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人类未解之谜 -> 《西游记》中孙悟空师傅的真相揭晓(3) -> 正文阅读 |
[其它杂谈]人类未解之谜 《西游记》中孙悟空师傅的真相揭晓(3) [第50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49] 本页[50] 下一页[51] 尾页[6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人类未解之谜: 《西游记》中孙悟空师傅的真相揭晓(3)
25.“汗血宝马”在我国消失之谜 夕阳西下,一匹马驾云而来,四蹄生风,以泛着血光的汗水折射着霞光;云在后退,风在轰响,一声嘶鸣由远而近,雄壮昂扬,连绵不绝,足已叫醒即将昏睡的夕阳…… 这就是传说中的“汗血宝马”,也就是土库曼斯坦总统4月2日访华时,向胡锦涛主席赠送土库曼斯坦最珍贵的阿哈尔捷金马。 阿哈尔捷金马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最神秘也是最古老的马种之一。它体形轻细优美,全身密生长毛,弯曲的颈部,特有的伸长高举步法,显得高贵出众。在历史上大都作为宫廷用马。亚历山大·马其顿、成吉思汗等许多帝王都曾以这种马为坐骑。 如今,土库曼斯坦人把它奉为国宝,并把它的形象绘制在土库曼斯坦国徽的中央,甚至还是土库曼斯坦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那么,阿哈尔捷金马(以下简称阿哈马)与一般马相比究竟有何不同?又是什么勾起了人们对它的无限好奇和疑问? 种种疑问 疑问一:“汗血宝马”会流汗如血? 传说,土库曼斯坦有一条神秘的河,凡是喝过这里河水的马在疾速奔跑之后就会流汗如血。闭眼想象:残阳下,一匹体态优美的马飞奔如箭,挥汗如血,这样震撼人心的景象恐怕正是“汗血宝马”名噪一时的原因之一。 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学者们则各执己见。 有关动物专家猜测: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马匹在奔跑时体温上升,使得少量红色血浆从毛孔中渗出造成的。因为马在高速奔跑时体内血液温度可以达到45℃到46℃,但它头部温度却恒定在与平时一样40℃左右。阿哈马的毛细而密,这表明它的毛细血管非常发达,在高速奔跑之后,随着血液增加5℃左右,少量红色血浆从细小的毛孔中渗出是极有可能的。 中国农科院畜牧所的马匹专家研究员王铁权介绍说,“有外国专家曾对‘汗血宝马’的‘汗血’现象进行过考察,认为‘汗血’现象是受到寄生虫的影响。清朝人德效骞也在《班固所修前汉书》一书中解释为是马病所致,他认为存在一种钻入马皮内的寄生虫,这种寄生虫尤其喜欢寄生于马的臀部和背部,因而马皮在两个小时之内就会出现往外渗血的小包。不过这种‘寄生虫’到底是何方神圣,现在还无人知晓。” 南京农业大学的郑亦辉教授则认为“寄生虫说”很难成立。他认为,“流汗如血”也许仅仅是一种文学上的形容。马出汗时往往先潮后湿,对于枣红色或栗色毛的马,出汗后局部颜色会显得更加鲜艳,给人感觉是在流血,而马肩膀和脖子是汗腺发达的地方,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阿哈马在疾速奔跑后肩膀和脖子流出像血一样鲜红的汗。 疑问二:“汗血宝马”会日行千里? “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这是传说中对阿哈马的描述。更有夸张的说法称,阿哈马能够日行4000公里!难道阿哈马有如此之神力? “这应该只是个美丽的传说。”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刘少伯告诉我们,“即使古代计程单位是今天的十分之一,马一天跑400公里,在今天看来也是不可能的。一般的马只能日行150公里左右,最多日行200多公里。中国古代利用快马传递军事信息的驿站,号称‘五百里加急’,恐怕最长的驿站也没有250公里。现在世界上公认,速度最快的马是纯血马,1分钟的确能跑1000米,但这样的速度只能在训练场或赛马场坚持一两分钟,时间一长,马就可能累死。” 然而,阿哈马的确具有很强的持久力和耐力,德、俄、英等国的名马大都有它的血统。阿哈马是上好的长距离骑乘马,也是适合跳跃和盛装的舞步马,它在平地奔跑一千米的速度也很惊人:仅需1分07秒!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试图重新发现或利用原有阿哈马种培育出新的“汗血宝马”。 疑问三:“汗血宝马”饲养有特殊讲究? 阿哈马有如此惊人的奔跑速度,它的饲养方式是否有独特之处? 王铁权研究员说,相对于蒙古马半野生的粗放饲养方式,在中亚养马,讲究的是精细个体管理。在土库曼斯坦,马匹数量不多,但有丰富的牧草及粮食饲马,当地人还会按“马质”进行个体骑乘训练,这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的集约饲养方式。 6年前,土库曼斯坦也曾赠送给我国一匹“汗血宝马”,落户于廊坊马场,据介绍,我国的马场也采用了科学化的养殖方式,每天除了草料还要定时投放燕麦、玉米、维生素等组成的精料外,各种成分的比例都要经过研究和反复试验。 曾经在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90年代多次在新疆对中亚马种进行过饲养、驯化等方面的专门考察的刘少伯说,这种马对繁殖和生存环境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但是比较怕冷。 疑问四:纯种“汗血宝马”存量稀少? 有资料显示,阿哈马至今在全世界仅存2000余匹,主要在土库曼斯坦和俄罗斯境内。尽管刘少伯教授认为这个数字有可能是指土库曼斯坦培育的核心马群,但世界上现存的纯种阿哈马的确数量有限。 几年前,日本的马匹研究人员清水隼人曾在东京大学举行的马匹研究会议上,公布了他在中国新疆天山附近发现“汗血宝马”的证据照片。 对于他的发现,研究员认为,一般纯种阿哈马都有登记,但在土库曼斯坦和伊朗一带存在不少无登记的“土种”和“原科”阿哈马,在我国新疆马术队和内蒙古的牧场也饲养有百余匹阿哈马,因此清水隼人发现的“汗血宝马”可能是流入我国的“土种”阿哈马或杂种阿哈马。 刘少伯教授也说,虽然我国在历史上曾几次引入阿哈马,但目前已经没有纯种阿哈马存在了。 疑问五:纯种“汗血宝马”为何在我国消失? 据我国史书记载,阿哈马早在汉朝就从茫茫西域进入中原大地,一直到元朝,曾兴盛上千年,但是到后来却消失无踪,难觅踪影。 对于阿哈马消失的原因,王铁权研究员认为,汉武帝时引进的“汗血宝马”有公马也有母马,理论上讲,进行繁殖是可行的。但在中国,地方马种往往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引入的外来马种往往都会走以下的模式: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 郑亦辉教授也认为,“汗血宝马”虽然速度较快,但是它体形纤细,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大将骑马作战更愿意选择粗壮的马匹。同时,我国古代作战用的马匹多数被阉割,使一些优秀的战马失去了繁殖后代的能力,这可能也是“汗血宝马”在古代中国消失的原因。 1951年,我国从苏联引进了五十余匹阿哈马,这群阿哈马饲养在内蒙古锡林格勒盟的种马场。但五十多年过去了,我国却并未留下一匹纯种阿哈马。刘少伯教授告诉我们,当时我国引进来的阿哈马大都放在了内蒙古、东北等比较寒冷的地区,这对产于俄罗斯以南的阿哈马并不是有利的生存环境。此外,由于阿哈马是骑乘马,而50年代我国则注重发展的是农业经济,大部分马都被改良或者杂交成为农用马,这恐怕也是造成纯种阿哈马失传的重要原因。 谜底揭秘 “流汗如血”、“日行千里”、存量稀少……“汗血宝马”有着许多美丽的历史传说;“四肢修长,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阿哈马还拥有众多的优良品性。种种因素,使得阿哈马在人们的眼中弥足珍贵。后来,阿哈马还被土库曼斯坦人奉为国宝,并多次将它当作国礼赠与他国。 据称,市场上“汗血宝马”的价格非常昂贵,通常是几十万美元一匹,有的身价甚至高达上千万美元。按照土库曼斯坦的风俗,阿哈尔捷金马只送给最尊贵的朋友。 “汗血宝马” “汗血宝马”在土库曼斯坦称阿哈尔捷金马,原产自土库曼斯坦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常见的毛色有淡金、枣红、银白及黑色等,属热血马。 在中国,阿哈马被称为“天马”或“大宛良马”。从汉代起,我国民间就开始有“西域汗血马”的神话,至今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其实,阿哈马就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汗血宝马”。史书记载,为了得到“汗血宝马”,汉武帝还曾经两次派兵远征西部。 26.寻找南极神秘的地下城 这次南极之旅确实算得上神秘,飞机神秘坠毁,勘探队员发现神秘湖泊,最后,事件的经历者离奇死亡。 美国海军南极探险,寻找“雅利安地下城” 据报道,这3名美国士兵是在执行“高空降落”南极特别行动,在一次暴风雪中乘坐“乔治一号”飞机在南极上空进行拍摄和探险任务时,坠毁在一座山里的。当时机上共有9名机组人员,其中3人身亡,6人生还。几十年来,“高空降落”行动一直是最高军事机密之一,直到如今,美国军方对该次行动的官方解释仍然是“前往南极寻找矿藏和其它贵重资源”,而事实上美军此行的真正目的,却是为了到南极去寻找传说中的纳粹南极地下城。 1946年12月,美国海军部长詹姆斯·福雷斯特尔派遣了一支由40艘舰船组成的大型舰队和飞机前往南极,舰队中包括海军旗舰“奥林匹斯山号”、航空母舰“菲律宾海号”、海上飞机运输舰“松海号”、潜水艇“参议院号”、驱逐舰“布朗森号”、破冰船“北风号”和一些油轮、运输船等。这支特种部队总共有1400多名海员和水手,船上还载有3个专门在冰天雪地中行走的狗拉雪撬队。这次探险美国海军拍下了纪实录像;好莱坞又将其拍成了一部名叫《秘密大地》的商业电影。 装备着拖拉机、炸药和各种工具的地面小组,负责在南极建造一个名叫“小美洲”的空降基地———即在冰天雪地中开辟出一个小型飞机场跑道,可以使6架R-4D(DC-3)飞机和两架水上飞机顺利降落。这种R-4D飞机装备喷气自助起飞瓶,可以使飞机在跑道较短的“菲律宾海号”航空母舰上快速起飞。此外,这种飞机还装备有一种特制的专门适合在冰上降落的“雪撬装置”。海军上将理查德·伯德的小组则负责6架R-4D飞机的驾驶和勘测工作,每架飞机上都装备有间谍照相机和一台磁力追踪仪。他们的任务是在短短3个月的南极夏季里,测量完大部分的南极大陆,记录磁场数据。如果南极冰层表面下存在神秘“空洞”,那么这种仪表能立即将其显示出来。 “乔治一号”飞机神秘坠毁南极 美军R-4D飞机和其它海上飞机在南极上空进行了无数次“勘测行动”,它们勘测和记录的内容至今仍然是谜。在“勘测行动”中,海上飞机“乔治一号”在南极上空神秘坠毁。曾经有记者采访了其中一名幸存者———现年79岁、居住在佛罗里达棕榈城的比尔·卡尔恩斯。卡尔恩斯在电话中回忆了那次飞机坠毁的过程:“当时,我们正在那片未开发的处女地上做长途飞行,天气突然变了,我们的飞机在暴风雪中失去了高度,只得掉头返回基地。可是飞机不停地失去高度,最后一头撞在一个山顶上。飞机被撞得弹了出去,竟没有撞毁!接着它又奇迹般地迅速爬高,可能这个速度对于飞机来说太快了,于是,它在空中解体。我被抛出了驾驶舱,掉到了山上的积雪中。后来,我找到了另外两名战友,他们都只受了点轻伤,甚至连骨折都没发生!” 据卡尔恩斯称,随后,他们就听到从飞机坠毁处传来呼救声,跑过去后,他们发现战友拉尔夫·保罗·热·布兰克浑身着火,被困在飞机座椅上,他们赶紧将他拉了出来,但他显然已被严重烧伤。幸运的是,南极冰冷的天气救了他的命,布兰克的伤口没有感染恶化。一名叫罗宾斯的战友出发前偷偷在飞机上藏了两大罐花生酱,这下它成了大伙的“救命食”,平时大家靠这些花生酱果腹,而花生酱上漂浮的油沫则成了医治布兰克伤口的良药。 在那次飞机事故中,共有3人死亡。幸存者们将3位战友的尸体埋葬在冰雪下,等待着救援人员。美军飞机14天后才发现了他们,一架水上飞机空投下一张纸条,告诉他们14英里外,有一块救援飞机可以降落的空地。幸存者们为无法行动的布兰克做了一个简易雪撬,花了24个小时终于抵达获救地点,6人顺利生还。 海军上将南极遭遇神秘物体 据事后披露,在“高空降落”行动中,发生了一系列的“怪事”,给这次的“绝密”行动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首先,一组勘察人员在300平方英里的一片南极冰原上发现了3个巨大的湖泊及无数的小湖泊,湖水十分温暖,水中长满红色、蓝色和绿色的藻类,勘察人员灌了一瓶水带到基地进行研究,发现湖水有咸味,显然这些湖泊与海洋相连,也就是说潜水艇很容易从大海进入南极冰层深处。在美军以为是纳粹“南极地下城”的地方,也有一些类似的温水湖泊。有报道称,美军在这些湖泊旁发现了一些神奇的事物,但具体是什么,外界不得而知。 此外,在最后一次“勘测行动”中,6架4-4D飞机同时出动,每架飞机都按预订的路线勘测了磁场数据后返回。奇怪的是,尽管它们的飞行线路差不多一样长,但海军上将理查德·伯德的飞机却比其他飞机晚3个小时回来,并且飞机上像被洗劫过一样,几乎空空如也。据称,伯德将军在飞行途中发生了“引擎障碍”,为了保持飞行高度,只好靠滑翔返回“小美洲”基地。为此,他不得不扔掉机上除胶卷之外的所有东西。可是此后,有关伯德将军在南极洲遇到了纳粹雅利安城居民的说法却不胫而走,甚至有消息称,这是伯德将军亲口说的。据伯德称,在南极执行任务时,他曾看到某种物体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从他的飞机前掠过。 疑云重重,美退役海军部长“自杀”而死 美军南极“高空降落”行动在种种神秘猜测中突然结束。当时,所有有关南极的数据和照片都成了美军的“最高机密”。不久后,发起这项“南极探险”行动的美国海军部长詹姆斯·福雷斯特尔退休。退休后的一天,福雷斯特尔突然“精神失常”,向朋友们说起“胡话”来,他的谈话包括南极洲地下存在着秘密的雅利安城等。1949年5月,“精神出了问题”的福雷斯特尔被送往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海军医院精神病房。不久,美军称福雷斯特尔在病房中试图用床单吊死自己时,不慎掉到窗外摔死,美军军方将他的死因定性为自杀,此案不了了之。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49] 本页[50] 下一页[51] 尾页[6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危机 |
星际桥梁 |
会说话得天下 |
中国名山 |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
动物乐园 |
百家讲坛 |
生活常识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