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佛经 -> 其他法师|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启示 -> 正文阅读

[佛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启示

其他法师|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作为净宗根本经典之一,是释迦牟尼佛在摩羯陀国应国太夫人韦提希之请而宣说的。内容包括定散二善: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则废恶以修善。定善包括十三观,散善包括三福九品。十三观分依正二报:前七观是观依报(日观、水观、地想观、宝树观、宝池观、宝楼观、华座观),后六观是观正报(像观、真身观、观音观、势至观、普观、杂想观)。三福包括人天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乘福( 受持三皈, 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大乘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九品包括上辈三品(遇大凡夫)、中辈三品(遇小凡夫)、下辈三品(遇恶凡夫)。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是释迦牟尼佛对九法界众生的慈悲救度,是佛无上智慧的结晶,是佛的大慈心、大悲心、柔软心的展现,是真善美慧的载体,是众生通向光明的大道,契理契机,甚深甚善,不可思议,给人以全方位、多角度、无尽的启示。这里略举七点,管中窥豹,以蠡测海,肤浅之处在所难免,权作为末学学习本经的感想,恳请莲友指正。
一、知苦厌离
韦提希夫人在遭遇儿子要杀她、将她软禁的极度痛苦中时,深感娑婆浊恶不堪,号泣向佛,请求教其观于清净业处,愿未来往生“不闻恶声,不见恶人”的无忧国土。我们将心比心,如果自己是韦提希—一位母亲,自己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一把屎一把尿养大的孩子,竟然手执利剑要杀自己,内心会是怎样的痛苦呢?从蜜缸里一下子掉进了冰窖里,反差实在是太大了。然而世间就是这样苦空无常,怨从亲出,不是冤家不聚头。本经以杀逆之事为发起,告诉我们连亲生儿子都可以要杀母亲,其他人要害自己有什么奇怪呢?我们要厌离这个人心险恶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的五浊恶世。
同时也告诉我们,娑婆众生的根机是不遭极苦不求出离的。众生处在无明颠倒之中,无常计常,无我计我,不净计净,耽著世间五欲之乐,一生在尘劳中打转,只有翻了大跟斗,才会彻悟前非。事实上,苦为修道人的良师,大部分佛弟子都是遭遇到挫折和苦难才来学佛的。苦是精进的契机,是觉悟的缘起,我们佛弟子要经常观察世间的“苦空无常,无我不净”。世俗人想的就是哪里有钱赚,哪里有好吃的、好玩的,或者是生儿育女及家庭琐事。
而佛弟子则是要观察世间的苦事及不净相,如亲友的早逝、上料工的惨死、火车碾断的女尸等。常作如是思维,我们才能觉生死苦、舍离五欲、欣慕西方,否则六根时刻随六尘境界转,贪瞋炽盛,妄想纷飞,耽著尘劳,求生净土的信愿就会不坚固。省庵大师在《示吕居士偈》中说:“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一心亦无难,难在断爱根。当观此身体,臭秽难具论,内外及中间,无一清净物。己身既如此,他身亦复然。深生厌恶心,慎勿生贪著。”楚石大师《西斋净土诗》云:“学佛先须学苦空,心期妄尽障消融。”“先悟色空离欲海,后严福慧泛慈舟。”祖师告诉我们,学佛先要思维“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了知世间幻相,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以期障碍消融,贪欲减轻,佛号才能念得更亲切,如此则净土可期、生死可了、大事可明。
二、佛慈佛慧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阿弥陀佛为平等普度一切众生,兆载永劫思惟、构建西方极乐世界,慈悲接引一切众生往生净土;释迦本师为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亦是极尽各种权巧方便,无问自说净土法门即是其无量悲心的体现。众生处在无明黑暗之中,造种种业,受种种苦,有种种心态、种种习气、种种好乐。佛就随顺众生的根机,说相应的佛法,应病与药,无不充满着智慧与善巧。
在韦提希夫人痛不欲生、想求生无忧恼处时,佛并没有劝她难忍能忍、难行能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也没有让她观空,而是顺情而化,满足她的要求,在顶上金台中显现十方佛国净土,任凭她挑选。这就是佛说法度众生四悉檀中的世界悉檀,令生欢喜益。佛度众生先要让众生生欢喜,满足其要求,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求妻得妻,求财得财,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顺情也要适可而止,否则就会堕落。顺情后还要转化众生,达到生善灭恶、悟理证空的目的。韦提希在听闻释迦牟尼佛说法后,便证得无生法忍。我们也要学习佛顺情而化的慈悲与智慧,引导他人学佛、修行,契入佛法。
韦提希作为凡夫众生的代表,既是自己向佛请法,也是替我们请法。佛鉴于浊恶凡夫贪瞋炽盛,情执深重,不能直接契入空性,所以为我们说指方立相、住相证果之法,以期以楔出楔、以毒攻毒,治愈众生的烦恼生死大病。佛教我们修净业三福、观想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观想佛像、持佛名号,这都是为我们执相罪浊凡夫开的对症良药,说的无上妙法。释迦佛考虑到众生有定散两种根机,散动根机众生不能直接修定,所以先说净业三福,以摄我等散动根机众生。可谓慈悲悯念一切众生,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往生佛国,离苦得乐。
三、极乐世界的庄严美好
极乐世界七宝遍布,光明无量,无情畅演法音,圣众广宣妙义,具有无尽功德庄严。
就依报(环境)庄严而言,地面皆众宝所成,或以杂宝为地,琉璃作道;或以琉璃为地,白玉作道;或以紫金、白银为地,百宝作道;或以不可说宝为地,还以不可说宝作道。并非只有琉璃地、黄金道而已。
七重行树无不具足七宝华叶,珊瑚、琥珀等一切众宝以为映饰,树上涌生诸果。有大光明化成无量幢幡宝盖,如明镜般映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国亦于中现。
八池水皆是七宝所成,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王生。一一池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摩尼宝水流注华间,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复有赞叹诸佛相好者。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成百宝色鸟,和鸣哀雅,常赞念佛、念法、念僧。
极乐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又有乐器,悬处虚空,不鼓自鸣,其众音中,皆说念佛、念法、念比丘僧。
圣众的莲座皆是释迦毗楞伽宝所成,外有八万金刚甄叔迦宝、梵摩尼宝、妙真珠网以为校饰。台上有四柱宝幢,幢上宝幔如夜摩天宫,复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以为映饰。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处处变化,各作异相,或为金刚台,或作真珠网,或作杂华云。于十方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
极乐世界正报庄严不可具说,三圣身相光明无量,微妙绝伦。无量尘数分身无量寿佛,分身观世音、大势至,皆悉云集极乐国土,塞空中,坐莲华座,演说妙法。
大家想想这是多么美妙。外相是心性的显现,极乐世界的庄严美好源自于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和智慧光明,而极乐世界的法音宣流则是佛菩萨智慧光明更直接的彰显。极乐世界是正法宣流、正法住世的世界,不比此娑婆世界邪知、邪见、邪说充斥,蛊惑人心,引人欲望,令人造业,轮回堕落。
四、净业三福的重要性
净业三福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是佛心的体现。我们念佛人要和佛心相应,就要好好修学净业三福。
第一福为“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根本,三世诸佛无不是大孝子。父母含辛茹苦生养我们,对我们有深重恩德,如果我们连父母都不爱敬,怎么可能爱一切众生、礼敬一切众生呢?世间师长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和知识技能,出世间师长教我们佛法、滋养我们的法身慧命,对我们有大重恩,我们都应该知恩报德,恭敬奉事。“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慈悲是佛法的根本,不杀生是慈悲的具体体现和落实。一切众生无不爱己性命,都是佛菩萨最疼爱的孩子,杀佛子怎能和佛心相应?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既是人天善法,也是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的根本,我们佛弟子要顺性而修才能入佛法性海,往生安乐国。
第二福为“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宝是苦海慈航,是一切众生的皈依处、救护处,皈依三宝即可回归觉岸。戒是无上菩提本,是第一安隐功德住处,佛临涅时,谆谆教导我们要以戒为师。若有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不犯威仪指身口意业在行住坐卧一切时中,能与一切戒作方便威仪。若轻重粗细,皆能护持,犯即悔过,故云不犯威仪。佛弟子应向佛学习,威仪具足,举止端庄,安详稳重。
第三福为“ 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菩提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是成佛的根本、修道的主帅,是诸善中王。且十方三世佛都是因发菩提心而成无上正觉。《无量寿经》三辈往生都言发菩提心。《观经》中品三生,虽然平时未发菩提心,但往生彼土后要回小向大,到彼土要发菩提心;下品三生,虽然平时造恶,但临终要忏悔念佛,到彼土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首先是深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再进一步深信世间、出世间苦乐两种因果。
世间善恶因果,终究不出三界,还在轮回之中,故总归是苦。出世间善法能了生死,能成佛道,才是真正大乐。大乘经典是佛无上智慧的结晶,是佛给予众生的无上法药,研究探讨,背诵忆持,能开发智慧,疗治三毒。智慧眼开,则能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不但自己念佛求生极乐,还要广劝有缘,同生极乐。净业三福是弥陀名号内涵的彰显,是性德的流露,是真正念佛人的自然行为和生活常态。
五、圆发三心( 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观经》上品上生章云:“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善导大师指明“三心”通三辈九品,哪怕是下下品之临终十念往生,也要具足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什么是至诚心呢?至诚心就是真实心。就是我们修行必须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实心实行。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沽名钓誉,贪财贪利。若如此安心起行,纵使苦励身心、勤行苦修,皆为杂毒之善,欲以此求生净土者,必不可得。为什么呢?正由彼阿弥陀佛因中行菩萨行时,乃至一念一刹那三业所修,皆是真实心中作。凡所施为趣求,亦皆真实。真实有两种:一者自利真实,二者利他真实。自利真实又有两种:一者,真实心中制舍自他诸恶及秽国。行住坐卧,想彼一切菩萨制舍诸恶,我亦如是。
二者,真实心中勤修自他凡圣等善,这又分为身、口、意业三种,每一种又分正反两面。真实心中口业赞叹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真实心中口业毁厌三界六道等自他依正二报苦恶之事。亦赞叹一切众生三业所为善。若非善业,则敬而远之,亦不随喜。又真实心中身业合掌礼敬四事等供养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真实心中身业轻慢厌舍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报。又真实心中意业思想、观察、忆念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如现目前。真实心中意业轻贱厌
舍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报。不善三业,必须真实心中舍,若起善三业,必须真实心中作。不简内外明暗,皆须真实。故名至诚心。
深心,即是深信之心。有两种: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我们要有自知之明,自己不是什么善人、好人,而是罪人、恶人。我们内心贪、瞋、痴、我慢、嫉妒、怀疑常现。我们从小吃肉、杀生;贪玩,不爱听父母师长的话,不知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淫、盗、妄语也多少造过。知道自己是罪人、恶人,才会谦卑。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弥陀大愿第十八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只要我们没有造五逆及毁谤正法等罪,深信切愿念佛名号,就一定可以乘佛愿力往生极乐。
《观经》下品下生章云造五逆者临终忏悔念佛也可以往生。又深信者,一心唯信佛语,不顾身命,决定依行。深信还包括一心深信佛所说的净土法门真实不虚,在行持上表现为正、杂二行。正行指专依往生经典修行,有五种:一者,一心专读诵《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二者,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依正二报庄严;三者,一心专礼阿弥陀佛;四者,一心专称阿弥陀佛;五者,一心专赞叹供养阿弥陀佛。此五种正行又分为两类:一是正定之业,指一心专念弥陀名号,不论行住坐卧及时节久近,皆念念不舍,顺彼佛愿故。二是助业,指读诵、观想、礼拜、供养等四种。除此正助二行以外,其余诸善皆为杂行。若修此正助二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名为无间。
所谓回向发愿心,即是将过去及今生,身口意业所修世出世善根,及随喜他一切凡圣身口意业所修世出世善根,以此自他所修善根,悉皆回向愿生极乐世界。我们必须从真实心中回向,作得生想。善导大师更为我们说了“水火二河白道喻”以守护我们的信心。火河在南,水河在北,中间是一条宽约四五寸、长约百步的白道,左右水火相交,东面群贼恶兽相逼,唯有西岸平和安泰、善友聚集。这个比喻把我们凡夫众生的状态形象地描绘出来了,水火交攻,贪瞋常起,无力断烦恼。也指出了无力断惑之凡夫之所以能往生极乐世界,完全是仰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摄持、保护而致。
三心既具,无行不成。愿行既成,若不生者,无有是处。
六、佛愿与佛名
《观经》流通分云:“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善导大师认为这是释迦本师付嘱阿难,当以执持弥陀名号为正行而流通于遐代。经文前面虽广说定散两门之益,但佛的本愿是要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为什么呢?因为佛的本愿是尽量多地度众生,尽量快地让众生出苦海、成佛道。而持名念佛最能畅佛本怀,最契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机。正如印祖云:“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亦赞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修持诸如观像、观想、礼拜、供养、五悔、六念等,皆生净土。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观经》云: “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这就是说,阿弥陀佛希望一切众生都能称他的名号,乘他的愿力,往生极乐净土,这样比靠自力回向来得更快、更稳当、更殊胜。
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在《观经》第八像观中:“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这一段经文是《观经》的精髓和眼目,它告诉我们心佛不二的道理。“诸佛如来是法界身”,诸佛如来一念心体遍及虚空法界,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平等普度一切众生,故能随缘赴感,应机说法,分形散影,无障无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说众生起念愿见诸佛,佛即以无碍智知,即能入彼想心中现。修行者若想念中、若梦定中见佛,即成斯义。众生起念愿见佛,是真愿见佛。所谓“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而我们见不到,是因为我们惑业太重,性水不清,故真月不能显现。
“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说我们标心想佛,从顶至足,心想不舍,一一观之,无暂休息。但自心想作,即应心而现,故言是心即是三十二相。言八十随形好者,佛相既现,众好皆随也。是心作佛,依自信心缘相,如作。是心是佛,心能想佛,佛身依想而现,即心是佛。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离此心外,更无异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说诸佛得圆满无障碍智,作意不作意,常能遍知法界之心。但能作想,即从汝心想而现,似如生也。
《彻悟大师语录》云:“《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既举,则言外之‘心不作佛,心不是佛;心作九界,心是九界;心不作九界,心不是九界’等义俱彰矣。噫!果明此理,而犹不念佛者,则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又云“《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不唯是《观经》一经纲宗法要,实是释迦如来一代时教大法纲宗。不唯释迦一佛法藏纲宗,实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法藏纲宗。此宗既透,何宗不透?此法既明,何法不明?所谓学虽不多,可齐上贤也。”为什么彻祖这么说呢?因为“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圆教最高理则,是诸佛所证境界,是一乘佛法,是佛最想告诉众生的真理,最想让众生悟入的真理。“心作心是”揭示了“作佛、作众生”完全存乎自己一心,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了知我们跟阿弥陀佛是一体的,念佛会更亲切,往生更有信心,且不易出偏差。我们就应该更努力忆佛念佛,不要再造众生的烦恼业海了。
伏愿一切众生都能感佛恩、念佛慈、厌娑婆、欣极乐,勤修三福,具足三心,顺佛愿,持佛名,乘佛力,往生安乐国,圆成无上佛道。
  佛经 最新文章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8-18 15:26:20  更:2021-08-18 15:38:46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