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礼仪知识 -> 哈佛经理的交往礼仪(2) -> 正文阅读 |
[其它杂谈]礼仪知识 哈佛经理的交往礼仪(2) [第59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58] 本页[59] 下一页[60] 尾页[86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礼仪知识: 哈佛经理的交往礼仪(2)
说话的禁忌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随随便便说人家的短处,或揭发别人的隐私,不仅有碍别人的声望,且足以表示你为人的卑鄙。首先你要明白,你所知道关于别人的事情不一定可靠,也许另外还有许多隐私非你所详悉的。你若冒然拿你所听到的片面之言宣扬出去,就会颠倒是非,混乱黑白。说了就收不回来,事后你完全明白了真相时,你还能更正吗? 你对一个朋友说:“M先生借了N先生的钱不肯还,真是岂有此理。”其实这话是从N先生方面听来的,他当然把自己说得头头是道,因为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你明白了人类的弱点,你就不会诋毁M先生,因为你若有机会见到于某,他也许会告诉你,他虽借了N先生一笔钱,但有一张房契押在M先生手里,因房租跌价,到期款未还清,只好延长押期,而N先生则急于拿回现款,M先生一则无法立刻清付,再则借据声明若房租因环境关系而减租时,得延长押期,至N先生将该款全数收回为止,所以不能说他赖债,由此看来,双方皆有理。 人际关系大半是如此复杂,若不知内幕,就不宜胡说乱道。社会上有一种人,专好推波助澜,把别人的是非编得有声有色,夸大其词地逢人就说,世间不知多少悲剧由此而生。你虽不是这种人,但偶然谈论别人的短处,也许无意中就为别人种下恶果,而恶果滋长到如何程度,有时非你所能预料的。总之这种作法对你无益,对人有损。要是有人向你说某某人的短处的时候,你唯一的办法是听了就算,不可做传声筒,并且不要深信这片面之词,更不必记在心上。谈论别人,不可就片面的观察便在背后批评别人,除非这是好的批评。说一个坏人的好处,旁人听了最多以为你是无知。把一个好人说坏了,那就不仅是道德的问题了。 日常许多事情没有几件是值得我们拿友谊去争辩取胜的。而你却偏偏如此做,好像你的精神和时间都不值一钱,更不要说到感情的损害了。除了彼此都能虚心地,不存半点成见,在某一个问题上专程讨论之外,一切的争辩都应该避免,即使这是一个学术性的争辩,也不必以为这种争辩就是发扬文化的精神。 哲学论争了二千余年,至今胜负未分;心理学的争辩也至少有几百年,现在仍然不分高下,你可以著书发表你的主张,但是不可在谈话中句句争辩。才智是可敬佩的,但不是好胜。而且,你应该听过大智若愚的话吧!修养高深的人,决不肯与人计较的。 你爱和人争辩,是否你以为可以用理论压倒对方,就会给你很大的利益呢?你定会明白,你必不会压倒对方。即使对方表面屈服了,心里也会不平,你一点好处也得不到的,但害处却多了。好争论辩首先会使你损害了别人的自尊,对你产生反感,第二会使你很容易犯下专挑剔别人错误的恶习,第三它使你积久变成骄傲,第四,你将因此失掉一切朋友。 请人体育上所谓“动员精神”做起吧,输了,不必引为可耻。然后,竭力去学习尊重别人的意见。好胜是大多数人的弱点,没有人肯自认失败的,所以一切的争辩是无益的。谈话的艺术就是警告你怎样游出了这愚蠢的漩涡,更清醒地去应付一切。如果能够常常尊重别人的意见,你的意见也必被人尊重,如此,你所主张的,就会很容易得人拥护,不必把精神花在无益的争辩上。你可以实现你的主张,你可左右别人的计划,但不是用争辩的方法来获取。如果你想借某一问题来增加你的学识,就应该虚心请教,绝不可借助争辩。记着吧:争辩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战争。 用质问式的语气来谈话,是最易伤感情的。我看见许多夫妻不睦,兄弟失和,同事交恶,都是由于一方面喜欢以质问式的态度来与对方谈话所致。有这种习惯的人,多半心胸狭窄、好吹毛求疵、或脾气乖癖、或自大好胜、或患心理上的虐待狂,以使人受苦为乐,所以就在谈话上,也把他的品格表现出来。 除非遇到辩论的场面,否则质问是大可不必的。如果你觉得意见不对,你不妨立刻把你的意见说出,何必一定先来个质问,使对方难堪呢?有些人爱用质问的语气来纠正别人错误,先质问,后解释,犹如先向对方的精神打了一拳,然后再向他解释一样,这不必要的一拳,足以破坏双方的情感。被质问的人往往会弄得不知所措,自尊心受了很大的打击,如果他也是个脾气不好的人,必然恼羞成怒,而激起了剧烈的争辩。 尊敬别人,是谈话艺术的必须条件。把对方为难一下子,借逞一时之快,于人于己皆无好处。你不想别人损害你的尊严,你也不可损害别人的自尊心,甚至于你的儿子或者下属,如果有不之处,你可以向他们询问,可以向他们解释,但方法态度要来得真诚大方。质问是不适宜的,如果你想获得对方心悦诚服,越是在紧张竞争的场合中,越不可用质问的方法。当对方为你的质问所窘迫时,他虽然形势已趋失败,但他必怀恨在心,不会让你舒舒服服地得到胜利。虽然在朋友中,偶然以质问来取笑是可以的,不过不可用得太多,更不可使之成为习惯。倘若你专用质问的态度向人进攻,而反被对方以更大的理由把你压倒时,你将会丢脸。以温厚待人就是为自己留有余地,向前冲得太猛,站不牢而摔倒时,伤得当然更为厉害。不侵害别人,就是保卫自己,你轻易地进攻别人,如果估计失当,必然惨败! 人们做错事,或做了件吃亏的事,只要是他自动告诉你,他可能还会坦白地承认错误,倘若是由你指出,那么他必有种种的理由为他的错误辩护。你可以在你的朋友或家人当中试试看,无论是极小的疏忽或错误,没有几个人能在一经指正之后就坦率地,不为自己解释一番而承认的。便是父对子,兄对弟,或雇主对部属,甚而对知己朋友,也有互相纠正的义务。所以绝对不批评别人是不可能的,我们要研究的就是怎样批评。 纠正别人,要具有极大的同情心,这样你不仅不会犯吹毛求疵的毛病,而且对别人犯错的原因也必定加以谅解。你要时常有意和他站在一边,而不是和他对敌。说话要温和,不可用刺激的,或使人听了不舒服的字眼。“你真糊涂,这件事完全弄错了!”这种说法是无人可以忍受的,无论父亲对儿子,雇主对下属,后者虽慑于前者的威势,但心里仍旧不会服气的。说话时先要表示同情对方错误的原因,使对方减少害怕,然后再用温和的方法指出错误来。指正时话说得越少越好,能用一两句使对方明白了,就可转到别的地方,不可噜嗦不绝,使对方陷于窘境,导致反感。 对方所有不妥当部分,固须加以指正,但妥当部分须加以赞扬,受者因你的公平就易于心悦诚服。想要改变对方的主张时,最好能设法使自己的意思暗暗移植给他,使他觉得是他自己修正,而不是由于你的批评。对于那些无可挽救的过失,站在朋友的立场,你应当给予恳切正确的指正,而不是严厉的责问,使他知过而改。纠正对方时,最好用请教式的语气,用命令的口吻则效果不好。“你不应该用红色!”就不如说:“你觉得不用红色是否会好看一点呢?”用声东击西的方法,以保存或激励对方的自尊心。 你自己有兴趣,是否别人也会发生兴趣呢?有些人喜欢絮絮不休地说他自己从前在学校的情形;说者津津有味,却不会想到对方可能会感到难过,因为他既非你的同学,脑中毫无你的学校生活印象,最可怕的,无过于把打麻将的情形告诉别人了,凡喜欢打麻将的人,大概都有这一副记忆力,至少是记忆麻将牌的本领。他可以把自己手上的牌,上下两家的出牌次序,以及自己的如何获得胜利记得烂熟,一丝不苟地对你背出来,这是使人惊佩的,却同时也使人讨厌的。 人们最高兴的就是谈自己的事情,而对于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不关心。自己对感兴趣的事,不仅难引起别人的共鸣,而且还觉得好笑。年轻的母亲会热情地对人说:我们的宝宝会叫“妈妈”了!她说时是很高兴的。但旁人听了会和她一样高兴吗?谁的孩子不会叫妈妈呢?不会叫的才怪哪!所以你看来是充满了喜悦的,别人不一定有同感。 竭力忘记你自己,不要老是噜噜嗦嗦的谈你的个人生活、你的孩子和你的事业。每人最喜欢的是自己熟知的事情,那么在交际上你就可以明白了别人的弱点,而尽量去逗别人说他自己的事情了,这是使对方高兴的最好方法。你以充满了同情和热诚的心去听他的叙述,一定可给对方留下最佳的印象。 在谈论自己的事情时,和人发生争辩是不明智的表现。还有一样最不好的,就是在别人面前夸自己,在一切的愚笨行为中,再没有比这个更愚笨,更可怕的了。“那一次的纠纷,如果不是我给他们解决了,不知要弄到怎样。你们要知道,他们对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不过当着我面前,就不敢妄动了”。即使这次的纠纷,确因为你的排解而得到解决,如果把上面的话改成“当时我恰巧在场,就替他们排解了。”这种说法不是更使人敬佩吗?当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被人发觉之后,人们自然会崇敬你的,但倘若你自己夸张叙述出来,所得结果必恰恰相反,人们听到你的自夸,轻视就会把崇拜掩盖了。一句自夸的话是一粒恶的种子,它由你的口中而种在别人的心里,滋长出憎厌的芽。 爱自夸的人是找不到真正的朋友的,因为他自视甚高,轻视一切,不大理会别人的意见,只会自己吹牛,他只想找奉承和听从他的群众,不是朋友,于是朋友们都避之唯恐不及了。他常自以为是最有本领的人,如果他做生意,他觉得没人比得上他,如果他是艺术家,就自以为是一代的大师。要是他在政治舞台上活动,就会觉得只有他才能救世界、救人类。面子是别人给的,脸是自己丢的。你自己若具真实本领,那么赞美的话应该出自别人的口,自吹自擂,其实是自己丢脸而已。凡有修养的人必不随便说及自己,更不会自夸。你应该明白,个人的事业行为在旁人看来是清清楚楚的。 请你不必自己吹擂,与其自夸,不如表示谦逊,也许你自以为伟大,但别人不一定同意,自己捧自己,决不能捧得太高的。好夸大自己事业的重要性,间接为自己吹擂,纵使你平日备受崇敬,听了这话反而会令人对你反感的。世间没有一件足以向人夸耀的事情,自己不吹擂时,别人还会来称颂,自己说了,人家反瞧不起了。 千万不要故意与人为难,有的人专门喜欢表示与别人不同的意见。如果你说这是黑的,他就硬说是白的;但是如果下一次你也说这是白的,他就又反过来说它是黑的了。这种处处故意表示与别人看法不同的人,和处处随声附和的人,一样都是不老实的,被人看不起,甚至惹人憎恶的不忠实的人。口才是帮助你待人处世的一种方法,没有人愿意作一个口才很好,而到处不受欢迎的人。不要为了表现你的口才,而到处逞能,惹人憎厌,口才一定要正确而灵活地表现。 听了对方说话之后,发现其中有一点自己不大同意,立刻就提出异议,而对方一听,就也立刻以为自己的意见全被否定了,这当然是一件严重的事情。在这种场合,我们一定要记得预先说明那一点,或者那几方面,自己是完全同意的,然后指出自己与对方意见不同的只限于某一点。这样,对方很容易地就接受了你的批评或修正,因为他知道双方对于主要部分的意见仍是完全一致的。即使你所不同意的是对方意见的主要方面,但是你最好仍能预先表示对方意见中你所同意的各点,即使它是最不重要的一点。这并没有什么不老实的地方,因为你并没有作违心之论。你之所以要这样作,是为了缓和一下谈话的空气。 不要令人认为你抹杀了他的一切,而且一点也不承认他的好处,这样就可以使谈话很融洽地进行下去了。无论你的意见和对方的意见距离多远,冲突多厉害,我们要表现出一切都可以互相商量,并且相信无论怎样艰难,大家都可以获得比较接近的看法。任何事都可以谈,但是在浩渺无边到处都可以航行的大海里,也有一些小小的礁石,要留心避免。对于你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冒充内行,因为这是一种不老实的自欺欺人的行为。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没有人要求你作一个百科全书。即使一个最有学问的人,也必有不知之事。所以,坦白地承认你对于某些事情的无知,这决不是一种耻辱。相反的,这是使别人对你的谈话,认为有值得考虑的价值,没有虚矫,没有吹牛。 总之,不要对陌生人夸耀你的私生活,例如你个人的成就、你的富有、或者总向人说自己的儿子怎么怎么了不起。不要在一般的公共场合把朋友们的缺点和失败当作谈话的资料,不要老是重复同样的话题,不要到处诉苦和发牢骚,诉苦和发牢骚并不是争取同情的良好方法;做人的基本态度,亦应该是这样的。 说话的素材 言语是以生活为内容,有生活,就有谈话的内容;生活内容丰富,谈话的内容自然也比较丰富。因此,你对于你的国家、社会、朋友、亲属、以及同事等等,都要经常注意而且关心。你对于所见所闻,都要去研究一通,尽量地去了解它们的意义,而不是对什么都漠不关心地让它们在眼前在耳旁溜过。你要随时都在计划、安排、改进你的生活,而不是马马虎虎地过日子。 你是不是认为自己和国家大事、社会人群息息相关,而不是安于作一个井底蛙,对于身外事都不闻不问呢?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你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观察、遇事认真、兴致勃勃的人,那你就和“口才”的距离不远了。即使你现在还是一个不大会说话的人,你已经具备了大批的本钱。如果不是呢?那你就需要下决心和努力了。 在你看报纸的时候,拿一支红蓝铅笔,把每天最有兴趣的新闻,或是所见的好文章勾起来。要是能剪下来就更好。每天只要两条,两个星期之后,你便记得不少有趣的新闻了。在你看杂志或书籍的时候,每天只要能够记住其中一两句你认为很有意义的话,用红蓝铅笔,在那句话旁边画上线,若能抄在你的日记本上或是笔记本上那就更好。开始时不要贪多,否则不几天,你就会放弃了。如果你每天不停地记一两句下去,两三个月后,你就会发觉你的思想比以前丰富得多了。谈话的时候,很容易地就想起它们,或者用自己的话把它们加以发挥。这些有意义的话,随时随地都会跳出来,帮助你或排除你的困难。在听演讲时,在听别人谈话时,随时都可以遇见表现人类智慧的警句或是谚语。把这些记在心中,抄在纸上,久而久之,你谈话的题材和资料就越来越丰富了,你的口才就越来越纯熟了,甚至可以出口成章,随便说什么都可以有条有理。 为提高我们的口才能力,在此举几个常常利用的话:①无论何时都不要拒绝工作中间的细小事情,因为伟大的事情是由细小的事情构成的。②爱一个人,最要紧的是爱他的将来。③个人一定要顾及团体,因为团体可以保护个人。④如果别人给你束缚手脚的爱和友情,就宁可两样都不要。⑤永恒的东西只有事业!生命是要在活动中才能发展起来。⑥对于学习,永远没有太老的时候;对于改过,永远没有太迟的时候。⑦聪明人从傻瓜所学到的,比傻瓜从聪明人所学到的多。⑧你真爱她吗?那么为什么不为她的前途打算一下呢?⑨你如果爱她,为什么要她牺牲努力多年才得来的学业或是社会地位呢?10无论你的男朋友说他怎样爱你,都是假的。除非他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你的前途着想。单是为你着想,还是不够的,一定要为你的前途着想才是真正的爱。11请你放心,我是很看重我自己的前途。 为了远大的前途,就不能过得太偷懒、太马虎、太随便,多少要强迫自己努力去做现在所希望做的事情。“他出去找一匹驴子,结果却发现一个王国。”这是说人常常有这种的奇遇,本来自己所要求的很小,结果却得到无限的收获。学习口才,你将来得到的却不只是口才,是比口才不知大多少倍的王国。这王国是什么呢?是你的伟大而丰富的生活!你整个的品质,和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大大地提高。 对于谈话的题材和资料,一方面要懂得去吸收,一方面懂得去应用。只要懂得去应用,即使是一句普通的话,也往往会得到惊人的效果。 有一个慈善家动员他的朋友们去募捐,供建教堂用,募捐的情形是很困难的。他有一个朋友,打算放弃这项工作,并且引用一句古诗“十叩柴扉九不开”,来说明募捐困难的情形。“十叩柴扉九不开”真是把募捐困难的情形形容得恰好,确实会令人感到灰心泄气啊。可是这位慈善家把同一句话,以另外的角度去应用它,就得到完全相反的效果。他说:不错,我们现在的情形是十叩柴扉九不开;可是这也是说十叩柴扉有一扇是开。那么,我们要敲开十扇门,只要努力一点,多敲几十个门就是了。于是他把这句十叩柴扉九不开这句诗,发展成“百叩柴扉十扇开”,此语果然鼓舞了他的朋友们,而完成了募捐。 从前还有一个发明家想发明一件东西,他和他的助手已经举行了一千六百四十二次的试验,可是都失败了。他的助手说:你看,试验了一千六百四十二次,一点用也没有。这个发明家说:为什么没有用呢?这使我们知道这一千六百四十二次的方法是不能成功的,要成功必须在这一千六百四十二个方法之外去找。 有一个音乐家被关在监牢里仍经常拉小提琴,到了执行死刑的前一天,狱卒就问他:“明天你就死了,今天你还拉它干什么呢?”音乐家说:“明天就要死了,今天我不拉,还有什么时候拉呢?” 说话的称呼与话题 称呼,虽是件极简单的事,但只要留心现代称呼名目的复杂,就会明白一个适宜得体的称呼,常会发生微妙的作用,至少也不致因错用而闯下了不愉快的事件了。有人喜欢叫先生,有人爱叫小姐。有些在社会中活动的女性,虽然已婚,但仍然不高兴冠丈夫姓的,而愿意别人叫她做某小姐。有些更要别人称她做某先生。在拜访她之前你最好调查清楚,以免误事,若有人在旁介绍,则应按介绍人所用的称呼方法,不可自作聪明,擅自更改。 先生两字是最普通的,甚至可以通用到称呼一切高级职位的人们,当你觉得没有称呼他的职衔之必要,或急切中不知如何称呼的时候,就称他为先生吧!以职衔来称呼一个军政长官时,不必叫出对方的姓氏。总司令三字就够了,在同一地方,难道除了他还有第二个总司令吗?对于董事长、校长等亦然,除非同时有两个董事长或校长在座,才加上他的姓氏。有些人在十年前作过市长,现在还喜欢别人称他作市长,若你是一个宴会里的主人,在一个适宜的情形下,你直呼客人们的名字,是可以打破了会场中严肃拘执的空气,使客人们受到你的暗示而更感到自由随便的愉快。 跟人谈话最困难的,就是应讲什么话题。关于话题,最普遍的误解是:只有那些令人兴奋刺激的才是值得一谈。因而便苦苦地搜索,想找一些奇闻,惊心动魄的事迹,或是令人神经错乱的经验,以及最不平凡的情形。这一类的话题,虽是一般人听起来最有趣,而且能够在谈话的时候,讲出这样动听的事件,无论听的人,或是讲的人,都是一种满足。但这类的事情,到底不多,有些轰动社会的新闻,根本不用等你来讲别人就已经听过了。即使你亲身经历过比较特殊的事件,你也不能把它到处一讲再讲。因为你在某一个场合讲得很受欢迎的故事,在另外一些人的面前,不一定会适合。因此,你以为只有那些最不平凡的事情才值得谈,那你就会经常觉得无话可谈了。 有些人常常想跟别人谈一些很抽象的哲学理论,或是什么原子弹爆炸的问题。但这一类问题,即使你准备得很充分,却很难找到和你有同样兴趣的谈话对象,因此,在大多数的场合,你就会觉得无话可谈了。 任何题材都是良好的谈话资料,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留意的话,你可以谈足球、篮球和羽毛球;你可以谈食物、谈饮料、谈天气;你可以谈生命、谈爱情;你可以谈同情心、谈责任感、谈真理、谈光荣;你可以谈证券市场、谈流行的服装;你可以讨论书籍、戏剧、电影、广播的节目、国际新闻、或者地方上的问题;你可以交换一下关于某个故事、或是某个人物的意见;你可以复述一下,你在某个杂志上面看到的一篇论文的要点。 一般人在交际场中,互道姓名之后,第一句交谈是最不容易的,因为你不熟悉对方,不知道他的性格、嗜好和品行,又受时间的限制,不容许你多作了解或考虑,而又不能冒昧地提出特殊话题。“今天天气哈哈哈……”这话最被常用,但除了在甲板或沙滩上散步时不妨用用之外,在别的场合上说来不仅太过于敷衍,而且缺乏内容,未能引起对方作进一步的谈话。此时,就地取材似乎比较简单适体,就是按照当时的环境而寻找话题。如果相遇地点在朋友的家里,或是在朋友的喜宴里,就可由对方和主人的关系作为开场白。 “阁下和某先生大概是老同学?”或者说:“阁下和某先生是同事?”如此一来,无论问的对不对,总可引起对方的话题。问得对的,可依原题急转直下,猜得不对的,根据对方的解释又可顺水推舟,在对方的生活上畅谈下去。“今天的客人真不少!”这句话虽是老套,但可以引起其他的话题。“这礼堂布置得很不错!”赞美一样东西常常是最稳当得体的开始。如果是游园会,则说:“湖边的杜鹃花开得很灿烂,颜色真好看,阁下有去看过没有?”或暑天在园子里喝茶,也可以说:“实在太舒服了!” 第一句话,是要使人人能了解,人人能交流意见。由此再探出对方的兴趣和嗜好,拓展谈话的领域。如果指着一件雕刻说:真像××的作品!或听见鸟唱就说很有门德尔松音乐的风味!除非知道对方是内行,否则不仅不能讨好,而且会在背后挨骂的。在目前的环境里,如果不知道对方的职业,就不可胡乱问他。因为现在社会失业的人太多,问他的职业无异迫他自承失业,对于自尊心很重的人是不大好的。 想知道他的职业,只能用试探他的方法:“阁下常常去游泳吗?”如果他说:不。你就可以问他是否很忙,每天上哪儿消遣居多呢?接下去即可探出他每天是否有固定的工作。如果他说常去游泳,便可问他平常在哪些时间去而决定他有无职业,如果说是星期日或每天五时后,无疑是有固定职业的,否则就不必再详问了。确定了别人工作,才可去问他的职业,这样就可以和他谈他的工作范围内的事情。 经 典 案 例 三星的“人才第一”精神 三星企业集团目前不仅在韩国,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也颇有影响。三星现拥有20多个企业,8万多名职工,54亿美元资产,排名世界前30位。三星成功的诀窍是什么?用三星集团董事长李秉哲的话说,就是贯彻了“人才第一”精神。 早在1957年,三星就成为韩国第一个用公开考试来选择人才的企业。李秉哲每年都要亲自与几百名新考进三星的人面谈。公开选拔的特点就是人才的录用依据智能、人品、健康,也就是注重一个人的完整性。一旦录用之后,三星就投入大量资本来训练他,培养他,进而发挥他的才能。 三星集团也是韩国第一个设有全面员工训练中心的企业,训练中心悬挂着李秉哲亲笔写的“人才第一”的匾额。在三星训练中心,首先接受的是爱三星教育,通过教育培养员工爱护三星,为三星忠诚服务的思想,树立我就是三星,三星就是我的信念。其次是学员根据各自的实际需要接受各种不同的教育和训练,在训练结束之前,还要接受一项“适应生活及提高推销能力”的训练,方法是交给学员每人二件三星产品,用汽车把他们送到乡下,让他们分头去推销,把货卖掉了才能回来。 三星还十分重视吸收社会上各方的有用人才,目前在三星公司,除了包括诸多经济界、学术界精英外,还包括其他各类人才,以致社会舆论称三星为“人才汇集中心”。 在三星公司,量用人才、注重实绩的选才原则得到了有效的贯彻,任何表现差、成绩不佳的主管,不但要追究责任,还要被免职,而规模小经营有方的那些企业的负责人将升位。三星专以工作业绩作为人事任免的唯一标准,奖惩分明,不讲人情的铁腕人事政策,同样体现了三星的“人才第一”精神。 哈 佛 寓 言 本性难移 一只雌猫爱上一位英俊的青年,就向女神亚福罗迪特祈祷,请求把它变成人的样子。女神被它的真情感动,就把它变成美丽的少女。青年看到这位少女,一见钟情,两人彼此爱慕,就结婚了。 有一天,亚福罗迪特想试探猫在变成人形后性格有没有改变,就在房间里放进一只老鼠。这时,猫忘记自己已经是人,就从床上跳下来,敏捷地捉住那只老鼠,放进嘴里吃掉。女神看了大叹一声,便将它恢复成原来的模样。 原意: 一个人即使外貌改变了,性情仍是不易改变的。 新意: 欲火难抑,猛然转念,明知犯着,邪魔又生。 说明: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染色的乌鸦,禁不起雨水的冲洗。要了解一个人的本性,须从他日常待人处事的细节上观察,不可只看外表,而遂下结论。 来源:中华培训网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58] 本页[59] 下一页[60] 尾页[86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危机 |
星际桥梁 |
会说话得天下 |
中国名山 |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
动物乐园 |
百家讲坛 |
生活常识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