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 坦克史上的奇迹 -> 正文阅读 |
[其它杂谈]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坦克史上的奇迹 [第226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225] 本页[226] 下一页[227] 尾页[5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坦克史上的奇迹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1941年末,德国军队大规模地向前苏联境内进攻。 有一天,德国军在立陶宛境内的一条河的桥头上,突然和前苏联一辆新型坦克相遇。这辆坦克独自停留在道路中央,用炮火阻击从桥上过来的德军,迫使德军后撤好几英里。 德军恼火了,一看只有一辆坦克,就调来一个连的炮兵,架起六门炮向这辆前苏联坦克炮击。猛烈炮火在坦克周围爆炸,突然有两发炮弹直接落在坦克上,可是炮弹被弹飞了,坦克一点没有破损,相反苏军用坦克炮向德军炮阵地上迎击,咣铛咣铛几发,就把德军四门炮打得飞上了天,使许多德国兵血肉横飞。 德国指挥官又调来两辆坦克,从桥上向苏联坦克边冲击边开炮。苏联坦克停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瞄准,咣铛咣铛四发炮弹,就把德两辆坦克打得翻了个,冒了烟,全部毁坏了,成了一堆废铁。德军一个步兵师被阻在河的对面,眼巴巴望着这座桥,就是过不去。 前苏联这种新型坦克,装甲很厚,一般火炮根本就打不进去,这使德国人感到头痛。这时天渐渐黑了,夜幕降临到这座桥上。德军知道强攻不能解决问题,就利用夜幕掩护,开始偷袭前苏联坦克。他们派出12名工兵,悄悄地泅过河去,绕到前苏联坦克的身后,匍匐前进,悄悄靠近这辆坦克,突然两个德国兵抱着炸药包,跃上了前苏联坦克,将炸药包塞入坦克悬挂装置内,然后拉动引信,又跳下坦克,滚到树林里。轰隆一声巨响,炸药包爆炸了,德国兵兴高采烈,以为这下子前苏联坦克就完蛋了。 前苏联坦克隆隆响起机声,接着开动起来,转了一圈又回到桥头,履带和其他装备都没有损坏。这下12个德国兵工兵惊呆了,他们带来的炸药包用完了,别的武器根本对付不了坦克,只好扫兴地回来了。 当夜德军从别处调来一门高射炮,第二天架在离坦克800米的一个高坡上,那里相当隐蔽,德军正要准备向前苏联坦克开炮。谁知咣铛一声,炮弹首先在高炮附近炸开,把这门高炮掀翻在一道沟里。前苏联坦克早已发现这个阵地,时候一到就先发制人。 德国步兵师连续收到上级急电,要他们赶快过桥,可是前苏联这辆坦克阻止一个步兵师,已经两天两夜了。 第三天,德军又调来6辆坦克,从上游用船渡到对岸,然后占领一片树林,形成对苏军坦克的包围之势。这些坦克来回运动,并从不同方向同时向这辆苏军坦克射击。但炮弹并没有使苏军坦克损伤,苏军坦克不断地在还击,但它还是中了德国人的诡计。正在这时,另一门高炮躲在树林里,悄悄在瞄准苏军坦克。而苏军坦克的精力集中在对付那六辆坦克上,根本没有看到那门高炮。 突然,德国高炮连续发射7枚炮弹,有两发命中了,前苏联坦克受到损坏,再不能开动了。德军六辆坦克立即冲了过去,一个小组爬上了正在冒烟的苏联坦克,从舱口内塞进了手榴弹,这才把苏军坦克手炸死。 事后德军发现,前苏军坦克上只有两个破洞,其余上百发炮弹虽然击中坦克,但只是留下一些蓝色的凹坑,根本就没有真正穿透装甲。 这辆苏军坦克,拦截德军一个步兵师整整48个小时,创造了奇迹。 人体内的子弹 原苏联有位老司机,1987年他已经69岁。有天夜里,突然他全身发冷,不停哆嗦,接着发起高烧。家里人立即把他送进了医院。 到了医院后,这位名叫萨波日尼科夫的司机仍然高烧不退,吃药打针都不灵。到了第二天夜里,他剧咳不止,全身战栗。突然,他从喉咙里咳出一粒金属物体,咚的一声落在水泥地板上。他打开灯往地板一看,发现此物是一颗子弹。 原来萨波日尼科夫在46年前参加卫国战争时受过伤,有颗子弹一直留在体内,没有想到这次剧咳竟把这颗子弹取出来了。 第二天他觉得病痛已除,就高高兴兴从医院里出来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种子弹在人体内旅行的怪事还不少。英国伞兵李察·宾格利少校的身上,一颗子弹在他身上旅行了36年。 这位近70岁的退伍军人,住在英国狄方郡。他是参加朝鲜战争受伤的,他清楚地记得,在抢攻一座多石的山头时,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哒哒”的机枪打伤,连中四发。但奇怪的是,他在战场医院急救时,发现身上只有三个弹洞,医生也只取出三颗子弹,还有一颗是否在身上,他也弄不清楚,反正由医生来处理吧。他在战斗中左眼瞎了。 30多年都过去了,他一直没有感到什么痛苦,可是到了最近几年,感到不对劲,老是脑袋疼得厉害。后来实在受不了,他要求到医院开刀。经医院检查,发现在他眼睛后面藏着一件硬物,但在动手术之前,谁也弄不清这硬物到底是什么。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眼科专家阿伯拉罕·韦巴医生只用半小时,就找到了那硬物,镊子拿出一看,原来是一颗子弹。外科手术教授米路士·艾永博士对此医案非常有兴趣,详细地研究了这颗子弹为什么行走到眼睛后面。他说这颗子弹在朝鲜战场宾格利少校受伤时,进入了少校的心脏,并由一个心室进入另一个心室,再从主要的心脏动脉离开,最后在左眼后面停了下来。博士说:“宾格利少校中弹时,子弹可能贴在一条静脉上,后来植入静脉之内。” 自动枪的发明 马克沁是美国一位电气机械发明家,纽约第一家电器照明设备就是他安装的,他跟武器生产是无缘的,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自动枪的发明者正是这位门外汉。 那年他到欧洲考察偶然发现有一种多管武器,有 10来根枪管,叫加德林排枪,四名射手摇动机械来发射枪弹,移动搬运时,要数人抬,威力是大,但相当笨重,射速也很慢,不太适合作战使用。马克沁看了这种枪,他就产生一个想法,能不能将其改进成为一种快速发射的自动枪呢? 马克沁从小就过着贫苦生活,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富于创造性。他苦苦思索,想闯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他首先要找出一种能代替人力操作的能源。 有一次,他用老式步枪射击,发现自己抵着枪托的肩膀被撞得很疼,脱下衣服一看,有一块青紫。这一下他惊喜万分,他终于发现渴望得到的能源就在眼前。他想,这么大的后坐力给人带来痛苦和不便,为什么不变害为利呢?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这一能源? 普普通通的后坐力,人们熟视无睹,可是到了聪明的马克沁眼里就成了 “宝贝”。他经过分析,研究,苦心钻研终于为武器自动连续射击找到了理想的动力——火药气体。 步枪射击时,产生的火药气体除了将子弹射出枪管外,同时产生后坐力的运动。马克沁就是利用这部分火药气体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实现了单管枪自动连续射击,并减轻了对射手撞击的后坐力。到1883年,他成功地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支真正的自动步枪。 马克沁的发明,原想给美国军队改进武器,可是美国人对他很了解,都知道他是电气机械的发明家,对枪是门外汉。因此听说他发明自动化的枪都不信,说他是骗子。马克沁受到嘲弄、讽刺,气得他带着图纸离开美国,来到欧洲。 他到了英国伦敦的郊外,省吃俭用建立起一家小工厂,在没有任何人指导和支援的情况下,用惊人的毅力,自己当工匠,精心研制自动枪。除枪管是外购以外,其他一切零件都是他自己制造的。1884年5月,他的自动步枪终于成功了。 5月的一天,伦敦传出消息,说马克沁的自动枪要进行表演,皇宫贵族,资本家老板,还有那些军界要人及军火商都赶来看表演。 在郊外一片树林里,前面竖着一个靶子,马克沁跟前放着他的自动枪,周围站满了身着五颜色六色衣服的人群,男男女女,叽叽喳喳,议论什么的都有。马克沁当众把6发子弹压进一只铁箱里,他一条腿跪下,一条腿蹲着,两手握着枪柄,瞄准着靶子,喊了一声射击,“哒哒”子弹像旋风一样射了出去,只有2秒钟,他就把6发子弹发射完了,那靶子变成了蜂窝一样。 有些人惊奇、欢呼,感到神了。也有的人跑过来要马克沁重新表演,说射速太快,没有看清。马克沁笑笑,又重新装上6发子弹,再次进行射击。他这一发明轰动了伦敦,像神话般传说着。他正式申请了关于枪自动连续射击后坐力原理的专利,从此,在近代兵器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马克沁在自动枪的基础上,他又不断地进行改进,发明了马克沁重机枪。他带着这种枪又到俄国彼得堡表演,半分钟就把300发子弹打光了,使参观的人们目瞪口呆。俄国人马上对马克沁的重机枪引起兴趣,研制仿制这种枪。 1903年,马克沁和英国著名军火商维克斯对马克沁的重机枪进行改进,简化结构,减轻重量,并使威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改名为维克斯机枪。 1916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激烈进行,英法联军和德国军队在法国索姆河地区展开了一场大的战斗。当时联军凭着人数多,有步枪还有骑兵,就发起数个团的人群战术,想一举攻入德军阵地。 德军开始没有还击,等联军靠近了,他们突然推开地堡的枪眼,数十挺马克沁新式重机枪“发言”了,像雨点般的子弹,旋风似刮到哪里,哪里的联军就倒下一片。联军不服气,一再发起进攻,结果一天之内竟死伤5万多人,相当于5个师报销了。这一次是马克沁重机枪大出风头,成了步兵最有威力的武器。 马克沁自动武器所作的重要贡献,为现代自动武器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音乐武器 1939年3月15日,经过一夜激烈炮火的布拉格街头,突然间响起雄壮美妙的音乐声,市民们的紧张情绪顿时消失,都好奇地跑到街头看热闹。只见一支数百人组成的军乐队,一会演奏着民歌,一会演奏着流行歌曲,用迷人的音乐掩盖战争的气氛,使许多人一时忘掉他们面前是侵略者,是法西斯军队,反抗的情绪大大减轻。等人们醒悟过来时,布拉格的所有街头,都已被德国军队占领。在这支军乐队后面,就是装甲部队。 德国是个热爱音乐的民族,出了许多音乐家,希特勒本人也是个音乐迷,他十分爱好贝多芬的音乐。希特勒发动战争后,他又把音乐当成“特殊兵器”。 1940年4月9日,德国军队入侵挪威,希特勒又使用这种把戏。挪威是个小国,而它的海军和陆军相当英勇顽强,始终抵抗着希特勒的军队,但终因寡不敌众而败退到山区。当德军乘胜进入首都奥斯陆时,一支1500人组成的德军音乐队,吹吹打打,演奏甜蜜的华尔兹舞曲和流行的美国小调,那音乐掩盖着整个城市,好像在举行盛大的音乐会。 市民们忘掉战争,忘记痛苦,纷纷走出家门看热闹,许多人还跟着音乐跳起舞来。可是正当人们为美妙音乐叫好、迷醉时,几艘德国登陆舰进了港口,打开大门,坦克和装甲车从大门里冲上岸。接着步兵、炮兵也从容地走上了岸,很快2万军队在音乐声中包围了这个城市,过了半小时,空中又传来嗡嗡声,大批乌鸦似的德国飞机掠空而过。市民们抬头一看,天啊!恐怖笼罩天空,城市被德军占领了,市民们要反抗已经晚了。 同一天,德军又入侵丹麦,希特勒又用音乐作开路先锋。一支德国军乐队跟随先头部队冲进首都哥本哈根,接着占领中心广场。军乐队立即摆开架势,在广场举行了露天音乐会,美妙乐曲瓦解了市民们的反抗情绪。 两个多小时的音乐会结束时,市民们离开广场才发现,所有交通要道、高层建筑,全被德军控制了。 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几乎每占领一个城市,它的乐队都跟先头部队一块进城,音乐成了瓦解敌国意志,鼓舞纳粹分子士气的“特殊兵器”。 无声枪 在美国纽约一家咖啡店里,两个黑人悄悄地走了进来,他们坐在白人对面的位置上闲谈。这时迪斯科音乐在响,有几个女郎在扭着腰卖弄风情,不时把雪白大腿在男人中间显露。 当音乐停下来时,那两个黑人拿着白人的一只箱子走了。那个白人趴在桌子上,好像睡觉了。突然一个女郎惊叫起来“血!血!杀人了。”人们朝那睡觉的白人一看,他身子底下在滴着鲜血,他被人用枪杀死了。 显然凶手是这两个黑人,奇怪的是他们开枪时,谁也没有听到。原来这两个凶手用的就是微声手枪。 微声枪有人又叫无声枪。实际开枪时不可能没有声音,只是声音微弱而已。这种枪跟普通手枪、冲锋枪差不多,不同的是在枪上增设了消音装置,并改进了枪弹等等。这种枪就是要求射击时做到:无声、无光、无焰的“三无枪”,它主要是用于暗杀。 据说,世界上最早的微声枪是英国马克西姆发明的。他喜欢安静地工作,特别讨厌打猎的枪声。可是他住的那片树林里,偏偏有几个打猎人,老是传来枪声,这使他恼火。他大声对猎人喊着:“你们不会使枪不发出声音吗?”那几个猎人哈哈笑着说:“你有这种枪吗?要有我们出多少钱也要。” 马克西姆一生气,真的研究起无声枪来。经过几年的努力,1909年他终于制成了一种装在猎枪上使用的消声器,能使射出来的响声大大减小。他还把这种消声器送给喜欢打猎的美国总统。 1912年美国人又经过改进,制成了消音步枪,声音小得就像撕一张纸一样。后来美国间谍情报部门,又加强了研究改进,使微声手枪更加小巧玲珑,成了间谍人员的主要武器。 当时美国总统有位好友,挑了一支最好的微声枪去送给总统。他进到白宫时,总统正在办公桌前跟一位先生交谈。这位朋友有意不去打扰总统,他把一只沙袋放在总统办公室对面走廊的角落里,对着沙袋打了10枪,然后用手绢包着手枪,进了总统办公室,这时周围的人谁也没有听到枪声。这位朋友把发烫的手枪往总统桌上一放,告诉总统他已经开了10枪。总统不信,伸手一摸手枪是热乎乎的,这才惊讶不止,并幽默地对朋友说:“只有你才能带着这种武器闯入我的办公室来,要是换了别人,说不定我脑袋早开花了。” 会跳的大炮 1939年12月,苏联和芬兰两军在芬兰境内的卡累利阿地峡对峙,双方都想以零打碎敲的方式来削弱对方的力量,伺机发动进攻。 一天,在一个乡村的园林中,芬兰军队有位士兵到树林里闲逛,忽然一间破旧的房间里,堆着一堆柴禾,底下好像放着什么东西。那个士兵好奇地走过去,把柴禾掀开,一下子露出一门巨炮。士兵惊喜地跑去向长官报告。长官跟着士兵进了树林,来到这间破房的院里,柴禾下果真是一门巨炮。军官爬到巨炮上看来看去,他辨出是一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沙皇时代遗弃的野战炮。这意外的发现,使这军官兴奋万分。当时他们正是缺少重武器的大炮,意外之中的发现,如获至宝啊! 军官又把炮技师叫来,要他把大炮修理和清洁好,准备投入战斗。技师检查完大炮,发现这门炮没有缓冲装置,谁也不知道装进炮弹,拉动火绳后会发生什么情况,这种炮隔了一个时代,谁也没有见过。但芬兰军队阵地上没有大炮,很需要重武器,这门炮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军官下令,要试炮。 大炮运到阵地上,把炮口朝向敌阵地,大家把炮弹填进了炮膛,炮手们站在两侧。指挥官手举红旗,喊了一声“预备——放!”两个炮手拉动火绳,只听一声巨响,大炮颠抖,震耳欲聋,炮口留下一团烟云。火炮像匹野马一样,一下子跳得老高,后蹦了9英尺 (约2.7米),把两个士兵撞得昏倒在地,头破血流,其中一个死了。可是芬军仍然惊喜万分,那炮弹在苏军阵地上炸开了。 芬军掌握了这门大炮的牛脾气,每次发射后,士兵们就把他拖回原处,或转移阵地再发射。观察弹着点的士兵对军官喊着:“第一发炮弹就把苏军一辆大卡车炸得粉碎!”大家一听欣喜若狂,就给这门大炮取了个绰号叫“跳跃的亨利” 这件历史遗物所产生的奇迹,使芬军大为振奋,但也使苏军吃尽苦头。苏军指挥官惶恐不安,总觉得不对头,好像芬军运到了一批新式大炮。威力很大,要千方百计把芬军新武器摧毁。于是苏军准备几十门大炮,每当“跳跃的亨利”发射以后,苏军的炮火就飞过来,进行猛烈回击,有时持续回击达三个小时。打得芬军抬不起头来。 芬军指挥官灵机一动,就命令炮手打四五发炮弹之后,立即就转移到新的阵地,然后就躲进营地去喝咖啡去了。就这样跟苏军捉迷藏,几天,苏军一边界几天发射了上万发炮弹,可是只是炸掉这门炮轮子上的一根辐条。这门古老的“跳跃的亨利”以受到轻残为代价,致使苏军一万多发炮弹白白耗费掉了。 积木式组合枪 1966年美国一次武器展览会上,有一样武器一下子引起轰动,引起人们兴趣的这种武器,叫积木式组合枪,连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格瑞恩也赶去观看了。只见两个年轻人在表演,他们一下把自动步枪卸开,运用这些枪的零件,迅速地组成冲锋枪。把冲锋枪卸开,还是这些零件,又迅速地组装成机枪。接着又拆开,把轻机枪变成军重机枪。同样这些枪的零件,不同的组成,可以变成6种不同的枪,运用同样的子弹。就像变魔术似的,难怪人们被吸引了。 这种积木式的枪叫斯通纳枪族。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因为发明这种积木式组合枪的是美国一位工程师,他的名字就叫斯通纳。 说起斯通纳发明这种枪族,还有个传奇故事哪!50年代初期,有一天斯通纳工程师到幼儿园接孩子,忽然他被孩子玩积木的情景迷住了。孩子们运用方块积木,有的堆积成高楼大厦,有的搭成大桥,有的组合成火车、汽车。同样几块小方木,在孩子们手里,变化无穷,真像是变魔术,妙极了。从此,斯通纳也买了积木,一有空就跟孩子一起玩积木,每次都有浓厚兴趣,久久凝视。 斯通纳是爱动脑子的人,他经常在想,积木块虽然就那么几种简单形状,但却能搭积成式样繁多的器具,枪不也可以用一种基本部件为基础,换用不同枪管、枪托等部件,和搭积木一样,组成不同枪种吗?如果这种办法可行,那该多好。他就像小孩玩积木那样,开始了他的奇妙构思。 经过几个春夏秋冬的努力,1963年他终于试制成功了这种积木式枪,被称为“斯通纳枪族”。这种枪一出现,就引起军方高度重视。因为它设计巧妙,组装快速,很适合战场的需要。在几分钟内,就可将步枪式冲锋枪改装成轻机枪。它的特点是将步枪、冲锋枪、机枪和重机枪的部件统一起来,组成一族。同一族内的枪,口径相同,弹药通用,零部件可以互换。 斯通纳枪族一出现,也引起了世界各国军方的关注。因为它便于大批生产,成本低,有利枪支弹药的后勤供应;同时它操作方便,掌握一种枪,就能使用其他几种,也简化了训练。在战场上,枪支零件可以互换,无疑有利保障战斗任务完成,而且随时根据敌情变化进行改变,同时也便利维修,因此优点很多。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225] 本页[226] 下一页[227] 尾页[5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危机 |
星际桥梁 |
会说话得天下 |
中国名山 |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
动物乐园 |
百家讲坛 |
生活常识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