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里将娑婆世界比喻为‘三界火宅’,所谓三界,就是指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欲界’的众生,追求的是五欲的享受。所谓‘五欲’,就是色、声、香、味、触,也有人说是财、色、名、食、睡,总之都不离物质的享受。在人间,虽然五欲的享受能带给人短暂的快乐和满足,但是对五欲追求,就像捕风捉影一样徒劳无功,风和影子都是虚幻不实的,勉强追求只会带来痛苦。所以,人间的众生虽然享受五欲之乐,但痛苦的时间其实是远比享乐的时间多。至于天上的众生,虽然能享受无尽的五欲之乐而不会有任何痛苦,但是天人的福报有一定的年限,当福报享尽以后,同样又会回到人间来受苦,甚至到比人间更悲惨的地方去。 到了‘色界’,追求的则是‘定乐’,也就是安住禅定而得到的快乐。虽然不同于五欲的欲乐,而且是大修行人才能享受到的,可是定的快乐,也只有在定中的一段时间内享受,一旦出定以后,定乐也会渐渐消失。 至于‘无色界’,则是最高的禅定境界,此时不但没有身心的活动,甚至连念头的活动也没有,只剩下微细的意识。但是这种禅定也有一定的年限或时段,当定力退失、出定之后,又会回到人间,甚至到地狱、饿鬼或畜生道去了。 由此看来,无论是欲乐或定乐,随时都有可能失去乐的享受,而且很快就会带来灾难,所以都不是最究竟、最真实的。因此,三界就像火宅一般,燃烧着苦恼和不安的火。而我们都在烦恼中苦中作乐,虽然处境已经非常危险了,却依然没有危机意识,还是不断追逐着不可靠、似是而非的快乐。 但是,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并不是从火宅之中逃出去。虽然小乘佛法认为三界就像火宅一样,需要赶快离开;但是大乘佛法认为,只要我们内心不会被贪、嗔、痴等烦恼所困扰,那么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像在佛国净土中一样。所以,并不一定非得逃离三界的范围。 因此,大乘佛法所说的菩萨与佛,是不离三界的,虽然和众生一同生活在三界之中,却不受三界的痛苦。他们和我们生活在相同的环境里,但他们的心里早已没有恐惧、贪爱、怨恨、怀疑或是不安全的感觉。他们不但不觉得自己在受苦受难,而且还不畏艰难地救苦救难,这就是菩萨精神。佛、菩萨都是从三界烦恼中得到解脱的人,也是我们真正需要学习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