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大师,净土宗的第八代祖师。他早年是读书人,有深厚的善根,十几岁在读儒家典籍时,桌案上常常写着“生死事大”四个字。十八岁时,就知道有一大事,就是要了知本具的佛性。他三十一岁出家,出家之后到处参学。当时在北京有两位大善知识,一位叫笑岩,一个叫遍融,两位大禅师,门庭兴旺,道德很高,所以他就从杭州去参拜这两位大德。与同伴行脚数千里,到那儿去参学,非常恭敬地请法。遍融、笑岩这两个大善知识也没有跟他谈什么玄妙,只是要他们“要守本份,不要逐名逐利,要深信因果,要老实念佛。”而他同行的这些人说:“我们走了几千里,还以为能参什么很好的道理,这几句话很平常啊,谁都能说得出来啊。” 然而莲池大师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这样正是说明这二老的可贵之处。认为如果他们要说些玄妙的话,一辈子修行,哪能说不出来?但是他们不说那些,而是把得真实受用的几句话传授给我们,所以要感恩戴德,顶戴受持。作为一个出家人,果真能够深信因果,不逐名逐利,能老实念佛,他就会得到法上很大的利益。所以莲池大师当时内心非常感动,觉得这一趟没有白来。 由于他有这种至诚恭敬心,又对那一大事,念兹在兹,就这样参笑岩回来的路上,听到鼓声。听到这一阵鼓声,一下子,他的桶底脱落。当时他就作了一个偈子:“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意思是二十年前,他就对这个生死一大事就有疑情产生,但这个疑情,在他从南方到北京这样参学的三千里外,才由这一声鼓声,把这个疑团解开了。这就像父子相遇,是何等的奇特!这种奇特的一桩事情是什么呢?“焚香”就是表明恭敬的,对三宝的一种焚香;“掷戟”,表明在战场上打仗。这两桩事情,实际上都是梦中之事。在梦里,有魔和佛的对待,实际上魔和佛都是空的,这些是非都没有的。他一下子把本地风光,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这种不二的心性给悟到了。憨山大师认为,这是莲池大师的开悟偈。 莲池大师回来之后,就在云栖山搭茅棚苦修。当地正好大旱,老百姓就请他祈雨。他说,“我没有祈雨的法术,我只会念佛。”老百姓坚持请求,莲池大师就敲着木鱼,循着田埂去念佛,他所念佛的地方很快就下雨。当地老百姓因此就对他很崇敬,帮助他建一个寺院,云栖寺,四方学子也依他来修行,很快就蔚成丛林。 莲池大师一生是通宗通教,在宗门当中,得到消息,在华严宗很有造诣,然而他却一心导归净土,在戒律方面也非常具有戒德。宋代以来,戒律松弛,比丘戒的戒坛尘封甚久,在当时很多比丘是在莲池大师的像前,自誓受戒,受菩萨戒,受比丘戒,蕅益大师就是这样。大师一生的德业非常地兴盛,注重菩萨戒、比丘戒,注重专修。有人问:“大师,你修行的方法是什么方法?”他说,“我平生所务,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乃至他预知时至,往生的时候,大家围绕他,恳请他最后开示的时候,他还就是说,“死心念佛,莫换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