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 对自然讲点道德 -> 正文阅读 |
[其它杂谈]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对自然讲点道德 [第385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384] 本页[385] 下一页[386] 尾页[5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对自然讲点道德
自古以来,人只对人讲道德。研究道德的科学叫伦理学。“伦理学” (Ethics)一词来源于希腊文Ethika。它是由Ethos(习惯)一词发展来的。自从有伦理学以来,它就根源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不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它讲的善恶、公正等伦理行为,是从人的利益出发的,以人的利益为尺度,制定人类行为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并用这些准则和规范调节人的行为。例如,某种行为如果侵犯了他人的利益,这是不道德的,要受到批评,说这个人的行为不善。伦理学主张改恶行善,尊重所有人的利益。这样,社会遵循公认的道德准则和规范逐渐成为人的习惯。大家都这样做,社会便成为有道德的社会。但是,道德生活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对人讲道德。伦理学的“伦”字,中文的意思也是指“人际关系”,指人与人的关系才有道德问题,而没有考虑过对生命和自然也要讲道德。 环境问题引起人们思考。人们发现,现在这样严重的环境问题,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而且发现,人们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行为,不仅损害他人的利益,而且危害其他生物的生存。这里存在的道德问题是很显然的,于是提出关于环境伦理学的问题。 环境伦理学是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研究道德问题的。它涉及的主要问题是,人类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行为,例如造成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以及森林破坏、土壤侵蚀与沙漠化等行为,这是不是道德的呢?从利益关系的角度,破坏环境的行为涉及三种利益关系:(1)现代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2)现代人与子孙后代的利益关系;(3)人与生物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就是说,人们对有关环境的行为,从道德的角度进行评价,(1)是否危害他人的生存利益? (2)是否危害子孙后代的利益?(3)是否危害其他生物的生存利益? 这样说来,环境伦理学最重要的特征是,把伦理道德的对象从人与人的关系扩大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同过去的伦理学比较,它需要作出两个最大的变化:(1)伦理学正当行为的概念,必须从人扩大到自然界,对生命和自然界表示道德上的关心,尊重生命和自然界;(2)道德权利的概念从人扩大到自然界,承认生命和自然界的生存权利。 关于环境伦理学与传统伦理学的区别,国际环境伦理学学会主席、美国哲学家罗尔斯顿教授指出:“旧伦理学仅强调一个物种的福利;新伦理学必须关注构成地球进化的生命的几百万物种的福利。” 他说:“过去,人类是唯一得到道德待遇的物种。他只依照自身的利益行动,并以自身的利益对待其他事物;新伦理学增加了对生命和自然界的尊重。” 那么,伦理学的这种扩展是不是必要呢? 这是有争论的。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布朗说:“环境伦理学是否需要的问题,公众对此辩论甚为热烈。事实上.它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假设没有一种环境伦理来保护社会的生物基础及农业基础,那么文明就会崩溃。” 1991年10月,联合国发表了一个重要文件《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的战略》。这个文件提出2项要求:一项要求是努力使一种新的道德标准——一种进行持续生活的道德标准,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深刻的支持,并将其原则转化为行动;另一项要求是,将保护环境和发展结合起来。 这个文件提出人类可持续生存的9项原则。第1项原则就提出:“人类现在和将来都有义务关心他人和其他生命。这是一项道德原则。” 这里提出的是新的世界道德原则——可持续生存的道德原则,也就是环境道德原则。 这种新的世界道德原则的要点如下: (1)每一个人都是生命大家庭的成员,构成了全部活着的生命。这个大家庭联系了所有人类社会,现在的和将来的时代,人类和自然界其他部分。它包括了文化和自然的多样性。 (2)每一个人都有同样的基本和平等的权利。每个人、每个社会都有资格尊重这些权利,并对保护所有别人的这些权利而负责。 (3)每种生命形式以它对人类的价值有理由得到尊重。人类的发展不应该威胁自然的整体性和其他物种的生存。人们应该像样地对等所有生物,保护它们免受摧残,避免折磨和不必要的屠杀。 (4)每个人应该保护生态过程和自然界的多样性,应该对他(她)对自然界的影响负责。人类应该节俭和有效地利用所有资源,保证可再生资源是可持续的。 (5)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贫困和富足的地区之间,现代和将来的世代之间,每个人都应该公平分享资源利用效益和费用,为后代留下一个丰富多彩和富有生命力的世界。 (6)保护人类权利和自然界的其他东西,这是世界范围的责任。 实施这种新的道德原则,要求我们每一个人,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每一件事和每一个行动,都要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它需要所有社会领域的人最广泛的参与,最广泛的支持,并成为所有社会领域的人的道德要求和实际行动。例如: 政府官员和政治家,要把保护地球作为他的政治目标的重要方面,并使保护环境的要求进入其所有的决策领域。 企业家,要把企业的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把保护地球和环境安全的生产作为企业发展的要求。 科学,要把保护地球和保护环境作为科学家发展的目标,努力发明减少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使用寿命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生产者,工人和农民,要努力通过生产工艺改革,实行清洁生产。 商业和贸易界,努力经营绿色产品,推动绿色市场的繁荣,拒绝把破坏环境和受到污染的食品拿到市场去销售。 教育界、文艺界、宗教界和出版界,实施环境道德准则,并通过各种形式宣传这种道德原则,使它受到更加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所有的家庭和个人,无论属于哪一种职业,不仅要自己实行环境的道德的原则,而且要教育子女树立保护环境美德,实行简朴的生活,提倡“绿色消费”,节约用水用电,珍惜一针一线。 保护地球依靠大家的行动。让所有的人都来支持和实施可持续生活的道德原则。这样,地球就将会永远是绿色的。 我们从动物园的标牌说起。 1996年6月11日,《中国青年报》发表记者莽萍的文章。文章报告说,1995年秋天,北京动物园终于开始更换恶劣地误导人们的标牌了。可能从建这个动物园开始,关动物的栅栏上就挂着这样的牌子。例如:“水鹿,肉可食,皮可以制革。鹿茸可入药”;“鸵鸟,肉和蛋是美味的食品,皮可制革,鸵毛可以……”好像它们生来就是供人役使和利用的。 记者以一颗善良的心,报告了许多动物在动物园受到伤害和虐待的情况。在梅花鹿苑里,几乎所有梅花鹿和水鹿都没有角了。记者看到一头当天被割去美丽的嫩角的小鹿。它头上流淌着血,鲜红的血从两上秃秃的角根流出来。染红了它头顶的两端。小鹿颤栗摇晃着头,在小苑子里痛苦地来回走着。在黑熊园里,黑熊好像关禁闭一样,被关在几十平米的水泥墙内。那里没有一颗树,一棵草,也没有任何遮阳的地方。中午时分,毒热的太阳直射下来,黑熊根本无处可躲,只好沿墙半躺着,张着大嘴喘气。在象房里,四头大象被关在窄小的水泥墙里,每头象都用1条大铁链子把1条腿牢牢地栓在铁柱子上,铁链子只有1米多长,大象想转个身都困难、房里不见阳光,充满潮湿和臊味,完全失去了昔日的自由和威风。 再有,游人向着动物大家怪叫,或用石块砸它们,拔美丽的孔雀毛,或给动物喂食塑料袋软铁皮等杂物,对动物造成伤害。 记者呼吁,要把动物当作我们的朋友,善待他们! 当然,更严重的问题在于,人类活动在破坏大量生物栖息地,或者为了眼前的权利猎杀它们。甚至受到国家保护的珍贵稀有、频临灭绝的动植物也不能幸免,从而出现物种大灭绝的形势。 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动物呢? 生态伦理学认为,我们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的生存权利。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地球这个家园中,共享地球的生态资源。人类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一个成员,其他生物是人类的伙伴和朋友。自然界是有价值的,人类在自然价值的基础上创造文化价值。但是,地球不属于人类,相反,人类属于地球。因此,我们必须爱护地球,尊重所有生命的生存。 1975年,澳大利亚学者彼德·辛格出版了《动物解放:我们对待动物的一种新伦理学》一书。他认为,因为动物和人一样具有体验痛苦和愉快的能力,因而具有道德权利。人类和其他动物在道德上是平等的。他承认,人与动物有许多重大的差别,因而两者的权利存在差别,说人与动物是平等的,是指两者应当得到“同样的关心”,即“关心的平等”。他说:“如果以一种导致痛苦、难受和死亡的方式来对待人,这在道德上是错误的;那么,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动物,这在道德上也是错误的”。他又说,这里所说的平等,是平等地考虑人的和动物的利益,把两者的利益看得同样重要。因而,那些否认动物权利的人,实际上犯了与种族歧视相类似的错误,即物种歧视的错误。 1993年,辛格用美国独立宣言的风格,撰写了一篇 《关于大猩猩的宣言》,宣告它们“有生存权利”,呼吁人类要“保护它们的自由”,“禁止折磨它们”,并发动许多著名科学家在“宣言”上签名,打算在合适的时候向联合国提出建议。 辛格认为,把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以及其他许多动物,关在动物园的笼子里供人参观,这是在“折磨它们”,是不道德的,因而要把它们“解放”出来。 西方其他生态伦理学家认为,不仅要承认动物有生存权利,没有感情的植物,以及所有生命和自然界都有生存权利,要尊重所有生命。 美国的莱奥波尔德早在1933年发表《大地伦理》一文,主张把伦理学的对象从人扩大到所有生命和自然界,人作为“大地共同体”(即自然界共同体)中的一个成员,要尊重自己的生物同伴,承认它们在一种自然状态中持续生存的权利。莱奥波尔德被认为是生态伦理学的创始人。 美国科罗拉多山脉中,有一个著名的罗瓦赫原野公园。据报道,那里的指示牌也更换了。过去的指示牌上写着:“请留下鲜花供他人欣赏”。这样做被认为是只考虑人的利益去对待鲜花。这是不妥当的。新的指示牌上写着: “请让鲜花开放”。它的意思是,鲜花不仅仅是为人类开放的,人类不仅欣赏它,而且要尊重它的存在。 读者肯定会提出疑问:动物,植物,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会“介意”人类对生命的尊重,会“介意”对它们的道德关心吗? 我们关心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自然界,当然考虑到人类的利益,生命和自然界是有价值的,人类只是在自然价值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创造自己的文化价值。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界,所以我们要关心它们。但是,仅仅考虑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因为生命和自然界不仅仅对人有价值,生态伦理学把这种价值称为“自然界的外在价值”,即它作为人的工具的价值;而且,生命和自然界有它的“内在价值”,即它在地球上的生存。这是人类保护自然的更深层的根据。 关于其他生命是否会“介意”人对它的关心,上面在“狼的一声嗥叫”中,我们说到过山“知道”和“理解”这声深沉的嗥叫的深刻含义,所有生命“知道”这种含义。 如果要承认生命的生存权利,那么,人是否可以杀死动物和植物?人能不能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呢? 大家知道,人只要生存着,包括以“不杀生”为头条戒律的佛教徒,都需要解决吃、穿、住、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哪一件不要杀死动物或植物呢?哪一件不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呢?这是人类生存的事实。如果承认这个事实,那么奢谈生命和自然界的权利,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显然,这是关于人类生存困境的问题,一方面是人的生存,另方面是其他生命和自然界的生存。这两者是常常发生矛盾的。但这两者的生存都是符合道德的。 我们应当如何解决这具道德困境呢?主张“动物解放”的辛格不是也要吃饭穿衣吗?绝大多数人不是也要食用动物的肉蛋奶吗?又当怎样作出解释呢?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上面我们说到,在生态食物链上,狼吃羊,这是两种生态因素的相互作用。这种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它是符合生态规律的,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从人类生态系统的角度,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种植庄稼、果木、蔬菜、林木;喂养牛羊、家禽、鱼虾等等,并在收获之后食用它们。这是既符合生态规律,又符合文化规律的。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我想,提出生态伦理学的问题,不是否认人类的生存,而是由于人类活动已经造成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出现加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现象,因而需要制定一种新道德原则和规范来调节人对等自然的行为。这就是保护环境和保护生命的道德原则。 也就是说,保护环境不是反对人开发利用生物,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是告诉人类应调节自己的行为,把开发利用自然限制在不破坏自然的限度内。这又是可能的,必要的。 那么,人类对自然的行为应以什么为尺度呢?我们认为,(1)人类对待生物的行为,应以维护物种的存在为标准;危害物种生存的行为是不道德的; (2)人类对待生态系统的行为,应以维护基本生态过程、保护生物圈的生态平衡,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为标准。为此,人类有责任完善生态系统,保持和增进它维持生命的能力,任何破坏和损害生物圈的整体性和生产力的行为是不道德的。 这是人类对自然的行为的限度。在这个限度内,人类可以开发利用生物和其他自然资源。人类的目标是保护地球上人和生物的生存条件:(1)保护地球上基本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2)保持生物遗传资源的多样性,世界上所有遗传物质都要受到保护。从而能够保证人类对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的持续利用。 这里的道德目标,不是人类主宰和统治自然,而是人与自然环境相适应,既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又保护生物圈的健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同繁荣与进化。 绿色的地球是人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人和生物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园中,生物是人类的伙伴和朋友。人类不能以主宰者的身分,力图去控制和统治其他物种,而应当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人类对生命和自然采取一种谨慎和谦恭的态度。这样,人类或许可以成为其他物种的领导者,共建地球繁荣和美好的未来。 共建绿色家园 自从宇航员描述他们在宇宙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就像一艘美丽的宇宙飞船之后,有科学家把地球称为“人类宇宙航船——地球1号”;加拿大作家麦克卢汉则把它称为“地球村”。 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现代化的交通和通信很方便地把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所有地区联系起来,人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越来越国际化地发展,好像偌大无比的地球一下子变小了,成为一个小小的村落。于是便有“地球村”之说。这表明人类的认识和实践的进步。 在城里出生和长大的人,很难形成“村”的概念。当他心目中的世界超出他的父母、家人及家庭以后,极目所见,是喧闹的人群,望不到边的高楼大厦,没有炊烟,没有马牛羊和鸡犬之声,没有青翠的树林和收获季节金黄的庄稼,没有高山和小溪,到处是他不认识的人。 我的老家住在广东东部山区,那是一个小山庄。但是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昆仑村。村里百十户人家,大多数是同一个姓氏的人,大家都非常熟悉。民居沿着山坡修建房屋。屋后有茂密的树林。房前便是庄稼地。这是一个四面群山环抱的小盆地。从东北的山凹里流出一条小溪,从西北山凹里流出一条小溪,两条小溪汇集在村子的中央,然后由东南方向的山凹里流走了。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小山庄。小时候,我常在小溪里钓鱼,在山坡上采野果、捕老鼠,逮小鸟儿。那是非常有趣的。生活在这里的几百口人,世世代代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许多人活动半径不超过100里地。这就叫“村”。这是我上中学之前的世界。 后来我在县城上中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城”?有几条小街,街道约有3米宽。说起来真让人见笑,在世界地理课本里,有一幅巴黎市街景的素描图,但我对着那里街道中间的一排树,就产生了纳闷儿:“街上怎么还长着树呀?因为我生活在县城也不过是一个小山村。这是我当时的世界。 再后来,我去省城读大学,经过几天几夜的火车,我才超出了“村”的界线。直到有一次坐大轮船,航行在一望无边的海洋上,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世界之大。 可以这么说,认识地球之大,我用了好几十年时间。但是,这还只是从它的空间规模来说的,指它超出“村”的界限。地球之大,更重要的是要从它的质量上去认识。这是未来认识的任务。 好啦,在我认识地球空间之大过了不久,人们又把这么大的地球称为 “村”,叫“地球村”。当然,我知道,这只不过是一种比喻,就像1990年第11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人们把运动健儿居住和进行体育比赛的地方叫“亚运村”一样。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自给自足的小村落。 人们把这么大的地球称为“地球村”用以表示地球是有限。 我们决不可以小看了人类认识的这个飞跃。就现代科学的意义上说,人们从认为地球很大,地球上的资源是无限的、无穷无尽的,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再到认识地球之小,它就像宇宙空间的一艘飞船,叫“地球村”,这种认识上的进步,用了人类200多年的时间。但是,有了认识上的这个进步,才有可能使人类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而它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飞跃。 因此,于光远教授提出“地球之小与地球之大”这样的问题。他认为20世纪科学的进行,我们认识了地球之小。这是一个伟大的成就。21世纪的科学,我们要认识地球之大。 这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科学有不同的任务。 我们在这里的整个话题,是从地球之小出发的,我们要在这个小小的“地球村”里世世代代地繁衍生息下去,绝对不能把它弄脏了,破坏了,要把它完好地交还给后代。这是持续发展思想的来源。 因此,“地球村”的意识是在认识地球之小的基础的一种“全球意识”。 从政治上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它是多么强大的超级大国,它也不可能在不考虑别的国家的情况下单独地做出政策决定。现在已不再是由一两个大国主宰世界的时代,而是各国结成伙伴关系相互依存的时代。 在经济上,有所谓“全球村经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把世界100多个国家的经济活动联成一个网络,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生产和开发市场,形成世界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经济体系。全部经济生产、技术、劳力和信息在世界范围内交流,形成经济的国际化,包括生产国际化,贸易国际化(世界性的商品市场形成),技术和劳动力国际化,投资和金融国际化 (世界性的资本市场形成)。这样,世界经济变成单一的国际性经济,任何一个大公司,都不可能置身于全球经济的联系和竞争之外;如果被排除在这种国际经济联系之外,就可能被抛弃而落伍。 这种全球村经济又叫“无国界经济”。现在已经有许多大企业,因为它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产品销售。这是一个全球性经营的开发体系。正像人们描述的,“它把整个世界当作车间和销售市场”,“哪里生产成本低,或者哪里有商品市场,因而能获得利润,企业就设在哪里,在那里生产和销售商品。不考虑国界”。这样的企业以及它的产品,很难指明它的国籍。因为它是国际资本的企业。它的口号是:“生产全球性产品,为全球客户服务”。 例如莱曼牌汽车。它由西德设计;发动机在澳大利亚或韩国制造,变速器由美国和加拿大生产;金属薄板由日本生产;燃油泵在美国制造;无线电设备在新加坡生产;最后在外国组装成完整的汽车。这样,莱曼牌汽车很难说是哪一个国家的产品,很难贴上哪一个国家的标签。它是“无国界产品。 在环境方面,一个国家的烟囱里,排放出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随着大气环流,吹到别的国家,在别人的土地上下酸雨,一个地区排放的氟里昂,破坏整个地球的臭氧层;一个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为地球增温,一个地方大量砍伐树林,影响全球的生态平衡……许多环境问题都是全球性的”。 因此,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每一个都是地球村的村民,一个地方的人的活动可能影响别的地方的人的利益;发生在遥远的地方的事情,对我们的生活可能产生影响;生活在地球村的所有居民,被一种共同利益联系起来,休戚相关,患难与共。因而“地球村”的所有公民应该结成一种伙伴关系。就像俗话说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就是“全球村”意识。 这种“全球意识”还有一种含义。这就是不仅地球村的所有村民共同生活在地球家园中,大家是伙伴和朋友。而且,人类和其他生物也共同生活在地球家园中。人只是这个家园的一个成员。人类和其他生物也是伙伴和朋友。因为“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不属于我们;相反,我们属于地球”。 因此,人类建设家园的努力可以称为建设“地球村工程”。这里,有人类社会的目标,实现文化价值的目标。人类的利益要受到尊重,以便不断地提高和改善人的生活质量。同时,其他生命在“地球村”的生存也要受到尊重,人类负有保护地球生态过程和自然界的多样性的责任。 也就是说,“地球村”工程的目标,是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发展,人、其他生命和自然界共同繁荣。 共建绿色家园“地球村”的工程,蓝图已经拟就,号角已经吹响,人们已经开始行动。 但愿,重建绿色家园“地球村”的工程进展顺利,当这一工程竣工之日,每一个人都能说一声:“我曾参与”。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384] 本页[385] 下一页[386] 尾页[5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危机 |
星际桥梁 |
会说话得天下 |
中国名山 |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
动物乐园 |
百家讲坛 |
生活常识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