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佛经 -> 佛教知识| -> 佛教基本理论 -> 正文阅读

[佛经]佛教基本理论

佛教知识|


1. 四圣谛
谛(satya)的含义是实在、真理。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四谛,是对人生现象的评价和解脱痛苦的指示。四圣谛是佛教理论的总纲,佛教的其余说法都是围绕着它而发挥、推演出来的。苦谛认为生存就是痛苦,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八苦。生苦:胎儿在母亲肚子里住胎十月,如同关在黑暗的地狱中,母亲喝热汤,要受热烧之苦。婴儿出生,冷风刮到身上,如同刀刮一样。从婴儿成长为少年、青年、壮年、中年,种种痛苦连绵不断。
老苦:进入老年,须发变白,牙齿脱落,眼花耳聋,肌肉松弛,神志不清,接近死亡。病苦:包括里里外外的身病和忧愁悲伤的心病。死苦:有生命无常最终死亡和遭遇偶然事故或灾难而死亡。这四种是人的自然属性方面的痛苦。怨憎会:想躲开憎恨的人和厌恶的环境,却不得不会合在一起。爱别离:想同喜爱和人和环境永远相处,却不得不分离。
求不得:想得到喜爱的东西,却偏偏得不到。这三种是人的社会属性方面的痛苦。五取蕴:五蕴又译为五阴,指色受想行识,佛教认为人体由此五种因素构成,故特指人身。取是执著贪爱的意思。五蕴与取结合,就产生各种贪欲,招致各种痛苦。这一种是说人的肉体精神存在就是痛苦。中国僧人为了说明人生痛苦,就说人的面容是个苦字,眉毛是草字头,眼睛和鼻子合成十字,嘴是口字。
集谛说一切存在都是由条件集合而成,苦也是这样,从十二因缘说、轮回说分析产生人生各种痛苦的理由和依据。灭谛阐述断灭贪欲、痛苦,达到最终解脱境界涅槃的道理。道即道路、方法,道谛阐述达到涅槃境界所应遵循的正确途径,即八正道。
2. 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说是佛教对人生现象的解释,认为生命是一个连续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其产生和发展依赖条件,分为十二个互为因果联系的环节。"无明"缘"行":由前世因缘带来的愚痴无知(无明)产生(缘)种种世俗意志活动(行)。"行"缘"识":世俗意志形成心识,在相应处所投胎。"识"缘"名色":识引起胎儿肉体和精神(名色)的发育。"名色"缘"六处":随着胎儿身体的发育,出现眼耳鼻舌身意六种器官(六处)。
"六处"缘"触":婴儿出生,六种器官与外界感觉认知对象(触)对应联系。"触"缘"受":儿童的六种器官与外界感觉认知对象对应联系,产生种种感受(受)。"受"缘"爱":青年对于外界事物的感受,产生种种渴望和贪欲。"爱"缘"取":贪欲强烈,产生追求和占有的欲望(取)。"取"缘"有":追求和占有的欲望产生思想、行为(有,业)。"有"缘"生":今生今世的贪爱、追求、占有,产生种种迷惑和善恶业力,产生果报,决定来世的转生。"生"缘"老死":来世转生,又会有生老病死。
这里讲到前世、今生和来世,不断轮回。以上是就"顺观"而言,即认为无明是人生痛苦的起点,阐述人生痛苦及其原因,即苦谛和集谛。也可以反向"逆观",推导人生诸种痛苦现象所以产生,其根源在于无明,十二因缘灭,即为灭谛,认识了十二因缘的实相,即为道谛。
3. 业报轮回
众生的口业(言语)、身业(行为)、意业(思想),具有善恶不同性质,业力作为因,产生因果关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导致自身在六道中不断轮回,就像车轮转动一样,永无终期。
4. 六道
六道也叫六趋,道即轮回往来的道路,趋即趋向,是众生轮回的六层空间处所。六道众生统称六凡。六道由低到高依次是:地狱、饿鬼、畜生(旁生)三恶道,阿修罗、人、天三善道。
地狱,又译作那洛迦(Naraka)、不乐、可厌、苦具、苦器等,是最受罪的处所,有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多种。地狱主事者是阎罗王,其下有判官、无常、夜叉等。所谓八热地狱,其一是等活地狱,此处众生彼此残杀,凉风吹来,复生为鬼,受苦更重。其二是黑绳地狱,此处众生受黑绳索捆绑。
其三是众合地狱,此处众生受众兽伤害和刑具折磨。其四是号叫地狱,此处众生备受折磨,痛苦号叫。其五是大叫地狱,此处众生所受折磨更加严酷,大叫不止。其六是炎热地狱,此处众生受铁锅蒸煮和火炕烧烤。其七是大热地狱,此处众生所受烧煮更加厉害。其八是阿鼻(无间)地狱,此处众生受苦永无间断。古代佛寺壁画常有地狱变,吓得香客不敢干坏事,一些以杀生为职业的人如渔夫、屠户、猎人纷纷改行。
鲁迅小说《祝福》及以此改编的影片,主人公祥林嫂因为嫁过两个男人,害怕死后被他们平分自己而锯为左右两半,将打工所得的微薄工钱捐作庙宇的门槛钱,以门槛代替自己被人践踏,洗刷自己的罪孽,获得好报。
饿鬼,又译为薜荔多、闭丽多(Preta)。鬼有大财鬼、小财鬼、多财鬼、少财鬼、冬瓜鬼(鸠盘荼)等等。夜叉是鬼中大威德者,为数众多的是永远处于饥饿状态的鬼,即使得到食物,送到嘴边,立即被猛火烧成灰烬。
畜生,指飞禽走兽、昆虫、鱼类等等动物。
阿修罗(Asura),是凶恶的神,易怒好斗,品行不端,被赶出天界,居住须弥山(佛教虚构的世界中心,又叫妙高山)和铁围山(须弥山外围,中隔咸海)一带。如猪八戒本是天界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匆忙投胎,误入母猪肚子中,转生时呈猪模样。
人,人类。
天,音译提婆(Deva),是天众生活的处所。天有欲界六天、色界十七天和无色界四天。欲界六天最低的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腰,接近人间。须弥山外围咸海中有四大洲,又叫四天下,即:东胜身洲(弗提婆洲),南赡部洲(南阎浮提,天竺、中国所在地),西牛货洲(瞿耶尼洲),北瞿(俱)卢洲(郁单越洲)。四大天王分别护持一天下,他们是东方持国天王(能护持国土),南方增长天王(能令他善根增长),西方广目天王(以净眼常观拥护此阎浮提),北方多闻天王(福德之名闻四方)。四天王天上面是忉利天(三十三天),在须弥山顶,是帝释天的处所。其上依次是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欲界六天在六道中虽然最高,但此处众生仍然要生死轮回。
5. 四圣
四圣是脱离了六道轮回的解脱者,由低级到高级分为四个等次。其一声闻,根机(悟性)较低,靠亲耳聆听(闻)佛的言教(声)才得以解脱。其二缘觉(独觉、辟支),靠独自逆观十二因缘学说而悟出真谛,得以解脱。二者都只能利己不能利他。其三菩萨,全称菩提萨埵(duò),菩提(Bodhi)是道、觉的意思,萨埵(sattva)是有情、众生的意思,故菩萨又译为觉有情、道众生,或称开士、大士,既能利己又能利他,以普渡众生为己任,相当于儒家的贤人。其四佛,全称佛陀,是达到最高境界,大彻大悟、自觉觉他的圣者。六凡按照佛教的正确途径修行,功德圆满,可得到不同程度的解脱,成为四圣,这叫超凡入圣。
6.四果位
小乘佛教认为只有释迦牟尼成佛,其余佛教徒按照修行的程度,可达到四种不同层次的成就,叫做四果位。从低到高依次为:初果预流果,依然轮回,但不再堕入三恶道中,是部分解脱。二果一来果,轮回只转生一次。三果不还果,不回欲界受生而超生天界。四果阿罗汉果,各种烦恼灭绝,万行圆成,永远脱离轮回,彻底解脱。小乘佛教以证得罗汉果为终极目标。由于罗汉只能利己,不能普渡众生,被认为是自了汉,在印度大乘佛教兴起后受到嘲笑,在中国却赢得信仰。
7.涅槃
涅槃,意译灭度、寂灭、圆寂,是佛教修行的终极目的,是一种超越时空、超越经验、不可思议、不可言传的实在,达到这个境界,永不轮回,一切痛苦彻底解除。小乘佛教提出有馀涅槃和无馀涅槃。有馀涅槃断除了贪欲和烦恼,灭除了生死的因,但前世惑业造成的果报肉身依然存在,是不完全解脱。
无馀涅槃将生死的因果全部灭除,灰身灭智(死后火化),肉体和精神都得到解脱。大乘空宗(中观派)提出实相涅槃和无住涅槃。实相涅槃认识到世间一切事物的"实相"(本来面目)是"空",世间和涅槃便毫无差别,即是解脱。无住涅槃说永不停止地进行主观认识,虽已达到解脱程度,但为了普渡众生,仍然留在世间,不进入涅槃境界。大乘有宗(瑜伽行派)提出转依涅槃,认为转变思想,影响行为,从而改变环境,人生便由染趋净,达到涅槃境界。大乘佛教还提出涅槃四德常乐我净。常指不生不灭,超越时空;乐指永远脱离六道之苦;我指从肉身空无自性变为回复佛性,身由自主;净指处在圆满寂净状态。
8、八正道
八正道是原始佛教所说达到涅槃境界的八条正确途径。正见:对佛教真理的正确见解。正思惟(正思、正志):对佛教教义的正确思维。正语:合乎佛教主张的言论,杜绝一切妄语、慢语、恶语、绮语、戏论。正业:符合佛教要求的活动、行为。正命:符合佛教要求的职业和生活方式。正精进(正方便):正确的努力。正念:正确念诵佛教真理。正定:正确的禅定。
9、立三学,破三毒
三学指戒定慧,是小乘佛教对八正道的合并归纳,将正语、正业、正命合并为戒,正念、正定合并为定,正见、正思、正精进合并为慧。戒是学佛者的入手法门,目的在于纯洁身心,防范过失。戒律二字经常连用,但有区别。戒普遍适用于在家男女佛教徒(居士)和出家僧众,律则只要求出家僧众遵守。最基本的戒是五戒,要求在家佛教徒遵守,被附会为与儒家五常相当,即:不杀生(仁)、不偷盗(义)、不邪淫(礼)、不妄语(信)、不饮酒(智)。进而是八戒。在家佛教徒过着世俗生活,不可能天天恪守五戒,于是佛教规定他们每月六天斋日遵守五戒,再加上三戒,合称八戒。所加三戒是:不涂饰香鬘(mán,不刻意打扮)和歌舞观听,不眠高广华丽床座,不食非时食(午后不吃饭)。
前二者是戒,后者是斋,故通称八关斋戒。进而是十戒,为出家佛教徒沙弥、沙弥尼制定,把不邪淫改为不淫,把不涂饰香鬘和歌舞观听分作两条,再增加不蓄金银财宝一条。最大的戒是具足戒,是为正式僧尼制定的,比丘250条,比丘尼348条。中国僧人敲木鱼,取意防范身心过失,应像鱼不闭眼睛以时刻保持警惕一样。佛教倡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智顗:《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卷上),一些戒规要求信奉佛教的僧俗人士一律遵守,因而虽是佛教伦理观,仍具有一定的社会规范意义。唐释法琳《三教治道篇》比较佛儒二教,认为:"释氏之教也,劝之以善,化之以仁,行不杀以止杀,断其杀业,以断杀故,而民畏罪。
王者为政,闭之以狱,齐之以刑,将杀以止杀,不断杀业,以不断故,而民弗禁。"定,音译禅那(Dhyāna)、三昧、三摩地(Samādhi),是打坐静默活动,以此调练心意,专注于一境,产生佛教智慧,正确观悟人生,成就各种功德。慧,音译为般若(读音bōrě,梵文Prajnā),是区别于世俗认识的智慧,能通达诸法性空的真理,根绝迷妄,因而是诸佛之母。三学的关系是:慧是根本,戒定是方便(灵活手段)。依止于戒,心乃得定,依止于定,智慧乃生。
和三学对立的是三毒(三垢、三火、三不善根),即:贪,指贪爱、贪欲;瞋,指仇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痴,不符合佛教智慧的愚痴无明状态。要以戒破贪,以定破瞋,以慧破痴。
10、六度
度,音译波罗蜜多(Pāramitā),意思是从生死迷界的此岸到达涅槃解脱的彼岸。大乘佛教在三学的基础上增加三度,构成六度:布施(檀那),持戒(尸罗),忍辱(羼提),精进(毗梨耶),禅定(禅那),智慧(般若)。
11、破二执,证二空
二执是法执、我执,二空是法空、我空。大乘佛教认为宇宙的本体是真如佛性,是不生不灭、遍在一切的实体。人们不能用世俗语言和概念去描绘它,就把它叫做如如(如像那样)、真如。人们不能认识它,就把它叫做空。空是不能用语言解说的实有、妙有。宇宙万象,无论是物质现象还是精神现象,统称为法或名色,都是真如本体通过因缘条件和合而成的,空无自性,虚幻不实,不能看作真实存在,但又不妨作为如幻如化的存在,因而是假有、似有。这叫做法空。人同样由因缘条件和合而成,我即非我,我即无我,于无我中著我相。这叫做我空。而世俗认识认为外界一切和人都是实有的,从而产生执著,这叫做法执、我执,应当以佛教原理加以破除,证得法空、我空。《金刚经》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2、三科
三科以分析人生现象为出发点,推而广之,对宇宙万象作了分类,构成宇宙要素论。
(1) 五阴(五蕴)
阴(蕴)是集合、覆盖的意思。五阴指构成人和宇宙万象的五种因素。一是色,相当于物质概念,指地水火风,于外界为外四大,于人身为内四大,有体质,能显现,遇到外力会变化毁坏。其余四种是受、想、行、识,相当于精神概念。受指感受,人以眼耳鼻舌身感知外界现象而产生感受,外界现象对人有顺(有利)、违(不利)、俱非(非利非害)三种情况,感受相应有乐、苦、舍(不苦不乐)三种情况。想指理性活动,人由于不断感受,对外界现象形成概念。行指心理活动。识指意识,是区别和统一几种精神活动的根本意识。
(2) 十二处
十二处分为内外两类,把人的六种感觉认知器官和外界现象相应搭配,对宇宙万象加以归纳:
内六处(六根)--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外六处(六境、六尘)--色 声 香 味 触 法
(3) 十八界
界是界限、种类、因素的意思。十八界是在六根、六境的基础上,相应增加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识,总合而成。识相当于灵魂,是感知所得积淀成的神秘精神实体。众生带着识而转世再生,识有善恶、染净之别,转世众生处境自有不同。六根是六识得以产生的生理基础,六根感知六境,六识即产生。
13、五位法
五位法是佛教对宇宙所作的直接分析,认为宇宙存在两大类东西,一类是无为法,即不生不灭、不待造作的实体:真如佛性,它是宇宙的本原。另一类是有为法,即宇宙万象,由因缘和合而成,没有自身质的规定性,是相对、暂时的假有。这一类又细分为四种:心法,指精神现象;心所法,指心的随属现象或作用;色法,指物质现象;不相应行法,指非精神非物质的东西。
14、三界
三界是佛教根据业报轮回理论和禅定修行实践虚构出的世界立体结构。三界中最低的空间是欲界,是具有食欲、情欲等粗俗欲望的众生居住的处所,分为六个层次,即六道。欲界上面是色界,是断绝了粗俗欲望但仍有轻妙欲望的众生居住的处所,因为有众生形体以及国土、宫殿等物质,故名色界,分为17层梵天,又叫四禅十七天。无色界的居住者既无欲望又无形体,因而也没有国土和宫殿,故名无色界。没有任何物质,则没有固定的方位,就果报来说,无色界应在色界之上。
15、佛国
佛国有净国、净土、净界、净刹等不同称谓,是大乘佛教所说诸佛居住的彼岸世界,与众生居住的秽土、欲界相反。佛国的位置或认为在三界之外,或认为与三界相即同体,或认为在众生心中。最流行的说法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净土和莲花藏世界。
佛教有三世佛和四方佛的说法。三世佛就时间而言是竖三世佛,即过去世燃灯佛(一说迦葉[shè],但迦葉又被说成是释迦牟尼的弟子)、现在世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世弥勒佛;就空间而言是横三世佛,即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娑婆世界(一译堪忍世界,即现实世界)释迦牟尼佛和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佛教有"南无阿弥陀佛"的说法,不是说阿弥陀佛西方有南方无,"南无"读音nāmó,是梵文Namas的译音,含义是致敬、归敬、归命,整句话表示一心归顺于佛。四佛有两种说法,一种指过去四佛,即拘留孙佛、拘那含佛、迦葉佛、释迦牟尼佛;另一种指四方佛,即东方香积世界阿閦(chù)佛、南方欢喜世界宝相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微妙声佛。
16、三千大千世界
佛教认为宇宙广阔无限,由无数个世界构成。每个世界都以大地为基础,其中心是须弥山。环绕须弥山,有七重香海和七座金山。第七座金山外是咸海,直至铁围山。咸海中有四大洲。日月星辰围绕须弥山运行,因而出现年月日。一千个这样的世界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构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构成一个大千世界,即一个大千世界由十万万个太阳系组成。由于一个大千世界包含小千、中千、大千三种千,故称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佛土,又称为娑婆世界,是六道众生杂处的地方。宇宙由无数量的三千大千世界组成,多得如同恒河沙粒,但每个三千大千世界在整个宇宙中则小得如同微尘,故称为十方微尘世界、恒河沙世界。这是佛教的空间观,认为宇宙空间具有多维无限性,与实际情况和世俗哲学一致。
17、有情世间和器世间
"有情"即有情识的六道众生,分为胎生、卵生、湿生(又叫因缘生,从湿气、湿地出生,如腐肉生出蝇虫)、化生(指没有可见的东西作为依托,凭借业力而出生者,如天界、地狱中的众生)四种。"世间"即不断变化的世界。有情世间是佛教对六道众生自身和他们种种领域的总称。"器世间"又叫国土世间,指无情识的外界环境,诸如山川大地、日月星辰、宫殿房屋、庄稼草木等等,是众生赖以生存的空间和条件。
18、成住坏空
世界从生成到毁灭,构成一个周期,分为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叫做劫(Kalpa)。劫是不能用通常时间概念计算的极长的时间单位。在成劫阶段,世界生成,住劫世界安住巩固,坏劫世界坏灭,空劫世界空虚。每个世界毁灭后再生成,再毁灭再生成,周而复始。无边无量的三千大千世界,每个世界各不相同,或成或住或坏或空。在无限的时间里,有无限的世界相继生成坏灭,因前有因,果后有果,因果相续,无始无终。成住坏空各是一个中劫,据佛教说法折算,相当于32亿年。成住坏空合成一个大劫,总计128亿年。现代科学以先进检测手段通过对钍和铵两种元素的比例进行测定,得出宇宙年龄120亿年的结论。这是佛教的时间观,认为宇宙时间具有一维无限性,与实际情况和世俗哲学一致,而且大劫的时间长度和实测宇宙年龄相当。
19、三界唯心,四大皆空
佛教认为宇宙的本原是真如佛性,又叫做心,宇宙万象是真如本体通过因缘条件和合而成的,作为如幻如化的假有而存在,因而三界间的一切有为法皆由心造,叫做三界唯心。佛教又认为构成色法的基本要素是地水火风四大,人体和宇宙万象都以四大为因缘,和合而成,空无自性,因而是四大皆空。由于四大经常特指人体,所以四大皆空便用来说人身无常、不实。
20、缘起论
"缘"是结果所赖以生起的关系或条件,"起"是生起。缘起论说大千世界,森罗万象,无不由因缘条件和合而成。所有现象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彼此互为因缘,离开因缘便不能产生一切。因此,因缘便是存在。缘起论的这层含义是佛教的宇宙生成论。这个说法与事物互相联系制约的辩证法原理一致。
缘起论的另一层含义是宇宙本体论,认为宇宙的本原是真如佛性、心、如来藏这一异名同体的真实存在。至于真如本体如何通过因缘条件生起宇宙万象,天竺和中国佛教提出种种说法,有业感缘起、中道缘起、自性缘起、六大缘起、真如缘起、性具实相、法界缘起、自心顿现等等。
华严宗五祖宗密《华严原人论》解释世界和众生如何生成,说:"颂曰:空界大风起,傍广数无量,厚十六洛叉,金刚不能坏,此名持风界。光音金藏云,布及三千界,雨如车轴下,风遏不听流,深十一洛叉,始作金刚界。次第金藏云,注雨满其内,先成梵王界,乃至夜摩天。风鼓清水成,须弥七金等,滓浊为山地,四洲及泥犁,咸海外轮围,方名器界立。时经一增减,乃至二禅福尽,下生人间,初食地饼林藤,后粳米不销,大小便利,男女形别,分田立主,求臣佐,种种差别。经十九增减,兼前总二十增减,名为成劫。"这段文字说成、住、坏、空合起来为一个大劫,各自为一个中劫,每个中劫经二十次一增一减,即由二十个小劫构成。
在成劫阶段,世界毁坏后再次生成。最初一小劫生成器世间。最下层的空轮(空界)刮起一股风,叫妙风轮(风界)。妙风轮厚十六个洛叉(一洛叉为十万个由旬,一由旬是帝王一天行程的长度,约四十里),坚实无比,即使坚利的金刚也不能穿透风轮。这时,遍满三千界的金藏云开始降下如同车轴似的大雨。大雨落在风轮上,不能流动,形成深十一个洛叉的水轮。风轮冲击水轮,水轮上凝聚成一层金膜,叫做金轮。雨不断地下,大风也不断地向上刮。清水被风刮得最高,逐渐形成色界梵王诸天和欲界夜摩天。
介于清浊之间的水被风刮起,但没有清水高,形成须弥山和周围的七座金山。浊水沉淀下来,形成须弥山四方咸海之中的四大部洲以及地狱。器世间生成,经历一增一减的小劫,居住在二禅天享尽了清福的天人,就下到四大洲大地上,吃掉地饼(地皮)、林藤、粳米,便形成不同的性别躯体,于是各种不同的人就出现了。并且,根据众生前世形成的业力,遵循因果报应的规律,六道众生相继出现,生成有情世间。
21、三法印
佛教提出三个命题,认为同其它学说相区别,如同文件加盖印章作为标志一样。(1)诸行无常。宇宙万象皆由因缘条件和合而成,不存在恒常固定的状态,而是不断迁流转变,从大的方面看是一期无常,从小的方面看是念念(刹那,极小的时间单位)无常。一期无常说在或大或小的周期内,事物不断变化,人生有生老病死,事物有兴盛衰亡,世界有成住坏空。念念无常说每时每刻事物不断变化,石头撞击的火花,转瞬即逝的闪电,都不足以比喻变化时间的短暂。这个命题符合辩证法原理。(2)诸法无我。宇宙万象皆由因缘和合而成,空无自性,不具备起主宰作用的自我实体。(3)涅槃寂静。达到涅槃寂静的境界,便脱离烦恼,断绝苦累,由无常变为永恒,由痛苦变为寂静,认识宇宙万象的实相,把握真理。
佛教的这些说法包括人生观、宇宙观、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诸多范畴。佛教抛开社会关系、阶级关系,对人生现象作孤立的生理分析,虚构前世因缘,指出痛苦来自个人的欲望、无知,把转变观念、净化思想当作解除痛苦的手段,这是一种扭曲的思想改造术,当然不可能达到改造社会、造福人类的目的。佛教对宇宙诸多问题作了描绘,充满宗教神学的虚构。但研究范畴极广,涉及本体、现象、宇宙元素、宇宙万象分类、时间、空间、运动变化、因果关系、有限无限、依赖、联系、存在、对立统一、天人关系等等宏观和微观的问题。一些说法剔除其宗教色彩,同现代科学、哲学有相通的地方。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幼稚的条件下,佛教能提出如此众多的说法,实在难能可贵。佛教的这些说法不但可作为人类思想史的资料供人们考察过去的情况,而且能给人们探索未知世界和瞻望未来带来参考和启发。
  佛经 最新文章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8-17 20:26:37  更:2021-08-17 20:27:54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