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乐园: 助人犁地的蚯蚓
蚯蚓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的动物,它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如果躯体某一部位受伤或被切断,它能在断掉的地方生出好似胚胎的组织,很快将失去的部分补偿恢复起来。有的品种蚯蚓竟然有5对心脏!
然而,更令人对蚯蚓发生兴趣的是它的犁地本领。
蚯蚓经常在地下钻洞,使土壤疏松多孔,外界的游离气体就容易深入土中,促使微生物滋生,植物的根就容易发育,地面上的水分或肥料也就容易渗透下去,从而使庄稼得到养料和水分,促进生长。达尔文计算过,100万条蚯蚓一小时翻耕的土地比一匹马一小时翻耕的面积还大。美国最早进行人工养殖蚯蚓的奥利维博士估计,如果每公顷园地中有100万条蚯蚓,就能顶3个老练的园丁每天轮流干8小时。80年代以来,有些国家开始用蚯蚓来代替机械耕作。
蚯蚓具有惊人的消化能力。除了玻璃、塑料、金属和橡胶以外,它什么都吃,一切有机物都能被它消化吸收和化成粪便排出。蚯蚓粪含有丰富的硝酸盐、磷酸盐和钾盐等,是一种很好的天然肥料。有些国家利用蚯蚓的这一特点来处理垃圾。美国加利福尼亚一家公司养殖5亿条蚯蚓,一天就能吃掉200吨垃圾,从而为花木、果菜提供了100多吨优质肥料。目前世界各国都开始对蚯蚓养殖业发生了很大的兴趣,日本、美国、加拿大、印度、缅甸等国,养殖蚯蚓的规模都逐年扩大,仅美国就有9万个蚯蚓饲养常有的国家已发展到工厂化养殖和商品化生产。
助人捕鱼的鸬鹚
鸬鹚鸟羽毛乌黑,性食鱼类,故又称鱼鹰、水老鸦,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种水鸟。
饲养鸬鹚并用它来捕鱼,在我国已有数百年历史。
捕鱼之前,渔民先把鸬鹚放在竹排上,每个竹排大约十余只,每只鸬鹚的颈向都绑有松紧适中的麻环,以防其自食捕得的鱼。当几个竹排到达溪中心时,主人发出轰赶声后,只见鸬鹚纷纷潜入水中,四处搜寻着鱼。一忽儿潜入水中,一忽儿又露出水面,平静的江面刹那间被数十只鸬鹚闹得沸沸扬扬。鸬鹚捕到鱼后先贮藏于喉囊中游向竹排,主人用网将它们捞起,用手先按住喉囊,把囊内的鱼逐条转个方向,再顺鳍捏出来,这样可防止鱼鳍损伤喉囊。
在陆上的鸬鹚显得笨拙,但它却是潜水能手,潜水时最深能达10余米,每次潜水时间可达几分钟,一斤多重的鱼也能随口吞下。鸬鹚喜欢集群生活,捕鱼时能做到相互合作,当遇到大鱼时,一伙鸬鹚合力围攻,有的啄瞎大鱼的眼,有的咬头,有的咬鳍,有的咬尾,然后合力把大鱼拖到竹排边。一阵紧张之后,有的鸬鹚也会在竹排上偷闲,全身湿漉漉的,用坚硬羽干的尾羽支于竹排上,不间断地鼓动着翅膀。
鸬鹚与其他水鸟一样,正面临着严重危机。沿海滩涂、内陆湖泊湿地以及森林正在被盲目开发、围垦,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鸬鹚等水鸟的栖息环境日益缩孝恶化和消失,已严重危及它们的生存。这些可爱的且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的水鸟,应当受到人类的关注和保护。
灭鼠能手黄鼠狼
民间有种说法叫“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似乎黄鼠狼是专吃鸡的。其实,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黄鼠狼是在没有别的食物的情况才以鸡肉充饥。
黄鼠狼不是鸡的天敌,却是蛇的冤家对头。科学家把蛇与黄鼠狼放在一起,两者相遇,互相对峙。黄鼠狼显得灵活,不时跳动来变换自己的位置,防御蛇的袭击。在蛇头伸出的一刹那时,黄鼠狼如脱弦之箭窜上去咬住蛇头,迅即又放掉,不让蛇缠身。然后,黄鼠狼再伺机进攻,直到把蛇咬死吃掉为止。
然而,最有意义的并不是黄鼠狼会斗蛇,而是它是个灭鼠“能手”。黄鼠狼食鼠的本领特大,咬住鼠头后几口就吃掉,并且能够挖开鼠洞,消灭整窝老鼠。据估计,一只黄鼠狼一年能够消灭300~400只老鼠。以一只老鼠每年糟蹋1公斤粮食计算,就等于从鼠口里夺回300~400公斤粮食。科学家到很多岛屿、林区、草原调查后发现:凡黄鼠狼多的地方,老鼠就少;黄鼠狼或其他小型食肉动物少的地方,老鼠往往多些。没有黄鼠狼的地方,老鼠会多得成灾。这说明黄鼠狼捉老鼠立了大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