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知识: 涉外交往礼仪概述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预计将有20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上万名运动员参赛,3万多名记者前来采访报道,上百万外国观众前来观赛旅游。他们一踏上中国的土地,就会从吃、住、行、游、购、娱以及观赛等方方面面的细节中感受中国、感受中国公民。对于广大中国公民而言,涉外交往的机会和场合越来越多,涉外交往礼仪尤显重要,我们应努力学习涉外礼仪知识,遵守涉外礼仪规范,自觉养成涉外交往中的文明行为习惯,提升涉外交往中的文明素养,努力摒弃和纠正在涉外活动中有碍观瞻、有损形象、有悖科学、有辱国格的陋习。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热情、诚恳、平等、适度的涉外交往,架起沟通的桥梁,搭建展示的平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展现中国公民的良好精神风貌,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融合,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信任与友谊。学习、践行涉外交往礼仪应体现这样的基本要求:
——热情友善、平等交往。涉外交往中待人接物,应弘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热情坦诚、以礼相待,既不自吹自擂、自我标榜,也不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过度谦虚客套,在友善待人的同时赢得外国朋友的尊重。
——尊重隐私、注意分寸。恪守“尊重隐私”的原则,对个人私密问题做到“八不问”:不问履历出身,不问收入支出,不问家庭财产,不问年龄婚否,不问健康问题,不问家庭住址,不问政见信仰,不问私人情感。同时应注意,涉外交往时既要回避涉及他人隐私话题,也要避免与人谈及自己的隐私话题。对外宾的关心照料应热情有度、把握分寸,以不使他们觉得受到限制,甚至影响私事和自由为度。自觉遵守涉外交往的有关规章制度,婉拒外国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不失密泄密,不做有辱国格、人格的事,不说有辱国格、人格的话。
——遵守时间、信守约定。涉外交往应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积极兑现承诺。对于因难以抗拒的因素而无法履行的承诺,尽早向有关各方通报,如实解释,郑重致歉,主动承担损失。参加各种涉外活动,按约定时间到达。因故迟到,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
——了解禁忌、尊重习俗。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了解其礼仪文化差异,了解具体交往对象的不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交往禁忌,并给予尊重。
以上是涉外交往所必须遵守的基本礼仪要求。具体到不同的涉外交往场合、活动、对象,又有一些特殊和具体的礼仪要求。(摘自:《“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简明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