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身患疾病,首先要及时确诊并实施有效治疗,学佛也是这样。佛慈悲应世,讲经说法浩如烟海,简单讲八万四千法门。这些法门就是佛陀为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开出的对症之药方。烦恼缠缚的我们,今生遇到佛法,就犹如患病之人遇到大医王留下的“千金方”。能不能依靠这殊胜的药方治好我们各自的烦恼,这要看各自的取舍。如果自己有能力或有经验的人告诉你,你的烦恼适合哪种法,你又按着这种方法对治自己,那你离解脱的日子不远了。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又没有人告诉应该用什么法来对治自己的烦恼,那你在佛法中不会受益,也许耽误治疗,最终造下生死之业,继续轮回。 佛说法的范畴是四悉檀,也是佛度生的四种方法:一,世界悉檀;二,各各为人悉檀;三,对治悉檀;四,第一义悉檀。“悉”的意义是“遍”,檀是“施”,四悉檀是“佛以四法遍施众生”。四悉檀义出于龙树《大智度论》卷一,其中“对治悉檀”是这样说的:“有法对治则有,实性则无。譬如如重、热、腻、酢、醎、药草、饮食等,于风病中名为药,于余病非药”。意思是说,对于我们的烦恼有针对性的对治作用,这个法对于个人来说才有资格称为法,也就是说“法”之所以称为法,是它在发挥作用的时候实现的。比如治疗感冒的药,在你感冒的时候对你来说它才是药,在你腰疼的时候它对你来说就不是药。 《大智度论》继续说:“佛法中治心病亦如是。不净观思惟于贪欲病中名为善对治法,于瞋恚病中不名为善对治法。所以者何?观身过失名不净观,若瞋恚人观过失者,则增瞋恚火故。”意思是说,佛法对治我们的心病烦恼习气也是同样的道理。当我们贪欲淫心重的时候,修习不净观来体察我们所执着的事物种种不净,从而使我们的贪欲心降低,不再去执着,这就叫应机之法,这才叫妙法。如果我们嗔恨心重,还用不净观来修学,关照愤恨的对象种种不净,使我们本来已经厌恶、不喜、愤恨的心更加不可收拾,最终爆发,这就不是善法,就是不对机,增加苦本。 在实际学修当中,用不对机、不对症的法来修行的人是很多的。因为对治是要付出代价的,刀锋指向的是自己。当每个人都不想把刀锋指向自己的时候,遇到让自己真正有用而又很痛苦的法就绕开了,以为只要在佛教中做点什么都是在修,都会有功德。当贪心重的时候,不去用布施对治贪心,而是去修忍辱,感觉忍辱容易做到,只要能贪到,怎样受委屈都不在乎;当散乱心重的时候,不以禅定去对治散乱,而是修广学多闻,感觉多看书可以增加知识,有了知识到处卖弄就更加散乱;当懈怠心重的时候,不是以精进来对治懈怠,而是修布施,感觉花点钱没有什么,反正也不多,还可以修福,有了福报可以让自己更懈怠放逸。 诸如此类的人很多很多,这些人在佛教里面,看似有信仰很虔诚,其实他是被自己欺骗了,他在随顺自己的习气。良药苦口利于病是一句古话,恨病才吃苦药,恨烦恼习气才修佛法。一个法如果在自己身上真正有受用,必定要刺向自己的病根,如果没有这样的勇气,终会把解脱之事断送在自己的懦弱。所以修行之事是大丈夫所为,非帝王将相所能为。 菩萨修六度才可以成佛,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嗔恨,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般若度愚痴。除非你不想修行,如果你想了脱生死,出离苦海,必将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前进,道路是不是正确,首先要诊断明确,然后对症下药。三界内凡夫的烦恼总结来说:贪、嗔、痴、慢、疑、身、边、邪、见、戒。这十使烦恼有其一都要对治的,不可以绕开。就好比一个身体不舒服的人,不敢到医院检查一样,他怕查出病来,最终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断送性命。学佛的人怕查处自己的毛病,延误时间断送的是慧命,不可不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