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 哈维 -> 正文阅读

[其它杂谈]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哈维 [第400页]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399] 本页[400] 下一页[401] 尾页[5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哈维

  病期立志

  人人都知道鲜血的宝贵。血不流动,人就死了。

  血在人体内是怎样流动的?三百多年前,曾经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有的人认为血是循环流动的;有的人坚决反对。

  是谁引起这场争论的呢?就是第一个发现血液循环的威廉·哈维。他是怎样发现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位科学家的故事。

  1578年4月1日,哈维出生在英国福克斯顿一个富裕农民的家里。

  哈维从小爱读书。上小学的时候,他不贪玩,成绩很好。十岁那年,他的英语和拉丁语考试成绩优秀,被当地有名的坎特伯雷中学录取,并且获得了奖学金。

  中学几年,哈维学习刻苦,注意学习方法。毕业的时候,他各科成绩都达到优秀。

  16岁的哈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的冈维尔一凯厄斯学院,获得马太·帕克奖学金。19岁时,他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

  当时,剑桥大学的学生生活十分紧张。学校规定:学生每天清早四点半起床,五点去礼拜堂做礼拜,晚上十点睡觉。一天当中,只给学生很短的时间吃饭,讲课和自学长达14小时以上。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娱乐,加上生活条件又差,入学三年,哈维病了。他只好回家治病,休学了两年多。

  妈妈看着重病的儿子很着急,为他请来了一位民间医生。当时,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民间医生,拿手医术是放血,说是“放血治百病”。哈维和妈妈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只好依了医生。

  医生拿出一把消过毒的小手术刀,用刀尖划破哈维左臂上的一根静脉管,放了一点血,然后包扎起来,血止住了。医生嘱咐说,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过了一段时间,医生用同样的方法,又放了几次血。每次放血,哈维都要忍受很大的痛苦。不过,放血也启发他思考这样的问题:血管割破以后,血为什么会不停地流出来?血液在人的身体里是怎样流动的?

  哈维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觉得放血不是治病的好办法。这种办法,虽然对治疗某些疾病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体弱和经济条件差的人来说,负担实在太大了。

  哈维在生病期间,经常考虑生病问题:要是一个人不生病,或者少生病,或者是生了病,能很快治好,那该多好。现在,自己生了病,医生不能很快地治好,一拖两三年,影响了大学的学习。于是,他立志成为一名医术高明的医生,救死扶伤,使人们延年益寿。

  1600年1月,哈维离开英国,途经德国和法国,来到以解剖学闻名的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医学院,开始了新的学习生

  哈维的老师法布里奇,是当时非常有名的解剖学家。这位教授的教学方法很不寻常,每次上课,都是一边讲,一边把动物标本、挂图搬上讲台,并且经常进行动物活体的现场解剖。所有的学生都用心听课,尤其是哈维。他详细记下老师讲的要点,全神贯注看解剖动物。他很快跟上了班,又很快成了优等生。

  1602年,哈维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在答辩时,考场上坐着好几位知名的教授,他胸有成竹,毫不紧张,对答如流。他的博士学位证书上写着:“威廉·哈维以突出的学习成绩和不平凡的才能引人注目,并获得本校讲授解剖学、医学和外科学的杰出的教授们的赞扬。”

  毕业后,哈维回到英国。他的母校——剑桥大学,也授予他医学博士学位。不久,他到著名的圣巴塞洛缪医院当医生,用他所学到的知识,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哈维对病人很耐心,很热情,对贫困的病人,还免收医疗费,受到人们的好评。

  实践中的发现

  哈维在给人治病中,常常联系老师讲的解剖学,思考血液在人体内究竟是怎样流动的?他查阅了大量资料,还是得不到满意的结果。

  公元二世纪,古罗马的著名医士盖伦,认为血液的流动,是以肝脏为中心的。他说:血液在肝脏里形成,贮存在静脉中,一部分带着来自肝脏的“自然精气”,流到各个器官;另一部分流到右心室,通过布满筛孔的心脏中隔,慢慢地渗透到左心室,在这里同肺静脉带进来的空气结合,变成动脉血,再带着心脏里的“生命精气”,通过动脉分配到全身各部;动脉血的一部分流到脑子里,这里的“智慧精气”,通过神经分布到全身。他认为,血管中的血液就像潮水的涨落一样,作起伏运动,逐渐被身体所吸收。他还从神学的观点出发,认为人体的一切构造和机能,都是上帝有目的、有意识安排的。

  一千多年来,盖伦的这些论点,被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

  16世纪中叶,比利时的维萨里,在解剖动物的心脏以后,发现心脏中隔很厚实,血液根本不能渗透过去。与此同时,他的老同学,西班牙的塞尔维特研究证明,右心室的血液流经肺部,通过曲折的道路到达左心室,推翻了盖伦的心脏中隔有筛孔的论点。他的这一发现,就是血液的肺循环,也叫做小循环。

  科学反对迷信,冲击神权。维萨里和塞尔维特的发现,遭到了教会的敌视和攻击。结果,维萨里被迫逃跑,研究工作中断;塞尔维特被绑在火刑柱上,活活地烧死了。

  先驱者的英雄业绩,鼓舞着哈维。他想:不搞清楚心脏的构造与功能,不知道血液在体内怎样运动,怎么能给病人作出正确的诊断呢?治病又以什么为依据呢?于是,他毫不畏惧,决心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大胆实践,寻找答案。

  为了了解心脏的构造和血液的运动,十多年来,哈维用青蛙、鱼、蛇、鸡、鸭、鸽、兔、羊、狗、猴子等八十多种动物,进行了大量的解剖实验。

  在哈维的家里,有一间解剖实验室。他非常珍惜时间,除了去医院给人看病,就在家里读书和做解剖实验。

  哈维多次解剖一些较大的动物,仔细观察心脏内部构造。他看到:心脏有四个腔,上边两个心房,下边两个心室。心房通向心室,左右两侧被一层较厚的肌肉膜隔开,这就是心脏中隔。再仔细观察,他看到;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通,右心室与肺动脉相通;左心房与肺静脉相通,左心室与主动脉相通。他发现:心脏有四组瓣膜,即左右两侧房室之间,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都有一组瓣膜。

  哈维把心脏的基本构造弄清楚后,继续观察动物心脏的跳动。他心情激动,迫切想看清楚:心跳有没有规律?是什么规律?血液在心房和心室里是怎样流动的?

  因为心脏跳动很快,不易观察,哈维就用动物的垂死心脏,用鱼、鳖等冷血动物的心脏来做实验。他发现:心脏收缩时,它立即变硬,体积变小,颜色变浅;心脏静止时,它便发软,颜色变深。他把一个心室的尖端剪掉,露出一个心室腔的洞口。这时,心房每收缩一次,就有一股血流出来;也就是说,心房收缩一次,血液就被送进心室一次。他还发现:把一根动脉割破以后,每涌出一股血时,正好是心脏收缩一次。

  心脏不断收缩,把血液不断推出心脏以后,血液流到哪里去了呢?

  哈维用蛇做实验。因为蛇死了以后,它的心脏还能跳动,一段时间。他把蛇剖开以后,用镊子夹住大动脉,他发现:镊子以下的动脉,很快就瘪了;镊子与心脏之间的动脉和,乙脏本身,越来越膨胀,颜色变成深紫色,甚至发青,几乎就要胀破了;去掉镊子以后,心脏的大小、颜色以及动脉的跳动,都很快恢复正常。

  接着,哈维又用镊子夹住大静脉,切掉了心脏与镊子以下的静脉通路。这时候,他看到:镊子和心脏之间的静脉,几乎立刻就瘪了;同时,心脏变小,颜色变浅。当他去掉镊子以后,瘪下去的一段静脉,马上就有血液流过,心脏的大小和颜色,也恢复正常了。

  蛇是这样,别的动物也是这样吗?哈维改用了几种不同的动物,重复上面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

  动物是这样,人呢?哈维又用人的胳膊做实验。他请来一位瘦人,臂上的大静脉管非常明显。他用一条绷带,扎紧这个人的上臂。过了一会儿,摸摸绷带以下的动脉,无论在肘窝还是在手腕,都不跳动了,而绷带以上的动脉,却跳得很厉害;绷带以上的静脉很快就瘪下去了,而绷带以下的静脉,却鼓胀了起来。

  哈维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周密的思考。他毫不怀疑地认为:心脏里的血液被推出以后,必定是流到动脉里去了;而静脉里的血,一定流回了心脏。动脉与静脉里的血液,总是朝着一个方向,永不停息地流动着。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血流的方向不会改变的呢?这时,他想起法布里奇教授讲的“静脉瓣总是向心脏方向生长”。但是,静脉瓣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呢?法布里奇没有给出科学的解答。

  哈维仍然通过实验来探讨静脉瓣的功能。他解剖了许多动物的静脉管,看到静脉瓣是半月形的,并且确实是向着心脏的方向生长。看起来,这种构造势必只允许静脉里的血液向心脏方向流动,不允许倒流。

  哈维用探针从大静脉向中小静脉方向试探,探针很快就碰到了静脉瓣。当他把探针向大静脉的方向深入,却很容易。这证明他的想法是对的:静脉中的瓣膜,像心脏的四组瓣膜一样,也能防止倒流,保证了血液向心脏的方向流去。

  这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动脉里的血液,能不能流到静脉里去呢?动脉、静脉之间,有没有联系呢?哈维一时也搞不清楚。

  哈维继续实验。他把几种动物的动脉割破以后,血一股接一股流出来,等血流完,动物就死了。他得出结论说:这就是因为动脉里的血不能再流到静脉里去,所以静脉里也就没有血再流回心脏。当动脉里的血流完,心脏空了,不再跳动了,动物自然就死了。

  从这个现象,哈维又得到新的启示:血液在人体中的流动量,到底有多大呢?

  哈维曾做过多次的细心测量和计算:人的左右心室,大约各容纳2英两

  (约合57克)血液,假定心脏每分钟跳动72次,那么,在一小时内,从左心室送进主动脉,或者从右心室送进肺动脉的血液量为:

  72X60X2=8640英两,大约合245公斤,是一个成年人体重的三四倍。这么多的血液是从哪里来的呢?它又流到哪里去了呢?

  通过放血实验,哈维得知一头猪或者一头牛,全身的总血液量也不过10公斤左右。很明显,人体在一小时内,不可能制造200多公斤血液,也不可能吸收那么多血液,更不可能有那么多血液停留在人体里。

  啊,人的血液,应该是由动脉通过某种通道,流到静脉,再流回心脏。它是一种反复不断的循环运动。

  再进一步

  十几年来,哈维日以继夜,争分夺秒,把自己的心血倾注到动物活体解剖中去。他废寝忘食,有时甚至连续工作36小时。家里的人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把食品放在他的书房或者实验室里。

  有一天,哈维觉得非常疲劳,比平时睡得早一点。深夜,他梦见自己在宣讲动脉与静脉的关系,一位神学家向他提问;“盖伦说,动脉和静脉互不相通,你却说,通过无数的‘桥梁’相通,这不是太可笑了吗?哈,哈,哈!”他惊醒后,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忽然,他似有所悟,立即下床,跑到实验室,用动物做起实验来。

  哈维用解剖刀,在动物肌肉上拉一个小口子,马上就有血慢慢流出来。于是,他在自己大腿上看不到动脉和静脉的地方,拉了一个小口子,果然也照样流血了。他高兴极了。

  这个实验说明:在看不到血管的地方,也能流出血来,那就可能有一种肉眼看不见的“肌肉细孔”在输送血液。它沟通着动脉和静脉。哈维曾设想:在动脉和静脉之间,应该有无数小的通道,在那里起着“桥梁”作用。现在,实验证明了这个设想,他怎么能不高兴呢。可是那时的低倍显微镜,还不能观察到这种极其细微的结构。

  哈维经过许多年的实验和思考,绘出了一幅血液循环图:左心室收缩,把血液压入主动脉,经过中、小动脉,再经过无数的小通道,进入小静脉,然后进入中静脉,再进入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最后流入右心房,再流到右心室。

  这时,哈维反复思考的问题是:右心室的血液,到底是怎么流到左心室去的呢?心脏右边的血,绝不会像盖伦说的那样,是渗透到左边去的。因为解剖证实,心脏中隔肌肉很厚实,他反复用探针和猪鬃试探,都没有发现可以渗透的筛孔。他认为塞尔维特讲的肺循环很有道理。他做了许多动物心脏和肺脏的实验观察。

  哈维看到:右心房收缩时,三尖瓣开启,血液流到了右心室;紧接着,右心室收缩,三尖瓣关闭,肺动脉瓣开启,把暗红色的血液压入唯一的通道主肺动脉。主肺动脉的分支——两条肺动脉,把血液分别送到左右两肺。

  哈维看到:从肺里出来的肺静脉血是鲜红的,证明它从肺里吸收了氧气,然后流进了左心房;左心房收缩,二尖瓣开启,血液流到左心室;紧接着,左心室收缩,二尖瓣关闭,主动脉瓣开启,血液被压入唯一的通道主动脉。

  哈维看到:左右两侧心房、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在时间上是协调一致的。当动物呼吸停止,血液不能通过肺脏流入肺静脉,左心房也就得不到新鲜的血液,心脏很快就停止了跳动。但是,很多冷血动物的呼吸虽然停止了,心脏跳动往往还能维持一段时间,直到血液全部输出,成了空腔为止。

  哈维证明了塞尔维特的肺循环结论是正确的。

  这样,哈维绘出了一幅完整的血液循环图;肯定了心脏是血液运动的中心;明确了心脏搏动是血液循环的推动力。

  哈维的这一重大发现,从根本上推翻了盖伦的错误理论。

  1615年,伦敦医学院聘请哈维担任解剖学教授。他一边教学,一边把十多年的体会和收获,科学地进行总结,从内容到文字,反复推敲,写成了《动物心脏和血液运动的解剖研究》一书。这部72页的著作,为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哈维发现血液循环,出版著作,遭到了教会和保守势力的百般反对。他们攻击哈维的学说是“荒谬的”、“无用的”、“有害的”。他们诬蔑哈维是“疯子”、“独出心裁的危险理论的提出者”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不敢来找哈维看病,一些敢来找他看病的,也往往是无钱付医疗费的人。他的一些朋友,也对他的学说表示怀疑,有的甚至表示反对。但是,哈维毫不气馁。他面对神学家的无耻诽谤,用铁的事实,一一给以无情的揭露和驳斥。绝妙的回击,是让那些人到他的实验室,看他做实验,或者让他们自己做实验。

  有一次,一帮反对者和附和者来到哈维实验室。其中,有神学家、医生、哲学家、生物学家、生理学家和一些读者。

  哈维当场进行实验。他开门见山,向客人们说:“有哪位来宾愿做静脉管结扎实验?”一位青年表示愿意。哈维就让助手拿一条绷带扎紧他的左上臂,然后,让他左手握紧一节小木棒。一会儿,绷带以下的静脉,因为血液向心脏回流受阻,鼓胀了起来;而绷带以上的静脉,却因没有血液再进入,就瘪了下去。哈维说:“这证明:静脉是运送血液回心脏的。”

  哈维又用狗做动脉管结扎实验。他切开狗身上的肌肉,露出一条跳动的动脉管来,用绷带扎紧一处。一会儿,靠近心脏一方的动脉,马上鼓胀了起来,而且心脏每跳动一次,就出现一次脉搏;离心脏远的动脉,因为血液流走,就瘪了下去,摸不到脉搏。哈维说:“这证明;动脉里的血液是从心脏里流过来的。”

  然后,哈维又用一只兔子做实验。他把兔子的动脉切断,只见血一股股向外涌出来。人们看到:血越流越慢,越流越少,最后,血流尽了,兔子也死了。哈维说;“这个道理很简单。从动脉向体外流失的血液,不能再流到静脉里,也就不能流回心脏,再流到动脉里。这证明:血液不断地朝着一个方向流动,在动脉和静脉之间,形成了一个环流。血液在动物体内和人体内,都是循环运动的。”

  实验做完后,在场的人,没有一个对实验结果提出否定意见。原来持怀疑态度的人,大部分都支持哈维的学说了。那些神学家,一个个灰溜溜地走出实验室。从此,支持血液循环学说的人越来越多。

  哈维的伟大发现,在他死后,不仅得到科学界和学术界的公认,而且得到极高的评价。

  19世纪,英国著名外科学家和病理学家约翰·酉蒙,在评价哈维的《动物心脏和血液运动的解剖研究》这部著作时,对血液循环的重大意义作了形象的概括。他说:“血液循环的知识在医疗实践中的地位,就像罗盘在航海中的地位一样,没有它,医生就会处于迷茫恍惚之中,无所依据。血液循环的发现,是生理学上至今还无可比拟的、最重要的发现,一定会为以后各个世纪人类的利益结出硕果。”

  新的成果

  哈维晚年住在伦敦。这时,他已经68岁,仍然坚持搞科学研究。他用很多时间来观察母鸡孵的蛋是怎样变成雏鸡的,就像他观察血液循环那样仔细。每天,他都要打开一个蛋壳,记下24小时内发生的变化。通过对鸡蛋和其他动物的胚胎进行反复实验观察,他发现:在胚胎里,新的生物,不是像

  “预成论”所断言的那样——“一切部分同时形成”;而是一天一个样,逐渐变成一个具有各种器官的生物。于是,他提出了“渐成论”。

  哈维的结论,同后来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是一致的。

  1651年,哈维的另一部名著《动物发育的研究》出版了。这样,哈维不仅是一位医学家,解剖学家,现代生理学的奠基人,而目还是胚胎学的先驱者。

  伦敦医学院为纪念哈维在科学上的巨大贡献,给他立了一个铜像。

  哈维生活俭朴,从不乱花钱。晚年,他用自己的积蓄建造了两座楼房,一座是图书馆,一座是会议厅,赠给了伦敦医学院。他还把自己的书籍、文物和外科医疗器械,分别送给伦敦医学院图书馆和不列颠博物馆。临终前,他还向伦敦医学院奉献了全部遗产,确定每年从其中拿出一定数目的款项、用于奖励本年度对医学有贡献的人,鼓励他们继续深入研究,为人类作出新贡献!

  1657年6月3日,威廉·哈维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血液停止了流动。他终年80岁。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399] 本页[400] 下一页[401] 尾页[5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危机
星际桥梁
会说话得天下
中国名山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动物乐园
百家讲坛
生活常识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3 01:23:31  更:2021-07-03 04:09:43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