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四十八:《南史》、《北史》 -> 正文阅读 |
[其它杂谈]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四十八:《南史》、《北史》 [第51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50] 本页[51] 下一页[52] 尾页[10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四十八:《南史》、《北史》
"编次别代,共为部帙" 《南史》和《北史》都是纪传体的通史,作者李延寿。 《南史》共80卷,有本纪10卷,列传70卷。记载从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到南朝陈后主祯明三年(589年)约170年间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兴亡的历史。《北史》有本纪12卷,列传88卷,共100卷。记事起于北朝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年),止于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包括北朝魏、齐、周和隋四个封建政权230年间的史事。 李延寿字遐龄,世居相州(今河南安阳)。他撰写《南史》、《北史》,是继承父亲李大师的事业。李大师(570-628年)曾任窦建德的礼部侍郎。他有感于南北朝长期分裂、互相敌视,致使历史记载不能周悉完备,统一后南北思想隔阂不易消除的状况,决心写一部编年体的南北朝史,以适应全国统一的历史要求。他为此作了一些编纂工作,可惜过早辞世,使他的宏愿未能完成。李延寿是唐初一位很有作为的史学家。他的生卒年月史书失载,现在可知他的政治与学术活动基本是在唐太宗初年至唐高宗初年这30年间进行的。他任过东宫典膳丞、崇贤馆学士、御史台主簿、兼直国史、符玺郎、兼修国史等官职。他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修史是他一生的主要事业。他参加了唐代官修史书《隋书》、《五代史志》、《晋书》和唐朝当代国史的修撰工作。还独自撰写了30卷的《太宗政典》和《南史》、《北史》3部历史著作。 李延寿撰写《南史》、《北史》的工作,大致开始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至高宗显庆四年(659年)书成上奏,前后共用去16年时间。如果加上李大师的修撰工作和李延寿的材料准备等工作,那么这部书就可以说是凝聚他们父子30余年心血而成的。 《南史》和《北史》是在记述南北朝至隋历史的《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等8部纪传体断代史基础上修成的。它们是对八书的成功改编,也是李延寿在史学史上成功的再创造。与八书相比较,它显示出自己特有的价值。 李延寿对八书的改编,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 一是"编次别代,共为部帙"。李延寿打破朝代体系,把这一时期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分别撰写出通贯各朝代的通史,编成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的两部书。这两部书的体例都是先按时间顺序编排各朝的本纪,然后是按朝代顺序写成的人物列传,人物又按各种类传分别编排。这就把整个南北朝到隋统一的长阶段历史,完整地交待给读者。这个编排是很成功的。从编撰技术方面考虑,南北朝各个朝代的历史都比较短暂,跨朝代的人物相当多,相互递嬗的朝代之间历史联系也比较密切。把它们贯通起来加以记述,既能克服史实断裂、重复记载、难于剪裁、卷帙繁冗、不便阅读等诸多弊病,又能用简明方式记述具体事实,给读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历史知识。 从记述效果上看,把广阔时空下的历史发展变化,放在一起加以记载,有利于比较出各朝代、各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有利于准确勾勒这一历史时期的历史形势和历史变化趋势,易于使读者把握历史发展的本质性特点。从思想价值上看,这有利从中华民族历史的总体中,启发人们的历史思考,有利于消除南北长期分裂产生的隔阂,容易培植天下一家的统一意识。《南史》、《北史》在上述方面都表现出一些优点。但二史处理如此纷乱的时代,不能制出有关南北关系的年表来,说明作者缺乏总揽全局的观点。对于南北各代的变异,作者交待也很不明确,远远落后于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见识。 二是"除其冗长,捃其菁华"。李延寿对八书的改造,主要是进行抄录工作,这其中有沿用、有勘究、有削烦。用二史贯通各朝,不像八书各自为书,必然会删除很多互相重复的记载,这是李延寿工作的重要部分。另外李延寿还有意识地进行了史实和文字记载的撮要删烦工作,最突出的是删掉了很多八书本纪中的诏令、策文和列传中的奏议、文章。这些文章有的史料价值极少,二史把它们完全删除。有的比较重要,李延寿则以数语概括出来。经过这个工作,史实被突出出来,篇幅却大量减少了。李延寿把537卷的八书,删入180卷的二史之中,卷数仅及原著的三分之一、文字仅占一半。由于其卷数不繁,头绪清楚,叙事突出,读者研习甚便,抄写易成,因而在长时期内,二史比八书流传得要广泛一些。 在宋代以前,世人了解南北朝史事,主要是靠《南史》、《北史》。宋代以后校勘八书,也多用二史来补其缺失。当然简略并不等于精当,李延寿的删削存在着一些不当之处,对此前代史家已有所批评。 三是"鸠聚遗逸,以广异闻"。李延寿并非单纯节抄八书,他在撰史过程中,又补益进来大量的史实。八书中的《魏书》是北齐魏收所撰,北齐承东魏而来,因此魏收不承认西魏,在《魏书》中只记北朝、东魏历史,不包括西魏史事。李延寿据魏澹撰《魏书》(已佚),在《北史》本纪中补进西魏文帝、废帝、恭帝三帝纪,在列传中补入西魏人物传记,使北朝的历史得到完整记载。二史除补入一些八书所无的纪、传外,还对八书原有的一些纪传作了增补,如在对范缜的记述中,增加了范缜不肯卖论取官的一段对话和不祠神庙的一段史实,使这位无神论者的战斗性格更为突出。《北史·苏威传》补入江南人民反隋斗争的史实。《北史·李谐传》补充南北交往的记载,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史料。李延寿在《北史·序传》中自述:"从此八代正史外,更勘杂史,于正史所无者一千余卷,皆以编入。"这一方面反映了二史采摭增补材料的丰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取材的驳杂。二史中对史实增益不当之处,也有很多,其中大多是琐言碎事,以至一味追求骇视听、资谈助的记事,包括一些荒诞不经,疑神见鬼的迷信内容,成为书中的芜累。李延寿在撰书时,也订正了八书中的一些史实。他距所记时代较远,这使他可以改正一些当时讳饰失实的史实,显示出一定的长处。 《南史》、《北史》在思想上的价值,最突出的是宣扬天下一家的统一思想。它改变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袭用的南方与北方互称"岛夷"与"索虏"的陋习。李延寿认为南朝与北朝占有同样的历史地位。他反对把北魏以前北方一些少数政权的历史"编之四夷"。也指出东晋、宋、齐梁、陈各朝,虽偏安江南,但前后相承300余年,不承认它们历史地位的作法是不可取的。李延寿在《南史》、《北史》中不分正闰,给南北朝各政权以同样的地位。这种在历史撰述上不再强调南、北对立和华、夷界限的认识和作法,反映了民族融合的伟大成果,是历史的进步。在具体撰述中,李延寿也采取了一些适当的作法来宣扬统一意识。他对南北之间的战争采取"两国交兵不详载"(赵翼《廿二史札记》卷13《南北史两国交兵不详载》条)的作法,就是有意削减对此的过分纠缠。 《南史》和《北史》在记述人物的历史活动时,通常都把所记述的人物和他的家族兴替得失、荣辱悲欢联系起来,而尤其注重说明人物的社会活动的因果同"家声"、"门风"的关系。二史也很注意家族兴替与皇朝盛衰的关系。这些都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50] 本页[51] 下一页[52] 尾页[10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危机 |
星际桥梁 |
会说话得天下 |
中国名山 |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
动物乐园 |
百家讲坛 |
生活常识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