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陀要制戒?为什么这个戒是十方三世诸佛都要去制定的?而且大小乘经典都赞叹戒律的功德?你要修行佛道,一定要持戒。一切众生本具佛性,你要显发这个涅槃的佛性,一定要从持戒下手。在佛的果地上有五分法身之功德: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是以戒作为它的第一个条件的。 所以佛陀制戒称为“为道制戒”。我们讲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属于世间的善法,它不是为了道的。那么佛陀制的声闻戒,它是为解脱之道来施设的,“为道制戒,本非世福”,不是为了得人天福报来持戒的。这个戒它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就是一切众生本具佛性。但是我们凡夫众生为什么显发不了佛性?为什么还在这里迷惑颠倒?为什么一点智慧都透显不出来?这是来自于我们的障碍,就是内心很散乱,很暗冥。然后这个暗冥的内心就会使我们的身口七支造作恶业,它就是有贪瞋痴的烦恼在驱动,所以使我们的佛性越来越显发不出来,越来越被我们身口意的三种恶业所遮蔽。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去对治?那就是,对治散动的心要修禅定,对治暗冥的心要开智慧,对治身口的恶业要用戒法来作。所以这个戒律是针对我们贪瞋痴三毒烦恼直接施设的。三毒烦恼就像贼,叫烦恼贼。你持戒,戒法就是捉贼。你的禅定就是把这个烦恼贼绑住,然后开发智慧就是烦恼贼把它杀掉、断头。所以一切佛法一定要从戒、定、慧这三无漏学下手。所以一个人要获得禅定、要开发智慧,他的先决条件仍然是持戒。所以《华严经》也说,戒律是一切无上菩提的根本。 一个佛弟子修行,如果离开了戒法,他一切禅定、一切智慧、一切解脱这些功德是不可得的。那么这个戒律也就是佛门当中的伦理道德,它关系到佛教在这个世间的寿命。四众弟子持戒,佛教在这个世间就会住持得长一些;四众弟子不持戒,佛教就提前在这个世间消失。所以这叫毗尼是佛教的寿命、毗尼是佛教的幢相、毗尼关系到佛教的形象,所以四众弟子必须持戒,尤其是出家人。如果一个比丘、比丘尼受了戒不去持戒,这就是贼住啊,它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虽然你接受四众弟子的布施,布施是你持戒,你有这份福田的功德,人家众生给我们布施那是种在福田当中。如果你不持戒,你就不可能给众生作为福田,那你接受众生的布施反而是堕落的因缘。所以这个戒律是包含着严峻的因果的法则的。你受戒了,但是你去破戒,其恶果是不堪设想的。但在这个时代我们还能够去受戒、还能够去持戒,持戒的意思常常要发誓的:宁可守戒而死,不可破戒而生。 你每天要发出这样庄严的誓言,当那个五欲的尘境现前的时候,你这种戒的力量才能上来。如果你这个戒的力量上不来,面对尤其是这个五浊恶世的时代,五欲的诱惑非常大,我们内心的烦恼又很重,真的是像干柴碰到烈火一样的,马上熊熊燃烧。所以这时候一定要披上一个戒律的宏誓的盔甲,在这个五欲的环境当中不受干扰。 一个人能够持戒,他的那种品格就站立起来了。在社会上,一个低贱的人能够持戒,他也是高贵的;一个社会地位高的人,他不持戒,他的品格也是低下的。所以在这个戒律方面,它是体现了人的福报、人的尊严的一个重要的这种参照。所以佛陀能够在这个世间给我们制定戒法,我们真的要感恩。唯有佛才能把这个戒律制定得这么完备,而且它的开、遮、持、犯,曲尽人情。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系统的、非常细腻的一套人性和追求佛性的、完成佛性的一套修行的一个学问系统。所以我们一定要发心,要具足众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