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百家讲坛 -> 关注早期教育-徐朝霞 冯淑兰 袁 春 -> 正文阅读 |
[其它杂谈]百家讲坛 关注早期教育-徐朝霞 冯淑兰 袁 春 [第16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5] 本页[16] 下一页[17] 尾页[2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百家讲坛: 关注早期教育-徐朝霞 冯淑兰 袁 春
主讲人简介 徐朝霞:北京万花筒蒙特梭利法儿童心智研究所所长。 冯淑兰:中央教科所幼儿教育国家“十五”课题组成员,北京市社区早期教育示范基地,朝阳区亚运村街道第二幼儿园园长。 袁 春:北京市0岁到3岁社区早期教育“十五”课题组成员,北京市社区早期教育示范基地,丰台区方庄第三幼儿园高级教师。 内容简介 在人的一生当中儿童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我们一个人的性格人格以及能力的培养等诸多方面。因而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人士的关注。但是早期教育显然不是儿童自身的问题,同时它还涉及到了家庭社会以及幼教机构。同时我们每一个人对早期教育到底认识到什么程度,是不是有认识上的误区呢? 早期教育是用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对0到6岁的孩子和0岁到6岁的家长进行一些教育环境的影响和一些教育,这是从广义的上来说;那狭义上的来说,是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根据婴幼儿的身心特点对0岁到3岁的婴幼儿进行教育环境的影响和教育。 其实广义地是0岁到6岁,那么狭义地讲0岁到3岁,这个是有区别的。这两个阶段是不一样的,因为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0岁到3岁和3到6岁有很大的区别。3岁到6岁,和0到3岁这个里面的教育方法,包括教育的一些理念都应该是不一样的,这个好像在我们平时我们接触到的没有考虑得那么细,包括我身边的很多刚刚有了孩子的人,觉得0岁到3岁什么都不懂,可能不存在教育问题。这个应该是不对的,那是一种误区。 其实早期教育应该教育的是孩子,培养的是家长,家长是最至关重要的,要不然为什么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呢? 家长现在对孩子是重知识轻能力,而且他还忽略一个孩子的基本自理能力上面的培养。他都是包办代替,而且这都是传统的教养方法,就是说吃饱了、喝好了就可以了,但是他忽略了往往包办代替。 当前存在的社会上的各种育儿的误区,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全文 观众朋友你好,欢迎您收看《百家讲坛》。在人的一生当中呢,儿童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我们一个人的性格人格以及能力的培养等诸多方面。因而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人士的关注。但是早期教育显然不是儿童自身的问题,同时它还涉及到了家庭社会以及幼教机构。同时我们每一个人对早期教育到底认识到什么程度,是不是有认识上的误区呢?所以我们今天请来了三位专家跟我们一起来探讨早期教育的话题。 这位是中国教育协会幼教“十五”规范课题组专家,北京万花筒蒙特梭利法儿童心智研究所的徐朝霞所长,欢迎您; 中间这位是来自中央教科所幼儿教育国家“十五”课题组成员,北京市社区早期教育示范基地,朝阳区亚运村街道第二幼儿园的冯淑兰园长,欢迎您,冯老师; 接下来这位嘉宾是来自北京市0岁到3岁社区早期教育“十五”课题组成员,北京市社区早期教育示范基地,丰台区方庄第三幼儿园高级教师袁春老师,袁老师您好。 三位专家在这里一坐,我忽然好像也感觉到了一种扑面的亲切感。因为我们从事幼教教育的老师,可能与生俱来的一种气质。那我们今天探讨的话题是早期教育。首先是不是我们先明确一下,什么是早期教育?徐所长您先给我们来明确一下。 早期教育是用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对0岁到6岁的孩子和0岁到6岁的家长进行一些教育环境的影响和一些教育,这是从广义的上来说;那狭义上的来说呢,是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根据婴幼儿的身心特点对0岁到3岁的婴幼儿进行教育环境的影响和教育。 其实广义地是0岁到6岁,那么狭义地讲0岁到3岁,这个是有区别的。这两个阶段是不一样的。因为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0岁到3岁和3岁到6岁有很大的区别。就是说3岁到6岁,和0岁到3岁这个里面的教育方法,包括教育的一些理念都应该是不一样的。这个好像在我们平时我们接触到的没有考虑得那么细,包括我身边的很多刚刚有了孩子的人,觉得0岁到3岁什么都不懂,可能不存在教育问题。这个应该是不对的?这个不对的,那是一种误区。那我们现在我们国家早期教育目前的现状是一个什么状况? 应该说我们国家现在早期教育在世界上还是处于领先的位置,近十年现代的生理学、心理学还是有些脑科学和一些新的科学技术证明0岁到3岁它是一个脑的发展的关键时期。那我们俗话也有说0岁看3岁,3岁看7岁,7岁就要定终身,3岁看小,7岁看大。所以我们国家从1998年就开始了一些比较规范的系统的早期教育,所以这块有一些社区的、有教委主办的、也有个人的、还有家庭的。所以这块整个来说我们在世界上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1998年的时候开始,对,1998年就已经开始了。那么在世界上整个早期教育的发展来讲,是从什么时候人们开始关注?也就是几十年的事情,国外的早期教育呢,它没有像我们这么系统和完整,因为它们更多的是靠家庭教育。那社会它们正规的教育是3岁到6岁开始,我们现在已经把0岁就纳入了一个早期教育的计划里面,像北京市教委规定,到2005年,我们婴儿受教育率要达到95%,从国家政府就已经把这个作为非常重视的一件工作来做了。也就是说,其实国外的早期教育更多的是以家庭为单元?对,而我们国家从1998年开始把早期教育0岁到3岁这个阶段的教育,已经开始纳入社会来完成社会教育的这个范畴了。 我觉得可能是这么理解,他可能是说咱们要提前到这儿,可能是由社会和家庭共同可能这点跟国外可能是有一定的区别;而且从重要性来讲,就是说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是一种潜能。它不是说一种知识性的东西,而且这种重要性我说的更主要的是有一点就是社会性。徐老师一会儿还要讲,关于生理和心理特点的这方面,那么从社会性这块呢,我就觉得本身家庭它是个细胞。那么它这个细胞构成了一个小的社会性这种因素,那么这种因素培养到孩子身上就是家庭的现状把孩子关闭式教养的比较多。从0岁到3岁普遍的家庭状况来说呢,很多很多都是比如父母或者是隔辈人,或者是保姆,都像您刚才说的那样的,都觉得这么小的孩子怎么教育?该怎么教育?用教育吗?那干脆关起门来在家里以喂养为主。所以这个呢对孩子社会性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那么您就是说其实我们国家1998年提出的社会和家庭共同来完成早期教育,其实它是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对,培养孩子从小从他刚刚开始就已经培养他的这种社会性,社会性是需要学习的。 家庭、社会、学校共同来完成这个儿童的早期教育,而且他有许多关键期,对这个早期教育应该重视。首先应该是关键期,另外一个要培养孩子这种基本的生活能力;还有一个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觉得这样呢,才能够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地发展。我觉得今天是个难得的机会,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包括甚至已经有了孩子的人,都会觉得0岁到3岁怎么教他?什么都不懂,我们都有这样的心态,那么0岁到3岁这个早期教育,它到底重要到什么地方? 0岁到3岁这块确实相当地重要。刚才我有说到,3岁就要看7岁,7岁就定终生,那现在我们脑科学证明,我们人到3岁的时候,你的脑已经发展到了50%,到8岁的时候就一个人的80%,你就8岁以后你发展的只有20%,所以这块我们在0岁到6岁这个阶段已经是60%到80%已经完成了。那么有名人也说过,你在0岁到6岁所学的知识是将来你要花60年所学的知识的一个总和。所以我们从科学的证明上,它这块是相当重要的,那0岁到3岁这段呢,又是一个人格情感潜能的这个一个急剧的发展的时期。你如果得不到一个很好的开发,你将来要想做事半功倍根本是达不到,可能事倍功半也出不来。所以我们在0岁到6岁它有个关键期,关键期就是在这个阶段他对什么事情特别地敏感。他有一种冲动就是想去做它,他的整个器官也会发展得很快,但是一旦过了这个关键期以后,你再去做是很难去实现的,你可能会付出几倍的努力,但你得到的效果也微乎其微。所以像这块我们关键期有各种各样的关键期,包括语言的关键期、运动的关键期、你对感官的关键期、社会性的关键期、数学的关键期都有。所以这块我们是一定要根据它的关键期的发展,抓住他每个敏感期去做。 0岁到3岁的敏感期有哪些。0岁到3岁敏感期我们现在非常对我们将来影响很大的一个是秩序。就是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序,秩序;因为这个是为将来你进入生活和工作做好基础,而且说到关键期还有一个就是说,比如刚才徐老师说的语言关键期这个很重要,如果说错过了这个最佳期的这种干预吧,早期的干预,那么孩子对今后的语言交往,包括与周围的这种处事的方法,都会受到一些影响。比如说我们在生活当中,这种例子就非常多,有的孩子就是家里隔辈人带的有一种现象就是说这个孩子小不会说话,那好了,我就试试我去问他,就是娇惯的一种方式。那么我们有一个孩子就是这样的,他就是外婆带他长大,这个过程当中,始终在他选择玩具或者他的需求,比如说按我们教育者说他应该学会表达,应该去说我要吃,或者我要拿玩具。但是这个外婆特别有意思,她就没有给孩子这个机会,把所有外婆所想像的孩子想玩的,想用的东西,摆成一排,然后对她的孙子说,你想要什么呀?这外孙他坐在那儿,只是点头和摇头,睁眼和闭眼,就是她把这种语言应该去表述的能力变成了一种这种动作。 刚才徐所长您说到了几个敏感期,您能不能再给我们罗列一下,更清晰的再罗列一下这个敏感期,在0岁到3岁。 0岁到3岁首先第一个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第二个敏感期是运动敏感期,运动敏感期是1岁到4岁;那还有语言敏感期,也是0岁到3岁;还有一种是对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孩子走出去会看到那些小石子小动物他是会看到那些东西,那个时候的敏感期是1岁;那后来还有对社会生活礼仪的敏感期,2岁半开始;还有是感官的敏感期,就是我们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这五个感觉器官的敏感期,是0岁到5岁;还有数学的敏感期4岁开始;艺术的敏感期4岁开始。所以这些敏感期它有它的年龄发展特点,基本孩子都是差不多出现,但有特殊的孩子还会有些不一样。 您这么一说这么多敏感期,我觉得这人的一生当中很多能力包括什么基本上就在这一个阶段,很重要的这个阶段就应该建立起来?对,所以我们说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也体现在这里了,那这么多的敏感期这么重要,但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还会觉得0岁到3岁我怎么教他?他什么都不懂,这可能就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首先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其次认识到以后怎么去做?这可能也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有个认识的过程。你们在从事这个教育工作当中,是不是也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认识上的误区?对,这种事例很多,比如说我们在接触家长当中,聊天的时候,有一类家长,就是这样谈体会的,他说我对这个孩子教育非常关注,我也知道教育我的孩子,是我一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也是为社会做的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呢,我在平时看了许多许多关于这种教育理念的书,比如说《瑞基欧》、《蒙特梭利》,包括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看了很多书一些理论的知识我也储备了许多。可是有一点,当我的儿子发生问题的时候我好像拽不出哪个教育家来,来把我的孩子教育成为我认为很满意的那种人格呀,或者那种效果。他这个就是理论和实践结合不起来,就是这种家长很多,他这种素质也很高,他已经对早期教育有了一定高的认识了,认识到一定高度,但是苦于没有方法。后来我就跟他们讲,我说我可以把教育理论的一些知识,和实践的经验结合起来,用一种便捷的方式告诉给你们。所以呢,我们的家长就非常受益。再一个就是有一类家长呢,就是说他可能对早期教育不是太懂,所以他就觉得我这孩子不能管,我管不了,2岁多,简直在家里就造翻天了,1岁多我就开始对他束手无策了。怎么办呢?他就把一个这种责任,就是托付给这个机构了,就觉得我经济条件还可以,我就花钱要我的孩子到机构去,然后有良好的师资,有很好的环境,让他接受这种教育。那么这一类家长他都忘了他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其实咱们老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家长是第一任教师。有的家长聊天的时候说说我们这第一任教师,我们倒听说过,但是我们不知道我们该怎么做这个职责?我只能把我的孩子寄托给机构、寄托给幼儿园。 像她刚才说的这样两个误区,一个就是说家长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他缺乏一个实践的指导;那还有的家长是对早期教育的一种忽视;那他还讲了一个是一种家长缺乏一种社会责任感。因为这个孩子生下来不是光是你的宝宝,是国家的,所以你是要对社会负责任的,不是光对这个宝宝负责任,你要对社会负责任。就像这些家长缺乏一种社会责任感。那我们还有的误区呢,就是家长是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他给孩子灌输各种各样的知识,就是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强化培训班,强化培训班有没有用,肯定有效果,但是你要看你的得和失值不值得。现在我们家长还有一个误区,是轻人格,性格的培养,他们家长没有把一个智慧的开发、人格的培养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还有的家长是不尊重儿童,他把这个孩子不是视为是一个个体存在,只是视为是一个小小孩。就是我大人想怎么使唤他就使唤他,他是我一个附属品,他没有把儿童尊重起来;现在还有一种误区呢,我们把早期教育就想的是我在教孩子,但早期教育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教家长。 我们这个早教其实很大一个宗旨就是说让家长和孩子去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对,这是一个过程,我们老用一句话,就是幼儿学习、家长培训。其实孩子任何事情都是在学习中成长起来的,吃都要学甭说别的东西,都需要学过来。但是家长却需要培训,很多对孩子的一些特点呢,一些现象他把握不准。就像刚才徐老师说的,他就觉得知识很重要。我一来这里有的孩子家长跟我说,袁老师您这儿教什么,学几个儿歌,认识什么图形,就他苛求的那些东西,都是应试的那些东西。但是他忽略的就是0岁到3岁它是一种潜能的开发,这种潜能开发也伴随着是一种引导,伴随着是一种成人的引导。那么这种引导和学又有一定的本质的区别,跟教学有本质的区别。 0岁到3岁它是一个叫无意识吸收期,它像海绵一样,或者像一架照相机一样,它是你看到的所有环境它就要照单全收过来,不知道你是对和错,孩子都会全给你吸收过来。那哪一天它会给你展现出来,刚才徐所长提到我们的早期教育,很多家长其中有一个误区是重知识、轻能力。 我是搞幼教出身,所以对早期教育的一些新的理念,就是比较关注。所以我女儿在1993年出生的时候,当时社会上正流行那种识字,刚刚开始启动,我觉得很有意思,我也尝试想给我女儿搞这种识字教育。那么现在很多家长也在问我,这种识字教育好和不好?所以刚才应了徐老师说的那句话,在我的历程当中我就感受特别深的是什么呢?你得到的这些东西,和你失去的能力是不是值得,我想阐述的是这个,但是我的实例就我女儿身上呢,体现在就是我教她这个识字从半岁开始,也是用那种,不是应试的那种,看一眼然后刚会用眼睛去看东西的时候,让她认识一个爸字,或认个什么字,然后五指大的,方方正正的红色的等等这些方式我都照着去做。那么也是无意当中让孩子学,学到2岁的时候,她将近能认识两三千字没问题,就是在同龄孩子来讲我当时特别有成功感。我说我的孩子都能认这么多字,人家讲你真不愧搞教育的,我也有点沾沾自喜。但是到了后来,我就发现她到小学的时候,有一个误区就出现了。她在小学第一学期的时候老师有一个作业就是看图说话,看图说话是没有字的,她全是看图,看图然后去理解,去想像,然后去创造,用语汇再表达出来。所以就通过这一件事我女儿第一天回来就冲我说,妈妈这个图我怎么说?她就不知道怎么说,就是六七岁的孩子。但是我当时就反思,我突然觉得我好像错了,就是我关注的当然也对图也进行过观察、训练,但是相对比识字分量要少一些,要少得很多。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早期的教育的重要性又体现出来了,这种爱是父母对孩子这种爱那么这种爱有多少这种爱可以重来?我在做一期节目的时候,好像在和一个专家也在探讨这个问题,他也给我举了一个例子,他说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个科学家,当人们问他说你的父母亲,在你早期的时候是怎么教育你的?他说我的妈妈每次我从学校回来以后,就问我一个问题,说你今天又向老师提了什么样的好问题?我就反思,我说我们的家长一回来,我们往往问孩子你今天又考了多少分?你今天答对几道题?这好像就是一种差别。 像刚才袁老师说的,她是把语言变成只是一个文字,但它语言是你的说和文字两个是必须结合起来的。所以她的孩子文字认识能力发展得很好,但是她的语言能力并不是很好,因为语言是我们要用来交往的,是生活和学习所需要的。但我们不是为了光去认那个字,所以她就会把看图说话就会忽略掉了。一个孩子正常的描述发散性的思维就受到了局限,那其实也是我们家长一种急功近利这样一种心态的表现,希望孩子从小就掌握很多很多的东西,其实家长的心态都是想望子成龙,望子成凤其实这个愿望是好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是他走了误区,就是要把握好尺度,你看我上回听了一个专家他讲,说家长带着孩子来,说你看我们这个孩子两岁半了,可聪明了,快给奶奶念一篇文章,就拿那个报纸真的就去念去了,念完了以后专家当时什么也没有说,是挺聪明的。然后这个孩子就到幼儿园去了,到了幼儿园以后结果发现是什么情况呢?就是都有各区域的活动,这个孩子后来老师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孩子什么区他都不去,他专门坐在一犄角旮旯,旁边也没有小朋友,也不跟小朋友去交往,可能就会拿着那个图书,他去看去了。这个专家说真是很可悲,为什么?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孩子这个创造力和想像力了。因为什么,你的文字有了,他就不会去想图案上的内容了,实际上图案上的内容对孩子来说,他可以想像出很多很多的内容,如果说我们成人可能想像不出那么多,但是我们的孩子的思维能够想得很多。可是他认字了以后,限制他了,也就是说剥夺他了,就是说把这个精力全部从字面上就理解了,家长这个误区是什么?就把一个人的聪明就只是看作文字和算术的能力,它就是语文和算术的能力就代表了一个人的智力。但其实这个是很大的误区,因为我们智能有八个方面,所以家长就拼命重视这两方面的能力培养,其他的都忽略掉了。 刚才三位专家提到了其中一个说法,说其实早期教育应该教育的是孩子,培养的是家长,家长是最至关重要的。要不然为什么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呢?冯园长您在实际工作当中,这些家长和孩子去您那里,早期教育的这些孩子他们确实存在哪些问题?您觉得家长身上的问题。 家长吧,他就是说刚才徐所长说了一个重知识、轻能力,而且他还忽略一个什么呢?就是孩子的这种基本自理能力上面的培养他不够,他都是包办代替,而且这都是传统的教养方法,他就说吃饱了喝好了就可以了。但是他忽略了往往包办代替,比如我们来的孩子,老师一说个什么,这家长就要动手,根本就没有说不考虑到孩子,孩子来了以后,交往能力没有,他的语言发展也没有。那么他的行为习惯上面肯定就有很多没有。比如说的你拿完东西要学会说这种礼貌用语的呀,实际上他没有;比如说孩子的需求我要去小便或者我要去大便孩子也不会去表达出来,实际上就是0到3岁掌握关键期。再一个培养孩子的基本的生活自理,另外一个还有个行为习惯,也就刚才我们前面提到3岁看小,怎么看小?他基本的礼貌都没有,最基本的秩序没有,最自己想表达的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话语,他仍然没有了。他是剥夺了孩子去学习,因为我们孩子是要通过手去学习的,什么动作都要靠他自己去练习的。那你剥夺了他这个学习的机会,那也剥夺了他建立智慧建立人格的机会。那他这个当中他观察能力没有了,判断能力没有了,分析能力没有了,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了,最后连他自己需要什么都不知道了。所以这样子培养出来的孩子是非常危险的,那我们的家长不能包办孩子一辈子吧?你将来不能包办他、代替他结婚、代替他再养育孩子,所以你如果这样子养出来的孩子,到最后吃亏的、受累的还是家长。 其实吧,就是家长说对孩子爱,这种爱我觉得有时候挺残酷的。其实我觉得他的有意无意地在剥夺孩子的很多能力,再一个他根本的本质问题,我觉得他还是不尊重这么小的孩子。刚才徐园长说的那个实例,不尊重它体现在什么地方?比如说我们的站位,我们就发现很多家长跟宝宝谈话的时候,他是居高临下的,不平等的。从体位上来讲人格是不平等的,所以我们要求教师要求我们自己的老师都是蹲下来跟孩子平视,不管多小的孩子都要拿他作为一个人去尊重。那么尊重从外在的是形体,那么在更内涵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在游戏当中选择。你看吧,这个家长带着宝宝一进来,宝宝你玩这个吧、玩那个吧,这孩子脑子就不知道了,本来孩子挺胸有成竹的,进来我想很自然地去选择我想玩的东西,可是不然,家长就很仓促地去帮助孩子确定他所需要的东西,这是我们的家长包办代替的实在太多了。 那刚才她们都说了,家长的误区那么多,我呢也想说一点,就说作为教育机构也有它的误区。为什么呢?就是说0岁到3岁这个早教它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刚出来,那么我们幼儿老师学的呢?在学校学的都是3岁到6岁,也就是说,她对3岁到6岁孩子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都掌握得比较好,而且它有一套系统科学的完善的那么一个体系。那么针对0岁到3岁没有,没有任何的模式。那么它在头脑中重视程度可能就会存在着不够,不是很明确。那还有一个从内容上来说呢,她的内容0岁到3没有一套模式,不像说3岁到6岁我们都有教案、我们都有课程,我们可能拿过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去发展、去借鉴就可以了。但是0岁到4岁没有任何的模式,完完全全靠你的老师去探索、去摸索。也就是说,我们缺少的就是内容上不够,另外我觉得还一个有就是师资上边,国家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培训0岁到3岁的幼儿师资没有这样一套完整的体系出来。那现在就变成一种状况,把3岁到6岁的知识小龄化地给挪下来了,这是一种错误的方法。那么最初做的时候呢?就从它内容上来说,我们因为过去面对的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我们要去跟他们去游戏,跟他们去搞活动,习惯于去跟孩子去交谈。可是我们现在面对是家长,那么我们刚开始的误区也是我们怎么去面对家长?早期教育的定位在机构里边应该是定位给家长,就是幼儿是学习,但是家长是培训。他到这儿来真是学习一些科学育儿的方法来了,我们不是代替家长在这儿去跟孩子怎么怎么样更多地去游戏,或是更多地去怎么样,我们是通过我们的活动形式,每一个环节告诉家长这个环节在生活当中,应该怎么样对孩子?实施引导和教育。我觉得这个挺重要的。 这是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在卫生部门机构,他们懂得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那它是孩子体格上的发展,这个体格上的一个保健和训练。但是教育部门是教育,所以现在教育和孩子的身心特点是脱节的,所以你教育的人按你自己在那里想当然,但是把孩子扔在一边了。如果能够把卫生和教育两个合起来,结合起来,那这个孩子真的会很幸福。所以现在我们这个早教基地就在接轨,就是原来咱们幼儿园是保教结合,那么我们现在医教结合。在搞基地的过程当中离不开医,医也离不开教。 所以刚才三位专家谈到这个呢,我就觉得无论我们从从事幼教的冯园长她们,从老师的角度;从社会的角度;从家庭的角度。这个早期教育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各方面都有责任的这样的一个事业,应该说是这样的一个责任。那么现在我们有没有一些相应的机构或者什么专门来从事0岁到3岁孩子的这样的早期教育? 现在我们国家这些机构还是不少,首先是从教育部门,像北京市教委就已经办了20家的早期教育基地,在北京市,那北京教委还规定到2005年它要婴儿受教育率要达到95%。所以从教育部门已经着手这件事情,但是现在我们的早期教育基地,那是远远不能满足的,幼儿园北京有上千家的幼儿园,早期教育机构才十来家、二十来家,所以这是远远不能满足的。所以现在社区的早期教育机构也应运而生,而且这个势头比教委部门的还要快。因为它们可以就是利用社会力量来支持办学,支持这个早期教育。那还有更多的呢是家庭,因为我们有更多的孩子在0岁到3岁的时候,他是在家庭当中施展这种教育,但现在还有非常重要的呢,是这些早期教育师资的培训,你如果等着国家政策出来,那我们的孩子是不可逆转的。所以现在社会力量的早期教育的师资培训机构也在应运而生,而且为国家也是做了大量的培训师资的工作,可以缩短这些老师去磨合的时间。既然说0岁到3岁早教这么的重要,那首先应该是老师这块作为教育机构。那么老师是应该重视,具体重视到什么程度,我们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的储备?可能我们就是需要培训、去培训的基地。那只有我们这儿做了,我们再回去给家长做这些,我觉得这个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孩子肯定是会很幸福的。 早期教育这个基地呢,我们说1998年的时候,开始逐步地把它落到实处,那么现在运作到现在,有多长时间了? 1998年那个时候开始做开始是以“亲子园”的形式,当时我们是第一个提出这种“亲子”的概念,就是让家长孩子和老师共同来参加活动。那这个活动呢,是由老师来设计根据婴幼儿的身心特点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大纲。那这个当中我们教会家长,让孩子又是快乐地在这当中活动,那家长在把这里所学的回家再延续。所以这一两年呢,应该说社会力量办的亲子机构在全国都发展得很快,在北京也已经有上百家了;那教委这一块呢,是办了有一年,教委这一块将近一年,那么这个基地的诞生应该说是人们对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视的体现;社会、家庭还有我们的老师,但是它运作了这么一年多,教委出资办的这种基地,它实际有哪些困难?还遇到了哪些问题?首先就是遇到的困惑就是走近社区。因为我们急需要政府的支持,在刚开始因为我们是北京市“十五课题”二十个早教基地,我们幼儿园是第一家,那么第一家我们开始启动的时候呢,就像刚才各位老师说的什么都没有。然后到1998年8月份开始,我们第二期开始的时候呢,我们要开始走近社区,所以我们遇到的问题可能是在其他基地更超前一点遇到的一些问题,走进社区的一个困难就是比如说我们原来过去的模式。幼儿园是关门式办园,就都是自己办自己的,把我自己办好就已经很不错了,打出自己的品牌是这样的,那么参加这个早期教育基地它是一个社会化的这么一个教育机构。那么它需要网罗更多的社会上的机构和群体去参与我们这个0岁至3岁早期教育,那么我们就要走出去,走进社区,那么我当走近社区的时候,我们园长那时候真是也挺辛苦的,带着我们承担了这个项目之后,走到社区居委会和办事处的时候。大家都很支持,就觉得能理解,不是说支持,就是能理解,这个事是个好事,是服务于社区,受益于儿童,而且家长受益孩子受益。 那么下一步呢,因为这个整个的早期教育实际上它是要依靠幼儿园、要依靠家庭、要依托社区。只有这三个三位一体才能把这件事做好,所以下一步可能需要政府能够更加大力度地来支持我们的早期教育,而且还要重视我们的早期教育;另外一个关注我们的早期教育,这个可能就是说我们下一步我觉得从政府这方面要这么做。 而且我觉得像现在我们在做一个行业,早期的教育行业,有几个这样的问题存在。一个呢公众的认知度很低,因为还有很多人认为0岁到3岁只要是吃好、穿好就可以了,就没有把这个教育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来做。那这是我们媒体也有责任,对这个我们整个的媒体的宣传力度还不够,我们关注的成人比较多,关注0岁到3岁孩子还是比较少,所以公众的认知度不够。那还有一个,我们的教育内容不系统,0岁到3岁的早期教育,你自己没有一个完整的教育内容,你怎么让人家来相信你?怎么能叫人家敢把孩子放在你这儿来?你给我的教育是不是正确的?有没有起到一个反误导作用?所以这个呢是我们自己整个教育内容还不是很完整,因为国家还没有一个规范的0岁到3岁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这个还没有出现。现在我们在做的完整一点的是对社会有责任感的,可能会做得好一些。 还是应该说是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从它出现到发展,它肯定要经历一些困难也好,或者是困惑也好,我们正在逐步地去解决。那么现在应该说从你们三位从事这个早期教育的工作当中来看,目前我们国家对早期教育的关注以及以后的发展前景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我觉得发展前景非常地乐观。因为国家它必须是要培养人才,我们的国家要屹立于世界之林,那必须是从0岁到3岁的孩子抓起,所以国家有这样的计划,会出大笔的资金来进行0岁到3岁的早期教育。所以这块我觉得首先从政府部门就已经开始重视了,所以这块我们就可以放手地去干。那还有一块就是家长的水平越来越高,现在我们做家长的基本上都是已经大学毕业的这一批家长,所以他们的文化知识都已经具备一个良好家长的这样一个素质,你只要适当地给他早期教育的方法和技巧,那这一块他很快地就能够起到这样一个作用。 那么就是说现在要提高整体的国民素质,那么国民素质从哪儿去抓?那么首先应该抓孩子;那么孩子要靠谁去抓?我觉得那就是一个靠我们的老师。另外还有我们的家长,我们老师已经重视到一定的程度了,那么将来在工作的当中我们会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包括我们下一步可能是有整套的一个系统的,很完整的这么一个大纲。我们会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家长的需要,根据孩子的需要,我想我们早期教育能够把孩子的培养好,其实也是为我们国家在培养人才。 说起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前景我觉得真是非常乐观。因为我亲身经历过一切,而且真是看着现在家长这些需求,他们这些渴望的目光,我觉得办早教基地是势在必行的。而且要极力地推广,极力地去推广这些机构。那么常言有一句话,“一代母亲的素质决定了一代民族的素质”,我觉得做母亲的职责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这三个对孩子教育的大范围和小范围当中都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来让我们的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做一件事情我们都要思考,那我就希望我们的家长在跟孩子交往的时候多一些思考。有这样一句话,“思考,才能发现,发现了呢,才能有创造性的教育”。所以我觉得呢,家长也好、老师也好、社会也好,还是有志于我们这些幼教事业的有识之士也好,都要把这个理念——教育孩子的理念,用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不要攀求那些过于脱离孩子现状的一些现象出现。这样更有益于我们的孩子。 非常好,起码我们今天办这个节目大家已经在思考,早期教育这个问题。那希望大家以后呢,看了节目能够有更多的发现,能够有更多的创新把我们的早期教育办得越来越好。 我们今天探讨了关于早期教育它存在的人们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教育方式上的一些误区。那么最终其实更应该让人们关注的还是早期教育它的重要性。徐所长我们能不能再给我们说一下人0岁到3岁他早期教育,对人的一生或者它到底起到怎样一个作用?到底有怎样的重要性?他0岁到3岁这一块就是从大脑来说我们是已经开发出来有50%了,那这个大脑的我们的基因已经给我们埋下我们每个人的潜能,但是这个潜能能不能成为现实,父母给了我们这个潜能我们能不能实现?那要靠后天的感官刺激,像我们教育环境的影响,越丰富的感官刺激给它,那你的大脑的沟回它才能建立一个非常好的网络图。如果你现在不去训练,到后来这些网络、这些脑细胞它就会是退歇性的,那你就要再去做就会非常地困难。那0岁到3岁这块还是一个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我们不要把0岁到3岁先去灌输那些知识。知识是将来3岁到6岁,6岁到以后都可以再学的东西。所以你现在更重要的是人格,人格我们要培养,你的情感、你的智慧、你的意志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那很多人就会说0岁到3岁他有人格吗?有,因为我们现在好多家长把人格可能想像是一种很摸不着的东西,觉得是摸不着的东西,其实人格很简单,你就是能够正确地在这个环境当中,你遇到一件事能够正确地去判断、正确地分析,然后去采取正确的行动,每个人都这样做你的人格是一个完整的人格,那你如果在这周围环境当中,你看到一件事你可能就是说会产生错误的想法,甚至采取相反的行动,那这样的人格是不完整的。那我们家长有很多这些教育的不得法都会造成孩子的人格不完整,那将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其实说来0岁到3岁,它不仅人的一生当中生理还有他的心理,都是重要的打基础的阶段。对,重要的是心理,所以有一个诺贝尔获奖的科学家人家问他你觉得一生当中给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他说不是大学时代,是在幼儿阶段。所以这一块对一个人的人格的塑造是特别地重要,一个人我们将来能不能成功,你的智商才占20%,但我们的人格、情商要占80%。所以家长就是说千万不能忽视掉这种人格意志、这种情感的培养。那早期教育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社会性的培养,现在因为我们都是核心家庭,家长对孩子的社会性不是特别地重视,所以如果我们这个孩子你不具备一个社会人,这样一个社会能力,他将来是没有办法走向社会、面对这个社会。所以在你0岁到3岁这一块的时候,也是社会培养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如果0岁到3岁的时候,你把社会性培养做好。那将来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就应该是没有问题,这是一个基础的基础。 那今天我们通过和三位专家的交流我们充分认识到了,作为一个人,一个孩子早期教育它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工程;一个幼教基地的工程;更是一个社会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承担起这份责任。 好,再一次感谢我们的三位嘉宾,也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15] 本页[16] 下一页[17] 尾页[2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危机 |
星际桥梁 |
会说话得天下 |
中国名山 |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
动物乐园 |
百家讲坛 |
生活常识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