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 德国潜艇之谜 -> 正文阅读 |
[其它杂谈]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德国潜艇之谜 [第230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229] 本页[230] 下一页[231] 尾页[5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德国潜艇之谜
1915年10月的一天,英国海岸观察哨的望远镜里,突然在波涛茫茫的海面,发现一艘德国潜艇向海岸移动,哨兵细细一看,这艘潜艇是顺风顺流朝海岸而来。哨兵立即向上级报告。 指挥部马上派出一艘巡逻艇,全速赶到这一海域。当时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现德国潜艇心里都比较紧张。巡逻艇发现这艘潜艇没有机声,是在漂流,驾驶台上也没有人。英国巡逻艇就大胆地靠了上去,一个武装跳帮组带上枪跳上德国潜艇,迅速打开舱口盖,发现里面没有一点动静。一位英国军官握着手枪,大胆地钻进潜艇,出现在他面前的情景使他惊呆了。只见潜艇上的士兵和军官,都守在自己岗位上,一个个脸上浮着微笑,但他们都永远地睡着了,没有一个是活着的,而姿态和表情都那么自然而又乐观,没有一点痛苦表情。 这艘德国潜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何没有沉到海底去,为何临死之前都一个个笑得那么甜呢?这成了一个不解之谜。 英国海军很想解开这个谜,他们从全国请来一些破案专家和潜艇专家,共同调查来解开这个谜。专家们来到这艘德国潜艇上,详细观察各种情况,发现艇上完好无损,没有战斗受损坏的痕迹。专家们又看了航海日志,判定艇员们死去最少已经两个月,可是尸体一点也没有腐烂,面对这些情况,专家们也感到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又请来几位医学专家、气体专家,汇合各种情况,终于揭开了这艘德国潜艇之谜。 从航海日志上可以看出,这艘德国潜艇曾遇到过英舰的攻击,为了避开英舰攻击,潜艇隐蔽在北海海底最深地方。艇长发布命令,要全体艇员利用坐沉海底时间好好休养,只留值班人员坚持潜艇内的日常事务。值班水兵为了清洁艇内空气,补充了大量氧气,不料艇员们在吸氧中同时吸入了氧化亚氨气体 (这种气体又名笑气),先是精神异常兴奋,乐得笑声不止,之后渐渐疲劳而睡着了。忘记关氧气阀的值班水兵,当然也跟其他人员一样在快乐中死去了。 潜艇不是坐沉海底的吗?怎么又会漂到海面呢?专家认为是由于压缩空气阀不是绝对的气密,时间一长,逐渐漏气,高压空气增多,潜艇的浮力增大而浮到海面。 潜艇是一个载人的水下密封容器,支持艇员生命的是气体系统,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浓度不当,就会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德国这艘潜艇,艇员就是因艇内气体浓度不当而丧命的。 日本“回天自杀潜艇” 1944年11月中旬,乌利西群岛周围,停泊着美国太平洋舰队,有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也有一些为军舰服务的补给船和油船。 20日那天,海面一片宁静,黎明前的黑暗笼罩着海面,只有东方露出鱼肚色。突然间传来一声巨响,瞬间打破了海上的宁静,所有军舰拉响了战斗警报。只见一艘油轮升起了浓烟烈火,映红了半边天。 这是怎么回事呢?天空没有日本人的飞机,海上没有日本的军舰。正当美国人莫明奇妙时,轰隆一声巨响又冲天而起,一艘驱逐舰又发生了爆炸、这时美国人才清醒过来:锚地钻进了日本人的潜艇,于是立即开始探索水下目标。 秘密终于揭开了,原来是四艘日本“自杀潜艇”干的。这是一种带有鱼雷的袖珍潜艇,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操鱼雷。它由雷体和驾驶舱两部分组成,前面装的是鱼雷,后面是驾驶舱。鱼雷前头有接触引爆装置,驾驶舱内只能容纳一名驾驶员、一部潜望镜和一套操纵装置,由驾驶员通过潜望镜来捕捉攻击目标。一旦冲上去撞击目标爆炸后,驾驶员同归于尽。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发明的“水下神风特工队”,它只是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取名“回天自杀潜艇”。 原来,到了1945年,美国人控制了太平洋的制空权、制海权,对日本进行封锁,日本的军舰已经无法跟美国舰队较量。但日本侵略者不甘心失败,妄图扭转败局,在组织自杀飞机“神风特工队”的同时,又搞出了“回天自杀潜艇”,妄图用此来袭击美国舰队。 这种自杀潜艇不可小看,它目标小,灵活,不易发现。这次日本出动四艘自杀潜艇,有两艘攻击成功,美国人付出两艘大型舰船的代价。 但是,这种以生命为代价的自杀潜艇,没有挽回日本的失败,“回天自杀潜艇”并没有“回天之力”,非正义战争注定是不得人心要失败的。同时这种用士兵生命为武器的做法,受到各国的厌恶,因此未能在其他国家推广。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之后,这种兵器只能成为历史的展品。 不寻常的电报 1916年5月,德国海军情报处的无线电专家兰格,值班时在电台上截收到一份电报,这份电报是从一艘英国驱逐舰上发出的。电文说,该舰已扫清奥克尼以西航道上的水雷。 兰格看完电文,觉得内容一般,没有多大用处,他就随手打到一边了。过了一会,兰格突然感到奇怪,英国一艘驱逐舰,发报应该同岸上基地指挥部联络,可是这份电报,为什么驱逐舰直接向海军部报告呢?而且电文内容又如此一般,这不是很反常吗? 兰格这么一想又一把抓起那份电报,看来看去,总觉得有点问题。一件小小扫雷事是不会惊动海军部的,莫非这里藏着重大机密?兰格心想,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份电报还会重复出现的。 兰格瞪着眼睛,静静地听着电台机器的嗒嗒声,耐心地听着这封电报是否重复发出。果然,一个小时内,他竟四次听到该报的重复。兰格对这份电报的重要性确信无疑,并推测一定有重要的船只要通过这条航道,便立即向上级作了报告。 德国海军部根据兰格情报官的报告,很快派出一艘潜艇前往奥克尼以西航道上重新布下水雷。 3天后,英国一艘巡洋舰从那里经过,结果触上了水雷,发生了爆炸,巡洋舰中部炸开6米多宽的口子,海水涌了进去,巡洋舰顿时倾斜严重,经过损管堵漏也毫无办法、很快巡洋舰就沉没了。 原来这艘巡洋舰叫“汉普敦”号,是英国陆军大臣基钦纳勋爵乘坐的旗舰,准备前往俄国访问。万万没有想到,一份电报泄了天机,害得他跟巡洋舰一块葬身海底。 哈德良电子墙 在加拿大的北部,格陵兰的北纬70度附近,有一条世界上最奇妙的电子墙。它既不是铁丝网,也不是砖头砌成的城墙,而是一条肉眼难见,无影无踪的防线,横贯于北极地区,长达5800公里,名为“哈德良电子墙”。 这条“哈德良电子墙”是干什么用的呢?它是怎么诞生的呢?原来是美国人防御原苏联导弹和飞机入侵北美的预警线。在这万里冰原上,布设了30多个预警站,每站高高屹立着奇形怪状的圆球形建筑物,上面转动着雷达天线,严密监视、监听着苏联方面的动静。一旦有可疑的飞行物接近电子墙,就会自动发出警报,美国就可以采取迎击和报复的措施。 万里冰原上的电子墙,耗资将近10亿美元。不但没有起什么作用,而且给美国人带来苦恼和恐惧。由于太空的物体、电磁、大气的突然变化,常使电脑失灵,或乱报敌情,使美国人心惊肉跳。有一次,天空的流星使美国人虚惊一场,以为苏联人开始用洲际导弹进攻了,使美国人处于战备状态,就连井里的导弹也探出脑袋作好发射准备。流星消失了,美国人才恍然大悟。 导弹击自家飞机 50年代,美国人研究出空对空的导弹,取名为“响尾蛇”。台湾的蒋介石空军,当时正在用飞机窜犯大陆,双方在沿海一带争夺制空权。蒋介石知道美国有新武器“响尾蛇”,就悄悄地厚着脸皮从美国人那里弄了一些。 这种“响尾蛇”导弹,有个特点,装有红外线弹头,对温度特别敏感,能自动跟踪飞机尾部喷出来的高温气流,故被称为“响尾蛇”导弹。 蒋军空军头次使用是在浙江温州上空,当时我空军弄不清这种导弹,因此当蒋军空军突然使用时,不知道怎么避射,结果被击落一架。当时蒋军空军可开心了,以为有了一两件新武器,就可以对付我人民空军了,沿海制空权就可以牢牢掌握在手中了。 一个月后,四架装有“响尾蛇”导弹的蒋军战斗机,又窜犯广东上空。我人民空军迎战,也起飞四架战斗机,双方在空中展开格斗。 此时,我空军飞行员已经研究分析了“响尾蛇”导弹的最大特点,采用了新战术,不让敌机咬住我机的尾部,“响尾蛇”就不会命中飞机。 双方飞机一相遇,就猛烈地开炮,很快把蒋机的队形打乱了。蒋机以为我机没法防备,又使出“法宝”,向我机瞄准,发射了“响尾蛇”导弹,随着股股白烟,像几条毒蛇一样向我机猛扑过来。我人民空军驾驶员早有准备。等导弹逼近时,猛地拉动操纵杆,战鹰来了个急转弯,“响尾蛇”速度快、机动性差,来不及拐弯就冲了过去,它只会去追热源,不分敌我。恰巧有架蒋机从那里飞过,“响尾蛇”疯了似地追上尾部热气流,一口咬上蒋机,轰隆一声把蒋机炸得粉碎。开创了导弹打自己飞机的新纪录。 幸好蒋机飞行员张乃军跳伞快,安然无恙,当了俘虏受到人民的宽待。台湾却大肆宣传:说张乃军是被共军导弹击落的,为国损躯了。活“烈士”听了哭笑不得。 从此,蒋介石空军再也不敢无法无天窜犯大陆领空,制空权就逐步地掌握在人民空军手里了。 “百舌鸟”迷途 1965年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正在进行。美国人的飞机不断地被击落,越南人的预警雷达网日夜地盯着美国飞机,使美国人伤透脑筋。 很快美国人就发明了一种专门对付雷达的导弹,取名为“百舌鸟”。一旦发现雷达电波,“百舌鸟”就会自动追踪电波进行攻击,这给雷达兵带来很大威胁。 后来雷达兵有一次受到美国飞机攻击时,他突然提前关机,而且把天线使劲一甩,“百舌鸟”突然找不到目标,导弹就飞离雷达站在山谷里炸开了。这一偶然发现,雷达兵们非常惊喜,马上进行总结分析。发现飞机在使用这种导弹时,要盘旋找目标,而且要捕住电波,对准目标才能攻击,有一定的空隙时间,雷达兵操纵得好,就可以把“百舌鸟”引开,叫它飞到雷达站之外的地方去。 这一经验立即在雷达兵中推广,果然使美国许多“百舌鸟”扑了空。 科学发达的美国决不甘心如此,他们也在分析总结经验,专门研究如何对付这种雷达突然关机失去电波的情况。美国雷达专家们,很快研制成一种 “记忆”线路。在导弹飞向雷达目标的时候,雷达突然关机,失去电波,“百舌鸟”导弹仍然有“记忆”留在线路中,还会朝雷达目标而去,不会改变方向。 这一下对雷达兵又构成了威胁,采用过去的老办法不灵了,许多雷达站被“百舌鸟”摧毁。 难道就没有办法对付这种“记忆”电路了吗?真的“百舌鸟”成了雷达的克星? 经过分析,雷达兵们认为“百舌鸟”虽然装有“记忆”电路,但仍然有个不可分辨目标的角度范围,在这一范围内仍然有可能把“百舌鸟”引向误区,使导弹偏离目标。根据这种可能性,他们研究出多部雷达顺序关机,或者用干扰机制造假雷达波,两部雷达功率不等,则导弹向两者能量的中心地带攻击,只要雷达在杀伤半径之外,即可保证安全。有次三架敌机对雷达站进行攻击,施放三枚“百舌鸟”,结果采用上述多部雷达顺序突然关机的办法,“百舌鸟”都受骗上当,飞向了误区,雷达站安全无恙。 神秘的空中怪客 在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空中出现一种三角形的奇怪飞机,这种飞机美国人取名为F-117A,人们称它为“神秘的怪客”。 它的问世过程就充满神秘色彩。1982年就传出,美国在生产一种崭新的隐形飞机,可是保密相当严格,就连试飞也在夜里进行。因此,这种飞机到底是什么样,谁也没有见过。 日本记者脑袋最灵最尖,声称他们搞到了这种隐形飞机的有关资料,还发表了三视图。日本人称这种飞机是亚音速的隐形侦察机。正在人们纷纷猜测,想揭开神秘面纱时,美国国防部有意守口如瓶。 1986年11月7日,一架美国空军的夜航机,突然轰隆一声响,在加州的贝克斯菲尔德机场坠毁。头脑敏锐的记者们,马上感到这架飞机的不一般,火速乘车赶往机场,想要看看空难事故是不是那种隐形飞机。可是当记者们赶到那里时,飞机场被封锁,到处是戒备森严的荷枪士兵。记者拍到的只是士兵们乱晃的手,仍然见不到神秘的飞机。但是美国电视台报道了坠机这一新闻。画面上还是那些美国士兵乱晃的手。 如果是普通战斗机坠毁,用得着如此神秘吗?这就更加引起记者们的兴趣,千方百计在追踪。正在这个时候,美国一家玩具厂凑热闹,突然生产了一种飞机玩具,基本上是按照日本记者公布的三视图搞的,命名为隐形飞机。这一下人们以为美国机密被揭破了,于是全国都在抢购这种玩具,而且波及世界各国。特别是当时的前苏联大使馆,对此玩具更感兴趣,买了一大批送回国研究研究。这种飞机玩具也大批来到中国市场。 美国五角大楼震怒了,找玩具商的麻烦,说他泄露美国重大机密,声称要把他交给法庭审判。具有逆反心理的人们,更加掀起抢购这种飞机玩具的风潮。 可是,这一切都是美国五角大楼玩的把戏,有意把各国间谍和记者的目光,都引向这种玩具飞机的模型。1988年11月20日,美国国防部召开记者招待会,当众散发了这种隐形飞机的照片,命名为F-117A。它的模样跟日本人描绘的根本不同。从照片上看,机翼后掠角大约为45°,发动机进气口位于机翼上方,尾喷口为二元。整个飞机结构,主要由复合材料制成。采用这样的布局和结构设计后,将能有效地改善飞机的隐身特性。 美国的报刊都刊登了这张照片。但是,这张照片又是美国人的一个花招,是经过特殊处理的,要害地方都是模糊不清的。而且一些专家经过细致分析,发现比例是失调的。如果间谍们运用这张照片去仿制,准会上大当。 那么F-117A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呢?直到1990年4月才庐山露出的真面目,首次在空军基地向人们展示。4月21日9时许,记者们终于见到形如蝙蝠的黑色隐形飞机。但观众只能远离飞机6米地方拍照。实物跟原先照片基本相同,但照片是经电子计算机处理的,有意把比例搞乱,这当然是为了保密。 神乎其神的F-117A隐形飞机,它的实战能力到底怎么样呢?1989年12月20日第一次经受考验。凌晨两架F-117A隐形飞机,悄悄掠过夜空,向南飞去。对中美洲小国巴拿马进行突然的袭击。这些空中秘密的杀手,在已方预警机雷达引导下,轻而易举地躲开巴拿马防空系统监视,钻到里奥阿托上空,突然对驻扎这里的巴拿马兵营进行轰炸。随即美国又投下伞兵,开始了地面突击,倾刻间就占领了这个军事重镇。 这两个空中杀手,完成任务之后又悄悄地回到美国。这是隐形飞机头次参战,揭开了世界上隐形飞机参战的序幕。 海湾战争爆发,美国动用44架F-117A参战,1991年1月17日“沙漠风暴”的第一天,就出动了F-117A两个中队,对伊拉克境内80个目标进行轰炸。它出动的架次只占总数的5%,但它攻击的目标数却占总数30%左右。 F-117A机上装有激光照射指示器,一架飞机可以单独完成发现目标、瞄准投弹、照射引导等工作,适宜攻击点状重要目标。据说巴格达的国防部大楼,非常坚固,一般扔在顶盖上的炸弹是炸不穿的。F-117A就瞄准这座大楼的通风管,炸弹从通风管口扔进去,这才把大楼炸塌。还有一个防空洞,在地下30米,几次都没有炸到。F-117A的炸弹落到防空洞的门口,然后拐弯钻了进去,在防空洞里爆炸。可见F-117A隐形飞机还是相当厉害的。 F-117A隐形飞机,是海湾战争中唯一没有损失的机种。因此“神秘的空中怪客”的称号还是名副其实的。据军事家们估计,下个世纪空战,将是隐形飞机的战斗。 意外的事故 “B-1”飞机是可变性掠翼型轰炸机,1962年研制,其目的是想代替美国B-52轰炸机。这种飞机长44.81米,翼展23.8米,全展开可达41.67米,机高10.36米。飞机最大时速1.25马赫。载弹量29030公斤,机腹下可带3个武器舱、8枚巡航导弹、24枚远程导惮,还可以带数十枚核弹头。它是美国一种战略隐形轰炸机。 可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样一种空中巨大高速飞行物,却能被一只小小飞鸟撞落炸毁。听起来不可信,可是它偏偏是事实。 有一天,美国刚研制出来的一架“B-1”轰炸机要在空中飞行训练,它在德克萨斯州戴耶斯空军基地起飞后,以每小时 960公里的高速作低空飞行。这种飞机的最大特点就是具备低空突防能力。它面前正好是两个湖泊,就针对湖面掠空而过,谁知突然间飞机失控,轰隆一声一头坠毁在湖对面的岸上了。 美国中央情报局和空军司令部都惊慌了,纷纷赶到现场,怀疑是苏联特工人员的破坏,是驾驶员技术不熟练。航空专家们经过一个星期的检查,得出的结论出乎意料,原来,飞机是被一只6.8公斤重的鹈鹕鸟“击”落的。 专家们说,这只无畏的鹈鹕撞上了飞机可变翼部位,这个部位飞机蒙皮特别薄弱,而且正好是液压系统和燃油系统的管道“神经丛”。飞鸟撞击引起燃油管破裂,爆炸性混合物进入发动机,引起发动机起火;同时液压管道的故障又使飞机失去控制。 难道设计“B-1”轰炸机时,没有想到这种可能性吗?设计师们说,想到了,而且在这两个湖里作过调查,栖息在湖边的鹈鹕鸟,一般不超过3公斤。而设计撞击在可变掠翼敏感处是3.5公斤。可是,偏偏飞来撞击的这只鹈鹕,却重6.8公斤,这完全出乎意料。 事故发生后,美国空军不得不下令“B-1”轰炸机停飞改装,可变性掠翼蒙皮处加固了,并且装上一些避撞的部件,这才批准“B-1”轰炸机重新飞行。 美原子弹诞生始末 1939年10月的一天,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白宫总统办公桌上看到一份厚厚的报告,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等人联名写的信,建议美国集中人力物力研究原子能。罗斯福翻了几页,认真看了看.可是理论太深奥,总统看不明白,他就随手甩到一边了,没有引起重视。 总统助理叫萨克斯,他将这封信从头到尾细读了几遍,感到问题相当重要。为了说服总统批准这个计划,他在总统散步时,就念起这封信,还一页页读着核裂变的实验记录。但罗斯福反应十分冷淡,没有一点兴趣。 有次罗斯福去海军观看海上防空演习,他在旗舰甲板上散步,萨克斯来到总统身边,给总统讲起拿破仑失败的故事。 拿破仑曾凭借他的军事天才,叱咤风云,几乎征服欧洲。但在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中,由于他不懂得蒸汽机的原理,轻率地否定了美国发明家富尔顿设计的无帆兵舰的建议,后来法军面对英国强大蒸汽机的舰队,只好望洋兴叹。 拿破仑在军事上富于创造,打仗很有一套。可是他也有最大弱点,没有科学的眼光,对新事物不敏感。他一听富尔顿的建议,马上一笑了之,他认为船没有帆是不能走的,就好像人没有腿一样。他对用钢板代替木板来做船,更感到太荒唐,认为这样做船会沉掉的。 萨克斯这个故事刚讲完,罗斯福总统沉思几分钟之后,突然走到他的休息室,取出一瓶拿破仑时代的法国白兰地,斟满了两杯酒,一杯递给萨克斯,一杯自己举着说:“你胜利了!”罗斯福总统回到白宫后就批准了那份原子能的报告。由此,揭开了美国制造原子弹的第一页。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人在珍珠港吃了日本人的苦头,罗斯福下令原子能研究小组,要赶快制造一种厉害的新型武器,以制服日本人的野心。 1945年7月中旬,第一批三颗原子弹制造出来了。其中一颗用大卡车秘密送到墨西哥州一个荒原上进行了爆炸试验。 4吨多重的原子弹,就像一头牛一样地挂在一个30米高的巨大铁架上。科学家和一些军政头目,都藏在坚固工事里观察爆炸情况。 爆炸点火系统启动,瞬间传来一声巨响,大地颤抖。一个直径200米的火球从地面升起,1000万℃的高温,数百亿个大气压,瞬间把大地上的钢塔、砂石、泥土及其他东西汽化了,使其变成蘑菇云升入高空25000米以上。 就这样,一个可怕的原子时代开始了。留下的那两颗“瘦子”和“胖子”,美国人送给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使数十万人丧生。 从此,在人类的武器库中,多了一个最可怕的新品种,这就是核武器。发现原子裂变的科学家,万万没有想到,原子时代是从原子弹开始的,在庆幸这个伟大时代开始的同时,人类也开始被蘑菇云的黑影笼罩着。 舰长自杀之谜 1968年11月6日,美国警察局传出一个消息,原重巡洋舰“印第安纳波科斯”号的舰长马克维在家里自杀身亡。他的战友、他的家族成员以及警察局都弄不清马克维为什么要自杀,觉得事情相当神秘。 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当地警察,经过半年多的调查,终于揭开了马克维舰长自杀之谜。原来跟第一次在日本使用原子弹有关。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巡洋舰是太平洋舰队第五大队的旗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天,该舰靠在旧金山码头上维修,准备出航。 那天傍晚时刻,舰从来了一位少将,他在舰长室给马克维布置任务。当时他把门关死了,非常神秘地对马克维舰长说:“有一批非常重要的物资要送到提尼安岛去,不准对任何人说,只准你舰长一人知道,这是绝密。” 马克维舰长点点头说:“好的,我们坚决完成任务。”当夜巡洋舰就要起航,大家忙着进行补给,装足油水,粮食蔬菜以及运往前线的战备物资。那批神秘的“货物”也混在其中,只是舰长单独把它们锁在一个仓库里,钥匙在舰长手上。水兵们谁也没有引起注意。 巡洋舰出航之后,一路上破天荒的安全,非常顺利地到达了提尼安岛。马克维舰长把那批绝密的货物交给岛上一位陆军少将。 巡洋舰完成任务后,驶离了提尼安岛,向特来湾而去。军舰航行到中途,突然被日本“伊-58”潜艇跟踪,悄悄地施放四条鱼雷,命中两枚。两声巨响之后,巡洋舰上一片火海,海水涌进舱内,巡洋舰倾斜,不到一个小时就沉没海底。 900名官兵几乎跟巡洋舰同归于尽。幸好马克维舰长在海上漂泊时被美国飞机发现,他立即被救起,送回美国,这已经是1945年7月中旬了。 8月6日和9日,美国用轰炸机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瘦子”和“胖子”两颗原子弹,数十万生命在蘑菇云下丧身,震憾了世界。 一个星期后,舰队那位少将在医院看望马克维舰长,他兴奋地告诉他: “你送的那批绝密货物是什么东西,你知道吗?” “不知道啊!”马克维舰长摇摇头。 “老兄,你送到提尼安岛的绝密货物,就是在日本爆炸的两颗原子弹啊!” 马克维舰长一听,啊一声地脸立即变色。从此,他的心灵再也不能安静,他想到葬身鱼腹的战友,想到那数十万丧生的平民,他觉得自己犯了罪。从此忧忧不乐,痛苦万分。后来他又看到几部原子弹爆炸的纪录片,心里更加痛苦,最后他终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鱼雷吃掉迫击炮 鱼雷是水中兵器,迫击炮是陆上兵器,好像两家无缘,风马牛不相及。可是战争往往出现一些使人难以预料的情况,鱼雷真跟迫击炮干上了。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一艘潜艇发现,德军在新罗西斯克港有个特殊的布防。在高厚的防波堤后面,修筑了迫击炮和大口径机枪阵地。苏军要在这个港口登陆,一定会遇到迫击炮和大口径机枪的猛烈反击。舰上的炮火打不到它,用飞机去轰炸,但敌人防空力量很强。因此,很难一举歼灭迫击炮阵地。 苏联得到这个情报,多次召开作战会议,其中关键问题是如何搞掉迫击炮阵地。有位舰长提出,用鱼雷去对付迫击炮,战友们一听,都哈哈笑了起来,感到太荒唐,根本不可能。 可是这位舰长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用鱼雷打击迫击炮阵地完全是可能的。他说了一个自己亲身的经历。在一次演习中,他的一枚鱼雷从海面冲到沙滩上,并向前滑行了20多米,这说明鱼雷是能“登陆作战”的。他所说的这个事例,引起了一些指挥员的兴趣。虽然这条登陆的鱼雷是偏航出故障造成的,但它说明一个事实,鱼雷也有可能“登陆作战”。 作战会议之后,指挥员下令成立专门小组,研究“鱼雷登陆作战”的难题。当时摆在面前的最大困难是如何防止鱼雷碰撞防波堤后爆炸,而是使它越过防波堤在着陆后最远点上才爆炸,不然很难消灭防波堤后的迫击炮阵地。 苏军的兵器专家、军械人员,绞尽脑汁来解决这个难题,最后,他们制造了一种合适的惯性引信,使鱼雷飞过防波堤高度之后爆炸。他们改装鱼雷之后,进行了实弹试射,结果令人兴奋,鱼雷“登陆”成功了。 攻击新罗西斯克港的战斗打响后,苏军一个中队的鱼雷艇,针对港内防波堤,发射数十枚鱼雷。这些鱼雷冲上水面,越过了防波堤之后爆炸,把德军迫击炮阵地、大口径机枪阵地,炸得稀巴烂,使其在瞬间失去战斗力。苏军发起登陆,很快地占领了港口。 有几个活下来的德国炮兵,他们纳闷地问苏军士兵:“那些从水面上来,会翻腾的炸弹,到底是什么武器?”苏军士兵告诉他们:“这是鱼雷!”这几个德国士兵摇头说:“没听说过还有会登陆的鱼雷!”苏军士兵风趣地说: “我们就是用鱼雷吃掉了你们的迫击炮,信不信由你!” “跃进”号的沉没 1963年5月1日,北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 下午2时半左右,中南海周总理办公室,电话铃急促地响了起来。周恩来听完电话,脸色顿时严峻起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跃进”号在海上沉没! 载重为15930吨的“跃进”号装载着近万吨玉米、矿产和其他杂货,于4月30日从青岛港首航日本。5月1日下午2时10分,交通部收到了“跃进”号第一次发出的“SOS”国际求救信号。晚上,得到确切消息,“跃进”号万吨轮沉没了。 周总理亲自给海军司令员肖劲光打电话,命令海军立即派军舰去营救。 5月2日,日本贸易促进会发来通知,“跃进”号59名船员分乘三艘救生艇在海上漂流时,被日本渔船救起。周恩来再次命令海军:“派军舰把遇难船员接回来!” 当天夜里,日本“全亚细亚广播电台”在新闻节目中,向全世界发布一则消息:“中国产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跃进’号,在赴日本途中因腹部被命中三发鱼雷而沉没。” 日本电台这则消息,立即震撼世界,引起各国政府的关注。气氛有点紧张了。美国声明说,他们当时没有海军船只在那个海域活动。美国人还说,不像潜水艇打沉的,是中日战争时期布下的水雷没有打扫干净,是触雷了。日本人赶紧声明说,那是我们的渔场,根本不是水雷区,渔民们常在那里打鱼,从未发现过水雷。美国海军部长还专门召开记者招待会,叫太平洋海军司令出来作证,说绝对没有派潜艇到那里海域去活动。南朝鲜也声明:他们没有潜水艇。 “跃进”号到底是什么原因沉没的呢?它一时成了世界头号新闻,成了一个谜。 我国派出由四艘潜水作业船和六艘战斗舰艇组成的编队,于19日6时到达“跃进”号失事海域进行调查。 21日,“金州”号围着苏岸礁四周搜索。10时11分,声纳班长兴奋地向艇长报告:“发现金属回波,位置在北纬32°06″,东经125°24″。” 第二天,指挥员又命令用三艘小艇组成编队,到目标上方和四周进行拖扫。 两个小时后,1号小艇收起的铁锚上,发现锚钩刮有白色和绿色油漆。另两艘小艇也拖到了沉船,其中一艘传来惊喜的喊声:“玉米!玉米!”原来锚钩上夹有玉米,而玉米是“跃进”号上的主要货物。 5月22日下午,“海设”号立即组织潜水作业。但第一个潜水员就遇到下马威,急流刷地把他冲得好远,好不容易站到海底,却又突然发现工作母船在移动,眼看供气皮管不够长了,有拔断的危险,只好赶快出水。第二、第三个潜水员下水,同样都失败了。 25日,海面上波涛滚滚,大雾弥漫,急流冲得工作船左右扭动,像个醉汉,巨大浪花炸雷似地在船舷轰响。号称中国“潜水大王”的严士法出征了,他终于钻到海底。 50米深的海底,黑乎乎什么也看不到,只有五光十色的萤光,像节日的礼花“吱得吱得”在面窗前飞舞。严士法小心地向前探摸,他心里明白,随时有可能被“水中老虎”鲨鱼攻击。指挥员发出命令,汽艇和猎潜艇立即出动,驱赶鲨群。 严士法继续探摸着,突然潜水鞋当的一声踢到铁家伙上,伸手一摸,好家伙是一堵墙,再一摸,一排螺钉。严士法一阵惊喜,是沉船啊! 到此,“跃进”号终于找到了。 “和平”60号进入沉船左上方抛锚。26日上午,第一个潜水员下潜时,怎么也摸不到“跃进”号。奇怪,“跃进”号为何失踪了?人们吃惊,不安,纳闷。航海人员对船位进行了测量,发现一夜之间海流把船位移动百米,难怪潜水员摸不到“跃进”号了。技术人员重新对固定船位进行研究,增加四只大铁锚,把“和平”60号“米”字形地抛锚,任何方向有风流也能稳稳地固定,这才为潜水作业提供了安全基础。 大规模的潜水作业开始了。被称为“潜水专家”的沈阿四老将出马,钻到波涛汹涌的海里。他们发现“跃进”号上有条纵向裂缝,他们用脚一步步地量着,约有17米长,40厘米宽。潜水员们从沉船驾驶室内取出航海日志,找到了文字证据。 在探索“跃进”号的同时,潜水员们发现了断断续续粘在岸石上的紫红油漆,周围还有许多撞碎了的岩石碎块。在沉船“跃进”号破损裂缝中,也找到苏岸礁的碎石。 历时15天的水下侦查工作结束了。6月3日,周恩来总理电,命令编队立即返航。 不久,新华祉发表一项声明:“跃进”号是触礁沉没的。 追踪泄密者 美国一艘核潜艇,按照五角大楼的命令,去执行一个代号为“海蜇”的行动计划,这是相当机密的,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这艘核潜艇已经在大海深处潜航两个多月之久,即将胜利返航,庆祝它顺利完成“海蜇”计划。可是核潜艇刚靠上码头,中央情报局的官员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们是来追查泄秘的。那个情报局官员告诉艇长,他们的整个行动计划暴露了,从苏联潜伏的美国间谍那里获悉,前苏联参谋部里,已经画下核潜艇整个行动的航迹。核潜艇艇长一听,脸刷地变色了,感到不可理解。 艇长说,这次行动是出航之后才向水兵们宣布的,所有人员都没有机会登岸,不可能把计划泄露出去;再说航途中都在水下,无线电保持静默,艇上人员根本无法同陆上间谍机关联系。中央情报局官员听了后,也感到不可能是核潜艇上人员泄秘。 那么机密究竟是谁泄露出去的呢?中央情报局派最有经验的调查人员少校科伦去搞清。科伦着手全面调查,凡跟核潜艇“海蜇”计划接触的有关人员、有关单位,他都不放过。 有一天,他来到空间防务中心,这是一个管理、监视空中卫星的机构。当科伦少校走进布满电视屏幕的控制室时,只见所有工作人员都在聚精会神地工作,一派忙碌的景象,谁也没有注意这位少校的到来。他的眼睛盯在前面那块很大的显示版上,发现那上面有一颗离地面只有200公里的卫星,正在横渡大洋上空。 “这颗卫星是哪个国家的?” “是苏联的!” “这是干什么用的?” “从高度判断,是军用卫星,很可能是海洋监视卫星。” “什么时候发射的?” “两个月前!” 科伦少校一听,大吃一惊,发射卫星的日子,正好是美国核潜艇出航执行“海蜇”计划的同一天。少校马上明白了,核潜艇的机密肯定是被这颗卫星窃取的。 大家一听都感到有些不解,卫星在天上,核潜艇在水下,怎么能了如指掌,划出航迹图来呢?科伦少校是专家,他揭开了这个谜。 原来这颗苏联卫星上,装有高分辨率的海洋监视雷达,它的抛物面天线时时刻刻都在监视海洋情况。卫星上装的遥感器能敏锐地遥感到海洋表层浮游生物的变化。这种生物是有规律的,一旦有异物在水下活动,海面就会有异常现象。核潜艇吨位巨大,马力很足,推进器搅动海水,就使海洋浮游生物起了变化,出现明显的航迹,卫星上的遥感装置,就能把这一变化航迹拍摄下来,这就等于拍摄了核潜艇在水下的航迹。苏联人根据这些资料,就迅速地得出结论:美国核潜艇在活动,因此就紧紧跟踪不放松了。 科伦少校找到了核潜艇泄密的原因,他向中央情报局作了汇报,美国五角大楼才恍然大悟。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229] 本页[230] 下一页[231] 尾页[5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危机 |
星际桥梁 |
会说话得天下 |
中国名山 |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
动物乐园 |
百家讲坛 |
生活常识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