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可测: 生物“气象员”
生物学家根据观察,发现水母是一个高度准确的“活气压计”。在暴风雨到来很早之前,它就急急忙忙地把身体隐藏到安全地带。
科学家仔细地研究了水母的身体,发现它有一个可以感觉超声波的“耳朵”。在暴风雨发生前10~15小时内,它的“耳朵”就能清晰地“听”到由水中传来的超声波。在水母的“耳朵”前端有根细细的棒状物,上面带一个圆球,充满液体,有一个小小的石子浮起,并同神经末梢接触。超声波首先被充有液体的圆球接收,然后由水泡中的小石子传给神经,于是水母就接收到大风警报的信息了。科学家根据水母“耳朵”的工作原理,制成了自动预报大风警报的“电子耳”装置。
在自然界中,青蛙素有“活晴雨表”之称,因为青蛙能够感知大气的微小变化。非洲的土著居民,只要发现树蛙由水中爬到树上,便动手做防雨的准备,因为这预示着雨季要来到了。而当青蛙在水面“吧哒吧哒”地拍水时,也就是预报天要晴了。
许多鸟类也都是出色的“气象预报员”。它们对气压的变化,阳光的强弱,以及雷雨前大气中的积电现象非常敏感。这些气象的变化,往往会直接影响到鸟的歌唱、飞翔以及候鸟到达和出发的时间。
预报风向是老乌鸦的拿手好戏。人们只要看一下它朝什么方向站着,就可知道吹的是什么风。它的头朝南,便是南风;头朝北便是北风。因为它为了保护羽毛,总是让风顺着羽毛吹。
预报阴雨也是乌鸦的强项,因为它对天气变化很敏感。一般在大雨来临前1~2天它就会一反常态,不时发出高亢的鸣啼。一旦叫声沙哑,便是大雨即将来临的信号。故有民谚曰:“乌鸦沙沙叫,阴雨就会到。”
大雁是预报寒潮的专家。当北方有冷空气南下时,大雁往往结队南飞,以躲过寒潮带来的风雨低温天气。“大雁南飞寒流急”,这可一点不假。秋夜,它还用更加独特的方式发布气象信息,即:“一只雁叫天气晴,二只雁叫雨淋淋,三只四只群雁叫,当心大水过屋顶。”人们验证过,很灵验。因啼叫的大雁越多,即空气中湿度越大,预示大雨将至。
老鹰一般很少发出叫声,只有当地面有食物可猎取或冬天气温很低感到寒冷时才会鸣叫。冬天高空气温很低,就可能下雪。所以“老鹰高空叫,大雪就来到”之说广泛流传于民间。
麻雀堪称“晴雨鸟”。若晨曦初露,它们成群吱喳欢快鸣唱,那是告诉人们,今天天气晴好;若麻雀活动迟缓,叫声“吱——吱”长鸣,则预示晴转阴或阴转雨;若在连日阴雨的早晨,群雀叫声清脆,则预示天气很快转晴;夏秋季节,天气闷热,空气潮湿,它却飞到浅水处洗澡散热,这又预示一两天内有雨,故谚语有“雀噪天晴,洗澡有雨”。此外,若麻雀傍晚提前入窝归巢,并不时在窝边发出长而缓慢的鸣叫,似在“忧声长叹”,这也预示着当晚或次日天阴有雨。
“燕子飞得低,准备穿蓑衣”。天将下雨时,空气里水汽增多,一些小虫子飞不高,多靠近地面飞行,燕子只好低飞捕捉。故燕子低飞时,就向人们预告:天要下雨了。
画眉对天气也能“未卜先知”。每当它们嬉戏枝头,亲昵对话,表明未来一段时间晴好无雨;而它们隐居枝头,诡秘无声,或销声匿迹,表明阴雨即至。
“子夜杜鹃啼,来日晒干泥”。这句民谚告诉我们,如果杜鹃深夜鸣叫,它预示着明天将是晴好天气,或表示天气将由冷转暖。
喜鹊生性喜明丽、暖和,有“太阳鸟”的雅称。它对天气变化最为敏感。
“仰鸣则晴,俯鸣则阴”,这是古文《禽经》中的记载。清晨,如果登鹊喜门,欢唱枝头,表明当日天气晴好;若在枝间来回蹦跳不安,低声噪叫,则告诉人们风雨欲来。
古巴一位退休的船长,家里养了一只能唱许多曲子的鹦鹉,它居然能将天气的变化用固定曲调唱出来。例如,它唱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时,就意味着快下雨了;在暴风雨来到之前,鹦鹉唱的是萨姆巴舞曲;如果从鸟笼里传出来的是进行曲,就是向人们预报,飓风要来了。真令人叫绝!
蜘蛛的气象预报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胜负。1794年的秋天,法国军队侵入荷兰。当时荷兰没有阻挡得了法军的兵马和大炮,只好打开运河闸门,放水淹没道路,阻住了法军的进攻。面对茫茫的大水,法军只得准备撤退。就在这时,法军司令官发现了蜘蛛异乎寻常地加倍拉丝结网。他立即命令停止撤退,原地待命。因为只有在晴朗严寒的天气里,蜘蛛才会有此举动。果然,不久气温骤然下降,荷兰人水淹道路的苦心,也随之“冻结”了,到底没有阻住法军的进攻。
还有些昆虫能做出长期的天气预报。譬如,在秋天时,蚂蚁把窝筑得越高,该年冬天就越冷。
一个晴朗的日子,大科学家牛顿外出散步,路上碰到了牧羊人。这位好心的牧羊人说要下雨了,劝牛顿不要走远。牛顿望着晴朗的天,不相信会下雨,还是继续往前走。可是不出30分钟,果然下起大雨。牛顿对牧羊人的准确预报十分吃惊,便去请教。牧羊人指着他的羊群说:“只要观察羊毛所起的变化,就可以预见是否要下雨。此外,山羊躲在屋檐下的时候,就要下雨;而在草地上蹦蹦跳跳戏耍时,必会晴天。”
在西伯利亚的针叶林中,生活着一种小小的啮齿动物——金花鼠。这种金花鼠对气候变化反应十分灵敏。有时天空虽然晴朗,金花鼠却会突然发出刺耳的尖叫,并且窜来窜去。每当这种时候,不久乌云就会笼罩天空,倾刻雨至。如果金花鼠在早晨就高声叫唤,那么傍晚时分天气就会变坏。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物为了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形成了种种器官。
这些器官仿佛是能够接受各种外界刺激的精巧装置,引起了生物学家和气象学家的极大兴趣。譬如,人们长期以来通过对家畜行动的日常观察总结出的许多谚语,对气象的科学研究就很有参考价值。除了动物以外,尚有许多植物对气温、气压、大气以及土壤湿度、阳光照射量等等变化反应也很灵敏。
人们甚至可以同时用几种植物进行长期天气预报。例如,金盏草、钱葵草、牵牛花等,不论天气如何晴朗,只要它们开放的花儿又闭拢起来,那就预示不久要下雨了。
在自然界中,大约有400种植物可当作晴雨表使用,加上鸟类、鱼类、昆虫,在地球上总共有几千种“生物气象员”可供人类利用。
神奇的“气象医生”
天气王国有许多医术高超的“大夫”,雨、露、雪、阳光及低温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