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 汤飞凡 -> 正文阅读

[其它杂谈]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汤飞凡 [第403页]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402] 本页[403] 下一页[404] 尾页[5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汤飞凡

  早年的印记

  1897年7月23日,汤飞凡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一个偏僻的乡镇。全家人除了父亲教私塾,再也没有别的收入,生活很困难。他从小不怕吃苦,酷爱学习,常常坐到父亲膝头上认字,写字,念简短的诗。他并不比别的孩子聪慧,但有一股子刻苦的钻劲。他练字一练就是几大篇,读诗一读就是大半天,只要大人不满意,不称赞,他就不去玩耍。

  父亲是一位正直和善的人,他对孩子们要求严格,更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表率。在父亲的教育和熏陶下,汤飞凡从小培养起一种办事踏实,治学严谨的作风。

  他热爱自己的家乡。这里有四季不枯黄的青山,有流不断的河水;秋天的蝉鸣,夏夜的萤火虫,经常吸引着他在大自然中嬉戏,玩耍,他对家乡的风土人情有一种说不出的眷恋之情。

  然而,那时的家乡,并不都是美好的。三年两头不是遭旱灾,就是发洪水,加上官僚恶霸的巧取豪夺,弄得老百姓讨米的讨米,卖儿女的卖儿女,真是民不聊生。

  那年头,汤飞凡的家乡传染病特别多,患沙眼的更是到处都有,有时全家,甚至全村子的人轮流着患眼病。小飞凡亲眼见到患沙眼病的乡亲,个个都是那样痛苦难熬;他也看到过许多患者为了治疗眼病,用艾蒿煎水来冲洗眼睛,但是只能减轻疼痛。这些情景深深地刻印在他的心里。他脑子里经常琢磨着:乡亲们已经够贫穷了,为什么还要受这么多病痛的折磨!要是有人能消灭这种眼病该多好啊!

  闯入微生物世界

  13岁那年,汤飞凡离开家乡到省城长沙读书,读的是中路师范中学部。中学毕业后,还没来得及仔细审察自己的爱好,便考进了湖南省立甲等工业学校,学习金工科。那时的金工科,好比现在的机械专业,成天要和金属学、机械学、制图学这类课本打交道,新鲜名词一串儿一串儿的。汤飞凡开始觉得,知识就像无边无际的海洋,而自己好比在海洋中觅食的小鸟,对一切都好奇,都想去尝一下。除了金工科规定的课目,他还经常向湘雅医学院的同学借医学书籍和讲义看,不管是内科的、外科的,是生理方面的,还是细菌学方面的,借来就看,越看越带劲。就在这期间,他还结识了不少爱好医学的朋友,经常和他们在一起谈论日后当医生,献身医学事业的志向。两年后,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工学医,报考了湘雅医学院。

  湘雅医学院是一所美国教会办的学校,考试、教学全是使用英语。汤飞凡报考湘雅医学院,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看不懂英文试卷,更不用说用英文答卷了。他鼓足勇气向校方提出,请求准许他用中文答卷。学校见他学医心切,破例批准了。他考试成绩优秀,被录取为预科生。

  在湘雅医学院求学七年中,汤飞凡肩上压着两副担子:一副担子是繁重的学习任务,特别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赶上别的同学,他总是随身揣着一本英文词典,晚上看到深夜,早晨一睁开眼睛又在翻阅,不到两年工夫,一本崭新的英文词典,被磨得破烂不堪。另一副担子是经济困难,他17岁那年,家中发生意外变故,全家生活没有了着落。从此,他不但得不到家里接济,还要寄钱帮助家里。因此他只得白天听课,晚上去当家庭教师,或在学校药房里干杂务,每天要学习、工作十几个小时。

  不过,他也有自己的乐趣,一个新的世界使他神往极了。这个新世界,不是幻想的美好生活,不是个人的飞黄腾达,而是显微镜下那千姿百态的微观生命。显微镜成了他最好的朋友,除了上课、课、做工,其他很多时间是在显微镜下度过的。那时候的显微镜,比起现在来,虽然放大的倍数不算高,分辨本领不大,但是,新的知识吸引着他,使他入了迷。他开始懂得,原来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噬菌体、病毒、藻类和原生动物等许多类,遍布在空气、水、土壤和人畜的身体等处。他还懂得,虽然有些微生物给人类造成疾病,但大多数类型的微生物,是给人造福的。比如说吧,土壤肥沃不肥沃,在很大程度上就要靠微生物的活性的大小。

  “对于微生物这个奇特的世界,我还是太无知。”汤飞凡总是这样督促自己去探索。在同学们中,他是趴在显微镜上最多最久的一个。星期天到了,同学们三三两两上了风景秀丽的岳麓山,他在显微镜下看得正入神;节日里,同学们上街热闹去了,他舍不得离开显微镜去消磨时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下决心去进一步认识微生物,弄清楚那些危害人类健康的小东西,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本领,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各有什么习性,并且要想办法制服它们。

  汤飞凡意识到,认识微生物,是一项复杂、艰辛的事业.但他充满了信心。

  1921年,汤飞凡从湖南湘雅医学院毕业后,到北京协和医学院当了助教,同时开始细菌学研究。指导老师是著名的美国籍田伯鲁教授,他要求学生非常严格,既注重掌握基础知识,又强调基本技能训练。汤飞凡在显微镜下,能把单个细菌分离出来并进行培养的一套过硬工夫,就是在这里练就的。

  那时候,一般医科大学毕业生,把到培养基(即用培养细菌的肉汤、琼脂等)室和菌种室工作,看作是大材小用。而汤飞凡乐于在培养基室“伺候”细菌,他勤奋刻苦,认真周到,对一些微不足道的琐事,也从不马虎。他做完实验,总要把每只玻璃瓶和试管,擦洗得干干净净,摆得整整齐齐。教授悄悄地观察几回以后,又故意派他去做另外一些琐事,他都愉快地去干,件件干得干净利落。教授打心里喜欢,认为他具有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工作者的基本素质,把他调到身边作了直接助手,进行严格的训练和培养。三年后,汤飞凡从事细菌学研究取得成就,获得了博士学位。

  接着,这位教授又把他推荐到美国哈佛大学,在细菌学大师秦瑟的手下继续深造。这位大师有过重要发现,还以读书多,学识渊博著称,培养科学人才更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他启发学生广泛阅读本学科和与本学科有关的科学论文,定期召开读书会,人人发表见解,展开讨论,然后进行重点指导。

  三年中,汤飞凡昼夜苦读,博览群书,丰富了细菌学知识,成为学友中的校校者。每回读书会上,他的广征博引和深刻见解,使老师同学都感到惊讶。一次,老师当着大家的面,半开玩笑地说:“当今世界上,真正认真读书的人,除了我,汤飞凡可算是一个。”

  汤飞凡有了本领和荣誉,越是思念自己的祖国,想为祖国的富强贡献力量。当他快要结束在哈佛大学的研究工作的时候,有一天,老师把他找去,想说服他留在美国,找个好职业。这里有很高的薪金,有理想的工作条件。老师说:“这是许多人求之不得的,千万不要失去这个机会哟。”

  汤飞凡几乎没有多加思考,回答了老师:“我一定要回我的祖国去。”

  “因为什么原因呢?”老师不理解。

  汤飞凡讲了自己的想法:我的祖国,现在科学技术很落后,微生物科学更是如此。我是最早到国外专攻微生物学的,祖国需要我,我有责任为祖国的科学事业作出贡献。我所渴望的就是这个。

  老师受了感动。他紧紧握住汤飞凡的双手,再也没说什么。

  1929年,汤飞几回到祖国,担任上海中央大学医学院和雷氏德医学研究院教授,兼细菌学系主任。

  那时候,祖国的微生物科学,简直还是一片荒野,要做的工作很多很多,选择什么研究课题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呢?儿童时候的记忆,浮现在汤飞凡的脑海里,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集中精力,研究沙眼病原。

  1934年,汤飞凡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从给人类的危害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来看,沙眼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他当时要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

  与沙眼的斗争

  沙眼,是结膜的一种传染性眼病。临床表现为怕光、疼痛、分泌很多的眼泪。患这种眼病很痛苦,严重的时候还会造成失明。

  沙眼的病原是什么呢?这是各国医学界都在关心和研究的课题。汤飞凡读过大量的医学著作和研究论文,熟悉沙眼病原研究的历史:在微生物学开创时期,人们就很重视沙眼病原的研究。19世纪末,德国科学家、微生物学创始人之一寇霍提出了沙眼的“细菌病原说”。20世纪20年代,法国学者尼考勒证明沙眼材料经过砂棒过滤,除去细菌后仍能感染,推翻了“细菌病原说”,第一次提出了“病毒病原说”,但是没有最后证实。1928年,日本学者野口从沙眼中分离出一种叫做“沙眼杆菌”的细菌,又重新提出了“细菌病原说”。

  当时,汤飞凡在研究立克次体、支原体之类的微生物。他根据自己的观察,认为沙眼的病原可能是一种类似立克次体的大病毒。什么叫立克次体呢?它是许许多多微生物中的一类,是美国病理学家立克次首先发现并描述的。立克次体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在显微镜下观察,呈多种形状;不能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只能在代谢不旺的活细胞内生长繁殖;在自然界中,它们多寄生在啮齿类动物体内;一般以节肢动物如虱子、跳蚤等为传播媒介,造成人类和动物的疾病。沙眼是不是立克次体传染的结果呢?实验证明,立克次体与后来汤飞凡他们发现的沙眼病毒,只是在形态上和染色上比较近似,并不是沙眼病原。

  几十年来,各国的生物学家和医生,为探索沙眼病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谁也没有分离出一株病毒来。在这个难题面前,一些人动摇了,有的退缩了,改行了。但是,年轻的汤飞凡,却勇敢地把沙眼病原,作为自己研究的第一个课题,他说:“一个科学家的勇气和责任,就是应该知难而进,为人类解决最迫切的问题。”

  他一边教学,一边进行研究和实验。不久,写出了第一篇研究论文,题目是《沙眼杆菌与沙眼之研究》。这篇论文用亲身的实验,推翻了错误的“细菌病原说”;为他的沙眼病原研究打下基础,树立了坚定的信心。但是,由于抗日战争爆发,研究中断了。

  贫穷、落后的祖国,受尽侵略者的蹂躏。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使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民族存亡的时刻,汤飞凡再也不能安心于学院式的生活,他走出实验室,参加了红十字会的救护工作。并且毅然决定离开上海,到大西南去。不久,他被派去昆明,重建原在北平的“中央防疫处”。

  l939年,他来到昆明,寄住在一家医院里。那时候,人力、物力、财力都十分困难。为了尽快建设微生物研究基地,他作为一个科学家,不得不担负起全盘责任,件件照应,样样去跑。需要工程设计人员,他亲自请来一位做工程师的朋友;没有建筑材料,他乘着汽车在云贵线上一趟一趟地运;施工开始了,他又天天忙碌在工地上。终于,在西山脚下,滇池畔的一片荒滩上,昆明卫生防疫处建成了,而且很快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这里生产的大批疫苗、血清,不但满足大西南防疫的需要,还支援陕北解放区;这里还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微生物学、免疫学研究基地。在战争的环境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几乎都停顿了,而昆明卫生防疫处,就好像沙漠里的一片小小的绿洲,为世界科学界所瞩目。

  世界著名科学家和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曾经发表文章,赞扬汤飞凡在这里的工作:

  在昆明地区的另一处是国立中央卫生防疫处,由中国最有才干的细菌学家汤飞凡医生主持,并由黄有为和一大批工作人员协助。在这里,一年就生产了500万支伤寒疫苗。这里还生产天花、白喉疫苗、破伤风类毒素和许多其他药品,包括诊断伤寒用的肥达氏试验和梅毒的康氏试验所需的抗原。

  这里正在生产斑疹伤寒疫苗,还有一个青霉素试验车间。汤飞凡的工厂保持了高标准,虽然没有自来水,马厩和动物房都很洁净。还有一个高效率的培养、装瓶和检验系统。尤其有趣的是,这个工厂包括一个完整的玻璃工厂,用本地的原料制成中性玻璃,并吹成安瓶和毛细管,制作各种形状的烧瓶、玻璃管、冷凝器等。关于这个工厂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部史诗。

  在好几个月里,这个工厂只有一个锅炉,还漏水,每晚用毕后都要进行检修。就是依靠这台锅炉进行所有器皿的消毒,供应蒸溜水。

  一套重新利用废琼脂的设备,代表这个工厂的传统。透析是用一只破木船,在湖里进行的,后来用有限的材料,在陆地上装配了一个透析槽。

  当蛋白分解酶供应中断后,他们就自己养猪,用特殊饲料把猪养肥,提高胃酶质量。

  这个所,现在向远东的联合国部队和中国部队,供应血清。

  ……

  汤飞凡像播种一样,把科学知识撒向全国各地。他在贵阳建起了卫生防疫分处;抗战胜利后,他返回北京,亲自主持了天坛中央卫生实验处的建设。除了生产疫苗、血清,还设立了抗菌素室,引进了一套小型生产设备,开始生产青霉素。这是我国最早生产研究抗菌素的设施。同时,还建立了一个实验动物饲养场,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动物健康与疾病的研究,开创了我国的实验动物事业。

  在动荡、艰难的年月里,汤飞凡一天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科学研究。他白天忙完事务,不论多么累,晚上总要坚持读书两三个小时。为了培养更多的微生物研究人才,无论经费多么困难,也要拨出一部分经费来订购图书杂志,供大家阅读。每周举行一次文献读书会,让大家轮流作读书报告,了解国外学术动态,交流学术观点。经常有一些研究人员,从各地慕名而来进修、实习。今天,全国各地一些生物制品和微生物学、免疫学的研究骨干中,不少人当年都在昆明或北平的卫生防疫处工作或学习过。汤飞凡不仅是我国微生物科学的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个勤勤恳恳、不怕艰难困苦的创业者。

  汤飞凡自从踏上科学道路的第一天起,就牢牢记住征服细菌的先驱者——巴斯德的话:“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妙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韧精神。”

  进行沙眼病原的研究,正需要有坚韧精神。

  解放前夕,美国用重金聘请汤飞凡,而且可以带全家去美国,他拒绝了;国民党政府要他去台湾,他坚决不从,一心留在北平迎接解放。建国初期,一些烈性传染病仍然很猖獗,汤飞凡急国家之所急,忧人民之所优,带领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同志们,争分夺秒地研制急需的疫苗、血清;为了生物制品有国家监督,又提议并主持制订了我国第一部《生物制品规程》。他还兼任着国家菌种保藏委员会主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全国生物制品委员会主任等职务,工作非常繁忙。到1954年,烈性传染病已被控制,防疫的重点转向常见的多发的传染病。汤飞凡又恢复了中断十多年的沙眼病原的研究。

  1955年,他和助手黄元桐得到北京同仁医院张晓楼教授的协助,由医院门诊部选出适合培养的沙眼标本,提供给他们进行培养。

  他常和同事们讨论这样的问题;和沙眼病原体同类的鹦鹉热病原体,早就用小白鼠和鸡胚分离成功,为什么沙眼病毒学说提出几十年来,就没有一个人能分离出一株沙眼病毒呢?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一个新的线索:分离不出沙眼病毒,会不会是作试验时使用了青霉素和链霉素的结果呢?

  根据临床经验,青霉素可以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生长,链霉素可以抑制革兰氏阴性细菌生长。病毒学家又都认为,各种病毒对所有抗菌素都不敏感。因此,那时国内外分离病毒有个常规,都要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分离沙眼病毒也不例外。当把沙眼病人的结膜材料接种到鸡胚上去时,也要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为的是控制眼结膜里夹杂的细菌感染。

  对这个常规,所有病毒学家都习以为常,从来没有人怀疑过。

  但是,汤飞凡提出了问题:沙眼病毒是不是同其他病毒一样,对抗菌素不敏感呢?有没有可能沙眼病毒对抗菌素是敏感的,在做试验的时候被青、链霉素杀死了,所以分离不出病毒株来呢?

  他明白,科学研究,只提出怀疑是不够的,需要实践来验证。

  他亲自到医院去了解青、链霉素对治疗沙眼的效果,到图书馆查阅中外文资料,掌握国内外临床上应用青、链霉素治疗沙眼的情况。综合大量调查,他得到一个初步印象:链霉素对治疗沙眼,基本上是无效的,说明它对沙眼病毒没有伤害;青霉素对治疗沙眼有无效果,说法不一,不能肯定。汤飞凡继续进行更深入、更周密的调查研究。有一天,他又来到图书馆埋头查阅资料。他一页一页地翻着,一本一本地查着,翻阅一户一大堆书,终于,从一本英文医学著作 《人的病毒病》中,查到一处有关青霉素与病毒的论述,其中指出:青霉素能控制沙眼症状的发展。汤飞凡很高兴,找到一个根据啦!于是,他就把研究的重点,集中到了青霉素的使用上。

  1956年6月12日,是个不平常的日子。这天一清早,汤飞凡和他的助手就来到了实验室,他们要作一次与往常不同的分离沙眼病毒的实验,就是设想以减少青霉素注入量,来取得沙眼病毒株。

  实验开始,他熟练地将沙眼结膜材料进行接种,然后只注入原用量五分之一的青霉素,结果,第一株沙眼病毒分离出来了!

  在场的人欢腾起来,向汤飞凡教授祝贺胜利。汤飞凡从兴奋中立刻冷静下来。心里说:只有一次成功,还不能排除其他偶然因素,而偶然性是不能成为科学的依据的。接着,他们又着手准备作一次新的实验,完全不用青霉素,而把链霉素的用量增加一倍,看能不能再分离出沙眼病毒来。实验又成功了。不久,他们又作了第三次、第四次实验,沙眼病毒也都分离出来了。

  沙眼终于可以被征服了。世界各地纷纷来信来电,向汤飞凡表示祝贺和感谢。

  为了尊重汤飞凡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国际上把沙眼病毒称为“汤氏病毒”。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402] 本页[403] 下一页[404] 尾页[5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危机
星际桥梁
会说话得天下
中国名山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动物乐园
百家讲坛
生活常识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3 01:23:31  更:2021-07-03 04:09:49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