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四十一:《梁书》 -> 正文阅读 |
[其它杂谈]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四十一:《梁书》 [第44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43] 本页[44] 下一页[45] 尾页[10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四十一:《梁书》
"曲折明畅,一洗六朝芜冗之习" 唐初史学堪称繁盛,唐政府集官私之力,撰成了纪传体正史八部,占去整个二十四史的三分之一。《梁书》和《陈书》是其中的两部,它们名为官修,实际却是姚察和姚思廉父子劳动的成果。 姚察(533年-606年)字伯审,吴兴武康(今浙江杭州西北)人。梁末任原乡令、著作佐郎,在陈历任散骑侍郎、中书侍郎、秘书监领著作郎、吏部尚书等职。入隋为秘书丞。他是个学问很渊博的史家,平生著有《汉书训纂》30卷,《说林》10卷,《西聘道里记》、《玉玺记》、《建康三锺记》各1卷,文集20卷。姚察在当世以精于史学著称,陈亡入隋后,受诏撰写梁、陈两代史书。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未及完成二史就因病去世。临终时,他嘱咐儿子姚思廉继承他的事业,完成修撰梁、陈二史的任务。 姚思廉继承了父亲遗志,为父亲守丧期满,即上表陈述父亲遗愿,请求继续修撰二史。隋炀帝下诏准许后,他一直在为此努力工作。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他又受诏同秘书监魏征同撰梁、陈二史。在父亲遗稿的基础上,他进一步采择谢昊、顾野王诸家旧作,经编纂校注,于贞观九年(635年)修成《梁书》、《陈书》。这两部史书的总论为监修魏征所作,其余部分都是姚氏父子几十年心血的结晶。 姚思廉(557-637年)。名简,以字行。幼时随父姚察攻读《汉书》,扎下了深厚的史学功底。姚思廉在陈为扬州主簿,入隋历任汉王府参军,河间郡司法书佐,代王侍读。唐高祖定京师,代邸僚属皆作鸟兽散,只有50开外的姚思廉护卫在代王左右。兵士拥上殿来,他厉声喝止,引得唐高祖十分感动,"许其扶(代王)侑至顺阳阁下,泣拜而去。"(《旧唐书·姚思廉传》)唐朝建国,他为秦王府文学,从此成为唐太宗的文臣,历任文学馆学士、太子洗马、著作郎、弘文馆学士。 《梁书》、《陈书》修成,加通直散骑常侍,又拜散骑常侍,赐爵丰城县男。姚思廉的节义、文才深得唐太宗赏识,太宗即位后,他得以绘像列入十八学士,褚亮为撰赞语云:"志苦精勤,记言实录,临危殉义,余风励俗。"(同上)对他的去世,太宗深悼惜之,为之废朝一日,赠太常卿,谥曰"康",赐葬地于昭陵。 《梁书》有本纪6卷,列传50卷,合56卷。记事起于公元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于557年陈霸先灭梁。 《梁书》的纪传论赞,多有"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字样,可知全书的编撰多出于姚察之手,思廉所作可能多是笔削加工的工作。 《梁书》所依据的材料是很丰富的。在梁朝除史官所撰国史外,还有沈约的《武帝本纪》14卷,周兴嗣的《梁皇帝实录》5卷,鲍行卿的《乘舆飞龙记》2卷,萧子显的《普通北伐记》5卷,萧韶的《梁太清记》10卷,谢昊的《梁书》49卷。在陈朝有许亨的《梁史》53卷,刘璠的《梁典》30卷,阴僧仁的《梁撮要》30卷,在周朝有萧欣的《梁史》100卷。 在隋朝有姚最的《梁后略》10卷。这些编纂整齐的历史书籍,为姚氏父子撰写《梁书》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梁书》在史料的丰富、完备方面是很有特长的。梁朝只有55年的历史,《梁书》的列传则达50卷之多。书中对于各类历史人物的活动,叙述得很详细,很多文人和史家都在《梁书》中得到反映。如对史学作出过贡献的沈约、江淹、任昉、王亮、殷钧、裴子野、王僧孺、刘昭、萧子显、萧子云、周兴嗣、吴均等,都有很详细的列传,为后人研究这一时期的史学,提供很多可贵的史料。书中一些学者的传记,更有特殊的价值。《梁书》为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立传,保存了辉耀千古的《神灭论》和《无因果论》;为处士阮孝绪立传,反映了他著《七录》及在古代文献学上的地位;为修道的陶弘景立传,可以了解他对于医学及科学的贡献;为文学批评家锺嵘和刘勰立传,介绍了《诗品》和《文心雕龙》这两部在文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著作。 《梁书》的谋篇布局颇有章法,显示出姚氏父子的史学技巧。书中承《汉书》类叙之法,撰作列传,能以此法省去烦冗,又不遗漏人物事实。如《滕昙恭传》叙其孝行,附录徐普济被火伏棺、宛陵女子搏虎救母,不但文笔精简,而且给人以深刻印象。《文学传》中的《何逊传》,由叙何逊工诗而及虞蓦、孔翁等人,这又很像《三国志·王粲传》附记一时文人之法。这种编撰方法,很值得提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它:"排整次第犹具《汉书》以来相传之史法,要异乎取成众手、编次失伦者矣。"这话是很恰当的。《梁书》的行文,颇具简洁洗练的特色,用赵翼的话说就是:"直欲远追班马,……皆劲气锐笔,曲折明畅,一洗六朝芜冗之习。" (《廿二史札记》卷9《古文自姚察始》)《梁书·韦睿传》写邵阳之役,有这样一段:"魏人先于邵阳洲两岸为两桥,树栅数百步,跨淮通道。睿装大舰,使梁郡太守冯道根、庐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等为水军。值淮水暴长,睿即遣之。 斗舰竞发,皆临战垒。以小船载草,灌之以膏,从而焚其桥。 风怒火盛,烟尘晦冥。敢死之士拔栅砍桥,水又漂疾,倏忽之间桥栅尽坏。而道根等皆身自搏战。军人奋勇,呼声动天地,无不一当百。魏人大溃"。这个描写有声有色,颇为精彩,较之《史记》、《汉书》也是不逊色的。 《梁书》在思想上值得称道之处不多。但它在对历史变化的看法上,阐发了一些可取的观点。姚氏父子都是历经数朝的史学家,梁、陈以至隋、唐之际历史的盛衰兴替、风云变化,促使他们进行认真的思考。书中阐述出的人事对于历史变化起着重要作用的观点,当是他们思考的结果。书中对于政权兴起的解释,虽然使用了一些天意、历数等陈腐的词汇,但把落脚点还是放在了人事与人谋上。对萧衍建立梁政权和梁朝早期的治绩,书中作了充分肯定:"高祖英武睿哲,义起樊邓,仗旗建号。……兴文学,修郊祀,治五礼,定六律,四聪既达,万机斯理,治定功成,远安迩肃。"(《梁书》卷3《武帝纪》)在此,人们看到的是杰出人物的历史活动,而不是天意、天命在支配人间治乱。对于辅佐新朝的文臣武将,书中也注重称道他们个人的才华谋略。《梁书》强调英雄创造历史,同科学唯物史观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当时,同神意史观相比还是有进步意义的。 书中的思想糟粕也有不少。充斥书中的大量阴阳灾异、图谶祥瑞,乃至望气相面、因果报应、神怪异闻等,给人以陈腐、庸俗之感。宣传佛、道等宗教迷信,也是书中存在的问题。《梁书》中的《处士传》,全不同于《后汉书》的《逸民传》,传中所记除了有名的道士,就是奉持佛法的居士。这一方面反映了正宗史学的时代特色,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姚氏父子的思想情趣。 《梁书》在记事记人方面,常常有一些时间差误、前后矛盾的地方。如《江苹传》称何敬容掌选,序用多非其人,而《何敬容传》则称其铨序明审,号为称职。这些互相 龟醯募窃兀谷四砸皇牵匏蚀印!读菏椤吩诒史ㄉ弦泊嬖谧徘试雒阑涠竦拿?病。对于篡代之际大动干戈的血淋淋事实,书中很少如实反映。对于一些权贵,歪曲史实大加吹捧的地方也相当多,与同时撰写的《南史》比较,《梁书》的这个缺点显得更突出一些。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43] 本页[44] 下一页[45] 尾页[10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危机 |
星际桥梁 |
会说话得天下 |
中国名山 |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
动物乐园 |
百家讲坛 |
生活常识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