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 -> 73.戊戌变法 -> 正文阅读 |
[其它杂谈]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 73.戊戌变法 [第73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72] 本页[73] 下一页[74] 尾页[8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 73.戊戌变法
1898年1月24日,在清廷的总理衙门的议事厅内,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议事厅的正中央,端坐着清朝的五个大官,他们依次是北洋大臣李鸿章,直隶总督、北洋新建陆军将领荣禄,光绪皇帝的教师、户部尚书翁同和刑部尚书廖寿恒及户部侍郎张荫桓。在这五个大官对面,坐着一个眉清目秀的书生,他就是维新运动着名人物康有为,这场辩论就是在五大臣与康有为之间展开的。 李鸿章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康有为,看他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书生,于是就傲慢地说:“作为一个读书人就应该知道,祖宗留下来的治国之法是完美无缺的,我们只能遵守执行,你怎能改变它!”。 康有为立即反驳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祖宗之法也是一样。只有改变其中陈旧、腐朽的东西,我们的国家才能富强,才能不被外国人欺辱!”。 “难道你就不怕留下不忠不孝的罪名吗?”李鸿章用力一拍桌子,对康有为大声说。 “我搞变法维新,为的是富国强民,怎能说是不忠不孝呢?”。 康有为对李鸿章只是轻轻一笑,然后接着说道,“大人说祖宗之法不可变,那么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广阔疆土,如今怎么被洋人一块块地割去了呢?”。 李鸿章听到这里,脸“腾”一下子红到了耳根,因为《马关条约》等许多丧失领土的条约,都是经他的手签订的,康有为的这句话正中要害。 荣禄在旁边看到李鸿章狼狈的样子,就想给他找个台阶,挽回面子。于是他也气呼呼地说:“祖宗之法千真万确,我们只能遵守!”。 康有为听完又是轻轻地一笑,说道:“祖宗只教给我们的军队使用大刀长矛,而大人您建立北洋新军,使用的是洋枪洋炮,岂不也违背了祖宗之法?”一句话说得荣禄张口结舌,目瞪口呆,只得灰溜溜地坐在那里,不敢再说一句话。 这时廖寿恒看到李鸿章、荣禄二人理屈词穷,就想转移一下话题,于是他捋着他那几绺小胡子,闭上眼睛摇头晃脑地讲道: “常言道,皇帝乃是天子,臣民必须孝忠于他才可兴国安邦。而你却要搞什么‘立宪’,设什么‘议会’,岂不是不把皇上放在眼里?”。 张荫桓此时也在旁边附和道:“对,开设议会后,你们把我大清皇帝放在哪呢!”。 康有为听完神色庄严地说:“如今在皇上周围,有许多贪官污吏,瞒上欺下,使朝纲混乱。而‘立宪’,设‘议会’,皇上能直接了解人民的疾苦,国家的安危,从而采取相应的治国兴邦之策。国家富强了,百姓生活安定了,皇上自然会受到百姓的爱戴而流芳百世。”。 康有为一席义正辞严的话,直说得廖寿恒、张荫桓二人也无言以对,坐在那里不吭气了。 在这五大臣中,只有翁同和一直没有说话。他仔细地听着康有为的每一句话,不住地点着头,心里想:“皇上要是能够任用这样一个才能出众的人主持维新变法,我大清可就有希望了。”。 原来,在这次召集康有为之前,翁同和早就将他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康有为是广东南海县人,从小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20岁那年,他到香港一带考察,接触到了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事物。他感到只有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改革腐败的封建制度,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于是他走上宣传维新变法的道路。从1888年开始到1898年,康有为曾八次上书光绪帝,陈述变法的重要性。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1895年4月的“公车上书”。 那时,康有为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忽然传来签定《马关条约》的消息,康有为愤慨异常,就召集当时在北京应试的1300人,到都察院清代全国最高监察机关,同时负责向皇帝提建议门口示威,反对签定《马关条约》。并由康有为起草“万言书”,要求光绪帝变法自强,抵抗外国的侵略,这就是着名的“公车上书”因为汉朝时政府用公家车马接送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由于康有为等人是举人,这次上书称“公车上书”。由于一些官员的阻挠,这次上书没能成功,然而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却从此揭开序幕。 “公车上书”不久,康有为和他的学生梁启超一起,组织强学会,创办《中外纪闻》,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清政府中的许多大官像翁同和、文廷式等人也加入了强学会。在北京的带动下,全国各地宣传变法维新的学会、学堂和出版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地增多起来。在湖南长沙,由谭嗣同主持的时务学堂就是其中最着名的一个。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年轻时曾多次游历大江南北,既看到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又目睹了国家与人民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深重苦难。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激发了谭嗣同要求变法维新、挽救祖国危亡的思想。1897年1月,谭嗣同写成他的重要着作《红学》,号召人民冲破封建统治的罗网,进行变法自强。在《红学》中,谭嗣同还表达了他对太平天国的同情,对曾国藩等清朝官员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憎恨。同年10月,在谭嗣同的主持下,长沙时务学堂创办起来。梁启超等人都在这里讲过学,为维新变法培养了人才。 翁同和在总理衙门听完康有为与李鸿章等人的“舌战”后,立即来到皇宫,将召见康有为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向光绪皇帝复述一遍,最后他又补充说:“日本、俄国在很早以前比中国落后得多。他们都通过变法维新,发展起来。我们为什么不走他们的路呢?”。 “哎——”只听光绪皇帝长叹一声,说道:“变法之心,其实我早就有的了,可母后她……哎,我身不由己啊!”。 原来,自从光绪4岁登基以来,一直由西太后慈禧垂帘听政,把持国家大权。光绪就像朝廷里的一件摆设,一点权力也没有。光绪从小就常受到慈禧的责骂,所以非常害怕她。 一次,光绪被慈禧叫到颐和园去过元宵节,几个宫女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元宵。慈禧先尝过后,连音“好吃,好吃”。然后她才命人给光绪端上来一碗。光绪谢过慈禧后,就用勺子捞起一个送到嘴里。谁知元宵馅是光绪最讨厌的枣泥馅,光绪一看到它就恶心,别说吃了。可他又不敢当着慈禧的面说元宵不好,所以就趁人不注意,把热元宵吐到袖筒里,然后又忍着疼痛陪慈禧玩了很长时间。深夜回宫后,光绪捋起袖子一看,细嫩的胳膊给烫起了好几个大水泡。 光绪到了18岁,慈禧为了掩人耳目,就声称到颐和园“养老”,不问政事了。而实际上,光绪要决定什么大事都得先得到她的批准。所以现在光绪虽然也有变法之心,可由于担心慈禧会出面阻挠而面露难色。 翁同和似乎看出了光绪的心思,就进一步说道:“如今列强强占我领土,欺辱我国民,国将不国,难道您想做亡国之君吗?”。 这句话振动了光绪帝。为了大清帝国的危亡,不能再顾及那么多了,光绪帝下决心要进行维新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直接召见康有为,封他为总理衙门章京清代办理文书的官员,主持变法具体事务。其他维新派人物如梁启超、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人也都受封,参与变法。 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光绪向全国发布了许多法令。其中有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我国的工商业;改革大清法律陈旧腐败的条款,允许官民向皇帝上书、提建议;废除八股考试制度,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在全国普遍设小学堂等。 因为这一年是中国农历戊戌年,历史上把这次变法运动称为“戊戌变法”。又因为变法从6月11日开始至9月23日失败,一共进行了103天,所以又将它叫做“百日维新”。 通过变法维新,使没落的清王朝暂时出现了一丝生机。但由于在变法过程中,罢免了许多像礼部尚书塔怀布一类的贪官污吏,打击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腐败反动势力,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72] 本页[73] 下一页[74] 尾页[8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危机 |
星际桥梁 |
会说话得天下 |
中国名山 |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
动物乐园 |
百家讲坛 |
生活常识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