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 气象观测  了解气候减少灾害 -> 正文阅读

[其它杂谈]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气象观测  了解气候减少灾害 [第372页]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371] 本页[372] 下一页[373] 尾页[5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气象观测  了解气候减少灾害

  可怕的“天灾”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影响范围最广、出现频率次数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的灾害。气象灾害种类很多,说法不一,有人根据气象灾害形成的原因、性质以及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危害程度,把它分成七大类17种,比较细致。这里挑几种比较常见的天气灾害略加叙述:

  (1)暴雨洪涝:

  发生暴雨时,降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特别是有时候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可能会降下达到或超过一年的平均降雨量,于是洪涝灾害就发生了。

  我国属于季风气候,雨带由南向北移,季节性比较强,从春季开始,南北气流遭遇后,开始向北移动,一旦双方势均力敌时,形成的雨带就会徘徊在某一地区,因而形成大面积降水。如我国河南省泌阳县林庄某年8月份,两天内降下1605毫米的降水总量,是当地年平均降水量的两倍。

  我国的洪涝灾害比较多,有人进行过不完全统计,从公元206年到1949年的1743年间,我国就发生了大水灾10000多次。解放后,水灾仍很频繁,从1951年到1988年,我国平均每年发生洪涝5.8次。巨大的洪涝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例如:

  1887年,长江流域发生洪水,死亡150人;

  1915年,珠江流域发生洪水,死亡10万人;

  193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洪水,使受灾人口扩展到2800多万人,14.5万人死亡。沿江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5省有205个县共5000万亩耕地被淹。

  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持续性暴雨,引起洪水,1800万人受灾,1.3万人死亡,近5000万亩农田被淹没。

  1963年,河北地区降下特大暴雨,造成农田6600万亩被洪水吞没,直接经济损失达60多亿元。

  有人还进行过统计,从建国到90年代初,我国每年平均仍有1.2亿亩农田被洪水淹没,其中6000万亩农田减产,200万间房屋倒塌,数千人死亡。

  (2)干旱:

  干旱和洪涝相反,它表现为久晴少雨,连续高温。由于干旱时土壤水分蒸发后得不到及时补充,农作物因缺水、枯萎而减产;严重时,当地的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也会受到威胁。另外,干旱时气温高、空气湿度小,很容易引起火灾。

  干旱的成因很容易理解,以我国为例,当北方吹来的干冷空气与从南方吹来的暖湿空气交合时,自然会引起降雨。但是如果这个雨季由南向北或由北向南跳跃过快,雨季的持续时间短,而受单一气流的影响时间长,这样就会引起高温少雨的天气,时间一长就酿成了干旱。干旱有春旱、夏旱、秋旱,夏旱又分初夏旱和伏旱,也有冬春连旱、春夏连旱或夏秋连旱的现象。

  干旱带来的损失并不亚于洪涝。有人进行过统计发现,从1950年到1980年,我国平均每年旱灾面积就达30,321万亩,约占全国各种气象灾害总面积的60%,如比较严重的1959、1960、1961、1978年,我国受旱面积分别达50,710、57,187、56,770和50,860万亩,每年损失的粮食均在1,000万吨以上,其中1959年因干旱损失了约2,000万吨粮食。干旱还会引起人畜死亡。如192O年,陕西、河南、山西、山东、河北等5省大旱,死亡人数达50万。

  (3)热带气旋:

  它是一种强大的对流空气涡旋。一般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海洋区。它的风力比较大,中心附近风力最高可达12级以上,影响范围也比较广,可达几万平方公里。热带气旋的产生需要很大的能量,有些科学家认为这些能量是通过水汽凝结后释放出来的。也正因为如此,热带气旋发生时,常常伴有暴雨。

  热带气旋并不是台风,但台风是热带气旋,中心风力要达12级(约每秒32.7米)以上。热带气旋还有另外三类,即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其中心风力分别分为7级 (17.2米/秒)以下、 8~9级 (17.2~24.4米/秒)、 10~11级 (24.5~32.6米/秒)。我国是世界上热带气旋出现最多的国家,每年约有30个,其中台风登陆的约有7个。而平均起来,根据40多年的统计,菲律宾每年只有4.6个,日本有3.4个,美国有3.2个。形势对比并不乐观。

  热带气旋产生时夹有狂风、暴雨和巨浪。它严重威胁着海上航运与作业,以及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人经过比较作出结论,在一次灾害中造成的损失,热带气旋已经超过了地震和洪水。全球每年因热带气旋平均死亡2万人,经济损失约 70亿美元。而我国,仅以 1992年为例,登陆的热带气旋就有8个,其中9216号台风影响最大,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山东等省受到很大的破坏,经济损失达70亿元以上。

  热带气旋产生于三大洋,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上的最多,约占63%。在我国登陆的热带气旋主要在西太平洋我国南海海面生成,它们在全世界热带气旋中占比例最大。如 1951~1992年的 40年中,此处就产生过1178个热带气旋,每年28个,居全球八个热带气旋发生区之首。热带气旋产生的季节性比较强,主要集中于7~10月。我国从5月到10月都有热带气旋登陆,其中7、8、9三个月最多。热带气旋登陆的个数每年不定。如1971年全世界有40个,而1951年只有20个;再如我国1971年登陆的热带气旋有12个,而1951年却只有3个,两者分别相差1倍、3倍。

  热带气旋中台风势力最猛,份量最大。在中低纬地区的海面上,海水温度高达30℃时,表层水份要大量蒸发,使空气变得暖湿,如果存在一个低压中心,就会产生辐合上升,形成涡旋。如果涡旋释放的能量能保存得好时,台风就开始渐趋成形,当风力、降水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发展成了台风。一个成熟的台风在一天内可降下几百亿吨的水,据称,由水汽凝结放出的潜热能,相当于几十万颗1945年在日本广岛投下的原子弹能量。

  (4)雷电风雹:

  雷电风雹包括大风、雷雨、冰雹等。雷电风雹灾害影响的范围小,但是破坏性大,常使人猝不及防。

  在雷雨天气中,常常伴有耀眼的闪电和震天动地的雷声滚过,这是一种放电现象。在大块的积雨云形成后,云的内部因为粒子碰撞等原因,会形成很大的电荷。当云体带有大量的负电荷时,地面物体会带上正的感应电荷,同样,近地面空气中也会带上正电荷。云上的负电荷向下延伸,一旦到达地面很强的正电荷处,就会产生放电现象。放电时空气增温并膨胀,造成雷声。

  雷雨天气时,你常常看到树枝分权状的闪电,但闪电绝非一种。一些人就见过一种球状闪电,它像一只飞舞的火球,到处乱窜,甚至会发生爆炸。这种球状闪电常常呈红色或桔黄色,飞行时带有噼里啪啦的声音。科学家们推测,它可能是一种带有高温和巨大能量的等离子体,即气体分子电离后的混合态。球状闪电的破坏性不容忽视。1994年4月11日,在河南省省城县黄柏山小学发生了球状闪电伤害事件,当场造成13名儿童休克,附近的工人昏倒,全校125名师生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此外还有一种黑色闪电,它常常在雷雨期间出现在树上、屋顶上、金属表面上,很容易爆炸。1974年6月23日,前苏联天文学家B·契尔诺夫就亲眼见过一个飞快滚动的黑色闪电。科学家们说,黑色闪电是由粒子会聚形成的气溶胶聚物放出来的,它的危险性也不容忽视。

  雷电并不是劈不死人。1993年南斯拉夫的一个足球场上,雷电当场就劈死一名叫巴尼奇的运动员;而且动物也常常未能幸免于难。在1992年,美国一个农场中曾有12头牛同时在一棵树下因雷击而倒毙。

  冰雹,大多在雷雨天气中出现。它的形成过程很复杂。在对流强烈的云中,云中的水流上升很快,每秒钟可达15~20米。由于上升的温度变低,大量的水所凝结成云滴,此时云滴还没有冻结。接着,云滴随着继续上升,其中一些比较大的水滴上升较慢,并同其他水滴相遇,经过合并后不断长大,形成雹胚。雹胚不只一种,霰就是这样。当云中的冰晶与水滴相撞后,水滴会在冰晶上冻结,并形成一种冰球。遇到温度低的水滴时,雹胚会逐渐长大;有时候它也会因为重量变大而下降,但较强的上升气流又可使之上升。这样上上下下,三番五次后最终造成了透明、半透明的交替结构,并降到地面。

  冰雹一般出现在春季和春夏之交。有时候,冰雹在形成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昆虫,一不小心,这些昆虫会被卷入冰雹之中,充满了冰雹核,于是一层一层的冰壳就把小虫子包裹起来。1979年4月25日,在湖北江陵县普济、滩桥的一些地方就发现了包有小虫子的冰雹。千万别以为是神在作怪,它不过是自然现象而已。

  冰雹在雪天里也有可能出现。1983年3月3日,河南省林县南部沿淇河一带,就发生过雪天里打雷降雹的现象。暖湿空气在上升时产生了积雨云,所以发生了雷雨现象,后来北部冷空气加入进来,造成气温急剧下降,雪与冰雹于是就有了同时产生的机会。1982年2月6日,我国贵阳也出现过这种现象。冰雹小的如豆子,大的如鸡蛋,从高空中打下来,经过加速,其落地速度与炮弹的威力差不多,它会破坏庄稼和水果,也能给人畜带来伤亡。

  龙卷风的是大气中最强烈的一种涡旋现象。它的外形看起来像一个猛烈旋转的圆形空气柱,上大下小,从浓积云或积雨云中伸向地面或水中,其空气猛烈地旋转着,颜色有乳白、灰色、黑色等。远远看去,它好似一个巨大的大象鼻子在空中舞动。龙卷风发生在陆地时,人们叫它陆龙卷;当它在江、湖、海的上空出现时,人们称之为水龙卷。当水龙卷出现时,只见一条水柱升向天空,还真像是一条青龙在吸水呢!

  龙卷风形成条件比较复杂,一般认为需要强烈的对流上升运动,并只有大气极不稳定时才有可能产生。龙卷风出现以春末夏季为多,低纬地区的岛屿每年都可以见到。我国月乎每年都有龙卷风发生。但水龙卷在华南、东南沿海比较多见;陆龙卷以华中、华北较多。

  龙卷风的风速很大,根据计算,龙卷风的风速可达每秒100米,甚至200米、300米。龙卷风中心气压只有400百帕左右;最低的只有200百帕,而一个标准大气压是1013百帕;所以龙卷风中心气压极低,再者,龙卷风从中心到边界距离只有几百米,所以四周空气向中心流动极其强烈。

  龙卷风以螺旋形上升的空气速度每秒达到上百米后,它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吸取各种东西,并卷到空中,到处是一幕幕恶作剧。如果龙卷吸起鱼塘里的水,水里的鱼呀,虾啊,螃蟹啊,泥鳅啊,就都被卷到空中了,掉下来之后,就形成了什么“虾雨”、“螃蟹雨”、“泥鳅雨”等。1834年5月16日,印度出现了一场怪雨,一个村庄中满地是鱼。1862年3月1日,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土伦地区,天空下起了“青蛙”雨。龙卷风甚至还吸人。据称,上海一位农妇被龙卷风吸到空中后,又把她摔在离原地三百米以外的地方,竟然幸免于难。

  当然,龙卷风在搞那些令人捉摸不定的把戏时,对人们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1956年9月24日,一个巨大的龙卷风把上海浦东江边的一个11万公斤重、比三层楼还高的大储油罐卷到了高空,再把它摔到120米以外的地方,造成油罐里面正在作业的工人伤亡。而更大的灾害则是龙卷风对全国地区的肆虐。如1972年4月16日~24日,全国 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多个县、市发生了冰雹大风,部分地区出现了龙卷风,它们使200万亩农田受害,房屋50万间倒塌,121人死亡,1800人受伤。

  不过,说龙卷风、台风对人类如何如何危险,并不表明一种观点,即一般的大风就没有危害。当风力过大过猛时,起码它对人们的间接伤害不可低估。1968年4月22日,渤海海面出现8~10级的偏北大风,使山东莱州湾海水上升,冲破海堤上100多华里,海水倒灌10多华里,造成300多人失踪。又如 1982年 3月 1日,红星 312号客轮在广东三水县河口乡遇到了强雷雨大风而翻沉,死亡200多人。还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气温很低时,刮不刮风的结果是绝对不一样的。1965年7月,在挪威地区刮来的冷风,竟然割破了人的皮肤。

  (5)冷冻:

  冷冻灾害发生时,常常伴有寒潮、霜冻、雨淞、大雪、冻雨等天气变化。但冷冻害的发生具有相对性,并非表明只有绝对的低温才能带来灾害。造成冷冻灾害的形式有下面几种:

  寒潮,是进入秋季后从北方侵袭而来的强冷空气。一般它会使当地气温骤降10℃以上,最低气温低于5℃。寒潮发生时,所到之处刮起6级以上的大风,造成沙暴、雪暴,严重威胁着畜牧业和种植业生产。同时,由于气温低,严寒和霜冻也会发生,于是农作物受冻,江河湖海结冰,交通受阻;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早稻、春播也受影响较大。

  寒潮入侵我国有西、中、东三条路线,它们都从北冰洋出发,西路从新疆过来,中路路过蒙古人民共和国,东路扫过我国东北地区,最后都经东南沿海到达南海和太平洋。

  霜,是空气中水汽在0℃以下时,在地面物体表面形成的白色晶体。它要水汽达到饱和并凝华时才能产生。霜冻只指打霜时温度过低,使土壤或作物表面降温太快,造成损伤的现象。霜有时候不显现,因为空气中水汽未达到饱和状态,这叫暗霜或黑霜。

  形成霜冻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发生大寒潮时,冷空气席卷的地区会剧烈降温,这叫平流霜冻;第二种是辐射霜冻。在晴朗无风的夜晚,由于地表或作物强烈地向外辐射散热冷却时,霜冻随之而生;第三种叫平流辐射霜冻,它要在既有冷空气,又有地表散热作用时才发生。这三种霜冻,第一种持续时间达三、四天,在南方地区危害很大。

  雨淞是冻雨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白色透明或半透明的冰壳,牢牢地粘附在地面的物体上。有时候看起来,树枝上、电线上似包裹上了一层晶莹的薄冰,把世界装点得美丽缤纷。

  雨淞的形成过程很怪,当高空的空气按垂直分布在冷、暖、冷三层时,高层的冷空气若穿过暖层,冰晶马上就会融化,但融化后的水滴在下降时又遭遇到了冷空气,马上变冷,再继续下落,最后粘附到贴地的各种物体上,形成冰壳。可别以为好看,那电线上的冰壳破坏作用很大,弄不好就让电线折断,到时电信中断可就麻烦大了。

  对于雪天,人们似乎总是抱有盼望的态度。那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爽心悦目啊!

  可是事情过了头,就成了祸害。一旦降下的雪太大时,造成的损失就不小了。这一点好多人不相信,这里举个例子看看。1983年1月17日~19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特大降雪。许多地区积雪深厚,最严重的可达半米深,结果电线结冰,通信、输电线路中断。仅江苏省就有六百二十多万伏以上的输电线路被切断;两万多根电线杆倒伏,南京机场关闭了近一个星期,京沪铁路停运一天多。

  冷冻灾害的最大受害者是农作物,它造成大面积农作物减产,甚至冻死。为此,人们还把低温的冷冻形象地分为“倒春寒”、“寒露风”。1976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江南广大地区出现了明显的“倒春寒”,湖南、广西、广东、江西、福建五省因为烂种而损失3.5亿公斤种子,占播种量的1/3。

  (6)酸雨、大雾、阴雨等:

  酸雨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由于地面上的二氧化硫 (SO)和氧化氮

  2

  (NO)被大量地排放在空中,经过水汽凝结后,形成带有硫酸(HSO)和硝

  2 4酸 (HNO)的雨,再降落到地面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

  3

  酸雨导致了湖泊中的鱼类成批地死亡,浮游生物、藻类减少。日本石弘之指出,欧洲从60年代起,湖面1公顷以上的85,000个湖泊中,有21,500个受到酸雨的影响。其中11,000种鱼类及水生昆虫骤减,2000种完全灭绝。酸雨还使一些农作物、树木的根茎受到侵蚀,不少森林死亡,农作物减少。联邦德国的一份调查表明:由于酸雨的影响,该国森林受害面积曾经在一年中上升了9.7个百分点。一些建筑物也未能脱离苦海,像印度的大理石建筑泰姬陵、雅典城亚克罗波利、我国的乐山大佛,都因为酸雨的影响,已经面目全非了。

  大雾,是贴近地面大气层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而形成的微小水滴或冰晶。雾分平流雾和辐射雾两种。辐射雾,由白天蒸发的水汽在晚上降温时产生,它一般在晴天出现;而平流雾,是由暖湿空气在推移过程中,遇冷而形成,它在一天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形成。

  大雾的危害不仅仅限于使交通受阻,如我国华北地区曾出现的一次罕见大雾,破坏了高压输电线路的瓷瓶绝缘,造成大面积断电事故。而酸雾的出现,更叫人触目惊心,1952年12月5日,伦敦地区发生了硫酸雾,雾中二氧化硫浓度积聚越来越高,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三天,直到12月8日才结束。这次大雾使近4000人死亡。

  洪水泛滥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洪水发生,1995年更是屡见不鲜,连续不断,而且范围大,灾害重

  美洲新年的钟声刚刚敲过,隆冬季节多雨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遇到了连续9天的暴雨,出现了近10年来最严重的洪水;3月再次遭受洪水的袭击,损失20多亿美元,为本世纪以来加州范围最广、损失最大的洪涝灾害。在美国南部和中部,5月份暴发的洪水也造成了近40亿美元的损失。6月,加拿大西南部的艾伯塔南部因暴雨和落基山融雪,河水高出正常水位9.8米,造成该地近百年来最严重的洪灾。南美洲巴西的圣保罗和萨尔瓦多也先后因暴雨洪水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淹没了附近居民聚集区,数十人死亡。哥伦比亚暴雨引起塌方,至少造成10人死亡。

  欧洲新年伊始,冬雨颇丰的西欧受到一场极为严重的暴风雨袭击。创法国降水量150年来同期最高记录, 4万多间房屋、800多条道路被毁。英国北部3条主要河流及其支流水位都创本世纪最高记录。莱茵河在德国的水位达10.67米,为6年来最高记录。在荷兰,水位高出海平面16.63米,为40年来最高位,25万人被迫撤离。这次洪水不仅给西欧造成人员伤亡,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挪威6月的非季节暴雨和高山融雪,电引发了125年来最严重的洪水。

  亚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1995年尤为频繁。

  朝鲜8月份受到近百年未遇的巨大洪水袭击。520多万人被困,68人死已,据报道,经济损失达150亿美元。雨季到来之前,孟加拉和印度等国已多次受热带气旋袭击。其中盂加拉国的洪涝是1988年来最严重的,全国有一半地区、700万人处于洪水的威胁中,500多人死亡或失踪。

  在东南亚,由于连续暴雨,中南半岛河流水位猛涨,红河、湄公河、湄南河流域洪水泛滥,越南170多人丧生,南部最大产粮区一片汪洋,约20多万间房屋被淹,造成严重毁坏;柬埔寨2900多公顷良田被毁,数百户无家可归;泰国的这一年是12年来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一年,死亡近200人,毁坏良田50万公顷。印度尼西亚上百人死于洪水。损失最为严重的是菲律宾,洪水和台风造成约2500人死亡和失踪,无家可归者达100多万。

  热浪横行

  1995年另一个肆虐全球的灾害是热浪。

  南亚每年有一个热季,时有热浪天气出现。但是1995年的热浪持续时间长,从4月下旬至6月中旬近2个月里,整个南亚饱尝着热浪之苦。印度北部不少地区高温曾达50℃左右,首都新德里达46℃;巴基斯坦中南部达50℃,南部的贾科巴巴德达53℃;孟加拉、尼泊尔也受到热浪的危害,南亚约有近700人在酷热中死去。高温伴随着干旱,农作物受到了严重损失。

  7月中旬,美国中西部和东部受1980年以来最严重的热浪袭击,许多地方温度高达历史记录,芝加哥13日气温高达41℃,酷热天气使得7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也很严重。

  随后,热浪又越过大西洋闯入欧洲,中欧与南欧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持续高温,西班牙许多地方气温超过40℃,塞尔维亚和科尔瓦多达45.6℃,意大利大多数城市温度升至35℃,米兰38℃,法国巴黎气温曾升到36.2℃,为1976年以来最高值,即使在不太热的荷兰,气温也达35℃。

  1995年在北美东海岸飓风特多,被命名的热带风暴已达19个,是50年来风暴最频繁的一年。特别是8月份以来,极具威胁的风暴接踵而来,美国南部、墨西哥、加勒比海及其附近地区死亡137人,损失77亿美元。强度和危害最大的Opal飓风10月上旬初横扫墨西哥湾沿岸及美国佛罗里达等州时,最大风速达83米/秒,涌浪高4米,59人丧生,数万人受害,这也是1992年以来袭击美国本土最强的风暴,损失约30亿美元。飓风Roxanne肆虐墨西哥,它是一个月内第3个袭击当地的飓风,最大风速60米/秒,16人死亡,42人失踪,30万人无家可归。加勒比海连受飓风影响,也给背风群岛带来严重灾害,死亡约20多人,许多居民住房被夷为平地,数百人受伤。

  全球气候性灾害事件频繁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最近,美国托马斯·卡尔等高级科学家利用美国1910年以来48个州的气候资料进行的研究表明,7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极端恶劣气候现象有明显增加,可能是温室效应造成的的一种迹象,但这个结果是否对全球有普遍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汛期的气象灾害

  暴雨频繁

  1995年6月中旬后期,副热带高压急剧北移,华南前汛期结束。从6月下旬至7月上旬长达半个月的时间内,强降雨带一直稳定在江南北部,湘、赣、浙、苏南和皖南持续出现暴雨或大暴雨,暴雨过程在半个月内竟达6次之多,黄山曾出现253毫米的日最大降水量。上述各省这半个月的降水总量一般在300~500毫米,部分地区达以600~90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至5倍,湘、赣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创了建国以来的最高值。

  由于降水时段集中,雨量大,致使江、河、湖泊和水库的水位持续上涨,居高不下,鄱阳湖出现建国以来最大洪水,洞庭湖和长江下游干流出现建国以来第二大洪水。

  暴雨洪水造成的灾情是惨重的。仅湘、赣两省就有173个县、市受灾,380余万人一度被洪水围困,650人死亡,房屋倒塌,企业停产,农田被淹,铁路中断,两省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30多亿元。

  旱灾肆虐

  局部地区洪涝、大范围干旱是西北地区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但本年度西北地区东部的异常干旱却是多年罕见的。例如:一些地区5月的降水量一般不足20毫米,不少地区滴雨未下,陕、甘、宁、青的一些测量站出现了建国以来月降水量的最小值。进入6月,这些地区的降水仍持续偏少,旱情持续发展。

  冬春连旱,春夏连旱,导致西北一些省区灾情严重。仅陕西省受旱面积就达3200万亩,210万人饮水困难。地处渭水之滨的古城西安曾一度供水紧张。

  暴雨成灾

  7、8月间随着副热带高压继续北移,江南连续暴雨结束,雨带开始出现在北方地区。

  7月24日~8月8日,辽宁、吉林中部和东部连续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降雨总量一般有100~300毫米,部分地区达350~550毫米。

  受连续暴雨影响,辽河、鸭绿江等河流出现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部分城市、乡镇和大片农田被淹,公路、铁路多处被冲毁,一批工矿企业被迫停产,死亡和失踪200余人,经济损失严重。

  热带气旋

  1995年的热带气旋季节前期,西北太平洋热带地区异常沉寂,到7月底还少有热带气旋活动。但从7月底起南海海面却经常波滔汹涌,热带风暴频频发生,而且不时光临华南沿海地区。

  7月底以前,西北太平洋海域只有3个热带风暴生成,而这3个热带风暴都未在我国登陆。

  在7月底至8月的30余天时间里,先后有7个热带风暴在南海和吕宋岛以东洋面生成,其中有6个相继在我国登陆,而且除1个登陆华东的浙江外,其余5个均登陆华南。频繁登陆的热带气旋所伴随的狂风暴雨,给广东、海南等省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这期间,在我国登陆的热带气旋超过常年平均数2倍,是建国以来同期最多的。热带气旋在短时期内频临华南沿海,也是常年同期罕见的。

  热浪发威

  盛夏难得一见的大范围强热浪8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长江流域涌动,人们惊呼“秋老虎”来了。

  热浪自8月27日始于闽北、浙南,以后逐日向西扩展。至月末,华南北部、江南、江淮以及四川东部均处在35~37℃的高温区内,进入9月高温区又扩展到了黄淮地区和汉水流域。重庆等地曾连续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

  高出常年同期平均值4~5℃的罕见高温,加重了一些地区的干旱。9月上旬末,伴随着较强冷空气南下,副热带高压急剧南退,“秋老虎”天气才宣告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当长江流域经历着高温煎熬时,华北等地却处在连绵的低温阴雨之中。在卫星云图上,呈现出这样一幅几乎恒定的图像:南方上空晴空万里,而在这个近乎椭圆形的晴空区的北侧,华北、西北地区东部却被浓密的云系覆盖着。相邻的两个地区,却经历着两种绝然不同的天气。

  气象减灾

  频繁的气象灾害,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面对洪水、暴雨、台风、冰雹的横行霸道,肆意破坏,人类并没有坐以待毙。科学家们早就行动起来,一直在寻找对策。现在对于各种类型的气象灾害,人类还没有完全能够驯服它们的能力。但我们已经和正在用高新科技手段,提高着预报水平,争取把灾害减少到最低程度。在这之中,对天气现象的监测、预报,以及各种防范措施,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如对付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暴雨、冰雹、龙卷风,气象雷达就可大显身手。一般六小时一次的气象监测和三小时一次的卫星探测,很难捕捉到这种突发性强对流天气;而雷达通过连续的跟踪观测,根据回波中心的强度、云顶高度、面积、移向移速的变化。就可以推断出即将出现的天气内容,对是否冰雹天气、暴雨天气、阵性降水都分辨得清清楚楚。多普勒雷达还能探测大气中风与温度的分布情况。近些年来,由于电子数字处理系统的应用,雷达更是如虎添翼,这使短期天气预报水平大为提高。

  1990年5月28日,云南省云溪地区对上午8时和10时观测的两次雷达回波资料进行分析,成功地预报了“华宁县的一次强暴雨天气”。当地水利部门积极采取行动,将一些水利施工的现场进行有效防范,而使数百万元的财产免遭“毒手”。据说,从短时天气预报中获得的收益数字惊人。美国农业每年可得7400万美元,英国可得650万英镑;在能源上,美国每年收益3930万美元,英国可获40万英镑;在社会公益与安全上,美国每年竟获利3.1亿美元,英国也有380万英磅。

  气象卫星的监测水平就更高了。三十多年来,由于卫星遥感技术的运用,对热带气旋、暴雨洪水、寒潮、干旱,甚至森林火灾、病虫害的监测都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气象卫星的云图可以清楚地显示台风发展过程的全貌,及其移动的趋势、路径、强度等。1981年,卫星云图准确地显示出8107号台风将向西北方向移动,纠正了其他资料预报的西行错误结论。据此,预报员作出了台风将在福建、浙江南部登陆的正确预报。再如1986年的8607号台风,由于提前72小时作出登陆广东的准确预报,使损失减少了十多亿元。气象卫星对台风的准确监测、也避免了一些机毁人亡的空运事故。如1981年8月31日,卫星云图显示出中日航线受台风的影响可能性很大,值班人员立即向有关部门建议取消次日的航班,确保了旅客的飞行安全。

  气象卫星也能监测暴雨。在卫星云图上,一个个密集的白亮云区就是暴雨。1983年7月下旬,汉江上游水位猛涨,气象工作者根据云图反映,多次作出正确预报,有关领导在暴雨滂沱的7月31日做出了撤离陕西安康城居民的果断决定,大大地减少了人员伤亡。

  对寒潮等冻害的监测,卫星也表现得得心应手。气象卫星通过红外云图资料,能获得寒潮移动的方向和进程。美国就据此为南部佛罗里达州柑桔园的种植提供了大量有实用价值的信息。据估计,该州光柑桔种植一年就可以节省4500万美元。

  对于干旱的监测,卫星也可以做到。目前,全世界沙漠化问题严重。我国荒漠化面积已经接近国土的1/5。卫星可以提供沙漠动态的数据,为防沙治沙作重要参考。

  卫星的监测还涉及到一些特殊灾害,如森林火灾、地震预报等。我国在1987年5月6日~6月2日的大兴安岭林区的大火扑灭过程中,卫星监测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整个灭火战斗中,国家气象局向森林防火总指挥部提供了七十余幅反映林火发展情况的云图。1992年5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又观测到大兴安岭有高温区,实况是确实在扑灭火灾。

  卫星的监测,仅从减灾方面来说,电可以把对海水的监测、对植物病虫害的监测、对旱涝面积的估算包括进去。气象卫星利用冰、水的不同反射率及温度的不同特性,可以测出海冰的分布和移动情况。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就对渤海黄海北部的海冰分布、漂移速度、外浮位置进行了卫星跟踪指出了海冰位置,帮助渤海石油公司的两艘钻井船脱离了险情。

  卫星遥感技术发展到监测植物病虫害,的确是件了不起的事。农作物的群体绿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能反映作物的长势,对病虫害和冻害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据说,瑞典的科学家们曾经根据卫星图片资料,提前14天准确地预报了森林病虫害。在其没有蔓延开来时,就施加了控制。再如加纳,卫星图片还曾被作为灭煌的依据。说穿了这其实不难理解:蝗虫一般在地下排卵,而虫卵又对土壤水分有特定的要求,因而只要根据土壤温度分布的分析,就可以找出蝗虫的滋生之地。

  我国从80年代中期就开始利用卫星对各种作物病情、长势、病虫害作了研究。如1987年春,气象卫星云图揭示出河南省红蜘蛛、吸浆虫、白粉病等少数病虫害。1991年2月,江苏省气象局根据18号气象卫星的遥感资料,指出受灾最严重的区域是灌南县,这为当地及时自救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在估计旱涝面积方面,气象卫星根据的是光谱特征的改变、陆地绿色植物的反射特性差别,通过接收辐射测量值来进行工作的。早在1986年,吉林省东部辽河流域发生大暴雨时,四平市气象局根据8月4日的气象卫星遥感资料,计算了受涝区的面积。1988年河南省遭受罕见的大旱,卫星云图也及时地提供了其地理分布情况。

  但是减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灾情所致的方方面面。减灾,从整个过程来看,它包括监测、预报、信息传输、防御和治理、抗灾、救灾等等环节;按阶段来分有灾前防、灾中抗和灾后救。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重要的一部分,利用气象技术减灾,如前面所述的监测、预报等,在这之中担负着首当其冲的重要责任。在我国,各种气象监测站网星罗棋布,监测和预警系统初具规模,但是,我国作为世界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任重道远,比起一些发达国家来,由于人力、物力、科学水平等原因,我国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比如说美国国家灾害报警系统就很完善。美国政府在五十多个州设立了350个电台,每个广播范围为70公里,这种报警系统已经覆盖了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五。为了提高灾害预报水平,每个预报台都能接收覆盖美国及邻近区域的同步气象卫星云图图片,处理各地气象中心电传的天气资料,再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预报。

  我国近几年来,气象事业的发展与成绩不容忽视。国家每年用于气象事业的投入与取得减灾增收经济效益比为1∶20。同时,因为减灾科技的发展,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大为减少。如1991年特大洪涝造成730人死亡,比历史上同样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少3~4倍。

  现在,气象部门积极贯彻“以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做好监测、预报、信息传递和处理工作,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服务。全国各地现有2600个气象台站业务体系,配有二百多部气象雷达,77个卫星图接收点,900个警报发射台,三千多部甚高频电话,大大地提高了对付灾害的能力。

  未来的国际合作

  许多人都听说过“国际减灾十年”这个名词。它的全称是“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最初由美国地震学家、国家自然科学院院长法兰克·普功斯,在1984年的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上提出来的。他指出:要保障世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可以通过政治和科学技术两条途径来实现;而科学技术这条路径就是指用最新科技成就来减轻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1982年12月,在美、日等国家联合倡议下,联合国第42届大会通过3169号决议方案,决定把1990年到2000年定名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宗旨是:通过一致的国际行动,来减轻诸如地震、风暴、洪水、火山喷发、蝗虫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各种损失。“国际减灾十年”这一活动同世界人民的愿望一致。因为虽然人类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对付自然灾害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但是毕竟各国的方法、技术、手段各不相同。因此加强国际合作,进行技术转让,提供各种援助,有助于世界各国、特别是第三世界的抗灾救灾。

  “国际减灾十年”活动能够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推进世界减灾活动的开展。我们知道,国家是有国界的,但自然灾害是没国界的,气象灾害更是如此。据有关资料表明,全球每年发生10万个风暴,一万多次洪水,数千次飓风等;如果,将全球的力量有效地集中起来,那么,全世界对气象灾害的活动规律的认识将会深化,对灾害的监测预报能力也会增强。

  1987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气象——国际合作的一个典范”,它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付气象灾害的共同心声。我国在这方面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从1978年开始,我国参加了亚太经济理事会和世界气象组织的台风委员会,这些组织的有关职位还由我国气象学家担任过。我国还与世界多个国家进行了合作和交往,并引进了一些高新技术,它们都加快了我国的气象现代化建设。同时,我国和第三世界国家还进行了一些合作,使我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在气象领域的友谊与联系得到加强,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声望和影响。

  但是在气象方面的合作还不能只局限于气象灾害。不管是从眼前来说,还是从未来的角度着眼;不管是从目前世界环境问题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日后的世界气候变化去讲,人类都应该认识到其形势的严峻性。

  世界环境问题中有一项是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加重的。从上个世纪末起,全球的平均地面气温就有上升的趋势,本世纪80年代全球平均地面气温比过去任何一个10年的平均值都高。可是世界人口仍在不断膨胀,石化燃料仍在急剧增加,这使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越积越多,产生了严重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温上升1~2℃。可别看这小小的1℃、2℃,它会使南北两极冰原融化、海平面上升,到时候世界上恒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几个大三角洲会被海水淹没;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一些岛国如马尔代夫会不复存在,甚至美国的纽约曼哈顿摩天大厦也将浸泡在水中。另外,地球上的一些动、植物会因无法适应气温变化而归于灭绝。世界性干旱会加重,特别是沙尘暴会更加凶猛,强烈的飓风也会因温室效应而变得更加猖狂,森林火灾也将更加严重。而且最令世界恐慌的恐怕是医学家们的断言:随着全球气温上升,气候变化异常,啮齿动物、昆虫、细菌、原生动物、病毒繁衍迅速,大批的有益天敌死亡,人的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下降,一些瘟疫将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威胁。这绝对不是耸人听闻的妄言,你看,在最近几年中:

  1991年,拉丁美州霍乱流行,50万人受感染,5000人死亡。

  1993年,美国西南部汗塔病毒暴发,近百人感染,45人死亡;

  1994年,印度北部鼠疫流行,63人死亡,物质损失20亿美元。

  1995年,登革热在拉美蔓延,14万人受染,4000人死亡。

  再看看酸雨。联合国环境计划署 (UNEP)等许多国际性机构和研究机关发出警告:酸雨已成为本世纪内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从本世纪60年代北欧开始出现酸雨以来,现在已经扩展到欧洲、北美洲,以及日本、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国家。

  另外还有因为气候变化、人类人为因素影响导致的一些新环境问题,如臭氧耗竭、森林资源减少、生物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淡水资源不足、水污染加重、海洋环境恶化、有毒化学品危险废物剧增等,而这些也反过来影响了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为此,一些国家的有识之士忧心忡忡,并提出了一些有效对策。如美国面对温室效应问题,1989年环境保护部制定了一系列计划,这些计划包括:

  (1)用燃烧更为干净的燃料如甲烷等代替汽油,降低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广泛采用公共交通运输,限定所有新车最低燃料利用率为每加仑80公里,最终以电动车辆代替。

  (2)对所有矿物燃料消费者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税。

  (3)回收旧废纸张、玻璃、金属,利用秸秆和垃圾作燃料,以节省能源。

  (4)发展大型“能种植园”,栽种速生树种。这些树种燃烧时不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因为它们燃烧时释放出来的能量,与生长时取得的二氧化碳量相等。

  (5)大力推广利用太阳能。

  (6)停止对热带雨林的滥伐。

  据推测,综合采用这些对策,可使全球增温率下降60%,大约可以达到每一百年上升1℃的水平。但是这些措施光靠一个国家是难以奏效的,因为只有全世界一起努力,温室效应才有可能得到控制,而不致于使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在大气中从一个国家传到另一个国家。这些问题终于引起了世界各国政治家和政府决策人员的关注,最后在1992年导致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签署。

  这个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署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在1990年11月,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的“部长宣言”,就已经对此公约的谈判作了准备要求;1990年12月,联合国第45届大会作出了“为了人类的现代化和未来保护气候”的212号决议。整个谈判过程历经了15个月,我国代表团在谈判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该公约认为,最终目标是将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它的第三条原则认为,过去和现在所增加的温室气体主要源自发达国家,因此它们对全球气候变化负有主要责任,所以应该率先采取行动。

  该公约的第四条第一款要求,所有缔约国应向缔约方会议提供关于二氧化碳等所有温室气体人为排放和清除的国家清单;第二款要求缔约国要制定国家政策,确保温室气体人为排放量降到1990年水平;第三款要求发达国家缔约方提供资金,等等。

  这个公允的谈判过程充满了妥协与斗争。西欧国家由于核能和水能使用比例很大,建议“到2000年发达国家应把温室气体总排放量降到1990的水平,而且到2005年再降低20%”。但美国却极力反对。因为美国对此要付出数万亿美元的巨额资金用于改造能源结构。

  关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了,但能否得到实施还要看各国现实的努力。据说,欧洲共同体已经决定,增加对汽油的附加税每桶三美元用以治理气候。但是不管如何,不要说面对温室效应,就是对付气象灾害等一般性自然灾害,国际合作已是一种挡不住的趋势。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371] 本页[372] 下一页[373] 尾页[5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危机
星际桥梁
会说话得天下
中国名山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动物乐园
百家讲坛
生活常识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3 01:23:31  更:2021-07-03 04:08:47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