华经》,他这个宝塔就会出现在哪里赞叹。那么如果要见到他这个多宝如来的尊容妙相,必须把所有世界的分身散影的释迦牟尼佛都集中到一块儿,他才把这个宝塔开了让大家见。在这种情况下,释迦牟尼佛就从眉间放白毫光,把所有三千大千世界国土分身散影化现的,释迦牟尼佛正在说法华经的全部给请到现场,用神变把这个宝塔给打开。就是我们现在有时候出去不是有多宝塔吗,某一个寺院里面会见到,或者塔里面有两尊佛的时候,那就是讲《法华经》的那个多宝塔说的这个故事情形。
那么这样我们就想想,为什么他能在一念间把十方的这种,这是表这个一念三千心的,就我们今天讲的心地法门啊。为什么在一念间把这个三千大千国土的释迦牟尼佛都同时召集在那儿,那么远他怎么顾及的到呢。就是因为我们本有的这个遍法界心里面,完全具足了三千因果性相,全是本来的,他是圆满的圆融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记得大家听到过的因果同时,我们怎么理解。这个我还真是跟诸位分享一下,我本来平常不怎么看电脑什么的,因为我对电器不敏感,所以我就以此为借口,装做我还是很清净的不接触那些网络什么的,其实我真不会。那天在一位法师那,有一个外边的我们这讲课的老师推荐,我看了半部电影,当然没看全,刚好坐在他们屋里面,半部电影叫《黑洞频率》,外国的。
他讲的一个什么故事呢,就是说三十年后的一个现场,就是这个儿子他是一个警察,他的爸爸是三十年前,又是一个场景,他爸爸的那个年代是六几年吧,美国,他爸爸那个年代是有一个无线电的那个传声机一样的,运用这个无线,咱们不是在革命时代按那个电台么,哒哒哒发那个,那么一个机器,被他儿子在三十年后从他房间的一个破旧仓库里面拿出来,无意中天空里面有极光还是什么现象的时候呢,他突然间就把这个机器从三十年,父子两个连接上了,对话,那么对话的时候呢,在他父亲年轻的时候呢,那个年代他还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孩这么高,到了他这个年代,他爸爸已经在报纸上报道,他爸爸是火警,因为一次大火,救火的时候烧死了。
所以父子两个人莫名其妙对上了以后,就发现宇宙之间对接的这个奥妙,他们俩就用这台机器来回沟通,当时有一个案子叫什么南丁格尔凶杀案,南丁格尔是个很有名的护士吧,就是说当时一个杀人魔杀了十个女人,这其中就包括他的妈妈,这个案子一直没破,这个凶手还活在儿子这个三十年后的这个空间里。结果这个儿子就跟他爸爸说这个案子出来了当时怎么回事,让他爸爸天天去案发现场一个一个挨着去救这些女的,这时候,他爸爸把第一个该被杀的,在报纸上三十年后已经是一个陈年旧案了,但是他爸爸依着他的嘱托在案发现场进行了干扰,记住这是因,对不对。因上干扰的时候把这个女人救下了没杀成,在现场三十年前。哗的一下,儿子三十年后在他这个警备局的档案,第一个女人死的报告档案哗的不见了。就是他把这个女人救下的一刹那,三十年后出现的果呢,就哗的不见了。但是那个因一动,果上不但是这个连锁反应,连他女朋友就不认识他了,他们俩就没缘了。就这么一干扰,牵一发而动全局。
这就是法界,我们叫做心地法门。如果作为我一个看电影者来讲的话,就好比我是证到了悟到了心地法门,刹那间一念所有国土,所有时空的三千,三千是表法的,性相因果本末究竟,所有诸法根本没有前因后果,同时具足的。这个对我们一念三千有没有理解有没有帮点助啊。
所以我们可以套用一句话来,华严宗的无碍心就是一切皆有可能。记住,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我们现在凡夫的时候就是觉得这个不可能,那个不可能。为什么大乘佛法把那么多的不可思议神奇变幻,越发超越了我们凡夫的这种认知程度,不可沟通的这种神迹变化,越才能真正体现出来这个遍法界真实的功德内涵。一定要这样理解啊。在理解的时候把自己空掉,把物质世界空掉,把思维世界屏蔽掉,但是不要把他抹掉,他还是这个样子。所以说这是非常高深的佛法,大家可能很难玩转的过来。那我们理解《华严经》的时候,理解这个无碍心是一切皆有可能。那么如果我们理解天台宗的一念三千怎么理解呀,就是一切本来如此,明白吧。这是我们学的两大宗派。
一切都有可能体现的这个心地法门无碍的这个层面,一切都本来具足体现他圆融圆满的层面。正因为是无碍的,大家设想一下,由于他是无碍的,所以他才能本来就是这样嘛。因为本来就是这样的,本来他就是无碍,因为无碍所以他是圆融圆满的。那么这个是我们现在已经听了天台和华严,如果你要理解这个,就这样来去粗线条的去给他定位。记住,你的宗派一定要定位明确。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讲两个主题。为什么呀,因为不但无碍圆融啊,这都是佛的果位境界,说白了。因为华严宗是佛讲法的开场白,他就是描绘法界的情形,我证到佛果了,我看见什么了。但是大家听不懂,他就绕了一圈最后回到天台讲《法华经》的时候,是佛的总结陈词语。所以这个呢是提出这个情景描绘,最后圆融到他揭示真相就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就太高太远了。太高太远我们且把他放过一边。这是一个非常高妙的境界,我们现在需要从信解行证,来进入这个圆融无碍的心地法门。
这时候我们就要关系到两大宗派,这两大宗派估计下次会给大家讲。我们今天还是切两个片给大家了解一下,他们是跟心地法门是怎样一个钩锁关联。佛法整个入心地法门,就是说入到这个佛的境界中呢,所有的理论,任何一部经典,乃至这个八大宗派所有这里面,无非两大渠道。是什么。两大渠道是什么啊,要么空,要么有。我们学习佛法的下手处,一定是从这两点。
有,我们就是讲的是从现象上,从事相上来修,你要恭敬,你要做善事,你要回向,等等一点一滴都不能马虎。那么如果从空来讲,他直接是理论支撑,他的空性。如果一旦我有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呢,就是空没有掌握好,没有理解到位。所以说这两大宗派关系到我们,记住,我们今天至少要讲六个宗派啊,一共有八大宗派。讲到有一个叫三论宗,听过吧。还有一个唯识宗。
三论宗他是一个什么概念,他就是讲空。唯识宗就是讲现象。下来你们就要学到。我们今天因为要围绕着所谓的心地法门,就知道以后学到的时候,你要把这盘菜一定要给它搭配好。三论宗他是怎样的陈述方法呢,三论又叫中观。这个又叫中观,相信大家听过。今天我们所有宗派,自然有法师后来给大家讲他的宗旨呀,历史等等整个义理。那么我们今天只讲到他的两个切片, 切出来把他对比融汇一下。那么中观三论他又叫空宗,又叫性宗。性,就是讲本质。唯识宗呢,又叫相宗,就是讲事相。这些都是一般的知识,你们以后接触到就知道了。但是他们两个的特色呢,是两个人是拧得很。虽然最后这个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但是在下手处他们两个是完全截然不同的。
中观他是什么意思呢,三论宗,他的特色叫什么呢,就像这个无碍心圆融心,他是破邪显正,他怎么说这个道理,就是说,我也不说我对,反正你有一点执着一点计较,我就说你不对。所以在这个中观里面有时候都说,中观宗的祖师都是遍破诸法,就破你的这个执着。把你的妄想啊,分别执着给你收拾的干干净净,一点都不留情面非常干脆。那么这个直接从空的入口来下手,所以我们在学中观宗的时候,他始终就是一种遮诠的方法,说你告诉我呀佛法是什么呀,我不告诉你。那你看我说的对不对,你说的都不对。就是这么一种态度。所以他表诠的方法就叫做遮诠。遮诠就是,你说什么我都说你不对,我只在让你在不对中去悟这个心地法门。
那么这个唯识宗他是非常的婆心切切了。佛法讲慈悲啊。如果说中观是干脆,他就是非常婆妈吧。他就是从怎么是因怎么是果,为什么我们现在有轮回,为什么要善恶报应,等等这些,把现象全部给你说得明明白白。所以大家以后接触中观和唯识的时候就是这样,但是我们今天要稍微有一点点触摸的话,我们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下。就最实际的,大家现在不都是在看我吗,都双眼看着我呢,我也在看你们。
这是我们现象中就是人生活中最基本的一个事吧,每天都眼睛好好的在看别人。但是如果我们要分析眼睛见物的这个性质,就眼见物这点来看,这两家,我分析一下你就知道空和有是怎么进行。如果是就着中观,三论中观的空来讲,他会怎么说呢,我是不是以前也给大家说过,大家说眼睛见物能发生吗,这件事情,能不能发生,不能,不能你们明明白白的看见我在这儿。眼睛见物的这个见性,是不能成立的。
中观他在破这个东西的时候,他怎么说,他说那你告诉我你能眼看东西,你是眼到东西看东西呀,还是眼不到东西看东西。然后这个人就以为说,这不就两点吗,他就赶快说眼到东西,眼至物,就是眼到物见物。到这个物体见物,就是说,肯定是眼看见你们了嘛,我的眼光到你们这儿我看见你们。他说不对,既然眼到物看物的话,那他就从一个现象界就开始就破这个。
眼到物见物就跟一个人到一个地方,那我们现在比如说一出这大楼,我到门口很近对吧,但是我到后面的大殿就很远,那就应该近的地方先到,远的地方后到,对不对。你们说是吧。但是实际上,我们的眼根,眼睛一睁,远物近物他和他我同时都看见,如果按照你到物见物原理的话,我要先看见他过一会儿再看见他。是不是。他这样来遮诠他的空性。
那么这个人一听那就是眼不到物就看物,他说那眼不到物看物的话,我现在到你们这儿能看见,那我也到不了大殿,我还能看见大殿,可实际情况是我们看不见大殿。
因为你不是说眼不到物看物的话,不到一切物都能看见一切物,不能说只能看见现在的物看不见外面的物。是不是这样的。所以这个中观的理论就是从这个角度遍破诸法,遣除你所有一切的常识性的知识和概念,约定俗成的执着。它是这样的。那么接下来就看唯识宗是怎么阐述的。唯识宗他不直接噼里啪啦的把你一掌拍死,他很有耐心,他说是,眼睛看东西是有这么一个现象,是有这么一回事,但是这回事他是怎么回事呢,他就细细的告诉你。眼睛看物这个现象的发生,他至少又有九个缘分来结合促成。这个我们稍微浪费点时间吧,因为你们马上就学唯识了,你们就知道我们现在在讲,大家都要绕回来啊,不要学进去,就学不出来了。学佛一定要学进去学出来,特别是唯识好多人就学进去学不出来了。
我们现在讲心地法门啊,今天我们的主题。我们刚才从华严天台角度告诉你们,华严呈现的是心地无碍的一面,天台呈现的圆融的一面,他的理论知识,特色在此。现在,我们圆融和无碍是佛的果地所呈现出来的样态,那么我们现在要入这种心地法门,他现在通过方式理论指导,从空和有这两方面来入。那么我们刚才讲了空,就是这么说的,佛法在讲空的时候就是毕竟空,一切都是万法皆空。那么从唯识角度来,他就你这个爱听繁杂的概念啊琐碎的这些,他就给你讲,开展说,我们可不像中观说什么都没有,我们承认,但是你们知道吗,眼睛看物体,唯识宗里面有一部论典是玄奘法师写的叫《八识规矩颂》,有接触过的吗。里面有一句,九缘八七好相邻,就是讲的眼睛看东西这个现象出现具足了以后,里面就有这么多的缘分要和合在一起。
首先,我们从难的来讲,根本的就是我们讲的第八意识,阿赖耶识,这个可能对诸位来讲太难了,我不知道你们里面如果听过初级班,或者一直到中级班跟的,可能会有些了解。就怕是纯粹是生的。有不知道阿赖耶识的有没有,举一下手,有没有,都知道,那就好说了。阿赖耶识的功能是,所有的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动作,起心动念的烙印,就含藏在这里。他作为种子去执持这些能量,去投胎下一生我们的遭遇还是由前一生的种子进行显发,所以他就是,去后来先做主公,就是轮回这里面我们假设可以认为他就是一个主体一样,第八识。
那么这个染净依是第七识,叫末那识,他的作用是把四大五阴假合的肉体,恒恒常常执着认为有我的存在,我们以为我是我,这个心就是他这儿生出来的,第七识。但是第七识为什么这里叫做染净依,根本的话就是说,一切的种子都要依第八识里面含藏,为什么这个叫染净依,他在凡夫的阶段的时候他是染的,转识成智以后他就净。就成平等性智。那么这个时候他就是第七识。分别依就是我们的第六意识。这是我们能感觉到的,就是我们每天的思维,你眼睛看东西的时候,这我们就可以进行现象方面的解释了。你眼睛看东西的时候,第六识是不是脑子里面有东西在分别,说我看见了个什么,是不是。这个时候,就是他在作用,那么接下来这个种子,我们为什么说没有缘分的人一辈子见不到,就是因为你的阿赖耶识里面没有他这个种子。过去没有给他结,没有种,没有熏,在这种情况下说其实我们每一个眼帘里面一辈子所呈现出来的一切影像,皆是第八阿赖耶识里面所含藏的种子开花结果了。包括我们今天的法会现场。
这就是为什么让大家多闻熏习,多做佛事,天天往庙里跑,天天看着佛像观想,种子啊。那么,这四个呢是四缘,接下来我们看东西的时候你要,如果你心不在焉的话,你就视而不见对不对,所以这里还要加一个作意,就是注意的意思。作意。那么接下来还要有什么,你的眼根,就是你的眼睛他没有瞎掉,他是可以使用的,你的眼根是健康的,所以要根。还有你看见外面整个的情形,山河大地,这是境,对不对,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眼睛看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有距离,如果没有距离,你看直到你眼上就看不见了,所以在八识规矩颂里面就说,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讲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五根,眼耳鼻舌身,这五根里面只有眼睛和声音是必须要离开了才能够把他搞懂,否则就是视而不见,因为没有空间的距离,眼根和物体之间。
再一个就是要有光明,黑暗中我们就看不见了对不对,所以你看从唯识这个现象来讲,他不说噼里啪啦你接受不了的万法都空掉的,这时候他就将计就计说你是可以看见东西的,有这回事。但是看见东西这么回事其实就是这么回事。你把他不断地劈,像分子因式一样,不断的往里掺,最后搞明白了原来还是归功于空,对不对。
咱们人世间这是人之常情,为什么他要不断地给你分析分解呢,比如说我们在家的家人也是一样,一个人,比如说爷爷是一个,生了两个儿子,伯伯和叔叔他就分家了,分家了以后亲兄弟再生的儿子就成了堂兄弟了,就不断的这样这样,等到四代过去以后之间就没什么感情。为什么,空掉了。唯识宗就是这样,就把你分得烂烂的,把你嚼的碎碎的。让你看透他,哦,原来我的眼见东西的见性,其实是一切法的因缘具足。听明白了吧。
所以你们记住我们在讲心地法门,这个心我就不擦了。我们现在在讲心地法门,刚才是无碍心,圆融心,那是天台华严讲的,太高了,我们够不着。但是我们要有理论指导,我们入这个心地法门,中观和唯识就是我们佛法的两大头,不是从《地藏经》呀《普门品》《弥陀经》呀这都是有啊,《金刚经》《心经》《维摩诘经》这都是空啊讲的,两大入口,就是我们的性相二宗,空有两轮。
那么,大家从这一点来讲,如果我们刚才给大家交代了,我们就知道,真正从心地法门的层面来讲,空和有都不是佛法,只仅仅是入心地法门的方便。明白吧。所以现在给大家交代了,四个宗派里面,围绕着心地法门给大家讲,一个是华严宗一个是天台宗,那么从这个无碍心,圆融心,中观我们就把他定为空心。唯识我们就暂且把他定为有心。入这个心地法门的方便。所以从这点来讲,这四个宗派,我们就暂且给做个定义,当然每一个宗派都有他完备的教理行果,只是因为我觉得怕你们听宗派听得多了,生了涩了乃至乱了,那我们今天可以就着这股劲儿,把他稍微拧一拧。
接下来我们听到的中观的空和唯识的有,都是要把他融会贯通,为什么,你想想,中观在破万法皆空的时候,他首先要把万法因缘建立起来,所以他是就缘起而侧重于讲性空,唯识是就性空而专门讲缘起。两个人有没有差别,没有差别,所以我们在这上面就要融会贯通。其实空和有,它种种的陈述种种的阐明,都是为入心地法门服务。这是我们对这四家,当然华严天台我们也听过了,下来还会有两家中观和唯识也会讲的。
好了,我们今天跟万法所生,我们给他挪一个地方,挪一个角度,这就马上全变了。华严,天台,中观,唯识这四家在阐述心的时候,都属于教。教是什么意思呢,就跟皇帝颁发圣旨一样,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昭告天下,佛法讲了,造十善业可以生天,持五戒可以生人,十恶业就要堕三恶道,如果你有敢违抗这个旨,因果自作自受。所有教理,那么你修不净观,修止观,修慈悲观,乃至修暖,忍,顶,世间的禅定乃至出世间禅定,得阿罗汉果,这些都是明文,清清楚楚的全部在这四家里面给大家讲了。这就是一道圣旨。
那么我们出去打仗的时候,除了皇帝下的圣诏,还有一个什么,以前我记得古时候将军有虎符,那叫将军密令,我们研究下,除去教心,我们还有宗心,这才叫心地法门。大家知道吧。为什么我们不敢讲心地法门呢,真正前面的这四个呢,他都是围绕着从明晰的我们理解的次第方面来,从教慢慢的入这个究竟的心地法门。但是,教是从次第的方便而入究竟。宗心是直接从究竟转过来,把他当做方便。所以这个方便就是极端的很,就是我们中华大地流传了这么多年的,中国特色的禅宗。
讲到这个见性的时候没有光明,其实没有光明还是可以看见的。其实我们在人道里面,现在我们的佛法,都是就着人的本位而言,为什么你看中观和唯识最后都是趋向于空呢,就是因为我们现在立足点是以现象,有,执着,根深蒂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佛法不论从哪个方便入手,最后导向一定是先把我们根深蒂固的这些东西进行撼动。我们常说的出离心。
再进一步对于教理的理解,有若大激情和动力去进行改往修来。这是所有佛法万变不离其宗的。包括我们今天对于心地法门的开显,当然也是从各个角度,尽量给大家全方位立体式的呈现。所以我们今天立的角度就是,华严和天台就暂且把他当做果,因为他也有因,他也有果,但是我们所呈现出来的事事无碍的时候,都是从果上来讲的。千万不敢自己以凡夫的心力去以身试法,那就大错特错了。那么接下来我们讲空有两轮呢,又是把他作为入,因为我们现在在这个地步的话,我们要到那个地步要有桥梁,那么怎么建这个桥梁,我们实践的时候一定要有理论指导。就是我要就路还家一定要认得回家的路。认路呢无非就是两大体系,一个是从空入,一个是从有入。空有两入,最后皆还是导向于非空非有的无碍圆融绝待境界。
但是我们要有一个基本的认知。这个你要咬定,如果这个咬不定的话,你对佛法就学不透。是什么呢,就是对佛法里面讲的无碍圆融,等等这些绝待,般若,空性,第一义空,法界这些所有的遣词用语,都是方便说。那个东西,祖师们说了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这么得,他是好赖都不能说。你说他有,他告诉你说不在内外中间,也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不是黄的蓝的青的红的,都不是。你说他没有,他又说一念俱造百界千如,一念三千都是在他这儿。所以他不断的相互辩证来让你去悟去修。在这个时候我们对于理论的掌握和视野的提升,就已经是悟的构架了。就好比说我们有足够的,我们相信十层楼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情形,那么现在如果我们明白十层楼的情形呈现给你的时候,你就觉得就是十层楼,对他信心具足贴上去,十层楼的情景就显现出来了。
这本身对于听法,其实有时候我们居士说,反正我也不懂这么多,我也不必像法师,也不弘法,我够用就行了。但是,大家记住,有理入,有行入,有信入,有法入,都可以入。理论有时候本身就是一种观行,就是一种修行。只恐你是透不过去越想越不对。那么我们今天就是为了大家越想越对而服务。所以从这点来讲,刚才唯识的那个方法就是说,告诉你当我们眼睛看东西是怎么回事,必须要具足这九缘,从我们的现象界就我们这个能量和我们这点本钱,给你花这个钱,懂吧,所以说就这样来进行分析。那么从空有来讲说,他又是从另一个对面扑面而来,马上进行一个,所有都给你一巴掌拍死。但是,这些说教都属于还是一个理论,始终理论的层面到不了真实形而上的绝待境界。
就为什么像我们以前有位国学大家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当然这是题外话,他讲诗和词的概念,当时对我的触动真的是,语言太苍白了。为什么,他讲到唐诗宋词可能是我们汉民族,汉语言里面一个相当高,甚至绝对高度,语言的阐述和言诠和境界的表达,已经算是非常衔接贴近了,对不对。唐诗一讲起来什么,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什么手可摘星辰等等,这些夸张把这个汉语言文字的表达发挥到极致了,宋词还有,李清照呀辛弃疾。
但是他在表达的时候说了句什么呢, 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但是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明白吧。什么意思呢,这些大家就是一句话一针见血,就是尽管语言高端发展可是语言是苍白的,他决定有不到之处。所以我们始终要认识,语言阐述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有信心,为你的信心服务,为你的修行做动力。你把这个根本给忘掉了,就成了知识了。那就不是今天给你端菜了,而是你只看菜单只研究菜单,又不吃饭又不付账,这没有实际意义。
接下来我们就刚才讲到心地法门,心地法门所有华严、天台、中观、唯识,衬托出来一个主角是什么啊,禅宗。心地法门,我们讲到教了。这叫禅,就是我们宗门下面的。(这个是不是擦不掉了,我特怕这擦不掉,好像是,干了一会儿就擦不掉了。)这就是什么,待会儿大家就知道,禅宗就是随时用,随时抹。你停在这上面就死在句下了,开悟不了,入不了这个心地法门。
对于禅宗来讲的话,以上四种我们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但是如果从佛教史来看的话,他出现都是人的弊病。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法大兴,就相对这些宗派,虽然有的我们是说唐朝,其实他的倪端,他的规模在魏晋南北朝时候都已经出现了。某一部经典某一部论典的东传,不断的演绎,形成一个,像那时候的涅槃师呀,摄论师呀等等都是后来归到唯识,中观这里面的。那么慢慢的,人有一个陋性是容易忘本,在隋唐时候尽管只有教,可是借教来悟心就跟吃饭一样,根本不用说。
如果说你要悟呀你要好好学教修呀,那就跟半夜说黑似得,半夜谁不知道黑还用你说吗。是这么一个情形。慢慢慢慢流传以后,大家开始说食数宝者多,真修实悟者少。干什么呢,就像大家看菜单,唯识,中观,天台,华严学的非常透,一讲起来滔滔不绝,但是落入到语言层面,天天就是在语言上计较,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教后面还要悟心。在这个时候,在我们佛教史上非常华丽的一个篇章就因为一个人,谁呀,六祖是他的第六代。
现在普天下丛林里面谁敢在客堂里面不供着达摩祖师。长得其丑无比,扛一根棒子后面挂两个草鞋,一苇渡江。达摩出来的时候,就纠这个说食数宝的时弊,他来了就是不容分说,专门以,教是慢慢从这个次第悟到究竟,他直接掉个,从究竟来悟,为什么,不跟你说那么多,所以在这种情形下,中国这个禅宗一脉从此大开。严格来讲,我们的心地法门就是涵盖了禅门的悟,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这才叫心地法门,狭义的来讲。就好比我们常说和尚,宏海法师也叫和尚,所有出家人都叫和尚,但是我们内部来讲的话,只有一个寺院的住持才称之为和尚。所以在禅门我们这样来理解,怎么回事呢,在灵鹫山上,当时释迦牟尼佛说法的时候,有一天,大梵天王供养他一支金莲花,这天时节到了,那么他就在法会上把莲花拿起来,就这样像我拿着笔给大家看,你们看懂了吗,没有看懂,我也不懂,大家都不懂,就都成了黑咕隆咚啦,释迦牟尼佛拈花的时候,有人看懂了,谁,迦叶尊者破颜微笑,这就是我们佛门的第一公案,告诉他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教外别传,不立文字。
这话一出,开始,西天一共有二十八祖,从达摩祖师开始来了,造就了禅宗独特的解开显现心地法门的方法。就是不跟你说那么多,谁跟你乱七八糟啰嗦那么半天啊。直接就给你说就是这个样子,你就给我开悟,开不了悟拉倒,走得远远的。所以我们可以把禅宗称为攻心术,休克疗法。大家好好悟这个,为什么把究竟转过来当做方便用。那是要一种什么样的华丽的转身。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看,从二祖慧可去找达摩祖师接法的时候也说了,我心不安,达摩祖师说那你把心拿来我给你安。
觅心了不可得。三祖见二祖的时候又是身体有病,说我有罪业,和尚你给我忏罪业,你把罪业拿来我给你忏。悟到没有罪业,罪业空性了不可得。四祖见三祖的时候,还是同样如此,说我有烦恼呀我断不了烦恼,有烦恼缠缚。说谁绑着你谁缚着你,你把烦恼拿来我给你解。一悟烦恼不可得。从初祖到达摩开始,一直就是以直攻心地法门。开始进行的传法的方式。一直到六祖,大家都众所周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而一举成名。后来到广东,幡动还是风动,仁者心动,大开法席。整个这里不用我细讲了大家都知道。
所以从禅宗的这种缘起来讲,他的这个说法方式就是,马上把你这个思维语言分别执着牵挂惦记等等这一切,给你截断。我们也可以从唯识宗来讲,就是直接从第八阿赖耶识下手,前六识都不跟你交涉的。所以在佛门里常说,第一山头不容分说,第二山头,就是落到这个话头呀等等这些机锋转语上才给你商量一下,看你可怜悟不了给你点一下。这已经是一个妥协和一个让步了。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们对禅宗的他开始的沟通方法,他直接就是说,光接上上上上根机的人,一般的人不行。而且在当时,基本上在唐宋元时都是生死心切教理明白,至少你记住啊,前面这些教理他是一览于心,成竹在胸的,才能够入这个心地法门,不会盲修瞎练。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来说一下禅门那真是千奇百怪,真是应了金刚经说的一切法皆是佛法。当时像这个马祖道一禅师,他是南岳怀让的弟子,南岳怀让知道他是一个法器就去度他。他在那儿打坐,就说你坐在这干什么呀孤零零的,他说我要打坐要成佛呀。结果这南岳怀让禅师就拿出一砖头磨,说你磨砖干什么,我要磨做镜子。说磨砖能做镜子吗,磨砖不能成镜子,你坐禅怎么能成佛呢。
就是用这种灵光一闪的对接,两个人时机到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下子把你点醒。那么这个呢都是我们还能听得懂,在六祖之前乃至六祖旁边的时候呢,还是我们一般没开悟的人也能触摸一下感觉一下。后来慢慢慢慢这个形势就变了,变成什么了,因为经教里面的话大家都会说呀,你看六祖在说这个心地法门的时候,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呀,本自具足呀,本不动摇,本不生灭,能生万法。六祖当时说这个心地法门,他说何期自性就是我们心地法门,他说能生万法的时候就在这个层面。
大家千万别以为心地法门一说空空空,因为我们在有,所以佛门大力提倡空。但是真正你从有入空的路上到了一个境地的时候,就要开始空有都要屏蔽。那么他说能生万法就在无碍的层面。他说本自具足就在圆融的层面。祖师们说法绝对语言没有渗漏,所以从这点来讲,他说的本自清净,本不动摇就是在空的层面。
他就是这么显说的。后来不行了,为什么,因为法门里面也有投机分子,那么投机分子他就记得祖师的经文里面这些经典语句,祖师们这种痛快语言他记住了,他背的很多,你说什么我能对出什么,甚至你问起来还没问出来我就给你对出来。这时候慢慢又出现弊病了,那么,祖师们为了让禅门不落入俗套,或者现成这种窠臼,以鉴别这个人真正有没有开悟,就开始形式上去拓展了。开始打,暴力,杀,还有杀戮,把猫的一只头就给砍下了,南泉祖师就是,当时有两个禅师在旁边吵呀,吵得不可开交就为这个心地法门,什么是心地法门悟不了,他就拿过来一只猫说,你们俩说,谁给我说一句我看你们悟了没有,没悟的话这猫我就把它斩了,这两人都没悟,都没有悟他就把猫给杀了。
你们不可去学啊,回去把你们家的宠物狗杀了,他杀了可以超度,你杀了就杀业造下了,将来要受报。那么就这种情形,比如说暴力,有一个历史上最有名的叫黄蘖禅师,他呢就是又打师父又打徒弟,百丈禅师那个时候就说你下山干什么去,他说采蘑菇去了,那说看到老虎了吗,说看到了,他学老虎的样,结果他师父两个人在对机嘛,他师父就拿起一斧子砍他,做这个砍的样子。他就啪得把他师父给打了一巴掌,师父就高兴坏了,为什么,明心见性。
大家知道那时候的出家一场,就为这个。只有明心见性以后才知道说,芸芸众生有多么的可怜,多么的糊涂。说实话,开悟了的人看我们就跟神经病似的。真是这样,我们有时候设想是不是这样,你一天的种种计较,种种算计,忙来忙去熙熙攘攘,为利来往,是不是这样。
所以后来,为了就是说,老师指导,学生开悟,两个人印证之际,不让别人滥竽充数的时候呢,就无所不用其极了,整个这个禅门就是这个不成体统,这个以上犯下,乃至呵佛骂祖,大家听得,你看我讲禅宗公案的时候大家就听得很痛快。就是因为痛快把禅门给害死了。那么,整个这个禅门啊,开始这个呵佛骂祖,大家知道云门宗有个文偃禅师,四月初八大家都在办这个浴佛法会,维那举腔说,世尊初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正在大家恭敬的礼佛的时候,他说句什么话呢,要是我当时在场的话一棒子就把他打死,还要喂狗吃以图天下太平。就说这种话,你看。
临济有一个义玄禅师,就是我们现在河北正定临济寺,有一个塔是义玄禅师的塔,我绕那个塔的时候得了很大的感应。因为当时绕塔的时候我就观想这个祖师这个塔就是他的金刚法身,然后这个光照住我加持我摄受我。真的是,因为我在那儿讲过经,我还去给他磕头的时候念叨说,我说祖师虽然您这是禅宗道场,我来讲净土法门,但是因为现在的人根机不堪了,所以净土禅都是一样的,您就别见怪了。见这个心地法门呢,弟子惭愧的很,梦都没梦见。
所以这个临济义玄当时也在,他对下面说你们每一个身上脸上都有一个无位真人,天天在你们脸面上出入,这个无位真人你们要是不知道的,就来问老僧。结果就真有那上当的,他就真的去问这个义玄,问和尚什么是无位真人,无位真人是什么,干屎橛。就是干了的屎呀,大便。就用这种方法。
像这个赵州从谂禅师他说,佛之一字,我不爱听,你不要跟我讲这个字。都是这样来说法。所以你看看,有时候把这个鼻孔给你捏住,暴力,鼻孔捏住就是让你气都上不来,就是为了在这个千钧一发之际让你开悟。一切都围绕着心地。那么这个禅宗真的,以前有一个德山宣鉴禅师,他的上堂法语简直就是不能听,我真的听了我都觉得心虚的不行,觉得罪过。那就是把四圣人,所有三藏十二部教典骂了个通遍。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旁边的同时的这些祖师们还要赞叹他,说他婆心切切。为什么,就为这个,开悟。这是禅宗的最最多的故事,大家一听痛快吧。还有更世俗里面相应的,为什么禅门里面讲法无所不用其极呢,就是就地取材,信手拈来,甚至情诗呀,爱情的这种艳诗呀都会掺入到。最有名的是圆悟克勤禅师的一个诗,大家听过没有,开悟诗。他师父首先给他来了一首,然后他听了他师父的那首以后,自己也来了一首。一出去看到一公鸡打鸣,马上他就开悟了。为什么,就是他师父一点嘛。当时写的是说,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什么意思呢,就是去烟花柳巷,去风尘女子那晃荡,晃荡完以后喝醉了,就是比喻什么呢,就跟我们面对着外面这个色尘境界一样,我们每天上当在里面,就像跟烟花女子调戏调侃一样,来回整天就沉迷于这些,那么总有一天醉的把你扶归了,让你返璞归真。觅我们本地风光,本来面目。
所以最后两句,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就用这种来表显不可言说,让你去悟,从来没有道破,但是悟了的人和悟了的人呢,就跟在北京,两个广东人在北京碰见了,哇哇哇全是讲的是粤语,北京人听得耳朵竖起来都听不懂。但是他们两个没有一句废话,为什么,你说的我就知道,我说的你也明白。一句滥词都没有。所以在这个里面你看,禅宗的这种传法手法,无所不用其极。
所以为什么太虚大师后来说到,中国的特色在于禅呢,就是因为他的辐射面太广,而且中国人特别工于心计的这个优势,在禅门里面体现的最淋漓尽致,就是心地法门,特别容易契上去。到这个幽微难至的境界,他特别容易上去。真的,你像藏族人他就很难。所以他要对上师有信心,他从信去攻。我们从理来攻。所以从这点来讲的话,这个禅宗的辐射面真的非常广。你看听故事的时候,刚才可能给大家讲的理论太多了,听故事的时候好像都比较相应。
禅宗真的辐射面很广,不要说唐诗宋词元曲,包括明清小说里面都有。我们中华的一部宝典,红楼梦里面,我记得第多少回来着就是说什么,听戏文宝玉悟禅机。有吧。就是贾宝玉跟林黛玉看戏的时候闹了个别扭,回来了气哄哄的。就随手写了一个悟偈,就是禅宗的这个悟偈嘛。说,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就是哪里有一个可以证的呢,你怎么说证来证去为什么要说呢。连离开语言的这种,让你去悟呀,超情离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我说的大家能听明白吧。就是说,没有一个,无修无证才是我们立足的一个心性,立足的一个地方。
这好像不是格调很高了吧,很超越,对不对。结果就是人说天地生万物一物降一物,他始终就出不了林黛玉的手心。结果被这个林黛玉看过来说,你这算什么水准啊,无可云证,是立足境,你还有个立足境,还有这个。后来,林黛玉反过来问他说,你是宝玉宝玉,这个至尊者宝,至坚者玉,你怎么个宝法怎么个玉法,还天天在这参禅,我告诉你再加一句,无立足境,方是干净。又给他加了这么一句。这个贾宝玉呢,就说真的是,林妹妹还是比他悟性高。薛宝钗在后面点评了一番,说哎呀你看,贾宝玉这个,你证我证是无有证,是美则美矣,了则未了。说的是挺好的,了则未了。
薛宝钗把他比喻为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她说林黛玉这句,更美而且了,所以就比喻说慧能法师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她就给他做了这么一个判。但是大家晓得吗,你们去看红楼梦里面,最后有句特要紧的话,这个贾宝玉出家的前几天,把所有家里的书都给烧掉了。并且大笔一挥写了一句什么话,内典语中无佛性。佛性在哪里呀,在这儿。这就是禅宗。
禅宗我没办法给大家,因为首先就我没开悟,虽然心地法门,为什么容通法师让我讲我不敢讲。但是大家要依稀仿佛的,我们就在他周围转圈儿,转多了他终归会给我们显点山露点水,对不对。所以我们今天就通过这些公案,来感觉这就是禅。所以有时候我们讲浅的时候,禅茶一味呀或者什么,真正你入到这个心地法门,随手拈来都是法语,都是治病的法药。这就是一代禅门里面,五家七宗的祖师们随时,一个最被这个华彩乐章,每一个开悟的故事都是一个经典的一场法会,特别有穿透力。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禅门就一直以这样的方式而演绎着。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们说禅宗才是真正的表显这个心地法门,对于心地法门。但是呢这个心地法门又不离所有这些方便善巧,只是一个教一个宗,我们记住,现在我们讲到禅宗了对吧。禅心嘛,这已经几个宗派了,五个,对,已经五个宗派了。但是大家不要听了禅门的语句,觉得这么痛快,我刚才说了,就是这个淋漓痛快把人给害了。
为什么,我们看禅宗的这个机,公案和这个机锋,我们往往有一个,光觉得他出彩的那一刻痛快,可是殊不知所有禅宗五家七宗这个再来祖师们,都有悲惨的一面,苦行。包括释迦牟尼佛从这个,什么时候悟的道啊,还是十二月初八是吧,悟道的时候,难道他六年的苦行是白白示现吗。对不对。为什么只有迦叶尊者才能,他拈花我微笑。为什么呀,迦叶尊者什么第一,苦行第一。
我们的赵州和尚,就是柏林禅寺里面赵州从谂和尚,八十岁了还去行脚。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所有祖师像什么香林祖师呀四十年才打成一片。一辈子就苦参密究这个。但是后来往往后人觉得,哎呀祖师的这个畅快淋漓,呵佛骂祖,就等这个枕头,想睡觉就缺这个枕头了,说起来畅快。我不执着,呵佛骂祖,整个把所有祖师们用的这些破胆险句呀用来大破因果之门。这是禅门第一个弊病,所以后来有的祖师在评价到禅门,直至明朝的中期以后,禅宗开始陨落。
为什么,节节败退,根机不堪。因为,这个祖师当时说,有句话我记得,说达摩祖师来的时候,事出非常,就是我们东土的众生跟顿悟法门有大因缘,要开始蔓延了。但是古有大利的法门,就是得大利益的法,一定会带来大害。大家知道,我们世间法也是如此。立一法就生百弊。而古人得大利,后来人徒有大害,为什么,说食数宝,还是这个。
所以在禅门里面后来有祖师们为了挽救禅风,说到禅门的时候,说就因为这些公案太多了,本来是不立文字的一宗,结果禅门的这个祖师语录和著作最多。所有的八大宗派里面,大家知道。所以说,祖师们以前说过一句话,说灭火者是水,但是,水过则有沉溺之灾。
水过了。生物者日,没有太阳我们的东西长不出来,对不对。可是,日过翻为枯焦之本,太阳太足了的话,都晒死了。这就是当时慢慢到了明中页以后开始,禅宗开始陨落了。那么好多祖师就是说,对于这个禅宗的,为什么后来心地法门衰落了,就是根机不堪。因为这个禅宗呢,说起来容易,承担起来不是那么容易。为什么那么多祖师他是经过苦参密究,他的行持已经达到极端了以后,就像火药桶一样他不断的塞,不断的塞,塞到一个火药桶饱满了以后,你咵的一点火线马上就爆。
所以法门里面把这个祖师们开悟的时候往往称之为冷灰爆豆,就是你在参的时候就像猫守在洞边上,你都不知道老鼠什么时候出来,但是我就咬定,就看着这个洞。我们的参话头,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大慧宗杲禅师他就提出来参话头。其实就跟我们念佛是一样的。
就这个话头参,生死也不管,一切人际关系不管,一切世间俗事都不管。就以前形容说到十字街头都不知道有一个人来人往。就是到这种地步,决定最后会有消息,有功夫,落堂的时候,就是肯定会开悟。所以说上上根机的人,云水生涯去参这个禅。那么后来人呢,首先教理就不明白,其次生死心亦不切,就开始在那儿瞎掺和。也学着祖师,在佛门里面等你,很有意思的,在禅堂里面打禅七,有一个人就说我开悟了,开悟了以后,这个首座和尚就要验证他,印证嘛。印证的时候说什么,他都把祖师的话给搬出来,就对答如流。最后逼得首座和尚没办法,就让所有的师父把他抬着去哪里呀,大家知道去哪里吗,去化身窑。化身窑知道是什么吧,就是和尚圆寂以后把他在那儿烧的。直接就把他抬去化身窑的时候,尾巴就露出了,方寸就乱了。
真正开悟的人呀,是窥破生死。就是说,生死来的时候他是能把得住的,能照得定的。当然生死未必已经了,但是至少他不会慌乱,功夫中出现这个手忙脚乱这个现象。那么后来禅宗,一个就是说学古人没有本事,但是说这个痛快话也是呵佛骂祖。但是他不知道祖师说这个话的时候呢,是正在千钧一发之间下狠手出猛药,就跟用砒霜用药一样。祖师们大家知道吗,这些禅门的祖师说了呵佛骂祖以后呢,他还说了一句话叫什么,学我者死。知道吗。南岳的慧思禅师曾经就是说把公案总结了以后,呵佛骂祖呀,这些南泉斩猫,还有丹霞祖师去烧佛呀,他把殿堂里面的佛像拿过来,冬天冷受不了这个点上烤火,别人都说你怎么能烧佛像呢,他说我烧舍利呀,说木头佛像怎么能烧得出舍利,说既然烧不出那再劈一颗过来大家暖暖手。
都是这种出格,为什么,当时就有人开悟。后来人呢,你的火药桶,你连桶还没有呢,不要说往进去塞啊,桶还没有怎么点,点不着啊。但是,把祖师这种没有义路的,他根本不表达什么意思,他都在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刚才那个克勤圆悟禅师他师父讲得时候就是,讲到给克勤圆悟怎么开悟的,他也是讲一首诗说,你不识得心,你识得声也可以,说什么叫识得声呢,他就给他又说了一首诗,说这个,有两个入洞房了,有两个小青年,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今天婚丧嫁娶办喜事了,入了洞房了,但是这个相公呢是个书呆子,他不到洞房里去跟他的新娘子去把红盖头揭起来两个人说说话,他还在书房看书。那么这个新娘急得不行,觉得这相公怎么不进来跟我说一说,还没见过面认识一下,把盖头掀起来,她就不断叫她的丫鬟,叫她的丫鬟给我打个水呀,给我涮个毛巾呀,给我拿点点心呀,倒杯茶呀,不断的叫她的丫鬟,她的丫鬟叫小玉。
所以这首诗是什么呢,一段风光画不成。就是我们想说说话呢到不了一块。洞房深处恼予情。频呼小玉,就是我不断的叫小玉。元无事,本来没事。只愿檀郎识得声。就是只要我的郎君他能知道我在里边,还有这个新娘子呀,进来理一理我。是起这个功用。不是我叫丫鬟,我的意不在小玉而在檀郎。所以所有祖师的言教都是没有义路的。你不能够用你的理解力去给他以教解宗。没有义路你根本就不知道。他在说太阳圆呼呼的。你一听说,哎呀,我觉得我们家墙壁上挂个钟也是圆的,你就以为是钟了。完全是两码事。所以禅宗旨在他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是悟这个心地法门。
但是后来。不管这个。把祖师们说的话当做实话。也学着呵佛骂祖。所以说慧思禅师说,如果当做实法,把他的话当做真实的理解的话,罪过同,罪同五逆。就跟杀父,杀母,杀阿罗汉是一样的罪过。知道吧,为什么今天大幅度地给展开,我们诸位也要小心。一大家一听禅门的这个话头呀,公案呀,的确是很畅快淋漓,正合我意。觉得非常空灵,说起来也好,听起来也过瘾。可是你没那个本事的时候不能乱说。所以说从这一点来讲,第一个,当做实法,学着呵佛骂祖,但是没有那个本事,这是禅门第一弊病。第二个呢就错会了这句话。为什么说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呢。大家知道不立文字,今天一定要搞清楚。不立文字,不是这个意思,不是废弃文字。知道吗。不立文字是不执文字。但是同时有一点记住,不离文字。
如果真的以为禅宗的好多,不要说你们在俗的,在僧的也有好多也是从来没有把这个透过来。以为禅门真的就是不看经教,不看,什么都不看。那难道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这八个字不是文字吗,什么能离得开文字啊,所以说不是废弃而是不执着。反过来,真正你要参禅的一定要明白,这些文字知道吗,为什么说你看释迦在拈花的时候呢,三藏经典已经完备。就是说他讲的经典差不多都已经面面俱到了。达摩祖师西来的时候,魏晋南北朝佛法已经大兴了。就相当于画龙点睛一样。龙已经全部画就了,龙的身子画得非常,都描就了,达摩祖师来只有一个功用,就是什么呀,干什么呀,点睛呀。龙睛一点,马上这条龙就能够冲天而起。悟入心地法门。后来人呀,龙在哪儿呀,龙长的什么样啊都不知道,你怎么点,这就是禅门的弊病。
后来为什么说禅门出现就是这样的,把这个废弃文字,不立文字给错会了。所以大家也知道,我们一定要,为什么今天给大家讲,其实今天真的有点深了。包括这个空,有,天台,真的是有点深了。可是我们知道理论很重要。理论就是观行。所以从这一点来讲,这是禅宗。时间不多了,我们接下来还有一个一定要贯完。什么是心地法门。其实心地法门也是可以讲明白的。只有一句话大家学明白了就可以。
华严,天台,中观,唯识,叫“教”。记住啦,叫教心。我们还在讲心地法门。那么禅宗叫禅心,也可以叫宗心。这都是我今天给它安立的名字,你们不必当真,理解就可以。这叫禅心宗心。那么所有,包括后来还有,我们八大宗派嘛,华严,天台,中观,唯识,禅,还有什么呀,密宗和律宗,净土咱们慢一点说,待会儿一定要说净土,不能不说。但是要慢一点说。密宗和律宗也是。一共七个宗派了对吧。那么所有的教和禅总归起来又叫化教。
律宗大家不是听过吗,律宗是什么呀,让你不能干的。这些都是让你该怎么做,怎么修,对不对,入这个从方便入究竟。律宗叫做制心,又叫制教,这个我们要明了一下,什么叫做制教呢,就是给我们保驾护航的。在悬崖上先你得不掉下去,不死的时候你才能往陆地上走,对不对,这个律呀对我们来说,佛制律,就跟后面保驾的栏杆一样。那么这个栏杆首先你要守好,可以保证你不死。为什么。律守好,它是制教。就是说制定的这个底线,你不能触摸。你这个底线一触摸,基础都没了。在底线具足的情况下配以化心,是什么,就是前面拿一个绳子,非常漂亮的花呀,好吃的呀,好好往前走。再走一步,再往前走,一直走。这叫什么呀,化心。
这是整个八大宗派里面,律宗提出来。从律和其他宗派角度,又叫制心和化心。最后还是为这个心。所以八大宗派就离不开心。你看我今天这个心都没动过。最后我们要讲到,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包括这八大宗派。一切行门,就是你的修行呀,还是为了净心为要。都不离这个心。那告诉诸位,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叫明心。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一定能够把心修得清。就是说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这是净土,我们现在要讲今天的扫后一盘。最重要的,就是净心。净心只讲一段话。因为时间关系,实在不好意思。我这个老是把大家的时间给拖掉。
记住啊,前面的我们就不讲了。当然我们在讲到净土法门的时候,我们往往说信愿行呀,我们往往说净土三经一论呀,十三代祖师呀,等等这些。我们今天都不讲了,因为我们今天的主要还是这个心,心地法门。我们抄一段话啊。这是心地法门因为我给大家讲了,我也不懂。但是大家记住这句话,就是最直接痛快,比禅宗还痛快的讲心地法门。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就是你们,汝等知道吧,就是说在座的你们啊。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那么这句话都算铺垫,最后有八个字是什么,告诉诸位这句话就是心地法门。我给大家读一遍。诸佛如来是法界身。看见没有,在这儿呢,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就是这两个,明白吧。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这两个。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就是我们讲的佛嘛,佛的果地功德。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告诉诸位这个就是心地法门。这是《观无量寿经》里面的一句话。所以后来祖师有人讲了,这句话就不用讲了,很直白。你就看清楚就行了。
就是我们,再动用一下一开始给大家撼动的,整个的这个心念。就是我们的心念,不是给你们说了吗,我们现前的一念心也是依着前后际,时间空间来展开的。那么,你现在不管它真心,妄心,缘影心,遍法界心。只要你有一念,起心动念,就会在哪里呀,就会在法界发挥作用,这个种子一种,这个形象一刻画。将来一定有现前享受的一天。现前享受就是果报。
那么如果一切众生心想佛时。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什么时候,就是我们的一念念头念起来,尽管我们现在还在凡夫地,还在娑婆国土。还在没有成佛。可是心地法门里面的这个心呀,就在起这个作用。因为什么呀,无碍。因为什么呀,圆融,所以你看在净土里面讲说,我们现在一旦信愿生起来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一朵莲苞就出现了。而且还刻了你的名字。这就是我们刚才讲天台里面的圆融无碍。因果同时呀。
以前有一个人在布施一个穷人的时候呢,刚刚把这个做好事还没有付诸行动,一念心起来,在六欲天界就有了他的宫殿就出现了,福报就出现了。这句话,我们现在悟的时候很难悟。但是信的时候最容易信。你信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心地法门。最后转化成八个字就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再化成简单的一样就是,心想事成。告诉你们学佛学到最后,超高见地,特别容易下手处就是心想事成。明白吗,所以你们不要再说这也没听懂,那也没明白。这四个字你们明白了,就是佛法就明白了。
所以说这八个字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就是一定要联想到我们的遍法界的这个心地来看。可是我们现在的妄心,缘影心也在这个遍法界其中呀。所以一旦我们操作起来的时候,尽管我们以为是自我的凡夫心。自我的陋劣的有障碍的心。其实在他的心地的这个遍法界的心中呢,已经完全具备了。想什么是什么,那么如果我们来理解的话,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菩萨,是心是菩萨。是心作阿罗汉,是心是阿罗汉。是心是人,是心就是人。所以你看你们都把这八个字都修成了,现在都现前享受呢。知道吧,你现在做人的时候,你能离得开这个心么,心地法门。你现在做人还可以啦,你万一堕到三途里边,还是是心是三途,是心作三途。没有一丝一毫一刻一刹那,能离得开心地法门。
所以诸位想一想,其实佛法呀,那黄檗禅师后来不是说,原来佛法无多就这么一点一滴狮子乳。心想事成,当然这个有点,你要甚深理解啊。乍一看的话这个太简单了。如果你把所有的宗派。所有的,开悟了整个这个一闻千悟,你最后决定就是这样。所以这就是我们讲的净心。八大宗派,千七百个公案。所有的都不能离开这个心。
我们今天讲心地法门。最后告诉诸位就是心想事成。当然可能这个有点太世俗化的说了。那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偏见的理解一下。但是我想为什么今天把这个八大宗派给大家串起来这么一说呢,就是我想一来,本来这就是容通法师安排的,这学期完了就讲。当时我还想那就串一串吧,就像东北乱炖一样。给大家炖一锅吧,这个好消化。但是呢,我想放在中间也好。就是前面呢,至少我也有一些似是而非了,那么这个时候我再把它汇一汇,融一融,那么这个时候再转一下。
再往下呢,或许还能做又成为一个铺垫。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还觉得今天的这节课,那么说到这个,我想不管怎么样。刚才我们讲到诗和词的关系。后来王国维还讲到一句话是什么呀,诗是阔大,词是深狭。就是他各有各的功用。
唐诗宋词一结合,那我们中国文坛里面不就是百花齐放了吗,告诉诸位,宗派亦复如是。你学这个宗派,如果你心地法门渗透在于,就是把这个心的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好的话,这些都是为你服务的。就像一条河流一样,把所有的支流都往进来汇。那你这个流量就越来越大,这条河就越来越粗,对不对。你不能越学,学得自己往那隔,不断地隔隔隔,越隔到最后信心都没了。那就等于这一条河流这渗一点儿,那儿渗一点儿,被引走了,灌溉,人工,最后主干的水都光了。我们学佛,学宗派,也是这样一个心态。
所以希望我们在宗派的贯通上,你比如说啊,我今天耽误大家十几分钟的时间,可以吗,你比如说我们就净土来讲。为什么我要偏给他点面子呢,告诉诸位。其他的说实在的你们现在修不了。一定要站在自己的本位。顶多种点善因,未来际。为什么,上面的全是自力,后面的是他力。然而自力他力又何尝能离得开这个。可是上面的是千斤拨四两,下面的是四两拨千斤。一旦体现在我们的这个层面的时候。
就觉得这个特别容易。虽然它是平等的。可是我们觉得这个特别容易。正对我们现在的根机。但是,并不是说净土一门,刚才虽然我们讲了那么一句话。那就是净土,乃至整个十方三世佛的核心就那句话。你能把这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悟到了,没有一个法不能悟。你能把那个透过来,没有一个法透不过来。大家仔细想想,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什么,是心就是什么。你的一起心动念是什么,马上这个法界波澜里面就会显现出来。但是,我们只是现在因为把我们自己局限到这个层面上。那么我们来就净土为例来汇一下前面的,大家不要以为宗派有隔绝。比如说就净土来看无碍心。西方三圣在接引我们的时候,他是什么,娑婆世界,不要说他方国土,就娑婆世界就有那么多念佛的,有那么多临终的人,他怎么接引呀,就一尊佛的话怎么接引,他可以无碍的,事事无碍。
那么阿弥陀佛既然能作无量光,无量寿,为什么观音菩萨还要顶代他做佛,这是怎么回事儿啊,告诉诸位,阿弥陀佛呀,可以永不涅槃。观音菩萨可以现前顶代他做佛。正因为事事无碍。这就是法界的实相。这不是就用到我们净土里面来了吗,那么如果说到天台的圆融本具足心的话。你想十万亿佛土之外的净土怎么去啊,但是既然是本心具的,遍法界心所具的。我的现前能念之心。又具我能念所念的弥陀净土之佛,都不出心地之外。那么我能念之心,念我心所具之佛。
怎么会有我心所具的佛不来应我能念之心呢,这不是就用上圆融了么,那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三资粮。第二个核心是愿力。愿力的内涵是什么,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可能大家老觉得,厌离娑婆不就是要让我们生出离心吗,大家知道厌离娑婆的浅层义是什么呀,出离心。深层义就是什么呀,空。厌离啊,厌离意味着什么,你讨厌一个东西第一个下意识的动作是什么,是把它挨着它近一点吗。再把它抱起来吗,还是装在怀里呀,是躲得远远的。所以一个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其实正在这个生起来的时候,体现的就是空的内涵。这就是般若波罗蜜在净土里面也具足。那么唯识有心的话,比如说从现象界来讲。既然你天天读诵大乘经典。弥陀经里面说,彼佛国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皆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
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天天往进去熏这些种子。种现相生的呀。你把娑婆的厌离了空掉,再把极乐的往进去熏的时候,将来显现的是什么,你想到娑婆世界来都没门。这又是唯识呀。一个个所有都往净土上汇。所以后来祖师们说,总持法门。是人但念阿弥陀,便是无上深妙禅。为什么,念到忘情之处,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的时候,难道离这个心地禅宗有什么区别吗,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们知道佛法是通的。就是人的毛病。人有毛病的时候呀怎么都不行。
当时讲《华严经》的时候,阿罗汉都听得如聋若哑,为什么呀,他上不去,根机不够。讲《法华经》的时候当时就有五千人退席。不相信都可以作佛,本具的佛性。讲中观的时候,佛就知道会出弊病,为什么,所以他说了一句,是人但观毕竟空必堕邪空。就是,空观久了,他不知道还要事相上去行持的时候,就会生断灭见。讲唯识的时候说,阿陀那识甚深细。就是阿赖耶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就是瀑布一样。
我于凡愚不开演,就是我不敢轻易说,给凡夫愚痴的人不敢,为什么,恐彼分别执为我。就是大家听唯识了,往往容易,本身佛法是破我执的,又以为阿赖耶识就是我。每一个法门在讲的时候,他早就把我们应该出现的弊病给预设清楚了。为什么,佛才真正悟入了知心地法门。所以我们每一个一旦落入语言。他就是个局限性的。为什么,他是我们凡夫妄想的层面。所以会学佛法的人就利用这个妄想,出这个妄想。你想想这有多难,就等于你要利用地球引力让人把你推向外太空去。以前祖师们说修学佛法学般若波罗蜜。就像没有树根的树,然后于空中而现枝叶花果。你以为佛法那么好学,所以老老实实念佛。一个净土法门,所有这些都在其中。
  佛经 最新文章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8-18 15:26:28  更:2021-08-18 20:58:48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