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 农学之最 -> 正文阅读 |
[其它杂谈]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农学之最 [第75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74] 本页[75] 下一页[76] 尾页[5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农学之最
最早的耕作技术 我国农业最早的耕作技术是原始社会的火耕。《淮南子·本经训》记载的“焚林而田”,以及人们常说的“刀耕火种”,即是火耕法。实行火耕,先用石斧、石 等砍倒树木,待树木干枯后放火焚烧。这样便开辟出大片土地,而树木燃烧过的灰烬又成了增强土壤肥力的肥料。经过焚烧的土壤比较疏松,不用中耕,用尖木棒等工具即可掘地播种。不过,火耕的结果使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几年就要丢荒另辟新耕地。 以后,火耕逐步过渡到锄耕或耜(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现在的锹)耕。用锄或耜翻地能疏松和改良土壤结构,扩大耕地面积,延长土地使用年限,提高农作物产量。由于锄耕或耜耕可以实行定期休耕,在几块土地上轮换种植,从而使人类的定居生活成为可能,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最早饲养的家畜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将野生动物驯养成家畜,最早的家畜是猪、狗、羊、牛。 从黄河流域来说,在距今约7000年前的河南裴李岗遗址中发现有猪骨,河北磁山遗址中发现有猪、狗、羊骨;在大致同时期的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和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中,不但有上述动物的骨骼,还发现了饲养家畜的圈栏遗迹和家畜粪便的堆积。从长江流域来说,在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除了有猪骨、狗骨外,还发现了水牛的骨骼。河姆渡遗址出土过一只小陶猪,体态肥胖,腹部下垂,四肢较短,前后体躯的比例为1∶1,介于野猪(7∶3)和现代家猪(3∶7)之间,整个形态已和野猪大不相同,这说明当时人工饲养、繁殖猪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以上情况表明,早在7000年前,我国便开始成功地饲养家畜了。此外,通过大量考古资料还可以知道,在我国原始社会中,出现了早期农业的地区以饲养家猪为主;牧区以饲养狗、羊、牛为主;而在农牧业地区,则兼营饲养。 最早的农具 我国最早的农具以石、木、骨、蚌器为主。原始社会的农业起初采用火耕法,用石斧、石 等砍倒树木,放火烧掉,然后用尖木棒等掘地播种。庄稼成熟时用石刀、蚌镰收割。 随着农作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祖先在掘地用的尖木棒近尖端处,装一便于足踏的短横木,用来翻地,这就是单齿木耒。单齿木耒翻地面积小,效率低,后又加以改进,变单齿耒为双齿耒。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又将耒齿改为板状刃,称作“耜”。《易·系辞》中自“耜”“耒”的记载,反映的便是这两种农具的制作情形。耜冠最初是木质,后来改由石、骨、蚌质制作。耜冠形状有长方形、桃形和舌形等,耒柄仍为木制。耜类似今天的锹,已经是一种复合工具了。耜坚固耐用,提高了翻地效率。当时我国北方以石耜为主,南方则骨耜居多。 在谷物加工方面,脱壳、去糠、磨粉用的工具有石磨棒、石磨盘等。《易·系辞》中说的“断木为杵,掘地为臼”,也是谷物脱壳的工具。我国以石、木、骨、蚌器为主的最早的农具,使用时间很长。从原始社会一直到商周青铜器时代,它们都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家畜阉割术的发明 阉割,也称“去势”,就是摘除或破坏动物卵巢或睾丸的手术。阉割后的家畜,失去了生殖机能,性情变得驯顺,便于管理、使役、肥育和提高肉的质量,还可以防止劣种家畜自由交配,对改良家畜品种起了积极作用。家畜经过阉割,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因而,家畜阉割术的发明,是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据现代著名学者闻一多等的考证,商代甲骨文中已经有了阉割猪的记载。这说明,我国至迟在商代就对阉割术的作用有着清楚的认识。《易经》说“豮豕之牙吉”,意思是阉割了的猪,性情驯顺,牙虽锋利,也不足为害。 《礼记》说“豚曰腯肥”,意思是阉割后的猪长得膘满臀肥。 日本人川田熊清对我国古代的家畜阉割术做过研究,认为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对马施行阉割术。有关马的阉割,我国很早就有记载。写成于战国时期的《周礼·夏官司马》中即有“颁马攻特”之说,“攻特”便是马的阉割。秦汉时期,因为激烈的战争需要大批合乎条件的军马,这就要求择优汰劣,提高马匹的素质。从此,我国马的阉割术就更加盛行了。 最早使用牛耕的记载 不少学者认为,我国的牛耕始于商代,但目前尚未发现这方面明确的文字记载和实物资料。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用牛耕田并不普遍,牛在商代的主要用途是宰杀后作为宗庙中祭祀的祭品。 春秋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国语·晋语》说:“宗庙之牺,为畎田之勤。”意思是宗庙中作为牺牲的牛,已被用来耕田。又如,春秋时晋国有个大力士名牛子耕,孔丘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再耕字伯牛。牛与耕相连作为人名,可见春秋时用牛耕田已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了。但此时牛耕的形式如何,仍不得而知。 关于牛耕形式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汉书·食货志》说:“用耦犁,二牛三人。”即用二牛挽犁,三人操作——一人扶犁,一人牵牛,一人控制犁地的深度。耦犁是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发明的,他对推广牛耕起过重要作用。汉代的牛耕技术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得到改进,这在考古发掘中可以得到证实。如在山西平陆枣园村西汉末年的墓葬中,发现过二牛抬扛一人抚犁的壁画,说明当时已经掌握了用牛鼻穿环来控制犁牛方向以及用犁箭来控制耕地深浅的技术。这样,只用一人驭牛即可,节省了两个劳动力。又如甘肃武磨咀子山出土的西汉末年的木犁模型,用一牛挽一犁,表明当时还出现了单牛犁耕。东汉时期的遗址和墓葬中发现的此类例证就更多了。 牛耕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创造,这在农业耕作史上是一个极大的进步。用牛代替人力耕田,不但解放了人力,也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 最早的铁制农具 我国最早使用铁制农具是在春秋时期。至迟春秋中期,我国就发明了冶铁技术,并且很快获得了重大进展,从而为铁制农具的出现和推广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当时,最早生产和使用铁制农具的是齐国。据《国语·齐语》记载,春秋中期齐国官员管仲曾向齐桓公建议:“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锄)、夷(锄类的农具)、斤(斧头)、 (大锄)等农具,试诸壤土。”意思是用青铜(即“美金”)铸造剑戟等武器,试在狗、马身上;用铁(即“恶金”)铸造鉏、夷、斤、属斤等农具,试来耕种土地。这是我国关于使用铁制农具最早的文字记载。随着冶铁业的发展,铁制农具的使用逐渐得到推广。《管子·海王篇》说,春秋晚期,齐国“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可见那时铁制农具在齐国已经得到相当广泛的使用了。 我国在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制农具,这从近代的考古发现中也可以得到证实。例如,湖南常德德山的楚国墓,长沙的楚才山西侯马北西庄等遗址出土的多种铁器,都是春秋晚期的遗物,其中就有铁耒、铁耜、铁铧等农具。 战国中期以后,铁制农具已在各诸侯国得到普遍使用;秦汉时期,农具已经完全铁器化。铁制农具比以前的木耒、石耜、骨耜等原始农具生产效率要高得多。铁制农具的使用,对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早的施肥技术 我国最早普遍使用的施肥技术是在战国时期。 我国使用施肥技术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战国以前,劳动人民就懂得利用粪便和腐烂的野草作肥料了。《诗经·周颂·良耜》有“荼蓼朽止,徐稷茂止”的诗句,意思是野草枯朽而禾苗茂盛,表明当时人们已经用腐烂的野草做肥料增强地力了。 战国时期,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国开始普遍使用施肥技术,这在不少古籍中均有记载。例如,对用人或动物的粪便作肥料,《孟子·滕文公上》提到“粪其田”;《荀子·富国》讲过:“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 《韩非子·解老篇》说:“积力于田畴,必且粪灌”。这些,说明了施肥已成为当时提高农田产量的一个广泛应用的措施。 战国时期,人们已经知道树叶也和野草一样,在土中腐烂可以做肥料, 《荀子·致士》说:“树落则粪本。”而且,人们还掌握了烧制灰肥和沤制绿肥的技术,《礼记·月令》说:“土润辱(溽)暑,大雨时行,烧薙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讲的是夏天的时候,将割下来的野草焚烧成灰,或用水泡上使之腐烂作为肥料改良土壤的事情。这种用树叶和野草制作绿肥和灰肥的做法,2000多年来一直为我国农民所沿用。 我国在世界上使用施肥技术的时间远远早于其他各国,欧洲直到公元10~11世纪,才开始在农田施肥。 复种轮种 复种,是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播种和收获两次以上的耕作方法;复种可以充分利用单位面积的土地,提高农田的产量。轮作是在一块田地上依次轮换栽种几种作物;轮作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减少病害。 我国最早实行复种轮作是在战国时期。当时,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部分地区改变了一年一熟制。把冬麦和一些春种或夏种的作物搭配起来,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在一年或几年之内,增加种植和收获的次数。《管子·治国》说:当时“嵩山(今河南登封)之东,河(黄河)汝(汝水)之间”,已经能够“四种而五获”(四年五熟)。《荀子·富国》说:当时黄河流域有的地方,可以“一岁而再获之”(一年两熟)。 复种轮作的耕作技术,在后世的农业生产中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汉代的《异物志》说,南方有“一岁再种”的双季稻。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郑玄注释 《周礼》时提到,在他生活的那个时期,已经流行“禾下麦”(粟收获后种麦)和“麦下种禾豆”的耕作方式。北魏的《齐民要术》对复种轮作的认识已经比较深刻。书中总结了一套轮作法,并对不同的轮作方式进行了比较,还特别强调了以豆保谷、养地和用地相结合的豆类谷类作物轮作制。复种轮作的推广,对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而欧洲,直到18世纪30年代,才在英国出现轮作制。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74] 本页[75] 下一页[76] 尾页[5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危机 |
星际桥梁 |
会说话得天下 |
中国名山 |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
动物乐园 |
百家讲坛 |
生活常识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