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佛经 -> 其他法师| -> 如何扫除自心的尘垢 -> 正文阅读 |
[佛经]如何扫除自心的尘垢 |
其他法师| |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 今天我们又要来讲佛法。大家学习佛法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尤其是学习道次第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我们大家也清楚下士道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不生起烦恼,中士道的所有的目的要让我们如理断除烦恼;上士道的目的就是要断除习气。这个就是很清楚告诉我们:第一步,不要让我们生起烦恼;第二步,要对治烦恼;第三步,断除习气。无论不要让我们生起烦恼,还是对治烦恼、断除习气都需要靠佛法。佛法才是对治烦恼的药。烦恼很多,烦恼的作用也很大,烦恼的害处也很严重,我们把许许多多的烦恼概括为三种:贪、嗔、痴。又把贪嗔痴比喻为三毒,“毒药”的“毒”。人如果吃了毒药的话,吃多一点就会死亡。毒药轻一点的话,对身体也会有很大的伤害。这是指有形有相的、看得到、摸得着的物质方面的有毒的药。我们心里也有毒药。这三种毒药对我们自己的生命毒害非常的严重。我们常常说,要把自己当病人想。佛法里面说把自己当病人,不是告诉我们说,我们的身体哪个部位、哪个器官有毛病、不健康,而是一种比喻。意思是,比我们身上的器官的缺乏、身体的不健康还更严重。也就是说,我们生命的深层次已经中了毒了,我们的内心里面有问题,不是一般的问题普通的问题,而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我们不容易认识到自己的内心有那么多、那么严重的问题。比如说我们起了一个烦恼,动了一个念头,就犹如我们吃了毒药一样,对自己对别人都会有很大的伤害。这种伤害不仅仅说当下彼此之间伤感情、不和睦、令人难堪、心里难过而已,实际上这种的作用还会持续,持续到明天、持续到未来、乃至持续到你的来世,更长远的未来。就是我们吃了这个药以后,中毒了。这些毒要把它拔掉、去除掉,就需要吃另外的一种药,才能够来救治我们自己心里边所中的这些毒——贪、嗔、痴的三种的毒,就需要靠佛法。 大家在家里的时候呢,也有很多的佛经。那么你生起烦恼的时候,这些佛经起不了作用。为什么呢?因为你在烦恼的时候,经文你也看不进去。反过来说,你是以这个烦恼的心,面对境界的时候,烦恼的作用更强烈。那怎么办呢?就要换一个环境,比如说寺庙。那大家都在修道、用功,那我们的内心比较容易宁静,不容易生烦恼。同时我们在寺庙里边又容易听到佛法、听闻佛法。听闻佛法的时候,本身就是对治烦恼的生起、对治烦恼的现起,不起烦恼。而不起烦恼本身就是共下士的基础和特点。问题是,我们自己在看经听带子的时候,因为以烦恼的心,所以我们听的声音、我们看到的文字也会都变成烦恼。在寺庙里边的时候,有同行善友、法师们为我们讲佛法的时候,那我们内心有希求心、内心有信心,就会去接受、会去领纳外在的这种境界,领纳别人给我们讲说的佛法的内涵。当我们领纳的时候,佛法就起作用了。如果不是这样子的话,因为我们的烦恼的心很重,并且常常在起烦恼,习气也很严重,自己不晓得,也没有能力去对治。这样子的话,虽然学佛的时间很长,而实际上同自己的烦恼了不相干,没有真正意识到认识到烦恼是对自己生命的毒害性有那么的严重。 那么如何来正确对治自己的烦恼?就要如理修行佛法、修持佛法。如理修持佛法,我们常常听到六加行。那么六加行的第一加行:洒扫住处,庄严安布身语意的所依。“洒扫住处”就是我们常常所讲的清洁工作,打扫卫生、布置场地等等这样子的一些例子。庄严安布身语意所依,身所依我们常常讲到的是佛像,语所依是佛经,意所依是佛塔。在印度、在南传佛教国家的寺庙,在泰国、伊斯兰卡、缅甸这些国家,庙里面都是有塔、有菩提树、有佛像。那我们中国也有很多庙里边有塔,塔、佛像、佛经,那么这代表着身语意之所依。 佛经里边告诉我们说,扫地有五种功德嘛。第一种功德,令自心清净;第二种功德,令他心清净;第三种功德,众天神欢喜;第四种功德,造就猛利的业;第五种功德死后往生天界。往生天界就是往生净土,造就猛利的业就是戒律清净,天神欢喜,自心他心清净,也就是说我们洒扫住处的时候,清洁卫生的时候能够令自己的内心清净,那么这是五种功德的第一种。我们如何又能够把清洁卫生的工作同对治烦恼、如理修持佛法结合在一起?事实上我们从来就没有这样的一种联想,说我们修行、对治烦恼要从搞卫生开始。那我们常常觉得这种搞卫生、做清洁的工作,都是没有文化的人、都是智力比较差的人、岁数比较大的人做的事情。那个实际上,佛法就是告诉我们从这样子一个最简单的事情开始。以前我刚刚出家的时候,那么寺庙里面的老和尚他就告诉我说,你学扫地要学三年,学泡茶也要学三年。当时我们就很不好理解,让我们就学扫地还要学三年,这很容易就会学会,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就学会了。并且呢,每天都要扫,不管是有没有灰尘、有没有垃圾,都要去清扫。那么这就是修行的一种功夫,培养我们的长远心。 那我们在清除尘垢的时候、清除垃圾的时候,那这些尘垢、垃圾是外在的,它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清除内心的贪、嗔、痴烦恼的尘垢。通过外在的尘垢这种比喻、这种象征,来认清我们内在的烦恼的垃圾。释迦牟尼佛有一个弟子,周利槃陀伽,他出家以后,释迦牟尼佛告诉他“扫尘除垢”四个字,他学了三个月都记不住,但是最后他能够大彻大悟。佛陀授记他说,周利磐陀伽是他所有的这种声闻弟子当中转变心意最殊胜的人。那他天天就是扫地,扫地扫到最后,佛陀这样为他授记。 他扫地为什么能够会有这样的一种成就呢?他就是能够很认真根据佛陀的开示、佛陀的教授去实践。佛陀为他讲,“此尘是贪非尘土,尘乃贪名非尘埃,诸智者众除彼尘,如来教中不放逸”。我们扫来扫去,都是要扫内心里边的这些尘埃,贪的尘埃、嗔的尘埃、痴的尘埃,这是三毒的垃圾。所以我们修学佛法不能认识到说自己内心当中的有垃圾、自己内心当中有问题,我们又如何来对治呢?我们又如何来清扫?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我们常常说,我们修行嘛就是念经、持咒、磕头才算修行,很难说我们打扫卫生是在修法,那实际上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意识不到内心当中烦恼的尘垢的时候,那即便说我们天天坐在这里念,口里念念有词,而实际上你念的跟我们心里是两个不同的情况。一直念佛经,内心一边在起烦恼,甚至烦恼包裹的越来越紧,不仅不能对治,还会包得越来越死。 我们内心怎么样子能够有这种清静的状态呢?我们内心只有烦恼对治了,内心才会清静嘛,内心才会开明,内心才会有安乐。同时呢,因为我们自己内心清净,别人看到我们,也生欢喜心,内心也清净了。别人听到我们说话,也很高兴,内心也能够得到清净。天神看到我们,戒律无有亏损,内心清净也很欢喜。所以说,我们要真正去认识到底怎么样叫做如理修持佛法。如果我们缺乏了最基本功、最基础的条件,我们又能怎么样子去修行呢?我们自己的心不能打开,不能净化自己的内心,修行佛法的人内心里面还有很多的障碍,这是不够条件的一种表现。所以六加行的这第一加行,它本身就是要清除自他的障碍、自他的违缘、同行善友之间的违缘,以及同善知识的违缘,认清自己的烦恼、认清自己内心状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如果把我们自己内心提得很高,觉得我们这种现况、我们这种条件,一定要怎么样去修才叫做修行,那无疑就是我们在绕着这个路在走。绕着路在走就是,你不是走的一个直的路,你走了是一个弯的路。也就是你绕道绕了一圈最后还回到你原来这个点上去,就走错路。所以我们学佛法,学习道次第的话,你真正要按照佛陀告诉我们的一点一滴去实践,如果不是根据这样子的正法去实践的话,都是在白忙活一场。根本内在的烦恼调伏不过来,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前一段时间我也讲过开示——《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它的缘由就是在这里。 我们如果没有去对治烦恼,我们的各种痛苦会越来越多,不能解除。我们常常讲到八苦。这些痛苦,现在有这些痛苦,过去也是这些痛苦,那么我们未来呢,一样也是这些痛苦。今生今世我们得到人的身体,固然是因为我们在过去造做了成为人的业因,所以今生能够得到人身,但是不等于说,我们过去世就修行,修到什么程度。当然也有人过去就有修行过,那不等于说我们所有人在过去都有修行过。你看世间上面还是有那么多的人,你让他来到庙里边来,来拜佛、来听经,他肯定不听,那么,就缺乏善根啊。但是他们也是人呐,甚至也很有身份、很有地位的人,很有学问的人。所以说你得到人身,不等于说你前世修行就很好。我们如果不修行的话,这些痛苦、这些问题肯定不能解决,一直会在不断的累积,不断地持续下去。佛法把这八苦最后都归到五蕴炽盛苦。这个的痛苦既不偏重于物质方面,也不偏重于精神方面,它五蕴和合。我们前面的那些的痛苦: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等,这三种是我们内心的痛苦。生老病死,是我们身体上面的痛苦。 那么身心上面的和合的痛苦,这是最后一个五蕴炽盛。那么无论是身体方面的、心理方面的、身心和合方面的,你要把它免除,不要让它有这方面的痛苦,惟独需要佛法才能够去除、解脱,解脱什么,解脱痛苦。痛苦怎么解脱?不要有业,不能造作召感痛苦的业。我们如何不能去造恶业,要断烦恼。烦恼怎么断,要靠佛法来对治。所以我们用佛法来对治烦恼,烦恼对治了就不会造作业。没有这种业就不会感招八苦,没有了八苦我们就解脱,这样子一种功绩。在庙里面我们常常听到无限生命这样一个命题。我们如何以无限生命来审视自己的人生?如何以无限生命的基本框架来看待自己的一生?如何以无限生命来认识到自己的完整的存在?那么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完整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时候,对自己的生命才能够看得清楚。所以完整认识到无限生命的存在,就是过去它是怎么存在,现在它是怎么存在的,未来它是怎么存在的。过去的存在我们不晓得,未来的存在我们也难以预料,我们现在是怎么存在呢?能不能认识得清楚呢?如果是长短方圆青黄赤白,分不清楚。我们不晓得自己真正要怎么办?怎么来用功?我们生命要的是什么?如何来丰富自己生命的内涵?如何来培植自己成就佛道的资粮?如何相信业果?如何生起皈依心?瞎子没有看到外在境界的能力,这样子的话,在走路的时候就会有危险,在做事的时候,没有办法去做事。那我们如果对这些问题认识不清,就是盲修瞎练了。 所谓盲修瞎练,在佛堂里头,我们仅仅是一些宗教的仪式。大家念的时候跟着念,跪拜的时候也跟着跪拜,合掌的时候也跟着合掌,来的时候也跟着来,走的时候也跟着走,就仅仅是仪式、一些程序而已。离真正对治自己的烦恼还有很长的距离。对于生命存在的命题,不仅仅是从空间上面来决定,还可以、还应该从时间方面来看待。我们的生命经验、生命体会、生命的过程都可以证明这一点,也可以找到这方面的契入点、下手处。虽然我们从某个角度来讲,自己的生命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死亡,也就是前一刻、前一念自己的躯体已经不存在了,但是不等于说我们的知识、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经验、我们的能力也死亡了、也过去了。那么恰恰这些可以持续下来,可以延续下来。只是说我们过去的那个时间里头的我的这种身体,已经推移到现在,所谓前面一念、前面一秒、前面一刻的那个有形有相的血肉之躯不存在。因为昨天的我、过去的我已经跑到现在,已经跑到今天来了,所以那个看得到、摸得着的我的血肉之躯、五蕴和合之身不存在了。 但是呢,不等于说我们精神领域的那些内涵不存在,不等于说我们的烦恼不存在,不等于说我们的业力不存在。比如一个小孩子,他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感到很伤心,感到很悲哀。那么他仅仅局限于一点,拘泥于一点。他不能有着更长远的眼光、更宽广的心胸来看待所发生的问题。我们大人、成年人,我们就比较成熟了,也就是有更长远的眼光,所以知道说在小孩的时候要做什么事情;在青年的时候要做些什么事情;在中年的时候要做什么事情。哪一件事情该做,哪一件事情不该做。这就是我们自己的人间的经验的累积。这种经验,也有好的经验,也有不好的经验;也有正确的经验,也有错误的经验。就是不好的经验在累积,好的经验也在累积。善的业在增长持续,恶的业也在增长和持续。因为我们是同过去的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看待,联系起来分析,联系起来决定。所以他知道说这件事情该做不该做,这件事情要不要做、怎么做,是基于过去的经验来判断我现在应该何去何从,何作何为,怎么办。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怎么做的目的是在于未来,在于未来的成就,在于明天的成就,在于明年的成就,在于更长远未来的成就。所以,家长就会让小孩子去念书,小学、中学、大学。如果不去念书,以后就没有出息,就没有学历,没有文凭,没有文化,他知道这有连带的关系。我们把生命再拉长,不仅说一个父母,或者自己父母的父母——祖父、祖母,曾祖父、曾祖母的经验,那么这些经验也只有几十年,一百年。佛菩萨的经验他就是很长远的,他是从多生多世、生生世世,从无量劫这样子的一个时间的流变过程。来看我们这几十年所做事情的意义。那当然这样子的经验,是不一样的。自然而然它的判断的标准也就是不一样的。 它所做出来的抉择也就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学习佛法就是要根据佛陀的经验,根据佛法的标准,来看待、来审视自己的人生,来为自己的人生作抉择。不然的话,我们的所作所为也就是这几年、这几十年的一种意义。甚至就眼前的一些意义,眼前的一些成就。这样子的话我们就划不来,就不是真正在学佛法。我们如果仅仅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这是非常不够。我们眼前的事情做好的目的,是为了未来的成就、为了来世的成就——就是现在注重的是种因,而不是注重的是成就、注重的是成功。如果不是学佛法的,那么他马上种下去的因就要求立刻兑现。这个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你在社会上面去工作,一天要多少的工钱,他先要跟人谈清楚。他知道说这个不会白做。你如果让他白做,他肯定不会做。为什么呢?他的成就就是着眼于当下、着眼于现在。我们学佛法、集资粮,不一样了,大大不同。这个意思在哪里呢?也就是说我们在佛门里边做事,如何来判断自己的成就,如何来判断自己的成功,如何来看待自己是做错了还是做对了?就是不能看眼前。看眼前,就看不清楚,看不明白,容易犯错。看眼前是世间人的标准,是普通人的标准。看长远,从生生世世来看,就是佛法的标准。那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过去,一直刹那刹那在生灭。但是过去了不等于没有,而只是从现在的存在,转化为另外一种的状态在存在。那么,当然这种存在,我们不学佛法的人,或者说我们佛法学不够的人,他不容易很真切的感受到说,我现在的这种生命的状态跟过去世有那么密切的联系。 他不容易升起这样一种信心。我们有时候也会意识到,自己在过去几年、几十年,不用功、做错事,仅此而已。他就不容易去联想、去检讨说,过去几年,过去几十年,自己应该怎么做,自己应该怎么学,自己应该怎么修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也就是自己有时候可能会意识到说,过去有浪费时间,但是很难反省到,我们如何很好的来使用自己的时间、不让它空过,善用时间。我们过去的多少年时间都浪费掉,自己不能去反省,不能去很真切认识到这样的损失。自然而然,自己生命的这种经验又会等流下来、持续下去,现在的时间也不会珍惜。我们信仰佛教的人,学习佛法的人,就是要时时刻刻、分分秒秒,把握时间。如果不把握时间,那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一直在过去。一直在过去,我们没有修行,没有在积聚资粮,就意味着我们不断为自己的生命造成损失,就一直在损失,一直在亏损。善业没有得到累积就是在亏损。 一直在亏损,忽然间有一天,我们的生命结束了,死亡了。那个时候,我们唯有业随身万般皆不去,唯有业随身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在如理修持佛法的时候,就是要时时刻刻找到自己生命最深层次的原因、烦恼。我们常常听到一个词嘛,叫做薪火相传。这个火,它需要靠柴来燃烧,那么这个柴烧完了以后,这个火还会再去燃烧别的柴火。我们人的生命也是一样,它一生又一生持续下去,这块柴火烧尽了,它的火能够再燃烧下一块的柴火,下一块燃烧完了以后,又能够再接续另外的一块柴火。这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人的生命,固然同过去有关系,也能够延续到未来。同时呢,我们人的生命也会受到别人的影响,我们自己的生命的所作所为,也会去影响别人。我们一块木材、两块木材、三块木材、十块木材、一百块木材,你扔在一起,一样都能够同时一起燃烧,都能够再烧。就是,我们大家在一个庙里边,坐在佛堂里面,我们自己内心跟别人的心,我们自己的业跟别人的业,他是汇在一起的,叫做别业嘛、共业嘛。我们每个人是一块木材,我们一百个人就是一百块木柴,我们一百块木材在一起的时候,就是一百块木材都在燃烧。 心心念念都是会互相相应,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业力不可思议嘛。我们在寺庙里边,我们所造的业,是跟三宝相应的,跟佛菩萨相应的,都是清净的、无漏的,自然而然,我们内心的智慧的火焰也容易在增长,容易在燃烧。反过来说,我们如果是同一些不入流的人,甚至同世间上面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也会被影响,当然也有可能我们也会去影响别人,我们好的时候也会去,但是我们不好的时候,我们也会被别人影响。那么这个就叫做互相影响。看哪一种的力量比较强,我们如果不小心、不注意的时候,我们就在被别人影响了,这是肯定的。如果我们有注意的时候,我们时时刻刻能够提起佛法正念的时候,知道防护内心的时候,就不容易被别人不好的业影响。如果不是的话,那么我们还是原来的那样子一颗烦恼的心,自然而然,烦恼跟烦恼它就会相应了。烦恼跟烦恼相应,烦恼不会跟智慧相应,智慧是对治烦恼的。对治烦恼的过程就是我们整个修行的一个过程。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在寺庙里边不生烦恼的时候,就到下士道;你在对治的时候,就到中士道;你的习气都没有,那就到上士道,那个很不容易做到。 你要做到不起烦恼,都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当然能够有一段时间,可以不起,打比你一个小时啊,两个小时啊,一天两天啊。你能够永远不起烦恼,永远不起烦恼就意味着你烦恼已经被对治了,你才不会起。所以,大家在寺庙里边来,做事也好,用功也好,你不用担心说自己有烦恼,自己说错话、办错事,这也是很正常的。我们做错的时候,怎么办呢,如何来以此为鉴,如何来在这样一个境界上,体现自己?我们常常在寺庙里边会听法师说,在这个事件上,我们心灵得到提升、资粮得到累积。往往都是在这些逆境当中提升和累积的,但是我们通常的思维习惯说,一定是拜佛念经的时候,才是积聚资粮的,挫折逆境的时候,甚至说倒茶、扫地、搬椅子、布置场地的时候,这在累积资粮。有时候有人给我们讲说,这些事情是在累积资粮的。我们也可能说会随即附和是累积资粮的,而自己内心不容易真正去认同说这是在累积资粮。从这点就能够说明,我们内心同佛法,相应不相应的标志了。 道次第也告诉我们,这本身就是累积资粮。有可能我们已经知道了,听过了。我们知道了,我们听过了,是不是我们认同呢?那我们怎么样子叫做认同呢?认同这样子一套道理,或者说,要跟自己有关系。我们一谈到佛法,它必须跟自己有关联,如果跟自己没有关联的话,那么就不是佛法了。因为它,佛法本身,要来解除所有众生的痛苦,包括所有的众生,当然也就是包括我们自己。反过来说,我们在谈论佛法的时候,如果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说,跟佛法有什么关联的时候,那么你又怎么样去说明,佛法跟其他的有情有关?因为佛法本身,是要解决一切有情的问题。那我们自己都不需要佛法,自己都意识不到说,佛法对自己有多么的重要,那么,你又如何能够证明你告诉别人的佛法是真正的佛法,你是真心实意要去帮助别人?也就是说,我们自己,佛法学的比较好的时候,至少我们自己不起烦恼的时候去帮助别人,才能够真正让别人得到帮助。 我们不起烦恼,就是要修行、自己要用功,否则,我们生起烦恼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说自己在生烦恼。就如我们有病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在生病,只有医生告诉我们的时候,我们才知道。有时候,医生告诉我们的时候,我们还不相信。但是医生会告诉说,你的身体,哪些指标是不符合标准的。心电图怎么样、血压怎么样、胆固醇怎么样,把这些指标给你列出来。仪器一检测,你很多的指标不够,很多的指标超标,不信都不行。中医他会跟你讲,什么病是什么特征。佛法也是一样,他告诉我们说,贪欲有什么表现,嗔恚有什么表现,愚痴有什么表现,你有这些特征,有些什么问题,就说明说我们有这方面的烦恼,有烦恼就会有危害。那大家在佛法的用功上、修行上,有相当长的时间了,所以,今天我们,谈得也是比较实在的一些问题。 如果我们谈得不实在的话,都是在谈玄说妙、谈空说有,我们谈一套理论,我认为。可能大家觉得,佛法离自己很远。如果要把佛法谈到离自己很近,谈到自身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也会觉得,这个内心很不好过,甚至说内心很痛苦,不知道怎么办?这个时候就是非常重要的时候,因为我们认识到说内心有问题,内心有烦恼,内心有痛苦,不是说不去管它,不去理他,恰恰我们自己要正对治。正对治,一点一点的对治,慢慢在对治,就要找到对治的方法。我们在对治的时候,那么就是真正用功的时候,是真正叫做如理修持佛法的时候。所以来到寺庙,三宝地,我们都是在如理修持佛法,我们千万不能以一种很狂妄的心、很高慢的心理,来看别人,这些要不得的。我们只有平心静气、只有非常的虚心,也非常的认真,踏踏实实,照着佛法去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去落实,同自己的生命真正相结合。 来看看自己,到底还在起烦恼,还是不起烦恼;看看自己,是不是在对治烦恼;看看自己,还有哪些的习气。虽然你不起烦恼,但是你还有这方面的习气,还有这烦恼方面的习气。只有成佛的时候,才能这些习气完全没有,在成佛以前,还是会有习气。所以刚才我谈到说,上士道还要再对治习气。我们先第一步不要让它起烦恼;第二步,我们一点一滴去对治。寺庙里边,大家有这样一种氛围,是每一个人发心创造、营建起来的,所以每一个人的发心都是非常的重要。那有些人修的比较好,修得时间比较长,那么有些人刚刚开始学。我们学的比较长的人,学的比较久的人,也不能去轻视初发心的人。反过来说,我们初发心的人、初学的人,要很好的、很认真的,向学的比较久、比较好的同行道友学习,就是要有学习的模样、楷模,那我们跟着去学习,就不会错。如果常常认为说,自己最好,我可以没有学习的人,没有学习的对象跟模样,那我们就很有问题。那个菩萨学五明,菩萨在所有的众生的身上都能够学到佛法。佛法就是要在所有有情的身心上去体现去落实。那么我们今后呢,在佛法的引导的过程当中,会一步一步更加深入,同时呢,一步一步会更具体、更直接,跟每一个人挂上钩。希望大家多发心,好好发心。回向。 愿此殊胜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尽除一切罪障 共成无上菩提 |
佛经 最新文章 |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