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其它杂谈 ->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 侦察卫星 -> 正文阅读 |
[其它杂谈]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侦察卫星 [第206页]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205] 本页[206] 下一页[207] 尾页[5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侦察卫星
1961年9月,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驱车来到白宫,他踌躇满志地向大门走去。 此时,苏联在外交上占有对美国的优势。3个月前,赫鲁晓夫悍然宣布:本年的12月31日为对德国和约最后签字日期。这个声明一公布,就引起西方巨大惊慌。如果西方拒绝签字则会产生什么后果呢?人们纷纷猜测。 美国中央情报局曾经向国会报告了他们的调查结果。据他们估计,苏联现已拥有洲际弹道导弹120枚,而美国只有24枚,苏联发出这一“最后通碟”的目的在于寻找借口发动核攻击。这一估计更令西方惶然不可终日。苏联则态度日益强硬,向美国及其盟国不断施加压力。 “您好,大使先生。”肯尼迪向葛罗米柯伸出手来,脸色显得十分镇定,且微露冷笑。 “总统阁下,关于对德和约……”葛罗米柯说。 “不,先不谈那个,请看看这些照片。”肯尼迪总统从抽屉里取出一个文件夹,打开,递过去。葛罗米柯一看,竟愣住了。照片上清清楚楚拍下了自己的各战略导弹发射基地。从照片的角度看,显然是从高空拍摄的。 “我抗议!我抗议你们的间谍飞机!”大使暴怒了,脸色通红。但总统却平静地说: “可以告诉您,我们是从卫星上获得照片的。国际法至今还没有限制200公里以上的外空间飞行。因此,您的抗议是无效的。”肯尼迪态度逐渐严厉起来,说:“现在看来,导弹优势并不在你们那一边。卫星已经查明,你们的战略核导弹不是120枚,甚至不是60枚,而只有14枚……” 葛罗米柯不再说话了。 不久,苏联便收回了要西方签字的“最后通牌”。一场危机暂时过去了…… 上面这个故事说明了侦察卫星在国际斗争中的作用。那么,什么叫侦察卫星,它们有哪几种,都有什么用途呢?让我们略加说明。 有一种携带着照相机,可从天上侦察地球表面军事活动的卫星,称为照相侦察卫星。这种卫星数目最多,占卫星总数的40%,占军用卫星的60%。根据侦察的详略和轨道的高低。它又分“普查”型和“详查”型两种。 “普查”型轨道近地点一般在200~300公里,可在天上停留较长的时间。它的分辨率不一定太高,能区分地面上2米大的物体即可,但侦察范围要宽,每幅照片一般能“覆盖”几万平方公里的地区。“详查”型轨道近地点一般在130~200公里,照相机分辨率高,例如有的可从150公里高空,分辨出地面30厘米大小的物体。所以有人把“详查”型侦察卫星又叫做“飞行显微镜”。 但“详查”的“详”,也是有限度的。有报道说,美国“大鸟”侦察卫星可以“看清人的胡子茬”,这太夸大了。从科学分析看,位于150公里高空的卫星,极限分辨力为10~15厘米。美“大鸟”卫星的地面分辨力为0.3米,就是说,在判读人员经验丰富、判读设备较好的情况下,能够识别约1.5米大的物体,即只能看清吉普车、坦克的外形。但对一些线性目标,如公路、铁路、水渠、高压线等,即使宽度大大低于分辨率,仍可以判断出来。 预警卫星是另一种侦察卫星。它的运行轨道很高,甚至位于离地球约36000公里的同步轨道。因为“站得高”,所以“看得远”,当敌方洲际导弹发射后,一般90秒钟内即可被它发现。一般洲际导弹飞行10000公里需30分钟时间。这样,扣除通信时间,还可赢得25分钟左右的准备时间。如果敌人从潜艇发射洲际导弹,通过预警卫星,则可以赢得15分钟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可以进行反导弹或组织其他防御措施,或对敌方进行还击。 预警卫星飞得那么高,怎会“看”清发射的导弹呢?难道它有特殊的相机? 实际上,预警卫星并没有拍下导弹照片,它是通过红外探测器“感觉”到了导弹正在发射。我们知道,导弹发射时尾部将喷射长长的火舌,其燃烧温度达3000摄氏度以上。火舌和周围的尾焰强烈地产生红外辐射,这些红外辐射可在卫星的红外探测元件上产生脉冲电流,从而暴露发射过程。 为了避免森林火灾,钢铁厂的火光以及云层反射太阳光在卫星上引起“虚警”,人们采取了许多措施。最新一代预警卫星装有“复眼”式探测器,这些探测器很像昆虫的“复眼”,由几百万个红外敏感元件组成。整个卫星不用旋转,只须这几百万个元件各自盯住地球表面一块地区即可。当某地区有较强的红外辐射时,相应的敏感元件就发出信号从而判定位置。如果是森林火灾等,因为其固定不动,只有少数元件发出信号,计算机可将其排除。如确系导弹发射,由于运动较快,将会使一串敏感元件依次发出信号。这样,不仅可以判断是飞机还是导弹,而且从运动速度和轨迹,还可以判断出,飞往何处。 侦察卫星还有几种,如窃听无线电信号的电子侦察卫星,监视舰船的海洋监视卫星、探测核爆炸情报的核爆炸探测卫星等等。 卫星侦察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点。 首先,它的侦察面积大。例如我们上面说过,它在距地球200公里的位置上,能把4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区拍在一张照片上。电子侦察卫星的天线可以侦收半径2000~3000公里的圆形地区的无线电信号。 因为地球是在不停地自转,所以选择一定的轨道倾角,可使卫星监视全球的任何一个地区。 同步卫星位于离地球36000公里的同步轨道,人们看上去是“静止不动”的。它可以连续地监视地球表面2/5的地区。 其次,卫星飞行速度快。它的速度为第一宇宙速度,即77.9公里/秒,每天可绕地球飞行16圈。这样,它可以很快飞到侦察地区,完成大面积侦察任务。 另外,卫星在大气层以外飞行,不受大气气流扰动影响。发动机在卫星进入轨道后即关闭,因而卫星没有振动,它拍摄的照片质量比较高。 正因为侦察卫星有这些优点,所以世界各国对它都十分重视。美国和前苏联大部分战略情报都来自卫星。在重要战事中,两国也都要发射卫星进行窥探。如印巴战争、塞浦路斯冲突、对越自卫反击战等,他们都发射了卫星。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前苏联发射了5颗侦察卫星,有的可一天4次飞越同一地区,有的则执行“快查”任务,迅速返回地面。 但卫星侦察也有不足之处,例如,使用最多的照相侦察卫星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较厚的云层将挡住卫星的“眼睛”。夜间卫星侦察可采用红外和微波遥感,而这些手段的分辨力不如可见光,因而夜间侦察效果很差。卫星有一定的轨道和运行周期,很难连续监视某一地区,加上设置假目标、施放假信号等反侦察手段的发展,许多军事活动仍可隐蔽起来。卫星的成本及发射费用都比较高。 侦察飞机 侦察飞机曾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例如,1942年,盟军在航空照片上发现了德国的V-1和V-2火箭基地,从而出动600架飞机,向该地投掷了2000吨炸弹,将其摧毁。美军在侵略朝鲜期间,为策划仁川登陆,4次从60~70米低空,拍摄了2000多张仁川码头照片,从而计算了潮水高度和预测了登陆时间。战后调查表明,这次飞机摄影测量误差不超过10厘米。 但是,美国战后研制的高空战略侦察飞机U-2却遭到了惨败…… 1960年5月1日,美国飞行员鲍尔士登上U-2飞机。 “注意,苏联人盯上你了!”同伴开玩笑地说。 “放心吧!这是狡猾透顶的‘黑间谍小姐’!”鲍尔士自信地拍拍机舱侧壁说。 U-2,绰号“黑间谍小姐”,翼展30多米,在20000~25000米高空飞行,它装有4部照相机,可拍照机身两侧各几十公里宽的地面。它的电子侦察设备能侦听到600公里以内的地面或军舰雷达信号和无线电通话。鲍尔士曾驾着它多次潜入苏联领空。 可这一次他失败了。他刚刚进入苏联,就受到了苏联雷达的监视。一枚地空导弹准确地击中了机腹,鲍尔士无可奈何,跳伞逃命…… 苏联向美国提出抗议。开始,美国还企图抵赖,但鲍尔士已供认了一切,这场U-2丑闻使美国的处境十分尴尬。 美国在这次事件后又研制了SR-71“黑鸟”——一种高速高空战略侦察机。这种飞机的速度可达到每小时3700公里,相当于音速的三倍半。它的飞行高度约2.6万米。它的结构90%以上的由钛合金制造,耐高压,耐高温。它的表面涂一层深靛蓝色,既利于散热,又使敌人难以发现。 苏联的米格-25是一种先进的高空、高速战术侦察机。它的时速可达3440公里,最大升限3万米。它的照机机可拍摄70公里宽的狭长地带,侧视雷达能侦察航路两侧近100公里宽的地区。1976年9月6日,苏联的飞行员别连科驾驶一架米格-25叛逃,使西方了解了这种飞机的秘密。 由于专用战略侦察机技术复杂,成本高,研制周期长,所以现在世界各国多用战斗机改装侦察机。例如,美国的RE-4型“鬼怪式”战术侦察飞机,有700多架。这种飞机装有红外扫描相机、画幅式相机、全景照相机、测绘相机、侧视雷达等设备。它还装有电子侦察系统,可以侦察10种雷达的特性,并确定它们的位置。 预警飞机 1979年6月27日,以色列的6架F-15A战斗机向叙利亚上空飞去。它们的任务是炸毁叙利亚的核反应堆。 与此同时,在以色列本土上空升起了一架形状奇特的飞机。它的背部有一个旋转着的大圆盘。这是什么飞机,它有什么作用? 原来,这是以色列刚从美国购进的一种军事“法宝”,它的名字叫“雷达预警飞机”,也有人称它为“飞在空中的电子指挥部”。 在这次作战中,预警飞机及时发现叙方8架米格-21飞机起飞拦截,并通报给执行任务的F-15A。F-15A战斗机立刻前往迎战,在预警机的导引下,一举击落6架米格-21,不仅保证了炸毁反应堆任务的完成,还赢得了空战的胜利。 预警飞机因为把探测雷达从地面搬到了天上,所以“盲区”大大缩小。而地面雷达由于地球曲率的限制,“盲区”很大,尤其对于低空入袭的目标,更是如此。 预警飞机不仅“看得远”,而且因为它装有一系列先进的电子设备,可以把预警、控制、指挥、情报、通讯等功能集于一体,所以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空中指挥部。 目前,最先进的预警机是美国研制的“AWACS”(即空中警戒与控制系统)。这种飞机以大型喷气洲际运输机波音—707作载机,航速每小时880~966公里,实用升限12000米,活动半径800公里,续航时间9~15小时,最大航程12000公里。机身上的旋转雷达天线罩 (大圆盘)直径9.14米,厚约2米,距机身高3米。它在9000米高空时的探测距离可达600多公里,覆盖面积为30万~50万平方公里。 这种飞机的雷达天线每10秒钟扫描一圈,可以发现和识别600个目标。一架这样的预警飞机可以跟踪1000多架飞机。它不仅能显示编队飞行的单架飞机的机型、高度、速度、航迹等,而且能监视地面卡车、坦克的调动和雷达、导弹的布防情况。它可以探测、跟踪目标,可以控制和引导对来袭目标进行拦截攻击。它可以指挥空战,也能够协调海、陆、空三军的行动,对瞬息万变的战况作出及时反应。 那么,这样一个“指挥部”不会受到敌人的袭击吗?预警飞机本身没有装备自卫的“硬武器”。它在离战场200公里外的安全区域飞行,并且探测设备完善,它一旦发现敌人进攻,可以指挥己方火力还击或“大转移”,所以它的生存能力很强。 预警飞机目前是世界上最先进、最昂贵的军用飞机 (单架AWACS的价格1.2亿美元,出售价格可达1.76亿美元)。美国还规定,出售这种高度先进的飞机要众参两院反复辩论、国会批准,最后由总统决定。 雷达 人类最早的一次用雷达探测飞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沃森·瓦特进行的。那是20世纪初。 瓦特在发射无线电波时偶然发现:回波显示屏上不是一个白点,而是一条亮线。 “前面有3架飞机!”瓦特惊呼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人们果然看到,有3架飞机从远处飞来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雷达的发展十分迅速。美国研制了744种,苏联研制出了304种。雷达可以昼夜全天候地对人员、车辆、飞机、舰船、导弹等目标进行探测,而且可以探测目标的距离、方位和速度,距离远,精度高,至今仍是战场上使用的主要探测手段。这里只选一、二种略加介绍。 美国在阿拉斯加建造的“丹麦眼镜蛇”相控阵雷达可称得上是雷达家族的“巨人”。它高达30多米,它的天线由数万个产生电磁振荡的天线振子组成。它采用电子计算机改变每个振子发出的电磁波的相位,使其叠加、改变方位。这样做的优点是:一,不必像普通雷达那样用转动天线的办法改变雷达波束的扫描方向。它采用电扫描,速度大大加快;二,当雷达受到攻击时,即使损坏了几百个天线振子,其他的振子可照常工作。据报道,这种雷达可以探测5000公里远的导弹,能发现3200公里外像篮球大小的物体。 美国在阿拉斯加建造这种雷达,目的在于监视前苏联发射的洲际导弹。 和这种庞然大物相反,雷达也可以制得很小巧。单兵使用的可作为报警装置的雷达只有几公斤重,可以背在身上。它可以探测2公里以内的车辆和人员,测距误差小于50米。澳大利亚研制了一种手枪雷达。用它求救很方便。当船只在海上遇难时,只要把这种“手枪”对准周围的飞机或船舶,在飞机或船舶的雷达屏上立刻就会出现清晰的信号。这种雷达能自动测出对方的频率并用同样的频率发出信号。 前联邦德国研制的一种微型雷达可装进直径16毫米的微型容器,然后装进高射炮的炮弹内。这种雷达只有两个组件:一个组件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另一个组件则是计算电路。按动高炮发射电钮,炮弹便带着雷达上天去进行探测了。 雷达的缺点是受地形影响较大。因为雷达波束是直线传播的,弯曲的地球表面会形成“盲区”。雷达用光点、波形、音响等显示目标,不逼真。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是,雷达很容易被监听和干扰,因而也很容易受到攻击。例如,有一种导弹是专门对付雷达站的。只要雷达一工作,导弹就会沿着雷达发射的波束“逆流而上”,直捣“老窝”。 在现代战争中,敌对双方都把雷达的工作频率列为绝密项目,加以重点保护。因为敌人一旦知道了频率,它就可以加以扰乱和破坏。所谓“电子战”,就是对这种雷达系统的干扰和破坏战。 第三次中东战争时,埃及和叙利亚从苏联引进了大批萨姆-2和萨姆-3防空导弹。这些导弹靠雷达制导。但是,这种雷达的工作频率和其他性能很快被美国和以色列获知了。于是,在每一架以色列飞机上都装上了报警器和干扰装置。 每当埃及、叙利亚的防空导弹上的制导雷达发射电波时,以色列飞机上的报警器就响了起来。 “萨姆导弹又唱歌了!”以色列飞行员嘲笑说。导弹受到以色列飞机上发出的干扰影响,往往偏离航向而无法正常工作。这使埃、叙两国的领导十分恼火。他们决定秘密引进新的萨姆-6防空导弹。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了。以色列空军仍大摇大摆闯进埃、叙防空基地。当报警器又响起“萨姆之歌”时,他们没想到,飞机上的干扰装置对萨姆-6根本不起作用。一架架飞机中弹起火,冒着滚滚浓烟栽了下去。后面的飞行员赶紧降低高度。但萨姆-6的最小射高只有10~20米,仍能准确地击中飞机。以色列军队遭到了重大损失。 以色列不甘心失败,他们千方百计探听萨姆-6制导雷达的秘密。他们曾多次以无人驾驶飞机为诱饵,诱使萨姆-6的制导雷达开机工作,同时派电子侦察机将其技术参数全部记录下来,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最后,他们终于查清了萨姆-6的底细。 1982年6月9日14时14分,以色列派出电子干扰机飞临贝卡谷地,对萨姆-6导弹基地进行强烈的电子干扰,致使萨姆-6发射上天后都偏离目标。同时,以色列的攻击机在预警飞机的导引指挥下,从空中发射空地导弹和电视制导炸弹,对萨姆-6基地进行猛烈攻击。一个个导弹阵地被炸毁了。 叙利亚空军飞机紧急起飞迎战。但这一举动立刻被以色列预警飞机发现了,预警飞机实施电子干扰,使叙军的飞行员失去了与地面指挥所的联系,陷入了混乱状态。这时,以色列空军战斗机在预警飞机的指挥下进行空战,击落了一架又一架叙军飞机。 这次袭击,使叙利亚苦心经营10年、耗资20亿美元建成的萨姆-6导弹防空体系毁于一旦。这次战争告诉我们:精密的侦察将会使很先进的武器失效,现代战争中绝不可依赖一二件先进武器而麻痹轻敌。 声纳 1939年10月14日夜。 德国的“U-47号”潜艇,借着月色,悄悄驶入停有英国军舰的斯卡帕港湾。德军军官从潜望镜中向前了望,一艘英国大型战列舰“皇家橡树号”停在港湾里。 “发射鱼雷!”德军军官命令。 鱼雷命中了目标,但并没有爆炸,港内英军也并未察觉。 20分钟后,德军军官在潜艇中再次发布命令:“发射鱼雷!” 一声巨响。“皇家橡树号”连中两颗鱼雷,很快便沉下海底。舰上的760名士兵几乎无一生还。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潜艇偷袭军港的一个著名战例。现代化的军港和海防线,不会再出现这种防守上的“漏洞”了,因为水下探测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水下探测,不能用望远镜。因为深水中是没有光线的,即使用最强的探照灯,也只能照射几十米远。水下也不能用雷达,因为无线电波一进入海水,很快就会被吸收而变成热量消耗掉。据测量,无线电波在水中的传播距离只有一米左右。 水下探测使用“声纳”,这是一种利用声音进行侦察的工具。 声纳由发射机、换能器、接收机、显示器、定时器、控制器等主要部件构成。发射机制造电信号,经过换能器 (一般用压电晶体),把电信号变成声音信号向水中发射。声信号在水中传递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的声波被换能器接收,又变成电信号,经放大处理,在荧光屏上显示或在耳机中变成声音。根据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根据声调的高低等情况可以判断目标的性质。例如,目标是潜艇,潜艇是钢质外壳,回声不仅清晰,而且还有拖长的回鸣;鱼群的回声则低沉而混乱。目标如果是运动的,那么由于“多普勒效应”,回声的音调应有所变化:音调不断变高,说明目标正向他们靠拢;音调不断变低,说明目标离我们远去了…… 声纳可分为两大类:主动声纳和被动声纳。前者像雷达一样,不停地向外发射声信号,根据回波判断目标性质。后者不主动发射信号,只接收目标自己辐射的声音信号。被动声纳因为不发射信号,所以不易被敌人发现,主要用于隐蔽侦察。现代的综合声纳兼有以上两种工作方式。 早期潜艇依靠潜望镜进行观察。但潜望镜只能观察水面上的目标,对水下目标则无能为力,所以,早期潜艇的事故率很高,经常在水下撞上暗礁、水雷和别的潜艇。在第二次大战期间,沉没的德国潜艇有100多艘。 现代潜艇装有多种声纳。例如美国的一种潜艇,装备不同用途的声纳有15种之多。艇上的声纳侦察仪可截获和偷听敌人的声纳信号;敌我识别声纳,专门用对口令的办法判断敌我;通信声纳则用来和自己的舰艇通信;有的声纳负责导航、测距、警戒、探雷、测地貌等等。 有趣的是,潜艇的克星也是声纳。在海中,只有靠声纳才能发现潜艇,因而存在着潜艇声纳与反潜声纳的对抗。 许多国家在军港附近的海区、重要的海峡、主要的航道等处都安装了庞大的声纳换能器基阵,靠岸上的电子计算机控制海底的数以千计的换能器。一旦潜艇来犯,便可及时发现。这种防潜预警系统早在1952年就已建成,现已发展到第五代。其警戒范围可达几百公里。 在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以北,有一个叫“阿发”的水下监视系统。它的换能器安装在几个水下塔台上,排布成三角形,每边长约35公里。这种系统能监听进出直布罗陀海峡的所有潜艇,并能用三角定位法确定潜艇位置。 除了这种固定的警戒声纳外,探测潜艇还可以用机载声纳进行。一架直升机垂下一根100多米长的电缆,电缆下吊着一部声纳。通过机身的下降或上升,声纳在海水中的深度也随之变化。飞机在海面上飞行时,便可拖着声纳进行大面积探测。据国外报道,这种声纳每小时可以搜索海面1000平方公里。 新型航空声纳是“无线”式的,不需要用电缆和飞机连接。它只有10公斤,反潜飞机将它们投到预定海域内,它们便可漂浮于海上。反潜飞机可以同时投放许多这种漂浮声纳。声纳着水后,其天线伸出水面,水听器沉入水中。水听器把在海底收到的声信号变成电信号,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反潜飞机根据收到的信号可以判断潜艇的位置。 现代水雷也多采用声纳作引信。有一种先进的自动水雷,依靠声纳作自导装置。当潜艇从附近经过时可以“自动起飞”,搜索并最后击中目标。 红外遥感 一架飞机已经起飞许久了。有一个人拿着照相机,对着它原来停留的地点按动快门。 照片很快冲洗出来了。奇怪的是,照片上仍然出现了原来飞机的轮廓。 这种照相机称为“红外照相机”。它拍摄的原理是:当飞机停留在那里的时候,太阳晒不到的阴影处温度低,飞机飞走后,温度又不能马上升高,就形成了不同温度的区域。飞机在起飞时喷出热气,使机身后面的地面温度升高,也造成了温差。红外线又称“热线”,物体的温度不同,发射红外线的波长和强度便不相同。红外照相机正是通过感受红外线来显示物体形象的。也就是说,红外照相机“看”到的是“热”。 红外遥测遥感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在军事上发展很快。它与微光夜视仪相比,有许多优点。它无须借助月光和星光等自然光,即使全黑的环境仍然可以工作。它的作用距离远,有一种步兵用的“热像仪”能发现2公里外的坦克和1公里外的人员。它能穿透伪装和灌木,发现草丛或树林中的目标,还能判断发动机是否在工作,油库是否装满油等。安装在飞机或坦克前面的 “热成像系统”可通过前方或下方的扫描,地形的热图像转变成人眼可以看到的电视图像,为飞机或坦克乘员提供导航和目标的情报。目前的技术水平可达到1~5毫孤度的分辨力,即在1000米的距离上可发现一米大的目标。 当然,如果目标与周围环境温度一致,红外遥感设备就无能为力了。在现代战场上,要想不被敌人发现,除了常规的伪装外,要特别注意保护容易发热的设备,要进行“热伪装”和“热隐蔽”,避免要害部件的“热线”外露。但这往往是很难办到的。 红外遥感设备一种是成像的。可将物体的轮廓等变成可见的图像。上面说的步兵“热象仪”、飞机坦克的“热成像系统”都属于这一种。还有一种是不成像的。这种遥感设备只需感受热源的存在和方位就可以了,并不要形成图像。其中典型的有“响尾蛇”导弹红外制导器。响尾蛇是一种眼睛退化到“瞎子”地步的动物。它依靠眼睛下方小凹窝处的器官感受红外辐射,从而猎取小动物。 “响尾蛇”导弹近30年来已发展了三代,共有30多个型号。它的红外导引头可感受并跟踪喷气飞机尾管发出的波长为1~3微米的红外辐射流。飞机一旦被它盯上,就很难逃脱。 “隔墙有耳” 一辆挂着大使馆牌照的蓝色轿车向郊区驶去。在一条偏僻的公路上,车停下了。司机打开顶盖,开始修理机器“奇怪,这辆车为什么每天都停在那里?”特工人员向国家保卫机关汇报说。 “很可能有鬼,要加强监视!”上级指示说。特工人员开始采取行动。这一天,他们开着一辆大轿车,从停在公路上的蓝色小轿车旁缓缓驶过,车内的特工人员用带有潜望镜头的电影摄影机对准蓝色轿车拍摄。从冲洗出的胶片上可以看到,小轿车内有两个人戴着耳机,埋头于座位之间,在调整什么仪器。但从小轿车外表看,没有发现天线,特工人员的电波搜索仪也没有发现车内发出电波。 为了揭开这个秘密,特工人员预谋制造了一场车祸。在将车内人员送往医院“抢救”的时候,反特机关对小轿车进行分段X光透视,发现它的顶篷材料不是普通的钢板,而是喷漆的玻璃钢板,里面印制着大量线圈和电子线路。专家们认为:这是一种新型电话窃听装置,目标是沿着公路架设的一组载波电话线路…… 秘密会议的内容和高级官员的谈话,是间谍们垂涎三尺的情报。军用线和无线电话是他们窃听的重点。目前,国际间窃听和反窃听的斗争十分尖锐复杂。50年代,在东柏林曾发现一条由美中央情报局构筑的秘密地下窃听隧道,引起一场轩然大波。美国大使馆人员因受窃听微波之害而得病。美国总统曾多次向国内发出“谨防窃听”的警告。 窃听电话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在电话机的话筒附近安装窃听器。这种窃听器只有几十克重,体积很小,不易被发现。它能将谈话内容发送到室外几百米处的超短波接收机那里。二是在电话线上打主意。例如用挂线方法直接窃听,或将窃听器制成瓷瓶形状装到电杆上去,用转发方法窃听。还有用遥控方法工作的窃听器。据报道,采用远距离感应式窃听器可以窃听几十公里远处的载波电话,还能窃听几百米远的明线电话。 室内窃听器的种类很多了。有的外形像手表、打火机,有的则伪装成钮扣和戒指。有一种“钢笔窃听器”,只要摘下笔帽套在“钢笔”的尾部,笔内的接收器、扩音器和送话装置就会开动起来,把室内每句话都送到百米开外的地方去,在那里只要有一台超短波调频接收机就可以收到每个人的讲话。另外,室内的烟灰缸、电器插座、家具、门窗上都可以安装窃听器。 有一种激光窃听器则更妙了,它只要瞄准房间的玻璃窗,就可窃听室内谈话。因为谈话会引起玻璃的微小振动,这振动是人眼无法察觉的,但“激光干涉法”却可以测得这种振动,并把它转换成声音。 在现代战场上,要时刻想到“隔墙有耳”,说话要注意保密,要使用保密电话机进行重要的通话,有时还应将明线改为地下电缆。还要经常检查室内,清除窃听器和周围的超短波接收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军事秘密。 |
[章节目录] 首页 上一页[205] 本页[206] 下一页[207] 尾页[5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其它杂谈 最新文章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危机 |
星际桥梁 |
会说话得天下 |
中国名山 |
蛇石Ⅱ-最后的献祭 |
动物乐园 |
百家讲坛 |
生活常识 |
给孩子讲点历史典故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