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点世界名人: 俄罗斯乐圣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
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出生在乌拉尔的伏特金斯克城。父亲是一个冶金矿厂的总督察,从小就鼓励孩子学习音乐。母亲爱好音乐,很会唱歌,也会弹琴,因此,他们家庭充满了音乐气氛。他自幼便已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但是,家里的人却从来没有想到他将来会成为一个职业的音乐家。
柴可夫斯基8岁时,他们搬家到了彼得堡。他先被送进了一所寄宿学校,10岁时被送进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在学习之余,柴可夫斯基开始摸索作曲。他还经常在课外学习钢琴,有机会就看歌剧。从法律学校毕业后,他在司法部谋得了一个职位。在这段时间里,他并没有放松对音乐的学习和练习钢琴,参加了许多业余性的钢琴演奏会和创作活动。1862年,柴可夫斯基进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从此,他踏上接受真正的专业音乐教育的决定性道路。毕业后,应尼古拉·鲁宾斯坦的邀请,柴可夫斯基就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历时11年之久。但他时常为这妨碍他创作活动的枯燥的讲课工作而苦恼,即使如此,他还是创作出各种各样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最初的三部交响曲、交响诗《弗兰契斯卡·达·利米尼》、幻想序曲《罗米欧与朱丽叶》、舞剧《天鹅湖》以及《第一钢琴协奏曲》等。这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第一个时期。
1877年,柴可夫斯基结婚了。由于夫妻关系不和,不久就离婚了。婚变的打击,加上创作的过度紧张,使柴可夫斯基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为此他辞去音乐学院的职务,并就此永远结束了繁重的教学工作。此后,在1885年以前,他主要住在乡下或到国外,多半在瑞士或意大利。这个期间,通过鲁宾斯坦的介绍,他得到一位非常热爱音乐和十分慷慨的富孀——梅克夫人的赏识和资助(1877-1890年),使专心从事音乐创作。同时,1877年开始,是柴可夫斯基的创作的极盛时期。他开始创作两部天才的作品——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和他的成名作《第四交响曲》。
这时候,俄国的现实生活进入反动的时期,革命的力量转入地下活动,俄罗斯社会思想和俄罗斯艺术的一切进步的和民主的表现,都受到了残酷的压制。他在这个时期中的一些重要作品,反映了亚历山大三世统治下的黑暗的反动时期的社会情绪——俄国人民,特别是俄国知识分子感到惶惑不安和不知所措的情绪,以及思索着祖国的命运和生活的意义的心境。但他并不是消极无为的,柴科夫斯基在扎记中曾说:“从完全听从命运,转而对命运发生怀疑,最后决心通过斗争克服悲惨的命运”,从而表现了他对生活是持肯定的态度。
柴可夫斯基的晚年是他创作的顶峰时期。1888-1889年他访问了德国、捷克、法国和英国,与勃拉姆斯、格里格、德沃夏克、古诺、马斯涅等结下了友谊。1891年他到美国作演出旅行,获得很大成功。1893年6月,英国剑桥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在这期间,他除了创作《叶甫根尼·奥涅金》、《第四交响曲》外,还创作了《第五交响曲》、《曼弗里德交响曲》,歌剧《黑桃皇后》、《约兰塔》,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还有《暴风雨》、《意大利随想曲》、《一八一二年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以及各种器乐重奏、钢琴独奏、声乐浪漫曲等,几乎涉猎所有体裁。特别是他在1893年夏天写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他的绝笔之作,同年10月16日由作者在彼得堡亲自指挥这部作品的第一次演出。不料,10月21日他意外地感染了霍乱病,于10月25日不幸与世长辞。
柴可夫斯基是总结全欧洲音乐发展的整个时代的一位伟大的俄罗斯人。他建立了自己宏大的交响音乐体系,它不同于贝多芬的体系,而是以俄罗斯风格概括了贝多芬之后的交响音乐的许多发展,这使他成为交响音乐方面登峰造极的人物之一。他的音乐是俄罗斯文化在艺术领域内的最高成就之一。柴可夫斯基一生共写了七部交响曲,其中《g小调第一交响曲》是他的交响乐体裁的处女作,是一部真正的俄罗斯交响曲,其特征是着重于心理描写、充满爱国主义的抒情情调。这部交响曲也是人们理解他的交响乐作品的入门阶梯和“门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