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百家讲坛 -> 路遥的诗意 -郭小聪 -> 正文阅读

[其它杂谈]百家讲坛  路遥的诗意 -郭小聪 [第13页]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2] 本页[13] 下一页[14] 尾页[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百家讲坛: 路遥的诗意 -郭小聪

主讲人简介

  郭小聪,国际关系学院中文系教授。

  内容简介

  有一家青年报做了调查,现在有很多青年人仍然把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列为对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那么这似乎证明了一个道理,就是真正的敬意总是起自于默默的阅读。奇怪的就是,为什么路遥作品中那些穿着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衣服,说着那个时代特有语言的人物,却能打动今天的年轻人。

  有一个外国学者提到过,他说实际上应当把作家作品的杰出性和持久性划等号。我们不应该问这个作家优秀吗?我们应该问这个作家人们还读他吗?

  我们知道路遥是在极度贫困中成长起来的,但他最终表现的知识面、思考和创造能力,都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更让人思考的是,从极度贫困中成长起来的路遥是否因为生活过于悲哀,美就会消失,没有位置。是否因为被生活扭曲了,心灵就容易变得支离破碎。但是我们在路遥笔下,看到的却不是这些。如果苦难经历只是原原本本地再描写一遍,如果生存多么卑微,叙述的口气就是多么卑贱,或者是玩世不恭,那么高贵的艺术感染力又在何处存在呢?正是在这一点上,路遥的作品显示出了它独特的魅力,它让我们看到了他所经历的那种困苦的生活,同时又让我们看到了高居其上的诗意。

  从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说,贫穷与心灵的关系并不是被动的,它只能围绕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状态来发生作用,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同样的处境它使一个人沉沦,却让另一个人奋起?而路遥就是这样在贫穷中奋起的这样的作家。

  所以我们说把生活的苦难、残酷和卑微描写出来,不是路遥的特色,许多作家都能这样做。而能够把年轻人的贫穷和窘迫写得如此无辜、纯洁甚至可爱,这才是路遥的不同凡响之处。你只有明白了作家对贫穷的这种诗意的态度,你才理解路遥的作品。而路遥难能可贵的是,当他成名以后,他并没有忘记过去的苦难,而是更加猛烈地要把过去思考的东西喷发出来,所以才有了《人生》到《平凡的世界》这样的跳跃。他特别想超越活着的本身,特别想超越这种卑微和辛酸去挖掘人生的诗意。那么这种诗意过去顽强支撑他生存,也是他创作的通灵宝玉。

  《路遥的诗意》 (全文)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文学馆。今天我们在这里呢,将以演讲的方式纪念一位已经去世的作家。11年前他以42岁的年纪,英年早逝。但是他的艺术生命并没有因为他肉体的消失而失去。相反,在今天文坛炒作风日盛的时候,他依然拥有大量的读者。可以说他的文学作品,他的艺术生命在延续他的青春和创作。他就是写出了《平凡的世界》和《人生》获得过国内最高的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的路遥。今天的《在文学馆听讲座》,我为大家请来的是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郭小聪先生。他对路遥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并深有研究。今天他带给我们演讲的题目是《路遥的诗意》大家欢迎。

  郭小聪:路遥去世十余年了,这十年中中国社会变化多么大,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人们越来越讲究实际,应该说不会有什么宣传和炒作,愿意为一个逝去的描写过去生活的,似乎已经过去的这样的作家去花费精力了。但是我发现十年了,我惊奇地发现许多人,特别是很多年轻人他们仍然在默默地读路遥的书。有一家青年报做了调查,结果发现很多青年人,仍然把《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列为对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而且呢,这一切都是悄悄发生的。既没有组织,也没有炒作,它似乎又一次证明了一个道理,就是真正的敬意总是起自于默默的阅读。奇怪的就是,为什么路遥作品中那些穿着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衣服,说着那个时代特有语言的人物,却能打动今天的年轻人。要知道社会变化如此之快,一代和另一代之间用不了十年。而且呢,现在青年人非常倾向于在自己同龄人中去寻找那种偶像和兴奋点。

  我记得有一个外国学者他提到过,我也很赞同他的意见。他就说什么呢,他说实际上应当把作家作品的杰出性和持久性划等号。我们不应该问这个作家优秀吗?我们应该问这个作家人们还读他吗?那么对于路遥的身世,我们所知不多。一般只知道他的生活是贫困的。从小生长在农村,受过很多苦,后来读到大学成了作家。那么作为一个有灵性的作家,路遥肯定是很早慧的,是非常聪慧的,早熟的。这从他早年的一件小事上就能看得出。路遥他叙述过一生都很难忘一件事,就是小的时候家里太穷。七八岁的时候,父亲跟他走了几百里路,领到他大伯那儿。实际上要把他送给大伯,又没跟他说。然后有一天早晨呢,他父亲就偷偷地溜走了。可是他没想到这个早慧的,懂事的路遥早就知道其中的奥妙。他说他当时就躲在村口的大树下,眼望着父亲的远去。他说我当时有两种选择,一种就是大喊一声冲过去,说什么也要回去。一种呢,就是留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因为伯父虽然穷但是还能供他上学。结果最后他就忍着眼泪留了下来。那么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就懂得为了读书而克制亲情,这需要多大的求知欲望和自制力呀。路遥的早慧,就是在这样残酷的生活选择中显现出来的,也正是这种选择,使我们今天能在这里谈路遥。

  我为什么要说到这件小事呢?因为我认为这件事是路遥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路遥人生处境的一个象征。他这种处境就像是一颗小草面对石磨般的命运。他的这种生存的欲望是多么顽强,但是他的生存的根基又是那么脆弱。他就挣扎在基本生存的这么一条线上,没有人再关心他别的,关心他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他如此早慧,更没有人想到他总有一天会出人头地,有所成就。

  所以比如说像上学读书这件事,对城里的孩子,这是一个天经地义的事。对路遥来讲却是举步维艰,他的确是要走一步看一步。上小学是这样,结果上初中也是这样。因为伯父也供不起他继续念了,想让他回乡干活。这时候路遥是带着绝望的心情走进考场,那还是文革前,他就想证明自己有能力升学。结果他在全县几千名考生中,名列前茅,被录到县里的尖子班。后来这个细节用在了《平凡的世界》孙少安身上,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路遥。

  从极度贫困中成长起来的路遥,他最终表现的知识面。就是当我们现在面对作家的这个路遥,他最终表现出的知识面,思考和创造能力,都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但是我觉得更大的奇迹是什么呢?也就是说,路遥作品中更令人深思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是否因为生活过于悲哀,美就会消失,没有位置。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本来呢,就有极大的可能。因为人被生活扭曲了,心灵就容易变得支离破碎。假如从路遥笔下,我们看到的是压抑已久的愤懑,焦躁和阴郁,那么这并不完全令人意外。因为他完全有权利来发出沉重的叹息。就从路遥自身的极度贫困几度艰难的成长经历来讲,但是你要从文学的理想状态这方面来讲,你就要问一个问题。当然作为个人他可以发出沉重的叹息,但叹息本身是美吗?如果苦难经历只是原原本本地再描写一遍,如果生存多么卑微,叙述的口气就是多么卑贱,或者是玩世不恭,那么高贵的艺术感染力,又有什么?又在何处存在呢?正是在这一点上,我要说路遥作品显示它独特的魅力,这点是什么呢?就是它让我们看到了他所经历的那种困苦的生活,同时又让我们看到了高居其上的诗意。我们还记得那个《平凡的世界》的开头,大家都印象非常深刻,那个开头就写什么呢?就写两个极度贫困的高中生,为了避免那种怕被人耻笑,太贫困了,故意挨到最后才来打饭。路遥对当年的生活困苦刻骨铭心,所以我记得开头特别描写了那个时候吃的干粮是三种。一种是白面馍,一种是玉米面馍,一种是高粱面馍戏称为欧亚非。然后菜也是三种,那么土豆白菜加点肥肉片加点粉条,三毛钱,这是最好的,甲菜。没有这个肉片就是一毛五,光是熬白菜就是五分。但是最后那两个学生连五分钱的都菜吃不起,所以小说的主人公孙少平一出场那是太可怜了。拿了自己那两个高粱面馒头,看见旁边乙菜盆里还有点汤,想盛一点又怕别人看见,慌慌张张结果被雨水溅了一脸。那么这样尴尬的场面,在生活中是谁都会畏惧的。这么寒酸这么尴尬,那么更别说敏感和要强的年轻人了,但奇怪的是一部百万字的长篇,为什么会用这样一个寒酸的开头呢?

  这么一个开头这样一个细节,而且更令人奇怪的是,这个细节读起来却是绵绵如诗,很快就打动了很多的读者。它具有一种内在的美感。所以我跟一些年轻朋友一探讨,一说到这个开头大家就很兴奋,就觉得里边有一种内在的东西,一种内在的美感。那么我琢磨了一下,我觉得这种美感是一种表面上略带悲哀的,实际上是热烈兴奋的,充满期待的一种属于年轻人的美感。那么当然路遥对贫穷确实是刻骨铭心,因为我在网上看到有人置疑这一点。认为过度贫穷对路遥的创作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他认为呢,整个中国文学界多多少少都有这个问题。因为生活的贫穷呢,容易导致人的性格心理的变态,思想见解的扭曲。那么这样应该说也是有道理的,因为长久的这种贫穷呢,容易腐蚀人的灵魂。特别是最终会伤害我们与人为善的心境。

  但是另一方面贫穷与心灵的关系并不是被动的,不是这个非此即比大而化之的。它只能围绕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状态来发生作用,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同样的处境它使一个人沉沦,却让另一个人奋起?而我认为路遥就是这样,在贫穷中奋起的这样的作家,事实上从孙少平瘦弱的身躯里和褴褛的衣衫中透出的是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勃勃声气。贫穷的感觉是他必须付出的代价。但这远远抵消不了他走进新生活的那种巨大的精神欢乐。对于这样一个内心独立丰富好奇好学的青年人来讲,他在贫穷面前是无辜的,贫穷尽管也会刺伤他的自尊心,但他的心地始终是坦白纯洁的。所以正是如此,在小说中,那种贫穷寒酸的细节无论写得怎样仔细,都无损于这个人物。而且相反外在的困窘和内心的高傲,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反差。主人公的命运他的发展似乎充满了张力。那么他的处境显得如此不公,又好像是上天特意要磨炼他,那么正是这种诗意的期待,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所以我说它那个开头为什么写的那么好,一下让人读进去,我觉得是这个问题。

  所以我认为把生活的苦难、残酷和卑微描写出来,不是路遥的特色,许多作家都能这样做。而能够把年轻人的贫穷和窘迫写得如此无辜、纯洁甚至可爱,这才是路遥的不同凡响之处。但令人惊叹的是在我们身边似乎处处不如意的那种平庸沉闷的生活,在艺术中却没有变成泥沼。而是神奇地变成了别样的闪闪发光的东西。贫穷不是罪过,寒酸并不低贱,落魄依然纯真。这正是作品主人公那种心灵的诗意,也包含着生活的真理,那么你只有明白了作家对贫穷的这种诗意的态度,你才理解路遥的作品。

  生活毕竟不是只供观察的,它还要人去过的,认认真真去过的。这种过的本身,就面临着很多艰难险阻。特别是对路遥笔下的年轻人来讲,他们大多出生农村家境贫寒,出路很少。特别是在一个城乡差别巨大阶层分明,而在当时呢,又很难自由流动的社会来讲,这种人生的出发点是非常不利的。而且一个更为复杂的情况是什么呢,就是城乡之间是互相渗透的。正像路遥所说的,由于教育的这种普及,形成了一个城乡的交叉地带,路遥特别用这个词,“交叉地带”。他认为今天的农村知识青年既有这种农村味,又有城市味。虽然生在农村,但向往城里的那种生活方式。但是问题是这种城市化的愿望并不意味着新生活的坦途,反而会带来更深的挫折和失望。而且许多人生悲剧和剧烈的心理冲突,正是由这一交叉地带产生的。所以你仔细琢磨路遥的作品,他的青年主人公都在交叉地带。像《人生》中的高加林,你看他卖馒头那个细节,他们父母让他到县里卖馒头,第一次。结果一个农村青年在县城里卖馒头,却张不开嘴,半天也没卖出一个。因为他不说话,人家不知道他蹲那儿干什么呢。结果呢,他一拐弯进了县里图书室,却如鱼得水。回到了小说中写的报纸的世界,因为初中养成这个习惯,埋头读起来。《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也是,回到农村最大的苦恼是什么?又回到了没有书读,没有报纸读的这样的环境。所以这样的农村青年过去是没有的,那么学习成了农村知识青年与外界心灵沟通的重要管道。生活越是贫乏,他们就越是如饥似渴地汲取外部世界的每一点信息和养料。课堂和书本不仅给了他们知识,更溶入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为他们撑起了一个想像的世界。使他们虽然身处农村,心却能在那些远方的城市和更遥远的国度飞翔。学习对他们来讲,实际上它是一种支撑了和放大了自己想像的世界。使自己暂时忘却这种非常贫乏的非常封闭的这种生活环境。

  小说你记得写高加林在学校,他最喜欢的是什么?他喜欢研究国际问题,他曾经拟了几个研究题目。比如《中东问题》、《美中苏三角关系之研究》,那个题目一下把同学给吓了一大跳。但这就是他想像中自由翱翔的这样一种结果,那么孙少平也是。他跟田晓霞为什么精神联系那么密切,最重要一点就是田晓霞老把当时那个只有县里干部才能看到的内部刊物,就是《参考消息》给他看。所以他读了之后呢,使他的兴趣和思考范围远远超出他们村他们县。使他在这一刻呢,心志是自由的,高高飞翔。那么他对此呢,既感到脱胎换骨,又刻骨铭心。对知识的占有,开拓了这些农村青年的心胸。占有知识的高傲,也就改变了他们的思维和心态,就是他这个心态就改变了。而且越是聪慧者,改变就越是明显,那么他们在潜意识里,与农村已经划开了一道界限,因为农村不仅意味着环境艰苦,物质匮乏,更意味着文化落后,生活简单。这对心里装下天下大事,在书的世界里周游的年轻人来讲是难以忍受的。所以对于这样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从户口上来讲,仍然是农村人,但从心理和生活方式上已经接近城里。

  正像小说中讲的,就是他们已经有了一般人所说的知识分子的清高,就说他已经改变了他的心态,具有一种占有知识的高傲。所以小说有一个细节你们可以想到,当他跟巧珍谈对象的时候,巧珍的父亲村里的富户刘立本反对。为什么?他认为是高攀了他们家,结果高加林听了以后非常愤怒。他高傲地反问到,谁高攀了谁?就是一种心理的这种高傲。他已经潜在地跟他所处的农村社会划开一条界限。那么另一点也是非常有意思,就是小说写本来高加林回乡当农村教师,乡村教师,但是后来被村里干部的孩子顶替,就只好下地干活。结果呢,他就穿着最破烂的衣服,腰间系着一个草绳,穿着破破烂烂的鞋然后拼命干活。小说说他什么呢?他要把自己“化装”成一个农民。那么高加林他还要化装吗?他的户口本来就在农村,他本来就应该是农民。他为什么思想意识里还要把自己化装成一个农民呢?但我觉得正是这两个字非常传神地道出了高加林微妙的心态和尴尬的处境。就是他虽然身处农村,但强烈意识到,自己与一般的庄稼人有本质的不同。这不仅是指文化这种学历,更是指一种心志结构。知识似乎已经把他塑造成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本来是应当生活在城里的,他既胜任工作,也更适应城里的生活方式。而且对农村的封闭落后有清醒的认识,并抱有同情。但不幸的是命运又把他抛回到,他在思想意识上以为自己已经远离了的这种生活环境。而且更不幸的是连一个能够发挥脑力劳动的近似城里工作的民办教师的位置都不可得。所以他才埋头干活,穿着破烂的衣服,表面上是在向命运屈服,实际上是在向环境示威。看看吧,全村一个最有文化最有头脑的人,如今却穿着最破烂的衣裳,干着最苦最单调的活,这就是他化装背后的潜台词。而在这种自虐行为的背后,隐藏着的却是自恋、自傲、自我欣赏和自我放纵的这种复杂的心态。所以叫高加林向一般农民看齐,他无论从衣着上和心理上都是需要化装的,他确实是需要化装的。

  那么让我们再看看高加林是如何对待乡巴佬这个词的。最开始他出现在卖馒头的路上,他辛酸地想到,因为看到周围的老太婆也挎着篮子,觉得自己真的成了乡巴佬了,很悲哀。然后到了县里呢,碰到城里同学张贺南和黄雅萍。张贺男是门市部主任,本来好心要帮老同学,但无意中说了一句,你们乡下人卖点东西真难。一下子把高加林得罪了。他心里想什么呢?我有文化,我有知识,我比这里生活的年轻人哪一点差?我为什么要受这样的屈辱呢?特别一种愤懑,不是说他自己能力不够,而是这种现实压抑的。那么你再看他对乡巴佬这个词,当他时过境迁,身份变换,从农民变成了工作者,县里的新闻干事之后。当那个老同学黄亚萍又嘲笑他乡巴佬的时候,他这时候他不避讳了。那么从这种态度的转变中,我们会感到某种如释重负,苦尽甘来的这种感受在里面,就是转换。对于这种从农村奋斗到城市这样一种辛酸的历程,黄亚萍是不能完全理解的,她作为一个城市姑娘是不能完全理解的。但是黄亚萍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在高加林这个人身上有一种不同的东西,有一种咄咄逼人的东西。那么他既真诚又阴郁,既坚强又固执,既有才学,又有些野性,既叫人欣赏又叫人害怕。所以我记得黄亚萍有一句一针见血的话,说高加林既像保尔又像于连。那么的确作为农民的儿子,在职业即身份的社会里,高加林生错了地方,正像法国的于连生错了时代。他感到压抑愤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以至像小说中讲的,产生强烈的心理上的报复情绪,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觉得他跟于连的比较也就到此为止了。实际上于连跟他非常不同的是于连是怀着仇恨生活,他戏耍贵族,他报复社会,都是由于心理的仇恨。那么这个人物之所以不是小人,就在于他是有原则的,于连是有原则的。他的冷峻的魅力也是来自于他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社会那种致死的蔑视。他实际上内心里非常蔑视这些贵族这个腐朽的社会,所以他到最后,他拒绝忏悔,拒绝营救,以自己的死表现出他最光辉的一面。

  而相比之下,高加林这个人物形象始终是怀着爱面对生活。所以他跟于连只是表面的相像。而且我觉得路遥笔下人物最独特的一点是什么呢?就是更令人惊异的一个特点是什么呢?他们备受压抑和伤痛,但依然保持着年轻人的天真和纯洁,他们被伤害的高傲的心似乎总是高傲到最终不可能被伤害的地步。

  比如我记得一个短篇小说《痛苦》,小说写两个人物。一个大年一个小丽相爱,那么小丽考上大学大年没考上,小丽对他就冷淡了。但是大年仍然照顾她的母亲,小丽的母亲是个寡妇,第二年大年考上了更好的大学,北京大学。然后他回到省城去看小丽,走到半路他想我来干什么?我这不是无言的示威吗?我怎么能这样做呢?于是小说写在心的自责中,痛苦的火焰同时也烧化了痛苦本身,伤害不再成为伤害,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结果最后他悄然离去,给小丽寄去一包家乡的瓜子。人物境界就这么高。所以也正像叔本华所说的,这样的人天生犹如一个贵族应当得到尊重,就是他们天生犹如一个贵族,因为真正的贵族应该是这样的贵族。

  所以我记得小说《生活咏叹调》,《生活咏叹调》中写什么呢?写一个井下工人,因为接老父亲从医院出来,结果与一个年轻的护士萍水相逢。矿工和护士这两个阶层似乎是有差别的,特别在当时。但是刚聊了一会儿天,井下工人的谈吐和气质就把这个女护士给迷住了。他们阶层之间的差别就给磨平了。女护士说我没有看错人,你这人有点不平凡,我说的不是劳动模范的不平凡。我是说你这个人指他的内在气质和才华。结果这个井下工人就说了一句点题的话,意思就是说呢,在外人不知晓的这个世界里,还有许多极其优秀的人。其实这个点题的话,可以概括路遥作品中,所有这类主人公,那么这样的人物走下去,不可能不是一条朝圣之路。因为太纯洁了,太艰难了,这样浪漫的处事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几乎可以说行不通。

  不过他表现出来的令人惊讶的单纯,却又可能是作为纯粹的心性高傲。如果坚持走下去,就必然会有圣徒的气息,让我们从中窥到卑微中的神性,尘土中的金沙。所以在这条路上《人生》变成了《平凡的世界》,高加林最终演变成了孙少平。我觉得这就是路遥作品前期后期的重要分野所在。就是走下去以后,必然是一条圣徒之路。如果说高加林既像保尔又像于连,那么孙少平就更像保尔。他不但有着保尔坚忍不拔的精神,而且他还有着堂吉诃德的那种气质和理想主义精神。这就是这两个人物开始转换了,高加林的人生戏剧更多的表现在如何抓住机会上,赢得社会承认上,展示才干上,所以这样的人物他的痛苦更多的是来自于与命运的搏斗,而不是灵魂的焦渴。就是高加林这个人物你仔细分析,他还在外在的,他是跟外在世界的搏斗中,产生种种的悲欢离合。那么人所追求的也正是他所追求的,因此高加林的悲剧性是可以理解的。

  你再对比看一下孙少平,他就不一样了。尽管前面一样,身世、学历相似,上高中也有虚荣的一面,想当作家、教授,让人羡慕。可是奇怪的是呢,孙少平以后的人生轨迹表明,他并没有像高加林那样画出一道认真地向上攀爬的曲线,他一直在底层社会中潜行。无论是回农村做小工,还是当井下工人,他都一直处在底层社会中。但是他这个人物非常平静,他的兴奋点显然不是在个人命运的改变上。所以他缺少高加林式的那种个人奋斗的激情和戏剧性。你仔细想一想这两个人物,区别在这儿。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读者从孙少平的略显平淡的人生中却能够深深地感觉到,他的内心生活像哲人一样深邃充实。不管他做什么,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他的精神游历始终没有停止过。他绝不是一个仅仅在尘世中走过的人物。事实上,整部小说就像是孙少平善形的展现,精神的求索。在这过程中,他内心的世界日趋完善,犹如神明走过炼狱,所以他常有不同寻常的举动,引人瞩目,令人叹服。圣徒的举动总是常人不能理解的。小说不是描写那个郝红梅感情上曾经有负于孙少平,后来快毕业的时候,因为偷一个手绢被抓住。门市部主任正是他们班同学侯玉英的父亲侯生才。孙少平听到了,急急忙忙赶过去,严厉地对侯玉英的父亲说,你应该相信她是一个好人,谁也不能伤害她。就是让他不要声张,如果谁要伤害她我就不会原谅,迟早会向伤害她的人算帐。那么一下就把侯主任给惊呆了,这是一个非常老于世故的一个人物,小说写他完全被年轻人的气质和坦荡胸怀给震住了,他那颗精于计算的冷冰冰的心,此刻被一片人情的烫水给淹没了。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孙少平这样的人,他的女儿过去伤害过孙少平,孙少平却从洪水中救了他女儿侯玉英,那么郝红梅曾经伤害过孙少平,孙少平现在无私地搭救郝红梅,这就是路遥笔下理想的人物。

  到了孙少平这个时候,也就是说到了后期,最理想的人物就出现了。们衣衫褴褛犹如乞丐,但内心世界纯洁犹如诗人。像孙少平展现出来的,无论他穿的什么吃的什么,别人最终必得以他内心具有的东西来评判他对待他。对此呢,人们最终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小说描写他那个班长顾养民,出生很优越,知识分子家庭。开始跟孙少平是有天壤之别,但是到最后对孙少平只有一句话,这人爱读书。只一句话,就把孙少平划到自己的阶层和层次上来了。小说写到,出生分子家庭的顾养民知道,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能够重塑一个人。而他正是从孙少平身上感到了这种说不清的吸引力,所以这个评价对孙少平是非常难得的,因为他是精神上的认同,而不是表面上的尊重,是这样。

  下一步从学校到社会,孙少平还能保持自己的纯洁吗?因为我们都面临这个问题,学校很纯洁,社会很复杂,于是都转变了。很多小说也是这么描写的,这也是很多读者的疑问。作品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探讨这个问题,我觉得在这方面好像少平跟少安形成对照,就是说孙少平和他哥哥孙少安好像是一个人分裂成的。在学校阶段他们是一个人,都是很好强,人穷志不穷,很聪慧。少安也在考场中证明自己,但以后这两个人就开始分裂了,分道扬镳了。少安虽然没有像高加林那样脱离农门,这么高的志向,但是他在这种抓住机会,讲究实干,追求实际,这点上与高加林挺相似的。比如参与村里的事务大量承包砖窑,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可是呢,孙少平这条致富之路对他就没有吸引力。所以他毕业后没有跟哥哥去打理砖窑,而是自己去当小工,为的是去看外面的大世界。小说写他白天跟大家一起干活,晚上却孤独地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孙少平既活在他人的周围,又活在自己的内心,他有自己的行事原则,经常不按常理出牌,圣徒就是不按常理出牌。所以尽管他心地单纯没有心计,还经常面临生存的危机。但他绝不是社会意义上的弱者,相反他在精神气质和行为方式上更像是一个强者。他像堂吉诃德一样,天真而勇敢地介入生活。所以我说他像堂吉诃德,小说写他在另一处工地上,经常受老板的侮辱,所以呢他挺身而出,教训了老板,帮小女孩结回工钱。把自己结的一百块钱的工钱塞给小女孩。当然了,作为堂吉诃德这样一种理想主义最悲哀的是什么?最悲哀的是现实是如此之沉重,后来他看到小女孩又回来了,又照样受到那种玩弄,而且呢,更可怕的是脸上开始出现的某种堕落的迹象。这使孙少平非常难过,他偷偷地大哭了一场。但即使如此,他也没有回心转意,仍然像堂吉诃德那样,勇敢地与命运搏斗,施惠他人。所以小说后来写他的情人田晓霞遇难以后,大学生金秀追求他,他没有答应,却跟他师傅的爱人在一起。因为师傅去世以后,跟他师傅的爱人等于生活在一起,实际上呢也就是为了帮助她。当然这不是爱,而是道义。虽然描写有点突兀,但这正是少平的这种善行的展现。这些善行,这些高尚的思想,对自己的生存有什么好处呢?谋生毕竟是现实的,尽管路遥也希望少平这类人物既能够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又保持自己的精神追求,但这很难。孙少平这种特立独行的勇气,慷慨大度的美德,固然可以压倒世俗准则叫人叹服,但很难融入社会。少平自己实际上呢也是生活一直很艰难,不容易被人理解。相反呢,倒是高加林比较容易理解,他虽然大起大落,倒显得很真实。因为高加林反尔像我们身边的人,既不太好,也不太坏,与命运抗争过,但最终能够幸运与否,还是要靠命运的安排。

  我觉得路遥这个作家呢,特别可贵的一点是什么呢?就是他虽然可能不是一个十分深刻的作家,但他绝对是一位极其少见的真诚的诗人。特别当他成名以后,他并没有忘记过去的苦难,而是更加猛烈地要把过去思考的东西喷发出来,所以才有了《人生》到《平凡的世界》这样的跳跃。那么他特别想超越活着的本身,特别想超越这种卑微和辛酸去挖掘人生的诗意。那么这种诗意过去顽强支撑他生存,现在也是他创作的通灵宝玉。所以他笔下的孙少平可以愤世嫉俗,却不会玩世不恭;可以绝望,却不会沉沦;可以被侮辱,被损害,却绝不会被扭曲;可以出污泥而不染,却不觉虚假和苍白。那么这种对于苦难的追求,他从苦难中追求心灵的高贵,那么这种追求呢,正是少平既像保尔又像堂吉诃德之处。那么这类人物的意义何在?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也许他不是给我们树立现实生活的典范,而是带给我们一种茫然凝思的美感。就像路遥在一篇作品中真诚地问道的,人活在世上不应该更高尚些吗?当然这是一个永远不会有答案,甚至常常受到嘲笑的问题,但又不会永远消失。它像林间小路,山谷松涛一样,默默地存在。而且对这个问题更合适的回答,不是正面的那种论证,而应该是驳问式的。你能认为人活在世界上就是弱肉强食吗?你能认定人活在世上就不需要精神美感吗?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在回答这个问题上都不会是不假思索的。

  当然,坚持高尚的思想和道德感会不会削弱生存能力,这一直是很剧烈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现在社会中,它会不会削弱个人的生存能力,影响个人的幸福?我认为还是康德说得好,道德本来就不教导我们如何使自己幸福,而是使自己如何无愧于幸福。正是如此,只有人认识自身并试图超越自身,才能真正为自己的生存状态定义。这是一种更为深刻的纯粹的幸福的体验,它与人的寿命无关,却关系到人的生命质量。前一段我跟一个毕业同学说,他还记得我上课时说的一句话。就是说那种物质的东西吧,它当然也让人高兴,但是很贫乏。比如买了冰箱、彩电,高兴两天,第三四天就熟视无睹,不会老看着它高兴。买了一万块钱的衣服,你还得跟人说这是一万块钱买的,否则等于没买。它是需要一种外界的支持,它跟内心的东西不一样,所以当一个人他越走越高,内心的事越来越完整,他依靠外界的东西越来越少的时候,他才心里非常安定,非常幸福。我想康德所讲的呢其实也包含这一点。所以呢,像路遥他们这样的一种理想,我觉得呢,它可能不应该成为社会的规范,因为太高,容易变形为禁欲、流血和专制。但是呢,它确实应该像星空那样美丽存在,让我们能够抬头仰望,默默感动。意识到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那么谁能说这样的美感是无用的呢。

  主持人:我们从郭教授讲《路遥的诗意》也能够感到,从极度贫困中走出来的路遥活得是那么顽强,而且是那么有尊严。另外我想我们也还能够深刻地感到一点,就是什么呢?作品中的高贵诗意绝不会来自一颗卑微的心灵,我们从郭教授讲《路遥的诗意》也好,“高贵”也好,可以很好地体味到这一层,最后我就想说,让我们每个生命都远离贫穷,亲近文明,享受平等和博爱,让我们诗意地栖居着,让我们高贵地活着,也许正像路遥的名字一样,我们都是从遥远走来,而且还将走向遥远的遥远,最后让我们向郭教授的演讲表示感谢。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2] 本页[13] 下一页[14] 尾页[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危机
星际桥梁
会说话得天下
中国名山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动物乐园
百家讲坛
生活常识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3 01:23:31  更:2021-07-03 05:36:59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